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42396U - 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42396U CN202142396U CN2011202397671U CN201120239767U CN202142396U CN 202142396 U CN202142396 U CN 202142396U CN 2011202397671 U CN2011202397671 U CN 2011202397671U CN 201120239767 U CN201120239767 U CN 201120239767U CN 202142396 U CN202142396 U CN 2021423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
- outside
- transformer
- inboard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34 Polyphenylene sulf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644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glycol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69 polyphenylene sulf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2-methoxy-6-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CH]OC1=CC=CC([CH])=C1O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798 dela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805 labou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11 pheno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68 pheno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1 process auto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14 tu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01F27/325—Coil bobbi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 H01F2005/025—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wound on coaxial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for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包括:绕线轴部,包含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且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具备内部形成贯通孔的管状的主体部和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向外部突出的凸缘部;线圈,分别绕线于所述内侧绕线轴和所述外侧绕线轴;以及铁心,形成与所述线圈电磁结合的磁路,所述外侧绕线轴具备支撑部,该支撑部从形成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主体部的上端的凸缘部覆盖所述贯通孔的一部分,所述内侧绕线轴其一端支撑于所述支撑部而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结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以应用于诸如LCD显示器装置、LED显示装置等薄型显示器装置的薄型的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在显示器产业上,适用于高分辨率和大型画面等多媒体系统的新技术-平板显示器(FPD:Flat Panel Display)代替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备受瞩目。
尤其,在大型显示器中,诸如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TV或PDP(Plasma Display Panel)TV等薄型显示器受到人们瞩目,期待日后在价格和市场方面持续受到关注。
其中,LCD TV到目前为止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作为背光灯(backlight),但最近考虑到消耗功率、寿命和环保等方面的多种优势,采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背光灯的情况逐渐增多。
随着LED的使用,背光灯单元(backlight unit)变得小型化,这使得平板TV(Flat TV)的厚度也逐渐变薄。并且,目前,平板TV的内部电力供应模块也被要求纤薄化(SLIM)。
现有的变压器中,线圈一般被绕线成垂直于印刷电路基板。而且,铁心以形成平行于印刷电路基板的磁路的形态配置。据此,变压器的泄露磁通量大部分通过后盖与变压器之间的空间(或印刷电路基板与变压器之间的空间)形成磁路。
因此,由于现有的变压器在后盖与变压器之间的空间整体上分布有泄露磁通量,因而为实现显示器装置的纤薄化而使后盖与变压器之间的间隔变窄时,金属材质的后盖与泄露磁通量之间发生干涉,导致后盖发生振动并产生噪音。
而且,现有的变压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非常多的劳动力。即,在生产工序中很多部分通过手工作业完成。因此,实际上在提高生产率或确保产品的可靠性方面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薄型显示器装置等中容易使用的薄型的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自动生产的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可容易地结合个别绕线轴的结构,以容易进行自动生产的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包括:绕线轴部,包含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且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具备内部形成贯通孔的管状的主体部和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向外部突出的凸缘部;线圈,分别绕线于所述内侧绕线轴和所述外侧绕线轴;以及铁心,形成与所述线圈电磁结合的磁路,所述外侧绕线轴具备支撑部,该支撑部从形成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主体部的上端的凸缘部覆盖所述贯通孔的一部分,所述内侧绕线轴其一端可支撑于所述支撑部而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外侧绕线轴的贯通孔可根据所述支撑部而形成为使上端的截面积不同于下端的截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绕线轴可具备至少一个插入凸起,该插入凸起突出形成于在所述内侧绕线轴的主体部上端形成的凸缘部的上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外侧绕线轴在所述支撑部上形成至少一个插入孔,所述内侧绕线轴的所述插入凸起插入到所述插入孔内,由此所述内侧绕线轴与外侧绕线轴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插入凸起过盈配合到所述插入孔内,所述内侧绕线轴可固定安装于所述外侧绕线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绕线轴的所述凸缘部内部面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所述凸缘部内部面可布置于相同的平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绕线轴的所述凸缘部上部面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所述支撑部下部面中的其中一处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插入凸起,对应于形成有所述插入凸起的位置,另一处可形成用于插入结合所述插入凸起的插入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绕线轴和所述外侧绕线轴可分别具备外部连接端子,该外部连接端子连接于在所述主体部的下端上形成的所述凸缘部(以下为下部凸缘部)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绕线轴和所述外侧绕线轴可结合成使所述内侧绕线轴的所述外部连接端子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被布置于相反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绕线轴的外部连接端子,其上部面可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下部凸缘部下部面接触并支撑所述外侧绕线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外侧绕线轴具备扩张部,该扩张部在与所述内侧绕线轴的外部连接端子接触的所述下部凸缘部的另一端朝外部延伸,并扩张所述下部凸缘部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外侧绕线轴具备线圈转移部,用作将绕线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线圈的引线通过所述凸缘部的外周沿转移至所述凸缘部的下部面且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的路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线圈转移部可包括:转移槽,用作使绕线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线圈的引线移动至所述凸缘部的下部面的路径;以及横跨路径,用作使通过所述转移槽转移的所述引线横跨所述凸缘部的下部面而布置的路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外侧绕线轴可具备端子连接部,该端子连接部在所述主体部下端形成的所述凸缘部(以下为下部凸缘部)一端向外部突出而形成,并连接有所述外部连接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线圈转移部可以是所述端子连接部与在所述下部凸缘部的下部面与所述端子连接部并排突出而形成的引导块之间的路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凸起其一端在所述下部凸缘部的外周沿向外部突出而形成,所述转移槽可以是由所述引导块得突出的一端、所述端子连接部以及所述下部凸缘部形成的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子连接部具备形成于多个所述外部连接端子之间的多个引出槽,多个所述引线可经由所述转移槽或所述引出槽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线圈转移部还可具备至少一个引导槽,该引导槽在所述端子连接部的下部面形成槽状,以将布置于所述横跨路径上的所述引线转换至布置有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由多个隔壁划分为多个引导槽,在所述隔壁中的至少一个隔壁可形成为一端突出至所述横跨路径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使多个所述隔壁突出至所述横跨路径内的距离各不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使多个所述隔壁越邻近布置于所述转移槽,突出至横跨路径内的距离越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隔壁在与所述引线接触的拐角部分可形成倒角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隔壁形成为使与所述引线接触的拐角部分可与底面形成直角或锐角。
