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6666B - 电线的着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线的着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26666B CN1826666B CN2004800206808A CN200480020680A CN1826666B CN 1826666 B CN1826666 B CN 1826666B CN 2004800206808 A CN2004800206808 A CN 2004800206808A CN 200480020680 A CN200480020680 A CN 200480020680A CN 1826666 B CN1826666 B CN 18266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wire
- mentioned
- painted
- wires
- coloured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3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rk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345—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rk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by spraying, ejecting or dispensing marking flui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3/00—Machines or plant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of objects or other work by spraying,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5B1/00 - B05B11/00
- B05B13/02—Means for supporting work;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pray heads; Adaptation or arrangement of means for feeding work
- B05B13/0207—Means for supporting work;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pray heads; Adaptation or arrangement of means for feeding work the work being an elongated body, e.g. wire or pi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连续对电线进行着色,而不会降低作业效率的电线的着色装置。电线的着色装置(1)具有:送出辊(12)、矫正组件(13)、松弛吸收组件(14)、着色组件(15)、编码器(17)与控制机构(19)。送出辊(12)拉伸电线(3),使其沿着长度方向移动。矫正组件(13)向电线(3)施加与移动方向(K)相反的第一弹压力(H1)的摩擦力。松弛吸收组件(14)设置在矫正组件(13)与送出辊(12)之间,吸收电线(3)的松弛。着色组件(15)设置在矫正组件(13)与送出辊(12)之间,每次向电线(3)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编码器(17)测定电线(3)的移动量。控制机构(19)根据来自编码器(17)的信息,使着色组件(15)喷出(滴射)着色材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具有导电性的芯线和包覆该芯线的绝缘性的包覆部的电线进行着色的电线的着色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作为移动体的汽车等装置上安装有各种电子仪器。因此,在上述汽车等装置中,为了将来自电源等的电力或者来自计算机等的控制信号等向上述电子仪器传送,配设有配线束。配线束具有多条电线和在该电线的端部等上安装的连接器等。
电线具有导电性的芯线和包覆该芯线的、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包覆部。电线就是所谓的包覆线。连接器具有端子部件、和收纳该端子部件的连接器外壳。端子部件由导电性的金属片等构成,并安装在电线的端部,与该电线的芯线电连接。连接器外壳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形成为盒状。配线束,通过连接器外壳与上述电子仪器等结合,经由端子部件、使各个电线与上述的电子仪器电连接,向上述的电子仪器传输所需的电力与信号。
在组装上述的配线束时,首先将电线切断成规定的长度,然后,去除该电线端部等的包覆部(剥皮)、安装端子部件。根据需要,将电线彼此连接。其后,将端子部件插入连接器外壳中。如此,组装好上述的配线束。
对于上述的配线束的电线,需要识别芯线的大小、包覆部的材质(根据耐热性的有无等变更材质)、使用目的等。该使用目的是指,例如气囊、ABS(Antilock Brake System)、车速信息等控制信号、动力传送系统等使用的电线的汽车系统(system)。
因此,用于配线束的电线,在进行上述的切断、剥皮的各种配线束制造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为了识别上述的使用目的(系统),将其外表面涂上所希望的颜色。采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配线束制造装置,在沿着长度方向移动电线并将电线夹持在一对冲头(スタンプ)之间、对电线进行着色后,在一对切断刀具之间夹持电线,将该电线涂上所希望的颜色并切断为希望的长度。
专利文献1:特开平6-1628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以往的配线束制造装置中,由于在一对冲头之间夹持电线进行着色,因此,在对电线进行着色时需要将该电线暂时停止。因此,具有电线的加工所需的时间很长,作业效率低的倾向。
此外,上述的以往的配线束制造装置在一对冲头之间夹持电线、进行着色,因此,不能连续地对电线进行着色。例如,如果上述的切断刀具与冲头之间的间隔部分在冲头上着色后移动电线、进行切断,则在冲头上着色的部位将位于电线的末端。如此,在以往的配线束制造装置中,例如,只能对末端等的部分电线进行着色。此外,为了连续进行着色,需要频繁地重复电线的移动与停止,具有作业效率降低的倾向。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连续地对电线进行着色,而不会降低作业效率的电线的着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向电线施加张力,拉伸该电线的张力施加机构;向由上述张力施加机构拉伸的电线的外表面每次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的着色机构;沿着上述电线的长度方向使上述电线与上述着色机构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在上述移动机构沿着上述电线的长度方向使上述电线与上述着色机构相对移动期间,上述着色机构向上述电线的外表面每次喷出一定量的上述着色材料。
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中,具有:测定上述电线与上述着色机构的相对移动量的测定机构;和根据上述测定机构所测定的移动量,使上述着色机构每次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的控制机构。
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者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机构是沿着上述电线的长度方向拉伸该电线、使其移动的拉伸机构,上述张力施加机构设置在从上述拉伸机构开始的上述电线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而且上述拉伸机构向该电线施加与拉伸电线的方向朝向相反的摩擦力,上述着色机构设置在上述拉伸机构与上述张力施加机构之间。
