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67825U - 车辆用座椅框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67825U
CN203267825U CN2011900008520U CN201190000852U CN203267825U CN 203267825 U CN203267825 U CN 203267825U CN 2011900008520 U CN2011900008520 U CN 2011900008520U CN 201190000852 U CN201190000852 U CN 201190000852U CN 203267825 U CN203267825 U CN 203267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member
wall portion
seatbelt
sea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900008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幸史
后藤直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67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678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8Particular seat belt attachment and gu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3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back-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辆用座椅框架,该座椅框架的椅背框架具备:第一侧构件以及第二侧构件,它们沿椅背的上下方向形成为长条状,以便支承椅背的两侧部;以及安全带引导部,其形成于第一侧构件的上部,并对一端被保持于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的座椅安全带进行引导,在座椅安全带被牵拉时,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安全带引导部。第一侧构件由一张钢板形成,且截面形状是开截面形状,在一张钢板形成有侧构件侧壁部、侧构件前壁部及侧构件后壁部,侧构件侧壁部与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座椅安全带引导部的方向平行、且沿第一侧构件的长边方向连续地形成,侧构件前壁部形成于侧构件侧壁部的车辆前方侧,侧构件后壁部形成于侧构件侧壁部的车辆后方侧。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座椅框架。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的座椅框架,该座椅框架具备:椅垫框架,其支承车辆的座椅的椅垫;以及椅背框架,其与椅垫框架连结并支承座椅的椅背,并且连结有卷收器(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沿着椅背的外形的管框架与在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塔式框架构成的椅背框架。在该椅背框架的塔式框架上部安装有对约束乘客的肩部的肩式安全带进行引导的安全带引导部。并且,在形成于塔式框架的下部的内侧的下侧管(下侧横向构件)固定有支架,在该支架固定有用于卷收座椅安全带的卷收器(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3892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座椅框架的塔式框架由通过外侧支架与内侧支架形成为棱柱状的外壁部件、以及设置于外壁部件的内部的插入支承件构成。两个支架以及插入支承件通过焊接而局部连接。利用插入支承件对塔式框架进行加强。
由于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卷收器所被安装的椅背框架,因此,为了得到与该张力相匹配的刚性,根据需要对椅背框架进行加强。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构成椅背框架的塔式框架由插入支承件加强。但是,在该插入支承件的设计中并未考虑从座椅安全带受到的张力的方向。因而,椅背框架相对于座椅安全带的张力的刚性提高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并且,由于利用三张钢板(外侧支架、内侧支架、内侧支承件)构成塔式框架,并借助一定间隔的点焊将上述三张钢板彼此局部接合,因此在接合点之间容易产生压曲变形。此外,由于部件件数增加以及焊接工时增大,会导致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结构较简单且提高了相对于座椅安全带的张力的刚性的椅背框架的座椅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框架具备:椅垫框架,该椅垫框架支承车辆的座椅的椅垫;以及椅背框架,该椅背框架与上述椅垫框架连结并支承上述座椅的椅背,并且,在上述椅背框架连结有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该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保持用于约束就座于上述座椅的乘客的座椅安全带的一端。上述椅背框架具备:第一侧构件以及第二侧构件,该第一侧构件以及第二侧构件沿上述椅背的上下方向形成为长条状,以便支承上述椅背的两侧部;以及安全带引导部,该安全带引导部形成于上述第一侧构件的上部,并对一端被保持于上述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的座椅安全带进行引导,并且,在上述座椅安全带被牵拉时,上述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上述安全带引导部。