CN210528292U - 前车架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前车架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28292U
CN210528292U CN201921652639.2U CN201921652639U CN210528292U CN 210528292 U CN210528292 U CN 210528292U CN 201921652639 U CN201921652639 U CN 201921652639U CN 210528292 U CN210528292 U CN 210528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cab
plate
frame
rubber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26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丰飞
胡新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526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28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28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28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车架及起重机,涉及悬置领域。旨在改善现有驾驶室悬置安装匹配要求较高的问题。前车架包括架体、前悬置以及后悬置;前悬置固定在架体上,且用于与驾驶室的前端可拆卸地连接;后悬置可拆卸地固定在架体上,且用于与驾驶室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起重机包括前车架。安装时,将前悬置固定在架体上,后悬置固定在驾驶室的后端,完成部分安装;然后将驾驶室以及后悬置整体吊起,将驾驶室前端与前悬置固定连接,实现驾驶室前端定位;再将驾驶室后端的后悬置与架体固定连接,完成驾驶室悬置的整体安装,通过定位以及分体装配,降低了装配要求,无需使用大型工装保证尺寸,安装较便利。

Description

前车架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车架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使用的驾驶室悬置,一般有三种类型,分别为橡胶悬置、螺旋簧悬置和空气簧悬置。橡胶悬置相比螺旋簧悬置和空气簧悬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吨位起重机。
发明人发现,现有驾驶室悬置的安装,存在安装匹配要求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前车架,其能够改善驾驶室悬置安装匹配要求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其能够改善驾驶室悬置安装匹配要求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前车架,用于与驾驶室装配,包括:架体、前悬置以及后悬置;前悬置固定在架体上,且用于与驾驶室的前端可拆卸地连接;后悬置可拆卸地固定在架体上,且用于与驾驶室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前支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后悬置包括后支架以及设置在后支架上的后橡胶悬置;
后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以及第二板,第一板与第二板呈夹角设置;第一板用于与驾驶室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且驾驶室与后橡胶悬置接触,第二板与架体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后悬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后橡胶悬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板相对两侧的第一后橡胶块和第二后橡胶块;
第一螺栓用于依次穿过驾驶室、第一后橡胶块、第一板以及第二后橡胶块与第一螺母配合。
可选地:后悬置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
架体开设有第一腰型孔,第二板上开设有第二腰型孔,第二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腰型孔的长度方向对应垂直,且第二螺栓用于依次穿过第一腰型孔以及第二腰型孔后与第二螺母配合。
可选地:前悬置包括前支架以及设置在前支架上的前橡胶悬置;
前支架固定在架体上,且与驾驶室前端可拆卸地连接,驾驶室与前橡胶悬置接触。
可选地:前支架呈U型,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中部板以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中部板位于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之间;
第一侧板、中部板以及第二侧板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架体下方的槽。
可选地:第一侧板、中部板以及第二侧板均与架体焊接。
可选地:前支架还包括第三紧固件,第三紧固件包括第三螺栓和第三螺母;
前橡胶悬置包括设置于中部板相对两侧的第一前橡胶块和第二前橡胶块;
第三螺栓用于依次穿过驾驶室、第一前橡胶块、中部板以及第二前橡胶块后与第三螺母配合。
可选地:前悬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前悬置相对于预设直线对称设置在架体的前端;
后悬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悬置相对于预设直线对称设置在架体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起重机,起重机包括前车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支架及起重机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前车架,安装时,将前悬置固定在架体上,后悬置固定在驾驶室的后端,完成部分安装;然后将驾驶室以及后悬置整体吊起,将驾驶室前端与前悬置固定连接,实现驾驶室前端定位;再将驾驶室后端的后悬置与架体固定连接,完成驾驶室悬置的整体安装,通过定位以及分体装配,降低了装配要求,无需使用大型工装保证尺寸,安装较便利。
起重机,包括上述的前车架,能够实现驾驶室悬置的便捷安装,降低尺寸匹配要求以及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与后悬置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与前车架装配的透视图。
