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71892U - 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 - Google Patents

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71892U
CN202971892U CN 201220591113 CN201220591113U CN202971892U CN 202971892 U CN202971892 U CN 202971892U CN 201220591113 CN201220591113 CN 201220591113 CN 201220591113 U CN201220591113 U CN 201220591113U CN 202971892 U CN202971892 U CN 202971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ring
mounting groove
opening portion
lid
proof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911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行木英人
边见耕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 Corp filed Critical N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71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7189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F16J15/061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position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F16J15/06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f the s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ressure Vessels And Li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在通过将密封圈安装于在盖的外周面上周围设置的安装槽中,并且将盖嵌入设备的外壳的开口部,从而密封圈在开口部的内面与安装槽之间被压缩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中,防止安装槽内的密封圈的扭曲而引起的防水性的降低以及安装不良。为了实现该目的,密封圈中,与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呈平坦状,并且形成宽度方向的截面直径大于高度方向的截面直径。此外,随着安装槽的截面形状在其底面为平坦状,密封圈中,其截面形状在与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即内周面为平坦状,在相反侧的外周面呈圆弧状的凸面,作为整体形成D字形截面。

Description

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90000831.4,国际申请日为2010年3月9日,发明名称为“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的进入中国的PCT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提供设备的外壳中连接器盖部或电池盖部等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在手机或数码照相机等小型电子设备中,具有具备用于数据输入和输出或充电等的连接器连接部、以及电池插入部的部分,盖可装卸地嵌入作为这些连接器连接部以及电池插入部而开设于设备外壳的开口部。并且,这种外壳开口部与盖之间的间隙通过现有的O形环进行密封,以求防水。
图26示出这种现有的防水构造,附图标记100为小型电子设备的外壳,附图标记101为开设于外壳100的开口部,附图标记200为可装卸地嵌入开口部101的盖。在盖200的外周面上周围设置安装槽201,在该安装槽201上安装O形环202。该O形环为由截面圆形的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圈,在将盖200嵌入外壳100的开口部101的状态下,通过以压缩状态介于开口部101的内面(内周面)与盖200的安装槽201的底面之间,从而发挥防水功能(例如,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
但是,当利用现有的防水构造时,如图26(A)所示,从将盖200取下而开放开口部101的状态,如图26(B)所示,在将盖200向开口部101嵌入的过程中,由于O形环202与开口部101的内面以及安装槽201的底面摩擦而发生扭曲,存在有损利用O形环202的密封性(防水性)的危险。
此外,即使在将O形环202盘绕于盖200的安装槽201时,在O形环202上也容易产生扭曲,存在由于安装不良而有损密封性(防水性)的危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91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7326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鉴于以上问题而作出的,其技术课题在于防止由于安装槽内的密封圈的扭曲而引起的防水性的降低和安装不良。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作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手段,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防水构造为,通过将密封圈安装于在盖的外周面上周围设置的安装槽中,并且将所述盖嵌入设备的外壳的开口部,从而所述密封圈在所述开口部的内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之间被压缩,防水构造的特征为:所述密封圈中,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为平坦状,并且使宽度方向的截面直径大于高度方向的截面直径。
