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9576B - 电线的着色方法以及电线的着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线的着色方法以及电线的着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9576B
CN1989576B CN2005800248595A CN200580024859A CN1989576B CN 1989576 B CN1989576 B CN 1989576B CN 2005800248595 A CN2005800248595 A CN 2005800248595A CN 200580024859 A CN200580024859 A CN 200580024859A CN 1989576 B CN1989576 B CN 1989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colouring matter
coloring
painted
visco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248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9576A (zh
Inventor
镰田毅
杉村惠吾
斋藤圣
八木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9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9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89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95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4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by ink-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3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rk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345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rk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by spraying, ejecting or dispensing marking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23Digital printing method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s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64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on plastics, horn, rubber, or other organic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82Digital printing on bodies of particular shapes
    • B41M5/0088Digital printing on bodies of particular shapes by ink-jet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即使是电线的移动速度变化,也能对该电线施加一定的标记的电线着色方法与电线着色装置。此电线着色装置朝电线外表面每次滴射一定量的液态着色料使该电线着色。着色料的粘度为0.3mPa·s以上和4.5mPa·s以下。

Description

电线的着色方法以及电线的着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导电性的芯线和包覆此芯线的绝缘性被覆部的电线的着色方法及其着色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作为移动体的汽车等之中装设有种种电子设备。因此在上述汽车等之中为了从电源等将电力或从计算机等将控制信号传送给上述电子设备,布设线束。线束具有许多电线以及安装于这种电线端部等之上的连接器等。
电线具有导电性芯线和被覆该芯线的绝缘性合成树脂组成的被覆部。电线即所谓被覆线。连接器具有端子接头和收容此端子接头的连接器外壳。端子接头由导电性金属片等组成,安装于电线的端部,与电线的芯线电气连接,连接器外壳由绝缘性合成树脂组成,形成箱状。线束通过连接器外壳与前述的电子设备等接合,经端子接头使各电线与前述电子设备电气连接,将所希望的电力或信号传送给电子设备。
在组装上述线束时,首先将电线按规定长度切断,然后除去该电线端部的被覆部(去皮)再安装上端子接头。必要时将电线相互连接。这之后将端子接头插入连接器外壳内。这样便组合好上述线束。
在前述的线束的电线中,需要识别芯线的大小、被覆部的材料性质(因耐热性的有无会导致材料性质改变)以及使用目的等。此外,所谓使用目的例如是汽车系统中气囊、ABS(防抱死系统)与车速信息等控制信号与动力传递系统等所用的电线。
于是,线束中所用的电线是在将构成上述被覆部的合成树脂挤压出而被覆到芯线外周上时,将所需颜色的着色剂混入到构成被覆部的合成树脂中,使该被覆部着成所希望的颜色(例如参看专利文献1-3)。在这种情形下,当变更电线外表面的颜色时,就需使进行上述挤压被覆的挤压被覆装置停止运行。此时于变更电线颜色之际必须中止挤压被覆装置的工作,这就增加了电线制造所需的时间与劳力,势必降低电线的生产效率。
或也有在挤压被覆装置进行挤压被覆的状态下来变更混入合成树脂的着色剂的颜色。此时,在紧接变更着色剂的颜色之后,构成被覆部的合成树脂的颜色成为被覆部变更前的着色剂的颜色与变更后的着色剂的颜色的混合色。因此,电线材料的利用率势必降低。
为了防止前述的电线生产率的降低与电线材料利用率的下降,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对制造后的单色电线进行着色之时采用这样的电线着色装置,它将液态着色料每次定量地向电线的外表面滴射,使着色料的液滴附着于电线的外表面而将电线着成所希望的颜色。
