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2018C -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12018C CN1312018C CNB2004100575467A CN200410057546A CN1312018C CN 1312018 C CN1312018 C CN 1312018C CN B2004100575467 A CNB2004100575467 A CN B2004100575467A CN 200410057546 A CN200410057546 A CN 200410057546A CN 1312018 C CN1312018 C CN 131201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storage portion
- contact
- original copy
- orig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7—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deskewing or align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G03G15/6564—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with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在纸张输送装置中,把检测原稿盘(22)中存放的纸张状原稿的接触式传感器分成配置于原稿盘(22)上下两侧的上部原稿检测器(S1’)和下部原稿检测器(S1),用各自的执行机构(S1a’)以及(S1a)两个一起检测原稿盘(22)中存放的纸张状的原稿。由此,就不再需要象以往那样为了从放满的状态到没有纸张的状态检测纸张存放部的纸张而必需增加触头的长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张输送装置,为读取纸张状原稿图像,通过从原稿盘(纸张存放部)提供并传送形成有原稿图像的纸张,读取形成于纸张上的原稿图像;并涉及具有这种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图像形成装置等里面很多都装有这样的原稿读取装置,即通过层叠存放,把形成有原稿图像的多张纸张放置在原稿盘中,从该原稿盘中自动地把纸张依次传送给图像读取装置,使之依次读取纸张上形成的原稿图像。装有这种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等,能够高效率地读取原稿,形成图像。并且,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从原稿读取图像、将其结果转换成电子数据以及根据这样获得的电子数据形成图像的速度都日益提高了。(参照特开平5-94063号:日本未决专利申请否.H05-94063A(1993),日本未决专利申请否.H07-301962A(1995)等)。
鉴于这种情况,为了快速处理更多张的纸张状原稿,在上述这种原稿读取装置中能够一次存放在原稿盘中的原稿张数已经非常多,达到100张乃至200张左右。另外,随着原稿读取装置原稿传送部的改良和进步,能够传送的原稿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不过,对于上述这种把形成有原稿图像的纸张放置(存放)在多张原稿盘里而提供传送,使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原稿图像的原稿读取装置,因为需要只把放置在原稿盘中纸张最上面的一张取出来(挑拣出来)提供传送给图像读取装置,所以原稿盘采用具有升降功能(向上下方向移动的功能)的升降盘(参照特开平11-199065号:日本未决专利申请否.H11-199065A(1999))。这种升降盘中具有纸张检测器(原稿检测器),在升降盘本身的上下移动范围内,检测纸张是否正确放置在升降盘上,当纸张放置在升降盘上时,还能够检测纸张是否插入到了升降盘里面的正规位置且放置正确。
一般情况下,上述这种纸张检测器,无论是现有一般的固定式原稿盘,还是上述这种具有升降功能的升降盘,都作为接触式的传感器安装在盘的下侧或上侧,采取的构成是通过该传感器的棒状触头接触纸张的前端部,检测纸张放置是否正确。
然而,当原稿盘中能够放置的纸张数量增加后,如图1以及图2所示,需要增加传感器触头的长度。具体地说,如图1示出,在原稿盘22的上侧配备传感器S1’的情况下,需要扩大触头S1a’的动作范围到一定的程度,换言之,需要增加触头S1a’的长度,触头S1a’与拾取辊R1、分离辊对R2、R2a以及分离辊轴之间就会产生干扰。另一方面,如图2示出,在原稿盘22的下侧具有传感器S1的情况下,触头S1a的动作范围可以比较小,但是,对于类似存在卷曲的纸张SR的情况下,当原稿盘22上的纸张叠SB的数量减少,原稿盘22上升的状态下,不能检测纸张而产生误检测。另外,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传感器配备在原稿盘上侧的时,也有可能会当纸张的数量减少,而且纸张有卷曲的时,不能检测纸张而产生误检测。
另外,如光学式传感器也已投入使用,其构成为:通过对放置在原稿盘中的纸张从上到下,或者反过来从下到上投射光来检测纸张。但是用这种光学式传感器做纸张检测器时,对准确进行多种多样种类的纸张检测的调整很困难,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透明的OHP用纸以及有半透明或透明部分的纸张都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来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张输送装置,它通过把接触式纸张检测器的传感器触头分别设置在原稿盘的上下侧,得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同时还实现过去接触式传感器不能进行的各种控制。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这种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这种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一方面,具有方案1所述的特征。
通过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一方面,分设在纸张存放部上下两侧的触头分别检测纸张是否存放在存放部,并组合各检测结果进行各种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各种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二方面,具有方案2所述的特征。
通过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二方面,分设在纸张存放部上下两侧的纸张检测器上具备的触头分别检测纸张是否存放在存放部,并组合各检测结果进行各种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各种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三方面,具有方案3所述的特征。
通过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二方面,两个触头分别检测的区域各自的一部分重叠,因此,至少有某一个触头检测存放在纸张存放部的纸张。
另外,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四方面,还具有方案4所述的特征。
通过这种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四方面,即使在纸张存放部存放了大量的纸张的情况下,纸张存放部所存放的纸张的最上面的高度也能够保持在纸张输送机构取出纸张的预先设定的高度。
另外,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五方面,还具有方案5所述的特征。
通过这种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五方面,通过组合两个触头的检测结果进行判断,能够大致判断纸张存放部所存放纸张的数量。
另外,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六方面,还具有方案6所述的特征。
通过这种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六方面,尽管纸张存放部位于可存放最大容量的下限位置,当判断纸张的存放数量比较少的时候,纸张存放部将比通常速度更快地上升。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各方面的纸张输送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各方面的纸张输送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组装了上述各方面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组装了前述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和(下面的方案10:CN、25:US)。
通过本发明的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当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的纸张数量比较少的时,用于存储读取图像数据的存储部的容量也可以比较小,所以,存储部剩余的容量可以分配用于其它的处理。