此外,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防水构造为,通过将密封圈安装于在盖的外周面上周围设置的安装槽中,并且将所述盖嵌入设备的外壳的开口部,从而所述密封圈在所述开口部的内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之间被压缩,防水构造的特征为:随着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形状在其底面为平坦状,所述密封圈中,其的截面形状在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即内周面为平坦状,在相反侧的外周面为圆弧状的凸面,作为整体形成D字形截面。
此外,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防水构造为,通过将密封圈安装于在盖的外周面上周围设置的安装槽中,并且将所述盖嵌入设备的外壳的开口部,从而所述密封圈在所述开口部的内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之间被压缩,防水构造的特征为:在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形成向所述安装槽的延长方向延伸的嵌合槽,在所述密封圈上形成与所述嵌合槽可嵌合的嵌合突起。
此外,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防水构造为,在上述第三方面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中,防水构造的特征为:随着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形状在其底面为平坦状,所述密封圈中,其截面形状在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即内周面为平坦状,在相反侧的外周面为圆弧状的凸面,作为整体形成D字形截面,在形成所述D字形截面的密封圈的内周面上形成所述嵌合突起。
此外,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防水构造为,在上述第三方面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中,防水构造的特征为:随着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形状在其底面为平坦状,所述密封圈具有嵌合于所述嵌合槽的内周侧的嵌合突起、密接于所述开口部的内面的外周侧的密封突起、以及宽度方向两侧的密封突起,并且形成十字形截面。
此外,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防水构造为,通过将密封圈安装于在盖的外周面上周围设置的安装槽中,并且将所述盖嵌入设备的外壳的开口部,从而所述密封圈在所述开口部的内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之间被压缩,防水构造的特征为:所述密封圈中,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为平坦状,与所述开口部的内面密接的密接面由顶部和顶部两侧的斜面构成。
此外,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防水构造为,通过将密封圈安装于在盖的外周面上周围设置的安装槽中,并且将所述盖嵌入设备的外壳的开口部,从而所述密封圈在所述开口部的内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之间被压缩,防水构造的特征为:随着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形状在其底面为平坦状,所述密封圈中,其截面形状在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即内周面为平坦状,在相反侧的外周面为具有顶部和顶部两侧的斜面的形状,作为整体形成五角形截面。
此外,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防水构造为,在上述第六或第七方面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中,密封圈顶部的两侧的斜面中,盖插入方向侧的斜面的倾斜度为相对较小,与盖插入方向相反侧的斜面的倾斜度为相对较大。
此外,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的设备防水构造为,在上述第六或第七方面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中,密封圈顶部的两侧的斜面中,盖插入方向侧的斜面的倾斜度为相对较小,与盖插入方向相反侧的斜面的倾斜度为相对较大,并且,所述密封圈顶部比所述密封圈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更偏向于与盖插入方向相反侧。
(实用新型的效果)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防水构造中,由于密封圈在与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呈平坦状,并且宽度方向的截面直径设定成大于高度方向的截面直径,因此,与现有的容易倒下的O形环相比较,对安装槽的底面的稳定性稳定,即使受到扭曲方向的负荷也难以产生扭曲,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防水性的降低。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防水构造中,由于随着安装槽的截面形状在其底面呈平坦状,密封圈的截面形状在与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即内周面呈平坦状,在相反侧的外周面呈圆弧状的凸面,作为整体形成D字形截面,因此,与现有的容易倒下的O形环相比较,对安装槽的底面的稳定性稳定,即使受到扭曲方向的负荷也难以产生扭曲,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防水性的降低。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第三、第四或第五方面的防水构造中,形成于密封圈的嵌合突起嵌合于形成在安装槽的底面的嵌合槽,因此,密封圈由于该嵌合而被限制在安装槽内,即使受到扭曲方向的负荷也难以产生扭曲,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防水性的降低。根据第四方面的构成,密封圈的内周面呈平坦状截面,因此,对安装槽的底面的稳定性稳定。根据第五方面的构成,通过向宽度方向两侧突出的密封突起密接于安装槽的底面,从而对安装槽的底面的稳定性稳定。此外,由于密接于开口部的内面的外周侧的密封突起的轴向宽度设定小于密封圈整体的轴向宽度,因此,安装状态下的压缩反作用力设定较小。