上述第一侧构件由一张钢板形成,且上述第一侧构件的截面形状是开截面形状,在上述一张钢板形成有侧构件侧壁部、侧构件前壁部以及侧构件后壁部,上述侧构件侧壁部与上述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上述座椅安全带引导部的方向平行、且沿上述第一侧构件的长边方向连续地形成,上述侧构件前壁部形成于上述侧构件侧壁部的车辆前方侧,上述侧构件后壁部形成于上述侧构件侧壁部的车辆后方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安全带引导部形成在第一侧构件的上部。该安全带引导部对座椅安全带进行引导,并且在座椅安全带被牵拉时承受座椅安全带的张力。并且,在第一侧构件形成有侧构件侧壁部、侧构件前壁部以及侧构件后壁部。侧构件侧壁部沿第一侧构件的长边方向形成。并且,侧构件侧壁部形成为与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安全带引导部的方向平行。因而,在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安全带引导部时,侧构件侧壁部作为针对该张力的加强部有效地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提供具有提高了相对于座椅安全带的张力的刚性的椅背框架的座椅框架。
并且,第一侧构件由一张钢板构成。因此,部件数量减少,能够抑制座椅框架的制造成本。此外,第一侧构件的截面形状是开截面形状,不需要焊接多张钢板来构成闭合截面,因此能够减少焊接等的作业工时。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座椅框架的制造成本。另外,开截面形状意味着是不闭合的截面形状。
在该情况下,上述第一侧构件与上述安全带引导部可以通过一张钢板成型为一体。据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座椅框架的制造成本。
并且,优选形成为:上述侧构件前壁部具备相对于上述侧构件侧壁部朝上述椅背的外侧伸出的前方伸出部,上述侧构件后壁部具备相对于上述侧构件侧壁部朝上述椅背的外侧伸出的后方伸出部。上述前方伸出部以及上述后方伸出部沿上述第一侧构件的长边方向连续地形成,上述前方伸出部的伸出量大于上述后方伸出部的伸出量。
据此,通过前方伸出部在侧构件侧壁部的车辆前前方形成有沿第一侧构件的长边方向的突条,通过后方伸出部在侧构件侧壁部的车辆后方侧形成有沿第一侧构件的长边方向的突条。通过在侧构件侧壁部的车辆前方侧形成的突条(前方伸出部)抑制第一侧构件被朝车辆前方侧牵拉时的第一侧构件的压曲变形。通过在侧构件侧壁部的车辆后方侧形成的突条(后方伸出部)抑制第一侧构件被朝车辆后方侧牵拉时的第一侧构件的压曲变形。并且,前方伸出部的伸出量大于后方伸出部的伸出量。因而,例如在车辆紧急制动时等第一侧构件以较大的力被朝车辆前方侧牵拉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第一侧构件的压曲变形。
并且,优选形成为:上述安全带引导部具备:安全带引导侧壁部,该安全带引导侧壁部形成为与上述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上述安全带引导部的方向平行;安全带引导前壁部,该安全带引导前壁部形成在上述安全带引导侧壁部的车辆前方侧,且朝上述椅背的内侧延伸;以及安全带引导后壁部,该安全带引导后壁部形成在上述安全带引导侧壁部的车辆后方侧,且朝上述椅背的内侧延伸。据此,在形成于第一侧构件的上部的安全带引导部也形成有与座椅安全带的张力所作用的方向平行的安全带引导侧壁部,因此相对于座椅安全带的张力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并且,优选形成为:上述安全带引导前壁部以及上述安全带引导后壁部具有与上述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上述安全带引导部的方向正交的部分。据此,在与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安全带引导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有安全带引导前壁部以及安全带引导后壁部,因此能够防止在座椅安全带搭挂于安全带引导部时的座椅安全带的偏移。因此,座椅安全带的张力正确地作用于安全带引导侧壁部的形成方向。
并且,优选形成为:上述第一侧构件通过模压淬火制作。即、第一侧构件也可以利用模具成形并通过在模具内与模具接触而被快速冷却。据此,能够通过例如冲压成型从一张钢板成形出形成有侧构件侧壁部、侧构件前壁部以及侧构件后壁部的第一侧构件。并且,通过使在模内成型的第一侧构件与模具接触,使第一侧构件骤冷从而进行淬火,能够提高第一侧构件的强度。另外,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模压淬火一体地成形第一侧构件以及安全带引导部,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优选形成为:上述椅背框架具备连结上述第一侧构件与上述第二侧构件的横向构件。并且,优选形成为:上述横向构件的截面形状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由此,横向构件的截面形状是上下细长的形状,因此,为了安装横向构件,形成于第一侧构件的凹部也形成为上下细长的形状。这样,能够将形成于第一侧构件的凹部形成为上下细长的形状从而尽可能地缩小形成于第一侧构件的凹部的面积,从而能够抑制由于形成有凹部而导致的第一侧构件的强度的降低,并且将横向构件支承于第一侧构件。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安装于上述横向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框架的主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椅背框架的左视图。
图6是示出椅背右侧构件以及安全带引导部的图。
图7是沿着图2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6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6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6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6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6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6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沿着图6的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着图6的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是沿着图6的XVI-XVI线的剖视图。
