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93C - 光盘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93C
CN1103993C CN97102192A CN97102192A CN1103993C CN 1103993 C CN1103993 C CN 1103993C CN 97102192 A CN97102192 A CN 97102192A CN 97102192 A CN97102192 A CN 97102192A CN 1103993 C CN1103993 C CN 11039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ish
optical
focus
serv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02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535A (zh
Inventor
佐藤裕治
山田尚志
鱼田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1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81Non-lens elements for alter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beam, e.g. knife edges, slits, filters or stop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3Multi-beam tracking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for focusing and track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1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in a multiple arra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Numerical aperture contro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G11B2020/00014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the compressed signal being an audio signal
    • G11B2020/00057MPEG-1 or MPEG-2 audio layer III [MP3]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87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a selection is made among at least two alternative ways of processing
    • G11B2020/10879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a selection is made among at least two alternative ways of processing the kind of record carrier being the selection criter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1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servo gain or phase compensation during ope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从多个光学系统中选择并设定了操作状态的光学系统切换信号处理系统。系统控制单元100根据光盘11的种类最终地设定适宜的光学系统。并设定对应于该所设定的光学系统的适宜的信号处理系统,设定对应于CD和DVD的适宜的模式。

Description

光盘再生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再生装置,特别是把光束的斑点的大小不同或波长不同的多个光学系统与具有对应于上述多个光学系统的多个信号处理特性的信号处理系统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根据光盘的种类进行适宜的再生及记录的装置。
以往的音乐用光盘再生装置能够根据光盘大小(直径12cm,8cm等),在拾音装置切换移动范围。然而,该再生装置以被记录的信号方式在任一个光盘都相同的标准化为前提。从而,可以仅着眼于光盘的大小来设计光盘对应功能。
然而,近年来,开发了各种光盘。信号记录方式和规格都不相同的光盘混合存在。以往的技术中虽然开发了对应于各个光盘的专用再生装置,但是对于用户很不方便。
如上所述,至今为止混合存在着信号记录方式和规格都不相同的各种光盘。因此,希望有能够对应于各种光盘进行记录再生的装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根据光学系统的特性切换所读取的信号的信号处理一侧的特性也随之切换。从而能够得到适宜的信号处理的光盘再生装置。
还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光盘再生装置,该装置准备了多个光学系统和具有对应于上述多个光学系统的多个信号处理特性的信号处理系统,使某一光学系统和某一信号处理特性相对应,进行对应于光盘种类的适宜的再生和记录。
还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正确地判别不同种类的光盘的光盘再生装置。
本发明中,在从光道间距不同的多个光盘经由光拾取头再生被记录在光盘上的信号的光盘再生装置中,具有孔径数变更装置和信号处理系统变更装置,其中,孔径数变更装置根据作为再生对象的光盘改变从上述光拾取头出射的光束的孔径数,信号处理系统变更装置根据由上述孔径数变更装置进行的光数孔径数的改变,根据被再生的光盘改变连接在上述拾取头后级的信号处理系统的特性。
还有,本发明具备拾取特性不同的多个光学系统以及一旦选择了多个光学系统之一则读取其选择信息并构筑对应于上述被选的光学系统的信号处理系统的装置。
若根据这样的装置,则能够对于各种形式的光盘以及记录在其光盘上的信号的种类构筑适宜的信号再生路径。
还有,本发明的上述多个光学系统是光束的斑点的大小不同或波长不同的光学系统。
还有,上述光学系统是交替3光束方式和1光束方式的系统,在再生第一种尺寸的记录槽的光盘时切换为3光束方式,在再生小于第一种尺寸的第2种记录槽的光盘时切换为1光束方式。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搭载着光束的斑点尺寸不同或波长不同的多个光学系统,使上述多个光学系统的某一个与所搭载的光盘相对的切换装置,检测照射到上述光盘的光束的反射光的检测装置,相对于上述光盘的焦点调整装置和相对于上述光盘的跟踪调整机构。而且,信号处理单元能够对应于光盘种类切换处理特性,使用上述检测装置检出的信号,再生记录在上述光盘的信号。这里,聚焦伺服装置能够对应于光盘种类切换伺服特性。用上述检测装置检出的信号生成聚焦误差信号,并反馈给上述焦点调整机构,还有,跟踪伺服装置能够对应光盘种类切换伺服特性,用上述检测装置检出的信号生成跟踪误差信号并反馈给上述跟踪调整机构。而且,系统控制装置具有在多个光学系统中使上述切换装置选择作为所使用的,适应于任意的光盘的任意光学系统的光学系统设定装置,在上述光学系统设定装置选择了上述任意的光学系统时把上述信号处理单元,聚焦伺服装置,跟踪伺服装置切换为对应于上述任意的光盘的处理特性及伺服特性的系统设定装置以及上述光盘的种类判别装置。
若依据上述的装置,则能够根据各种光盘适宜地设定适于读取其记录信号的光学系统和再生信号的处理特性。
收入说明书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目前提出的具体实施例,而且连同上述给出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给出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A,图1B,图1C原理性地示出了各种光盘的断面。
图2A,图2B,2C放大并从背面示出各种光盘的记录面。
图3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再生装置的实施例。
图4示出聚焦误差信号的特性。
图5详细地示出光拾取装置的光检测单元和前置放大器的内部结构。
图6示出能记录的光盘的识别信号例。
图7示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判别处理例的流程。
图8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判别处理的其他例子的流程。
图9示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判别处理的又一个例子的流程。
图10示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判别处理的再一例的流程。
图11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再生装置的其他例子。
图12是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判断处理的其他例的流程。
图13是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光判断处理的又一例的流程。
图14是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判别处理的又一例的流程。
图15是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判别处理的又一例的流程。
