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5450A - 光盘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5450A
CN1525450A CNA2003101206450A CN200310120645A CN1525450A CN 1525450 A CN1525450 A CN 1525450A CN A2003101206450 A CNA2003101206450 A CN A2003101206450A CN 200310120645 A CN200310120645 A CN 200310120645A CN 1525450 A CN1525450 A CN 1525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cking error
optical disc
error signal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206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9517C (zh
Inventor
熊谷英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5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5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95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95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3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performing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on individual detector segment outp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30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 G11B20/10388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control of the read or write heads, e.g. tracking errors, defocus or tilt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6Differential phase difference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光盘识别方法,用于识别多种类型的光盘中被装入的一个盘,这些光盘利用光盘设备进行数据记录/重放,该光盘设备包括激光源、光检测器、处理器及识别和跟踪误差电路,所述方法包括步骤:辐射经物镜照射在光盘信号表面的激光束;检测从被装入光盘的信号表面反射的辐射光;在单一聚焦搜索操作中移动物镜,使其焦平面移动通过被装入的光盘的信号表面;识别多种类型的光盘中哪一种是被装入盘;根据识别输出,切换跟踪和检测系统,以响应不同类型的光盘而选择多种类型的跟踪误差信号中的一种;对于从检测信号A、B、C、D、E、F、G和H中选择的多个检测信号执行预定计算,以产生第一、第二和第三跟踪误差信号并从中选择一个信号。

Description

光盘识别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98104125.6、申请日为1998年1月10日、发明名称为“光盘设备和光盘识别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处理多种类型光盘的光盘设备,和识别光盘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光盘,致密盘已广泛使用,使CD型的光盘用在很多方面,更不用说是音乐方面的应用。用于音乐的CD通常设计为只重放介质。然而,被称为可记录的致密盘(CD-R)的重写型盘也已商业化。
另一方面,被称为数字通用盘/数字视盘(DVD)的光盘已经发展成适合于多媒体使用的光盘。这种DVD被建议适合于作为例如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计算机数据方面的广泛应用。与CD(直径12cm)尺寸相同的DVD光盘具有很大的记录容量。
同时,为跟上新光盘的发展,就要求提供与普通光盘通用的光盘设备。
就DVD来说,最好是发展一种对CD和DVD都能处理的光盘设备。然而,由于CD和DVD在取决于例如光盘信号记录层的结构不同其反射比有差别,由光拾取器获得的RF信号的信号电平要随光盘类型而变化,同时各种伺服系统,例如聚焦伺服或跟踪伺服系统的最佳参数值也要改变。
因此,适合处理多种类型光盘的光盘设备就要求正确识别在其上装入光盘的光盘类型。
如果光盘是装入盒的类型盘,则盘类型就很容易通过盒识别孔来识别。然而,如果光盘不是装入盒的类型盘,此外光盘本身尺寸又相同,那么机械式的识别系统就不适用。
此外,如果一些特殊的部件或装置提供用于识别盘类型,例如传感器,这样设备在结构上就变得不合需要的复杂,同时制造成本也会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设备和光盘识别方法,其中识别具有不同信号记录层数的多种类型光盘,并且由控制装置根据识别输出设定对应于光盘类型的操作方式,以可靠地重放多种类型光盘。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盘设备,包括:激光源,用于幅射经过物镜照射在光盘信号表面上的激光束;反射光检测器件,用于检测从激光源辐射出的并从光盘信号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盘识别器件,用于根据反射光检测器件的检测输出,识别光盘的类型;用于根据反射光检测器件的检测输出检测不同检测方式的多种不同类型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器件;跟踪装置,用于响应于跟踪误差信号沿光盘的半径移动物镜,以跟踪控制在光盘的信号表面上聚焦的激光的激光点;和控制装置,用于在盘识别器件识别输出基础上转换检测方式,以相应于光盘类型选择多种类型跟踪误差信号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盘识别方法,用于识别多种类型的光盘中被装入的一个盘,这些光盘用于利用光盘设备进行数据记录/重放,该光盘设备包括激光源、光检测器、处理器以及识别和跟踪误差电路,所述方法包括步骤:辐射经物镜照射在光盘信号表面上的激光束;检测从所述被装入的光盘的信号表面反射的辐射光;在单一聚焦搜索操作中移动所述物镜,使得所述物镜的焦平面移动通过所述被装入的光盘的信号表面;识别所述多种类型的光盘中哪一种是被装入的盘;根据所述识别的输出,来切换跟踪和检测系统,以响应于不同类型的光盘而选择多种类型的跟踪误差信号中的一种;以及对于从检测信号A、B、C、D、E、F、G和H中选择的多个检测信号执行预定的计算,以产生第一、第二和第三跟踪误差信号,并且选择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跟踪误差信号中的一个信号。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说明与体现本发明的光盘设备相关的光盘的结构。
图2表示光盘设备的机芯机构的透视图。
图3是光盘设备的结构方块图。
图4是光盘设备的8块光检测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5表示在光盘设备中跟踪块的结构方块图。
图6A和图6B说明与光盘设备相关的DVD-RW盘的物理结构。
图7表示在跟踪块中的第三跟踪误差信号发生块的结构方块图。
图8是在跟踪块中第三跟踪误差信号发生块中的DPD滤波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9是DPD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图。
图10是表示在光盘设备中镜块结构的方块图。
图11A至图11D是说明镜块工作的波形图。
图12表示在光盘设备中识别信号发生块结构的方块图。
图13表示在光盘设备中APC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14是APC电路增益特性的图。
图15A至图15D表示在CD和物镜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说明在光盘设备中盘识别的工作原理。
图16A至图16D表示在DVD和物镜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说明盘识别的工作原理。
图17A至图17E是各种信号的波形图,以说明盘识别的工作原理。
图18是说明盘识别工作的流程图。
图19A至图19E表示单层盘的盘识别信号的波形图。
图20A至图20E表示双层盘的盘识别信号的波形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在光盘设备中由系统控制器识别单层盘和双层盘的工作程序的流程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在光盘设备中由系统控制器识别盘类型工作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在由系统控制器识别盘类型工作例子中,识别单层盘和双层盘工作程序的流程图。