结合以下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和特征将会更加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说明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具有组装了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ADF(自动原稿传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简要构成之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下部原稿检测器及上部原稿检测器、用于检测原稿盘处于下限位置(基准位置)的原稿盘下限位置检测器的配置状况及检测范围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下部原稿检测器及上部原稿检测器、用于检测原稿盘处于下限位置(基准位置)的原稿盘下限位置检测器的动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下部原稿检测器及上部原稿检测器、用于检测原稿盘处于下限位置(基准位置)的原稿盘下限位置检测器的动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下部原稿检测器及上部原稿检测器、用于检测原稿盘处于下限位置(基准位置)的原稿盘下限位置检测器的动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下部原稿检测器的执行机构、上部原稿检测器的执行机构、两个执行机构之间的距离以及原稿盘中放置的原稿叠厚度(高度)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图3示出机械构成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操作部的一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作为通过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原稿图像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简要构成的纵向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组装了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数字复合机动作的一例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组装了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数字复合机动作的一例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组装了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数字复合机动作的一例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组装了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数字复合机动作的一例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14及图15的流程图中升降电机电机控制状态(电机转速的控制状态)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表示实施其优选方式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首先,参照图3示出的纵向剖视图说明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一构成例,图3表示图像读取装置的机械构成,具有组装了本发明的ADF(自动原稿传送装置)。
图像读取装置1大致由光学系统2和配置在其上方的ADF(自动原稿传送装置: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3构成,其功能是作为复印机、传真装置等的扫描部。另外,图3示出的图像读取装置1是能够读取原稿两面的构成,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光学系统2将作为第一读取部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读取单元11设在平面玻璃板(压磨板玻璃)原稿台12的下方。CCD读取单元11固定在规定位置,由成像透镜11a及CCD图像传感器11b等构成,该CCD图像传感器11b配置在通过成像透镜11a成像的位置。这样就确定了各个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使通过放置在平面玻璃板原稿台12上而得到平面支撑的原稿图像通过光源单元13及反射镜单元14在CCD读取单元11的CCD图像传感器11b上成像。
光源单元13由以下部分构成:光源13a;反射镜13b,使来自该光源13a的读取用的照明光从原稿台12的下侧向原稿台12上规定的读取位置聚光;狭缝13c,仅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通过狭缝;以及反射镜13d,使通过该狭缝13c的光的光路转换90°等。
反射镜单元14具有一对反射镜14a、14b,为了把来自光源单元13的反射镜13d的光的光路再转换180°使之在比原稿台12偏下方的位置呈反方向平行,固定为使各自的反射面相互正交。
其结构是:通过光源单元13如参照标号13e、13f等所示,与原稿台12的台面平行地向箭头15方向(辅扫描方向)移动,同时反射镜单元14也同样地与原稿台12的台面平行地向箭头15方向(辅扫描方向)移动,读取原稿台12上所放置的原稿的图像。而且,这种情况下,当光源单元13的移动速度为V时,反射镜单元14的移动速度应为V/2。另外,该光源单元13及反射镜单元14的移动可通过未图示的步进电机42(参照图9)进行。
另外,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CCD读取单元11也可以是这样的构成:使至少由CCD图像传感器11b、成像透镜11a以及光源13a等形成一个单元的缩小读取光学系统或者等比例读取光学系统的单元以移动速度V进行扫描,让从光源13a照射出来、从原稿反射的反射光通过成像透镜11a成像在CCD图像传感器11b上。
另外,在该光学系统2上,在从平面玻璃原稿台12的一端部,具体地说,在图3中左侧的一端部沿辅扫描方向相隔适当距离的位置有另外的原稿台16。光源单元13能够在移动到该原稿台16的正下方的位置(图3中用“Pos1”示出的位置)后静止的状态下,可读取被传送到该原稿台16上面的原稿的一面(下面把这一面即在图3中原稿台16上的下侧的一面作为原稿的正面)图像。于是一边通过原稿台16一边读取正面的图像,在传送出来的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出口附近,设有接收收集上述原稿的排纸盘17。
另一方面,在ADF3中,在原稿台16的上面一侧,即图3中用“Pos2”示出的位置上设有第二读取部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Image Sensor)21。该CIS21在其下侧面具有用于图像读取的图像传感器。因此,ADF3能够一张一张地拾取纸张存放部即原稿盘22上以层叠状态放置的原稿纸张,通过该CIS21读取原稿的另外一面(下面把这一面即在图3中原稿台16上的上侧的一面作为原稿的反面)图像。
为了实现上述这种功能,ADF3具有各种辊R1~R10、检测器S0~S8、弯曲传送路径23以及阻挡、歪斜修正区域24等。CIS21由阵列状的图像传感器、阵列状的导光设备(自动聚焦透镜等的透镜阵列)、光源(LED阵列光源或荧光灯)等构成,作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另外,各种辊R1~R10由图3中没有示出的原稿传送电机43(参照图9)驱动。另外,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在拾取辊R1及通过皮带等传动机构与之连动连接的分离辊R2上连接着拾取辊离合器44,在阻力辊R8、R9中的某一个上面连接着阻力辊离合器45(均参照图9)。这些离合器44、45通过后面讲述的控制部41(参照图9)的控制进行离合,以此使原稿传送电机43的驱动力向拾取辊R1、分离辊R2、阻力辊R8、R9传动、断开。
原稿盘2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电动式盘(通过电动机的驱动力升降的升降盘)。当原稿盘22上放有原稿时,通过接触式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和接触式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的组合,检测出原稿盘22上放有原稿后,变成等待原稿读取指示的待机状态。其中,接触式下部原稿检测器S1由与原稿的前端部接触后转动的触头即执行机构S1a及检测该转动的传感器主体S1b构成,接触式上部原稿检测器S1’由同样的执行机构S1a’及传感器主体S1b’构成。
而且,按照后面讲述的控制程序,该原稿盘22以规定的时序开始上升。该原稿盘22开始上升后,不久上升到原稿盘22上存放的原稿叠最上层的一张原稿压上拾取辊R1的位置,该拾取辊R1借助臂25支撑而得以自由升降移动。在这个时候,拾取辊R1被压上的信息将通过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检测出来,因此,原稿盘22停止上升,也可以保持原稿盘22的高度在该位置成为待机状态。
图4是用于说明上述下部原稿检测器S1和上部原稿检测器S1’以及用于检测原稿盘22处于下限位置(基准位置)的原稿盘下限位置检测器S8的配置状态及检测范围的示意图,图5至图7是用于说明它们动作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臂25的下方位置设有原稿前端限位板28,以使得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的前端部能够很整齐,并且放置位置准确,使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叠最上部原稿的上面与原稿盘22上升时正好碰到拾取辊R1的下侧对接。该原稿前端限位板28呈与拾取辊R1的轴方向平行的平板状,其下端部呈向原稿盘22一侧弯曲突出的形状,该部分构成原稿盘22的下限位置挡块280。
因此,在原稿盘22下降的时候,如图4中虚线所示,其前端部的底面碰到挡块280的上面之后将不能继续下降。而且,在该状态下,原稿盘下限位置检测器S8的执行机构S8a碰到原稿盘22的下面后会转动一定的角度,因此通过传感器本体S8b检测该转动,原稿盘下限位置检测器S8就会检测出原稿盘22位于下限位置。
下部原稿检测器S1固定在比原稿盘22的底面更低一些的位置,以使得其主体S1b在原稿盘22位于下限位置的时候也不会进行干扰。另外,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触头即执行机构S1a是以主体S1b侧端部为转动中心面向上方,能够向原稿的输送方向转动的棒状触头。该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具有的长度是在其转动时前端的位置比原稿盘22升降范围的中央位置稍微向上侧突出。换言之,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的检测区域覆盖原稿盘22升降范围的下限位置与中央位置之间的范围即所有下部区域,和向上侧(后面讲到的上部区域一侧)稍微超过该下部区域的部分。
另外,对原稿盘22以及原稿前端限位板28在执行机构S1a的转动范围中设有切口,以防止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与原稿盘22以及原稿前端限位板28中的任何一个接触。
