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5220B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5220B
CN1625220B CN2004100483249A CN200410048324A CN1625220B CN 1625220 B CN1625220 B CN 1625220B CN 2004100483249 A CN2004100483249 A CN 2004100483249A CN 200410048324 A CN200410048324 A CN 200410048324A CN 1625220 B CN1625220 B CN 1625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image
correcting
color development
l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483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5220A (zh
Inventor
田中智
青木松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25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5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25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5220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6Details of unit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64Uniformity control of the toner density at separate colour transf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Fax 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维持连续形成的图像的发色特性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装置(10)是可连续地打印多数个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记录用纸上打印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4)、根据在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测试图像,对表示图像的发色特性的发色数据进行检测的检测单元(189)、根据利用前述检测单元(189)所检测出的发色数据和作为发色特性的基准的基准数据,决定是否应输出关于发色特性的警告信息的警告控制单元(268)、依据前述警告控制单元(268)所产生的决定,输出关于发色特性的警告信息的警告单元(272)。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进行色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当需要在连续形成n张图像的过程中进行校准时,中断图像形成处理并执行校准处理,且在该校准处理结束后再次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处理方法。而且,专利文献2揭示了一种在打印机的使用中以规则的间隔打印色标,并利用传感器检测该色标,且根据所检测的颜色而决定色校正值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的第31503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的特开平10-2246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鉴于上述背景而形成的,可维持连续形成的图像的发色特性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多数个记录媒体上连续形成多数个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根据在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测试图像,检测表示图像的发色特性的发色数据的检测单元、根据利用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发色数据和作为发色特性的基准的基准数据,根据由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发色数据进行第1色校正处理的校正单元,其中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反映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至少形成色校正用的图像,并且前述检测单元根据在反映了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检测发色数据、根据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反映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的发色数据,决定是否将色校正处理的结果反映在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中的校正控制单元、决定是否应输出关于发色特性的警告信息的警告控制单元、依据前述警告控制单元所产生的决定,输出关于发色特性的警告信息的警告单元。
较为适宜的是,前述图像形成单元执行连续地形成图像的连续形成处理,前述检测单元在前述连续形成处理的执行中检测前述发色数据,前述警告单元在前述连续形成处理的执行中输出前述警告信息。
较为适宜的是,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基于用户的要求的前述连续形成处理中,在记录媒体上形成色校正用的图像,前述检测单元根据在前述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色校正用的图像,检测前述发色数据,前述警告控制单元计算根据前述色校正用的图像所检测出的发色数据和前述基准数据的差分值,并在所计算的差分值大于既定值时,决定应输出前述警告信息的意思。
较为适宜的是,还具有面片数设定部,依据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发色数据,变更在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色校正用的图像的数目,或形成有色校正用的图像的记录媒体的数目。
较为适宜的是,前述警告单元将催促用户指示操作的信息作为前述警告信息输出,其中该用户的指示操作用于指示与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相比校正精度高的第2色校正处理的处理开始,前述校正单元将输入了前述指示操作的情况作为条件,进行基于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发色数据的第2色校正处理。
较为适宜的是,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既定的时间形成第1色校正用图像,并在与前述指示操作对应的时间形成第2色校正用图像,前述校正单元在既定的时间根据前述第1色校正用图像进行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并在与前述指示操作对应的时间,根据前述第2色校正用图像进行前述第2色校正处理。
较为适宜的是,还具有依据用户的操作,设定用于决定是否应输出警告信息的警告基准值的基准值设定单元,且前述警告控制单元计算利用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发色数据和前述基准数据的差分值,并在所算出的差分值较前述基准值设定单元所设定的警告基准值大的情况下,决定应输出前述警告信息的意思。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多数个记录媒体上连续形成多数个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根据在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测试图像,检测表示图像的发色特性的发色数据的检测单元、根据利用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发色数据进行色校正处理的校正单元,其中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至少形成色校正用的图像,并且前述检测单元根据在反映了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检测发色数据、根据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的发色数据,决定是否将色校正处理的结果反映在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中的校正控制单元、根据利用前述检测单元从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中被检测出的发色数据,和作为发色特性的基准的基准数据,决定是否应输出关于发色特性的警告信息的警告控制单元、依据前述警告控制单元所产生的决定,输出关于发色特性的警告信息的警告单元。
[校正方法]
关于本发明的校正方法是一种连续地形成多数个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校正方法,前述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在记录媒体上连续地形成多数个图像,并根据在前述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测试图像,检测表示图像的发色特性的发色数据,根据所检测出的前述发色数据进行色校正处理,在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形成图像,从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中检测出发色数据,根据从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中被检测出的发色