图17是从上方观察安全带引导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图2是主视图。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框架1具备椅垫框架10与椅背框架20。椅垫框架10支承车辆的座椅的座部亦即椅垫30。椅背框架20支承车辆的座椅的靠背部亦即椅背40。椅背框架20经由倾斜角度调节器(Recliner)5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椅垫框架10连结。
椅垫框架10具备椅垫右侧构件11、椅垫左侧构件12以及连结构件13。椅垫右侧构件11配置于椅垫30的右侧方的下部,椅垫左侧构件12配置于椅垫30的左侧方的下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左右方向是指从就座于车辆的座椅的乘客观察的方向。
椅垫右侧构件1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形成为长条状,且在其基端部11a经由倾斜角度调节器50与后述的椅背右侧构件21连结。椅垫左侧构件12也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形成为长条状,且在其基端部12a与后述的椅背左侧构件22连结。连结构件13连结椅垫右侧构件11的前端部11b与椅垫左侧构件12的前端部12b。另外,在椅垫右侧构件11的下表面以及椅垫左侧构件12的下表面分别连接有轨道引导部件62、62,上述轨道引导部件62、62嵌合于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形成的座椅轨道61、61。因而,通过使轨道引导部件62、62沿座椅轨道61、61移动,从而调节座椅框架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
椅背框架20具备椅背右侧构件21、椅背左侧构件22、上侧横向构件23以及下侧横向构件24。椅背右侧构件21支承椅背40的右侧部分,椅背左侧构件22支承椅背40的左侧部分。上述侧构件21、22沿椅背40的上下方向形成为长条状。椅背右侧构件21在形成于其下端部的倾斜角度调节器安装部21a经由倾斜角度调节器50与椅垫右侧构件11的基端部11a连结。椅背左侧构件22在其下端部22a与椅垫左侧构件12的基端部12a连结。上侧横向构件23沿车宽方向延伸,并连结椅背右侧构件21的上端部21b与椅背左侧构件22的上端部22b。下侧横向构件24也沿车宽方向延伸,并连结椅背右侧构件21的稍靠下方的部分与椅背左侧构件22的稍靠下方的部分。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即下侧横向构件24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下侧横向构件24是中空状的部件。例如能够通过将截面圆形的管压溃来加工该下侧横向构件24。下侧横向构件24的截面形状成为如下形状:沿上下方向细长,在上下方向两端部分形成有圆形的部分,并利用平行的直线部分连接上述圆形的部分。下侧横向构件24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H比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W长。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在下侧横向构件24形成有沿其宽度方向贯通的螺栓插通孔241,在该螺栓插通孔241插通有螺栓BT。支架25借助上述螺栓BT以及与螺栓BT旋合的螺母NT被固定于下侧横向构件24。在支架25的前端安装有卷收器(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26。即,卷收器26经由支架25被安装于下侧横向构件24。卷收器26保持座椅安全带的一端。并且,卷收器26也可以构成为在从座椅安全带作用有规定的张力的情况下卷收座椅安全带。
图5是椅背框架20的左视图。如图5所示,椅背左侧构件22形成为从侧方观察越趋向上方则越是变得尖细,并且朝后方则翘曲。并且,在椅背左侧构件22形成有供下侧横向构件24的一端插通的第一凹部22c以及供上侧横向构件23的一端插通的第二凹部22d。第一凹部22c的形状与下侧横向构件24的截面外形相同,第二凹部22d的形状与上侧横向构件23的截面形状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横向构件23的截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
并且,根据图1以及图2可知,在椅背右侧构件21的上部形成有安全带引导部27,该安全带引导部27用于对一端被保持于卷收器26的座椅安全带29进行引导。座椅安全带29搭挂于该安全带引导部27。在搭挂于安全带引导部27的座椅安全带29的中间部插通有未图示的舌板,该舌板被固定于设置在椅背左侧构件22的下方部的带扣70(参照图2)。另外,座椅安全带29的另一端被固定于设置在椅背右侧构件21的下方部的未图示的支承板。因而,乘客的从右肩侧到左腰侧由安全带引导部27与带扣70(舌板)之间的座椅安全带约束。
图6是示出椅背右侧构件21以及安全带引导部27的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右视图。如图6的(c)所示,椅背右侧构件21也与椅背左侧构件22相同形成为从侧方观察趋向上方则越是变得尖细,并且朝后方翘曲。并且,在椅背右侧构件21形成有供下侧横向构件24的另一端插通的第一凹部21c以及供上侧横向构件23的另一端插通的第二凹部21d。形成于椅背右侧构件21的第一凹部21c的形状与形成于椅背左侧构件22的第一凹部22c的形状相同。下侧横向构件24由上述第一凹部21c、22c支承。形成于椅背右侧构件21的第二凹部21d的与形成于靠背左侧构件22的第二凹部22d的形状相同。上侧横向构件23由上述第二凹部21d、22d支承。
根据图6的(c)可知,在椅背右侧构件21的最下部形成有倾斜角度调节器安装部21a。倾斜角度调节器50安装于倾斜角度调节器安装部21a。利用倾斜角度调节器50调整椅背框架20相对于椅垫框架10的角度。倾斜角度调节器50的结构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说明。
