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0316C - 照相机及照相机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及照相机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0316C
CN1200316C CN00130375.9A CN00130375A CN1200316C CN 1200316 C CN1200316 C CN 1200316C CN 00130375 A CN00130375 A CN 00130375A CN 1200316 C CN1200316 C CN 120031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ptical system
camera
photographic optical
variabl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03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4311A (zh
Inventor
高濑正美
上高明
杉田幸彦
栃木明义
高桥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12751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13367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12750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13384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12752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13384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12749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13384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4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4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03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031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iewfinder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照相机及照相机制造方法,具有对不同变焦范围的多个变焦镜头镜筒都可对应的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在组装取景器时,先将定位销插入旋转框上定位孔中,使镜头镜筒保持在标准变焦状态,然后使取景器定位销插通取景器凸轮轴的凸轮齿轮的定位孔和机身定位孔中,将取景器镜头保持在标准变焦状态对应的可变倍率位置。在保持状态使变焦驱动齿轮系咬合在旋转框的驱动齿轮部及凸轮齿轮,使镜头镜筒和取景器处于组合状态。

Description

照相机及照相机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内装可变倍率的取景器装置及摄影镜头光学系统的照相机及其的制造方法。
在现有的照相机中,一般来说取景器光学系统和摄影光学系统是成对进行设计的。例如,对于一个可变倍率的摄影光学系统,要使用对应于该摄影光学系统焦点距离范围的一个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光学系统。
但是,近年来,在可提供具有多种多样的变焦比的照相机及镜头镜筒的状况下,像上述那样准备对应于一个一个摄影光学系统的专用取景器光学系统,将会使产品开发的时间加长,在器件成本及器件管理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利状况。
而且,在对上述现有的取景器光学系统、摄影光学系统进行组装调整时,要在将取景器光学系统固定在某代表性的调整基准变焦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取景器装置单体状态、及摄影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设定状态上的组装调整,或进行光学性能等的检查。上述调整基准变焦位置是变焦广角端位置,或变焦望远端位置。
在上述现有的照相机中,由于安装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变焦摄影光学系统是一种,所以上述调整基准变焦位置总是固定在一定位置,在调整操作上不会特别麻烦。
但是,由于取景器光学系统和变焦摄影光学系统总是一对一的,所以当一个取景器光学系统对应于多个摄影光学系统时,还存在产品开发时间的问题、及器件成品、器件管理的问题。
以前对具有变焦镜头的马达驱动的镜头快门式照相机,已在日本特许公开报平成7-72543号公开报中提出了公开的照相机的方案。在该照相机中具有二进制码组成的变焦编码,判断镜头镜筒是处于变焦区间还是处于存放驱动区间。在变焦区间时,通过手动开关对变焦驱动方式的正逆转进行切换,在存收驱动区间时,禁止上述马达停止通电。
但是,在上述的日本特许公开公报平成7-72543号公报中公开的照相机中,即使考虑使上述的一个取景器光学系统对应于多个摄影光学系统时,在其组装工序中的调整、检查时,需要将镜头镜筒停止在目标的基准变焦位置,但单体镜头镜筒停止在准确的变焦位置是困难的。特别是对镜头镜筒的变焦位置的取景器装置的可变倍率位置调整及闪光灯装置间的连动调整等中,需要更准确的镜头镜筒定位。从而,在调整、检查时,需要准备调整用的专用电气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不良情况,提供一种照相机可以使取景器光学系统对应于多个摄影光学系统,可以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及降低成本。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照相机的制造方法,容易进行取景器光学系统和摄影镜头光学系统的调整位置设定,容易进行其组装调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照相机,将多个单元组合而制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镜筒,具有在预定的变倍区域上可变倍率的摄影光学系统,和将上述摄影光学系统设定在上述预定的变倍区域内的预定变倍状态的定位装置;
取景装置,具有在比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可变倍率区域还要宽的可变倍率区域上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光学系统,和将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设定在对应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上述预定变倍状态的变倍状态上的定位装置;以及
对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及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可变倍率驱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安装在上述照相机机身上。
本发明的另一种照相机,将多个单元组合而制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照相机机身,可以择一安装可按预定量变倍、可设定在该变倍范围内的预定变倍状态上的第1摄影光学系统、和第2摄影光学系统,具有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的变倍范围不同、并且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的变倍范围重复的变倍范围,且可以设定在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的上述预定变倍状态相同的变倍状态上;及