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防水构造中,在密封圈中与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呈平坦状,因此,与现有的容易倒下的O形环相比较,对安装槽的底面的稳定性稳定,即使受到扭曲方向的负荷也难以产生扭曲,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防水性的降低。此外,与外壳的开口部的内面密接的密接面由顶部和顶部两侧的斜面构成,因此,与开口部的内面密接的密接面呈圆弧状的凸面的情况相比较,在压缩余量的设定相同的情况下,压缩反作用力变小,能够减小将盖嵌入外壳的开口部时的压入阻力、以及密封圈的磨损。因此,能够防止密封圈的安装不良、以及由于盖的反复开闭动作等而引起的槽内的密封圈扭曲,并且能够在减小将盖嵌入外壳的开口部时的压入阻力的同时,抑制由于磨损而引起的防水性能的降低。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防水构造中,由于随着安装槽的截面形状在其底面为平坦状,密封圈的截面形状在与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即内周面呈平坦状,因此,与现有的容易倒下的O形环相比较,对安装槽的底面的稳定性稳定,即使受到扭曲方向的负荷也难以产生扭曲,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防水性的降低。此外,由于密封圈的截面形状在与内周面的相反侧的外周面形成具有顶部和顶部两侧的斜面的形状,作为整体形成五角形截面,因此,与开口部的内面密接的密接面形成圆弧状的凸面的情况相比较,在压缩余量的设定相同的情况下,压缩反作用力变小,能够减小将盖嵌入外壳的开口部时的压入阻力、以及密封圈的磨损。因此,能够防止密封圈的安装不良、以及由于盖的反复开闭动作等而引起的槽内的密封圈扭曲,并且能够在减小将盖嵌入外壳的开口部时的压入阻力的同时,抑制由于磨损而引起的防水性能的降低。
再有,在本实用新型第八或第九方面的防水构造中,密封圈与外壳的开口部的内面的摩擦阻力相对于盖插入方向变小,相对于盖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大。此外,由于相对于外壳的开口部的内面的密封圈的表面压力比顶部在与盖插入方向的相反侧更急剧地上升,因此,对于来自外部的水等的浸入压力的抵抗力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容易地使盖嵌入外壳的开口部,同时使盖难以从外壳的开口部脱落并牢固地嵌入,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示出在同一第一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安装于槽的状态,(A)为主视图,(B)为截断密封圈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3示出在同一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圈的一例,(A)为主视图,(B)为(A)的B-B剖视图。
图4是放大示出图3的密封圈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放大示出在同一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盖嵌入外壳的开口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同一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盖嵌入外壳的开口部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8示出在同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安装于槽中的状态,(A)为主视图,(B)为截断密封圈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9示出在同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圈,(A)为主视图,(B)为(A)的B-B’剖视面图。
图10是示出在同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安装于密封圈安装槽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在同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盖与密封圈的形状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在同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安装于密封圈安装槽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在同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安装于槽的状态的剖面立体图。
图16示出在同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安装了密封圈的盖的一例,(A)为俯视图,(B)为后视图,(C)为侧视图。
图17示出在同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安装了密封圈的盖的另外一例,(A)为俯视图,(B)为后视图,(C)为侧视图。
图18是示出在同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圈的具体例的剖面图。
图19是示出在同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将盖嵌入外壳的开口部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2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安装于槽的状态的剖面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在同一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圈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22是示出在同一第五实施方式中将盖嵌入外壳的开口部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23是示出在同一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圈的表面压力分布的说明图。
