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20082U - 显影器件和使用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器件和使用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82U
CN201820082U CN2010205420196U CN201020542019U CN201820082U CN 201820082 U CN201820082 U CN 201820082U CN 2010205420196 U CN2010205420196 U CN 2010205420196U CN 201020542019 U CN201020542019 U CN 201020542019U CN 201820082 U CN201820082 U CN 201820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barrier film
developing device
partition member
devel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420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载日
朴赞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20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200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2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a peelable sealing fil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器件以及使用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显影器件包括:壳体,具有调色剂容纳单元和显影单元;分隔构件,具有调色剂供应窗,耦接到壳体以划分显影剂容纳单元和显影单元;阻挡膜,附着到分隔构件以关闭显影剂供应窗,阻挡膜具有通过设置在壳体的侧壁处的取出口而暴露到壳体外的一末端;以及片构件,引导阻挡膜并使阻挡膜从壳体取出。

Description

显影器件和使用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影器件和使用显影器件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将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光照射到感光体以在感光体的表面处形成静电潜像,提供调色剂到静电潜像以显影可见的调色剂图像,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并定影到记录介质以将图像打印到记录介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容纳调色剂的显影器件。
感光体和调色剂可以以盒的形式提供。此盒称为“显影器件”。当显影器件中的调色剂被完全耗尽时,显影器件从图像形成装置移除,并将新的显影器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
显影器件可以分为调色剂容纳单元和显影单元。调色剂容纳单元和显影单元通过阻挡膜(barrier film)彼此隔离。在显影器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之前,去除阻挡膜以使调色剂容纳单元和显影单元互连。
通常,显影单元还填充有少量的调色剂以进行用于产品性能验证的图像测试或者用于用户在购买之前进行测试打印。阻挡膜会由于显影单元中的该调色剂而无法容易地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至少一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影器件,其中阻挡膜的取出不被容纳在显影单元中的初始调色剂妨碍。
至少一实施方式的其它方面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部分阐述,并将部分地从该描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习知。
前述和/或其它方面通过提供一种显影器件来实现,该显影器件包括:壳体,具有调色剂容纳单元和显影单元,该调色剂容纳单元用于容纳调色剂,该显影单元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显影辊和感光鼓;分隔构件,具有调色剂供应窗,耦接到壳体以划分该显影剂容纳单元和该显影单元;阻挡膜,附着到该分隔构件以关闭该显影剂供应窗,该阻挡膜具有通过设置在该壳体的侧壁处的取出口(discharge port)而暴露到该壳体外的一末端;以及片构件(sheetmember),附着到该壳体和该分隔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并设置为覆盖该阻挡膜的一部分并在该阻挡膜从该取出口取出时引导该阻挡膜。
该片构件可以位于邻近该取出口的位置。
该片构件可以设置为覆盖该阻挡膜的上部的一部分。
该片构件可以具有比该阻挡膜更短的长度。
该片构件可以通过双面胶带固定到该壳体。
该片构件可以包括引导部件和耦接部件,该引导部件设置得使该引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面向该阻挡膜,该耦接部件从该引导部件弯曲并耦接到该壳体和/或该分隔构件。
该耦接部件可以包括:第一延伸部,从该引导部件沿第一方向弯曲,耦接到该壳体;以及第二延伸部,从该引导部件沿第二方向弯曲,耦接到该分隔构件。
该壳体可以包括耦接孔,该片构件的第一延伸部插入该耦接孔中,该第一延伸部可以包括卡部件(catching part),该卡部件弯曲以在该第一延伸部耦接在该耦接孔中时在该壳体处被卡住。
该第二延伸部可以通过部分地切割该引导部件形成。
