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3969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3969A
CN1743969A CN200510072663.5A CN200510072663A CN1743969A CN 1743969 A CN1743969 A CN 1743969A CN 200510072663 A CN200510072663 A CN 200510072663A CN 1743969 A CN1743969 A CN 1743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mage
image carrier
air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726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4067C (zh
Inventor
西田聪
高田干彦
黑须重隆
森本浩史
石塚一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743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3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40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406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9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e.g. wires, pointed electrodes, means for cleaning the corona discharge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5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harging apparatus, e.g. cleaning devices, ozone removing devices G03G15/0225, G03G15/0291 takes precede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2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 G03G2215/026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ronas
    • G03G2215/027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ronas using wi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承载调色剂像的像载体;起电装置,其使上述像载体带电,并且具有放电部件和配置在上述放电部件与上述像载体之间、至少表面用金形成的栅极;放电生成物移动装置,其用于将起电装置所产生的放电生成物从像载体的一部分移动到与起电装置相对。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起电装置的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由电子照相方式进行成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作为起电装置的电晕放电式的起电装置对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进行均匀充电后,通过图像曝光装置进行曝光,形成潜像,通过显像装置进行显像,形成调色剂像之后,通过转印装置在记录纸上转印调色剂像。
现在,作为用于这种图像成形装置中的电晕放电式起电装置,大体上分为金属丝放电式和针放电式(针电极型、锯齿电极型)。而且,在金属丝或针等放电元件和感光体之间,配置用于控制感光体电位用的栅极。
当感光体和由该电晕放电产生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接触时,感光体会发生恶化,即使曝光,感光体电位也不下降到规定值,而保持接近于起电电位的值。这样,就不能形成图像,在图像中出现横向(感光体轴向)的白条纹。
在图像形成动作之后放置并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特别容易发生上述现象。认为这是由于在起电装置内残存臭氧等放电生成物,这些残留物扩散到感光体表面上,造成感光体恶化。
现在,知道防止这种感光体恶化的方法,例如,通过向起电装置内送风而排出臭氧等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或转印结束之后,在规定时间后转动感光体,用转动时的气流使感光体表面的臭氧等扩散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5-3134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4-104267号公报。
现在,使用上述的任何一种方法,也难以充分抑制感光体恶化。
本发明者进行潜心研究,判明了其原因如下:
为了控制感光体的起电电位,配置在感光体和放电部件之间的栅极,通常使用不锈钢或钨等的金属丝栅极,或者在不锈钢等金属板上通过腐蚀等形成图形的板状栅极。特别是,栅极表面积大,并且,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对于不锈钢和钨等材料的附着力强,因而,用送风或转动气流不能充分排出附着在栅极表面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然后,在停止图像形成动作的状态,慢慢在感光体表面扩散,引起感光体恶化。特别是,靠近感光体配置栅极,因而,这种影响极大。
近年,特别要求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和处理高速化。为了满足该要求,需要缩小感光鼓直径,实现配置在周边部的电晕起电装置、像曝光装置、显像装置等处理装置小型化,缩小这些处理装置之间的间隔。另外,在按每一种色彩设置感光鼓时,必须尽量缩小感光鼓之间的间隔。这样,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空间变窄,从起电装置产生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在感光体周围停留,难以排出,对于装置的小型化和高速化,感光体的恶化造成图像的白条纹成为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上述课题为鉴,目的是提供抑制感光体恶化、能形成没有白条纹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者研究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结果是,由于使用至少表面用金形成的这种栅极,减弱上述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和栅极表面的附着力,通过送风和转动时的气流,能够排出栅极表面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因此,能抑制感光体的恶化。另外,发现即使残留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到达感光体上,通过在每一规定时间转动也能分散恶化,因而,能够抑制感光体局部的恶化。
另外,尽管现在知道在栅极表面镀金以提高栅极的起电稳定性,然而,不知道栅极镀金和感光体恶化的关系。
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的结构实现。
首先,说明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理想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项是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承载调色剂像的像载体和使上述像载体带电的起电装置,上述起电装置具有放电部件和配置在上述放电部件和上述像载体之间、至少表面用金形成的栅极。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当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使上述像载体转动的控制装置。
