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383C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383C CN1174383C CNB981253687A CN98125368A CN1174383C CN 1174383 C CN1174383 C CN 1174383C CN B981253687 A CNB981253687 A CN B981253687A CN 98125368 A CN98125368 A CN 98125368A CN 1174383 C CN1174383 C CN 117438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ignal
- amplitude
- information
- light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4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220616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hk-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78 mim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49 pul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heli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1=CC=CC=C1C=O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94969 rfp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2 time depend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11B19/128—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involving the detection of track pitch or recording densit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on during external perturbations not related to the carrier or servo beam, e.g. vibrat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控制器在对主轴电机给出起动旋转指令的同时使伺服控制部开始聚焦伺服控制。当伴随光盘的旋转光束横截光盘上的信息光道时,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检测出从光检测器输出的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变化。光盘种类判别部在光盘旋转起动过程中利用信息再生信号的峰值和谷值或振幅来判别信息光道的光道间距不同的光盘。因此,可以在早期进行信息记录密度、特别是光道间距不同的光盘种类的判别而不必等待光盘上记录的信息的再生。结果,可缩短光盘装置的起动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多种光盘进行再生的光盘装置,特别是涉及能够在短时间内简单地判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多种光盘的光盘装置中,作为判别光盘的种类的方法,有特开平3-207056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该方法读出预先记录在光盘上特定的信息信号(种类判别信号)来判别多种光盘,具体地说,判别是音乐用CD(compact disk)还是计算机用CD-ROM。
在该特开平3-207056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中,因为是实际读出盘上的信息来判别盘的种类,所以判别可靠。但是,反过来,为了判别盘的种类,其前提是,在读出盘上记录的信息时,有必要按规定值控制盘的转数,此外,还要进行聚焦伺服控制和跟踪伺服控制。而且,其后,还要通过读取记录在盘的最内周部的称之为TOC(Table ofContens内容表)的信息来开始判别盘的种类,结果,对处理系统的工作进行切换。因此,从判别盘的种类到包括判别后的处理系统的切换等的装置的工作切换完成为止的时间、即起动时间延长了。
这样,在可以使用多种光盘的光盘装置中,即使象音乐用CD和计算机数据用CD-ROM那样的被记录的信息的信号频率和记录密度或盘的转数、线速度等基本物理特性差不多的光盘,起动时也必须经过很多步骤和耗费很长的时间。
这不是音乐用CD和计算机数据用CD-ROM在程度上的差别,在物理特性、特别是信息记录密度、光道间距等差别很大的多种光盘(例如CD和DVD(Digital Video Disc数字视盘))可以混合使用的光盘装置中,为了得到较好的信号再生特性,必须根据情况切换光检测器的光学系统。也要充分考虑在这些物理特性不同的光盘之间线速度、即盘的转数也不同的情况。这时,也有必要增加或减少盘的转数。这些工作当然只有在盘的种类判别之后才能进行,所以,结果需要很长的起动时间。
如上所述,在上述公报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在再生物理特性差别很大的多种光盘的光盘装置中,判别光盘的种类需要很长时间,进而,根据该判别结果,还有必要再进行需要花费时间的新的作业,结果存在光盘装置起动时间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物理特性、特别是信息记录密度、光道间距(track)等差别很大的多种光盘进行再生的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光盘种类的判别,缩短起动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光盘装置,使用在对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光束的同时接受从上述信息记录面来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将光盘的信息光道上的信息作为信息再生信号来再生,具有产生用以根据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电平,判别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信息光道密度的光盘的种类的振幅显示信号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为了生成振幅显示信号,使用表示从信息光道反射的一个光束的量的上述信息再生信号,和上述光束在上述信息光道和光盘半径的方向上产生相对的位置变化时的振幅的变化;具有检测上述信息再生信号的上侧包络线的上侧包络线检测装置,检测上述信息再生信号的下侧包络线下侧包络线检测装置,和通过从检出的上侧包络线减去检出的下侧包络线,将表示上述振幅的变化的上述振幅显示信号输出的减法器;上述振幅显示信号,根据上述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变化而变化;上述光盘装置,具有判别装置,具有检出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的最大值的最大值检出装置,检出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的最小值的最小值检出装置,算出上述最大值和上述最小值的差的减法器和将上述差与规定值比较的差比较器,相对于上述规定值,按照上述差的大小,根据信息光道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密度,判别光盘的种类。
在上述光盘装置中,从光检测器来的与反射光量对应的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是该高低电平的差,光束在位于信息光道的正上方时变大,另一方面,当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看光束偏离信息光道的正上方时,因反射光量的对比度降低故光束变小。
当光束覆盖信息光道的面积的比率小时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变小,当上述面积的比率大时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变大。因此,当光束相对于信息光道在半径方向上移动时,若光束位于信息光道的正上方则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变大,若光束位于2个相邻信息光道的中间则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变小,反复出现振幅的大和小。
因此,在光盘中的信息光道的半径方向的密度低的情况下,当光束位于2个相邻信息光道的中间时,因光束覆盖信息光道的面积比率相当小,故在这里的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非常小。因此,光束在半径方向上相对移动时其振幅大小的差变大。结果,明显地显示出信息再生信号振幅的大小,表示其大小的振幅显示信号的变化也很明显。
在光盘中的信息光道的半径方向的密度高的情况下,当光束位于2个相邻信息光道的中间时,因光束覆盖信息光道的面积比率不象上述情况那么小,故在这里的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不很小,光束在半径方向相对移动时其振幅大小的差不太大。结果,从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来的振幅显示信号的变化与密度低的情况相比容易变得不明显。
因此,通过判别部将振幅显示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与规定值进行比较,就可以判别半径方向的信息光道密度不同的多个光盘的种类。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种光盘装置,使用在对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光束的同时接受从上述信息记录面来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将光盘的信息光道上的信息作为信息再生信号来再生,具有产生用以根据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电平,判别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信息光道密度的光盘的种类的振幅显示信号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为了生成振幅显示信号,使用表示从信息光道反射的一个光束的量的上述信息再生信号,和上述光束在上述信息光道和光盘半径的方向上产生相对的位置变化时的振幅的变化;具有检测上述信息再生信号的上侧包络线的上侧包络线检测装置,检测上述信息再生信号的下侧包络线下侧包络线检测装置,和通过从检出的上侧包络线减去检出的下侧包络线,将表示上述振幅的变化的上述振幅显示信号输出的减法器;上述振幅显示信号,根据上述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变化而变化;上述光盘装置,具有判别装置,具有检出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的最大值的最大值检出装置,检出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的最小值的最小值检出装置,通过将上述最大值除以上述最小值而算出上述最大值和上述最小值的比率的除法器,和将上述比率与规定值比较的比较器,相对于上述规定值,按照上述比率的大小,根据信息光道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密度,判别光盘的种类。