(参看专利文献5)
特许文献1:特开平5-111947号公报
特许文献2:特开平6-119833号公报
特许文献3:特开平9-92056号公报
特许文献4:国际公开第03/019580号单行本
特许文献5:特愿2003-193904号
上述的朝电线外表面每次定量滴射的着色料中,色料(工业用有机物)是溶解和分散于水或其他溶剂中的液态物质。作为这种有机物,有染料、颜料(大部分为有机物、合成品),有时将染料用作颜料,也有时将颜料用作染料。
上述的着色装置例如最好能安装在用来将电线按规定长度切断而于此电线的端部装配上端子接头的切断装置等各种电线加工装置之上。这里所谓的各种电线加工装置是在电线沿其长度方向作间歇式移动的同时对电线施行各种加工。因此,前述的着色装置最好能无论电线的移动速度作如何急剧的变化(不论移动速度的快或慢),总可形成一定的印记。也就是说,希望不论滴射着色料的间隔长短,都能施加一定的标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便是电线的移动速度变化,也能对该电线施加一定标记的电线着色方法与电线着色装置。
为了达到实现上述要求的目的,本发明的电线着色方法是将液态着色料每次定量地向电线的外表面滴射,使上述着色料的液滴附着到上述电线的外表面而对该电线进行着色的电线着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4.5mPa·s以下。
本发明的电线着色方法是在上述电线的着色方法中具有下述特征:上述着色材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3.25mPa·s以下。
本发明的电线着色方法是在上述电线的着色方法中具有下述特征:上述着色材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1.75mPa·s以下。
本发明的电线着色装置是将液态着色料每次定量地向电线的外表面滴射,使上述着色料的液滴附着到上述电线的外表面而对该电线进行着色的电线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4.5mPa·s以下。
本发明的电线着色装置是使上述电线的着色装置具有下述特征:上述着色材料的粘度是在0.3mPa·s以上和3.25mPa·s以下。
本发明的电线着色装置是使上述电线的着色装置具有下述特征:上述着色材料的粘度是在0.3mPa·s以上和1.75mPa·s以下。
根据本发明,由于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毫帕秒)以上和4.5mPa·s以下,因而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变化(不论滴射的间隔的长短),也能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的偏差。
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着色料,其中的色料(工业用有机物)是溶解、分散于水或其他溶剂中的液态物质。作为这种有机物有染料、颜料(大部分为有机物、合成品),有时将染料用作颜料,也有时将颜料作为染料。在更具体地例子中,本说明书中的着色料表示的是着色液与涂料两方。着色液表示的是染料溶解于溶剂中或分散于溶剂中的结果,涂料表示的是颜料分散于分散液中的结果。因此,当以着色液着色被覆部的外表面时,染料浸入被覆部内,而当以涂料着色被覆部的外表面时,颜料不浸入被覆部内而粘结到外表面上。具体地说,本说明书中谈到的对电线外表面的着色是以染料对电线外表面的一部分染色,以及以颜料对电线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涂色。
上述的溶剂与分散液最好采用与构成被覆部的合成树脂有亲和性的物质。在这样的情形中,染料能可靠地浸入被覆部的内部,而颜料能可靠地粘结到被覆部的外表面上。
本说明书中谈到的滴射是指从着色喷嘴将液状的着色料以液滴状态即滴状形式,加力喷向电线的外表面。
根据本发明,由于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3.25mPa·s以下,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变化(不论间隔的变短或变长),也能更好地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
根据本发明,由于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1.75mPa·s以下,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变化(不论间隔的变短或变长),也能极好地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
根据本发明,由于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4.5mPa·s以下,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变化(不论间隔的变短或变长),也能良好地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
根据本发明,由于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3.25mPa·s以下,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变化(不论间隔的变短或变长),也能更好地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
根据本发明,由于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1.75mPa·s以下,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变化(不论间隔的变短或变长),也能极好地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由于在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有变化时能更好地抑制着色料滴质量的偏差,故可将着色处保持所希望的面积(大小)。从而纵令滴射着色料的间隔亦即电线的移动速度变化,总能对电线施加一定的标记。
本发明由于在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有变化时能更进一步抑制着色料滴质量的偏差,故可将着色处保持所希望的面积(大小)。从而纵令滴射着色料的间隔亦即电线的移动速度变化,总能对电线可靠地施加一定的标记。
