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8411B - 变压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8411B
CN101908411B CN200910147022A CN200910147022A CN101908411B CN 101908411 B CN101908411 B CN 101908411B CN 200910147022 A CN200910147022 A CN 200910147022A CN 200910147022 A CN200910147022 A CN 200910147022A CN 101908411 B CN101908411 B CN 1019084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elementary
magnetic core
transformer
secondary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7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8411A (zh
Inventor
田庆相
曾祥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0910147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8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8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8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4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包括绕线架组、磁芯套以及磁芯组。其中,绕线架组包括第一贯穿通道、初级绕线基座以及第一次级绕线基座。初级绕线基座绕设至少一个初级绕线且具有第一套件,第一次级绕线基座绕设第一次级绕线且设置于初级绕线基座的第一套件的第一容置空间内,第一套件的第一容置空间内具有隔离装置,第一次级绕线基座绕设的第一次级绕线包括绕线段以及回线段,且绕线段与回线段以隔离装置相分隔。磁芯套与绕线架组相组接,且具有第二贯穿通道。磁芯组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绕线架组的第一贯穿通道以及磁芯套的第二贯穿通道。

Description

变压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结构,尤指一种可确保绕线间以及绕线与磁芯组间的电气安全距离以避免因高压回线造成跳火的变压器结构。
背景技术
变压器为各式电器设备中经常使用的电子组件,用以调整不同的电压,使其达到电器能够适用的范围。请参阅图1,其为一传统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变压器1主要包含磁芯组11(magnetic core assembly)、绕线基座12(bobbin)、初级绕线13(primary winding coil)及次级绕线14(secondary winding coil)。其中,初级绕线13及次级绕线14彼此重叠地(overlap)叠绕于绕线基座12的绕线部121中,且以例如绝缘胶带15(isolationtape)绝缘分离。磁芯组11通常由一第一磁芯部111与一第二磁芯部112所组成,磁芯组11的部分结构,例如第一磁芯部111与第二磁芯部112的第一轴心部111a、112a,设置于绕线基座12的通道122内,使磁芯组11与初级绕线13及次级绕线14产生电磁耦合感应,由此达到电压转换的目的。
一般而言,变压器磁漏感(leakage inductance)的控制对电源转换器十分重要,因为它将影响到电源转换器的电力转换效率。为提升电源转换器的电力转换效率,相关技术已致力于增加变压器绕线的耦合率,降低磁漏感,进而减少电压转换的能量损失。在图1所示的变压器结构中,由于初级绕线13与次级绕线14彼此重叠地叠绕于绕线基座12的绕线部121中,因此初级绕线13与次级绕线14形成较少的磁漏,绕线耦合率(coupling coefficient)较高,磁漏感较低,经变压器转换电压的能量损耗较少,由此可提升电源转换器的电力转换效率。
然而,在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新一代电子产品的电源供应系统中,由于液晶显示器并不会直接发光而必须通过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光源。通常背光模块必须使用放电灯管(Discharge lamp)作为背光源,例如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CCFL),而所述放电灯管则需通过电源供应系统的换流器(Inverter)电路来驱动,由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日趋增大,使用灯管的长度与数量也相对增加,其驱动电压也随之增加,因此换流器(Inverter)电路所使用的变压器则以高压且具有磁漏感型的变压器为主流,这一类的变压器结构利用绕线基座的分隔部将初级绕线以及次级绕线分隔且使两者保持电气安全距离。在这一类的应用中,电源供应系统的电流会先经过一变压器初级绕线固有的磁漏感L和一电容组件C所构成的LC谐振电路,同时,近似于半个正弦波的电流会通过功率场效晶体管开关。当电流为零时,开关将导通,而经过半个正弦波后电流返回零时,开关将关闭。采用这种具有谐振电路的软开关设计,可减小开关组件的开关损耗、降低噪声以及提升效能。
如前所述,由于LCD面板的尺寸日趋增大,因而其使用的灯管长度及数量也相对增加,故所需的驱动电压也随之增加,因此,一般应用于LCD面板的变压器如图2所示,公知变压器2包含磁芯组21、第一绕线部22、第二绕线部23、初级绕线24及次级绕线25,其中,第一绕线部22具有第一侧板26,而第二绕线部23则具有第二侧板27以及多个隔板23a,多个隔板23a与第二侧板27之间限定形成多个绕线槽23b,通过绕线槽23b的分压原理,依照使用电压的高低来设置隔板23a,以决定绕线槽23b的数量。在第一侧板26及第二侧板27底部分别具有基座26a及27a,在基座26a上设置有多个接脚28,而在基座27a上也设置有多个接脚29。
变压器2的初级绕线24的绕线方式为先将一端缠绕连接于基座26a的接脚28a上,再缠绕至第一绕线部22上,最后回线将另一端缠绕连接于接脚28b上,而次级绕线25的绕线方式则为先将一端缠绕连接于基座27a的接脚29a上,再依序缠绕至第二绕线部23上的绕线槽23b上,最后由第二绕线部23回线至基座27a,再将另一端缠绕连接于接脚29b上,如此一来,则可通过第二绕线部23上的隔板23a使得初级绕线24与次级绕线25之间维持一定的电气安全距离。