数据,决定是否将色校正处理的结果反映在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中,且根据所检测的发色数据和成为发色特性的基准的基准数据,决定是否应输出关于发色特性的警告信息,当做出应输出警告信息的决定时,输出关于发色特性的警告信息。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校正方法是一种连续地形成多数个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校正方法,在多数个记录媒体上连续地形成多数个图像,序根据在前述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测试图像,检测表示图像的发色特性的发色数据,且根据所检测的发色数据进行色校正处理,并在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形成图像,且从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中检测出发色数据,并根据从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中被检测出的发色数据和成为发色特性的基准的基准数据,决定是否将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反映在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中。
如利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维持连续形成的图像的发色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串联式打印装置10(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
图2为利用打印装置10的发色特性变化的说明,其中(A)为只进行自动的色校正处理的情况下的发色特性变化的示例,(B)为在作业2之后进行通过手动的色校正处理的情况下的发色特性变化的示例。
图3为图像处理装置20的机能构成的示例。
图4为利用作业生成部204所生成的作业数据的示例,其中(A)为从要求获取部200所输入的打印要求数据的示例,(B)为利用作业生成部204被更细地进行分割的作业的示例。
图5为插入有校正作业的作业数据的示例。
图6为校正值决定部260在决定校正值时所参照的校正表的示例。
图7为利用打印装置10的打印处理(S10)的流程图。
图8为利用打印装置10的色校正处理(S120)的流程图。
图9为利用警告输出部272被显示在UI装置30上的显示画面的示例。
符号的说明
10:打印装置
14:图像形成单元
14Y:第1图像形成单元
14M:第2图像形成单元
14C:第3图像形成单元
14K:第4图像形成单元
16:中间转印装置
17:用纸托盘
17a:第1用纸托盘
17b:第2用纸托盘
18:用纸传送路
19:定影器
20:图像处理装置
30:用户接口装置
37:定影器
42:记录用纸
42a:第1记录用纸
42b:第2记录用纸
122:玻璃盖
124:平板玻璃
130:图像读取装置
132:光源
134:全比例镜(full rate mirror)
135:第1半比例镜(halfrate mirror)
136:第2半比例镜(halfrate mirror)
137:成像透镜
138:图像读取元件
140:光扫描装置
140Y:光扫描装置
142Y:半导体激光
143Y:第1反射镜
144Y:第2反射镜
146Y:旋转多面镜
148Y:第3反射镜
149Y:第4反射镜
150Y:像形成装置
152:感光鼓
152Y、152M、152C、152K:感光鼓
154Y:Scorotron
156Y:显影器
158Y:清洁装置
160:中间转印皮带
162:一次转印轧辊
162Y:第1一次转印轧辊
162M:第2一次转印轧辊
162C:第3一次转印轧辊
162K:第4一次转印轧辊
164:驱动轧辊
165:第1传动轧辊
166:转向轧辊
167:第2传动轧辊
168:支承轧辊
169:第3传动轧辊
181:供纸轧辊
181a:第1供纸轧辊
181b:第2供纸轧辊
182:轧辊对
183:抗蚀轧辊(resist roll)
185:二次转印轧辊
186:传送皮带
187:送出通路
189:测色传感器
200:要求获取部
204:作业生成部
208:作业控制部
212:面片(patch)数设定部
216:用纸选择部
220:动作模式设定部
224:作业投入部
228:测试图像存储部
232:图像校正部
236:参数存储部
240:网板(screen)处理部
244:写入控制部
248:测试图像检测部
250:作业输出部
252:色校正部
256:校正控制部
260:校正值决定部
264:警告基准值设定部
268:警告控制部
272:警告输出部
300:触摸面板
302:警告信息
304、306:指示操作区域
308:处理状态信息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形态]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所适用的打印装置10进行说明。
图1所示为串联式的打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
如图1所示,打印装置10包括图像读取单元12、图像形成单元14、中间转印装置16、多数个用纸托盘17、用纸传送路18、定影器19、图像处理装置20及用户接口装置(UI装置)30。该打印装置10也可为一种复合机,除了将从个人计算机(未图示)等所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的打印机能以外,也可为兼有利用图像读取装置12的作为全彩色复印机的机能及作为传真机的机能的复合机。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是以设有多数个感光鼓152的串联式的打印装置10作为具体例子进行说明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为例如只设置有1个感光鼓152的打印装置。
首先,对打印装置10进行概略说明,在打印装置10的上部设置有图像读取装置12、图像处理装置20及UI装置30。图像读取装置12读取原稿上所表示的图像,并作为图像数据对图像处理装置20进行输出。图像处理装置20取得从图像读取装置12所输入的图像数据,或通过LAN等网络线路而从个人计算机(未图示)等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并对该图像数据施行灰度校正及图像分辨率校正等图像处理,且对图像形成单元14进行输出。而且,图像处理装置20依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及用户的指示(即,对UI装置30的操作),控制图像形成单元14、中间转印装置16及图像处理装置20等打印装置10的各构成。UI装置30为触摸面板等用户接口装置,接受用户对打印处理的指示操作等。而且,UI装置30显示有表示打印状况等的信息。
在图像读取装置12的下方,对应构成彩色图像的颜色,设置有多数个图像形成单元14。在本例中,对应黄(Y)、品红(M)、青(C)、黑(K)各种颜色,第1图像形成单元14Y、第2图像形成单元14M、第3图像形成单元14C及第4图像形成单元14K沿中间转印装置16相距一定间隔水平排列。中间转印装置16使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皮带160沿图中箭形符号A的方向进行旋转,且这4个图像形成单元14Y、14M、14C、14K根据图像处理装置20所输入的图像数据,依次形成各色碳粉像,并在这些多数个碳粉像彼此重合时向中间转印皮带160进行转印(一次转印)。另外,各图像形成单元14Y、14M、14C、14K的颜色顺序,并不限定于黄(Y)、品红(M)、青(C)、黑(K)的顺序,也可为黑(K)、黄(Y)、品红(M)、青(C)的顺序等,其顺序是任意的。
用纸传送路18设置于中间转印装置16的下方。从第1用纸托盘17a或第2用纸托盘17b所供给的记录用纸42a或42b,被在该用纸传送路18上进行传送,并使在上述中间转印皮带160上进行多重转印的各色碳粉像一并被转印(二次转印),且所转印的碳粉像由定影器37被定影并向外部排出。
接着,关于打印装置10的各构成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单元12具有用于载置原稿的平板玻璃124、将该原稿在平板玻璃124上进行按压的平板盖122、读取在平板玻璃124上所载置的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130。该图像读取装置130采用由光源132对平板玻璃124上所载置的原稿进行照明,并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影像,通过由全比例镜(full rate mirror)134、第1半比例镜(half rate mirror)135、第2半比例镜(half rate mirror)136及成像透镜137构成的缩小光学系统,在由CCD等构成的图像读取元件138上进行扫描曝光,且利用该图像读取元件138将原稿的颜料反射光影像以一定的象素密度(例如16点/mm)进行读取的构成。
图像处理装置20对利用图像读取单元12所读取的图像数据,施行黑点补偿、原稿的位置偏离校正、亮度/色空间转换、图像灰度校正、消框、颜色/移动编辑等一定的图像处理。另外,由图像读取单元12所读取的原稿的颜料反射光影像,为例如红(R)、绿(G)、蓝(B)(各8比特)的3色原稿反射率数据,通过利用图像处理装置20的图像处理,被转换为黄(Y)、品红(M)、青(C)、黑(K)(各8比特)的4色原稿颜料灰度数据(光栅数据)。
第1图像形成单元14Y、第2图像形成单元14M、第3图像形成单元14C及第4图像形成单元14K沿水平方向相距一定间隔并列配置,除了形成图像的颜色不同以外,在构成上大致相同。因此,下面对第1图像形成单元14Y进行说明。另外,各图像形成单元14的构成通过付以Y、M、C或K而进行区别。
图像形成单元14Y具有依据图像处理装置20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而扫描激光的光扫描装置140Y、通过利用该光扫描装置140Y所扫描的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像形成装置150Y。
光扫描装置140Y将半导体激光142Y依据黄(Y)图像数据进行调制,并从该半导体激光142Y依据图像数据射出激光LB(Y)。从该半导体激光142Y所射出的激光LB(Y),通过第1反射镜143Y及第2反射镜144Y照射向旋转多面镜146Y,利用该旋转多面镜146Y被偏转扫描,并通过第2反射镜144Y、第3反射镜148Y及第4反射镜149Y而照射到像形成装置150Y的感光鼓152Y上。