该光盘装置与上述光盘装置不同,通过判别部根据振幅显示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率来判别光盘的种类,可以抑制光束的光量变动和光盘的反射率变动的影响。因上述比率中不包含光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特性、光束的光量或与光盘的反射率和调制度等有关的因素、只是一个与信息光道的光盘半径方向的密度有关的参数,故能够更准确地判别光道间距不同的光盘。
按照上述无论哪一种光盘装置,可以在早期对信息记录密度不同的光盘的种类进行判别,可以大幅度缩短混合使用这些光盘的光盘装置的起动时间。
本发明的其他目标、特征和优点通过下面的说明可能会更清楚。此外,本发明的优点通过下面参照附图进行的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的详细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光盘种类判别部的详细结构的电路图。
图4(a)是表示光束在信息光道上作相对移动的形态的平面图,
图4(b)是说明该移动时的信息再生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
图5(a)至图5(c)是说明本发明在信息光道密度小时判别光盘的原理的图。
图6(a)至图6(c)是说明本发明在信息光道密度大时判别光盘的原理的图。
图7是滤除信息再生信号的直流成分的高通滤波器的结构图。
图8(a)和(b)是说明在图7的高通滤波器中输入信息再生信号时的输出波形的图。
图9光盘种类判别部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10(a)是表示信息再生信号的波形图,图10(b)是表示振幅显示信号的波形图。
图11是表示光盘种类判别部的又一种结构的方框图。
图12(a)是表示光束横截信息光道的形态的斜视图。
图12(b)是表示这时的信息再生信号的包络线及其平均值的关系的波形图,图12(c)是表示这时的振幅显示信号的波形图。
图13是表示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的另一种结构的电路图。
图14(a)和图14(b)是分别表示当光束横截信息光道时的信息再生信号和振幅显示信号的波形图。
图15是表示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的又一种结构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和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的又一种结构的电路图。
图17(a)是表示表示光束横截信息光道的形态的斜视图。
图17(b)和17(c)是分别表示这时的信息再生信号和AGC控制信号的波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9(a)是表示将透镜沿光盘半径方向驱动的形态的斜视图,图19(b)是表示该驱动时的信息再生信号的变化的波形图。
图20(a)是表示将透镜沿光盘半径方向驱动的形态的斜视图,图20(b)是表示该驱动时的信息再生信号的变化的另一个波形图。
图21(a)是表示将透镜沿光盘半径方向驱动的形态的斜视图,图21(b)是表示该驱动时的信息再生信号的变化的又一个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就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按(1)构成、(2)原理、(3)工作的顺序进行说明。
(1)构成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的方框图。在图1中,在光盘1的信息记录面2上沿光盘1的半径方向等间隔地形成螺旋状或同心圆状的以凹坑(pit)列形式记录信息的信息光道3。光检测器4将由透镜聚光的光束6照射在信息光道3上,根据从那里来的反射光生成信息再生信号RF(表示从光盘1来的反射光量的信号),还生成作为伺服误差信号的聚焦误差信号FES和跟踪误差信号TES,这些信号用来对光束6的聚集位置相对于信息光道3进行相对的位置控制(伺服控制)。将这些FES和TES引导到伺服控制部7来控制透镜5的位置,结果,用于使光束6的聚束位置跟踪作为目标的信息光道3。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进行将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调整到指定值的自动增益调整(AGC)处理和对根据AGC处理前或处理后的信息再生信号RF所记录的信息进行解调等处理。主轴电机9使光盘1转动。
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作为表示从信息光道2来的光束6的反射光量的信号的代表,利用信息再生信号RF,生成对应于其振幅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关于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的较详细的构成例在后面使用图2进行说明。
光盘种类判别部11根据振幅显示信号RFAMP判别光盘1的种类并输出判别结果信号DTYPE。关于光盘种类判别部11的较详细的构成例在后面使用图3进行说明。再有,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和光盘种类判别部11构成判别装置。
控制器12利用微型计算机构成,从光盘判别部11接受判别结果信号DTYPE,必要时控制伺服控制部7、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或光检测器4)等,进行应能得到较好的信号再生和伺服控制特性的电路特性的切换(或光检测器4内部的光学系统的切换)和与其它装置整体工作有关的控制。
其次,使用图2说明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的更详细的结构例。构成包络线检测装置的上侧包络线捡测器20和下侧包络线捡测器21分别由缓冲放大器201、211、二极管202、212、电容器203、213和电阻204、214构成。原理上讲,两者都是经缓冲放大器201、211对输入信号进行缓冲放大后再利用二极管202和电容器203检测出正向波峰,利用二极管212和电容器213检测出负向波峰,进而,通过适当设定由电容器203(电容量)和电阻204(电阻值)的积决定的时间常数和由电容器213(电容量)和电阻214(电阻值)的积决定的时间常数,可以分别检测出输入的信息再生信号RF的上侧(正向)和下侧(负向)的包络线。减法器22通过从上侧包络线检测器20的输出减去下侧包络线检测器21的输出来求出RF的振幅(准确地说是包络线的振幅),并作为振幅显示信号RFAMP输出。减法器22的增益可以是1,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值。
此外,在上侧包络线检测器20中,在电容器203与电阻204的没有与二极管202连接的连接端上连接负电位V-,另一方面,在下侧包络线检测器21中,在电容器213与电阻214的没有与二极管212连接的连接端上连接正电位V+。利用比由作为包络线检测对象的信号预测的最高电压和最低电压还高或还低的电压给电容器的一端加偏置电压是包络线检测工作原理上的需要,上述连接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去做的。
但是,包络线的检测不是始终需要准备正和负的电位。例如,当判断信息再生信号RF不会变成负电压时(只使用单一正电源的光盘装置等),其信号的电压范围是从0V到正的电源电压。因此,给包络线检测器的电容器加的偏置电压,对上侧包络线检测器设定为0V(接地电位)、对下侧包络线检测器设定为电源电压就足够了。
进而,使用图3说明光盘种类判别部11的更详细的结构例。波峰检测器30和波谷捡测器31分别由缓冲放大器301、311、二极管302、312和电容器303、313构成。两者都可以经缓冲放大器301、311对输入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进行缓冲放大后再利用二极管302、312和电容器303、313检测出最大值电压(上侧包络线)Vpeak和最小值电压(下侧包络线)Vbottom。减法器32通过从上侧包络线检测器30的输出减去下侧包络线检测器31的输出来求出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最大值Vpeak和最小值Vbottom的差Vamp。比较器33作为差比较装置将由减法器32求出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Vamp和比较电压源34的电压进行比较,将与差Vamp相对于该电压的大小对应的结果作为判别结果信号DTYPE输出。
再有,比较电压源34可以利用控制器12等使该电压可变。当从光检测器向光盘1照射的光束6的光量变动时,表示信息再生信号RF及其振幅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也变动。因此,为了准确地判别光盘的种类,最好象上述那样使比较电压源34的电压可变。当然,若这样的变动很小没有必要使该电压可变,比较电压源34的电压也可以是固定值。
此外,出于与刚才用图2说明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的上侧包络线检测器20和下侧包络线检测器21内的电容器203、213同样的考虑,光盘种类判别部11的波峰检测器30和波谷检测器31内的电容器303、313的一端也加上偏置电压。只是,因为输入该光盘种类判别部11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是利用刚才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内减法器22从上侧包络线减去下侧包络线的结果的信号,所以,不会变成负电压。因此,加在电容器303、313上的偏置电压,对波峰检测器30内的电容器303设定为0V(接地电位)、对波谷检测器31内的电容器313设定为正电源电压(+Vcc)即可。
(2)原理
使用图4至图6说明本发明根据信息再生信号RF判别半径方向上信息光道密度不同的光盘的原理。
