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8261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8261A
CN1808261A CNA2006100050010A CN200610005001A CN1808261A CN 1808261 A CN1808261 A CN 1808261A CN A2006100050010 A CNA2006100050010 A CN A2006100050010A CN 200610005001 A CN200610005001 A CN 200610005001A CN 1808261 A CN1808261 A CN 1808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lens
lens combination
flexible printed
printed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50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4096C (zh
Inventor
小林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808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8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40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409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涉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具有用于引导挠性印刷板的通孔。挠性印刷板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的位置在光轴方向上随所述驱动单元的转动而改变,减少了挠性印刷板导致的图像叠影的出现。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背景
本发明的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挠性印刷板的成像装置,更具体地说(尽管非排它地),本发明涉及具有设置在装有可移动元件的透镜镜筒中的挠性印刷板的成像装置。
现有技术的描述
存在一种传统伸缩式透镜镜筒,所述透镜镜筒包括用于移动光学透镜的装置,所述装置能够在照相机未使用时将光学透镜储存在照相机主体中以及在照相机使用时使光学透镜移动到预定伸出位置。
此外,还存在一种传统变焦透镜镜筒,所述变焦透镜镜筒可使得多个光学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以改变摄影透镜的焦距。
此外,还存在一种传统透镜镜筒,所述透镜镜筒具有可伸缩和变焦两种能力。
依照所述透镜镜筒中的一种,光圈或快门由电磁装置驱动并且被布置得随光学透镜一起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电磁驱动部分必须与装在照相机主体中的固定式照相机控制器电连接。这是使用挠性印刷板将电磁驱动部分与照相机控制器相连接的原因。
挠性印刷板可为弯曲或挠曲的以遵循电磁驱动部分的位移或移动,因此在保持电磁驱动部分与照相机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的同时可使得电磁驱动部分移动到预期位置。
除光圈或快门以外,用于振动校正透镜镜筒的致动器也可被容纳在透镜镜筒中。所述致动器使得透镜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移动以消除照相机抖动。用于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可被装在透镜镜筒中。所述致动器和/或所述传感器可与在透镜镜筒中移动的光学组整体形成。另外在所述情况中,所述致动器和/或所述传感器可通过挠性印刷板被连接于照相机主体的照相机控制器。
结合考虑透镜镜筒的最大收缩位置和最大伸出位置两者来确定挠性印刷板的长度。因此,透镜镜筒中的挠性印刷板通常处于弯曲或偏斜状态,由于挠性印刷板可能被布置在成像光束附近因此可在图像上产生叠影。
下面将参照图10描述这样一种叠影的成因或原理。
图10是示出了处于广角状态和远距摄影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中的传统透镜镜筒的横截面图。图10中所示的挠性印刷板101被构成得用于将装配在透镜镜筒中的光圈和/或快门的电磁驱动源电连接于设在透镜镜筒外部的照相机控制器。此外,图10示出了具有成像平面的成像元件102、第一透镜组103、第二透镜组104、第三透镜组105、以及光束106。
如图10中所示的,光束106穿过第一透镜组103和第二透镜组104同时分别在第一透镜组103和第二透镜组104中引起折射。依照图10中所示的布置,取决于其入射角,光束106可被反射在透镜镜筒中弯曲的挠性印刷板101处。之后,在穿过第三透镜组105之后光束106可到达成像元件102处。如果来自于目标区域外部的光束的光源足够明亮的话,包含来自于挠性印刷板101的任何反射的光束106可在摄影图像上形成叠影。
为了减少由于在到达成像元件之前与穿过各个透镜的路径中的挠性印刷板的上述干扰而导致的光束形成叠影的发生,除消除来自于挠性印刷板的光线的反射以外没有其他方法。因此,已论述了用于减少或消除挠性印刷板的过度长度的各种方法。
例如,日本专利未审定公开申请No.07-20370描述了这样一种方法,即,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用于引导挠性印刷板的引导元件以消除或减小过度长度。
另外,日本专利未审定公开申请No.2001-188289描述了挠性印刷板盘绕在其周围的导辊,其中所述导辊随着连接于挠性印刷板的快门单元的前后移动而前后移动以消除或减小过度长度。
然而,依照日本专利未审定公开申请No.07-20370中所描述的布置,必须确保容许引导元件沿光轴方向移动所需的空间。因此,难以实现透镜镜筒的小型化并且还易于包含用于使得引导元件移动的元件。这不利于透镜镜筒的小型化。此外,需要额外数量的零件,这增加了制造成本。
而且,依照日本专利未审定公开申请No.2001-188289中所描述的布置,需要导辊和用于使得所述导辊移动的元件两者,这增加了制造成本。另外,需要导辊所需的移动空间,因此,难以实现透镜镜筒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概述