由于变压器2应用于驱动放电灯管的电源供应系统中,其驱动电压通常为高压,因此初级绕线24与次级绕线25会因电压差较大及电气安全距离不足而造成跳火的情况。此外,变压器2也常因磁芯组21部分外露且邻近于第一绕线部22的初级绕线24以及第二绕线部23的次级绕线25而使绕线与磁芯组21间的电气安全距离不足。另外,在变压器2中,由于初级绕线24及次级绕线25在回线时直接使得一部分的线圈分别暴露在第一绕线部22及第二绕线部23下方,因此容易因安全距离不足而产生跳火(短路)的现象,造成变压器2的损毁。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公知技术缺陷的变压器结构,实为目前迫切需要研发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可确保绕线间以及绕线与磁芯组间的电气安全距离以避免因高压回线造成跳火。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的变压器结构,可便于组合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形式为提供一种变压器,包括绕线架组、磁芯套以及磁芯组。其中,该绕线架组包括第一贯穿通道、初级绕线基座以及第一次级绕线基座。该初级绕线基座绕设至少一个初级绕线且具有第一套件,该第一次级绕线基座绕设第一次级绕线且设置于初级绕线基座的第一套件的第一容置空间内,该第一套件的第一容置空间内具有一隔离装置,该第一次级绕线基座绕设的第一次级绕线包括一绕线段以及一回线段,且该绕线段与该回线段以该隔离装置相分隔。磁芯套与该绕线架组相组接,且具有第二贯穿通道。磁芯组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绕线架组的第一贯穿通道以及磁芯套的第二贯穿通道。
附图说明
图1:其为一传统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其为另一公知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及图3B: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与图4B:其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C:其为显示图4A与图4B所示的第一次级绕线基座或第二次级绕线基座在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显示图4A与图4B所示的初级绕线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其为图4A与图4B所示的绕线架组以及磁芯套相组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变压器:1                磁芯组:11
绕线基座:12             初级绕线:13
次级绕线:14             绝缘胶带:15
第一磁芯部:111          第二磁芯部:112
第一轴心部:111a、112a   绕线部:121
通道:122                变压器:2
磁芯组:21               第一绕线部:22
第二绕线部:23           初级绕线:24
次级绕线:25             第一侧板:26
第二侧板:27             隔板:23a
绕线槽:23b              基座:26a、27a
接脚:28、28a、28b、29、29a、29b
变压器:3                绕线架组:30
初级绕线:31
磁芯套:33               初级绕线基座:34
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     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
第一连接部:37           第一卡合组件:371
第一导件:372            第一贯穿通道:38
隔离装置:39             磁芯组:40
第一初级绕线:31a        第二初级绕线:31b
第一次级绕线:32a        第二次级绕线:32b
绕线段:32a1、32b1       回线段:32a2、32b2
第二贯穿通道:331        第二连接部:332
第二卡合组件:3321       第二导件:3322
第一通孔:340            回线部:357、367
第一初级绕线部:341      第二初级绕线部:342
第一套件:343          第二套件:344
隔板:345              第一容置空间:346
第二容置空间:347      接脚:348
第一次级绕线部:351    第二通孔:352
第二次级绕线部:361    第三通孔:362
第一接脚:353、363     第二接脚:354、364
第一连接部:353a、363a、354a、364a
第二连接部:353b、363b、353b、363b
隔板:355、365         侧板:356、366
凹槽:357a、367a       凹部:358、368
隔离板:391            容置槽:392
第一磁芯部:401        第二磁芯部:402
第一侧柱:401a、402a   第二侧柱:401b、402b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下面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上具有各种变化,其均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用于说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考图3A及图3B,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变压器3主要包括绕线架组30、磁芯套33以及磁芯组40。其中,绕线架组30包括第一贯穿通道38、初级绕线基座34以及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初级绕线基座34绕设至少一个初级绕线31且具有第一套件343。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绕设第一次级绕线32a且设置于初级绕线基座34的第一套件343的第一容置空间346内,该第一套件343的第一容置空间346内具有隔离装置39,该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绕设的第一次级绕线32a包括绕线段32a1以及回线段32a2,且该绕线段32a1与回线段32a2以隔离装置39相分隔。磁芯套33与绕线架组30相组接,且磁芯套33具有第二贯穿通道331。磁芯组40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绕线架组30的第一贯穿通道38以及磁芯套33的第二贯穿通道331,由此可确保绕线间以及绕线与磁芯组间的电气安全距离,以避免绕线的高压回线跳火。