在此,从像载体的恶化不明显出现在图像上的观点考虑,理想的是,规定的时间间隔是30秒~5秒为。
本发明的第二项是,如第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像载体的一次的转动动作的转动距离要比上述像载体的转动方向上的上述起电装置的长度长,并且,在转动前后,使相对上述带电装置的上述像载体部位不同。
本发明的第三项是,如第一项或第二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上述像载体包括第一像载体和配置在上述第一像载体下方的第二像载体;其上述起电装置包括使上述第一像载体带电的第一起电装置和使上述第二像载体带电的第二起电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第一像载体和第二像载体之间,使在上述规定时间间隔转动的转动动作条件不同。
在这里,作为转动的动作条件,例如,转动速度和转动的时间间隔等。
本发明的第四项是如第三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上述动作条件是上述时间间隔。
本发明的第五项是,如第四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使上述第二像载体转动的时间间隔比使上述第一像载体转动的时间间隔短。
本发明的第六项是,如第三项~第五项中之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分为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上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具有上述第一像载体和上述第一起电装置,上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具有上述第二像载体和上述第二起电装置。
本发明的第七项是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承载调色剂像的像载体和使上述像载体带电的起电装置,上述起电装置具有放电部件和配置在上述放电部件和上述像载体之间、至少表面用金形成的栅极。另外,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向上述起电装置输送气体的送风装置和在进行图像形成动作之间以及图像形成动作结束之后,在规定时间内控制上述送风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
在此,作为气体,例如是空气和惰性气体等。送风的风速,从臭氧等放电生成物的排出性和动作时消耗电力的观点来看,是0.3(m/sec)~3.0(m/sec)为理想。
本发明的第八项是,如第七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在不进行上述图像形成动作时,在规定的时间间隔使上述像载体转动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九项是,如第七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上述起电装置在与上述像载体相反侧具有设开口部的屏蔽部件,上述送风装置从上述开口部向上述像载体输送气体。
本发明的第十项是,如第九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在上述像载体的转动方向的上述起电装置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至少一侧,具有吸引气体的吸引装置。
本发明的第十一项是,如第九或第十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上述送风装置从上述起电装置的长方向的一方的单侧输送气体。
本发明的第十二项是,如第十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在上述起电装置的长方向的另一方的单侧设置吸引气体的吸引装置。
本发明的第十三项是,如第七项~第十二项中之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述像载体包括第一像载体和配置在上述第一像载体下方的第二像载体;上述起电装置包括使上述第一像载体带电的第一起电装置和使上述第二像载体带电的第二起电装置;上述送风装置包括向上述第一起电装置输送气体的第一送风装置和向上述第二起电装置输送气体的第二送风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第一送风装置和上述第二送风装置之间,使送风条件不同。
作为送风条件,例如是:风速、风量、送风时间等。
本发明的第十四项是,如第十三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上述送风条件是风速。
本发明的第十五项是,如第十三~第十四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上述第二送风装置的送风条件比上述第一送风装置的送风条件的送风力高。
提高送风力是指:提高风速、延长送风时间、增大风速等。
本发明的第十六项是,如第十三项~第十五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分为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上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具有上述第一像载体、上述第一起电装置和上述第一送风装置,上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具有上述第二像载体、上述第二起电装置和上述第二送风装置。
本发明的第十七项是,如第一项~第十六项中之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上述放电部件的至少表面用金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八项是,如第十七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在上述放电部件的基体的表面施以镀金。
本发明的第十九项是,如第一项~第十八项中之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在上述栅极基体的表面施以镀金。
本发明的第二十项是,如第一项~第十九项中之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上述放电部件是放电金属丝。
根据第一项发明,因为用金形成起电装置的栅极表面,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和栅极表面的附着力减弱,能够由像载体转动时的气流排出栅极表面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因此,能够抑制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像载体的恶化。另外,即使残留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到达像载体,也能够通过在每一规定时间转动像载体,分散恶化,因而能抑制局部的像载体恶化。
根据第二项发明,在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即使残留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到达像载体,由于像载体的转动距离比上述起电装置的长度长,并且在转动前后,使上述像载体相对上述起电装置的部位不同,位于与起电装置相对的位置的像载体确实移动到与起电装置不相对的位置上,因而,能抑制局部的像载体的恶化。
根据第三项发明,即使由于某种原因,在第一像载体和配置在第一像载体下方的第二像载体之间,由臭氧等放电生成物造成像载体恶化的难易程度不同,但是,在第一像载体和第二像载体之间,通过使转动的动作条件不同,就能够有效且确实地抑制像载体的恶化。
根据第四项发明,通过改变转动的时间间隔,能够容易地使转动的动作条件不同,并且,有效地抑制像载体的恶化。
根据第五项发明,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大体都比空气重,因而,容易向下侧流动,以及热气流容易上升,因此机内上方温度高,这样,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容易分解,由于上述原因,位于下方的第二像载体比位于上述的第一像载体更具有容易恶化倾向。此时,通过把转动第二像载体的时间间隔缩短短于转动第一像载体的时间间隔,能够有效地并且确实地分散像载体的恶化,还能够由于转动增加气流发生的频次,由此,抑制恶化。