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压器还可以包括:外侧绕线轴,具备内部形成贯通孔的管状的主体部和在主体部的任一端覆盖所述贯通孔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支撑部;以及内侧绕线轴,插入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贯通孔,且内侧绕线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面接触而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外侧绕线轴的所述支撑部内部面和所述内侧绕线轴的一端的外部面中的其中一面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插入凸起,对应于形成有所述插入凸起的位置,另一面可形成用于插入结合所述插入凸起的插入孔。
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包括:绕线轴部,包含多个绕线轴,且多个绕线轴分别具备内部形成贯通孔的管状的主体部及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向外部突出的凸缘部;外部连接端子,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凸缘部的一端;以及至少一个线圈,绕线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凸缘部的一面所形成的空间,所述线圈的多个引线可分散布置于所述凸缘部的一面和另一面而连接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以防止相互交叉。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绕线轴部可包括外侧绕线轴及内侧绕线轴,所述外侧绕线轴具备支撑部,该支撑部在所述主体部的任一端覆盖所述贯通孔而形成,所述内侧绕线轴插入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贯通孔而与所述支撑部接触,并与所述内侧绕线轴结合。
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板显示器装置可包括:电源供应部,由至少一个所述变压器安装在基板上而形成;显示器面板,从所述电源供应部接收电源供应;以及盖,用以保护所述显示器面板和所述电源供应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的所述线圈可绕线成与所述电源供应部的所述基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供应部的所述基板在内部形成贯通孔状的收容部,所述变压器收容于该收容部内而安装于所述基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具备单独地分离的多个绕线轴(例如,内侧绕线轴及外侧绕线轴),并具备结合这些绕线轴的结构。据此,对各个绕线轴单独进行绕线之后,结合绕线有线圈的个别绕线轴,以完成变压器制作。由此,可使生产过程变为自动化,从而具有最小化制造时所需费用和时间的优点。
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在内侧绕线轴与外侧绕线轴结合时,内侧绕线轴以收容于外侧绕线轴内部的形态结合。据此,变压器整体上维持平坦的薄型,因此可容易地应用于薄型的显示器装置等。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中,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结合时,内侧绕线轴支撑于覆盖外侧绕线轴的贯通孔而形成的支撑部并相互结合。此时,内侧绕线轴通过其凸缘部上形成的插入凸起插入结合到外侧绕线轴的支撑部上形成的插入孔而与外侧绕线轴结合。据此,可容易地将内侧绕线轴固定结合于外侧绕线轴,且完成结合的内侧绕线轴不会轻易从外侧绕线轴分离。
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具备作为线圈的引线从绕线轴的下部面横跨绕线轴的路径的线圈转移部。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中,线圈不仅可以通过引出槽与外部连接端子连接,还可以通过线圈转移部与外部连接端子连接。
据此,由于线圈的引线可以通过多种路径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因此可防止发生因引线之间接触而引起的短路的问题。
而且,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安装于基板时,变压器的线圈维持与基板平行地绕线的状态。如此,当线圈与基板平行地绕线时,可最小化变压器上产生的泄露磁通量与外部(例如,后盖)之间的干涉。
因此,即便变压器安装到薄型的显示器装置,也可以最小化变压器产生的泄露磁通量与显示器装置的后盖之间的干涉,因此可防止因变压器引起的显示器装置产生噪音的现象。据此,可容易地应用于薄型的显示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概略地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的立体图;
图2为分解图1所示的变压器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沿图1的D-D′线的剖视图;
图4为示出图1所示的变压器的底面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变压器的底面图;
图6为概略地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的立体图;
图7A为概略地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板显示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B为图7A的E-E′线的局部剖视图。
主要符号说明:1为平板显示器装置,40为铁心,50为线圈,50a为一次线圈,50b为二次线圈,300为变压器,210为绕线轴部,220为内侧绕线轴,230为外侧绕线轴,221、231为贯通孔,222、232为主体部,223、233为凸缘部,223a、233a为上部凸缘部,223b、233b为下部凸缘部,234端子连接部,226、236为外部连接端子,228为插入凸起,235为引出槽,238为插入孔,239为支撑部,270为线圈转移部,272为转移槽,274为横跨路径,276为引导槽,278为引导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之前,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术语或单词不应局限在通常的词典的意思而解释,应立足于为通过最佳的方法说明其实用新型,发明可以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将术语解释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意思和概念。因此,本说明书上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中示出的构成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代表本实用新型全部的技术思想,因而对于此次申请,应理解还可能存在代替优选实施例的等同物或变形例。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此时,应留意附图中的相同的构成要素尽可能使用相同的符号表示。而且,对于有可能对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产生混淆的公知功能及构成的详细说明将省略。基于相同的理由,附图中,部分构成要素被夸张地表示或被省略或概略地示出,各个构成要素的大小并不代表实际的大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概略地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的立体图,图2为分解图1所示的变压器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沿图1的D-D′线的剖视图。
而且,图4为示出图1所示的变压器的底面的立体图,图5为图1所示的变压器的底面图。
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包括绕线轴部210、线圈50以及铁芯40。
绕线轴部210包括外侧绕线轴230和至少一个内侧绕线轴220。
内侧绕线轴220包括:内部中心形成有贯通孔221的管状的主体部222;在主体部222的两端向主体部222的外径方向扩张而形成的凸缘部223;用于与外部电气、物理连接的外部连接端子226以及连接有所述外部连接端子226的端子连接部224。
形成于主体部222的内部的贯通孔221利用为插入后述的铁心40的一部分的通道。本实施例中,以贯通孔221的截面形成长方形为例。这是对应于插入到贯通孔221内的铁心40的形状而构成的,但本实用新型的内侧绕线轴220并不局限于此,可对应于插入到贯通孔221内的铁心40的形状,形成多种形态的贯通孔221。
凸缘部223根据形成位置区分为上部凸缘部223a和下部凸缘部223b。而且,主体部222的外周面、上部凸缘部223a以及下部凸缘部223b之间形成的空间利用为后述的线圈50被卷线的空间。由此,凸缘部223起到在两侧面支撑卷线于主体部222外周面的线圈50的的作用的同时,还起到从外部保护线圈50,并确保外部与线圈50之间的绝缘性的作用。
内侧绕线轴220的下部凸缘部223b的一侧形成用于连接外部连接端子226的端子连接部224。端子连接部224在下部凸缘部223b的一侧朝外部方向(即,下部方向)突出而形成,且可具备用于插入卷线于内侧绕线轴220的线圈50的引线的至少一个引出槽225。线圈50的引线可通过引出槽225引出至内侧绕线轴220的外部。
另外,本实施例中,举例了利用引出槽225将线圈50的引线引出至内侧绕线轴220的外部的情况,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有使内侧绕线轴220的下部凸缘部223b的尺寸小于外侧绕线轴230的贯通孔231内周边,并利用由此产生的缝隙将线圈50的引线引出至内侧绕线轴220的外部等的多种应用。
外部连接端子226可以从端子连接部224向主体部222的外径方向或下部方向突出地连接于端子连接部224。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外部连接端子226的上部面可与后述的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凸缘部233b接触并支撑外侧绕线轴230。
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内侧绕线轴220与后述的外侧绕线轴230结合成一体型,为此,内侧绕线轴220的上部凸缘部223a上形成至少一个插入凸起228。插入凸起228插入于外侧绕线轴230的插入孔238。据此,插入凸起228对应于插入孔238的大小和位置而形成。对此,将在后述的对外侧绕线轴230的说明中更加详细地说明。
