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6603A - 车辆的后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后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6603A
CN1376603A CN02107758A CN02107758A CN1376603A CN 1376603 A CN1376603 A CN 1376603A CN 02107758 A CN02107758 A CN 02107758A CN 02107758 A CN02107758 A CN 02107758A CN 1376603 A CN1376603 A CN 1376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ulb
lamp
case
combination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7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3514C (zh
Inventor
八木泽胜一
菊野顺二
矢野谦吾
山下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76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6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35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351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2607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indicating 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4Rear ligh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6Luggage carrier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在后组合灯267设置左右一对灯泡545、545和灯泡546、546,在下部箱207a开设用于维修这些灯泡545、545、546、546的左右检修口511、512,由盖513、514分别封闭这些检修口511、512,从而使后组合灯267接近收容箱207。这样,可容易地从收容箱的内侧进行灯泡的维修,同时,可使后组合灯接近收容箱,即使在大型的收容箱的后方配置大型的后组合灯也可紧凑地形成车辆的后部。因此,车辆后部的宽度和全长不变大,可提高车辆的外观性和驾驶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后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提高后组合灯的维修性和车辆后部的细长化的车辆后部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在机动二轮车等车辆的收容箱的后方配置后组合灯的车辆后部构造,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203449号公报“车身后部的灯器安装构造”的图2中,记载了由多个螺钉将灯器70安装于收容箱50(符号使用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符号。以下相同。)的后部外壁54a的构造。
当将灯器70安装到收容箱50的后部外壁54a时,在更换灯器70的灯泡的场合,必须从收容箱50拆下灯器70。另外,在形成为从收容箱50与灯器70之间进行灯泡的装拆的构造时,必须设置用于将手插入到收容箱50与灯器70之间的大的间隙。
为了从收容箱50拆下灯器70,必须松开多个螺钉,拆卸很费事。另外,当在收容箱50与灯器70之间设置大的间隙时,例如在将为了提高收容性而大型化了的收容箱和为了提高观察确认性而大型化了的灯器配置到车辆后部的场合,上述大的间隙使车辆后部大型化,使全长增大,对车辆的大型化和外观性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改善车辆后部构造来提高车辆后部的灯器的维修性和车辆后部的细长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项发明的车辆后部构造在开闭式车座的下方配置收容箱,在该收容箱的后方配置后组合灯;其特征在于:在后组合灯中设置左右一对灯泡,在收容箱上开设用于维修这些灯泡的左右检修口,由盖分别封闭这些检修口,从而使后组合灯接近收容箱。
通过在收容箱上开设用于维修灯泡的左右检修口,可容易地从收容箱的内侧进行灯泡的更换等维修,同时,可使后组合灯接近收容箱,即使在大型的收容箱的后方配置大型的后组合灯也可紧凑地形成车辆的后部。
第2项发明的特征在于:使通过灯泡中心的灯轴线相对车身长度方向轴倾斜。
通过形成使灯轴线相对车身长度方向轴倾斜的构造,例如可使灯轴线朝容易从检修口维修灯泡的方向倾斜。
第3项发明的特征在于:使左右的灯轴线前张开。
通过使左右的灯轴线前张开,可确保集中于后组合灯的左右的灯泡间的大的空间,可朝后方扩大收容箱,增大收容箱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了本发明的后部构造的车辆的左侧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右侧外观图。
图3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侧面断面图。
图4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透视图。
图5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车架、发动机、动力传递机构、及车座的左侧面图。
图6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前部下部的侧面断面图。
图7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周围的透视图。