图24是示出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安装于槽的状态的剖面立体图。
图25是示出在同一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圈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26是示出在现有技术涉及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中将盖嵌入外壳的开口部的过程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外壳
11 开口部
2 盖
21 插入部
22 锷部
23 安装槽
23a 底面
24 嵌合槽
3 密封圈
3a 内周面(密接面)
3b 外周面
3c、3d 侧面
3e 顶部
3f、3g 斜面
3h 裙部
31 主体部
32 嵌合突起
33、34、35 密封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设备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在图1的立体图中,附图标记1为小型电子设备的外壳,附图标记2为可装卸地嵌入开设于外壳1的开口部11的盖。
开设于外壳1的开口部11中,开口形状呈将角变圆的方形形状,即开口部11的内周面在周向上交替具有平面部和弯曲面部。
盖2作为整体形成板状,如图5所示,具有可插入外壳1的开口部11的插入部21、以及从该插入部21的外端部伸出形成并且与外壳1的外侧面1a相对向的锷部22。
盖2的插入部21的外周面21a中,对于插入方向的投影形状与外壳1的开口部11的开口形状大致相似,即如图2所示,呈将角变圆的方形形状,在周向上交替具有平面部和弯曲面部,并且比开口部11小一圈。并且,在该插入部21的外周面21a上周围设置安装槽(简称为“槽”,或者称为“密封圈安装槽”)23,该安装槽23呈大致コ字形的截面形状,即,由与插入部21的外周面21a平行的平坦面状的底面23a和从底面23a的两侧以直角竖立的一对内侧面23b构成。
在上述安装槽23中安装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橡胶材料或者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密封圈3。该密封圈3成形为如图3的(A)所示的圆环形,如图3的(B)所示,截面呈D字形。详细地说,在图4和图5示出的截面形状中,与安装槽23的底面23a密接的内周面3a为平坦状,向安装槽23的外侧突出而以适当的变形状态压接于外壳1的开口部11的内面的外周面3b形成圆弧状的凸面。另外,密封圈3的内周面3a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记载的密接面。
此外,如图4所示,密封圈3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直径L1大于高度方向的截面直径L2,即L2/L1<1。另外,L2大于安装槽23的深度。
在以上的构成中,盖2中,通过插入部21经由密封圈3压入嵌接于外壳1的开口部11,密封圈3以适当地被压缩的状态夹入在安装槽23的底面23a与开口部11的内周面11a之间,从而将开口部11闭塞成密闭状态而实现防水。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密封圈3中,由于与安装槽23的底面23a密接的内周面3a为平坦状,并且L2/L1<1,因此,作用倒下(扭曲)方向的力时的阻力较大,因此,在从如图6的(A)所示的开放开口部11的状态,在如图6的(B)所示的将盖2嵌入开口部11的过程中,通过密封圈3与开口部11的内周面11a以及安装槽23的底面23a的摩擦,从而不会产生扭曲,确保了利用密封圈3的良好的密封性(防水性)。
此外,由于密封圈3成形为如图3所示的圆环形,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当将密封圈3外插于在周向上交替具有平面部和弯曲面部的非圆形的盖2的插入部21而盘绕于槽23时,现有的O形环容易产生扭曲,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通过密封圈3形成如图4的截面形状从而难以产生扭曲,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安装不良而有损密封性(防水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图7-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其中的图7中,附图标记1为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的外壳,附图标记2为作为连接器插入部等可装卸地嵌入开设于外壳1的开口部11的盖。外壳1的开口部11的开口形状呈将角变圆的方形形状,即开口部的内周面11a在周向上交替具有平面部和弯曲面部。盖2作为整体形成板状,具有可插入外壳1的开口部11的插入部21、以及从该插入部21的外端部伸出形成并且与外壳1的外侧面12相对向的锷部22。
盖2的插入部21的外周面21a中,对于插入方向的投影形状与外壳1的开口部11的开口形状大致相似,即如图8所示,呈将角变圆的方形形状,在周向上交替具有平面部和弯曲面部,并且比开口部11小一圈。在盖2的插入部21的外周面21a上周围设置安装槽23,在该安装槽23上安装密封圈3。
该安装槽23由与盖2的插入部21的外周面21a平行的截面为平坦面状的底面23a和从底面23a的两侧大致垂直地竖立的一对内侧面23b构成,在底面23a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形成向该安装槽23的延长方向延伸的截面コ字形的嵌合槽24。
密封圈3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橡胶材料或者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成形为如图9的(A)所示的圆环状,如图9的(B)和图10所示,由截面呈D字形的主体部31和形成于主体部31的内周面31a的嵌合突起32构成。
详细地说,密封圈3的主体部31被保持在安装槽23内,与安装槽23的底面23a密接的内周面31a为平坦状截面,向安装槽23的外侧突出而以适当的变形状态压接于外壳1的开口部11的内周面11a的外周面31b形成圆弧状截面的凸面,并且相对于安装槽23的内侧面23b具有微小的间隙,使得在安装槽23的底面23a与开口部11的内周面11a之间被压缩的状态下,安装槽23内的主体部31的填充率未达到100%以上。此外,嵌合突起32密接嵌合于形成于安装槽23的底面23a的嵌合槽24。