外侧绕线轴230构成为与内侧绕线轴220类似的形状,并形成为与内侧绕线轴220的厚度近似的厚度,仅在大小上存在差异。
与内侧绕线轴220一样,外侧绕线轴230具备内部中心形成贯通孔231的管状的主体部232、凸缘部233、端子连接部234以及外部连接端子236。因此,对于与内侧绕线轴220相同的结构省略具体的说明,仅对区别于内侧绕线轴220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形成于主体部232的内部贯通孔231利用为内侧绕线轴220插入结合的空间。由此,外侧绕线轴230上形成的贯通孔231的形状形成为对应于内侧绕线轴220的凸缘部233外周沿的形状。
而且,外侧绕线轴230的主体部232外周面和凸缘部233的一面(即,内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利用为卷线后述的线圈50的空间。
下部凸缘部233b的一端形成用于连接外部连接端子236的端子连接部234,另一端形成扩张部233b′。
扩张部233b′形成为在下部凸缘部233b的另一端将下部凸缘部233b朝外部延伸的形态,从而扩张下部凸缘部233b的另一端的面积。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中,内侧绕线轴220与外侧绕线轴230结合时,构成为内侧绕线轴220的外部连接端子226与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凸缘部233b的下部面接触并支撑外侧绕线轴230。此时,内侧绕线轴220的外部连接端子226与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的线圈50b之间的距离非常靠近,因此可能会破坏相互之间的绝缘。
但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的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凸缘部233b另一端具备扩张部233b′,因此可容易地确保内侧绕线轴220的外部连接端子226与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的线圈50b之间的绝缘距离及爬电距离。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扩张部233b′向外部扩张的距离可确保外部连接端子226与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的线圈50b之间的绝缘距离及爬电距离。
而且,根据这种扩张部233b′,对于外侧绕线轴230的凸缘部233的另一端而言,可以使上部凸缘部233a和下部凸缘部233b的面积形成为不同。
另外,外侧绕线轴230的凸缘部233另一端形成为延伸足够长的状态,因此即使不扩张下部凸缘部233b的另一端也能够确保所述绝缘距离及爬电距离时,可以省略扩张部233b′。
端子连接部234形成为在下部凸缘部233b的一端向外部突出的形态。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端子连接部234形成为在所述下部凸缘部233b向外径方向及下侧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此时,形成长条形的端子连接部234的两个末端形成为分别在下部凸缘部233b的外周沿进一步向外部突出的形态。
据此,如图5所示,端子连接部234的整体宽度W2大于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凸缘部233b的整体宽度W1。
这种本实施例提供的端子连接部234上相隔预定间距布置有多个外部连接端子236。外部连接端子236能够以在端子连接部234的末端向主体部232的外径方向或下侧方向突出的形态连接于端子连接部234。
而且,在端子连接部234上,各个外部连接端子236之间可以形成将线圈50的引线引导至外部连接端子236的多个引出槽235。
如此,根据端子连接部234的结构,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的线圈50的引线经由引出槽235与外部连接端子236电气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的特征在于为了将二次线圈50b的引线引导至外部连接端子236,不仅利用所述引出槽235还利用后述的线圈转移部270。
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具备线圈转移部270。
线圈转移部270提供这样一种路径,即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的二次线圈50b的引线50b′未通过端子连接部234而是通过外侧绕线轴230的外周沿转移至下部凸缘部233b的外部面(即,下部面)而连接至外部连接端子226的路径。
这种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转移部270根据引导块278和端子连接部234而形成,且包括转移槽272、横跨路径274以及引导槽276。
引导块278形成于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面,即下部凸缘部233b的下部面之上。引导块278用于确保外侧绕线轴230的外部连接端子236与内侧绕线轴220的一次线圈50a之间的爬电距离的同时,在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提供布置二次线圈50b的引线50b′的通道。
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引导块278在端子连接部234和贯通孔231之间的空间突出,且布置为沿与端子连接部234并列的方向横跨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凸缘部233下部面的形态。
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引导块278的两末端中的至少一个末端形成为在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凸缘部233b向外部突出。此时,向外部突出的引导块278的一端与端子连接部234一端之间的空间利用为转移槽272。
如上所述,转移槽272是由在下部凸缘部233b的外周沿垂直向外部突出的引导块278的一端和端子连接部234的一端以及在两者之间具备的下部凸缘233b形成的槽。这种转移槽272利用为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的二次线圈50b的引线50b′转移至外侧绕线轴230下部的路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举例了随着引导块278与端子连接部234的一端向下部凸缘部233b的外部突出而形成转移槽272的情况。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有多种构成。例如,引导块278与端子连接部234的一端未突出,通过去除处于引导块278与端子连接部234之间的下部凸缘部233b的一部分而形成槽等,只要能够在下部凸缘部233b的外周沿上形成槽,可以使用各种形态的槽。
横跨路径274为形成于引导块278与端子连接部234之间的通道,提供横跨下部凸缘部233b的通道。这种横跨路径274利用为使通过转移槽272转移的二次线圈50b的引线50b′沿着端子连接部234的长度方向布置的路径。
引导槽276在端子连接部234的下部面形成为槽状,且利用为使布置于横跨路径274的二次线圈50b的引线50b′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236的通道。即,引导槽276将布置于横跨路径274的二次线圈50b的引线50b′转移至布置有外部连接端子236的方向。
为此,引导槽276形成为沿宽度方向横跨端子连接部234的形态,且一端与横跨路径274联通,另一端向端子连接部234的外部开放。
这种引导槽276对应于布置在横跨路径274上的多个引线50b′的数量或连接相应引线50b′的外部连接端子236的数量,多个引导槽276并排布置。
此时,多个引导槽276可由多个隔壁237相互划分。
隔壁237能够以一定的间隔相隔布置,且引导槽276可由隔壁237各自划分为各个单独的槽。据此,布置于横跨路径274上的多个引线被隔壁237(尤其,拐角部分)支撑而布置到引导槽276内部。
此时,随着引线50b′与隔壁237的拐角处接触,引线50b′在接触部分被过度地弯折或弯曲。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隔壁237在与引线50b′直接接触的隔壁237的拐角处形成倒角部237′。图5和图6中,举例了倒角部237′形成曲面的状况。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存在将倒角部237′形成为倾斜面等多种应用。
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多个隔壁237中的各个隔壁237的长度也可以相互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隔壁237中与横跨路径274相接的一端的一部分可突出至横跨路径274内,此时各个隔壁237突出的距离可以相互不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隔壁237形成为越靠近转移槽272,其一端的突出距离越短,而越远离转移槽272布置,则一端的突出距离越长。
隔壁237采用这种结构的原因在于,当通过转移槽272转移的线圈50b的引线50b′的数量为多个时,避免由于转移的引线50b′以相互拧结或纠结的状态布置而在引线50b′之间引起短路等问题。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中,引线50b′的布置位置被决定为,根据隔壁237的凸出距离使被各个隔壁237支撑的引线50b′布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由此,即使多个引线50b′通过转移槽272被转移,各个引线50b′也不会在横跨路径274内重叠,而能够并排布置,从而能够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在如上构成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转移部270上布置二次线圈50b的引线50b′,且该引线50b′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236的过程如下。
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的二次线圈50b最终引线50b′卷线于外部连接端子236而连接。此时,二次线圈50b的引线50b′经由前述引出槽235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236或可通过线圈转移部270移动至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面之后与外部连接端子236连接。
被引出至引出槽235的引线50b′可立即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236。
与此相反,若引线50b′通过线圈转移部270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236时,引线50b′通过转移槽272移动至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面。而且,引线50b′被布置在形成于外侧绕线轴230下部面的横跨路径274内之后,被隔壁237支撑而其路径变向引导槽276,由此与外部连接端子236连接。
本实施例中,引线50b′的路径根据引导槽276而产生大致直角的变化。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引线50b′不与其他线圈的引线50b′干涉的情况下牢固地固定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236,可以将隔壁237形成为各种角度来设定引线50b′的路径。