图8为图6的8向视图。
图9为图8的9-9线断面图。
图10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正视断面图。
图11为本发明机动二轮的散热器周围的作用图。
图12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供油口周围的后视断面图。
图14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车架和燃料箱的右侧外观图。
图15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收容箱的侧面图。
图16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收容箱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6的17-17线断面图。
图18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后组合灯的说明图。
图19为图18的19-19线断面图。
图2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图2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其中,“前”、“后”、“左”、“右”、“上”、“下”按驾驶者观看的方向进行判断。另外,附图是沿符号的朝向观看的图。
图1为采用本发明后部构造的车辆的左侧外观图,作为车辆的机动二轮车10为具有低底盘式踏板25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
覆盖机动二轮车10的车架全体的车罩20由覆盖后述的车架前部和前轮上部的前整流罩21、覆盖前整流罩21上部开口的上罩22、覆盖前整流罩21后部的内罩23、从内罩23后端朝后方延伸并覆盖车架长度方向中央的中间罩24、从中间罩24下端外缘朝外方延伸用于放置驾驶者的脚的低底盘式踏板25、从踏板25的外缘朝下方延伸的踏板裙26、从中间罩24朝后方延伸并覆盖车架后侧部的后侧罩27、及从后侧罩27的端部朝后方延伸并对车架的后部进行覆盖的后罩28构成。
前整流罩21在上部具有透明的挡风玻璃31。内罩23具有覆盖驾驶者脚部前部的护腿罩91。
另外,机动二轮车10在车身前部具有转向手把203,同时在车身后部具有车座208和脚蹬支架300。
转向手把203为使203a、203a较高并朝后方延伸的所谓乔珀型转向手把的形式的类似形状的部件。由转向手把罩101覆盖该转向手把203。转向手把罩101由覆盖转向手把203的左右下部的下部转向手把罩102和覆盖转向手把203上部的上部转向手把罩103构成。
车座208为由驾驶者乘坐的车座前部208a和搭乘人员乘坐的车座后部208b构成的双人车座。脚蹬支架300邻接着中间罩24的后部配置,可收容和露出地安装搭乘人员搁脚的搭乘者用脚蹬310。
图中,符号261为前照灯,符号262为方向指示灯,符号263、263为后视镜,符号264为前挡泥板,符号265为车座锁定用锁,符号266为空气阻流板,符号267为尾灯,符号268为后挡泥板,符号269为副支架,符号320为主支架。
符号271、272为主液压缸,由制动摇臂273、274的操作产生制动用液压。
图2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右侧外观图,如图所示,在前整流罩21的上部的挡风玻璃31的后方具有仪表板92。从以上说明可知,在车身前部可设置挡风玻璃31、护腿罩91、及仪表板92。
另外,该图示出在机动二轮车10的右侧也配置了具有搭乘者用脚蹬310的脚蹬支架300。符号275为排气用消声器。
图3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侧面断面图,是从左侧方观看机动二轮车10的图。
机动二轮车10为轻便摩托车式车辆,其主要构成为车架110、可左右摇动地安装于车架110的头管111上的前叉201、安装于前叉201上的前轮202、连接于前叉201上的上述转向手把203、安装于车架110的后部的发动机211、以发动机211的曲轴为中心上下摇动的动力传递机构212、安装于动力传递机构212后部的后轮205、在车架110悬挂动力传递机构212后端部的后缓冲装置206、安装于车架110后部上部的收容箱207、配置于收容箱207之上并可开闭地安装的上述车座208。
前叉201为配置于头管111下方的门型叉。由前导风罩21覆盖该前叉201的上部和头管111。
发动机211为水冷式双缸发动机,朝前上方稍倾斜地大体水平配置左右2个气缸盖215。动力传递机构212为带离心离合器的皮带转换器式无级变速器,可将发动机211的动力传递到后轮205。
收容箱207为可前后收容2个头盔Hf、Hr的沿车身前后方向的细长的箱,由下部箱207a和重合于该下部箱207a后上部的上部箱207b构成。
图中,符号281为空气滤清器,符号282为连接管,符号283为空气腔室,符号284为节气门,符号285为进气管,符号286为蓄电池。
图4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透视图,车架110为由焊接接合与头管111相连的前构架112和从前构架112的后部朝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构架115、115而成的双炮架型的一体车架。头管111具有整流罩撑条111a。
前构架112从头管111朝后下方垂下左右一对上构架113、113,在该一对上构架113、113的下方从头管111垂下左右一对下伸管114、114,该一对下伸管114、114的下端朝后方延伸,并接合于一对上构架113、113的下端,同时,再朝后上方延伸。由于为这样构成的前构架112,所以,可设置由一对上构架113、113和一对下伸管114、114围住的侧面视图下大体为三角形的空间部Sp1。
在左后构架115的前端与右后构架115的前端之间架设正视为门型的第1横梁121,在左上构架113的下端与右上构架113的下端之间架设第2横梁122,在该第2横梁122的车宽中央位置接合发动机用第1托架123。
在左下伸管114的水平部分后端部与右下伸管114的水平部分后端部间架设第3横梁124,在该第3横梁124的车宽中央位置接合发动机用第2托架125,在左右的下伸管114、114的后端接合左右的发动机用第3托架126、126。
