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5868A -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配送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配送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5868A
CN1475868A CNA031464904A CN03146490A CN1475868A CN 1475868 A CN1475868 A CN 1475868A CN A031464904 A CNA031464904 A CN A031464904A CN 03146490 A CN03146490 A CN 03146490A CN 1475868 A CN1475868 A CN 1475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entioned
image processing
predetermined labels
min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464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3430C (zh
Inventor
大弓正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75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5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34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34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5Reproduc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2Image or content composition onto a p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1Testing, i.e. determining the result of a tri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45Methods therefor using a reference pattern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e.g. a test cha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50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50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 H04N1/32523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a plurality of output devices
    • H04N1/32529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a plurality of output devices of different type, e.g. internal and exter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3369Storage of mode or retrieval of prestored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2201/33307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of a particular mode
    • H04N2201/33314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of a particular mode of reading or reproducing mode
    • H04N2201/33321Image or page size, e.g. A3, A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图像配送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在由功能及性能各异的多个打印机打印了图像的各转印纸之间,当在定影处理后并经过了充分的时间时,使本应相同大小的打印图像成为相同的大小。在多个打印机的各个打印机中,由图像控制单元等在转印材料上形成预定标记,定影装置对形成在该转印材料上的预定标记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然后由标记检测单元对这些预定标记进行检测。通过网络连接到打印机主服务器,基于由多个打印机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分别调整要由各打印机形成的图像的大小,并进行向各打印机的图像传送。在各打印机中,基于所传送的图像数据分别进行图像形成。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配送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图像配送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由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和对该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配送图像数据的图像配送装置所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连接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并对该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配送图像数据的图像配送装置、以及适用于该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摄影的加热定影中,为了融化显影剂(调色剂),而使附着了调色剂的转印纸通过被温度调节到160~200℃高温的定影辊之间来进行。在该定影步骤中,由于用普通的转印纸,纸中所吸收的水分进行蒸发等原因,转印纸本身会微量缩小。该转印纸的缩小,随着转印纸的温度降至周围环境的温度,转印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大致消除,转印纸大致恢复到原始大小。
但是,在对转印纸的第1面进行了打印之后马上对后继剩余的第2面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中,由于在对第1面进行了加热定影之后、转印纸已缩小的状态下,马上对第2面进行图像打印,在转印纸恢复到原始的大小时,被打印在第2面上的图像与打印时的大小相比增大了相当于转印纸的缩小部分。为了防止装置这种情形的发生,有人提案出如下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检测对于第1面的定影处理之后的转印纸的缩小量,基于该检测结果,事先缩小校正对于第2面的打印图像的大小并进行打印,在转印纸恢复到原始的大小时,使在第2面上所打印的图像的大小成为原始的大小,也就是说,在第1面及第2面上打印本应是相同大小的图像的情况下,当转印纸恢复至原始的大小时,使其成为相同的大小。
可是,在连接了功能及性能各异的不同种类的多个打印机的大规模打印机系统中,进行如下处理:在各打印机中对转印纸进行所希望的图像形成,并将该图像形成后的转印纸汇总起来装订成册。
然而,在构成上述以往的打印机系统的多个打印机中,在定影处理时所施加给转印用纸的热量,依照全色/单色的打印方式和打印速度对每个打印机都不相同,因此,定影处理时的转印用纸的缩小量对每个打印机也都不相同。从而,在双面打印时,以相同的缩小量进行各打印机在第2面上的打印图像的缩小校正,将会出现在第2面上所打印的图像大小没有成为原始的大小的情形。另外,还会出现即使在定影处理后转印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也未完全恢复至原始的大小的情形,原始的大小的恢复状况取决于定影处理时的转印用纸的缩小量。因此,无论在双面打印还是单面打印时都会产生如下问题:在由不同的打印机分别打印的各转印纸之间,在定影处理后经过了充分的时间时,本应是相同大小的打印图像未能相同。
由于存在这种情况,故有如下问题点:当将由功能及性能各异的多个打印机所打印的各转印纸汇总起来装订成册时,在各页之间本应相同大小的打印图像未能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图像配送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在由功能及性能各异的多个打印机打印了图像的各转印纸之间,当在定影处理后并经过了充分的时间时,能够使本应相同大小的打印图像成为相同的大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配送装置,向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配送图像数据;标记形成单元,分别设置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上,在转印材料上形成至少1个预定标记;定影单元,分别设置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上,对在上述转印材料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检测单元,分别设置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上,对在上述转印材料上所形成的预定标记进行检测;以及传送单元,设置在上述配送装置上,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的预定标记,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并进行向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传送。
