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2525B -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2525B
CN1982525B CN2006101700497A CN200610170049A CN1982525B CN 1982525 B CN1982525 B CN 1982525B CN 2006101700497 A CN2006101700497 A CN 2006101700497A CN 200610170049 A CN200610170049 A CN 200610170049A CN 1982525 B CN1982525 B CN 19825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knife
movable cutting
movable
cutting tool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700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2525A (zh
Inventor
吉田文彦
坂本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2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2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82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25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2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controlled by the sew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切线装置(100)具有:在待机位置和线捕捉位置间往复移动的可动切刀(2)、在待机位置和作用位置间往复移动并在所述作用位置与可动切刀(2)协同动作切断缝纫线的固定切刀(4)、将固定切刀(4)保持于待机位置的前挡块(7)、将固定切刀(4)保持于作用位置的后挡块(8)、将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的线保持弹簧(5)、以比线保持弹簧(5)强的推顶力将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的切刀压力调节板(6)、保持这些各构件的切刀座(1)、作为驱动可动切刀(2)的驱动源的切线螺线管(10)。切刀压力调节板(6)是在作用位置将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但在待机位置不推顶的形状。

Description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动切刀和固定切刀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可动切刀具有捕捉缝纫线的捕捉部,固定切刀通过与该可动切刀滑动接触来切断缝纫线。
背景技术
历来,已知有如下缝纫机的切线装置:设在缝纫机底板部内,并具有缝制结束后进退移动于落针位置附近的可动切刀和与该可动切刀啮合的固定切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可动切刀具有:在落针位置附近前进移动之后,后退移动之际捕捉面线及底线的捕捉部。并且,在牵引由该捕捉部捕捉到的面线及底线的同时通过与固定切刀协同动作来切断这些缝纫线。
此外,固定切刀采用如下结构:在缝制时退避在落针位置旁边的待机位置,但为了缩短切断后被缝在被缝制物一侧的线的切断端部长度,在切断线时移动到落针位置附近来进行切线,并且,在切断后,为了不妨碍机针上下运动而再次退避到待机位置。
此外,通过将可动切刀及固定切刀的基端部以两者相互接触的方式保持,并通过固定切刀及可动切刀自身的弹性力,使相互的刃部彼此以适度的按压力接触(滑动接触)。此外,通过设置用于将可动切刀的基端部推顶至固定切刀侧的弹簧,能够在切断后,在可动切刀及固定切刀均后退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在两者之间夹持底线的切断端部并保持底线直至下一次缝制。
【专利文献1】特开平9-299660号公报
但是,一般在进行厚布料的缝制时使用粗的线(以下,称为粗线),当用具有可动切刀及固定切刀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切断该粗线时,需要设定高的两切刀间的接触压力。
因此,在上述以往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在设定高的可动切刀对固定切刀的按压力时,通过设定高的将可动切刀推顶至固定切刀侧的弹簧的弹性力来提高按压力。