根据第六项发明,通过单元化提高密封性,由于是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容易在像载体的周围停留的环境,因而,能显著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七项发明,用金形成栅极表面,因而,减弱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和栅极表面的附着力,由送风时的气流能够排出栅极表面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因此,能抑制像载体的恶化。
根据第八项发明,用送风时的气流和由像载体的转动产生的气流,能够更确实地除去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另外,还通过每一规定时间像载体的转动,能抑制像载体局部恶化。
根据第九项发明,从起电装置的背面向像载体发生气流,因而,能够有效地去除以栅极为开始的起电装置内部和像载体表面附近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
根据第十项发明,由于设置吸引装置,臭氧等放电生成物的去除效率提高,并且,不会使臭氧等放电生成物扩散,能够确实地回收。
根据第十一项发明,不仅从起电装置的背面送风,而且在长方向送风,因此,能够有效地除去从背面送风吹不到的死角部分的放电部件和存在于栅极背面部分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
根据第十二项发明,由于设置吸引装置,臭氧等放电生成物的去除效率提高,并且,不会使臭氧等放电生成物扩散,能够确实地回收。
根据第十三项发明,即使由于某种原因,在第一像载体和配置在第一像载体下方的第二像载体之间,即使由臭氧等放电生成物造成像载体恶化的难易程度不同,也在上述第一像载体和第二像载体之间使送风条件不同,这样,就能够有效且确实地抑制像载体的恶化。
根据第十四项发明,通过改变送风风速,能够容易地使送风的动作条件不同,并且,有效地抑制像载体的恶化。
根据第十五项发明,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大体都比空气重,因而,容易向下侧移动,以及热气流容易上升,因此机内上方温度高,这样,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容易分解,由于上述原因,位于下方的第二像载体比位于上述的第一像载体更具有容易恶化的倾向。此时,由于使对应第二像载体的第二送风装置的送风力比对应第一像载体的第一送风装置的送风力高,能够有效并且确实地抑制像载体的恶化。
根据第十六项发明,通过单元化提高密封性,由于是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容易在像载体的周围停留的环境,因而,能显著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十七项发明,因为用金形成放电部件的表面,所以减弱臭氧等放电生成物与放电部件表面的附着力,由像载体转动时的气流和送风,能够除去放电部件表面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因此,能抑制像载体恶化。
根据第十八项发明,通过镀金能够在表面均匀地形成金,因而,能够更容易除去臭氧等放电生成物。
根据第十九项发明,通过镀金能够均匀地在表面上形成金,因而,能够更容易除去臭氧等放电生成物。
根据第二十项发明,金属丝放电的场合,臭氧等放电生成物的发生量比较多,因而,能更显著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起电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起电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块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的转动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送风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本发明的方式不局限于这此例。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由图像形成装置本体GH和自动原稿输送装置JG组成。
图像形成装置本体GH具有:沿垂直方向配置的多个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带状中间转印体6;给纸输送部;定影装置24。
在四个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的每一个图像形成部上设覆盖部件,分成4个图像形成单元也可以。
形成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Y具有:配置在像载体、即感光体1Y周围的起电装置2Y;曝光装置3Y;显像装置4Y;吸引装置100Y(没作图);清洁装置8Y。形成品红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M和上述相同,具有: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1M;起电装置2M;曝光装置3M;显像装置4M;吸引装置100M(没作图);清洁装置8M。形成青绿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C和上述相同,具有: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1C;起电装置2C;曝光装置3C;显像装置4C;吸引装置100C(没作图);清洁装置8C。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K和上述相同,具有: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1K;起电装置2K;曝光装置3K;显像装置4K;吸引装置100K(没作图);清洁装置8K。起电装置2Y和曝光装置3Y、起电装置2M和曝光装置3M、起电装置2C和曝光装置3C以及起电装置2K和曝光装置3K构成潜像形成装置。5Y、5M、5C、5K分别是收纳黄调色剂、品红调色剂、青绿调色剂、黑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从这些容器供给对应显像装置4Y、4M、4C、4K中消耗的调色剂。
各感光体1Y、1M、1C和1K是在金属转鼓上形成OPC感光层的带负电的OPC感光体。另外,感光体1Y、1M、1C、1K可以使用如非晶体Si感光体等那样的OPC感光体以外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带正电的感光体。另外,感光体的形状也可以不是转鼓而是环形带。由多个辊张架设置了感光层的带,使带转动就可以。
另外,本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由没图示的控制装置,在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定时地进行控制使感光体转动。该转动控制在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可以时常进行,也可以按需要,例如,只在图像形成动作之后进行。在本装置,在主电源的电源开关接通的状态,不进行图像形成时,经常地按规定时间进行控制使感光体转动。
起电装置2Y、2M、2C、2K是具有表面用金形成的栅极的电晕(スコロトロン)放电装置,放电部件可以使用放电金属丝和锯形电极等。本装置采用放电金属丝作为放电部件。
把起电装置2Y对向作为被带电部件的感光体1Y,在放电金属丝上施加放电偏压,发生电晕放电,在感光体1Y上感应电荷,使感光体1Y带电。此时,在感光体1Y和放电金属丝之间设置栅极,通过在该栅极上施加栅极偏压,调节在感光体上感应的电荷量、控制带电电位。栅极可以使用金属丝栅极或者在金属板上通过腐蚀形成图形的板状栅极等。本装置采用板状栅极。同样地,起电装置2M使感光体1M带电,起电装置2C使感光体1C带电,起电装置2K使感光体1K带电。
曝光装置3Y具有半导体激光光源,由激光光束对感光体1Y进行点式曝光,基于黄色图像数据曝光。同样地,曝光装置3M基于品红色图像数据对感光体1M曝光,曝光装置3C基于青绿图像数据对感光本1C曝光,曝光装置3K基于黑色图像数据对感光体1K曝光。曝光装置3Y、3M、3C、3K也可以使用LED阵、液晶等激光束以外的曝光方式,但是,以进行点式曝光为理想。