图4(a)示出光束6在某一条信息光道3上沿其长度(接线)方向作相对移动的形态,图4(b)示意性地示出该移动时的信息再生信号RF随时间的变化。当光束6位于构成信息光道3的凹坑31上时(例如图中的A部分),由于光束6因凹坑31而发生衍射,故从光盘1来的反射光量少,所以,RF的电平变低。另一方面,当光束6位于2个凹坑31的中间位置时(例如图中的B部分),由于光束6不容易发生衍射,故反射光量多,所以,RF的电平变高。特别是,当根据记录的信息的内容2个凹坑31的间隔大于与光束的直径同等程度的距离时,反射光量几乎接近平坦表面的值。
与反射光量对应的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是该高低电平的差,如图4(b)所示,当光束6位于信息光道3的正上方时,振幅变大,另一方面,当在光盘1的半径方向上看光束6偏离信息光道3的正上方时,换言之,当光束6覆盖信息光道3的面积的比率变小时,由有无因凹坑31产生的衍射引起的反射光量的对比度下降,所以,RF的振幅变小。
图5(a)至图5(c)和图6(a)至图6(c)都是光束6对光盘1照射时的另一个示意性的放大说明图。图5(b)和图6(b)示出与光束6和信息光道3在半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对应的(换言之,在光束6横截信息光道3时进行观测)信息再生信号RF的变化。图5(c)和图6(c)示出与上述相对位置对应的振幅显示信息RFAMP的变化。图5(a)和图6(a)是表示光束6和光盘1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性图。再有,图5(a)至图5(c)是光盘1的信息光道3在半径方向上的密度低的情况,图6(a)至图6(c)是密度高的情况。
如刚才使用图4(a)和图4(b)说明过的那样,当光束6覆盖信息光道3的面积的比率小时RF的振幅变小,当上述面积的比率大时RF的振幅变大。因此,在光束6在光盘1的半径方向相对于信息光道3移动的情况下,当光束6位于信息光道3的正上方时RF的振幅变大,当光束6位于2个相邻信息光道3的中间时RF的振幅变小,反复出现振幅的大和小。
因此,在如图5(a)所示的情况下,即,在光盘1的信息光道3在半径方向上的密度低的情况下,当光束6位于2个相邻信息光道的中间时,信息光道3覆盖的面积的比率变小,所以,这里的RF振幅变得非常小。因此,当光束6在光盘1的半径方向对信息光道3作相对移动时振幅的大小差变大。于是,RF振幅的大小明显地显示出来,表示其大小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变化也很明显。
另一方面,在如图6(a)所示的情况下,即,在光盘1的信息光道3在半径方向上的密度高的情况下,即使光束6位于2个相邻信息光道的中间信息光道3覆盖的面积的比率也不象图5(a)所示的情况那么小,所以,这里的RF振幅不太小。光束6在光盘1的半径方向对信息光道3作相对移动时的振幅的大小差也就不太大。结果,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变化与图5(a)所示的情况相比容易变得不明显。
因此,通过观测振幅显示信号RFAMP就可以判别半径方向上的信息光道密度不同的多个光盘的种类。
再有,当光束6位于2条信息光道3之间时,多多少少会因左右信息光道3上的凹坑而发生衍射,但根据记录信息的内容也可以有左右信息光道3都没有凹坑而光束6几乎不产生衍射的瞬间。这时,与刚才用图4(a)说明的光束6位于构成信息光道3的2个凹坑之间的情况一样,与光束6照射光盘1上的几乎是平坦的部分的情况是等效的,反射光量大,不管光束6是位于信息光道3的上方还是之间,其最大值都大致相等。信息再生信号RF的最高(瞬间)电平就这样确定了。
但是,特别是在单一电源的光盘装置中,因集成化的内部电路结构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对信息再生信号RF进行交流耦合将其直流成分滤除,作为用新的直流电压作为基准而变化的交流信号来对待。具体地说,使RF通过由图7所示的电容器401和电阻402构成的高通滤波器40后,由此其输出变成以基准电压Vref作为基准而与原来RF具有的直流成分无关的信号RF′。当将光束6横截光道3时的RF输入到高通滤波器40时,作为其输出的RF′的信号波形可能变成图8(b)所示的原来的RF加上脉动和上下移位后的波形。对此,在如本实施例所示那样的检测出上下包络线并根据其差生成振幅显示信号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中,可以生成不受该脉动和移位的影响、准确地显示信息再生信号RF(或RF′)的振幅的信号。因此,输入到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的信息再生信号RF可以是将直流成分保留的信号,也可以是经过交流耦合后的信号,可以保证电路设计有很高的自由度。再有,为了便于比较,图8(a)示出保留直流成分时的RF。
(3)工作
回到图1,说明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工作。
控制器1 2向主轴电机9发送以某转数为目标的转动指令,同时从光检测器4射出光束6,将聚焦伺服控制的开始指令送给伺服控制部7,将光束6的的聚焦位置控制在光盘1的信息记录面2上。
因为光盘1的旋转中心通常与该信息光道3的同心圆或螺旋形状的中心不一致,所以,即使在光检测器4不使光束6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伴随光盘1的转动,光束6也沿光盘1的半径方向横截信息光道3。这样一来,如图4至图6说明的那样,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发生增减,图2所示那样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的输出、即振幅显示信号RFAMP也随之变化。
光盘种类判别部11(参照图3)观测该振幅显示信号RFAMP。如图5(a)至图5(c)和图6(a)至图6(c)所说明的那样,光道间距大,即,在信息光道3在光盘1的半径方向上的密度低的光盘中,RFAMP的变化大,RFAM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大。为此,求出RFAM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图3中的Vamp),若它超过规定电平(图3中是比较电源电压源的电压),则光道间距大,即,判别是在半径方向上信息光道的密度低的光盘,另一方面,若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规定电平以下,则光道间距小,即,判别是在半径方向上信息光道的密度高的光盘,将判别结果信号DTYPE送给控制器12。该判别所要的时间大约是光束6横截几条信息光道3所需要的时间,仅仅是从几毫秒到几十毫秒。
再有,图3中的比较电压源34的电压根据所判别的光盘的种类确定,通过设定多个电平,可以判别3种以上光盘的种类。此外,还使比较电压源34的电压可变,使其如上述那样与光束6的光量变化等条件的变化对应。
控制器12根据该判别结果信号DTYPE,若在使主轴电机9起动时指示的转数的目标值不合适,则向主轴电机9发出新转数的控制指令。此外,若有必要,控制器12还对伺服控制部7、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或光检测器4等发出切换电路特性和光检测器4内部的光学系统等的指令,来得到更好的信号再生和伺服控制特性,或者,在切换伺服控制部7的特性时,若有必要,暂时中断聚焦伺服控制,进行切换后再开始聚焦伺服控制等的控制。然后,控制伺服控制部7,使其开始跟踪伺服控制并进行信息的再生。
这些光盘种类的判别和与其伴随的全部或大部分的装置各部的特性等的切换工作可以在向主轴电机9发出旋转起动指令之后到光盘1达到正常转数、即正常地再生所记录的信息所必须的转数为止的时间(通常是数百毫秒到数秒)内并行地进行。特别重要的是,若聚焦伺服控制开始工作,则光盘1的种类判别也可以开始。即,即使主轴电机9和光盘1还没有达到规定的转数、还没有进行跟踪伺服控制,也可以开始光盘1的种类判别。此外,该判别只不过需要很少一点时间,即,象上述那样信息光道3中的不特别指定的几根光道相对于光束6发生相对的位置变化那种程度的时间。
因此,可以早期判别有没有必要进行装置各部的设定和特性的切换以及主轴电机9的转数的变更,并进行与此对应的操作。于是,光盘装置的合计的起动时间与现有的装置相比可以缩短。
如果用特开平3-207056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方法来进行光盘种类的判别,则将光盘1的转数控制在规定值,同时进行聚焦伺服控制和跟踪伺服控制,为了读取在光盘1的特定位置上记录的信息,使光束6移动到记录该特定信息的信息光道上。该方法好不容易在读取该特定的信息的时刻才能判别光盘1的种类。在该时刻切换各部的特性和工作并将新的转数指示送给主轴电机9。而且,因为在光盘1达到新的规定的转数才开始正常的信息再生,所以光盘装置的合计的起动时间将大幅度地增加。
(实施例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光盘种类判别部11的构成和工作与实施例1不同。这里,只说明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对于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说明。
图9示出该实施例2中的光盘种类判别部11的构成。波峰检测器30和波谷检测器31的内部结构和刚才实施例1的图3的情况相同,而且,能够检测输入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最大值Vpeak和最小值Vbottom这一点也与图3的情况一样。
除法器35将上述Vpeak和Vbottom的相除的结果、即两者的比率Vquot输出。
比较器33(比率比较装置)将由除法器35求得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率Vquot和比较电压源34的电压进行比较,将与相对于该电压的比率Vquot的大小对应的结果作为判别结果信号DTYPE输出。
在该实施例2的光盘种类判别部11中将上述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最大值Vpeak除以最小值Vbottom并求出两者的比率,这是为了能够抑制从光检测器4向光盘1照射的光束6的光量变动和光盘1的反射率的变动的影响。
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最大值Vpeak和最小值Vbottom分别表示光束6位于信息光道3的上方的情况和位于相邻2条信息光道3的中间的情况下的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所以,大致可由下面的(1)式和(2)式来表示。
Vpeak=k·p·r·m ...(1)
Vbottom=k·p·r·m·d ...(2)
这里,(1)(2)式中的符号分别表示,
k:包含光检测器4的光学系统和生成信息再生信号RF的电路系统的灵敏度和增益的常数
P:从光检测器4向光盘1照射的光束6的光量
r:光盘1的平坦部分的反射率(0<r≤1)
m:光束6位于信息光道3的上方时的RF的调制度
(RF振幅相对平坦部分的光量的比例:0<m≤1)
d:表示光束6位于2条邻接的信息光道3中间时的RF的调制度与光束6位于信息光道3的上方时的RF的调制度的比率(0<d<1)。