像形成装置150Y由沿箭形符号A的方向以一定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的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52Y、使该感光鼓152Y的表面同样带电的作为带电装置的一次带电用Scorotron 154Y、将感光鼓152Y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器156Y、清洁装置158Y构成。感光鼓152Y由Scorotron 154Y被同样带电,并通过利用光扫描装置140Y所照射的激光LB(Y)而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52Y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利用显影器156Y而由黄(Y)碳粉被显影,并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16上。另外,在碳粉像的转印作业之后,附着在感光鼓152Y上的残留碳粉及纸粉等,利用清洁装置158Y被消除。
其它的图像形成单元14M、14C及14K也与上述同样地,形成品红(M)、青(C)、黑(K)各色的碳粉像,并将所形成的各色碳粉像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16上。
中间转印装置16具有在驱动轧辊164、第1传动轧辊165、转向轧辊166、第2传动轧辊167、支承轧辊168及第3传动轧辊169间以一定的张力进行环绕挂接的中间转印皮带160,并通过利用驱动电动机(未图示)使驱动轧辊164被旋转驱动,而沿箭形符号A的方向以一定的速度将该中间转印皮带160循环驱动。中间转印皮带160是通过将例如具有可挠性的聚酰亚胺等的合成树脂薄膜形成带状,并将该形成带状的合成树脂薄膜的两端利用熔接等进行连接而形成环形皮带状的。
而且,中间转印装置16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4Y、14M、14C、14K相对的位置分别具有第1一次转印轧辊162Y、第2一次转印轧辊162M、第3一次转印轧辊162C及第4一次转印轧辊162K,并将感光鼓152Y、152M、152C、152K上所形成的各色碳粉像,利用这些一次转印轧辊162在中间转印皮带160上进行多重转印。另外,在中间转印皮带160上所附着的残留碳粉,利用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下流所设置的皮带用清洁装置的清洁片或刷子而被清除。
在用纸传送路18上设置有用于从第1用纸托盘17a或第2用纸托盘17b取出第1记录用纸42a或第2记录用纸42b的第1供纸轧辊181a及第2供纸轧辊181b、用纸传送用的轧辊对182、将记录用纸42a及42b在既定的时间向二次转印位置进行传送的抗蚀轧辊(resistroll)183。
而且,在用纸传送路18上的二次转印位置,设置有与支承轧辊168进行压接的二次转印轧辊185,在中间转印皮带16上被多重转印的各色的碳粉像通过利用该二次转印轧辊185所产生的压接力及静电力,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用纸42a或42b上。转印有各色碳粉像的记录用纸42a或42b,利用2个传送皮带186向定影器19传送。
定影器19通过对上述转印有各色碳粉像的记录用纸42a或42b施行加热处理及加压处理,而使碳粉在记录用纸42a或42b上熔融固定。
利用定影器19被施以定影处理(加热或加压)的记录用纸32a或32b,通过在定影器19的后段所设置的送出通路187(传送路),向打印装置10的外部排出,并装载于出纸托盘上。而且,在送出通路187上设有测色传感器189。测色传感器189为例如色彩计或浓度计等,读取记录用纸42a或42b上的图像,并计测该图像的特征量。由测色传感器189所计测的特征量,为例如表示发色特性的发色数据(各色的浓度、彩度、色相、色分布等)。
下面,对形成本发明的背景及本实施形态的概要进行说明。
例如,有时打印装置10会接受来自用户的打印要求,指示将多数个图像进行打印。在这种情况下,打印装置10依据该打印要求,连续打印多数个图像。这样,当打印装置10连续地打印多数个图像时,因打印中的环境变化和装置特性的变动等,所印刷的图像的浓度或灰度再现性等出现变化,在利用同一打印要求所打印的多数个图像间,画质变得参差不齐。
因此,打印装置10在连续地打印图像时,最好打印测试图像并进行根据该测试图像的色校正处理。这里所说的色校正处理,是根据在记录用纸上所打印的测试图像而调整打印装置的处理,在该色校正处理中包括测试图像的读取处理、对作为基准的装置特性和现在的装置特性的差分进行检测的差分检测处理及根据该差分检测处理的结果而决定装置特性的调整量的处理等。
另外,也考虑过根据感光体152或中间转印皮带160上所形成的碳粉像而在连续打印中进行校正处理。但是,感光体152上所形成的碳粉像为单色,难以借此推定使多数个颜色的碳粉重合的情况下的发色。而且,当碳粉像在记录用纸42上被熔融固定时,记录用纸42的表面特性、多数个颜色的碳粉像的重合顺序及这些碳粉的性质等彼此关联发色,所以根据中间转印皮带160等上面所形成的碳粉像,难以预测定影后的发色并进行色校正。因此,本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最好根据记录用纸42上所形成的碳粉像进行色校正处理。更佳的是,打印装置10根据在记录用纸42上被定影的碳粉像,进行色校正处理。
下面,对打印装置10一面进行色校正处理一面打印多数个图像的情况下,打印装置10的发色特性如何变化进行说明。
图2为利用打印装置10的发色特性变化的说明,图2(A)为只进行自动色校正处理的情况下的发色特性变化的示例,图2(B)为作业2之后进行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的情况下的发色特性变化的示例。这里所说的作业,是将用户所要求的打印处理进行了分割的处理单位。而且,所谓自动色校正处理(第1色校正处理),是打印装置10在连续打印中于既定的时间自动进行的色校正处理,所谓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第2色校正处理),是用户打印所需的测试图像并一面确认该测试图像一面进行的色校正处理。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可依据例如用户的指示,在连续打印中将打印处理中断而进行。
这样,因为自动色校正处理在打印装置10连续地打印图像时进行,所以为了维持打印装置10的打印速度,最好限制可输出的测试图像的数目及校正处理的运算时间等。另一方面,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可打印测试图像并一面确认色校正处理的结果一面依据用户的喜好而进行,直到用户认可为止。因此,自动色校正处理与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相比,校正精度低,也难以反映用户的喜好。
如图2的(A)所示,打印装置10从用户接口装置或个人计算机等取得含有多数个作业的打印要求数据,并处理这些作业。届时,打印装置10的发色特性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因环境变化或构成构件的经时变化等,缓缓地偏离作为基准的状态(点划线)。而且,打印装置10为了修正依据该时间经过(或打印张数)而变化的发色特性,在既定的时间自动地进行色校正处理。但是,打印装置10不是在所有的作业中都进行色校正处理,例如在黑白打印作业(本图中的[作业2])中就不进行色校正处理。这是因为,在黑白打印等的情况下,只应用黑色(K)的碳粉,所以难以产生色变动。另一方面,在彩色打印的情况下,因为使多数种碳粉重合而形成特定的颜色,所以依据各色碳粉的比率等的变动,发色特性容易变动。
在这种状况下,当如图2的(A)所示,打印装置10在既定的时间自动地进行色校正处理时,在[作业1]中,打印装置10的发色特性被维持在接近目标值(根据用户的喜好)的状态,但是在[作业2]中,因为不进行色校正处理,所以打印装置10的发色特性形成与目标值(根据用户的喜好)有较大偏离的状态。在这种发色特性与目标值(根据用户的喜好)有较大偏离的状态下,打印装置10即使在[作业3]中再次开始自动色校正处理,由于可打印的测试图像的数目及色校正处理的处理时间等受到限制,有时也无法修正到接近目标值的状态。
而且,当在连续打印中进行这种大的修正处理时,在连续打印的图像间发色会形成较大的差异,但是有时用户希望在一组印刷物中避开发色的差异。
因此,本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在发色特性与目标值(基准数据)有较大偏离的情况下,对用户发出警告,通知用户需要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并催促进行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
打印装置10在由用户进行手动的色校正处理时,如图2的(B)所示,即使在[作业2]中发色特性进行了大的变动后,也能恢复到接近目标值(根据用户的喜好)的状态。另外,当用户被通知需要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时,也没有必要一定要进行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可考虑所打印的图像的状态、剩余的打印张数及手动的色校正处理所需的时间等,判断是否进行手动的色校正处理。
这样,本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通过根据记录用纸上所打印的测试图像检测发色特性的变动,并在发色特性与目标值有大的偏离的情况下发出警告,可防止进行与用户的意思相反的色校正处理。
图3为图像处理装置20的机能构成的示例。
如图3所示,图像处理装置20具有要求获取部200、作业生成部204、作业控制部208、用纸选择部216、动作模式设定部220、作业投入部224、测试图像存储部228、图像校正部232、参数存储部236、网板处理部240、写入控制部244、测试图像检测部248、色校正部252、警告基准值设定部264、警告控制部268及警告输出部272。而且,作业控制部208包括面片数设定部212,色校正部252包括校正控制部256及校正值决定部260。
另外,图像处理装置20所包含的上述各构成,也可由软件或硬件的任一种形式实现。
在图像处理装置20中,要求获取部200从图像读取单元12(图1)或用户的个人计算机获取包括图像数据等的打印请求数据,并将所获取的打印要求数据向作业生成部204进行输出。在打印要求数据中,除了用户请求打印的图像数据以外,还包括用于指定打印所用之记录用纸的种类、应打印的件数及订钉等后期处理等的指定信息。
作业生成部204解释从要求获取部200所输入的打印要求数据,并变换成可在后段进行处理的处理单位的作业,并对作业投入部224进行输出。作业生成部204在被输入例如要求打印多数个图像的打印要求数据时,依据应打印的图像的连续性及打印中应使用的记录用纸的连续性,将所要求的打印处理分割为多数个处理单位,并将所分割的处理单位分别作为作业,对作业投入部224进行输出。
而且,作业生成部204将生成的作业中所使用的记录用纸的用纸识别信息对用纸选择部216进行输出,并将生成的作业中所使用的记录用纸的种类、所打印的图像的大小及图像分辨率等用于规定动作模式的信息,对动作模式设定部220进行输出。
作业控制部208对投入作业投入部224的作业的顺序及投入的时间等进行控制。在本例中,作业控制部208控制作业生成部204,以在既定的时间插入色校正处理的作业(以下称作自动校正作业)。届时,面片数设定部212根据既定的条件,设定根据自动校正作业所打印的测试图像的种类、数目及测试图像的打印所使用的记录用纸的张数等,并依据这些设定使作业生成部204生成自动校正作业。
