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7388A - 透镜镜筒 - Google Patents

透镜镜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7388A
CN1407388A CN02141636A CN02141636A CN1407388A CN 1407388 A CN1407388 A CN 1407388A CN 02141636 A CN02141636 A CN 02141636A CN 02141636 A CN02141636 A CN 02141636A CN 1407388 A CN1407388 A CN 1407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rame
members
lens combination
cam foll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1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5763C (zh
Inventor
安富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07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7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57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57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镜筒,以简单的结构,可对第1透镜组框与第3透镜组框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并可以实现其小型化、制造工艺简单化以及成本低廉化。变焦透镜镜框1通过固定框2内的驱动齿轮100的旋转驱动而使旋转框3旋转,该旋转框3及移动框4被相对送出,通过移动框4的凸轮槽4m将凸轮框5也送出。随着该凸轮框5的送出,第1至第3透镜组框6~9也被相对地送出。在进行从广角端位置向望远端位置的变焦动作时,依靠弹簧8的施加力,将第1透镜组框6送出的第1组销13,与第1组滑动槽14a的定位部14b相接触,由此使第3透镜组框9相对于第1透镜组框6以一定间隔被定位,并以保持该既定间隔的状态被整体的送出。

Description

透镜镜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使保持有摄影镜头组等的多个镜框分别沿光轴方向移动照相机等的透镜镜筒。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普及的便携式变焦照相机中,变焦镜筒必须在从广角状态到望远状态的摄影范围内进退。而且,为了携带时成为紧凑的状态,提供一种可以移动至所谓镜头缩进状态的实用的变焦透镜镜筒,该镜头缩进状态是指变焦透镜镜筒可从自广角状态到望远状态的所谓摄影状态,被收置于照相机本体中。特别是,近年来为追求变焦倍率的高倍化,因此使得广角状态或镜头缩进状态的镜筒长度与望远状态时的镜筒长度差进一步增大。为了与此相对应,作为可伸长至较长长度的镜框结构,其镜框的多节化,即具有多节化镜框结构的变焦透镜镜筒是必要的。
这种变焦透镜镜筒一般结构为,保持有摄影透镜组等的多个镜框,可在光轴方向上各自移动。具有多节化结构的变焦透镜镜筒是例如,通过使两个单环框、以及由设有凸轮或螺旋体的框构件和设有直进导引部的直进框的双重结构而构成的双重框二者进行组装,而构成的4节结构的镜筒等。这样的变焦透镜镜筒的结构包括:被固定支撑于照相机本体等的第1节固定框、第2节的旋转框及该旋转框内的移动框、第3节的凸轮框及该凸轮框内的游动键、第4节的第1透镜组框、特别是收置于上述凸轮框内的第2透镜组框及第3透镜组框、以及送出齿轮。
另外,上述第1透镜组框、第2透镜组框及第3透镜组框,将由多个摄影透镜组而形成的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分别支撑在该镜筒的透镜光轴上。
这样结构的变焦透镜镜筒,在可旋转的被支撑于上述固定框内侧的旋转框上,由上述送出齿轮传递回转力,以使该旋转框和移动框被相对地送出,同时,与该移动框的贯通凸轮及上述旋转框的直进槽相配合的凸轮框也随着被送出,由此而使该凸轮框内的游动键同与该凸轮框内的凸轮槽相配合的第1透镜组框、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一起被送出。这时,为了实现结构的简单并确保其精度,在使第1透镜组框与第3透镜组框进行变焦动作时要使其整体地移动。
但是,若是这样类型的使第1透镜组框与第3透镜组框整体移动的变焦透镜镜筒,如果考虑到照相机的机械性能,则无论其是几节送出的类型,与胶片面相对的第1透镜组框和第3透镜组框的位置十分重要,特别是最好使靠近胶片面的第3透镜组框高精度的定位。
而且,上述多节化的变焦透镜镜筒,镜框结构复杂,变焦透镜镜筒整体重量较大。但是,相反的,对便携式变焦照相机却要求进一步的小型化、轻巧化,为了实现这些要求,而希望能实现一种镜框结构,其以简单的结构即可进行第1透镜组框、第3透镜组框的高精度定位,且可在镜头缩进时缩短第1、第3透镜组框的间隔距离。
与此相关的技术,有本申请人曾经提出的特开平11-6471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变焦透镜镜筒。根据该申请中的变焦透镜镜筒,可以使构成摄影光学系统的多个透镜组分别在光轴方向上关联移动,并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焦,其具有:可支撑第1透镜组的第1透镜组支撑筒、可支撑第2透镜组的第2透镜组支撑筒、可使上述第1透镜组支撑筒及上述第2透镜组支撑筒在光轴方向可相对移动地被支撑的凸轮筒、用于使上述第1透镜组支撑筒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第1凸轮区域、以及用于使上述第2透镜组支撑筒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第2凸轮区域,还设有具有凸轮的凸轮驱动装置,该凸轮是在进行上述一定范围的变焦时,为了使上述第1凸轮区域和上述第2凸轮区域的部分区域,由上述第1透镜组支撑筒和上述第2透镜组支撑筒共同使用而形成的。
因此,不使凸轮筒变大即可充分确保各透镜组的可动范围,同时可达到变焦透镜镜筒镜头缩进状态的全长比过去缩短的目的。
但是,上述特开平11-64714号公报记载的变焦透镜镜筒,在第3透镜组框前端的外向凸缘上形成的推力轴承孔中,插入形成有防止基端部从推力轴承孔脱离的止脱部的变焦轴,并由此进行第1透镜组框和第3透镜组框的定位,但是要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却十分困难。而且,由于在结构上须要推力轴承孔等的空间、变焦轴的长度等,因此很难进一步缩短镜头缩进时变焦透镜镜筒的长度,而且,考虑到制造工程,推力轴承孔的成型及变焦轴的连接等的安装作业也是必要的,因此造成很复杂的制造工序,结果出现高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其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即可在所需透镜组之间进行高精度定位,从而可实现小型化、制造工序简单化、及制造成本低廉化。
解决方案1: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其具有:第1透镜组、支撑上述第1透镜组的第1框部件、第2透镜组、支撑上述第2透镜组且可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在光轴方向进行相对进退运动的第2框部件、以及具有用于驱动上述第1框部件沿光轴方向进退的凸轮槽的凸轮框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设于上述第1框部件且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件、设于上述第2框部件且可与上述凸轮从动件在光轴方向接触的接触部、以及对上述第2框部件在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方向上施加力的施力部件;
并且,由上述施力部件对上述第2框部件施力,以使上述接触部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相接触,从而可限制上述第2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位置。
解决方案2:如方案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部、以及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定位部;通过有选择的安装具有不同直径的该定位部的凸轮从动件,即可以调整上述第1框部件与上述第2框部件的间隔距离。
解决方案3:如方案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与凸轮槽,在圆周方向至少设有3个,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部、以及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定位部;将具有不同外形的定位部的凸轮从动件,在圆周方向有选择的进行安装,以此可调整上述第2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倾斜度。
解决方案4:如方案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被设置成贯通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状态。
解决方案5:如方案4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部、以及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定位部;上述凸轮从动部与上述接触部,被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内外不同侧。