本发明由于在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有变化时也能抑制着色料滴质量的偏差,故可将着色处保持所希望的面积(大小)。从而纵令滴射着色料的间隔亦即电线的移动速度变化,总能对电线更可靠地施加一定的标记。
本发明由于在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有变化时也能抑制着色料滴质量的偏差,故可将着色处保持所希望的面积(大小)。从而纵令滴射着色料的间隔亦即电线的移动速度变化,总能对电线施加一定的标记。
本发明由于在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有变化时能更好地抑制着色料滴质量的偏差,故可将着色处保持所希望的面积(大小)。从而纵令滴射着色料的间隔亦即电线的移动速度变化,总能对电线可靠地施加一定的标记。
本发明由于在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有变化时能更进一步抑制着色料滴质量的偏差,故可将着色处保持所希望的面积(大小)。从而纵令滴射着色料的间隔亦即电线的移动速度变化,总能对电线更可靠地施加一定的标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明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电线着色装置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II-II线的电线着色装置的着色单元的剖面图。
图3说明图2所示着色单元的各着色喷嘴与电线的位置关系。
图4(a)为由图1所示电线着色装置着色的电线的立体图,图4(b)为图4(a)所示电线的平面图。
图5说明由图1所示着色装置滴射粘度互异的着色料时,料滴质量的偏差。
图6说明由图1所示着色装置滴射本发明的A到C着色料时,料滴质量的偏差。
图中一些标号的说明
1,电线着色装置;2,电线;3a,外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据图1-6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电线着色装置1(以下简称着色装置)。着色装置1安装于将电线3按规定长度切断的切断装置18上,是用来于电线3的外表面3a的一部分上形成标记6的装置。亦即着色装置1给电线3的外表面3a着色即形成标记(打标)。
电线3构成布设于作为移动体的汽车等之中的线束。电线3如图4(a)所示,具有导电性的芯线4和绝缘性的被覆部5。芯线4由许多根芯线扭绞而成。构成芯线4的线由导电金属组成。有时,芯线4也可由一根芯线组成。被覆部5例如由聚氯乙烯(PVC)等合成树脂组成。被覆部5将芯线4被覆。因此,电线3的外表面3a便成为被覆部5的外表面。
被覆部5呈单色P。可以于构成被覆部5的合成树脂中混入所希望的着色剂,使电线3的外表面3a形成单色P;也可以不于构成被覆部5的合成树脂中不混入着色剂,而以合成树脂本身的颜色作为单色P。在不于构成被覆部5的合成树脂中浸入着色剂时,被覆部5的即电线3的外表面3a便称作无着色。这样,所谓无着色即表示构成被覆部5的合成树脂中不混入着色剂时,电线3的外表面3a取合成树脂本身的颜色。电线3的外表面3a既可以上述的无着色,也可以是例如白色等的单色。
电线3的外表面3a上形成了许多个点7组成的印记7。点7呈色B(图4中以平行的斜线表示)。色B不同于单色P。点7的平面形状如图4(b)所示为圆形。点7设置了许多个,依照预定的图案,沿电线3的长度方向排列。在图示的例子中,沿着电线3的长度方向,点7等间隔地排列。此外,相邻的点7的中心距可以预定。
前述结构的电线3是多根集束到一起而于端部等处安装上连接器构成前述的线束。连接器是对汽车等的各种电子设备的连接器进行连接器接合,线束即电线3可将各种信号与电力传输给各个电子设备。
将前述印记6中各点7的颜色B变更成种种颜色,即能对各电线3的相互之间作出识别,在图示的例子中,所有的点7的颜色B虽为相同,但可视需要对各个点7变更其颜色B,使各点7的彼此颜色B互异。印记6的各点7的颜色B可用来进行线束的电线3的线种、系统等的识别。亦即前述的印记6的各点7的颜色B可用来识别线束的各电线3的线种与使用目的。
着色装置1如图1所示安装于作为电线加工装置的切断装置18中,也就是说,着色装置1安装于切断装置18中。
切断装置18通过后述的编码器17的一对转子47装设在电线3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切断装置18具有一对切断刀48、49。这对切断刃48、49沿垂直方向平行设置,它们由后述的机架10等支承成可沿垂直方向自由离合。所谓离合是指相互接近或相离。当这对切断刃48、49相互接近,便将一对输送辊12输送出的电线3夹于它们之间而切断。当通过切断刃48、49相互离开,显然也就脱离开上述电线3。
着色装置1如图1所示具有作为装置主体的机架10、导辊11、用作移动装置的输送辊12,用作电线矫正装置的矫正单元13,用作松弛吸收装置的吸收单元14,着色单元15,管道16,作为测定装置的编码器17以及控制装置19。
机架10设于车间等的地面上。机架10沿水平方向延伸。导辊11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机架10的一端。导辊11卷绕着沿长度方向来形成印记6的电线3。导辊11按照矫正单元13,松弛吸收单元14,着色单元15,管道16,编码器17与切断装置18的顺序输送电线3。
一对输送辊12设于机架10的另一端。这对输送辊12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机架10上且沿垂直方并列地设置,它们借助未图示的马达等相互反向以相同的转速转动,在它们之间夹设着电线3且沿电线3的长度方向从导辊11拉伸电线3。
输送辊12成为沿电线3的长度方向牵引该电线3移动的牵引装置。这样,输送辊12通过沿电线3的长度方向移动该电线3,也就沿电线3的长度方向使着色单元15的后述着色喷嘴31和电线3相对移动。于是电线3便从导辊11朝输送辊12沿图1中的箭头K方向移动,箭头K的示向成为电线3的移动方向。
矫正单元13设于导辊11的输送辊12的这一侧,设在导辊11与输送辊12之间。亦即矫正单元13设在从导辊11起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从输送辊12起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上游侧。矫正单元13具有板状的单元主体20、多个第一辊21与多个第二辊22。单元主体20固定于机架10上。
