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1320A - 食品或饮料 - Google Patents

食品或饮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1320A
CN1221320A CN97195371A CN97195371A CN1221320A CN 1221320 A CN1221320 A CN 1221320A CN 97195371 A CN97195371 A CN 97195371A CN 97195371 A CN97195371 A CN 97195371A CN 1221320 A CN1221320 A CN 1221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coidan
foods
drinks
extract
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95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903C (zh
Inventor
梅田芳久
木原大
猪饲胜重
加藤郁之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easure Wine Products Corp.
Takara Bio Inc
Original Assignee
Takara Shuz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649432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221320(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ra Shuz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ara Shuz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21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1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9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90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GCOCOA; COCOA PRODUCTS, e.g. CHOCOLATE; SUBSTITUTES FOR COCOA OR COCOA PRODUCTS; CONFECTIONERY; CHEWING GUM; ICE-CREAM; PREPARATION THEREOF
    • A23G3/00Sweetmeats; Confectionery; Marzipan; Coated or filled products
    • A23G3/34Sweetmeats, confectionery or marzipan;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 A23G3/36Sweetmeats, confectionery or marzipan;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23G3/42Sweetmeats, confectionery or marzipan;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rbohydrates used, e.g. polysaccha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DTREATMENT, e.g. PRESERVATION, OF FLOUR OR DOUGH, e.g. BY ADDITION OF MATERIALS; BAKING; BAKERY PRODUCTS; PRESERVATION THEREOF
    • A21D2/00Treatment of flour or dough by adding materials thereto before or during baking
    • A21D2/08Treatment of flour or dough by adding materials thereto before or during baking by adding organic substances
    • A21D2/14Organic oxygen compounds
    • A21D2/18Carbohyd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9/00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 A23C9/152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40Tea flavour; Tea oil; Flavouring of tea or tea extract