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电线出现松弛时,吸收该电线的松弛的松弛吸收机构。
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松弛吸收机构设置在上述张力施加机构与上述着色机构之间。
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向上述电线施加第一弹压力的摩擦力,上述松弛吸收机构以弱于上述第一弹压力的第二弹压力,沿着与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弹压上述电线。
技术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松弛吸收机构具有:引导电线的移动方向的一对引导辊;设置在上述引导辊之间、且与电线接触,同时,沿着与该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着的移动辊;利用上述第二弹压力向与上述电线接触的方向弹压上述移动辊的弹压机构。
技术方案8所述的本发明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辊设置于一对引导辊之间的中央。
技术方案9所述的本发明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辊设置在从一对引导辊之间的中央开始的电线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
技术方案10所述的本发明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在技术方案1至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上述着色机构,这些多个着色机构沿着以上述电线为中心的周方向排列。
技术方案11所述的本发明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在技术方案1至10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加工上述电线的加工机构。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在沿着电线的长度方向使电线与着色机构相对移动的过程中,着色机构向电线每次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如此,在电线与着色机构的相对移动过程中,对电线进行着色。因此,为了对电线进行着色,不需要停止电线,因此不会降低作业效率。
此外,由于在电线与着色机构的相对移动过程中,向电线每次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因此,可以对电线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当然也可以连续地对电线进行着色。
而且,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着色材料是将颜色材料(工业用有机物质)溶解、分散于水或者其他溶剂中而形成的液状物质。作为有机物质为染料、颜料(大部分为有机物,是一种合成品),有时将染料作为颜料、将颜料作为染料使用。更加具体的例子为,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着色材料表示着色液与涂料两者。着色液是指将染料溶解或者分散在溶剂中而得到的物质,涂料是指在分散液中分散颜料而得到的物质。因此,如果利用着色液对包覆部的外表面进行着色,则染料将会渗入包覆部内,如果利用涂料对包覆部的外表面进行着色,则涂料不会渗入包覆部内,而是附着在外表面上。即,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对电线的外表面进行着色是表示利用染料对电线的部分外表面进行着色,和在电线的部分外表面上涂敷颜料。
此外,上述溶剂与分散液最好采用与构成包覆部的合成树脂具有亲和性的物质。此时,染料会切实地渗入包覆部内部,颜料会切实地粘结在包覆部的外表面上。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测定机构测定电线的移动量,控制机构根据电线的移动量控制着色机构。因此,如果电线的移动速度加快,则可以缩短喷出(滴射)着色材料的时间间隔,如果电线的移动速度减慢,则可以延长喷出(滴射)着色材料的时间间隔。此时,即使电线的移动速度发生变化,也可以将在电线的外表面上附着的着色材料的间隔保持一定。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在作为移动机构的拉伸机构与张力施加机构之间设置着色机构。此外,由于张力施加机构向电线施加与拉伸机构的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因此可以切实地拉伸电线。所以,可以向被拉伸机构拉伸、被张力施加机构拉伸的电线切实地喷出(滴射)着色材料。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松弛吸收机构在电线出现松弛时吸收该松弛。所以,可以向被拉伸机构拉伸、被张力施加机构拉伸的电线切实地喷出(滴射)着色材料。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松弛吸收机构设置在张力施加机构与着色机构之间。因此,在着色机构的附近,可以切实地拉伸电线。所以,可以向被拉伸机构拉伸、被张力施加机构拉伸的电线切实地喷出(滴射)着色材料。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张力施加机构向电线施加第一弹压力的摩擦力,松弛吸收机构利用第二弹压力弹压电线。因此,在电线上没有松弛的状态下,松弛吸收机构不会妨碍电线的移动。如果电线上产生松弛,则将会通过松弛吸收机构的第二弹压力,沿着与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按压、拉伸电线。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松弛吸收机构具有一对引导辊和设置在引导辊之间的移动辊。此外,移动辊沿着与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自如地进行设置,并被弹压机构以第二弹压力进行弹压。
因此,松弛吸收机构可以一直拉伸电线。所以,可以在电线的任意位置上切实地附着着色材料。即,可以对电线的任意位置切实地进行着色。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本发明,在一对引导辊之间的中央设置有移动辊。所以,在移动辊移动时,来自移动辊的上游侧的电线的反作用力与来自移动辊的下游侧的电线的反作用力大致相等。因此,移动辊沿着与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快速移动。据此,松弛吸收机构可以一直拉伸电线。
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本发明,移动辊设置在从一对引导辊之间的中央开始的上游侧。所以,从移动辊开始的下游侧的电线的弯曲与上游侧的电线的弯曲相比,变缓。因此,可以抑制向着色机构送出的电线的弯曲,同时,可以抑制向电线施加的张力。据此,可以防止电线的无意的破损。
