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66213A - 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和用于形成图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和用于形成图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66213A
CN1366213A CN02101859A CN02101859A CN1366213A CN 1366213 A CN1366213 A CN 1366213A CN 02101859 A CN02101859 A CN 02101859A CN 02101859 A CN02101859 A CN 02101859A CN 1366213 A CN1366213 A CN 1366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precursor granule
particles
sphe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1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9196C (zh
Inventor
井上敏司
高木正博
大石香
片冈理惠子
清野英子
江口敦彦
铃木千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66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6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91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919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725Silicon-oxides; Silica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716Inorganic compounds treated with 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和用于形成图像的方法,其中显影和转印步骤随时间的流逝稳定,由此以稳定方式获得中和色再现性和梯度性能特别优良的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图像,同时因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保持高转印效率和高图像质量。在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和用于形成图像的方法中,电子照相调色剂颗粒包括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和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平均粒径的无机颗粒,其中至少一种无机细颗粒为具有平均主粒径约80至300nm的球形颗粒,并且含球形颗粒的无机颗粒与调色剂母体颗粒粘附,由此提供一种满足如下条件(1)和(2)的结构:(1)球形颗粒在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具有约20%或更高的覆盖率;和(2)在调色剂分散于水溶液中时自调色剂母体颗粒分离的无机颗粒的比例约为35%或更低,按无机颗粒的总加入量计。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和形成图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子照相法和静电记录法中用于显影静电潜像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和电子照相显影剂,以及形成图像的方法。
发明背景
在电子照相法中,用含有着色剂的调色剂对形成于潜像承载元件(光感受器)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并将所得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然后用热辊定影,由此获得图像。将潜像承载元件单独进行清洁,以形成另一静电潜像。将用于电子照相工艺的干燥显影剂粗略分为仅使用包括粘结树脂和着色剂和其它材料的调色剂的单组分显影剂,及由混合调色剂和载体形成的双组分显影剂。单组分显影剂可分为使用磁粉的磁性单组分显影剂,将其加入由磁粉显影的潜像承载元件中;和不使用磁粉的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将其加入通过用充电辊施加的充电显影的潜像承载元件中。在八十年代后半期的电子照相术市场中,为进行数字化特别需要最小化和高性能化,尤其是对于全色图像,需要能与精细印刷和卤化银照相术相媲美的高质量图像。
数字处理对于实现高图像质量是必须的,数字处理的效果包括可高速度进行的复杂图像处理。按照这种效果,字符和照相图像可分别控制,其质量再现性与类似技术相比大大改进。特别重要的是,对于照相图像可以进行梯度校准和色彩校准。并且有利的是梯度特征、成色、清晰度、色彩再现性和微粒性可与类似技术相比。必须的是,生成的作为图像输出的图像必须严格反映由光学系统产生的潜像,因此,降低调色剂粒径有助于获得高度真实的再现性。然而,仅通过降低调色剂粒径难以稳定获得高图像质量,因此改进显影的基本特征、转印和定影特征变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地,彩色图像由三或四色叠加调色剂形成。因此,考虑到显影、转印和定影,当一种调色剂呈现不同于初始特征或不同于其它色彩的调色剂的特征时,图像质量降低,如色彩再现性降低、微粒性变差以及形成色彩不均衡。重要的是,如何进行稳定控制相应调色剂的特征,以在即使当时间流逝时保持初始阶段的高质量稳定图像。已报道,调色剂在显影装置中搅动,这容易使调色剂表面上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并且转印性能大大变化(JP-A-10-312089)。
已提出通过使调色剂的形状近似于球形来改进调色剂的流动性、充电性能和转印性能(JP-A-62-184469)。然而,当调色剂为球形时,容易发生如下问题。显影装置装有加料量控制板,该控制板用于将加入的显影剂量控制至恒定量,加料量可通过改变磁辊与有加料量控制板之间的空间控制。然而,通过使用球形调色剂显影剂的流动性提高,并且其流出量密度(tappedbulk density)增加。结果,显影剂在控制加料部分捕集,这样会发生加料量变得不稳定的现象。尽管加料量可通过控制磁辊表面粗糙度和降低控制板与磁辊之间的距离来改进,通过捕集显影剂造成的堆积现象进一步加剧,同时相应的现象是施加到调色剂上的应力也会增加。所以,已证实的这类问题是:调色剂容易发生调色剂表面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别是外添加剂埋入或分离,这样显影特征和转印特征与初始阶段大相径庭。
为解决此问题,已报道堆积性能将通过球形调色剂与非球形调色剂的结合来抑制,由此获得高图像质量(JP-A-6-308759)。然而,尽管对抑制堆积性能有效,但非球形调色剂容易作为转印残余物保留,因此,不能获得高转印效率。此外,当显影和回收同时进行时,由于回收作为转印残余物的非球形调色剂,因此非球形调色剂的比例增加,这样就造成转印效率进一步降低的问题。
为改进球形调色剂的显影性能、转印性能和清洁性能,已提出将具有不同平均粒径,即平均粒径≥5nm但<20nm,和平均粒径≥20nm但≤40nm的两种无机细颗粒混合使用,并以特定量加入(JP-A-3-100661)。尽管如此在初始阶段显示高显影性能、转印性能和清洁性能,但施于调色剂的应力随时间流逝不能解除,并且容易出现外添加剂埋入或分离,由此使显影性能和转印性能相对于初始阶段改变程度很大。
另一方面,已报道,使用大粒径的无机细颗粒可有效抑制外添加剂在调色剂上埋入(JP-A-28276、JP-A-9-319134和JP-A-10-312089)。然而,当增加外添加剂尺寸时,报道中的所有无机细颗粒具有大比重,并且由于搅动应力使外添加剂分离是不可避免。此外,由于无机细颗粒不具有完全球形,因此当无机细颗粒附着于调色剂表面时,难以将外添加剂的放置控制到恒定状态。因此,这些技术还不充分,原因在于起到间隔区作用的微表面突出部分波动,并且应力选择性集中于突出部分,如此加速外添加剂的埋入或分离。
已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将直径50至200nm的有机细颗粒加入调色剂中,以有效起到间隔区作用(JP-A-6-266152)。通过在初始阶段使用有机细颗粒可有效起到间隔区的作用。然而,尽管随着时间流逝有机细颗粒因应力导致较小埋入或分离,但由于有机细颗粒本身变形因此难以稳定获得高间隔区功能。还认为通过将大量有机细颗粒与调色剂表面附着或通过使用大粒径的有机细颗粒获得间隔区效果,但在这些情况下,很大程度地反映有机细颗粒的特征。换言之,它们会影响加入无机细颗粒的调色剂的粉末特征,如抑制流动性和由于热聚集而恶化,并影响其充电特征,如降低控制充电性能的自由度,原因在于有机细颗粒自身的充电赋予性能。
另一方面,不仅通过外添加剂的性能和结构,而且通过外添加剂加入调色剂表面的方法,大大改变调色剂的表面结构,由此使其特征发生变化。特别地,球形调色剂通过外添加剂加入方法大大改变其表面结构。对于不规则调色剂,当外添加剂开始进入调色剂表面的凹陷部分时,即使连续掺混外添加剂也难以移动,并且通过接受因其低流动性接触调色剂颗粒造成的共享应力,外添加剂容易在其同一位置增加调色剂与外添加剂之间的粘附强度。然而,对于球形调色剂,由于在调色剂表面上无凹陷部分因此调色剂表面上的外添加剂是能移动的,因此难以增加调色剂与外添加剂之间的粘附强度。原因在于通过接触调色剂颗粒造成的共享应力因球形颗粒的高流动性而难以施加。特别地,当外添加剂的颗粒尺寸大时这些趋势变得更明显。考虑到这种情况,已提出一种使用Hybridizer的方法(由NaraMachinery Co.,Ltd生产),如将外添加剂与由湿法生产的调色剂粘附的方法,由此使外添加剂与调色剂表面牢固附着(JP-A-5-34971)。然而,外添加剂与调色剂表面能牢固粘附,但发生很大程度的埋入,如此降低了作为间隔区的功能,进而损害了转印性能。
近年来,非常需要彩色印刷,特别是请求式印刷,已报道了这样一种方法:在高速复制的转印带上形成多色图像,并将该多色图像立刻转印到图像定影材料上,接着定影(JP-A-8-115007)。转印操作重复两次,即第一转印步骤:将图像自光感受器转印至转印带上,第二转印步骤:将图像自转印带转印至转印材料上,因此改进转印效率的技术重要性随之升高。特别是,对于第二转印步骤,由于多色图像立刻全部转印,并使用多种转印材料(例如,纸的厚度和表面性能各不相同),因此为降低其影响必须高度控制充电性能、显影性能和转印性能。