另一方面,上部原稿检测器S1’固定在比原稿盘22的上面更高一些的位置,以使得其主体S1b’在原稿盘22位于上限位置(具体讲,在原稿盘22上未放置原稿的状态下,原稿盘22碰到拾取辊R1的位置)的时候也不会进行干扰。另外,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触头即执行机构S1a’是以主体S1b’侧端部为转动中心面向下方,能够向原稿的输送方向转动的棒状触头。该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具有的长度是在其转动时前端的位置比原稿盘22升降范围的中央位置稍微向下侧突出。换言之,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的检测区域覆盖原稿盘22升降范围的上限位置与中央位置之间的范围即所有上部区域,和向下部区域侧稍微超过该上部区域的部分。
另外,对原稿盘22以及原稿前端限位板28在执行机构S1a’的转动范围中设有切口,以防止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与原稿盘22以及原稿前端限位板28中的任何一个接触。
图5是表示原稿盘22位于下限位置时,放置原稿的数量在原稿叠的最上面不接触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的左右的状态的示意图。在这种状态下,原稿盘下限位置检测器S8检测出了原稿盘22位于下限位置。另外,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碰到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叠SB的前端部而转动,所以通过主体S1b检测出这一点后,下部原稿检测器S1变成检测状态(接通状态)。反之,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由于不接触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叠SB的前端部而不会转动,通过主体S1b’检测出这一点后,上部原稿检测器S1’变成非检测状态(关闭状态)。
图6是表示原稿盘22位于下限位置时,放置原稿的数量在原稿叠SB的最上面还接触到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的左右的状态的示意图。在这种状态下,原稿盘下限位置检测器S8检测出了原稿盘22位于下限位置。另外,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碰到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叠SB的前端部而转动,所以通过主体S1b检测出这一点后,下部原稿检测器S1变成检测状态(接通状态)。而且,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也碰到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叠SB的前端部而转动,所以通过主体S1b’检测出这一点后,上部原稿检测器S1’也变成检测状态(接通状态)。
图7的示意图表示的状态是,例如当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叠SB的原稿数量比较少的时候,原稿盘22慢慢上升,直到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叠SB的最下面部上升到比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的检测区域还偏上的状态,或者是在图中示出的位置,处于待机状态的原稿盘22中放置了原稿数量比较少的原稿叠SB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原稿盘下限位置检测器S8检测出了原稿盘22位于下限位置。另外,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由于碰不到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叠SB的前端部而不会转动,通过主体S1b检测出这一点后,下部原稿检测器S1变成非检测状态(关闭状态)。反之,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碰到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叠SB的前端部而转动,所以通过主体S1b’检测出这一点后,上部原稿检测器S1’变成检测状态(接通状态)。
图8是表示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两个执行机构S1a、S1a’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以及原稿盘中放置的原稿叠厚度(高度)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在这个例子中,分别设定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的有效长(从转动中心到前端的长度)L1为33mm,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的有效长L2为24mm。并分别设定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的自由高度(不碰到原稿时以转动中心为基准到前端为止的高度)H1为27mm,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的自由高度H2为22mm,以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的转动中心为基准到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的转动中心为止的高度H3为42mm。
通过上述这种各元素的设定,上部原稿检测器S1’不能检测的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叠高度(厚度)h1为相当于原稿100张的厚度10mm,下部原稿检测器S1不能检测的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叠高度(厚度)为上述h1加上h2(相当于原稿70张的厚度7mm)后的高度(17mm)。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般原稿盘22上能够放置的原稿最多张数为200张,放置在原稿盘22上时的高度h3为20mm。另外,原稿张数及其高度(厚度)的关系是按照一般的新品PPC用纸而言的大概数字,而不是很严密的数字。
其中,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设定得比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长,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要使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的转动中心位于比原稿盘22的底面偏下方的位置。不过,一边的执行机构越长,另一边的执行机构就能够越短。但是在现实中,因为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在原稿输送时必定会碰到原稿,所以,与其缩短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不如缩短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
另外,原稿盘22在放置了原稿,如上述那样上升,在待机位置处于待机状态后,开始读取的信号没有输入进来,经过了规定的时间的时候,可以保持这种状态继续待机,不过为了防止拾取辊R1变形,优选把原稿盘22下降到规定的高度位置或者下限位置后使之待机。
然后,一旦给出了原稿输纸开始信号,当原稿盘22在比较下方的位置处于待机状态时,原稿盘22上升直到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检测出拾取辊R1被压上,在这个时刻,拾取辊R1被旋转驱动。由此,原稿盘22中放置的原稿叠的最上层的原稿被依次取入。
在拾取辊R1的原稿传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分离辊对R2、R2a。然而,拾取辊R1被臂25的前端部支撑,臂25的根部那一侧的部分能够以分离辊R2的旋转轴为转动中心转动。而借助自重或者回复力,拾取辊R1被推向下方,具体地说是被推向原稿的最上层与原稿的最上层接触。另外,拾取辊R1下降时的下限位置通过未图示的挡块进行限制,不会下降过多。
臂25的侧面有凸部,通过由光传感器等构成的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检测该凸部,能够根据臂25的转动角检测拾取辊R1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采取的构成是在臂25的侧面设置凸部,直接用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检测该凸部,不过,也可以把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设在离开臂25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加装可动连接机构等来检测臂25的高度。
分离辊R2上以压接状态相向对置设有具有转矩限制器的辊R2a(也可以例如用摩擦垫代替)。借助该辊R2a上面具有的转矩限制器使各一张原稿能够准确地分离传送,避免原稿重叠传送即两张以上的原稿重叠在一起被送出。因此,假设即使拾取辊R1取入了重叠在一起的几张原稿,通过分离辊对辊R2、R2a,能够只把紧贴拾取辊R1的最上面的一张原稿取入传送给弯曲传送路径23。
另外,分离辊对R2、R2a是否使原稿准确地分离供应,能够通过由碰到原稿后转动的执行机构S3a及检测该转动的传感器主体S3b构成的供纸检测器S3根据执行机构S3a接触原稿的时间进行检测。并且,经分离辊对R2、R2a准确分离供应的一张原稿按照规定的时序传送给下游侧的弯曲传送路径23。
在弯曲传送路径23上,原稿通过传送辊R3~R7来传送。此时,原稿是否顺利地通过弯曲传送路径23,能够通过供纸检测器S4进行检测。该供纸检测器S4由通过与原稿的前端接触而转动的执行机构S4a以及检测该转动的传感器主体S4b构成,检测原稿从弯曲传送路径23排出的状态。弯曲传送路径23的曲率设计成能够保证所有种类的原稿稳定供应。具体地说,弯曲传送路径23的曲率设计成图像读取装置1能够读取的原稿中最厚的,换言之,最有份量的原稿也能够顺利地传送。