图标:10-驾驶室;20-前车架;100-架体;200-前悬置;210-前支架;211-第一侧板;212-中部板;213-第二侧板;220-前橡胶悬置;221-第一前橡胶块;222-第二前橡胶块;230-第三紧固件;231-第三螺栓;232-第三螺母;300-后悬置;310-后支架;311-第一板;312-第二板;313-第二腰型孔;320-后橡胶悬置;321-第一后橡胶块;322-第二后橡胶块;330-第一紧固件;331-第一螺栓;332-第一螺母;400-预设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现有驾驶室悬置安装过程中,一般都是将驾驶室整体吊装后与悬置进行匹配安装,存在工装较大,安装匹配要求较高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支架及起重机能够改善该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前车架20;还包括驾驶室10,驾驶室10装配在前车架20上。前车架20能够改善现有驾驶室10悬置安装匹配要求较高的问题。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前车架20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车架20,用于与驾驶室10(图1中未示出)装配,包括:架体100、前悬置200以及后悬置300;前悬置200固定在架体100上,且用于与驾驶室10的前端可拆卸地连接;后悬置300可拆卸地固定在架体100上,且用于与驾驶室10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
实际安装时,将前悬置200固定在架体100上,后悬置300固定在驾驶室10后端,完成部分安装;然后将驾驶室10以及后悬置300整体吊起,使驾驶室10的前端与前悬置200连接,实现驾驶室10前端定位;再将驾驶室10后端的后悬置300与架体100连接,完成驾驶室10悬置的整体安装。先部分安装,再整体安装,分解安装步骤,简化安装过程,降低制作成本;同时,通过驾驶室10前端定位,驾驶室10后端后悬置300与架体100装配的方式完成驾驶室10悬置的装配,降低了对驾驶室10悬置装配尺寸以及精度的要求,改善了现有驾驶室10悬置安装匹配要求较高的问题。
再次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前悬置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前悬置200相对于预设直线400对称设置在架体100的前端;后悬置3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悬置300相对于预设直线400对称设置在架体100的后端。其中,“预设直线400”是指架体100的中轴线,也是起重机车架的中轴线。具体地,两个前悬置200以及两个后悬置300依次连接能够形成矩形或者梯形。实现驾驶室10悬置安装平衡。同理,为了实现平衡,前悬置200以及后悬置300总数也可以是三个,六个或者八个,例如,前悬置200以及后悬置300总数三个,前悬置200设置一个,后悬置300设置两个。
前悬置200以及后悬置300刚度不同,利用ADAMS(ADAMS,即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该软件是美国机械动力公司(Mechanical Dynamics Inc.)(现已并入美国MSC公司)开发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搭建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悬置实际使用工况对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对前悬置200以及后悬置300刚度、阻尼进行匹配优化,最终达到提升悬置隔震率和驾驶室10舒适性的目的。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架体100包括两根主梁以及两根横梁,两根主梁并排间隔设置,两个前悬置200分别固定在两根主梁前端的外侧,两根横梁分别固定在主梁后端的外侧,横梁的长度方向与主梁的长度方向垂直,后悬置300安装在横梁上。本实施例中,前悬置200与架体100焊接,实现前悬置200与架体100的固定。同理,前悬置200也可以与架体100可拆卸地固定。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后悬置300包括后支架310以及设置在后支架310上的后橡胶悬置320;后支架3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311以及第二板312,第一板311与第二板312呈夹角设置;第一板311用于与驾驶室10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且驾驶室10与后橡胶悬置320接触,第二板312与架体100可拆卸地连接。其中,后支架310可为焊接式或者铸造式结构。
具体地,第一板311和第二板312垂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垂直”,并不要求两者的夹角一定是90°,而是可以稍微倾斜,例如夹角的范围在88°-90°之内,依然可以认为两者是垂直的。示例:第一板311与第二板31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88°、89°等。
继续参照图2,后支架310还包括并排间隔连接于第二板312一侧的第一护板以及第二护板,第一板311、第一护板以及第二护板共同位于第二板312的同一侧;第一板311位于第一护板以及第二护板之间。第一护板以及第二护板起到防护悬置的作用。具体地,以图2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第一板311水平设置,第二板312设置在第一板311的一侧,第一护板位于第一板311的左下侧,第二护板位于第一板311的右下侧。
再次参照图2,后悬置3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330,第一紧固件330包括第一螺栓331和第一螺母332;后橡胶悬置320包括设置于第一板311相对两侧的第一后橡胶块321和第二后橡胶块322;第一螺栓331用于依次穿过驾驶室10、第一后橡胶块321、第一板311以及第二后橡胶块322与第一螺母332配合。具体地,驾驶室10、第一后橡胶块321、第一板311以及第二后橡胶块32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孔,上述部件的第一孔一一对应,第一螺栓331穿过第一孔,完成后悬置300的安装固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板311相对两侧”是指第一板311的顶部以及底部。具体地,第一板3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后橡胶块321,第一板31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后橡胶块322,在驾驶室10向上振动时,第一螺母332抵压第二后橡胶块322,第一板311抵压第一后橡胶块321;在驾驶室10向下振动时,驾驶室10抵压第一后橡胶块321,第一板311抵压第二后橡胶块322。在驾驶室10上下振动过程中,第一板311的上下两侧均有具有缓冲作用的橡胶块,实现双向减震,隔震性好,能有效提高起重机行驶过程中驾驶室10的舒适性。第一后橡胶块321和第二后橡胶块322设置在第一板311相对的两侧,安装拆卸便捷。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后悬置30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架体100开设有第一腰型孔,第二板312上开设有第二腰型孔313,第二腰型孔31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腰型孔的长度方向对应垂直,且第二螺栓用于依次穿过第一腰型孔以及第二腰型孔313后与第二螺母配合。