图24A至图24D是说明识别单层盘和双层盘工作程序中盘识别信号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将详细说明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被应用到与CD和DVD相关的光盘设备。在开始说明实现本发明的光盘设备之前,将参考图1说明CD、CD-R和DVD的结构。此处,CD、CD-R和DVD的直径都是12cm。
图1A,1B和1C说明CD、CD-R和DVD的截面层状结构。如这些图中所示,每个CD、CD-R和DVD的盘总厚度大约是1.2mm。
在图1A中所示的CD100上,盘基片(透明层)101是从例如具有高光透射、抗机械性和耐化学性的透明聚碳酸酯树脂、聚氯乙烯或丙烯酸树脂的透明合成树脂材料压制而成。在盘基片101的主表面上有由组合成模制片的压模机记录的凹痕。盘基片101中信号表面102上形成的这些凹痕作为具有与预置信息信号相关的不同周长的编码孔来构成记录轨迹。在携带信号表面102的盘基片101的表面上沉积有具有高光反射率的铝形成的信号记录层的反射层103。整个部件由保护层104覆盖,就形成了CD100。
在CD100上,从盘驱动设备来的激光束入射到盘表面105上,以便利用反射激光束来检测记录在信号表面102上的信息。
图1B表示允许再写的介质CD-R110。CD-R110具有与CD100相同的例如直径、重量、和厚度的物理特性。然而,CD-R110能够以较小量经济地制造并且寿命比CD100长,因此是适合于数据的存储。
在CD-R110上也安排有从盘表面116看的盘基片(透明层)111。在盘基片111按次序叠加有作为信号记录层的有机染料层114,金反射层113,封装CD-R110的保护层115。在CD-R110中也形成在记录期间作用为激光照射引导的沟槽,并由有机染料层114覆盖。有机染料层114在激光照射加热下,与盘基片111的聚碳酸酯起作用,以在沟槽上形成对应于信息信号的凹痕,以形成携带实际数据的信号表面112。
同样地,在图1C中所示的DVD120具有从盘表面128开始的盘基片121,并且信号表面是在与盘基片121相对的一面上。有两种类型的DVD,即具有单信号面的DVD称为单层盘,和具有双信号面的DVD称为双层盘。图1C表示一个双层盘的例子。也就是说,第一数据记录层是由第一信号面122和与第一信号面122相关的第一反射层123形成。第二数据记录层是由第二信号面124和与第二信号面124相关的第二反射层125形成。粘附面126形成在第二反射面125上,保护基片127由该粘附面126粘接。
第一反射层123是半透明膜,并设计为反射预定比例的激光。于是,如果激光聚焦在第一信号面122上,则记录在第一信号面122上的信号就能由第一反射层123的反射光读出,反过来,如果激光聚焦在第二信号面124上,则经过第一反射层123透过的激光会聚在第二信号面124上,这样记录在其上的信号就能由第二反射层125的反射光读出。
在单层盘的情况下,信号面和反射层的形成分别与第二信号面124和第二反射层125相同。
如从图1A、1B和1C看到的,形成的CD100和CD-R110信号面102和112和盘表面105、116的间距接近盘厚度。也就是说,在其上聚焦激光点的信号面102和112分别是与盘表面105、116相隔大约1.2mm。
另一方面,DVD120的信号表面122(124)是在盘厚度的中间点。也就是,在其上聚焦激光点的信号面122和124是分别与盘面128相隔大约0.6mm。形成在信号面122(124)上的凹痕的记录密度高于CD100和CD-R110。
由于这种差别,具有波长不大于650nm的激光用作重放的激光。此外,物镜的数字孔径(NA)增加到0.6,同时使光拾取器最优化为在与盘表面128相隔大约0.6mm的位置上聚焦激光点。
同时,在CD/DVD兼容设备中,用具有波长不大于650nm的激光读出在CD100信号面102上的信息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在与CD100的盘表面105相隔大约1.2mm上聚焦激光点。然而,从重放特性来看,对CD100使用具有各种最佳特性的光拾取设备是最好的。
CD-R110也具有依赖于波长的有机染料层114,这样,如果使用具有波长不大于650nm的激光,数据就不能正确地重放。也就是,在CD-R110中,有机染料层114增加了对不大于650nm照射激光的光吸收,降低了反射率。此外,还降低了在信号面112上凹痕的激光调制系数。由于在记录数据时,在适合于780nm波长激光的反射率和吸收率的条件下形成的凹痕,所以若适图用其它波长的激光束读出凹痕,则不可能获得足够的调制系数。
于是,对于兼容CD100(CD-R110)和DVD120的光盘设备来说,最理想的是使用至少对每种类型光盘专用的物镜和激光源。
于是,现在说明的本发明的光盘设备,它具有对CD100和CD-R110专用的光拾取器1a、和对DVD120专用的光拾取器1b。以下CD100、CD-R110和DVD120总称为光盘D。
图2表示在光盘设备中光盘的重放驱动部分(所谓机芯机构部分)的透视图。
该机芯机构包括在副底盘11的主体部分上重放光盘所要求的各种部件。装入的光盘D被装在由主轴电机6驱动光盘旋转的转盘7上。
把激光照射在旋转光盘上用于从反射光提取信息的光拾取器1,在其壳体中包括:对CD100(CD-R110)具有最佳光学系统和激光源的CD拾取器1a,和对DVD具有最佳光学系统和激光源的DVD拾取器1b。拾取器1a、1b是相互独立的。CD拾取器1a的激光输出端是CD物镜2a,而DVD拾取器1b的激光输出端是DVD物镜2b。
光拾取器1由所谓滑轨机构沿盘半径可滑动。为此目的,主传动杆8a和副传动杆12装在光拾取器1的两侧。主传动杆8a穿过光拾取器1的支架8g。而副传动杆12则穿过未示出的相对一侧的支架部分,这样,由于光拾取器1由主传动杆8a和副传动杆12支撑,所以光拾取器1可沿传动杆长度方向移动。
作为移动光拾取器1的机构,安装有滑轨电机8b、滑轨传动齿轮8c、8d和8e,同时齿条齿轮8f安装在光拾取器1的支架部分8g的附近。
当滑轨电机8b旋转运动时,其旋转力按顺序地传送到滑轨传动齿轮8c,8d,8e。由于螺纹传送齿轮8e与齿条齿轮8f啮合,所以传送的旋转力使光拾取器1沿传动杆移动。于是,光拾取器1受滑轨电机8b正反方向旋转而朝盘边缘的内部和外部移动。
图3是表示光盘驱动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方块图。
光盘D装在转盘7上,也如图2中所示,在重放操作期间,由主轴电机6以CLV或CAV旋转运动。
通过光拾取器1读出以凹痕形式记录在光盘D上的数据。实际上,两个独立的光拾取器,即CD拾取器1a和DVD拾取器1b被提供作为光拾取器1,如以前讨论的。
CD拾取器1a具备有适合于CD100和CD-R110的光学系统。其作用如激光源的激光二极管4a具有中心波长为780nm的激光输出,CD物镜2a的NA=0.45。CD物镜2a由二轴机构3a保持在跟踪方向和聚焦方向移动。
DVD光拾取器1b具有对于DVD120最佳的光学系统。其作用如激光源的激光二极管4b具有中心波长为650nm或635nm激光输出,DVD物镜2b的NA=0.6。DVD物镜2b由二轴机构3b保持在跟踪方向和聚焦方向移动。
如果光盘D是CD100,重放操作就由CD拾取器1a进行。从光盘D来的反射光信息就由光检测器5a检测,并变换成对应于接收光量的电信号,以便提供到RF块21。
如果光盘D是DVD120,重放操作由DVD拾取器1b进行。在这种情况,从光盘D来的反射光信号就由光检测器5b检测,并变换成对应于接收光量的电信号,以便供到RF块21。
CD拾取器1a和DVD拾取器1b分别设有8个分块光检测器5a、5b,它们由4个分块检测器SA,SB,SC和SD、在其两侧设置的两个分块检测器SE,SF和两个分块检测器SG,  SH组成,如图4中所示。
RF块21包括电流-电压变换电路、放大电路和矩阵计算电路,并根据从光检测器5a、5b来的信号产生所必需的信号。例如,RF块21产生的作为重放信号的RF信号。用于伺服控制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伺服信号TE、称作为总和信号的牵引信号PI、和盘识别信号DDPI、DDAND和DDA/D
从8块光检测器的检测器SA,SB,SC,和SD来的检测信号A,B,C和D,RF块21产生如下面方程式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牵引信号PI:
FE=(A+C)-(B+D)
PI=A+C+B+D
为产生跟踪误差信号TE,RF块21具有如图5中所示构成的跟踪块40。
跟踪块是用于从8块检测器的检测信号A至H中产生跟踪误差信号TE的块,并具有用于产生如图5中所示的三个跟踪误差信号3SP,DPP和DPD的三个跟踪误差信号发生块41,42和43。跟踪块通过转换开关44选择三个跟踪误差信号3SP、DPP和DPD,以便经过输出单元45输出选择的信号。转换开关44是4端输入开关并适用于选择外部输入信号AUX。转换开关44是由上述系统控制器30根据通过盘识别信号DDPI、DDAND和DDA/D识别的光盘D类型来转换控制的。
具体是,系统控制器30根据盘识别信号DDPI识别具有不同盘基片厚度的CD100(CD-R110)和DVD120,同时根据盘识别信号DDA/D,如后面说明的用反射差来识别DVD120和DVD-RW130。由于识别的结果,如果装在转盘7上的光盘D是CD100或CD-R110,则系统控制器30转换控制转换开关44,以输出跟踪误差信号3SP。如果光盘D是DVD120,则系统控制器30转换控制转换开关44,以输出跟踪误差信号DPD。另一方面,如果光盘D是DVD-RW130,则系统控制器30转换控制转换开关44,以输出跟踪误差信号DPP。
在跟踪块40中,第一跟踪误差信号发生块41根据方程式产生三个点类型跟踪误差信号3SP:
3SP=(E+F)-(G+H)即,第一跟踪误差信号发生块41在检测器SE和SF的检测信号E和F的和信号、与检测器SG和SH的检测信号G和H的和信号之间产生差信号。检测器SE和SF和检测器SG和SH都安排在8块光检测器中心的检测器SA至SD的两侧,如前面讨论的。