优选的做法是,上述图像形成系统还包括缩小率计算单元,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计算在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转印材料的缩小率;上述传送单元在由上述缩小率计算单元所计算出的对应于各图像形成装置的缩小率中选择最小的值,并基于所选择的最小值,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画像的大小。
更为优选的做法是,上述缩小率计算单元被分别设置于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更为优选的做法是,上述缩小率计算单元被设置于上述配送装置。
另外,优选的做法是,上述检测单元,在由上述定影单元对形成在上述转印材料上的预定标记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加热后,至少在上述转印材料的温度和周围环境温度相同以后,进行上述预定标记的检测。
优选的做法是,上述传送单元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以及在预定标记形成于转印材料的两面时形成该检测出的预定标记的先后顺序,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
优选的做法是,上述标记形成单元在转印材料上的主扫描方向形成多个上述预定标记,上述检测单元同时对上述多个预定标记进行检测。
优选的做法是,上述标记形成单元在转印材料上的副扫描方向形成多个上述预定标记,上述检测单元在不同时间对上述多个预定标记进行检测。
优选的做法是,上述配送装置被包含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之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连接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并向该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配送图像数据的图像配送装置,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具有在转印材料上至少形成1个预定标记的标记形成单元、对在上述转印材料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单元、以及对在转印材料上所形成的预定标记进行检测的检测单元,该图像配送装置包括:传送单元,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各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标记,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并进行向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传送。
优选的做法是,上述图像配送装置还包括缩小率计算单元,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对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转印材料的缩小率进行计算;上述传送单元在由上述缩小率计算单元所计算出的对应于各图像形成装置的缩小率中选择最小的值,并基于所选择的最小值,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
优选的做法是,上述传送单元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以及在预定标记形成于转印材料的两面时该检测出的该预定标记所形成的先后顺序,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
优选的做法是,上述图像配送装置被包含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之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由图像形成系统所执行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由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向该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配送图像数据的配送装置组成,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标记形成步骤,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在转印材料上形成至少1个预定标记;定影步骤,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对在上述转印材料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检测步骤,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对在述转印材料上所形成并进行了加热定影的预定标记进行检测;以及传送步骤,由上述配送装置基于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并进行向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传送。
优选的做法是,上述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缩小率计算步骤,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对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转印材料的缩小率进行计算;上述传送步骤,在由上述缩小率计算步骤所计算出的对应于各图像形成装置的缩小率中选择最小的值,并根据所选择的最小值,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画像的大小。
更为优选的做法是,上述缩小率计算步骤,分别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被执行。
另外,更为优选的做法是,上述缩小率计算步骤在上述配送装置中被执行。
另外,优选的做法是,上述检测步骤,在上述定影步骤中进行了预定标记的调色剂图像的加热定影后,至少在上述转印材料的温度和周围环境温度相同以后,进行上述预定标记的检测。
优选的做法是,上述传送步骤,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以及在预定标记形成于转印材料的两面时该检测出的预定标记所形成的先后顺序,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
优选的做法是,上述标记形成步骤,在转印材料上的主扫描方向形成多个上述预定标记;上述检测步骤,同时对上述多个预定标记进行检测。
优选的做法是,上述标记形成步骤,在转印材料上的副扫描方向形成多个上述预定标记;上述检测步骤,在不同时间对上述多个预定标记进行检测。
这样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1~第3实施形式的结构,在由功能及性能各异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各转印材料之间,当在定影处理后并经过充分的时间时,能够使本应相同大小的形成图像成为相同的大小。从而,能够在将由各图像形成装置所输出的各转印材料汇总起来装订成册等情况下,得到高品质的产品。
尤其是,通过以由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为基础,计算出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材料的缩小率,并根据其中的最小值,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就可以使在转印材料的缩小率最高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形成的图像的大小和在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中所形成的图像的大小一致。
另外,通过基于在转印材料的两面形成了预定标记时该检测出的预定标记所形成的先后顺序,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就可以在各图像形成装置的双面图像形成中,使本应相同大小的各图像大小相同。
通过在转印材料上的主扫描方向上形成多个预定标记,由此求出转印材料的主扫描方向的缩小率,就可以校正来自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图像之间在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大小的差异。
通过在转印材料上的副扫描方向形成多个预定标记,由此求出转印材料的副扫描方向的缩小率,就可以校正来自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图像之间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大小的差异。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功能和优点,通过下面参照了附图的详细说明,将变得更加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打印机的结构的概要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2的控制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标记检测单元的内部结构和转印介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标记检测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在图2的图像控制单元中所包括的标记图像形成单元的详细结构的电路方框图。