从弯曲传送路径23排出的原稿,传送到阻挡、歪斜修正区域24,其前端如果被配置在阻力辊对R8、R9沿原稿传送方向稍微上游侧的供纸检测器S5检测出来,阻力辊对R8、R9的旋转就会暂时停止。该阻力辊对R8、R9设在上述阻挡、歪斜修正区域24的出口附近。然后在这个状态下,在规定时间内来自上游侧的传送力使得原稿从后端部一侧被压向前端部一侧,从而使得原稿的前端部与阻力辊对R8、R9的接合部位碰撞,以此进行原稿的阻挡以及歪斜的修正。供纸检测器S5由碰到原稿的前端后转动的执行机构S5a以及检测该转动的传感器主体S5b构成。
阻挡、歪斜修正区域24是从弯曲传送路径23最下游一侧的传送辊对R6、R7的位置到阻力辊对R8、R9的区间。该阻挡、歪斜修正区域24考虑了从弯曲传送路径23最后的传送辊对R6、R7到阻力辊对R8、R9之间的距离,使得在传送辊对R6、R7和阻力辊对R8、R9之间原稿S的状态大致成一条直线,在传送路径的导向面上能够尽量自由,从而能够进行上述那种阻挡以及歪斜的修正。另外,传送辊对R6、R7与阻力辊对R8、R9之间的距离可以把ADF(原稿传送装置)能够处理的原稿中最小的原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最低限度。即,弯曲传送路径23内剩余的原稿后端一侧的部分越短,原稿的阻挡以及歪斜的修正就能够进行得越顺利。
然后,如上述经过阻挡以及歪斜修正的原稿,按照规定的时序在阻力辊对R8、R9重新开始旋转后重新开始传送,传送到对原稿的正面进行曝光扫描的第一读取位置Pos1,再继续通过对原稿的反面进行曝光扫描的第二读取位置Pos2。第一读取位置Pos1有光源单元13,第二读取位置Pos2有CIS21。
就这样正面或正反两面的图像都经过读取后的原稿,通过排纸辊对R10、R11(排纸辊R10设在ADF3那一侧,排纸辊R11设在光学系统2那一侧)排出到排纸盘17上。该排纸盘17在低于原稿排出点的位置支撑于原稿读取装置1的侧面。该原稿排出动作的确认通过排纸检测器S6进行检测,该排纸检测器S6由在原稿通过时成转动状态的执行机构S6a以及检测该转动状态的传感器主体S6b构成。
上述这样的动作一直重复进行直到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为零,读取完的原稿全部按顺序排到排纸盘17上累积起来。
不过,随着原稿盘22上的原稿依次送走,原稿叠的高度会慢慢地降低,因此通过相应地提升原稿盘22,使原稿叠的最上面与拾取辊R1始终保持规定的高度关系。为了进行这种控制,原稿盘22能够以支点22a为中心摇动,该支点22a设在与拾取辊R1相反一侧的端部,而在与该支点22a对面的一侧的端部,即在拾取辊R1一侧的端部附近的侧面向下方凸出设置的棱22b通过被升降板31往上压而能够升降。升降板31与棱22b接触的一侧的对面那一侧的端部固定在板支撑轴32上。该板支撑轴32上连接着升降机构部34,该升降机构部34由传递部件(齿轮)列构成,借助升降电机33驱动旋转。因此,通过升降电机33驱动构成升降机构部34的传递部件旋转,板支撑轴32转动,由此升降板31转动,把棱22b往上压,使原稿盘22上升,或者反过来通过自重使原稿盘22下降。
该原稿盘22待机时的位置(图3中参照标号HP示出的静止位置)取决于升降板31的转动位置,通过后面讲述的控制部根据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的动作信号控制升降机构部34的升降电机33来保持。该原稿盘22待机时的位置,可以根据原稿盘22上放置原稿张数的频率,换言之可以考虑日常一般使用状态下原稿盘22上放置的频率较高的原稿张数,通过后面讲述的操作部46的操作任意设定,服务人员或者使用人员能够预先设定。
而且,原稿盘22能够在弯曲传送路径23的入口侧和出口侧的高度范围内上下移动,该弯曲传送路径23的曲率如上面所述,设定成能够保证稳定的原稿传送,这样就自然形成该弯曲传送路径23。原稿盘22在该范围内向下降方向移动时,与拾取辊R1之间的间隔会变大,所以就能够放置大量的原稿,同时通过把它上升到使原稿盘22上放置的大量的原稿叠的最上层的一张能够输送到弯曲传送路径23入口处的位置,得以依次输送原稿盘22上放置的大量的原稿叠的最上层的原稿。
另外,原稿盘22上设有原稿限位板30,以便用人手理齐原稿的侧面部分。该原稿限位板30的位置能够通过第一原稿规格检测器S0检测,能够检测放置的原稿的规格。另外,原稿盘22上还设有第二原稿规格检测器S7(参照图9),用于检测原稿的长度(原稿的输送方向的长度)。通过该第一原稿规格检测器S0以及第二原稿规格检测器S7,能够检测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的规格,有助于根据该检测结果选择图像形成时的用纸等,同时也有助于通过后面讲述的控制部控制原稿盘22的高度位置。
另一方面,在读取原稿台12上的原稿时,光源单元13按从图3中的位置Pos3(读取静止原稿时的光源单元13的起始位置)到位置Pos4(读取最大原稿时的光源单元13的返回位置)的方向,对应第三原稿规格检测器S9(参照图9)等检测出来的原稿规格移动规定的距离。该第三原稿规格检测器S9在图中没有示出,用于检测原稿台12上放置的原稿的规格。
与此相反,在一边传送原稿一边读取时,光源单元13在读取位置Pos1(读取移动原稿时的光源单元13的位置)停止。另外,光源单元13把位置Pos3和位置Pos4中间的位置,或者位置Pos3和读取位置Pos1中间的位置中的某一个,根据光源单元13的位置检测器即光源单元检测器的检测结果作为静止位置。所以,光源单元13在没有使用的待机状态中就在该静止位置处于停止状态。
另外,ADF3为了读取原稿台12上放置的原稿,图像读取装置1的内侧(图3上为内侧)部分通过在与光学系统2之间设置的铰链(图中没有示出)支撑,并能够转动。以该铰链为转动支点,ADF3在相对于原稿台12的上方转动打开。换言之,通过ADF3在上方转动打开,图3中图像读取装置1的原稿台12的上面能够从面前这一侧开放,这样,用ADF3不能传送的非纸张状种类的原稿,例如书籍类的原稿等也能够放置在原稿台12上。另外,ADF3的底面,即与原稿台12接触的一面上设有与原稿台12相对的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原稿垫35。
上述这样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1能够以静止读取模式、移动读取模式、两面读取模式等三种模式读取原稿。静止读取模式是读取书籍等原稿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一边使光源单元13以及反射镜单元14按照箭头15所示的方向扫描(一边移动),一边通过CCD读取单元11读取原稿台12上放置的原稿。另外,移动读取模式和两面读取模式都是一边通过ADF3自动地一张一张地输送一边读取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另外,在移动读取模式中,是使用CCD读取单元11或者CIS21的某一个来读取原稿,在两面读取模式中是使用CCD读取单元11以及CIS21两个一起来读取原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盘22中能够放置的原稿数量,如果按普通复印用纸那样的厚度,最多为200张左右。
图9是表示用图3示出机械构成的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另外,在图9中,对于与上述图3中示出的构成相同或者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其说明。
检测原稿盘22中放置原稿规格的第一、第二原稿规格检测器S0、S7、检测原稿台12上放置原稿规格的配置在光学系统2一侧的第三原稿规格检测器S9的检测结果传给用微机等实现的控制部41。控制部41根据这些原稿规格检测器S0、S7、S9的检测结果,进行使用的记录用纸以及时序等的控制切换。
使用CCD读取单元11读取时,控制部41驱动控制步进电机42使光源单元13以及反射镜单元14如前讲述的那样移动,同时对应光源单元检测器S10检测出来的光源单元13的位置控制曝光灯13a以及CCD图像传感器11b读取原稿图像。
与此相反,使用ADF3读取时,控制部41一边通过根据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的检测结果驱动控制升降电机33,使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叠最上面的高度保持一定,一边根据各检测器S3~S6的检测结果控制原稿传送电机43、拾取辊离合器44以及阻力辊离合器45进行原稿的传送,一边控制CCD图像传感器11b和/或CIS21读取原稿图像,直到从下部原稿检测器S1以及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判断出原稿盘22上已经没有了原稿。
控制部41还在由液晶触摸屏等构成的操作部46(参照图10)上显示必要的信息,同时受理施加给操作部46的输入操作。
另外,参照标号40是图像存储器,用于存储通过前面讲述的那样读取的图像数据。关于该图像存储器40运用的处理程序在后面讲述。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操作部46的一构成例的示意图。在图3中没有示出,操作部46设在图像读取装置1的上面,具有各种键K1~K8,同时还具有由液晶触摸屏等构成的操作屏P。
另外,操作部46上具有的各种键K1~K8分别是:K1是用来输入数字的数字键;K2是用来进行中断处理的键;K3是清除键;K4是全清除(全部清除)键;K5是用来开始原稿读取的起始键;K6、K7、K8是分别对应传真通信、打印、复印各种功能的功能切换键。另外,如后面讲到的,当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1组装在数字复合机100里面的时候,通过复印键K8的操作,数字复合机100作为复印装置使用,此时,起始键K5变成指示复印开始的键。
操作屏P的图面上能够切换显示各种图面。在这些图面中,会显示用来设定各种条件的触摸键,用户可以用手指直接按这些触摸键来设定各种条件。另外,操作的导引以及警告等也会在该操作屏P上显示。
图11是表示作为通过上述这种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原稿图像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的简要构成的纵向剖视图。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不仅是从纸张状的原稿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向图像形成装置供应记录用纸张(纸张状的记录用纸)的构成中也能够组装前面讲述的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
数字复合机100里面组装了上述图3中示出的图像读取装置1作为读取部110。通过该读取部110读取的原稿图像作为图像数据传给图中没有示出的图像数据输入部,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后暂时存储在图9中示出的图像存储器40中。然后,在给出输出指示等的时候,图像存储器40中存储的图像数据被读出来发送到图像形成部210的光写入装置即激光写入单元227。