请参考图4A与图4B,其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A与图4B所示,本发明的变压器3包括绕线架组30、磁芯套33以及磁芯组40。其中,绕线架组30包括初级绕线基座34、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以及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初级绕线基座34包括第一初级绕线部341、第二初级绕线部342、第一套件343、第二套件344、第一通孔340以及至少一初级绕线31。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具有第一次级绕线部351以及第二通孔352。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具有第二次级绕线部361以及第三通孔362。初级绕线基座34的初级绕线31包含第一初级绕线31a及第二初级绕线31b,第一初级绕线31a及第二初级绕线31b分别绕设于初级绕线基座34的第一初级绕线部341及第二初级绕线部342。绕线架组30的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以及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分别包含第一次级绕线32a及第二次级绕线32b,第一次级绕线32a及第二次级绕线32b分别绕设于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的第一次级绕线部351及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的第二次级绕线部361。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至少部分容置于初级绕线基座34的第一套件343,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至少部分容置于初级绕线基座34的第二套件344,且初级绕线基座34的第一通孔340、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的第二通孔352及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的第三通孔362形成绕线架组30的第一贯穿通道38。磁芯套33与绕线架组30相组合且具有第二贯穿通道331。绕线架组3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37,磁芯套33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332,该绕线架组30的第一连接部37与磁芯套33的第二连接部332相连接或卡合,以使绕线架组30与磁芯套33可选择性地相互组合或分离。
如图4A与图4B所示,磁芯组40包括第一磁芯部401以及第二磁芯部402,第一磁芯部401及第二磁芯部402分别具有第一侧柱401a、402a及第二侧柱401b、402b。第一磁芯部401的第一侧柱401a通过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的第二通孔352设置于第一贯穿通道38,以及第二磁芯部402的第一侧柱402a通过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的第三通孔362设置于第一贯穿通道38;第一磁芯部401及第二磁芯部402的第二侧柱401b、402b设置于磁芯套33的第二贯穿通道331内,由此使磁芯组40与初级绕线31a、31b及次级绕线32a、32b产生电磁耦合感应,以达到电压转换的目的,另外还可利用磁芯套33增加初级绕线31a、31b与磁芯组40的电气安全距离,以及次级绕线32a、32b与磁芯组40的电气安全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初级绕线基座34的第一初级绕线部341、第二初级绕线部342、第一套件343以及第二套件344以一个或多个隔板345相分隔。第一套件343及第二套件344设置于初级绕线基座34的两相对侧。第一初级绕线部341及第二初级绕线部342设置于第一套件343与第二套件344之间。初级绕线基座34较佳为以绝缘材料一体成型而制成。此外,磁芯套33较佳为以绝缘材料一体成型而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件343具有第一容置空间346,该第一容置空间346可容置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的第一次级绕线部351。第二套件344具有第二容置空间347,该第二容置空间347可容置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的第二次级绕线部361。第一通孔340与第一容置空间346及第二容置空间347相连通。第一套件343的第一容置空间346主要用来容置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的第一次级绕线部351以及缠绕于第一次级绕线部351上的第一次级绕线32a,进而通过第一套件343使初级绕线31与第一次级绕线32a相分隔,以使初级绕线31与第一次级绕线32a间具有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相似地,第二套件344的第二容置空间347主要用来容置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的第二次级绕线部361以及缠绕于第二次级绕线部361上的第二次级绕线32b,进而通过第二套件344使初级绕线31与第二次级绕线32b相分隔,以使初级绕线31与第二次级绕线32b间具有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初级绕线基座34设置多个接脚348,分别用以连接第一初级绕线31a或第二初级绕线31b的一端部并插接于一电路板(未示出)。其中,接脚348以设置于隔板345的延伸部为较佳。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及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具有第一接脚353、363以及第二接脚354、364。其中,第一接脚353、363及第二接脚354、364具有大体上相互垂直且分别突出于基座边缘的第一连接部353a、363a、354a、364a及第二连接部353b、363b、354b、364b。