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3590U - 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3590U
CN212353590U CN202020776163.XU CN202020776163U CN212353590U CN 212353590 U CN212353590 U CN 212353590U CN 202020776163 U CN202020776163 U CN 202020776163U CN 212353590 U CN212353590 U CN 212353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hole
bracket
positioning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61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大祥
陈磊
潘迪
姜大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7761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3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3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3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属于汽车悬置技术领域。所述悬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第一安装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支架本体和车身纵梁;第二安装部,被配置为将悬置与副车架同时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第三安装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悬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置支架既实现了悬置与副车架的连接,还建立了与车身纵梁的连接,悬置的振动不仅能够通过副车架进行传递,还通过悬置支架进行传递,进而提升了悬置连接系统的整体刚度和模态。

Description

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乘用车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来说,常常采用悬置支架进行悬置与被连接件的连接;当车辆上设置副车架时,则将悬置通过悬置支架与副车架连接,进而将振动由副车架传递至车身。目前,悬置支架或是由副车架上直接做出,或是采用单独的支架结构进行悬置与副车架的连接;由副车架上直接做出支架会增加副车架的制造工艺,但采用单独的悬置支架直接连接悬置与副车架,会使得悬置连接系统的刚度及模态偏低,导致振动传递性变差。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能够显著提升悬置连接系统的整体刚度和模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
第一安装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支架本体和车身纵梁;
第二安装部,被配置为将悬置与副车架同时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上;
第三安装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悬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部为第一通孔,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通孔,所述悬置上设置第一安装孔,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副车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安装部为螺纹孔,所述悬置上设置第二安装孔,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后拧入所述螺纹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螺纹孔呈三角形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悬置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第一定位孔,另一个上设置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能够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中;
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副车架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第二定位孔,另一个上设置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能够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悬置与所述副车架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异侧;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设置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用于与所述悬置抵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设置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用于与所述副车架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面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面处均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第二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本体的外边缘还间隔设置多个凸台,所述凸台为机加夹持点。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支架,还包括悬置、副车架和车身纵梁,其中,所述悬置支架和所述副车架均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所述悬置与所述副车架同时连接于所述悬置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置支架既实现了悬置与副车架的连接,还建立了与车身纵梁的连接,悬置的振动不仅能够通过副车架进行传递,还通过悬置支架进行传递,进而提升了悬置连接系统的整体刚度和模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置支架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置支架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
10-支架本体;11-第一安装部;12-第二安装部;13-第三安装部;14-第一定位孔;15-第二定位孔;16-第一定位面;17-第二定位面;18-容纳孔;19-凸台;
111-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31-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0和设于支架本体10上的:
第一安装部11,被配置为连接支架本体10和车身纵梁;
第二安装部12,被配置为将悬置与副车架同时连接于支架本体10上;
第三安装部13,被配置为连接支架本体10与悬置。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悬置支架通过设置第一安装部11、第二安装部12以及第三安装部13,既实现了悬置与副车架的连接,还建立了与车身纵梁的连接,悬置的振动不仅能够通过副车架进行传递,还通过悬置支架进行传递,进而提升了悬置连接系统的整体刚度和模态。
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为贯穿支架本体10设置的第一通孔111,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111后与车身纵梁连接,进而实现支架本体10与车身纵梁的连接。可选地,第一紧固件为第一螺栓,车身纵梁上设置第一内螺纹。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通孔111为圆形孔。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也可以采用卡接、焊接、铆接或搭接的方式实现支架本体10与车身纵梁的连接,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建立悬置支架与车身纵梁之间的连接关系即可。
第二安装部12为第二通孔121,悬置与副车架位于支架本体10的异侧;悬置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副车架上设置第二内螺纹,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悬置的第一安装孔及第二通孔121后拧入副车架,保证悬置与副车架完成连接的同时,建立了副车架与悬置支架、悬置与悬置支架之间的连接,使得悬置的振动还可由悬置支架传递至车身纵梁。进一步地,参考图2,第二安装部1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第二通孔121,以实现悬置与副车架的稳固连接。可选地,第二紧固件为第二螺栓。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0与悬置和副车架之间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形成连接,只要能够同时实现悬置与副车架的连接、副车架和悬置与悬置支架之间的连接即可。
第三安装部13为螺纹孔131,悬置上设置第二安装孔,第三紧固件穿过悬置上的第二安装孔后拧入螺纹孔131,进而实现悬置与支架本体10的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三紧固件为第三螺栓。进一步优选地,螺纹孔131为盲孔。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安装部13能够实现悬置与悬置支架的稳固连接,避免了仅通过第二安装部12连接悬置与悬置支架时,受到车身纵梁与副车架之间高度差的影响,悬置的稳定性较差,进而振动无法通过悬置支架有效地完成传递。进一步优选地,两个第二通孔121与螺纹孔131呈三角形分布,使得悬置能够稳定地连接于支架本体10上。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三安装部13也可以不是螺纹孔131,而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实现悬置与支架本体10的可拆卸连接,只要能够实现悬置在悬置支架上的稳固放置即可。