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本发明,多个着色机构沿着以电线为中心的周方向排列。所以,可以切实地利用多种着色材料对电线的外表面进行着色。此外,可以缩短着色机构的沿着电线的长度方向的张力施加机构与拉伸机构之间的间隔,可以实现电线的着色装置的小型化。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本发明,具有加工电线的加工机构。因此,在加工电线的工序中,可以向该电线上涂敷所希望的颜色。所以,可以防止电线的加工工序、即配线束等的使用电线的部件的组装工序的增加。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可以在电线与着色机构的相对移动过程中,对电线进行着色。因此,不需要为了对电线进行着色而停止电线,因此不会降低作业效率。此外,由于在电线与着色机构的相对移动过程中,向电线每次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因此可以对电线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当然也可以连续地对电线进行着色。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中,测定机构测定电线的移动量,控制机构将根据电线的移动量控制着色机构。所以,即使电线的移动速度出现变化,也可以将在电线的外表面上附着的着色材料的间隔保持一定。因此,即使电线的移动速度产生变化,也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在电线的外表面上附着着色材料。即,即使电线的移动速度产生变化,也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对电线进行着色。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中,在作为移动机构的拉伸机构与张力施加机构之间设置有着色机构,张力施加机构向电线施加与拉伸机构朝向相反的摩擦力,因此可以切实的拉伸电线。所以,着色机构可以向电线切实地喷出(滴射)着色材料,可以将喷出(滴射)的着色材料切实地附着在电线上。据此,可以切实地对电线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切实地对电线进行着色。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中,松弛吸收机构在电线出现松弛时吸收该松弛。所以,可以防止电线的错位,可以向电线切实地喷出(滴射)着色材料,将喷出(滴射)的着色材料切实地附着在电线上。据此,可以切实地对电线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并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更加切实地对电线进行着色。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中,松弛吸收机构设置在张力施加机构与着色机构之间。因此,在着色机构的附近,可以切实地拉伸电线,防止电线的错位。所以,可以向电线切实地喷出(滴射)着色材料,将喷出(滴射)的着色材料更加切实地附着在电线上。据此,可以切实地对电线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并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更加切实地对电线进行着色。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中,张力施加机构向电线施加第一弹压力的摩擦力,松弛吸收机构利用第二弹压力弹压电线。因此,在电线上没有松弛的状态下,松弛吸收机构不会妨碍电线的移动。此外,如果电线上产生松弛,则将会利用松弛吸收机构的第二弹压力,沿着与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按压、拉伸电线。因此,可以一直拉伸电线,防止电线错位,所以可以切实地在电线上附着喷出(滴射)的着色材料。据此,可以切实地对电线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并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更加切实地对电线进行着色。
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中,松弛吸收机构具有一对引导辊和设置在引导辊之间的移动辊。此外,移动辊沿着与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自如地进行设置,并被弹压机构以第二弹压力弹压。
因此,松弛吸收机构可以一直拉伸电线,防止电线的错位。据此,可以切实地对电线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并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更加切实地对电线进行着色。
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本发明中,在一对引导辊之间的中央设置有移动辊。所以,在移动辊移动时,来自移动辊的上游侧的电线的反作用力与来自移动辊的下游侧的电线的反作用力大致相等。因此,移动辊沿着与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快速移动。所以,松弛吸收机构可以一直拉伸电线,防止电线的错位。据此,可以切实地对电线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并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更加切实地对电线进行着色。
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本发明中,从一对引导辊之间的中央开始的上游侧设置有移动辊。所以,从移动辊开始的下游侧的电线的弯曲与至上游侧的电线的弯曲相比,变缓。因此,可以抑制向着色机构送出的电线的弯曲,同时,可以抑制向电线施加的张力。据此,可以防止电线的无意的破损。
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本发明中,多个着色机构沿着以电线为中心的周方向排列。所以,可以切实地利用多种着色材料对电线的外表面进行着色。此外,可以缩短着色机构的沿着电线的长度方向的张力施加机构与拉伸机构之间的间隔,可以实现电线的着色装置的小型化。
在技术方案11所述的本发明中,具有加工电线的加工机构。因此,在加工电线的工序中,可以向该电线涂敷希望的颜色。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独立于电线着色工序的电线切断工序等加工工序。所以,可以防止电线的加工工序、即配线束等的使用电线的部件的组装工序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线的着色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线的着色装置的松弛吸收组件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电线的着色装置的着色组件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着色组件的各个着色喷嘴与电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着色组件的各个着色喷嘴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6(a)是在图1所示的电线的着色装置中进行着色的电线的立体图,(b)是图6(a)中所示的电线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松弛吸收组件的变形例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线的着色装置(以下简单称为着色装置)进行说明。着色装置1是一种将电线3切断为规定的长度、然后在该电线3的部分外表面3a上形成标记6的装置。即,着色装置1对电线3的外表面3a进行着色、即做标记(Marking)。
电线3构成在作为移动体的汽车等上配设的配线束。电线3如图6(a)所示,具有导电性的芯线4和绝缘性的包覆部5。芯线4是由多根裸线拧在一起后形成的。构成芯线4的裸线由导电性的金属构成。此外,芯线4也可以由一根裸线构成。包覆部5例如由聚氯乙稀(Polyvinylchloride:PVC)等合成树脂构成。包覆部5包覆芯线4。因此,所谓的电线3的外表面成为包覆部5的外表面。
此外,包覆部5例如为白色等的单色P。而且,可以在构成包覆部5的合成树脂中混入所希望的着色剂,将电线3的外表面3a作为单色P;也可以不在构成包覆部5的合成树脂中混入着色剂,而将单色P作为合成树脂本身的颜色。当不在构成包覆部5的合成树脂中混入着色剂、单色P为合成树脂本身的颜色时,包覆部5、即电线3的外表面3a称为无着色。如此,无着色表示未在构成包覆部5的合成树脂中混入着色剂,电线3的外表面3a为合成树脂本身的颜色。