图10(a)和图10(b)中示出该(1)式、(2)式和RF、RFAMP的关系。再有,为简便起见,在刚才的(1)式、(2)式和该图10(a)、图10(b)中,在刚才图9所示的光盘种类判别部11的波峰检测器30和波谷检测器31中包含的缓冲放大器301、311的增益设为1。
这里,Vpeak除以Vbottom的结果、即两者的比率Vquot由下式求出。
Vquo t=(1/d) ...(3)
在该(3)式中不包含与光检测器4的灵敏度和特性、光束6的光量、或光盘1的反射率和调制度等有关的项。包含的只有d项,但就象在实施例1中用图4(a)~图4(c)乃至图6(a)~图6(c)已说明的那样,它是与光盘1的光道间距、即信息光道3在光盘半径方向上的密度有关的项,所以,可以说能够利用除法运算只将与光道间距有关的信息抽出来。因此,光道间距不同的光盘的判别在该实施例2中能更准确地进行。
在刚才的实施例1中,为了判别光道间距不同的光盘,不是使Vpeak除以Vbottom,而是求出两者的差Vamp。但是,Vamp如下式(4)所示那样除了d以外还包含刚才提到的各个项,所以,当这些特性项变动时对Vamp的影响很大,使光盘的种类判别变得困难。
Vamp=Vpeak-Vbottom
=k·p·r·m-k·p·r·m·d
=k·p·r·m·(1-d) ...(4)
在刚才实施例1的光盘种类判别部11中,最好使比较电压源34的电压可变就是为了与该变动对应。
但是,在该实施例2的光盘种类判别部11中,从原理上讲,只抽出与光盘1的信息光道3的光道间距有关的项,不受除此以外的上述各项的影响,所以,比较电压源34的电压也可以是固定的。当然,即使能够可变也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是有可能通过进行电压的微调整等来提高判别的精度和准确度。再有,该电压取决于要判别的光盘的种类,通过设定成多个值,可以判别3种以上的光盘的种类。
此外,也可以考虑不使Vpeak除以Vbottom,而是使Vbottom除以Vpeak,求出下式那样的Vquot′。
Vquot′=d ...(5)
但是,它们的不同表现在光盘种类判别的灵敏度上。为了确认这一点,将(3)式的Vquot和(5)式的Vquot′分别对d进行微分,若将各自相对d的变化的变化率表示出来,可得到下述(6)、(7)式。
(Vquot)/d=-(1/d2) ...(6)
(Vquot′)/d=1 ...(7)
在此,若考察(0<d<1)的区间,(6)式的绝对值比(7)式大。换言之,相对信息光道3的光道间距的微小变化,Vquot比Vquot′的变化大。因此,当求出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最大值Vpeak和最小值Vbottom两者的比率时,前者除以后者其判别的灵敏度高,能进行更准确的判别,所以较理想。
(实施例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光盘种类判别部11的构成又与实施例2不同。在这里,只说明其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说明。
刚才的实施例2中的光盘判别部11由波峰检测器和波谷检测器、或除法器的以模拟电路为主的电路对振幅显示信号RFAMP进行处理,对信息光道3的光道间距不同的种类各异的光盘1进行判别。与此不同,本实施例3的光盘种类判别部11利用A/D转换器将振幅显示信号RFAMP变换成数字信号,用微计算机对其进行数字的处理,可以进行同样的判别工作。再有,这里的处理也可以利用记录在光盘等记录媒体上的程序去执行。
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3的光盘种判别装置11的构成的图。A/D转换器36将输入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变换成数字数据。微计算机37读入经A/D转换器36变换了的RFAMP的数字数据,后述的处理是按照软件判别光盘的种类并输出判别结果信号DTYPE。
微计算机37进行的软件处理的步骤如下。
(1)以几毫秒到几十毫秒的间隔从A/D转换器36读入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数字数据,抽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
(2)将读入的数字数据的最大值用最小值去除。
(3)将除法运算的结果与规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根据相对于基准值的除法运算的结果的大小输出判别结果信号DTYPE。
在上述处理步骤(1)中,以几毫秒到几十毫秒的间隔从A/D转换器36读取数字数据,其间,光束6通常横截光盘1上的数条以上的信息光道3。因此,若抽出该期间内的数字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得到和刚才实施例2的用波峰检测器30和波谷检测器31检测RFAM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情况等效的结果。
其次,在(2)中进行与用除法器35进行的运算相同的除法运算处理,最后,在(3)中进行该结果与比较电压源34的电压的比较判定,这与用比较器33进行的比较判定相同,所以,从外部看,其工作与刚才实施例2中的光盘判别部11没有什么不同,可以直接利用它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的构成中,光盘种类判别部11在用A/D转换器将振幅显示信号RFAMP数字化后,可以完全按照软件进行处理,不需要模拟电路,所以,在工作的稳定性和电路的集成化方面具有新的优点。特别是,当在控制图1所示的刚才的实施例1的装置整体的控制器12中使用微计算机时,可以考虑将其与该光盘种类判别部11的微计算机37合在一起,A/D转换器36也合起来,将它们集成在一起,这时,在成本和电路实际尺寸等方面可以产生更多的优点。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将刚才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的构成做些改变而形成的。在此,凡与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说明,只说明其不同的部分。
刚才图2所示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是检测出信息再生信号RF的上侧包络线和下侧包络线,从两者的差去生成振幅显示信号RFAMP。但是,如果不检测包络线,而求出RF的平均值,也可以生成表示其振幅的信号。本实施例就采用该方法,下面,详细进行说明。
首先,考虑光束6在光盘半径方向横截信息光道3时的信息再生信号RF(不用交流耦合,保持原有的直流成分)。若参照刚才的图5和图6,不管光束6是位于信息光道3的上方还是位于信息光道3的中间,其上侧包络线都几乎不变。正如图4至图6所说明的那样,这是因为,存在有这样的瞬间,在该瞬间在两种情况下光束6几乎都不覆盖形成信息光道3的凹坑,能够产生与光束6照射光盘1的近似平坦部所产生的反射光量相同的反射光量。另一方面,由于光束6位于信息光道3的上方和位于信息光道3之间,其由凹坑衍射的程度不同,所以,RF的下侧包络线随反射光量的增减而变动。
其次,图12(a)至图12(c)示出光束6在光盘半径方向横截信息光道3时的信息再生信号RF的变化,可以考虑RF的平均值。图12(a)是表示光束6和信息光道3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性图。图12(b)是表示RF的平均值的图。图12(c)是说明利用差和平均求出RF时的RFAMP的图。
如图12(b)所示,平均值如图中的虚线那样表示上侧包络线和下侧包络线的中间值、即两者之和的1/2的电平。
在图12(b)中,将RF的上侧和下侧包络线的电平分别设为RFp和RFb,分别在光束6位于信息光道3的上方时添加1、在光束6位于信息光道3之间时添加2来表示。这里,将用上下包络线的差求出振幅显示信号的结果作为RFAMP(dif)、将用RF的平均值求出的结果作为RFAMP(avg),同样,根据光束6的位置添加1、2,以示区别,这样,振幅显示信号可分别由(8)~(11)式表示。
(光束6位于信息光道3的上方时)
RFAMP(dif)1=RFp1-RFb1 ...(8)
RFAMP(avg)1=(RFp1-RFb1)/2 ...(9)
(光束6位于信息光道3之间时)
RFAMP(dif)2=RFp2-RFb2 ...(10)
RFAMP(avg)2=(RFp2-RFb2)/2 ...(11)
此外,振幅显示信号的振幅的p-p值可由下面的(12)式和(13)式表示。
(振幅显示信号的振幅(变化部分)的p-p值)
RFAMP(dif)p-p=RFAMP(dif)1-RFAMP(dif)1
=(RFp1-RFb1)-(RFp2-RFb2) ...(12)
RFAMP(avg)p-p=RFAMP(avg)1-RFAMP(avg)2
=(RFp1-RFb1-RFp2-RFb2)/2 ...(13)
这里,上侧包络线的电平不管光束6是位于信息光道3的上方还是在之间都是一样的,所以,若假定RFp1=RFp2,则
RFAMP(dif)p-p=RFb2-RFb1 ...(14)
RFAMP(avg)p-p=RFb1-RFb2 ...(15)
根据(14)式和(15)式,与从信息再生信号RF的上下包络线的差求出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dif)相比,由RF的平均值求出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avg)其振幅是1/2,而且极性相反。(参照图12(c))。这意味着光束6位于信息光道3的上方和之间时其振幅显示信号的大小反相和振幅变成1/2,如果留意这一点,利用从该RF的平均值求出的振幅显示信号也可以判别光道凹坑不同的光盘的种类。
图13是表示实施例4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的构成的图。为了求出平均值,用电阻410和电容器411构成低通滤波器41(平均值检测装置)。由电阻410和电容器411的时间常数决定的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可以在光束6横截信息光道3时估计出来,可以设定成比信息光道3的重复频率高且比RF的信号频率低。当光盘1以正常的转数旋转时,RF的信号频率通常是数百KHz~数MHz,但为了缩短起动时间,在主轴电机9起动旋转时开始聚焦伺服控制,当想要进行光盘1的种类的判别时转数比正常值要低很多。不过,若转数是正常值的1/10左右通常就足够了,所以,主轴电机9在起动旋转时若观测到RF的信号频率是几十KHz~几百KHz即可。与此不同,光束6横截信息光道3时所估计的信息光道的重复频率通常是几百KHz~几KHz,所以,将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设定为几KHz~几十KHz是合适的。
本实施例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单单使用一个低通滤波器41即可,所以,能更简便地以低成本来构成。
再有,为了从根据该RF平均值生成的振幅显示信号判别光道凹坑不同的光盘的种类,可以象第1实施例的光盘种类判别部11那样,求出该振幅显示信号的峰值和谷值的差,也可以象第2或第3实施例那样,求出峰值和谷值相除的结果(比率),来进行判别。