但是,在设定高的该按压力的情况下,由于增加了两者间的摩擦力,所以在可动切刀进退移动时,特别是在其起动时需要大的驱动力。因此,产生了在进行粗线的缝制时需要将该切线装置的驱动部大型化,在谋求切线装置的小型化或低成本化之际绝非理想结构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以简单的结构即可切断粗线的切线装置并且实现切线装置的可动切刀驱动源的小型化。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技术方案1是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动切刀2,其具备在待机位置和线捕捉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线捕捉部;固定切刀4,其与所述可动切刀滑动接触,并且在待机位置和接近落针点的作用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在所述作用位置与可动切刀协同动作来切断缝纫线;和向所述可动切刀和所述固定切刀相互接触的方向推顶的第一推顶构件5及第二推顶构件6,所述第一推顶构件在所述可动切刀的待机位置推顶该可动切刀,所述第二推顶构件在所述固定切刀的作用位置推顶固定切刀或可动切刀。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顶构件及第二推顶构件由板簧构成,第二推顶构件具有比第一推顶构件大的推顶力。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顶构件及第二推顶构件由板簧构成,且双方将基端部固定在同轴上。
根据技术方案1,当可动切刀配置于作用位置时,通过第一推顶构件及第二推顶构件将可动切刀推顶至固定切刀侧。由此,例如即使在对厚布实施缝制时,也能够确保切断用于该厚布的缝制的粗线的充分的切断力,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切线动作。
此外,第二推顶构件在可动切刀位于待机位置时不将该可动切刀推顶至固定切刀侧。即,在可动切刀的进退移动特别是其起动时,在可动切刀与固定切刀之间不会作用大的推顶力。因此,能够大幅度降低用于起动可动切刀的驱动力,实现可动切刀驱动源的小型化,进而实现该切线装置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此外,由于主要只是在切断线时能够将可动切刀推压至固定切刀侧,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可动切刀的进退移动时特别是起动时的动作不良,提高切线动作的可靠性。
此外,当第二推顶构件采用以比第一推顶构件强的推顶力推顶可动切刀或固定切刀的结构时,能够确保可动切刀的顺利的进退移动,并且能够顺利地切断粗线。
此外,由于第一推顶构件及第二推顶构件由板簧构成,且将双方固定在同轴上,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简单地进行构件更换,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搭载于旋梭轴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驱动系统)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待机位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待机位置)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可动切刀起动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可动切刀起动时)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凸部通过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凸部通过时)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最前进位置)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最前进位置)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底线切断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底线切断时)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由第1凸轮部解除前钩和前挡块的卡合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由第2凸轮部解除后钩和后挡块的卡合之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中:1-切刀座,1a-长槽,1b-长孔,2-可动切刀,2a-钩(线捕捉部),2b-倾斜部,2c-刃部,2d-第1凸轮部,2e-第2凸轮部,3-可动切刀销,4-固定切刀,4a-前钩,4b-后钩,4c-刃部,4d-长孔,5-线保持弹簧(第一推顶构件),6-切刀压力调节板(第二推顶构件),7-前挡块,7a-卡合部,8-后挡块,8a-卡合部,9-钩弹簧,10-切线螺线管,11-驱动部,12-联杆,13-轴抱箍,14-轴,15-联杆,16-可动切刀驱动臂,16a-二叉部,17-摆动中心,20-旋梭轴座,21-凸轮,22-针板,100-切线装置(缝纫机的切线装置),P1-待机位置,P2-作用位置,P3-线捕捉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