第一与第二辊21、22各自由单元主体20作可自由转动地支承。这多个第一辊21沿水平方向(前述的移动方向K)并列地配置于电线3的上方。这多个第二辊22沿水平方向(前述的移动方向K)并列,设于电线3的下方。第一辊21与第二辊22如图1所示交错地设置。
矫正单元13将通过输送辊12从导辊11送出的电线3夹在第一辊21与第二辊22之间。然后,矫正单元13使电线3成为直线状。此外,矫正单元13通过将电线3夹于第一辊21与第二辊22之间而给电线3以摩擦力。这就是说,矫正单元13将与输送辊12牵引电线3的方向(前述移动方向K)相反方向的第一附加力H1给予电线3。此第一附加力H1比输送辊12牵引电线的力弱。因此,矫正单元13沿长度方向给电线3以张力。
松弛吸收单元14设于矫正单元13的输送辊12的一侧,设于矫正单元13与输送辊12之间。也就是说,松弛吸收单元14设在从矫正单元13开始沿电线3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从输送辊12开始沿电线3移动方向K的上游侧。松弛吸收单元14设在矫正单元13与着色单元15的后述着色喷嘴31之间。
吸收单元14如图1所示具有一对导向辊支架23、一对导向辊24、移动辊支架25、移动辊26以及用作加力装置的气缸27。导向辊支架23固定于机架10上,而且是竖立地设于机架10的上方。这对导向辊支架23是沿着电线3的移动方向K相互间隔开地排列。
一对导向辊24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导向辊支架23上。导向辊24设在电线3的下方,通过以其外周面与电线3接触,不让电线3脱离移动方向K而将电线3沿其移动方向K导引。
移动辊支架25固定于机架10上,竖立地设于机架10的上方,而且是设在一对导向辊支架23之间。
移动辊26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移动辊支架25上,同时支承成可沿垂直方向自由移动。移动辊26设置在电线3的上方,通过支承成可沿垂直方向自由移动,可沿着与电线3的移动方向K正交的方向作自由移动地支承。移动辊26设于导向辊24之间的中央。
气缸27具有气缸主体28和相对气缸主体28作自由伸缩的伸缩杆29。气缸主体28固定于移动辊支架25中,设置于电线3的上方。伸缩杆29从气缸主体28向下方伸出,亦即从气缸主体28沿接近电线3的方向伸出。
伸缩杆29上安装着移动辊26。气缸27通过将加压气体供给气缸主体28内,由第二附加力H2(示明于图1中)使伸缩杆29亦即使移动辊26沿着与移动方向K正交(交叉)的方向给下方加力。由此,气缸27以第二附加力H2沿接近电线3的方向给移动辊26加力。第二附加力H2比第一附加力H1弱。
使切断装置18的一对切断刃48、49相互接近用来切断电线3,当电线3一旦停动时,由于惯性,电线3便沿箭头示向K前进,在一对导向辊24之间松弛。此时,取前述结构的松弛吸收单元14气缸27为了以第二附加力H2给移动辊26加力,气缸27的伸缩杆29伸长,而移动辊26例如位移到图1中以双点划线所示位置。然后,松弛吸收单元14沿着与移动方向K正交(交叉)的方向对前述的在导向辊24之间松弛的电线3加力吸收松弛,保持电线3的张紧状态。
着色单元15设于松弛吸收单元14的靠近输送辊12的一侧,设在松弛吸收单元14与输送辊12之间。也即着色单元15设在从松弛吸收单元14起沿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从输送辊12起沿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上游侧。于是着色单元15即后述的着色喷嘴31便设置在输送辊12与矫正单元13之间。
着色单元15如图2所示具有单元主体30、多个着色喷嘴31、多个着色料供给源32(图中只示明一个,其余略去)、加压气体供给源33。单元主体30固定于机架10上,支承着多个着色喷嘴31。
着色喷嘴31如图3所示,具有喷嘴构件50。喷嘴构件50形成圆筒状,由聚醚醚酮(PEEK)或聚醚酰胺(PEI)组成。着色喷嘴31从着色料供给源32供给着色料。
着色喷嘴31从喷嘴构件50滴射着色料。着色喷嘴31根据控制装置19的命令,将每次一定量的着色料滴射向电线3的外表面3a,
取前述结构的着色喷嘴31将后述的着色料供给源32的液态着色料按每次一定量的滴射向电线3的外表面3a。着色喷嘴31使滴射的着色材料的液滴附着于电线3的外表面3a,将该电线3的外表面3a的至少一部分着色(加标记)。
着色喷嘴31安装于单元主体30上时,沿着电线3的移动方向K排列着许多个,同时是沿着以电线3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排列着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单元主体30中沿着电线3的移动方向K排列着五个着色喷嘴31。单元主体30沿着以电线3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排列着三个着色喷嘴31。
各个着色喷嘴31如图3所示,在电线3的最上部3b位于喷嘴构件50的轴心R(图3中以点划线示明)的延长部分上的状态下,受到单元主体30的支承、着色喷嘴31沿轴心R滴射着色料。于是着色喷嘴31是朝电线3的最上部3b每次滴射一定量的着色剂。上述结构的着色喷嘴31便形成着色装置。
着色料供给源32收容着色料,同时将着色料供给着色喷嘴31内。对应于各着色喷嘴31有一个着色料供给源32。着色材料供给源32供给着色喷嘴的着色料的颜色B可以互异也可以相同。
加压气体供给源33将加压的气体供给到着色材料源32内。加压气体供给源33将加压的气体供给到着色料供给源32内,能使着色料快速地从喷嘴构件50滴射。
前述结构的着色单元15根据控制装置19的命令,从任意的着色喷嘴31每次将一定量的着色料滴射向电线3。
本说明书中采用粘度为0.3mPa·s(毫帕秒)以上和4.5mPa·s(毫帕秒)以下的着色料。也即着色料供给源32收容且由着色喷嘴31滴射的着色料粘度在0.3mPa·s以上和4.5mPa·s以下。
上述的着色料是色料(工业有机物)溶解和分散于水或其他溶解中的液态物质。作为有机物质有染料、颜料(大部分为有机物,合成品),有时可将染料用作颜料,有时可将颜料用作染料。作为更具体地例子,所谓着色料是着色液或涂料。
所谓着色液表示的是染料溶解于溶剂中的或分散于溶剂中的结果,而所谓涂料是颜料分散于分散液中的结果。所以,当着色液附着到电线3的外表面3a上时,染料会浸入被覆部5内,而当涂料附着到电线3的外表面3a上时,颜料则不浸入包覆部5内而与外表面3a粘结,也就是说,着色单元15以染料对电线3的外表面3a的一部分染色或以颜料涂于电线3的外表面。
前述的溶剂与分散液最好是与构成被覆部5的合成树脂具有亲和性的。这种情形下,染料能可靠地浸入包覆部5内而颜料能可靠地粘合到外表面3a上。