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涉及这样一种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在不需要额外零件和较大空间的情况下被构成得用于减少或消除挠性印刷板的过度长度。
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涉及这样一种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被构成得用于促进挠性印刷板在更小空间中的转动,而无需额外零件或部件。
在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成像装置包括:装有控制电路板的主体单元;装有电磁驱动部分和/或电子部件并且被构成得用于沿光轴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单元移动的移动元件;被构成得用于将电磁驱动部分和/或电子部件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的挠性印刷板;转动以驱动所述移动元件的驱动单元;以及所述驱动单元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引导所述挠性印刷板并且以这样一种方式构成,即,使得挠性印刷板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的通过位置在光轴方向上随所述驱动单元的转动而改变。
在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成像装置包括:装有控制电路板的主体单元;装有电磁驱动部分和/或电子部件并且被构成得用于沿光轴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单元移动的移动元件;被构成得用于将电磁驱动部分和/或电子部件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的挠性印刷板;转动以驱动所述移动元件的旋转单元;以及设在所述旋转单元内部并且被构成得用于沿光轴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单元移动的移动凸轮镜筒,其中所述旋转单元具有用于引导所述挠性印刷板的通孔和与所述移动凸轮镜筒的驱动销相接合的接合部分,并且用于引导所述挠性印刷板的所述通孔在所述通孔与所述接合部分相互交叉的部分处具有圆形结构。
从以下结合附图所作出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明白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附图的简要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所述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处于广角状态中的透镜镜筒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详细布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A是示出了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固定镜筒的前视图。
图3B是示出了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固定镜筒的内部结构的展开图。
图4是示出了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移动凸轮镜筒的内部结构的展开图。
图5是示出了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驱动系统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和光圈快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7A到7D是横截面图,每个都示出了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用于驱动挠性印刷板(FPC)的光圈快门的偏斜状态。
图8是示出了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驱动镜筒的内部结构的展开图。
图9是示出了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驱动镜筒的内部结构的展开图。
图10是示出了形成叠影的传统透镜镜筒的横截面图。
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示范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当然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决不意味着用于限制本发明、其应用或使用。
示范性实施例可被包含于形成成像系统的各种成像装置(例如,电子照相机、便携式摄像机、数字式照相机、电影摄像机、广播电视摄像机、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成像装置、以及其等价物)中。
可不再详细讨论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但是可适当地将其看作能够描述的一部分。例如描述了透镜和透镜单元,并且可用于形成透镜的任何材料(例如,玻璃、硅)都应落在示范性实施例的范围内。另外,可不讨论所述透镜的实际尺寸,但是从大透镜到毫微透镜之间任何尺寸的透镜(例如,具有毫微米尺寸直径、微米尺寸直径、厘米尺寸直径、以及米尺寸直径的透镜)都应落在示范性实施例的范围内。
另外,示范性实施例不局限于视觉成像装置(例如,光学摄影系统),例如,所述系统可被设计得与红外线或其他波长成像系统或使用挠性印刷板的装置的任何设备结合使用。另外,示范性实施例可与非数字系统以及数字系统(例如使用CCDs的摄影系统)结合使用。