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隔壁237形成为其与引线50b′接触的侧壁相对底面(即,外侧绕线轴的下部凸缘部)大致形成直角。这种结构用于防止由隔壁237支撑的引线50b′从引导槽276脱离。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壁237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构成为防止由隔壁237支撑的引线50b′从引导槽276脱离,则可以形成为多种形状。例如,可以使与引线50b′接触的隔壁237的侧壁(或者倒角部)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锐角。而且,可以有在倒角部237′形成阶梯或槽等多种应用方式。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转移部270是为了使二次线圈50b自动且容易地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而导出的结构。
即,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转移部270的构成,在外侧绕线轴230卷线二次线圈50b的过程和通过转移槽272将二次线圈50b的引线50b′转移至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面且布置于横跨路径274的过程以及通过引导槽276转换引线50b′的路径,以将引线50b′引出至形成有外部连接端子236的方向之后,将引线50b′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236的过程可通过专门的自动卷线设备(未图示)自动地执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提供线圈转移部270,该线圈转移部270用作二次线圈50b的引线50b′从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面横跨外侧绕线轴230的路径。
由此,二次线圈50b的各引线50b′为防止相互交叉,分散布置到下部凸缘部233b的一面(即,端子连接部的引出槽)和另一面(即,线圈转移部)而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236,因此相对于现有的变压器,线圈50b的各引线50b′可通过多种路径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236。
在以往,当绕线轴上卷线多个线圈时,引出至外部连接端子的线圈的引线相互交叉地布置,由此各引线相互接触,导致各线圈之间发生短路。
但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如上所述,通过线圈转移部270提供新的路径,因此各引线50b′可通过多种路径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236。由此,可防止各引线50b′相互交叉或接触。
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外侧绕线轴230具备在主体部232的上端朝贯通孔231的内部覆盖一部分贯通孔231的支撑部239。由此,对于外侧绕线轴230的贯通孔231而言,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面的截面积不同于外侧绕线轴230的上部面的截面积。
具体地,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面的贯通孔231的截面积具有与内侧绕线轴220的凸缘部223外周沿所形成的整个面积类似的大小。而且,外侧绕线轴230上部面的贯通孔231的截面积因支撑部239具有小于上述下部面的截面积的面积。
如此,由于外侧绕线轴230具备支撑部239,因此将内侧绕线轴220插入到外侧绕线轴230的贯通孔231内时,内侧绕线轴220只能通过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面插入。
而且,插入到外侧绕线轴230的贯通孔231内的内侧绕线轴220,其上部凸缘部223a与外侧绕线轴230的支撑部239的下部面形成面接触。即,内侧绕线轴220其一端支撑于支撑部239而与外侧绕线轴230结合,由此不会突出到外侧绕线轴230的上部或从外侧绕线轴230分离。
如前所述,这种外侧绕线轴230的支撑部239上具备至少一个插入孔238。
插入孔238内插入有前述的插入凸起228。由此,插入凸起228形成于能够与内侧绕线轴220的上部凸缘部223a的上面接触的支撑部239,具体地,形成于当内侧绕线轴220结合于外侧绕线轴230时,能够使内侧绕线轴220的插入凸起228插入的位置。
插入孔238和插入凸起228可以构成为过盈配合,以确保内侧绕线轴220和外侧绕线轴230的结合力。此时,插入凸起228的下部的截面可大于插入孔238的大小。
具体说,插入凸起228可形成为越靠近上端其截面越小的形状。而且,插入凸起228的上端部的截面形成为小于插入孔238的大小,插入凸起228的下端部的截面可形成为大于插入孔238的大小。
由此,插入凸起228的上端部可容易地插入到插入孔238,且随着插入凸起228完全插入到插入孔238,插入凸起228与插入孔238形成过盈配合,因此内侧绕线轴220与外侧绕线轴230能够牢固地固定结合。
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采用多种形态使插入凸起228插入到插入孔238而固定。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轴部210可以构成为使内侧绕线轴220的凸缘部223的内部面和外侧绕线轴230的凸缘部233的内部面布置在相同的平面。特别是,内侧绕线轴220的上部凸缘部223a下部面和外侧绕线轴230的上部凸缘部233a的下部面布置于相同的平面。
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外侧绕线轴230的上部凸缘部233a可使局部的厚度大于内侧绕线轴220的上部凸缘部223a。
具体地,如图3所示,露出于铁心40外部的外侧绕线轴230的上部凸缘部233a的厚度形成为对应于外侧绕线轴230的支撑部239和内侧绕线轴220的上部凸缘部223a结合后的整体厚度的厚度。
由此,内侧绕线轴220的上部凸缘部233a和插入凸起228的整体厚度可以构成为等于或小于所述外侧绕线轴230的上部凸缘部233a的厚度。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根据这种结构,当外侧绕线轴230与内侧绕线轴220结合时,内侧绕线轴220的上部凸缘部223a的内部面和外侧绕线轴230的上部凸缘部233a内部面布置于相同的平面。而且,相同地,内侧绕线轴220的下部凸缘部223b的内部面和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凸缘部233b的内部面也可布置于相同的平面。
如上构成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轴部210的特征在于,使设置于内侧绕线轴220的外部连接端子226和设置于外侧绕线轴230的外部连接端子236最大程度地相互隔离。由此,在内侧绕线轴220与外侧绕线轴230结合时,内侧绕线轴220使形成端子连接部224的部分位于外侧绕线轴230的未形成端子连接部234的部分的、与端子连接部234相反的方向而结合于外侧绕线轴230。
由此,外侧绕线轴230的外部连接端子236和内侧绕线轴220的外部连接端子226沿相反的方向突出而布置。因此,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中,一次线圈50a和二次线圈50b的外部连接端子226、236之间充分地隔离,因而可容易地确保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的绝缘距离。
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轴部210,在内侧绕线轴220和外侧绕线轴230结合时,通过外侧绕线轴230确保卷线于内侧绕线轴220的线圈50a和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的线圈50b之间的绝缘性。由此,相比于使用绝缘胶带的以往的情况具有很高的绝缘性,因此卷线于内侧绕线轴220的线圈50a和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的线圈50b可最大程度地靠近设置。
但是,为确保变压器100的输出特性或爬电距离,还可以构成为使一次线圈50a的外部面与外侧绕线轴230的贯通孔231内周面之间的距离相隔一定的间隔。这种方式可通过调整内侧绕线轴220的凸缘部223的宽度或卷线于内侧绕线轴的一次线圈50a的匝数而容易地应用。
同时,本实施例中,以绕线轴部210由外侧绕线轴230和一个内侧绕线轴220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即,可以构成为在一个外侧绕线轴230内插入多个绕线轴。例如,绕线轴部210构成为,在外侧绕线轴230的贯通孔231内插入形成为与外侧绕线轴230类似的形状的另外的绕线轴(以下,称为中间绕线轴),并在中间绕线轴的贯通孔内插入内侧绕线轴220,且在内侧绕线轴220的贯通孔221内插入铁心40。
此时,一次线圈或二次线圈中的其中一个可选择性地卷线于最多两个个别绕线轴上。
如上构成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轴部210可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容易地制造出来,但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以冲压加工等多种方式来制造。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轴部210的个别绕线轴220、230优选采用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且优选采用具有高耐热性和高耐电压性的材料形成。形成各绕线轴220、230的材质可使用聚苯硫醚(PPS)、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C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以及酚类树脂等。
线圈50包括一次线圈50a和二次线圈50b。
一次线圈50a卷线于内侧绕线轴220。
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线圈50a可以由在一个内侧绕线轴220内相互电气绝缘的多个线圈卷线而形成。即,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由多个线圈构成一次线圈50a,并可选择性地将电压施加于各个线圈,对应于此,可通过二次线圈50b输出多种电压。
此时,设置于内侧绕线轴220的外部连接端子226的数量也会扩展到2个以上。
构成一次线圈50a的多个线圈可以选择性地使用直径互不相同的线圈,且匝数也可以构成为互不相同。而且,一次线圈50a可以使用单线,也可以使用编织多条单线形成的绞合线。
这种一次线圈50a的引线连接于内侧绕线轴220上具备的外部连接端子226。
二次线圈50b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
二次线圈50b也可以与前述一次线圈50a一样,由互相电气绝缘的多个线圈卷线而形成。而且,二次线圈50b的引线50b′连接于外侧绕线轴230上具备的外部连接端子236上。
另外,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举例了一次线圈50a卷线于内侧绕线轴220,二次线圈50b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的状况。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可在外侧绕线轴230上卷线一次线圈50a,内侧绕线轴220上卷线二次线圈50b,只要能够输出用户所需的电压,则任何应用都可以。