本方式是在产生用于重放具有大约1.2mm厚度,即CD100或CD-R110光盘信号面上记录轨迹的激光束点期间,检测跟踪误差的通用检测方式。
另一方面,第二跟踪误差信号发生块42根据方程式产生差动推挽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DPP:
DPP={(A+D)-(B+C)}-{(F+H)-(E+G)}
本方式是用于记录/重放依据DVD标准现在正在研究的可再写记录介质的光盘DVD-RW(可再写)的检测方式。DVD-RW130的物理结构参考图6A和6B在以后再说明。
类似于DVD120,DVD-RW130具有形成在与盘表面相隔大约0.6mm的信号表面。在DVD-RW130的当前实施例的可记录区域中,预形成从内边缘到外边缘螺旋延伸的跟踪预定沟槽132,如图6A中所示。
形成在盘基片131上的预定沟槽132,其左右侧壁部分在与地址信息对应的一预定期间有弯曲,如图6B中放大比例的预沟槽部分所示。也就是,预定沟槽132在对应于根据地址产生的摆动信号的预设期间是弯曲的。在邻近的预沟槽132之间限定的区域是平地133。与预沟槽132和平地133一起形成的盘基片131的表面被相变记录膜覆盖,作为具有依赖于结晶状态变化反射率的记录层。在作为记录轨迹的预沟槽132上记录数据。
在数据记录在DVD-RW130上或从DVD-RW130重放数据中,DVD拾取器1b由衍射栅产生三束激光,并在光盘记录面上沿盘半径偏移1/2轨迹间隔相对于中间光束点安排两侧光束点。主光束的反射光由图4中所示的8块光检测器的分立检测器SA,SB,SC和SD检测,以便作为检测信号A至D输出。另一方面,侧光束的反射光由分立检测器SE、SF和分立检测器SG和SH检测,以便作为检测信号E至H输出。对由检测器SA至SH检测的检测信号A至H进行上述计算,以产生差动推挽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DPP。跟踪误差信号DPP不存在由于物镜移动而在通常推挽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中产生的偏移分量。
此外,如图7中所示的,构成的第三跟踪误差信号产生块43,从8块光检测器的检测信号A至H的检测信号A,B,C和D中产生差动相位检测(DPD)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DPD。
本方式是例如具有厚度约0.6mm,记录密度高于CD100的光盘的光盘跟踪误差检测方式。
就是说,第三跟踪误差信号产生块43包括:DPD滤波器46A,46B,46C和46D,被提供有8块光检测器的A至H检测信号中由检测主光束反射光的光检测器的4个中心检测器SA,SB,SC和SD检测的检测信号A至D;电平比较器47A,47B,47C和47D,被分别提供有由DPD滤波器46A至46D带宽限制的检测信号A至D。第三跟踪误差信号发生块43还包括:相位比较器48A,48B,被提供有电平比较器47A,47B,47C和47D的输出信号;和积分电路49,被提供有由相位比较器48A,48B提供输出的信号。
在第三跟踪误差信号发生块43中,电平比较器47A,47B,47C和47D把经DPP滤波器46A,46B,46C和46D输入的检测信号A至D与预设电平VC进行比较,以便把检测信号A至D变换成二进制值的信号。相位比较器48A,48B比较二进制值的检测信号A至D的相位。相位比较器48A,48B的最大工作频率是10MHz。积分电路49在30KHz下对相位比较器48A,48B的输出信号积分,以输出跟踪误差信号DPD。
第三跟踪误差信号发生块43的输入单元的DPD滤波器46A,46B,46C和46D的每一个是由隔直流(dc)分量的高通滤波器HPF1,用于放大EFM+信号分量的两个带通滤波器BPF1,BPF2和用于选择带通滤波器BPF1,BPF2的输出选择开关SWDPD组成。频率响应可通过输出选择开关SWDPD来选择两个带通滤波器BPF1,BPF2中的一个来改变,如图9中所示。
输出选择开关SWDPD由上述系统控制器30根据通过上述盘识别信号DDPI,DDAND和DDA/D识别的光盘D类型来转换控制。
就是说,系统控制器30用盘识别信号DDPI在CD100和DVD120之间识别,如后面说明的,如果盘是DVD120,就转换输出选择开关SWDPD,以选择具有比带通滤波器SPF1更高通带的带通滤波器BPF2。
RF块21用如图10中所示构成的镜块50产生镜像信号MIRR。
该镜块50包括:低通滤波器51,在其输入单元提供有由光检测器5a,5b作为检测信号获得的RF信号RF_AC;和放大电路52,被提供有低通滤波器51的输出信号LPFOUT。镜块50还包括峰值保持电路53和底部保持电路54,被提供有由放大电路52的输出信号AMPOUT。镜块50还包括基准电平信号发生电路55,被提供有峰值保持电路53和底部保持电路54的输出信号PKHOUT和BMHOUT。镜块50还包括电平比较电路56,被提供有从基准电平信号发生电路55输出的基准电平信号REF。
在该镜块50中,低通滤波器51用于从图11A中所示的RF_AC提取横切信号,它具有由系统控制器30根据光盘D类型转换控制开关SWLPF在60KHz和30KHz之间转换的截止频率。
就是说,系统控制器30根据盘识别信号DDPI,用下面说明的方法识别光盘D的类型,使开关SWLPF在对DVD120和对CD100分别转换到60KHz或30KHz。
另一方面,放大电路52用于放大低通滤波器51的输出信号LPFOUT,也就是横切信号,它具有由系统控制器30根据光盘D类型转换控制开关SWAMP在12dB和2dB之间转换的增益。
这种开关转换用于解决最近发展的使用相变记录膜的可再写的光盘CD-RW或DVD-RW。具体是,由盘识别信号DDA/D检测光盘的反射率和开关SWAMP转换到把增益升到12dB,以重放具有CD100的反射率1/4至1/5反射率的盘。
此外,峰值保持电路53保持放大电路52输出信号AMPOUT的峰值电平并把输出信号PKHOUT馈送到基准电平信号发生电路55。此外,底部保持电路54保持输出信号AMPOUT的底值电平并把输出信号BMHOUT馈送到电路55。构成峰值保持电路53和底部保持电路54,以便由系统控制器30根据主轴速度或横切速度在32步中设定时间常数。
另一方面,基准电平信号发生电路55根据下面方程式从输出信号PKHOUT和BMHOUT产生具有峰值保持电路53的输出信号PKHOUT和底部保持电路54的BMHOUT之间的中间信号电平的基准信号REF:
REF=(PKHOUT+BMHOUT)/2
电平比较电路56把放大电路52的输出信号AMPOUT,即放大的横切信号与来自基准电平信号发生电路55的基准电平信号REF在信号电平方面进行比较,并产生如图11D中所示的镜信号MIRR。
此外,RF块21通过如图12中所示构成的识别信号发生块60产生盘识别信号DDPI,DDAND和DDA/D
识别信号发生块60包括变换到二进制电路61、62,用于把由8块光检测器的检测器SA至SD检测的信号A,B,C和D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FE=(A+C)-(B+D)和牵引信号PI=A+B+C+D变换成二进制信号。识别信号发生块60还包括:与门63,用于求得变换到二进制电路61,62的输出信号DDFE和DDPI的逻辑乘;和A/D变换器64,用于把牵引信号PI的信号电平变换成数字数据。变换到二进制电路62的输出信号DDPI、从与门63来的逻辑乘信号DDAND和A/D变换器64的输出信号DDA/D都作为通向到系统控制器30的盘识别信号。
由RF块21产生的信号通向到变换到二进制电路25、伺服处理器31和识别信号产生电路27。即,从RF块21来的重放RF信号通向到变换到二进制电路25,同时聚焦误差信号FE、跟踪误差信号TE和牵引信号PI通向到伺服处理器31,和盘识别信号DDPI、DDAND和DDA/D通向到系统控制器30。
由RF块21得到的重放RF信号,在CD情况下,由变换到二进制电路25处理变换到所谓8至14调制信号(EFM信号),或者在DVD情况下,变换到EFM+信号。被变换的信号通到解码器26。解码器26对从光盘D读出信息执行EFM解调或CIRC解码,以及,如果需要,执行CD-ROM解码或MPEG解码。
根据从RF块21来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和从系统控制器30来的主轴误差信号SPE,伺服处理器31产生例如聚焦、跟踪、滑轨或主轴伺服驱动信号的各种伺服信号,以执行伺服操作。
即,响应于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产生聚焦驱动信号或跟踪驱动信号,以便在开关24输出。如果光盘D是CD100或DVD120,则分别选择开关24的TCD端或TDV端。
在CD100重放期间,响应于从RF块21来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产生的聚焦驱动信号和跟踪驱动信号通向到驱动CD拾取器1a的二轴机构3a的二轴驱动器18a。由CD拾取器1a、RF块21a、伺服处理器31和二轴驱动器18a完成跟踪伺服循环和聚焦伺服循环。
在DVD120重放期间,响应于来自RF块21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由伺服处理器31产生的聚焦驱动信号和跟踪驱动信号通向到驱动DVD拾取器1b的二轴机构3b的二轴驱动器18b。由DVD拾取器1b、RF块21b、伺服处理器31和二轴驱动器18b完成聚焦伺服循环和跟踪伺服循环。
伺服处理器31把响应于主轴误差信号SPE产生主轴驱动信号送到主轴电机驱动器19。主轴电机驱动器19响应于主轴驱动信号把三相驱动信号加到主轴电机6,使主轴电机6进行CLV旋转。伺服处理器31响应于来自系统控制器30的主轴起动/停止控制信号,控制主轴电机驱动器19起动或停止主轴电机6。