图7是沿着图2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7示出椅背右侧构件21的长边方向中央附近的截面形状。如图7所示,椅背右侧构件21具有:侧构件侧壁部211,其由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的直线状的部分表示;侧构件前壁部212,其形成于比上述直线状的部分靠车辆前方侧(图中的下侧)的位置;以及侧构件后壁部213,其形成于比直线状的部分靠车辆后方侧(图中的上侧)的位置。如图所示,侧构件侧壁部211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倾斜角度α。具体而言,侧构件侧壁部211以随着从车辆后方侧趋向车辆前方侧而从车辆外侧朝车辆内侧倾斜的方式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倾斜角度α。
并且,侧构件前壁部212具有前方伸出部212a,该前方伸出部212a以侧构件侧壁部211为基准朝外侧(椅背40的外侧:图示左方)伸出。同样,侧构件后壁部213具有后方伸出部213a,该后方伸出部213a以侧构件侧壁部211为基准朝外侧伸出。根据附图可知,前方伸出部212a的伸出量比后方伸出部213a的伸出量大。
图8是沿着图6的(b)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6的(b)的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着图6的(b)的X-X线的剖视图,图11是沿着图6的(b)的XI-XI线的剖视图,图12是沿着图6的(b)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沿着图6的(b)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图14是沿着图6的(b)的XIV-XIV线的剖视图,图15是沿着图6的(b)的XV-XV线的剖视图,图16是沿着图6的(b)的XVI-XVI线的剖视图。图8至图13是椅背右侧构件21的长边方向的上方部分的剖视图。图14至图16是安全带引导部27的剖视图。
如图8至图11所示,椅背右侧构件21的上方部分也与图7所示的椅背右侧构件21的中央部分同样具有:侧构件侧壁部211,其由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的直线状的部分表示;侧构件前壁部212,其形成于侧构件侧壁部211的车辆前方侧(图中的下侧);以及侧构件后壁部213,其形成于侧构件侧壁部211的车辆后方侧(图中的上侧)。并且,在侧构件前壁部212形成有前方伸出部212a,在侧构件后壁部213形成有后方伸出部213a。前方伸出部212a的伸出量大于后方伸出部213a的伸出量。另外,由于在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椅背右侧构件21的截面位置形成有第二凹部21d,因此在该位置并未呈现侧构件侧壁部211、前方伸出部212a以及后方伸出部213a。
并且,图8至图11所示的侧构件侧壁部211与图7所示的侧构件侧壁部211同样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角度α。侧构件侧壁部211如图7至图11所示地连续地形成。即、在椅背右侧构件21,沿其长边方向连续地形成有以随着从车辆后方侧趋向车辆前方侧而从车辆外侧朝车辆内侧倾斜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角度α的侧壁。
并且,图7~图11所示的前方伸出部212a以及后方伸出部213a连续地形成。即、在侧构件侧壁部211的车辆前方侧,沿椅背右侧构件21的长边方向连续地形成有由前方伸出部212a表示的突条,在侧构件侧壁部211的车辆后方侧,沿椅背右侧构件21的长边方向连续地形成有由后方伸出部213a表示的突条。形成于侧构件侧壁部211的车辆前方侧的突条的伸出量比形成于侧构件侧壁部211的车辆后方侧的突条的伸出量大。
并且,根据图14至图16可知,安全带引导部27具备:安全带引导侧壁部271,其具有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角度α的面;安全带引导前壁部272,其从安全带引导侧壁部271的车辆前方侧朝椅背40的内侧延伸;以及安全带引导后壁部273,其从安全带引导侧壁部271的车辆后方侧朝椅背40的内侧延伸。安全带引导前壁部272以及安全带引导后壁部273在图14所示的位置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但在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位置、即安全带引导部27的上方部分与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倾斜角度α的方向正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形成于椅背右侧构件21的侧构件侧壁部211和形成于安全带引导部27的安全带引导侧壁部271形成在同一平面内。
上述的角度α是当车辆紧急制动时由座椅安全带29约束的乘客因惯性力被朝车辆前方推出而产生的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作用于安全带引导部27的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的夹角。即、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角度α后的方向是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作用于安全带引导部27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乘客被座椅安全带29约束,但该座椅安全带29经由位于乘客的右肩附近的安全带引导部27从被固定在位于左腰附近的位置的带扣70的舌板通过。因而,乘客被从其上体的右上朝左下搭挂的座椅安全带约束。这样,当约束乘客的座椅安全带29被乘客朝车辆前方牵拉的情况下,座椅安全带29在从上方观察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地延伸的状态下被牵拉。因此,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作用于安全带引导部27的方向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该倾斜角在本实施方式中用α表示。