图16示出与本发明的有关的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例。
图17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例。
图18A,图18B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切换装置的例子。
图19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再生装置总体框图的结构的例子。
图20A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例子。
图20B是示于图20A的光盘的原理的断面图。
图20C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例。
图20D是示于图20C的光盘的原理的断面图。
图21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再生装置的其他实施例。
图22示出在本发明的再生装置进行光盘判别时得到的S形信号例。
图23示出图22的再生装置进行光盘判别时的流程图。
图24是用CD专用再生机再生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时的说明图。
<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首先,说明当前混合存在的光盘的构造。图1原理地示出各种光盘的断面。图1A是以往就已经存在的音乐用的小型光盘(所谓的CD),厚度规定为1.2mm。图1B是实现高密度记录,记录了数据压缩后的图像代码和声音代码的光盘,也是能够记录再生的超高密度光学式数字视盘(以下称这些为DVD)。从而,在该DVD中有所谓的再生专用DVD-ROM和可记录的DVD-ROM。图1B的盘其读取记录面是1层构造,而图1C的盘是把2张粘在一起的2层构造的DVD-ROM。每种盘都规定为总体厚度1.2mm,基板厚度0.6mm。另外,CD,DVD的直径都等同地规定为12cm/8cm。
图2中放大并从背面示出上述光盘的记录面。
图2A是CD的记录面的构造,图2B是DVD-ROM的记录面的构造,图2C是DVD-RAM的记录面的构造。另外,图中还示出了盘基板厚度,记录槽宽度,记录道宽度。
如上所述,在光盘中既有记录道间距不同的盘,也有记录格式不同的盘。
图3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再生装置。
11是光盘,用盘电机旋转驱动。21是盘拾取装置,用馈给电机22控制沿盘的半径方向移动。光拾取装置21搭载着通过改变光束的孔径数切换光学系统的器件,使得能够切换照射CD用光束和DVD用光束。从而,光拾取装置21的光学系统能够根据再生或记录的光盘进行切换选择。
这样切换光学系统的理由是因为CD和DVD的基板厚度,记录槽宽度,记录道宽度不相同,故为了得到有效的反射光信号就需要合适的光束斑点,DVD与CD相比,需要细的光束斑点,而且记录槽的深度也比CD浅,故需要与此相对应的光束斑点。这种光束斑点的切换也可以通过切换不同波长的光束实现。
即,光拾取装置21至少搭载了以下的装置。即搭载了光束斑点尺寸不相同的或波长不相同的多个光学系统,选择该多个光学系统中的某一个并使所选的光学系统与搭载到装置上的光盘相对的切换机构,检测照射到光盘上的光束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元件单元,对于光盘的焦点调整机构,对于上述光盘的跟踪调整机构,作为波长不同的多个光学系统,波长有例如650nm,780nm,685nm等。
从构成光拾取装置21的光检测元件单元的多个光电二极管得到的检测信号分别输入到前置放大器23。从前置放大器23可以得到4分光电二极管的输出(A,B,C,D)的合成信号HF,聚焦误差信号,4分光电二极管的检测信号中(A+C)信号和(B+D)信号,成为CD用跟踪误差信号的(E-F)信号。
合成信号HF经均衡器24被波形均衡,输入到DVD/CD信号处理单元25。DVD/CD信号处理单元25根据来自后述的系统控制单元100的控制信号切换为DVD处理模式或CD处理模式。当然,均衡器,信号处理单元也可以分别单独准备DVD使用的和CD使用的。还有,虽然未图示,但对于伺服系统的其它驱动放大器也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光盘种类从控制单元100给予适宜的增益设定信号。
在上述系统中,当CD再生时,最好采用子光束/主光束方式,利用检测信号A-F,当DVD再生时,采用1光束方式(主光束方式),利用检测信号A-D。
所谓子光束/主光束方式,具体地是包括3光束方式和1光束方式的方式。所谓3光束方式,指的是如后述那样,由至少4分割光电二极管和配置在该二极管前后的二极管拾取反射光并利用它们的输出A-F的方式,所谓1光束方式,指的是由4分割的二极管拾取反射光并利用其输出A-D的方式。
聚焦误差信号经由去除噪声用的滤波器26A输入到S字符电平检测器26B,同时还输入到补偿放大器27中。补偿放大器27的输出输入到驱动电路28,成为聚焦控制信号并给予光拾取装置21的聚焦控制机构。
上述的系统,例如,如果系统控制单元100进行选择切换光学系统的动作,则与此同时,还与切换动作联动,自动地切换连接到拾取装置后级的伺服系统及信号处理系统的特性以及路径自身。
图4示出聚焦误差信号随聚焦状态而变化的情况。该变化在S字符电平检测器26B中检出,在本实施例中,从主光束的检测信号生成聚焦误差信号,但不限于主光束,也可以从子光束的检测信号生成,这是因为虽然子光束的检测信号与主光束相比有电平差,但也具有相应与聚焦状态的同样的S字型特性。这种情况下,子光束检测元件也可以取为4分割的检测器。
在这里被检出的检测电平的信息输入到系统控制单元100,系统控制单元100使用该S字形检出电平,如后述那样进行光盘种类的判别。
从前置放大器23如后所述的,得到用光拾取装置21的光电二极管检出的(A+C)信号,(B+D)信号,(E-F)信号,(A+C)信号和(B+D)信号输入到相位差检测器31。该相位差检测器31通过检测(A+C)信号和(B+D)信号的差,得到DVD用的跟踪误差信号。该DVD用的跟踪误差信号供给到开关32的一端。另外,(E-F)信号是CD用的跟踪误差信号。该信号也供到开关32的另一端。开关32根据系统控制单元100的系统设定模式及盘种类判断信号进行切换,如果作为盘11搭载了CD,则选择CD用的跟踪误差信号,如果搭载了DVD,则选择DVD用的跟踪误差信号。从该开关32导出的信号输入到补偿放大器33。该补偿放大器33的输出经由驱动电路34成为跟踪控制信号并给予光拾取装置21的跟踪控制机构。还有,控制量多的信号经由驱动电路35供给到馈送电机22。
在DVD/CD信号处理单元25中,检测再生信号的频率及相位,还有,解调包含在再生信号中的控制信息,根据该控制信息等,例如同步信号生成盘电机控制信号。而且,经由驱动电路36把该盘电机控制信号给予盘电机12,形成伺服环。
从系统控制单元100向均衡器24,DVD/CD信号处理单元25给与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能够根据CD模式,DVD模式的设定切换均衡器24以及DVD/CD信号处理单元25的均衡特性及处理时钟和动作状态。还有,系统控制单元100能够切换设定各伺服系统的响应特性和动作模式等。
还有,从系统控制单元100向开关32给与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实施控制使得在DVD模式时开关32取出来自相位差检测器31的跟踪误差信号,在CD模式时开关32把(E-F)信号作为跟踪误差信号而取出,还有,从系统控制单元100对于跟踪伺服环中的补偿放大器33也给与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是切换控制跟踪伺服环的环特性的信号,具体地讲是增益切换信号。另外,从系统控制单元100对于聚焦伺服环中的补偿放大器27也给与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也是增益切换信号,切换控制聚焦伺服环的环特性。
进而还有,系统控制单元100在进行盘判断动作时能够强制地停止伺服动作,或者把伺服动作设定在非自动动作的强制动作状态。
图5中示出构成光拾取装置21的光检测单元的光电二极管A-F的排列和前置放大器23的内部结构。各个光电二极管A-F的输出被分别导入缓冲放大器23a-23f中。
从缓冲放大器23a-23f输出的各A-F信号如以下那样运算。
加法器231生成(A+B)信号,加法器232生成(C+D)信号。减法器233用来自加法器231的(A+B)信号和来自加法器232的(C+D)信号生成(A+B)-(C+D)信号。该(A+B)-(C+D)信号作为聚焦误差信号使用。
加法器234生成(A+C)信号,加法器235生成(B+D)信号。该(A+C)信号和(C+D)信号输入到相位差检测器31中。该相位差检测器31的输出作为DVD用的跟踪误差信号使用。即,在装置为DVD模式时开关321被控制接通。另一方面,根据子光束的检测信号得到的(E-F)信号通过断开开关321而被忽视。
(A+C)信号和(B+D)信号也输入到加法器236中。该加法器236生成(A+B+C+D)信号(记为HF信号)。
E信号和H信号输入到加法器237中。从该加法器237得到(E-F)信号。该(E-F)信号作为CD用的跟踪误差信号使用。即,在装置为CD模式时开关322被控制为接通。
上述系统首先多个光学系统中的某一个被设定在系统控制单元100的控制之下。例如假定被设定为CD模式。于是,系统控制单元100成为识别光学系统已被设定为CD模式并使其他相关的信号处理系统也对应地自动切换为CD模式。作为信号处理系统有DVD/CD信号处理单元25,伺服系统。反之,识别光学系统被设定为DVD模式并使其他相关的信号处理系统也对应地自动切换为DVD模式。
如上所述,若混合存在着不同种类的多个光盘,则在再生及记录装置中设置多个光学系统使得能够对应各种光盘,同时,还准备了能够切换为多种特性的信号处理系统或者对应于各光学系统的信号处理系统。
这里,说明把光盘装填到再生及记录装置时的系统的动作。
手动模式时,用户从操作单元对于再生及记录装置能够输入预定利用的盘种类。这种情况下的盘种类信息输入到系统控制单元100并为其掌握。根据该掌握的信息,如上述那样,用系统控制单元100设定对应于盘种类的光学系统及信号处理系统。