以下,参照图1~图12,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100(以下,简称为切线装置100)。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切线装置100安装在沿未图示的缝纫机底板部的上面配置在落针位置附近的针板22的下面。
如图2所示,切线装置100具有:在待机位置和线捕捉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可动切刀2、在待机位置和接近落针点且该落针点后方的作用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并在所述作用位置处与可动切刀2协同动作来切断缝纫线的固定切刀4、将固定切刀4保持于待机位置的前挡块7、将固定切刀4保持于作用位置的后挡块8、作为将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的第一推顶构件的由板簧构成的线保持弹簧5、由具有比该线保持弹簧5更强的弹性力的板簧构成且作为将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的第二推顶构件的切刀压力调节板6、保持这些各构件的切刀座1、作为驱动可动切刀2的驱动源的切线螺线管10。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可动切刀2进行进退移动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可动切刀2从停止状态为了捕捉线而前进的方向作为前方,将返回方向作为后方),将与X轴方向垂直且与针板22的上表面水平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任一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
此外,所谓「待机位置」是指,分别对于可动切刀2及固定切刀4而言,其沿X轴方向的进退移动中最为后退的位置P1(参照图3及图4)。并且,可动切刀2的待机位置和固定切刀4的待机位置,处于前端相互并列于大致同一位置的状态。
此外,所谓「作用位置」是指,固定切刀4最为前进的位置,即,固定切刀4通过与可动切刀2的协同动作来进行切线的位置P2(参照图11及图12)。
此外,所谓「线捕捉位置」是指,缝纫机底板部内的落针位置附近,即,可动切刀2的最前进位置与作用位置之间的位置P3(参照图9及图10)。
如图1所示,切刀座1安装在针板22的下面。
在该切刀座1的上面即面向针板22的一端面,形成有沿X轴方向滑动自如地保持后述的固定切刀4及可动切刀2的长槽1a。
在长槽1a的底面,设有沿Z轴方向贯通切刀座1且沿该长槽1a的长度方向的长尺的长孔1b(参照图1及图9)。
可动切刀2嵌合在切刀座1的长槽1a内,并沿该长槽1a的长度方向即X轴方向滑动自如地设置(参照图9)。
该可动切刀2是前侧的一端(前端)形成楔状的长尺的板材,前端部的上面侧即与针板22的对面侧形成为倾斜部2b(参照图4)。此外,在该倾斜部2b的附近(后方)设有刃部2c,在刃部2c的后方形成有在该可动切刀2进退移动的后退时作为捕捉缝纫线的线捕捉部的钩2a(参照图2及图7)。
此外,在可动切刀2的另一端(基端)侧,设有突出设于该可动切刀2的上面及下面的可动切刀销3、解除后述的前挡块7的第1凸轮部2d、解除后挡块8的卡合的第2凸轮部2e(参照图13及图14)。
可动切刀销3的下端突出设于可动切刀2的下面侧,并以贯通上述的切刀座1的长孔1b且比切刀座1的下表面更向下方侧突出的状态设置(参照图1)。并且,该可动切刀销3的下端与后述的可动切刀驱动臂16连结,以向可动切刀2传递后述的螺线管10的驱动力。此外,突出于可动切刀2的上方侧的可动切刀销3的上端部,滑动自如地插入在后述的固定切刀4的长孔4d内。
固定切刀4是X轴方向上长的板状构件,在上述的切刀座1的长槽1a内重叠配置在可动切刀2的上面。
在该固定切刀4的前端即作为X轴方向前侧的一端且与可动切刀2的前端部相同侧的端部,设有切断面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刃部4c。刃部4c在可动切刀2及固定切刀4均配置于待机位置时,与上述的倾斜部2b的斜面中腹附近相对而配置,形成为不妨碍可动切刀2的上表面和固定切刀4的下表面几乎整个面抵接的高度(参照图4)。
此外,在固定切刀4的Y轴方向一侧的前方及后方,设有能够分别与后述的前挡块7及后挡块8卡合分离的钩部4a、4b(参照图5及图11)。
从固定切刀4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到后端部附近,设有Z轴方向上贯通该固定切刀4,且形成沿X轴方向长的长孔4d。在长孔4d中,滑动自如地插入有上述的可动切刀销3的上端。
长孔4d的后方侧端缘以如下方式设定其前后位置:在通过可动切刀销3及该长孔4d与固定切刀4连结的可动切刀2位于待机位置(参照图3)时,在可动切刀销3与该后方侧的端缘抵接的状态下固定切刀4也配置于待机位置(参照图3)。
长孔4d的前方侧端缘以如下方式设定其前后位置:在由上述凸轮部解除后述的前挡块7与钩部4a的卡合之后,在可动切刀2前进到最前进位置(参照图9及图10)时,可动切刀销3与该前方侧端缘抵接,可动切刀2和固定切刀4一体地进行前进移动。并且,在可动切刀2最为前进时,设于固定切刀4的前端的刃部4c配置于进行切线的作用位置。