尽管为获得如上所述的高转印效率调色剂母体颗粒必须近似球形,但考虑到随时间流逝的转印效率,仅通过使用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不能获得高转印效率。当使用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时,无机细颗粒均匀粘附到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由此降低调色剂母体颗粒的粘附力。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无机细颗粒无助于因无机细颗粒在表面上埋入或分离导致的调色剂母体颗粒的粘附力降低,因此转印效率以及进一步的显影性能会随时间流逝而降低。特别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表面上的无机细颗粒因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无凹陷部分而难以移动,并且无机细颗粒接受应力时容易埋入。此外,如上所述,有机细颗粒如PMMA,随着时间流逝在接受应力时遭受较低埋入和分离,但它们存在有机细颗粒本身会变形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为解决与传统技术有关的问题并提供一种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和形成图像的方法,开发了本发明,其中显影和转印步骤随时间流逝稳定,由此以稳定方式获得中和色再现性和梯度性能特别优良的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图像,同时因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而保持高转印效率和高图像质量。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电子照相调色剂包括具有平均形状因子ML2/A100至135的调色剂母体颗粒和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平均粒径的无机颗粒,其中至少一种无机颗粒为具有平均主粒径约80至300nm的球形颗粒,并且含球形颗粒的无机细颗粒与调色剂母体颗粒粘附,由此提供满足如下条件(1)和(2)的结构:
(1)球形颗粒在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具有约20%或更高的覆盖率;和
(2)在调色剂分散于水溶液中时自调色剂母体颗粒分离的无机颗粒的比例约为35%或更低,按无机颗粒的总加入量计。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中调色剂母体颗粒优选具有形状因子ML2/A约100至130。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中,球形颗粒优选具有平均主粒径约100至200nm。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中,球形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中,球形颗粒具有Wardell球状ψ约0.8至1.0,更优选0.85至1.0。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中,一种无机颗粒具有平均主粒径约5至50nm。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电子照相显影剂含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和载体。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显影剂中,球形颗粒优选具有平均主粒径约100至200nm。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显影剂中,球形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显影剂中,载体含铁氧体磁心。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显影剂中,载体具有平均粒径约30至80μm。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显影剂中,一种无机颗粒具有平均主粒径约5至50nm。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形成图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潜像承载元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面对潜像承载元件排列的显影剂加载元件表面上形成包括调色剂的显影剂层;
用显影剂层对潜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和
将如此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
调色剂由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形成。
在本发明形成图像的方法中,球形颗粒具有平均主粒径约100至200nm。
在本发明形成图像的方法中,球形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在本发明形成图像的方法中,球形颗粒具有Wardell球状ψ约0.8至1.0。
本发明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电子照相调色剂)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包括具有平均形状因子ML2/A 100至135的调色剂母体颗粒和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粒径的无机颗粒,其中至少一种无机颗粒为具有平均主粒径约80至300nm的球形颗粒,并且含球形颗粒的无机颗粒与调色剂母体颗粒粘附,由此提供满足如下条件(1)和(2)的结构:
(1)球形颗粒在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具有约20%或更高的覆盖率;知
(2)在调色剂分散于水溶液中时自调色剂母体颗粒分离的无机颗粒的比例约为35%或更低,按无机颗粒的总加入量计。
除了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外,本发明电子照相调色剂使用具有相对大直径和球状的球形颗粒作为具有不同平均粒径的两种或多种无机颗粒中的一种,这样球形颗粒可难以埋在调色剂母体颗粒的表面上。此外,使含球形颗粒的无机颗粒与调色剂母体颗粒的粘附结构具有特殊条件,以控制调色剂母体颗粒的表面结构随时间流逝而变化。结果,可获得高显影性能和转印性能,并且可获得中和色再现性和梯度性能优良的图像。因此,显影和转印步骤随时间流逝稳定,由此以稳定方式获得中和色再现性和梯度性能特别优良的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图像,同时因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而保持高转印效率和高图像质量。
下面描述无机颗粒。
无机颗粒含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平均粒径的颗粒,其中一种包括具有平均主粒径约80至300纳米的球形颗粒,含球形颗粒的无机颗粒与调色剂母体颗粒的粘附结构满足上述条条件(1)和(2)。
根据条件(1),球形颗粒在调色剂母体表面上具有约20%或更高的覆盖率,更优选25%或更高。通常,在获得全色图像的常规方法中,单色图像依次自潜像承载元件转印至中间转印材料上(初次转印),接着这些图像同时转印至转印介质上,比如纸(第二次转印)。当调色剂表面覆盖率低于20%时,第一次转印和第二次转印的转印效率降低,结果,所得印刷物的图像质量,特别是中和色和梯度性能相当低。另一方面,当调色剂表面覆盖率超过70%时,不是优选的,原因在于球形颗粒容易转移至载体或光感受器中,由此造成的问题是,图像质量因显影剂的电荷降低以及在光感受器上形成薄膜而损害。
球形颗粒在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的覆盖率可通过对调色剂的照片进行图像分析获得。具体地,举个例子,通过使用扫描电镜S4100(由HitachiLtd.生产)获得调色剂的SEM照片(放大10,000),然后用图像分析仪LuzexIII(由Nireco Corp.生产)进行图像分析,由此在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获得具有平均主粒径约80至300nm的球形颗粒的覆盖率。
根据上述条件(2),含球形颗粒的无机颗粒显示,在调色剂分散于水溶液中时自调色剂母体颗粒分离的无机颗粒的比例约为35%或更低,更优选30%或更低,按无机颗粒的总加入量计。若无机颗粒的分离量超过约35%,则即使第一次转印效率高,无机颗粒也作为第一次转印的转印残余物保留,结果,第二次转印效率因此降低。此外,作为残余物保留在光感受器上的无机颗粒累积到清洗叶片上。无机颗粒累积导致成膜,由此污染光感受器并损害光感受器,结果,成像质量劣化加剧。另一方面,当分离量低于5%时,不是优选的,因为调色剂的流动性和聚集性能趋于降低,并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即出现调色剂输送故障和因其滴淌污染器件内部。
在调色剂分散于水溶液中时自调色剂母体颗粒分离的无机颗粒的比例(以下称为无机细颗粒的分离量)可按照如下方式测量。将2g调色剂加入40ml0.2%表面活性剂(聚氧亚乙基(10)辛基苯基醚)水溶液中并分散至调色剂被水溶液彻底润湿为止。具体地,加入2g调色剂后,将混合物用磁搅拌器在100rpm下搅拌5分钟。将所得分散体在离心分离器上在3,000rpm下离心分离2分钟,并取出上层清液。然后加入离子交换水再次进行分散,并将分散体用滤纸过滤。将上层清液通过在常温下静置一天干燥,将干燥的物料通过压紧塑模,并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测量无机颗粒构成元素(即Si,对于无机颗粒为二氧化硅的情况)的净强度A。另外,将调色剂本身通过压紧塑模,并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测量无机颗粒构成元素(即Si,对于无机颗粒为二氧化硅的情况)的净强度B。此外,根据需要,调色剂母体颗粒也可通过压紧塑模,并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测量无机颗粒构成元素(即Si,对于无机颗粒为二氧化硅的情况)的净强度C。无机细颗粒的分离量可按照如下方程由所得值计算。当两种或多种无机颗粒成分互不相同时,无机颗粒的分离量为相应种类的分离量之和。无机颗粒的分离量(%)=((净强度B-净强度A)/(净强度B-净强度C))×100
为使含球形颗粒的无机颗粒与调色剂母体颗粒的粘附结构满足特定条件,考虑到下面的因素,优选将含球形颗粒的无机颗粒和调色剂母体颗粒掺混。通常,为使无机颗粒粘附到调色剂母体颗粒的表面上,将预定量的无机颗粒加入调色剂母体颗粒中,然后用干混机混合,这样无机颗粒可机械和静电地粘附到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调色剂母体颗粒与无机颗粒的机械粘附强度可由掺混机的输出功率经调色剂母体颗粒之间的摩擦和容器内壁与调色剂母体颗粒之间的接触控制。对于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掺混时调色剂母体颗粒之间摩擦导致的无机颗粒与调色剂母体颗粒的机械粘附强度的增加效果很小,原因在于调色剂母体颗粒的流动性比不规则调色剂母体颗粒大。因此,当无机颗粒在与不规则调色剂母体颗粒相同的条件下与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粘附时,其粘附强度变得太小。当使用的无机颗粒具有大颗粒直径时,这种趋势变得明显。考虑到环境,例如当使用Heschel混炼机时,可通过适当调节搅拌桨叶的形状和周边速度及混合时间使含球形颗粒的无机颗粒的粘附结构满足特定条件。