    • A23F3/405Flavouring with flavours other than natural tea flavour or tea oil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13/00Meat products; Meat meal;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13/40Meat products; Meat meal;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additives
    • A23L13/42Additives other than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in meat products or meat meals
    • A23L13/426Addition of proteins, carbohydrates or fibrous material from vegetable origin other than sugars or sugar alcoh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1/00Marmalades, jams, jellies or the like; Products from apiculture;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1/10Marmalades; Jams; Jellies; Other similar fruit or vegetable compositions; Simulated fruit products
    • A23L21/15Marmalades; Jams; Jellies; Other similar fruit or vegetable compositions; Simulated fruit products derived from fruit or vegetable ju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2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 A23L29/206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of vegetable origin
    • A23L29/256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of vegetable origin from seaweeds, e.g. alginates, agar or carrageena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7/00Cereal-derived products; Malt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7/10Cereal-derived products
    • A23L7/109Types of pasta, e.g. macaroni or noo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5/00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in which the hetero bonds to oxygen have been replaced by the same number of hetero bonds to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H5/08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in which the hetero bonds to oxygen have been replaced by the same number of hetero bonds to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to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H5/10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in which the hetero bonds to oxygen have been replaced by the same number of hetero bonds to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to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to sulfu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otan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有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中提取的岩藻依聚糖的食品或饮料;含有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中提取的藻酸含量低或不含藻酸的岩藻依聚糖的食品或饮料;含有有效量的具有细胞凋亡诱发作用的岩藻依聚糖的食品或饮料。

Description

食品或饮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以岩藻依聚糖为组成成分,具有优良生理效果的食品或饮料。
先有技术