在此,固定切刀4本应位置不动,但为了避免与在缝制时下降到形成于针板22上的针孔22a中并进行落针的未图示的机针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能够退避到针孔22a旁边的待机位置的结构。
即,固定切刀4设为在待机位置(参照图3及图4)和进行切线的作用位置(参照图9~图12)之间随着可动切刀2的往复移动而自如地往复移动,并在作用位置通过与可动切刀2的协同动作来切断缝纫线。
通过使这种固定切刀4形成能够往复移动于待机位置与作用位置之间的结构,能够使切断位置尽可能接近落针位置,从而能够缩短切线后残留于衣料的下方侧的缝纫线的切断端部。
前挡块7其一端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切刀座1上,其另一端形成为与上述的固定切刀4的侧缘部前方侧形成的钩部4a卡合的卡合部7a。该卡合部7a被钩弹簧9始终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
并且,前挡块7通过与上述钩部4a卡合,阻止随着可动切刀2的前进移动的固定切刀4的前进移动,作为将固定切刀4保持于待机位置的定位构件而起作用(参照图3、图5及图7)。
该前挡块7在可动切刀2(可动切刀销3)前进到规定位置时,由所述的第1凸轮部2d解除该前挡块7与钩部4a的卡合,在该解除后允许固定切刀4向前进方向的移动(参照图9)。
后挡块8在可动切刀2的进退移动方向上与前挡块7对称配置,其一端与前挡块7一样,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切刀座1上,其另一端形成为与钩部4b卡合的卡合部8a。卡合部8a与前挡块7同样,被钩弹簧9始终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
并且,后挡块8通过与钩部4b卡合,阻止随着可动切刀2的后退移动的固定切刀4的后退移动,作为将固定切刀4保持于作用位置的定位构件而起作用(参照图9及图11)。
该后挡块8也在可动切刀2(可动切刀销3)后退到规定位置时,由第2凸轮部2e解除该后挡块8与钩部4b的卡合,在该解除后允许固定切刀4向后退方向的移动(参照图3)。
如图1所示,切线螺线管10配置在缝纫机底板部内,并安装在旋转自如地保持与机针协同动作来进行缝制的旋梭的旋转轴(旋梭轴)的旋梭轴座20上。如图2所示,该切线螺线管10的驱动部11通过联杆12转动自如地与轴抱箍13的一端连结。轴抱箍13的另一端,抱紧固定于在缝纫机底板部内沿Z轴方向转动自如地支承的轴14的大致中央部。在轴14的上端,从该轴14的转动中心偏心而转动自如地连结有联杆15的一端,联杆15的另一端与可动切刀驱动臂16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转动自如地连结。可动切刀驱动臂16的一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缝纫机底板部内,在可动切刀驱动臂16的另一端形成有二叉部16a。并且,在二叉部16a之间形成有切口18。
在该切口18中,滑动自如地插入有上述的可动切刀销3的下端(参照图1)。
并且,轴14根据切线螺线管10的驱动进行往复转动,可动切刀2通过联杆15、可动切刀驱动臂16进行前进移动。
此外,利用与未图示的缝纫机主轴连动的凸轮21的驱动,轴14向逆向转动,由此可动切刀2进行后退移动。
即,本实施方式的可动切刀2,在未图示的控制部检测出缝制动作中的最后落针(最终针)之际,通过接通切线螺线管10进行从待机位置到最前进位置的前进移动,在随后断开切线螺线管10之后,利用凸轮21的驱动进行后退移动。此外,对于凸轮21的驱动机构而言,由于是以往周知的结构,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再详述。
线保持弹簧5其一端(基端部)固定在位于可动切刀2的进退移动路径下方的切刀座1的一端,另一端向上方弯曲而与可动切刀2抵接。
该线保持弹簧5将与其另一端抵接的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该推顶力(弹性力)设定为:不妨碍可动切刀2沿固定切刀4容易地进行进退移动的程度的推顶力(参照图4及图6)。
该线保持弹簧5采用了在可动切刀2的待机位置附近(后方),从下方与可动切刀2接触,从可动切刀2前进侧的切刀座1的端缘近旁向上方弯曲而对可动切刀2作用推顶力的结构,所以从可动切刀2位于待机位置(参照图4)时到位于最前进位置(参照图9)时,在可动切刀2进退移动的整个范围内都将该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
切刀压力调节板6的基端部以重叠于线保持弹簧5的下方的状态被止动螺钉S在同轴上固定于切刀座1上,其另一端(前端)延伸设置到作用位置即通过可动切刀2和固定切刀4进行切线的切断位置的下方(参照图12)。
该切刀压力调节板6的前端部弯曲成该前端部的近旁向上方凸起,该凸部的上表面设定于比载置有可动切刀2的切刀座1的长槽1a的底面(上表面)高的位置。
并且,从切刀压力调节板6的基端部到前端的弯曲部分的立起的范围,与切刀座1的下表面大致平行地延伸设置。即,切刀压力调节板6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可动切刀2位于待机位置(参照图3及图4)及位于该待机位置与作用位置之间时不将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当可动切刀2位于作用位置及比该作用位置更靠前方时将该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