作为用于增加粘附强度的材料测量的一个例子,可提高材料本身的分散性。例如,与本发明将球形颗粒用作一种无机颗粒的情况类似,可使用具有球形的颗粒,而不使用不规则形状的颗粒。此外,如下所述,可通过将二氧化硅用作无机颗粒(球形颗粒)进一步提高分散性。
球形颗粒具有平均主粒径约80至300nm,更优选约100至200nm。当平均主粒径低于约80nm时,球形颗粒,如二氧化硅,随时间流逝在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埋入,结果难以保持转印效率。当平均主粒径超过约300nm时,球形颗粒趋于分离,并且难以按稳定方式均匀粘附到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因此不仅造成转印效率降低,而且因显影时从调色剂中分离造成显影机的白色污染。
球形颗粒优选具有Wardell球状ψ约0.8至1.0,更优选约0.85至1.0。当Wardell球状ψ超过约0.8时,分散性降低,并且粘附结构某些时候不能满足特定条件。
对球形颗粒无特殊限制,只要它们具有平均主粒径约80至300nm和球形即可,考虑到分散性,优选使用球形二氧化硅。球形二氧化硅可为通过干燥法,如使用SiCl4作为原料的气相氧化法和采用金属Si氧化的爆燃法生产的那些,通过使用四烷氧基硅烷作为原料的溶胶-凝胶法生产的那些,通过使用硅酸盐作为原料的湿法生产的那些,或这些球形二氧化硅类型的混合物。优选将球形二氧化硅在其表面上进行疏水处理。通过提供疏水处理,改进了分散性,并且可容易控制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的粘附结构。可使用已知的疏水处理剂,具体地,其代表性例子包括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四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乙酰胺、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脲、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可将包括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平均粒径的颗粒用作无机颗粒,并且除了具有平均主粒径约80至300nm的球形颗粒外,还可使用具有较大直径或较小直径的颗粒。特别地,优选将具有平均主粒径约80至300nm的球形颗粒与具有较小主粒径约5至50nm的颗粒并用。通过使用这些颗粒,可有效改进调色剂母体颗粒的粉末流动性,并且可容易控制其电荷。对于具有这些功能的颗粒,考虑到抑制与调色剂电荷量相关的温度和湿度,优选二氧化钛。优选将二氧化钛颗粒在其表面上进行疏水处理。通过进行疏水处理,改进了分散性,并可大大改进调色剂母体颗粒的流动性。可使用已知的疏水处理剂,具体地,其代表性例子包括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四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乙酰胺、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脲、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可将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平均粒径的颗粒用作无机颗粒,此时,当较小直径的无机细颗粒与调色剂母体颗粒直接粘附时,改进了调色剂的流动性,结果,较大直径的无机颗粒难以在其上均匀粘附。因此,在加入较大直径的无机颗粒后加入较小粒径的无机颗粒。换言之,当使用具有不同粒径的两种或多种无机颗粒时,其加入顺序优选依次为由具有最大直径的无机颗粒至具有较小直径的无机颗粒。
下面描述调色剂母体颗粒。
调色剂母体颗粒具有平均形状因子ML2/A约100至135,并且它们必须近似于球形以获得高转印效率。调色剂母体颗粒优选具有平均形状因子ML2/A约100至135,更优选约100至130。当具平均形状因子ML2/A超过约135时,转印效率降低,并且可通过肉眼证实印刷样品的图像质量变差。
调色剂母体颗粒含至少一种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调色剂母体颗粒优选具有体积平均直径约2至12μm的颗粒,更优选3至9μm。
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苯乙烯化合物如苯乙烯和氯苯乙烯,单烯烃如乙烯、丙烯、丁烯和异戊二烯,乙烯基酯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和苯甲酸乙烯酯和丁酸乙烯酯,α-亚甲基脂族单羧酸酯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乙烯醚类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和乙烯基丁基醚,乙烯基酮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己基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特别地,粘合树脂的代表性例子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酐共聚物、聚乙烯和聚丙烯。此外,还可列举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硅氧烷树脂、聚酰胺树脂、改性松香和石蜡。
着色剂的代表性例子包括磁粉,如磁铁矿和铁氧体、炭黑、苯胺蓝、茜素油蓝(calco oil blue)、铬黄、深蓝、杜邦油红、喹啉黄、亚甲基蓝氯化物、酞菁蓝、孔雀石绿草酸盐、灯黑、玫瑰红、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57∶1、C.I.颜料黄12、C.I.颜料黄17、C.I.颜料黄97、C.I.颜料黄128、C.I.颜料黄151、C.I.颜料黄155、C.I.颜料黄173、C.I.颜料黄180、C.I.颜料黄185、C.I.颜料蓝15∶1和C.I.颜料蓝15∶3。
已知的添加剂,如电荷控制剂、脱模剂和其它无机颗粒可通过内加入处理或外加入处理加入调色剂母体颗粒中。
脱模剂的代表性例子包括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Fisher-Tropsch蜡、褐煤蜡、巴西棕榈蜡、谷蜡和小烛树蜡。
电荷控制剂可为已知的产品,和偶氮金属配合物,并可使用水杨酸与含有一个极性基团的树脂型电荷控制剂的金属配合物。当调色剂通过湿法生产时,考虑到控制离子强度和抑制废水污染,优选使用难溶于水的材料。
作为其它无机颗粒,可将具有40nm或更小的小直径无机颗粒用于改进粉末可流动性和电荷可控制性,并且根据需要,可将具有比其更大直径的无机或有机细颗粒并用,以降低粘附强度。已知的无机颗粒可用作其它无机颗粒。其例子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钛酸、氧化锌、氧化锆、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镁、磷酸钙、氧化铈和钛酸锶。对具有小直径的无机颗粒进行表面处理是有效的,因为分散性的增加可大大改进粉末的流动性。
对调色剂母体颗粒的生产方法无特殊限制,调色剂母体颗粒可通过已知方法获得。生产方法的具体例子包括捏合和粉化法,其中将粘结剂和着色剂与所需的脱模剂和电荷控制剂混合、粉化和分级的捏合和粉化法;其中将通过捏合和粉化法获得的颗粒形状通过施加机械冲击或热能改变的方法;乳液聚合和聚集法,其中将通过乳液聚合用于获得粘结剂树脂的可聚合单体形成的分散体与着色剂,和所需的脱模剂和电荷控制剂混合,并将该混合物聚集,并通过热熔化获得调色剂母体颗粒;悬浮聚合法,其中将用于获得粘结剂树脂的可聚合单体的溶液和着色剂与所需的脱模剂和电荷控制剂悬浮于含水溶剂中并聚合;和溶解悬浮方法,其中将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与所需的脱模剂和电荷控制剂悬浮于水溶液中并造粒。还可使用这样一种产生方法:将前述方法中获得的调色剂母体颗粒用作核,并将聚集体颗粒与其粘附,接着热熔化,由此提供核-壳结构。通过加入外添加剂,可将调色剂母体颗粒和外添加剂混合,例如在Henschel混合器或V型-掺混机中混合。当调色剂母体颗粒通过湿法生产时,可在湿法中进行外部添加。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可通过将调色剂母体颗粒与无机颗粒混合获得。对混合(掺混)法无特殊限制,并可使用已知方法。例如,可使用Henschel混合器、Q型混合器和混杂体系的干燥法,而当调色剂母体颗粒通过湿法生产时,它们可通过湿法连续掺混。为除去掺混时形成的粗粉末,优选在掺混法后进行分级。此时,混合法按这样的方式进行:使含球形颗粒的无机颗粒与调色剂母体颗粒的粘附结构满足特殊条件。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可按需要含已知的清洗助剂。(电子照相显影剂)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显影剂含上述电子照相调色剂和载体。载体的例子包括铁粉、玻璃珠、铁氧体粉末、镍粉末和通过将树脂涂布到粉末表面上形成的粉末。可适当地测定电子照相调色剂与载体的混合比例。由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显影剂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因此显影和转印步骤随时间流逝稳定,由此以稳定方式获得中和色再现性和梯度性能特别优良的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图像,同时因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而保持高转印效率和高图像质量。(成像方法)
形成本发明图像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在潜像承载元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面对潜像承载元件排列的显影剂承载元件表面上形成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层;用显影剂层对潜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将如此显影的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其中调色剂由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形成。特别地,转印步骤具有将如此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材料上的第一转印步骤,和将已转印至中间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的步骤。形成本发明图像的方法为通过在转印材料上累积四种颜色,即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全色图像的方法,并且在四种颜色中至少一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由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形成。由于形成本发明图像的方法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因此显影和转印步骤随时间流逝稳定,由此以稳定方式获得中和色再现性和梯度性能特别优良的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图像,同时因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而保持高转印效率和高图像质量。