岩藻依聚糖是一种多糖,其中含有海藻及海参等中含有的硫酸岩藻糖。以往岩藻依聚糖没有被加以重视,也没有被积极地应用于食品及饮料中。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岩藻依聚糖的原料,并利用该原料,提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具有生理活性且味道良好的食品和饮料。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可以简单概括如下。即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关于一种食品或饮料,其特征是含有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中得到的岩藻依聚糖。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是关于一种食品或饮料,其特征是含有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中降低或除去藻酸钠类得到的岩藻依聚糖。
再有,本发明的第三发明是关于一种诱发细胞凋亡的食品或饮料,其特征是含有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中得到的具有诱发细胞凋亡性质的有效量的岩藻依聚糖。
然后,本发明的第四发明是关于一种诱发细胞凋亡的食品或饮料,其特征是含有有效量的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中得到的藻酸类含量降低或除去了藻酸类的具有诱发细胞凋亡性质的岩藻依聚糖。
顺便说,在本说明书中,藻酸及其盐和酯或它们的降解物统称为藻酸类(algins)。
图表简要说明
图1显示岩藻依聚糖-U以及岩藻依聚糖-F的沉淀形成率。
图2显示海藻提取物(0.2mg/ml)的细胞凋亡诱发作用。
图3显示海藻提取物(0.5mg/ml)的细胞凋亡诱发作用。
图4显示海藻提取物(1mg/ml)的细胞凋亡诱发作用。
图5显示岩藻依聚糖-U以及岩藻依聚糖-F的细胞凋亡诱发作用。
发明实施方案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
岩藻依聚糖可以从海藻、海参等制备,本发明中使用了由这些物质制备的岩藻依聚糖。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海参等的岩藻依聚糖。
作为本发明的岩藻依聚糖,如纯化的岩藻依聚糖及/或岩藻依聚糖含有物。
作为岩藻依聚糖含有物,如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提取物。
作为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提取物,包括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原料中得到的提取物、该提取物的处理物,优选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提取物。
该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提取物,作为海藻提取物,例如将海藻在钙盐的存在下得到的提取物,作为钙盐,例如可以使用氯化钙。
另外,该海藻提取物,例如是通过在碱性溶液下提取海藻,在提取液中加入钙盐得到的可溶性物质,作为碱性溶液,例如可以使用碳酸钠溶液,作为钙盐,例如可以使用氯化钙。
再有,作为该海藻提取物,是将海藻在碱性溶液中提取,将提取液酸化后得到的可溶性物质,作为碱性溶液,例如可以使用碳酸钠溶液。
为达到反应目的,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原料中进行提取的提取温度、时间应选择在40~200℃、1~360分钟的范围内,最好选择在50~130℃、10~180分钟的范围内进行。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岩藻依聚糖的一个例子,例如是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原料的水提取物相比岩藻依聚糖的含量高的物质,事实上是降低或除去藻酸钠类的物质。这样,可以提供一种对以往的食品及饮料产生影响的材料,这种材料没有藻酸钠类物质固有的高粘性、酸凝固性、多价金属离子产生的凝胶化现象等性质,对饮食品固有的物理性质不产生影响。
另外,该海藻提取物经活性碳处理,还可以有选择的仅除去海藻的味道,没有海藻味道的提取物特别适合用于食品和饮料。
本发明中使用的岩藻依聚糖,可以从食用海藻、海参等食用性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等原料中大量得到,所以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的食品或饮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谷物加工产品(小麦粉加工产品、淀粉类加工产品、预混合加工产品、面条类、通心粉类、面包类、豆馅类、荞麦类、麸子、中国粉条、日本粉条、包装饼等)、油脂加工制品(可塑性油脂、油炸食品油、色拉油、蛋黄酱类、色拉调料等)、大豆加工制品(豆腐类、豆酱、纳豆等)、肉食加工产品(火腿、成猪肉、干火腿、腊肠等)、水产制品(冷冻碎鱼肉、鱼糕、鱼卷、鱼肉山芋方形蒸饼、油炸鱼丸、汆鱼丸子、寿司、鱼肉火腿、腊肠、木鱼、鱼卵加工品、水产罐头、鱼类小菜等)、乳制品(原乳、奶油、酸奶、黄油、奶酪、炼乳、奶粉、冰激淋等)、蔬菜、水果加工制品(软糖类、果酱类、咸菜类、果汁饮料、蔬菜饮料、混合饮料等)、点心类(巧克力、饼干类、点心面包类、蛋糕、饼点心、米制点心类等)、酒精饮料(日本酒、中国酒、白酒、威士忌、烧酒、伏特加、白兰地、杜松子酒、兰姆酒、啤酒、清凉气体饮料、果酒、利口酒等)、饮料(绿茶、红茶、乌龙茶、咖啡、清凉饮料、乳酸饮料等)、调味品(酱油、调味汁、醋、料酒等)、罐头装、瓶装、袋装食品(牛肉饭、烩饭、糯米饭、咖哩饭、其他一些已经过调味处理的食品)、半干燥或浓缩食品(猪肝酱、其他的涂味食品、荞麦、面条的浇汁、浓缩汤类)、干燥食品(即食面类、即食咖哩饭、速溶咖啡、饮料粉、汤粉、即食豆汁、烹调后食品、烹调饮料、烹调汤等)、冷冻食品(素烧、蒸鸡蛋羹、unagi-kabayaki、汉堡牛肉饼、烧麦、饺子、各种浓肉汤、果汁、鸡尾酒等)、固体食品、液体食品(汤等)、香辣调料等的农产、林产加工制品、畜产加工制品、水产加工制品等。