显像装置4Y、4M、4C、4K,使用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二成分显像剂进行显像,或者也可以使用含有调色剂、不含载体的单成分显像剂进行显像。另外,显像装置4Y、4M、4C、4K可以是使曝光部附着调色剂的反转显像方式,或者也可以是使未曝光部附着调色剂的正显像方式,接触显像方式、非接触显像式均可以。尽管这样地在显像装置4Y、4M、4C、4K中能够使用众所周知的任意的方式,但是,以使用二成分显像剂的反显像方式的显像装置为理想。
中间转印体6是环形带,由多个辊张架、能循环移动地支承。
由图像形成部10Y、10M、10C和10K形成的各种色彩的图像,通过转印装置7Y、7M、7C和7K依次被转印在循环移动的中间转印体6上(1次转印),形成合成的彩色图像。收容在给纸输送部的给纸箱20内的用纸P由给纸输送部的给纸装置21给出,经过给纸辊22A、22B、22C、对准辊23等输送到转印装置7A,在用纸P上转印彩色图像(二次转印)。转印了彩色图像的用纸P由定影装置24进行定影处理,由排纸辊25夹持输送在机外的排纸盘26上。
另外,由转印装置7A在用纸P上转印了彩色图像之后,把用纸P分离的中间转印体6由具有清除刮板的清洁装置8A进行清除。
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GH的上部设置自动原稿输送装置JG。自动原稿输送装置JG一张一张地输送放置在原稿给纸台31上的原稿d通过读取位置,向原稿排纸台32进行排纸。自动原稿输送装置JG能够开闭,通过开放能够把原稿放置在原稿放置部45上。
40是图像读取部,具有:由照射原稿的光源和反射镜组成的扫描单元41;有两片反射镜的扫描单元42;成像透镜43;CCD摄像元件44;原稿放置部45。
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JG进行原稿读取中,在图示的位置设定扫描单元41、42的同时,在图示的位置设定自动原稿输送装置JG,输送原稿d,连续读取多张原稿d。在用原稿放置部45进行原稿读取中,开放自动原稿输送装置JG,在原稿放置部45上放置原稿d,通过移动扫描单元41、42扫描原稿d进行原稿读取。自动原稿输送装置JG具有自动两面原稿输送装置。
以下,参照图1所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部的局部剖面图图2、图1所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起电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图1所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起电装置的剖面图图4,说明图像形成部,特别地说明起电装置、吸引装置的结构。
图2中的图像形成部10的结构,对于图1中的图像形成部10Y、10M、10C和10K是共同的。图3、图4中的起电装置2的结构在图1的起电装置2Y、2M、2C和2K中是共同的。在以下的说明和图2~图4中,关于图像形成部10和各起电装置2的各构成部,省略Y、M、C、K符号。
感光体1如箭头所示地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感光体1上,从下方依次设定起电位置、曝光位置和显像位置。为了进行这样的处理,分别形成起电装置2配置在下方、显像装置4配置在上方,并且,从曝光装置3射出的光束从显像装置4和起电装置2之间的间隙射入感光体1的结构。
在显像装置4的感光体转动方向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吸引装置100的导管部的吸引口100A和100B,在导管的出口设吸引风扇100C。该100A是配置在起电装置的下游的吸引口,100B作为配置在上一个的图像形成部的起电装置的上游的吸引口起作用。该吸引口100A、100B在垂直于附图2的方向、即起电装置的长方向延伸,具有和起电装置大体相同的长度。另外,只有位于最下方的K的图像形成部,在起电装置的上游侧也设置了吸引口。
转印装置7把向下移动的感光体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同样地向下方移动的中间转印机6上。转印后的感光体1由位于感光体1下方的清洁装置8进行清洁。ES是检测感光体1的表面电位的电位传感装置,L是对清洁后的感光体1同样地曝光,进行消电的起电前曝光装置(PCL)。
起电装置2具有放电金属丝50、板状栅极51和屏蔽部件52,屏蔽部件52如图2所示地剖面是コ字形,由侧板和位于感光体1的相反侧的后板构成,在后板上有作为通风口的开口部52A,具有如图3所示的细长的形状。起电装置2支承在作为支承部件的框体53上,由框体53导向,能够在垂直于附图2的纸面的方向拉出。
另外,屏蔽部件52的长方向,即,起电装置2的长方向的两端,用放电金属丝的固定部件覆盖,但是,在其长方向的一侧设通风口52B,在另一侧设吸引口52C。该吸引口52C连通在上述的吸引装置100上(没作图),由风扇100C产生吸引力。
送风时,从通风口52A向栅极51产生如图2中箭头所示的空气流,该空气流和臭氧等放电生成物一起,从上述的吸引口100A和100B(严格地说是配置在下方的图像形成部的吸引口100B)被吸引。另外,从起电装置2的长方向的通风口52B产生的空气流,和臭氧等放电生成物一起从吸引口52C被吸引。
在框体53上固定作为送风装置构成部的导管55。在导管55内设三片气流限制板551、552、553,由这些气流限制板形成通风路H1、H2、H3,并且,在框体53上设置和这些通风路对应的开口53A。从开口53A导入的空气通过后板的通风口52A均匀地吹在感光体1上。在导管55和框体53的侧面53B上连接导管57,在导管57的空气导入口上设置风扇58和过滤装置59。这样,导管55、57、风扇58和过滤装置59构成送风装置。
作为送风装置和吸引装置不一定必须要导管和过滤装置,也可以直接把作为送风装置和吸引装置的风扇或泵设置在必要的部位上。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各设置一个送风用风扇和吸引用风扇,然而,也可以分别设置风扇从后板的通风口52A送风和从长方向的通风口52B送风。另外,关于上述的吸引口100A和100B以及起电装置的长方向的另一方单侧的吸引口52C也同样地可以分别设置风扇。
如图2所示,屏蔽板52和框体53之间的间隙,在位于显像装置4下方的部分,由遮盖部件聚氨酯片60遮盖。另外,在框体53的底部粘接由铁素体橡胶构成的磁部件磁片54。由聚氨酯片60防止从显像装置4泄漏的显像剂进入起电装置2内,同时,防止显像剂进入框体53内。
另外,在装拆起电装置2时,落在框体53内的显像剂飞散,会附着在放电金属丝50上,然而,由于在剖面为コ字形的框体53的底部设磁部件磁片54,载体吸附在磁片54上,防止其飞散,确实地防止载体向放电金属丝50上附看。
在本发明中,特征在于用金形成起电装置的栅极表面。用金制作或者用金覆盖不锈钢或钨等底料的表面也可以。考虑臭氧等放电生成物的去除效果和制造成本,金覆盖膜的厚度,以平均1μm~5μm为理想。
能够由镀、蒸镀、溅射、涂敷等形成覆盖膜,然而,特别以镀为理想。和其他方法相比,镀能在表面均匀地形成金,因而,提高臭氧等放电生成物的除去效率。另外,通过使用脉冲电流的电解镀法进行金镀层的形成,和通常使用直流电流的电解镀法相比,形成的金镀层组织致密并且硬、针孔少,并且层厚度薄且均匀,提高臭氧等放电生成物的去除效率。
用于形成金镀层的脉冲电流电解镀法,不特别地限定其工艺和条件,能够以普通的方法进行。电解镀法的电流,只要是脉冲电流就行,不特别地限定。具体来说,例如,可以使用整流商用交流电得到的各种脉冲电流,使用矩形波脉冲电流是理想的。例如,能够在几微秒到几百微秒的范围设定该脉冲电流的宽度(接通时间),该接通时间比断开时间或充电时间长是理想的。这样,能够使形成的金镀层组织致密。脉冲电流的电流密度例如是0.5~1.6A/dm2、电压例如是2~6V。在实际进行镀的工艺中,对于被镀物、即栅极底料进行各种前处理工序和后处理工序,例如,进行化学研磨处理、水洗处理、酸浸渍处理、水洗处理、纯水浸渍处理、镀金工序、水洗处理和干燥处理。
使用脉冲电流进行电解镀的方法与使用直流电流的镀法相比能在阴极界面进行高电流密度的电解,因此,生成的结晶粒径小,从而形成组织致密、密度高、硬的金镀层。而且,该金镀层针孔少,形成厚度薄且均匀的金镀层。而且,作为阴极的栅极底材的表面和析出的金容易形成例如合金状态,因此,金镀层的紧密粘接性高。
放电金属丝可以使用直径20~150μm的钨、不锈钢、金等线材,特别在表面用金形成是理想的。可以用金制作线材或者也可以用金覆盖不锈钢和钨等线材的表面。至于金覆盖膜的厚度,从臭氧等放电生成物的去除效率和制造成本、放电效率等方面考虑,以平均厚度1μm~5μm为理想。
覆盖膜可以由镀、蒸镀、溅射、涂敷等方法形成,特别地以镀为理想。和其他方法相比,镀能均匀地在表面形成金,因而提高臭氧等放电生成物的去除性。