激光写入单元227由以下部分构成:半导体激光光源,根据从图像存储器40读出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装置发送过来的图像数据发射激光;多面反射镜,使激光进行等角速度偏转;以及f-θ透镜,将经过等角速度偏转的激光修正为在感光鼓222上等角速度偏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写入装置,是具有激光写入单元227的构成,不过也可以是具有采用LED或EL等发光元件阵列的固体扫描式光写入头单元的构成。
图像形成部210中另外还具有:带电器223,在感光鼓222的周围使感光鼓222带电到规定电位;显像器224,为在感光鼓222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提供上色,在上色显影上显像;转印器(转印充电器等)225,把这样在感光鼓222的表面形成的上色显影转印到记录用纸张上;清洁器226,去除上色显影转印后感光鼓222表面残留上色剂的;以及除电器(除电充电器等)229等,去除色粉显影转印后感光鼓222表面残留电荷。用该图像形成部210转印上色图像之后的记录纸张接下来传送给固定单元217,通过热合使上色图像在记录纸张上固定。
在图像形成部210的排出侧,除了上述固定单元217之外,还有以下部分:开关反向路221,为了在记录纸张的反面再次形成图像,使记录纸张的正反面翻转;和后处理装置260,对图像形成后的记录纸张进行装订处理等,并具有升降盘261。在固定单元217中上色图像经过固定后的记录纸张,必要时通过排纸辊219经由开关反向路221传送到后处理装置260,在这里进行规定的后处理之后排到升降盘261。
图像形成部210的下方配设有输纸部。输纸部由以下部分构成:手动盘254,装在数字复合机100主体上;两面单元255;用纸盘251;以及输纸盘252、253,装在能够与数字复合机100主体分离的多级输纸部270上。另外,数字复合机100主体上还有传送机构250,把从盘251、252、253、254输送出来的记录纸张传送到图像形成部210的转印位置,该转印位置配置有转印器225。
两面单元255还通向翻转记录纸张的开关反向路221,在记录纸张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时候使用。另外,两面单元255能够与普通的用纸盒交换。并且,虽然图中没有示出,还能够安装可容纳几千张记录纸张的大容量输纸盘。
另外,图11所示的数字复合机100中,也是由图9示出的控制部41负责所有的控制,具有图9示出的各功能模块。
下面,参照表示控制部41处理程序的图12以及图13的流程图说明组装了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上述该数字复合机100的一例动作。
控制部41在数字复合机100的电源接通且处于待机状态时,根据原稿盘下限位置检测器S8给出的检测结果判断原稿盘22是否位于下限位置(步骤S11)。其结果,当原稿盘22没有位于下限位置时(步骤S11为否),控制部41控制升降电机33使原稿盘22下降到下限位置(步骤S12)。这时候,重复步骤S11、S12的处理直到原稿盘22的前端的下面碰到挡块280,该状态通过原稿盘下限位置检测器S8检测出来为止。
原稿盘22位于下限位置时(步骤S11为是),控制部41保持该状态不变(步骤S13)。具体地说,如上述那样进行控制使原稿盘22下降了之后,控制部41使升降电机33停止,停止原稿盘22的下降,当原稿盘22本来就位于下限位置的时候,控制部41不进行任何控制。
接下来控制部41判断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步骤S14)。在这里,当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不是检测状态(接通)的时候,即是非检测状态(关闭)的时候(步骤S14为否),控制部41接下来判断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步骤S15)。在这里,当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不是检测状态(接通)的时候,即是非检测状态(关闭)的时候(步骤S15为否),控制部41判断原稿盘22上没有放置原稿,回到步骤S11。
反之,当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是检测状态(接通)的时候(步骤S15为是),控制部41判断原稿盘22上没有正常放置原稿,在操作部46的操作屏P上显示为确认原稿盘上原稿放置状态的说明(步骤S16)。然后,控制部41回到步骤S11。
当上述步骤S14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具体地说,当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是检测状态(接通)时,控制部41接下来判断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步骤S17)。在这里,当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是检测状态(接通)时(步骤S17为是),由于上部原稿检测器S1’以及下部原稿检测器S1双方都是检测状态(接通),控制部41就判断原稿盘22上原稿数量比较多,具体地说,是上述图6示出的一种状态,即不仅下部原稿检测器S1,上部原稿检测器S1’也检测出了原稿的存在。此时,控制部41确保图像存储器40容量中比较大的一部分作为读入数据用的区域(步骤S18)。同时,控制部41禁止受理其它的处理,具体地说,指经由通信线路从外部传送过来的图像数据接收等这种需要利用图像存储器40的处理(步骤S19)。
反之,当步骤S17中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是非检测状态(关闭)时(步骤S17为否),由于只有下部原稿检测器S1为检测状态(接通),控制部41就判断原稿盘22上原稿数量比较少,具体地说,是上述图5示出的一种状态,即只有下部原稿检测器S1检测出了原稿的存在。此时,控制部41确保图像存储器40容量中比较小的一部分作为读入数据用的区域(步骤S20)。同时,控制部41设定确保其它处理所需要的容量,其它处理能够同时处理,具体地说,其它处理指经由通信线路从外部传送过来的图像数据接收等这种需要利用图像存储器40的处理(步骤S21)。
进行以上步骤S19或者S21的处理之后,控制部41通过控制升降电机33使原稿盘22开始上升(步骤S22),同时,判断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的检测状态(步骤S23)。最初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的检测状态为(关闭),(步骤S23为否),不久当原稿盘22上升到原稿盘22上存放的原稿叠的最上层压上拾取辊R1的位置后,这一点被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检测出来(接通)(步骤S23为是)。在这个时候,控制部41进行控制使升降电机33停止,停止原稿盘22的上升(步骤S24),暂时处于待机状态。然后,按照比如通过按下操作部46的起始键K5等操作产生的起始信号,控制部41开始原稿的供给以及传送,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步骤S25)。
综上所述,通过该图12以及图13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根据下部原稿检测器S1以及上部原稿检测器S1’双方的原稿检测状态,即是否分别检测出了原稿盘22上放有原稿,控制部41能够判断原稿没有正常放置的状态,放置的原稿数量比较多的状态以及放置的原稿数量比较少的状态。
然后控制部41能够进行这样的准备:当判断是原稿没有正常放置的状态时,发出警报;当判断是放置的原稿数量比较多的状态时,预先确保图像存储器40容量中比较大的容量用来读入数据;反之,当判断是放置的原稿数量比较少的状态时,预先确保图像存储器40容量中比较小的容量用来读入数据。
另外,简单说明一下图像存储器40的容量。比如一张A4版原稿的图像数据未压缩时大约是4MB的数据量。因此,要读取200张A3原稿,把这些图像数据全部存储下来,图像存储器40大约需要1.6GB的容量。假设图像存储器40的容量为1.6GB,当在步骤S17中控制部41判断原稿盘22上只放着100张以下比较少量的原稿,而且第一、第二原稿规格检测器S0、S7判定原稿规格为A4版时,在图像存储器40中存储这些原稿的图像数据大约需要400MB的容量。所以,这种情况下,作为读入数据用的容量,在图像存储器40中确保比如512MB的容量即可。而图像存储器40剩余的容量,如上所述,通过分配作为经由通信线路从外部传送过来的图像数据接收等处理所需要的容量,能够同时处理。
下面,参照表示控制部41处理程序的图14以及图15的流程图说明组装有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上述这种数字复合机100动作的其它例子。另外,在图14以及图15的流程图中,步骤S31至S37与图12以及图13的步骤S11至S17分别是完全相同的处理,所以这些说明省略,说明与图12以及图13的流程图中步骤S14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相对应的图14以及图15的流程图中步骤S34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的以后的部分。
当步骤S34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具体地说当下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为检测状态(接通)时,控制部41接下来判断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步骤S37)。在这里,当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是检测状态(接通)时(步骤S37为是),由于上部原稿检测器S1’以及下部原稿检测器S1双方都是检测状态(接通),控制部41就判断原稿盘22上原稿数量比较多,具体地说,是上述图6示出的一种状态,即不仅下部原稿检测器S1,上部原稿检测器S1’也检测出了原稿的存在。此时,由于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的最上层与拾取辊R1之间的距离比较小,所以控制部41设定升降电机33的控制状态使原稿盘22以作为正常上升速度设定的速度上升(步骤S38)。
反之,当步骤S37中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检测结果是非检测状态(关闭)时(步骤S37为否),由于只有下部原稿检测器S1为检测状态(接通),控制部41就判断原稿盘22上原稿数量比较少,具体地说,是上述图5示出的一种状态,即只有下部原稿检测器S1检测出了原稿的存在。此时,由于原稿盘22上放置的原稿的最上层与拾取辊R1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所以控制部41设定升降电机33的控制状态使原稿盘22比作为正常上升速度设定的速度更快地上升(步骤S39)。