第一接脚353、363通过第一连接部353a、363a分别与第一次级绕线32a的一端部连接及第二次级绕线32b的一端部连接,第二连接部353b、363b则向下插设于电路板上。第二接脚354、364通过第一连接部354a、364a分别与第一次级绕线32a的另一端部连接及第二次级绕线32b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二连接部354b、364b则向下插设于电路板上。第一连接部353a、363a、354a、364a及第二连接部353b、363b、354b、364b可由导电材质,例如铜、铝等金属,经弯折而形成大致呈L型的结构,即第一接脚353、363及第二接脚354、364的第一连接部353a、363a、354a、364a及第二连接部353b、363b、354b、364b为一体成型,但不以此为限。由于第一次级绕线32a及第二次级绕线32b的一端部连接于第一接脚353、363的第一连接部353a、363a,并通过第二连接部353b、363b与电路板电连接,且第一次级绕线32a及第二次级绕线32b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二接脚354、364的第一连接部354a、364a,并通过第二连接部354b、364b与电路板电连接,由此不但可增加接脚的结构强度、降低变压器的整体高度,还可避免因出线端直接缠绕于接脚与电路板连接的部分而影响接脚的平整度。
图5A~图5C是显示图4A与图4B所示的第一次级绕线基座或第二次级绕线基座在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A与图4B与图5A~图5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及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还包括多个隔板355、365以及一侧板356、366,其中隔板355、365设置于第一次级绕线部351及第二次级绕线部361中,侧板356、366位于第一次级绕线部351及第二次级绕线部361的外侧且向外延伸一回线部357、367。第一次级绕线32a及第二次级绕线32b绕设于第一次级绕线部351及第二次级绕线部361的部分形成绕线段32a1、32b1。第一次级绕线32a及第二次级绕线32b通过侧板356、366的回线部357、367拉回且经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及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底部的凹部358、368形成回线段32a2、32b2。在本实施例中,回线部357、367包含一凹槽357a、367a,该凹槽357a、367a可用以保护第一次级绕线32a及第二次级绕线32b不被压线。
图6是显示图4A与图4B所示的初级绕线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A及图4B、图5A~图5C与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初级绕线基座34的第一套件343具有第一容置空间346,该第一容置空间346可容置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的第一次级绕线部351。初级绕线基座34的第二套件344具有第二容置空间347,该第二容置空间347可容置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的第二次级绕线部361。该隔离装置39包括隔离板391以及容置槽392,其中容置槽392以隔离板391限定形成,该容置槽392可容置回线段32a2,该隔离板391可隔离绕线段32a1以及回线段32a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级绕线32a可按照图5A~图5C所示的缠绕方式绕设于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首先,将第一次级绕线32a的一端部与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上的第一接脚353的第一连接部353a连接,再将第一次级绕线32a绕设于第一次级绕线部351以形成绕线段32a1。然后,利用侧板356上的回线部357将其余的第一次级绕线32a拉回且经过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底部的凹部358以形成回线段32a2,最后进一步将第一次级绕线32a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二接脚354的第一连接部354a上,以完成第一次级绕线32a的缠绕。之后,如图6所示,将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容置于初级绕线基座34的第一套件343的第一容置空间346中,使第一次级绕线32a的回线段32a2可容设于容置槽392内,且绕线段32a1与回线段32a2间可以隔离板391相分隔,如此一来,则可避免第一次级绕线32a在高压回线时因安全距离不足的原因而产生跳火的情况。相似地,第二次级绕线32b绕设于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的方式与第一次级绕线32a绕设于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参考图7,其为图4A与图4B所示的绕线架组以及磁芯套相组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绕线架组30的第一连接部37包括第一卡合组件371以及第一导件372,其中第一卡合组件371较佳为设置于初级绕线基座34,以及第一导件372较佳为设置于第一次级绕线基座35和/或第二次级绕线基座36,且相邻于该第一卡合组件371。在本实施例中,磁芯套33的第二连接部332相对于绕线架组30的第一连接部37,且第二连接部332与第一连接部37相连接或卡合,使磁芯套33与绕线架组30相组接。磁芯套33的第二连接部332包括第二卡合组件3321以及第二导件3322,其中第二卡合组件3321相对于第一卡合组件371,第二导件3322相对于第一导件37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7的第一卡合组件371可为例如凹部,第一导件372可为例如导槽,第二连接部332的第二卡合组件3321可为例如凸部,第二导件3322可为例如导块。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7的第一卡合组件371可为例如凸部,第一导件372可为例如导块,第二连接部332的第二卡合组件3321可为例如凹部,第二导件3322可为例如导槽。由此,绕线架组30的第一连接部37与磁芯套33的第二连接部332便可选择性地相互连接或卡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变压器可确保绕线间以及绕线与磁芯组间的电气安全距离,以避免绕线的高压回线跳火而导致变压器损毁的问题。此外,本发明的变压器为模块化设计,可便于组合应用。