图14(a)和图14(b)分别是表示光束6横截信息光道3时的信息再生信号RF的变化和从RF的平均值求出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变化的图。在这些图中,为了表示信号的电平和振幅,引用刚才第2实施例中的(1)式和(2)式以及它们所使用的符号的定义。
参照该图14(a)和图14(b),利用下式求出RFAMP的峰值Vpeak和谷值Vbottom的差Vamp。
Vamp=Vpeak-Vbottom
=k·p·r{1-(m.d/2)}-k·p·r{1-(m/2)}
=k·p·r·m{1-d}/2 ...(16)
另一方面,利用下式求出作为RFAMP的峰值Vpeak和谷值Vbottom相除的结果的两者的比率Vquot。
Vquot=Vpeak/Vbottom
=[k·p·r{1-(m·d/2)}/[k·p·r{1-(m/2)}]
={1-(m·d/2)}/{1-(m/2)}
=(2-m·d)/(2-m) ...(17)
比较(16)式和(17)式,在(16)式中,包含所有与光检测器4的灵敏度和特性、光束6的光量、光盘1的反射率和调制度等有关的项,所以,利用(16)式求出的Vamp与利用只包含与光盘1的调制度有关的m及d项的(17)式求出的Vquot相比,容易受这些项变动的影响。因此,该第4实施例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最好是将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峰值Vpeak除以谷值Vbottom,与第2实施例或第3实施例的光盘种类判别部11组合起来使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进一步改变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的构成。图15是实施例5的光盘装置的框图。对于已在实施例1到实施例4说明过的构成部件添加相同的参考号码并省略其说明。
再有,对于该图15的光盘种类判别部11,可以是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任何一种构成,但在此假定是利用图11说明了的构成。
在图15中,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如后面所述那样,将新的控制信号VAGC从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送给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和将响应切换控制信号TCNG从控制器12送给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
如刚才在实施例1中参照图1已说明了的那样,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进行将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调整到规定值的自动增益调整(AGC)处理和从该RF进行对所记录的信息的解调等的处理。
众所周知,该自动增益调整(AGC)在输入的RF的振幅大时以小的增益放大,反之,在输入的RF的振幅小时以大的增益放大,将该结果信号输出到后面的处理电路。即,自动增益调整检测出RF的振幅,将与该振幅对应的信号用于内部增益控制。因此,若在光束横截信息光道时观测该信号,该信号应随横截时的RF的振幅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根据该振幅变化的程度来判别光道凹坑不同的光盘的种类。
即,在图15中,供给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的信号不是信息再生信号RF,而是用于进行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内部的该增益控制的信号、即AGC控制信号VAGC。
图16示出该实施例5中的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和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的构成。但是,对于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图中只示出为了说明它与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的关系所必要的部分。在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内进行上述已输入的信息再生信号RF的AGC控制的AGC部80由检测RF的振幅并生成AGC控制信号的AGC控制信号生成部801和使输入的RF的放大倍数随AGC控制信号的值变化的可变增益放大器802构成。AGC控制信号生成部801在输入的RF的振幅大时生成高电平的AGC控制信号VAGC,在输入的RF的振幅小时生成低电平的AGC控制信号VAGC。此外,可变增益放大器802在该VAGC为高电平时使该放大增益降低,在VAGC为低电平时使放大增益提高。
此外,如后面所述,从控制器12向AGC控制信号生成部801供给响应切换控制信号TCNG。
另一方面,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只有放大器50,从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来的AGC控制信号在这里被放大,将该结果信号作为振幅显示信号RFAMP输出。放大器5 0的增益是任意的,在极端的情况下,当增益为1时,也可以去掉放大器50,将VAGC作为RFAMP。
图17(c)是表示在该第5实施例中当光束6横截信息光道3时从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输出的AGC控制信号VAGC的变化的图。图17(a)是表示光束6和信息光道3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图17(b)是表示RF的变化的图,图17(c)是表示AGC控制信号VAGC的变化的图。
如上述的AGC部80的说明那样,VAGC随RF振幅的变化而增减。因此,若必要时将它放大并作为振幅显示信号RFAMP来使用,则可以利用第1至第4实施例中说明的装置和方法来判别光道间距不同的光盘。
再有,通常,AGC处理减小伴随光盘转动的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的变动,因为将已调整到一定振幅的信息再生信号RF供给后面的电路,所以,通常,将AGC处理的响应速度设定为光盘旋转频率的几倍,使AGC处理反应不出光盘上的划伤等。但是,这样慢的响应速度跟踪不了光束6横截信息光道3时RF的振幅变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从控制器12向AGC控制信号生成部801供给响应切换控制信号TCNG,在为了进行光盘种类的判别而使光束6横截信息光道3的期间内切换该响应速度使之加快。
此外,也可以考虑这样的构成,即利用AGC部80使AGC控制信号VAGC的振幅的大小与RF振幅的大小呈相反的关系。由于光盘种类的判别只根据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峰值和谷值的差或比率,所以,上述构成对于本发明没有任何问题。
在第5实施例的构成中,将处理光盘装置的信息再生信号RF的信息再生信号处理部8通常具有的自动增益调整(AGC)功能中所使用的AGC控制信号作为RF振幅显示信号使用。因此,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的结构变得简单,在成本和电路安装等方面更加有利。
如本实施例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振幅显示信号只要是随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变化而变化的信号、更详细地说,只要是随光检测器接受的全反射光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信号即可,不限于在以上实施例中已说明的信号(检测出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的信号、即AGC控制信号)。
(实施例6)
使用图18至图21说明第6实施例。
如刚才使用图1说明的实施例1那样,光盘1的转动中心和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光道3的中心通常不一致。因此,即使光束6的位置固定,伴随光盘1的转动,光束6在信息光道上的位置也发生相对变化并横截信息光道3。从而,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和振幅显示信号RFAMP也相应变化。在任何情况下这都是事实,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示的各装置也是根据这一事实来准确地工作的,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但是,尽管很少见,有时,因光盘1的主轴电机9安装方面的原因,其转动中心和信息光道3的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中心的偏离(通常,将此称作光盘1的偏心)极小,即使光盘1转动,光束6横截信息光道3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与光盘1的转数有关,例如几十毫秒~几百毫秒)。这时,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和振幅显示信号RFAMP发生变化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判别光盘的种类必须长时间观测RFAMP,存在连带增大光盘装置的起动时间的担心。
或者,有时,使光束6聚焦的透镜5因外部撞击和装置的摇晃等而振动,由于振动方向和速度的影响,光束6与信息光道3的相对速度偶然接近零。这时,因同样的理由有可能使光盘装置的起动时间增大。
该第6实施例的构成是,在光盘1的种类判别时,通过沿光盘1的半径方向驱动透镜5,即使在偏心极小的情况下或透镜5因外部撞击等原因而发生振动的情况下,光束6都可以可靠地横截信息光道3。
图18示出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框图。基本上与刚才第1实施例所示的装置相同。此外,光盘种类判别部11可以是上述任何一种构成,这里,假定它是图11所示的实施例3的构成。
在图18中,与其他实施例明显不同的点是从控制器12向伺服控制部7输入透镜驱动信号LMOVE。以下,说明这样构成的光盘装置,与上述第1至第5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说明。
本光盘装置中,当判别光盘1时,控制器12输出该信号LMOVE,伺服控制部7相应该信号沿光盘1的半径方向驱动透镜(判别时驱动装置)。因此,万一,在光盘1的偏心极小时、或透镜5因外部撞击等原因而发生振动时,光束6也可靠地快速横截信息光道3,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和振幅显示信号RFAMP也同样可靠地快速变化。所以,光盘1的种类判别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能够防止光盘装置起动时间的不必要的增大。