在如上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水构造中,如图7所示,盖2中,通过其插入部21经由密封圈3压入嵌接于外壳1的开口部11,该密封圈3的主体部31以适当地被压缩的状态夹入在安装槽23的底面23a以及嵌合槽24与所述开口部11的内周面11a之间,从而将开口部11闭塞成密闭状态而实现防水。
并且,因为密封圈3通过嵌合突起32密接嵌合于形成于安装槽23的底面23a的嵌合槽24而被限制,所以,图10中示出的倒下(扭曲)方向的力F作用时的阻力较大,因此,在将盖2嵌入开口部11的过程中,由于密封圈3(主体部31)与开口部11的内周面11a以及安装槽23的底面23a的摩擦而不会产生扭曲,确保了良好的密封性(防水性)。
此外,当将密封圈3外插于非圆形的盖2的插入部21而盘绕于安装槽23时,如果一边轻按主体部31一边将嵌合突起32压入安装槽23的底面23a的嵌合槽24,由于嵌合突起32逐渐嵌合于嵌合槽24,因此,密封圈3(主体部31)不会产生扭曲,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安装不良而有损密封性(防水性)。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图11-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与之前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嵌合槽24以及密封圈3的截面形状。
详细地说,如图12和图13所示,形成在安装槽23的底面23a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嵌合槽24的截面形状形成大致U字形。
此外,密封圈3具有:内周侧的嵌合突起32,形成与嵌合槽24对应的圆弧状截面的凸面;外周侧的密封突起33,形成与该嵌合突起32成180度对称的截面形状;以及宽度方向两侧的密封突起34、35,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截面中,向与这些嵌合突起32以及密封突起33成90度的方向形成与所述嵌合突起32成90度对称的截面形状。即,密封圈3形成大致十字形的截面形状。
并且,该密封圈3的嵌合突起32密接嵌合于形成于安装槽23的底面23a的嵌合槽24,外周侧的密封突起33向安装槽23的外侧突出而以适当的变形状态压接于外壳1的开口部11的内周面11a。此外,宽度方向两侧的密封突起34、35在被保持于安装槽23内的同时,前端与安装槽23的内侧面23b、23b密接,并且内周部与安装槽23的底面23a密接,由于形成圆弧状截面的凸面,因此,相对于安装槽23的底面23a以及内侧面23b形成微小的间隙,使得安装槽23内的密封圈3的填充率未达到100%以上。
在如上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水构造中,如图11所示,盖2中,通过其插入部21经由密封圈3压入嵌接于外壳1的开口部11,该密封圈3以适当地被压缩的状态夹入在安装槽23的底面23a以及嵌合槽24与所述开口部11的内周面11a之间,从而将开口部11闭塞成密闭状态而实现防水。
并且,因为密封圈3的内周侧的嵌合突起32密接嵌合于形成于安装槽23的底面23a的嵌合槽24,同时密封圈3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密封突起34、35的前端与安装槽23的内侧面23b、23b密接,所以,图13中示出的倒下(扭曲)方向的力F作用时的阻力较大,因此,在将盖2嵌入开口部11的过程中,由于密封圈3与开口部11的内周面11a以及安装槽23的底面23a的摩擦而不会产生扭曲,确保了良好的密封性(防水性)。
此外,当将密封圈3外插于非圆形的盖2的插入部21而盘绕于安装槽23时,如果一边轻按密封突起33-35一边将嵌合突起32压入安装槽23的底面23a的嵌合槽24,由于嵌合突起32逐渐嵌合于嵌合槽24,因此,密封圈3(主体部31)不会产生扭曲,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安装不良而有损密封性(防水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嵌合突起32可以不必相对于密封圈3的延长方向而连续成环状,可以是间断的。这样的话,在安装密封圈3时,不必在全周上进行将嵌合突起32嵌入嵌合槽24的作业,也可以防止空气封入嵌合槽24。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图14-图19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在图14的立体图中,附图标记1为小型电子设备的外壳,附图标记2为可装卸地嵌入开设于外壳1的用于电池插入或者连接器连接的开口部11的盖。
开设于外壳1的开口部11中,如图14的实例所示开口形状具有例如将角变圆的方形形状,或者未示出的长圆形状等,即开口部的内面11a在周向上交替具有平面部和弯曲面部。
盖2作为整体形成板状,具有可插入外壳1的开口部11的插入部21、以及从该插入部21的外端部伸出形成并且与外壳1的外侧面1a相对向的锷部22。
盖2的插入部21中,对于插入方向的投影形状为与外壳1的开口部11的开口形状大致相似,具有如图16中示出的实例所示的呈将角变圆的方形形状,或者如图17中示出的实例所示的为长圆形状等,即在周向上交替具有平面部和弯曲面部,并比所述开口部11小一圈。并且,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该插入部21的外周面21a上周围设置有安装槽23,该安装槽23呈大致コ字形的截面形状,即由与插入部21的外周面21a平行的平坦状的底面23a和从底面23a的两侧以直角竖立的一对内侧面23b构成。
在盖2的安装槽23上安装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橡胶材料或者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密封圈3。
该密封圈3成形为圆环状,并且呈五角形状截面,如图18所示,径向的高度h高于安装槽23的深度d,与安装槽23的底面密接的内周面3a为平坦状,从其宽度方向两端竖立的两侧面3c、3d形成垂直于内周面3a的平面状,向安装槽23的外侧突出而以适当的变形状态压接于外壳1的开口部11的内面的外周面由顶部3e、从该顶部3e向两侧面3c、3d延伸的斜面3f、3g构成。顶部3e位于密封圈3的宽度方向中央,该顶部3e的两侧的斜面3f、3g的倾斜度相等。另外,内周面3a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第六或七方面中所记载的“与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
在图18中示出的具体实例中,该密封圈3的宽度w为约1.1mm,高度为约1.0mm,即h/w<1。此外,斜面3f、3g相互形成的角度θ为约74度,顶部3e以曲率半径形成0.3mm左右的R面的方式进行倒角加工,并且内周面3a与侧面3c、3d的角部以及侧面3c、3d与斜面3f、3g的角部也分别以曲率半径形成0.2mm左右的R面的方式进行倒角加工。