其次,在自动模式时,若装入盘,则例如判断盘种类的自动判断机能动作。由该自动判断机能的动作得到的判断信息为系统控制单元100所掌握。根据该掌握的信息,如上述那样,用系统控制单元100设定对应于盘种类的光学系统及信号处理系统。当然,也可以从开始由用户判断盘的种类,通过操作决定初始的系统设置状态并进行输入后,自动判断装置动作。这种机能时成为修改用户对盘的误识别。另外,也可以在插入了盘的情况下,无条件地设定为预定的初始状态,也可以设定为即将插入盘之前所使用的状态。
在上述说明中,在以1对1的关系使多个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的多个信号处理特性相对应时,首先设定光学系统,但也可以先选择设定信号处理特性,当然也可以同时设定。
作为信号处理系统存在以下的电路。这些电路分别是使用来自拾取装置的拾取信号解调再生光盘的记录信号的再生信号处理单元,作为使用来自拾取装置的拾取信号进行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的聚焦控制的伺服系统的能够切换特性的聚焦伺服电路,作为使用拾取信号进行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跟踪控制的伺服系统的能够切换特性的跟踪伺服电路。
其次,说明判断作为盘11所搭载的是哪种盘的自动方法。
首先,光拾取装置21的光学系统(透镜)设定在某一种情况。即,光拾取装置21必定用来自系统控制单元100的切换信号在初始状态下设定为某一种模式(CD模式或DVD模式)。这时,系统控制单元100对于聚焦伺服系统及跟踪伺服系统也设定为对应于光学系统中初始设定的模式。还有,对于信号处理单元25也同样,设定为对应于光学系统中初始设定的模式。
另外,CD和DVD的单层盘与DVD-ROM,DVD-RAM双层盘之间照射光束时的反射率不同。这样,依据盘的种类有效地利用光束的反射率不同的现象。
CD和DVD的单层盘中是60-70%的反射率,DVD-ROM的双层盘中是25-30%的反射率,DVD-RAM的单层盘中是小于20%的反射率。
从而,例如聚焦误差信号为高电平H时,能够判断为搭载了CD或DVD的单层盘,在聚焦误差信号为低电平L时,能够判断为搭载了DVD-ROM的双层盘,DVD-RAM的双层盘。
还有,首先把透镜设定为开始时距盘较远的位置,然后,依据把透镜渐渐地接近盘而从聚焦信号的到的焦点面的数目也能够判断是双层盘(DVD-ROM的双层盘)还是单层盘(CD或DVD的单层盘)。这时,既使不转动盘而使其停止,也能使盘旋转小于半周或恒定旋转(缓慢旋转)。这种情况下,转动伺服系统最好不是自动而是强制地控制转动。这是因为有可能一旦接通就打飞转。
另外,作为缓慢恒定转动时的转速,最好是CLV的内周转数或者是设想的最高转速。这种转动方式在为判断光盘而如后述那样得到跟踪误差信号时也一样。接着,把聚焦伺服接通,设定焦点。
然后,进行用于检测RAM识别信号的读取。
图6中示出DVD-RAM信号记录状态。DVD-RAM时,如图6所示,在盘的内周部分记录着比数据槽的最大长度还长的槽识别信号。从而,通过检出该识别信号能够判断是DVD-RAM。为了识别DVD-RAM盘,则不限于该方式,也可以在盘的内周或外周部分上记录比数据槽的最短长度还短的槽识别信号。重要的是,作为识别信号的数据槽只要不存在从数据槽的变化范围溢出的长度即可。
以到此为止的上述判断,能够进行(1)CD或DVD单层盘,(2)DVD-ROM双层盘,(3)DVD-RAM单层盘的判断。如果是DVD-ROM双层盘,则设定与之相对应的信号处理及伺服系统,光学系统。如果是DVD-RAM单层盘,则进行记录系统的构筑,光学系统及伺服系统的设定。
接着,进行跟踪误差信号大小的判定。
作为跟踪误差信号,得到如下的输出。
(1)装置的初始设定是CD模式,如果盘是CD,则跟踪误差信号大,如果盘是DVD,则跟踪误差信号小。由于DVD的光道间距小光束斑点大,因此,跟踪误差信号的变化小。
(2)装置的初始设定是DVD模式,如果盘是DVD,则跟踪误差信号大,如果盘是CD,则跟踪误差信号小。这是因为光束斑点小而CD的光道宽度大,故既使产生光道误差也不产生大的变化。
因此能够进行各种盘的判断。
(第一盘判断程序)
图7示出存储在系统控制单元100内部的盘判断程序的流程。
若启动盘判断机能,则首先自动地进行初始设定。作为光学系统,信号处理单元,伺服系统设定为CD用。接着,把透镜设定在预定位置,取出聚焦误差信号,进行S形电平的判断。(步骤A1-A4),这里,如果S形电平是高电平H则判断为CD或单层盘,接着,调整焦点转动盘,进行跟踪误差信号的判断(步骤A5-A7)。作为跟踪误差信号使用(E-F)信号。在该跟踪误差信号大于预定值时判断为CD,小于时判断为DVD。另外,预定值可以通过实验等预先求出为区别CD和DVD的电平。
在步骤A4中,如果S形电平是低电平L,则判断为是双层DVD-ROM或DVD-RAM,接着,调整聚焦转动盘(步骤A10,A11)。而且进行有无误差信号的判断。当存在识别信号(示于图6)时判断为是DVD-RAM,不存在时判断为DVD-ROM(步骤A12)。
在上述处理的过程中,当取跟踪时使盘转动,而此时CLV(ConstantLinear Velocity)控制断开,实现强制的恒定转动控制。这是因为若进行CLV控制动作,则一旦装置的状态与盘的种类不一致,则有可能盘的转动伺服和跟踪伺服系统超出控制范围。另外,在取跟综之前,配置了盘的判断程序(步骤A4)。
在跟踪判断之前进行盘的判断程序,有如下意义,因为DVD-ROM时,槽深为λ/4,DVD-RAM时,槽深为λ/8。因此,如果不明确盘的种类就不能够得到正常的跟踪控制。而且还因为如上述那样盘的转动伺服系统和跟踪伺服系统有可能超出控制范围。
(第二盘判断程序)
图8示出存储在系统控制单元100内部的又一个盘判断程序的流程。该程序与图7的程序相比只是初始设定条件不同。即,在该程序中,作为步骤A1的下一个初始设定,光学系统设定DVD用的透镜,伺服系统及信号处理系统也设定为DVD用。
在这样初始设定时,作为在步骤A7中使用的跟踪误差信号使用相位差检测器31的输出。而且在关断CLV控制的状态下使盘转动,检查跟踪信号的大小,大时判断为DVD,小时判断为CD。其他步骤由于进行和图7相同的处理故省略说明。
(第三盘判断程序)
图9示出存储在系统控制单元100内部又一盘判断程序的流程。在图7和图8所示的程序中,步骤A4内在判断盘是双层DVD-ROM或单层DVD-RAM的某一个之后,搜索识别信号,判断是那种盘。而该程序中,通过把透镜从离开盘的位置渐渐地接近盘,判断聚焦信号的焦点面是否有2个(步骤C1,C2)。如果聚焦信号的焦点面有2个则是双层盘(DVD-ROM),如果是1个则是单层盘(DVD-RAM)。
(第四盘判断程序)
图10示出存储在系统控制单元100内部的又一盘判断程序的流程。若依据该判断程序,则在先进行了初始设定之后,把透镜从离开盘的位置渐渐地接近盘,判断聚焦信号的焦点面是否为2个,即是否得到2次S形曲线的检测信号(步骤D1-D4)。在聚焦信号的焦点面为2个时,判断为双层盘(双层DVD-ROM)(步骤D5)。接着,在焦点面为1个时,判断为单层盘,并判断是CD,DVD-RAM,单层DVD-ROM的某一种。
于是,再次进行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电平的判断,如果S形电平是高电平H,则是CD或单层DVD-ROM(步骤D1,D7)。S形电平是高电平时进行与图7和图8的步骤A5-A7相同的判断处理。S形电平是低电平时,因为是单层DVD-ROM或DVD-RAM(步骤D8),故其后依据与图7和图8的步骤A11,A12相同的处理进行单层DVD-ROM,DVD-RAM的判断。
图11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形态。
上述的实施形态示出了全自动地进行盘判断的方法,而也可以是加入了操作者的操作的判断方法。当把盘放入到播放机时,可以用播放机的盘选按钮判断盘,但也可以是下面那样的方法。
图11中,41是操作输入接口,接受来自遥控操作器42的操作信号,供给系统控制单元100。现在,若使用者使再生或记录起动,则装置在显示单元上进行要求输入盘判断信号的显示。显示单元既可以是电视屏幕,也可以是遥控操作器42的显示单元,还可以加入报警音。在已经输入了盘的判断信号时转向下面的处理。
(第五盘的判断程序)
即,如图12示出上述系统的流程图。
装置若启动,则通过显示单元进行盘判断信号的要求(也可以加入声音)(步骤E1-E2)。使用者若进行盘的判断信号的输入,则系统自动地启动,进行盘地转动(但抑制通常的伺服动作),同时启动信号再生,聚焦伺服,跟踪伺服(步骤E3,E4)。而且判断再生信号中是否有大量的误差,若没有误差,例如在显示单元进行蓝色的安全显示,实行再生或记录(步骤E5,E6)。但是,在伺服信号中有异常或者再生信号中有误差时,进行报警使得在显示单元再次变更盘的判断输入(步骤E7)。控制装置使得使用者在每次进行报警时,一个个地输入盘的判断输入,切换盘的对应种类。而且,在显示单元进行蓝色的安全显示时禁止判断输入。
(第六盘判断程序)
图13示出上述系统又一流程例。
该流程中,装置自身自动地周期地指定盘判断信号,实行适应于盘判断信号的再生,判断再生信号中是否存在大量的误差,若没有误差时,判断为当前搭载着的盘是对应于所设定的盘判断信号的盘,开始再生处理(步骤F1-F5)。但是在发生了大量的误差时,进行是否试行了所设想的盘种类的全部设定的判断,在未进行全部时,返回到步骤F2进行再次的设定。在步骤F6中,在判断了试行了所设想的盘种类的全部设定的情况下,判断为搭载了异物,进行报警(步骤F6,F7)。
(第七盘判断程序)
图14示出了上述系统的又一流程例。
该流程中,是首先搜索最初是否有示出图6所示的DVD-RAM的识别信号的方式。这是因为在防止记录错误的基础上,重视判断是否为能够记录的盘。
即,在启动后缓慢转动盘,判断是否有识别信号,如果有识别信号,则判断为DVD-RAM(步骤A1,G1-G3)。在没有识别信号时,必须进行CD或单层DVD-ROM,双层DVD-ROM的区别。于是,如前所述那样进行系统的初始设定(步骤G4),检测S电平(步骤G5,G6),在S形电平比预定值低时,判断为双层DVD-ROM。在S形电平比预定值高时,是CD或单层DVD-ROM(步骤G8)于是,设定焦点,使盘旋转半周左右,加入tp跟踪伺服。这时,转动伺服断开,成为强制的转动。这是为了防止盘旋转失控。在加入了跟踪伺服的状态下,判断跟踪误差信号是大还是小。跟踪伺服与初始设定相对应,设定为DVD用或CD用。根据该初始设定条件和跟踪误差信号的大小,能够区别CD或DVD(步骤G9,G10)。
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直到判断盘的种类的过程,当然,其后控制装置再次设定更改信号处理单元及聚焦伺服装置,跟踪伺服装置,使得适合于其被判断的盘的种类,把系统控制为能够再生或记录的状态。