伺服处理器31根据跟踪误差信号TE产生的滑轨误差信号或来自系统控制器30的存取执行控制来产生滑轨驱动信号,以便把产生的滑轨驱动信号提供到滑轨驱动器17。滑轨驱动器17响应于存取执行控制驱动滑轨机构8。滑轨机构8由图2中所示的主传动杆8a、滑轨电机8b和滑轨传送齿轮8c、8d和8e组成,这样,响应于滑轨驱动信号,通过螺纹驱动器17驱动滑轨电机8b来获得拾取器1的最佳滑动移动。
在CD拾取器1a中的激光二极管4a由激光驱动器20a驱动。另一方面,在DVD拾取器1b中的激光二极管4b由激光驱动器20b驱动。
激光驱动器20a、20b具有封装在其内的控制激光二极管4a、4b激光输出的自动功率控制电路(APC),以便适合于检测从激光二极管4a,4b发射的激光的光量的前监视光二极管PD的输出恒定。APC电路由例如图13中所示的三级放大电路71、72和73组成。APC电路的作用是通过第一级放大电路71放大前监视器光二极管PD的检测输出,通过下一级放大电路72把放大的输出反馈到驱动激光二极管LD的输出级放大电路73,以便驱动控制激光二极管LD,使得前监视光二极管PD的检测输出恒定。APC电路中的起始级放大电路71中具有适合于变换/设定如图14中所示在33.2dB和28.8dB之间的APC电路闭环增益的增益变换开关SWAPC。开关SWAPC由系统控制器30按照光盘D类型来转换控制。
具体是,如在下面说明的,根据盘识别信号DDPI,DDAND或数字化聚焦误差信号DDFE,系统控制器30识别光盘D是单层盘还是双层盘。如果盘D是双层盘其反射率低于单层盘,系统控制器30使转换开关SWAPC变换,使得APC电路的闭环增益将等于28.8dB。这样增加了激光二极管4b的输出。相反地,单层盘其反射率高于双层盘,这样系统控制器30使转换开关SWAPC转换,使得APC电路的闭环增益将等于33.2dB,降低激光二极管4b的输出。
在双层盘情况下,如果调制数据(8至16调制信号)由解码器26解调,则根据记录在每个信号记录层的信号面上的识别信号,系统控制器30判定正在重放的数据是记录在第一信号面122上还是记录在第二信号面124上的数据。第二信号面124,即从盘表面128相隔的信号表面,具有比第一信号面122低的反射率,这是因为激光是经过第一信号面122照射在第二信号面124上。于是,如果重放信号面是第二信号面124,则系统控制器30把闭环增益降低到低于第一信号面122的值,同时提高了激光二极管4b的输出。于是,适宜于每个信号记录层的增益控制导致更加稳定的信号重放。
在重放期间,在系统控制器30的指令下,伺服处理器31产生使光拾取器1有效发射激光的激光驱动信号,以把产生的激光驱动信号通向到开关23。如果光盘D是CD100或DVD120,则分别选择开关23的TCD端或TDV端。于是,激光二极管4a或4b发射取决于重放光盘D类型的激光。
上述的伺服或解码操作由例如微机组成的系统控制器30控制。
重放轨迹存取开始或结束的操作,快速重放或反向重放都能由系统控制器30控制伺服处理器31或光拾取器1的操作来实现。
这种光盘可采用CD100和DVD120,而光拾取器1a或1b,RF块21a或21b,激光驱动器20a,20b和二轴驱动器18a或18b分别专用于CD100或DVD120。于是,当光盘装入位置时,要判断光盘D是CD100或是DVD120,并在系统控制器30的控制下设定开关22至24的TCD或TDV端中的一个,以正确地利用这些电路系统。
在由本光盘设备处理的光盘D中,CD100和DVD120分别具有与盘表面105和116间隔大约1.2mm的信号面102和112。另一方面,DVD120具有与盘表面128间隔大约0.6mm的信号面122。
为说明起见,CD100和CD-R110都称为1.2mm单板盘,而DVD120称为0.6mm分层盘。
用聚焦伺服操作在朝向和离开CD100的方向上移动CD拾取器1a的物镜2a,使得激光将聚焦在如图15c中所示的CD100(1.2mm单板盘)的信号表面102上。
如果在装入如CD100或DVD120的光盘D之后,直接进行聚焦伺服控制,则物镜2a首先在聚焦搜索范围内被强制移动,以检测对应于S形曲线的线性范围的聚焦引入范围。如果聚焦伺服回路在聚焦引入范围内接通物镜2a,则依次进行聚焦伺服控制,以聚焦到刚好聚焦状态。
这些聚焦搜索和聚焦伺服操作也适用于与DVD120有关的DVD光拾取器1b。
应当注意的是,刚好聚焦点是在0.6mm分层盘DVD120的信号面122上的激光聚焦点,如图16C中所示,它沿盘厚度的位置与CD100不同。
CD物镜2a和DVD物镜2b的聚焦搜索范围是从图15A和16A的底部位置直到图15D和16D的顶部位置。如果图15c和16c的刚好聚焦状态的位置是起始基准位置,则聚焦搜索范围是±0.9mm。
如果物镜2(CD物镜2a和DVD物镜2b)能相对于CD100或DVD120改变其位置状态,如图15A-15D或图16A-16D中所示,就能从光盘D反射的光信息数据中,获得与各个位置有关的聚焦误差信号FE或牵引信号PI。
在如图15C和16C中所示的正好聚焦点附近,在最佳电平上检测反射光,观察到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曲线,同时牵引信号PI的幅度电平被增加。在光聚焦在盘表面105,128上的图15B或16B的假设状态中,即使反射率低,也检测盘表面105、128上的反射光。于是,观察到小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S曲线,同时,观察到小的牵引信号PI幅度电平。
于是,系统控制器30,根据由与门63获得的变换到二进制电路61,62的输出信号DDFE和DDPI的逻辑乘的盘识别信号DDAND、变换到二进制电路62的输出信号DDPI和对应于A/D变换器64的数字化牵引信号PI电平的盘识别信号DDA/D,识别盘D的类型,来设定适合于光盘D类型的参数。变换到二进制电路61和62把由8块光检测器中检测器SA,SB,SC和SD的检测信号A、B、C和D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FE=(A+C)-(B+D)和牵引信号PI=A+C+B+D变换成二进制值信号。
例如,随着聚焦搜索中物镜2强制移动,在光盘D信号面上获得的牵引信号PI幅度和在盘表面上获得的幅度互相比较,测量二者幅度的时间,以识别光盘D是CD100或是DVD120。即,由于从1.2mm单板盘的盘表面105到盘表面102的间隔大约是1.2mm,而从0.6mm迭层盘的盘表面128到盘表面122的间隔大约是0.6mm,所以在盘表面上正好聚焦的时间给出的幅度和在信号面上正好聚焦的时间给出的幅度,在1.2mm单板盘和0.6mm迭层盘之间是有差别的。可以利用这一点来通过例如牵引信号识别盘,如在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No.08/915877(申请日为1997.8.21)中所讨论的。
还能利用聚焦误差信号FE进行类似的识别。在本例子中,利用上述变换到二进制电路62从牵引信号PI变换的二进制值盘识别信号DDPI,执行下述盘识别操作。
系统控制器30指令伺服处理器31驱动物镜2,类似于聚焦搜索时的情况。伺服处理器31据此将图17A中所示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通向二轴驱动器18a、18b。
在本例子中,每个开关22、24具有连接在电路中的TDV端,这样利用DVD拾取器1b进行盘识别操作。为此,二轴驱动器18b用如图17A中所示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来驱动二轴驱动器3b,以强制升高/降低DVD物镜2b。
在图17中,物镜降低意味着DVD物镜2b沿离开光盘D的方向移动,而物镜升高意味着DVD物镜2b沿接近光盘D的方向移动。利用物镜升高或用物镜降低来识别盘是可能的,以下将说明通过物镜升高得到的信号来实现盘识别的例子。
如果物镜2是在聚焦搜索范围内移动的,则在当物镜2到达在图15B和16B中所示的盘表面正好聚焦位置的时间,和在当物镜2到达在图15C和图16C中所示的盘表面正好聚焦位置的时间,观察牵引信号PI的信号幅度。
如果装入的盘是具有在盘表面105和信号表面102之间大约1.2mm间隔的1.2mm单板盘,以及物镜2b被图17A中所示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升起,则在盘表面105上的聚焦时间首先观察到小信号幅度,如图17B中所示,而在信号表面102上聚焦时间观察到大信号幅度。牵引信号通过比较电路29与阀值TH1比较,以产生如图17C中所示的识别信号DD。识别信号DD通向系统控制器30。系统控制器30测量在有关盘表面105时间上获得的识别信号DD的脉冲和在有关信号表面102时间上获得的识别信号DD的脉冲之间的时间。该测量时间表示为t1。
如果装入的盘是具有在盘表面128和信号表面122之间大约0.6mm间隔的0.6mm双板盘,以及物镜2b被图17A中所示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升起,则在盘表面128上的聚焦时间首先观察到小信号幅度,如图17B中所示,而在信号表面122上聚焦时间观察到大信号幅度。于是,图17E中所示的识别信号DDPI通向到系统控制器30。系统控制器30测量在有关盘表面128时间上获得的识别信号DDPI的脉冲和在有关信号表面122时间上获得的识别信号DDPI的脉冲之间的时间。该测量时间表示为t2。
即,由于在盘表面和信号表面之间的差,对1.2mm单板盘和对0.6mm迭层盘,测量值t1和t2的差表示为tx。于是,如果系统控制器30保持在测量值t1和t2之间的中间时间tTH作为参考值,就能通过比较测量时间tx到时间tTH判断在图17中测量时间tx是t1或是t2。即,就能判断装入的光盘是CD100或是DVD120。
此外,同样的识别能用物镜降低来实现。原因是盘识别信号DDPI的两脉冲之间的时间差是图17C中的t3或是图17E中的t4,这要取决于盘D是CD100或是DVD120。然而,用图17A中所示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物镜以高于升起时的速度下降,这样在识别信号DDPI的两个脉冲之间的测量时间t3和t4短于测量时间值t1和t2的时间值。因此,在图17的例子中,虽然要考虑到用于计算测量时间的时钟频率,但用物镜升起来识别对正确识别更有利。当然如果设定物镜升起速度等于物镜下降速度,就不存在这种相关优点或缺点。如果降低速度更慢,利用降低时实现识别就更有利。