取景器装置,具有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和第2摄影光学系统对应的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光学系统,且可将该取景器光学系统设定在对应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预定变倍状态的变倍状态上;
对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及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可变倍率驱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安装在上述照相机机身上。
本发明的另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照相机机身,其有选择地安装第1镜筒或第2镜筒中的某一个,上述第1镜筒具有在第1变倍范围内可变倍率的第1摄影光学系统,并可将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锁止在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上述第2镜筒具有、在与上述第1变倍范围内的至少一部重叠的第2变倍范围内、可变倍率的第2摄影光学系统,并可在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锁止上述第2摄影光学系统;
取景器装置,具有对应于上述第1变倍范围和上述第2变倍范围、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光学系统;及
取景器锁止机构,可将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锁止在对应于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的可变倍率状态上,
其中,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是在上述第1变倍范围和第2变倍范围重复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另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景器装置,具有可对应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和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2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的取景器光学系统;
锁止装置,可以使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锁止在对应于预定变倍状态的状态,该预定变倍状态的范围为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和上述第2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相重复的范围;
照相机机身,可安装具备有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的第1摄影光学系统的第1镜筒、和具备有上述第2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的第2摄影光学系统的第2镜筒中的某一个;
上述第1镜筒可以在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锁止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上述第2镜筒可以在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一样锁止上述第2摄影光学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照相机机身,其可安装第1镜头镜筒、第2镜头镜筒和第3镜头镜筒中的一个,所述第1镜头镜筒,具有在第1范围可以变更焦点距离的第1摄影光学系统;
所述第2镜头镜筒,具有在至少与上述第1范围的一部分重叠、并在至少比上述第1范围向短焦点距离端扩大的第2范围上,可变更焦点距离的第2摄影光学系统;所述第3镜头镜筒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1范围和第2范围重叠、并在至少比上述第1范围和上述第2范围向长焦点侧扩大的第3范围上、具有可变更焦点距离的第3摄影光学系统;
取景器装置,具有可以对应于上述第1范围、上述第2范围和上述第3范围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光学系统;
锁止机构,可以将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锁止在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所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与上述第1范围、上述第2范围和上述第3范围重复的范围内的焦距相对应;
电动驱动源,用于可变倍率驱动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和带有安装在上述照相机机身上的镜头镜筒的摄影光学系统;
上述第1镜头镜筒包括: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对应于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的焦点距离的第1锁止机构;上述第2镜头镜筒包括上述第2摄影光学系统对应于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的焦点距离的第2锁止机构;上述第3镜头镜筒包括上述第3摄影光学系统对应于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的焦点距离的第3锁止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种照相机,将多个单元组合而制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影光学系统,其是在预定的第1焦点距离和第2焦点距离之间可变倍率;
镜头镜筒,具有上述摄影光学系统、进行可变倍率的驱动;及
取景装置,具有可以对应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可变倍范围进行可变倍率的取景光学系统;
安装上述镜头镜筒的照相机机身;
锁止机构,在将上述镜头镜筒安装在照相机机身上时,将上述摄影光学系统机械地锁止在预定的焦距上;
锁止机构,将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锁止在对应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预定焦点距离的变倍状态上;
其中,上述锁止机构在将上述镜头镜筒安装在照相机机身上后,在上述照相机的使用状态下,不进行锁止动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相机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制造的照相机,选择下述多个摄影光学系统中的一个的步骤,该多个摄影光学系统具有各不相同的变倍范围、且各个变倍范围的至少一部分重复、并且可设定在共同的变倍状态上;
将对应于所选择的摄影光学系的变倍范围的镜框单元安装在照相机机身上的步骤;
使上述镜框单元成为在上述多个变倍范围重复的范围内的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的步骤;
将对应于上述多个摄影光学系统具有的变倍范围、而具有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取景器装置,在对应于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进行锁止的步骤;