再有,控制器12不一定要均匀地输出信号LMOVE。例如,控制器12一边观测跟踪误差信号TES和振幅显示信号RFAMP,一边使信号LMOVE的电平逐次上升,据此伺服控制部7逐渐增大透镜5的驱动量,由此,也可在光束6已横截了判别光盘1的种类所必须的最少几条信息光道的时刻停止输出LMOVE、即透镜5的驱动等。这时,在光束6横截判别光盘1的种类所必须的最少几条信息光道时停止透镜的运动。因此,可以抑制透镜5的位置变动,使其离开原来中心位置的距离变小,能顺利地开始种类判别后的跟踪伺服控制(引入伺服控制),这样是很合适的。
此外,不仅可在光盘1半径的一个方向驱动透镜5,也可以双向驱动。下面,就这一点进行说明。
图19(b)是表示在光盘1的半径方向使透镜5运动时通过光束6横截信息光道3产生的RF变化的图。图19(a)是表示光束6和信息光道3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图19(b)是表示与图19(a)对应的RF信号变化的图。
在该图19(a)中,假定沿光盘1半径的某一方向(a-b方向)、例如图中的a方向驱动透镜5。若光盘1的偏心极小,不管从a方向还是从b方向驱动透镜5,都是使光束6相对于信息光道3的相对速度增大的方向,因两者都可靠地产生横截,故可以使用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已说明的本发明的技术,能够很快地判别光盘1的种类。
若光盘1的偏心大,与该转动相伴随,信息光道3相对于光束6在a、b两个方向移动。假定,当沿a方向驱动透镜5时信息光道3在相同方向移动,驱动透镜5的结果,光束6和信息光道3两者的相对速度却下降了,故两者的横截、进而光盘1的种类判别则需要较长的时间。
但是,若将信号LMOVE作为在正负方向上变化的信号供给伺服控制部7使透镜5沿a、b两个方向驱动,则假如光盘1的偏心大,则不管哪个方向的驱动都使光束6和信息光道3的相对速度增大。因此,与在一个方向驱动透镜5的情况相比,与光盘1的偏心的大小无关,可以更可靠地使光束6横截信息光道3,使光盘1的种类判别快速可靠地进行,这样更合适。
进而,也可以考虑在光盘1半径的两个方向、在同一时间、以同一振幅进行透镜5的驱动。具体地说,可以利用使信号LMOVE以同一峰值和同一时间宽度呈正负变化的信号来驱动。如图20(a)所示,这时又增加了一个优点,因为在信号LMOVE输出结束后透镜5又回到其原来的中心位置O,所以,可以顺利地开始光盘1的种类判别后的跟踪伺服控制。再有,图20(a)是表示光束6和信息光道3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图20(b)是表示RF的变化的图。
此外,即使只在沿光盘1的半径的任何一个方向上驱动透镜5之后停止驱动,也可以得到与利用支撑透镜5的机械系统沿光盘1半径的两个方向进行驱动的情况同样的效果。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图21(a)是表示光束6和信息光道3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图20(b)是表示RF的变化的图。光检测器4的透镜支撑机械系统如两个图所示那样,利用弹簧501将透镜5支撑在跟踪方向(光盘1的半径方向)的中心位置O上。在这样的构成中,若利用信号LMOVE在a方向驱动一下透镜5再停止驱动,透镜5因弹簧501(恢复装置)的恢复力而返回原来的中心位置O。对于在a方向上驱动的过程和返回O点的过程来说,光束6相对信息光道3的移动方向是反向的。因此,可以可靠地产生两者的横截并快速地进行光盘1的种类判别,此外,驱动透镜5的信号可以是简单的信号。
(i)本发明的光盘装置是使用在对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光束的同时接受从上述信息记录面来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对光盘信息光道上信息进行再生的光盘装置,具有判别装置,该判别装置在上述光束在盘半径的方向上对上述信息光道产生相对的位置变化时,根据与上述光检测器接受的上述反射光的全光量对应而发生变化的信号的振幅来判别光盘的种类。
(ii)本发明的另一个光盘装置是使用在对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光束的同时接受从上述信息记录面来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将光盘信息光道上的信息作为信息再生信号进行再生的光盘装置,具有判别装置,该判别装置在上述光束在盘半径的方向上对上述信息光道产生相对的位置变化时,根据与上述信息再生信号的振幅变化对应地变化的振幅显示信号来判别光盘的种类。
按照上述(i)(ii)的光盘装置,可以在早期对信息记录密度不同的光盘的种类进行判别,可以大幅度缩短混合使用这些光盘的光盘装置的起动时间。
(iii)在上述(ii)的光盘装置中,上述判别装置具有生成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装置和将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与规定值进行比较的差比较装置。按照该构成,可以简单地判别光盘的种类。
(iv)在上述(ii)的光盘装置中,上述判别装置具有生成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装置和将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率与规定值进行比较的比率比较装置。按照该构成,因为是根据用于判别光盘种类的信号(振幅显示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率来判别光盘的种类的,所以,可以抑制光盘的反射率和光检测器的灵敏度、或照射在光盘上的光束的光量变动等的影响,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光盘种类的判别。
(v)在上述(iv)的光盘装置中,上述比率是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除的比率。若按照它,因为是根据判别光盘种类的信号(振幅显示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除的比率来判别光盘的种类的,所以,能以更高的灵敏度检测光道间距的变化,更加准确地进行光盘种类的判别。
(vi)在上式(ii)至(v)的任何一个光盘装置中,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生成装置具有检测上述信息再生信号的包络线的包络线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包络线生成上述振幅显示信号。按照该构成,因为是将判别光盘种类的信号(振幅显示信号)作为基于信息再生信号的包络线的信号,故即使不维持信息再生信号的直流分量而使用交流耦合后的信号也可以准确地生成振幅显示信号,可以提高信息再生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自由度。
(vii)在上式(ii)至(v)的任何一个光盘装置中,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生成装置具有检测上述信息再生信号的平均值的平均值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平均值生成上述振幅显示信号。按照该构成,因为是将判别光盘种类的信号(振幅显示信号)作为基于信息再生信号的平均值的信号,所以,使生成振幅显示信号的电路变得简单。
(viii)在上式(i)至(vii)的任何一个光盘装置中,上述判别装置在使上述光束的位置不动的状态下进行光盘种类的判别。按照该构成,因为在判别光盘的种类时,使光束的位置固定,利用因光盘偏心引起的光束和信息光道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所以,不需要进行特别的位置变化就可以进行光盘的判别,使构成变得容易。
(ix)在上式(i)至(vii)的任何一个光盘装置中,上述判别装置具有判别时驱动装置,该装置驱动上述光束,使上述信息光道和上述光束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置变化。按照该构成,因为在光盘判别时驱动光束,使光盘的信息光道和光束产生相对位置变化。所以,即使在安装了偏心极小的光盘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光束可靠地横截信息光道,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光盘种类的判别。
(x)在上述(ix)的光盘装置中,上述判别时驱动装置逐渐增大上述光束的驱动量。按照该构成,因为在判别光盘的种类时根据需要逐渐增大光束的驱动量,所以,可以顺利地开始光盘种类判别后的跟踪伺服控制。
(xi)在上述(ix)的光盘装置中,上述判别时驱动装置沿光盘半径方向的两个方向驱动光束。按照该构成,在判别光盘的种类时,因为沿光盘半径方向的两个方向驱动光束,所以,不管偏心的大小光束都可以可靠地横截信息光道,在短时间内进行光盘种类的判别。
(xii)在上述(xi)的光盘装置中,上述判别时驱动装置在同一时间、以同一振幅沿光盘半径方向的两个方向进行上述光束的驱动。按照该构成,在判别光盘的种类时,因为在同一时间、以同一振幅沿光盘半径方向的两个方向驱动光束,所以,在光盘种类判别后光束返回原来的中心位置。结果,可以顺利地开始跟踪伺服控制。
(xiii)在上述(xi)的光盘装置中,上述光检测器具有使上述光束的位置在驱动后返回中心位置的恢复装置,上述判别时驱动装置沿光盘半径的任何一个方向驱动上述光束,然后,利用上述恢复装置使其恢复,由此,沿光盘半径方向的两个方向驱动上述光束。按照该构成,作为光检测器,使用能够使使光束返回中心位置的结构,在判别光盘的种类时,沿光盘半径的任何一个方向驱动光束,此后只通过停止驱动便可以使光束在光盘半径方向上对信息光道发生双向的相对位置变化,所以,可以使驱动光束的信号变得简便。
在发明的详细的说明中已说明的具体的实施形态或实施例毕竟是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变得明确,不应该只限于这样一些具体例并进行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下面记载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更来实施。
Claims (12)
1.一种光盘装置,使用在对光盘(1)的信息记录面(2)照射光束(6)的同时接受从上述信息记录面(2)来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4),将光盘(1)的信息光道(3)上的信息作为信息再生信号(RF)来再生,具有产生用以根据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电平,判别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信息光道密度的光盘(1)的种类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其特征在于,