形成本发明图像的方法可按照通常已知的方法在无任何特殊限制下进行。可实施本发明形成图像的方法的成像装置的具体例子包括在显影剂中仅含一种颜色调色剂的普通单色成像装置;彩色成像装置,其中在第一转印步骤中将携带于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材料和随后的彩色成像装置上,其中具有彩色显影装置的两个或多个图像承载元件分别在中间转印材料上串联排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参考下面的实施例更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制。在下面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所有“份数”都指“重量份”。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测量按如下方式进行。<颗粒尺寸分布(体积平均粒径)(D50)>
颗粒尺寸分布通过用具有孔径100μm的Multisizer(由Nikkaki Co.,Ltd.生产)测量。<平均形状因子ML2/A>
平均形状因子ML2/A为通过如下方程计算的值,当为真正球形时,ML2/A=100:
ML2/A=(最大长度)2×π×100/((面积))×4)
作为获得平均形状因子的具体测量方法,将调色剂图像自光学显微镜输入图像分析仪(LUZEX III,由Nireco Corp.生产)中,测量对应圆圈的直径,并通过方程由最大长度和面积获得相应颗粒的形状因子。<无机颗粒的分离量>
无机颗粒的分离量按照上述方法用荧光X-射线分析仪XRF1500(由Shimadzu Corp.生产)测量。<无机颗粒在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的表面覆盖率>
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的无机颗粒的表面覆盖率按照上述方法用扫描电镜S4100(由Hitachi,Ltd.生产)和图像分析仪(LUZEX III,由Nireco Corp.生产)测量。<球形颗粒的球状ψ>
对于球状ψ,使用Wardell球状ψ,通过将与实际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球形的表面积除以实际颗粒的表面积获得。与实际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球形的表面积可通过对调色剂平均粒径的计算法获得。为获得实际颗粒的表面积,通过用粉末比表面积测量仪SS-100由(Shimadzu Corp.生产)测量BET比表面积,将其用作实际颗粒的表面积。<测量电荷值>
对显影装置中磁体套管上的显影剂取样,并通过TB200(由ToshibaCorp.生产)测量电荷值。<图像密度>
图像密度通过用X-Rite 404A测量。[生产调色剂母体颗粒]
制备树脂细颗粒分散体
在装有550g含溶于其中的6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nipole 400,由Sanyo Chemicals Co.,Ltd.生产)和10g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SC,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生产)的离子交换水的烧瓶中,乳液聚合通过混合和溶解370g苯乙烯、30g丙烯酸正丁酯、8g丙烯酸、24g十二烷二醇和4g四溴化碳获得的溶液,并在慢慢搅拌下在10分钟内将50g溶解有4g过硫酸铵的离子交换水加入其中。用氮气置换后,将烧瓶中的物料在油浴上搅拌并加热至70℃,并连续进行乳液聚合5小时。结果,获得其中分散具有平均粒径150nm、玻璃转化点Tg 58℃和重均分子量Mw 11,500的树脂细颗粒分散体。该分散体具有固体浓度40wt%。
制备着色剂分散体(1)
炭黑                                           60g
(Mogal L,由Cabot Corp.生产)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6g
(Nonipole 400,由Sanyo Chemicals Co.,Ltd.生产)
离子交换水                                    240g
将上面的组分用均化器(Ultra Turrax T50,由IKA Works Inc.生产)在搅拌下混合并溶解10分钟,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Altimizer中进行分散处理,由此制备含分散于其中的平均粒径250nm的着色剂(炭黑)颗粒的着色剂分散体(1)。
制备着色剂分散体(2)
青色颜料(C.I.颜料蓝15∶3)                    60g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5g
(Nonipole 400,由Sanyo Chemicals Co.,Ltd.生产)
离子交换水                                   240g
将上面的组分用均化器(Ultra Turrax T50,由IKA Works Inc.生产)在搅拌下混合并溶解10分钟,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Altimizer中进行分散处理,由此制备含分散于其中的平均粒径250nm的着色剂(青色颜料)颗粒的着色剂分散体(2)。
制备着色剂分散体(3)
品红(C.I.颜料红122)                           60g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5g
(Nonipole 400,由Sanyo Chemicals Co.,Ltd.生产)
离子交换水                                    240g
将上面的组分用均化器(Ultra Turrax T50,由IKA Works Inc.生产)在搅拌下混合并溶解10分钟,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Altimizer中进行分散处理,由此制备含分散于其中的平均粒径250nm的着色剂(品红颜料)颗粒的着色剂分散体(3)。
制备着色剂分散体(4)
黄色颜料(C.I.颜料黄180)                        90g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5g
(Nonipole 400,由Sanyo Chemicals Co.,Ltd.生产)
离子交换水                                    240g
将上面的组分用均化器(Ultra Turrax T50,由IKA Works Inc.生产)在搅拌下混合并溶解10分钟,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Altimizer中进行分散处理,由此制备含分散于其中的平均粒径250nm的着色剂(黄色颜料)颗粒的着色剂分散体(4)。
脱模剂分散体
石蜡                                          100g
(HNP0190,由Nippon Seiro.,Ltd.生产,熔点:85℃)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5g
(Sanisol B50,由Kao Corp.生产)
离子交换水                                    240g
将上面的组分用均化器(Ultra Turrax T50,由IKA Works Inc.生产)在不锈钢圆底烧瓶中分散10分钟,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加压排放均化器中进行分散处理,由此制备含分散于其中平均粒径550nm的脱模剂颗粒的脱模剂分散体。
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K1
树脂细颗粒分散体                             234份
着色剂分散体(1)                               30份
脱模剂分散体                                  40份
聚氯化铝                                     1.8份
(PAC100W,由Asada Chemical industries,Ltd.生产)
离子交换水                                   600份
将上面的组分用均化器(Ultra Turrax T50,由IKA Works Inc.生产)在不锈钢圆底烧瓶中混合并分散,并在搅拌烧瓶中的物料下在加热油浴上加热至50℃。在50℃下保持30分钟后,证实形成具有D50值4.5μm的聚集体颗粒。将油浴温度升高以在56℃下保持1小时,D50变为5.3μm。然后,将26份树脂细分散体加入含聚集体颗粒的分散体中,然后将油浴温度升至50℃,并保持30分钟。将1N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含聚集体颗粒的分散体中,以将体系的pH调节至5.0,然后将该不锈钢烧瓶用磁密封物(magnetic seal)密封并在连续搅拌下加热至95℃,接着保持4小时。冷却后,滤出如此形成的调色剂母体颗粒,并用离子交换水洗涤4次,通过冷冻干燥获得调色剂母体颗粒K1。该调色剂母体颗粒K1具有D50值6.0μm和平均形状因子ML2/A116。
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C1
按与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K1的相同方法获得调色剂母体颗粒C1,不同的是用着色剂颗粒分散体(2)代替着色剂颗粒分散体(1)。该调色剂母体颗粒C1具有D50值5.7μm和平均形状因子ML2/A 117。
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M1
按与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K1的相同方法获得调色剂母体颗粒M1,不同的是用着色剂颗粒分散体(3)代替着色剂颗粒分散体(1)。该调色剂母体颗粒M1具有D50值5.5μm和平均形状因子ML2/A 120。
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Y1
按与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K1的相同方法获得调色剂母体颗粒Y1,不同的是用着色剂颗粒分散体(4)代替着色剂颗粒分散体(1)。该调色剂母体颗粒Y1具有D50值5.9μm和平均形状因子ML2/A 113。