应该注意的是,在以下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和字母表示相似的项,因此一旦在一幅图中限定了某一项,在随后的附图中就可不再讨论或进一步限定该项了。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透视图。图1中所示的透镜镜筒处于其中焦距最短的广角状态中。如下文中所述的,所述透镜镜筒可从其中透镜镜筒被储存的收缩状态移动到其中焦距最长的远距摄影状态或移动到广角状态。
此外,透镜镜筒可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布置,即,使得焦距在广角状态与远距摄影状态之间连续地改变。这通常被称作“变焦”。凸轮机构可用于执行透镜镜筒到每种状态的移动或变焦,从而可以预定间隙布置稍后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透镜镜筒的移动和/或变焦操作的细节。
图2是示出了至少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详细布置的分解透视图。接地板1支撑第三透镜组和成像元件。第三透镜组可包括聚焦透镜并且沿光轴方向可移动。接地板1是构成透镜镜筒的最后面的部件。其他构成部件被设置在接地板1的前面。AF马达1a可为可操作地连接于接地板1的致动器。AF马达1a沿光轴方向前后驱动第三透镜组。
固定镜筒2(例如,具有圆柱形形状)以这样一种方式可操作地连接于接地板1,所述方式即,使得第三透镜组与圆柱形主体同轴。因此,固定镜筒2的中心线与第三透镜组的光轴重合。固定镜筒2可具有内圆周表面,在所述内圆周表面上形成有构成凸轮的槽结构。
此外,固定镜筒2可具有基本与槽轨迹相一致的孔结构。所述孔结构从固定镜筒2的内圆周表面伸出到其外圆周表面。
下面将参照图3A和图3B描述所述槽结构和所述孔结构。图3A示出了固定镜筒2的前侧。图3B示出了固定镜筒2的圆周内侧。图3A示出了从参考点“D”开始的箭头。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对应于图3B中的向右方向。
在图3B中,固定镜筒凸轮槽2a具有用作凸轮的槽结构。尽管不局限于示范性实施例,但是所示的示例示出了设在固定镜筒2的内圆周表面上并且在沿圆周方向相同的间距下被设置的总共三个凸轮槽2a,每个凸轮槽2a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凸轮通孔2b形成孔结构(例如,具有与固定镜筒凸轮槽2a相似的轨迹)。凸轮通孔2b从固定镜筒2的内圆周表面穿透到其外圆周表面。与固定镜筒凸轮槽2a相似,所示的示例示出了总共三个凸轮孔2b,每个凸轮孔2b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在沿圆周方向相同的间距下被设置。
参照图2,移动凸轮镜筒3具有圆柱形形状,所述圆柱形形状具有形成在内表面上的两种凸轮槽。总共三个凸轮随动件3a在沿圆周方向上以与固定镜筒2的凸轮孔2b的间隔相同的间距下被设在移动凸轮镜筒3的外圆柱形表面上。每个凸轮随动件3a与相应固定镜筒凸轮槽2a相接合。具有圆柱形形状的前进调节镜筒4可与移动凸轮镜筒3的内部圆柱形表面相联接。前进调节镜筒4的后端部分被构成为凸缘4a。止动器突起4b被形成在前进调节镜筒4的前端部分处。
每个止动器突起4b都从与移动凸轮镜筒3相联接的圆柱形表面处向外突出。止动器突起4b被设在臂4c的远端部分处。臂4c的另一端与前进调节镜筒4相连接。环形槽3i(例如,具有环形有槽形状)被设在移动凸轮镜筒3的内部圆柱形表面上其远端部分处。该示范性实施例示出了三个止动器突起4b和在沿圆周方向相同的间距下被设置的相应的臂4c。然而,通过具有至少一个止动器突起4b和相应的臂4c简化了所述功能。
前进调节镜筒4从后侧被插入到移动凸轮镜筒3中。在插入程序开始时,使得止动器突起4b与移动凸轮镜筒3的内部圆柱形表面相接触。在压制力下,臂4c经历弹性变形和向内倾斜。因此,止动器突起4b可前进到移动凸轮镜筒3中。此外,在随后的插入程序中,止动器突起4b到达环形槽3i处。
在到达该位置的情况下,臂4c从弹性变形状态反弹为原始形状。这样,止动器突起4b进入环形槽3i中并且与环形槽3i相接合。通过该接合,移动凸轮镜筒3沿光轴方向被牢固地夹在凸缘4a与止动器突起4b之间。前进调节镜筒4防止移动凸轮镜筒3沿光轴方向移动。同时,前进调节镜筒4促进移动凸轮镜筒3围绕光轴的转动。
下面将描述用于将移动凸轮镜筒3和前进调节镜筒4装配于固定镜筒2中的方法。
在图3B中,每个前进槽2c都被设在固定镜筒2的内部圆柱形表面上。前进槽2c具有基本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槽结构。构成固定镜筒凸轮槽2a一部分的固定镜筒引入凸轮2d基本平行于所述光轴。固定镜筒伸缩凸轮2e被连接于固定镜筒引入凸轮2d。固定镜筒收缩凸轮2e围绕所述光轴沿基本圆周方向伸出,并且在透镜镜筒伸缩的位置处支撑移动凸轮镜筒3。
反过来参考图2,前进键4d被形成在凸缘4a的外部圆柱形表面上。如下面描述的,前进键4d和前进槽2c具有基本相同的宽度,并且相互接合。本示范性实施例的透镜镜筒可具有两个前进槽2c和两个前进键4d。然而,可通过具有至少一对前进槽2c和前进键4d而促进该功能并且示范性实施例不局限于两个前进槽。
处于与前进调节镜筒4转动地联接的状态中的移动凸轮镜筒3可从其后端与固定镜筒2装配在一起。首先,使得凸轮随动件3a与固定镜筒引入凸轮2d相接合并使得凸轮随动件3a沿光轴方向被推动。同时,使得前进调节镜筒4转动直到前进键4d与前进槽2c相接合。凸轮随动件3a进一步被压制直到凸轮随动件3a到达固定镜筒伸缩凸轮2e。因此,凸轮随动件3a和固定镜筒伸缩凸轮槽2a彼此接合。因此,前进键4d与前进槽2c彼此接合。
因此,移动凸轮镜筒3和前进调节镜筒4与固定镜筒2装配在一起。此外,凸轮随动件3a与沿圆周方向设置在三个部分处的固定镜筒凸轮槽2a相接合。因此,移动凸轮镜筒3相对于固定镜筒2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在一个位置中。
总共三个驱动销3b在沿圆周方向相同的间距下被设在移动凸轮镜筒3的外部圆柱形表面上。插入在凸轮通孔2b中的每个驱动销3b从固定镜筒2的外部圆柱形表面处向外突出。
因此,在移动凸轮镜筒3与固定镜筒2装配在一起的状态中,通过附于驱动销3b的螺丝(未示出)拧紧驱动销3b。凸轮通孔2b的宽度大于驱动销3b的直径。固定镜筒凸轮槽2a的轨迹与凸轮通孔2b的轨迹相似。因此,驱动销3b不会与凸轮通孔2b的边缘相抵触。
下面将描述用于装配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方法。
在图2中,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容纳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容纳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和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中的每个都与设在移动凸轮镜筒3的内部圆周表面上的凸轮相接合并且还与前进调节镜筒4的前进槽相接合。