该分隔构件可以包括耦接槽,该耦接槽定义为至少部分穿过该分隔构件,该第二延伸部装配在该耦接槽中。
该阻挡膜可以附着到该分隔构件的面向该显影单元的附着表面。
该调色剂供应窗可以具有设置得比该显影单元的底部高的下端。
该显影单元可以具有供应辊以将调色剂附着到设置在该显影单元中的显影辊,该调色剂供应窗的下端可以定位得比该供应辊的中心更高。
该取出口可以具有定位得比该调色剂供应窗的下端更高的下端。
该取出口的下端可定位得比该调色剂供应窗的下端高3mm或更小的范围。
该显影器件还可以包括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由弹性材料制成,耦接在该壳体的侧壁外以覆盖该取出口。
该密封构件可以具有比该取出口更大的长度。
该显影器件还可以包括侧框架,推动构件设置在侧框架上以朝向所述侧壁推动该密封构件。
该壳体可以包括下框架和上框架,该下框架构成调色剂容纳单元和显影单元的下结构,该上框架覆盖下框架的顶部,上框架可以具有焊接到该分隔构件的上端的尖端。
该分隔构件可以在其上端设置有上加强肋,该上加强肋关于该分隔构件的附着表面法向延伸。
该上加强肋可以包括处于平行关系的两个肋。
该显影器件还可以包括与调色剂供应窗垂直交叉的多个窗加强肋。
窗加强肋可以以台阶形状形成在比分隔构件的附着表面低的位置,使得阻挡膜不附着到窗加强肋。
以上和/或其它的方面通过提供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来实现,该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显影器件;光扫描器件,将根据图像信号调制的光扫描到感光鼓;转印器件,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定影器件,使用热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将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而变得明显并更易于理解,附图中:
图1是根据至少一实施方式的显影器件的构造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显影器件的透视图;
图3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下框架、分隔构件和上框架之间的耦接关系;
图4是示出分隔构件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5是沿图4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分隔构件的正视图;
图7是示出将分隔壁焊接到下框架的工艺的正视图;
图8是沿图4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阻挡膜的去除被初始调色剂妨碍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E”部分的详细视图;
图11A至11D是示出根据至少一实施方式的片构件安装在显影器件处的示例的视图;
图12A至12D是示出调色剂供应窗和取出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正视图;
图13是示出关闭取出口的密封构件的示例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14是根据至少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示于附图中,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指示相似的元件。
图1是根据至少一实施方式的显影器件100的构造图,图2是图1所示的显影器件100的透视图。参照图1和图2,显影器件100包括壳体101,壳体101具有调色剂容纳单元10和显影单元20。壳体101还可以包括废调色剂容纳单元30。用于显影的调色剂容纳在调色剂容纳单元10中。调色剂容纳单元10和显影单元20通过分隔构件40彼此分隔。阻挡膜50附着到分隔构件40。当阻挡膜50的从显影器件100的一侧暴露的末端在使用显影器件100之前被拉时,阻挡膜50从分隔构件40分离。当去除阻挡膜50时,调色剂容纳单元10和显影单元20彼此连接,导致容纳在调色剂容纳单元10中的调色剂被提供到显影单元20。
感光鼓1、充电辊2和显影辊3设置在显影单元20中。感光鼓1具有形成在圆柱金属管的外周处的导光感光层。充电辊2是充电器件的示例,充电器件用来使感光鼓1的表面带上均匀的电势。充电偏置(charge bias)施加到充电辊2。电晕充电器件(corona charging device)(未示出)可以代替充电辊2使用。显影辊3将由调色剂容纳单元10提供的调色剂供应到形成在感光鼓1的表面处的静电潜像显影该静电潜像。在此实施方式中,显影器件100采用接触显影法,在接触显影法中显影辊3与感光鼓1彼此接触以形成显影间隙(developing nip)D。在此情形下,显影辊3可以具有形成在导电金属芯(未示出)的外周处的弹性层(未示出)。当显影偏置施加到显影辊3时,调色剂经由显影间隙D移动到形成在感光鼓1的表面处的静电潜像,然后附着到静电潜像。当采用非接触显影法时,显影辊3的表面和感光鼓1的表面彼此间隔开数百微米。供应辊4还可以设置在显影单元20中,供应辊4将从调色剂容纳单元10供应的调色剂附着到显影辊3。供应偏置可以施加到供应辊4以使调色剂附着到显影辊3。用于将外部物质和调色剂从充电辊2去除的清洁辊5也设置在显影单元20中。调节构件6附着到显影辊3的表面以调节供应到显影间隙D的调色剂的量。清洁构件7邻近感光鼓1,清洁构件7用于在充电之前将残余调色剂和外部物质从感光鼓1的表面去除。被清洁构件7从感光鼓1的表面去除的残余调色剂和外部物质容纳在废调色剂容纳单元30中。
用于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单元20的至少一个搅拌器8可以设置在调色剂容纳单元10中。搅拌器8可用于搅拌容纳在调色剂容纳单元10中的调色剂以使调色剂带上预定电势。两个搅拌器8示于图1中,然而,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考虑到调色剂容纳单元10的容量或形状,适当数目的搅拌器8可以设置在调色剂容纳单元10中的适当位置处以将调色剂有效地供应到显影单元20。