左右一对后构架115、115为纵长断面形状的构件,其一端接合到左右一对上构架113、113的长度途中,同时,另一端朝后方延伸。在这里,“纵长断面形状”指纵尺寸比横尺寸大的断面形状。具体地说,后构架115、115由纵长矩形断面的方管构成。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左右一对的后构架115、115之间可装拆地架设3个横梁131-133。具体地说,在左右的后构架115、115之间从前面向后依次架设前部后横梁131、中部后横梁132、及后部后横梁133。
该3个横梁131-133重合于后构架115、115的上面并由螺栓固定。由于为方管的后构架115、115,所以,可容易地在载置3个横梁131-133的状态下安装。
前部后横梁131为正视门型的构件,从左右的立起部分朝前方延伸在平面视图下呈后开放U字状的撑条131a,在该U字状撑条131a的前端上接合着车座铰链支承部131b,同时,从U字状撑条131a的前端朝前方延伸延长构件131c,在该延长构件131c的前端由螺栓固定第1横梁121。中部后横梁132为杆状构件,安装用于在关闭车座208(参照图3)的状态下对其进行保持的未示出的车座锁键构件。后部后横梁133由铝压铸制成,而且为在平面视图下呈前开放U字状的带状构件。
由螺栓固定该后部后横梁133可防止连接后构架115、115后端的场合的后构架115、115的横向刚性的增加,使得给予乘坐舒适性良好的影响。另外,在后部后横梁133也安装有用于在关闭车座208的状态下对其进行保持的未在图中示出的车座锁键构件。即,通过拆下由进行了螺栓紧固的螺栓,可与横梁131-133一起从车架110拆下车座铰链208c和车座锁键。
另外,在左右的后构架115、115的后部接合左右的缓冲用托架134、134,在左右的后构架115、115的后部间架设并焊接正面视图下大体为U字状的后下部后横梁135,在该后下部后横梁135上接合左右的运送用钩136、136。
通过使后下部后横梁135形成为U字状,可防止后构架115、115的后部的连接所导致的横向刚性的增加。
另外,如该图所示,在上述车架110上可装拆地安装左右一对踏板支承撑条141、141和底部构架143,同时,安装多个带头销144…(…表示多个。以下同。)。
详细地说,左右的踏板支承撑条141、141为支承低底盘式踏板25(参照图1)的构件,由螺栓固定于左右的下伸管114、114的托架145、145、146、146上。
右的踏板支承撑条141在前端下部通过撑条142由螺栓227、227可装拆地安装发动机用点火线圈226。安装于下伸管114下部的点火线圈226位于低底盘式踏板25的下方。
底部构架143为在左右的下伸管114、114的水平部分间悬挂地架设的构件,由螺栓固定于下伸管114、114的托架146、146、147、147。
这样的底部构架143由沿下伸管114、114的水平部分延伸的左右的侧梁143a、143a、架设于侧梁143a、143a长度中央部间的中央横梁143b、及架设于侧梁143a、143a后端间的后部横梁143c构成。符号148为钩挂后述的燃料箱用隔热板的钩。
带头销144…为用于钩挂后述的燃料箱用隔垫板的构件,在左右的上构架113、113和左右的下伸管114、114的外侧部及第1横梁121的前部左右设置共6个。在图中,符号151为前横梁,符号152、152、153为撑条。
图5为本发明机动二轮的车架、发动机、动力传递机构、及车座的左侧视图,在前构架112的后方和一对后构架115、115的下方配置发动机211和动力传递机构212,在前构架112与左右的后构架115、115(在该图中仅示出左方。以下同。)的连接部分的近旁安装发动机211。
具体地说,在前构架112的后部,设置由一对上构架113、113、一对下伸管114、114、及一对后构架115、115围成的侧面视图下大体为三角形的空间部Sp2,在该空间部Sp2配置发动机211的气缸盖215和缸盖罩216,在发动机用第1托架123上安装发动机211的前部下部,在发动机用第2托架125上安装发动机211的后部下部,在发动机用第3托架126、126上安装发动机211的后部上部。前部、中部后横梁131、132配置于发动机211的上方。
另外,如该图所示,(1)左右的缓冲用托架134、134通过左右的后缓冲装置206、206悬挂于动力传递机构212的后端部,(2)前部后横梁131兼作支承开闭式车座208的车座铰链可动部208c的构件。这样,可由后构架115、115支承后缓冲装置206、206和车座208。
在这里,符号208d为设于车座208的车座底板。
图6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前部下部的侧面断面图,为从左侧方观看机动二轮车10的图,在由点划线示出的低底盘式踏板25的后部配置发动机211,在踏板25的前部配置发动机冷却用散热器221,在踏板25的前部下部配置点火线圈226,在发动机211与散热器221之间配置燃料箱230。
即,散热器221配置在发动机211的前方和左右下伸管114、114(在该图中仅示出左方。以下同。)的前方。
从发动机211将冷却液返回到散热器221的返回管222为通往从车宽中央靠左(图中的靠阅读者侧)的软管。具体地说,连接到发动机211的液体返回口的返回管222沿左下伸管114的水平部分和其前部的下垂部分延伸,连接到散热器221的上水箱221a。
另一方面,从散热器221将冷却液供给到发动机211的供给管223为通往从车宽中央靠右(图的另一侧)的软管。具体地说,连接到散热器221的下水箱221b的供给管223沿右下伸管114(图的另一侧)的水平部分朝后方延伸,连接到发动机211的液体入口。符号224为散热器用风扇。
点火线圈226的特征在于配置到相对车宽中央处于与返回管222相反一侧的右面的位置(图的对面侧)并且配置到散热器221的前方。
这样,可将点火线圈226配置到(1)不受到发动机211的热影响的位置,(2)不受到散热器221的排风的热影响的位置,(3)不受到返回管222的热影响的位置。
燃料箱230配置在由左右一对上构架113、113和左右一对下伸管114、114围住的侧面视图下大体呈三角形的空间部Sp1。这样的燃料箱230为了有效利用空间部Sp1进行配置,当如该图所示那样从车身侧方观看时,为沿上构架113、113和下伸管114、114将前上方形成尖状的容器。另外,为了增大燃料箱230的容量,使其下部朝下伸管114、114下方延伸。由可安装拆的底部构架143覆盖朝下伸管114、114的下方延伸的燃料箱230的下部,从而可保护燃料箱230。
在从车架110的下方将燃料箱230插入到空间部Sp1进行安装后,在车架110上安装底部构架143。
图7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周围的透视图。