将上述取景器装置安装在上述照相机机身上的步骤。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优点将从下面的说明中进行了解。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内装取景器的照相机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中的变焦镜头镜筒的分解透视图。
图3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中的变焦镜头镜筒的缩入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4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内的变焦镜头镜筒的望远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5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内取景器单元的取景器光学系统周围的纵断面
图6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内取景器单元的取景器凸轮轴驱动部周围的分解透视图。
图7表示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中的镜头镜筒、取景单元的变焦驱动齿轮系的配置图。
图8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内取景器单元的取景器凸轮轴驱动部周围的纵断面图。
图9(A)表示可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中的一个变焦镜头镜筒的摄影镜头的变焦广角驱动状态的图。
图9(B)表示可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内的上述变焦镜头镜筒的摄影镜头的变焦望远驱动状态的图。
图10(A)表示可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内的另一个变焦镜头镜筒的摄影镜头的变焦广角驱动状态的图。
图10(B)表示可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内的上述变焦镜头镜筒的摄影镜头的变焦望远驱动状态的图。
图11(A)表示可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内的又一个变焦镜头镜筒的摄影镜头的变焦广角驱动状态的图。
图11(B)表示可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内的上述变焦镜头镜筒的摄影镜头的变焦望远驱动状态的图。
图12表示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内的取景器单元的可变倍率驱动状态的取景器光学系统的配置图。
图13表示装入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内的三个变焦镜头镜筒的各摄影光学系统的变焦范围和取景器单元的可变倍率的全变焦范围的线图。
图14表示可装入对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的变形例的照相机内的两个变焦镜头镜筒对旋转框的旋转角的变焦状态变化的图。
图15表示上述变形例的照相机上的镜头镜筒、取景器单元的变焦驱动齿轮系的配置图。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内装取景器的照相机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本实施例的照相机,在不同的多个焦点距离范围内可以择一选择安装可以调节焦距离的多个摄影光学系统的多种变焦镜头镜筒,还可以使内装的取景器单元对应于上述多种变焦镜头镜筒的任何一个。而且,上述变焦镜头镜筒可以在预定的变焦状态进行定位,可以在该定位状态下进行取景器装置等的关联装置的安装、及光学系统性能、机械功能的检查等。
上述照相机包括:主要具有暗盒室1a、胶卷室1b、孔径部1c等的照相机机身1;安装在照相机机身1上的前板2;装入前板2、可以进行预定变倍并可缩入的变焦镜头镜筒3A;配置在照相机机身1的胶卷室侧面部上的闪光灯单元5及驱动电源用电池21;配置在照相机机身上部的实像取景器装置的取景器单元4及投受光部的测距单元6、7;以及配置在取镜器单元4的上部、安装有LCD显示部25a的控制用主基板25。上述照相机还包括:配置在上述胶卷室1b内的馈送马达单元8;安装在上述照相机机身1下部的胶卷驱动部底板13及馈送胶卷驱动用齿轮系17、叉式齿轮16;装入在上述前板2内、安装有小齿轮14的电气驱动源变焦马达9;配置在前板2的齿轮室2a内的变焦驱动齿轮81;安装在齿轮室2a前面部上的变焦驱动部地板11、12;配置在取景器机身51等上的取景器变焦驱动齿轮系82;以及安装在上述镜头镜筒3A上;控制聚焦、快门用的挠性印制板24。
另外,在上述前板2上代替上述变焦镜头镜筒3A,也可以选择装入下述的变焦范围(变倍范围)不同的可进行预定量可变倍率、且可以缩入的变焦镜头镜筒3B、3C的任一个,但是结构的详细说明将对变焦镜头镜筒3A进行说明,而对其他镜头镜筒3B、3C只说明不同的结构部分。
在上述闪光灯单元5中,设置有闪光灯发光充电用电容器22和具有闪光灯发光管、反射伞的闪光灯发光部23。
上述变焦镜头镜筒3A由变焦马达9通过变焦驱动齿轮系81和镜框驱动用长齿轮15进行变焦驱动(可变倍率驱动),该结构的详细情况如图2的分解透视图、及图3、图4表示缩入状态、望远状态的纵断面图所示。
即,变焦镜头镜筒3A的构成主要包括:固定支持在前板2上的固定框31;在固定框31上可自由进退、旋转支持的旋转框32;在旋转规则状态下对旋转框32可进退支持的移动框33;具有光轴O的第1摄影光学系统的1组透镜41、2组透镜42(参照图3、4);由移动框33支持、保持上述1组透镜41的1组框36(参照图3、4);由移动框33支持、保持上述2组透镜42的2组框37(参照图3、4);由移动框33支持的快门机构38;以及使移动框33及2组框37按限定旋转,与旋转框32一起进退移动的浮动键34。
另外,代替变焦镜头镜筒3A,也可以在可装入的变焦镜头镜筒3B中装入第2摄影光学系统的1组透镜43、2组透镜44(参照图10)。在变焦镜头镜筒3C中装入第3摄影光学系统的1组透镜45、2组透镜46(参照图11)。而且,变焦镜头镜筒3B、3C具有各个不同变焦范围。
在上述固定框31上设置有为咬合镜框驱动用长齿轮15的开口部31C、在内周部上的螺旋体螺纹31a及直进配合槽31b。
在上述旋转框32外周部上,设置有螺旋体超级复合齿轮部32a,使之固定框31的螺旋体螺纹31a和长齿宽的超级齿轮的长齿轮15可以同时螺合,在内周部上还设置有螺旋体螺纹32b、凸轮槽32c及园周突起部32d。在上述旋转框32的缩入侧端面上还设置有可嵌入锁止装置的镜框位置限定销39的锁止装置位置限定槽32e。
在上述移动框33的外周部上设置有螺合在旋转框32的螺旋体螺纹32b上螺旋体螺纹33a,在内周部上设置有浮动键34的直进引导部34b可自由滑动嵌入的锁止装置的直进引导槽33b。
上述的1组框36通过装入上述移动框33内图中未画出的聚焦驱动机构,对移动框33沿着光轴O方向进行相对聚焦驱动。
在上述2组框37的外周部上设置有浮动键的直进引导部34b可自由滑动嵌入的直进引导槽37b、及在旋转框的凸轮槽32c上可自由滑动嵌入的凸轮随动件37a。
上述浮动键34具有环形基板部34h,该环形基板部34h上设置有在固定框31的直进引导槽31b上自由滑动嵌入的外部凸起部34a、为固定夹持旋转框用的环形构件35的安装孔34c、及锁止装置的三个定位孔34d、34e、34f。在环形基板部34h的上下部上还设置有在光轴O前方向上伸出的直进引导部34b。
另外,上述环形构件35安装在浮动键34上,由上述环形构件35和浮动键34的环形基板部34h夹持旋转框32的园周突起部32d。从而,当旋转框32不旋转而进行直进移动时,浮动键34通过固定框31限制旋转的状态下与旋转框32一起通过固定框31限制旋转的状态下与旋转框32一起在光轴O方向上进行进退移动。而且,移动框33、1组框36及2组镜框37通过浮动键34在限制旋转的状态下,进行进退移动。