图17是从上方观察安全带引导部27的图。如图所示,连结安全带引导前壁部272的上端与安全带引导后壁部273的上端的棱部275的形成方向与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角度α的方向正交。并且,在安全带引导部27安装有用于供座椅安全带通过的引导框架274。该引导框架的朝向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角度α。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椅背右侧构件21以及安全带引导部27通过对一张钢板进行模压淬火而一体地成型。即、对一张钢板进行冲压成型从而将椅背右侧构件21与安全带引导部27成型为一体,且在成型后在模具内使模具与成型品接触从而使成型品骤冷。通过该骤冷而对成型品进行淬火。进而,在冷却后将成型品从模具内取出。
在上述结构的座椅框架中,在就座于座椅的乘客被座椅安全带29约束时,例如在车辆紧急制动时,乘客被朝车辆前方推出。因此座椅安全带29被牵拉从而座椅安全带29产生张力。该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作用于座椅安全带29所搭挂的安全带引导部27以及安全带引导部27所被安装的椅背右侧构件21。如上所述,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作用于椅背右侧构件21以及安全带引导部27的方向是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了角度α的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椅背右侧构件21具有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了角度α的侧构件侧壁部211。并且,安全带引导部27也具有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了角度α的安全带引导侧壁部271。即、上述侧壁部211、271形成为与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作用于安全带引导部27的方向平行。更具体地说,侧壁部211、271与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安全带引导部29的方向平行、且沿椅背右侧构件21的长边方向连续地(即与座椅安全带的张力的作用方向以及椅背右侧构件21的长边方向平行地)形成。因而,在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作用于安全带引导部27时,由于侧构件侧壁部211以及安全带引导侧壁部271以与该张力平行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作为相对于张力的加强部而有效地发挥功能,能够使相对于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的刚性提高。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提高了相对于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的刚性的座椅框架。
并且,椅背右侧构件21以及安全带引导部27由一张钢板构成。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能够抑制座椅框架的制造成本。
并且,从图7至图13可以看出,椅背右侧构件21的截面形状是开截面形状。在椅背右侧构件21的截面形状是闭合截面形状的情况下,需要使多张钢板重叠并通过焊接等进行接合,但若是开截面形状,则能够利用一张钢板加工。因而,能够减少用于焊接多张钢板的作业工时。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座椅框架的制造成本。
并且,通过前方伸出部212a在侧构件侧壁部211的车辆前方侧形成有沿椅背右侧构件21的长边方向的突条。在椅背右侧构件21因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而被朝车辆前方侧牵拉时,能够借助该突条来抑制压曲变形。并且,通过后方伸出部213a在侧构件侧壁部211的车辆后方侧形成有沿椅背右侧构件21的长边方向的突条。通过该突条对椅背右侧构件21进行加强,从而在椅背右侧构件21被朝车辆后方侧牵拉时,能够抑制压曲变形。
并且,前方伸出部212a的伸出量比后方伸出部213a的伸出量大。因而,例如在车辆紧急制动时等,椅背右侧构件21由座椅安全带29朝车辆前方侧以较大的力被牵拉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压曲变形。
并且,在安全带引导部27也形成有安全带引导侧壁部271,该安全带引导侧壁部271形成为与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作用于安全带引导部27的方向平行。因此,针对座椅安全带的张力,安全带引导侧壁部271作为加强部有效地发挥功能。由此,相对于座椅安全带的张力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并且,安全带引导部27的上方部分的安全带引导前壁部272以及安全带引导后壁部273与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作用于安全带引导部27的方向正交。因此,在座椅安全带29搭挂于安全带引导部27、且在座椅安全带29产生了张力时,能够防止座椅安全带29的偏移。由此,座椅安全带29的张力正确地作用于安全带引导侧壁部271以及侧构件侧壁部211的形成方向。
并且,椅背右侧构件21以及安全带引导部27通过模压淬火而一体地制作,因此能够提高它们的强度。
并且,下侧横向构件24的截面形状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为了安装下侧横向构件24,形成于椅背右侧构件21的第一凹部21c形成为上下细长的形状。这样,能够将第一凹部21c形成为上下细长的形状从而尽可能地缩小形成于椅背右侧构件21的凹部的面积,从而能够抑制由于形成有凹部而导致的椅背右侧构件的强度的降低。

Claims (9)

1.一种座椅框架,该座椅框架具备:椅垫框架,该椅垫框架支承车辆的座椅的椅垫;以及椅背框架,该椅背框架与所述椅垫框架连结并支承所述座椅的椅背,并且,在所述椅背框架连结有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该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保持用于约束就座于所述座椅的乘客的座椅安全带的一端, 
所述座椅框架的特征在于, 
所述椅背框架具备: 
第一侧构件以及第二侧构件,该第一侧构件以及第二侧构件沿所述椅背的上下方向形成为长条状,以便支承所述椅背的两侧部;以及 