解决方案6:如方案5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框部件被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内侧,上述接触部被突出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内侧。
解决方案7:提供一种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具有:第1透镜组、支撑上述第1透镜组的第1框部件、第2透镜组、支撑上述第2透镜组且可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在光轴方向进行相对进退运动的第2框部件、以及具有用于驱动上述第1框部件沿光轴方向进退的凸轮槽的凸轮框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设于上述第1框部件且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件;设于上述第2框部件且可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相接触的接触部;在上述第2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离开的方向上施加力的施力部件;以及在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处于非摄影状态时,能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施加力,以使上述第2框部件向上述第1框部件按压的按压部;
而且,在上述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处于摄影状态时,上述第2框部件依靠上述施力部件施加力,而使上述接触部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相接触,并由此使上述第1透镜组与上述第2透镜组保持有一定的间隔;
而当上述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处于非摄影状态时,通过使上述第2框部件被上述按压部按压,而解除上述接触部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的接触状态,从而使上述第2透镜组与上述第1透镜组的间隔距离比上述摄影状态时的间隔距离缩短。
解决方案8:如方案7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且以与光轴垂直相交的方向为中心轴,而呈旋转对称形状的凸轮从动部;以及可与上述接触部接触,且以相对于上述中心轴为偏心状态的轴为中心,而呈旋转对称形状的定位部;而且,通过将上述凸轮从动件以上述凸轮从动部的中心轴为中心而旋转,即可调整上述第1透镜组与上述第2透镜组的间隔距离。
解决方案9:如方案8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凸轮槽在圆周方向至少设有3个,使上述凸轮从动件以上述凸轮从动部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即可进行上述第2透镜组相对于上述第1透镜组的倾斜度的调整。
解决方案10:如方案7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被设置成贯通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状态。
解决方案11:如方案10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部、以及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定位部;而且,上述凸轮从动部与上述接触部,被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内外不同侧。
解决方案12:如方案11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框部件被设置于第1框部件的内侧,而上述接触部被突出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内侧。
解决方案13:提供一种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具有:第1透镜组、支撑上述第1透镜组的第1框部件、第2透镜组、支撑上述第2透镜组且可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在光轴方向进行相对进退运动的第2框部件、以及具有用于驱动上述第1框部件沿光轴方向进退的凸轮槽的凸轮框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设于上述第1框部件,且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件;设于上述第2框部件,且可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相接触的接触部;使上述第2框部件在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方向上施加力的施力部件;以及在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被收置时,能使上述第2框部件向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接触部分离方向移位的分离部件;
而且,在变焦时,通过使上述接触部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相接触,而使上述第1透镜组与上述第2透镜组保持有一定的间隔;而当被收置时,通过上述分离部件使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接触部分离,从而使上述第2透镜组与上述第1透镜组的间隔距离缩短。
解决方案14:如方案13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且以与光轴垂直相交的方向为中心轴,而呈旋转对称形状的凸轮从动部;以及可与上述接触部接触,且以与上述中心轴为偏心状态的轴为中心,而呈旋转对称形状的定位部;而且,通过将上述凸轮从动件以上述凸轮从动部的中心轴为中心而旋转,即可调整上述第1透镜组与第2透镜组的间隔距离。
解决方案15:如方案14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凸轮槽在圆周方向至少设有3个,即可进行上述第2透镜组相对于上述第1透镜组的倾斜度的调整。
解决方案16:如方案13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被设置为贯通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状态。
解决方案17:如方案16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部、以及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定位部;而且,上述凸轮从动部与上述接触部,被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内外不同侧。
解决方案18:如方案17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框部件被设置于第1框部件的内侧,而上述接触部被突出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内侧。
解决方案19: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其具有:第1框部件、可相对于第1框部件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的第2框部件、以及具有用于驱动上述第1框部件沿光轴方向进退的凸轮槽的凸轮框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设于上述第1框部件,且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件;设于上述第2框部件,且可与上述凸轮从动件在光轴方向接触的接触部;以及对上述第2框部件,向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方向施加力的施力部件;
并且,由上述施力部件对上述第2框部件施力,以使接触部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相接触,从而可限制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上述第2框部件的光轴方向的位置。
解决方案20:如方案19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被设置为贯通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状态。
解决方案21:如方案20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部、以及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定位部;而且,上述凸轮从动部与上述接触部,被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内外不同侧。