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为了生成振幅显示信号,使用表示从信息光道(3)反射的一个光束的量的上述信息再生信号(RF),和上述光束(6)在上述信息光道(3)和光盘半径的方向上产生相对的位置变化时的振幅的变化;具有检测上述信息再生信号(RF)的上侧包络线的上侧包络线检测装置(20),检测上述信息再生信号(RF)的下侧包络线下侧包络线检测装置(21),和通过从检出的上侧包络线减去检出的下侧包络线,将表示上述振幅的变化的上述振幅显示信号(RFAMP)输出的减法器(22);上述振幅显示信号(RFAMP),根据上述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变化而变化;
上述光盘装置,具有判别装置(11),具有检出上述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最大值的最大值检出装置(30),检出上述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最小值的最小值检出装置(31),算出上述最大值和上述最小值的差的减法器(32)和将上述差与规定值比较的差比较器(33),相对于上述规定值,按照上述差的大小,根据信息光道(3)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密度,判别光盘(1)的种类。
2.一种光盘装置,使用在对光盘(1)的信息记录面(2)照射光束(6)的同时接受从上述信息记录面(2)来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4),将光盘(1)的信息光道(3)上的信息作为信息再生信号(RF)来再生,具有产生用以根据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电平,判别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信息光道密度的光盘(1)的种类的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其特征在于,
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为了生成振幅显示信号,使用表示从信息光道(3)反射的一个光束的量的上述信息再生信号(RF),和上述光束(6)在上述信息光道(3)和光盘半径的方向上产生相对的位置变化时的振幅的变化;具有检测上述信息再生信号(RF)的上侧包络线的上侧包络线检测装置(20),检测上述信息再生信号(RF)的下侧包络线下侧包络线检测装置(21),和通过从检出的上侧包络线减去检出的下侧包络线,将表示上述振幅的变化的上述振幅显示信号(RFAMP)输出的减法器(22);上述振幅显示信号(RFAMP),根据上述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变化而变化;
上述光盘装置,具有判别装置(11),具有检出上述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最大值的最大值检出装置(30),检出上述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最小值的最小值检出装置(31),通过将上述最大值除以上述最小值而算出上述最大值和上述最小值的比率的除法器(35),和将上述比率与规定值比较的比较器(33),相对于上述规定值,按照上述比率的大小,根据信息光道(3)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密度,判别光盘(1)的种类。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代替上述最大值检出装置(30)、上述最小值检出装置(31)、上述差比较装置(33)和上述除法器(35),上述判别装置(11)具有使上述振幅显示信号(RFAMP)数字化的A/D转换器(36)和微计算机(37),该微计算机(37)从该A/D转换器(36)的数字化数据中抽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将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除法运算算出上述比率、将该比率与规定值进行比较。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代替上述上侧包络线检测装置(20)、上述下侧包络线检测装置(21)和上述减法装置(22),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生成部(10)具有用于检测上述信息再生信号(RF)的平均值,作为上述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平均值检测装置(41)。
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别装置(11)在不沿光盘半径方向驱动上述光束(6)而使其位置不动的状态下进行光盘(1)种类的判别。
6.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别装置(11)具有判别时驱动装置(7),该装置(7)驱动上述光束(6),使上述信息光道(3)和上述光束(6)在光盘(1)的半径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置变化。
7.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别时驱动装置(7)逐渐增大上述光束(6)的驱动量。
8.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别时驱动装置(7)沿光盘(1)的半径方向的两个方向驱动上述光束(6)。
9.如权利要求8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别时驱动装置(7)在相同时间长度时间、以相同振幅沿光盘(1)的半径方向的两个方向驱动上述光束(6)。
10.如权利要求8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别时驱动装置(7)将把上述光束(6)聚焦到光盘(1)的透镜(5),沿光盘(1)的半径的任何一个方向驱动,
上述光检测器(4)具有在驱动上述透镜(5)的位置后,返回中心位置的恢复装置(501)。
11.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收伴随光盘(1)的转动而来自上述光检测器(4)的上述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变动,并调整到一定的振幅的可变增益放大器(802),和根据上述信息再生信号(RF)的振幅电平,生成用来控制可变增益放大器(802)的增益的自动增益调整信号(VAGC)的自动增益调整信号生成装置(801);
上述振幅显示信号生成装置(10)具有将上述自动增益调整信号(VAGC)放大并输出上述振幅显示信号(RFAMP)的放大器(50)。
12.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响应控制装置(12),该控制装置(12)在光盘(1)的种类判别时,根据来自上述判别装置(11)的判别结果信号(DTYPE)产生用以控制自动增益调整信号生成装置(801)的响应速度比通常高的响应切换控制信号(TCNG);
上述自动增益调整信号生成装置(801),通过上述响应切换控制信号(TCNG)切换以增高响应速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9343529A JPH11176070A (ja) | 1997-12-15 | 1997-12-15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343529/1997 | 1997-12-15 | ||
JP343529/97 | 1997-12-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20444A CN1220444A (zh) | 1999-06-23 |
CN1174383C true CN1174383C (zh) | 2004-11-03 |
Family
ID=18362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812536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383C (zh) | 1997-12-15 | 1998-12-15 | 光盘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298024B1 (zh) |
EP (1) | EP0926662B1 (zh) |
JP (1) | JPH11176070A (zh) |
KR (1) | KR100284536B1 (zh) |
CN (1) | CN1174383C (zh) |
CA (1) | CA2255390C (zh) |
DE (1) | DE69804752T2 (zh) |
TW (1) | TW40726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580747A3 (en) * | 1997-10-22 | 2005-11-02 |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imited | Audi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udi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audio information on recording medium |
JP3503513B2 (ja) * | 1999-02-22 | 2004-03-08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
KR100571983B1 (ko) * | 1999-03-30 | 2006-04-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디스크 판별장치 및 그 방법 |
JP2000298858A (ja) * | 1999-04-15 | 2000-10-24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方法 |
KR100636116B1 (ko) | 1999-12-02 | 2006-10-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크 종류 판단방법 및 장치 |
JP2001184773A (ja) * | 1999-12-28 | 2001-07-06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
JP2002304748A (ja) * | 2001-04-05 | 2002-10-18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
KR100425461B1 (ko) * | 2001-08-29 | 2004-03-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크 판별 장치 및 방법 |