在电线3的外表面3a上形成有具有多个点7的标记6。点7为颜色B(在图6中用平行的斜线表示)。颜色B与单色P不同。点7的平面形状如图6(b)示述,为圆形。点7设置有多个,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沿着电线3的长度方向排列。在图示例中,沿着电线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排列有点7。此外,预先规定相邻的点7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上述结构的电线3,将多根扎起,同时在端部等上安装连接器,构成上述的配线束。连接器与汽车等的各种电子仪器的连接器连接、结合,电线束、即电线3向各个电子仪器传送各种信号、电力。
此外,通过将上述的标记6的各个点7的颜色B变更为各种颜色,可以识别电线3彼此。在图示例中,所有的点7的颜色B设置为相同,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变更每个点7的颜色B、使点7之间的颜色B不同。标记6的各点7的颜色B用于进行配线束的电线3的线种、系统(system)的识别。即,上述的标记6的各点7的颜色B用于识别配线束的各条电线3的使用目的。
着色装置1如图1所示,具有作为装置主体的框架10、引导辊11、作为移动机构的送出辊12、作为张力施加机构的矫正组件13、作为松弛吸收机构的松弛吸收组件14、着色组件15、通道(ダクト)16、作为测定机构的编码器17、作为加工机构的切断机构18、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装置19。
框架10设置在工厂等的地面等位置上。框架10向水平方向延伸。引导辊11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框架10的一个端部上。引导辊11是一种将来自长尺寸的且未形成标记6的电线束50的电线3向矫正组件13引导的引导部件。引导辊11按照矫正组件13、松弛吸收组件14、着色组件15、通道16、编码器17、切断机构18的顺序送出电线3。
在框架10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一对送出辊12。这一对送出辊12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框架10上,且沿着垂直方向排列。送出辊12利用未图示的电机等,按照相同的转速相互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一对送出辊12,在其之间夹持电线3,且沿着该电线3的长度方向从引导辊11拉出电线。
送出辊12成为沿着电线3的长度方向拉伸该电线3、使其移动的拉伸机构。如此,送出辊12通过沿着电线3的长度方向使该电线3移动,以此沿着电线3的长度方向使着色组件15的后述的着色喷嘴31与电线3相对移动。因此,电线3从引导辊11朝向送出辊12、沿着图1中的箭头K移动。箭头K成为电线3的移动方向。
矫正组件13设置在引导辊11的送出辊12侧,设置在引导辊11与送出辊12之间。即,矫正组件13设置在从引导辊11开始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设置在从送出辊12开始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上游侧。矫正组件13具有板状的组件主体20、多个第一辊21和多个第二辊22。组件主体20被固定在框架10上。
第一及第二辊21、22分别自由旋转地支承在组件主体20上。多个第一辊21沿着水平方向(上述的移动方向K)排列,配置在电线3的上方。多个第二辊22沿着水平方向(上述的移动方向K)排列,配置在电线3的下方。第一辊21与第二辊22如图1所述,配置为交替形状。
矫正组件13,在第一辊21与第二辊22之间夹持由送出辊12从引导辊11送出的电线3。而且,矫正组件13使电线3形成为直线状。此外,矫正组件13通过在第一辊21与第二辊22之间进行夹持,向电线3施加摩擦力。即,矫正组件13向电线3施加与送出辊12拉伸电线3的方向(上述移动方向K)相反的第一弹压力H1的摩擦力。该第一弹压力H1低于送出辊12拉伸电线3的力。因此,矫正组件13向电线3施加沿着长度方向的张力,拉伸该电线3。
松弛吸收组件14设置在矫正组件13的送出辊12侧,设置在矫正组件13与送出辊12之间。即,松弛吸收组件14设置在从矫正组件13开始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设置在从送出辊12开始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上游侧。松弛吸收组件14设置在矫正组件13与着色组件15的后述的着色喷嘴31之间。
松弛吸收组件14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一对引导辊支承框架23、一对引导辊24、移动辊支承框架25、移动辊26、作为施力机构的气缸27。引导辊支承框架23固定在框架10上。引导辊支承框架23从框架10起立设在上方。一对引导辊支承框架23沿着电线3的移动方向K,相互留有间隔地排列。
一对引导辊24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引导辊支承框架23上。引导辊24配设在电线3的下方,通过在外周面上与电线3接触,引导电线3,避免电线3从移动方向K上脱落。因此,引导辊24引导电线3的移动方向K。
移动辊支承框架25固定在框架10上。移动辊支承框架25从框架10起立设在上方。移动辊支承框架25设置在一对引导辊支承框架23之间。
移动辊26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移动辊支承框架25上,同时,沿着垂直方向被移动自如地支承着。移动辊26配设在电线3的上方。移动辊26通过沿着垂直方向被移动自如地支承,以此沿着与电线3的移动方向K垂直(交叉)的方向,被移动自如地进行支承。此外,移动辊26设置在引导辊24之间的中央。
气缸27具有气缸主体28和从该气缸主体28伸缩自如的伸缩杆29。气缸主体28固定在移动辊支承框架25上,配置在电线3的上方。伸缩杆从气缸主体28向下方伸长。即,伸缩杆29从气缸主体28向接近电线3的方向伸长。
在伸缩杆29上安装有移动辊26。气缸27通过向气缸主体28中供给加压气体,通过第二弹压力H2(图1及图2所示)沿着与移动方向K垂直(交叉)的方向,向下方弹压伸缩杆29、即移动辊26。因此,气缸27以第二弹压力H2向接近电线3的方向弹压移动辊26。第二弹压力H2弱于第一弹压力H1。
切断机构18的后述的一对切断刀具48、49相互接近,在为了切断电线3而使电线3临时停止时,如果电线3由于惯性沿着箭头K前进,则该电线3将在一对引导辊24之间松弛。此时,上述结构的松弛吸收组件14,由于气缸27以第二弹压力H2弹压移动辊26,所以气缸27的伸缩杆29伸长,移动辊26移动至例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而且,松弛吸收组件14会沿着与移动方向K垂直(交叉)的方向、弹压在上述引导辊24之间松弛的电线3,吸收松弛,保持拉伸电线3的状态。
着色组件15设置在松弛吸收组件14的送出辊12侧,设置在松弛吸收组件14与送出辊12之间。即,着色组件15设置在从松弛吸收组件14开始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设置在从送出辊12开始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上游侧。因此,着色组件15、即后述的着色喷嘴31配置在送出辊12与矫正组件13之间。
着色组件15如图3所示,具有组件主体30、多个着色喷嘴31、多个着色材料供给源32(在图中只显示了一个,其他省略)、加压气体供给源33。组件主体30被固定在框架10上。组件主体30支承多个着色喷嘴31。
着色喷嘴31,如图5所示,具有圆筒状的喷嘴主体34、收纳在该喷嘴主体34中的插入部件35、流入管36、喷出管37、阀机构38。插入部件35形成为圆筒状,同时,内侧形成有着色材料通过的流路39。在流路39中充满了从着色材料供给源32等供给的着色材料。插入部件35构成收纳液状的着色材料的收纳部。流入管36与流路39连通,将从着色材料供给源32供给的着色材料引导到流路39中。