下面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由系统控制器30进行的处理。
如果还没有判断出装入的光盘D是1.2mm单板盘还是0.6mm迭层盘,首先使用CD拾取器1a还是DVD拾取器1b原则上并不重要。
即,根据参考图17说明的方式,光拾取器中的一个用于进行盘识别。用哪一个光拾取器完成盘识别并不紧要。
在此假设使用DVD拾取器1b。参见图18说明在识别出装入光盘D的盘类型后重放光盘D的系统控制器30的处理过程。
图18表示电源接通后的处理过程。如果电源接通,并用初始化操作设定各种参数,在第一步骤F101,系统控制器30等待光盘D的插入。
如果插入光盘D,过程转到步骤F102,以便把方式设定到使用DVD拾取器1b的DVD拾取方式。
该方式中每个开关22,24具有连接在电路中的TDV端。然后系统控制器30进到步骤F103,以进行盘类型识别。
在该盘类型识别中,因为在步骤F102设定DVD拾取方式,所以使用DVD拾取器1b。
识别盘类型时,DVD物镜1b在聚焦搜索范围内强制升起或降低。在步骤F103该物镜开始驱动。即,命令开始输出如图17A中所示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当然,如果激光二极管4b也在此时起动,就输出激光。
在步骤F104,管理控制在聚焦搜索范围内升起或降低DVD物镜1b的系统控制器30,检测从识别信号发生电路27提供的盘识别信号DD,测量图17C和17E中所示的两个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假如盘表面上反射电平太低,会出现在DVD拾取器1b的升高或降低期间,错误地观察到两个盘识别信号DD的脉冲。在这种情况下,测量误差认为是发生在步骤F105,这样处理过程返回到步骤F103,以再次驱动物镜和测量。实际上,最好限制发生测量误差后重复操作的次数,而不允许任意次重复操作。
在测量识别信号DDPI的两个脉冲之间间隔时间之后,在步骤F106,测量时间值与作为参考值的时间tTH比较。如果比较结果是测量值较大,则在步骤F108判断光盘D是1.2mm单板盘,即CD100。
由于DVD拾取器1b已经用于识别操作,判断结果表示该状态与现在装入的光盘D(CD100)不符。于是,在步骤F108,方式转换到CD拾取方式。即,所设定的方式中每个开关22-24具有连接在电路中的TCD端,并且使用CD拾取器1a。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F106比较结果是参考时间tTH较大,则在步骤F107判断光盘D是0.6mm迭层盘,即DVD120。
如果判断盘D是DVD120,则拾取方式的状态不改变,因为DVD拾取方式已经设定。
在盘识别和设定了与盘识别结果相符的拾取方式之后,处理变换到实际的重放操作,即,在步骤F109开始聚焦搜索,以开始引入聚焦伺服的聚焦搜索。在聚焦伺服的引入结束之后,处理进程进到步骤F110和步骤F111,以进行其它初始操作。即,完成如调节主轴电机6的旋转和接通跟踪伺服的伺服系统的处理,同时能读出光盘D。另外,读出记录在光盘D上如TOC的必需管理信息。在完成这些处理操作之后,处理进到步骤F112,以重放CD100或DVD120。
由于牵引信号PI=A+C+B+D的信号电平随光盘D的反射率而变化,系统控制器30在完成聚焦伺服引入的时间点上由识别信号DDA/D来计算光盘D的反射率。系统控制器30依据光盘D的反射率变换控制封装在激光驱动器20a、20b内的APC电路的转换开关SWAPC,以在单层盘和双层盘之间变换APC电路的闭环增益。这就使得从光拾取器1的激光二极管LD来的最佳功率的激光到达单层盘和双层盘,通过光拾取器1稳定地从光盘D读出信号,以产生具有最佳S/N比的重放RF信号。
盘识别信号DDA/D也能用于识别具有如CD和CD-RW或DVD和DVD-RW不同记录层材料制成的信号表面的不同反射率的光盘D。
参见图17,如果二轴驱动器18A,18B在聚焦搜索范围内强制移动物镜2,通过执行聚焦伺服操作,对单层盘获得单一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S曲线和在S曲线范围内的牵引信号PI,分别如图19A和19C中所示;对双层盘获得两个聚焦误差信号FE的S曲线和跨在两个S曲线上的牵引信号PI,分别如图20A和20C中所示。应注意的是,聚焦误差信号FE和牵引信号PI都是分别利用方程式FE=(A+C)-(B+D)和PI=A+C+B+D由8块光检测器的检测器SA、SB、SC和SD的检测信号A、B、C和D中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牵引信号被变换到二进制电路61、62变换以得到由与门63的逻辑乘。即,牵引信号PI=A+C+B+D,作为上述光检测器检测信号A至D的和信号,变换成预定电平上二进制值信号,以产生作为识别脉冲的图19D、20D中所示的盘识别信号DDPI。在门脉冲提供的开门期间对识别脉冲计数,根据计数结果识别不同信号记录层数的光盘D的类型。应注意的是,在单层盘中,单一聚焦搜索操作的盘识别信号DDAND到达高‘H’仅仅一次,如图19E中所示;而在双层盘中,单一聚焦搜索操作的盘识别信号DDAND到达高‘H’两次,如图20E中所示。这种识别操作对具有可变反射率的光盘D的识别,比利用表示牵引信号的信号电平的盘识别信号DDA/D来识别更准确。
即,系统控制器30根据图21中所示的流程图用盘识别操作能够在单层盘和双层盘之间识别。
具体是,如果开始盘识别操作,在步骤S1判断输入的盘识别信号DDAND是否已达到高′H′。如果输入是`H′,则处理过程进到步骤S2。
在第二步骤S2,判断盘识别信号DDAND的输入是否是低`L′。如果输入是在逻辑`L′,则处理过程变到步骤S3。
在第三步骤S3,判断盘识别信号DDAND的输入是否变为逻辑H。当输入变为逻辑H,过程进到S4。
在步骤S4,判断盘识别信号DDAND的输入是否再是低`L′,如果输入是逻辑`L′,则过程变到步骤S5,以设定有关双层盘的各种电路的参数。
如果在步骤S3判定的结果是否定(NO),即如果输入不再是`H′,则进到步骤S6。
在第六步骤S6,判断在第三步骤S3判定过程的重复次数是否是100。如果结果是否定,即如果N不等于100,则进到步骤S7以等待1ms。在下一个步骤S8,N设定到N=N+1。然后,返回到步骤S3。重复第三步骤S3的判定过程。如果在第六步骤S6决定的结果为是(YES),即如果N=100,即对应于第二层的盘识别信号DDAND的脉冲在经过100ms之后不能获得,则进到步骤S9以设定有关单层盘的各个电路的参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三种类型的盘识别信号DDA/D,DDPI和DDAND都用于识别光盘D的类型。通过把牵引信号PI的信号电平变换成数字数据获得盘识别信号DDA/D,而盘识别信号DDPI是通过牵引信号PI变换成二进制值信号获得的,以及盘识别信号DDAND是通过聚焦误差信号FE的二进制值信号与盘识别信号DDPI相与获得的。另一方面,把牵引信号变换成二进制值信号获得的盘识别信号DDPI和把聚焦误差信号FE的信号电平变换成数字数据获得的盘识别信号DDFE也可用于盘的识别,如图22和23的流程图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聚焦误差信号FE直接提供到系统控制器30的A/D输入端口。
参见图22到24说明使用DVD拾取器1b的操作例子,其中在进行到重放之前,装入光盘设备的电源接通后,由系统控制器30进行识别光盘D类型的处理。
图22是表示从电源接通起到重放的操作的流程图。
如果电源连通,利用初始化首先设定各种参数,系统控制器30在步骤F201首先接通激光二极管4b。然后,在步骤F202,系统控制器30在聚焦搜索范围内强制地降低DVD光拾取器1b,使其在光轴位置上最大程度地离开光盘D。在步骤F203,处在最大程度离开光盘D位置上的DVD光拾取器1b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信号电平被采样,采样值被设定为基准值FE_o。
在下一个步骤F204,开始聚焦搜索超时测量计时。设定聚焦搜索限时,以在聚焦控制过程中防止在没有从光盘D信号表面检测到反射光的情况下连续提供电压,并防止系统控制器30发生没有进到下一个处理的状态转换。聚焦搜索限时在此设定为800ms。
在步骤F205,开始升起DVD物镜1b的搜索操作。
在步骤F206,判断盘识别信号DDPI是否在逻辑`H′。由于盘识别信号DDPI是表示光盘D反射光量的牵引信号的二进制值信号,如果光盘D装入到位,则设定逻辑`H′用于表示从其表面或信号表面检测到反射光的状态。
如果在步骤F206判断结果是否(NO),即如果盘识别信号DDPI不在逻辑`H′,则处理过程进到步骤F207,以判断聚焦搜索超时计时器的值是否已达到800ms的限时。如果还未超时,则返回到步骤F206,以便重复盘识别信号DDPI的判定,直到聚焦搜索超时计时器的时间超时为止。如果在步骤F207判定的结果为是(YES),即聚焦搜索超时计时器已经超时,则判定光盘D没有装入并进到步骤F208,并显示例如`没有盘′的指示。
如果在步骤F206判定的结果为是,即如果盘识别信号DDPI在逻辑`H′,判定光盘D已经装入到位。于是,进到下一个步骤F209,起动盘识别计数器和开始捕获聚焦误差信号FE的信号电平。在步骤F209,根据从光盘D表面反射的光检测盘识别信号DDPI已经变为逻辑`H′。
在下一步骤F210,判断聚焦搜索超时计时器是否已达到800ms的限时。如果计时器没有超时,则进到步骤F211,以检验盘识别信号DDPI是否在逻辑`H′。如果在步骤F210判断结果为是(YES),即如果聚焦搜索超时计时器已超时,则判断出光盘D未装入。于是,进到上述步骤F208,以显示例如`没有盘′的指示。
