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0813C - 光盘种类的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种类的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0813C
CN1280813C CNB2004100301787A CN200410030178A CN1280813C CN 1280813 C CN1280813 C CN 1280813C CN B2004100301787 A CNB2004100301787 A CN B2004100301787A CN 200410030178 A CN200410030178 A CN 200410030178A CN 1280813 C CN1280813 C CN 12808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vd
face
signal face
focused sear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01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8431A (zh
Inventor
中野淳
福田秀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8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8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08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081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3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performing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on individual detector segment output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种类的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能够判别拥有HD信号面和CD信号面的混合SACD(SuperAudio CD)为CD。当未知光盘的信号面上的、由光电探测器得到的全累计信号值AS-max比用于判别CD的CD信号面或混合SACD的CD信号面为CD的CD信号面参照用全累计信号值AS-cdref大,并且与未知光盘的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比根据与作为基准的DVD的DVD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和与作为基准的CD的CD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的预定的关系式所得到的电压值大时,判定未知光盘为CD。

Description

光盘种类的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种类的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在可以选择性地安装CD(Compact Disc)、混合SACD(SuperAudio CD:超声CD)、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的光盘装置中,特别对拥有采用了1比特·直接流数字(bit direct stream digital)技术的HD信号面和众所周知的CD信号面的混合SACD,能够将其判别为CD。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光盘多用于将图像信息、声音信息及电脑数据等信息信号,高密度地记录到在圆盘状的光盘基板上形成的螺旋状或同心圆状的磁道中,并且,在对记录完毕的磁道进行再生时,能够高速地访问所需要的磁道。
此时,光盘能够大致区分为再生专用型和记录再生型。再生专用型光盘用树脂材料通过射出成形方法,在圆盘状的光盘基板上以凹凸状的坑列形成螺旋状或同心圆状的磁道,该凹凸状的坑列上涂敷有铝等反射膜,并形成信号面。
而记录再生型光盘使用树脂材料通过射出成形方法预先在圆盘状的光盘基板上以凹凸状的槽和脊形成螺旋状或同心圆状的磁道,这些槽和脊上顺次附有记录膜和反射膜,并形成信号面。
并且,将通过物镜从在光盘装置内沿光盘径向自由移动地设置的光学传感器射出的再生用激光光束照射到信号面上,用光电探测器接受从信号面反射回来的光,再生专用型光盘通过这样来再生数据。
而记录再生型光盘用从在光盘装置内沿光盘径向自由移动地设置的光学传感器通过物镜射出的记录用激光光束在信号面的记录膜上记录信息信号,之后,同上述一样用再生用激光光束再生记录完毕的信号面。
在上述光盘中,CD(Compact Disc)是预先记录音乐信息的再生专用媒体,有预先记录电脑数据的再生专用的CD-ROM(CD-Read OnlyMemory)、只能记录一次信息信号的可记录再生的CD-R(CD-Recordable)、能够多次记录信息信号的可记录再生的CD-RW(CD-Rewritable)等,由于这些光盘在距离光盘基板的光束入射面约1.2mm距离的位置上形成CD信号面,所以可当作CD对待。
而且,还有最近开发的采用了1比特·直接流数字(bit·direct streamdigital)技术的SACD(SuperAudio CD:超级音频CD),该SACD在距离光盘基板的光束入射面约0.6毫米的位置上形成有HD信号面,此HD信号面虽然无法在一般的CD播放器中再生,但是,在上述HD信号面的基础上再在距离光盘基板的光束入射面约1.2mm的位置上形成CD信号面的混合SACD可将CD信号面当作CD对待,因此即使是一般的CD播放器也能够再生混合SACD的CD信号面。
而比CD记录密度高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是一种再生数字化压缩后的图像、声音的再生专用媒体,有预先记录电脑数据的再生专用的DVD-ROM(DVD-Read Only Memory)、只能记录一次信息信号的可记录再生的DVD-R(DVD-Recordable)、能够多次记录信息信号的可记录再生的DVD-RW(DVD-Rewritable)、DVD-RAM(DVD-Random Access Memory)等,由于这些光盘在距离光盘基板的光束入射面约0.6mm距离的位置上形成1层或2层DVD信号面,所以可当作DVD对待。
另外,虽然光盘上形成的信号面如上所述有再生专用型和记录再生型,但在以下的说明中,由于在检测光盘种类时使用再生用激光光束的关系,因此以再生时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是用来说明光盘种类的模式图,(a)表示CD,(b)表示混合SACD,(c)表示信号面为1层型的DVD-SL,(d)表示信号面为2层型的DVD-DL。
首先,如图1(a)所示为CD(Compact Disc)10,使用透明树脂材料的光盘基板11直径为120mm,中心孔的孔径为15mm,基板厚度约为1.2mm,并形成圆盘状,在此透明的光盘基板11上,位于距离光束入射面11a约1.2mm位置的CD信号面12的凹点宽度及磁道间距比后述的DVD要宽并附有全反射膜,并且,在CD信号面12上还附有保护膜13。
在用光盘装置内的光传感器(图中未表示)再生CD10时,从透明的光盘基板11的光束入射面11a一侧通过数值孔径(NA)为0.45的物镜OB1集中的波长在780nm左右的激光光束L1照射到CD信号面12上,用此CD信号面12反射回来的光再生CD信号面12。
如图1(b)所示,混合SACD(Super Audio CD)20沿厚度方向将上述CD10的光盘基板11分为2层,构成除了上面一侧的CD信号面25之外还在其中间追加了HD信号面22的混合光盘。
更加具体地说,混合SACD20用透明树脂材料将基板厚度分别约为0.6mm的第1、第2光盘基板21、24贴合在一起,形成合计厚度约为1.2mm的圆盘状,在下侧的第1光盘基板21上位于距离光束入射面21a约0.6mm的位置上且采用了1比特·直接流数字技术的HD信号面22的凹点宽度及磁道间距比CD10的小并附有半透过反射膜,并且,在HD信号面22上形成保护膜23,同时使上侧的第2光盘基板24上位于距离所述光束入射面21a约1.2mm位置的CD信号面25的凹点宽度及磁道间距与所述CD10一样,并附有全反射膜,而且CD信号面25上附有保护膜26。
在再生混合SACD20时,将从下侧透明的第1光盘基板21的光束入射面21a一侧用数值孔径(NA)为0.5~0.6的物镜OB2集中的波长为650nm左右的激光光束L2照射HD信号面22,用此HD信号面22反射回来的光再生HD信号面22,同时使从光束入射面21a一侧通过数值孔径(NA)为0.45的物镜OB1集中的波长为780nm左右的激光光束L1透过HD信号面22照射到CD信号面25上,用此CD信号面25反射回来的光再生CD信号面25。
如图1(c)所示,信号面为1层型的DVD-SL(Digital VersatileDisc-Single Layer)30将用透明树脂制成的基板厚度约为0.6mm的光盘基板31和用树脂材料制成的基板厚度约为0.6mm的加固用光盘基板34贴合起来形成合计厚度约为1.2mm的圆盘状,在下侧光盘基板31上位于距离光束入射面31a约0.6mm的位置上的DVD信号面32的凹点宽度及磁道间距比CD10小,并附有全反射膜,并且,在DVD信号面32上形成保护膜33。
在再生信号面为1层型DVD-SL30时,使通过数值孔径(NA)为0.5~0.6的物镜OB2集中的波长为650nm左右的激光光束L2从透明光盘基板31的光束入射面31a一侧照射到DVD信号面32上,用此DVD信号面32反射回来的光再生DVD信号面32。
如图1(d)所示,信号面为2层型的DVD-DL(Digital VersatileDisc-Dual Layer)40用透明树脂材料将基板厚度约分别为0.6mm的第1、第2光盘基板41、46贴合在一起,形成合计厚度约为1.2mm的圆盘状,在下侧的第1光盘基板41上位于距离光束入射面41a约0.6mm的位置上的第1DVD信号面42的凹点宽度及磁道间距比CD10的小,并附有半透过反射膜,并且,在第1DVD信号面42上形成保护膜43,同时使在上侧的第2光盘基板46上接近第1DVD信号面42,第2DVD信号面45的凹点宽度及磁道间距比CD10小,并附有全反射膜,并且,在第2DVD信号面45的下方形成保护膜44。
在再生信号面为2层型的DVD-DL40时,使经过数值孔径(NA)为0.5~0.6的物镜OB2集中的波长为650nm左右的激光光束L2从透明的第1光盘基板41的光束入射面41a一侧照射到第1DVD信号面42或第2DVD信号面45上,用该第1DVD信号面42或第2DVD信号面45反射回来的光再生第1DVD信号面42或第2DVD信号面45。
这里,有能够可选择性地安装CD10,混合SACD20及信号面为1层型的DVD-SL30的任意一种光盘,使用从设置在光传感器内部的光电探测器出来的检测信号判别光盘种类的光载体判别装置及光载体判别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0-293932号公报(第2-6页、第3图)