前述的滴射指的是从着色喷嘴31将液态的着色料以液滴状态即滴状通过加力而喷射向电线3的外表面3a。
管道16设于着色单元15的靠近输送辊12的一侧,设在着色单元15与输送辊12之间。也就是说,管道16设在从着色单元15起的沿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从输送辊12开始的沿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上游侧。管道16形成筒状,于其内部通过电线3。管道16上连接着真空泵等未图示的吸引装置。吸引装置吸引管道16内的气体以防着色料中的溶剂与分散液等溢流到着色装置1之外。
编码器17设在从输送辊12起的电线3的移动方向K的下游侧。编码器17如图1所示具有一对转子47。转子47支承成可绕轴芯旋转。转子47的外周面与夹持在一对输送辊12之间的电线3沿箭头K的外表面3a接触。转子47在芯线4即电线3行走(移动)时沿箭头K的示向转动。也就是说,转子47随着芯线即电线3的行走(移动)而绕轴芯转动。显然,沿箭头K的芯线即电线3的行走(移动)量与转子47的转数成正比。
编码器17与控制装置19连接。编码器17每当转子47转过预定角度即向控制装置19输出脉冲状信号。也即编码器17将对应于沿箭头K的电线3的移动量的信息输出给控制装置19。这样,编码器17测定与电线3移动量对应的信息而将此信息输出给控制装置19,通常由编码器17输出对应于电线3与转子47摩擦时的电线3的移动量的脉冲信号。但取决于电线3的外表面3a的状态致移动量与脉冲数未必一致时,也可通过其他场所获得速度信息,反馈此信息而进行比较运算。
控制装置19是具有周知的RAM、ROM、CPU等的计算机,它与输送辊12、编码器17、切断装置18以及着色喷嘴31等连接,通过控制它们的操作,负责着色装置1与切断装置18的控制。
控制装置19预先存储有印记6的图案。控制装置19在从编码器17输入对应于规定的脉冲状信号即电线3的移动量的信息后,从预定的着色喷嘴31朝电线3每次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料。控制装置19根据预存储的印记6的图案,当电线3的移动速度变快便缩短从着色喷嘴31滴射着色料的时间间隔,当电线3的速度变慢便加长从着色喷嘴31滴射着色料的时间间隔。这样,控制装置19便依据预存储的印记图案给电线3着色。控制装置19基于编码器17测定的电线3的移动量,使着色喷嘴每次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料。
此外,控制装置19根据来自编码器的信息判定了电线3进行了规定量的移动时,在停止输送辊12的运动后,使一对切断刃48、49相互接近而切断电线3。
在由前述结构的着色装置1于电线3的外表3a上形成印记6,亦即于电线3的外表面3a着色时,首先将导辊11安装到机架10上。使一对切断刃48、49相互离开,让卷绕于导辊11上的电线3依次地通过矫正单元13、松弛吸收单元14、着色单元15与管道16,夹持在一对输送辊12之间。然后将着色喷嘴31安装到着色单元15的单元主体30的预定处,再将收容有所希望粘度的着色料的着色料供给源32与各着色喷嘴31连接。进而将加压气体供给源33连接到着色料供给源32,用吸引装置吸引管道16内的气体。
此时,旋转驱动输送辊12,将电线3从导辊11拉出,沿电线3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通过矫正单元13给电线3以第一附加力H1的摩擦力,张紧电线3。然后用气缸27给移动辊26也即给电线3以第二附加力H2。
然后将来自编码器17的规定序号的脉冲状信号输入控制装置19,控制装置19便从预定的着色喷嘴31将每次一定量的着色料滴射向电线3的外表面3a。
从附着于电线3的外表面3a上的着色料蒸发前述的溶剂或分散液,而由染料将电线3的外表面3a染色或将颜料涂于外表面3a上。从附着于电线3的外表面3a上的着色料中蒸发出的溶剂或分散液在管道内由吸引装置吸引。这样,电线3的外表面3a被着色。
控制装置19根据编码器17等的信息判定送出了规定长度的电线3后,便使输送辊12停动。于是,特别是电线3在松弛吸收单元14的一对导向辊24之间松弛,而由第二附加力H2加力的移动辊26位移到图1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处。这样一来,松弛吸收单元14的气缸27的伸缩杆29伸长,于是松弛吸收单元14便吸收电线的松弛。
然后,一对切断刃48、49相互接近,将电线3夹于此切断刃48、49之间切断。这样便得到图4等所示的在外表面3a上形成有印记6的电线3。
根据本实施形式,由于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4.5mPa·s以下,即使从着色喷嘴31滴射着色料的间隔(时间间隔)有变化(变长或变短),也能控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可以将着色处(前述的点7)保持有所希望的面积(大小)。因而纵使滴射着色料的时间间隔即电线3的移动速度变化,也总能对电线3施加一定的标记。
在沿着电线3的长度方向使电线3与着色喷嘴31作相对移动期间,着色喷嘴31将每次一定量的着色料滴射向电线3。这样就在电线3与着色喷嘴31的相对移动中使电线3着色。由于这样地给电线3着色时不必要中止电线3的行进,故不会降低作业效率。此外,由于是在电线3与着色喷嘴31的相对移动中向电线3每次滴射一定量的着色料,能够在电线3的任意位置上对其着色,显然就可以连续地对电线3着色。
编码器17测定电线3的移动量,控制装置19根据电线3的移动量控制着色喷嘴31。于是电线3的移动速度快时可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短,电线3的移动速度慢时可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长。这样,即使电线3的移动速度变化,也能使附着到电线3外表面3a上着色料的间隔保持一定。
于是,即使电线3的移动速度变化,也能按照预定的图案将着色料附着到电线3的外表面。这就是说,纵令电线3的移动速度变化,也可依照预定的图案使电线着色。
其次,本发明的发明人等测定了以粘度互异的着色材料从前述喷嘴31滴射时着色料滴质量的偏差。结果示明于图5中。在将结果示明于图5的测定中是由喷嘴构件50的内径为100μm(微米)的着色喷嘴31采用粘度从0.3mPa·s以下到5.0mPa·s以上的着色料。将各种粘度的着色料以500-3000Hz(赫兹)的频率滴射。也就是按照从1秒内进行500次滴射时的时间间隔到1秒内滴射3000次的时间间隔改变滴射各种粘度的着色料的时间间隔。