安全带引导部,该安全带引导部形成于所述第一侧构件的上部,并对一端被保持于所述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的座椅安全带进行引导,并且,在所述座椅安全带被牵拉时,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所述安全带引导部, 
所述第一侧构件由一张钢板形成,且所述第一侧构件的截面形状是开截面形状,在所述一张钢板形成有侧构件侧壁部、侧构件前壁部以及侧构件后壁部,所述侧构件侧壁部与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所述座椅安全带引导部的方向平行、且沿所述第一侧构件的长边方向连续地形成,所述侧构件前壁部形成于所述侧构件侧壁部的车辆前方侧,所述侧构件后壁部形成于所述侧构件侧壁部的车辆后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构件前壁部具备相对于所述侧构件侧壁部朝所述椅背的外侧伸出的前方伸出部, 
所述侧构件后壁部具备相对于所述侧构件侧壁部朝所述椅背的外侧伸出的后方伸出部, 
所述前方伸出部以及所述后方伸出部沿所述第一侧构件的长边方向连续地形成, 
所述前方伸出部的伸出量大于所述后方伸出部的伸出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引导部具备: 
安全带引导侧壁部,该安全带引导侧壁部形成为与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所述安全带引导部的方向平行; 
安全带引导前壁部,该安全带引导前壁部形成在所述安全带引导侧壁部的车辆前方侧,且朝所述椅背的内侧延伸;以及 
安全带引导后壁部,该安全带引导后壁部形成在所述安全带引导侧壁部的车辆后方侧,且朝所述椅背的内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引导前壁部以及所述安全带引导后壁部具有与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所述安全带引导部的方向正交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构件通过模压淬火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椅背框架具备连结所述第一侧构件与所述第二侧构件的横向构件, 
所述横向构件的截面形状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 
7.一种座椅框架,该座椅框架具备:椅垫框架,该椅垫框架支承车辆的座椅的椅垫;以及椅背框架,该椅背框架与所述椅垫框架连结并支承所述座椅的椅背,并且,在所述椅背框架连结有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该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保持用于约束就座于所述座椅的乘客的座椅安全带的一端, 
所述座椅框架的特征在于, 
所述椅背框架具备: 
第一侧构件以及第二侧构件,该第一侧构件以及第二侧构件沿所述椅背的上下方向形成为长条状,以便支承所述椅背的两侧部;以及 
安全带引导部,该安全带引导部形成于所述第一侧构件的上部,并对一端被保持于所述座椅安全带保持部件的座椅安全带进行引导,并且,在所述座椅安全带被牵拉时,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所述安全带引导部, 
所述第一侧构件由一张钢板形成,且所述第一侧构件的截面形状是开截面形状,在所述一张钢板形成有侧构件侧壁部、侧构件前壁部以及侧构件后壁部,所述侧构件侧壁部以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式沿所述第一侧构件的长边方向连续地形成,所述侧构件前壁部形成于所述侧构件侧壁部的车辆前方侧,所述侧构件后壁部形成于所述侧构件侧壁部的车辆后方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构件侧壁部构成为,随着从车辆后方侧趋向车辆前方侧而从车辆外侧朝车辆内侧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构件侧壁部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作用于所述座椅安全带引导部的方向平行。 
CN2011900008520U 2010-11-05 2011-11-04 车辆用座椅框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6782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8561 2010-11-05
JP2010248561A JP5768356B2 (ja) 2010-11-05 2010-11-05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PCT/JP2011/075430 WO2012060440A1 (ja) 2010-11-05 2011-11-04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67825U true CN203267825U (zh) 2013-11-06

Family

ID=46024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9000085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67825U (zh) 2010-11-05 2011-11-04 车辆用座椅框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39094B2 (zh)
EP (1) EP2636558B1 (zh)
JP (1) JP5768356B2 (zh)
CN (1) CN203267825U (zh)
WO (1) WO201206044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2911A (zh) * 2016-12-21 2018-07-2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11439180A (zh) * 2018-12-27 2020-07-24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19886B2 (en) * 2009-10-02 2014-12-30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One-piece seat bottom chassis