而且,作业控制部208在通过UI装置30(图1)而由用户输入色校正处理的指示操作时,对作业生成部204进行控制,以生成依据该指示操作的手动校正作业并插入。届时,面片数设定部212依据来自用户的要求,设定测试图像的种类、数目及测试图像的打印所使用的记录用纸的张数等,并依据这些设定使作业生成部204生成手动校正作业。这样,面片数设定部212在进行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时,可输出对应用户要求的测试图像,但是在自动色校正处理时,为了不使打印装置10的生产性显著下降,只输出预先设定数目的测试图像。
另外,作业控制部208通过将校正作业插入到用户所要求之打印处理的作业中,可在作业的切换时进行色校正处理,而且也可在作业执行中指示校正值决定部260,与进行中的作业同时进行预测校正处理。这里所说的预测校正处理,是根据预先所决定的参数(在较近的色校正处理中所生成的变量等)预测色变动量,并根据该预测结果决定校正值的相对的校正处理,在不进行测试图像的读取等方面与色校正处理不同。
用纸选择部216通过控制用纸托盘17及供纸轧辊181等,从多种的记录用纸(在本例中为记录用纸42a及记录用纸42b)中,选择1个记录用纸42,并将所选择的记录用纸42供向用纸传送路18。例如,用纸选择部230在打印适应用户要求的图像时,选择适应用户指示的记录用纸42,而在打印用于进行色校正的测试图像时,选择成为色校正的对象的记录用纸42(即在后续作业中所使用的记录用纸)。
动作模式设定部220根据从作业生成部204所输入的模式规定信息,决定动作模式,并以所决定的动作模式使图像形成单元14(图1)及中间转印装置16等进行动作。在本例中,动作模式设定部220根据模式规定信息,对用于控制图像形成的处理速度的动作模式进行设定。例如,动作模式设定部220依据应输出的图像的大小(例如记录用纸42的大小),对在中间转印皮带160上所转印的碳粉像的间隔及利用抗蚀轧辊183的记录用纸42的传送时间等进行控制。而且,动作模式设定部220依据应输出的图像的分辨率,对利用光扫描装置140的写入速度以及感光鼓152及中间转印皮带160的旋转速度等进行控制。
作业投入部224从作业生成部204取得作业,并进行与所取得的作业的内容相适应的处理。例如,当取得的作业为用户所要求的打印处理的一部分时,作业投入部224将该作业中应打印的图像数据对图像校正部320进行输出。而且,当取得的作业为自动校正作业或手动校正作业时,作业投入部224从测试图像存储部310读出测试图像(色校正用的图像)的数据,并将所读出的测试图像的数据对图像校正部320进行输出。届时,作业投入部224将从测试图像存储部310读出的测试图像的识别信息,对色校正部252进行输出。
测试图像存储部228预先将为了用于色校正处理的测试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另外,在本例中,打印装置10将预先为色校正用所准备的测试图像进行打印,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将用户请求打印的图像数据(即打印要求数据所包含的图像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测试图像进行打印,并用于色校正。
图像校正部232对从作业投入部224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灰度校正处理及锐度校正处理等,并对网板处理部240进行输出。在这种情况下,图像校正部232参照参数存储部236所存储的检查表,决定灰度校正处理及锐度校正处理的校正量。参数存储部236将灰度校正处理及锐度校正处理等各校正处理所用的校正系数进行存储,图像校正部232根据参数存储部236所存储的校正系数进行校正,以使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用纸42上以所需的颜色及锐度被再现。
网板处理部240对从图像校正部232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多值)施行网板处理,并变换成双值的图像数据,且对写入控制部244进行输出。网板处理部240依据图像的属性(照片图像、文字图像、线条画等)切换网板。例如,当在1页图像中混合有照片图像的图像区域和文字图像的图像区域时,网板处理部240对这些图像区域的每一个都切换网板。
写入控制部244依据网板处理部240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双值),控制光扫描装置140(图1)。例如,写入控制部244通过依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生成脉冲信号,并将该脉冲信号向光扫描装置140输出,可使光扫描装置140闪烁。
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控制测色传感器189(图1),并读取记录用纸42上所打印的测试图像,对测试图像的特征量进行计测。测试图像检测部248将所计测的特征量对色校正部252进行输出。
色校正部252包括校正控制部256及校正值决定部260。校正控制部256根据利用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所检测的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决定是否将色校正处理的结果在图像形成处理中进行反映。具体地说,校正控制部256依据自动校正作业,计算从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所输入的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和既定的目标值(与测试图像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的数值)的差分值,当所算出的差分值在一定的阈值以下时,使校正值决定部260更新参数存储部236内的校正系数,当所算出的差分值较该阈值大时,禁止参数存储部236内的校正系数的更新,并指示向警告输出部272输出警告信息。另外,校正控制部256在依据手动校正作业进行色校正处理时,不通过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和目标值的差分值的大小,使参数存储部236内的校正系数进行更新。
校正值决定部260进行基于利用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所检测的测试图像的特征量的色校正处理(以下称作实测校正处理),或基于预先所决定的色校正值的色校正处理(以下称作预测校正处理)。具体地说,作为实测校正处理,校正值决定部260将从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所输入的特征量和色校正处理的目标值(例如与测试图像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并预先设定的固定值)进行比较并决定色校正值,且依据该色校正值对参数存储部236所存储的检查表(校正系数)进行更新。即,校正值决定部260根据从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所输入的特征量,决定装置的校正值,并依据该校正值对利用打印装置10所输入的图像的颜色进行调整。另外,校正值决定部260在根据自动校正作业决定校正值时,应用与根据手动校正作业决定校正值的情况相比处理时间短的算法,抑制因自动校正处理所造成的生产性的降低。而且,校正值决定部260将根据手动校正作业所决定的校正值和根据自动校正作业所决定的校正值区别存储,并更新利用参数存储部236所存储的校正系数。
特别是测试图像检测部248对利用多数种碳粉所生成的颜色进行特征量的计测,且校正值决定部260最好根据该多数种碳粉所形成的特征量,决定色校正值。
而且,作为预测校正处理,校正值决定部260根据预先所决定的色校正值,计算出色校正值的预测值,并依据该预测值对参数存储部236所存储的检查表进行更新。这里,在预测校正处理中,包括以先行的检查要点(例如作业的开始时或上次的色校正处理时)的状态为目标而预测必要的色校正值,和根据关于其它的记录用纸及网板的色变动量(或色校正值)而预测色变动量(或色校正值)。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使色校正部252对参数存储部236所存储的检查表进行更新,可调整打印装置10的发色特性,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通过例如利用二次转印轧辊185的二次转印处理(压接力或静电力)的调整或利用定影器19的定影处理(加热温度或加压力)的调整,而对记录用纸42上所形成的图像的发色进行调整,实现打印装置10的色校正。
警告基准值设定部264通过UI装置30(图1),从用户处接受作为警告输出的基准的警告基准值的输入,并将所输入的警告基准值对警告控制部268进行输出。本例的警告基准值是表示用户对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和目标值的差分值所能容许的范围的数据。
警告控制部268根据从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所输入的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发色数据),决定是否应对用户输出警告信息,当决定应输出警告信息时,指示警告输出部272将警告信息输出。具体地说,警告控制部268计算从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所输入的特征量和既定的目标值(基准数据)的差分值,并将所算出的差分值和从警告基准值设定部264所输入的警告基准值进行比较。警告控制部268在所算出的差分值大于警告基准值时,指示警告输出部272输出需要色校正处理的意思的警告信息,除此以外禁止对警告输出部272输出警告信息。这里所说的基准数据(本例中为目标值),为用于评价发色特性的基准,例如发色特性的目标值或成为目标的数据范围等。因此,警告控制部268如本例所示,依据发色数据和基准数据的差分值是否在既定的容许范围内,决定是否应输出警告信息,但是也可依据发色数据是否在基准数据的范围内,决定是否应输出警告信息。
警告输出部272依据校正控制部256或警告控制部268的控制,生成警告信息,并向UI装置30(图1)等进行输出。具体地说,警告输出部272当从校正控制部256收到应输出警告的意思的指示后,输出不反映色校正处理结果的意思的警告信息,当从警告控制部268收到应输出警告的意思的指示后,输出需要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的意思的警告信息。另外,警告输出部272既可向用户的个人计算机(未图示)发送警告信息,也可利用警告灯的亮灯或警告音的输出等而发出警告信息。
图4为利用作业生成部204所生成的作业数据的示例,图4(A)为从要求获取部200所输入的打印要求数据的示例,图4(B)为利用作业生成部204被更细地进行分割的作业的示例。
如图4的(A)所示,要求获取部200从用户的个人计算机等取得含有多数个作业的打印要求数据。在本例的打印要求数据中,包括打印中应使用的记录用纸(普通纸、厚纸或涂碳纸等)彼此不同的多数多种的作业。而且,在该打印要求数据中,如[作业1]~[作业4]及[作业5]~[作业8]所示,包括由同一打印内容所构成的多数个组(部)。各个作业是将一系列的打印处理利用该打印处理中应使用的记录用纸的种类进行分割的,在各个作业中包括应打印的图像数据和应使用的记录用纸的指定信息。