控制部41通过按照以上步骤S38或者S39的处理设定的原稿盘22的上升速度控制升降电机33使原稿盘22开始上升(步骤S40),同时,判断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的检测状态(步骤S41)。最初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的检测状态为(关闭)(步骤S41为否),不久当原稿盘22上升到原稿盘22上存放的原稿叠的最上层压上拾取辊R1的位置后,这一点被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检测出来(接通)(步骤S41为是)。在这个时候,控制部41进行控制使升降电机33停止,停止原稿盘22的上升(步骤S42),暂时处于待机状态。然后,按照比如通过按下操作部46的起始键K5等操作产生的起始信号,控制部41开始原稿的供给以及传送,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步骤S43)。
综上所述,通过该图14以及图15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和图12以及图13的流程图的情况一样,根据下部原稿检测器S1以及上部原稿检测器S1’双方的原稿检测状态,即是否分别检测出了原稿盘22上放有原稿,控制部41能够判断原稿没有正常放置的状态,放置的原稿数量比较多的状态以及放置的原稿数量比较少的状态。
然后通过该图14以及图15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控制部41当判断是原稿没有正常放置的状态时,发出警报;当判断是放置的原稿数量比较多的状态时,把原稿盘22的上升速度设定成正常的速度;反之,当判断是放置的原稿数量比较少的状态时,把原稿盘22的上升速度设定得比正常的速度快。由此,虽然原稿盘22放置的原稿数量比较少的时候,原稿盘22放置的原稿叠的最上层与拾取辊R1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但通过使原稿盘22以较快的速度上升,能够迅速地开始输送原稿。
图16是表示在上述图14以及图15的流程图中步骤S38、S39的升降电机33的控制状态(电机转速的控制状态)的图表。在步骤S38进行的使原稿盘22以正常的上升速度上升的控制时,如图16B所示,升降电机33从时间t1到t2以500pps(每秒钟500脉冲)的定速旋转。另外,时刻t1是步骤S37中控制部41判断上部原稿检测器S1’为检测状态(接通)时的时间,时刻t2是步骤S41中控制部41判断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的检测状态为(接通)时的时间。
反之,在步骤S36进行的使原稿盘22比正常速度更快地上升的控制时,如图16A所示,升降电机33以500pps从时刻t1起动后,转速上升到1500pps后变为定速旋转,虽然图14以及图15的流程图中没有记载,但从上部原稿检测器S1’成为检测状态(接通)的时刻t4开始,转速下降到500pps之后才开始变成以500pps定速旋转,在控制部41判断拾取辊位置检测器S2的检测状态为(接通)时的时刻t6停止。
另外,图12及图13所示的流程图和图14及图15所示的流程图分别以不同的处理而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以同时进行两种处理。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通过把检测原稿盘22上存放(放置)的纸张状原稿的传感器的执行机构(触头)分开配置在原稿盘22的上下两侧,两个执行机构S1a、S1a’的长度都能够缩短。另外,上部原稿检测器S1’的执行机构S1a’能够检测出向上侧卷曲的纸张,所以产生误检测的可能性减小。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由于两个原稿检测器S1、S1’的执行机构S1a、S1a’的检测区域相互重叠,消除了两个都不能检测出纸张的区域。另外,通过充分地扩大两个原稿检测器S1、S1’的检测区域的重叠范围,能够实现稳定的检测而不会受各个原稿检测器S1、S1’的特性平衡等的影响。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在原稿盘22上的纸张存放量增加的时候,控制部41会进行控制,使原稿盘22上存放纸张的最上部的高度保持在预先设定的一定高度,所以能够从纸张的最上部一张一张取出纸张,实现稳定的纸张输送。另外,原稿盘22在两个原稿检测器S1、S1’的检测区域内升降,所以无论原稿盘22在什么位置,都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纸张的有无。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通过组合判断两个原稿检测器S1、S1’的检测结果,能够判断原稿盘22上存放纸张的大概数量。具体地说,当上部原稿检测器S1’检测有纸张,而下部原稿检测器S1检测没有纸张时,可以判断纸张的存放量比较少。当两个原稿检测器S1、S1’分别检测出有纸张时,可以判断纸张的存放量比较多。当两个原稿检测器S1、S1’都检测出没有纸张时,可以判断没有存放纸张。而且,当只有下部原稿检测器S1检测出有纸张时,可以判断原稿盘22位于上部,纸张的存放量比较少。当只有上部原稿检测器S1’检测出有纸张时,可以判断原稿盘22位于下方,纸张的存放量比较少。
而且,通过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尽管原稿盘22位于可存放最大容量的下限位置,当判断纸张的存放量比较少时,通过控制部41进行使升降原稿盘22的升降电机33快速旋转等控制,使原稿盘22迅速上升到能够从原稿盘22取出纸张的位置。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实现具有上述纸张输送装置的各发明所有效果的图像读取装置。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实现具有上述纸张输送装置的各发明所有效果的图像读取装置。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实现具有上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发明所有效果的图像形成装置。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当原稿盘22上存放的纸张量比较少的时候,用于存储读取图像数据所需的图像存储器40的容量也比较少,所以通过把图像存储器40的剩余容量分配给其它处理,能够与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处理并行进行其它处理,比如根据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从而实现高效率的处理。
在现有的纸张输送装置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纸张存放部上的纸张存放量增加的时候,为了通过使一个触头接触纸张的前端部,来检测从放满的状态到没有纸张的状态,必需增加触头的长度。而且,触头从纸张存放部的上侧向下侧设置时,每次输送纸张时,触头转动较大,需要有避开触头的空间,而这个空间与传送机构的辊子、辊轴等可能相互干扰,因此不能把触头做得太长。另外,触头从纸张存放部的下侧向上侧设置时,有可能检测不出向上侧卷曲的纸张,容易产生误检测。
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通过在纸张存放部的上下两侧分开配置触头,两个触头的长度都可以缩短。另外,向上侧卷曲的纸张能够借助配置在上侧的触头检测出来,所以产生误检测的可能性减小。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由于第一、第二触头的检测区域相互重叠,消除了两个触头都不能检测出纸张的区域。另外,通过充分地扩大两个触头的检测区域的重叠范围,能够实现稳定的检测而不会受各个触头的特性平衡等的影响。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在纸张存放部的纸张存放量增加的时候,能够得到控制,使纸张存放部存放纸张的最上部的高度保持在预先设定的一定高度,所以能够从纸张的最上部一张一张取出纸张,实现稳定的纸张输送。另外,纸张存放部在第一和第二触头的检测区域内升降,所以无论纸张存放部在什么位置,都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纸张的有无。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通过组合判断第一触头的纸张检测结果和第二触头的纸张检测结果,能够判断纸张存放部存放纸张的大概数量。具体地说,当第一触头检测有纸张,而第二触头检测没有纸张时,可以判断纸张的存放量比较少。当第一、第二触头分别检测出有纸张时,可以判断纸张的存放量比较多。当第一、第二触头都检测出没有纸张时,可以判断没有存放纸张。而且,当只有第二触头检测出有纸张时,可以判断纸张存放部位于上部,纸张的存放量比较少。当只有第一触头检测出有纸张时,可以判断纸张存放部位于下方,纸张的存放量比较少。
而且,通过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尽管纸张存放部位于可存放最大容量的下限位置,当判断纸张的存放量比较少时,通过进行使纸张存放部升降机构的驱动源电机快速旋转等控制,使纸张存放部迅速上升到能够从纸张存放部取出纸张的位置。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产生上述纸张输送装置的各发明所产生的效果。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产生上述纸张输送装置的各发明所产生的效果。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产生上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发明所产生的效果。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当纸张存放部存放的纸张量比较少的时候,用于存储读取图像数据所需的存储部的容量也比较少,所以通过把存储部的剩余容量分配给其它处理,能够与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处理并行进行其它处理,比如根据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从而实现高效率的处理。
Claims (9)
1.一种纸张输送装置,包括:
纸张存放部,层叠存放多张纸张;
纸张输送机构,依次取出所述纸张存放部存放纸张中最上层的纸张,送给传送路径;以及
纸张检测器,具有与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的纸张接触的触头,通过所述触头与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的纸张接触,检测有无纸张,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包括:第一触头,从高于所述纸张存放部的位置向下方延伸出来;和第二触头,从低于所述纸张存放部的位置向上方延伸出来,