图5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方块图。参照图5说明涉及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的结构。对于与用图1说明的结构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本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包括:统一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200;读取原稿、执行取入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功能的图像读取部40;输入来自图像读取部的图像数据、进行滤波处理、灰度等级调节、倍率处理等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301;基于图像处理部301处理的图像数据、在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把在感光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转印装置7Y、7M、7C、7K;把中间转印体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纸上的转印装置7A;向转印装置7A供给记录纸的给纸输送部;把转印上调色剂像的记录纸定影的定影装置24;把转动上述感光体的时间间隔202Y、202M、202C、202K和转动距离203Y、203M、203C、203K和转动的线速度204Y、204M、204C、204K等转动条件以及图像形成动作之后到送风装置停止之前的时间205Y、205M、205C、205K和风速206Y、206M、206C、206K、风量207Y、207M、207C、207K送风条件等的各参数存储的由非易失性存储装置构成的存储装置208;具有显示和输入功能,把印刷张数设定等各种的设定和图像形成指令等的操作指令输入上述控制装置200的操作输入装置209;用于以规定时间间隔使感光体转动的计时装置(定时器)210Y、210M、210C、210K;用于使送风装置在规定时间动作的计时装置(定时器)211Y、211M、211C、211K;由主电源和副电源构成的电源供给装置212等。上述的图像形成部由承载调色剂像的感光体1Y、1M、1C、1K、吸引装置100Y、100M、100C、100K、按各色彩具有送风装置的起电装置2Y、2M、2C、2K、曝光装置3Y、3M、3C、3K、显像装置4Y、4M、4C、4K等构成,各装置分别具有不作图示的电机等驱动装置。控制装置200是由CPU(中央处理装置)、存储装置M1、没图示的计算单元、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的计算机系统。上述各结构的控制由实行预先存储在存储装置M1中的程序进行。参照图6说明涉及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动作在Y、M、C、K相同,因而,省略各部的符号Y、M、C、K。
感光体在每个规定时间的转动动作,在主电源的电源开关ON的状态、在图像形成动作不进行时,时常进行。
在步骤S101,电源供给装置212的主电源开关为ON。
在步骤S102,进行装置的初始化。
在步骤S103,进行计时装置的定时器210的复位。
在步骤S104,判断是否有来自操作输入装置209的图像形成指令。如果有图像形成指令(步骤S104为YES),则执行步骤S105的处理,如果无图像形成指令(步骤S104为NO),则执行步步骤S108的处理。
在步骤S105,从图像读取部40读入图像,在图像形成部10开始图像形成动作。
在步骤S106,使定时器210复位。
在步骤S107,控制装置200监视图像形成动作是否结束,当图像形成动作结束时(步骤S107为YES),则执行步骤S108的处理,图像形成动作没结束时(步骤S107为NO),则继续进行步骤S107的处理并且监视图像形成动作是否结束。
在步骤S108,通过控制装置200,定时器210开始计时。
在步骤S109,控制装置200从存储装置208读取使感光体1转动的时间间隔202,监视定时器210的计时时间的同时,当计时时间达到时间间隔202时(步骤S109为YES),则执行步骤S110的处理,当没达到规定时间时(步骤S109为NO),则执行步骤S111的处理。
在步骤S110,控制装置200从存储装置208读取转动的线速度204和转动距离203等转动动作条件,向感光体1的驱动装置发出指令,使感光体1以该条件转动。之后,执行步骤S103的处理。要使转动距离203比感光体的转动方向的起电装置的长度长一些,以便使在转动前后感光体相对起电装置的部位不同。这样,位于和起电装置相对的位置的感光体确实地移动到与起电器不相对的位置上,因而,抑制局部的感光体的恶化。另外,在感光体的非图像形成部的部分上设置叶片,这样,通过感光体转动时的气流,能够提高去除栅极表面的臭氧等的放电生成物的效果。
在步骤S111,判断是否有来自操作输入装置209的图像形成指令。如果有图像形成指令(步骤S111为YES),执行步骤S105的处理,如果没有图像形成指令(步骤S111为NO),执行步骤S109的处理。
以上的动作对Y、M、C、K各个图像形成部而言,都进行。
参照图7说明涉及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动作在Y、M、C、K相同,因而省略各部的符号Y、M、C、K。
送风动作和图像形成动作大体同时开始,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的规定时间后结束。在本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电源,除主电源之外,还具有电池作为副电源,在送风中,即使主电源被切断,也由副电源在规定时间进行送风。
在步骤S201,使电源供给装置212的主电源的电源开关为ON。
在步骤S202,进行装置的初始化。
在步骤S203,判断是否有来自操作输入装置209的图像形成指令。如果有图像形成指令(步骤S203为YES)进行步骤S204的处理,如果没有图像形成指令(步骤S203为NO)继续进行步203的处理。
在步骤S204,控制装置200从存储装置208读取风速206、风量207等送风条件,向送风装置的驱动装置发出指令,在该条件开始送风装置的动作。
在步骤S205,从图像读取部40读入图像,在图像形成部10开始图像形成动作。
在步骤S206,使定时器211复位。
在步骤S207,控制装置200监视图像形成动作是否结束,当图像形成动作结束时(步骤S207为YES),则执行步骤S208的处理,如果图像形成动作没结束(步骤S207为NO),则继续进行步骤S207的处理,监视图像形成动作是否结束。
在步骤S208,通过控制装置200定时器211开始计时。
在步骤S209,控制装置200从存储装置208读取送风装置停止前的时间205,监视定时器211的计时时间的同时,当计时时间达到送风装置停止前的时间205时(步骤S209为YES),则执行步骤S210的处理,当没达到规定时间时(步骤S209为NO),则执行步骤S211的处理。
在步骤S210向送风装置的驱动装置发出指令,使送风动作停止,执行步骤S203的处理。
在步骤S211,判断是否有来自操作输入装置209的图像形成指令。如果有图像形成指令(步骤S211为YES),则执行步骤S205的处理,如果无图像形成指令(步骤S211为NO),则执行步骤S209的处理。
以上的动作对于Y、M、C、K的各个图像形成部而言都进行。
在使吸引装置100的动作和送风动作同时进行时,吸引装置100的动作和送风装置的动作时间相同地和图像形成动作几乎同时地开始,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的规定时间之后结束是理想的。
上述控制方式,用1个控制装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送风控制和感体的转动控制等,然而,也可以用各个控制装置分别进行控制。
把送风动作和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感光体的转动动作两方并用进行,更加提高抑制感光体恶化的效果,因而,是理想的。另外,在Y、M、C、K的图像形成部中,至少使两个图像形成部的送风条件和转动条件不同,由此,更有效地抑制感光体的恶化,因而,是理想的。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在图1所示的串联式全彩色复印机中,使用负带电性的OPC感光体,使感光体的转动线速度为220(mm/sec)。显像剂使用两成分显像剂,根据显像装置中的导磁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节调色剂浓度,由此,进行调色剂带电量的调节。起电装置用图2所示的电晕的起电装置,其使用的放电金属丝是在直径30μm的钨丝上镀金,形成平均厚度1.5μm的金镀膜,然后进行φ30μm的拉丝模处理,用以消除表面的凹凸。栅极使用在不锈钢板上进行规定图形的腐蚀处理形成的板状栅极,其表面还经过脉冲电流电解镀法形成平均厚度1.5μm的金镀膜。设定显像装置的显像偏压,要适宜形成最佳图像浓度。设定曝光用激光强度,要使感光体的中间调电位在理想的范围内。感光体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的放置时间内,从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立刻开始放置时间的计时,每经过3分钟就以上述线速度使感光体转动30mm。该转动距离比起电装置的在感光体转动方向的长度多少长一些。另外,不向起电装置送风。