在步骤F211,判断盘识别信号DDPI是否在逻辑`H′。在该步骤F211,通过从光盘D的信号表面反射光,检测盘识别信号DDPI在逻辑`H′上。
在下个步骤F212,判断盘识别计时器的值是否小于基准时间tTH。具体是,在该步骤F212,判断自从在步骤F206从光盘D的表面反射光判断盘识别信号DDPI是逻辑`H′直到在步骤F211从光盘D的信号表面反射光判断盘识别信号DDPI是逻辑`H′的消逝时间是否小于基准时间tTH。如果在步骤F212判定结果是否,即如果盘识别计数器的值大于基准时间tTH,则装入的光盘D判断为1.2mm单板盘,即CD100。于是,进到步骤F213,以变换到使用CD拾取器1a的CD拾取方式。
如果在步骤F212判定的结果为是(YES),即如果盘识别计时器的值短于基准时间tTH,则装入光盘D判断为0.6mm迭层盘,即DVD120。于是,进到步骤F214,根据图23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进行盘识别,判断DVD120是单层盘或是双层盘。
在盘识别和设定了对应于盘识别结果的拾取方式之后,则系统控制器进行实际重放过程。具体是,在步骤F215开始聚焦搜索以聚焦伺服引入。在步骤F216,判断聚焦伺服引入是否已经完成。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到步骤F217以执行其它初始操作。就是说,完成例如调节主轴电机6的旋转和接通跟踪伺服的伺服系统的处理,同时使光盘D能读出。另外,读出记录在光盘D上例如TDC的必需管理信息。在完成这些处理操作之后,进到步骤F218,以重放CD100,DVD120或DVD-RW。
象聚焦搜索的情况一样,系统控制器30命令伺服处理器31驱动物镜2。伺服处理器31据此给二轴驱动器18b提供一个如图24A中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以驱动二轴驱动器3b强制升起DVD物镜2b。在盘识别信号DDPI处在逻辑`H′的期间,为了识别单层盘和双层盘,要使用第一和第二阀值TH_H和TH_L,判断检测到多少次聚焦误差信号FE的S曲线。
就是说,在单层盘和双层盘之间识别处理中,聚焦误差超时计数器首先在第一步骤S11起动。设定聚焦搜索限时是为了在盘识别信号DDIP的逻辑‘H’期间,聚焦误差信号FE的S曲线检测失败情况下,防止系统控制器30发生没有进到下一个处理的状态转换。聚焦搜索限时在此设定为40ms。
在第二步骤S12,判断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是否已经超时。如果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已超时,则判定检测误差已发生,并进到步骤S13,以进行误差处理。如果在第二步骤S12判定结果是否,即如果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没有超时,则处理变换到第四步骤S14。
在第四步骤S14,经过A/D端口捕获聚焦误差信号FE,以判断信号电平是否大于第一阀值TH_H。如果在第四步骤S14判定结果是否,即如果聚焦误差信号FE的信号电平小于第一阀值TH_H,处理返回到第二步骤S12,以重复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的超时判定。如果在第四步骤S14判定结果为是,即如果聚焦误差信号FE的信号电平大于第一阀值TH_H,处理进到步骤S15。
在第五步骤S15,判断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是否已超时。如果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已经超时,则判定检测误差已发生,这样处理变到第三步骤S13,以进行误差处理。如果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没有超时,处理变到第六步骤S16。
在第六步骤S16,经过A/D端口捕获聚焦误差信号FE,判断其信号电平是否小于第二阀值TH_L。如果在第六步骤S16判定结果是否,即如果聚焦误差信号FE的信号电平大于第二阀值TH_L,处理返回到第五步骤S15,重复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的超时判定。如果在第六步骤S16判定结果为是,即如果聚焦误差信号FE的信号电平小于第二阀值TH_L,处理进到第七步骤S17。
在第七步骤S17,上判断盘识别信号DDPI是否在逻辑‘L’。如果在步骤S17判断结果为是,即如果盘识别信号DDPI在逻辑‘L’,判定盘是单层盘,其中在盘识别信号DDPI的逻辑`H′期间,仅检测到一次聚焦误差信号FE的S曲线。于是,处理变到第八步骤S18,设定各种电路的参数。如果在步骤S17判断结果是否,即如果盘识别信号DDPI在逻辑`H′,则处理变到第九步骤S19。
在第九步骤S19,判断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是否已超时。如果计时器已超时,判断检测误差已发生,处理返回到第三步骤S13,以进行误差处理。如果在步骤S19判断结果是否,即如果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没有超时,处理变到第十步骤S20。
在第十步骤S20,经过A/D端口捕获聚焦误差信号FE,以判断其信号电平是否大于第一阀值TH_H。如果在第十步骤S20判断结果是否,即如果聚焦误差信号FE的信号电平小于第一阀值TH_H,处理恢复到第九步骤S19,重复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的超时判定。如果在第十步骤S20判断结果为是,即如果聚焦误差信号FE大于第一阀值TH_H,处理进到第十一步骤S21。
在第十一步骤S21,判断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是否已超时。如果计时器已超时,判断检测误差已发生,因此,处理回到第三步骤S13,以进行误差处理。如果在第十一步骤S21判定结果是否,即如果计时器未超时,处理进到第十二步骤S22。
在第十二步骤S22,经过A/D端口捕获聚焦误差信号FE,以判断其信号电平是否小于第二阀值TH_L。如果在该步骤S22判定结果是否,即如果聚焦误差信号FE的信号电平大于第二阀值TH_L,处理返到第十一步骤S21,重复聚焦误差超时计时器的超时判定。如果在该步骤S22判定结果为是,即如果聚焦误差信号FE的信号电平小于第二阀值TH_L,判断盘D是双层盘,其中在盘识别信号DDPI的逻辑`H′期间,检测到两次聚焦误差信号FE的S曲线,如图24C中所示。于是,处理进到第十三步骤S23,以设定有关双层盘的各种电路的参数。
第一和第二阀值TH_H和TH_L给出如下,
TH_H=FE_o+W
TH_L=FE_o-W
在此W是检测窗口的宽度和FE_o是在上面步骤F203捕获的基准值。
于是,如图24D中所示,即使在直接输入到系统控制器30的A/D输入端口的聚焦误差信号中产生偏移,也能消去该偏移,并正确地识别盘类型。
于是,有了本发明的光盘设备,其中根据当在光盘信号表面聚焦时光检测器装置的检测输出,由控制装置控制自动功率控制装置的闭环增益,以达到对应于光盘反射率的增益,因此最佳功率的激光束就能稳定地照射在多种类型的光盘上。于是,就能用光检测装置稳定地从光盘读出信号,就给出具有优良S/N比的重放RF信号。
根据聚焦控制装置在聚焦搜索时沿光轴移动聚焦搜索的物镜而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盘识别装置识别具有不同信号记录层数的多种类型光盘,并由控制装置根据识别输出设定对应盘类型的操作方式,就能可靠地重放多种类型的光盘。
通过经物镜把激光照射在光盘的信号表面上,和通过检测从盘的信号表面反射的激光,就能根据从检测信号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很容易地识别具有不同信号记录层数的盘类型。
由于跟踪控制装置的操作特性能通过控制装置根据盘识别装置的判定输出而依照盘类型转换,所以能可靠地在具有不同反射率的多种类型盘上进行跟踪控制。
由于镜信号产生装置的操作特性能通过控制装置根据盘识别装置的判定输出而依照盘类型转换,因此能可靠地通过镜信号产生装置产生多种类型盘的镜信号。
由于跟踪控制装置的检测方式能通过控制装置根据盘识别装置的判定输出而依照盘类型设定,因此能稳定地在具有不同反射率的多种类型盘上进行跟踪控制。

Claims (7)

1.一种光盘识别方法,用于识别多种类型的光盘中被装入的一个盘,这些光盘用于利用光盘设备进行数据记录/重放,该光盘设备包括激光源、光检测器、处理器以及识别和跟踪误差电路,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辐射经物镜照射在光盘信号表面上的激光束;
检测从所述被装入的光盘的信号表面反射的辐射光;
在单一聚焦搜索操作中移动所述物镜,使得所述物镜的焦平面移动通过所述被装入的光盘的信号表面;
识别所述多种类型的光盘中哪一种是被装入的盘;
根据所述识别的输出,来切换跟踪和检测系统,以响应于不同类型的光盘而选择多种类型的跟踪误差信号中的一种;和