具体地,以图2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第一腰型孔的长度方向沿着水平方向设置,第二腰型孔313的长度方向沿着垂直于水平的方向设置。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313对应垂直,设置后悬置300的驾驶室10后端相对于架体100能够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调整后并固定。设置第一腰型孔以及第二腰型孔313,能够进一步降低驾驶室10悬置的装配难度。安装时,将驾驶室10前端与架体100上的前悬置200固定,再将后悬置300上的第二腰型孔313与架体100上的第一腰型孔对应,通过第一腰型孔与第二腰型孔313之间不同位置的匹配固定实现局部调整,最后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腰型孔31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腰型孔的长度方向对应垂直”是驾驶室10后端与架体100完成安装固定后的状态,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驾驶室10晃动以及移动,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313可以处于不垂直状态。具体地,第二板312上设置有四个腰型孔,四个腰型孔分为两组,第二板3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二腰型孔313,第二板312与架体100连接更加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330包括第一螺栓331和第一螺母332,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用其他固定件替代,比如,第一紧固件330包括销柱以销轴,销柱穿过前悬置200并通过销轴固定。同理,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用其他固定件替代,比如销柱和销轴配合,或者采用销钉。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前悬置200包括前支架210以及设置在前支架210上的前橡胶悬置220;前支架210固定在架体100上,且与驾驶室10前端可拆卸地连接,驾驶室10与前橡胶悬置220接触。
安装时,先将前支架210固定在架体100上,再将前橡胶悬置220安装在前支架210上,最后将驾驶室10、前橡胶悬置220以及前支架210共同固定。实现驾驶室10前端定位,降低驾驶室10后端的装配难度。
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前支架210呈U型,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211、中部板212以及第二侧板213,第一侧板211以及第二侧板213相对设置,中部板212位于第一侧板211以及第二侧板213之间;第一侧板211、中部板212以及第二侧板213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架体100下方的槽。结合图1,第一侧板211、中部板212以及第二侧板213均与架体100焊接。其中,前支架210可为焊接式或者铸造式结构。
具体地,第一侧板211以及第二侧板213起到加强筋的作用。“第一侧板211、中部板212以及第二侧板213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架体100下方的槽”中,开口朝下,中部板212顶部的第一前橡胶块221与驾驶室10前端。
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前支架210还包括第三紧固件230,第三紧固件230包括第三螺栓231和第三螺母232;前橡胶悬置220包括设置于中部板212相对两侧的第一前橡胶块221和第二前橡胶块222;第三螺栓231用于依次穿过驾驶室10、第一前橡胶块221、中部板212以及第二前橡胶块222后与第三螺母232配合。
具体地,驾驶室10、第一前橡胶块221、中部板212以及第二前橡胶块222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孔,上述部件的第二孔一一对应,第二螺栓穿过第二孔,完成后悬置300的安装固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中部板212相对两侧”是指中部板212的顶部以及底部。中部板21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前橡胶块221,中部板21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前橡胶块222,在驾驶室10向上振动时,第二螺母抵压第二前橡胶块222,中部板212抵压第一前橡胶块221;在驾驶室10向下振动时,驾驶室10抵压第一前橡胶块221,中部板212抵压第二前橡胶块222。在驾驶室10上下振动过程中,中部板212的上下两侧均具有缓冲作用的橡胶块,实现双向减震,隔震性好,能有效提高起重机行驶过程中驾驶室10的舒适性。第一前橡胶块221和第二前橡胶块222设置在中部板212相对的两侧,安装拆卸便捷。
以下结合图4以及图5,对前车架20以及驾驶室10的装配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4,驾驶室10的后端并排间隔设置有两个底座,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孔,底座上的第一孔,第一后橡胶块321上的第一孔,第一板311上的第一孔以及第二后橡胶块322上的第一孔一一对应且通过第一螺栓331以及第一螺母332连接固定,将后悬置300安装在驾驶室10后端;将驾驶室10以及后悬置300整体吊起,放置于设置有前悬置200的前车架20上,驾驶室10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孔,驾驶室10前端的第二孔、第一前橡胶块221上的第二孔、中部板212上的第二孔以及第二前橡胶块222上的第二孔一一对应且通过第三螺栓231以及第三螺母232连接固定;最后将第二板312上的第二腰型孔313与架体100上的第一腰型孔对应,并在位置调整完成后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前车架2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前车架20,安装时,通过预先固定在架体100上的前悬置200实现驾驶室10前端的固定;后悬置300预先安装在驾驶室10后端,通过后悬置300与架体100的装配完成驾驶室10后端的装配,预先定位以及分体安装,降低了驾驶室10悬置的装配难度,安装更加快捷。前悬置200,第一前橡胶块221、第一板311以及第二前橡胶块222依次组装,结构简单,第一板311上下两侧双向减震,减震效果好。后悬置300,第一后橡胶块321、中部板212以及第二后橡胶块322依次组装,结构简单,中部板212上下两侧双向减震,减震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前车架,用于与驾驶室(10)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100)、前悬置(200)以及后悬置(300);
所述前悬置(200)固定在所述架体(100)上,且用于与所述驾驶室(10)的前端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后悬置(300)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架体(100)上,且用于与所述驾驶室(10)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悬置(300)包括后支架(310)以及设置在所述后支架(310)上的后橡胶悬置(320);