参照图1和图2,显影器件100的壳体101可以包括下框架60、容纳框架70、上框架80和盖90。下框架60定义调色剂容纳单元10和显影单元20的下框架。容纳框架70定义废调色剂容纳单元30。上框架80覆盖调色剂容纳单元10的顶部。盖90覆盖显影单元20的顶部。盖90具有光学窗9a,从光扫描器件201(见图14)照射的光穿过光学窗9a入射在感光鼓1上,光扫描器件201将在后面描述。感光鼓1的一部分通过形成在显影单元20的底部中的开口暴露于外。下框架60和容纳框架70可经由侧框架95彼此连接。
图3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下框架60、分隔构件40和上框架80之间的耦接关系。图4是透视图,示出分隔构件40。图5是沿图4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分隔构件40的正视图。
参照图3和4,阻挡膜50附着到分隔构件40的附着表面421。在此情形下,分隔构件40耦接到下框架60。分隔构件40可通过例如超声焊接耦接到下框架60。为此,如图4至6所示,下焊接突起401设置在分隔构件40的下端441处,侧焊接突起402和403设置在分隔构件40的相对侧442和443处。下焊接突起401在下端44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侧焊接突起402和403在分隔构件40的相对侧442和443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下框架60在其相对侧壁61和62处具有侧焊接槽602和603,侧焊接突起402和403分别装配在侧焊接槽602和603中。
如图7中的点线所示,分隔构件40置于下框架60上,使得侧焊接突起402和403分别插入侧焊接槽602和603中,在通过焊接夹具901压分隔构件40的上端431时向分隔构件40施加超声振动。结果,侧焊接突起402和403分别临时焊接在侧焊接槽602和603中,分隔构件40沿侧焊接槽602和603向下移动。当下焊接突起401插入到下焊接槽601中时,下焊接突起401焊接在下焊接槽601中。当停止施加超声振动时,熔化的下焊接突起401以及侧焊接突起402和403固化从而分别附着到下焊接槽601以及侧焊接槽602和603。结果,分隔构件40耦接到下框架60。
此时,在下焊接突起401以及侧焊接突起402和403与下焊接槽601以及侧焊接槽602和603之间的交迭量f可为约0.3mm至约0.5mm。当交迭量f小于约0.3mm时,分隔构件40可能不牢固地焊接到下框架60。当交迭量f大于约0.5mm时,焊接突起401、402和403可能不会分别适当地定位于焊接槽601、602和603中。
焊接夹具901压分隔构件40的上端431。当分隔构件40的相对侧442和443垂直于水平面时,焊接夹具901的压力不会作用于侧焊接突起402和403与侧焊接槽602和603之间,导致不发生焊接。在此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40的相对侧442和443具有倾斜角E,下框架60的相对侧壁61和62也具有相同的倾斜角E。也就是说,分隔构件40的相对侧442和443之间的距离和下框架60的相对侧壁61和62之间的距离从下部朝上部逐渐增大。倾斜角E可以被适当地选取。然而,当倾斜角E过大,即相对于水平面几乎90度时,焊接夹具901作用于侧焊接突起403和403与侧焊接槽602和603之间的压力减小,导致没有实现满意的焊接。根据实验,实现满意焊接的倾斜角E的上限是约81度。当倾斜角E减小时,显影器件100的总体宽度会增大以保证有效供应宽度W,使得调色剂在整个显影单元20被均匀地提供。根据实验,实现焊接并同时减小显影器件100的总体宽度增大的倾斜角E的下限是约75度。考虑到这些因素,倾斜角E可以设定在约75度至约81度之间,尽管倾斜角E不限于此。
由于分隔构件40的相对侧442和443以及下框架60的相对侧壁61和62具有如上所述的倾斜角E,所以防止了分隔构件40的相对侧442和443与下框架60的相对侧壁61和62之间的焊接缺陷,防止了调色剂从调色剂容纳单元10通过分隔构件40的相对侧442和443与下框架60的相对侧壁61和62之间的空间泄露到显影单元20。
在将分隔构件40焊接到下框架60期间,当焊接夹具901压分隔构件40的整个上端431时分隔构件40可变形。此外,阻挡膜50的一部分可以由于分隔构件的该变形而从分隔构件40的附着表面421分离。考虑到该变形和阻挡膜50的分离可能性,在焊接工艺中,如图7所示,不压分隔构件40的整个上端431,而是压分隔构件40的邻近其相对侧的部分。此时,分隔构件40可以在其上端431处设置有上加强肋432以增加分隔构件40的强度。如图4和图5所示,上加强肋432可以构造为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多肋结构。在此实施方式中,上加强肋432构造为双肋结构,然而不限于这种构造,可以为例如单肋结构。此外,当上加强肋432的相对侧433和434延伸到分隔构件40的相对侧442和443时,分隔构件40可以较好地耐受焊接夹具901的压力。
参照图4,分隔构件40具有调色剂供应窗411以将容纳在调色剂容纳单元10中的调色剂供应到显影单元20。调色剂供应窗411在分隔构件4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敞开。可以设置与调色剂供应窗411垂直交叉的多个窗加强肋412以使得调色剂供应窗411在焊接期间不被焊接夹具901施加的力变形。
参照图8,阻挡膜50置于分隔构件40的附着表面421上,热施加到阻挡膜50使得阻挡膜50附着到分隔构件40。此时,如果阻挡膜50甚至附着到窗加强肋412,则阻挡膜50与分隔构件40之间的附着力大,导致可能难以去除阻挡膜50。因此,如图4和8所示,窗加强肋412以台阶形状形成在比附着表面421低的位置处,使得阻挡膜50不附着到窗加强肋412。
参照图3,下框架60在其侧壁61处具有取出口610。阻挡膜的端部通过取出口610暴露到外部。
调色剂容纳单元10填充有调色剂,上框架80耦接到下框架60和分隔构件40。上框架80可通过超声焊接耦接到下框架60和分隔构件40。尽管图中没有示出,但是焊接突起可以设置在上框架80的底部处,焊接槽可以设置在下框架60和分隔构件40处。
当使用侧框架95耦接下框架60和容纳框架70时,阻挡膜50的端部通过设置在侧框架95处的狭缝(slit)96(见图13)暴露到外部。