对于从检测信号A、B、C、D、E、F、G和H中选择的多个检测信号执行预定的计算,以产生第一、第二和第三跟踪误差信号,并且选择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跟踪误差信号中的一个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识别方法,还包括步骤:通过三点方式产生所述第一跟踪误差信号,通过DPP方式产生所述第二跟踪误差信号,并且通过DPD方式产生所述第三跟踪误差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识别方法,还包括步骤:根据排列在检测信号A、B、C和D之间的相对相位差产生所述第三跟踪误差信号,并且,在一个光电检测器的中间部分安排四个检测器,并且包括一个滤波器,对该滤波器进行控制,使得第三跟踪误差信号具有与光盘类型相关的频率特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识别方法,还包括步骤:将检测信号A到D变换成二进制值信号,并且对检测信号A和B的二进制值信号与检测信号C和D的二进制值信号进行相位比较,选择具有不同通频带的第一和第二滤波器中的一个,并且进行切换从而将其连接到所述滤波器中的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识别方法,还包括步骤:根据识别输出来控制进行切换控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识别方法,还包括步骤:在所述物镜的聚焦搜索期间,测量与光盘的信号表面相关输出的检测脉冲和与光盘的第二信号表面相关输出的检测脉冲之间的经过时间,将所述经过时间与预定基准值进行比较,以识别光盘的类型;并且,控制所述进行切换的步骤,使得如果所述测量的时间大于所述预定基准值,则选择第一跟踪误差信号;并且,控制所述进行切换的步骤,使得如果所述测量的时间小于所述预定基准值,则根据光盘的反射率来选择第二或第三跟踪误差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识别方法,还包括步骤:对所述检测信号E、F、G和H进行如下计算:
3SP=(E+F)-(G+H)以产生第一跟踪误差信号SP;
并且,对所述检测信号A到H进行如下计算
DPP=((A+D)-(B+C))-((F+H)-(E+G))以产生所述第二跟踪误差信号DPP。
CNB2003101206450A 1997-01-10 1998-01-10 光盘识别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95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4777/1997 1997-01-10
JP9014777A JPH10198985A (ja) 1997-01-10 1997-01-10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014777/97 1997-01-1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041256A Division CN1156827C (zh) 1997-01-10 1998-01-10 光盘重放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5450A true CN1525450A (zh) 2004-09-01
CN1279517C CN1279517C (zh) 2006-10-11

Family

ID=118704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0412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6827C (zh) 1997-01-10 1998-01-10 光盘重放装置
CNB20031012064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9517C (zh) 1997-01-10 1998-01-10 光盘识别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0412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6827C (zh) 1997-01-10 1998-01-10 光盘重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6147941A (zh)
JP (1) JPH10198985A (zh)
KR (1) KR100488637B1 (zh)
CN (2) CN1156827C (zh)
GB (1) GB2321127B (zh)
MY (1) MY136981A (zh)
SG (1) SG717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40583A1 (fr) * 1998-02-03 1999-08-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ocede servant a identifier un type de disque
JPH11238245A (ja) * 1998-02-24 1999-08-31 Sony Corp 光検出信号処理装置
JPH11353785A (ja) * 1998-06-03 1999-12-24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の判別装置および判別方法
JP2000100059A (ja) * 1998-09-18 2000-04-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680657B1 (ko) * 1998-10-02 2007-02-08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광디스크 재생장치 및 방법
JP2000251301A (ja) * 1999-02-25 2000-09-14 Sony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023287A (ja) * 1999-07-02 2001-01-26 Alps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EP1085509A3 (en) * 1999-09-16 2007-01-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rror signal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reproduction signal detection apparatus for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system
CN1790520B (zh) * 2000-01-21 2010-09-01 索尼公司 识别光盘的方法、重放光盘的方法和光盘设备
JP3818820B2 (ja) * 2000-03-06 2006-09-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サーボ制御装置
JP4806839B2 (ja) * 2000-07-19 2011-11-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JP3968984B2 (ja) * 2000-10-05 2007-08-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種別判別方法
US7061594B2 (en) * 2000-11-09 2006-06-13 Burstein Technologies, Inc. Disc drive system and methods for use with bio-discs
US6965433B2 (en) * 2000-11-16 2005-11-15 Nagaoka & Co., Ltd. Optical biodiscs with reflective layers
KR100396544B1 (ko) * 2000-11-17 2003-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기록재생기기용 에러신호 검출장치
WO2002056311A2 (en) * 2001-01-11 2002-07-18 Burstein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disc analysis system including related methods for biological and medical imaging
US7522480B2 (en) 2001-01-25 2009-04-21 Dphi Acquisitions, Inc. Digital tracking servo system with multi-track seek with an acceleration clamp
JP2002260246A (ja) * 2001-03-02 2002-09-13 Texas Instr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判別回路
JP4475833B2 (ja) * 2001-03-02 2010-06-09 日本テキサス・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ミラー検出信号生成回路
JP4449260B2 (ja) * 2001-06-19 2010-04-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のレーザダイオード駆動回路
US7221632B2 (en) * 2001-07-12 2007-05-22 Burstein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disc system and related detecting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microscopic structures