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K2
树脂细颗粒分散体                             234份
着色剂分散体(1)                               30份
脱模剂分散体                                  40份
聚氯化铝                                     1.8份
(PAC100W,由Asada Chemical industries,Ltd.生产)
离子交换水                                   600份
将上面的组分用均化器(Ultra Turrax T50,由IKA Works Inc.生产)在不锈钢圆底烧瓶中混合并分散,并在搅拌烧瓶中的物料下在加热油浴上加热至50℃。在50℃下保持30分钟后,证实形成具有D50值4.5μm的聚集体颗粒。将油浴温度升高以在56℃下保持1小时,D50变为5.3μm。然后,将26份树脂细分散体加入含聚集体颗粒的分散体中,然后将油浴温度升至50℃,并保持30分钟。将1N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含聚集体颗粒的分散体中将体系的pH调节至5.0后,将11.3份二氧化硅分散体(由湿法生产,平均主粒径:150nm,固体浓度:40%)加入其中,然后将该不锈钢烧瓶用磁密封物(magnetic seal)密封并在连续搅拌下加热至95℃,接着保持4小时。冷却后,滤出如此形成的调色剂母体颗粒,并用离子交换水洗涤4次,通过冷冻干燥获得调色剂母体颗粒K2。该调色剂母体颗粒K2具有D50值6.2μm和平均形状因子ML2/A 120。
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C2
按与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K2的相同方法获得调色剂母体颗粒C2,不同的是用着色剂颗粒分散体(2)代替着色剂颗粒分散体(1)。该调色剂母体颗粒C2具有D50值5.8μm和平均形状因子ML2/A 119。
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M2
按与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K2的相同方法获得调色剂母体颗粒M2,不同的是用着色剂颗粒分散体(3)代替着色剂颗粒分散体(1)。该调色剂母体颗粒M2具有D50值5.7μm和平均形状因子ML2/A 122。
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Y2
按与制备调色剂母体颗粒K2的相同方法获得调色剂母体颗粒Y2,不同的是用着色剂颗粒分散体(4)代替着色剂颗粒分散体(1)。该调色剂母体颗粒Y2具有D50值5.7μm和平均形状因子ML2/A 115。
生产载体
铁氧体颗粒                                     100份
(平均直径:50μm)
甲苯                                            14份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2份
(组成比:90/10)
炭黑                                           0.2份
(R330,由Cabot Corp.生产)
将除铁氧体外的上述组分用搅拌器搅拌10分钟制备分散的涂料组合物。将该涂料组合物和铁氧体颗粒放入真空脱气捏合机中并在6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将这些物料通过在加热下降压脱气,接着干燥,由此获得载体。该载体在施加电场1,000v/cm下具有1011Ω.cm的体积电阻率。(实施例1)
将2.5份球形二氧化硅(由溶胶-凝胶法生产并进行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平均主粒径:140nm,球状ψ:0.90)加入100份各调色剂母体颗粒K1、C1、M1和Y1中,并在20L的Henschel混合器中以周边速度40m/s掺混10分钟。然后,将1.2份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进行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主颗粒直径:20nm)进一步加入其中并以周边速度40m/s掺混5分钟。然后将粗颗粒用具有网孔45μm的筛子除去获得调色剂。球形二氧化硅在调色剂C1表面上的覆盖率为33.1%,分散于水溶液中后球形二氧化硅的分离量为18.2%,二氧化钛的分离量为2.0%,无机颗粒的分离量为20.2%。
将100份载体和如此获得的5份调色剂在V-掺混机中在40rpm下混合20分钟,并用具有网孔212μm的筛子分级,由此获得显影剂。(实施例2)
将1.5份球形二氧化硅(由爆燃法生产并进行硅油处理,平均主粒径:100nm,球状ψ:0.85)加入100份各调色剂母体颗粒K1、C1、M1和Y1中,并在20L的Henschel混合器中以周边速度45m/s掺混10分钟。然后,将1份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进行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主颗粒直径:20nm)进一步加入其中并以周边速度45m/s掺混5分钟。然后将粗颗粒用具有网孔45μm的筛子除去获得调色剂。球形二氧化硅在调色剂C1表面上的覆盖率为25.0%,分散于水溶液中后球形二氧化硅的分离量为13.1%,二氧化钛的分离量为0.8%,无机颗粒的分离量为13.9%。
将100份载体和如此获得的5份调色剂在V-掺混机中在40rpm下混合20分钟,并用具有网孔212μm的筛子分级,由此获得显影剂。(实施例3)
将2.0份球形二氧化硅(由溶胶-凝胶法生产并进行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平均主粒径:200nm,球状ψ:0.90)加入100份各调色剂母体颗粒K1、C1、M1和Y1中,并在20L的Henschel混合器中以周边速度50m/s掺混10分钟。然后,将1份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进行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主颗粒直径:30nm)进一步加入其中并以周边速度50m/s掺混5分钟。然后将粗颗粒用具有网孔45μm的筛子除去获得调色剂。球形二氧化硅在调色剂C1表面上的覆盖率为21.1%,分散于水溶液中后球形二氧化硅的分离量为30.0%,二氧化钛的分离量为0.1%,无机颗粒的分离量为30.1%。
将100份载体和如此获得的5份调色剂在V-掺混机中在40rpm下混合20分钟,并用具有网孔212μm的筛子分级,由此获得显影剂。
(实施例4)
将2.0份球形二氧化硅(由溶胶-凝胶法生产并进行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平均主粒径:200nm,球状ψ:0.95)加入100份各调色剂母体颗粒K2、C2、M2和Y2中,并在20L的Henschel混合器中以周边速度50m/s掺混10分钟。然后,将1.2份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进行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主颗粒直径:20nm)进一步加入其中并以周边速度40m/s掺混5分钟。然后将粗颗粒用具有网孔45μm的筛子除去获得调色剂。球形二氧化硅在调色剂C2表面上的覆盖率为30.2%,分散于水溶液中后球形二氧化硅的分离量为15.7%,二氧化钛的分离量为2.5%,无机颗粒的分离量为18.2%。
将100份载体和如此获得的5份调色剂在V-掺混机中在40rpm下混合20分钟,并用具有网孔212μm的筛子分级,由此获得显影剂。(比较例1)
将3.4份球形二氧化硅(由溶胶-凝胶法生产并进行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平均主粒径:200nm,球状ψ:0.90)和1份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进行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主颗粒直径:20nm)加入100份各调色剂母体颗粒K1、C1、M1和Y1中,并在20L的Henschel混合器中以周边速度30m/s掺混10分钟。然后将粗颗粒用具有网孔45μm的筛子除去获得调色剂。球形二氧化硅在调色剂C1表面上的覆盖率为28.5%,分散于水溶液中后球形二氧化硅的分离量为30.4%,二氧化钛的分离量为7.2%,无机颗粒的分离量为37.6%。
将100份载体和如此获得的5份调色剂在V-掺混机中在40rpm下混合20分钟,并用具有网孔212μm的筛子分级,由此获得显影剂。(比较例2)
将1份球形二氧化硅(由爆燃法生产并进行硅油处理,平均主粒径:100nm,球状ψ:0.85)加入100份各调色剂母体颗粒K1、C1、M1和Y1中,并在20L的Henschel混合器中以周边速度45m/s掺混10分钟。然后,将1份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进行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主颗粒直径:20nm)进一步加入其中并以周边速度45m/s掺混5分钟。然后将粗颗粒用具有网孔45μm的筛子除去获得调色剂。球形二氧化硅在调色剂C1表面上的覆盖率为18.0%,分散于水溶液中后球形二氧化硅的分离量为10.2%,二氧化钛的分离量为1.0%,无机颗粒的分离量为11.2%。
将100份载体和如此获得的5份调色剂在V-掺混机中在40rpm下混合20分钟,并用具有网孔212μm的筛子分级,由此获得显影剂。(比较例3)
将1份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进行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主颗粒直径:20nm)加入100份各调色剂母体颗粒K1、C1、M1和Y1中,并在20L的Henschel混合器中以周边速度40m/s掺混5分钟。然后,将2.5份球形二氧化硅(由溶胶-凝胶法生产并进行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平均主粒径:200nm,球状ψ:0.90)进一步加入其中并以周边速度40m/s掺混10分钟。然后将粗颗粒用具有网孔45μm的筛子除去获得调色剂。球形二氧化硅在调色剂C1表面上的覆盖率为19.0%,分散于水溶液中后球形二氧化硅的分离量为36.2%,二氧化钛的分离量为0.1%,无机颗粒的分离量为36.3%。
将100份载体和如此获得的5份调色剂在V-掺混机中在40rpm下混合20分钟,并用具有网孔212μm的筛子分级,由此获得显影剂。(比较例4)
将1.5份球形二氧化硅(由爆燃法生产并进行硅油处理,平均主粒径:100nm,球状ψ:0.85)加入100份各调色剂母体颗粒K1、C1、M1和Y1中,并通过混杂系统Model NGS-1以周边速度70m/s掺混2分钟。然后,将1份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进行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主颗粒直径:20nm)进一步加入其中并在5L的Henschel混合器中以周边速度33m/s掺混5分钟。然后将粗颗粒用具有网孔45μm的筛子除去获得调色剂。球形二氧化硅在调色剂C1表面上的覆盖率为17.5%,分散于水溶液中后球形二氧化硅的分离量为8.1%,二氧化钛的分离量为12.0%,无机颗粒的分离量为20.1%。