所述后支架(3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311)以及第二板(312),所述第一板(311)与所述第二板(312)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板(311)用于与所述驾驶室(10)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驾驶室(10)与所述后橡胶悬置(320)接触,所述第二板(312)与所述架体(100)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悬置(3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330),所述第一紧固件(330)包括第一螺栓(331)和第一螺母(332);所述后橡胶悬置(32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板(311)相对两侧的第一后橡胶块(321)和第二后橡胶块(322);
所述第一螺栓(331)用于依次穿过所述驾驶室(10)、所述第一后橡胶块(321)、所述第一板(311)以及所述第二后橡胶块(322)与所述第一螺母(332)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悬置(30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
所述架体(100)开设有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二板(312)上开设有第二腰型孔(313),所述第二腰型孔(31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腰型孔的长度方向对应垂直,且所述第二螺栓用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腰型孔以及所述第二腰型孔(313)后与所述第二螺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悬置(200)包括前支架(210)以及设置在所述前支架(210)上的前橡胶悬置(220);
所述前支架(210)固定在所述架体(100)上,且与所述驾驶室(10)前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驾驶室(10)与所述前橡胶悬置(220)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支架(210)呈U型,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211)、中部板(212)以及第二侧板(213),所述第一侧板(211)以及所述第二侧板(213)相对设置,所述中部板(212)位于所述第一侧板(211)以及所述第二侧板(213)之间;
所述第一侧板(211)、所述中部板(212)以及所述第二侧板(213)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架体(100)下方的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211)、所述中部板(212)以及所述第二侧板(213)均与所述架体(100)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支架(210)还包括第三紧固件(230),所述第三紧固件(230)包括第三螺栓(231)和第三螺母(232);
所述前橡胶悬置(220)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部板(212)相对两侧的第一前橡胶块(221)和第二前橡胶块(222);
所述第三螺栓(231)用于依次穿过所述驾驶室(10)、所述第一前橡胶块(221)、所述中部板(212)以及所述第二前橡胶块(222)后与所述第三螺母(232)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悬置(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前悬置(200)相对于预设直线(400)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100)的前端;
所述后悬置(3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后悬置(300)相对于所述预设直线(400)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100)的后端。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重机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前车架(20)。
CN201921652639.2U 2019-09-30 2019-09-30 前车架及起重机 Active CN210528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2639.2U CN210528292U (zh) 2019-09-30 2019-09-30 前车架及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2639.2U CN210528292U (zh) 2019-09-30 2019-09-30 前车架及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28292U true CN210528292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7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2639.2U Active CN210528292U (zh) 2019-09-30 2019-09-30 前车架及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28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35397A (en) Engine mount apparatus
CN210528292U (zh) 前车架及起重机
CN105730211B (zh) 一种悬置装置
CN105090338B (zh) 用于装配减振垫的支架、减振组件及空调机组
CN210191083U (zh) 一种工程机械后置式冷凝器安装支架
CN214647916U (zh) 灯体安装机构及工程车
CN217227932U (zh) 挂载装置和无人机
CN220742962U (zh) 护栏固定装置及钻机
CN211259569U (zh) 一种减速机内部主体防护结构
CN206812782U (zh) 发动机辅助支承装置、汽车底盘及汽车
CN217074020U (zh) 动力总成悬置组件和车辆
CN214929528U (zh) 具有可拆卸组合结构的汽车前铲
CN210122139U (zh) 一种主减速器悬置的布置结构
CN220410436U (zh) 雷达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292785U (zh) 一种车载电磁泵的限位装置
CN216301224U (zh) 一种前纵梁及车身
CN111376975A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平台化副车架
CN212353590U (zh) 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CN217575060U (zh) 抬头显示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5663388U (zh) 一种汽车用abs安装支架组件
CN217598427U (zh) 一种一体式灯罩支架总成
CN210455173U (zh) 无人机快松螺钉拆装机架
CN218463726U (zh) 车辆
CN217945493U (zh) 一种前机身定位支撑架
CN214295549U (zh) 发动机吊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