本发明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但均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变压器,包括:
一绕线架组,包括一第一贯穿通道、一初级绕线基座以及一第一次级绕线基座,其中该初级绕线基座绕设至少一个初级绕线且具有一第一套件,该第一次级绕线基座绕设一第一次级绕线且设置于该初级绕线基座的该第一套件的一第一容置空间内,该第一套件的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具有一隔离装置,该第一次级绕线基座绕设的该第一次级绕线包括一绕线段以及一回线段,且该绕线段与该回线段以该隔离装置相分隔;
一磁芯套,与该绕线架组相组接,且具有一第二贯穿通道;以及
一磁芯组,至少部分地设置于该绕线架组的该第一贯穿通道以及该磁芯套的该第二贯穿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绕线架组的该初级绕线基座还包括一第一初级绕线部、一第二初级绕线部、一第二套件以及一第一通孔;以及该第一次级绕线基座还包括一第一次级绕线部以及一第二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绕线架组还包括一第二次级绕线基座,该第二次级绕线基座包括一第二次级绕线部以及一第三通孔,其中该初级绕线基座的该第一通孔、该第一次级绕线基座的该第二通孔及该第二次级绕线基座的该第三通孔形成该第一贯穿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绕线架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该磁芯套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相连接使该磁芯套与该绕线架组相组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第一连接部包括一第一卡合组件以及一第一导件,以及该第二连接部包括一第二卡合组件以及一第二导件,该第二卡合组件相对于该第一卡合组件,且该第二导件相对于该第一导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第一卡合组件设置于该初级绕线基座,以及该第一导件设置于该第一次级绕线基座和/或该第二次级绕线基座,且相邻于该第一卡合组件,其中该第二卡合组件以及一第二导件设置于该磁芯套。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还包括一第二次级绕线,该第一次级绕线及该第二次级绕线分别绕设于该第一次级绕线部及该第二次级绕线部;以及其中该初级绕线包括一第一初级绕线及一第二初级绕线,该第一初级绕线及该第二初级绕线分别绕设于该第一初级绕线部及该第二初级绕线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第一套件的该第一容置空间容置该第一次级绕线基座的该第一次级绕线部;以及该第二套件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容置该第二次级绕线基座的该第二次级绕线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一容置空间及该第二容置空间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磁芯组包括一第一磁芯部及一第二磁芯部,该第一磁芯部及该第二磁芯部均具有一第一侧柱及一第二侧柱。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第一磁芯部及该第二磁芯部的该第一侧柱设置于该绕线架组的该第一贯穿通道内;以及该第一磁芯部及该第二磁芯部的该第二侧柱设置于该磁芯套的该第二贯穿通道内。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初级绕线基座的该第一初级绕线部、该第二初级绕线部、该第一套件以及该第二套件每二者之间都以至少一个隔板相分隔。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第一套件及该第二套件设置于该初级绕线基座的两相对侧,该第一初级绕线部及该第二初级绕线部设置于该第一套件与该第二套件之间。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初级绕线基座包括多个接脚,分别用以连接该第一初级绕线或该第二初级绕线的一端部并插接于一电路板。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第一次级绕线基座及该第二次级绕线基座均具有一第一接脚以及一第二接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第一接脚以及该第二接脚均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垂直于该第二连接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隔离装置包括一隔离板以及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由该隔离板限定形成,该容置槽容置该回线段,以及该隔离板隔离该绕线段以及该回线段。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第一次级绕线基座的该第一次级绕线部的外侧具有一侧板,该侧板向外延伸一回线部,该第一次级绕线绕设于该第一次级绕线部以形成该绕线段,且该第一次级绕线从该侧板上的该回线部拉回至该第一次级绕线基座的底部的凹部以形成该回线段。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回线部具有凹槽。
CN200910147022A 2009-06-08 2009-06-08 变压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8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7022A CN101908411B (zh) 2009-06-08 2009-06-08 变压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7022A CN101908411B (zh) 2009-06-08 2009-06-08 变压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8411A CN101908411A (zh) 2010-12-08