第一透镜组凸轮随动件5a被设在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的外部圆柱形表面上。总共三个凸轮随动件5a在沿圆周方向相同的间距下被设置。第一透镜组凸轮随动件5a与第一透镜组凸轮槽3c相接合(图4)。
第一透镜组前进键5b被设在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的外部圆柱形表面上。总共三个前进键5b以与第一透镜组凸轮随动件5a相似的方式在沿圆周方向相同的间距下被设置。
第一透镜组前进键5b和第一透镜组凸轮随动件5a被布置在相同圆周位置上。每个都具有孔结构并且基本平行于光轴伸出的第一透镜组前进槽4e(图2和图4)被设在前进调节镜筒4上。总共三个前进槽4e在沿圆周方向相同的间距下被设置。第一透镜组前进键5b的宽度基本与第一透镜组前进槽4e的宽度相同。第一透镜组前进键5b和第一透镜组前进槽4e彼此接合。
第二透镜组凸轮随动件6a被设在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的外部圆柱形表面上。总共三个凸轮随动件6a在沿圆周方向相同的间距下被设置。第二透镜组凸轮随动件6a与第二透镜组凸轮槽3d相接合(图4)。
每个都具有孔结构并且基本平行于光轴伸出的第二透镜组前进槽4f被设在前进调节镜筒4上。总共三个前进槽4f在沿圆周方向相同的间距下被设置。第二透镜组凸轮随动件6a的直径基本与第二透镜组前进槽4f的宽度相同。第二透镜组凸轮随动件6a和第二透镜组前进槽4f彼此接合。
下面将参照图4描述形成在移动凸轮镜筒3的内部圆柱形表面上的各种凸轮。
图4是示出了移动凸轮镜筒3的内部结构的展开图。每个都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透镜组凸轮槽3c可用作用于使得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沿光轴方向移动到第一预定位置的凸轮。每个都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二透镜组凸轮槽3d可用作用于使得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沿光轴方向移动到第二预定位置的凸轮。总共三对第一透镜组凸轮槽3c和第二透镜组凸轮槽3d在沿圆周方向相同的间距下被设在移动凸轮镜筒3的内部圆柱形表面上。
每个都具有槽结构并且基本平行于光轴伸出的第一透镜组引入凸轮3e在其一端处被连接于第一透镜组凸轮槽3c。第一透镜组引入凸轮3e和第一透镜组凸轮槽3c的横截面结构基本是相同的(例如,垂直于包含图4的页面以及垂直于相应凸轮路径3e或3c的平面中的横截面)。
相似地,每个都具有相同槽结构并且基本平行于光轴伸出的第二透镜组引入凸轮3f在其一端处被连接于第二透镜组凸轮槽3d。第二透镜组引入凸轮3f和第二透镜组凸轮槽3d的横截面结构基本是相同的(例如,垂直于包含图4的页面以及垂直于相应凸轮路径3d或3f的平面中的横截面)。
此外,第一透镜组收缩凸轮3g沿圆周方向伸出并且在其一端处连接于第一透镜组引入凸轮3e。第一透镜组收缩凸轮3g用作第一透镜组凸轮槽3c的一部分。在第一透镜组凸轮随动件5a和第一透镜组收缩凸轮3g彼此接合的状态下,在光轴方向上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相对于移动凸轮镜筒3的位置是透镜镜筒处于储存位置中的收缩位置。
相似地,第二透镜组收缩凸轮3h沿圆周方向伸出并且在其一端处连接于第二透镜组引入凸轮3f。第二透镜组收缩凸轮3h用作第二透镜组凸轮槽3d的一部分。在第二透镜组凸轮随动件6a和第二透镜组收缩凸轮3h彼此接合的状态下,在光轴方向上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相对于移动凸轮镜筒3的位置是透镜镜筒处于储存位置中的收缩位置。
当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被装配于移动凸轮镜筒3中并且还被装配于前进调节镜筒4中时,移动凸轮镜筒3和前进调节镜筒4相互转动以使得第一透镜组引入凸轮3e与第一透镜组前进槽4e在相位上一致(例如,在圆周位置中)。图4的虚线表示前进调节镜筒4的展开(development)(尽管臂4c被省略)。
此外,图4中所示的移动凸轮镜筒3和前进调节镜筒4处于适合于装配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的相位关系中。保持这样一种相位关系能够使得第一透镜组凸轮随动件5a与第一透镜组引入凸轮3e相接合同时能够使得第一透镜组前进键5b与第一透镜组前进槽4e相接合。
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可被挤压直到其到达第一透镜组收缩凸轮3g。因此,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可与移动凸轮镜筒3装配在一起。此外,第一透镜组凸轮随动件5a与设置在沿圆周方向隔开的三个部分处的第一透镜组凸轮槽3c相接合。因此,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被可操作地连接在与移动凸轮镜筒3相对的位置中。
以相同的方式装配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
当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被装配于移动凸轮镜筒3中并且还被装配于前进调节镜筒4中时,移动凸轮镜筒3和前进调节镜筒4相互转动以使得第二透镜组引入凸轮3f与第二透镜组前进槽4f在相位上一致(例如,在圆周位置中)。依照本示范性实施例的透镜镜筒,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的装配相位与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的装配相位相似。
更具体地说,如图4中所示的,如果需要满足用于装配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的上述相位关系的话,第二透镜组引入凸轮3f和第二透镜组前进槽4f可处于相同相位中。保持这样一种相位关系能够使得第二透镜组凸轮随动件6a与第二透镜组引入凸轮3f相接合同时能够使得第二透镜组凸轮随动件6a与第二透镜组前进槽4f相接合。