在以下的条件下,对于K的图像形成部实施了印刷20万次的耐久试验。
起动时,环境条件为:温度20℃、相对湿度50%,输出中间色调图像,调查白条纹的发生情况。之后,进行5万张连续印刷后,在温度10℃、相对湿度20%的环境条件中放置10分钟后,输出中间色调图像,调查了白条纹的发生状况。起动后,进行了累计10万张的连续印刷之后,在温度20℃、相对湿度50%的环境条件下放置10分钟后,输出中间色调图像,调查了白条纹的发生状况。起动后,进行了累计20万张的连续印刷之后,在温度30℃、相对湿度80%的环境条件下放置10分钟之后,输出中间色调图像,调查了白条纹的发生状况。
(比较例1)不对放电金属丝和栅极镀金,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的放置时的感光体的转动,除此之外,和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2)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放置时的感光体的转动,除此之外,和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3)不对栅极镀金,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相同。
把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印刷张数   起动   5万张   10万张   20万张
  环境条件   20℃、50%   10℃、20%   20℃、50%   30℃、80%
  实施例1   ○   ○   ○   ○
  比较例1   ○   ××   △   ×
  比较例2   ○   ×   ○   ○
  比较例3   ○   ×   ○   ○
○:完全无白条纹,图像完全没有问题;
○△:大致无白条纹,图像无问题;
△:有若干白条纹,但是实用上无问题;
×:有白条纹,实用有问题;
××:白条纹多,实用上非常有问题。
由表1可知:对栅极镀金,在放置时,即在不进行图像形成时,进行感光体转动控制的实施例1和各比较例相比,不发生白条纹,优秀。
(实施例2)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像部、感光体等诸条件,除以下所示的进行向起电装置送风控制以代替感光体的转动控制之外,和实施例1相同。
从图2的电晕的起电装置的屏蔽部件的后板的开口部和起电装置长方向的一侧的通风口送风,从起电装置的上游、下游以及起电装置的长方向的另一侧的单侧吸引口吸引,在图像形成动作进行中间和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的5分钟间进行了送风和吸引动作。送风是以0.3(m/sec)的风速输送空气。风速是在起电装置的后板开口部的起电装置长方向中央部的位置的测量值。
在以下的条件,对K的图像形成部进行了图像评价。
在起动时和放置3分钟后、进而在从起动累计放置10分钟后,分别输出中间色调图像,调查了白条纹的发生状况。在温度20℃、相对湿度50%的环境条件和温度10℃、相对湿度2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了该一连的实验。
(比较例4)放电金属丝和栅极没有镀金、不进行向起电装置送风和吸引,除此之外,和实施例2相同。
(比较例5)不进行向起电装置送风、吸引,除此之外,和实施例2相同。
(比较例6)栅极没有镀金,除此之外,和实施例2相同。
把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2
  环境条件   20℃、50%   10℃、20%
  放置时间   起动   3分   10分   起动   3分   10分
  实施例2   ○   ○   ○   ○   ○   ○
  比较例4   ○   ○   ×   ○   ×   ××
  比较例5   ○   ○   △   ○   △   ×
  比较例6   ○   ○   △   ○   ○△   ×
由表2可知:对栅极镀金、进行向带电装置送风控制的实施例2和各比较例比较,没发生白条纹,优秀。
(实施例3)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像部、感光体等诸条件,除向在Y、M、C、K4色图像形成部印刷和起电装置进行送风之外,和实施例2相同。
首先,为了调查在各色的送风的风速的最佳值,进行了以下的实验。在进行1000张连续印刷后立刻放置3分钟后,进而,在从起动累计放置10分钟后,在温度10℃、相对湿度20%的环境条件下,输出中间色调图像,分别调查了白条纹的发生状况。和实施例2相同地,在图像形成动作进行中间和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的5分钟间进行空气送风,在表3所示的6种风速的条件下,分别对Y、M、C、K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
表3
  风速(m/sec)   0.1   0.3   0.5   0.7   1   1.2
  放置时间   完后立刻   3分   10分   完后立刻   3分   10分   完后立刻   3分   10分   完后立刻   3分   10分   完后立刻   3分   10分   完后立刻   3分   10分
  Y   ○   △   △   ○   △   ○   ○   ○   ○   ○   ○   ○   ○   ○   ○   ○   ○   ○
  M   ○   △   △   ○   △   △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   ○   ○
  K   △   △   △   △   △   △   △   △   △   △   △   △   ○   △   △   ○   △   ○
由表3可知风速最佳值,Y为0.3m/sec、M为0.5m/sec、C为0.7m/sec、K为1.0m/sec。
在此,如果对于4色都以1.0m/sec的风速送风,都可以抑制白条纹,可是,在本机,当4色都以1.0m/sec的风速风时,装置使用时的耗电力就会超出上限3KW,因而,不能使用。
这里,在本实施例3,上述Y、M、C、K分别以0.3m/sec、0.5m/sec、0.7m/sec、1.0m/sec的风速送风,以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了20万张印刷耐久试验。
(实施例4)对全色以0.3(m/sec)的风速送风,除此之外,和实施例3相同地进行了20万张印刷耐久试验。
把关于K的评价结果示于表4
印刷张数    起动         5万张        10万张        20万张
环境条件    20℃、50%   10℃、20%   20℃、50%    30℃、80%
实施例3     ○           ○           ○            ○
实施例4     ○           △           △            △
由表4可知,在Y、M、C、K分别以不同的最佳风速送风的实施例3和对全色都以0.3(m/sec)的风速送风的实施例4相比,在白条纹发生状况方面优秀。而且,没有不必要地增加上述装置使用时的消耗电力,能有效地抑制白条纹发生。即,可知更加理想的是,在垂直方向设置多个图像形成部的场合,越位于下方设置的图像形成部越要提高风速。