进而,该系统中也可以设立以下那样的机能。
即,是在判断盘种类时进行该盘是否为使用者所希望的盘的判断功能。即,使用者打算搭载DVD但是误搭载了CD时,再生装置自动地切换为CD再生模式,启动再生操作。于是,尽管使用者想搭载DVD,但在显示器上并不出现图像。这样的场合,有时使用者会错误地认为是再生装置的故障。为了防止这样的误认,可以由使用者通过操作装置输入再生的盘的种类信息,在两者不同时,把其相异信息在显示单元显示。
在上述说明中,图13的机能是通过判断再生信号的误差量,判断装填到再生装置中的盘的种类和再生装置要再生的盘的种类是否不同的机能。
该机能可以与图7至图10说明过的机能组合使用。即,首先,依据图13的机能判断误差量是否较多,并自动的判断盘的种类,然后,移到图7-图10所示的自动判定机能这样组合起来的机能。若这样做,则在装填了异物时能够早期进行检测。
上述的盘判断利用了盘的性质,而在根据检出的噪声量判断搭载着的盘是否合适时也可以用下面叙述的方法。
图15示出上述系统的盘判断处理的流程例。
即,若装填了盘则自动地开始盘转动(步骤H1,H2),伺服关闭。还有,在光学系统中,预先设定初始设定了的焦点,进而设定在对应于设想的光盘的光束特性(步骤H3)。而且首先进行是否有表示图6所示的DVD-RAM的识别信号的判断(步骤H4)。在检测出该识别信号时,因为是DVD-RAM故成为记录的准备状态,在再生装置的正面进行其意思的显示(步骤H5)。
在未检测出识别信号时,实际地实行再生处理(步骤H6)。在此,再生信号中有大量的误差时,判断为当前的盘不是再生装置设定种类的盘(步骤H7)。而且,切换为下一种类的盘模式,进行再次的再生处理(步骤H8)。
这样,装置自身周期地自动指定盘判断信号,实行对应于盘判断信号的再生。而且,判断再生信号中是否存在大量的误差信号,在没有误差时,判断为当前搭载着的盘是对应于设定的盘判别信号的盘,继续进行再生处理(步骤H9)。但在发生了大量的误差时,进行是否试行了设想的盘种类的全部设定的判断(步骤H10),在未试行全部时,返回到步骤H6。在步骤H10中,在试行了设想的盘种类的全部设定时,判断为搭载了异物并进行报警(步骤H11)。
在上述说明中,在步骤H3中,当盘装入时自动地设定初始模式,还有,在步骤H8中也自动指定盘种类切换指定输入信息,而在这些步骤中,也可以通过使用者手动或遥控操作一个个地进行指定。
下面详细地说明上述装置中使用的多个光学系统的种类及切换机构。
图16及图17示出光头的光学系统。
从半导体激光器350发出例如具有650nm的发散性的激光光束。通常,在信息再生时从半导体激光器350发出大致恒定强度的再生用激光光束,另外,在信息记录时,发出具有光强度按照记录数据进行强度调制的比较大的光强度的记录用激光光束。还有,消除记录信息时,发出光强度比再生时还大的并且强度大致恒定的消除用激光光束。
从半导体激光器350发出的激光光束用准直透镜352准直后作为准直激光光束入射到半棱镜353。而且,激光光束经半棱镜353内的半反射镜353A直线传播,从其出射面经由后述的第一或第二开口354或359朝向物透镜334。
第一及第二开口354,359如后述那样根据光盘11的透明基板的厚度(1.2mm(参照图1A)或0.6mm(参照图1B及图1C))进行选择,朝向光盘11的光束的直径根据透明基板的厚度选择。通过第一或第二开口354或359用物透镜334收集的激光光束朝向光盘11,用光盘11的透明基板弯曲,被集光到形成与该透明基板上的反射层上,在该反射层(记录面)上形成光束斑点。
这里,在把物镜334维持为聚焦状态时在反射层上形成相当于激光光束的光束损失的最小的光束斑点。光盘11的反射层中形成着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作为信息记录区域的记录槽,在该记录槽上形成着槽等物理的记录部分。通常,记录槽伺服机构动作而物镜334微动,用激光光束跟踪记录槽,维持跟踪状态。
信息再生时,用形成在反射层的记录槽的记录部分调制再生用激光光束,从反射层反射被调制了的激光光束。还有,信息记录时,用调制了的记录用激光光束对记录槽的反射层给予物理变化形成记录部分。进而,在消除时,依据消除用激光光束向记录部分的照射恢复给予记录部分的物理变化。
从反射层反射的激光光束再次用物镜334聚焦,同样地经由第一或第二开口354或359返回到半棱镜353。用半棱镜353内的半反射镜354A反射的激光光束朝向投射透镜357,用投射透镜357在光检测器358上集光。再生时,在记录部分被调制了的再生激光光束由光检测器358变换为检测信号,从该检测信号用来图示的信号处理电路生成再生信号,聚焦信号及跟踪信号。记录用或消除用激光光束由检测器358检出,从其检测信号用信号处理电路发生聚焦信号及跟踪信号。
上述第一及第二开口354,359对应于光盘11的构造,即光盘11的透明基板的厚度,像例如图16或图17那样选择,使用为限制朝向物镜34的激光光束。
例如,在图16及图17所示的光学系统中,在从半导体激光器350发出了波长650nm的激光光束时,选择开口354使得在图16所示那样的透明基板厚度为0.6mm的高密度记录了的光盘(例如DVD)中,与通过开口359的光束相比投射具有大的孔径数0.6的集光性光束。如图16那样,通过该开口354的激光光束由物镜334集光,经由透明基板照射到反射层上,在该反射层上形成0.9μm的最小光束斑点。而且,来自反射层的反射光由检测器358检出,而这时的子光束的反射光如图3,图5种所说明的那样被忽视,实行所谓1光束方式的数据读取。
与此相对,如图17所示那样选择开口359,使得在透明基板厚度为1.2mm的较大的光盘(例如CD)中与通过开口354的光束相比投射具有小孔径数0.36的集光性光束。从而,在图17所示的光学系统中,与选择了开口354的光学系统相比,限制了通过的激光光束。通过该开口359使得光束直径变得狭窄了的激光光束由物镜334集光经由1.2mm厚的透明基板照射到反射层上,形成充分小的1.6μm的最小光束斑点。而且,来自反射层的反射光由检测器358检出,而这时也采用了子光束的反射光。实行所谓的3光束方式的数据读取。
如果在图16所示的光学系统状态不变(不变更开口354)的情况下,再生厚度为1.2mm的具有较大的透明基板的光盘时,在激光光束通过透明基板之际激光光束的象差加大,则透明基板的折射率也比在空气中大,因此为了把物镜维持在聚焦状态就要从光盘11离开物镜334。这意味着物镜334的聚焦容许误差减小,既使仅仅微动物镜334或仅仅倾斜物镜334也会使光束斑点产生较大的变动,另外,相当于旁瓣的晕在光束斑点的周围产生。
与此同时,如图17所示的光学系统中所示那样,若选择具有比开口354小的孔径数的开口359,则既使是从具有较大厚度的透明基板的光盘再生或记录信息时,也能够从物镜334以狭窄的范围在透明基板上入射激光光束,减小给予激光光束的象差,在反射层上形成微小的光束斑点。即,因为被限制了其直径的光束用物镜334收集,所以对于合焦点的焦点深度加大,换言之,加大了聚焦容许误差,既使仅微动物镜334或仅倾斜物镜334光束斑点的大小也较大的变动。另外,不在光束斑点的周围产生晕,能够比较容易地把反射层上的光束斑点维持在最小光束斑点。
图18A及图18B中示出选择开口354,359的构造例。图18A中,示出平板60上直线地排列了孔径数不同的开口354,359的构造。使平板360沿箭头所示那样直线移动选择开口354,359。图18B中,示出圆弧状板362上沿其圆弧排列了孔径数不同的开口354,359的构造。通过箭头所示那样把圆弧状板362转动预定角度选择开口354,359。开口354,359的选择不限于该构造,也可以使用照相机的镜头快门那样的多片可动板限制开口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透明基板厚度为0.6mm的光盘(DVD)装填到装置中时,选择开口354使得投射具有孔径数0.6的集光性光束,在透明基板厚度为1.2mm的光盘(CD)装填到装置中时选择使用开口359使得投射具有孔径数0.36的集光性光束。
这里,作为透明基板的厚度,在使用0.4-0.8mm范围内厚度的光盘时,最好选择开口354使得投射具有从孔径数0.5-0.65范围选定的孔径数的集光性光束,还有,作为透明基板的厚度选用0.9-1.3mm范围内厚度的光盘时,最好选定开口359使的投射具有从孔径数0.3-0.5范围选定的孔径数的集光性光束。
作为光学系统当然不限于上述的形态,可以采用各种形态。
另外,各种实施例都可能有变更或切换孔径数的方法。例如可以准备多个透镜机械地选择切换。还有,也可以预先准备多个把透镜和光束发声源一体化了的拾取单元,切换选择使用这些单元。还有,也可以用1个透镜而切换使用多个不同波长的激光发生源。
图19中汇总示出本发明的再生装置的概要,根据光盘401的种类,能够变更或切换读取特性的拾取装置403的输出被输入到信号(数据)处理系统404中。在该信号(数据)处理系统404中,包括处理8-14调制信号(CD),8-16调制信号(DVD),根据其输入解调输入信号,并纠错的解调电路。另外还包括进行数据流分离部分的分离电路和译码分离了数据的译码器。
来自拾取装置403的再生信号在伺服系统405中所使用的情况如同前面已经说明过的情况。来自伺服系统405的跟踪和聚焦控制信号反馈到拾取装置403中。还有进行光盘401的转动控制的速度控制信号也从伺服系统405反馈到拾取装置电机402中,系统控制单元406能够根据孔径数的切换,改变信号(数据)处理系统404的特性和处理内容。还能够切换伺服系统405的响应特性。作为拾取装置403的种类可能有各种形态,可以选择适合于盘的形态或能切换特性的形态。另外,作为光源的激光可以使用多个激光型或使用单一激光型。透镜系统可以使单一使用型或多个切换使用型。
即,该系统是从光道间距不同的多个盘经光学拾取装置再生被记录在盘上的信号的光学式盘再生装置。而且,具有根据成为再生对象的盘变更从上述光学拾取装置出射的光束的孔径数的孔径数变更装置,另外,还具有根据孔径数变更装置进行的光束孔径数的变更,对应于被再生的盘变更连接在拾取装置后级的信号处理系统的特性的信号处理系统变更装置。
还有,该系统也可以具有根据孔径数变更装置进行的光束孔径数的变更,对应于该再生的盘的记录格式切换连接在拾取装置后级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特性的数据处理系统切换装置。还有该系统也可以具有与由孔径变更装置进行的光束的孔径数的变更连动,对应于被再生的盘的记录格式切换连接在拾取装置后级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特性的数据处理系统切换装置。这些切换装置既可以由设在系统控制单元406中的软件实现,也可以构筑专用的硬件。
如上述那样,若依据本发明,则得到进行跟踪光学系统的切换的信号处理机能的切换并使应盘的适宜的拾取装置,再生及控制系统。
