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1722C - 滑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1722C
CN1331722C CNB031285899A CN03128589A CN1331722C CN 1331722 C CN1331722 C CN 1331722C CN B031285899 A CNB031285899 A CN B031285899A CN 03128589 A CN03128589 A CN 03128589A CN 1331722 C CN1331722 C CN 133172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oor
vertical surface
peristom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285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56490A (zh
Inventor
鹿井正博
中岛利郎
高嶋和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56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6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17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172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24Safety devices in passenger lif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eventing trapping of passengers
    • B66B13/26Safety devices in passenger lif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eventing trapping of passengers between closing door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纵框与门的间隙或门与门之间不会将物体夹入到间隙的,安全的电梯装置。滑门装置(10)具有左右垂直面(82)、上下水平面(84)、及门(38);该左右垂直面(82)沿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并在其间形成开口部(34);该上下水平面(84)分别相互连接左右垂直面的上下端;该门(38)沿水平方向横过开口部地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该滑门装置还具有作为发光器(88)起作用的光学设备(78)、作为受光器(90)起作用的光学设备(80)、及使来自发光器的光反射到受光器的反射器(89);反射器配置到左右垂直面的至少一方,二个光学设备设置于上水平面(84)。

Description

滑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建筑物以及机动车的自动开闭滑门装置等任意装置和设备中使用的滑门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当电梯的门开放时将物体夹入到门与门收容部(凹部)的间隙,提出了多种电梯装置。下面具体举例进行说明。在日本特开昭63-6608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在形成出入口的纵框的门收容部侧设置纵向的凹坑,在该凹坑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发光器和受光器,当由这些发光器和受光器检测到在门与门收容部的间隙的附近存在物体时,禁止门的开放动作。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1-31037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在形成于门与门收容部之间的间隙的上下配置发光器和受光器,对侵入到间隙的物体进行检测。
然而,公开于前一公报的安全装置可能在纵向的凹坑的下端积累灰尘和异物而导致误检测。另外,公开于后一公报的安全装置用于检测进入到间隙中的物体,并不是预先防止在间隙中夹入物体。
发明内容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滑门装置,该滑门装置具有左右垂直面、上下水平面、及门;该左右垂直面沿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并在其间形成开口部;该上下水平面分别相互连接上述左右垂直面的上下端;该门沿水平方向横过上述开口部地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上述滑门装置至少具有作为发光器起作用的光学设备、作为受光器起作用的光学设备、及使来自上述发光器的光反射到上述受光器的反射器;上述反射器配置到上述左右垂直面的至少一方,上述二个光学设备设置于上述上水平面。按照该滑门装置,在形成开口部的柱与门之间的凹部或门与门的间隙夹入乘客的手等之前,检测乘客的手等的接近。
本发明的其它形式提供一种滑门装置,该滑门装置具有左右垂直面、上下水平面、及门;该左右垂直面沿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并在其间形成开口部;该上下水平面分别相互连接上述左右垂直面的上下端;该门沿水平方向横过上述开口部地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上述滑门装置至少具有作为发光器起作用的光学设备、作为受光器起作用的光学设备、及使来自上述发光器的光反射到上述受光器的反射器;上述反射器配置到上述左右垂直面的至少一方,上述二个光学设备的一方设置于上述上水平面,另一方的光学设备设于与配置着上述反射器的垂直面相向的另一方的垂直面。按照该滑门装置,可在乘客的手等夹入到形成开口部的柱与门之间的凹部或门与门的间隙之前,检测乘客的手等的接近。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设于上述垂直面的反射器的向上述开口部的部分位于与上述垂直面大体相同的平面上,从而,不从上述垂直面实质性地凸出到开口部内。按照该滑门装置,可防止杂物和灰尘等在反射器的附着,防止由此导致光量的下降。另外,可防止与乘客和台车的冲击。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设于上述垂直面的一方的光学设备的面向上述开口部的部分位于与上述垂直面大体相同的平面上,从而,不从上述垂直面实质性地凸出到开口部内。