图9是示出阻挡膜的取出的平面图,图10是示出图1的“E”部分的详细视图。参照图9,阻挡膜50附着到的附着表面421是分隔构件40的面向显影单元20的表面。如果阻挡膜50附着到分隔构件40的面向调色剂容纳单元10的表面,则在去除阻挡膜50期间,容纳在调色剂容纳单元10中的调色剂被阻挡膜50的弯曲部分51拉向取出口610,导致可能难以取出阻挡膜50。
在制造显影器件100之后,少量调色剂容纳在显影单元20中以进行性能测试。如果在阻挡膜50的取出期间,初始的调色剂被阻挡膜50的弯曲部分51拉向取出口610,则阻挡膜50被卡在取出口610中,导致阻挡膜50可能难以通过取出口610。也就是说,由于调色剂卡在如图9中的附图标记52所示的阻挡膜50的两个折叠部分之间,所以可能难以取出阻挡膜50。考虑到此问题,如图10所示,调色剂供应窗411的下端413定位为比显影单元20的底部21高。调色剂供应窗411的下端413定位得高于供应辊4的中心C以减少初始调色剂与阻挡膜50之间的接触,结果,在取出阻挡膜50期间,可以减少初始调色剂被弯曲部分51拉向取出口610的量,可以一定程度地防止初始调色剂引起的阻挡膜50的取出缺陷。
图11A至11D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片构件安装在显影器件处的示例的视图。图11A是示出片构件安装结构的示例的视图,图11B是沿图11A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11C是示出片构件的另一示例的视图,图11D是示出图11C的片构件安装在显影器件处的视图。
如图11A所示,显影器件包括片构件615,片构件615设置为覆盖阻挡膜50的一部分。片构件615可以设置为邻近壳体的取出口610。片构件615邻近取出口610设置以引导阻挡膜50,使得阻挡膜50在最大程度地附着到阻挡膜50所贴附的部分的同时被取出,结果防止了阻挡膜50的取出缺陷。片构件615可通常由例如PET或PC制成,但是不限于这样的材料。片构件615可以具有例如0.05mm至0.5mm的厚度,尽管片构件615的厚度不限于此。此外,片构件615可以具有比阻挡膜50短的长度。由于提供片构件615以从取出口610容易地取出阻挡膜50,所以片构件615可具有足以实现其功能的长度。
如图11B所示,片构件615包括设置为面对阻挡膜50的引导部件6151和从引导部件6151弯曲的耦接部件6152。
引导部件6151设置得使引导部件6151的下端覆盖阻挡膜50的上部。引导部件6151的下端可以设置为不覆盖分隔构件40的调色剂供应窗411。
耦接部件6152从引导部件6151的上端弯曲,使得耦接部件6152附着到分隔构件40和上框架80。在至少一实施方式中,耦接部件6152的一部分附着到隔离部件40,耦接部件6152的另一部分附着到上框架80。然而,基于分隔构件40的结构和上框架80的结构,耦接部件6152可以附着到分隔构件40或上框架80。
片构件615的耦接部件6152可以经由例如双面胶带(double-sided tape)1000附着到分隔构件40和上框架80,但不限于此,可通过任何其他类型的耦接方法附着。此外,辅助带构件1100也可以附着到片构件615以增大片构件615的固定强度。
如图11C和11D所示,片构件615a包括设置为面对阻挡膜50的引导部件6153和将片构件615a固定到显影器件的耦接部件6154。耦接部件6154可包括从引导部件6153沿第一方向弯曲的第一延伸部6155和从引导部件6153沿第二方向弯曲的第二延伸部6156。
上框架80具有突起81,突起81突出以面对片构件615a。突起81具有耦接孔82。
片构件615a的第一延伸部6155朝向上框架80的突起81延伸,第一延伸部6155的末端通过耦接孔82耦接到上框架80。卡部件6157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部6155的末端处。卡部件6157具有弯曲形状,使得第一延伸部6155在耦接于耦接孔82中时被卡在壳体处。
片构件615a的第二延伸部6156可以通过部分切割引导部件6153而形成。第二延伸部6156在与第一延伸部6155相反的方向上朝向分隔构件40延伸。分隔构件40具有耦接槽41。片构件615a的第二延伸部6156的末端装配在分隔构件40的耦接槽41中。
如图12A至12D所示,取出口610的下端611可以定位得比分隔构件40的调色剂供应窗411的下端413高。在此结构中,阻挡膜50被倾斜地排出,结果防止初始调色剂通过弯曲部分51朝向取出口610移动,且防止膜部件移动到供应辊4。因此,朝向取出口610移动的一些初始调色剂被接收在取出口610的下端611以下的空间中。结果,阻挡膜50的排出没有被初始调色剂妨碍。
然而,如果取出口610的下端611定位得过多地高于分隔构件40的调色剂供应窗411的下端413,则在膜排出的最终阶段,大量调色剂被拉动,结果可观量的调色剂将被引入到阻挡膜50的折叠部分之间的空间中,因此将阻碍阻挡膜50的排出。因此,膜的附着部分与膜取出口610可以设计为偏差小于3mm。当3mm或更大的偏差发生时,可减小在取出口一侧的分隔构件40的调色剂供应窗的尺寸,阻挡膜50可附着到调色剂供应窗,切割线(cutting line)S1、S2和S3可倾斜地形成在阻挡膜50处,且片构件615可以附着到壳体,如图12B、12C和12D所示。
参照图13,密封构件640耦接到下框架60的侧壁61。密封构件640可以通过例如双面胶带或通过任何其他类型的固定方法附着到下框架60的侧壁61。双面胶带定位得不覆盖取出口610。在取出阻挡膜50时密封构件640擦除附着到阻挡膜50的表面的调色剂。密封构件640具有比取出口610的长度W3大的长度W2,从而在取出阻挡膜50时防止调色剂的泄露。密封构件640的长度W2设定为覆盖取出口610的下端611和上端612外侧。例如,密封构件640的长度W2可以设定为覆盖从取出口610的下端611和上端612起至少0.7mm,尽管长度W2不必局限于此。引导肋620从侧壁61突出以引导密封构件640的耦接位置,使得密封构件640耦接到覆盖取出口610的下端611和上端612外侧的位置。密封构件640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泡沫材料诸如泡沫橡胶制成,尽管不限于此并可以由任何类型的密封材料制成。