CN101908411B true CN101908411B (zh) 2012-10-03

Family

ID=43263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70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8411B (zh) 2009-06-08 2009-06-08 变压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084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8899A (zh) * 2011-05-06 2012-11-0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绕线架及具有该绕线架的变压器
KR101388797B1 (ko) * 2012-06-29 2014-04-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과 그 실장 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AU2014364347B2 (en) * 2014-01-28 2018-04-19 Sociedad Espanola De Electromedicina Y Calidad, S.A. High-voltage, high-frequency and high-power transformer
CN106653300A (zh) * 2016-12-13 2017-05-10 四川长虹电子部品有限公司 注塑式安全隔离电子变压器及其制作方法
TWI693617B (zh) 2019-09-25 2020-05-11 一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需搭配套管實施繞線的變壓器
CN113496802B (zh) * 2020-03-19 2022-08-30 昱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变压器组合结构
CN112397292B (zh) * 2020-09-30 2022-01-25 昱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线架组合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4839A (en) * 1995-04-05 1996-07-09 Cramer Coil & Transformer Co., Inc. Miniature transformer
CN201025595Y (zh) * 2007-01-09 2008-02-20 台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变压器的绕线架隔离结构
CN201185125Y (zh) * 2008-02-29 2009-01-21 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 变压器及其绕线架
CN201215760Y (zh) * 2008-06-20 2009-04-01 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 一、二次侧绕组绝缘隔离型变压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4839A (en) * 1995-04-05 1996-07-09 Cramer Coil & Transformer Co., Inc. Miniature transformer
CN201025595Y (zh) * 2007-01-09 2008-02-20 台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变压器的绕线架隔离结构
CN201185125Y (zh) * 2008-02-29 2009-01-21 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 变压器及其绕线架
CN201215760Y (zh) * 2008-06-20 2009-04-01 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 一、二次侧绕组绝缘隔离型变压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8411A (zh) 201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8411B (zh) 变压器结构
CN202142396U (zh) 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US7274282B2 (en) Transformer
TWI401709B (zh) 具漏感之變壓器結構
CN102376436B (zh) 变压器及具备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器装置
CN101859638B (zh) 具漏感的变压器结构
US20120154089A1 (en) Transformer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568792B (zh) 平面变压器及具有该平面变压器的驱动器和显示装置
KR20090002902A (ko) 인버터 트랜스포머
US7830234B1 (en) Transformer structure
TWI379325B (en) Trensformer assembly
CN201247685Y (zh) 高漏磁及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
CN101819865B (zh) 组合式变压器
CN102074341B (zh) 变压器结构
KR20110120188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인버터 트랜스포머
KR100911944B1 (ko) 인버터용 박형 대용량 트랜스포머
CN101465198B (zh) 变压器结构及其制法
CN201017759Y (zh) 变压器结构
CN101582324A (zh) 变压器结构
KR100563185B1 (ko) 인버터 회로용 트랜스
KR200341423Y1 (ko) 인버터 회로용 트랜스
CN107481837A (zh) 一种开关电源模块结构
CN101587771B (zh) 变压器结构
KR100909397B1 (ko) 인버터용 트랜스포머 보빈의 단자 구조
CN207149364U (zh) 一种开关电源模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