JP5695870B2 (ja) * 2010-09-30 2015-04-0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799838B2 (ja) * 2012-02-01 2015-10-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フレーム
KR101398172B1 (ko) * 2012-04-24 2014-05-22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차량용 안전벨트
US20150232010A1 (en) * 2012-07-23 2015-08-20 Ts Tech Co., Ltd. Seatbelt guide support, seat back frame, and seat device
DE102013003788B3 (de) * 2012-11-30 2014-05-15 Keip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US20150352982A1 (en) * 2012-12-28 2015-12-10 Ts Tech Co., Ltd. Seat device
ITTO20130290A1 (it) * 2013-04-10 2014-10-11 Ruspa Officine S P A Sedile per veicolo
JP6218324B2 (ja) * 2014-01-29 2017-10-25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成形方法、シートフレーム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WO2016160106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Zodiac Seats Us Llc Energy absorbing brackets for passenger seats
JP6527418B2 (ja) * 2015-07-31 2019-06-0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565785B2 (ja) * 2016-04-28 2019-08-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651981B2 (ja) 2016-05-19 2020-02-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2017210084A (ja) * 2016-05-25 2017-11-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BR112019005879B1 (pt) * 2016-09-27 2022-12-20 Proma S.P.A. Assento para veículos tendo borda de engate
US10086792B1 (en) * 2017-03-30 2018-10-02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JP2018192934A (ja) * 2017-05-18 2018-12-0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バックフレーム
JP6979319B2 (ja) * 2017-09-25 2021-12-0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乗物用シート
JP6785206B2 (ja) * 2017-09-25 2020-11-1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乗物用シート
KR102284175B1 (ko) * 2019-12-20 2021-07-30 광우알엔에이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시트 백 프레임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827175B2 (en) * 2020-12-30 2023-11-28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Adapting shoulder anchor for seatbelt
KR20230089269A (ko) * 2021-12-13 2023-06-20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시트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24295A1 (de) * 1986-07-18 1988-01-21 Keiper Recaro Gmbh Co Rueckenlehnenrahmen fuer sitze,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sitze
FR2736312B1 (fr) * 1995-07-03 1997-09-19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Armature de dossier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comportant une telle armature de dossier
US5722731A (en) * 1995-10-25 1998-03-03 Chang; Chung L. Vehicle seat and seat belt arrangement
DE19603946C2 (de) * 1996-02-05 1998-06-04 Daimler Benz Ag Fahrzeugsitz
JPH09254689A (ja) * 1996-03-22 1997-09-30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シ−トの前倒れ可能な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
FR2750374B1 (fr) * 1996-06-28 1998-09-18 Ecia Equip Composants Ind Auto Sieg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a dossier perfectionne