喷出管37形成为圆管状,并与流路39内部连通,将流路39中的着色材料引导到着色喷嘴31外部。喷出管37的内径小于插入部件35的内径、即流路39的外径。喷出管37与喷嘴主体34同轴配置,由不锈钢制成。阀机构38具有线圈40、阀主体41、螺旋弹簧42。线圈40设置在流路39的外侧,埋设在插入部件35中。线圈40被从外部施加电压。阀主体41具有导电性的主体部43和阀体44。主体部43一体具有圆柱状的圆柱部45、和与该圆柱部45的一端连接的圆盘状的圆板部46。
主体部43,在圆板部46与喷出管37的基端部37a相对、圆柱部45的长度方向与喷嘴主体34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状态下,收纳在流路39中。此外,主体部43、即阀主体41,沿着圆柱部45的长度方向、即喷嘴主体34的长度方向移动自如地进行设置。
阀体44安装在主体部43的圆板部46上。即,阀体44收纳在插入部件35中。阀体44与喷出管37的基端部37a相对。并且,阀体44与喷出管37的基端部37a可接触分离。所谓接触分离是指接近、分离。若阀体44与喷出管37的基端部37a接触,则在与该基端部37a之间保持水密,防止流路39中的着色材料侵入到喷出管37中。此外,若阀体44与喷出管37的基端部37a分离,则允许着色材料通过喷出管37内部,向电线3的外表面3a喷出(滴射)。如此,阀体44遍及未图示的打开位置与图5中实线所示的关闭位置,与基端部37a接触、分离。在打开位置上,阀体44与基端部37a分离,通过喷出管37内部向电线3滴射着色材料。在关闭位置上,阀体44与基端部37a接触,限制通过喷出管37内部向电线3滴射着色材料。螺旋弹簧42向阀体44接近喷出管37的基端部37a的方向弹压圆板部46。
上述结构的着色喷嘴31将从着色材料供给源32供给的着色材料通过流入管36导入流路39内部。而且,在未向线圈40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利用螺旋弹簧42的弹压力,阀体44与喷出管37的基端部37a接触,着色材料位于流路39内部。在上色喷嘴31中,若向线圈40施加电压,则圆板部46上安装的阀体44将抵抗螺旋弹簧42的弹压力、与喷出管37的基端部37a分离,从喷出管37喷出(滴射)流路39中的着色材料。此外,线圈40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9的命令,按照预先规定的一定时间施加电压。因此,着色喷嘴31每次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
此外,如果着色喷嘴31安装在组件主体30上,则可沿着电线3的移动方向K排列多个,同时可沿着以电线3为中心的周方向排列多个。在图示例中,组件主体30沿着电线3的移动方向K排列有五个着色喷嘴31。组件主体30沿着以电线3为中心的周方向,排列有三个着色喷嘴31。
此外,各个着色喷嘴31如图4所示,在电线3的最上部3b位于喷出管37的轴心R(图4中用点划线表示)的延长线上的状态下,支承于组件主体30上。着色喷嘴31沿着轴心R喷出(滴射)着色材料。因此,着色喷嘴31朝向电线3的最上部3b,每次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此外,上述结构的着色喷嘴31构成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着色机构。
着色材料供给源32收纳着色材料,同时,向着色喷嘴31的流入管36内供给着色材料。着色材料供给源32与各个着色喷嘴31一一对应。着色材料供给源32向着色喷嘴31供给的着色材料的颜色B既可以相互不同,也可以相互相同。
加压气体供给源33向着色材料供给源32内供给加压的气体。加压气体供给源33设置为通过向着色材料供给源32内供给加压的气体,如果着色喷嘴31的阀体44离开喷出管37的基端部37a,则流路39中的着色材料迅速从喷出管37中喷出(滴射)。
上述结构的着色组件15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9的命令,向任意的着色喷嘴31的线圈40施加电压,阀体44从喷出管37的基端部37a离开。而且,着色组件15向电线3每次喷出(滴射)一定量的任意着色喷嘴31的流路39中的着色材料。
上述着色材料成为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着色材料,是色料(工业用有机物质)在水或者其他溶剂中溶解、分散而成的液状物质。有机物质为染料、颜料(大部分为有机物,是一种合成品),有时将染料作为颜料、将颜料作为染料使用。作为更加具体的例子,着色材料为着色液或者涂料。
着色液是指将染料溶解或者分散在溶剂中而得到的物质,涂料是指在分散液中分散颜料而得到的物质。因此,如果着色液附着在电线3的外表面3a上,则染料将渗入包覆部5中,如果涂料附着在电线3的外表面3a上,则颜料将粘结在外表面3a上,而不会渗入包覆部5中。即,着色组件15用染料为电线3的部分外表面3a染色,或者在电线3的外表面3a上涂上颜料。因此,为电线3的外表面3a着色是指用染料将电线3的部分外表面3a染色、和在电线3的部分外表面3a上涂上颜料。
此外,上述的溶剂与分散液最好采用与构成包覆部5的合成树脂具有亲和性的物质。此时,染料会切实地渗入包覆部5内部,颜料会切实地粘结在外表面3a上。而且,滴射是指液体状的着色材料从着色喷嘴31以液滴的状态、即滴的状态,向电线3的外表面3a按照每次一定量、即逐滴地加力射出的情况。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着色装置1的着色喷嘴31将着色材料以液滴的状态、即滴的状态向电线3的外表面3a加力射出。
通道16设置在着色组件15的送出辊12侧,设置在着色组件15与送出辊12之间。即,通道16设置在从着色组件15开始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设置在从送出辊12开始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上游侧。通道16形成为筒状,在内侧通过电线3。在通道16上连接有真空泵等的未图示的吸引装置。吸引装置吸引通道16中的气体,防止着色材料中的溶剂与分散液等充满着色装置1外部。
编码器17设置在从送出辊12开始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编码器17如图1所示,具有一对转子47。转子47可绕轴心旋转地支承着。转子47的外周面,与夹持在一对送出辊12之间的电线3的外表面3a接触。在芯线4、即电线3沿着箭头K运动(移动)时,转子47将旋转。即,在芯线4、即电线3沿着箭头K运动(移动)的同时,转子47绕轴心旋转。当然,芯线4、即电线3沿着箭头K的运动(移动)量与转子47的转数是成比例的。
编码器17与控制装置19连接。编码器17在转子47每旋转规定角度时,向控制装置19输出脉冲状的信号。即,编码器17向控制装置19输出与电线3沿着箭头K的移动量相对应的信息。如此,编码器17测定与电线3的移动量相对应的信息,向控制装置19输出与电线3的移动量相对应的信息。通常在编码器17中,通过电线3与转子47的摩擦,输出与电线3的移动量相对应的脉冲信号。但是,在由于电线3的外表面3a的状态而导致移动量与脉冲数不一定一致时,也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获得速度信息,并反馈该信息、进行比较演算。
切断机构18配置在从编码器17的一对转子47开始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切断机构18具有一对切断刀具48、49。一对切断刀具48、49沿着垂直方向排列。一对切断刀具48、49沿着垂直方向相互接近、分离。若一对切断刀具48、49相互接近,则在其之间夹持被一对送出辊12送出的电线3,并将其切断。若一对切断刀具48、49相互分离,则不言而喻,将从上述电线3分离。
控制装置19是一种具有周知的RAM、ROM、CPU等部件的计算机。控制装置19与送出辊12、编码器17、切断机构18、着色喷嘴31等连接,通过控制这些装置的动作,进行着色装置1整体的控制。
控制装置19预先存储有标记6的图案。控制装置19在从编码器17输入规定的脉冲状的信号、即与电线3的移动量相对应的信息后,向预先规定的着色喷嘴31的线圈40施加一定时间的电压,从该着色喷嘴31向电线3每次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控制装置19按照预先存储的标记6的图案,如果电线3的移动速度加快,则缩短从着色喷嘴31喷出(滴射)着色材料的时间间隔;如果电线3的移动速度减慢,则延长从着色喷嘴31喷出(滴射)着色材料的时间间隔。如此,控制装置19按照预先存储的图案对电线3进行着色。控制装置19根据编码器17所测定的电线3的移动量,使着色喷嘴31每次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