燃料箱230为重合前下半部分的箱下半部231和后上半部分的箱上半部232并接合凸缘233部分一体化的容器,在倾斜的上面230a上设置供油口234、通气用副箱235、及燃料供给泵236。具体地说,在燃料箱230的上部从前向后依次配置通气用副箱235、供油口234、及燃料供给泵236。
凸缘233在上部中央部具有1个安装孔233a,在下部的左右具有2个安装孔233b(在该图中仅示出左方1个)。供油口234具有密闭型盖237。通气用副箱235为与燃料箱230内连通的小容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用于防止来自发动机211(参照图6)和散热器221(参照图6)的热影响的隔热板分割成由符号241、242、243、243示出的4个构件,这些分割的隔热板241、242、243、243分别接近燃料箱230的前面、后面、左面、及右面地配置。
由于为分割的隔热板241、242、243、243,所以,可考虑到发动机211和散热器221的热影响的程度,同时,对应于燃料箱230的各面的形状,将其形成为任意而且最小限度的大小。结果,各隔热板241、242、243、243较小,制造也极为容易。而且,由于成形用金属模小,材料也可少,所以,可使制造成本较低。
覆盖燃料箱230前面的前部隔热板241为从正面观看时大体呈矩形的硬质树脂等树脂制的片。由于为由树脂制的片构成的前部隔热板241,所以,形状极为简单,可按低成本制造。
覆盖燃料箱230后面的后部隔热板242为大体矩形的橡胶制片,在上部具有左右2个钩挂孔242a、242a,同时,在下部具有1个钩挂孔242b。
覆盖燃料箱230的左面的下半部和右面的下半部的左右隔热板243、243为在上部具有2个钩挂孔243a、243a的橡胶制片。
这样,后部隔热板242和左右隔热板243、243由于为橡胶制片,所以,可自由变形,可对应于燃料箱230周围的空间自由配置。而且,可有效地利用燃料箱230周围的狭小空间,简单地进行配置。另外,由于为由片构成的后部隔热板242和左右隔热板243、243,所以,形状极为简单,可使制造成本更低。
在这里,暂时返回到图6继续进行说明。
前部隔热板241配置在从头管111朝下方下垂的下伸管114与燃料箱230之间,通过可装拆地安装于前横梁151,可兼作散热器221的导风构件。为此,前部隔热板241的上端朝散热器221的上部侧弯曲,前部隔热板241的下端延伸到散热器221的下方。
这样,由于将前部隔热板241配置于下伸管114与燃料箱230之间,所以,可将前部隔热板241简单地安装于下伸管114。因此,前部隔热板241的安装作业性良好。
后部隔热板242将上部钩挂于带头销144,同时,将下部钩挂于钩148,从而可在车架110可装拆地进行安装。
另外,左右隔热板243、243(在该图中仅示出左方。)将上部钩挂于带头销144…上,从而可在车架110可装拆地进行安装。
由以上说明可知,由于为分割的隔热板241、242、243、243,所以,可在将燃料箱230安装到车架110(车身)后自由地将各隔热板241、242、243、243安装到车架110,安装作业性良好。
如该图所示,由前下罩93覆盖散热器221的前部,由下罩94覆盖散热器221和燃料箱230的下方。
前下罩93延伸到下罩94的前端,同时,在前面具有多个散热器用导风口93a…。
下罩94为了将散热器221的排风排出到外部,在风扇224的下方具有排风口94a。排风口94a具有朝斜后方的多个整流板94b…。
另外,如该图所示,车罩20具有当通过供油口234向燃料箱230供给燃料时打开的供油用盖330和当对发动机211的火花塞(图中未示出)进行检修时打开的检修用盖360。
图8为图6的8向视图,示出在车架110安装燃料箱230的构造。
车架110在左右的撑条152、152间架设上部托架154,在左右的下伸管114、114安装下部托架155、155。在上部托架154由螺栓固定燃料箱230的凸缘233的上部,同时,在下部托架155、155由螺栓固定凸缘233的下部,从而可在车架110可装拆地安装燃料箱230。凸缘233的上部由螺栓牢固地固定于上部托架154。
图9为图8的9-9线断面图,在下部托架155通过橡胶套筒156由螺栓·螺母157安装于凸缘233的下部,从而进行橡胶安装。符号158为衬套。
图10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正面断面图,图中示出,(1)由中间罩24、左右的低底盘式踏板25、25、左右踏板裙26、26、及下罩94覆盖车架110和燃料箱230,(2)在左右的下伸管114、114上通过踏板支承撑条141、141由螺栓固定低底盘式踏板25、25。
如上述那样,钩挂在带头销144…上的左右隔热板243、243沿燃料箱230的侧方垂下,通过燃料箱230侧面与下伸管114、114之间的间隙地延伸。这样,由于仅是将左右隔热板243、243的上部钩挂于车架110上,所以,安装简单。
图11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周围的作用图,位于散热器221后方的风扇224从散热器221的前方吸引风。为此,外气成为冷却风(包含车辆行走时的行走风)Fc,进入到散热器用导风口93a…,流过冷却风通道,进入到散热器221。
通过散热器221的热气(排风热气)Fh从风扇224排出,由兼作导风构件的前部隔热板241引导,朝下方改变流动,从下罩94的排风口94a流出到外部。
由于通过散热器221的热气Fh的朝向由前部隔热板241改变,所以,可防止热气Fh对处于散热器221后方的发动机211和燃料箱230的影响。另外,由于前部隔热板241兼作导风构件,所以,没有必要另外设置导风构件。
图12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燃料葙230上具有围住供油口234周围的托盘251,在该托盘251上连接燃料排出用软管(泄油软管)252的一端252a,将燃料排出用软管252的另一端252b朝大气开放。
在通气用副箱235连接通气用软管253的一端253a,使通气用软管253的另一端253b、253c分支成二叉状。符号254为使通气用软管253的另一端分支的T形接头。
图13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的供油口周围的背面断面图,托盘251为在平坦的底251a一体形成上下贯通的筒部251b的燃料接受盘。通过将筒部251b插入到供油口234,同时,由设于中间罩24的供油部分的凹部24a的底24b和燃料箱230的上面230a夹住底251a的上下两面,可安装托盘251。因此,不需要用于安装托盘251的螺栓等构件,安装也容易进行。符号24c为供油口贯通孔。