铁心40插入于内侧绕线轴220的内部所形成的贯通孔221内。本实施例中的铁心40设置为一对,且分别通过内侧绕线轴220的贯通孔221插入,朝向相互面对相接而连接。这种铁心40可利用‘EE’铁心40、‘EI’40等。
随着铁心40与绕线轴部210结合,铁心40支撑内侧绕线轴220和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面。由此,内侧绕线轴220和外侧绕线轴230根据铁心40不会分离。
这种铁心40可以由相比其他材料具有高透磁率、低损耗、高饱和磁通密度、稳定性及低生产成本的Mn-Zn系铁氧体(ferrite)构成。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对铁心40的形态或材质进行限定。
另外,虽然图中没有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轴部210和铁心40之间可介入绝缘胶带。绝缘胶带可用于确保卷线于绕线轴部210的线圈50和铁心40之间的绝缘。
这种绝缘胶带可对应于铁心40与绕线轴部210面对面的铁心40的所有内周面而介入,也可以仅对线圈50和铁心40面对面的部分进行局部地介入。
而且,还可以在铁心40的外周面粘贴绝缘胶带等根据需要存在多种应用。
这种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可安置于基板6(例如,印刷电路基板),且其外部连接端子226、236插入于基板6上形成的连接孔6a。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基板6可对应于变压器100的形状具备贯通孔状的收容部6b。如图2所示,在基板6上形成收容部6b时,变压器100以收容于收容部6b内部的状态安装于基板6。
此时,由于变压器100被收容于基板6内部,因此能够使安装于基板6上的电子部件的最大安装高度最小化。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中,内侧绕线轴220与外侧绕线轴230结合时,被外侧绕线轴230的支撑部239支撑并结合。
而且,结合的外侧绕线轴230和内侧绕线轴220的外部结合有铁心40,根据这种铁心40,内侧绕线轴220和外侧绕线轴230的下部面同时被支撑。
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内侧绕线轴220的插入凸起228与外侧绕线轴230的插入孔238形成过盈配合,由此内侧绕线轴220固定结合于外侧绕线轴230。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的内侧绕线轴220和外侧绕线轴230的组装及结合非常容易,且结合之后,内侧绕线轴220不会轻易从外侧绕线轴230分离或在外侧绕线轴230突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举例了内侧绕线轴上形成有插入凸起,外侧绕线轴上形成有插入孔的情况,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即,可以构成为在内侧绕线轴上形成插入孔,并在外侧绕线轴上设置插入凸起,且可以构成为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上分别都具备插入凸起和插入孔。
而且,为提高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的结合力,可将插入凸起形成为钩形。此时,可构成为使在插入凸起向外径方向扩张的钩部分挂接于外侧绕线轴的支撑部的上部面。
图6为概略地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立体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200具有与前述的变压器(图1的100)类似的结构,不同点仅在于外侧绕线轴230的端子连接部234的结构上。因此,对于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省略说明,说明的重点放在对外侧绕线轴230的端子连接部234的结构上。
参照图6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外侧绕线轴230的端子连接部234,其从下部凸缘部233b的内部面向端子连接部234延伸的面形成实施倒角加工的形态的倾斜面S。而且,布置于外部连接端子236之间的各引出槽235形成为在上下方向贯通端子连接部234的形态,且形成为具有相比前述实施例的引出槽(图2的235)更大的宽度。
由于端子连接部234具有这种结构,因此卷线于外侧绕线轴230的线圈50b可沿着端子连接部234的倾斜面S容易地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236。而且,各引线50b′被布置为经由以较大宽度形成的引导槽235与外部连接端子236连接。
根据这种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200中,引线50b′在端子连接部234或引出槽235的拐角等处弯曲时,可最小化在弯曲部分产生的物理疲劳。
图7A为概略地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板显示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7B为图7A的E-E′线的局部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7A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板显示器装置1包括:显示器面板4;安装有变压器100的电源供应部5以及盖2、8。
盖2、8包括前盖(front cover)2和后盖(back cover)8,由此前盖2和后盖8相互配合而在内部形成空间。
显示器面板4布置于由盖2、8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之内,且可使用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面板(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多种平板显示器面板。
电源供应部5向显示器面板4提供电源。电源供应部5可以通过在印刷电路基板6上安装多个电子部件而形成,特别是可安装至少一个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100、200。本实施例中,以安装图1的变压器100时的状况为例。
电源供应部5可固定在框架7,且可与显示器面板4一起布置在由盖2、8所形成的内部空间而被固定。
此时,如图7B所示,安装于电源供给部5的变压器100,其线圈50以与印刷电路基板6平行的方向卷线。并且,从印刷电路基板6的平面上观察时(Z方向),线圈50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卷线。并且,部分铁心40(及上部面)与后盖8平行,并以此形成磁路。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变压器100如图7B所示,对于由线圈50产生的磁场中形成于后盖8与变压器100之间的磁通量φ而言,大部分在线圈40内形成磁路,因此可最小化后盖与变压器100之间形成的泄露磁通量φ1。
即,根据本实施例的变压器100构成为线圈50以与印刷电路板6形成平行的方向卷线,因此与以往不同,泄露磁通量φ1的磁路不会在变压器100与后盖8之间的空间涵盖整个空间而形成,而是在局部较少地形成。
由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变压器100,即使在其外部不采用另外的屏蔽装置(例如屏蔽罩等)也能够最小化泄露磁通量φ1与金属材料的后盖8之间产生的干涉。
因此,即使诸如平板显示器装置1的薄型的电子设备中安装有变压器100而后盖8与变压器100之间的间隔形成得非常窄,也可防止因后盖8的震动而产生噪音。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变压器的特征在于构成为适合于自动化的制造方法。
即,通过以下方式制造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即,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分别单独卷绕线圈,当卷绕完成时,结合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之后结合铁心。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为了自动且容易地卷绕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构成为能够在内侧绕线轴与外侧绕线轴分离的状态下分别卷绕线圈。此时,线圈的卷绕可通过另外的自动卷线设备来进行。
而且,完成卷线之后的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支撑于支撑部,且内侧绕线轴与外侧绕线轴可容易地结合。而且,由于内侧绕线轴利用插入凸起插入结合于外侧绕线轴的插入孔,因此完成结合的内侧绕线轴不会从外侧绕线轴轻易分离或不会突出于外侧绕线轴。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中,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的结合过程也可以通过专门设备自动地进行。
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可使大部分制造过程自动化,因此具有能够大幅降低制造时所需的费用和时间的优点。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具备线圈转移部,该线圈转移部为线圈的引线在绕线轴部的下部面横跨绕线轴部的路径。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中,线圈不仅通过引出槽,而且还可通过线圈转移部而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
因此,线圈的多个引线可通过更加多样的路径而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从而可防止因引线之间的接触而发生短路的问题。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形成为非常薄的薄型。因此,可容易地应用到薄型的显示器装置中。
另外,以上所说明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并不限定于前述实施例,可具有各种应用。例如,在内侧绕线轴的上部凸缘部和外侧绕线轴的支撑部中的其中一处突出形成至少一个插入凸起,且对应于插入凸起的形成位置,在另一处形成用于与插入凸起结合的插入孔等,只要能够确保内侧绕线轴与外侧绕线轴的结合力,则可以应用多种结构。
并且,在前述实施例中举例了各单独的绕线轴以大致为长方体形状形成的情况。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可形成为圆筒状等各种形状,只要能够输出所期望的电压即可。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举例了显示器装置中所采用的变压器,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备变压器的薄型的电子设备,就可以宽范地适用。
Claims (30)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绕线轴部,包含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且内侧绕线轴和外侧绕线轴具备内部形成贯通孔的管状的主体部和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向外部突出的凸缘部;
线圈,分别绕线于所述内侧绕线轴和所述外侧绕线轴;以及
铁心,形成与所述线圈电磁结合的磁路,
所述外侧绕线轴具备支撑部,该支撑部从形成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主体部的上端的凸缘部覆盖所述贯通孔的一部分,