另外,切刀压力调节板6其推顶力(弹性力)设定为比上述线保持弹簧5更强值,由此以比线保持弹簧5更强的推顶力将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即,切刀压力调节板6具有如下功能:在作用位置的下方限制可动切刀2向下方的挠曲,克服来自固定切刀4的推顶力或可动切刀2的自重而将该可动切刀2的下表面维持在与切刀座1的长槽1a的底面大致相同的高度。
(切线装置的动作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100的动作。
在利用未图示的机针进行反复落针的缝制中,可动切刀2及固定切刀4均配置于待机位置(参照图3及图4)。
然后,在未图示的控制部检测出最后的落针即最终针之际,接通驱动螺线管10的电磁阀而开始切线动作。
具体而言,通过驱动螺线管10使轴14旋转,经由联杆15、可动切刀驱动臂16向可动切刀销3传递驱动力,由此可动切刀2进行前进移动。
在可动切刀2的前进移动的起动时,前挡块7与前钩4a卡合,固定切刀4被保持于待机位置。因此,在该起动时只是可动切刀2进行前进移动(参照图5及图6)。
在此,由于在待机位置在倾斜部2b的上方配置了固定切刀4的刃部4c,所以刚起动后倾斜部2b就与刃部4c抵接,但由于线保持弹簧5以较轻的力就能够容易地向下方挠曲,所以随着可动切刀2的前进移动,倾斜部2b与刃部4c滑动,固定切刀4的前端向上方挠曲且线保持弹簧5向下方挠曲,从而可动切刀2的倾斜部2b能够容易地越过固定切刀4的刃部4c(向下方的凸形状)。并且,通过了固定切刀4的刃部4c的可动切刀2,朝向比水平方向稍微下方侧前进(参照图6)。
在该前进移动的途中,可动切刀2的前端部与切刀压力调节板6的凸部抵接,并沿该凸部滑动。因此,可动切刀2的移动方向被修正到大致水平方向的轨道(参照图7及图8)。随之,固定切刀4的前端进一步稍微向上方挠曲,可动切刀2和固定切刀4之间的接触压力上升。
然后,当可动切刀2进一步前进移动时,第1凸轮部2d将前挡块7压退而解除前钩4a与前挡块7的卡合(参照图13),通过可动切刀2进一步前进,可动切刀销3与长孔4d的前端抵接。并且,可动切刀2与固定切刀4成为一体进行前进移动,可动切刀2配置于最前进位置且固定切刀4配置于作用位置(参照图9及图10)。此时,在固定切刀4配置于作用位置之前的位置,该固定切刀4的后钩4b与后挡块8卡合。
并且,在该固定切刀4配置于作用位置的状态下,形成固定切刀4的刃部4c与切刀压力调节板6的凸部相对配置的状态。
然后,切断(断开)螺线管10的驱动,利用与未图示的缝纫机主轴同步旋转的凸轮21的动作,可动切刀2开始后退移动。在该后退移动的开始时,处于固定切刀4的后钩4b与后挡块8卡合的状态,所以固定切刀4被保持于作用位置,只是可动切刀2后退。
从最前进位置开始后退移动后,由可动切刀2的钩2a捕捉缝纫线。在可动切刀2进一步进行后退移动而通过固定切刀4的作用位置之际,由可动切刀2的刃部2c和固定切刀4的刃部4c执行切线(参照图11及图12)。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切线装置100中,在由可动切刀2和固定切刀4进行切线的作用位置的下方,配置了支承可动切刀2的切刀压力调节板6的凸部,所以在进行切线之际可动切刀2不会向下方躲避,维持可动切刀2推回固定切刀4的状态。因此,能够在可动切刀2和固定切刀4之间确保用于切断粗线的充分的接触压力。
在切线结束之后,可动切刀2进一步后退。此时,缝纫线(底线)被夹持(保持)于可动切刀2和固定切刀4之间。即,本实施方式的可动切刀2和固定切刀4其本身具备:作为进行切线的切断刃的功能、作为推压该切断刃彼此的弹簧材的功能、作为保持切断后的线的夹紧构件的功能的三个功能。
当可动切刀2进一步后退时,第2凸轮部2e压退后挡块8,由此解除后钩4b与后挡块8的卡合(参照图14)。并且,可动切刀2和固定切刀4成为一体进行后退移动,两者再次被配置于待机位置(参照图1及图2)而结束切线动作。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100,当固定切刀4配置于作用位置之际,通过线保持弹簧5、及具有比该线保持弹簧5更强的弹性力的切刀压力调节板6,能够将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由此,例如即使在对厚布实施缝制时,也能够顺利地进行切断用于该厚布或皮件的缝制的粗线的切线动作。
此外,切刀压力调节板6能够在可动切刀2位于待机位置时不将该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而只在进行切线的作用位置将可动切刀2推顶至固定切刀4侧。即,在可动切刀2的进退移动特别是其起动(刚起动后)时,能够防止在可动切刀2与固定切刀4之间作用大的推顶力。因此,能够大幅度降低用于起动可动切刀2的驱动力,所以能够实现作为驱动可动切刀2的驱动源的螺线管10的小型化,实现成本的降低。
此外,能够有效地防止可动切刀2的进退移动时的动作不良,提高切线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采用切刀压力调节板6的一端侧支承在切刀座1上,另一端侧延伸设置到作用位置近旁,并且该另一端侧向固定切刀4侧折弯的结构,由此以简单的结构即可获得上述的效果。
(其他)
此外,切刀压力调节板6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将可动切刀2推压至固定切刀4侧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将固定切刀4推压至可动切刀2侧的配置。