图7是表示图5的检测控制单元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方框图。
图8A及图8B是表示图5的检测控制单元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图,图8A表示主扫描方向的大致1线量的检测控制单元的动作状态,图8B表示主扫描方向的多线量的检测控制单元的动作状态。
图9是表示由检测控制单元所创建的标记图像的浓度直方图数据的图,左侧表示的是在主扫描方向上对标记图像的各浓度值进行积分所得到的主扫描方向直方图HD,下侧表示的是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标记图像的各浓度值进行积分所得到的副扫描方向直方图VD。
图10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中所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该图像形成处理包含各打印机中的标记图像的打印、读取以及基于积分数据的原始图像打印时的图像尺寸校正。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控制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在将图像数据传送给各打印机前所进行的原始图像的大小的扩大/缩小处理中所使用的控制单元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中所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该图像形成处理包含各打印机中的标记图像的打印、读取以及基于积分数据的原始图像打印时的图像尺寸校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部件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图中301、302是打印机,40是网络,303是进行打印机301以及302的动作控制的主服务器。尽管打印机在图中仅仅示出两台打印机301、302,但是,也可以将3台以上的打印机连接到网络40。另外,打印机也可以是分别执行单色打印和全色打印中的任意一种,并且,也可以分别进行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中的任意一种。
主服务器303通过网络40与打印机301、302进行通信,进行各打印机的动作控制和,向各打印机的图像配送,进而进行图像加工。
图2是表示打印机301、302中的一方的结构的一例的概要截面图。这里,作为一例示出可进行全色打印和双面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设另一方的打印机也大致相同地构成。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中设置作为图像载持体的感光体鼓(下称简单称为“感光体”)1,感光体1通过未图示的电机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在感光体1的周围配置一次带电器7、曝光装置8、显影单元13、转印装置10以及清洁器12。
显影单元13由用于全色显影的4台显影装置13Y、13M、13C、13K构成。显影装置13Y、13M、13C、13K使用黄Y、品红M、青C、黑K的调色剂对感光体上1的潜像分别进行显影。在使用各色调色剂进行显影时,通过未图示的电机使显影单元13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并对其进行位置对合,使得各色显影装置和感光体1依次接触。
在感光体1上所显影的各色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装置10被依次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体的带2上,使得4色调色剂图像重合。带2架设在辊17、18、19上。在这些辊中,辊17具有结合未图示的驱动源对带2进行驱动的驱动辊的功能,辊18具有调节带2的张力的张力辊的功能,辊19具有作为2次转印装置的转印辊21的背撑辊的功能。
在夹持带2并与辊17相对的位置上,可对带2接触或离开地设置带清洁器22,在2次转印后残留在带2上的调色剂由带清洁器22的清洁板所清除。
由搓纸辊24从记录纸盒23抽出到输送路径上的记录纸,通过辊对25、26传送到夹持部,也就是转印辊21和带2的接触部位。形成在带2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该突边被转印到记录纸上,由定影装置5进行加热定影,记录纸向装置300外排出。在向记录纸的两面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使舌门32动作,朝输送辊对27的方向输送记录纸。在由输送辊对28进行记录纸的输出直到超过舌门33后,使输送辊对28反向旋转,同时使舌门33动作,向输送辊对29的方向输送记录纸。然后通过输送辊对30、31进行输送,使其与来自记录纸盒23的输送路径汇合,就可在与记录纸的记录完毕的面相反的面上形成图像。
上述所构成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300,如下那样形成图像。
首先,对带电装置7施加电压,使感光体1的表面均匀地带负电至预定的带电部电位。接着,在所带电的感光体1中,用由激光扫描器构成的曝光装置8进行曝光使得图像部分成为预定的曝光部电位,在感光体1上形成潜像。曝光装置8基于从图像控制单元38发送的图像信号进行激光发光的接通和切断,由此,在感光体1上形成与图像对应的潜像。图像控制单元38,如后述那样,输出图像信号,以便在记录纸上进行图像的形成以及预定标记图像的形成。
图像形成装置300中的图像形成定时,基于以带2上的预定位置为基准所生成的信号ITOP来进行控制。带2架设在由驱动辊17、张力辊18、背撑辊19所组成的辊类上,并由张力辊18对带2给予预定的张力。在张力辊18和背撑辊19之间,配置有用于检测作为带2上的基准的预定位置的反射型位置传感器36。
在显影装置13Y、13M、13C、13K的各显影辊上分别施加按各种颜色所预先设定的显影偏压,感光体1上的潜像在通过显影辊的位置时使用调色剂来进行显影,并被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在由转印装置10转印到带2上,进而由转印辊(2次转印装置)21转印到记录纸上以后,转印纸被传送到定影装置5。在全色打印时当4色调色剂图像在带2上被重合后,被转印到记录纸上。感光体1上残留的调色剂被清洁器12除去并回收,最后,由消电装置(图中未示出)对感光体1进行消电使其均匀地达到0伏附近,为接着的图像形成周期作好准备。
100是对在记录纸上所打印的标记图像进行检测的标记检测单元,39是连接图像控制单元38以及标记检测单元100同时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39通过在该控制单元39中未图示的CPU对经由图像控制单元38进行的普通的图像形成和预定标记图像的形成,以及由标记检测单元100进行的预定标记图像的读取(检测)总括地进行控制,同时具有控制用于连接到例如主服务器33等的外部装置的与网络40的接口的外部接口功能。
图3是表示控制单元39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401是包含负责各种控制的CPU的控制单元,402是与网络40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控制单元401,连接到通信单元402,通过通信单元402进行与主服务器303之间的信息交换,把从主服务器303送来的图像数据传送到图像控制单元38,同时连接到包含图像形成装置300内部的标记检测单元100的各构成要素,并进行控制。
图4是表示标记检测单元100的内部结构和转印介质(记录纸)的位置关系的图。标记检测单元100由2个检测单元105a、105b和检测控制单元620构成。2个检测单元105a、105b为了检测在沿图4的箭头方向所输送的转印介质110的单面上的两端部所打印的4个标记图像111a~111d(例如,具有预定宽度的十字标记),被分别配置在它们通过的位置上。检测单元105a由照明灯101a及102a、聚光镜头103a、CCD传感器104a构成。同样,检测单元105b由照明灯101b及102b、聚光镜头103b、CCD传感器104b构成。通过使由照明灯101a及102a对沿箭头方向输送的转印介质110上的标记图像111a及111c进行照明而得到反射光,分别在传感器104a上成像,来进行利用检测控制单元620的标记图像111a及111c的读取。同样,通过使由照明灯101b及102b对沿箭头方向传送的转印介质110上的标记图像111b及111d进行照明而得到反射光,分别在传感器104b上成像,来进行利用检测控制单元620的标记图像111b及111d的读取。
图5是表示标记检测单元100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设置在图4所示的转印介质110上的标记图像111a及111c和标记图像111b及111d,分别由CCD传感器104a及104b所读取。从检测控制单元620分别对CCD驱动器618、619发送原始振荡时钟607、608,CCD驱动器618、619基于这些时钟分别生成CCD传感器104a及104b的驱动所需要的控制信号691、692,并供给CCD传感器104a及104b。CCD传感器104a及104b基于控制信号691、692分别读取标记图像111a及111c和标记图像111b及111d,并将标记图像信号693、694分别发送给CCD驱动器618、619。CCD驱动器618、619分别对标记图像信号693、694实施放大、直流再生、A/D变换等处理,并把所得到的数字信号605、606发送给检测控制单元620。