解决方案22:如方案2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框部件被设置于第1框部件的内侧,而上述接触部被突出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内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变焦透镜境况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说明图1的变焦透镜镜筒变焦时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图1的凸轮框的内周面的展开图。
图4为说明图1的变焦透镜镜筒的送出动作说明图。
图5为说明本实施例的变焦透镜镜筒的主要特征部分结构的结构图。
图6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表示改进的可对第3透镜组框的倾斜度进行调整的第1组销的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7为说明使用不同直径的第1组销进行倾斜度调整时的动作的剖面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变焦透镜镜筒,且说明作为其特征的变焦透镜镜筒的送出动作的说明图。
图9为说明本实施例的变焦透镜镜筒变焦时的结构的剖面图。
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图5表示了本发明的变焦透镜镜筒的第1实施例,图1为该变焦透镜镜筒的分解立体图,图2说明了该变焦透镜镜筒变焦时的结构,图2(a)为该变焦透镜镜筒的镜头缩进状态,图2(b)为该变焦透镜镜筒的广角状态,图2(c)为该变焦透镜镜筒的望远状态。图3为图1的凸轮框的内周面的展开图,图4为说明图1的变焦透镜镜筒的送出动作说明图,图5为说明本实施例的变焦透镜镜筒的主要特征部分结构的结构图,图5(a)为第1透镜组框及第3透镜组框的放大结构立体图,图5(b)为设于第1透镜组框上的第1组销附近的剖面图。
以下说明中,将变焦透镜镜筒的被摄物一侧表示为前方,成像侧表示为后方。而且,将由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第3透镜组构成的变焦透镜的光轴表示为光轴O。将与该光轴O平行的方向表示为S0方向,且将围绕光轴O的旋转方向表示为从被拍摄侧看去时的旋转方向,图1中将与各部位运动相对应的方向分别由箭头表示。
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变焦透镜镜筒1,如图1及图2所示,其结构包括:被固定支撑于照相机本体等的固定框2、嵌入该固定框2内的可旋转并进退的旋转框3、嵌入该旋转框3内并可相对其旋转,在光轴O方向上与旋转框3成为一整体的可沿S0方向直行进退的移动框4、嵌入该移动框4内,可旋转并进退的凸轮框5、嵌入该凸轮框5内,并可沿S0方向直行进退的第1透镜组框6、嵌入该第1透镜组框6内,且可直行进退的第2透镜组框7、被嵌入第1透镜组框6内,可沿S0方向直行进退的第3透镜组框9、设置于第2透镜组框7和第3透镜组框9之间,在从第1透镜组离开的方向上,作为向第3透镜组框9施加力的施力装置弹簧8、被支撑于上述凸轮框5的后部,与凸轮5成为一整体的在S0方向上直行进退的游动键10、被支撑于上述移动框4的后部的扩口式(flare)光圈11、和设于上述固定框2内,将来自图未示的变焦元件的驱动力传递至上述旋转框3的驱动齿轮100。
而且,变焦透镜镜筒1还具有:作为摄影用的变焦透镜光学系统的被支撑于第1透镜组框6的第1透镜组20、被支撑于第2透镜组框7的第2透镜组21、和被支撑于第3透镜组框9中的第3透镜组22。
固定框2是前方(被摄物体侧)、后方(成像侧)的两端开口的环状构件,在其内周部2a设有:内螺纹2b;3个直进槽2c、2d、2e(图中只显示2c),其是在与圆周方向相异位置上设置的凹状的沿光轴O方向延伸的槽;和凹状的沿光轴O方向延伸的齿轮腔2f。
旋转框3是前方、后方的两端开口的环状构件,其外周部3a的后方(成像侧)端部设有:光轴O方向上的一定宽度的外螺纹3c、设置有该外螺纹3c的圆周部上的一定区域部分上的齿轮部3d。这里,将旋转框3的后方(成像侧)的开口表示为3k,将前方(被摄物体侧)的开口表示为开口31。
而且,旋转框3的内周部3b上设有:推力承受部通过用槽3e,其是具有在后方的开口3k侧开放的导入口的直进槽、以及用于导引凸轮框4直进的直进槽3f、和设于内径侧的移动框推力承受用圆周槽3m,其是如图2所示的与上述推力承受部通过用槽3e相连通的圆周槽。
在本变焦透镜镜筒的组装状态下,上述旋转框3的外螺纹3c与固定框2的上述内螺纹2b相螺合,旋转框3可对于固定框2边转动边沿光轴O方向进退移动。而且,在轴向上由长的直齿圆柱齿轮形成的驱动齿轮100以可旋转的状态,在与光轴O平行的方向被插入上述固定框2的齿轮腔2f中。该驱动齿轮100,平时与上述旋转框3的齿轮部3d啮合,并将回转力传递到旋转框3上。
移动框4为前、后方两端开口的环状部件,后方(成像侧)的开口表示为开口4k,若将前方(被摄物体侧)的开口表示为开口41,则在移动框4的外周部4a的后方的开口4k侧设有凸缘部4c,在该凸缘部4c上设有半径方向上的凸状直进导引部4d、4e、4f(图未示)。
而且,移动框4的外周面4a上,设有:位于后方的开口4k一侧的,与凸缘部4c稍稍一点距离之处,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外的3个直进导引凸部4o、4p、4q(图未示);以及位于前方的开口41一侧的,在与这些直进导引凸部4o、4p、4q轴向相对向的前方位置处,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外的3个辅助直进导引凸部4g、4h、4i。
而且,在上述移动框4的内周部4b上,设有3个有底的沿光轴O延伸的直进槽4j、及贯穿至外周面的螺旋状的3个凸轮槽4m。该凸轮槽4m的宽度,从内周面4b向外周面4a逐渐狭窄,其截面形成“V”形槽状。也就是,形成相互面对的斜面。而且,上述凸轮槽4m,从设于上述凸缘部4c上的凸轮从动件的导入口(图未示)通过。且,在移动框4的后端面上,固定有通过公知的结合销结合着的由薄板形成的设有开口的扩口式光圈11。
在本变焦透镜镜筒的组装状态中,上述移动框4的直进导引部4d、4e、4f被可滑动的嵌入固定框2的直进槽2c、2d、2e中。而且,上述移动框4的3个直进导引凸部4o、4p、4q与辅助直进导引凸部4g、4h、4i,被分别导引插入到旋转框3的导入槽3e中,并在轴向上以没有间隙的状态,被分别可自由旋转滑动地嵌入旋转框3的移动框推力承受用圆周槽中。因此,上述移动框4,相对固定框2不能转动,且与可旋转移动的旋转框3成为一个整体地在S0方向上直线移动。
而且,由于在旋转框3的移动框推力承受用圆周槽3m中,分别嵌有在移动框4的轴方向上相对向的,直进导引凸部4o、4p、4q与辅助直进导引凸部4g、4h、4i,因此在可进退地被嵌合于移动框4内的后述凸轮框5上,或者在可以进退地被嵌合在凸轮框5内的第1透镜组框6上作用有光轴O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对于旋转框3该外力由移动框4的直进导引凸部4o、4p、4q与辅助直进导引凸部4g、4h、4i的双重配合来承受。因此,该直进导引凸部4o、4p、4q与辅助直进导引凸部4g、4h、4i增强了对应外力的强度以免被破坏。
凸轮框5为前、后两端开口的环状凸轮框部件,3个凸轮从动件12固定于外周部5a的后侧。该凸轮从动件12,具有两节形状,由根部的凸轮从动件锥部12a和前端的小直径凸轮从动件直部12b构成。
而且,如图3的凸轮框展开图所示,在凸轮框5的内周部5b设有:3个第1透镜组框用凸轮槽(以下简称为第1组凸轮槽)5c、3个与该第1组凸轮槽5c同向无交叉地延伸的第2透镜组框用凸轮槽(以下简称为第2组凸轮槽)5d、以及在后端部用于与游动键10在光轴O方向连接的圆周槽5e(参照图3)。
在本变焦透镜镜筒的组装状态中,上述凸轮框5的凸轮从动件12通过移动框4的凸轮槽4m被导入,凸轮从动件12的凸轮从动件直部12b在穿过移动框5的凸轮槽4m的状态下,滑动自如地嵌入旋转框3的直进槽3f中。凸轮从动件12的凸轮从动件锥部12a,滑动自如地嵌入引动框4的上述V形凸轮槽4m中。因此,凸轮框5与旋转框3一起被驱动着一边旋转一边沿移动框4的凸轮槽4m在光轴O方向上进退。
但是,本变焦透镜镜筒包含有后述的第1透镜组框6、第2透镜组框7、以及第3透镜组框9的构成部分,要通过进行改良,才可达到上述的目的。
第1透镜组框6为环状部件,后端设有开口,其前端部设有透镜支撑部6c用以支撑第1透镜组20。而且,在第1透镜组框6内的内周部6b上设有:图未示的第2透镜组框直进导引槽(以下简称第2组直进导引槽)、第3透镜组框直进导引槽(以下简称第3直进导引槽)、以及游动键用直进导引槽。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1透镜组框6的上述外周部6a的后(成像侧)端部的外周面上,被压入固定有作为凸轮从动件的3个第1组销13a、13b、13c。而且,在第1透镜组框6的后端部,设有作为退出部的3个缺口部6e、6f、6g以供第2透镜组框7的第2组销7d、7e、7f嵌入。
本透镜镜筒组装状态中,上述第1透镜组框6,在上述第1组销13a、13b、13c与上述凸轮框5的第1组凸轮槽5c配合的状态下,嵌合在凸轮框5上。同时,后述的游动键10的直进导引部10b、10c、10d滑动自如地嵌入图未示的第1透镜组框6的游动键用导引槽中。因此,第1透镜组框6,通过游动键10而被限制旋转,且不旋转地随着凸轮框5的旋转在光轴O方向上直线进退。
第2透镜组框7,为具有中央开口部7b的大致圆环状的框部件,其外周部7a的3个向后方的延伸部上设置有3个第2透镜组框直进导引部(以下简称第2直进导引部)7c。这些第2直进导引部7c上,固定有与凸轮框5的第2组凸轮槽5d相配合的第2组销7d、7e、7f。而且,在中央开口部7b的内部,支撑有第2透镜组21。另外,在第2透镜组框7内部,承载着图未示的快门元件或聚焦元件等。
在本变焦透镜镜筒的组装状态中,上述第2透镜组框7,其外周部7a的3个第2直进导引部7c,在与上述第1透镜组框6的第2组直进导引槽相配合的状态下,在光轴O方向上滑动自如地嵌入第1透镜组框6内。而且,在第2直进导引部7c上的各第2组销7d、7e、7f与凸轮框5的第2组凸轮槽5d相配合的状态下,嵌有第2透镜组框7的第1透镜组框6嵌入凸轮框5内。因此,第2透镜组框7,通过第1透镜组框6的第2组直进导引槽在S0方向上被引导,通过凸轮框5的第2组凸轮槽5d在光轴O方向上被驱动进退。
第3透镜组框9,是具有中央开口部9b,并通过该中央开口部9b而支撑有第3透镜组22的圆环状框部件,其外周部9a上设有向着光轴方向延伸的3个延伸部14。