图5中的横轴表示着色料的粘度。图5的纵轴表示在前述频率范围内滴射各种粘度的着色料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图5的纵轴是在各种粘度的着色料中以500Hz滴射时的着色料滴的质量为100%,求各种频率下滴射时着色料滴的质量与以500Hz滴射时着色料滴质量之比,示明在前述频率中尤其是相对于500Hz滴射时着色料滴质量变化大的那些偏差。例如图5的纵轴上的20%表示的是以某一频率滴射时着色料滴的质量是以500Hz滴射时的着色料滴质量的80%或120%。
根据图5可知,当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下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非常之大。看来这是由于着色料的粘度过低,在使滴射时间间隔即频率改变时,着色料滴的质量变化非常之大的缘故。也就是说可以认为是随着时间间隔变短即提高了频率,就容易增大着色料一滴的质量。
从图5还可以了解到,在着色料的粘度大于等于0.3mPa·s而小于等于1.75mPa·s的范围,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在20%以下,非常之小。亦即纵使滴射的时间间隔即频率变化,也可抑制着色料滴质量的变化,总能形成一定大小的印记(前述的点7)。
从图5也可了解到,随着着色料的粘度从1.75mPa·s增大,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也逐渐增大。对于着色料的粘度在4.5mPa以下的范围,可知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在75%以下,即变小,由此可知,即使改变滴射时间间隔即改变频率,也能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变化,总能形成一定大小的印记6(前述的点7)。
再有,由于着色料附着于电线3的外表面3a上,可以认为着色料的质量与印记6的点7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对于质量变化在75%以下的范围,可以看到能把点7的直径等的尺寸包括在500Hz时的尺寸从0.5倍到1.3倍的范围内。这样,在着色料的粘度小于等于4.5mPa·s的范围,即使滴射的时间间隔即频率变化,也能抑制着色料滴质量的变化,总可形成一定大小的印记6(前述的点7)。
从图5还可得知,当着色料的粘度越过4.5mPa·s,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将超过75%,变得非常之大。看来这是由于着色料的粘度过高时,当滴射时间间隔即频率变化时,着色料滴的质量变化极大所致。这就是说,随着时间间隔的变短即频率增大,容易减小着色料滴质量的缘故。
这样,从图5可知,在由粘度为0.3-4.5mPa·s的着色料给电线3的外表面3a着色时,即使滴射时间间隔即电线3的移动速度变化,也可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变化,总能形成一定大小的印记6(前述的点7),总能于电线3上施加一定的标记。
从图5可知,通过采用粘度为0.3-3.25mPa·s的着色料,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变化(不论变长或变短),也能使偏差在50%以下,可以进一步地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由于能在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变化时进一步地抑制着色料滴的偏差,可知能够可靠地保持着色处(前述的点7)具有所希望的面积(大小)。由此得知,纵令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即电线3的移动速度变化,总能形成一定大小的印记6(前述的点7),总能更可靠地于电线3上施加一定的标记。
从图5可知,通过采用粘度为0.3-1.75mPa·s的着色料,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变化(不论变长或变短),也能使偏差在20%以下,可以进一步地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由于能在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变化时进一步地抑制着色料滴的偏差,可知能够可靠地保持着色处(前述的点7)具有所希望的面积(大小)。由此得知,纵令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即电线3的移动速度变化,总能形成一定大小的印记6(前述的点7),总能可靠地于电线3上施加一定的标记。
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等还对粘度为0.3mPa·s的着色料(图6中的实线示明的本发明的着色料A)、粘度为1.5mPa·s的着色料(图6中以点划线示明的本发明的着色料B)、粘度为4.5mPa·s的着色料(图6中以双点划线示明的本发明的着色料C),分别测定了用前述着色喷嘴31滴射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结果示明于图6中,在结果示明于图6的测定中,使用了喷嘴构件50的内径为100μm(微米)的着色喷嘴31。以500-3000Hz(赫兹)的频率滴射前述的本发明的着色料A-C,也就是从1秒进行500次滴射的时间间隔到1秒进行3000次的滴射时间间隔来改变滴射各种粘度着色料的时间间隔。
图6中的横轴表示频率即滴射着色料的时间间隔。图6的纵轴表示本发明的着色料A-C于前述频率范围内滴射时着色料的质量偏差。图6的纵轴表示的是,在本发明的着色料A-C中以500Hz滴射时着色料滴的质量为100%时,在各种频率下滴射时着色料滴的质量比。例如图6的纵轴上的20%即表示以某一频率滴射时着色料滴的质量是以500Hz滴射时的着色料滴质量的80%或120%。
从图6可知,在本发明的着色料A-C的任一个之中,当滴射着色料的时间间隔在前述的500-3000Hz范围内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包括-75%以上至20%以下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着色料A-C的任一个之中,即使滴射时间间隔即电线3的移动速度变化,也能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变化,总能形成一定大小的印记6(前述的点7),总可给电线3施加一定的标记。