本发明的饮食品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通过调理、加工以及常用的食品或饮料的制造方法来制得,制得的食品或饮料中只要含有岩藻依聚糖即可,或者含有效量的细胞凋亡诱发性的岩藻依聚糖,也可以提供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或饮料。
在调理或加工时,可以在调理、加工前、调理、加工过程中、以及在调理。加工后添加岩藻依聚糖,可以将调理和加工品及其材料添加至岩藻依聚糖中使岩藻依聚糖稀释。在制造食品或饮料时,可以在任意一道工序中添加岩藻依聚糖,也可以将食品或饮料及其原料添加至岩藻依聚糖中,使岩藻依聚糖稀释并在食品或饮料中含有。另外,添加可以一次进行或分数次进行。这样就可以简便制得新型食品或饮料,或含有有效量的具有细胞凋亡诱发作用的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或饮料。本发明的食品或饮料的定义,是指经上述任一工序含有、添加及/或稀释岩藻依聚糖得到的食品或饮料,或者含有、添加及/或稀释岩藻依聚糖得到的含有有效量岩藻依聚糖的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或饮料。
通过下述饮料模型探讨食品中岩藻依聚糖的添加量。
探讨例1
为进行饮料的模型试验,准备PH3.8的0.01M乳酸缓冲液,将市售的蔗糖溶解制成5w/v%的蔗糖液。用实施例1的岩藻依聚糖II,添加岩藻依聚糖含量为0(对照)、0.1、0.5、1、5、10、20、30、40、50、100、150以及200mgw/v%,对于添加岩藻依聚糖的蔗糖液的圆润与平滑感、咽下感觉以及味道平衡进行感官评价。参加者20名,分5阶段进行评价(5好、1差)结果的平均值如表1所示。
                  表1模型饮料的感官评价
  岩藻依聚糖添加量(mgw/v%)     舌头触感  咽下感觉  味道平衡  综合口感
  圆润感   平滑感
    00.10.5151020304050100150200     1.21.62.02.12.53.54.04.54.64.74.34.03.8     1.41.71.92.22.63.64.24.74.74.74.63.93.6     1.61.71.82.02.73.44.14.34.34.54.63.23.1     1.51.61.71.92.83.84.54.54.64.84.83.83.6     1.41.61.82.02.63.64.24.54.64.74.63.73.5
如表1所示,通过舌头触感、下咽感觉、味道平衡几方面的感官评价,确认添加0.1mgw/v%以上的岩藻依聚糖可以获得效果。
探讨例2
在实施例1的添加30mgw/v%岩藻依聚糖II的模型饮料中,加入0(对照)、5、10、20、30、40、60、80、100、150以及200mgw/v%的从海藻中得到的藻酸,与探讨例1相同,通过感官评价对岩藻依聚糖和藻酸的添加比例对口感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的平均值如表2所示。
表2岩藻依聚糖以及酸对感官评价的影响
  藻酸       岩藻依聚糖(mgw/v%)  岩藻依聚糖比例*(%)     舌头触感   咽下感觉   味道平衡   综合口感
  圆润感   平滑感
    05102030406080100150200     3030303030303030303030     10085756050433327231713     4.54.54.34.24.24.03.53.23.22.92.7     4.74.64.54.44.44.13.63.33.12.82.6     4.3          4.5         4.54.2          4.5         4.44.2          4.5         4.44.1          4.5         4.34.1          4.4         4.33.7          3.9         3.93.1          3.2         3.33.2          3.1         3.23.0          3.1         3.1舌头上稍有       残留2.5          3.0         2.8舌头上稍有       残留2.3          2.6         2.6舌头上稍有       残留
*岩藻依聚糖/(藻酸+岩藻依聚糖)%
如表2所示,在模型饮料中,单独添加岩藻依聚糖时对口感影响的感官评价最高,岩藻依聚糖的重量(以下简称岩藻依聚糖比例)相对于藻酸和岩藻依聚糖的重量合计值的比例越小,口感的评价越低。从感官评价值来看,岩藻依聚糖比例在43%以上可以达到单独添加10mgw/v岩藻依聚糖的效果。另外,从感官评价值判断单独添加岩藻依聚糖5mgw/v%以上时,岩藻依聚糖的比例在13%以上,用舌头感觉不到残留味道时的比例在27%以上。