WO2003088228A1 (fr) | 2002-03-29 | 2003-10-23 | Sony Corporation | Dispositif d'identification de disque optique, procede d'identification de disque optique, enregistreur de disque optique, et dispositif de reproduction de disque optique |
EP1532627B1 (en) * | 2002-08-30 | 2008-03-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ptical disc apparatus |
KR100524949B1 (ko) * | 2003-02-27 | 2005-11-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디스크의 배속에 따라 증폭이득을 제어하는 광신호변환장치 및 그의 증폭이득 제어방법 |
KR20050007811A (ko) * | 2003-07-11 | 2005-01-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 디스크 판별 방법 및 그 장치 |
US20050254361A1 (en) * | 2004-04-13 | 2005-11-17 | Via Technologies, In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speed of a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
EP2184737B1 (en) * | 2004-11-02 | 2011-10-1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ccess device,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
CN100380491C (zh) * | 2005-06-07 | 2008-04-09 |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光碟片判别方法 |
CN100380490C (zh) * | 2005-06-08 | 2008-04-09 |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光碟片判别方法 |
KR100790967B1 (ko) * | 2005-07-27 | 2008-01-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자동이득 조절기의 제어전압을 디지털적으로 제어할 수있는 자동이득 조절기 및 제어방법 |
CN101000785B (zh) * | 2006-01-13 | 2010-05-1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盘片种类识别方法与系统 |
US7801003B2 (en) * | 2007-06-04 | 2010-09-21 |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imited | Optical disc typ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
TWI369676B (en) * | 2008-07-18 | 2012-08-01 | Sunplus Technology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iscriminating different types of optical dis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44783B2 (ja) | 1990-01-09 | 1999-01-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H0411325A (ja) | 1990-04-27 | 1992-01-16 | Sony Corp |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
JP2981030B2 (ja) | 1991-08-01 | 1999-11-22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追記型光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DE520461T1 (de) | 1991-06-28 | 1993-06-09 |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Tokio/Tokyo | Geraet zum aufzeichnen und wiedergeben von optischen platten. |
JP3570791B2 (ja) | 1995-03-28 | 2004-09-29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データ記録異種媒体情報再生装置 |
JPH09270167A (ja) | 1996-03-29 | 1997-10-14 | Sony Corp | 光ディスク種別判別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プレーヤ装置 |
JPH10334574A (ja) | 1997-05-27 | 1998-12-18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光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
-
1997
- 1997-12-15 JP JP9343529A patent/JPH11176070A/ja active Pending
-
1998
- 1998-12-09 TW TW087120401A patent/TW407268B/zh active
- 1998-12-09 CA CA002255390A patent/CA2255390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12-10 US US09/208,934 patent/US629802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12-11 EP EP98123460A patent/EP092666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12-11 DE DE69804752T patent/DE69804752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12-15 KR KR1019980055149A patent/KR10028453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12-15 CN CNB981253687A patent/CN117438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255390A1 (en) | 1999-06-15 |
EP0926662A2 (en) | 1999-06-30 |
EP0926662A3 (en) | 1999-08-11 |
US6298024B1 (en) | 2001-10-02 |
JPH11176070A (ja) | 1999-07-02 |
DE69804752T2 (de) | 2002-11-21 |
DE69804752D1 (de) | 2002-05-16 |
EP0926662B1 (en) | 2002-04-10 |
CN1220444A (zh) | 1999-06-23 |
KR19990063074A (ko) | 1999-07-26 |
CA2255390C (en) | 2001-08-14 |
KR100284536B1 (ko) | 2001-04-02 |
TW407268B (en) | 2000-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4383C (zh) | 光盘装置 | |
CN1218300C (zh) | 光盘设备和聚焦跳变方法 | |
CN1105380C (zh) | 用于鉴别不同厚度的光记录介质和从记录介质上再现信息的装置 | |
CN1136557C (zh) | 光盘驱动装置 | |
CN1279517C (zh) | 光盘识别方法 | |
CN1188842C (zh) | 重放光盘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63066C (zh) |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及方法 | |
CN1170279C (zh) |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 |
CN1138261C (zh) | 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装置 | |
CN100345197C (zh) | 摆频信号检出电路以及光盘装置 | |
CN1909083A (zh) | 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208767C (zh) | 记录/再现设备、记录/再现方法和信息记录介质 | |
CN1410982A (zh) | 摆动信号检测装置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 |
CN1280813C (zh) | 光盘种类的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 |
CN101031965A (zh) |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电路 | |
CN1240062C (zh) | 用聚焦来读出光盘的方法与装置 | |
CN1207705C (zh) | 光盘设备 | |
CN1246843C (zh) | 光盘设备 | |
CN1297963C (zh) | 跟踪控制装置和光盘装置 | |
CN1276082A (zh) | 多光束光盘读出方法和装置 | |
CN1395236A (zh) | 盘驱动装置 | |
CN1214372C (zh) | 偏移测量方法 | |
CN1284156C (zh) | 光盘驱动装置和光盘驱动方法 | |
CN1542778A (zh) | 跟踪误差信号产生装置和方法及光盘设备和跟踪控制方法 | |
CN1890726A (zh) | 控制装置及具备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0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