图2为用来说明以往的载体判别装置及载体判别方法的原理波形图。
图2所示的以往的载体判别装置及方法中的载体判别方法为上述专利文献1(特开2000-293932号公报)中公布的内容,这里参考专利文献1合用图1及图2进行简略的说明。
如图2(a)所示,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以往的光载体判别装置及光载体判别方法用聚焦搜索驱动信号使设置在光传感器内的物镜相对于装载在转盘上的光盘上升或下降。
并且,在再生光盘时,在用设置在光传感器内部的光电探测器内的多个受光区域A~D接受从光盘信号面返回的光之后,将多个受光区域A~D中各受光量全部加起来生成合计信号AS(All Sum){在该公报中描述为同步引入信号PI},此时合计信号AS=(A+B+C+D)。
如图2(b)所示,在再生作为光盘的CD10时,由于从光盘基板11的光束入射面11a到CD信号面12的距离约为1.2mm,所以合计信号AS出现在光束入射面11a和CD信号面12的各位置①、③,比较这些合计信号AS的值是否超过临界值TH,得到如图2(c)所示的判别信号DD,测量2个合计信号AS间的脉冲间隔t1并判定为CD。
如图2(d)所示,在再生作为光盘的信号面为1层型的DVD-SL30时,由于从第1光盘基板31的光束入射面31a到DVD信号面32的距离约为0.6mm,所以合计信号AS出现在光束入射面31a和DVD信号面32的各位置①、②,比较这些合计信号AS的值是否超过临界值TH,得到如图2(e)所示的判别信号DD,测量2个合计信号AS间的脉冲间隔t2并判定为DVD。此时,如果保持作为例如t1、t2的中间值的时间tTH作为基准值,通过将测量值tx与时间tTH进行比较,可以判别其测量值tx为t1或是t2,也就是说能够判别出所装光盘是CD10或是DVD-SL30。
如图2(f)所示,在再生作为光盘的混合SACD20时,由于在距离第1光盘基板21的光束入射面21a约0.6mm的位置上是HD信号面22,而距离此HD信号面22约0.6mm的位置上为CD信号面25,所以合计信号AS出现在光束入射面21a和HD信号面22以及CD信号面25的各位置①、②、③,比较这些合计信号AS的值是否超过临界值TH,得到如图2(g)所示的判别信号DD,测量3个合计信号AS间的各个脉冲间隔t3、t4并判定为混合SACD。
但是,如果采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光载体判别装置及光载体判别方法,虽然能够判别CD10、信号面为1层型的DVD-SL30、混合SACD20的种类,但是作为对此进行信号处理的电路必须要有CD用信号处理电路、DVD用信号处理电路、混合SACD用信号处理电路等3种,因此光载体判别装置的信号处理电路的构成变得复杂,从而导致光载体判别装置价格变高。
这里以形成了HD信号面22和CD信号面25的混合SACD20为例,如果不再生HD信号面22而只再生与CD10具有互换性的CD信号面25的话,则因为只需要CD信号处理电路、DVD信号处理电路2种信号处理电路就可以了,因此能够提供价格便宜的装置。此时,与先前图1(b)中说明的情况不同,由于只需要使波长为780nm左右的激光光束L1照射到混合SACD20的CD信号面25上,因此只必须判别混合SACD20是CD。因此,期待能判别CD10为CD,而且能判别DVD-SL30、DVD-DL40为DVD,同时只需能够判别拥有HD信号面22和CD信号面25的混合SACD20为CD的光盘种类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光盘种类判别方法,能够在光盘中选择性地安装CD(Compact Disc)、混合SACD(Super AudioCD)、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并且通过物镜从光束入射面一侧向不明种类的未知光盘照射激光光束,在聚焦搜索时通过聚焦搜索驱动信号,使所述物镜在下方的透镜下点和上方的透镜上点之间上升或下降,光电探测器内的多个受光区域接受在上述上升或下降中途从上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返回的光,通过将此多个受光区域的各受光量全部相加,来判别光盘的种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CD的CD信号面或所述混合SACD的CD信号面预先设定并存储用来判别为CD的CD信号面参照用全相加信号值AS-cdref的步骤;
当使用作为基准的DVD,使所述光电探测器接受从位于距离上述光束入射面约0.6mm的位置的DVD信号面返回的光时,获得与上述DVD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预先存储该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的步骤,
当使用作为基准的CD,使所述光电探测器接受从位于距离上述光束入射面约1.2mm的位置上的CD信号面返回的光时,获得与上述CD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预先存储该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的步骤,
获取在所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上的、用所述光电探测器得到的全相加信号值AS-max,将该全相加信号值AS-max与所述CD信号面参照用全相加信号值AS-cdref进行比较的步骤,
当所述光电探测器接受从上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返回的光时,获取与此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将该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与所述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和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的关系式(Q+2R)/3获得的电压值进行比较的步骤,
当所述全相加信号值AS-max比上述CD信号面参照用全相加信号值AS-cdref大,并且所述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比用所述关系式(Q+2R)/3得到的上述电压值大时,判别所述未知光盘为CD的步骤。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能够在光盘中选择性地安装CD(CompactDisc)、混合SACD(SuperAudio CD)、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并且通过物镜从光束入射面一侧向不明种类的未知光盘照射激光光束,在聚焦搜索时通过聚焦搜索驱动信号,使所述物镜在下方的透镜下点和上方的透镜上点之间上升或下降,光电探测器内的多个受光区域接受在上述上升或下降中途从上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返回的光,通过将此多个受光区域的各受光量全部相加,来判别光盘的种类,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单元:
聚焦搜索驱动信号生成单元,用所述光电探测器接受:使用作为基准的DVD,位于距离上述光束入射面约0.6mm的位置上的DVD信号面、使用作为基准的CD,位于距离上述光束入射面约1.2mm的位置上的CD信号面、和从所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返回的光,分别获取与各信号面相对应的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R、Y;
获取在所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上的、用所述光电探测器得到的全相加信号值AS-max的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单元;
对上述CD的CD信号面或上述混合SACD的CD信号面,预先存储为了判定为CD而预先设定的CD信号面参照用全相加信号值AS-cdref、与作为基准的所述DVD的DVD信号面相对应的所述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与作为基准的所述CD的CD信号面相对应的所述搜索驱动电压R的存储单元;
将所述全相加信号值AS-max与所述CD信号面参照用全相加信号值AS-cdref进行比较,并将与所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和所述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和所述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的关系式(Q+2R)/3获得的电压值进行比较的运算单元;
当所述全相加信号值AS-max比上述CD信号面参照用全相加信号值AS-cdref大,并且所述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比用所述关系式(Q+2R)/3得到的上述电压值大时,判别所述未知光盘为CD的光盘种类判别单元。
发明效果
如果采用以上详细叙述的本发明的光盘种类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能够选择性地安装光盘中的CD(Compact Disc)、混合SACD(SuperAudio CD)、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特别是,由未知光盘的信号上的光电探测器得到的全累计信号值AS-max比为了判别CD的CD信号面或混合SACD的CD信号面为CD的CD信号面参照用全累计信号值AS-cdref大,并且,与未知光盘的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比根据与作为基准的DVD的DVD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和与作为基准的CD的CD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的预定的关系式得到的电压值大,此时可以判定未知光盘为CD,所以能够将拥有HD信号面和CD信号面的混合SACD单纯判定为CD,由此在RF信号检波电路内只需设置CD用信号处理部和DVD用信号处理部2种即可,因此可以提供价格低廉的光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用来说明光盘种类的模式图,(a)表示CD,(b)表示混合SACD,(c)表示信号面为1层型的DVD-SL,(d)表示信号面为2层型的DVD-DL
图2用来说明以往载体判别装置及载体判别方法的原理波形图
图3本发明相关的光盘装置的整体构成图