按照该滑门装置,可防止杂物和灰尘等在光学设备的附着,防止由此导致光量的下降。另外,可防止与乘客和台车的冲击。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门驱动部和控制部;该门驱动部使上述门在上述门完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上述门完全开放上述开口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部当在上述门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之前或移动过程中判断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在预定的基准值以下时,至少一时停止上述门驱动部的驱动。按照该滑门装置,可事先防止夹入到凹部的事故。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警报部、门驱动部、及控制部;该门驱动部使上述门在上述门完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上述门完全开放上述开口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部当在上述门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之前或移动过程中判断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在预定的基准值以下时,驱动上述警报部发出警报。按照该滑门装置,可事先防止夹入到凹部的事故。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门驱动部和控制部;该门驱动部使上述门在上述门完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上述门完全开放上述开口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部当在上述门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之前或移动过程中判断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增加或减少到规定值以上时,至少一时停止上述门驱动部的驱动。按照该滑门装置,可事先防止夹入到凹部的事故。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警报部、门驱动部、及控制部;该门驱动部使上述门在上述门完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上述门完全开放上述开口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部当在上述门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之前或移动过程中、判断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增加或减少到预定的规定值以上时,驱动上述警报部发出警报。按照该滑门装置,可事先防止夹入到凹部的事故。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上述反射器的垂直面为与门邻接配置的固定纵框。按照该滑门装置,可在乘客的手等夹入到形成开口部的柱与门间的凹部之前检测乘客的手等的接近。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上述反射器的垂直面为上述门的端面。按照该滑门装置,可在乘客的手等夹入到门与门的间隙之前,检测乘客的手等的接近。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为形成于电梯轿厢的开口部。按照该滑门装置,可防止在电梯轿厢内部的夹入事故。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为形成于建筑物的开口部。按照该滑门装置,可防止在建筑物的电梯厅站的夹入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2为从轿厢内部观看轿厢的出入口的正面图。
图3为从厅站观看厅站出入口的正面图。
图4为轿厢和厅站的局部断面图。
图5为轿厢和厅站的局部断面图。
图6为安全装置的控制电路图。
图7为示出安全装置的控制电路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8为示出安全装置控制电路的另一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9为示出安全装置控制电路的另一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0为示出安全装置控制电路的另一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1为实施形式2、3的电梯装置的出入口的正面图。
图12为实施形式4的电梯装置的出入口的正面图。
图13为实施形式4的电梯装置的出入口的正面图,示出另一光检测路径。
图14为实施形式4的电梯装置的出入口的正面图,示出另一光检测路径。
图15为实施形式4的电梯装置的、门关闭状态的出入口平面图。
图16为实施形式4的电梯装置的、门打开状态的出入口平面图。
图17为实施形式5的电梯装置的出入口的正面图。
图18为实施形式5的电梯装置的出入口的正面图。
图19为反射器的放大断面图。
图20为反射器的另一形式的放大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特别说明电梯装置中使用的滑门装置的几个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仅适用于电梯装置,也可应用于建筑物以及机动车等任意装置和设备中所使用的滑门装置。
(实施形式1)
图1为示出设置于建筑物内的电梯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从电梯轿厢(以下称“轿厢”)的内部观看到的轿厢的出入口和门的图,图3为从电梯厅站(以下称“厅站”)观看厅站的出入口和门的图,图4和图5为停止于厅站的轿厢和厅站的断面图。
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0的升降体12可在建筑物14的电梯升降通道16内由沿该升降通道上下配置的多个垂直导轨18引导着升降地配置。在升降通道16的上部固定内装马达20的钢丝绳卷取装置22。卷取于钢丝绳卷取装置22的钢丝绳24的端部连接于升降体12,根据钢丝绳卷取装置22的驱动使升降体12在升降通道16内上下移动。