此外,推动构件650可以被提供以推动密封构件640,使得在去除阻挡膜50期间密封构件640不从下框架60分离。推动构件650可以例如提供在将下框架60和容纳框架70互连的侧框架95内。当侧框架95耦接到下框架60和容纳框架70时,推动构件650推动密封构件640使得密封构件640不从下框架60分离。此时,推动构件650可以推动密封构件640的与取出口610邻近的部分。如果推动构件650推动密封构件640的过于靠近取出口610的部分,则阻挡膜50被密封构件640过度挤压,导致难以去除阻挡膜50。因此,推动构件650可推动距离取出口610约0.5mm至1mm的位置,尽管不限于此。
图14示出采用图1至13所示的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参照图14,显影器件100通过门(door)701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700中。在显影器件100安装在装置主体700中之前,去除阻挡膜50。结果,调色剂容纳单元10连接到显影单元20,使得调色剂被供应到显影单元20。
光学扫描器件201将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光扫描到充有均匀电势的感光鼓1的表面。例如,激光扫描单元(LSU)可以用作光学扫描器件201,激光扫描单元利用多面镜使从激光二极管照射的光沿主扫描方向偏折并将偏折的光扫描到感光鼓1。
转印辊300是转印器件的示例,设置为与感光鼓1通过开口暴露的表面相对以形成转印间隙。转印偏置施加到转印辊300,转印偏置用于将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可以使用电晕转印器件代替转印辊300。
通过转印辊300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通过静电吸引被保持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处。定影器件400利用热和压力降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以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永久的打印图像。
将简短地描述基于以上构造的图像形成工艺。充电偏置施加到充电辊2,感光鼓1被充有均匀的电势。光学扫描器件201将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光通过设置在显影器件100处的光学窗9a扫描到感光鼓1以在感光鼓1的表面处形成静电潜像。容纳在调色剂容纳单元10中的调色剂通过搅拌器8被供应到显影单元20并通过供给辊4附着到显影辊3的表面。调节构件6在显影辊3的表面处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调色剂层。显影偏置施加到显影辊3。随着显影辊3的旋转,转移到显影间隙D的调色剂移动到形成在感光鼓1的表面处的静电潜像并通过显影偏置附着到静电潜像,可见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的表面处。通过拾取辊502从装载单元501抽出的记录介质P使用辊503转移到转印辊300和感光鼓1彼此面对处的转印间隙。当转印偏置施加到转印辊300时,调色剂图像通过静电吸引转印到记录介质P。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从定影器件400施加的热和压力而定影到记录介质P,因而完成打印。记录介质P被排出辊504排出。没有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并存在于感光鼓1的表面处的残余调色剂被清洁构件7去除并容纳在废调色剂容纳单元30中。
从以上描述明显可见,在将显影器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之前,用于防止调色剂泄露到显影器件外的阻挡膜易于被取出,从而防止打印图像由于阻挡膜的残余部分导致调色剂较差的供应而变得模糊或有缺陷。此外,在阻挡膜的取出期间,防止了调色剂泄露到显影器件外。
尽管已经示出并描述了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进行变化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2)

1.一种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调色剂容纳单元、显影单元和取出口,所述调色剂容纳单元用于容纳调色剂,所述显影单元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显影辊和感光鼓,所述显影辊用于施加调色剂到所述感光鼓,所述取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处;
分隔构件,具有穿过其定义的调色剂供应窗,耦接到所述壳体以划分所述调色剂容纳单元和所述显影单元;
阻挡膜,附着到所述分隔构件以关闭所述显影剂供应窗,所述阻挡膜具有通过所述取出口而暴露到所述壳体外的一末端;以及
片构件,附着到所述壳体和所述分隔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并设置为覆盖所述阻挡膜的一部分并在所述阻挡膜从所述取出口取出时引导所述阻挡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构件定位得邻近所述取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构件设置为覆盖所述阻挡膜的上部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构件具有比所述阻挡膜更短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构件通过双面胶带固定到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构件包括引导部件和耦接部件,该引导部件设置得使所述引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面向所述阻挡膜,该耦接部件从所述引导部件弯曲并耦接到所述壳体和所述分隔构件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