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可被挤压直到其到达第二透镜组收缩凸轮3h。因此,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可与移动凸轮镜筒3装配在一起。此外,第二透镜组凸轮随动件6a与设置在沿圆周方向隔开的三个部分处的第二透镜组凸轮槽3d相接合。因此,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被可操作地连接在与移动凸轮镜筒3相对的位置中。
下面将描述装配在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中的光圈快门单元。
在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中,光圈被布置在第二透镜组附近。
图6是示出了从透镜镜筒后侧看过去的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的分解透视图。光圈快门单元11具有可变光圈和快门。可变光圈具有可变的孔。步进马达11a是用于改变光圈孔径的驱动源。
致动器11b产生用于驱动快门的电磁力。提供了光圈快门驱动挠性印刷板(在下文中,称之为光圈快门FPC)12以便于将步进马达11a和致动器11b电连接于设在透镜镜筒外部的外部装置。光圈快门FPC12通过焊接被连接于步进马达11a以及致动器11b。光圈快门单元11可操作地连接于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例如,通过紧固螺丝),并且与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整体形成。
返回来参考图2,驱动镜筒7被联接在固定镜筒2的外部圆柱形表面周围。驱动镜筒7具有可相对于固定镜筒2转动的圆柱形主体。三个驱动键槽7a在沿圆周方向相同的间距下被设置在驱动镜筒7的内部圆柱形表面上。每个驱动键槽7a都具有基本平行于光轴的槽结构。驱动键槽7a的宽度基本等于驱动销3b的直径。驱动键槽7a和驱动销3b相互接合。设在驱动镜筒7外部圆柱形表面上的驱动镜筒齿轮7b与稍后描述的驱动系统的齿轮相啮合。
设在固定镜筒2后端处的凸缘2f具有基本垂直于光轴的平坦表面。驱动镜筒7从前侧与固定镜筒2装配在一起直到驱动镜筒7开始与由驱动镜筒齿轮7b与驱动销3b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的相位处的凸缘2f相接触。
盖镜筒8是驱动镜筒7的止动器。盖镜筒8可操作地连接于接地板1(例如,经由固定镜筒2的凸缘2f借助于紧固螺丝)。从后侧将包括其范围从接地板1到驱动镜筒7的上述元件的透镜镜筒的半成品与盖镜筒8装配在一起。
挠性印刷板(在下文中,称之为透镜镜筒FPC)13与DC马达9、AF马达1a以及装配在透镜镜筒中的其他电子部件相连接。透镜镜筒FPC13具有连接于光圈快门FPC12的连接器。透镜镜筒FPC13被进一步连接于成像装置(例如,照相机)主体的主电路(未示出)。透镜镜筒FPC13有助于根据主电路的成像装置控制器的输出或从透镜镜筒的其他电子部件中输入到成像装置控制器中的信息驱动每个透镜镜筒的致动器。
下面将描述设在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中的光圈快门FPC12与设在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外部的透镜镜筒FPC13的连接。
在图2中,具有孔结构的固定镜筒FPC孔2g被设在固定镜筒2的侧表面上。光圈快门FPC12被插入到固定镜筒FPC孔2g中。驱动镜筒7具有FPC狭缝7c。
当驱动镜筒7与固定镜筒2装配在一起时,FPC狭缝7c与固定镜筒FPC孔2g重叠。驱动镜筒7是可转动的,而光圈快门FPC与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整体形成并且不可转动。FPC狭缝7c可具有沿圆周方向伸出的细长孔结构。稍后将描述FPC狭缝7c的结构。盖镜筒8具有设在其侧表面上的盖镜筒FPC孔8a。盖镜筒FPC孔8a与固定镜筒FPC孔2g重叠。
以这种方式,固定镜筒FPC孔2g、盖镜筒FPC孔8a以及FPC狭缝7c相互重叠。因此,光圈快门FPC12可从透镜镜筒的内部被直接插入。在这种情况中,我们可按所述顺序沿光轴方向将固定镜筒FPC孔2g、FPC狭缝7c以及盖镜筒FPC孔8a的宽度设定得越来越大。当光圈快门FPC12被插入到布置在最内侧处的固定镜筒FPC孔2g中时,光圈快门FPC12可在不会与FPC狭缝7c和盖镜筒FPC孔8a相抵触的情况下被平滑地引导到透镜镜筒的外部。
下面将描述FPC狭缝7c的结构。
图8是示出了驱动镜筒7的内部结构的展开图。在该展开图中驱动镜筒7的转动对应于左右方向。驱动镜筒7的转动和透镜镜筒的伸出状态处于稍后所述的关系中。
在图8中,“S”表示在透镜镜筒的收缩状态下光圈快门FPC12被插入到FPC狭缝7c中的点。在透镜镜筒的收缩状态下,光圈快门FPC12具有过度或多余部分因此会导致弯曲或偏斜。相似地,“W”表示在透镜镜筒的广角状态下光圈快门FPC12被插入到FPC狭缝7c中的点。“T”表示在透镜镜筒的远距摄影状态下光圈快门FPC12被插入到FPC狭缝7c中的点。此外,“M”表示在与广角状态和远距摄影状态之间的中点相对应的中间状态下光圈快门FPC12被插入到FPC狭缝7c中的点。
如图8中所示的,FPC狭缝7c沿光轴方向在收缩状态、广角状态和远距摄影状态中的每个状态下具有相同高度。另一方面,在中间状态下FPC狭缝7c的高度可较小。换句话说,FPC狭缝7c具有朝向成像平面侧突出的结构(图8)。中间状态的狭缝部分通过倾斜的狭缝部分被平滑地连接于广角状态和远距摄影状态的狭缝部分。
此外,如图8中所示的,驱动键7a和FPC狭缝7c彼此相交。因此,圆形或刻槽的结构(所谓的R结构)被形成在交叉点处以使得光圈快门FPC12可平滑地移动。
返回来参考图2,盖镜筒8具有容纳部分。透镜镜筒的驱动系统的齿轮组被容纳在盖镜筒8的支撑部分与接地板1之间。
图5是示出了驱动系统的详细布置的分解透视图。用作透镜镜筒驱动源的DC马达9被可操作地连接于盖镜筒8。齿轮组10将DC马达9的转动传输到驱动镜筒7。齿轮组10被容纳在接地板1与盖镜筒8之间。在装配程序中,接地板1最后被可操作地连接于盖镜筒8(例如,通过紧固螺丝)。在透镜镜筒完成之前,光圈快门FPC12被连接于透镜镜筒FPC13。
下面将描述用于驱动透镜镜筒的DC马达9的操作。
首先,如上所述的,DC马达9的转动力通过齿轮组10被传输到驱动镜筒齿轮7b。因此,驱动镜筒7围绕光轴转动。驱动镜筒7的转动力作用在与驱动键槽7a相接合的驱动销3b上。因此,移动凸轮镜筒3围绕光轴转动。