升降体12具有构成用于载置乘客或货物的居室的轿厢26和设置于该轿厢26周围的作为加强构造的轿厢框28。在升降体12的停止楼层,为了将轿厢26中的居室30与停止楼层的厅站32相互连通或将连通的居室与厅站隔开,在轿厢26的出入口(开口部)34与厅站32的出入口(开口部)36分别设置有轿厢门38和厅门40。
如图2所示,轿厢26的出入口34由左右的纵框42、将纵框42的下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下部水平框44、及将左右纵框42的上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上部水平框46形成于其内侧。在对着轿厢26的居室30的纵框42的前部垂直面48设置操作板50。在操作板50配置多个选层指令按钮52、开按钮54、闭按钮56、报警装置58、显示装置60。另一方面,在上部水平框46的前部垂直面62设置用于显示轿厢26的位置(移动过程中的位置)的显示灯64。
门38为两开式门,具有从形成于左右纵框42背后的门收容部66(参照图4、图5)相对出入口34进退的二片的门部分。这些左右的门部分68由设于轿厢26的适当场所的门驱动部70(参照图1)在如图4所示那样使左右的门部分68的相向端面相互接触而关闭出入口34的关闭位置与如图5所示那样使左右的门部分68从出入口34退避而分别完全收容于左右的门收容部66的开放位置间移动。
门驱动部70可较好地利用例如美国专利第3,783,977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具有电动马达和将该马达的回转传递到门的机构的构造。
返回到图2可看出,具有这样构成的轿厢26具有用于防止在纵框42与开放动作中的轿厢门38之间的间隙72夹入物体(例如衣服)或乘客的手的安全装置74。安全装置74具有第一光学设备78和第二光学设备80和反射器89。第一光学设备78和第二光学设备80嵌入到用于确定出入口34的上端的上部水平面84。反射器89设于确定出入口34的左右端部的纵框垂直面82的表面上或嵌入到纵框垂直面82。在本实施形式中,将发光器88用于第一光学设备78,将受光器90用于第二光学设备80,使得从发光器88射出的光可通过在反射器89的反射由受光器90接收。
为了检测出存在于间隙72附近的物体和乘客的手,反射器89设置在纵框垂直面82的下端近旁(最好距纵框垂直面82的下端约10~30cm的位置)。另外,第二光学设备80设置在上部水平面84的纵框上端近旁(最好为距纵框垂直面82上端约5~25cm的位置),第一光学设备78设于比上部水平面84的第二光学设备80更离开纵框82的位置。第一和第二光学设备78、80和反射器89出于检测处于间隙72近旁的物体和乘客的手的目的,最好尽可能地设置于间隙72的附近。
本发明的安全装置74的最大的特征在于,对着反射器89的出入口34的光出射面与纵框垂直面82的表面大体成为同一平面地配置,即实质上不从纵框垂直面82凸出或实质上不后退地配置。同样,发光器88和受光器90也与上部水平框46的表面大体成为同一平面地设置。因此,通过出入口34的货物和台车不会接触发光器88或受光器90或反射器89而将其损伤。另外,由于设于上部水平框46的发光器88的光入射面朝着下方,所以,灰尘不会附着堆积于该光入射面,同样,受光器90的光入射面也朝下,所以,灰尘不会附着堆积于该光出射面。同样,由于设于纵框垂直面82的反射器89的光入出射面也垂直地配置,所以,不会附着灰尘。
接着,如图3所示那样,建筑物的厅站出入口(开口部)36由左右的纵框92、相互连接纵框92下端的下部水平面94、相互连接纵框92上端的上部水平框96形成于其内侧。在出入口36的左侧或右侧或两侧的建筑物壁部分设置上升呼梯按钮98、下降呼梯按钮100、报警装置102、显示装置104。另外,在上部水平框96设置用于指示轿厢26的位置的显示灯106。
厅门40也与轿厢26的门38一样,为两开式门,具有从形成于左右纵框92背后的门收容部108(参照图4和图5)相对出入口36进退的二片的门部分110,左右的门部分110连接于厅站门驱动机构111(参照图1)。厅站门驱动机构111当在建筑物14的电梯升降通16中进行升降的轿厢26到达厅站32时,驱动连接到该轿厢26的门驱动部70,与轿厢门38的开闭相配合,使厅门40在图4所示关闭位置与图5所示开放开放位置之间移动。
与轿厢26同样,厅站32也具有用于防止在厅站纵框92与开放动作中的门部分110之间的间隙112夹入物体(例如衣服)或乘客的手的安全装置114。安全装置114具有第一光学设备118和第二光学设备120和反射器89。第一光学设备118和第二光学设备120嵌入到用于确定出入口36的上端的上部水平面124。另外,反射器89设于用于确定出入口36的左右端部的纵框垂直面122的表面上,或嵌入到纵框垂直面122。在本实施形式中,将发光器88用于第一光学设备118,将受光器90用于第二光学设备120,使得从发光器88射出的光可通过在反射器89的反射由受光器90接收。
为了检测存在于间隙112附近的物体和乘客的手,反射器89设于纵框垂直面122的下部近旁(最好距垂直面122的下端约10~30cm的位置)。另外,第二光学设备120设置在上部水平面124的端部近旁(最好为距垂直面122上端约5~25cm的位置),第一光学设备118设置到比上部水平面124的第二光学设备120更离开纵框92的位置。另外,第一和第二光学设备118、120和反射器89最好尽可能地设置于间隙112的附近,即电梯升降通道侧,以检测出存在于间隙112附近的物体和乘客的手。
另外,在厅站32的安全装置114中,对着反射器89的出入口36的光入出射面与纵框垂直面122的表面大体成为同一平面地配置,即实质上不从纵框垂直面82凸出也实质上不后退地配置。同样,发光器88和受光器90也与上部水平面124大体成为同一平面地设置。因此,通过出入口36的货物或台车不会接触发光器88或受光器90或反射器89而将其损伤。另外,由于设于上部水平面124的发光器88的光出射面朝着下方,所以,灰尘不会附着堆积于该光出射面,同样,受光器90的光入射面也朝下,所以,灰尘不会附着堆积于该光出射面。同样,由于设于纵框垂直面122的反射器89的光入出射面也垂直地配置,所以,不会附着灰尘。
图6示出安全装置74、114的控制回路130。该控制回路130具有主要控制建筑物侧的装置的第一控制部(中央控制部)132和控制设于各轿厢26的装置的第二控制部(轿厢控制部)134,两控制部132、134可相互进行通信地连接。第一控制部132具有控制各厅站32的发光器88、受光器90、报警装置102、显示装置104和马达20的驱动的升降控制部136。另一方面,第二控制部(轿厢控制部)134连接到对轿厢26的发光器88、受光器90、报警装置58、显示装置60、门驱动部70的驱动进行控制的开闭控制部138。
图7为示出轿厢侧安全装置74、144的控制回路130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首先,轿厢26在电梯升降通道内停止于规定的楼层(步骤S1)。然后,第一控制部132和第二控制部134在接受从发光器88射出的光的受光器90的受光量在预定的基准值以下的场合,认为在发光器88与反射器89之间或反射器89与受光器90之间即间隙72或间隙112的近旁存在物体或手而将光隔断,判断检测到异物,如不在基准值以下,则判断没有检测到异物(步骤S2)。根据判断结果,当判断检测到异物时,起动报警装置58或报警装置102,向乘客发出必要的警告(步骤S7)。警告的内容可为警告音(蜂鸣音)、声音信息(例如“请从门离开!”、警告音与声音信息的并用中的任一种。除警告外,也可在轿厢显示装置60或显示装置104显示与声音信息同样的信息,步骤S7之后,返回步骤S2。