在如上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盖2中,通过其插入部21经由密封圈3压入嵌接于外壳1的开口部11,密封圈3以适当地被压缩的状态夹入在安装槽23的底面23a与开口部11的内面11a之间,从而将开口部11闭塞成密闭状态而实现防水。
并且,由于密封圈3中,与安装槽23的底面23a密接的内周面3a为平坦状,因此,倒下(扭曲)方向的力作用时的阻力较大,并且如下所述,由于压缩反作用力而产生的与开口部11的内面11a的摩擦阻力较小。因此,从如图19的(A)所示的开放开口部11的状态在如图19的(B)所示的将盖2向开口部11嵌入的过程中,密封圈3不会产生扭曲,从而可确保由于密封圈3而产生的良好的密封性(防水性)。此外,在图示的方式中,由于h/w<1,因此,这也有效地赋予密封圈3防止扭曲。
并且,该密封圈3与之前说明的如图4所示的D字形截面、即外周面3b形成圆弧状截面的凸面的密封圈3相比较,压缩反作用力变小。这是因为在高度h相同的情况下,如图18中一点划线所示,与外周面形成圆弧状的凸面的密封圈3相比较,外周面由顶部3e和其两侧的斜面3f、3g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圈3中,由于外周部的体积较小,因此,如果压缩余量δ相同,与D字形截面的密封圈3相比较,压缩量变小。因此,密封圈3对于开口部11的内面11a的摩擦阻力变小,如图19的(B)所示,能够减少将盖2嵌入开口部11时的压入阻力、以及密封圈3的磨损。
此外,如上所述,密封圈3中,由于与安装槽23的底面23a密接的内周面3a为平坦状,因此,即使在向安装槽23的安装过程中也难以产生扭曲,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安装不良而有损密封性(防水性)。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图20-图2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
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如图20和图21所示,密封圈3的顶部3e比宽度方向中央更偏向盖插入方向的相反侧(盖的锷部22侧),即顶部3e与盖插入方向侧的侧面3c的轴向距离L3大于顶部3e与盖插入方向的相反侧的侧面3d的轴向距离L4,在顶部3e的两侧的斜面3f、3g中,盖插入方向侧的斜面3f的倾斜度α相对较小,与盖插入方向的相反侧的斜面3g的倾斜度β相对较大,即为α<β。其他部分基本上可以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构成。
因此,根据该构成,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在有效地防止密封圈3扭曲的同时,减小密封圈3的磨损。
此外,由于为α<β,因此,因为密封圈3对于外壳1的开口部11的内面11a的摩擦阻力相对于盖插入方向变小,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从如图22的(A)所示的开放外壳1的开口部11的状态在如图22的(B)所示的将盖2向开口部11嵌入时的压入阻力,并且由于所述摩擦阻力相对于与盖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大,因此,盖2难以从开口部11无意中脱落。
再者,由于密封圈3的顶部3e比宽度方向中央更偏向盖插入方向的相反侧,因此,如图23所示,因为对于外壳1的开口部11的内面11a的表面压力P以在盖插入方向的相反侧急剧上升的方式分布,所以,对于来自外部的水等的浸入压力的抵抗力增大,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另外,由于当盖3的顶部3e的偏移量过大时,密封性反而降低,并且存在难以顺利地开闭盖2的担心,因此,L3:L4优选在1:1-5:1的范围。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图24和图25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
在该第六实施方式中,顶部3e位于密封圈3的宽度方向中央,在顶部3e的两侧的斜面3f、3g中,盖插入方向侧的斜面3f的倾斜度α相对较小,与盖插入方向的相反侧的斜面3g的倾斜度β相对较大,即为α<β。因此,由于α、β的不同,与盖插入方向的相反侧的斜面3g的裙部3h形成凹面状。其他部分基本上可以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构成。
并且,在该构成中,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在有效地防止密封圈3扭曲的同时,减少密封圈3的磨损,并且,由于为α<β,因此,获得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密封圈3对于外壳1的开口部11的内面11a的摩擦阻力相对于盖插入方向变小,相对于盖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大,再者,对于外壳的开口部11的内面11a的表面压力以在与盖插入方向的相反侧急剧上升的方式分布,而对于来自外部的水等的浸入压力的抵抗力增大。
此外,根据该第六实施方式,在图25中示出的密封圈3的宽度w、高度h、压缩余量δ等与之前说明的图18中示出的密封圈3相同的情况下,与图18的密封圈3相比较,由于压缩量(压缩反作用力)进一步变小,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盖2向开口部11插入时的压入阻力、以及密封圈3的磨损。

Claims (3)

1.一种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其中,密封圈安装于在盖的外周面上周围设置的安装槽中,所述盖嵌入设备的外壳的开口部,所述密封圈在所述开口部的内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之间被压缩,所述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形成向所述安装槽的延长方向延伸的嵌合槽,
在所述密封圈上形成与所述嵌合槽可嵌合的嵌合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形状在其底面为平坦状,所述密封圈中,其截面形状在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密接的密接面即内周面为平坦状,在相反侧的外周面为圆弧状的凸面,作为整体形成D字形截面,