图4表示在图3所示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内生成CD的TR信号、CD的FE信号或DVD的FE信号、CD的AS信号或DVD的AS信号、CD的RF信号电路的电路图
图5表示在图3所示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内生成DVD的RF信号、DVD的TR信号电路的电路图
图6用来说明物镜的工作距离的模式图,(a)表示DVD-SL的情况,(b)表示CD的情况,(c)表示混合SACD的情况
图7用来说明使用作为基准的CD设定物镜的动作范围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用来说明使用作为基准的CD设定物镜的动作范围的操作的模式动作图
图9用图表示用来说明在设定物镜的动作范围之后,使用作为基准的DVD得到与DVD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的动作的图
图10首先使DVD用半导体激光启动,判别未知光盘种类的流程图(其1)
图11首先使DVD用半导体激光启动,判别未知光盘种类的流程图(其2)
图12用图表示用来说明利用透镜对未知的光盘进行聚焦搜索的动作的图
图13用图表示用DVD用半导体激光进行聚焦搜索之际,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的动作的图
图14用图表示用来说明根据RF信号的包络线的磁道状态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的动作的图,(a)表示CD、混合SACD的CD信号面的情况,(b)表示DVD-SL、DVD-DL的情况
图15首先使CD用半导体激光启动,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的流程图(其1)
图16首先使CD用半导体激光启动,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的流程图(其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3至图16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盘种类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先前用图1(a)~(d)说明过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图,图4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内生成CD的TR信号、CD的FE信号或DVD的FE信号、CD的AS信号或DVD的AS信号、CD的RF信号的电路的电路图。图5为表示在图3所示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内生成DVD的RF信号、DVD的TR信号的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50内能够选择地将先前用如图1(a)~(d)说明过的作为光盘的CD10、混合SACD20、信号面为1层型的DVD-SL30、信号面为2层型的DVD-DL40安装在图中未表示的转盘上,而且这几种光盘可以通过图示未表示的主轴电动机与转盘成为一体地旋转。该光盘装置50的特征在于,优先将DVD-SL30、DVD-DL40作为主要使用对象,将CD10、混合SACD20作为副使用对象,同时能够将拥有HD信号面22和CD信号面25的混合SACD20只当作CD对待,来提供价格便宜的光盘装置50。
在上述光盘装置50内部,用微型计算机设置了用来控制整个该装置的控制单元51。此时,控制单元51内部在功能上设置有存储单元51a、运算单元51b、聚焦搜索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1c、光盘种类判别单元51d、程序单元51e,对控制单元51内的各单元进行适当的说明。
在光盘的下方设置有光传感器60,此光传感器60可通过图中未表示的滑动电机在光盘的径向自由移动。
上述光传感器60以设置在上方的物镜73的光轴为中心、左右分离开极小的间隔地将用来使波长在780nm左右的激光照射到CD10、混合SACD20上的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和用来使波长在650nm左右的激光照射到DVD-SL30、DVD-DL40上的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设置在设置于光传感器筐体61内部下方的半导体基板(Si基板)62上。
并且,在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及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的左右两侧将多个光电探测器65~70一体地形成在半导体基板62上。
在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及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的上方设置有全息元件71,而且,在全息元件71上方安装在透镜支架72上的物镜73,通过图中未表示的吊线能够在跟踪方向及聚焦方向摇动地支持着。此时,物镜73为以对于CD10及混合SACD20能够取得数值孔径(NA)0.45,而且,对于DVD-SL30、DVD-DL40能够取得数值孔径(NA)0.5~0.6的方式形成的构件,像这样的物镜73被称作特殊物镜。
并且,在安装有物镜73的透镜支架72的外周面,还安装有用来与透镜支架72结合成一体地沿跟踪方向控制物镜73的跟踪线圈74和用来与透镜支架72一体地沿聚焦方向控制物镜73的聚焦线圈75。
在启动光盘装置50时,由于如上述,光盘装置50优先以DVD-SL30、DVD-DL40为对象,因此根据控制单元(微型计算机)51发出的指令使激光驱动电路52启动,通过开关SW1将在该激光驱动电路52内部生成的激光驱动电流LI施加至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上,使从该DVD用半导体激光光束64射出的650nm左右的激光光束透过全息元件71射入物镜73,而经此物镜集中的激光光束照射到光盘的信号面上。之后,由光盘的信号面反射回来的光通过物镜73在全息元件71中衍射为多个光路并被多个光电探测器65~70接受。
此时,在启动光盘装置50时,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首先开始启动,用该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发出的激光如后述那样判别光盘的种类,当判别结果为CD时再启动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
与上文所述相反,也可以在启动光盘装置50时,首先使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启动,用该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发出的激光判别光盘的种类,当判别结果为DVD时再启动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
用光传感器60内部设置的多个光电探测器65~70接受光盘信号面反射回来的光,所得到的光电探测器检测信号PDS被输入到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中,在其内部如后文所述生成跟踪误差信号TE(以下称为TE信号)、聚焦误差信号FE(以下称为FE信号)、数据再生信号RF(以下称为RF信号)、合计信号AS(以下称为AS信号)。
并且,在上述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内处理各个信号时,根据控制单元51的指令,在再生CD10及SACD20时当作CD用进行处理,而在再生DVD-SL30、DVD-DL40时当作DVD用进行处理。
如果更具体地对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内的各个信号处理进行说明的话,设置在光传感器60内的多个光电探测器包括:如图4所示设置在用来获得CD的TR信号的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5的跟踪方向的前后的一对子光电探测器66、67,用来获得CD的FE信号、CD的AS信号及CD的RF信号而设置的一个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5,用来获得DVD的FE信号及DVD的AS信号而设置的一对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8、69,和如图5所示的用来获得DVD的RF信号及DVD的TR信号而设置的一个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70。
首先,如图4所示,通过电阻81、82用众所周知的3光束法将在一对子光电探测器66、67受光的各受光输出输入到平衡器83中,并在该平衡器83中检测出两者的差分获得CD的TR信号。
本发明的关键部分的合计信号AS有CD的AS信号和DVD的AS信号,CD的AS信号和DVD的AS信号可以通过开关SW3、SW4选择性地进行切换。此时,在启动光盘装置50时,切换开关SW3、SW4首先得到DVD的AS信号,之后,当判别光盘种类为CD时,再切换开关SW3、SW4以得到CD的AS信号。
上述CD的AS信号为通过众所周知的推挽法在一个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5内呈十字状4分割的受光区域A~D中的各个受光量全部加在一起的值,并且,信号带域是100KHz以下的信号。
也就是,在兼用后述的CD的FE信号的情况下,预先分割成(A+D)区域和(B+C)区域,通过开关SW3、SW4在加算器84内合计(A+D)区域及(B+C)区域的各个受光输出得到(A+B+C+D),获得CD的AS信号。
而上述DVD的AS信号为通过众所周知的点尺寸法(SSD法)在一对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8、69内平行4分割的各受光区域A~D中的各个受光量合计在一起的值,并且,信号带域是100KHz以下的信号。
也就是,在兼用后述的DVD的FE信号的情况下,预先分割成{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8的(B+C)区域}+{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9的(A+D)区域}的第1组,和{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8的(A+D)区域}+{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9的(B+C)区域}的第2组,通过开关SW3、SW4在加算器84内合计第1、第2组的各加算区域的各个受光输出得到{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8的(A+B+C+D)区域}+{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9的(A+B+C+D)区域},获得DVD的AS信号。