进而,本发明能够对于再生具有多层的光盘的再生装置有效地进行编入。例如,不仅在盘的判断而且在切换再生装置的状态时也能够有效地活用。
例如,用再生装置在有来自外部的操作输入时或者在盘的1个程序或单面再生结束了时,有时自动地移向状态切换模式。在状态切换模式中,例如实行强制的聚焦调整动作。而且进行其他层的信号记录面的搜索。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效地活用前面已经说明过的S形信号检测装置。S形信号的波形在如图4所示那样为最佳焦点时达到预定的电平。从而强制的驱动聚焦调整机构,设定在每次从S形波形的检测信号的预定值时切换信号处理单元的处理特性的控制程序,由此能够容易地得到对应于应在下次再生的盘的记录格式的信号处理状态。
这里可能有种种确认信号处理状态是否适宜的方法。例如,在处理再生信号的纠错电路中,当出错率低时判断为得到了适宜的信号处理状态。或者在信号通路的中途,依据是否得到了适宜的电平也能够判断信号处理路径的适宜状态。
作为适宜的信号处理状态,例如指的是从MPEG-1的处理状态切换为MPEG-2的处理状态这样的动作。即,作为多张粘合型的盘,有时在第1层记录了MPEG-1,在第二层记录了MPEG-2的图像压缩数据的情况。还有在一方的层上记录了视频信息,在另一方的层上记录了声音信息和字幕信息的情况。有时像这样组合记录了种种信息。
图20A,图20B,图20C,图20D中示出了把2片0.6mm后的盘贴合在一起的复合盘501,601的例子。
复合盘501在第一层(或第二层)上记录着MPEG-1标准的信号,在第二层(或第一层)上记录着MPEG-2标准的信号。再生这样的复合盘时,若依据本申请发明的再生装置,则具有一旦检测出信号记录面的层,就切换信号处理电路的机能。在初始的再生启动时进行盘判断。在该盘判断动作中,也有效地活用作为层的边界的层表面检测机能。对于该层表面检测机能后述。
接着,在盘501的例如第一层的信号再生结束后为了移向第二层的信号再生,强制的实行聚焦控制。在该聚焦控制过程中,一旦检出具有层表面,就自动地实行信号处理电路的切换。
还有,复合盘601例如第一层是DVD,第二层是CD。即,第一层中形成记录密度高的第一记录槽。还有,第二层中形成着密度低于第一记录槽的第二记录槽。第一和第二记录槽间距不同。
再生该复合盘601时,在本发明的再生装置中也实行和先前相同的信号处理的切换。即,再生第一层的信号后,在连续地实行第二层的信号再生时强制地实行聚焦控制。在该聚焦控制过程中,一旦检出第二层,就自动地进行信号处理电路的切换。在本情况下,切换为CD用的信号处理电路。
图21中示出本发明的盘再生装置的结构例。
光盘511由盘电机12控制转动。拾取装置21光学地读取光盘511的记录信号。拾取装置21的输出信号在前置放大器23中放大。前置放大器23的输出供给到数据处理器520及伺服处理器530。在数据处理器520中,实行解调处理,纠错处理等。在数据处理器520中处理过的视频及音频等信息供给MPEG-2处理器521,MPEG-1处理器522中。在MPEG-2处理器521,MPEG-1处理器522中,进行视频信息的复合处理,音频信息的复合处理。在MPEG-2处理器521,MPEG-1处理器522中复合了的视频信息输入到视频处理器524中。在视频处理器524中实施对视频信号的增益控制,对于色信号的彩色调整,对于灰度信号的画质调整等。来自视频处理524的信号供给NTSC编码器526,变换为NTSC格式的视频信号。
还有,在MPEG-2处理器521,MPEG-1处理器522中复合了的音频信息输入到数字音频信号处理523中。在这里受到增益调整及分离处理的音频信号供给到下面的数模变换器(未图示)。
上述再生装置也能够再生CD信息。记录在CD上的音频信息在数据处理520中被分离,在伺服处理530内的CD信息解调器中解调。而且,解调了的CD信号供给数据音频处理器523。
伺服处理器530用来自前置放大器23的高频信号生成各种控制信号。例如,拾取装置21的聚焦控制信号,跟踪控制信号,盘电机12的控制信号等。
若依据上述的再生装置,则既能够再生图21A及图21B所示的光盘,又能够再生图21C,图21D所示的光盘。
上述再生装置在搭载了盘时,盘判断机能动作。当盘判断机能动作时,强制的驱动聚焦控制单元。在强制地控制聚焦控制单元时,从包含于数据处理单元520内部的S形电平检测器26B(参照图11)得到多个S形信号。即,在光束焦点每次通过盘的层表面时就得到S形信号。
图22A中示出在再生装置上搭载了例如图20A的盘501并在强制的动作聚焦控制单元时得到的S形信号。在透镜从远离盘的位置逐渐接近盘时,成为光束斑点通过2个信号记录面。若为该盘501,则2个信号记录面接近。
这里,通过计测从光束斑点通过第一信号记录面的时刻t1到通过第二信号记录面的时刻t2的时间T1,能够判断盘的种类。
图22B中示出在再生装置上搭载了例如图20C的盘601并且在强制的动作聚焦控制单元时得到的S形信号。这时,也成为光束斑点通过2个信号记录面。若为该盘601,则2个信号记录面间的距离比前面的盘501的2个信号记录面间的距离大。
由此,通过计测光束斑点通过第一信号记录面的时刻t1到通过第二信号记录面的时刻t3的时间T2,能够判断盘的种类。
还有,在光束斑点通过盘的表面(不同于信号记录面)时也检测出S形信号。但这时的S形检出信号的电平是低电平,故被噪声消除滤波器26A(参照图11)消除。
图23中示出检测盘层的厚度,判断盘的种类机能的算法。若在再生装置上搭载了盘,则强制的驱动聚焦调整装置的调节器。即强制的实行聚焦控制(步骤J1,J2)。在该聚焦控制的过程中,进行是否得到了S形信号的判断(步骤J3)。在检测出S形信号时,进行该检出是否为第一次的判断(J4)。如果是第一次,则开始计数器的计数动作(步骤J5)。而且,从开始聚焦控制的时刻就进行是否溢出预定时间的判断(步骤J6)。如果现时刻在预定的时间内继续聚焦控制。
在持续进行了从步骤J2到J6的判断过程中,时间溢出时判断为作为对象的盘其信号记录面为1个。
在聚焦控制的过程中,进行是否得到了S形信号的判断(步骤J3)。在检测出S形信号时进行该检出是否为第二次的判断(J2)。如果是第二次检出,则保存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值(步骤J8)。而且,再次启动计数器(步骤J9)。接着,进行是否溢出预定时间的判断(步骤J6)。如果当前时刻在预定时间之内,则继续聚焦控制。如果当前时刻经过预定时间,则用计数值判断盘的种类。即,根据计数值判断第一和第二信号记录面间的距离。在该时刻,能够判断前面的盘501,601。
该系统进而设计成能够判断多层的盘。即,在聚焦控制的过程中,进行是否得到了S形信号的判断(步骤J3)。在检出了S形信号时,进行该检出是否为第三次的判断(J10)。如果是第三次检出,则保存计数器的第二计数值(步骤J11)。而且,再次启动计数器(步骤J9),返回到步骤J2。在至此为止的阶段,判明了盘具有3个信号记录面。
进而,在聚焦控制过程中,进行是否得到了S形信号的判断(步骤J3)。在检出S形信号时,进行该检出是否为第四次的判断(J10)。如果是第四次检出,则保存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值(步骤J11)。而且再次启动计数器(步骤J9),返回到步骤J12。
在未检出S形信号时,始终进行是否时间溢出的监视,在时间溢出时,用计数值能够判断盘各层的厚度(步骤J13,J14,J15)。该厚度信息可以用作为在由拾取装置进行聚焦控制时的参照数据。例如,在2层的盘中的第1层的数据再生结束后,使光束斑点照到第2层的数据记录面时,在聚焦控制单元内也可以使用上述厚度信息。即,在进行聚焦调整时,该厚度信息能够作为用于驱动调节器的控制信息使用。其中,这种情况下,由于根据驱动调节器的线圈电流大小,调节器的移动速度不相同,因而也可以用上述厚度信息进行微修正。用于驱动调节器的线圈电流在盘判断时和实际的数据再生时不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上述厚度的信息进行微修正。
还有,在上述说明中,把计数器开始计数的时刻取为检出最初的信号记录面的时刻,而也可以从开始驱动调节器的时刻,即从步骤J12开始计数。若是该计数方法,则根据检出最初的信号记录面时的计数值能够区别图1B的盘和图1C的盘。
图24A中示出CD再生装置。光盘601(参照图24B)用盘电机610旋转驱动。光盘601的记录信号用拾取装置611读取。从拾取装置611输出的高频信号在前置放大器612中放大。该前置放大器612的输出被输入到伺服处理器618。同时输入到CD接口613,在CD接口613中进行例如8/14变换(EFM),解调被调制了的信号。该解调信号输入到作为译码器的MPEG1处理器614中。在这里,实行视频信号的解调及音频信号的解调。被解调了的视频信号例如输入到NTSC编码器615中,另外解调了的音频信号输入到音频数模变换器616中。
上述的CD播放机设计为使得拾取装置611的聚焦调整范围适合于以往技术的CD。而图20C所示的与本发明有关的盘具备有适合于CD标准的基板厚度和信号记录面。因而能够把图20C所示的盘搭载到以往的CD播放机上再生记录在第二层上的信号。即,设计为使得从CD播放机的拾取装置出射的光束适于1.2mm厚的盘。由此,光束的焦点易于与第2层的记录面重合。

Claims (10)

1.一种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光拾取装置,包括光束的斑点大小不同或波长不同的多个光学系统;
将多个光学系统中的某一个设置为与光盘相对的装置;
检测辐射到光盘的光束的反射光的装置;
聚焦调整机构和跟踪调整机构;
信号处理单元,根据光盘种类转换处理特性,通过利用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信号再生记录在光盘上的信号;
聚焦伺服装置,根据光盘种类转换特性,使用检测信号生成聚焦误差信号,并反馈给聚焦调整机构;
跟踪伺服装置,根据光盘种类转换特性,使用检测信号生成跟踪误差信号,并反馈给跟踪调整机构;
系统控制装置,包括光学设定系统,随机从多个光学系统中选择一个适合预定盘的光学系统;
系统设定装置,转换处理特性和信号处理单元、聚焦伺服装置及跟踪伺服装置的伺服特性,以对应于预定的盘;
判别插入光学再生装置的光盘种类的装置,
上述系统控制装置包括在类型判别装置确定盘的种类时,确认已判断的盘的种类是否和操作输入信息所指定的盘的种类一致的装置,及当有差异存在时显示警告信号的装置。
2.一种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光拾取装置,包括光束的斑点大小不同或波长不同的多个光学系统;
将多个光学系统中的某一个设置为与光盘相对的装置;
检测辐射到光盘的光束的反射光的装置;