在形成所述D字形截面的密封圈的内周面上形成所述嵌合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形状在其底面为平坦状,所述密封圈具有嵌合于所述嵌合槽的内周侧的嵌合突起、密接于所述开口部的内面的外周侧的密封突起、以及宽度方向两侧的密封突起,并且形成十字形截面。
CN 201220591113 2009-05-08 2010-03-09 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7189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3544 2009-05-08
JP2009-113544 2009-05-08
JP2009155269 2009-06-30
JP2009-155269 2009-06-3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90000831.4U Division CN203115093U (zh) 2009-05-08 2010-03-09 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71892U true CN202971892U (zh) 2013-06-05

Family

ID=430501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9000083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15093U (zh) 2009-05-08 2010-03-09 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
CN 20122059111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71892U (zh) 2009-05-08 2010-03-09 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9000083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15093U (zh) 2009-05-08 2010-03-09 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321865B2 (zh)
KR (1) KR101682068B1 (zh)
CN (2) CN203115093U (zh)
FI (1) FI126852B (zh)
WO (1) WO201012860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5997A (zh) * 2014-06-19 2014-09-03 上海英宇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气密粉罐改良结构
CN105899858A (zh) * 2014-05-29 2016-08-24 Nok株式会社 密封结构及密封装置
CN106907538A (zh) * 2017-04-06 2017-06-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管接头装置及汽车空调器
CN110278678A (zh) * 2018-03-15 2019-09-24 深圳市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结构
CN112639344A (zh) * 2018-09-10 2021-04-09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3921B2 (ja) * 2010-02-01 2014-12-03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蓋の防水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285862B2 (ja) * 2011-09-02 2018-02-28 ナノエイチツーオー・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膜分離装置用のシールプレート
JP5667677B1 (ja) * 2013-09-13 2015-02-12 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ル材
JP6015679B2 (ja) * 2014-01-14 2016-10-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ポ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バポリークチェックシステム
FR3031174A1 (fr) * 2014-12-31 2016-07-01 Atlantic Industrie Sas Joint d'etancheite pour radiateur a fluide caloporteur et radiateur correspondant
JP6721415B2 (ja) * 2016-05-27 2020-07-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放射線測定装置
KR101719465B1 (ko) * 2016-08-01 2017-03-24 유양산전 주식회사 매립 항공등화의 응력 감소 구조
KR101884236B1 (ko) * 2017-02-03 2018-08-01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텐션 너트 이탈 방지수단을 구비한 낚시 릴
CN108302202B (zh) * 2018-03-13 2023-09-22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向接头及其密封装置
JP7056525B2 (ja) * 2018-11-15 2022-04-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防水筐体
JP7233297B2 (ja) * 2019-05-08 2023-03-06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伝動装置、及びこの伝動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336943B2 (ja) * 2019-08-08 2023-09-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KR102375613B1 (ko) * 2022-01-21 2022-03-18 (주)캐스트프로 테두리 결합력이 강화된 전기차 충전기 덮개