另外,上述3个定位孔34d、34e、34f可以嵌入镜框定位销39,分别作为旋转框32的广角端定位用、望远端定位用、及组装取景器基准定位用。在本变焦镜头镜筒3A进行组装调整时,将上述镜框定位销39插入3个定位孔34d、34e、34f中的一个中,将其尖端嵌入旋转框32的定位槽32e中。通过该镜框定位销39的嵌入,使旋转框32定位(锁止)在各调整旋转位置上,进行取景器安装及光学性能的调整、检测。有关各调整动作的详细情况内容将在以后说明。
在上述构成的变焦镜头镜筒3A上,当旋转框32通过镜框驱动齿轮15从图3中所示的缩入位置进行转动驱动时,通过固定框31的螺旋体螺纹31a沿着光轴O抽出到广角位置、望远位置(参照图4)。
另一方面,移动框33在旋转限制的状态下由浮动键34支持,由上述旋转框32的进退移动抽出的同时,通过旋转框32的螺旋体螺纹32b沿着光轴O方向进一步移动,抽出到广角位置、或望远位置(参照图4)。
保持上述1组透镜41的1组框36也与移动框33一起抽出。另外,1组框36也通过图中未画出的聚焦驱动部进行聚焦驱动。
保持上述2组透镜42的2组框37也在旋转限制状态下由浮动键34支持,与旋转框32一起抽出,随着旋转框32的旋转,进一步由凸轮槽32c通过凸轮随动件37a进行进退移动。
上述取景器单元4也可以对应上述变焦镜头镜筒3A以外的焦点距离范围不同的多个变焦镜头镜筒3B、3C(后述),在变焦镜头镜筒3A的变焦范围以上具有覆盖变焦镜头镜筒3B、3C的全变焦范围的变倍范围。
图5的取景器光学系统周围的纵断面及图12表示可变倍率状态的取景器光学系统配置图中所示,上述取景器单元4装入在取景器机身51内,其构成主要包括:由取景器机身51可旋转支持的取景器凸轮轴53;由取景器机身51支持的取景器引导轴55;沿着取景器光轴Of配置的构成,可进行预定量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物镜系统的第1取景器透镜61;可以进退的第2取景器透镜62及第3取景器透镜63;第1取景器棱镜64;第2取景器棱镜65;第3取景器棱镜66;以目镜系列的目镜透镜67。
上述取景凸轮53由轴部53a和取景器凸轮部53b构成,以与取景器光轴Of平行的状态进行支持。
上述轴部53a也可以如图6的分解透视图中所示那样,在取景器机身51的轴承部51a上可转动支持,在轴部53a的尖端部上安装构成取景器变焦驱动齿轮系82中一个的取景器凸轮齿轮77。在轴部53a的配合部设置有键槽53c和E形环槽53d,所配合的取景器凸轮齿轮77的止转突起77a钩合在键槽53c上。E形环54安装在E形环槽53d上,防止取镜器凸轮齿轮77脱落。
上述取景器凸轮部53b具有与第2、3取景器的凸轮随动件部62a、63a相接触、滑动的园筒端面53e、53f。
上述第1取镜器透镜61在取景器机身51上由凹部51c固定保持。第2取镜器透镜62和第3取镜器透镜63在取景器光轴Of方向上由取镜器轴55可自由滑动地支持,第2取镜器透镜62由弹簧56对目镜透镜方向赋能,第3取镜器透镜63由弹簧57对第1取镜器透镜方向赋能。
上述取景器凸轮轴53,通过变焦马达9经传递装置变焦驱动齿轮系81,由取景器变焦驱动齿轮系82进行转动驱动。随上述凸轮轴53的转动,通过取景器凸轮轴53b,对第2取景器透镜62和第3取景器透镜63进行进退驱动。上述取景器透镜62、63在与镜头镜筒的变焦驱动同步的状态下,对应于各焦点距离进行驱动。即,与镜头镜筒的变焦驱动产生的可变倍率相同步,取景器光学系统也进行可变倍率,从而在镜头镜筒的变焦驱动范围内可使视野率大体保持一定。
上述的取景器单元4如已经记载那样,还可以使用于上述变焦镜头镜筒3A以外的焦点距离范围不同的多个变焦镜头镜筒3B、3C,第2取景器透镜62和第3取景器透镜63的最大可变倍率移动范围,至少是包括可以使用的变焦镜头镜筒3A、3B、3C的变焦范围(变倍范围)的范围。而且,第2取景器透镜62是从最宽视野范围的广角端位置(广角可变倍率端)P62A到最窄视野范围的望远位置(望远可变倍率端)P62E的范围,而且,第3取景器透镜63在从最宽视野范围的广角端位置P63A(广角可变倍率端)到最窄视野范围的望远端位置(望远可变倍率端)P63E的范围内可以移动。
另外,在上述取景器凸轮齿轮77和取景器机身51上,可以插通锁止装置的取景器定位销58的销止装置的齿轮端定位孔77b及机身端定位孔51b相对向设置。在将该取景器定位销58在上述定位孔77b和51b上插通的状态下,第2第3取景器透镜62、63位于预先确定的组装基准可变倍率位置上,在该状态进行将取景器单元向照相机上的组装作业。取景器的上述组装基准变频率位置,是对应于分别有变焦镜头镜筒3A、3B、3C的变倍范围内具有全部变焦镜头镜筒的共有变焦范围焦点距离Z38mm~80mm内的焦点距离Z50mm的变焦标准位置的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上述取景器组装基准可变倍率位置不一定需要对应焦点距离Z50mm的变焦标准的位置,也可以是变焦镜头镜筒3A、3B、3C共有变焦范围焦点距离Z38mm~80mm内任意的变焦位置,由镜框定位销39定位的变焦标准位置以外的可变倍率位置。
如上所述,在所构成、调整的取景器单元4上,可通过上述接目透镜67,观察由变焦镜头镜筒3A在变焦时对应于可变倍率被摄体像的可变倍率被摄体像,另外,在装入变焦镜头镜筒3B、3C中的任一个时也同样。
此处,对于上述变焦镜头镜筒3A或、3B、3C和取景器单元4的驱动系统进行说明。图7表示镜头镜筒、取景器单元的变焦驱动齿轮系配置的图,图8是取景器单元的取景器凸轮轴的驱动部周围的纵断面图。
变焦马达9的驱动力通过小齿轮14,经变焦驱动齿轮系81,传递到咬合在旋转框32的螺旋体超级齿轮32a上的镜框驱动齿轮15,驱动旋转框32。同时,变焦马达9的驱动力从变焦驱动齿轮系81传递到包括取景器凸轮齿轮77在内的取景器变焦驱动齿轮系82,旋转驱动取景器凸轮轴53。
上述变焦驱动齿轮系81的构成包括:相互咬合的2级变焦齿轮71、2级变焦齿轮72、2级变焦齿轮73、2级变焦齿轮74、2级变焦齿轮75的大齿轮部75a。
另外上述取景器变焦驱动齿轮系82的构成包括:相互咬合的2级变焦齿轮75的小齿轮部75b、2级取景器变焦齿轮76、及取景器凸轮齿轮77。
上述变焦镜头镜筒3A通过镜框驱动用长齿轮15旋转驱动旋转框32,从而使第1摄影光学系统的1组透镜41、2组透镜42如图9(A)、(B)所示的变焦驱动状态进行进退移动,该变焦范围(变倍范围)以焦点距离Z为从38mm到80mm的范围。图9(A)表示焦点距离Z38mm的状态,。图9(B)表示焦点距离Z80mm的状态。上述变焦时的被摄体像在胶片面上成像。
当使用变焦镜头镜筒3B取代变焦镜头镜筒3A时,通过旋转驱动旋转框,第2摄影光学系统的1组透镜43、2组透镜44,按图10(A)、(B)所示的摄影镜头抽出状态图进行进退移动。变焦范围(变倍范围),以焦点距离Z为从38mm到105mm的范围。图10(A)表示焦点距离Z38mm的状态。图10(B)表示焦点距离Z105mm的状态。
另外,当使用变焦镜头镜筒3C时,通过旋转驱动旋转框,第3摄影光学系统的1组透镜45、2组透镜46按图11(A)、(B)所示的摄影镜头抽出状态图进行进退移动。变焦范围(变倍范围),以焦点距离Z为从28mm到80mm的范围。图11(A)表示焦点距离Z28mm的状态。图11(B)表示焦点距离Z80mm的状态。
而且上述各变焦镜头镜筒3A、3B、3C中取景器单元组装基准位置(基准可变倍率位置)是各镜筒的变焦共有范围内的标准焦点距离Zo,例如50mm。
上述取景器单元组装基准位置(基准可变倍率位置)不一定限定在上述标准焦点距离的变焦位置,也可以在各镜筒的变焦共有范围内预定的焦点距离的变焦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变焦镜头镜筒3A上的旋转框32的旋转角是从赋予上述标准焦点距离Zo旋转位置到赋予另一焦点距离Z的旋转位置的旋转角,变焦镜头镜筒3B、3C上的旋转框的旋转角同样是从赋予上述标准焦点距离Zo旋转位置到赋予另一同一焦点距离Z的旋转位置的旋转角,两个旋转角是一致的(参照图13)。
对于由变焦镜头镜筒3A、3B、3C,对相同焦点距离Z采用需要进行不同角度旋转的旋转框的镜头镜筒结构,则需要通过变焦镜头镜筒3A、3B、3C对取景变焦驱动齿轮系的齿轮比进行变更,关于这一情况将在后面的变形例中说明。
当将照相机处于收放状态时,图9(A)、(B)、图10(A)、(B)、图11(A)、(B)中所示的处于进退移动位置的1组透镜、2组透镜将推入到胶片面方向的缩入位置上。
关于取景器单元4中的可变倍率驱动状态,参照图12的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可变倍率驱动状态图进行说明。取景器单元4中的可变倍率用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第2取景器镜头62和第3取景器镜头63通过取景器凸轮53b进行进退移动,但是为了对可使用的镜头镜筒3A、3B、3C复盖全部变焦范围的从焦点距离Z的28mm到105mm,则要在图12中所示的可变倍率变焦范围进行进退。