耦接部件包括:第一延伸部,从所述引导部件沿第一方向弯曲,耦接到所述壳体;以及第二延伸部,从所述引导部件沿第二方向弯曲,耦接到所述分隔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耦接孔,所述片构件的所述第一延伸部插入所述耦接孔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卡部件,该卡部件弯曲以在所述第一延伸部耦接在所述耦接孔中时在所述壳体处被卡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部分切割所述引导部件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构件包括耦接槽,该耦接槽定义为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分隔构件,所述第二延伸部装配在所述耦接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膜附着到所述分隔构件的面向所述显影单元的附着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供应窗的下端位于比所述显影单元的底部更高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单元具有供应辊,所述供应辊用于将调色剂附着到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中的所述显影辊,且
所述调色剂供应窗的下端位于比所述供应辊的中心更高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出口的下端位于比所述调色剂供应窗的下端更高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孔的下端位于比所述调色剂供应窗的下端高出3mm或更小的范围内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由弹性材料制成,耦接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外以覆盖所述取出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具有比所述取出口的长度更大的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侧框架,推动构件设置在所述侧框架上以朝向所述侧壁推动所述密封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框架和上框架,该下框架构成所述调色剂容纳单元和所述显影单元的下结构,该上框架覆盖所述下框架的顶部,所述上框架具有焊接到所述分隔构件的上端的尖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调色剂供应窗垂直交叉的多个窗加强肋。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影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加强肋以台阶形状形成在比所述分隔构件的所述附着表面低的位置,使得所述阻挡膜不附着到所述窗加强肋。
22.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影器件,包括:
壳体,包括调色剂容纳单元、显影单元和取出口,所述调色剂容纳单元用于容纳调色剂,所述显影单元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显影辊和感光鼓,所述显影辊用于施加调色剂到所述感光鼓,所述取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处;
分隔构件,具有穿过其定义的调色剂供应窗,耦接到所述壳体以划分所述调色剂容纳单元和所述显影单元;
阻挡膜,附着到所述分隔构件以关闭所述显影剂供应窗,所述阻挡膜具有通过所述取出口而暴露到所述壳体外的一末端;以及
片构件,附着到所述壳体和所述分隔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并设置为覆盖所述阻挡膜的一部分并在所述阻挡膜从所述取出口取出时引导所述阻挡膜;
光学扫描器件,将根据图像信号调制的光扫描到所述感光鼓;
转印器件,将形成在所述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器件,使用热和压力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
CN2010205420196U 2009-10-08 2010-09-26 显影器件和使用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200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95444/09 2009-10-08
KR1020090095444A KR20110038237A (ko) 2009-10-08 2009-10-08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20082U true CN201820082U (zh) 2011-05-04

Family

ID=43854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42019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20082U (zh) 2009-10-08 2010-09-26 显影器件和使用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355649B2 (zh)
KR (1) KR20110038237A (zh)