Claims (1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承载调色剂像的像载体;起电装置,其使上述像载体带电,并且具有放电部件和配置在上述放电部件与上述像载体之间、至少表面用金形成的栅极;放电生成物移动装置,其用于将起电装置所产生的放电生成物从像载体的一部分移动到与起电装置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生成物移动装置是转动控制装置,其旋转上述像载体以使与上述起电部件相对的像载体完全移动到不与上述起电部件相对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生成物移动装置是转动控制装置,其在上述图像形成模式无效时,以规定的时间间隔转动上述图像载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转动控制装置设定成上述像载体的一次的转动动作的转动距离比上述起电装置在上述像载体的转动方向上的长度长,并且,在转动前后,使相对上述起电装置的上述像载体的部位不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像载体包括第一像载体和配置在上述第一像载体下方的第二像载体;上述起电装置包括使上述第一像载体带电的第一起电装置和使上述第二像载体带电的第二起电装置;上述控制装置使以规定时间间隔转动的转动动作条件在上述第一像载体和第二像载体之间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动作条件是上述时间间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使上述第二像载体转动的时间间隔比使上述第一像载体转动的时间间隔短。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分为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上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具有上述第一像载体和上述第一起电装置,上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具有上述第二像载体和上述第二起电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放电生成物移动装置包括:送风装置,其向起电装置送风;送风控制装置,其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控制上述送风装置动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还具有转动控制装置,其在不进行上述图像形成动作时,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使上述像载体转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起电装置包括:屏蔽部件,其在与上述像载体相对的一侧具有开口部,上述送风装置从上述开口部向上述像载体送风。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上述像载体的转动方向的上述起电装置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至少一侧,设有吸引气体的吸引装置。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送风装置从上述起电装置的长方向的一侧送风。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上述起电装置的长方向的一侧设置吸引气体的吸引装置。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像载体包括第一像载体和配置在上述第一像载体下方的第二像载体;上述起电装置包括使上述第一像载体带电的第一起电装置和使上述第二像载体带电的第二起电装置;上述送风装置包括向上述第一起电装置送风的第一送风装置和向上述第二起电装置送风的第二送风装置;上述送风控制装置使送风条件在上述第一送风装置和上述第二送风装置之间不同。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送风条件为风速。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第二送风装置的送风条件比上述第一送风装置的送风条件的送风力高。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分为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上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具有上述第一像载体、上述第一起电装置和上述第一送风装置,上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具有上述第二像载体、上述第二起电装置和上述第二送风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放电部件是放电金属丝。
CN200510072663.5A 2004-08-31 2005-05-16 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05240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51685A JP4305334B2 (ja) 2004-08-31 2004-08-31 画像形成装置
JP251685/04 2004-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3969A true CN1743969A (zh) 2006-03-08
CN100524067C CN100524067C (zh) 2009-08-05

Family

ID=35943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72663.5A Active CN100524067C (zh) 2004-08-31 2005-05-16 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36715B2 (zh)
JP (1) JP4305334B2 (zh)
CN (1) CN100524067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1751A (zh) * 2010-02-03 2011-08-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单元
CN103676547A (zh) * 2012-09-18 2014-03-26 株式会社理光 充电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和充电单元
CN105867085A (zh) * 2015-02-05 2016-08-17 株式会社理光 除图像形成装置
CN110356127A (zh) * 2018-03-26 2019-10-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69326A1 (en) * 2005-05-24 2006-11-30 Xerox Corporation Dicorotron having a shield insert
US7546060B2 (en) * 2005-10-20 2009-06-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ttaching method of charger unit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473278B (zh) * 2006-04-28 2011-04-06 夏普株式会社 电晕放电装置、感光体带电充电器、及电晕放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JP5332151B2 (ja) * 2007-08-22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帯電装置、帯電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352998B2 (ja) * 2007-12-20 2013-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08004226B4 (de) * 2008-01-14 2015-05-21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laden einer fotoempfindlichen Schicht mit gerichteter Belüftung der Korona-Elektrode
JP5402568B2 (ja) * 2009-11-25 2014-01-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201563A1 (en) * 2011-02-09 2012-08-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atent Image Carrying Unit, and Developing Unit