将100份载体和如此获得的5份调色剂在V-掺混机中在40rpm下混合20分钟,并用具有网孔212μm的筛子分级,由此获得显影剂。(比较例5)
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不同的是用球形二氧化硅(由气相氧化法生产并进行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球状ψ:0.85)代替球形二氧化硅(由溶胶-凝胶法生产并进行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平均主粒径:140nm,球状ψ:0.90)。球形二氧化硅在调色剂C1表面上的覆盖率为35.0%,分散于水溶液中后球形二氧化硅的分离量为15.0%,二氧化钛的分离量为2.3%,无机颗粒的分离量为17.3%。
将100份载体和如此获得的5份调色剂在V-掺混机中在40rpm下混合20分钟,并用具有网孔212μm的筛子分级,由此获得显影剂。(评估)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显影剂进行如下评估。评估结果在表1中给出。[转印性能评估]
第一转印和第二转印的效率通过采用具有Docu Color 1250(由FujiXerox Co.,Ltd.生产)的青色调色剂的显影剂在20℃50%RH环境中评估。将5cm×2cm的固体片显影,并通过将在光感受器上的显影图像转印至胶带上测量其重量(W1)。另外,将相同的固体片转印至中间转印材料上,并测量转印图像的重量(W2)。同时,将相同的固体片转印至纸上(J纸,由Fuji Xerox Office Supply Co.,Ltd.生产),并测量转印图像的重量(W3)。第一转印和第二转印的效率通过如下方程测定,以评估转印性能。
          (第一转印效率)=W2/W1×100(%)
          (第二转印效率)=W3/W2×100(%)
评估条件为第一转印电流20μA和第二转印电压1.5kV。通过按黑色模式用在黑色位置排列的显影装置印刷来进行该评估。评估标准如下。
A:第一和第二转印效率为97%或更大
B:第一和第二转印效率为95%或更大,但低于97%
C:第一和第二转印效率低于95%[时间流逝性能(第二次失败)评估]
通过用具有Docu Color 1250(由Fuji Xerox Co.,Ltd.生产)的四色显影剂在20℃50%RH环境中进行30,000个试片的印刷试验,并评估初始阶段中的图像质量和时间流逝后(印刷30,000个试片后)的图像质量。此时,清洗桨叶的金属板的顶端与橡胶(即,橡胶挤出量)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在原机器中为10mm,变为7.5mm,在相应量中金属板的长度增加。评估标准如下。
A:在光感受器上未发现粘附,且图像质量未降低
B:在光感受器上发现粘附,但图像质量无问题
C:在光感受器上发现粘附并且打印输出使图像质量降低
此外对于初始阶段的图像质量和时间流逝后(印刷30,000个试片后)的图像质量,评估中和色的再现性和梯度性能。
形成图像密度10%、30%和50%的半色调图像,并用肉眼评估中和色的再现性和梯度性能。评估标准如下。
A:在图像密度为10%、30%和50%的所有图像中未发现不均匀性
C:在图像密度为10%、30%和50%的至少一个图像中发现不均匀性
                       转印性能评估                   时间流逝性能评估
第一转印效率(%) 第二转印效率(%) 在初始阶段的图像质量 时间流逝后的图像质量 在初始阶段的中和色的再现性和梯度性能 时间流逝后的中和色的再现性和梯度性能        评价
实施例1     99.8A     99.5A     A     A     A     A -
实施例2     97.3A     98.2A     A     A     A     A -
实施例3     95.1B     95.8B     A     B     A     A 在光感受器上轻微成膜
实施例4     98.6A     99.1A     A     A     A     A -
比较例1     98.1A     97.1A     A     C     C     C 在整个光感受器上成膜
比较例2     93.8C     95.2B     C     C     C     C 因在初始阶段出现转印不均匀性图像质量降低
比较例3     94.3C     92.8C     C     C     C     C 在光感受器上成膜
比较例4     92.1C     95.4B     C     C     C     C 因在初始阶段出现转印不均匀性图像质量降低
比较例5     99.5A     99.4A     A     C     A     C 转印不均匀性能逐渐增加造成图像质量降低
                                                         表1
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看出,根据本发明,可改进转印性能和转印保持性能,并可抑制光感受器的污染,由此保持具有中和色再现性和梯度性能特别优良的高图像质量的图像,其中含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和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粒径的无机颗粒作为外添加剂,其中将具有相对大直径的球形二氧化硅用作其中一种无机颗粒,并控制无机颗粒与调色剂母体颗粒的粘附结构以满足特定条件。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和用于形成图像的方法,其中显影和转印步骤随时间流逝稳定,由此以稳定方式获得中和色再现性和梯度性能特别优良的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图像,同时因球形调色剂母体颗粒而保持高转印效率和高图像质量。

Claims (16)

1、一种电子照相调色剂,包括具有平均形状因子ML2/A约100至135的调色剂母体颗粒和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平均主粒径的无机颗粒,其中至少一种无机颗粒为具有平均主粒径约80至300nm的球形颗粒,并且含有球形颗粒的无机细颗粒与调色剂母体颗粒粘附,以提供满足如下条件(1)和(2)的结构:
(1)球形颗粒在调色剂母体颗粒表面上具有约20%或更高的覆盖率;及
(2)在调色剂分散于水溶液中时自调色剂母体颗粒分离的无机颗粒的比例约为35%或更低,按无机颗粒的总加入量计。
2、如权利要求1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其中调色剂母体颗粒具有形状因子ML2/A约100至130。
3、如权利要求1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其中球形颗粒具有平均主粒径约100至200nm。
4、如权利要求1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其中球形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5、如权利要求1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其中球形颗粒具有Wardell球状ψ约0.8至1.0。
6、如权利要求1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种无机颗粒具有平均主粒径约5至50nm。
7、一种电子照相显影剂,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和载体。
8、如权利要求7的电子照相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其中球形颗粒具有平均主粒径约100至200nm。
9、如权利要求7的电子照相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其中球形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10、如权利要求7的电子照相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其中载体含铁氧体磁心。
11、如权利要求7的电子照相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其中载体具有平均粒径约30至80μm。
12、如权利要求7的电子照相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种无机颗粒具有平均主粒径约5至50nm。
13、一种形成图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潜像承载元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面对潜像承载元件排列的显影剂加载元件表面上形成包括调色剂的显影剂层;
用显影剂层对潜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和
将如此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
调色剂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3的形成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球形颗粒具有平均主粒径约100至200nm。
15、如权利要求13的形成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球形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3的形成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球形颗粒具有Wardell球状ψ约0.8至1.0。
CNB021018596A 2001-01-17 2002-01-16 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和形成图像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91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08867A JP2002214825A (ja) 2001-01-17 2001-01-17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8867 2001-0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6213A true CN1366213A (zh) 2002-08-28
CN100399196C CN100399196C (zh) 2008-07-02

Family

ID=18876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1859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9196C (zh) 2001-01-17 2002-01-16 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和形成图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13491B2 (zh)