即,在对应于镜头镜筒3C的广角端焦点距离Z的28mm状态,第2取景器透镜62和第3取景器透镜63分别位于可变倍率位置P62A、P63A。
对应于镜头镜筒3A、3B的广角端焦点距离Z的38mm状态,第2取景器透镜62和第3取景器透镜63分别位于可变倍率位置P62B、P63B。
对应于全镜头镜筒3A、3B、3C共有的变焦标准的焦点距离Z的50mm的状态,第2取景器透镜62和第3取景器透镜63分别位于可变倍率位置P62C、P63C。
在对应于镜头镜筒3A、3C的望远端焦点距离Z的80mm状态,第2取景器透镜62和第3取景器透镜63分别处于可变倍率位置P62D、P63D。
对应于镜头镜筒3B的望远端焦点距离Z的105mm的状态,第2取景器透镜62和第3取景器透镜63分别处于可变倍率位置P62E、P63E。
另外,当使变焦镜头镜筒在缩入状态时,旋转框32进一步从广角转动位置向推入方向转动,但这时,取景器凸轮轴53也向广角端方向转动。这样,随着变焦镜头镜筒的缩入动作,第2、第3取景器透镜62、63沿着取景器凸轮53b的接触凸轮面,分别向上述位置P62A、P63A移动。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镜头镜筒3A、3B、3C的变倍范围内,没有必要从最广角端在广角方向驱动上述第2、第3取景器,所以取景器凸轮53b的接触凸轮面设置了平坦部分。
图13是表示变焦镜头镜筒3A、3B、3C的各摄影光学系统的变焦范围和取景器单元3的可变倍率的全变焦范围的线图,是在横轴上对旋转框的旋转角θT与对焦点距离Z变化的取景器凸轮轴的等效旋转角θF进行对比表示。
如图13所示,与变焦镜头镜筒3A、3B、3C的各摄影光学系统(1组、2组透镜41、42和43、44和45、46)的变焦范围的焦点距离调节范围38mm~80mm、38mm~105mm、28mm~80mm相比,取景器光学系统(第1、第2、第3取景器透镜61、62、63)的变倍范围全部复盖上述变焦镜头镜筒的全变焦范围的焦点距离范围28mm~105mm。另外,上述变焦镜头镜筒3A、3B、3C的共有的焦点距离范围为38mm~80mm,标准焦点距离50mm在该范围内。
下面对以上构成本实施例的照相机上的变焦镜头镜筒和取景器单元的组装调动作及为对变焦镜头镜筒的广角端、望远端的光学、机械性能、功能检查的准备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从取景器单元4的组装调整进行说明,当变焦镜头镜筒3A时,如图2所示,在浮动键34的基准定位孔34f中插入镜框定位销39,再一边转动旋转框32一边将镜框定位销39的尖端嵌入旋转框32的定位槽32e中。在该嵌入状态下变焦镜头镜筒3A在标准变焦位置的焦点距离Z50mm的位置使1组、2组透镜41、42固定在抽出的状态上。
变焦镜头镜筒3B、3C中的某一个装入时也同样通过上述镜框定位销39插入,使1组、2组透镜43、44或使1组、2组透镜45、46同样保持在标准变焦位置的焦点距离Z50mm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当变焦镜头镜筒在焦点距离Z50mm的上述标准变焦位置状态时,为使取景器单元4也位于取景器组装基准位置(赋予对应焦点距离Z50mm可变倍率的可变倍率基准位置),通过取景器定位销58限制取景器凸轮轴53的旋转位置,定位(锁止)在取景器光学2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
即,在卸下取景器变焦驱动齿轮系82中的一个地方的齿轮的状态,将取景器定位销58插通取景器齿轮77的定位孔77b,一边转动取景器凸轮轴53,一边将上述取景器定位销58嵌入取景器机身51的定位孔51b中。在该取景器定位销58嵌入状态下,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第2、第3取景器透镜62、63位于图12所示的P62C、P63C上,取景器单元4保持在赋予对应于变焦镜头镜筒3A、3B、3C焦点距离Z50mm的标准变焦状态可变倍率的可变倍率基准位置即取景器组装基准位置上。
为此,使取景器变焦驱动齿轮系82咬合在取景器凸轮齿轮77上,拔出上述镜框定位销39及取景器定位销58。在该状态下,变焦镜头镜筒3A、或3B、或3C与取景器单元4双方均处于上述变焦标准位置,即位于取景器组装可变倍率基准位置的状态。
在上述组装状态,通过变焦马达9使变焦镜头镜筒3A、或3B、或3C分别变焦到广角端、望远端、或其中间时,如图13中所示,取景器单元4的取景器光学系统也移动到对应于上述广角端、望远端、或其中间变焦的可变倍率位置。
如上所述,对变焦镜头镜筒和取景器单元不是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广角端或望远端进行组装,而是通过在上述标准位置或共有变焦范围内的其他预定的变焦位置进行组装,可以对变焦范围的不同多个变焦镜头镜框的任意一个、与取景器单元的组装在高精度的状态简单地组装。
另外,当从照相机突出的摄影位置和照相机内部所收容的非摄影位置上使用可移动的镜头镜筒时,也可以使上述取景器组装基准焦点位置不限于上述共同变焦范围内,而是在摄影位置和非摄影位置之间。这时,在所有的镜头镜筒从组装基准位置到共有变焦范围的旋转框的旋转量相等的位置上设置取景器组装基准位置,可以得到与上述
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下面对变焦镜头镜筒变焦广角端、望远端的光学、机械性能、功能检查的准备动作(使摄影镜头向调整、检测位置移动的动作)进行说明。
为了进行上述光学、机械性能、功能检查,需要使变焦镜头镜筒3A保持在变焦广角端或望远端状态。在将使变焦镜头镜筒3A保持在广角状态时,将定位销39插通浮动键34的定位孔34d中,使其尖端嵌入旋转框32的定位槽32e中。通过该嵌入动作转动旋转框32,使1、2组透镜41、42位于广角端位置。另外,在保持望远状态时,将定位销39插通浮动键34的定位孔34e中,使其尖端嵌入旋转框32的定位槽32e中。通过该嵌入动作转动旋转框32,使1、2组透镜41、42位于远望端位置。
对于保持在上述变焦广角端或望远端状态的变焦镜头镜筒3A,可进行光学、机械性能、功能等检查、及与取景器单元4间连动状态的检查。另外如果闪光灯单元5的发光部23是与镜头镜筒的变焦相连动的,则可以进行该连动状态的检查。
当用变焦镜头镜筒3B、3C的某一个代替变焦镜头镜筒3A进行组装时,由于与变焦镜头镜筒3A的变焦范围不同,所以对变焦广角端或望远端的旋转框32旋转角也各不相同。从而上述旋转框32的位置限制槽32e的位置当然也错开,因此需要在旋转框的其他位置设置限制槽,或者将在浮动键34端上定位孔34d、34e设置在不同的位置。
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实施例的照相机,对于可变倍率的单一取景器单元4,由于可选择组装具有焦点距离调整范围不同的多个摄影镜头光学系统的变焦镜头镜筒3A、3B、3C中的任一个,所以不需要准备上述不同镜头镜筒的专用取景器单元,在可缩短商品开发时间的同时,也可以使部件管理简单化,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在对变焦镜头镜筒和取景器单元组装时,通过将上述镜框定位销39嵌入旋转框定位槽中,对于多个变焦镜头镜筒也可以分别简单定位在标准变焦位置、或预定的变焦状态。同将取景器定位销38插入取景器凸轮齿轮的定位了中,可以使取景器单元4可靠而简单地定位在上述标准变焦状态、或者对应于预定的状态的基准可变倍率位置。而且在上述的变焦镜头镜筒和取景器单元的定位状态下,通过连结驱动双方的变焦驱动齿轮系,可以容易组装变焦镜头镜筒和取景器单元。
另外,在对变焦镜头镜筒上的变焦广角端或望远端的光学、机械性能、功能等实施检查时,也将上述镜框定位销39嵌入旋转框32的定位槽中,从而可以将旋转框32简单地固定在变焦广角端、或变焦望远端上,不必像现有照相机那样在安装时需要为变焦驱动的专用电气驱动装置等,可使组装调整简单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变焦镜头镜筒在光轴方向进退时是通过螺旋体结合进行的,但是,当然也可以通过凸轮配合进行。凸轮配合时,如果对应于变焦广角端及变焦望远端的凸轮位置上设置给定的平坦部,则可以以更高精度停在预定的变焦位置上。如本实施例所述,在旋转体结合时,由于不能设置像凸轮结合那样的平坦部,所以更可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下面,作为上述实施例的照相机变形例,对距同一焦点距离可以选择装入旋转框旋转角度不同的多个变焦镜头镜筒的变形例进行说明。该变形例照相机其主要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下面只对不同方面进行说明。