聚焦调整机构和跟踪调整机构;
信号处理单元,根据光盘种类转换处理特性,通过利用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信号再生记录在光盘上的信号;
聚焦伺服装置,根据光盘种类转换特性,使用检测信号生成聚焦误差信号,并反馈给聚焦调整机构;
跟踪伺服装置,根据光盘种类转换特性,使用检测信号生成跟踪误差信号,并反馈给跟踪调整机构;
系统控制装置,包括光学设定系统,随机从多个光学系统中选择一个适合预定盘的光学系统;
系统设定装置,转换处理特性和信号处理单元、聚焦伺服装置及跟踪伺服装置的伺服特性,以对应于预定的盘;
判别插入光学再生装置时的光盘种类的装置,
上述系统控制装置包含:
在信号处理单元中的再生信号的误差大于预定量时显示警告信号的装置;
当光学系统设定系统和系统设定装置通过指定操作构筑了对应于使用者指定的盘的再生状态时,在使用者改变盘的种类的指定,使误差小于预定量的情况下才执行再生操作的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系统控制装置还包含:
当把盘插入装置中时自己指定盘的种类的装置;
申请指定盘的另一种类的装置。
4.一种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光拾取装置,包括光束的斑点大小不同或波长不同的多个光学系统;
将多个光学系统中的一个设置为与光盘相对的装置;
检测辐射到光盘的光束的反射光的装置;
聚焦调整机构和跟踪调整机构;
信号处理单元,根据光盘种类转换处理特性,通过利用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信号再生记录在光盘上的信号;
聚焦伺服装置,根据光盘种类转换特性,使用检测信号生成聚焦误差信号,并反馈给聚焦调整机构;
跟踪伺服装置,根据光盘种类转换特性,使用检测信号生成跟踪误差信号,并反馈给跟踪调整机构;
光学系统设定装置,根据关于盘的种类的指定输入信息,从多个光学系统中选择一种适合随机光盘的随机光学系统作为要使用的光学系统;
系统设定装置,当光学系统设定装置选择了随机光学系统时,转换处理特性和信号处理部分、聚焦伺服装置及跟踪伺服装置的伺服特性以与随机盘相对应;
盘设置模式转换装置,当在信号处理部分中再生信号的误差大于预定量时改变盘的种类的指定;
当在信号处理部分中再生信号的误差小于预定量时,执行再生操作的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光学系统设定装置的盘的种类的指定输入信息由使用者的操作输入来输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光学系统设定装置中的盘的种类的指定输入信息是在把盘插入装置中时从用于自己指定盘种类的装置给出。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改变盘种类的指定的盘设定模式切换装置以根据盘种类的预先决定的顺序转换盘设定模式。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改变盘种类的指定的盘模式切换装置根据预定的循环顺序转换盘设定模式。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改变盘种类的指定的盘模式切换装置根据使用者的操作输入转换盘设定模式。
10.如权利要求1、4和9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盘包括多个层、MPEG-1信号被记录在某一层的记录表面,MPEG-2信号被记录在另一层的记录表面。
CN97102192A 1996-02-13 1997-02-13 光盘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39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5612/96 1996-02-13
JP025612/1996 1996-02-13
JP2561296 1996-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35A CN1161535A (zh) 1997-10-08
CN1103993C true CN1103993C (zh) 2003-03-26

Family

ID=12170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021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3993C (zh) 1996-02-13 1997-02-13 光盘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903531A (zh)
EP (1) EP0790604B1 (zh)
KR (1) KR100317966B1 (zh)
CN (1) CN1103993C (zh)
DE (1) DE69727090T2 (zh)
TW (1) TW45349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30554A (ja) * 1996-05-28 1997-12-22 Pioneer Electron Corp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DE69709011T2 (de) * 1996-09-25 2002-05-02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s Typs einer Platte, Wiedergabegerät für optische Platte und Vorrichtung zur Detektion eines Spurverfolgungsfehlersignals
JP3718941B2 (ja) * 1997-02-26 2005-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0334574A (ja) * 1997-05-27 1998-12-1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JPH10334570A (ja) * 1997-05-27 1998-12-18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JPH1166712A (ja) 1997-08-26 1999-03-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US6931654B1 (en) * 1997-08-30 2005-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ybrid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riminating same
US6728076B1 (en) 1997-12-06 2004-04-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rtridge having sensor hole to be opened/closed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US6449232B1 (en) * 1998-02-03 2002-09-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type determination method
US6205112B1 (en) * 1998-02-17 2001-03-20 Gateway, Inc. Multipurpose optical disc having different formats on opposing sides
KR20000047312A (ko) * 1998-12-31 2000-07-25 구자홍 광 디스크의 재생배속 가변 조정장치 및 조정방법
GB9906762D0 (en) * 1999-03-25 1999-05-19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disc player
KR100606665B1 (ko) * 1999-04-19 2006-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 기록매체의 종류 판별 방법 및 장치
US7012858B1 (en) * 1999-12-10 2006-03-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hecking the existence of an optical disk using a focusing signal
JP3696044B2 (ja) * 2000-04-21 2005-09-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とその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US7151729B1 (en) * 2000-06-29 2006-1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ad-only storage area and writeable storage area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US6928035B2 (en) * 2000-07-07 2005-08-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pick-up,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80123491A1 (en) * 2000-09-07 2008-05-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ad-only storage area and writeable storage area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JP3968984B2 (ja) * 2000-10-05 2007-08-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種別判別方法