这些延伸部14的结构包括:在其面上形成,且与上述第1透镜组框6内周面的第3直进导引槽相配合的第3透镜组框直进导引部(以下简称为第3直进导引部)14c、以及形成于该第3直进导引部14c内,且与突出于上述第1透镜组框6内周面的第1组销13相配合的第1组销滑动槽14a。而且,该第1组销滑动槽14a,以一定长度被形成,且以前方(被摄物体方向即第1透镜组框6那一侧)的基部作为第3透镜组框9相对于第1透镜组框6进行定位的定位部14b。另一方面,延伸部14的成像侧(扩口式光圈11侧)的后端部,在镜头缩进时与扩口式光圈11的预定位置相接触,而形成限制该第3透镜组框9移动的接触部14d。
在本变焦透镜镜筒的组装状态中,上述第3透镜组框9,在其外周部9a上的3个延伸部14的第3直进导引部14c,与上述第1透镜组框6的第3组直进导引槽相配合的同时,在从第1透镜组框6内周部突出的第1组销13,与3个延伸部14的各第1组销滑动槽14a相配合的状态下,在光轴O方向上滑动自如地被嵌入第1透镜组框6内。因此,第3透镜组框9,通过第1透镜组框6的第3直进导引槽以及第1组销13在S0方向上被引导,并被驱动而在光轴O方向上与第1透镜组框6相对的进退。
而且,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的定位可高精度地进行,因而在第2透镜组框7与第3透镜组框9之间插入作为施力装置的弹簧8。
该弹簧8被设置成:其被摄物体方向的基部与第2透镜组框7的第2直进导引部7c的内侧相接合,而另一边成像侧的基部与第3透镜组框9的延伸部14的内侧相接合。由此,上述第3透镜组框9,通过弹簧8,一般在光轴O方向上相对于上述第1透镜组框6,被施加反向脱离方向的力。也就是说,从镜头缩进状态到广角状态或者望远状态,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依靠该弹簧8的施加力,将上述第1透镜组框6的第1组销13限制在第3透镜组框9的第1组滑动槽14a的定位部14b处,因此能以一定间隔的被支撑以进行变焦。
而且,游动键10为具有开口10a的环状部件,该环状部件的外周面设有在半径方向上延伸的3个突起状的导引部10h、10i、10j。而且游动键10上沿光轴方向设有:与设于上述第1透镜组框6的内周面的游动键用直进导引槽(图未示)相配合的3个直进导引部10b、10c、10d。这些直进导引部10b、10c、10d的环状部件后侧部上,分别设有与上述凸轮框5的圆周槽5e以带槽反锥连接方式而配合的结合销部10e、10f、10g。
在本变焦透镜镜筒组装的状态中,上述游动键10的直进导引部10b、10c、10d,在光轴O方向滑动自如地嵌入第1透镜组框6的游动键用直进导引部(图未示)。而且,上述游动键10的导引部10h、10i、10j与上述移动框4的直进槽4j相配合,3个结合销部10e、10f、10g滑动自如地与凸轮框5的圆周槽5e相配合。因此,游动键10以不能转动的状态在S0方向可进退移动地被支撑,而且,被支撑为相对于凸轮框5在光轴O方向成为一个整体,且可相对转动的状态。
而且,在上述游动键10的后方成像侧,设置有扩口式光圈11。该扩口式光圈11为具有由金属板形成的开口的环状部件,在其外周面上,设有用于以带槽反锥连接方式在上述移动框4的后端成像侧部进行固定的结合销部11a。而且,在镜头缩进时上述第3透镜组框9的延伸部14的接触部14d,与图未示的该扩口式光圈11的开口部附近的前面部的预定位置相接触。即,在进行镜头缩进动作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接触部14d与该扩口式光圈11的前面部相接触,而限制向第3透镜组框9的成像侧的移动,并克服弹簧8的施加力,可以缩小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距离,从而达到镜头缩进状态下第3透镜组框9的定位。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扩口式光圈11还具有抵抗弹簧8而对镜头缩进时的第3透镜组框9进行按压的按压部的功能。
下面,对因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变焦透镜镜筒的变焦而进行的进退动作,结合图2至图4进行详细说明。
本变焦透镜镜筒1在镜头缩进状态时,如图2(a)的剖面图所示,所有的框部件,都被容纳于固定框1的内部。这时,通过上述第3透镜组框9的延伸部14的接触部14d,与扩口式光圈11前面部的对应部分相接触,而限制第3透镜组框9的位置,以对胶片面进行定位。而且,第2透镜组框7的第2组销7d、7e、7f,形成被设置于如图3所示的配合着的凸轮框5的第2组凸轮槽的镜头缩进位置L1上的状态。
将本变焦透镜镜筒1从上述镜头缩进状态,送出至如图2(b)的剖面图所示的可摄影的广角状态(广角端位置),通过图未示的变焦元件(驱动机构),使驱动齿轮100,沿顺时针旋转方向作定量转动。这样一来,在S0方向上被直进引导的移动框4也与旋转框3一起向前方作相对直线移动。
凸轮框5通过凸轮从动件12,被驱动着与旋转框3同样转动,通过移动框4的凸轮槽4m及旋转框3,也被向前方送出。
第1透镜组框6,由于通过游动键10在S0方向上被直线导引,随着凸轮框5的旋转,第1组销13沿着第1组凸轮槽5c移动,由此,通过凸轮框5而被送出至前方的广角端位置。
而且,第2透镜组框7,通过将第2直进导引部7c配合于第1透镜组框6的第2直进导引槽中,并在S0方向被直进导引,同时被上述凸轮框5送出至广角端位置。也就是说,第2组销7d、7e、7f沿着转动的凸轮框5的第2组凸轮槽5d移动,并以此将第2透镜组框7送出至广角端位置。这时,第2透镜组框7的第2组销7d、7e、7f,形成被设置于如图3所示的配合着的凸轮框5的第2组凸轮槽5d的广角位置L2的状态。
而且,本实施例中,第3透镜组框9,使第3直进导引部14c与第1透镜组框6的第3直进导引槽相配合,并在S0方向上被直进引导,同时,由于通过弹簧8,通常被施加在光轴O方向上与上述第1透镜组框6相背离的方向上的力,因此,从镜头缩进状态到广角状态,与第1透镜组框6成一定间隔地被送出至广角端位置。即,由于通过弹簧8的施加力,上述第1透镜组框6的第1组销13,被限制在延伸部14的第1组滑动槽14a的定位部14b上,因此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以间隔有一定距离的状态,被整体的送出。
将本变焦透镜镜筒1从上述广角状态送出至如图2(c)的剖面图所示的望远状态(望远端位置),由此使驱动齿轮100在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这样一来,通过上述驱动齿轮100的旋转旋转框3被旋转地送出。同样,移动框4被直进引导,而且,凸轮框5一边旋转一边与旋转框3的前方相对地被送出。
第1透镜组框6,伴随着凸轮框的旋转被凸轮框5,送出至前方的望远端位置。而且,第2透镜组框7也由第2组凸轮槽5d,通过第2组销7d、7e、7f被送处至望远位置。这时,第2透镜组框7的第2组销7d、7e、7f,形成被设置于如图3所示的配合着的第2凸轮框5的第2组凸轮槽5d的望远端位置L3的状态。
而且,本实施例中,第3透镜组框9,从上述广角端位置到望远端位置,通过在上述广角位置上的第1组销13,而使第1组滑动槽14a的定位部14b被限制,并以此保持一定的间隔,而形成与第1透镜组框6成为一整体被送出的状态。也就是说,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之间的间隔,指到变焦至望远端位置都不会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将本变焦透镜镜筒1送入至镜头缩进状态,通过图未示的变焦元件(驱动机构)而使驱动齿100轮逆时针旋转。通过该2驱动齿轮100的旋转,旋转框3、移动框4、及凸轮框5被相对送入,而且,第1透镜组框6、第2透镜组框7也通过凸轮框5的逆向旋转,被相对地送入至镜头缩进位置。这时,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与上述变焦动作相反,从望远端位置到广角端位置以一定间隔被整体送入。而且,从广角位置到镜头缩进位置的间隔被缩短,且形成以一定间隔而被送入至镜头缩进位置的状态。
这样,在从广角到望远之间驱动本变焦透镜镜筒1时,由于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的保持着一定间隔,因此,被安置在这些第1透镜组框6、第3透镜组框9中的第1透镜组20、第3透镜组22也保持有一定间隔。
图4表示上述变焦动作中的第1透镜组框至第3透镜组框位移量的关系。另外,这些位移关系对于第1透镜组至第3透镜组也是同样的。
即,根据本实施例,在本变焦透镜镜筒1的镜头缩进状态时,如图4所示,第1透镜组框6至第3透镜组框9以一定间隔被设置于固定框2内。这种情况下,若将第1透镜组框6和第2透镜组框7之间的间隔距离为GL1,第2透镜组框7与第3透镜组框9之间的间隔距离为GL2,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之间的间隔距离为GL0,则通过将第3透镜组框9送入至,直到第3透镜组框9的延伸部14的接触部14d与扩口式光圈11的预定位置相接触时,即可以使上述GL0大幅缩短。也就是,第1透镜组框6的第1组销13借助弹簧8的施加力,在与施加力相反的方向上移动至第1组滑动槽14a的根部(成像侧),并以此可以使第3透镜组框9相对于第1透镜组框6的间隔距离GL0缩短。
而且,本变焦透镜镜筒1,被进行从镜头缩进状态向广角端位置状态(广角时)的送出动作时,如图4所示,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之间距离变长,则第1透镜组框6、第2透镜组框7以及第3透镜组框9被相对地送出。
这种情况下,如图5(a)、图5(b)所示,借助图未示的弹簧8所产生的施加力,第3透镜组框9被施加相对于第1透镜组框6在光轴O方向上远离方向的力,因此,第1透镜组框6的第1组销13,通过与形成于第3透镜组框9的各延伸部14上的第1组滑动槽14a的定位部14b相接触,形成第3透镜组框9相对于第1透镜组框6的定位,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距离形成为预定的间隔距离GL0。
另外,第1透镜组销13,如图5(b)所示包括:凸轮从动部13e,其与上述凸轮框5的第1组凸轮槽5c相配合;压入部13f,用于使其压入固定在形成于第1透镜组框6上的安装孔6L中;定位突起部13g,用于在插入第3透镜组框9的第1组滑动槽14a中并滑动的同时,与定位部14b相接触,以进行第3透镜组框9的相对于第1透镜组框6的定位。并且上述各部分被形成为一个整体。