检测控制单元620以接受到的数字信号605、606为基础,如后所述那样创建标记图像的浓度直方图数据。参照该数据控制单元39进行标记图像(例如,具有预定宽度的十字标记)的标记识别处理,在判定为是标记图像的情况下,计算出标记图像111a和111b间的距离、标记图像111c和111d间的距离、标记图像111a和111c间的距离以及标记图像111b和标记图像111d间的距离。
图6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图像控制单元38中所包括的标记图像形成单元的详细结构的电路方框图。标记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转印介质110的单面上的两端部打印4个标记图像111a~111d(例如,具有预定宽度的十字标记)。此外,尽管图6所示的标记图像形成单元也可以对标记图像以外的普通打印图像(视频信号)进行处理,但下面主要对标记图像的打印进行说明。
对主扫描方向的允许信号生成电路(H允许生成电路)727施加波束探测(BD)信号728。BD信号728是在激光波束被配置在记录区域以外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扫描时从该传感器所发生的信号,为主扫描方向的同步信号。接收了该BD信号728的H允许生成电路727输出例如标记图像打印用的H允许信号716。另一方面,对副扫描方向的允许信号生成电路(V允许生成电路)732施加标记图像打印用的启动信号(ITOP信号)729。如前所述那样,ITOP信号是以带2上的预定位置为基准所生成的信号。接收了该ITOP信号729的V允许生成电路732输出标记图像打印用的V允许信号717。H允许生成电路727和V允许生成电路732分别连接到CPU总线700上,同时包括计数器电路。这些计数器电路分别由控制单元39内的CPU设定预定的计数值,在将这些预定的计数值进行增计数(递增)的期间生成高电平的允许信号。H允许信号716和V允许信号717被分别供给地址计数器726,地址计数器726基于这些信号生成用于从模式RAM730读取标记图像的地址信号731,并向模式RAM730输出。模式RAM730把对应于该地址信号731的标记图像作为标记图像信号718输出到选择器733的一个输入端子。标记图像信号718例如由表示十字图像的信号构成。
向选择器733的另一个输入端子输入视频信号721。寄存器735由控制单元39内部的CPU所控制,向选择器733输出选择信号736。即、选择器733依照选择信号736,例如在形成标记图像的模式下,选择标记图像信号718,将其作为图像信号722输出给ΥRAM734。在形成视频图像的模式下,选择器733选择视频信号721,将其作为图像信号722输出给ΥRAM734。ΥRAM734对所输入的图像信号722进行Υ变换,并将经Υ变换后的图像信息723输出给门电路737。
H允许信号716和V允许信号717被输入到门电路737,在H允许信号716和V允许信号717为高电平的情况下,门电路737向曝光装置8输出经Υ变换后的图像信息723。从而,经Υ变换后的图像信息723被供给曝光装置8,经由未图示的光学扫描系统在感光体1上形成潜像。此外,所谓H允许信号716和V允许信号717为高电平的情况,是指利用光学扫描系统的激光束扫描在记录区域内进行的情况。
下面,参照图7、图8A、图8B和图9,对由检测控制单元620进行的标记图像的浓度直方图数据的创建处理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图5的检测控制单元62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方框图。图8A及图8B是表示图7所示的检测控制单元620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图,图8A表示主扫描方向的大致1线量,图8B表示主扫描方向的多线量。图9是表示由检测控制单元620所创建的标记图像的浓度直方图数据的图,图9的左侧表示的是在主扫描方向上对标记图像的各浓度值进行积分所得到的主扫描方向直方图HD,图9的下侧表示的是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标记图像的各浓度值进行积分所得到的副扫描方向直方图VD。
在图7中,图5所示的数字信号605、606被作为CCD数据输入到D型的触发器811、812。813、814也是触发器,另外,801、802分别是对被输入到输入端子A、B的信号值进行相加的加法器,8.3、804分别是存储标记图像的浓度直方图的RAM,807是输出各种定时信号、存储(bank)选择信号BANKSEL等的总线控制器。检测控制单元620,以读取各标记图像所得到的数据为基础,对每个标记图像创建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的浓度直方图数据。
首先,主扫描方向的浓度直方图数据的创建,如图8A所示那样,通过复位信号RES1对触发器814进行初始化(清零)后,基于从1个标记图像所得到的图像数据,使主扫描方向上的1线量的各像素的浓度数据,与图像(视频)时钟VCLK同步并由加法器802进行相加,并按照写入信号RAMWR2把所得到的1线量的积分数据写入RAM804。此外,向该RAM804的写入位置由地址计数器806基于主扫描允许信号LEN来进行决定。通过对主扫描方向的各线进行上述积分处理,把各线的积分值写入由地址计数器806所指定的RAM804的各地址位置。这样,就得到图9的左侧所示的主扫描方向直方图HD。
另一方面,副扫描方向的浓度直方图数据的创建,如图8B所示那样,通过复位信号RES2对触发器813进行初始化(清零)后,如图8A所示那样,基于从1个标记图像所得到的图像数据,对构成主扫描方向的各线的每个像素,通过写入信号RAMWR1及数据方向切换信号RAMDIR反复进行读改写动作,计算出在副扫描方向的相同的线上排列的各像素的浓度数据的积分值,保存到RAM803。即,对构成主扫描方向的各线的每个像素,读出上回在RAM803中所保存的积分值,由加法器801对新像素的浓度数据进行相加,使其与写入信号RAMWR1同步并再次存储到RAM803。RAM803内的积分数据的存储位置由地址计数器805来决定,使得在副扫描方向的相同的线上所排列的各像素成为相同的存储位置。这样,就得到图9的下侧所示的副扫描方向直方图VD。
另外,RAM803、804通过存储选择信号BANKSEL分别进行4个标记图像111a~111d的区别,区分使用存储各标记图像的积分数据的存储空间。
这样各标记图像的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的积分数据被发送到控制单元39,控制单元的CPU基于积分数据进行标记图像的标记识别处理。然后在判定为是标记图像的情况下,检测各标记图像的中心位置(积分数据的峰值的中心位置),并以其为基础,计算出主扫描方向的2个标记图像(例如111a、111b)间的距离以及副扫描方向的2个标记图像(例如111c、111d)间的距离。
此外,设标记图像的打印,按照每台打印机在原始图像打印中所使用的打印方法(全色/单色打印、双面/单面打印、打印速度)来进行,然后在转印用纸恢复至原始尺寸所需要的时间充分经过后,进行标记图像的读取以及积分数据的计算。
图10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中所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该图像形成处理包含各打印机中的标记图像的打印、读取以及基于积分数据的原始图像打印时的图像尺寸校正。
主服务器303对各打印机301、302指示执行预定的顺序(S1101)。在该预定的顺序中,指示进行以下处理:以和各打印机在原始图像打印时应进行的打印方法(全色/单色打印、双面/单面打印、打印速度)相同的方法在转印用纸上打印标记图像,然后在转印用纸恢复至原始尺寸所需要的时间充分经过后,进行标记图像的读取以及积分数据的计算。按照该指示,各打印机301、302执行顺序(S1102)。以下,设进行双面打印。另外,各打印机301、302计算出被打印的主扫描方向的2个标记图像间的距离(例如111a、111b)以及副扫描方向的2个标记图像间的距离(例如111a、111c),基于此,如后述那样打印机n,计算出转印纸的第1面的主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H1、第1面的副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V1、第2面的主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H2、第2面的副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V2。
主服务器303从各打印机收集并存储第1及第2面的主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及副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S1103),例如,从打印机n收集并存储缩小率RnH1、RnV1、RnH2、RnV2。
此外,尽管是由各打印机计算出标记图像间的距离和图像缩小率,但也可以由主服务器303来进行这些处理。
接着,在发生了指示使用多个打印机进行原始图像打印并将所得到的打印完毕的转印纸汇总起来装订成册的打印作业的情况下(S1104及S1105中,YSE)。选择符合彩色/单色、打印页数等每页的作业内容的打印机作为将要使用的打印机(S1106)。然后,从将要使用的全部打印机的第1及第2面的主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及副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中搜索最小的缩小率,将所得到的值作为最小值R(S1107)。
然后,主服务器303在向打印机n配送要由打印机n打印的原始图像的图像数据之前,把应在转印纸的第1面上打印的图像在主扫描方向上扩大至R/RnH1倍,在副扫描方向上扩大至R/RnV1倍,把应在第2面上打印的图像在主扫描方向上扩大至R/RnH2倍,在副扫描方向上扩大至R/RnV2倍(S1108)。主服务器303在这样对图像数据进行的扩大处理之后,向对应的打印机进行图像配送,各打印机进行图像形成(S1109)。
各标记图像的读取顺序的执行中的打印机,如下所述那样,进行图像缩小率的计算。