图14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车架和燃料箱的右侧外观图,托盘251具有朝后下方延伸的排出口251c。在该排出口251c上连接燃料排出用软管252的一端252a,使该燃料排出用软管252沿右上构架113垂下,延伸到下罩94的后部右端部分,使另一端252b朝下。
当正在向燃料箱230供油时,可由托盘251接受溢出到供油口234周围的燃料,通过燃料排出用软管252排出到外部。因此,不用担心溢出的燃料将燃料箱的外面湿润。
另一方面,通气用副箱235具有朝侧方延伸的通气口235a。在该通气口235a上连接通气用软管253的一端253a,使该通气用软管253沿燃料箱230的右侧面朝后下方垂下。
即,当从正面观看燃料箱230时,使通气用软管253沿燃料箱230通过上构架113与下伸管114之间延伸到下罩94的后部右端的部分,之后,分支成二叉状。
分支后的一方的另一端253b延伸到下罩94的后部左端的部分,朝大气开放,分支的另一方的另一端部253c沿燃料箱230的后面一旦朝上方延伸,然后沿左上构架113朝后方延伸,向大气开放。
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图6所示点火线圈226可相对车宽中央配置于与返回管22相反侧的位置,例如在使返回管22通过从车宽中央朝右偏移的部位的场合,可将其配置到靠左的位置。
图15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收容箱的侧面图,图中的空白箭头(front)示出车辆前方。(以下同。)
收容箱207在下部箱207a的后部左壁207e和后部右壁207f(后部右壁207f处于后部左壁207e的背面侧,未示出。)分别开设用于维修后组合灯267(参照图1)用的灯泡的检修口511、512(背面侧的检修口512未示出),这些检修口511、512分别由盖513、514(背面侧的盖514未示出)封闭,在下部箱207a的后上部安装上部箱207b。符号511a、511b为检修口511的上边和下边,符号516为插入蓄电池286(参照图3)的蓄电池插入孔。
对于检修口512和盖514,由于为与检修口511和盖113左右对称的形状,所以,以下的详细说明省略。
图16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收容箱的俯视图,在收容箱207的下部箱207a的后部设置朝前张开的后部左壁207e和后部右壁207f,在这些后部左壁207e和后部右壁207f分别设置检修口511、512,在该检修口511、512分别安装盖513、514。符号518为下部葙207a的后壁,符号521、521为设于下部箱207a的车架安装部,用于安装到车架110上(参照图4)。
图17为图16的17-17线断面图,如图所示,在设于下部箱207a的后部左壁207e的检修口511安装盖513。
盖513具有钩挂到检修口511下部的下部钩挂部531和钩挂于检修口511上部的上部钩挂部532,上部钩挂部532通过将手指挂到手指钩挂部534使U字状部535挠曲,从而使检修口511的上部嵌合于凹部536。首先,将下部钩部531钩挂到检修口511的下部,接着,将上部钩挂部532钩挂到检修口511的上部,从而在检修口511安装盖513。
图18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后组合灯的说明图,为从车辆后方观看后组合灯267的图。
后组合灯267将后转向信号灯541、542配置于左右上部,将横向伸长的兼作停车灯的尾灯543配置于下部中央。符号545、545为后转向信号灯用的灯泡,符号546、546为尾灯兼停车灯用的灯泡,符号547为设于后组合灯267下部的牌照灯。
图19为图18的19-19线断面图,如图所示,后组合灯267中的各灯泡545、546、546、545的灯轴线551、552、553、554分别相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身长度方向轴线560…倾斜。
即,灯泡545相对车身长度方向轴线560使灯轴线551、554的后方分别朝车宽中心侧倾斜角度α,灯泡546相对车身长度方向轴线560使灯轴线552、553的后方分别朝车宽中心侧倾斜角度β。使角度β为比角度α大的倾斜角度,使收容箱207更为接近后组合灯267,增大收容箱207的容量。
灯轴线551、552、553、554为通过各灯泡545、546、546、545的各灯头545a、546a、546a、545a的中心的轴线。
因此,2个灯泡545、545的灯轴线551、554前张开,另外,2个灯泡546、546的灯轴线552、553也前张开。
这样,通过分别使灯泡545、545的灯轴线551、554及灯泡546、546的灯轴线552、553朝前张开,可形成集中在左右的灯炮545、545间和左右的炮泡546、546间的大的空间561。即,进一步扩大了可有效利用的空间561。
因此,可朝后方扩大收容箱207的后部,可增大收容箱207的容积。
另外,通过使灯轴线551、552、553、554倾斜,可使灯泡545、546沿着后组合灯267的外形形状,使灯泡545、545间和灯泡546、546间朝左右离开较多,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后组合灯267的观察确认性,同时,可从灯泡545、545间使收容箱207进一步朝后方扩大,增大收容箱207的容量。
另外,通过在收容箱207的下部箱207a的后部左壁207e和后部右壁207f分别设置检修口511、512,可拆下盖513、514,从收容箱207的内侧容易地更换灯泡545、546。由于在收容箱207的后部将检修口511、512设置于左右,所以,对于左右的检修口511、512,可相对车辆加速时的收容物朝后的举动减少朝检修口511、512的负荷,所以,可使检修口511、512大型化,提高维修性。
下面对上述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2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例如,在后组合灯267的灯泡545、546坏了需要对其进行更换的场合,首先,将手指钩挂到盖513的上部钩挂部532,拆下盖513,从收容箱207内将手插入到检修口511,由手指捏住灯泡545、546的灯头545a、546a,使其回转,从而解除锁定,如箭头所示那样从检修口511拉出。然后,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安装新的灯泡545、546。