JP (1) JP2002214825A (zh)
KR (1) KR100496472B1 (zh)
CN (1) CN100399196C (zh)
TW (1) TWI22651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3173C (zh) * 2005-07-07 2008-07-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成像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00442149C (zh) * 2004-06-03 2008-1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制备色调剂的方法
US7853172B2 (en) 2007-07-02 2010-12-14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aggregation-forming unit that removes adherents
CN102193348A (zh) * 2010-03-18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88774B (zh) * 2009-11-13 2011-11-02 无锡佳腾磁性粉有限公司 彩色激光打印机红色耐久性防伪显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6702B (zh) * 2006-12-05 2011-11-09 花王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CN104106009A (zh) * 2012-02-01 2014-10-15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调色剂
CN104106007A (zh) * 2012-02-01 2014-10-15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调色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84723B1 (ko) * 2002-01-29 2005-04-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사효율이 우수한 칼라 토너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4010213B2 (ja) * 2002-09-19 2007-11-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乾式トナー組成物、静電潜像現像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103556B2 (ja) * 2002-11-12 2008-06-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乾式トナー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244828B2 (ja) * 2004-03-11 2009-03-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WO2005119373A1 (ja) * 2004-06-01 2005-12-15 Zeon Corporation 画像形成方法
JP4446342B2 (ja) 2004-07-16 2010-04-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
KR100675388B1 (ko) * 2004-09-20 2007-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토너 조성물
KR100716979B1 (ko) * 2004-09-23 2007-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용 현상제
KR100667779B1 (ko) * 2004-11-22 2007-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용 현상제
JP4765760B2 (ja) * 2006-05-11 2011-09-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435474B2 (en) 2006-09-15 2013-05-07 Cabot Corporation Surface-treated metal oxide particles
US20080070146A1 (en) 2006-09-15 2008-03-20 Cabot Corporation Hydrophobic-treated metal oxide
US8202502B2 (en) 2006-09-15 2012-06-19 Cabot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eparing hydrophobic silica
US8455165B2 (en) 2006-09-15 2013-06-04 Cabot Corporation Cyclic-treated metal oxide
KR101370339B1 (ko) 2006-12-04 2014-03-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4978296B2 (ja) * 2007-04-24 2012-07-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TWI393996B (zh) * 2008-11-07 2013-04-21 Kai Nan Commercial & Technical High School Magnetic auxiliary roller continuous printing equipment and continuous embossing method
US9896549B2 (en) * 2010-04-13 2018-02-20 Aaron Kessman Hydrophobic and oleophobic coatings
KR101756837B1 (ko) * 2010-12-29 2017-07-11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이를 이용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US9037046B2 (en) 2011-01-21 2015-05-19 Hewlett-Packard Indigo B.V. Liquid electrophotography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thereof
JP2013020236A (ja) * 2011-06-13 2013-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EP3001819B1 (en) * 2013-03-14 2021-06-23 ZeoMem Sweden AB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rystalline film of zeolite and/or zeolite like crystals on a porous substrate
CN105492521B (zh) * 2013-03-20 2017-11-28 卡博特公司 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US9725621B2 (en) 2013-05-03 2017-08-08 Cabot Corporation 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slurry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omposite particles, process for removing material using said composition, CMP polishing pad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id composition
JP7091033B2 (ja) 2017-08-04 202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WO2019027039A1 (ja) 2017-08-04 2019-0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19032365A (ja) 2017-08-04 2019-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GB201714269D0 (en) 2017-09-05 2017-10-18 Hedlund Jonas Methods for preparing supported zeolite fil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657B2 (ja) 1986-02-10 1996-01-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3100661A (ja) 1989-09-14 1991-04-25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JP2646285B2 (ja) * 1990-05-17 1997-08-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非磁性カラー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100661B2 (ja) 1991-04-11 2000-10-16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エポキシ樹脂変性体及び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JPH0534971A (ja) 1991-08-02 1993-02-12 Minolta Camera Co Ltd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H05224456A (ja) * 1992-02-14 1993-09-03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剤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6266152A (ja) 1993-03-12 1994-09-22 Konica Corp カラートナー