EP1365270B1 (en) 2001-01-30 2012-01-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Variable mirror and informa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variable mirror
JP4067781B2 (ja) * 2001-04-13 2008-03-26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4031623B2 (ja) * 2001-06-15 2008-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情報処理方法、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3022536A (ja) * 2001-07-03 2003-01-24 Tdk Corp 光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4770080B2 (ja) * 2001-07-17 2011-09-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調整用光ディスク
US7161887B2 (en) * 2001-11-13 2007-01-09 Dige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digital data from a medium
JP3891055B2 (ja) * 2001-11-16 2007-03-07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種類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0395579C (zh) 2002-01-29 2008-06-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可变形反射镜及具有该可变形反射镜的控制装置
KR20030075794A (ko) * 2002-03-20 2003-09-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장치에서의 서보동작 제어방법
TWI298156B (en) 2002-10-24 2008-06-21 Tian Holdings Llc Discrimination method for light storage device
JP4435691B2 (ja) 2002-11-06 2010-03-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変位検出機能を備えたマイクロ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当該マイクロ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た可変形ミラー
EP1463053A3 (en) * 2003-03-25 2006-12-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optical discs, optical disc driv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inguishing data storage layers
JP2004319052A (ja) * 2003-04-21 2004-11-1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等
JP2004319051A (ja) * 2003-04-21 2004-11-1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等
JP4042624B2 (ja) * 2003-05-16 2008-02-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装置調整方法、ディスク装置
KR20040107044A (ko) * 2003-06-12 2004-1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판별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7602684B2 (en) * 2003-09-15 2009-10-13 Chun-Ta Chen Discriminating method of an optical disc device for ascertaining the format of a loaded optical disc
JP4060771B2 (ja) * 2003-09-16 2008-03-12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50226114A1 (en) 2004-03-31 2005-10-13 Stanley Liow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 data
JP4342930B2 (ja) * 2003-12-25 2009-10-14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7570561B2 (en) * 2004-05-25 2009-08-04 Bryan Tai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ype of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US7746745B2 (en) * 2004-05-25 2010-06-29 Ricky Chang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ype of digital versatile disc
US7626907B2 (en) * 2004-05-25 2009-12-01 Ricky Ch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ype of digital versatile disc
KR100532612B1 (ko) * 2004-06-18 2005-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판별 오류시 재생모드 변경방법 및 장치
US20060023573A1 (en) * 2004-07-29 2006-02-02 Rivera Manuel Jr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ed optical medium reads
US8213290B2 (en) * 2005-02-16 2012-07-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US8755258B2 (en) 2005-02-16 2014-06-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US8248907B2 (en) 2005-02-16 2012-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JP3812584B1 (ja) * 2005-02-16 2006-08-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564771B2 (en) * 2005-07-14 2009-07-21 Cinram International Inc. Bonded pre-recorded and pre-grooved optical disc
US20070047410A1 (en) * 2005-08-28 2007-03-01 Chih-Yuan Chen Methods for reducing startup time of optical disc drive and apparatuses thereof
KR101156709B1 (ko) * 2005-09-07 2012-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장치의 기록파워 제어방법
JP2007080402A (ja) * 2005-09-15 2007-03-29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609599B2 (en) * 2006-02-17 2009-10-27 Mediatek Inc. Method of identifying a type of an optical disc and the device therefor
KR100732548B1 (ko) 2006-02-18 2007-06-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위칭레벨변환기능을 갖는 광 디스크 재생장치
US8588044B2 (en) * 2008-08-20 2013-11-19 Csr Technology Inc. CD/DVD mode selection control using laser diode voltage