将与一个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5或一对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8、69相连接的上述开关SW3、SW4的各输出,输入到平衡器85中,在此平衡器85中分别检测出两者的差分,获得CD的FE信号或DVD的FE信号。
CD的RF信号虽然是将一个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5的受光区域A~D中的各受光量全部加起来的值,但与上述CD的合计信号AS的信号带域不同,是MHz级的信号,这里是将上述一个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65的(A+D)区域及(B+D)区域的各受光输出通过HPF86、87在加算器88中合计所得的值。
如图5所示,DVD的RF信号是将一个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70的受光区域A~D的各受光量合计起来所得的值,并且,信号带域为MHz级的信号。也就是,DVD的RF信号是通过电容器91~94及HPF95~98在加算器99中将一个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70内4分割成十字状的受光区域A~D的各受光输出合计所得出的。
使在一个4分割型·光电探测器70内4分割成十字状的受光区域A~D的各受光输出,分别通过电容器91~94、均衡放大器100~103、HPE104~107、运算放大器108~111,并且将与A区域对应的运算放大器108的输出和与C区域对应的运算放大器109的输出,输入到第1差动相位检测器112中,同时将与D区域对应的运算放大器110的输出和与B区域对应的运算放大器111的输出输入到第2差动相位检测器113之后,用减法器114将从第1、第2差动相位检测器112、113中出来的各输出相减,得到DVD的TR信号。
再次返回图3,在使光盘高速旋转再生光盘数据时(以下记作再生光盘数据)时,将在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内得到的跟踪误差信号TE输入跟踪控制电路54,将在此内部生成的跟踪控制信号TECONT供给安装在透镜支架72上的跟踪线圈74,通过这样用跟踪线圈74和图中未表示的磁铁产生的磁力沿光盘的跟踪方向与透镜支架72一体地控制物镜73。
并且,在再生光盘数据时,将在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内得到的聚焦误差信号FE输入焦距控制电路55,通过开关SW2将在此内部生成的焦距控制信号FE CONT供给安装在透镜支架72上的聚焦线圈75,通过这样用聚焦线圈75和图中未表示的磁铁产生的磁力,沿光盘的聚焦方向与透镜支架72一体地控制物镜73。
将在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内得到的聚焦误差信号FE输出到控制单元51内的运算单元51b中,在判别光盘的种类时根据聚焦误差信号FE的p-p(peak to peak)值来判别是否将信号系增益放大,有关这部分内容将在后文中叙述,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并且,在再生光盘数据时,将在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内得到的数据再生信号RF输入RF信号检波电路56中,在此内部根据控制单元51的指令使CD用信号处理器56a或DVD用信号处理部56b的某个启动,分别根据预定的格式解调与光盘的种类相对应的数据再生信号RF。
并且,将在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内得到的数据再生信号RF输入到控制单元51内的运算单元51b中,根据数据再生信号RF的包络线检测轨迹状态,判别是DVD还是CD,有关这部分内容将在后文中叙述,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在利用物镜73向光盘搜索焦距时,对于设定本发明中重要部分的物镜73的操作范围的动作,将使用图6~图9进行说明。
图6为用来说明物镜的工作距离的模式图,(a)表示DVD-SL的情况,(b)表示CD的情况,(c)表示混合SACD的情况。
图7为用来说明用作为基准的CD来设定物镜的操作范围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为用图来说明用作为基准的CD来设定物镜的操作范围的动作的动作图。
图9为用图说明在设定物镜的操作范围之后,用作为基准的DVD来获得与DVD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的动作图。
虽然在以下的说明中是就首先使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启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首先使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启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以相同的技术思想作为基础。
在说明物镜73的操作范围设定操作之前,对设置在光传感器60内部的物镜73的工作距离进行说明,如图6(a)所示,当物镜73在DVD-SL30的DVD信号面32聚焦时,在设计上物镜73的中心与DVD-SL30的光束入射面31a之间的距离,即工作距离为WD1。
并且如图6(b)所示,当物镜73在CD10的CD信号面12聚焦时,在设计上物镜73的中心与CD10的光束入射面11a之间的距离,即工作距离为WD2。在该CD10的情况下,使物镜73与DVD-SL30的情况相比向CD10的光束入射面11a一侧上升ΔWD。
并且如图6(c)所示,当物镜73在混合SACD20的CD信号面25聚焦时,工作距离与上述CD10的情况时相同,并且,虽然在CD信号面25上由物镜73进行导入,但在HD信号面22上不进行由物镜73进行的导入。
接下来,用图3、图7及图8对聚焦搜索时物镜73的操作范围的设定进行说明,此物镜73的操作范围的设定操作应在光盘装置50出厂前进行。
在这里,如图3所示,在光盘的数据信号再生操作之前进行聚焦搜索时,在设置在控制单元51内部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1c中生成聚焦搜索驱动信号FDS,通过开关SW2将该聚焦搜索驱动信号FDS供给安装在透镜支架72上的聚焦线圈75,通过这样根据聚焦搜索驱动信号FDS,沿对光盘聚焦的方向与透镜支架72一体地驱动物镜73。
在控制单元51内设置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1c输出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FDS没有施加给聚焦线圈75时,如图8所示,物镜73到达透镜中点的位置(自然位置)。
虽然在用物镜73对光盘进行聚焦搜索时,是在用聚焦搜索驱动信号使待机在透镜中点的物镜73在下方的透镜下点和上方的透镜上点之间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使激光束聚焦在光盘的信号面上,但在能够选择性地安装CD10、混合SACD20、DVD-SL30、DVD-DL40的结构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是将物镜73的透镜下点设定在具有比向DVD-SL30的工作距离WD1(图6)更充足的富余空间的下方位置,同时为了将物镜73的透镜上点设定在与光盘的光束入射面相抵接的稍微向前的位置上,要增大聚焦搜索时物镜73的移动范围从而导致物镜73的移动所需时间也变长。
本发明旨在开发通过设定缩小的聚焦搜索时物镜73的移动范围,以期能够缩短物镜73的移动时间,进而在聚焦搜索之后能够迅速转入数据再生动作的聚焦搜索·算法。
即如图7及图8所示,在设定聚焦搜索过程中物镜73的移动范围时,在步骤S1中暂时设定暂定透镜下点电压α和暂定透镜上点电压β。即,与暂定透镜下点电压α相对应的暂定透镜下点与上述一般的情况相同,假定在拥有比向DVD-SL30的工作距离WD1(图6)富余的空间的下方位置,同时,与暂定透镜上点电压β相对应的暂定透镜上点也与上述一般的情况相同,设定在与光盘的光束入射面相连接的稍微向前的位置上。因此,假定时的物镜73的移动范围为从暂定透镜下点到暂定透镜上点的大的值。此时,如果假设与物镜73的透镜中点(自然位置)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为基准电压0的话,则透镜下点一侧的电压值为-(负)值,透镜上点一侧的电压值为+(正)值。
接下来,在步骤S2中,预先准备好在距离光束入射面11a约1.2mm位置上有CD信号面12的基准CD10,将此CD10安装在图中未表示的转盘上,并且,在不使CD10旋转的状态下启动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使通过物镜73集中的激光光束从CD10的光束入射面11a一侧照射到CD10的最内周侧。这里在设定物镜73的移动范围时,由于使用CD信号面反射回来的光的合计信号值AS-cd,所以基准光盘使用形成有CD信号面12的CD10。
下面,在步骤S3中,使从物镜73中出来的激光光束照射到停止旋转的CD10,同时根据暂定透镜下点电压α使待机在透镜中点的物镜73下降至暂定透镜下点,之后,根据暂定透镜上点电压β使此物镜73从暂定透镜下点向暂定透镜上点方向上升。而且,与上述相反,也可以在待机于透镜中点的物镜73上升至暂定透镜上点之后,再使此物镜73由暂定透镜上点向暂定透镜下点方向下降。
下面,在步骤S4中,在物镜73的上升途中,监视把从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中出来的合计信号AS输入到控制单元51内的运算单元51b中,在CD10的光束入射面11a的位置上,首先得到较小值的合计信号值AS-beamin,随着物镜73的上升,在CD信号面12的位置上就能够得到较大值的合计信号值AS-cd。此时,在CD10的CD信号面12的位置上得到较大值的合计信号值AS-cd时,物镜73对CD10的光束入射面11a保持预定的工作距离,对焦。
在步骤S5中,将在CD信号面12的位置上得到的合计信号值AS-cd输入到控制单元51内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1c中,得到与合计信号值AS-cd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并使此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存储到控制单元51内的存储部51a中。该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在设定物镜73的移动范围时使用,同时也在后文所述的光盘种类判别时使用。