所述内侧绕线轴其一端支撑于所述支撑部而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贯通孔根据所述支撑部而形成为上端的截面积不同于下端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绕线轴具备至少一个插入凸起,该插入凸起突出形成于在所述内侧绕线轴的主体部上端形成的凸缘部的上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绕线轴在所述支撑部上形成至少一个插入孔,所述内侧绕线轴的所述插入凸起插入到所述插入孔内而使所述内侧绕线轴与外侧绕线轴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插入凸起与所述插入孔的过盈配合,所述内侧绕线轴固定安装于所述外侧绕线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绕线轴的所述凸缘部内部面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所述凸缘部内部面布置于相同的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绕线轴的所述凸缘部上部面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所述支撑部下部面中的其中一处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插入凸起,对应于形成有所述插入凸起的位置,另一处形成用于插入结合所述插入凸起的插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绕线轴和所述外侧绕线轴分别具备外部连接端子,该外部连接端子连接于在所述主体部的下端上形成的所述凸缘部的下部凸缘部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绕线轴和所述外侧绕线轴结合成使所述内侧绕线轴的所述外部连接端子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被布置于相反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绕线轴的外部连接端子,其上部面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下部凸缘部下部面接触并支撑所述外侧绕线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绕线轴具备扩张部,该扩张部在与所述内侧绕线轴的外部连接端子接触的所述下部凸缘部的另一端朝外部延伸,并扩张所述下部凸缘部的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绕线轴具备线圈转移部,用作将卷线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线圈的引线通过所述凸缘部的外周沿转移至所述凸缘部的下部面且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的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转移部包括:
转移槽,用作使绕线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线圈的引线移动至所述凸缘部的下部面的路径;以及
横跨路径,用作使通过所述转移槽转移的所述引线横跨所述凸缘部的下部面而布置的路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绕线轴具备端子连接部,该端子连接部在所述下部凸缘部的一端向外部突出而形成,并连接有所述外部连接端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转移部是所述端子连接部与在所述下部凸缘部的下部面与所述端子连接部并排突出而形成的引导块之间形成的路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凸起其一端在所述下部凸缘部的外周沿向外部突出而形成,所述转移槽是由所述引导块的突出的一端、所述端子连接部以及所述下部凸缘部形成的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连接部具备形成于多个所述外部连接端子之间的多个引出槽,多个所述引线经由所述转移槽或所述引出槽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转移部还具备至少一个引导槽,该引导槽在所述端子连接部的下部面形成为槽状,以将布置于所述横跨路径上的所述引线转换至布置有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的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由多个隔壁划分为多个引导槽,在所述隔壁中的至少一个隔壁可形成为一端突出至所述横跨路径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壁形成为突出至所述横跨路径内的距离各不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壁越邻近布置于所述转移槽,突出至所述横跨路径内的距离越短。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壁在与所述引线接触的拐角部分形成倒角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壁形成为使与所述引线接触的拐角部分与底面形成直角或锐角。
24.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侧绕线轴,具备内部形成贯通孔的管状的主体部和在主体部的任一端覆盖所述贯通孔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支撑部;以及
内侧绕线轴,插入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贯通孔,且与所述支撑部面接触而与所述外侧绕线轴结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所述支撑部内部面和所述内侧绕线轴的一端的外部面中的其中一面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插入凸起,对应于形成有所述插入凸起的位置,另一面形成用于插入结合所述插入凸起的插入孔。
26.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绕线轴部,包含多个绕线轴,且多个绕线轴分别具备内部形成贯通孔的管状的主体部和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向外部突出的凸缘部;
外部连接端子,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凸缘部的一端;以及
至少一个线圈,绕线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凸缘部的一面所形成的空间,
所述线圈的多个引线分散布置于所述凸缘部的一面和另一面而连接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以防止相互交叉。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轴部包括:
外侧绕线轴,具备支撑部,该支撑部在所述主体部的任一端覆盖所述贯通孔而形成;
内侧绕线轴,插入于所述外侧绕线轴的贯通孔且所述内侧绕线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面接触而与所述内侧绕线轴结合。
28.一种平板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供应部,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变压器安装在基板上而形成;
显示器面板,从所述电源供应部接收电源供应;以及
盖,用以保护所述显示器面板和所述电源供应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平板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所述线圈绕线成与所述电源供应部的所述基板平行。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平板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应部的所述基板在内部形成贯通孔状的收容部,所述变压器收容于该收容部内而安装于所述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0-0063720 | 2010-07-02 | ||
KR1020100063720A KR101032231B1 (ko) | 2010-07-02 | 2010-07-02 |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010-0138345 | 2010-12-29 | ||
KR20100138345 | 2010-12-29 | ||
KR1020110057274A KR101124147B1 (ko) | 2010-12-29 | 2011-06-14 |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011-0057274 | 2011-06-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42396U true CN202142396U (zh) | 2012-02-08 |
Family
ID=445145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91334.8A Active CN102376434B (zh) | 2010-07-02 | 2011-07-04 | 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
CN201120239767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42396U (zh) | 2010-07-02 | 2011-07-04 | 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91334.8A Active CN102376434B (zh) | 2010-07-02 | 2011-07-04 | 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98586B2 (zh) |
EP (1) | EP2402966B1 (zh) |
JP (1) | JP5388141B2 (zh) |
CN (2) | CN102376434B (zh) |
SI (1) | SI2402966T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75989A (zh) * | 2013-10-28 | 2015-04-29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变压器、供电装置和包括该变压器和供电装置的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4380A (zh) * | 2010-01-20 | 2011-09-21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平板显示装置以及用于其的共模滤波器 |
CN101847496A (zh) * | 2010-05-26 | 2010-09-29 | 深圳市欣锐特科技有限公司 | 变压器以及应用该变压器的开关电源和led日光灯 |
CN103187144A (zh) * | 2011-12-31 | 2013-07-03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TWM443922U (en) * | 2012-03-02 | 2012-12-21 | Verticil Electronics Corp | Improved structure of magnetic device |