而且,如图4的(B)所示,作业生成部204将从要求获取部200所输入的[作业3]更细地分割为[作业3.1]、[作业3.2]及[作业3.3]。这是由于利用[作业部3]应打印的张数超过预先所设定的上限值,所以作业生成部204进行分割,以使各作业([作业3.1]~[作业3.3])应打印的张数在上限值以下。
而且,作业生成部204依据网板处理部240所使用的网板的组合,将作业进行分割。另外,本例的网板处理部240依据每个图像区域的图像属性选择网板,但是由网板处理部240而被应用的网板,也可依据来自用户的指定而利用图像处理装置20进行选择。而且,打印装置10也可从用户处取得预先进行了网板处理的图像数据。
图5为插入有校正作业的作业数据的示例。
如图5所示,作业生成部204依据作业控制部208的控制,在根据打印要求数据所生成的多数个作业间插入自动校正作业或手动校正作业。自动校正作业是使用后续作业中所使用的记录用纸及网板打印测试图像的作业,手动校正作业是使用用户所指定的记录用纸及网板打印测试图像的作业。
本例的校正作业在部的切换时([作业4]和[作业5]之间)被插入。借此,能够防止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用纸混入组间,且用户能够知道组的区分数。而且,由于在1组被打印时也不进行大的色调整,所以在组内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发色差异。
图6为校正值决定部260决定校正值时所参照的校正表。
如图6所示,校正值决定部260具有使记录用纸42的种类、网板的种类、测试图像的识别信息及差分数据,与校正值建立对应的校正表。所谓差分数据,是用于表示在记录用纸上所打印的测试图像被读取的特征量、作为色校正的目标值而被设定的基准特征量的差分的数据。
图7为利用打印装置10的打印处理(S10)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在步骤100(S100)中,用户通过个人计算机或UI装置(图1)进行打印要求。要求获取部200在被输入至少含有1个作业的打印要求数据后,依据用户的打印要求而通过网络或图像读取单元12获取应打印的图像数据,并对作业生成部204进行输出。
在步骤102(S102)中,作业生成部204对利用要求获取部200所取得的打印要求数据中所包含的各作业进行解析,并决定应使用的记录用纸的种类及网板。而且,作业生成部204将所决定的记录用纸的识别信息对用纸选择部230进行输出,且用纸选择部230据此控制用纸托盘17(图1)及供纸轧辊181(图1)等以将记录用纸送进至二次转印位置。
在步骤104(S104)中,作业生成部204对各作业应打印的张数进行解析,当各作业的打印张数超出上限值时,依据记录用纸的种类或网板等而将作业再次进行分割,以使各作业的打印张数在上限值以下。
在步骤106(S106)中,作业控制部208在组、记录用纸的种类或网板等切换的时间(即所打印的图像或打印中所使用的记录用纸的连续性被中断的时间),指示作业生成部204插入自动校正作业。
面片数设定部212将与自动校正处理对应的测试图像(基于用于维持生产性的限制(测试图像的尺寸、数目、记录用纸的张数)的测试图像)的识别信息添加到自动构成作业中。
作业生成部204依据作业控制部208的指示,从多数个作业中检索组、记录用纸的种类或网板等被切换的时间,并在由检索所发现的作业间插入自动校正作业,且对作业输出部250进行输出。
在步骤108(S108)中,作业生成部204将所生成的至少1个作业对作业投入部224依次进行输出。
在步骤110(S110)中,作业投入部224对从作业生成部204所输入的作业进行解析。
作业投入部224在所输入的作业为自动校正作业或手动校正作业时,转移至S120的处理,除此以外都转移至S112的处理。
在步骤112(S112)中,作业投入部224将作业数据所包含之图像数据对图像校正部232进行输出。图像校正部232参照参数存储部236所存储的检查表,对从作业投入部224所输入的图像进行灰度校正等画质校正处理,并对网板处理部240进行输出。网板处理部240利用由作业生成部204所决定的网板,将从图像校正部232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多值)转换为2值图像数据,并对写入控制部244进行输出。写入控制部244依照从网板处理部240所输入的图像数据,使光扫描装置140闪烁,在感光鼓152的表面写入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52上所写入的潜像由各色的碳粉被显影,并利用中间转印装置16被多重转印,转印到记录用纸42上,且利用定影器19施以定影处理。施加了定影处理的记录用纸42通过送出通路187,被向打印装置10的外部送出。
在步骤120(S120)中,打印装置10将测试图像在记录用纸42上进行打印,并读取记录用纸42上所打印的测试图像,且检测测试图像的特征量。而且,打印装置10依据所检测的特征量,将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的必要性或是否反映自动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等警告信息通知用户。而且,打印装置10依据用户对该警告信息的操作,进行自动色校正处理或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调整发色特性。
在步骤150(S150)中,作业投入部224判断是否有后续的作业,当有后续的作业时,返回S108的处理并处理下一作业,除此以外都结束打印处理(S10)。
图8为利用打印装置10的色校正处理(S120)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在步骤122(S122)中,作业投入部224依据所输入的自动校正作业,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28读出测试图像的数据,并将所读出的测试图像的数据对图像校正部232进行输出。而且,作业投入部224将对图像校正部232输出的测试图像的识别信息,对色校正部252进行输出。
在步骤124(S124)中,图像校正部232参照参数存储部236中所存储的检查表,对从作业投入部224所输入的测试图像的数据进行灰度校正等画质校正处理,并对网板处理部240进行输出。网板处理部240利用由自动校正作业所指定的网板(即在后续的作业中所使用的网板),将从图像校正部232所输入的测试图像的数据(多值)转换为2值的图像数据,并对写入控制部244进行输出。写入控制部244依据从网板处理部240所输入的测试图像的数据,使光扫描装置140闪烁,在感光鼓152的表面写入测试图像的潜像。在感光鼓152上所写入的测试图像的潜像,由各色的碳粉被显影,并利用中间转印装置16被多重转印,转印到由自动校正作业所指定的记录用纸42(即后续作业所使用的记录用纸42)上,且利用定影器19施以定影处理。施加了定影处理的记录用纸42通过送出通路187,被向打印装置10的外部送出。
在步骤126(S126)中,在送出通路187上所设置的测色传感器189依据测试图像检测部248的控制,将记录用纸42上所打印的测试图像进行光学读取,并对测试图像检测部248进行输出。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根据从测色传感器189所输入的测试图像,抽出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发色数据),并将所抽出的特征量对警告控制部268及色校正部252进行输出。
在步骤128(S128)中,警告控制部268计算从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所输入的特征量与既定的目标值的差分值,并将所算出的差分值和利用警告基准值设定部264所预先设定的警告基准值(阈值A)进行比较。打印装置10在所算出的差分值(绝对值)为警告基准值(阈值A)以下时,转移至S130的处理,在所算出的差分值大于警告基准值时,转移至S138的处理。
在步骤130(S130)中,校正值决定部260计算从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所输入的测试图像的特征量与测试图像的识别信息所对应的既定的目标值的差分,并决定基于该差分的校正值。
在步骤132(S132)中,校正值决定部260根据所决定的校正值,为了打印测试图像而更新检查表,且作业投入部224、图像校正部232、网板处理部240及写入控制部244依据该自动校正作业,并参照被更新的检查表,再次在记录用纸42上打印测试图像。即,打印装置10不在用户所要求的打印处理中反映该色校正处理的结果,而只在测试图像的打印中,反映自动色校正处理的结果。
在步骤134(S134)中,测试图像检测部248从记录用纸42读取在色校正处理的结果进行了反映的状态下被打印的测试图像,并抽出该测试图像的特征量,且将所抽出的特征量(反映了校正结果的)对校正控制部256进行输出。
在步骤136(S136)中,校正控制部256计算从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所输入的特征量(反映了校正结果的)与测试图像的识别信息所对应的既定目标值的差分值,并将该算出的差分值和既定的基准值(阈值B)进行比较。打印装置10在所算出的差分值(反映了校正结果的)为基准值(阈值B)以下时,转移至S146的处理,在所算出的差分值大于基准值(阈值)时,转移至S138的处理。即,打印装置10在校正结果进行了反映的状态下所打印的测试图像的特征量
(发色数据)处于作为目标的数据范围内时,将自动色校正处理的结果在用户所要求的打印处理中进行反映,在该特征量处于作为目标的数据范围外时,不反映自动色校正处理的结果,而催促进行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
在步骤138(S138)中,警告输出部272依据警告控制部268或校正控制部256所发出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需要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的意思或不反映自动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意思等的警告信息,并使所生成的警告信息在UI装置30(图1)等上进行显示。
在步骤140(S140)中,UI装置30只在既定的期间从用户处接受利用手动的用于指示色校正处理的指示操作。当打印装置10在既定的期间内接受了利用手动的用于指示色校正处理的指示操作时,转移至S142的处理,除此以外都结束色校正处理(S120)。即,当打印装置10于既定期间内未收到利用手动指示色校正处理的指示操作时,不进行色校正处理而继续进行剩下的打印处理。借此,用户能够防止在一组印刷物中出现大的发色变动。
在步骤142(S142)中,作业控制部208依据通过UI装置30所接受的指示操作,使作业生成部204生成手动校正作业并插入到未处理作业的前面。打印装置10通过手动校正作业的插入,中断打印处理并开始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