当在步骤S2判断未检测到异物时,开始门38、40的开放动作(步骤S3)。在开放动作中,与步骤S2同样,判断是否检测出异物(步骤S4)。在判断未检测出异物的场合,继续轿厢门38、40的开放动作(步骤S5),判断轿厢门38、40是否为开放位置(步骤S6)。在不为开放位置的场合,返回到步骤S4。作为步骤S4的判断结果,在判断检测出异物的场合,停止门的开放动作(步骤S8)。然后,与步骤S7同样地起动报警装置58或报警装置102,向乘客提出必要的警告(步骤S9),返回到步骤S4。
如以上那样,按照本发明的安全装置74、114,当检测到在轿厢门38(40)与门收容部66(108)之间的间隙72(112)附近存在的物体或乘客的手时,禁止轿厢门38(40)的开放动作,所以,不会在该间隙72(112)夹入物体或手。另外,以上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于两开门的例,但以上的构成也可同样地适用于单开式的门。
在图7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7后,无条件地返回到步骤S2,但也可如图8所示流程图那样,在步骤S7后判断是否经过规定的一定时间(步骤S10),如未经过一定时间,则返回到步骤S2,如经过了一定时间,则进行门的开放动作(最好按比通常低的速度驱动门),另外,进一步起动报警装置58或报警装置102,向乘客提出必要的警告(步骤S11)。按照该控制,在轿厢停止后,可确保一定的安全,并进行门开放动作,不会不用地在长时间继续门开放禁止状态,进行有效的电梯运行。
另外,在图7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9后,无条件地返回到步骤S4,但也可如图9所示流程图那样,在步骤S9后判断是否经过规定的一定时间(步骤S12),如未经过一定时间,则返回到步骤S4,如经过了一定时间,则进行门的开放动作(最好按比通常低的速度驱动门),另外,进一步起动报警装置58或报警装置102,向乘客提出必要的警告(步骤S13)。按照该控制,在门开放开始后,也可确保一定的安全,并进行门开放动作,不会不用地在长时间继续门开放禁止状态,进行有效的电梯运行。
另外,在图7的流程图中,当在步骤S4判定异物检测的场合停止门开放动作,但如图10的流程图所示那样,当在步骤S4判定检测到异物时,停止门开放动作后,进行门关闭动作(步骤S14),另外,起动报警装置58或报警装置102,向乘客提出必要的警告(步骤S15),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当接受到从发光器88射出的光的受光器90的受光量在预定的基准值以下的场合,判断检测到异物,如未在基准值以下,则判断未检测到异物,但也可在接受到从发光器88射出的光的受光器90的受光量增加或减少预定的规定值以上的场合判断检测出异物。在该场合,检测出由存在于间隙72、112近旁的物体和手隔断光或在物或手反射来自发光器88的光所产生的光入射到受光器90。在该形式下,可邻接于发光器88设置受光器90。
(实施形式2)
在图2和图3所示安全装置中,第一光学设备78、118设于出入口34、36的上部水平面87、124,但也可如图11所示那样,嵌入到与反射器89相向的纵框垂直面82、112。光学设备78、118的对着出入口34、36的面配置到与纵框垂直面82、112的表面大体相同的面上。
(实施形式3)
在以上的实施形式中,第一光学设备78、118利用发光器88,第二光学设备80、120利用受光器90,但也可在第一光学设备78、118中利用受光器90,在第二光学设备80、120中利用发光器88。
(实施形式4)
在以上的实施形式中,将发光器、受光器、反射器配置到形成出入口的固定的上部水平框和纵框,但也可配置到开闭移动的门。具体地说,在图12~16的形式中,在两开门的各门部分68、110的与另一方的门部分相向的端面140、142设置反射器89。该反射器89配置到与端面140、142的表面大体相同的面上,即实质上不从端面14、142凸出,也不实质上后退。另外,发光器88和受光器90在端面140、142的上端部从该端面140、142朝另一方的门凸出地固定。在该形式的安全装置中,从发光器88出射的光由设于同一端面上的反射器89反射,由设于同一端面上的受光器90(参照图12)或设于同一端面上的反射器89反射,由设于另一方的门部分68、110的受光器90(参照图13)或设于另一方的门部分68、110的反射器89反射,由设于另一方的门部分68、110的受光器90(参照图14)检测。在物体或乘客的一部分处于相向的门部分68与68、110与110之间的场合,由此将光隔断,受光器90的受光量下降,检测出物体或乘客的一部分存在。因此,不会在纵框与门的间隙或门与门的之间将物夹入间隙,安全。另外,通过出入口的货物或台车接触于发光器88或受光器90或反射器89,不会对其进行损伤。另外,发光器88的光出射出朝下,所以灰尘不会附着堆积于该光出射面,同样,受光器90的光入射面也朝下,所以,灰尘不会附着堆积于该光出射面。同样,由于设于端面140、142的反射器89的光入出射面也垂直地配置,所以,不会附着灰尘。
在本实施形式的场合,设于二个门部分68、110上端的发光器88、受光器90需要在门完全关闭的状态下相互不干涉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那样,使位置朝出入口的横断方向(箭头144方向)错开位置。发光器88和受光器90的配置关系也可相反。
(实施形式5)
以上,说明了将本发明的安全装置适用于两开门的例子,但也可如图17和图18所示那样,适用于门38、40由第一门部分(低速门)150和第二门部分(高速门)152构成的电梯装置,该第二门部分(高速门)152朝着该门150的移动方向相对该门部分150相对移动。
在该场合,为了防止物体或手被夹入到第一门部分150与纵框42、92的间隙154,在上部水平面84、124设置发光器88和受光器90,在纵框垂直面82、122的下端附近设置反射器89。另外,为了防止物体和手夹入到第一门部分150与第二门部分152的间隙156,在第一门部分150的端面158的下端近旁设置反射器89,在该端面158的上端近旁从该端面158凸出地设置发光器88和受光器90。发光器88与受光器90的配置关系也可相反。本实施形式5的电梯装置也可获得与上述其它实施形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形式6)
图19示出在上述垂直面82、122、140、142、150、156安装的反射器89的具体的构造。反射器89具有反射镜160和支架168,该反射镜160在表面具有形成为阶梯状的反射面162,该支架168保持该反射镜160。支架168的材质例如为金属、塑料树脂。反射面162交替地配置多个面164和与该面164直交的多个面166地构成,面164将来自发光器88的光正反射到受光器90地设置。
按照这样的反射器89,可较薄地构成反射器89,实质上不会从垂直面82凸出,而且,可有效地将来自发光器88的光反射到受光器90。