此外,控制装置19,如果根据从编码器17传来的信息、判断电线移动了规定量,则将停止送出辊12,然后使一对切断刀具48、49相互接近,切断电线3。
在上述结构的着色装置1中,在电线3的外表面上形成标记6、即在对电线3的外表面3a进行着色时,首先在框架10上安装引导辊11。预先使一对切断刀具48、49分离,使来自电线束50的电线3经由引导辊11,按照矫正组件13、松弛吸收组件14、着色组件15与管道16的顺序通过,然后夹持在一对送出辊12之间。而且,在着色组件15的组件主体30的规定部位上安装有着色喷嘴31,在各个着色喷嘴31上连结着色材料供给源32。而且,将加压气体供给源33与着色材料供给源32连结,利用吸引装置吸引通道16内的气体。
然后,驱动送出辊12旋转,从引导辊11拉出电线3,使其沿着该电线3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利用矫正组件13向电线3施加第一弹压力H1的摩擦力,预先拉伸该电线3。然后,利用气缸27以第二弹压力H2弹压移动辊26、即电线3。
如果从编码器17向控制装置19输入规定顺序的脉冲状信号,则控制装置19将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定的间隔向预先规定的着色喷嘴31的线圈40施加电压。如此,着色喷嘴31将向电线3的外表面3a每次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
而且,从电线3的外表面3a上附着的着色材料中蒸发上述的溶剂或者分散液,用染料对电线3的外表面3a进行染色或者在外表面3a上涂敷颜料。从电线3的外表面3a上附着的着色材料中蒸发的溶剂或者分散液被吸引装置从通道16内部吸出。如此,电线1的外表面3a被着色。
如果根据来自编码器17等的信息,控制装置19判断送出了规定长度的电线3,则该控制装置19将停止送出辊12。如此,特别是在松弛吸收组件14的一对引导辊24之间,电线3将会松弛,被第二弹压力H2弹压的移动辊26将变位至图1及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如此,松弛吸收组件14的气缸27的伸缩杆29将伸长。而且,松弛吸收组件14将吸收电线3的松弛。
然后,一对切断刀具48、49相互接近,在这对切断刀具48、49之间夹持电线3,并将其切断。如此,得到在如图6等所示的外表面3a上形成有标记6的电线3。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沿着电线3的长度方向、使电线3与着色喷嘴31相对移动的过程中,着色喷嘴31每次向电线3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如此,在电线3与着色喷嘴31的相对移动过程中,对电线3进行着色。因此,为了对电线了进行着色,不需要停止电线3,所以不会降低作业效率。此外,由于在电线3与着色喷嘴31的相对移动过程中,每次向电线3喷出(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材料,因此可以为电线3的任意位置着色,不言而喻也可以连续地对电线3进行着色。
编码器17测定电线3的移动量,控制装置19根据电线3的移动量控制着色喷嘴31。因此,如果电线3的移动速度加快,则可以缩短喷出(滴射)着色材料的间隔,如果电线3的移动速度减慢,则可以延长喷出(滴射)着色材料的间隔。如此,即使电线3的移动速度出现变化,也可以将在电线3的外表面3a上附着的着色材料的间隔保持一定。
因此,即使电线3的移动速度发生变化,也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在电线3的外表面3a上附着着色材料。即,即使电线3的移动速度产生变化,也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对电线3进行着色。
在送出辊12与矫正组件13之间设置有着色喷嘴31。此外,矫正组件13向电线3施加与送出辊12的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因此可以切实地拉伸电线3。所以,可以切实地向被送出辊12拉伸、被矫正组件13拉伸的电线3上附着喷出(滴射)的着色材料。据此,可以切实地对电线3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切实地对电线3进行着色。
松弛吸收组件14在电线3产生松弛时,吸收该松弛。所以,可以防止被送出辊12拉伸、被矫正组件13拉伸的电线3错位。据此,由于向被拉伸的电线3喷出(滴射)着色材料,因此可以向电线3的任意位置上切实地附着着色材料。据此,可以切实地对电线3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切实对电线3进行着色。
松弛吸收组件14设置在矫正组件13与着色喷嘴31之间。因此,在着色喷嘴31的附近,可以切实地拉伸电线3。所以,在着色喷嘴31的附近,可以防止电线3错位。据此,可以更加切实地向被矫正组件13拉伸的电线3上附着喷出(滴射)的着色材料。从而,可以更加切实地对电线3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可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更加切实地对电线3进行着色。
矫正组件13向电线3施加第一弹压力H2的摩擦力,松弛吸收组件14通过第二弹压力H2弹压电线3。因此,在电线3未产生松弛的状态下,松弛吸收组件14将不会不必要地改变电线3的位置,妨碍该电线3的移动。
此外,如果电线3上产生松弛,则将会利用松弛吸收组件14的第二弹压力H2,沿着与电线3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按压、拉伸电线3。因此,可以一直拉伸电线3,所以可以防止电线3错位。据此,可以更加切实地向被矫正组件13拉伸的电线3上附着喷出(滴射)的着色材料。从而,可以更加切实地对电线3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更加切实地对电线3进行着色。
松弛吸收组件14具有一对引导辊24和设置在引导辊24之间的移动辊26。此外,移动辊26沿着与电线3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自如地进行设置,通过气缸27以第二弹压力H2进行弹压。
所以,松弛吸收组件14以第二弹压力H2弹压电线3,可以一直拉伸该电线3,防止电线3错位。因此,可以更加切实地向被矫正组件13拉伸的电线3上附着喷出(滴射)着色材料。据此,可以更加切实地对电线3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更加切实地对电线3进行着色。
在一对引导辊24之间的中央上设置有移动辊26。所以,在移动辊26移动时,来自移动方向K的上游侧的电线3的对移动辊26的反作用力,与来自逢移动方向K下游侧的电线3的对移动辊26的反作用力大致相等。因此,移动辊26将沿着与电线3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快速移动。据此,松弛吸收组件14可以一直拉伸电线3。从而,可以更加切实地对电线3的任意位置进行着色,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图案更加切实地对电线3进行着色。
沿着以电线3为中心的周方向排列有多个着色喷嘴31。所以,可以切实地利用多种着色材料对电线3的外表面3a进行着色。此外,可以缩短沿着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矫正组件13与送出辊12之间的间隔,可以实现着色装置1的小型化。