在步骤144(S144)中,面片数设定部212依据用户的操作,决定印打印的测试图像的数目等,并使作业生成部204生成基于所决定的测试图像的数目的手动校正作业。作业投入部224、图像校正部232、网板处理部240及写入控制部244依据所生成的手动校正作业,只打印用户所期望的测试图像。校正值决定部260根据所打印的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决定校正值。
在步骤146(S146)中,校正值决定部260依据所决定的校正值(基于自动校正作业的校正值或基于手动校正作业的校正值),对参数存储部330所存储的检查表进行更新。
图9为利用警告输出部272被显示在UI装置30上的显示画面的示例。
如图9所示,警告输出部272在UI装置30中所设置的触摸面板300上,显示警告信息302、多数个指示操作区域304及306以及处理状况信息308。
本例的警告信息302包括在插入有手动校正作业时所显示的[中断了打印处理]的信息、在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处于作为目标的数据范围外时所显示的[需要利用手动的校正]的信息、催促进行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的信息。
而且,第1指示操作区域304为接受用于指示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开始的用户指示操作的区域,第2指示操作区域306为接受用于指示不进行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而就那样继续进行打印处理的指示操作的区域。
处理状态信息308包括用于通知用户所要求的打印处理的处理状况的信息。本例的处理状况信息308显示打印完成的图像的张数、未处理的图像张数。借此,用户可根据剩余的打印张数等,判断是否需要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
这样,本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在既定的时间打印测试图像,并根据所打印的测试图像,对装置的发色特性进行监视。当发色特性偏离作为目标的范围时,打印装置10将需要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的内容作为警告信息进行显示,并催促进行利用手动的色校正处理。借此,打印装置10在发色特性的变动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时,应用处理时间短的自动色校正处理,减少对生产性的影响,当发色特性的变动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外时,应用通过手动的色校正处理,实现反映用户喜好的、更高精度的色校正处理。
而且,打印装置10对自动进行之色校正处理的结果进行监视,并决定是否在打印处理中反映色校正处理的结果。借此,打印装置10判断利用自动色校正处理的结果是否使装置的发色特性被修正成作为目标的状态,防止精度低的色校正处理的结果被反映到打印处理中。
而且,打印装置10通过依据用户所输入的警告基准值而显示警告信息,能够依据用户的意图而监视装置的发色特性,防止以与用户的意图相反的校正精度而实行自动的色校正处理。
[变形例]
下面对上述实施形态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打印装置10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的,在自动地进行色校正处理时,对所打印的测试图像的数目等进行限制。但是,打印装置10在测试图像的数目等受到限制的状态下,有时即使反复进行自动的色校正处理,也无法修正到作为目标的状态。
因此,打印装置10也可在根据反映了色校正处理的结果之状态下所打印的测试图像,判断利用色校正处理的发色特性的修正不充分时,增加用于下一色校正处理的应打印的测试图像的数目,或测试图像的打印所使用的记录用纸的张数。即,面片数设定部212依据利用测试图像检测部248所抽出的测试图像(反映了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的特征量,将测试图像的数目、大小或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用纸的张数进行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多数个记录媒体上连续形成多数个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
根据在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测试图像,检测表示图像的发色特性的发色数据的检测单元;
根据由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发色数据进行第1色校正处理的校正单元,其中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反映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至少形成色校正用的图像,并且前述检测单元根据在反映了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检测发色数据;
根据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反映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的发色数据和成为发色特性的基准的基准数据,决定是否将色校正处理的结果反映在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中的校正控制单元;
根据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反映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的发色数据和作为发色特性的基准的基准数据,决定是否应输出关于发色特性的警告信息的警告控制单元;以及
依据前述警告控制单元所产生的决定,输出关于发色特性的警告信息的警告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图像形成单元执行连续地形成图像的连续形成处理,
前述检测单元在前述连续形成处理的执行中检测前述发色数据,
前述警告单元在前述连续形成处理的执行中输出前述警告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基于用户的要求的前述连续形成处理中,在记录媒体上形成色校正用的图像,
前述检测单元根据在前述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色校正用的图像,检测前述发色数据,
前述警告控制单元计算根据前述色校正用的图像所检测出的发色数据和前述基准数据的差分值,并在所计算的差分值大于既定值时,决定应输出前述警告信息的意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面片数设定部,依据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反映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的发色数据,变更在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色校正用的图像的数目,或形成有色校正用的图像的记录媒体的数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警告单元将催促用户指示操作的信息作为前述警告信息输出,其中该用户的指示操作用于指示与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相比校正精度高的第2色校正处理的处理开始,
前述校正单元将输入了前述指示操作的情况作为条件,进行基于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反映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的发色数据的第2色校正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既定的时间形成第1色校正用图像,并在与前述指示操作对应的时间形成第2色校正用图像,
前述校正单元在既定的时间根据前述第1色校正用图像进行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并在与前述指示操作对应的时间,根据前述第2色校正用图像进行前述第2色校正处理。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依据用户的操作,设定用于决定是否应输出警告信息的警告基准值的基准值设定单元,且
前述警告控制单元计算利用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反映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的发色数据和前述基准数据的差分值,并在所算出的差分值较前述基准值设定单元所设定的警告基准值大的情况下,决定应输出前述警告信息的意思。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多数个记录媒体上连续形成多数个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
根据在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测试图像,检测表示图像的发色特性的发色数据的检测单元;
根据利用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发色数据进行色校正处理的校正单元,其中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至少形成色校正用的图像,并且前述检测单元根据在反映了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检测发色数据;
根据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的发色数据和成为发色特性的基准的基准数据,决定是否将色校正处理的结果反映在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中的校正控制单元。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校正方法,是连续地形成多数个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在记录媒体上连续地形成多数个图像;
根据在前述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测试图像,检测表示图像的发色特性的发色数据;
根据所检测出的前述发色数据进行色校正处理;
在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形成图像;