(实施形式7)
图20示出反射器的其它形式。该反射器89A具有透明板170和支架168,该透明板170具有对着出入口34、35的平面172和与该平面172相向的阶梯状的反射面174;该支架168保护该透明板170。反射面174交替配置多个面176和与该面176直交的多个面178地构成,面176通过在平面172的折射在面176对来自发光器88的光进行正反射并通过将反射的光通过在平面172的折射而入射到受光器90地设置。
按照这样的反射器89A,可将反射器89构成得较薄,实质上不会从垂直面82凸出,而且可效率良好地将来自发光器88的光反射到受光器90。另外,对着出入口34、35的平面172垂直而且为平面,所以,灰尘不会附着堆积。
(实施形式8)
其它,反射器89可使用反射路径与入射路径大体平行的再现性反射板,也可使用反射型的衍射光栅板。
(实施形式9)
在以上的实施形式中,在门的开放动作前或开放动作中使安全装置74、114作动,但通过在门关闭动作前或关闭动作中使安全装置74、114作动,在异物检测时使门的关闭动作停止或进一步使报警装置58、102起动,从而可防止乘客的手和物由门冲击或夹住。
由以上说明可知,按照本发明的滑门装置,纵框与门的间隙或门与门之间不会将物体夹入到间隙,可保证安全。

Claims (10)

1.一种滑门装置,具有左右垂直面、上下水平面、及门;所述左右垂直面沿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并在其间形成开口部;所述上下水平面分别相互连接上述左右垂直面的上下端;所述门可收容于收容部,并沿水平方向横过上述开口部地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上述滑门装置至少具有作为发光器起作用的光学设备、作为受光器起作用的光学设备、及使来自上述发光器的光反射到上述受光器的反射器;上述反射器配置到与上述收容部相邻接的上述左右垂直面的至少一方;上述二个光学设备设置于上述上水平面。
2.一种滑门装置,具有左右垂直面、上下水平面、及门;该左右垂直面沿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并在其间形成开口部;该上下水平面分别相互连接上述左右垂直面的上下端;该门可收容于收容部,并沿水平方向横过上述开口部地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上述滑门装置至少具有作为发光器起作用的光学设备、作为受光器起作用的光学设备、及使来自上述发光器的光反射到上述受光器的反射器;上述反射器配置到与上述收容部相邻接的上述左右垂直面的至少一方;上述二个光学设备的一方设置于上述上水平面,另一方的光学设备设于与配置着上述反射器的垂直面相向的另一方的垂直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上述垂直面的反射器的面向上述开口部的部分位于与上述垂直面大体相同的平面上,从而,不从上述垂直面实质性地凸出到开口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上述垂直面的一方的光学设备的面向上述开口部的部分位于与上述垂直面大体相同的平面上,从而,不从上述垂直面实质性地凸出到开口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门驱动部和控制部;该门驱动部使上述门在上述门完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上述门完全开放上述开口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部当在上述门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之前或移动过程中、判断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在预定的基准值以下时,至少一时停止上述门驱动部的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警报部、门驱动部、及控制部;该门驱动部使上述门在上述门完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上述门完全开放上述开口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部当在上述门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之前或移动过程中、判断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在预定的基准值以下时,驱动上述警报部发出警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门驱动部和控制部;该门驱动部使上述门在上述门完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上述门完全开放上述开口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部当在上述门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之前或移动过程中、判断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增加或减少到预定的规定值以上时,至少一时停止上述门驱动部的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警报部、门驱动部、及控制部;该门驱动部使上述门在上述门完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上述门完全开放上述开口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部当在上述门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之前或移动过程中、判断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增加或减少到预定的规定值以上时,驱动上述警报部发出警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上述反射器的垂直面为与门邻接配置的固定纵框。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上述反射器的垂直面为上述门的端面。
CNB031285899A 2002-05-08 2003-05-07 滑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17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32333A JP3995522B2 (ja) 2002-05-08 2002-05-08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132333/2002 2002-05-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6490A CN1456490A (zh) 2003-11-19