本发明的食品或饮料中岩藻依聚糖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感官和生理活性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在半胱氨酸-硫酸方法中,每100份的食品或饮料中岩藻糖的换算重量为0.001份以上时,从对食品的感官评价、对饮料的味道评价、细胞凋亡诱发作用方面以及费用方面来看优选0.005-10份、最优选0.01-1.0份。本发明中的份是指重量。
含有本发明的岩藻依聚糖的本发明的食品和饮料没有特定的形状,包括各种可以经口服用的片状、颗粒状、胶囊状、凝胶状、溶胶状等形状。
本发明的食品或饮料含有有效量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岩藻依聚糖,利用岩藻依聚糖的细胞凋亡诱发作用,这种食品或饮料可作为具有预防癌症、抑制癌症的健康或功能性食品或饮料,同时有助于保持胃肠道的健康状态。
本发明中,岩藻依聚糖是分子中含有岩藻糖硫酸酯的一种多糖和/或其降解产物,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从褐藻植物得到的含有岩藻糖的多糖通称为岩藻依聚糖、岩藻多糖、fucan等,尽管已知其中包含多种分子类型,但在本发明中都将其包含在岩藻依聚糖中。
作为岩藻依聚糖的降解方法,例如可以使用酸处理等的化学降解方法、超声波处理等物理降解方法、酶降解方法或微生物降解方法等,在本发明中只要是分子中含有岩藻糖硫酸酯、具有细胞凋亡诱发作用的岩藻依聚糖降解产物均可以使用。
在该岩藻依聚糖分子类型中,其中一类是以岩藻糖为主要成分,另一类含有百分之几的糖醛酸以及作为糖的组成部分的大量的岩藻糖和甘露糖。以下,在本发明中,将实际上不含有糖醛酸的一类称为岩藻依聚糖-F、含有糖醛酸的岩藻依聚糖称为岩藻依聚糖-U、两者的混合物简称为岩藻依聚糖。
本发明中的岩藻依聚糖-F和岩藻依聚糖-U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即,本发明包括以纯化的岩藻依聚糖-F、岩藻依聚糖-U为组成成分的食品或饮料,食品或饮料中这些岩藻依聚糖、特别是岩藻依聚糖-U的含量增加,则促进健康的效果增强。
本发明的从天然物中由来的含有岩藻依聚糖的提取物,可以按照例如实施例4记载的方法调制,得到具有下述理化性质的岩藻依聚糖-U。
(1)构成糖:含有糖醛酸。
(2)通过黄杆菌属sp.SA-0082(FERM BP-5402)生产的岩藻依聚糖分解酶进行降解,得到从下式(I)、(II)、(III)所示的化合物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化合物。
Figure A9719537100141
Figure A9719537100142
Figure A9719537100151
本发明的从天然物中由来的含有岩藻依聚糖的提取物,可以按照例如实施例5记载的方法调制,得到具有下述理化性质的岩藻依聚糖-F。
(1)构成糖:实质上不含有糖醛酸。
(2)实际上不能通过黄杆菌属sp.SA-0082(FERM BP-5402)生产的岩藻依聚糖分解酶进行降解。
将岩藻依聚糖通过岩藻依聚糖降解性微生物,例如上述的产生岩藻依聚糖分解酶的黄杆菌属sp.SA-0082(FERM BP-5402)进行处理,可以调制成岩藻依聚糖的微生物降解物。
将上述岩藻依聚糖-U通过岩藻依聚糖分解酶,例如由黄杆菌属sp.SA-0082(FERM BP-5402)产生的岩藻依聚糖分解酶进行处理,可以调制成岩藻依聚糖-U的酶降解物。通过这些降解物,可以按分子量调制成各分级产物。本发明的食品或饮料是含有、添加及/或稀释这些岩藻依聚糖降解物的食品或饮料。
本发明的食品或饮料中含有的岩藻依聚糖,一种可以是从海藻提取物中得到的,海藻例如可以使用海苔、石花菜、发菜等红藻类;石莼等绿藻类;海草、爱胜蚓、海藻、羊栖菜、裙带菜、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Laminaria japonica等褐藻类,本发明中特别适用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类。
本发明中使用的海藻,例如褐藻类等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类,可以将其干燥、粉碎后提取使用,或将新鲜的藻类细细切断提取均可。
提取时最好采用可以高效率的提取岩藻依聚糖的方法。
另外,在生产海藻提取物时,最好包括海藻水洗工序、将海藻用醇类或含水醇类洗涤的工序,海藻提取也可以在醇类的存在下进行。
本发明中的例如海藻的钙盐溶液,可以用如氯化钙溶液进行提取操作,调制成海藻的氯化钙提取液。
提取时优选对于1份干燥海藻,加入10-1000份氯化钙溶液,优选在氯化钙浓度为25mM以上的条件下进行。
使用新鲜的海藻时,对于1份新鲜海藻,优选使用1-100份氯化钙溶液,优选在氯化钙浓度为25mM以上的条件下进行。
提取时优选在50-130℃的温度范围内反应10-180分钟。提取条件最好能降低提取液中藻酸类的含量,提高岩藻依聚糖的提取效率。
海藻用钙盐提取完毕后,除去不溶性成分。作为不溶性成分的除去方法,例如选择离心分离、过滤等方法均可。除去了不溶性成分的液体中的钙盐,可以用超滤方法、离子交换法等方法除去。除去了钙盐的液体通过活性炭处理、离子交换处理等方法,可以有选择的除去海藻的味道。
本发明中,海藻的碱性溶液,例如可以通过碳酸钠溶液进行提取操作,调制成海藻的碳酸钠提取液。然后在该提取液中加入钙盐,例如氯化钙,除去生成的不溶物质,调制成从海藻得到的提取物的可溶性级分。
提取时对于1份海藻,优选使用10-600份碳酸钠溶液,优选碳酸钠的浓度为0.1-5%。
另外对于新鲜的海藻来说,对于1份新鲜的海藻优选使用1-60份碳酸钠溶液,优选碳酸钠浓度为0.1-5%。
提取时优选在50-130℃的温度范围内反应10-180分钟。提取条件最好能提高岩藻依聚糖的提取效率。本发明中的%意味着重量%。