JP3788504B2 (ja) 2001-07-30 2006-06-21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KR20030027437A (ko) * 2001-09-28 2003-04-07 넥스필전자 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휨 량 검출장치
US20080094974A1 (en) * 2001-11-09 2008-04-24 Burstein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disc system and related detecting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microscopic structures
KR100464413B1 (ko) * 2002-04-30 2005-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기록매체의 종류 판별방법 및 장치
KR100846777B1 (ko) * 2002-07-05 2008-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장치를 위한 미러 신호 검출 회로 및 그 방법
KR100533747B1 (ko) 2003-02-04 2005-12-06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광디스크 종류 판별방법
JP3871060B2 (ja) * 2003-03-25 2007-0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TWI248075B (en) * 2003-08-29 2006-01-21 Mediatek Inc Judging method of optical medium
CN1977321A (zh) * 2004-06-29 2007-06-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产生球面像差信号误差的方法以及系统
JP4672558B2 (ja) * 2005-01-24 2011-04-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EP1927105A2 (en) * 2005-09-08 2008-06-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arameter variation before closing radial control loop
KR20080002277A (ko) * 2006-06-30 2008-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판별장치 및 그 방법
TW200807406A (en) * 2006-07-20 2008-02-01 Sunplus Technology Co Lt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optical disk type
JP2008135086A (ja) * 2006-11-27 2008-06-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20080291802A1 (en) * 2007-05-21 2008-11-27 Yao-Lung Chuang Optical disc type determ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0927A (ja) * 1990-06-27 1992-02-26 Pioneer Electron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H05234107A (ja) * 1992-02-18 1993-09-10 Sony Corp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トラッキング誤差信号検出方法
US5592448A (en) * 1992-05-08 1997-01-07 Hitachi, Ltd. Access control apparatus for optical disk according change of track pitch
JPH0668506A (ja) * 1992-08-21 1994-03-11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4005150B2 (ja) * 1994-04-28 2007-11-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イスク装置
JP3287210B2 (ja) * 1995-04-06 2002-06-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的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JPH08329490A (ja) * 1995-05-31 1996-12-13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トラッキングエラー信号生成装置
KR0154736B1 (ko) * 1995-08-07 1998-12-15 김광호 멀티디스크 재생 가능한 광디스크 기록재생 장치에서 리드 인 타임 최소화 방법
DE19536396A1 (de) * 1995-09-29 1997-04-03 Thomson Brandt Gmbh Wiedergabe- und/oder Aufzeichnungsgerät für optische Aufzeichnungsträger unterschiedlicher Speicherdich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88637B1 (ko) 2005-11-08
SG71748A1 (en) 2000-04-18
CN1189666A (zh) 1998-08-05
GB2321127B (en) 1999-03-17
US6147941A (en) 2000-11-14
US6288987B1 (en) 2001-09-11
JPH10198985A (ja) 1998-07-31
US6288988B1 (en) 2001-09-11
MY136981A (en) 2008-12-31
KR19980070444A (ko) 1998-10-26
CN1279517C (zh) 2006-10-11
CN1156827C (zh) 2004-07-07
GB9800114D0 (en) 1998-03-04
GB2321127A (en) 1998-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9517C (zh) 光盘识别方法
CN1171221C (zh) 光盘设备和光盘识别方法
CN1188842C (zh) 重放光盘的装置和方法
CN1218300C (zh) 光盘设备和聚焦跳变方法
CN1258764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170279C (zh)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CN1110045C (zh) 光盘驱动器
CN1161535A (zh) 光盘再生装置
CN1755809A (zh) 光学头、光驱动设备和生成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
CN1722272A (zh) 光盘识别装置
CN1605097A (zh) 光学记录介质以及用于该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303596C (zh) 光记录/再现装置和焦点控制方法
CN1327228A (zh) 盘驱动设备及产生摆动信息的方法
CN1941134A (zh) 光盘装置
CN1174383C (zh) 光盘装置
CN1206636C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201302C (zh) 具有倾斜检测装置的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和倾斜检测方法
CN1146886C (zh) 将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或从其上重放该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208767C (zh) 记录/再现设备、记录/再现方法和信息记录介质
CN1299267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918637A (zh) 光盘装置
CN1280813C (zh) 光盘种类的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CN1084912C (zh) 光拾取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240062C (zh) 用聚焦来读出光盘的方法与装置
CN1287378C (zh) 焦点搜索方法及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