在前述的实施形式中是使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4.5mPa·s以下。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使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3.25mPa·s以下。此时从图5可知,即使滴射着色料的时间间隔变化(不论变长或变短),也能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这样,由于能在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变化时进一步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故能可靠地将着色部分(前述的点7)保持着所希望的面积(大小)。因此纵令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即电线的移动速度变化,也总能可靠地对电线3施加一定的标记。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使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1.75mPa·s以下。此时从图5可知,即使滴射着色料的时间间隔变化(不论变长或变短),也能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这样,由于能在即使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变化时进一步抑制着色料滴的质量偏差,故能可靠地将着色部分(前述的点7)保持着所希望的面积(大小)。因此纵令滴射着色料的间隔即电线的移动速度变化,也总能可靠地对电线3更可靠地施加一定的标记。
本发明中的着色液与涂料也可以采用丙烯酸类涂料、油墨(染料类、颜料类)、UV油墨等种种着色液与涂料。
前述实施形式中描述的是构成布设于汽车中的线束的电线3,但本发明中并不把电线3限用于汽车中,也可将其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与各种电气机械之中。
此外,前述实施形式只是示明本发明的代表形式,但本发明并非受实施形式所限定的,也就是说,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通过种种变形来实施。

Claims (6)

1.一种电线着色方法,它是将液态着色料每次定量地滴射到电线的外表面而对该电线的外表面附着所述着色料的液滴而对该电线进行着色的电线着色方法,其中该着色方法的着色装置沿着电线的移动方向具有多个着色喷嘴,并且沿着以电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具有多个着色喷嘴,
其特征在于:
以电线为中心的多个各着色喷嘴向电线的最上部每次定量地滴射着色料,
上述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4.5mPa·s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着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3.25mPa·s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着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1.75mPa·s以下。
4.一种电线着色装置,它是将液态着色料每次定量地滴射到电线的外表面而对该电线的外表面附着所述着色料的液滴而对该电线进行着色的电线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着色装置沿着电线的移动方向具有多个着色喷嘴,并且沿着以电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具有多个着色喷嘴,
以上述电线为中心的上述多个各着色喷嘴被设置成向上述电线的最上部每次定量地滴射着色料,
上述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4.5mPa·s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3.25mPa·s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着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料的粘度在0.3mPa·s以上和1.75mPa·s以下。
CN2005800248595A 2004-06-25 2005-06-24 电线的着色方法以及电线的着色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9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88260A JP4477948B2 (ja) 2004-06-25 2004-06-25 電線の着色方法及び電線の着色装置
JP188260/2004 2004-06-25
PCT/JP2005/011627 WO2006001371A1 (ja) 2004-06-25 2005-06-24 電線の着色方法及び電線の着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9576A CN1989576A (zh) 2007-06-27
CN1989576B true CN1989576B (zh) 2010-11-24

Family

ID=35779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485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9576B (zh) 2004-06-25 2005-06-24 电线的着色方法以及电线的着色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780735A4 (zh)
JP (1) JP4477948B2 (zh)
CN (1) CN1989576B (zh)
MX (1) MXPA06015019A (zh)
WO (1) WO20060013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05075A1 (de) 2006-02-03 2007-08-16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Tragbarer Datenträger