Claims (3)

1.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可动切刀,其具备在待机位置和线捕捉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线捕捉部;
固定切刀,其与所述可动切刀滑动接触,并且在待机位置和接近落针点的作用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在所述作用位置与可动切刀协同动作来切断缝纫线;和
向所述可动切刀和所述固定切刀相互接触的方向推顶所述可动切刀的第一推顶构件,
所述第一推顶构件在所述可动切刀的待机位置推顶该可动切刀,
并且,还具备向所述可动切刀和所述固定切刀相互接触的方向推顶所述固定切刀或所述可动切刀的第二推顶构件,
所述第二推顶构件在所述可动切刀位于待机位置时,不推顶所述固定切刀或所述可动切刀,
在所述固定切刀配置在作用位置时,所述第一推顶构件推顶所述可动切刀,所述第二推顶构件推顶所述固定切刀或所述可动切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推顶构件及第二推顶构件由板簧构成,第二推顶构件具有比第一推顶构件大的推顶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推顶构件及第二推顶构件由板簧构成,且双方将基端部固定在同轴上。
CN2006101700497A 2005-12-16 2006-12-15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25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63387 2005-12-16
JP2005363387A JP5095101B2 (ja) 2005-12-16 2005-12-16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2005363387 2005-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2525A CN1982525A (zh) 2007-06-20
CN1982525B true CN1982525B (zh) 2012-03-21

Family

ID=38165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7004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2525B (zh) 2005-12-16 2006-12-15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095101B2 (zh)
CN (1) CN1982525B (zh)
DE (1) DE1020060591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0312A (zh) * 2017-12-16 2019-06-25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缸直驱的下剪线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7126B2 (ja) * 2007-10-17 2014-07-23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EP2508664B1 (en) * 2010-02-23 2015-04-01 Jaguar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ewing machine thread-cutting device
TWI548792B (zh) * 2013-06-25 2016-09-11 Shing Ray Sewing Machine Co Ltd Sewing machine tangent mechanism
CN103469502B (zh) * 2013-09-23 2015-06-10 星锐缝纫机(嘉兴)有限公司 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
JP2015073741A (ja) * 2013-10-09 2015-04-20 星鋭縫▲じん▼機股▲ふん▼有限公司 ミシンの糸切り機構
CN106436073B (zh) * 2016-11-29 2023-02-03 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底面线的剪线结构
CN106436072B (zh) * 2016-11-29 2023-07-11 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剪线机构
CN106350949A (zh) * 2016-11-29 2017-01-25 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面线的剪线机构
DE102017207627A1 (de) * 2017-05-05 2018-11-08 Dürkopp Adler AG Baugruppe zum Erzeugen eines Naht-Anfangsoberfadens mit einem Soll-Nahtüberstand