CN (1) CN2018200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22066A (ja) * 2016-08-04 2018-02-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着脱式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4139B2 (ja) * 2018-02-26 2020-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5729B2 (ja) * 1992-03-23 2001-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7140874A (ja) * 1993-06-25 1995-06-02 Canon Inc 像担持体の取付部材及び像担持体の取付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257839B (zh) * 1993-07-14 1995-09-21 Canon Kk
JP3495916B2 (ja) * 1997-08-01 2004-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及びトナー容器
JP3486555B2 (ja) * 1998-06-05 2004-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供給容器
JP2001117336A (ja) * 1999-10-15 2001-04-27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11930B2 (ja) * 2002-02-20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22066A (ja) * 2016-08-04 2018-02-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着脱式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21733A1 (en) 2013-05-16
KR20110038237A (ko) 2011-04-14
US20110085820A1 (en) 2011-04-14
US8355649B2 (en) 2013-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85905B1 (ko) 토너 공급 용기를 위한 재생 방법
US6137973A (en) Clean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such cleaning apparatus
JP3817369B2 (ja) 現像器及びこの現像器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201773271U (zh) 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1086646A (zh) 充电辊清洁装置、包括其的图像形成设备及清洁方法
JP3552973B2 (ja) 感光体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1820082U (zh) 显影器件和使用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KR101151399B1 (ko)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H0830933B2 (ja) クリ−ニング装置
JP2005114757A (ja) 用紙剥離爪
JPH1063082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該トナー補給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05341636A (ja) 電子写真装置の現像器
JPH101539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H032497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51566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630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帯電装置
JP2002328574A (ja) クリーニング部材、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67792B1 (ko)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장치
JP4603313B2 (ja) 防塵シー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14758A (ja)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JPH0353629B2 (zh)
KR20010003546A (ko) 전자사진 프로세서의 감광드럼 클리닝장치
JPS6263980A (ja) クリ−ニング装置
JPH10171258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40763A (ja) 静電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8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HP printer Korea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6

Address after: American Texas

Patentee afte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Han Guojingjidao

Patentee before: HP printer Korea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