图14中表示对旋转框的旋转角的变焦镜头镜筒的变焦状态的如图中所示,使变焦镜头镜筒3D的变焦范围定为从广角端为焦点距离Z38mm到望远端为焦点距离Z105mm。另一方面使变焦镜头镜筒3E的变焦范围定为从广角端的焦点距离Z38mm到望远端的焦点距离Z80mm。而且上述变焦镜头镜筒3D和3E从焦点距离Z50mm的标准变焦状态到广角端的焦点距离Z38mm的广角端,变焦的旋转框转动角是不同的,例如变焦镜头镜筒3E的转动角θT2比变焦镜头镜筒3D的转动角θT1要大。
在变形例的照相机中,首先通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将镜框位置定位销39嵌入旋转框的定位槽中,对于变焦镜头镜筒3D或3E分别设定在标准变焦状态。另一方面,同样将取景框定位销58插入取景器凸轮齿轮的定位孔中,将取景器单元4设定在对应于上述标准变焦状态的基准可变倍率位置。
上述设定状态是在图7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变焦驱动齿轮系81上咬合取景器变焦驱动齿轮系,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变焦时的旋转框的转动角不同,所以需要通过变焦镜头镜筒3D或3E来更取景器变焦驱动齿轮系的齿轮比。
图15表示装入上述变焦镜头镜筒3D、或3E时的镜头镜筒、取景器单元的变焦驱动齿轮系的配置图。
图15中所示的作为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取景器变焦驱动齿轮系82由2级变焦齿轮75的小齿轮部75b、2级取景器变焦齿轮76、与取景器凸轮齿轮77构成。另一方面,作为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取镜器变焦驱动齿轮系83由使用齿数更多的取景器凸轮78代替上述取镜器凸轮齿轮77的齿轮系构成。
在装入变焦镜头镜筒3D的状态,作为与变焦驱动齿轮系81相咬合的齿轮系,使用上述取镜器驱动齿轮系82,在上述基准可变倍率位置上设置的取景器单元4的取景器凸轮轴53上,咬合上述取景器凸轮齿轮77进行装配。在该装配状态,当变焦镜头镜筒3D达到焦点距离Z38的变焦状态时,同时取景器单元4也设定在对应于焦点距离Z38mm的可变倍率位置。
另一方面,在装入变焦镜头镜筒3E的状态,与变焦驱动齿轮系81咬合的齿轮系,使用上述取镜器变焦驱动齿轮系83,通过上述基准可变倍率位置上所设置的取景器单元4的取景器凸轮轴53,咬合齿数更多的上述的取景器凸轮78进行组装。
这样,在装入变焦镜头镜筒3E时,如上所述,通过使具有齿数更多的取景器凸轮78的取镜器变焦驱动齿轮系83进行咬合,可以减少对变焦驱动齿轮系81的取镜器凸轮轴53的转动角。从而,为使变焦镜头镜筒3E从标准变焦位置到广角端缩入,旋转框只转到旋转角θT2(比变焦镜头镜筒3D的旋转角θT1大)时,同时取景单元4也可设定在准确对应于广角端位置的可变倍率位置状态。
根据本变形例的照相机,除上述一实施例的照相机效果之外,变焦范围也不同,但是对于广角端、或望远端赋予相同焦点距离的旋转框转动角不同的变焦镜头镜筒,也可以使用同一取镜器单元,从而该照相机能使用的范围就扩大了。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可以使一个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光学系统对应任何一种变焦范围不同的多个变焦摄影光学系统,在变换变焦摄影光学系统时也不需要重新设计取景器光学系统,可以缩短产品开发时间,还可以实现降低器件成本。另外容易进行对取景器光学系统和摄影镜头光学系统的调整位置设定,及容易进行组装调整。

Claims (21)

1、一种照相机,将多个单元组合而制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镜筒,具有在预定的变倍区域上可变倍率的摄影光学系统,和将上述摄影光学系统设定在上述预定的变倍区域内的预定变倍状态的定位装置;
取景装置,具有在比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可变倍率区域还要宽的可变倍率区域上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光学系统,和将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设定在对应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上述预定变倍状态的变倍状态上的定位装置;以及
对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及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可变倍率驱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安装在上述照相机机身上。
2、一种照相机,将多个单元组合而制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照相机机身,可以择一安装可按预定量变倍、可设定在该变倍范围内的预定变倍状态上的第1摄影光学系统、和第2摄影光学系统,该第2摄影光学系统具有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的变倍范围不同、并且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的变倍范围重复的变倍范围,且可以设定在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的上述预定变倍状态相同的变倍状态上;及
取景器装置,具有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和第2摄影光学系统对应的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光学系统,且可将该取景器光学系统设定在对应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预定变倍状态的变倍状态上;
对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及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可变倍率驱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安装在上述照相机机身上。
3、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照相机机身,其有选择地安装第1镜筒或第2镜筒中的某一个,上述第1镜筒具有在第1变倍范围内可变倍率的第1摄影光学系统,并可将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锁止在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上述第2镜筒具有、在与上述第1变倍范围内的至少一部重叠的第2变倍范围内、可变倍率的第2摄影光学系统,并可在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锁止上述第2摄影光学系统;
取景器装置,具有对应于上述第1变倍范围和上述第2变倍范围、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光学系统;及
取景器锁止机构,可将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锁止在对应于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的可变倍率状态上,
其中,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是在上述第1变倍范围和第2变倍范围重复的范围内。
4、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景器装置,具有可对应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和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2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的取景器光学系统;