FR2777518B1 (fr) * 1998-04-17 2000-06-16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Armature de dossier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01149176A (ja) * 1999-11-29 2001-06-05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JP2002283893A (ja) * 2001-03-23 2002-10-03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における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2002283892A (ja) 2001-03-23 2002-10-03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における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2002283891A (ja) * 2001-03-23 2002-10-03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における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US6767055B1 (en) * 2002-03-11 2004-07-27 Bostrom Seating, Inc. Vehicle seat frame and belt assembly
JP2005145168A (ja) * 2003-11-13 2005-06-09 Aisin Takaoka Ltd 車輌骨格部材の製造方法
JP4643480B2 (ja) * 2006-03-23 2011-03-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US7497521B2 (en) * 2006-08-30 2009-03-03 Honda Motor Co., Ltd Seat belt retractor mounting system
JP5082795B2 (ja) 2007-11-20 2012-11-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JP5608930B2 (ja) * 2009-08-21 2014-10-22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乗物用シート
WO2011060219A1 (en) * 2009-11-12 2011-05-1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One-piece seat back fram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11132727A (ja) 2009-12-24 2011-07-07 Aisin Seiki Co Ltd 開閉体の挟み込み検知装置
JP5625831B2 (ja) * 2010-12-01 2014-11-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フレー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2911A (zh) * 2016-12-21 2018-07-2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8312911B (zh) * 2016-12-21 2020-10-2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11439180A (zh) * 2018-12-27 2020-07-24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96759A (ja) 2012-05-24
US20130221725A1 (en) 2013-08-29
JP5768356B2 (ja) 2015-08-26
EP2636558A1 (en) 2013-09-11
EP2636558B1 (en) 2017-04-19
WO2012060440A1 (ja) 2012-05-10
EP2636558A4 (en) 2015-11-04
US9039094B2 (en) 2015-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67825U (zh) 车辆用座椅框架
CN103842208B (zh) 车辆用座椅
CN102485532B (zh) 座椅框架
KR101445149B1 (ko) 충격 로드 전달 구조물을 가지는 시트 조립체
CN102985287B (zh) 车辆座椅
CN102574484A (zh) 车辆用座椅
US9555724B2 (en) Vehicle seat
CN102971181A (zh) 用于汽车座椅的纵向导引装置
CN102189946A (zh) 具有能量吸收装置的儿童安全座椅
US20150352982A1 (en) Seat device
CN202448784U (zh) 一种后座垫防下潜支架
CN107336649A (zh) 座椅靠背结构
CN202686508U (zh) 用于车辆立柱的面板以及车辆立柱
CN103373258A (zh) 头枕装置
KR20190003762A (ko) 차량 좌석
CN103003098A (zh) 车辆座椅
CN202098318U (zh) 可翻折的汽车三人座椅骨架结构
WO2009101511A3 (en) Vehicle seat
CN201872711U (zh) 集成有三点式安全带的前排中间座椅
CN201882154U (zh) 汽车组合防撞系统
CN203592917U (zh) 一种汽车三人座座椅骨架
CN203344764U (zh)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用防下潜支架
CN202448927U (zh) 一种汽车座椅
CN101633329A (zh)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部安装结构
CN212637244U (zh)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