JP5706761B2 (ja) * 2011-06-06 2015-04-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のマーキング装置及び方法
DE202016104611U1 (de) * 2016-08-23 2017-08-24 Eugen Forschner Gmbh Kabel und Vorrichtung zu dessen Herstel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342132B (de) * 1974-11-04 1978-03-10 Siemens Ag 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von strangformigem gut
JPS6136381A (ja) * 1984-07-30 1986-02-2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用インク
JPH0436908A (ja) * 1990-05-31 1992-02-06 Japan Airlines Co Ltd 線材印字装置
FR2672401A1 (fr) * 1991-02-04 1992-08-07 Filotex Sa Procede de regulation de la viscosite d'une encre ou equivalent et dispositif pour sa mise en óoeuvre.
JP3123128B2 (ja) * 1991-07-22 2001-0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
JP3013685B2 (ja) * 1994-02-02 2000-02-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製造装置
DE4438090A1 (de) * 1994-10-25 1996-05-02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bringen von Farbkennzeichen auf eine Ader
JP3616859B2 (ja) * 1995-12-19 2005-02-0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へのマーキング方法
JP2001088280A (ja) * 1999-09-21 2001-04-03 Tatsut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非接着性樹脂成形体への印刷方法、その印刷方法により表面印刷された電線・ケーブル及びその印刷装置
JP4006938B2 (ja) * 2000-10-10 2007-11-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DE10103851A1 (de) * 2001-01-30 2002-08-14 Staedtler Fa J S Tinte für den Ink Jet Druck sowie deren Verwendung
JP2002301837A (ja) * 2001-04-06 2002-10-15 Hitachi Cable Ltd ケーブル表面の自動印字制御方法
JP2004079200A (ja) * 2002-08-09 2004-03-11 Yazaki Corp 電線及び電線のマーキング方法
JP2004122574A (ja) * 2002-10-02 2004-04-2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4-36908A 1992.02.06
JP特开2001-88280A 2001.04.03
JP特开2002-113928A 2002.04.16
JP特开2002-301837A 2002.10.15
JP特开2002-322397A 2002.11.08
JP特开2004-122574A 2004.04.02
JP特开平10-31918A 1998.02.03
JP特开平5-25417A 1993.02.02
JP特开平7-220542A 1995.08.18
JP特开平9-17126A 1997.06.3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PA06015019A (es) 2007-03-01
JP2006012609A (ja) 2006-01-12
EP1780735A4 (en) 2008-08-06
WO2006001371A1 (ja) 2006-01-05
JP4477948B2 (ja) 2010-06-09
CN1989576A (zh) 2007-06-27
EP1780735A1 (en) 2007-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77840B2 (ja) 物品の自動マーキング方法及び自動マーキング装置
CN1989576B (zh) 电线的着色方法以及电线的着色装置
CN100449190C (zh) 电磁阀的驱动方法、电磁阀驱动装置以及电线着色装置
JP2008103191A (ja) シールド電線及びシールド電線の識別方法
CN1813319B (zh) 束线装配方法和束线
JP4977362B2 (ja) ローラ
CN1826666B (zh) 电线的着色装置
CN101978438B (zh) 用于对电线进行着色的设备
JPWO2004049354A1 (ja) 電線及び電線の識別方法
CN100434195C (zh) 着色喷嘴
JP3887345B2 (ja) 電線の着色装置及び電線の着色方法
CN1682321A (zh) 电线与电线束
CN1332402C (zh) 电线的加标记方法和装置
CN101027731B (zh) 着色喷嘴
JP4486412B2 (ja) 電線の着色装置及び電線の加工装置
JP2008078012A (ja) 電線着色装置
CN100541673C (zh) 电线用着色喷嘴
JP2004079200A (ja) 電線及び電線のマーキング方法
JP2007149422A (ja) 電線の着色装置
KR100436779B1 (ko) 피전사체의 회전을 이용하는 수압전사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