锁止装置,可以使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锁止在对应于预定变倍状态的状态,该预定变倍状态的范围为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和上述第2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相重复的范围;
照相机机身,可安装具备有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的第1摄影光学系统的第1镜筒、和具备有上述第2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的第2摄影光学系统的第2镜筒中的某一个;
上述第1镜筒可以在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锁止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上述第2镜筒可以在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与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一样锁止上述第2摄影光学系统。
5、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照相机机身,其可安装第1镜头镜筒、第2镜头镜筒和第3镜头镜筒中的一个,所述第1镜头镜筒,具有在第1范围可以变更焦点距离的第1摄影光学系统;
所述第2镜头镜筒,具有在至少与上述第1范围的一部分重叠、并在至少比上述第1范围向短焦点距离端扩大的第2范围上,可变更焦点距离的第2摄影光学系统;所述第3镜头镜筒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1范围和第2范围重叠、并在至少比上述第1范围和上述第2范围向长焦点侧扩大的第3范围上、具有可变更焦点距离的第3摄影光学系统;
取景器装置,具有可以对应于上述第1范围、上述第2范围和上述第3范围可变倍率的取景器光学系统;
锁止机构,可以将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锁止在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所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与上述第1范围、上述第2范围和上述第3范围重复的范围内的焦距相对应;
电动驱动源,用于可变倍率驱动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和带有安装在上述照相机机身上的镜头镜筒的摄影光学系统;
上述第1镜头镜筒包括: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对应于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的焦点距离的第1锁止机构;上述第2镜头镜筒包括上述第2摄影光学系统对应于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的焦点距离的第2锁止机构;上述第3镜头镜筒包括上述第3摄影光学系统对应于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的焦点距离的第3锁止机构。
6、一种照相机,将多个单元组合而制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影光学系统,其是在预定的第1焦点距离和第2焦点距离之间可变倍率;
镜头镜筒,具有上述摄影光学系统、进行可变倍率的驱动;及
取景装置,具有可以对应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可变倍范围进行可变倍率的取景光学系统;
安装上述镜头镜筒的照相机机身;
锁止机构,在将上述镜头镜筒安装在照相机机身上时,将上述摄影光学系统机械地锁止在预定的焦距上;
锁止机构,将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锁止在对应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预定焦点距离的变倍状态上;
其中,上述锁止机构在将上述镜头镜筒安装在照相机机身上后,在上述照相机的使用状态下,不进行锁止动作。
7、一种照相机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制造的照相机,选择下述多个摄影光学系统中的一个的步骤,该多个摄影光学系统具有各不相同的变倍范围、且各个变倍范围的至少一部分重复、并且可设定在共同的变倍状态上;
将对应于所选择的摄影光学系的变倍范围的镜框单元安装在照相机机身上的步骤;
使上述镜框单元成为在上述多个变倍范围重复的范围内的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的步骤;
将具有可与上述多个摄影光学系统具有的变倍范围对应进行变倍的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取景器装置,与上述预定的变倍状态对应的步骤;
将上述取景器装置安装在上述照相机机身上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具有相对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可变倍率区域,在广角端有更宽的变倍范围。
9、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具有相对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可变倍率区域,在望远端有更宽的变倍范围。
10、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具有相对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可变倍率区域,在广角端及望远端有更宽的变倍范围。
11、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取景器装置具有凸轮构件,可以使具有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可变倍率光学系统进行变位,以便在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的变倍范围和上述第2摄影光学系统的变倍范围可变倍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驱动上述凸轮构件,同时可变倍率驱动安装在上述照相机机身上的摄影光学系统的电动驱动源。
13、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使具有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可变倍率光学系统,在上述第1可变倍率和第2变倍范围上进行可变倍率的凸轮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驱动上述凸轮构件及安装在上述照相机机身上的上述第1镜筒或第2镜筒的电动驱动源;及
将上述电动驱动源输出的驱动力传递给上凸轮构件、及安装在上述照相机上的上述第1镜筒或上述第2镜筒的传递机构。
15、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取景器装置具有使装有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可变倍率光学系统变位的凸轮构件,以便在上述第1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和上述第2摄影光学系统变倍范围上进行可变倍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是实像取景器光学系统。
17、如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变倍率光学系统是以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变位来进行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可变倍率的镜头。
18、如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驱动组装在上述凸轮构件及上述照相机机身上的第1镜筒或第2镜筒的电动驱动源。