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广角端位置,第1透镜组框6与第2透镜组框7之间的间隔距离GL1,例如与镜头缩进状态时没有变化,还是GL1,而第2透镜组框7与第3透镜组框9之间的间隔距离变大而成为GL3,因此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之间的间隔距离,要比镜头缩进状态时大,成为GL0。
随后,本变焦透镜镜筒1在进行从广角端位置到望远端位置的送出动作时,如图4所示,以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距离GL0不变,而只有第1透镜组框6与第2透镜组框7的间隔距离变大的状态,使第1透镜组框6、第2透镜组框7以及第3透镜组框9被相对的送出。也就是说,第1透镜组框6与第2透镜组框7的间隔距离GL4比广角时的要大,相反的,第2透镜组框7与第3透镜组框的间隔距离GL5比广角时的要小。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其结构通常为设有:弹簧8,使第3透镜组框9在光轴方向被施加远离第1透镜组框6的力;延伸部14,借助上述弹簧8的施加力,使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距离,在变焦动作中保持为一定值,且包含在镜头缩进时可将其间隔距离缩短的第1组滑动槽14a;以及第1透镜组框6的第1组销13,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对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进行高精度定位。
而且,由于可以将处于镜头缩进状态的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距离缩短,则不仅可以实现小型化,而且由于将以往用于送出的第1组销13,作为用于对第3透镜组框9进行如上所述的定位的止挡部而通用,因此还可以实现以简单的结构,就能达到制造工序的简单化以及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另外,由于相对于使第1透镜组框6在光轴方向定位的第1组销13,而对第3透镜组框9进行定位的,因此可以实现第3透镜组框9相对胶片面位置的较高精度的定位。
下面,根据图6及图7说明上述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
该变形例中,由于限制第3透镜组框位置的第1组销13的突起部的形状是可随意选择的,因此可以对第3透镜组框相对于第1透镜组框的倾斜度或位置进行调整。
图6及图7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例的变焦透镜镜筒1的变形例的图示。图6是表示可以调整相对于第1透镜组框的第3透镜组框的倾斜度及位置的,并经过改良的第1组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a)表示偏心结构的第1组销;图6(b)表示定位突起部的直径较小的第1组销;图6(c)表示定位突起部直径较大的第1组销;图7表示使用图6中所示的第1组销来调整第3透镜组框的倾斜度的情况下的动作说明图;图7(a)是表示使用相同粗细的第1组销时的变焦透镜镜筒的剖面图;图7(b)是表示使用不同粗细的第1组销时的变焦透镜镜筒的剖面图。
首先,说明使用图6所示的第1组销调整第3透镜组框的倾斜度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由于第1透镜组框6至第3透镜组框9,是在相对送出型的变焦透镜镜筒,而且是最靠近胶片面的设置组件,特别是相对第1透镜组框6的第3透镜组框9的倾斜度、和第1透镜组框6距第3透镜组框9的间距,是满足光学特性的重要条件,因此最好是能以较小的倾斜度将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设定为预定值。
但是,由于制造上的原因,用于压入第1透镜组框6的第1组销13的安装孔6L(参照图5(b))的直径、和设置的位置会产生偏差,因此,若使用同一形状的第1组销13进行组装,则相对于光轴O及第1透镜组销6,第3透镜组销9恐怕就会产生倾斜。
因此,本发明的变焦透镜镜筒1中,即使由于上述的制造上的原因而使第3透镜组框9产生倾斜,也可以很容易的调整第3透镜组框9的倾斜度,从而可以使相机的性能得到提高。
共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通过使用具有偏心结构的第1组销,抵消其倾斜偏差,从而调整第3透镜组框9的倾斜度的方法;另一个是,通过使用不同直径的第1组销,抵消其倾斜偏差,从而调整第3透镜组框9的倾斜度的方法。
第一种调整方法,使用的是如图6(a)所示结构的第1组销13A。如图所示,该第1组销13A,是由与实施例1中大致相同的结构构成的,其设有可供用于对凸轮从动部13e进行旋转调整的驱动部件插入的调整用槽13h,而且,被设置成定位部13g的中心线O2,只比该凸轮从动部13e的压入部13f的中心线O1偏出一定尺寸T1。另外,该定位部13g的偏心距(尺寸T1)可自由的改变,根据需要还可以制造出多种不同尺寸T1的第1组销13A。而且,第1组销13A必须是可旋转的被压入上述安装孔6L中。
若为上述的结构,根据第3透镜组框9的倾斜度,使用图6(a)所示的第1组销13A,而且,利用该第1组销13A的调整用槽13h,由驱动部件使其适当旋转,即可使与第3透镜组框9的第1滑动槽14a的定位部14b相接触的定位突起部13g旋转,由此可改变第3透镜组框9相对于第1透镜组框6的间隔距离。也就是,至少3个第1组销13a、13b、13c中,根据需要而使用任意的第1组销中的具有偏心结构的第1组销13A来调整间隔尺寸,最终可以很容易的调整第3透镜组框9的倾斜度。
另外,根据第二种方法,如图6(b)、图6(c)所示,通过适当选用直径不同的第1组销13B、13C,而改变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距离,即可以调整第3透镜组框9的倾斜度。如图6(b)所示,第1组销13B,与在上述实施例1中使用的第1组销13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定位突起部13g的直径形成为,比上述实施例中的直径要小的直径a1。另外,如图6(c)所示,第1组销13C中,定位突起部13g的直径形成为,比上述第1组销13B的定位突起部13g的直径要大的直径a2。而且,与上述调整方法相同,该定位部13g的直径大小可任意改变,根据需要可制造多种不同直径的第1组销13B。
本例的变焦透镜镜筒1中,例如,若使用相同尺寸的第1组销13B来构成变焦透镜镜筒1,如图7(a)的剖面图所示,将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以一定间隔进行定位。但是,由于制造上的原因第3透镜组框9相对于光轴O及第1透镜组框6,会朝图7(b)中的箭头所示方向倾斜。这种情况下,通过上述调整方法,如图7(b)所示,通过以直径稍大的第1组销13C,来代替倾斜方向上的第1组销13B,并将其压入安装孔6L中,由此,该第1组销13C的定位突起部13g,与第1滑动槽14a的定位部14b接触,而使第3透镜组框9相对于第1透镜组框6的间隔距离增大。即,可以容易的调整第3透镜组框9的倾斜度。
此外,在使用不同直径的第1组销13B、13C来调整倾斜度的场合,若根据需要适当的更换3个第1组销13,则可对第3透镜组框9的倾斜度进行高精度的调整。
接下来,针对使用图6所示的第1组销,来调整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3之间间隔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由于制造中部件的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不一定是当初的目标值。当然,若是在规定量以下的误差则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上光学性能,但是若产生的误差在规定量以上的话,就需要对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进行调整。
该间隔的调整也可以和上述的倾斜度调整大致相同的进行。即,如图6(a)所示,使用偏心第1组销13A时,通过使设置在圆周方向上3处上的第1组销13A全部转动相同的角度,以进行第3透镜组框9的位置变换。
此外,如图6(b)、(c)所示,使用第1组销13B、13C时,也可以使用具有能根据第3透镜组框9的位置偏差量,来修正该偏差量的直径的突起部13g的第1组销13。
这样,在调整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间隔距离的时候,不用增加什么特殊的机构也可以简单的进行调整。
此外,如果只这样对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距离进行调整,而不调整第3透镜组框9的倾斜度,则作为限制第3透镜组框9的位置的定位部件的第1组销13,不一定要在圆周方向设置3个,在圆周方向只设置1个也可。
因此,若为上述的变形例,则可简单地对第3透镜组框9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并且可以对第3透镜组框9进行高精度的定位。
图8及图9表示了本发明变焦透镜镜筒的第2实施例,图8是用以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的变焦透镜镜筒的送出动作的说明图,由于图9是说明了改变焦透镜镜筒的变焦时的结构,则,图9(a)为该变焦透镜镜筒的镜头缩进状态,图9(b)为该变焦透镜镜筒的广角状态,图9(c)为该变焦透镜镜筒从基准位置到望远位置的状态。另外,图8及图9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变焦透镜镜筒相同的构成组件以同样的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只对其不同部分进行说明。
上述第1实施例的变焦透镜镜筒中,是将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以一定间隔从广角位置整体地送出至望远位置的,而本实施例的变焦透镜镜筒中,还可以改变在变焦范围(可摄影范围)内的第1透镜组框6和第3透镜组框9的送出动作。