将海藻用碳酸钠提取完毕后,加入钙盐,例如氯化钙,除去生成的不溶性成分。对于碳酸钠提取液来说,氯化钙的添加量最好至没有更多的藻酸类沉淀生成为止,且提取条件最好能使提取液中藻酸类高效率沉淀。作为生成的不溶性成分的除去方法,例如选择离心分离、过滤等方法均可。除去了不溶性成分的液体中的盐类,例如碳酸钠、氯化钙等,可以用超滤方法、离子交换法等方法除去。除去了盐类的液体通过活性炭处理、离子交换处理等方法,可以有选择的除去海藻的味道。
本发明中的海藻的碱性溶液,可以用如碳酸钠溶液进行提取操作,得到海藻的碳酸钠提取液。然后用酸,例如稀硫酸制成酸性,除去生成的不溶性成分,调制成由海藻得到的提取物的可溶性物质。
海藻的碳酸钠溶液的提取按上述方法进行。
将海藻用碳酸钠溶液提取完毕后,在提取液中加入酸溶液,例如稀硫酸溶液,除去生成的不溶性成分。稀硫酸溶液的添加量最好至调节碳酸钠提取液为PH1-2.5,提取条件最好为能调节提取液为酸性,并在提取液中高效率的生成藻酸沉淀。作为生成的不溶性成分的除去方法,例如选择离心分离、过滤等方法均可。除去了不溶性成分的液体中的盐,例如碳酸钠、氯化钙等,可以用超滤方法、离子交换法等方法除去。除去了盐类的液体根据需要可进行中和处理,酸性溶液、中和溶液通过活性炭处理、离子交换处理等方法,可以有选择的除去海藻的味道。
本发明的岩藻依聚糖可以为液态、固态。在制造固态物质时,可以有选择的使用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等公知的干燥方法。
另外,由于一般的岩藻依聚糖对酸、碱较弱,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可以很容易的降解为低分子物质。通过调整加热温度、时间、PH值等可以调制成任意的降解物,例如通过凝胶过滤处理、分子量分级膜处理等方法,可以调整降解物的平均分子量、分子量的分布等。另外,岩藻依聚糖的分子量以及糖的组成根据岩藻依聚糖原料的收获期、原料的干燥方法、保存方法不同而不同,另外,由于岩藻依聚糖提取时的加热条件、PH条件不同也会产生差异。例如用酸将岩藻依聚糖加水降解,在碱性条件下通过糖醛酸的β-脱离,可以进行低分子化反应。所以,本发明中记载的岩藻依聚糖-U、岩藻依聚糖-F中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情况仅为一例,根据岩藻依聚糖的处理条件不同,其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很容易发生变化。例如,在弱碱性100℃下加热1小时进行脱盐时,用孔径为300的分子筛膜时,可以调制成分子量分布从100到10000的岩藻依聚糖、岩藻依聚糖-U、岩藻依聚糖-F等。根据使用条件不同,可以调制成任意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的岩藻依聚糖,作为本发明中的岩藻依聚糖使用。
本发明的岩藻依聚糖及/或其降解物添加至癌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后1天至数日后癌细胞产生细胞凋亡。另外,对于正常细胞来说没有毒性。特别是从食用海藻得到的岩藻依聚糖及/或其降解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详细的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1)将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充分干燥后,取20kg干燥物通过自由粉碎机(萘良机械制作所)进行粉碎。
将7.3kg的氯化钙二水合物(日本曹达社制)溶解在900升的自来水中,然后混合20kg的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粉碎物。通过吹入水蒸气40分钟使液体温度从12℃升温至90℃,然后搅拌下在90-95℃下保温1小时,然后冷却,得到1100升冷却物。
然后通过固液分离装置(Westfalier Separator公司制,CAN型)进行冷却物的固液分离,制成约900升的固液分离的上清液。将360升固液分离的上清液通过Daicel公司生产的FE10-FC-FUS0382(分级分子量3万)浓缩至20升。然后加入20升自来水,再浓缩至20升为止,如此重复操作5次,进行脱盐处理,得到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提取物溶液25升。
提取物溶液PH约6.5、酸度0.06ml、糖度0.8Brix%、Ca浓度1200ppm。
将该溶液1升冷冻干燥,得到13g干燥物。在冷冻干燥物中含有65%的岩藻依聚糖、33%的岩藻依聚糖-U。
岩藻依聚糖-U的含量以由实施例4调制的岩藻依聚糖-U为标准物质进行HPLC测定得到。
另外,岩藻依聚糖的含量以实施例5调制的岩藻依聚糖标准物质的水溶液(0.4mg/ml)为标准溶液,按下面所示硫酸-半胱氨酸法求出。
取被检液200μl放入试管中,在冰浴冷却下,加入900μl的浓硫酸∶水=6∶1的溶液,充分冷却后搅拌。在约20℃下保持3分钟后,沸腾水浴中加热10分钟。加热后在冰浴中冷却,加入3%半胱氨酸-盐酸20μl,搅拌(发色区)。另外用添加20μl水的作为对照,搅拌(空白)。搅拌1小时后分别测定在400nm、460nm的吸光度。
被检液中岩藻依聚糖的含量通过下式算出。
含量(mg/ml)=被检液〔发色区(A400-A460)-空白(A400-A460)〕/标准液〔发色区(A400-A460)-空白(A400-A460)〕×稀释倍数×20.4
式中,A400为400nm的吸光度,A460为460nm的吸光度。
PH值通过PH仪测定,酸度用将10ml的试样溶液中和至PH7.0时所需的0.1N的NaOH的量(ml)来表示。再有,糖度用白利糖度计测定,Ca浓度通过原子吸光光度法测定。