DE102021128687A1 (de) 2021-11-04 2023-05-04 Bundesdruckerei Gmbh Klemmvorrichtung für einen Hinter- oder Unterfaden einer Nähmaschine
JP7355867B2 (ja) 2022-02-24 2023-10-03 宏澄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極短糸に切断できるミシン糸切り盤台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5351A (en) * 1990-11-23 1992-06-30 Kansai Special U.S.A. Corp. Thread trimmer system for in-line chain stitch cylinder bed sewing machine
CN1169482A (zh) * 1996-05-11 1998-01-07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纱线操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35Y2 (zh) * 1984-09-17 1990-01-05
JP2005168563A (ja) * 2003-12-08 2005-06-30 Juki Corp 糸切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5351A (en) * 1990-11-23 1992-06-30 Kansai Special U.S.A. Corp. Thread trimmer system for in-line chain stitch cylinder bed sewing machine
CN1169482A (zh) * 1996-05-11 1998-01-07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纱线操作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7-31781A 1995.02.03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0312A (zh) * 2017-12-16 2019-06-25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缸直驱的下剪线机构
CN109930312B (zh) * 2017-12-16 2021-06-01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缸直驱的下剪线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95101B2 (ja) 2012-12-12
JP2007159973A (ja) 2007-06-28
DE102006059192A1 (de) 2007-07-12
CN1982525A (zh) 200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2525B (zh)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KR101281393B1 (ko) 재봉틀의 실 절단 장치
CN101472737B (zh) 折痕线形成带的端部倒角加工装置
JP4164157B2 (ja) 糸切り装置を備えたミシン
CN101435139A (zh) 双针缝纫机中的单针切换装置
US8646396B2 (en) Tufting machine for creating a cut pile carpet with two different pile heights
KR101378147B1 (ko) 단사 삽입장치
CN104342858B (zh) 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JP2016144492A (ja) ミシン
CN102061579B (zh) 缝纫机的缝线切断装置
JP2010189781A (ja) インサートレピア
CN1743531B (zh) 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CN103485087A (zh) 包缝缝纫机
CN101144229A (zh) 缝纫机
CN202164434U (zh) 具有装饰片传送装置的缝纫机
CN101864646B (zh) 缝纫机
CN102296432A (zh)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JP4722440B2 (ja) 二本針ミシンの針棒機構
CN101265643B (zh) 带切线装置的缝纫机
CN1061720C (zh) 缝纫机的纱线操作装置
CZ2007645A3 (cs) Šicí stroj
KR101569012B1 (ko) 가동싱커를 구비하는 횡편기
KR101347665B1 (ko) 복합바늘을 구비하는 횡편기 및 횡편기의 슬라이더 제어방법
CN111936687B (zh) 缝纫机
CN101514518B (zh)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