此后,在步骤S6中,控制单元51内的运算单元51b使用控制单元51内的程序单元51e中的运算程序,将与存储在存储部51a中的CD信号面12的位置上的合计信号值AS-cd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和根据预定的系数启动时的透镜下点电压γ和透镜上点电压δ进行运算,之后,将根据与CD信号面12的位置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的学习效果得到的启动时的透镜下点电压γ和透镜上点电压δ存储到存储部51a中。
这里,在用运算求取启动时的透镜下点电压γ和透镜上点电压δ时,上述预定的系数为聚焦线圈75的灵敏度和图中未表示的转盘的盘面振动以及光盘的盘面振动允许值。
与根据运算得到的启动时的透镜下点电压γ相对应的透镜下点比与所述暂定透镜下点电压α相对应的暂定透镜下点更接近透镜的中点一侧,并且,与根据运算得到的启动时的透镜上点电压δ相对应的透镜上点比与所述暂定透镜上点电压β相对应的暂定透镜上点更接近透镜的中点一侧,所以启动时物镜73的移动范围比假定的移动范围要小,由此聚焦搜索需要的时间也随之缩短,同时能够在聚焦搜索之后迅速转向数据再生动作。
而且,在设定物镜73的操作范围之际,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的都是出厂前的操作,但学习出厂后的光盘装置50的时效变化、使用光盘等特性,能够使用微型计算机根据学习效果自动重新设定物镜73的动作范围。
然后如图9所示,在设定启动时的透镜下点电压γ及启动时的透镜上点电压δ之后,使用在距光束入射面31a约0.6mm的位置上形成有DVD信号面32的作为基准的DVD-SL30,得到与DVD信号面32上的合计信号值AS-cd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并将此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存储到控制单元51内的存储部51a中。该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将在后述光盘的种类判别时使用。
而且,在用透镜73对光盘进行聚焦搜索时,对于本发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检测光盘的有无的动作和判别光盘的种类的动作,将使用图10~图16进行说明。
图10为首先使DVD用半导体激光启动,判别未知光盘种类的流程图(其1);图11首先使DVD用半导体激光启动,判别未知光盘种类的流程图(其2);图12为用来说明用物镜对未知的光盘进行聚焦搜索操作的动作的图;图13为用图表示用DVD用半导体激光进行聚焦搜索之际,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的动作的图;图14为用来说明根据RF信号的包络线的轨迹状态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的操作的模式图,(a)表示CD、混合SACD的CD信号面的情况;(b)表示DVD-SL、DVD-DL的情况。
首先,在用透镜73对未知的光盘进行聚焦搜索时,为了检测(检测出光盘的有无)未知光盘是否被安装在光盘装置50内,应预先将与在光盘的光束入射面得到的合计信号值AS-beamin相对应的临界值TH{图13(b)~(g)}存储到控制单元51内的存储部51a中。上述临界值TH应预先设定为比在光盘的光束入射面得到的合计信号值AS-beamin更小的值。
并且,控制单元51内的存储部51a中预先设定并存储有用来判别CD10的CD信号面12及混合SACD20的CD信号面25为CD的CD信号面参照用合计信号值AS-cdref。上述CD信号面参照用合计信号值AS-cdref为分别比CD10的CD信号面12及混合SACD20的CD信号面25得到的合计信号值AS-cd小的值,并且,通常比除了CD10的CD信号面12及混合SACD20的CD信号面以外其他的光盘信号面得到的合计信号的值大的值。
并且,控制单元51内的存储部51a中预先存储有在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之际,用来用聚焦误差信号FE来检测光盘信号面的反射率的临界值FETH(图中未表示)和用来检测数据再生信号RF的包络线的轨迹(track)状态的临界值EVTH{图14(a),(b)}。
而且,控制单元51内的存储部51a中还预先存储有如上述那样用运算求得的启动时的透镜下点电压γ和透镜上点电压δ,用作为基准的DVD-SL30得到的与DVD信号面32上的合计信号值AS-dvd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与用作为基准的CD10得到的CD信号面12上的合计信号值AS-cd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
由于本发明在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时,如上述首先使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启动,所以首先说明用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的动作,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用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的动作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0所示,在步骤S11中,将不知道光盘种类的未知光盘安装在图中未表示的转盘上,不使该未知光盘旋转转动而使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启动,从光束入射面一侧将激光束照射到光盘的最内周一侧。
接着,在步骤12中,用物镜73汇聚从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来的激光,一边使从物镜73出来的波长在650nm左右的激光光束照射到停止旋转的未知光盘上,一边如图12及图13所示使物镜73从透镜中点(图12的①)下降到与启动时的透镜下点电压γ相对应的透镜下点(图12的②)之后,再使此透镜73向与启动时的透镜上点电压δ相对应的透镜上点(图12的⑤)方向上升,同时,在物镜73的上升途中将从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出来的全累计信号AS输入到控制单元51内的运算单元51b中,并对此进行监视。而且,与上述相反,也可以使在透镜中点待机的物镜73上升至透镜上点之后,再使此物镜73由透镜上点向透镜下点方向下降。
在步骤S13中,在使物镜73上升的过程中进行是否有无未知光盘的检测。
在使物镜73上升的途中获取由未知光盘的入射面得到的全累计信号值AS-beamin(图12的③),在控制单元51内的运算单元51b中比较该全累计信号值AS-beamin是否比在控制单元51内的存储部51a中存储的临界值TH{图13(b)~(g)}大,由此来检测该光盘的有无。在判断没有(NO)光盘的情况下,中止步骤S14中的聚焦搜索。
而且,在步骤13中判断没有光盘的情况下,不立即转移到到步骤14,在使物镜73上升至透镜上点之后,使该物镜73的位置由最内周一侧向外周一侧稍微偏离一点,再次进行光盘有无的检测,如果这样能更确实地检测光盘的有无。而且,在步骤S13中判断没有(NO)光盘的情况下,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的从光盘返回的光有时对可记录再生的CD-R、CD-RW的灵敏度不好,在此情况下通过切换到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再次进行光盘有无的检测,能够更加确实地检测光盘的有无。
而在步骤S13中判断有(YES)光盘的情况下,在步骤S15中通过控制单元51内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1c得到与未知光盘的光束入射面上得到的全累计信号值AS-beamin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X,使此聚焦搜索驱动电压X存储到控制单元51内的存储部51a中。
接下来,在步骤S16中,使物镜73进一步上升,在获取未知光盘的信号面上得到的全累计信号值AS-max(图12的④)的同时,通过控制单元51内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1c得到与此全累计信号值AS-max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使此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存储到控制单元51内的存储部51a中。
接着,如图11所示,在步骤S17,为了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进行利用下述公式1的、在未知光盘的信号面反射的返回光的全累计信号值AS-max判定,以及利用下述公式2的、将物镜73的透镜中点(自然位置)作为基准判定从透镜中点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的距离的距离判定。
【公式1】
AS-max>AS-cdref
其中,AS-max:在未知光盘的信号面上的全累计信号值;
AS-cdref:为了对CD10的CD信号面12或混合SACD20的CD信号面25做出是CD的判别而设定的CD信号面参照用全累计信号值。
【公式2】
        Y>[(Q+2R)/3]
其中,Y:与未知光盘的信号面处的全累计信号值AS-max对应的焦点搜索驱动电压;
Q:与作为基准的DVD的DVD信号面处的全累计信号值AS-dvd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
R:与作为基准的CD的CD信号面处的全累计信号值AS-cd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
在这里,公式1中,全累计信号值AS-max是在步骤S16取得的,另外,CD信号面参照用全累计信号值AS-cdref是如上所述地在光盘装置50的出厂前事先存储在控制部51内存储部51a中的值。
此时,当满足公式1时,未知光盘的信号面处的全累计信号值AS-max成为比事先设定的CD信号面参照用全累计信号值AS-cdref大的值,但仅根据该公式1不能确定未知光盘的信号面是CD10的信号面12还是混合SACD的信号面25。其理由是,其它种类的光盘、例如后述的高反射DVD有时也会满足公式1,所以有必要进行公式2的判定。