这样,可容易地进行灯泡545、546的维修,不需要如过去那样松开螺钉拆下后组合灯,从收容箱与后组合灯之间的间隙插入手进行维修。
图2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为图19的21向视图,从收容箱的内侧通过检修口511观察后组合灯267的背面。
检修口511的上边511a配置于比灯泡545高的位置,将下边511b配置于比灯泡546低的位置,使检修口511的高度为H,从而可在本发明中使灯泡545、546的维修性提高。
即,为了更换灯泡546,可从检修口511的中央的稍往下侧的位置将手笔直地插入到车辆后方,在更换灯泡545时,可从检修口511的上部将手插入到右侧(在图19中从检修口511的正面大体笔直地插入)。
如由以上的图3、图16和图19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10的后部构造在开闭式车座208的下方配置收容箱207,在该收容箱207的后方配置后组合灯267;其第1特征在于:在后组合灯267中设置左右一对灯泡545、545和灯泡546、546,在下部箱207a上开设用于维修这些灯泡545、545、546、546的左右检修口511、512,由盖513、514分别封闭这些检修口511、512,从而使后组合灯267接近收容箱207。
通过在下部箱207a开设用于维修灯泡545、546的左右检修口511、512,可容易地从收容箱207的内侧进行灯泡545、546的更换等的维修,同时,可使后组合灯267接近收容箱207,即使在大型的收容箱的后方配置大型的后组合灯,也可紧凑而且细长地形成车辆的后部。
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使分别通过灯泡545、545、546、546的中心的灯轴线551、552、553、554相对于车身长度方向轴560倾斜。
通过形成使灯轴线551、552、553、554相对车身长度方向轴560倾斜的构造,例如可使灯轴线551、552、553、554从检修口511、512朝易于维修灯泡545、546的方向倾斜。因此,可提高作业性。
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使左右的灯轴线551、554和灯轴线552、553分别朝前张开。
通过使左右的灯轴线551、554和灯轴线552、553分别朝前张开,可确保集中于后组合灯267的左右灯泡545、545之间和左右灯泡546、546之间的大的空间561,可使收容箱207朝后方扩大,从而可增大收容箱207的容量。
另外,由于在收容箱207的左右设置盖513、514,所以,即使例如在车辆加速时对收容箱207内的收容物作用朝后方的负荷,该负荷也不作用于盖513、514,例如与将盖设置于收容箱的后壁的场合相比,在本发明中不需要使盖513、514为牢固的构造。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使灯泡的灯轴线在水平面内倾斜,但不限于此,也可在使灯泡的灯轴线在水平面内倾斜的同时,使其在铅直面内倾斜。这样,可使灯炮的灯头朝向检修口的中央侧移动,进一步提高灯泡的维修性。
本发明由上述构成发挥出以下效果。
第1项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在后组合灯设置左右一对灯泡,在收容箱开设用于维修这些灯泡的左右检修口,由盖分别封闭这些检修口,从而使后组合灯接近收容箱,所以,可容易地从收容箱的内侧进行灯泡的更换等维修,同时,可使后组合灯接近收容箱,即使在大型的收容箱的后方配置大型的后组合灯也可紧凑地形成车辆的后部。
因此,车辆后部的宽度和全长不变大,可提高车辆的外观性和驾驶性。
第2项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使通过灯泡中心的灯轴线相对车身长度方向轴线倾斜,所以,例如可使灯轴线朝容易从检修口维修灯泡的方向倾斜。因此,可提高作业性。
第3项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使左右的灯轴线前张开,所以,可在后组合灯的左右灯泡间确保大的空间,可朝后方扩大收容箱,增大收容箱的容量。

Claims (3)

1.一种车辆的后部构造,在开闭式车座的下方配置收容箱,在该收容箱的后方配置后组合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组合灯中设置左右一对灯泡,在上述收容箱上开设用于维修这些灯泡的左右检修口,由盖封闭这些检修口,从而使后组合灯接近上述收容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使通过上述灯泡中心的灯轴线相对车身长度方向轴线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左右的灯轴线前张开。
CNB021077584A 2001-03-28 2002-03-21 车辆的后部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35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94367A JP4108290B2 (ja) 2001-03-28 2001-03-28 車両の後部構造
JP094367/2001 2001-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6603A true CN1376603A (zh) 2002-10-30
CN1283514C CN1283514C (zh) 2006-11-08

Family

ID=18948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775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3514C (zh) 2001-03-28 2002-03-21 车辆的后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582001B2 (zh)
EP (1) EP1245442B1 (zh)
JP (1) JP4108290B2 (zh)
CN (1) CN1283514C (zh)
DE (1) DE60239370D1 (zh)