即,打印机n根据从偏离主扫描方向而配置的2个检测单元105a、105b得到的标记图像数据,计算出转印纸第1面上的2个标记图像的各中心位置的间隔、也就是第1面上的主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nH1、以及转印纸第2面上的2个标记图像的各中心位置的间隔、也就是第2面上的主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nH2。另外,根据从检测单元105a、105b中的一个得到的在时间上错开的2个标记图像(例如111a、111c)的数据,计算出转印纸第1面上的2个标记图像的各中心位置的间隔、也就是第1面上的副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nV1、以及转印纸第2面上的2个标记图像的各中心位置的间隔、也就是第2面上的副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nV2。此计算以从检测单元105a、105b中的一个得到2个标记图像(例如111a、111c)的数据的时间间隔数据为基础来进行。
然后,在将打印机n的打印时的原始标记图像的主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设为nH、副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设为nV时,使用上述标记位置间隔nH1、nH2、nV1、nV2,通过RnH1=nh1/nH计算出转印纸的第1面的主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H1,同样地,通过RnV1=nV1/nV计算出第1面的副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V1,通过RnH2=nH2/nH计算出第2面的主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H2,通过RnV2=nV2/nV计算出第2面的副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V2。
当打印机n在转印纸第1面上打印图像数据(主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nH,副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nV),并在定影处理后经过了充分的时间时对标记图像进行测定,得到主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nH1,副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nV1的情况下,即使转印纸充分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有时也不能完全恢复至原始大小。为此,第1面的主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H1(=nH1/nH)以及第1面的副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V1(=nV1/nV)成为等于或小于1的值。
这里,当打印机n欲在转印纸的第1面上打印原始图像的情况下,如果将待打印的图像大小对主扫描方向预先相应扩大1/RnH1(=nH/nH1)倍,对副扫描方向预先相应扩大1/RnV1(=nV/Nv1)倍,则在定影处理后经过了充分的时间时,所打印的图像就成为原始大小。
另一方面,当打印机n在转印纸的第1面上打印图像标记并进行了定影处理后,紧接着转印纸处于收缩状态时,在第2面上打印图像标记(主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nH,副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nV),在定影处理后经过了充分的时间时对图像标记进行测定,并得到主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nH2,副扫描方向标记位置间隔nV2的情况下,第2面的主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H2(=nH2/nH)以及第2面的副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V2(=nV2/nV)成为大于1的值。
这里,当打印机n欲在转印纸的第2面上打印原始图像的情况下,如果将待打印的图像大小对主扫描方向预先相应扩大(实际上缩小)1/RnH2(=nH/nH2)倍,对副扫描方向,预先扩大(实际上缩小)1/RnV2(=nV/nV2)倍,则在定影处理后经过了充分的时间时,所打印的图像就成为原始大小。
但是,当将待打印的图像大小预先扩大并进行打印时,由于超过图像形成区域的部分无法打印,就存在最终成为边缘欠缺的图像的可能性。为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图10的步骤S1107及S1108,在将要使用的打印机的图像缩小率中求出最小的值R,在主服务器303对打印机n配送要由打印机n打印的图像数据之前,将应打印在转印纸的第1面上的图像在主扫描方向上扩大至R/RnH1倍,在副扫描方向上扩大至R/RnV1倍,将应打印在第2面上的图像在主扫描方向上扩大至R/RnH2倍,在副扫描方向上扩大至R/RnV2倍。
这样,无论是哪个打印机,在转印纸的第1面及第2面上打印原始图像,进行定影处理后经过了充分的时间时,所打印的图像的大小无论是第1还是第2面,另外无论主扫描方向还是副扫描方向,一律被扩大至原始大小的R倍(由于R为小于1的值,所以是缩小),就可以使由所使用的全部打印机所打印的图像的大小一致。
此外,尽管在上述第1实施形式中,图6所示的标记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图7所示的检测控制单元620由硬件构成,但也可以由例如在控制单元39内的CPU所执行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软件来构成。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式进行说明。由于第2实施形式的结构基本上与第1实施形式的结构类似,所以对相同的结构、要素、部分附加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在第2实施形式中,将1台打印机设定为主打印机1201,将其他打印机设定为从属打印机1202,主打印机1201和从属打印机1202通过电缆连接。从属打印机可以有多台,这里仅图示出1台。主打印机1201和从属打印机1202具有和第1实施形式中的打印机相同的功能、即原始图像及标记图像的打印功能、标记图像的读取功能、和标记图像间的各距离的缩小率计算功能、以及通信功能等。
具有通信功能的图像输入装置1203通过网络1203连接到主打印机1201。图像输入装置1203由个人电脑或图像扫描器构成,能够向主打印机1201发送待打印的图像数据。主打印机1201暂时保存所发送的图像数据,并分别向包括自身在内的各打印机传送预定的图像数据。但是,在此传送之前,对每个打印机进行图像大小的扩大/缩小处理,由此,当在定影处理后转印纸充分地吸收水分时,无论在由哪台打印机所打印的转印纸上,本应相同大小的打印图像就成为相同的大小。
主打印机1201中包括控制单元1205。在控制单元1205上,连接着在第1实施形式说明过的,检测标记图像并创建浓度直方图数据的标记检测单元100和进行原始图像及标记图像的图像形成的图像控制单元38。
图12是表示控制单元1205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1301是包含负责各种控制的CPU的控制单元,1302是与网络1200和从属打印机1202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1303是存储从网络1200的图像输入装置1203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单元。控制单元1301对通信单元1302及图像存储单元1303进行控制,同时与包含主打印机1201内部的标记检测单元100在内的各要素连接起来。图像存储单元1303,将图像数据传送给主打印机1201内部的图像控制单元38。
图13是表示在将图像数据传送给各打印机前所进行的原始图像的大小的扩大/缩小处理中所使用的控制单元1205的硬件结构的图。
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扩大/缩小通过对从控制单元1205向图像控制单元38供给的图像打印控制用的图像(视频)时钟VCLK的频率进行微调来进行。当增大图像时钟VCLK的频率时图像的尺寸就缩小,当减小图像时钟VCLK的频率时图像的尺寸就扩大。具体地说,在由发生图像时钟VCLK的PLL合成器电路构成的PLL振荡单元1401,对数十MHz左右的图像时钟VCLK的频率进行微调。
另一方面,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扩大/缩小通过对使感光体1旋转驱动的驱动电机1403的旋转速度进行微调来进行。一般来说,驱动电机1403由脉冲电机或DC无刷电机构成,但在无论是由上述哪种电机构成的情况下,均对该种电机供给数kHz左右的频率的基准脉冲,并据此进行旋转速度的控制。通过该基准脉冲的频率变化可对旋转速度进行微调,具体来说,通过变更定时电路1402中的分频数,由此来对基准脉冲频率进行数kHz左右的微调,上述定时电路1402向驱动电机1403供给基准脉冲并将数MHz左右设为源时钟。当增大基准脉冲的频率并提高驱动电机1403的旋转速度,图像的尺寸就扩大,另一方面,当减小基准脉冲的频率并降低驱动电机1403的旋转速度,图像的尺寸就缩小。
图14是表示在图1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中所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该图像形成处理包含各打印机中的标记图像的打印、读取以及基于积分数据的原始图像打印时的图像尺寸校正。
在主打印机1201和从属打印机1202进行了连接的时刻,主打印机1201的控制单元1205与从属打印机1202进行通信,取得表示可由包括主打印机1201本身在内的各打印机进行打印的最大图像尺寸的信息并进行存储(S1501)。这里,设打印机n(主打印机1201和从属打印机1202)的主扫描方向的最大图像尺寸为nHx,副扫描方向的最大图像尺寸为nVx。