从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中检测出发色数据;
根据从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中被检测出的发色数据和成为发色特性的基准的基准数据,决定是否将色校正处理的结果反映在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中;
根据所检测的反映前述第1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的发色数据和作为发色特性的基准的基准数据,决定是否应输出关于发色特性的警告信息;以及
当做出应输出警告信息的决定时,输出关于发色特性的警告信息。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校正方法,是连续地形成多数个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多数个记录媒体上连续地形成多数个图像;
根据在前述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测试图像,检测表示图像的发色特性的发色数据;
根据所检测的发色数据进行色校正处理;
在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形成图像;
从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中检测出发色数据;以及
根据从反映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图像中被检测出的发色数据和成为发色特性的基准的基准数据,决定是否将前述色校正处理的结果,反映在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中。
CN2004100483249A 2003-12-02 2004-06-17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25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2638A JP4656598B2 (ja) 2003-12-02 2003-12-02 画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3-402638 2003-12-02
JP2003402638 2003-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5220A CN1625220A (zh) 2005-06-08
CN1625220B true CN1625220B (zh) 2010-08-25

Family

ID=34616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4832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25220B (zh) 2003-12-02 2004-06-17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035559B2 (zh)
JP (1) JP4656598B2 (zh)
KR (1) KR100582041B1 (zh)
CN (1) CN16252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5463A (ja) * 2004-07-22 2006-02-09 Noritsu Koki Co Ltd 写真処理装置
JP2006145876A (ja) * 2004-11-19 2006-06-0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24465A (ja) * 2005-02-17 2006-08-31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175346B2 (ja) * 2005-06-30 2008-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変換プログラム、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US20070132800A1 (en) * 2005-12-12 2007-06-14 Jincheng Huang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ata associated with a cartridge
US8358438B2 (en) * 2006-04-17 2013-01-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printing press optimization
KR101231643B1 (ko) 2006-12-11 2013-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4838702B2 (ja) * 2006-12-26 2011-1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375416B2 (ja) * 2007-03-09 2009-1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濃度補正方法
US8264704B2 (en) * 2007-08-29 2012-09-11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print quality in digital printing
US7738802B2 (en) * 2007-12-20 2010-06-15 Xerox Corporation Dynamic ESV (sensor) positioner for multi-color configuration
JP2009198610A (ja) * 2008-02-19 2009-09-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プロセス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116513B2 (ja) * 2008-03-10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251229A (ja) * 2008-04-04 2009-10-29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画像形成条件設定方法
JP4831160B2 (ja) * 2008-10-30 2011-12-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767463B2 (ja) * 2010-12-15 2015-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711449B2 (en) * 2011-03-14 2014-04-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color plane misregistration calibration
JP5441964B2 (ja) * 2011-07-27 2014-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ITMO20110229A1 (it) * 2011-09-14 2013-03-15 Antonio Maccari Metodo per controllare un target di calibrazione colori.
JP5858765B2 (ja) * 2011-12-15 2016-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3099007A1 (ja) * 2011-12-28 2013-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データ生成装置
JP2013167714A (ja) 2012-02-15 2013-08-2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90093B2 (ja) * 2012-11-29 2016-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4113781A (ja) * 2012-12-11 2014-06-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44071B2 (ja) * 2013-01-09 2015-07-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印刷条件設定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50069159A (ko) * 2013-12-13 2015-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캘리브레이션장치 및 그들의 제어방법
JP6403490B2 (ja) 2014-08-20 2018-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375272B2 (en) * 2016-03-22 2019-08-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tabilizing image forming quality
JP6567012B2 (ja) * 2017-09-28 2019-08-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00916B2 (ja) * 2018-01-31 2021-07-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985396B1 (ko) 2018-03-07 2019-06-03 스케치온 주식회사 휴대용 헤어 프린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헤어 프린팅 방법
JP7309356B2 (ja) * 2018-12-11 2023-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印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141667A (ja) * 2022-03-24 2023-10-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82A (zh) * 1996-06-28 1998-02-04 株式会社东芝 图象形成装置