WO2023233995A1 (ja) * 2022-06-03 2023-12-07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排水ポン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7260U (zh) * 1978-12-27 1980-07-05
JP3131797B2 (ja) * 1992-02-28 2001-02-05 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シリコーン株式会社 容器状構造体のシール方法
JPH06213326A (ja) * 1993-01-21 1994-08-02 Seiko Epson Corp 小型携帯機器用防水パッキン
JPH06241148A (ja) * 1993-02-12 1994-08-30 Suzuki Motor Corp シール用リングによるシール構造
JPH0861507A (ja) * 1994-08-23 1996-03-08 Daihatsu Motor Co Ltd 管継ぎ手装置
JP4797226B2 (ja) * 2000-06-05 2011-10-19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JP4706818B2 (ja) * 2003-06-16 2011-06-22 Nok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ガスケット
JP2006029367A (ja) * 2004-07-12 2006-02-02 Hirotaka Engineering:Kk 油空圧アクチュエータ摺動部のシール構造
JP2006316947A (ja) * 2005-05-16 2006-11-24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塗装機用ピストンパッキン
JP4508213B2 (ja) * 2007-05-21 2010-07-21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携帯電子機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9858A (zh) * 2014-05-29 2016-08-24 Nok株式会社 密封结构及密封装置
CN104015997A (zh) * 2014-06-19 2014-09-03 上海英宇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气密粉罐改良结构
CN106907538A (zh) * 2017-04-06 2017-06-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管接头装置及汽车空调器
CN110278678A (zh) * 2018-03-15 2019-09-24 深圳市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结构
CN110278678B (zh) * 2018-03-15 2024-04-02 深圳市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结构
CN112639344A (zh) * 2018-09-10 2021-04-09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单元
CN112639344B (zh) * 2018-09-10 2023-09-29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5093U (zh) 2013-08-07
WO2010128606A1 (ja) 2010-11-11
KR20120022724A (ko) 2012-03-12
JP5321865B2 (ja) 2013-10-23
JPWO2010128606A1 (ja) 2012-11-01
FI126852B (fi) 2017-06-30
KR101682068B1 (ko) 2016-12-02
FI20116224A (fi) 201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71892U (zh) 设备外壳的开闭部分的防水构造
US20120043331A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opening of case of appliance
KR101542181B1 (ko) 전자기기의 커넥터, 전자기기의 플러그 및 전자기기의 방수 구조
KR101883977B1 (ko) 방수 기능을 구비한 덮개 부재
CN102823077B (zh) 防水插头
KR101357189B1 (ko) 소형 전자기기용 방수 개스킷
JP2014135194A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18067466A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06063047B (zh) 连接器
JP6180714B2 (ja) 機器ケースの開閉部分の防水構造
KR20200049603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US7803004B2 (en) Airtight electrical socket
CN105322346B (zh) 防水插口
JP2007122941A (ja) 電気的接続装置
JP2006066216A (ja) 電子ユニット用ケース
CN213711868U (zh) 密封装置及密封结构体
CN104934762A (zh) 连接器的防水构造
JP4469666B2 (ja) 防水構造およびパネルの穴を水密状態に塞ぐキャップ
JP2016062814A (ja) コネクタ
EP1235307A2 (en) Sea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9273917A (zh) 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母头和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
JP2006066217A (ja) 電子ユニット用ケース
JP2005243762A (ja) 電子機器の防水型筐体
CN209104465U (zh) 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母头和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
JPH0422957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