CN102856069A (zh) * | 2012-09-15 | 2013-01-02 | 侯如升 | 一种带定位齿的绕线器 |
EP2922372B1 (en) * | 2012-11-13 | 2019-01-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power supply unit |
US8836459B1 (en) * | 2013-07-05 | 2014-09-16 |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 Power module |
KR102174244B1 (ko) * | 2013-08-29 | 2020-11-04 | 주식회사 솔루엠 |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원공급장치 |
US10312012B2 (en) | 2013-08-29 | 2019-06-04 | Solum Co., Ltd. | Transformer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US20150116069A1 (en) * | 2013-10-31 | 2015-04-30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20150279547A1 (en) * | 2014-04-01 | 2015-10-01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Coil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6531355B2 (ja) * | 2014-06-05 | 2019-06-19 |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 |
KR101475677B1 (ko) | 2014-09-11 | 2014-12-2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코일 부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원공급장치 |
CN106252031B (zh) * | 2015-06-12 | 2020-08-04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磁性器件及使用该磁性器件的功率变换装置 |
CN109417849B (zh) * | 2016-07-12 | 2021-08-17 | Abb电网瑞士股份公司 | 电流分离装置 |
CN107645231B (zh) * | 2016-07-20 | 2019-10-11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电源转换器 |
JP6930177B2 (ja) * | 2017-03-30 | 2021-09-01 |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トランス及びトランスの製造方法 |
KR20190134058A (ko) * | 2018-05-24 | 2019-12-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코어, 트랜스포머, 전력변환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태양광 모듈 |
DE102018119331B4 (de) * | 2018-08-08 | 2024-07-25 | Endress+Hauser Flowtec Ag | Herstellungsverfahren einer Spulenvorrichtung, Spulenvorrichtung, Messaufnehmer mit Spulenvorrichtung, Messgerät mit einem Messaufnehmer |
KR102174306B1 (ko) * | 2018-10-10 | 2020-11-04 | 이주열 | 성능 개선을 위한 절연 구조가 적용된 평면 트랜스포머 |
CN111145988B (zh) | 2018-11-02 | 2021-12-07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变压器模块及功率模块 |
CN115359999A (zh) * | 2018-11-02 | 2022-11-18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变压器模块及功率模块 |
CN111145996A (zh) | 2018-11-02 | 2020-05-12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及磁性元件 |
US12002615B2 (en) | 2018-11-02 | 2024-06-04 |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 Magnetic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agnetic element, and power module |
JP6591031B1 (ja) * | 2018-12-06 | 2019-10-1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コイル装置 |
KR102702931B1 (ko) * | 2019-02-07 | 2024-09-05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직류 컨버터 |
US12087489B2 (en) * | 2019-07-08 | 2024-09-10 |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 Transformer designs for very high isolation with high coupling |
TWI712058B (zh) * | 2020-09-08 | 2020-12-01 | 昱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諧振變壓器高腳位結構 |
TWI724976B (zh) * | 2020-09-28 | 2021-04-11 | 昱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薄型諧振變壓器漏感調整結構 |
KR102561456B1 (ko) * | 2020-10-08 | 2023-07-31 | 케이에이치필룩스 주식회사 | 보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변압 장치 |
KR20220122158A (ko) * | 2021-02-26 | 2022-09-02 | 주식회사 솔루엠 | 역상 구조를 가지는 트랜스포머, 전원 공급부 및 이들을 구비한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52968A (en) * | 1971-01-26 | 1972-03-28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Telescoped electrical winding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US3946350A (en) | 1975-03-26 | 1976-03-23 | Katsuichi Goto | Coil assembly for bobbin wound transformer |
US3958328A (en) * | 1975-06-02 | 1976-05-25 | Essex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of making a transformer coil assembly |
US4250479A (en) | 1979-04-09 | 1981-02-10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Transformer bobbin assembly |
GB2112746B (en) * | 1981-12-21 | 1985-06-26 | Tamura Seisakusho Kk | Coil bobbin |
JPS5987107U (ja) * | 1982-11-30 | 1984-06-13 | 長野愛知電機株式会社 | 変圧器用コイルボビン |
NL8401185A (nl) * | 1984-04-13 | 1985-11-01 | Philips Nv | Transformator met coaxiale spoelkokers. |
JPS61140515A (ja) | 1984-12-14 | 1986-06-27 | Lion Corp | シヤンプ−組成物 |
JPS625622A (ja) * | 1985-07-02 | 1987-01-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トランス |
JPS63170915A (ja) | 1987-01-09 | 1988-07-14 | Fujitsu Ltd | 液相エピタキシヤル結晶成長装置 |
JPS63170915U (zh) * | 1987-04-27 | 1988-11-07 | ||
US4967121A (en) * | 1987-05-27 | 1990-10-30 | Rca Licensing Corporation | Isolating high voltage transformer for video apparatus |
US4857878A (en) * | 1988-01-19 | 1989-08-15 | Eng Jr Benjamin | Modular high frequency power transformer |
JPH01156523U (zh) * | 1988-04-21 | 1989-10-27 | ||
JPH0828300B2 (ja) * | 1990-03-30 | 1996-03-2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トランス |
JPH0538845A (ja) | 1991-08-06 | 1993-02-19 | Eastman Kodak Japan Kk | 発光ダイオードアレイプリンタヘツド |
JPH0566935A (ja) | 1991-09-06 | 1993-03-19 | Nec Field Service Ltd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JPH0590928A (ja) | 1991-09-30 | 1993-04-09 | Toshiba Corp | スイツチング素子のゲート制御装置 |
JPH06112058A (ja) | 1992-09-25 | 1994-04-22 | Toko Inc | 昇圧トランス |
JPH05283248A (ja) * | 1992-03-31 | 1993-10-29 | Toko Inc | 高周波昇圧トランス |
JPH05304033A (ja) | 1992-04-24 | 1993-11-16 | Toko Inc | 高周波昇圧トランス |
JP3299307B2 (ja) | 1992-06-25 | 2002-07-08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引掛シーリング |
JP2569842Y2 (ja) | 1992-07-27 | 1998-04-28 |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 トランス |
JPH07106158A (ja) | 1993-09-29 | 1995-04-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変圧器 |