主打印机1201指令包括自身在内的各打印机指示执行预定的顺序(S1502)。在该预定的顺序中,指令进行以下处理:以和各打印机在原始图像打印时应进行的打印方法(全色/单色打印、双面/单面打印、打印速度)相同的方法在转印用纸上打印标记图像,然后在转印用纸恢复至原始尺寸所需要的时间充分经过后,进行标记图像的读取以及积分数据的计算。按照该指示,主打印机1201及从属打印机1202执行该顺序(S1503)。以下设进行双面打印。此外,各打印机计算出所打印的主扫描方向的2个标记图像间的距离以及副扫描方向的2个标记图像间的距离,基于此,打印机n计算出转印纸的第1面的主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H1、第1面的副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V1、第2面的主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H2、第2面的副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V2。
主打印机1201从包含自身在内的各打印机收集第1及第2面的主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及副扫描方向图像缩小率RnH1、RnV1、RnH2、RnV2并进行存储(S1504)。
接着,在发生了指示使用多个打印机进行原始的图像打印并将所得到的打印完毕的转印纸汇总起来装订成册的打印作业的情况下(S1505及S1506中,YSE)。选择符合彩色/单色、打印页数等每页的作业内容的打印机(从属打印机)作为将要使用的打印机(S1507)。
然后,主打印机1201计算出在将要使用的打印机n中以可打印的最大图像尺寸进行打印的图像在定影处理后经过充分的时间所确定的最终的最大图像尺寸(S1508)。即,主打印机1201计算出转印纸的第1面上的主扫描方向的最终的最大图像尺寸nHxr1=nHx*RnH1以及副扫描方向的最终的最大图像尺寸nVxr1=nVx*RnV1、转印纸的第2面上的主扫描方向的最终的最大图像尺寸nHxr2=nHx*RnH2以及副扫描方向的最终的最大图像尺寸nVxr2=nVx*RnV2。
从这样所得到的、包含将要使用的全部打印机中的第1及第2面的所有最终的最大图像尺寸中,选出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各自的最小值,并将其设为nHxrm和nVxrm(S1509)。
然后,分别比较作为打印作业的附属信息而发送来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尺寸pH及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尺寸pV、和上述最终的最大图像尺寸中的主扫描方向的最小值nHxrm及副扫描方向的最小值nVxrm(S1510)。如果所发送的图像尺寸pH、pV分别为最小值nHxrm、pV≤nVxrm以下的话(pH≤nHxrm且pV≤nVxrm),则主打印机1201的控制单元1205在对等待发送给各打印机的图像数据进行如下处理之后:例如将要由打印机n打印的图像大小,在转印纸的第1面的主扫描方向上扩大至1/RnH1倍,同样地,在第1面的副扫描方向上扩大至1/RnV1倍,在第2面的主扫描方向上扩大至1/RnH2倍,在第2面的副扫描方向上扩大至1/RnV2倍(S1511),传送给各打印机(S1513)。由此,无论是哪台打印机,并且,无论是第1面还是第2面,当在定影处理后经过充分的时间时,最大图像尺寸在主扫描方向上确定为pH,在副扫描方向上确定为pV。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510中,判断为所发送的图像尺寸比最小值还大(pH>nHxrm、pV>nVxrm),则主打印机1201的控制单元1205在对等待发送给各打印机的图像数据进行如下处理之后,例如将要由打印机n打印的图像大小,在转印纸的第1面的主扫描方向上扩大至nHxrm/(pH*RnH1)倍,同样地在第1面的副扫描方向上扩大至nVxrm/(pV*RnV1)倍,在第2面的主扫描方向上扩大至nHxrm/(pH*RnH2)倍,在第2面的副扫描方向上扩大至nVxrm/(pV*RnV2)倍(S1512),传送给各打印机(S1513)。由此,无论是哪台打印机,并且,无论是第1面还是第2面,当在定影处理后经过充分的时间时,最大图像尺寸在主扫描方向上确定为nHxrm,在副扫描方向上确定为nVxrm。
从而,就可使由所使用的全部打印机所打印的图像的大小一致。
在上述的第1实施形式中,图像形成系统具有由主服务器及网络上的打印机组成的结构,主服务器在对图像的大小进行了调整之后,向打印机进行图像配送。另外,在第2实施形式中,图像形成系统具有由主打印机及从属打印机组成的结构,主打印机在对图像的大小进行了调整之后,向自身及各从属打印机进行图像配送。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形式的结构,只要包括作为向多个打印机配送图像数据的配送装置并对图像大小进行调解,则无论是何种实施形式都可以应用本发明。
另外,实现上述各实施形式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本身也可以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了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也可以构成本发明。
在此情况下,就成为从记录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自身将实现上述各实施形式的功能,存储了该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将构成本发明。
作为用于供给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例如能够使用例如,软(注册商标)盘、硬盘、光盘、光磁盘、CD-ROM、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等。
另外无需赘言,不仅包含通过执行计算机所读出的程序代码,上述的实施形式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也包含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OS)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该处理前面所说的实施形式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
进而无需赘言,也包含当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被写入到插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充板和/或连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充单元上所具备的存储器以后,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该功能扩充板和/或功能扩充单元上所具备的CPU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该处理前面所说的实施形式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

Claims (21)

1.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图像形成装置;
配送装置,向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配送图像数据;
标记形成单元,分别设置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上,在转印材料上形成至少1个预定标记;
定影单元,分别设置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上,对在上述转印材料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
检测单元,分别设置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上,对在上述转印材料上所形成的预定标记进行检测;以及
传送单元,设置在上述配送装置上,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的预定标记,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并进行向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缩小率计算单元,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计算在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转印材料的缩小率;
上述传送单元在由上述缩小率计算单元所计算出的对应于各图像形成装置的缩小率中选择最小的值,并基于所选择的最小值,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画像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缩小率计算单元被分别设置于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缩小率计算单元被设置于上述配送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单元,在由上述定影单元对形成在上述转印材料上的预定标记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加热后,至少在上述转印材料的温度和周围环境温度相同以后,进行上述预定标记的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单元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以及在预定标记形成于转印材料的两面时形成该检测出的预定标记的先后顺序,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记形成单元在转印材料上的主扫描方向形成多个上述预定标记,上述检测单元同时对上述多个预定标记进行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记形成单元在转印材料上的副扫描方向形成多个上述预定标记,上述检测单元在不同时间对上述多个预定标记进行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配送装置包含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之内。