作为加工电线3的加工机构,设置有切断机构18。因此,在切断(加工)电线3的工序中,可以对该电线3涂敷所希望的颜色。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独立于电线着色工序的电线切断工序等的加工工序。据此,可以防止增加电线3的加工工序、即使用电线束等的电线3的部件的组装工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电线3移动,使着色组件15的各个着色喷嘴31与电线3相对移动。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着色组件15的各个着色喷嘴31移动,还可以使电线3与着色组件15的各个着色喷嘴31两者移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一对引导辊24之间的中央设置有移动辊26。但是,在本发明中,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从一对引导辊24之间的中央开始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上游侧设置移动辊26。此时,从移动辊26开始的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的电线3的弯曲与移动方向K的上游侧的电线3的弯曲相比,更为缓和。因此,可以抑制向着色组件15送出的电线3的弯曲,同时,可以抑制向电线3施加的张力。据此,可以防止电线3的无意的破损。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工机构,设置了将电线3切断为规定长度的切断机构18。但是,在本发明中,并不局限于切断机构18,也可以设置去除电线3的末端的包覆部5的剥皮机构、向电线3上固定压接端子的固定机构等的向电线3实施各种加工的各种加工组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送出辊12沿着垂直方向排列。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沿着水平方向等的垂直方向以外的方向排列送出辊12。总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适当地变更送出辊12、各个组件13、14、15等的配置,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构成汽车上配置的配线束的电线3进行了叙述。但是,在本发明中,并不局限于汽车,也可以将电线3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等各种电子仪器、各种电子设备,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在本发明中,作为着色液及涂料,也可以使用丙稀类涂料、油墨(染料类、颜料类)、UV油墨等各种物质。而且,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代表性的方案,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即,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11)
1.一种电线的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沿着长度方向向电线施加张力,拉伸该电线的张力施加机构;
向由上述张力施加机构拉伸的电线的外表面每次喷出一定量的着色材料的着色机构;
沿着上述电线的长度方向使上述电线与上述着色机构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
在上述移动机构沿着上述电线的长度方向使上述电线与上述着色机构相对移动期间,上述着色机构向上述电线的外表面每次喷出一定量的上述着色材料,
上述着色机构具有组件主体(30)、加压气体供给源(33)、多个着色喷嘴(31)、多个着色材料供给源(32),上述加压气体供给源(33)向上述着色材料供给源(32)内供给被加压的气体,从而上述着色喷嘴(31)将上述着色材料以液滴的状态向上述电线的外表面加力射出,
上述着色是为了识别电线的芯线的大小、电线的包覆部的材质、以及电线的使用目的中的任意一个而进行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测定上述电线与上述着色机构的相对移动量的测定机构;和根据上述测定机构所测定的移动量,使上述着色机构每次喷出一定量的着色材料的控制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机构是沿着上述电线的长度方向拉伸该电线、使其移动的拉伸机构,
上述张力施加机构设置在从上述拉伸机构开始的上述电线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而且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向该电线施加与上述拉伸机构拉伸电线的方向朝向相反的摩擦力,
上述着色机构设置在上述拉伸机构与上述张力施加机构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电线出现松弛时,吸收该电线的松弛的松弛吸收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松弛吸收机构设置在上述张力施加机构与上述着色机构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向上述电线施加第一弹压力的摩擦力,上述松弛吸收机构以弱于上述第一弹压力的第二弹压力,沿着与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弹压上述电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松弛吸收机构具有:
引导电线的移动方向的一对引导辊;
设置在上述引导辊之间、且与电线接触,同时,沿着与该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着的移动辊;
利用上述第二弹压力向与上述电线接触的方向弹压上述移动辊的弹压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辊设置于一对引导辊之间的中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辊设置在从一对引导辊之间的中央开始的电线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上述着色机构,这些多个着色机构沿着以上述电线为中心的周方向排列。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线的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加工上述电线的加工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175257A JP4477837B2 (ja) | 2003-06-19 | 2003-06-19 | 電線の着色装置 |
JP175257/2003 | 2003-06-19 | ||
PCT/JP2004/008628 WO2004114329A1 (ja) | 2003-06-19 | 2004-06-18 | 電線の着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26666A CN1826666A (zh) | 2006-08-30 |
CN1826666B true CN1826666B (zh) | 2010-12-08 |
Family
ID=33534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2068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6666B (zh) | 2003-06-19 | 2004-06-18 | 电线的着色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638116B1 (zh) |
JP (1) | JP4477837B2 (zh) |
CN (1) | CN1826666B (zh) |
MX (1) | MXPA05013910A (zh) |
PT (1) | PT1638116E (zh) |
WO (1) | WO200411432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49422A (ja) * | 2005-11-25 | 2007-06-14 | Yazaki Corp | 電線の着色装置 |
JP5028030B2 (ja) * | 2006-05-31 | 2012-09-1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着色装置 |