本变焦透镜镜筒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大致相同,如图9所示,在第3透镜组框9的接触部14d(延伸部14)所接触的扩口式光圈11的预定位置上,以一定尺寸设有在被拍摄物体方向上突出的按压部11b。此外,该按压部11b的一定尺寸,是例如使上述接触部14d,从本变焦透镜镜筒的镜头缩进状态到广角状态(广角端位置),形成接触状态的尺寸。
本实施例的变焦透镜镜筒中,如图8所示,从广角时(广角端位置)到望远时(望远端位置)期间,被设成作为可摄影区域的基准时(图中记为STD时),从该基准时到望远时,将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以一定间隔被整体地送出。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在本变焦透镜镜筒1的镜头缩进时,与上述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如图8所示,第1透镜组框6至第3透镜组框9,以一定的间隔被收置在固定框2内。这种情况下,第3透镜组框9的延伸部14的接触部14d,与扩口式光圈11的按压部11b相接触,形成将第3透镜组框9送入的状态(如图9(a)所示)。即,第3透镜组框9相对胶片面的定位是通过上述按压部11b而进行的。这时的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尺寸GL0,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比起以往的距离大幅地缩小了。
而且,在本变焦透镜镜筒1进行从镜头缩进状态向广角端位置状态(广角时)的送出动作时,如图8所示,以使第1透镜组框与第3透镜组框9相互远离的状态,而使第1透镜组框6、第2透镜组框7、以及第3透镜组框9被相对的送出。
这时,本实施例中如图9(b)所示,第3透镜组框9的接触部14d,通过扩口式光圈11的按压部11b,在被按压的状态被送出,并且由此,第1透镜组框6的第1组销13,使形成于第3透镜组框9的各延伸部14上的第1组滑动槽14a移动,因而,虽然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的距离变宽,仍可保持固定的间隔距离GL0。
此后,本变焦透镜镜筒1,被从广角端位置送出至作为可摄影区域的基准时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距离变宽,同时第2透镜组框7及第3透镜组框9也被相对的送出。即,第1透镜组框6和第2透镜组框7的间隔距离GL4比广角时要宽,而且,第2透镜组框7与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距离GL5也比广角时的宽。
而且,本变焦透镜镜筒1,在进行从作为可摄影区域的基准时向望远端位置(望远时)被送出操作时,如图8所示,第1透镜组框6、第2透镜组框7及第3透镜组框9被相对的送出,而形成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的距离不变,只有第1透镜组框6与第2透镜组框7间隔距离变宽的状态。也就是,望远状态的第1透镜组框6与第2透镜组框7的间隔距离GL6,比基准状态的间隔距离GL4宽,而第2透镜组框7与第3透镜组框9的间隔距离GL7,比基准状态的间隔距离GL5减小。
在这样的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以一定间隔而被送出的区域中,如图9(c)所示,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第1透镜组框6的第1组销13,依靠弹簧8的施加力,与第3透镜组框9的第1组滑动槽14a的定位部相接触。
因此,若为本实施例,在变焦动作中,由于可以改变第1透镜组框6与第3透镜组框9的送出动作,因此,可以使具有变焦透镜镜筒的照相机的光学设计的自由度增加。其他效果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发明的效果
若为上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其以简单的结构,即可使所需透镜组之间进行高精度定位,从而可实现小型化、制造工程简单化、及制造成本低廉化。

Claims (22)

1.一种透镜镜筒,其具有:第1透镜组、支撑上述第1透镜组的第1框部件、第2透镜组、支撑上述第2透镜组且可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在光轴方向进行相对进退运动的第2框部件、以及具有用于驱动上述第1框部件沿光轴方向进退的凸轮槽的凸轮框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设于上述第1框部件且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件、设于上述第2框部件且可与上述凸轮从动件在光轴方向接触的接触部、以及对上述第2框部件在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方向上施加力的施力部件;
由上述施力部件对上述第2框部件施力,通过使上述接触部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相接触,可限制上述第2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部、以及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定位部;通过有选择的安装具有不同直径的该定位部的凸轮从动件,可以调整上述第1框部件与上述第2框部件的间隔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与凸轮槽,在圆周方向至少设有3个,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部、以及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定位部;将具有不同外形的定位部的凸轮从动件,在圆周方向有选择的进行安装,以此可调整上述第2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倾斜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被设置成贯通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部、以及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定位部;上述凸轮从动部与上述接触部,被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内外不同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框部件被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内侧,上述接触部被突出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内侧。
7.一种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具有:第1透镜组、支撑上述第1透镜组的第1框部件、第2透镜组、支撑上述第2透镜组且可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在光轴方向进行相对进退运动的第2框部件、以及具有用于驱动上述第1框部件沿光轴方向进退的凸轮槽的凸轮框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设于上述第1框部件且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件;设于上述第2框部件且可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相接触的接触部;在使上述第2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离开的方向上施加力的施力部件;以及在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处于非摄影状态时,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施加力,将上述第2框部件向上述第1框部件按压的按压部;
在上述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处于摄影状态时,上述第2框部件被上述施力部件施加力,通过上述接触部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相接触,使上述第1透镜组与上述第2透镜组保持有一定的间隔;当上述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处于非摄影状态时,通过使上述第2框部件被上述按压部按压,而解除上述接触部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的接触状态,使上述第2透镜组与上述第1透镜组的间隔距离比上述摄影状态的间隔距离缩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且以与光轴垂直相交的方向为中心轴,而呈旋转对称形状的凸轮从动部;以及可与上述接触部接触,且以相对于上述中心轴偏心的轴为中心,而呈旋转对称形状的定位部;通过将上述凸轮从动件以上述凸轮从动部的中心轴为中心而旋转,可调整上述第1透镜组与上述第2透镜组的间隔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凸轮槽在圆周方向至少设有3个,通过述凸轮从动件以上述凸轮从动部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可进行上述第2透镜组相对于上述第1透镜组的倾斜度的调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被设置成贯通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部、以及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定位部;而且,上述凸轮从动部与上述接触部,被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内外不同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框部件被设置于第1框部件的内侧,而上述接触部被突出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内侧。