10.一种连接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并向该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配送图像数据的图像配送装置,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具有在转印材料上至少形成1个预定标记的标记形成单元、对在上述转印材料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单元、以及对在转印材料上所形成的预定标记进行检测的检测单元,该图像配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单元,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各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标记,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并进行向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传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缩小率计算单元,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对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转印材料的缩小率进行计算;
上述传送单元在由上述缩小率计算单元所计算出的对应于各图像形成装置的缩小率中选择最小的值,并基于所选择的最小值,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单元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以及在预定标记形成于转印材料的两面时该检测出的该预定标记所形成的先后顺序,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包含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之内。
14.一种由图像形成系统所执行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由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向该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配送图像数据的配送装置组成,该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标记形成步骤,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在转印材料上形成至少1个预定标记;
定影步骤,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对在上述转印材料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
检测步骤,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对在述转印材料上所形成并进行了加热定影的预定标记进行检测;以及
传送步骤,由上述配送装置基于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并进行向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传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缩小率计算步骤,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对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转印材料的缩小率进行计算;
上述传送步骤,在由上述缩小率计算步骤所计算出的对应于各图像形成装置的缩小率中选择最小的值,并根据所选择的最小值,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画像的大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缩小率计算步骤,分别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被执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缩小率计算步骤在上述配送装置中被执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步骤,在上述定影步骤中进行了预定标记的调色剂图像的加热定影后,至少在上述转印材料的温度和周围环境温度相同以后,进行上述预定标记的检测。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步骤,基于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所检测出的预定标记、以及在预定标记形成于转印材料的两面时该检测出的预定标记所形成的先后顺序,分别调整要由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大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记形成步骤,在转印材料上的主扫描方向形成多个上述预定标记;
上述检测步骤,同时对上述多个预定标记进行检测。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记形成步骤,在转印材料上的副扫描方向形成多个上述预定标记;
上述检测步骤,在不同时间对上述多个预定标记进行检测。
CNB031464904A 2002-07-17 2003-07-16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配送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34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08087A JP4065504B2 (ja) 2002-07-17 2002-07-17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配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8087/2002 2002-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5868A true CN1475868A (zh) 2004-02-18
CN1293430C CN1293430C (zh) 2007-01-03

Family

ID=31492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649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3430C (zh) 2002-07-17 2003-07-16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配送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01677B2 (zh)
JP (1) JP4065504B2 (zh)
CN (1) CN1293430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1490C (zh) * 2004-08-06 2008-01-09 佳能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
CN100392531C (zh) * 2004-04-22 2008-06-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带、图像形成装置、转印片材、标记形成方法及转印装置
CN101833252A (zh) * 2009-03-09 2010-09-15 施乐公司 可复用纸质介质以及带有不兼容介质传感器的打印机
CN103576492A (zh) * 2012-07-30 2014-02-1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976123A (zh) * 2017-12-27 2019-07-0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0200B2 (ja) * 2003-05-12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保守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7070250B2 (en) * 2003-11-12 2006-07-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dular printing system
US20050157316A1 (en) * 2004-01-20 2005-07-21 Guo-Tai Chen Image printing method
US7929161B2 (en) * 2004-04-15 2011-04-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060256378A1 (en) * 2004-06-09 2006-11-16 Roland Kors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 and RFID printer
US20050286068A1 (en) * 2004-06-24 2005-12-29 Johnson Bruce L Monitoring the status and performance of printing devices