CN1331722C true CN1331722C (zh) 2007-08-15

Family

ID=29397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2858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1722C (zh) 2002-05-08 2003-05-07 滑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962239B2 (zh)
JP (1) JP3995522B2 (zh)
CN (1) CN133172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9673C (zh) * 2002-06-28 2008-04-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门控制装置
FR2883584B1 (fr) * 2005-03-25 2007-06-08 Maviflex Sa Sa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un obstacle et de limitation d'effort d'un tablier d'une porte de manutention
WO2007108089A1 (ja) * 2006-03-20 2007-09-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JP4869785B2 (ja) * 2006-05-25 2012-0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制御装置
JP4820905B2 (ja) * 2006-09-12 2011-11-24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自動ドアの動きを制御するセンサを備えるドアアセンブリ
CN101622187A (zh) * 2007-04-24 2010-01-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滑动门装置
US7714718B2 (en) * 2007-07-25 2010-05-11 Robert Bosch Gmbh Optical security sensor for a door
US9038316B2 (en) * 2007-09-25 2015-05-26 Richard Von Gerichten Method by which existing motorized commercial automatic sliding door systems can be adapted for use on new or existing residential (patio) sliding glass or sliding screen doors
JP5554236B2 (ja) * 2008-07-16 2014-07-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TWI402207B (zh) * 2008-09-01 2013-07-21 Fujitec Kk 電梯的安全裝置
JP5258492B2 (ja) * 2008-10-06 2013-08-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出入口の安全装置
JP5208853B2 (ja) * 2009-05-21 2013-06-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装置及び安全制御方法
JP5474067B2 (ja) * 2009-07-23 2014-04-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CN102146759B (zh) * 2010-02-10 2014-07-30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沿门框运行的车库门的检测障碍物的安全系统
US9744255B2 (en) 2012-06-08 2017-08-29 Xenex Disinfection Services, Llc. Systems which determine operating parameters and disinfection schedules for germicidal devices
US9093258B2 (en) 2011-06-08 2015-07-28 Xenex Disinfection Services, Llc Ultraviolet discharge lamp apparatuses having optical filters which attenuate visible light
US9165756B2 (en) 2011-06-08 2015-10-20 Xenex Disinfection Services, Llc Ultraviolet discharge lamp apparatuses with one or more reflectors
JP2013001467A (ja) * 2011-06-13 2013-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扉安全装置
US8872669B2 (en) 2011-06-28 2014-10-28 Xenex Disinfection Services, Llc Door movement sensors and use thereof by apparatuses
EP2567928B1 (de) * 2011-09-06 2013-09-11 Cedes AG Sensor, Sicherungsvorrichtung sowie Aufzugvorrichtung
US9114182B2 (en) 2012-02-28 2015-08-25 Xenex Disinfection Services, Llc Germicidal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having hollow tumbling chambers
US9212028B2 (en) 2012-07-31 2015-12-15 Precision Elevator Corp. Obstruction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vator entry and exit