在所述转动力下,在凸轮随动件3a与固定镜筒凸轮槽2a接合的情况下,移动凸轮镜筒3不仅围绕光轴转动而且还在光轴方向上沿固定镜筒凸轮槽2a移动(图3B)。而且,此时,由于前进槽2c与前进键4c相接合因此前进调节镜筒4不转动。前进调节镜筒4与移动凸轮镜筒3一起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
由于第一透镜组前进键5b与第一透镜组前进槽4e相接合因此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不转动。当移动凸轮镜筒3发生相对于固定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转动时,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在光轴方向上沿第一透镜组凸轮槽3c移动(图4)。在这种情况中,如上所述的,移动凸轮镜筒3沿光轴方向移动。因此,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沿这样一种轨迹移动,所述轨迹源自于沿第一透镜组凸轮槽3c的光轴移动与移动凸轮镜筒3的前后移动的组合。
相似地,由于第二透镜组凸轮随动件6a与第二透镜组前进槽4f相接合因此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不转动(图4)。当移动凸轮镜筒3发生相对于固定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转动时,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在光轴方向上沿第二透镜组凸轮槽3d移动。在这种情况中,如上所述的,移动凸轮镜筒3沿光轴方向移动。因此,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沿这样一种轨迹移动,所述轨迹源自于沿第二透镜组凸轮槽3d的光轴移动(图4)与移动凸轮镜筒3的前后移动的组合。
前进键4d和第一透镜组前进槽4e处于这样一种相位关系,即,当移动凸轮镜筒3的凸轮随动件3a与固定镜筒收缩凸轮2e相接合时,第一透镜组凸轮随动件5a与第一透镜组收缩凸轮3g相接合。相似地,前进键4d和第二透镜组前进槽4f处于这样一种相位关系,即,当移动凸轮镜筒3的凸轮随动件3a与固定镜筒收缩凸轮2e相接合时,第二透镜组凸轮随动件6a与第二透镜组收缩凸轮3h相接合。
在这种布置下,移动凸轮镜筒3、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和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可同时被布置在收缩位置处。而且,在与广角状态和远距摄影状态之间的中点相对应的中间状态下,相应凸轮使得焦距连续改变。
从前面的描述中可明白的是,当驱动镜筒7转动时,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和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可根据由凸轮限定的预定位置关系沿光轴方向移动。更具体地说,本示范性实施例的透镜镜筒可在收缩状态和广角状态之间移动。而且,可在广角、远距摄影以及中间状态中的每个状态下进行摄影。
下面将参照横截面图描述光圈快门FPC12、固定镜筒FPC孔2g、盖镜筒FPC孔8a以及FPC狭缝7c的关系。
图7A到7D是横截面图,分别示出了沿穿过光圈快门FPC12被插入的部分的平面取得的从横向方向看过去的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状态。
图7A是示出了透镜镜筒的收缩状态的横截面图。如图7A中所示的,光圈快门FPC12经由接地板1与移动凸轮镜筒3之间的间隙从透镜镜筒中的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延伸到移动凸轮镜筒3的外侧。光圈快门FPC12还沿固定镜筒2的内侧向前延伸。之后,光圈快门FPC12穿过固定镜筒FPC孔2g、FPC狭缝7c以及盖镜筒FPC孔8a并且到达透镜镜筒的外侧,在那里光圈快门FPC12与透镜镜筒FPC13连接器相连接。
如果光圈快门FPC12的长度在收缩状态下过度地长或短的话,光圈快门FPC12可与透镜镜筒中的其他元件相抵触。因此,光圈快门FPC12可能被损坏。因此,光圈快门FPC12应具有适当的长度,从而可避免光圈快门FPC12在收缩状态下过度地长或短。
图7B是示出了透镜镜筒的广角状态的横截面图。依照本示范性实施例的透镜镜筒,在除收缩状态以外的广角状态和远距摄影状态之间,广角状态中的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处于最靠近于成像平面的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光圈快门FPC12具有过度或多余部分,从而在透镜镜筒中形成弯曲或偏斜。
然而,在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和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之间存在较大间隙。与光圈快门FPC12相连接的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被布置在成像平面的附近。也就是说,依照本示范性实施例,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靠近于布置在成像平面侧处的聚焦透镜1b。因此在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与聚焦透镜1b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空间S1。光圈快门FPC12的过度或多余部分(即,光圈快门FPC12的偏斜部分)在穿过光学第一透镜组的光束(即,光轴)的范围之外。因此,光圈快门FPC12不会发生光线反射,因此不会出现光学问题。
图7C是示出了透镜镜筒的中间状态(例如,大约位于广角状态和远距摄影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的横截面图。在中间状态中,如图8中所示的,光圈快门FPC12在FPC狭缝7c的点M的高度下穿过。因此,光圈快门FPC12在驱动镜筒7和盖镜筒8之间弯曲或偏斜。与其中中间状态中的FPC狭缝7c具有与其他状态中相同高度的情况相比较,光圈快门FPC12在透镜镜筒中的偏斜量较小。