即,在公式2中,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是在步骤S16取得的,另一方面,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从光盘装置50的出厂前成为基准的DVD-SL30事先取得,而且,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从光盘装置50的出厂前成为基准的CD10事先取得,另外,两个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R事先存储在控制部51内的存储部51a中。
在此,在公式2的判定中,以物镜73的透镜中点(自然位置)作为基准、将该透镜中点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的距离,用聚焦搜索驱动电压进行换算。并且,当满足公式2时,物镜73聚焦在未知光盘的信号面上,而且,与该信号面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值Y,比与从物镜73的透镜中点到作为基准的CD10的CD信号面12的距离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值[(Q+2R)/3]大,所以,将未知光盘的信号面看做是CD10的信号面12或混合SACD的信号面25。
因此,当满足上述的公式1和公式2时(YES的情况),在步骤S18,由控制部51内的光盘种类判别部51d判别出未知光盘是CD,此时的未知光盘是图13(b)所示的C10或图13(d)所示的混合SACD20,特别是,通过将混合SACD20单纯地判别为CD,能够只再现混合SACD20的CD信号面25,所以,在RF信号解调电路56(图3)内不必设置对混合SACD20的HD信号面22进行处理的HD信号处理部,可廉价地提供光盘装置50。其后,当判别为CD时,转移到步骤S22。
另一方面,当不满足上述的公式1和公式2时(NO的情况),为了在步骤S19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利用下述的公式3判断从未知光盘的光束入射面到信号面的距离。
【公式3】
(Y-X)>[5×(R-Q)/3]
其中,Y:与未知光盘的信号面处的全累计信号值AS-max对应的焦点搜索驱动电压;
X:与未知光盘的光束入射面处的全累计信号值AS-beamin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
R:与作为基准的CD的CD信号面处的全累计信号值AS-cd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
Q:与作为基准的DVD的DVD信号面处的全累计信号值AS-dvd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
在此,公式3中,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是在步骤S16取得的,而且,聚焦搜索驱动电压X是在步骤S15取得的。另外,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及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是与上述的公式2的情况相同的值。
并且,当满足公式3时(YES的情况),未知光盘的信号面处的全累计信号值AS-max根据步骤S17的判定结果,成为比CD信号面参照用全累计信号值AS-cdref小的值,但与从未知光盘的光束入射面到信号面的距离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值(Y-X),大于与基准的CD10的光束入射面11a到CD信号面12的距离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值[5×(R-Q)/3],所以,将未知光盘的信号面的位置看做与CD10的信号面12的位置等同。因此,在步骤S20,由控制部51内的光盘种类判别部51d判别未知光盘是CD,此时未知光盘是图13(c)所示的CD-R或CD-RW,其后,转移到步骤S22。
另一方面,当未满足公式3时(NO的情况下),在步骤S21,由控制部51内的光盘种类判别部51d判别为是DVD,此时未知光盘是图13(e)、(f)所示的DVD-SL30或图13(g)所示的DVD-DL40。
并且,当在步骤S18或步骤S20判别未知光盘是CD的情况下,之后,在步骤S22使该光盘通过主轴电机高速旋转,而且从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切换成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判别未知光盘是DVD的情况下,在步骤S23使该光盘通过未图示的主轴电机高速旋转,并且,使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继续工作。此时,取得未知光盘的信号面处的全累计信号值AS-max(图12的⑤)之后,物镜73在进一步朝着透镜上点上升的途中使光盘高速旋转。
在上述的步骤S15至步骤S23有如下特征,即利用在未知光盘的信号面得到的全累计信号值AS-max、为了对CD10的CD信号面12或混合SACD20的CD信号面25进行是CD的判别而预先设定的CD信号面参照用全累计信号值AS-cdref、对应未知光盘的光束入射面得到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X、对应未知光盘的信号面得到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与作为基准的DVD-SL30的DVD信号面32对应而预先存储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与基准的CD10的CD信号面12对应而预先存储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来判别未知光盘是CD或者DVD,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未知光盘的种类判别的精度,利用下面说明的步骤S24至步骤S35来识别高反射DVD或低反射DVD、高反射CD或低反射CD。
即,当未知光盘在步骤S21被判别是DVD的情况下,在步骤S24,将在光电检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内得到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p-p(peak to peak)值读取到控制部51内的运算部51b,将该聚焦误差信号FE的p-p值和预先存储在控制部51内的存储部51a中的临界值FETH(未图示)进行比较,由此进行利用聚焦误差信号FE的增益判定。此时,利用聚焦误差信号FE的增益判定,是在图12的⑥至图12的⑦的区间进行。
并且,当聚焦误差信号FE的p-p值大于临界值FETH的情况下,在步骤S25,对于光电检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内的信号系统保持原来的增益不变,转移到步骤S27,然后,在图12的⑧的时刻开始对物镜73的引入。另一方面,当聚焦误差信号FE的p-p值小于临界值FETH的情况下,在步骤S26,从控制部51向光电检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发送增益提升指令信号GPU(图3),以便增加对于信号系统的增益,并转移到步骤S28,之后,在图12的⑧的时刻开始物镜73的引入。
接着,在步骤S27及步骤S28,进行在光电检测器信号处理电路53内得到的数据再现信号RF的包络线判定,主要进行高反射DVD或低反射DVD的识别,而且,对未知光盘虽然是CD、但因某种原因误判别成DVD的CD进行检测。
在此,进行数据再现信号RF的包络线判定时,当如图14(a)所示地再现CD10的CD信号面12或混合SACD的CD信号面25的情况下,各信号面12、25的轨道间距为较宽的1.6μm,所以,RF信号的包络线每当横切轨道时就明显地出现山谷的波形,可利用预先存储在控制部51内的存储部51a中的临界值EVTH,对该山谷的波形生成脉冲波形,因此可判别为是CD。
另一方面,如图14(b)所示,当再现DVD-SL30的DVD信号面32或DVD-DL40的第一、第二DVD信号面42、45的情况下,各信号面32、42、45的轨道间距为0.8μm,与CD相比窄且密,因此,即使横切轨道,RF信号的包络线也不出现山谷的波形,由此,即使利用临界值EVTH也不出现脉冲波形,可判别为是DVD。
因此,在步骤S25,判定为对信号系统维持增益,而且,在步骤S27进行RF信号包络线判定的情况下,当识别成CD时转移到步骤S22,当识别成DVD时,在步骤S29可识别成如图13(e)所示地信号层为1层、反射率高且播发专用型的DVD-SL30或DVD-R(未图示)。
另一方面,在步骤S26判定为相对于信号系统是增益提升,而且,在步骤S28进行RF信号包络线判定的情况下,当识别成CD时转移到步骤S22,当识别成DVD时,在步骤S30,可识别成如图13(f)所示的信号层为1层、反射率低且记录型的DVD-SL30(DVD-RW),或者,可识别成如图13(g)所示地信号层为2层且反射率低的DVD-DL40。
此外,当在步骤S18判别成CD中的CD10或混合SACD20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20判别成CD中的CD-R或CD-RW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使光盘高速旋转的同时,从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切换到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之后,如果在步骤S31与上述相同地利用聚焦误差信号对光盘进行增益判定,则,当聚焦误差信号FE的p-p值大于临界值FETH时,判定为在步骤S32维持对信号系统的增益,另一方面,当聚焦误差信号FE的p-p值小于临界值FETH时判定为在步骤S33提高对信号系统的增益。因此,判定为在步骤S32维持增益时,在步骤S34可识别成是高反射CD,该高反射CD包括CD10、混合SACD20、CD-R;另外,当判定为在步骤S33增益增加时,在步骤S35可识别成是低反射CD,该低反射CD包括CD-RW。
下面,利用图15和图16简要说明作为本发明变形例的利用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的动作。
图15是使CD用半导体激光器先动作后,判别未知的光盘种类的流程图(其一)。
图16是使CD用半导体激光器先动作后,判别未知的光盘种类的流程图(其二)。
首先使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起动来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时,虽然技术思想与使上述的DVD用半导体激光器先起动、来判别未知光盘的种类的情况相同,但是,特别是利用色素的记录类的光盘对于激光具有波长依赖性,所以使CD半导体激光器63动作时的一部分判别结果与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的情况不同,在该变形例中,重点说明与使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先起动的情况不同的地方。