然后,在高含量岩藻依聚糖的海藻提取溶液中加入2%活性炭(白鹭:食品添加用)处理30分钟后,过滤,用0.8μm的过滤器处理,调制成过滤器处理滤液(岩藻依聚糖I)。然后将一半量的该滤液在120℃下加压加热处理60分钟,调制成热处理液(岩藻依聚糖II)。
将过滤器处理滤液冷冻干燥,干燥物10mg分别在1%Na2CO3、100mMCaCl2 10ml中混悬。在两溶液中干燥物完全溶解,确认未混入藻酸类。
(2)将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充分干燥后,取20kg干燥物通过自由粉碎机(Hosogawa Micron制,Fitz Mill)进行粉碎。
将7.2kg的氯化钙二水合物(日本曹达社制)溶解在400升的自来水中,然后混合20kg的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粉碎物。通过吹入水蒸气95分钟使液体温度从28℃升温至95℃,然后搅拌下在95℃下保温2小时,然后冷却,得到500升冷却物。
然后通过固液分离装置(Tanabe Weltech公司制)进行冷却物的固液分离,制成约450升的固液分离的上清液。将固液分离的上清液通过Daicel公司生产的FE10-FC-FUS0382(分级分子量3万)浓缩至40升。然后以40-60升/小时的通过速度连续添加无菌过滤水,脱盐处理至导电率为1.0mS/cm2,得到高含量岩藻依聚糖的海藻提取物溶液40升。
然后在高含量岩藻依聚糖的海藻提取液中加入硅藻土#545(Celite公司制)0.4kg、以及二氧化硅#600-S(中央Silica公司制)0.4kg作为过滤助剂,然后用预涂了0.1kg硅藻土#545以及0.1kg二氧化硅#600-S的紧密型过滤器(6英寸16级、滤纸:ADVANTEC#327)进行过滤。
将得到的滤液通过板加热器(日阪制作所制)进行连续瞬间加热处理(98℃、60秒)后,冷却,得到46升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提取物溶液(岩藻依聚糖V)。
该提取物溶液PH约7、酸度0ml、糖度1.2Brix%、Ca浓度920ppm,固形成分1.2%,岩藻依聚糖含量17mg/ml。另外,没有检出藻酸和碘。
藻酸的含量以市售的藻酸为标准物质进行HPLC测定得到。
岩藻依聚糖的含量以实施例5调制的岩藻依聚糖标准物质的水溶液(0.4mg/ml)为标准溶液,按下面所示用硫酸-半胱氨酸法求出。
导电率通过导电率计测定。碘用溴进行分离,硫代硫酸钠滴定。固形成分是通过离心汽化器(60℃、18小时)处理后的干燥重量求得的。
(3)将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充分干燥后,取20kg干燥物通过自由粉碎机(Hosogawa Micron制,Fitz Mill)进行粉碎。
将7.3kg的氯化钙二水合物(日本曹达社制)溶解在400升的自来水中,然后混合20kg 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粉碎物。搅拌下吹入水蒸气95分钟使液体温度从28℃升温至95℃,然后搅拌下在95℃下保温2小时,然后冷却,得到500升冷却物。
然后通过固液分离装置(Tanabe Weltech公司制)进行冷却物的固液分离,制成约450升的固液分离的上清液。
将固液分离的上清液通过Daicel公司生产的FE10-FC-FUS0382(分级分子量3万)浓缩至40升。然后以30升/小时的通过速度连续添加无菌过滤水,脱盐处理至导电率为1.0mS/cm2,得到高含量岩藻依聚糖的海藻提取物溶液34升。
然后将1.1kg的果胶(Pomocin Pectin LM-13CG;Hercules公司制)添加至20升的自来水中,吹入水蒸气35分钟使液体温度从28℃升温至120℃,然后在120℃下搅拌,保温5小时,然后冷却,得到28升的冷却物。
将34升高含量岩藻依聚糖的海藻提取液与果胶的加热处理液28升混合,通过柠檬酸酐(扶桑化学公司制)调节PH为3.5。然后加入硅藻土#545(Celite公司制)0.9kg、以及二氧化硅#600-S(中央Silica公司制)0.9kg作为过滤助剂,再用预涂了0.2kg硅藻土#545以及0.2kg二氧化硅#600-S的紧密型过滤器(6英寸16级、滤纸:ADVANTEC#327)进行过滤。
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18升精制水,通过板加热器(日阪制作所制)进行连续瞬间加热(98℃、60秒)后,冷却,得到80升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提取物溶液(岩藻依聚糖VI)。
该提取物溶液PH约3.5、酸度1.7ml、糖度2.1Brix%、Ca浓度710ppm,固形成分2.0%,岩藻依聚糖含量13mg/ml,岩藻依聚糖-U含量为6.6mg/ml。另外,没有检出藻酸和碘。
将该溶液1升冷冻干燥得到20g的干燥物。
实施例2
将新鲜的Laminaria japonica细细切断,得到的细切物200g在600ml的1%碳酸钠水溶液中混悬,60℃下处理1小时,然后加水至1升。将该溶液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加水至4升。
在该溶液中加入500mM的氯化钙至不再继续生成沉淀为止,用滤纸除去生成的沉淀。将得到的滤液浓缩后,用Microacilyzer脱盐,得到3.6升的脱盐液。将一半量的脱盐液冷冻干燥,得到2.1g的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提取物的级分(岩藻依聚糖III)。然后将剩余一半的脱盐液用2%的活性炭处理,在120℃下加压加热处理60分钟,得到热处理液(岩藻依聚糖IV)。