19、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具有上述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可变倍率光学系统在上述第1范围、上述第2范围和上述第3范围内可变倍率的变位凸轮构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从上述电动驱动源输出的驱动力进行预定量减速,传递到上述凸轮构件的减速机构;
上述减速机构可以根据安装在照相机机身上的镜头镜筒种类变更其减速比。
21、如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的可变倍率状态是在具有上述多个摄影光学系统的变倍范围中具有所有摄影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
CN00130375.9A 1999-11-02 2000-11-02 照相机及照相机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3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2750/1999 1999-11-02
JP312752/1999 1999-11-02
JP312751/1999 1999-11-02
JP312749/1999 1999-11-02
JP31275199A JP2001133674A (ja) 1999-11-02 1999-11-02 撮影レンズ鏡筒を有するカメラ
JP31275099A JP2001133848A (ja) 1999-11-02 1999-11-02 ファインダ装置
JP31275299A JP2001133849A (ja) 1999-11-02 1999-11-02 ファインダ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31274999A JP2001133847A (ja) 1999-11-02 1999-11-02 ファインダ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4311A CN1294311A (zh) 2001-05-09
CN1200316C true CN1200316C (zh) 2005-05-04

Family

ID=27480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3037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316C (zh) 1999-11-02 2000-11-02 照相机及照相机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415109B1 (zh)
CN (1) CN1200316C (zh)
HK (1) HK10365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7333C (zh) * 2005-07-20 2008-11-2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JP5473473B2 (ja) * 2009-08-17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8467043B2 (en) * 2010-10-14 2013-06-18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ens module testing apparatus
CN102937737B (zh) * 2012-11-12 2015-04-2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用于三档变焦镜头的倍率切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2104A (en) * 1985-06-11 1987-03-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Pseudo format camera with zoom finder
US4924248A (en) * 1985-12-09 1990-05-08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Photographic camera
JP2772617B2 (ja) 1994-06-06 1998-07-02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シャッタ式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
US6091902A (en) * 1998-02-25 2000-07-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Zoom camera with pseudo zooming fun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36502A1 (en) 2002-01-04
CN1294311A (zh) 2001-05-09
US6415109B1 (en) 2002-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07388A (zh) 透镜镜筒
US7808728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308719C (zh) 具有可调镜头焦距和分辨率的镜头筒组件的变焦照相机
CN1690756A (zh) 伸缩式镜筒与成像设备
JP2011022234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US7035019B2 (en) Lens barrel extending and retracting mechanisms
CN1329761C (zh) 透镜镜筒
CN1200316C (zh) 照相机及照相机制造方法
CN1854786A (zh) 透镜镜筒
US6546200B2 (en) Lens interlock mechanism and lens interlock method, camera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lens interlock mechanism
JP4730500B2 (ja) レンズ装置
US7401987B2 (en)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eccentricity adjusting device
US7116901B2 (en) Zoom finder drive mechanisms
CN108663768B (zh)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CN1311266C (zh) 可变焦距透镜单元
CN1219229C (zh) 光学仪器焦距调整装置
CN100339758C (zh) 照相机
JP2007316516A (ja) 沈胴式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CN1525231A (zh) 照相机
JP2019079079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478533B2 (ja) 光学機器
JP2018142030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369738A (zh) 可变焦度的透镜筒和照相机
JP2023172717A (ja) 撮像装置
JPH1144835A (ja) カメラのレンズ駆動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BB1A Publication of applic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411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