JP2013088731A (ja) * 2011-10-21 2013-05-13 Fuji Xerox Co Ltd 送風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818208B1 (ko) * 2011-12-23 2018-01-12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5862425B2 (ja) * 2012-04-01 2016-02-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9454B2 (ja) * 2012-10-31 2016-07-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送風管、送風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83227B2 (ja) * 2012-12-13 2017-02-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送風管、送風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23359B2 (ja) * 2013-03-06 2017-05-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756B2 (ja) 2013-03-26 2016-10-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26932A (ja) * 2015-07-27 2017-0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116698A (zh) * 2018-10-31 2019-01-01 广州奥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手动清洁栅网的硒鼓
JP7215103B2 (ja) * 2018-11-19 2023-01-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30949A (ja) * 2021-02-26 2022-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04267A (ja) * 1990-08-24 1992-04-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189851B2 (ja) * 1992-05-08 2001-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3140313B2 (ja) * 1994-12-13 2001-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86471A (ja) * 1995-04-13 1996-11-0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98128A (ja) * 1997-01-14 1998-07-31 Fuji Xerox Co Ltd コロナ放電装置
JP2000162934A (ja) * 1998-11-30 2000-06-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070026A (en) * 1999-05-10 2000-05-30 Xerox Corporation Charging device with separate pressure and vacuum air flows
JP3666330B2 (ja) * 1999-12-13 2005-06-2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用帯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480798A (zh) * 2002-05-27 2004-03-10 ������������ʽ����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1751A (zh) * 2010-02-03 2011-08-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单元
CN102141751B (zh) * 2010-02-03 2015-04-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单元
CN103676547A (zh) * 2012-09-18 2014-03-26 株式会社理光 充电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和充电单元
CN103676547B (zh) * 2012-09-18 2016-09-14 株式会社理光 充电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和充电单元
CN105867085A (zh) * 2015-02-05 2016-08-17 株式会社理光 除图像形成装置
CN105867085B (zh) * 2015-02-05 2019-04-1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356127A (zh) * 2018-03-26 2019-10-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71701A (ja) 2006-03-16
US20060045558A1 (en) 2006-03-02
JP4305334B2 (ja) 2009-07-29
US7236715B2 (en) 2007-06-26
CN100524067C (zh) 2009-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396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7449C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154884C (zh)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CN1090768C (zh) 显影盒及使用该显影盒的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19603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10495A (zh) 能优化转印部件的清洁时间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959564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0351709C (zh) 位置偏移检测补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6364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384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2192C (zh) 包含接触式充电部件的图象形成设备
CN1276314C (zh) 电子照相环形带、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N1129037C (zh) 光接收部件、图象形成设备以及图象形成方法
CN1267791C (zh) 具有泡沫弹性部分的充电元件、充电装置、处理盒和图象形成装置
CN2736812Y (zh) 图像成形设备
CN19088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47617C (zh) 清洁方法及其装置,处理组件,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210993A (zh)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CN1150662A (zh) 用电子照像方法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83797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444108A (zh) 在用过的显像盒中补充色料的方法
CN1128389C (zh) 借助图像载体件将导电颗粒从显影装置供入充电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924730A (zh) 清洁元件及使用该清洁元件的成像设备
CN1289980C (zh) 显影装置及其该显影装置使用的带电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2109C (zh) 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