JPH06295828A (ja) | 1993-04-09 | 1994-10-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トランス |
JPH0722526A (ja) | 1993-07-06 | 1995-01-24 | Hitachi Ltd | 半導体装置 |
JP3582864B2 (ja) | 1994-08-29 | 2004-10-27 |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トランス |
JPH08153630A (ja) | 1994-11-29 | 1996-06-11 | Tec Corp | トランス |
AU4617696A (en) | 1995-02-15 | 1996-09-04 | Electronic Craftsmen Limited | Transformer and method of assembly |
US5534839A (en) | 1995-04-05 | 1996-07-09 | Cramer Coil & Transformer Co., Inc. | Miniature transformer |
US5673013A (en) | 1995-10-06 | 1997-09-30 | Pontiac Coil, Inc. | Bobbin concentrically supporting multiple electrical coils |
JPH09129457A (ja) * | 1995-11-01 | 1997-05-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トランス |
US6127912A (en) | 1998-08-03 | 2000-10-03 | Caterpillar Inc. | Bobbin for an encapsulated coil of a solenoid assembly |
JP2000124039A (ja) * | 1998-10-13 | 2000-04-28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トランス |
JP2001250728A (ja) | 2000-03-03 | 2001-09-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トランス |
JP4572313B2 (ja) | 2000-04-19 | 2010-11-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JP2001350133A (ja) | 2000-06-05 | 2001-12-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US6344786B1 (en) * | 2000-10-06 | 2002-02-05 | Artesyn Technologies, Inc. | Telescoping bobbin |
IL139714A0 (en) | 2000-11-15 | 2002-02-10 | Payton Planar Magnetics Ltd | A bobbin for hybrid coils in planar magnetic components |
JP3928368B2 (ja) | 2001-04-17 | 2007-06-1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 |
US6611189B2 (en) | 2001-05-22 | 2003-08-26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Welding power supply transformer |
JP3454801B2 (ja) | 2001-08-08 | 2003-10-06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コイルボビン |
CN1497296A (zh) | 2002-10-16 | 2004-05-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显示体结构、显示体结构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仪器 |
JP4259084B2 (ja) | 2002-10-16 | 2009-04-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表示体構造、表示体構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KR100506005B1 (ko) | 2002-12-31 | 2005-08-04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평판표시장치 |
JP2005158927A (ja) | 2003-11-25 | 2005-06-16 | Sumida Corporation | リーケージトランス |
JP4191097B2 (ja) | 2004-06-14 | 2008-12-03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コイルボビンおよびトランス |
JP4342471B2 (ja) | 2005-05-12 | 2009-10-1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装置 |
KR100624515B1 (ko) | 2005-09-29 | 2006-09-15 | 정연강 | 플라즈마 방전형 램프용 트랜스의 구조 및 이에 대한제조방법 |
US7345565B2 (en) | 2006-04-12 | 2008-03-18 | Taipei Multi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former structure |
TW200832460A (en) | 2007-01-31 | 2008-08-0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Transformer structure |
JP2009117660A (ja) | 2007-11-07 | 2009-05-28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トランスの巻線構造 |
CN101540227B (zh) | 2008-03-21 | 2011-12-07 |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中心抽头式变压器 |
US8018314B2 (en) | 2008-09-18 | 2011-09-13 | Silitek Electronic (Guangzhou) Co., Ltd. | Center-tapped transformer |
-
2011
- 2011-07-01 US US13/175,632 patent/US8698586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7-01 SI SI201131659T patent/SI2402966T1/sl unknown
- 2011-07-01 EP EP11250632.4A patent/EP2402966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7-01 JP JP2011147692A patent/JP5388141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7-04 CN CN201110191334.8A patent/CN102376434B/zh active Active
- 2011-07-04 CN CN2011202397671U patent/CN20214239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75989A (zh) * | 2013-10-28 | 2015-04-29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变压器、供电装置和包括该变压器和供电装置的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02966B1 (en) | 2018-11-21 |
US20120002387A1 (en) | 2012-01-05 |
CN102376434B (zh) | 2016-03-09 |
JP2012015525A (ja) | 2012-01-19 |
SI2402966T1 (sl) | 2019-04-30 |
EP2402966A3 (en) | 2017-11-01 |
JP5388141B2 (ja) | 2014-01-15 |
CN102376434A (zh) | 2012-03-14 |
US8698586B2 (en) | 2014-04-15 |
EP2402966A2 (en) | 2012-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42396U (zh) | 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 |
CN202142398U (zh) | 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 |
CN202142395U (zh) | 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 |
CN204088041U (zh) | 变压器和包括所述变压器的电力供应装置 | |
CN101819864B (zh) | 变压器 | |
CN204348499U (zh) | 变压器和电力供应装置 | |
KR101124147B1 (ko) |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8866576B2 (en) | Transformer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2568782B (zh) | 变压器和包括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装置 | |
CN102832022B (zh) | 变压器以及使用该变压器的显示装置 | |
CN104240918B (zh) | 变压器结构 | |
CN102856049B (zh) | 变压器及使用该变压器的显示装置 | |
CN101908411B (zh) | 变压器结构 | |
EP4057306B1 (en) | Transformer having reverse structure | |
CN202855505U (zh) | 线圈组件及显示器设备 | |
CN102376433A (zh) | 变压器 | |
JP5949841B2 (ja)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KR20130106570A (ko) | 트랜스포머와 이를 구비하는 파워 모듈 | |
KR101422930B1 (ko) | 코일 부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04715907A (zh) | 变压器 | |
CN101819865B (zh) | 组合式变压器 | |
KR20120030992A (ko) |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171640B1 (ko) |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201725647U (zh) | 一种改良式smd电感器 | |
JP2010040705A (ja) | 薄型コイルとその製造方法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7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after: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