本示范性实施例的布置能够在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与布置在成像平面侧处的聚焦透镜1b之间确保一定空间。在其中与远距摄影状态相比光圈快门FPC12具有过度长度的情况中,光圈快门FPC12的弯曲或偏斜部分可被布置得远离光轴。因此,穿过光学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光束不会被光圈快门FPC12反射因此不会产生叠影或者明显减少任何形成的叠影。
图7D是示出了透镜镜筒的远距摄影状态的横截面图。依照本示范性实施例的透镜镜筒,在远距摄影状态下,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被布置在最大伸出点处。因此,光圈快门FPC12的长度应比远距摄影状态下伸出的透镜镜筒的跨度长。
如从前述中可明白的,光圈快门FPC12在中间状态中(图7C)具有如上所述的过度或多余长度,这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即,光圈快门FPC12的长度被设定得既不会对于收缩状态来说过长也不会对于远距摄影状态来说过短,如上所述的。由于光圈快门FPC12在远距摄影状态中是绷紧的,因此光圈快门FPC12被控制得远离光轴。因此不会出现光学问题。
如上所述的,在不需要辅助零件或部件的情况下,本示范性实施例的透镜镜筒能够在更小空间内翻转挠性印刷板。
依照本示范性实施例,如上所述的,在中间状态下,FPC狭缝7c朝向成像平面侧突出。或者,如图9中所示的,FPC狭缝7c可被构成得随着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的伸出从成像平面侧朝向物体侧移动。在这种情况中,即使与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的伸出量相比较FPC狭缝7c从成像平面侧朝向物体侧的移动量较小,在第二透镜组透镜镜筒6与聚焦透镜1b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空间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的,光圈快门FPC12的弯曲或偏斜也几乎不形成叠影。
尽管本示范性实施例的挠性印刷板用于将透镜镜筒内部的光圈快门单元与外部成像装置控制器相连接,但是本示范性实施例的挠性印刷板也可用于驱动振动校正机构,所述振动校正机构用于取代光圈快门单元减小照相机抖动。此外,在致动器使得光学第一透镜组相对于第一透镜组透镜镜筒5移动的情况下,挠性印刷板可用于将致动器与控制器相连接。而且,在其中温度传感器或光断续器被设置在透镜镜筒中的情况下,挠性印刷板可用于将这些元件与外部装置相连接。
虽然已结合示范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示范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符合最广泛的解释,从而包含所有修正、等价结构以及功能。

Claims (6)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装有控制电路板的主体;
装有电子部件的移动元件,其中所述移动元件被构成得用于沿光轴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移动;
被构成得用于将所述电子部件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的挠性印刷板;
转动以驱动所述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以及
所述驱动装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引导所述挠性印刷板并且以这样一种方式构成,即,使得挠性印刷板相对于所述驱动装置的位置在光轴方向上随所述驱动装置的转动而改变。
2.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装有控制电路板的主体;
装有电子部件的移动元件,所述移动元件被构成得用于沿光轴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移动;
被构成得用于将所述电子部件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的挠性印刷板;
转动以驱动所述移动元件的旋转装置;以及
设在所述旋转装置内部并且被构成得用于沿光轴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移动的移动凸轮镜筒,
其中所述旋转装置具有用于引导所述挠性印刷板的通孔和与所述移动凸轮镜筒的驱动销相接合的接合部分,并且
用于引导所述挠性印刷板的所述通孔在所述通孔与所述接合部分相互交叉的部分处具有圆形结构。
3.依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以这样一种方式构成,即,使得挠性印刷板相对于所述旋转单元的位置在光轴方向上随所述旋转单元的转动而改变。
4.依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部件是电磁驱动部分。
5.依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部件是电磁驱动部分。
6.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第一透镜组;
第二透镜组;
第三透镜组;以及
挠性印刷板,其中,所述挠性印刷板在其一端处连接于第二透镜组而在其另一端处连接于主体,其中当第二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时,挠性印刷板上的入射光线基本不会被直接反射到第三透镜组中,并且挠性印刷板随第二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并且由驱动装置中的通孔引导。
CNB2006100050010A 2005-01-18 2006-01-18 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0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10310 2005-01-18
JP2005010310A JP4455350B2 (ja) 2005-01-18 2005-01-18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8261A true CN1808261A (zh) 2006-07-26