13.一种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具有:第1透镜组、支撑上述第1透镜组的第1框部件、第2透镜组、支撑上述第2透镜组且可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在光轴方向进行相对进退运动的第2框部件、以及具有用于驱动上述第1框部件沿光轴方向进退的凸轮槽的凸轮框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设于上述第1框部件,且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件;设于上述第2框部件,且可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相接触的接触部;使上述第2框部件在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方向上施加力的施力部件;以及在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被收置时,使上述第2框部件向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接触部分离方向移位的分离部件;
在变焦时,通过使上述接触部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相接触,使上述第1透镜组与上述第2透镜组保持有一定的间隔;而当被收置时,通过上述分离部件使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接触部分离,从而使上述第2透镜组与上述第1透镜组的间隔距离缩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且以与光轴垂直相交的方向为中心轴,而呈旋转对称形状的凸轮从动部;以及可与上述接触部接触,且以与上述中心轴偏心的轴为中心,而呈旋转对称形状的定位部;
通过将上述凸轮从动件以上述凸轮从动部的中心轴为中心而旋转,即可调整上述第1透镜组与第2透镜组的间隔距离。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凸轮槽在圆周方向至少设有3个,可进行上述第2透镜组相对于上述第1透镜组的倾斜度的调整。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被设置为贯通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部、以及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定位部;而且,上述凸轮从动部与上述接触部,被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内外不同侧。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进行变焦动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框部件被设置于第1框部件的内侧,而上述接触部被突出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内侧。
19.一种透镜镜筒,其具有:第1框部件、可相对于第1框部件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的第2框部件、以及具有用于驱动上述第1框部件沿光轴方向进退的凸轮槽的凸轮框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设于上述第1框部件,且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件;设于上述第2框部件,且可与上述凸轮从动件在光轴方向接触的接触部;以及对上述第2框部件,向上述凸轮从动件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方向施加力的施力部件;
上述第2框部件受到上述施力部件的施力,使接触部与上述凸轮从动件相接触,从而可限制上述第2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光轴方向的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被设置为贯通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状态。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从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部、以及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定位部;而且,上述凸轮从动部与上述接触部,被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圆环部的内外不同侧。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框部件被设置于第1框部件的内侧,而上述接触部被突出设置于上述第1框部件的内侧。
CNB021416362A 2001-09-06 2002-09-06 透镜镜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57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70874 2001-09-06
JP2001270874A JP2003075711A (ja) 2001-09-06 2001-09-06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7388A true CN1407388A (zh) 2003-04-02
CN100465763C CN100465763C (zh) 2009-03-04

Family

ID=19096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163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5763C (zh) 2001-09-06 2002-09-06 透镜镜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751031B2 (zh)
JP (1) JP2003075711A (zh)
CN (1) CN100465763C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767C (zh) * 2003-12-12 2007-01-24 佳能株式会社 镜头装置和照相机
CN1306302C (zh) * 2003-12-12 2007-03-21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以及照相机
CN100392466C (zh) * 2004-02-16 2008-06-04 宾得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的凸轮机构
CN100401126C (zh) * 2004-04-16 2008-07-09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100419486C (zh) * 2005-10-20 2008-09-17 株式会社理光 透镜镜筒,照相机以及携带型信息终端装置
CN100458539C (zh) * 2004-05-14 2009-02-04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镜筒抽出装置
CN100465686C (zh) * 2005-09-30 2009-03-04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块、保持其的透镜保持件及使用其的投影机
CN100582846C (zh) * 2007-02-08 2010-01-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1887159A (zh) * 2009-05-14 2010-11-17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CN101661151B (zh) * 2008-08-27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
CN102162895B (zh) * 2005-10-18 2012-08-29 株式会社理光 镜筒、照相机和移动信息终端
CN103336400A (zh) * 2013-06-20 2013-10-02 杭州同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机后焦调节机构组件
CN112352181A (zh) * 2018-02-21 2021-02-09 派纳维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透镜系统的内部开槽的凸轮