进一步地,支架本体10上还设置有容纳孔18,用于容纳悬置的部分结构,为悬置提供布置空间,压缩悬置与副车架之间的间距,更好地实现悬置与副车架的稳定连接。容纳孔18的形状适形于悬置靠近副车架一端的结构;可选地,当悬置靠近副车架一端的结构为圆柱形时,容纳孔18可为完整的圆形结构,也可以为圆弧结构,且圆形结构或圆弧结构的圆心与容纳孔18的圆心相重合,圆形结构或圆弧结构的半径与容纳孔18的半径相同。
进一步地,在支架本体10与悬置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第一定位孔14,另一个上设置第一定位件,第一定位件能够设于第一定位孔14中,实现悬置与悬置支架之间定位精准,保证悬置在悬置支架上的位置的稳定。可选地,第一定位孔14为圆孔,第一定位件为销体。本实施例中,在悬置支架上设置第一定位孔14,在悬置上设置第一定位件。
同样地,在支架本体10与副车架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第二定位孔15,另一个上设置第二定位件,第二定位件能够设于第二定位孔15中,实现悬置支架与副车架的定位,保证悬置支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精准连接。本实施例中,在悬置支架上设置第二定位孔15,在副车架上设置第二定位件。可选地,第二定位孔15为通孔,第二定位件为螺钉,螺钉穿过通孔后拧入副车架内,实现定位。进一步地,第二定位孔15与第二定位件均设置有两个,且每个第二通孔121的旁侧均设置一个第二定位孔15,有助于保证在进行悬置与副车架的连接时二者的相对位置的固定。
由于副车架与悬置分别连接于支架本体10的两侧,为了实现悬置支架与悬置及副车架之间的精准和稳定装配,保证安装与使用时的稳固,悬置与支架本体10之间、悬置与副车架之间还通过面面配合的方式完成定位。具体地,在支架本体10的一侧设置第一定位面16,第一定位面16用于与悬置抵接完成装配;在支架本体10的另一侧设置第二定位面17,第二定位面17用于与副车架抵接完成装配;可以理解的是,在悬置与副车架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面16和第二定位面17相配合的机加面。优选地,定位面为平面,既方便加工,还能增大与支架本体10与悬置及副车架的抵接面积,保证定位的精准。优选地,参考图2,第一定位面16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一定位面16处均对应设置一个第二通孔121,有助于保证悬置与悬置支架连接的精准性和稳固性。
可选地,悬置支架采用铸造方式一体成型,且整体为铸铝件,能够实现轻量化设计。进一步地,铸造成型后,需要对悬置支架进行一些面和孔的机加工,以使相应的定位面的平整度和孔径尺寸满足精度要求,为了避免直接夹持支架本体10造成零件变形,支架本体10的外边缘还间隔设置多个凸台19,每个凸台19均是一个机加夹持点,使得在进行机加工时能够保证悬置支架的机加工艺性,减小支架本体10的机加变形。
本实施例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悬置支架,还包括悬置、副车架和车身纵梁,其中,悬置支架和副车架均与车身纵梁连接,悬置与副车架通过悬置支架连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包括了上述悬置支架,自然也具备了上述悬置支架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应当注意的是,车辆副车架上的悬置均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因此相应的悬置支架也是设置为左右两个,两个悬置支架各连接一个车身纵梁。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0)和设于所述支架本体(10)上的:
第一安装部(11),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0)和车身纵梁;
第二安装部(12),被配置为将悬置与副车架同时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10)上;
第三安装部(13),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0)与所述悬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为第一通孔(111),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1)后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为第二通孔(121),所述悬置上设置第一安装孔,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通孔(121)后与所述副车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部(13)为螺纹孔(131),所述悬置上设置第二安装孔,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后拧入所述螺纹孔(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1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通孔(121)与所述螺纹孔(131)呈三角形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与所述悬置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第一定位孔(14),另一个上设置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能够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4)中;
所述支架本体(10)与所述副车架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第二定位孔(15),另一个上设置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能够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15)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与所述副车架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0)的异侧;所述支架本体(10)的一侧设置第一定位面(16),所述第一定位面(16)用于与所述悬置抵接;所述支架本体(10)的另一侧设置第二定位面(17),所述第二定位面(17)用于与所述副车架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面(16)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面(16)处均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第二通孔(12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的外边缘还间隔设置多个凸台(19),所述凸台(19)为机加夹持点。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支架,还包括悬置、副车架和车身纵梁,其中,所述悬置支架和所述副车架均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所述悬置与所述副车架同时连接于所述悬置支架上。
CN202020776163.XU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Active CN212353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6163.XU CN212353590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6163.XU CN212353590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3590U true CN212353590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6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6163.XU Active CN212353590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3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078470A (ja) 車両の荷箱マウントブラケット
CN212353590U (zh) 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CN215436611U (zh) 一种横梁总成、车架及车辆
CN113547999B (zh) 用于能量源框架的安装系统
CN210258634U (zh) 车门装配工装
CN110155175A (zh) 车架及车辆
US11230240B2 (en) Connectio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vehicle crash absorbing member to a vehicle body component
CN211202121U (zh) 一种ecu支架及汽车
CN109638201B (zh) 电池固定结构、电动车底盘和电动车
CN209852425U (zh) 一种车架总成
KR102003907B1 (ko) 알루미늄 재질을 갖는 수제자동차 프레임의 플레이트형 액슬 장착구조
CN214165121U (zh) 一种后纵梁及车架
CN210122139U (zh) 一种主减速器悬置的布置结构
CN218197793U (zh) 一种对焊式双层悬挂控制臂
CN214267763U (zh) 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
CN211308798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安装的胎具
CN216915767U (zh) 蓄电池安装支架、安装系统及车辆
CN218112275U (zh) 一种汽车螺旋弹簧安装座总成结构
CN220130208U (zh) 集成支架及汽车副车架
CN219361338U (zh) 飞机后机身装配工装
CN212637380U (zh) 一种皮卡车前立柱支架结构
CN216213757U (zh) Bms支架及电池包和动力装置
CN219635312U (zh) 安装支架及汽车前副车架安装结构
CN215323108U (zh) 车架减震组件和电动代步车
CN220809114U (zh) 电池包安装结构以及机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