US8816301B2 (en) 2012-12-07 2014-08-26 Xenex Healthcare Services, Llc Lamp and reflector arrangements for apparatuses with multiple germicidal lamps
JP6209905B2 (ja) * 2013-09-04 2017-10-1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ドア制御装置
JP6351406B2 (ja) * 2014-07-04 2018-07-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制御装置
US9751727B1 (en) 2014-08-14 2017-09-05 Precision Elevator Corp. Elevator entry and exit system and method with exterior sensors
US9517284B1 (en) 2015-07-02 2016-12-13 Xenex Disinfection Services, Llc. Germicidal apparatuses with configurations to selectively conduct different disinfection modes interior and exterior to the apparatus
US9867894B2 (en) 2015-07-02 2018-01-16 Xenex Disinfection Services, Llc. Germicidal apparatuses with configurations to selectively conduct different disinfection modes interior and exterior to the apparatus
JP6514625B2 (ja) * 2015-11-06 2019-05-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843879B2 (en) 2018-03-26 2020-11-24 Trans-Vac Systems LLC Load station for a pneumatic transfer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20003448A1 (ja) * 2018-06-28 2020-0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ドア装置
JP6992933B1 (ja) * 2020-05-25 2022-0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ドアの安全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1452A (en) * 1985-01-18 1986-11-11 Deeg Wyman L Powered sliding door safety system
JPS6366084A (ja) * 1986-09-04 1988-03-24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出入口安全装置
US5149921A (en) * 1991-07-10 1992-09-22 Innovation Industries, Inc. Self correcting infrar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US5420430A (en) * 1991-04-15 1995-05-30 Formula Systems Ltd. Detection systems for detecting obstructions in doorways
CN1121039A (zh) * 1994-09-16 1996-04-24 P·J·汤姆生 电梯探测器
US5627439A (en) * 1996-07-08 1997-05-06 Inventio Ag Light barrier for reopening elevator doors
US5641951A (en) * 1995-02-23 1997-06-24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oor safety device
US5698824A (en) * 1994-08-04 1997-12-16 Memco Limited Lift installation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transmitter receiver means
US5886307A (en) * 1997-06-23 1999-03-23 Otis Elevator Company Safety detection system for sliding doors
JPH11310375A (ja) * 1998-04-27 1999-11-09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扉安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23199A (de) 1970-12-30 1972-05-31 Inventio Ag Türantriebsvorrichtung mit Verriegelungsmechanismus für Aufzüge
US4029176A (en) * 1975-10-06 1977-06-14 Mills Gerald W Doorway safety device
SE428250B (sv) * 1979-05-31 1983-06-13 Bert Jonsson Fotoelektrisk anordning for avkenning av foremal
USRE33668E (en) 1981-02-10 1991-08-20 Otis Elevator Company Detection device having energy transmitters located at vertically spaced apart points along movable doors
DE3623792C1 (de) * 1986-07-15 1987-12-10 Messerschmitt Boelkow Blohm Einrichtung zur Feststellung der Personenzahl und Richtung innerhalb eines zu ueberwachenden Raumes oder einer Durchgangsschleuse
GB9120267D0 (en) 1991-09-23 1991-11-06 Memco Med Ltd Lift door apparatus
JP2609020B2 (ja) 1991-10-16 1997-05-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ドアの制御装置