CN112567276A (zh) * 2018-08-20 2021-03-26 株式会社尼康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4729B2 (en) * 2002-02-07 2005-07-05 Olympus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and picture tak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482418B2 (ja) * 2004-10-08 2010-06-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4971647B2 (ja) * 2006-02-17 2012-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876774B2 (ja) * 2006-08-22 2012-02-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4953874B2 (ja) * 2007-03-27 2012-06-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端末装置
JP2009048117A (ja) * 2007-08-22 2009-03-05 Olympus Imaging Corp レンズ鏡枠
JP5039518B2 (ja) * 2007-11-22 2012-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影装置
JP2010008634A (ja) * 2008-06-26 2010-01-14 Nidec Copal Corp レンズ鏡筒
TWI425268B (zh) * 2011-01-14 2014-02-01 Ability Entpr Co Ltd 鏡頭機構
TWI451151B (zh) * 2011-03-11 2014-09-01 Asia Optical Co Inc 變焦鏡頭模組
JP2015018003A (ja) * 2011-11-11 2015-01-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6049294B2 (ja) * 2012-04-25 2016-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14048467A (ja) * 2012-08-31 2014-03-17 Ricoh Co Ltd レンズ鏡胴
JP2015166849A (ja) * 2014-01-06 2015-09-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CN105904417B (zh) * 2016-06-24 2018-05-15 相城区黄桥荣翔金属制品厂 一种可调节转动挂件装置
CN106002872B (zh) * 2016-06-24 2018-05-15 相城区黄桥荣翔金属制品厂 一种稳定转动定位工装
CN105904421B (zh) * 2016-06-24 2018-05-15 相城区黄桥荣翔金属制品厂 一种可调节转动定位操作台
CN105945874B (zh) * 2016-06-24 2018-05-15 相城区黄桥荣翔金属制品厂 一种转动调节架
JP7155036B2 (ja) * 2019-02-18 2022-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3282B2 (ja) * 1995-07-19 2004-03-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3462309B2 (ja) * 1995-07-20 2003-11-0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056619B2 (ja) 1997-06-09 2008-03-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US6198578B1 (en) * 1998-10-23 2001-03-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am follower and lens barrel
JP2000147352A (ja) * 1998-11-11 2000-05-26 Nikon Corp 可変焦点距離レンズ鏡筒
US6392826B2 (en) * 1999-12-24 2002-05-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ens barrel
US6597518B2 (en) * 2000-01-31 2003-07-22 Pentax Corporation Zoom lens barrel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302C (zh) * 2003-12-12 2007-03-21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以及照相机
CN1296767C (zh) * 2003-12-12 2007-01-24 佳能株式会社 镜头装置和照相机
CN100392466C (zh) * 2004-02-16 2008-06-04 宾得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的凸轮机构
CN100401126C (zh) * 2004-04-16 2008-07-09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100458539C (zh) * 2004-05-14 2009-02-04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镜筒抽出装置
CN100465686C (zh) * 2005-09-30 2009-03-04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块、保持其的透镜保持件及使用其的投影机
CN102162895B (zh) * 2005-10-18 2012-08-29 株式会社理光 镜筒、照相机和移动信息终端
CN100419486C (zh) * 2005-10-20 2008-09-17 株式会社理光 透镜镜筒,照相机以及携带型信息终端装置
CN100582846C (zh) * 2007-02-08 2010-01-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1661151B (zh) * 2008-08-27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
CN101887159A (zh) * 2009-05-14 2010-11-17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CN101887159B (zh) * 2009-05-14 2013-01-30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CN103336400A (zh) * 2013-06-20 2013-10-02 杭州同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机后焦调节机构组件
CN112352181A (zh) * 2018-02-21 2021-02-09 派纳维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透镜系统的内部开槽的凸轮
CN112352181B (zh) * 2018-02-21 2022-09-27 派纳维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透镜系统的内部开槽的凸轮
CN112567276A (zh) * 2018-08-20 2021-03-26 株式会社尼康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072089A1 (en) 2003-04-17
US6751031B2 (en) 2004-06-15
JP2003075711A (ja) 2003-03-12
CN100465763C (zh) 2009-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07388A (zh) 透镜镜筒
JP5779179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4953874B2 (ja) レンズ鏡胴、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端末装置
CN1808261A (zh) 成像装置
US8767323B2 (en) Optical apparatus
CN1308719C (zh) 具有可调镜头焦距和分辨率的镜头筒组件的变焦照相机
CN1661409A (zh) 透镜镜筒
US7035019B2 (en) Lens barrel extending and retracting mechanisms
JP2015083999A (ja) レンズ鏡筒
JP2019144319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854786A (zh) 透镜镜筒
US6466379B2 (en) Lens barrel
JP2003149522A (ja) レンズ鏡筒とレンズ鏡筒の組み立て方法とレンズ鏡筒調整治具装置
JPH10288731A (ja) ズームレンズ
CN1217226C (zh) 相机伸缩镜头镜筒结构
JP4730500B2 (ja) レンズ装置
JP4762751B2 (ja) 芯調整装置
US7401987B2 (en)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eccentricity adjusting device
JP2004053854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200316C (zh) 照相机及照相机制造方法
CN1311266C (zh) 可变焦距透镜单元
US10203473B2 (en) Lens barrel
JP2006208817A (ja) プロジェクタ用レンズ鏡筒
JP5991774B2 (ja) 光学装置
JP2003035856A (ja) レンズ鏡筒、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