JP3248025B2 (ja) 1993-04-21 2002-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3328013B2 (ja) 1993-07-08 2002-09-24 コニカ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用現像剤および多色画像形成方法
JPH07248642A (ja) * 1994-03-10 1995-09-26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2成分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8115007A (ja) 1994-10-14 1996-05-07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JPH08146696A (ja) * 1994-11-16 1996-06-07 Canon Inc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3323722B2 (ja) * 1994-12-05 2002-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3412319B2 (ja) * 1995-03-14 2003-06-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H0962026A (ja) * 1995-08-21 1997-03-07 Fuji Xerox Co Ltd 二成分現像剤
US5712073A (en) * 1996-01-10 1998-01-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apparatu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09319134A (ja) 1996-05-29 1997-12-12 Konica Corp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多色画像形成方法
JPH1020539A (ja) * 1996-07-03 1998-01-2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静電潜像現像剤
JP3056122B2 (ja) 1997-05-09 2000-06-26 花王株式会社 非磁性一成分用フルカラートナー
JP3684074B2 (ja) * 1997-06-18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二成分系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644208B2 (ja) * 1997-08-21 2005-04-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11133751A (ja) * 1997-10-31 1999-05-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
JP4000209B2 (ja) * 1997-12-17 2007-10-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静電潜像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826540B2 (ja) * 1998-02-12 2006-09-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JP3752820B2 (ja) * 1998-02-27 2006-03-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58955A (ja) * 1999-03-10 2000-09-22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
JP4097357B2 (ja) * 1999-05-14 2008-06-1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0338712A (ja) * 1999-05-31 2000-12-08 Sharp Corp 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11788B2 (ja) * 1999-06-08 2007-11-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2072799A (ja) * 2000-08-25 2002-03-12 Fuji Xerox Co Ltd 潜像担持体用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2149C (zh) * 2004-06-03 2008-1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制备色调剂的方法
CN100403173C (zh) * 2005-07-07 2008-07-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成像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01196702B (zh) * 2006-12-05 2011-11-09 花王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CN101339378B (zh) * 2007-07-02 2013-03-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US7853172B2 (en) 2007-07-02 2010-12-14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aggregation-forming unit that removes adherents
CN101788774B (zh) * 2009-11-13 2011-11-02 无锡佳腾磁性粉有限公司 彩色激光打印机红色耐久性防伪显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3348A (zh) * 2010-03-18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48B (zh) * 2010-03-18 2013-11-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106009A (zh) * 2012-02-01 2014-10-15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调色剂
CN104106007A (zh) * 2012-02-01 2014-10-15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调色剂
US9625842B2 (en) 2012-02-01 2017-04-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CN104106009B (zh) * 2012-02-01 2017-12-12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调色剂
CN104106007B (zh) * 2012-02-01 2018-02-13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调色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142242A1 (en) 2002-10-03
JP2002214825A (ja) 2002-07-31
CN100399196C (zh) 2008-07-02
KR100496472B1 (ko) 2005-06-22
KR20020061514A (ko) 2002-07-24
TWI226510B (en) 2005-01-11
US6613491B2 (en) 2003-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66213A (zh) 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和用于形成图像的方法
CN1196035C (zh) 双组份显影剂、使用该显影剂的图像形成方法及装置
CN1076105C (zh) 用于静电图象显象的调色剂及成象方法
CN1119705C (zh) 磁性色粉与成像方法
CN1324408C (zh) 调色剂
CN1673878A (zh) 调色剂、使用其的显影设备
CN1185552C (zh) 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和显影剂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892451A (zh) 调色剂和显影剂组合物
CN1059040C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有机调色剂的制法
CN1178108C (zh) 全彩色电子照相用墨粉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88528C (zh) 磁性调色剂、加工盒和形成图象的方法
CN1920678A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载体和静电潜像显影剂
CN101055438A (zh) 静电潜像载体、静电潜像显影剂以及成像装置
CN1573583A (zh) 表面用硅烷处理的球形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基细颗粒、其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CN101051194A (zh) 显影剂
CN1480790A (zh) 调色剂以及利用该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方法
CN1076106C (zh) 磁性调色剂
CN1178334A (zh) 磁性色粉、设备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084889C (zh) 静电影像显影用的调色剂
CN1374565A (zh) 电子照相色调剂用添加剂,电子照相用色调剂及电子照相显影装置
CN1873553A (zh) 成像设备
JP4752604B2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CN1892483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54019C (zh) 用于静电影像显影的调色剂、成像方法、显影装置和工艺盒总成
CN1841220A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和使用该调色剂的成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