首先,如图15所示,在步骤S41至S46的动作中,相对于图10所示的步骤S11至S16,在步骤S41使从CD用激光器63射出的波长为780nm附近的激光束先起动,仅这一点与使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先起动的情况不同,在步骤S42使物镜73从透镜下点朝透镜上点上升的途中,依次进行光盘的有无检测(步骤S43)、与在未知光盘的入射面得到的全累计信号值AS-beamin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X的取得(步骤S45)、在未知光盘的信号面得到的全累计信号值AS-max的取得和与全累计信号值AS-max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的取得(步骤S46)。
然后,如图16所示,在步骤S47,伴随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对光盘的波长依赖性,对CD10的CD信号面12或混合SACD20的CD面25或CD-R的CD信号面(未图示)进行是CD的判别,把用于该判别的CD信号面参照用全累计信号值AS-cdref的值,在上述的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的场合稍做改变预先设定,所以,在根据上述的公式1进行被未知光盘的信号面反射的返回光的全累计信号值AS-max判定、和根据上述的公式2以物镜73的透镜中点(自然位置)为基准进行该透镜中点至未知光盘的信号面的距离判定时,当满足公式1和公式2的情况下,在步骤S48由控制部51内的光盘种类判别部51d判别未知光盘为CD,此时该未知光盘是图13(b)所示的CD10或图13(d)所示的混合SACD20,在此,与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先起动的情况不同之处为包含CD-R。
然后,当不满足公式1和公式2的情况下(NO时),在步骤S49进行根据上述的公式3进行未知光盘的光束入射面到信号面的距离判定时,当满足公式3的情况下(YES时),在步骤S50由控制部51内的光盘种类判别部51d判别为未知光盘是CD,此时把未知光盘值看做是CD-RW这一点,与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先起动的情况不同。
另一方面,当未满足公式3的情况下(NO时),在步骤S51由控制部51内的光盘种类判别部51d判别为是DVD,此时的未知光盘是如图13(e)、(f)所示的DVD-SL30或如图13(g)所示的DVD-DL40,这点与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先起动的情况相同。
其后,在步骤S51中判别为是DVD的光盘,在步骤S54高速旋转,而且从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切换倒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对判别为DVD的光盘进行基于聚焦误差信号FE的增益判定(步骤S55),分成对信号系统的增益维持(步骤S56)和对信号的增益提升(步骤S57)之后,分别进行数据再现信号RF的包络线判定(步骤S58、S59),由此,与使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先起动的情况相同,在步骤S60识别高反射DVD(DVD-SL/DVD-R),另一方面,在步骤S61识别低反射DVD(DVD-DL/DVD-RW)。
进一步,通过数据再现信号RF的包络线判定(步骤S58、S59),检测出本身虽是CD但因某种原因误判断为DVD的CD,当在此检测为是CD时,在步骤S62从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切换到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在步骤S63再次进行基于聚焦误差信号FE的增益判断,当该增益判断结果为对于信号系统增益维持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64,另一方面,当对于信号系统增益提升时,转移到步骤S66。
此外,在步骤S48判别为CD中的CD10或混合SACD20或CD-R时,在步骤S52使光盘高速旋转,另外,在步骤S50判别为CD中的CD-RW时,在步骤S53使光盘高速旋转。
之后,对于被判别为CD中的CD10或混合SACD或CD-R的光盘,在步骤S64对信号系统进行增益维持,而且,如果在步骤S65识别成高反射CD,则该高反射CD中包括CD10、混合SACD、CD-R。
另一方面,对于被判别为CD-RW的光盘,在步骤S66对信号系统进行增益提升,而且,如果在步骤S67识别成低反射CD,则该低反射CD中只包括CD-RW。
根据上述,可与DVD用半导体激光器64、CD用半导体激光器63无关,在识别高反射DVD或低反射DVD、高反射CD或低反射CD之后,根据识别结果,快速地进行半导体激光器的切换、信号系统的处理。

Claims (2)

1.一种光盘种类判别方法,能够在光盘中选择性地安装CD、混合SACD、DVD,并且通过物镜从光束入射面一侧向不明种类的未知光盘照射激光光束,在聚焦搜索时通过聚焦搜索驱动信号,使所述物镜在下方的透镜下点和上方的透镜上点之间上升或下降,光电探测器内的多个受光区域接受在上述上升或下降中途从上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返回的光,通过将此多个受光区域的各受光量全部相加,来判别光盘的种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CD的CD信号面或所述混合SACD的CD信号面预先设定并存储用来判别为CD的CD信号面参照用全相加信号值AS-cdref的步骤;
当使用作为基准的DVD,使所述光电探测器接受从位于距离上述光束入射面约0.6mm的位置的DVD信号面返回的光时,获得与上述DVD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预先存储该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的步骤,
当使用作为基准的CD,使所述光电探测器接受从位于距离上述光束入射面约1.2mm的位置上的CD信号面返回的光时,获得与上述CD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预先存储该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的步骤,
获取在所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上的、用所述光电探测器得到的全相加信号值AS-max,将该全相加信号值AS-max与所述CD信号面参照用全相加信号值AS-cdref进行比较的步骤,
当所述光电探测器接受从上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返回的光时,获取与此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将该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与所述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和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的关系式(Q+2R)/3获得的电压值进行比较的步骤,
当所述全相加信号值AS-max比上述CD信号面参照用全相加信号值AS-cdref大,并且所述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比用所述关系式(Q+2R)/3得到的上述电压值大时,判别所述未知光盘为CD的步骤。
2.一种光盘装置,能够在光盘中选择性地安装CD、混合SACD、DVD,并且通过物镜从光束入射面一侧向不明种类的未知光盘照射激光光束,在聚焦搜索时通过聚焦搜索驱动信号,使所述物镜在下方的透镜下点和上方的透镜上点之间上升或下降,光电探测器内的多个受光区域接受在上述上升或下降中途从上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返回的光,通过将此多个受光区域的各受光量全部相加,来判别光盘的种类,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单元:
聚焦搜索驱动信号生成单元,用所述光电探测器接受:使用作为基准的DVD,位于距离上述光束入射面约0.6mm的位置上的DVD信号面、使用作为基准的CD,位于距离上述光束入射面约1.2mm的位置上的CD信号面、和从所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返回的光,分别获取与各信号面相对应的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R、Y;
获取在所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上的、用所述光电探测器得到的全相加信号值AS-max的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单元;
对上述CD的CD信号面或上述混合SACD的CD信号面,预先存储为了判定为CD而预先设定的CD信号面参照用全相加信号值AS-cdref、与作为基准的所述DVD的DVD信号面相对应的所述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与作为基准的所述CD的CD信号面相对应的所述搜索驱动电压R的存储单元;
将所述全相加信号值AS-max与所述CD信号面参照用全相加信号值AS-cdref进行比较,并将与所述未知光盘的信号面相对应的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和所述聚焦搜索驱动电压Q和所述聚焦搜索驱动电压R的关系式(Q+2R)/3获得的电压值进行比较的运算单元;
当所述全相加信号值AS-max比上述CD信号面参照用全相加信号值AS-cdref大,并且所述聚焦搜索驱动电压Y比用所述关系式(Q+2R)/3得到的上述电压值大时,判别所述未知光盘为CD的光盘种类判别单元。
CNB2004100301787A 2003-03-20 2004-03-19 光盘种类的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08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78859 2003-03-20
JP2003078859A JP3975953B2 (ja) 2003-03-20 2003-03-20 光ディスクの種類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8431A CN1538431A (zh) 2004-10-20
CN1280813C true CN1280813C (zh) 2006-10-18

Family