所述纸张检测器,包括:第一纸张检测器,配置在比所述纸张存放部更高的位置;和第二纸张检测器,配置在比所述纸张存放部更低的位置,所述第一触头配置在所述第一纸张检测器上,所述第二触头配置在所述第二纸张检测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形成的状态是:在所述第一触头检测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纸张的第一检测区域中的一部分与在所述第二触头检测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纸张的第二检测区域中的一部分相互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还包括:
高度检测器,检测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纸张的最上面的高度;
升降机构,使所述纸张存放部在规定范围内以规定的速度升降;以及
控制电路,通过根据所述高度检测器的检测结果相应地控制所述升降机构,保持所述纸张存放部的位置,以使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区域内,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的纸张的最上面的高度达到所述纸张输送机构取出纸张的高度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还包括纸张量运算电路,根据所述第一触头的检测结果与所述第二触头的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纸张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还包括:
纸张存放部位置检测器,检测所述纸张存放部是否位于所述规定范围内的下限位置;以及
控制电路,当所述纸张存放部位置检测器检测出所述纸张存放部位于下限位置,所述纸张量运算电路判断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纸张的数量是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内不能被检测出来的量时,控制所述升降机构使所述纸张存放部比所述规定的速度更快地上升。
6.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中组装了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中组装了纸张输送装置,所述纸张输送装置包括:纸张存放部,层叠存放多张纸张;纸张输送机构,依次取出所述纸张存放部所存放的纸张中最上层的纸张,送给传送路径;以及纸张检测器,具有与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的纸张接触的触头,通过所述触头与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的纸张接触,检测有无纸张,其中,所述触头包括从高于所述纸张存放部的位置向下方延伸出来的第一触头;和从低于所述纸张存放部的位置向上方延伸出来的第二触头,所述纸张检测器包括配置在比所述纸张存放部更高位置的第一纸张检测器;和配置在比所述纸张存放部更低位置的第二纸张检测器,所述第一触头配置在所述第一纸张检测器上,所述第二触头配置在所述第二纸张检测器上,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形成的状态是:在所述第一触头检测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纸张的第一检测区域中的一部分与在所述第二触头检测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纸张的第二检测区域中的一部分相互重叠;
高度检测器,检测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纸张的最上面的高度;
升降机构,使所述纸张存放部在规定范围内以规定的速度升降;
控制电路,通过根据所述高度检测器的检测结果相应地控制所述升降机构,保持所述纸张存放部的位置,以使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区域内,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的纸张的最上面的高度达到所述纸张输送机构取出纸张的高度位置;
纸张量运算电路,根据所述第一触头的检测结果与所述第二触头的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纸张的数量;
存储部,存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以及从外部输入图像的数据;
图像形成部,根据所述存储部存储的数据形成图像;以及
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纸张量运算电路判断的所述纸张存放部中存放纸张的数量,相应地设定存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数据所需要的所述存储部的分配容量,同时,当相对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数据,分配容量在规定值以下时,允许来自外部的图像输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94592/2003 | 2003-08-18 | ||
JP2003294592A JP3753718B2 (ja) | 2003-08-18 | 2003-08-18 |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83535A CN1583535A (zh) | 2005-02-23 |
CN1312018C true CN1312018C (zh) | 2007-04-25 |
Family
ID=34191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5754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2018C (zh) | 2003-08-18 | 2004-08-17 |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97273B2 (zh) |
JP (1) | JP3753718B2 (zh) |
CN (1) | CN131201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51932B2 (ja) * | 2004-02-27 | 2009-10-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TWI260913B (en) * | 2005-04-29 | 2006-08-21 | Avision Inc | Multi-stage scanning method for increasing scanning speed and enhancing image quality |
US20070092318A1 (en) * | 2005-10-26 | 2007-04-26 | Hidehiro Tabuchi | Original document supply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
WO2008086485A2 (en) | 2007-01-10 | 2008-07-17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Discerning between original media and blank media in a common feed path printer device |
JP4521455B2 (ja) * | 2008-07-04 | 2010-08-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241558A (ja) * | 2009-04-06 | 2010-10-28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装置 |
JP5581814B2 (ja) * | 2010-06-01 | 2014-09-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5720161B2 (ja) * | 2010-09-30 | 2015-05-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TW201242782A (en) * | 2011-04-18 | 2012-11-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Paper outputting device |
JP2013064873A (ja) * | 2011-09-16 | 2013-04-1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955301B1 (ko) * | 2015-01-22 | 2019-03-08 |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시트 반송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 |
JP6380195B2 (ja) * | 2015-03-27 | 2018-08-2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KR20170017380A (ko) * | 2015-08-06 | 2017-02-15 |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
CN111747153A (zh) * | 2019-03-27 | 2020-10-09 |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 给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2049A (en) * | 1981-04-28 | 1984-09-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5236348A (en) * | 1992-10-06 | 1993-08-17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Printer paper status indicator |