US5581944A (en) * 1993-07-08 1996-12-10 The Stanley Works Electrical link and sensor system for automatic sliding doors
US5569888A (en) * 1994-05-26 1996-10-29 Otis Elevator Company Ultrasonic elevator door safety system
US5996281A (en) * 1996-10-31 1999-12-07 Optex Co., Ltd. Safety auxiliary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door assembly
US6304178B1 (en) * 1997-01-20 2001-10-16 Kabushiki Kaisha Tsuden Door safety system
JP3958940B2 (ja) 2001-03-12 2007-08-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扉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771245B2 (ja) * 2001-04-27 2011-09-14 オプ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自動ドアセンサ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1452A (en) * 1985-01-18 1986-11-11 Deeg Wyman L Powered sliding door safety system
JPS6366084A (ja) * 1986-09-04 1988-03-24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出入口安全装置
US5420430A (en) * 1991-04-15 1995-05-30 Formula Systems Ltd. Detection systems for detecting obstructions in doorways
US5149921A (en) * 1991-07-10 1992-09-22 Innovation Industries, Inc. Self correcting infrar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US5698824A (en) * 1994-08-04 1997-12-16 Memco Limited Lift installation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transmitter receiver means
CN1121039A (zh) * 1994-09-16 1996-04-24 P·J·汤姆生 电梯探测器
US5641951A (en) * 1995-02-23 1997-06-24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oor safety device
US5627439A (en) * 1996-07-08 1997-05-06 Inventio Ag Light barrier for reopening elevator doors
CN1184768A (zh) * 1996-07-08 1998-06-17 英万蒂奥股份公司 用于重开电梯门的光障
US5886307A (en) * 1997-06-23 1999-03-23 Otis Elevator Company Safety detection system for sliding doors
JPH11310375A (ja) * 1998-04-27 1999-11-09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扉安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962239B2 (en) 2005-11-08
JP2003321177A (ja) 2003-11-11
CN1456490A (zh) 2003-11-19
US20030209391A1 (en) 2003-11-13
JP3995522B2 (ja) 200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1722C (zh) 滑门装置
EP1762531B1 (en) Safety system for elevator doors
CN101500922B (zh)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KR100496110B1 (ko) 슬라이딩 도어를 제어하는 안전 검출 시스템
CN102186758A (zh) 电梯的安全装置
CN101128388A (zh) 电梯门安全装置
CA2209543C (en) Light barrier for reopening elevator doors
JP3595030B2 (ja) プラットホ−ムの簡易可動柵
JP3847621B2 (ja) 自動ドア
CN102153009A (zh) 开门行驶时的电梯卡合部件避免碰撞系统及方法
CN101628682B (zh) 电梯门装置
JP5544331B2 (ja) 開閉体制御システム
US7122987B2 (en) Safety garage door
KR101324093B1 (ko) 엘리베이터 출입구의 보호장치 및 제어방법
KR20050119079A (ko) 슬라이드 도어 장치
KR200355804Y1 (ko) 열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CN112334405B (zh) 门装置
JP2005119761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安全装置
JPH0710440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間隔検出装置
JPH08259157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扉安全装置
KR100240967B1 (ko) 기계식 주차설비의 안테나 한계높이 판별 방법
JP2003118964A (ja) マンコンベア
JPH06100049B2 (ja) 建築用シヤツターの障害物検知装置
JPH01121489A (ja) シヤッターにおける安全制御装置
JPH03253682A (ja) 自動ド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