ID=32821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017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0813C (zh) 2003-03-20 2004-03-19 光盘种类的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45564B2 (zh)
EP (1) EP1460618A3 (zh)
JP (1) JP3975953B2 (zh)
CN (1) CN128081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8292A (ja) 2003-03-20 2004-10-1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フォーカスサーチ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70035834A1 (en) * 2003-10-21 2007-02-1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disc drive
JP4067536B2 (ja) * 2005-05-10 2008-03-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TW200713248A (en) * 2005-09-21 2007-04-01 Lite On It Corp Optical disk drive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working distance
JPWO2007037162A1 (ja) * 2005-09-27 2009-04-0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90161509A1 (en) * 2005-10-19 2009-06-25 Pioneer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discriminating device, reproducing device, optical disc discriminating method, optical disc discriminat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KR20080002277A (ko) * 2006-06-30 2008-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판별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080036482A (ko) * 2006-10-23 2008-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포커스 풀-인 방법 및 그와 같은 방법을 수행할 수 있는 광디스크 구동기
JP2008130117A (ja) * 2006-11-17 2008-06-05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165961A (ja) * 2006-11-17 2008-07-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供給システム及び光情報装置
JP2014197439A (ja) * 2013-03-29 2014-10-16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4982A (ja) 1995-07-28 1997-02-1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ディスク判別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PT806039E (pt) 1995-08-30 2002-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ositivo de lente e aparelho de captacao optica que usa esse dispositivo
JPH09190634A (ja) 1996-01-10 1997-07-22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0176569B1 (ko) 1996-01-29 1999-04-15 김광호 광디스크 시스템에 있어서 두께가 다른 디스크간의 자동판별방법 및 장치
JPH09274765A (ja) 1996-02-08 1997-10-21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ディスク種類判別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09293321A (ja) 1996-04-26 1997-11-11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882383B2 (ja) * 1996-09-20 1999-04-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KR100197623B1 (ko) * 1996-10-24 1999-06-15 윤종용 디스크종류판별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dvd시스템
US6449232B1 (en) * 1998-02-03 2002-09-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type determination method
JP2001101771A (ja) 1998-04-14 2001-04-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JPH11353785A (ja) * 1998-06-03 1999-12-24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の判別装置および判別方法
JP2000293932A (ja) * 1999-04-07 2000-10-20 Sony Corp 光担体判別装置及び光担体判別方法
JP4192373B2 (ja) 1999-12-10 2008-12-10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
JP2002367171A (ja) 2001-06-11 2002-12-2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JP3731660B2 (ja) 2002-10-28 2006-01-0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60618A3 (en) 2006-11-08
US20040196769A1 (en) 2004-10-07
EP1460618A2 (en) 2004-09-22
CN1538431A (zh) 2004-10-20
JP3975953B2 (ja) 2007-09-12
JP2004288291A (ja) 2004-10-14
US7245564B2 (en) 2007-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8842C (zh) 重放光盘的装置和方法
CN1103993C (zh) 光盘再生装置
CN1171221C (zh) 光盘设备和光盘识别方法
CN1163066C (zh)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及方法
CN1279517C (zh) 光盘识别方法
CN1324569C (zh) 信息记录媒介,记录设备,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CN1170279C (zh)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CN1110045C (zh) 光盘驱动器
CN1755809A (zh) 光学头、光驱动设备和生成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
CN1280813C (zh) 光盘种类的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CN1722272A (zh) 光盘识别装置
CN1605097A (zh) 光学记录介质以及用于该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348184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201302C (zh) 具有倾斜检测装置的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和倾斜检测方法
CN1327228A (zh) 盘驱动设备及产生摆动信息的方法
CN1146886C (zh) 将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或从其上重放该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745420A (zh) 光头及具有光头的装置和系统
CN1287378C (zh) 焦点搜索方法及光盘装置
CN101031965A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电路
CN1267910C (zh) 光盘装置
CN1240062C (zh) 用聚焦来读出光盘的方法与装置
CN1623193A (zh) 光盘装置
CN101067949A (zh) 光盘装置和盘鉴别方法
CN101079277A (zh) 焦距偏离检测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光盘装置
CN1838270A (zh) 盘记录装置及方法、以及记录控制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VICTO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04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04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JVC Kenwood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Victor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