US5347350A (en) * | 1991-08-28 | 1994-09-13 | Mita Industrial Co., Ltd. | Sheet feeder |
JPH09301572A (ja) * | 1996-05-16 | 1997-11-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用紙検出装置 |
JP2002284367A (ja) * | 2001-03-27 | 2002-10-03 | Ricoh Co Ltd | 給紙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63891A (en) * | 1984-10-30 | 1988-08-16 | Ricoh Company, Ltd. | Sheet feed device for electronic copier, printer, etc. |
JPH0829846B2 (ja) * | 1989-05-09 | 1996-03-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給紙装置 |
JP2656680B2 (ja) * | 1991-07-29 | 1997-09-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用紙保護装置 |
JPH0594063A (ja) | 1991-10-01 | 1993-04-16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複写装置 |
JP3186426B2 (ja) | 1994-05-09 | 2001-07-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
US6152631A (en) * | 1996-05-18 | 2000-11-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utomatic paper sensing technique for an ink jet printer |
US5915690A (en) * | 1997-05-22 | 1999-06-29 | Troy Systems, Inc. | Adjustable low paper sensor |
US6091927A (en) | 1997-11-17 | 2000-07-18 | Ricoh Company,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documents to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canner, or the like |
JP3566108B2 (ja) | 1997-11-17 | 2004-09-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原稿給紙装置 |
JP3906885B2 (ja) * | 1999-05-20 | 2007-04-1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シート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供給方法 |
JP2001002286A (ja) | 1999-06-25 | 2001-01-09 | Fuji Xerox Co Ltd | シート給送装置 |
JP2002068524A (ja) * | 2000-08-25 | 2002-03-08 | Fujitsu Ltd | 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残量検出方法 |
KR100362389B1 (ko) * | 2000-12-29 | 2002-11-2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기의 용지 픽업장치 |
KR100449019B1 (ko) * | 2002-08-06 | 2004-09-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여백없는 인쇄를 위한 용지에지 검출장치 및 방법 |
KR100449106B1 (ko) * | 2002-09-18 | 2004-09-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기의 용지검출장치 |
JP4186666B2 (ja) * | 2003-03-24 | 2008-11-2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シートの重送状態判定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
-
2003
- 2003-08-18 JP JP2003294592A patent/JP375371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8-16 US US10/918,989 patent/US7197273B2/en active Active
- 2004-08-17 CN CNB2004100575467A patent/CN131201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2049A (en) * | 1981-04-28 | 1984-09-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5347350A (en) * | 1991-08-28 | 1994-09-13 | Mita Industrial Co., Ltd. | Sheet feeder |
US5236348A (en) * | 1992-10-06 | 1993-08-17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Printer paper status indicator |
JPH09301572A (ja) * | 1996-05-16 | 1997-11-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用紙検出装置 |
JP2002284367A (ja) * | 2001-03-27 | 2002-10-03 | Ricoh Co Ltd | 給紙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060068A (ja) | 2005-03-10 |
JP3753718B2 (ja) | 2006-03-08 |
US7197273B2 (en) | 2007-03-27 |
CN1583535A (zh) | 2005-02-23 |
US20050042005A1 (en) | 2005-0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12018C (zh) |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7202983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JP5217842B2 (ja) | 記録紙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821899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0555094C (zh) | 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 |
CN102556696A (zh) |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 |
JP2013249185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805112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電子ペーパー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3751293B2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761046B2 (en) |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also paper supply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paper supply mechanism | |
CN103359558B (zh) | 记录介质排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4071143B2 (ja) | 記録媒体排出機構及びその記録媒体排出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4065866B2 (ja) | シート堆積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てな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5487081B2 (ja) | 記録媒体排出トレイ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3751294B2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526769B (zh) | 后处理装置 | |
US6290221B1 (en) | Sheet stacking/convey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heet stacking/conveying unit | |
JP4175909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3253837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S6341360A (ja) | フイニツシヤ付きソ−タ | |
JP3501864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4037296B2 (ja) | 原稿給送装置 | |
JPH10310315A (ja)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03750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01923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