CN100474096C CN100474096C (zh) 2009-04-01

Family

ID=36684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500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096C (zh) 2005-01-18 2006-01-18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52141B2 (zh)
JP (1) JP4455350B2 (zh)
CN (1) CN10047409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2504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4201B2 (ja) * 2004-05-26 2010-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
JP4948318B2 (ja) * 2007-08-08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KR101445612B1 (ko) * 2008-07-17 2014-09-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장치
TWI400478B (zh) * 2009-02-23 2013-07-01 Asia Optical Co Inc Can increas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zoom lens
US8000596B2 (en) * 2009-02-27 2011-08-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5515622B2 (ja) * 2009-10-28 2014-06-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鏡筒およびレンズ鏡筒
JP5493851B2 (ja) * 2009-12-30 2014-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3513493B (zh) * 2012-06-28 2016-08-0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清市供电公司 光学防手震驱动结构
JP6478533B2 (ja) * 2014-09-09 2019-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8008B2 (ja) 1993-07-06 2002-09-24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US5661609A (en) * 1993-07-06 1997-08-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ens mount
JP3240758B2 (ja) * 1993-07-15 2001-12-25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222687A (zh) * 1997-12-03 1999-07-14 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照相机
JP4406487B2 (ja) 1999-12-27 2010-01-27 日東光学株式会社 カメ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2504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52141B2 (en) 2008-11-18
JP2006201252A (ja) 2006-08-03
JP4455350B2 (ja) 2010-04-21
US20060159438A1 (en) 2006-07-20
CN100474096C (zh) 200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8261A (zh) 成像装置
CN1287184C (zh) 镜头驱动机构和图像捕捉设备
CN1275064C (zh)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CN1407388A (zh) 透镜镜筒
CN1776520A (zh) 镜头镜筒和电子设备
CN1893789A (zh) 成像装置的柔性印刷线路板装置
CN1292284C (zh) 透镜装置和摄影装置
CN1900811A (zh) 云台
US8441742B2 (en) Lens barrel and optical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818741A (zh) 摄像装置
JP4991455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影装置
CN100338492C (zh) 镜头镜筒
CN1115576C (zh) 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光学设备
CN1661409A (zh) 透镜镜筒
CN1959474A (zh) 摄影装置
JP5610272B2 (ja) レンズ鏡胴、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JP4730500B2 (ja) レンズ装置
CN1066602C (zh) 投影装置
CN1696754A (zh) 变焦观景器驱动装置
CN1525231A (zh) 照相机
US7684123B2 (en) Lens structure
US8928995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JP2003035856A (ja) レンズ鏡筒、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07333764A (ja) レンズ鏡筒、カメラ
JP5991774B2 (ja) 光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