CN1250721A (zh) * 1998-10-13 2000-04-19 新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打印系统和打印方法
US6172771B1 (en) * 1997-04-22 2001-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alibration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conditions
US6215512B1 (en) * 1998-06-11 2001-04-10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distortion correction system
US6243542B1 (en) * 1998-12-14 2001-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density of toner images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20118976A1 (en) * 2001-02-23 2002-08-29 Fischer Todd A. Imag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6483996B2 (en) * 2001-04-02 2002-11-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dicting print quality degradation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417650A (zh) * 2001-11-09 2003-05-14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452024A (zh) * 2002-04-16 2003-10-2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20030219266A1 (en) * 2002-05-24 2003-11-27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0305A (en) * 1956-08-31 1964-09-22 Gen Motors Corp Generator fed motor control responsive to current and voltage
JPH08102867A (ja) * 1994-09-30 1996-04-16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3408119B2 (ja) * 1996-08-23 2003-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と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6178007B1 (en) 1997-01-21 2001-01-23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inuous incremental color calibration for color document output terminals
JP2000241913A (ja) * 1999-02-24 2000-09-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3596857B2 (ja) * 1999-07-05 2004-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3025691A (ja) * 2001-07-17 2003-01-29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82A (zh) * 1996-06-28 1998-02-04 株式会社东芝 图象形成装置
US6172771B1 (en) * 1997-04-22 2001-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alibration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conditions
US6215512B1 (en) * 1998-06-11 2001-04-10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distortion correction system
CN1250721A (zh) * 1998-10-13 2000-04-19 新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打印系统和打印方法
US6243542B1 (en) * 1998-12-14 2001-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density of toner images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20118976A1 (en) * 2001-02-23 2002-08-29 Fischer Todd A. Imag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6483996B2 (en) * 2001-04-02 2002-11-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dicting print quality degradation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417650A (zh) * 2001-11-09 2003-05-14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452024A (zh) * 2002-04-16 2003-10-2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20030219266A1 (en) * 2002-05-24 2003-11-27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S 6172771 B1,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61651A (ja) 2005-06-23
JP4656598B2 (ja) 2011-03-23
KR100582041B1 (ko) 2006-05-23
KR20050053310A (ko) 2005-06-08
US20050117926A1 (en) 2005-06-02
US7035559B2 (en) 2006-04-25
CN1625220A (zh) 2005-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2522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CN100466682C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案形成方法及其程序
CN100364312C (zh)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316811C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执行程序
US7650093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calibr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US20050217162A1 (en) Accessory devices for firearms
CN100473105C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02984431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0380914C (zh) 画像形成装置及画像形成方法
US2011020640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6357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28516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10446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320673B1 (en) Image forming and color correcting system
JP20052056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記録媒体、画像形成方法、装置調整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20090296116A1 (en) Print System, Program, and Printer
JP69694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726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補正方法
US2012012041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 correction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0876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色見本版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05303254A (ja) 電子写真画像出力装置の画像濃度設定方法
JP2023084496A (ja) 検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430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148949A (ja) 画像形成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CN1039699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稳定化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