JP5297605B2 (ja) | 2007-06-25 | 2013-09-2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送り出し装置、それを有した電線検尺切断装置 |
CN101178956B (zh) * | 2007-10-23 | 2011-02-02 | 巫协森 | 电线电缆增加裁剪与标示之作业方法之专用设备 |
JP5202982B2 (ja) * | 2008-02-15 | 2013-06-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の弛み吸収装置及び電線の弛み吸収方法 |
CN104174526A (zh) * | 2014-08-07 | 2014-12-03 | 苏州市世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板材半自动打胶装置 |
CN105396724A (zh) * | 2015-10-27 | 2016-03-16 | 合肥安奎思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绝缘线芯防粘粉喷涂装置 |
CN105728239B (zh) * | 2016-04-22 | 2017-12-22 | 泉州智勇达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架空输电线路自动喷涂机器人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96049B1 (de) * | 1991-01-21 | 1995-05-17 | Ttc Technology Trading Company | Verbesserung an der Einrichtung zum Zubringen eines Kabels in einen Kabel-Verarbeitungsautomaten |
CN1320930A (zh) * | 2000-04-25 | 2001-11-07 | 蔡政郎 | 彩色讯号线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44466A (en) * | 1991-03-11 | 1995-08-22 | Electronic Cable Specialists, Inc. | Wire marking system and method |
US5237917A (en) * | 1992-03-31 | 1993-08-24 | At Information Products, Inc. | Wire marking system and a method of marking an insulated wire |
JPH0977373A (ja) * | 1995-09-14 | 1997-03-25 | Yazaki Corp | 電線弛み防止装置 |
JP3624560B2 (ja) * | 1996-07-15 | 2005-03-0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線のマーキング装置 |
JP3608465B2 (ja) * | 2000-02-10 | 2005-01-12 | 株式会社協和エクシオ | ケーブル識別用マーキング装置 |
JP3971269B2 (ja) * | 2002-08-09 | 2007-09-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のコーティ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
-
2003
- 2003-06-19 JP JP2003175257A patent/JP447783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6-18 MX MXPA05013910A patent/MXPA05013910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4-06-18 EP EP04746130.6A patent/EP163811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18 PT PT04746130T patent/PT1638116E/pt unknown
- 2004-06-18 WO PCT/JP2004/008628 patent/WO200411432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6-18 CN CN2004800206808A patent/CN182666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96049B1 (de) * | 1991-01-21 | 1995-05-17 | Ttc Technology Trading Company | Verbesserung an der Einrichtung zum Zubringen eines Kabels in einen Kabel-Verarbeitungsautomaten |
CN1320930A (zh) * | 2000-04-25 | 2001-11-07 | 蔡政郎 | 彩色讯号线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JP特开2001-229753A 2001.08.24 |
JP特开平10-31918A 1998.02.03 |
JP特开平9-77373A 1997.03.25 |
同上.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477837B2 (ja) | 2010-06-09 |
PT1638116E (pt) | 2013-07-09 |
JP2005011706A (ja) | 2005-01-13 |
CN1826666A (zh) | 2006-08-30 |
MXPA05013910A (es) | 2006-03-08 |
EP1638116A4 (en) | 2008-05-28 |
EP1638116B1 (en) | 2013-05-01 |
WO2004114329A1 (ja) | 2004-12-29 |
EP1638116A1 (en) | 2006-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4015722A1 (ja) | 物品の自動マーキング方法及び自動マーキング装置 | |
CN1826666B (zh) | 电线的着色装置 | |
JP4370325B2 (ja) | 電磁弁の駆動方法、電磁弁駆動装置及び電線着色装置 | |
CN101978436A (zh) | 电线松弛吸收设备以及电线松弛吸收方法 | |
JP2004356022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組立方法と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5285923B2 (ja) | 電線の着色装置及び電線の着色方法 | |
JP2007204130A (ja) | 薬液用容器及び該薬液用容器を備えた薬液吐出装置 | |
JP4431141B2 (ja) | 電線着色装置及び電線着色方法 | |
JP2004319307A (ja) | 電線の着色装置及び電線の着色方法 | |
CN1989576B (zh) | 电线的着色方法以及电线的着色装置 | |
WO2006001372A1 (ja) | 着色ノズル | |
WO2006016511A1 (ja) | 着色ノズル | |
JP4082589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4177160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電線 | |
JP4177159B2 (ja) | 電線、端子付き電線及び端子金具の取り付け方法 | |
JP4482290B2 (ja) | 電線用着色ノズル | |
JP2005032706A (ja) | 電線用着色ノズル | |
JP2007149422A (ja) | 電線の着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