TW (1) TW5365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7981A (zh) * 2014-09-23 2017-08-29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用于车辆的储存容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3303B2 (ja) * 2003-08-28 2010-04-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ー型自動二輪車
JP4381768B2 (ja) 2003-10-10 2009-1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装置
TWI251568B (en) * 2004-07-30 2006-03-21 Kwang Yang Motor Co Structure of storage box for all-terrain vehicle
DE602005002617D1 (de) * 2005-02-24 2007-11-08 Kwang Yang Motor Co Motorradbehälter zur Aufbewahrung von Gegenständen
JP2006315500A (ja) * 2005-05-11 2006-11-24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4767603B2 (ja) * 2005-07-04 2011-09-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及び該パワーユニット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4580314B2 (ja) * 2005-08-31 2010-1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535331B2 (ja) * 2005-11-10 2010-09-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ルランプ構造体
JP5025278B2 (ja) * 2007-02-13 2012-09-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EP1970295B1 (en) * 2007-03-16 2017-06-0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locking mechanism
JP5104204B2 (ja) * 2007-10-24 2012-12-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物品収納構造
JP5178248B2 (ja) * 2008-03-11 2013-04-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JP5315109B2 (ja) * 2009-03-30 2013-10-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の大気開放構造
JP5239087B2 (ja) * 2009-03-31 2013-07-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469971B2 (ja) 2009-09-16 2014-04-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後部灯火器構造
JP5427672B2 (ja) * 2010-03-31 2014-0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のライセンスライトの配線構造
FR2958597A1 (fr) * 2010-04-09 2011-10-1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Boitier de feu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espace de rangement pour une ampoule de secours
JP5530885B2 (ja) * 2010-09-30 2014-06-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ヤ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ライトの配線構造
JP5291691B2 (ja) * 2010-11-30 2013-09-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597528B2 (ja) * 2010-12-24 2014-10-0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荷掛け装置
JP5969232B2 (ja) * 2012-03-22 2016-08-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ホース配置構造
JP5916456B2 (ja) * 2012-03-22 2016-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用排風構造
JP5875435B2 (ja) * 2012-03-28 2016-03-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尾灯装置
JP6125308B2 (ja) * 2013-04-24 2017-05-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尾灯装置
JP2015104967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107076378B (zh) * 2014-12-11 2019-08-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用尾灯装置
US10710659B2 (en) * 2018-11-28 2020-07-1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897663A (en) * 1969-09-15 1972-04-11 Szeles Marcel Anti-glare headlights