JP5238436B2 (ja) 2008-09-30 2013-07-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情報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JP5241569B2 (ja) * 2009-03-05 2013-07-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情報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TW201209809A (en) * 2010-08-19 2012-03-01 Quanta Storage Inc A discrimination method of optical dis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32875A1 (de) * 1987-09-30 1989-04-20 Thomson Brandt Gmbh Optischer aufzeichnungstraeger
US5235581A (en) * 1990-08-09 1993-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disks with various disk substrate thicknesses
JPH04364229A (ja) * 1990-11-01 1992-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方式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光方式記録再生装置
JP2883215B2 (ja) * 1991-01-16 1999-04-1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記録媒体演奏装置
US5255262A (en) * 1991-06-04 1993-10-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le data surface optical data storage system with transmissive data surfaces
JPH056571A (ja) * 1991-06-28 1993-01-14 Pioneer Electron Corp 光学式情報記録媒体
DE4330794C2 (de) * 1992-09-10 1999-12-23 Toshiba Kawasaki Kk Optische Kopfvorrichtung zur Verwendung in einer optischen Aufzeichnungs- und Schreib/Lesevorrichtung
JP2532818B2 (ja) * 1993-02-01 1996-09-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および光ヘッド装置
EP0734457A1 (en) * 1994-01-26 1996-10-02 HYBRIDON, Inc. Method of detecting sub-ppb levels of oligonucleotides in biological fluids
US5721723A (en) * 1994-11-18 1998-02-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bjective lens driving device, data recording device, and data reproducing device, all having driver force selectively 120 tutine and positioning the objective lenses
KR100404530B1 (ko) * 1994-12-19 2004-02-05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다층기록매체및그매체를주사하는장치
US5726969A (en) * 1994-12-28 1998-03-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ual information surfaces
DE69634616T2 (de) * 1995-02-20 2006-03-02 Mitsubishi Denki K.K. Objektivlinsenantriebsvorrichtung und optische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wiedergabevorrichtung
CA2164384C (en) * 1995-03-04 1999-08-17 Jin-Yong Kim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capable of reading data irrespective of disc type
KR0176854B1 (ko) * 1995-03-04 1999-04-15 구자홍 두께가 상이한 디스크의 호환 기록/재생장치 및 광픽업장치
KR960038847A (ko) * 1995-04-10 1996-11-21 김광호 다층 구조를 가진 디스크의 검출방법
JPH08293153A (ja) * 1995-04-24 1996-11-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995003B2 (ja) * 1995-05-08 1999-12-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式再生装置
JP3210549B2 (ja) * 1995-05-17 2001-09-17 日本コロムビア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3674092B2 (ja) * 1995-08-09 2005-07-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
US5787061A (en) * 1995-08-31 1998-07-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disc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reproducing information to/from optical disc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ndards
ES2195004T3 (es) * 1995-09-08 2003-12-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oporte de informacion, optico, de multiples capa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727090D1 (de) 2004-02-12
EP0790604A2 (en) 1997-08-20
KR100317966B1 (ko) 2002-02-19
CN1161535A (zh) 1997-10-08
EP0790604A3 (en) 1998-02-04
US5903531A (en) 1999-05-11
KR970063090A (ko) 1997-09-12
EP0790604B1 (en) 2004-01-07
DE69727090T2 (de) 2004-10-14
TW453493U (en) 200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93C (zh) 光盘再生装置
CN1156827C (zh) 光盘重放装置
CN1290103C (zh) 光学头器件和使用该光学头器件的光学信息装置
CN1324569C (zh) 信息记录媒介,记录设备,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CN1192375C (zh) 聚束元件、光头、光信息存储再生装置及光信息存储再生方法
CN1219271A (zh) 光盘设备和光盘识别方法
CN1956072A (zh) 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558406A (zh) 光头装置、使用该装置的光信息装置及光盘记录器
CN1245714C (zh) 光头、光学设备和象差校正元件
CN1158650C (zh) 光拾取设备,光盘设备和轨道识别信号检测方法
CN1146886C (zh) 将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或从其上重放该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591625A (zh) 像差校正器件和光记录介质再现装置
CN1745420A (zh) 光头及具有光头的装置和系统
CN1697046A (zh) 波长选择元件、物镜光学系统、光拾取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084912C (zh) 光拾取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280813C (zh) 光盘种类的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CN1311447C (zh) 光盘装置
CN1240062C (zh) 用聚焦来读出光盘的方法与装置
CN1221953C (zh) 像差检测方法和使用其的光记录再现方法与光记录再现装置
CN1227655C (zh) 光学拾取装置和其中使用的物镜
CN100350479C (zh) 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拾波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287378C (zh) 焦点搜索方法及光盘装置
CN1831976A (zh) 会聚光学装置、光学拾取头和光盘装置
CN1882987A (zh) 光记录媒体倾斜补偿装置和倾斜补偿方法及使用其的光信息处理装置
CN1282952C (zh) 聚焦伺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