TWI248577B (en) * 2004-10-29 2006-02-01 Avision Inc Ink-jet type image output system
JP2007076165A (ja) * 2005-09-14 2007-03-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378713B2 (en) * 2006-10-25 2008-05-2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dual-metal gate structur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thereof
JP4838692B2 (ja) * 2006-11-27 2011-1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812414B2 (en) * 2007-01-23 2010-10-1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Hybrid process for forming metal gates
US8536660B2 (en) * 2008-03-12 2013-09-1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Hybrid process for forming metal gates of MOS devices
JP5287190B2 (ja) * 2008-12-03 2013-09-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長さ測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13590B2 (ja) * 2010-07-01 2015-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20044822A (ja) * 2018-09-21 2020-03-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7100B2 (ja) 1993-07-23 2004-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US6031631A (en) * 1993-09-03 2000-02-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US5583978A (en) * 1994-05-27 1996-12-10 Bitstream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and using portable fonted texts with embedded automatically-created font descriptions
JPH0927879A (ja) 1995-07-11 1997-01-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US6801334B1 (en) * 1998-05-28 2004-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ndex print produc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JP4068274B2 (ja) * 1998-12-04 2008-03-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6330051B1 (en) * 1999-03-25 2001-12-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1083848A (ja) 1999-09-16 2001-03-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228670A (ja) * 2000-02-14 2001-08-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825963B2 (ja) * 2000-08-30 2006-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041203B2 (ja) * 2006-07-21 2012-10-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2531C (zh) * 2004-04-22 2008-06-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带、图像形成装置、转印片材、标记形成方法及转印装置
CN100361490C (zh) * 2004-08-06 2008-01-09 佳能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
CN101833252A (zh) * 2009-03-09 2010-09-15 施乐公司 可复用纸质介质以及带有不兼容介质传感器的打印机
US8360541B2 (en) 2009-03-09 2013-01-29 Xerox Corporation Reusable paper media with compatibility markings and printer with incompatible media sensor
CN103576492A (zh) * 2012-07-30 2014-02-1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76492B (zh) * 2012-07-30 2016-02-2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976123A (zh) * 2017-12-27 2019-07-0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3430C (zh) 2007-01-03
US20040066535A1 (en) 2004-04-08
JP4065504B2 (ja) 2008-03-26
JP2004053725A (ja) 2004-02-19
US7301677B2 (en) 2007-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3430C (zh)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配送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432156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9346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4104888A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駆動の制御装置,原稿スキャナ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6058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90639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H10108019A (ja) 画像処理方法とその装置並びに媒体
JP20042264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写装置
JP4756958B2 (ja) 電子会議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00017805A1 (en)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6214216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228693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60941C (zh) 图像数据处理装置
CN1213096A (zh) 图象形成设备
JP2005026835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425156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76832A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0150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61037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09302648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立ち上げ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91868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511739B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generating scaled image data
JP2005011117A (ja) 印刷指令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478769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88670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03

Termination date: 201507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