US4690237A (en) * 1983-05-12 1987-09-01 Honda Giken Kogayo Kabushiki Kaisha Rear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JP2678603B2 (ja) * 1987-10-03 1997-1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ク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2839171B2 (ja) * 1990-08-08 1998-12-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灯火装置配置構造
JP2808250B2 (ja) * 1993-12-22 1998-10-0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標識灯
DE9417304U1 (de) * 1994-10-28 1994-12-22 Hella Kg Hueck & Co Fahrzeugleuchte
JP3469026B2 (ja) 1997-01-21 2003-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の灯火器取付構造
JP4198805B2 (ja) * 1998-12-08 2008-1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ヤトランク
DE19927141C1 (de) * 1999-06-15 2000-11-02 Sidler Gmbh & Co Leuchtengehäuse
JP2001210111A (ja) * 2000-01-27 2001-08-03 Koito Mfg Co Ltd 車輌用灯具
JP3982668B2 (ja) * 2000-03-31 2007-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モコン式車両用トランク
JP2002002570A (ja) * 2000-06-23 2002-01-09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ボックス内照明装置
JP3879437B2 (ja) * 2000-06-23 2007-02-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物品収納装置
US20020153693A1 (en) * 2001-04-24 2002-10-24 Kousei Ohura Motorcycle and storage box arrangement thereof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7981A (zh) * 2014-09-23 2017-08-29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用于车辆的储存容器组件
CN107107981B (zh) * 2014-09-23 2020-08-04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用于车辆的储存容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39370D1 (de) 2011-04-21
US6582001B2 (en) 2003-06-24
US20020139596A1 (en) 2002-10-03
EP1245442A3 (en) 2009-08-26
EP1245442A2 (en) 2002-10-02
JP2002284062A (ja) 2002-10-03
TW536500B (en) 2003-06-11
EP1245442B1 (en) 2011-03-09
CN1283514C (zh) 2006-11-08
JP4108290B2 (ja) 2008-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3514C (zh) 车辆的后部构造
CN1171754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CN1296248C (zh)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
CN1144719C (zh) 两轮摩托车的防风装置
CN1590728A (zh) 摩托车的排气控制系统
CN1171744C (zh) 车辆用开闭式盖构造
CN1651756A (zh) 用于鞍骑型四轮车辆的燃料喷射系统
CN101058328A (zh) 摩托车
CN1605534A (zh) 摩托车
CN128015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支承构造
CN1607140A (zh) 小型摩托车用遥控装置
CN1222436C (zh) 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
CN116757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
CN1090121C (zh) 小型摩托车的脚蹬部结构
CN1605539A (zh) 自动二轮车的制动钳支撑结构
CN1093809C (zh) 小型摩托车
CN1073035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
CN1091707C (zh)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
CN1240176A (zh) 小型摩托车的发动机冷却结构
CN1153716C (zh) 自动摩托车
CN1196619C (zh) 车辆的停车制动器装置
CN1153714C (zh) 自动摩托车
CN1113771C (zh) 动力装置的冷却装置
CN1111484C (zh) 摩托车的转向装置
CN1144720C (zh) 车辆前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