将上述冷冻干燥物10mg分别在10ml的1%Na2CO3、100mMCaCl2中混悬。在两溶液中该级分完全溶解,没有发现混入藻酸类。
实施例3
由实施例1、实施例2分别调制得到的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提取物的细胞凋亡诱发作用
将于37℃下在含有10%的经56℃30分钟处理的胎牛血清(JRHBioscience公司制)的RPMI1640培养基(Gibco公司制)中培养的人前骨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ATCC CCL-240),在ASF104培养基(味之素公司制)中混悬,成为5×105个细胞/9ml的混悬液。对于9.0ml该混悬液,添加1ml的由实施例1、实施例2分别调制的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提取物(岩藻依聚糖I、岩藻依聚糖III)的溶液〔将各岩藻依聚糖溶解在含有100mM的氯化钠的50mM的HEPE缓冲液(pH7.2)中使浓度为5mg/ml,121℃下灭菌20分钟〕,将各混合物在5%的二氧化碳存在下37℃下培养18小时。分离各培养细胞离心分离后得到的上清液。将得到的细胞在含有10mM的乙二胺四乙酸盐以及0.5%的月桂酰替肌氨酸钠的50mM的三盐酸缓冲液(pH7.8)20μl中混悬,添加10mg/ml的核糖核酸酶A(Sigma公司制)1μl,在50℃下处理30分钟后,添加10mg/ml的蛋白酶K1μl,在50℃下处理1小时。将处理后的细胞作为样品,用2%的琼脂糖凝胶在100V的稳定电压下进行电泳。将该凝胶在溴化3,8-二氨基-5-乙基-6-苯基菲啶鎓溶液中浸泡30分钟后,用反式发光器确认凝胶中DNA的状态,确认细胞凋亡特有的DNA框架。
通过试验结果明显看出,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2分别调制的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提取物,可以诱发HL-60细胞的细胞凋亡作用。
另外,将实施例1、实施例2分别调制的岩藻依聚糖高含量的海藻提取物(岩藻依聚糖II、岩藻依聚糖IV)分别溶解在生理食盐水中成为5mg/ml,在121℃下灭菌处理20分钟,将得到的溶液作为被检溶液,按上述的方法测定细胞凋亡的诱发作用,确认各被检液具有同样的效果。
然后,将于37℃下在含有10%的经56℃30分钟处理的胎牛血清(JRH Bioscience公司制)的RPMI1640培养基(Gibco公司制)中培养的人前骨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ATCC CCL-240),在ASF104培养基(味之素公司制)中混悬,成为2.5×105个细胞/4.5ml的混悬液。对于4.5ml该混悬液,添加0.5ml的由实施例1、实施例2分别调制的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提取物(岩藻依聚糖I、岩藻依聚糖III)的溶液〔将各岩藻依聚糖溶解在含有100mM氯化钠的50mM HEPE缓冲液(pH7.2)中使浓度分别为2mg/ml、5mg/ml、10mg/ml,121℃下灭菌20分钟〕,将各混合物在5%的二氧化碳存在下37℃下培养。培养24小时后以及44小时后,将0.5ml的培养液作为样品,按“组织培养技术”(第2版)(朝仓出版、日本组织培养学会编、1990年11月1日发布、第26-28页)记载的方法测定培养基中的存活细胞数。即通过台盼兰染色方法测定血球计数板上的数目。
得到的结果如图2-图4所示。图2为在0.2mg/ml的岩藻依聚糖存在下各细胞增殖的情况,纵轴为每1ml培养液中的活细胞数(×104个/ml,以下相同),横轴表示培养时间(小时)。图3为在0.5mg/ml的岩藻依聚糖存在下各细胞增殖的情况,纵轴为每1ml培养液中的活细胞数,横轴表示培养时间(小时)。图4为在1mg/ml的岩藻依聚糖存在下各细胞增殖的情况,纵轴为每1ml培养液中的活细胞数,横轴表示培养时间(小时)。各图中白色三角形表示在由实施例1调制得到的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提取物(岩藻依聚糖I)存在下各时间的活细胞数,白色四边形表示在由实施例2调制得到的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提取物(岩藻依聚糖III)存在下各时间培养液中的活细胞数。另外对照(不添加试样)的培养液中的活细胞数在培养24小时后为1.5×105个/ml,44小时后为3.1×105个/ml。
图2-图4所示,培养基中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提取物的浓度至少在200μg/ml以上时,2日内由于细胞凋亡作用而导致HL-60细胞死亡。
另外,将实施例1、实施例2分别调制的岩藻依聚糖含量高的海藻提取物(岩藻依聚糖II、岩藻依聚糖IV、岩藻依聚糖V、岩藻依聚糖VI)分别溶解在生理食盐水中成为2-10mg/ml,在121℃下灭菌处理20分钟,将得到的溶液作为被检溶液,按上述的方法测定细胞凋亡的诱发作用,确认各被检液具有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4岩藻依聚糖-U的调制
将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充分干燥后,取2kg通过自由粉碎机(萘良机械制作所生产)粉碎,将得到的干燥粉末在9升的80%乙醇中混悬,在80℃下处理2小时。处理后用滤纸过滤得到残渣。将该残渣经上述乙醇洗涤、过滤重复操作3次,残渣用乙醇洗涤。将残渣在36升的0.2M乙酸钙溶液中混悬,95℃下处理2小时,过滤。残渣用4升的0.2M乙酸钙溶液洗涤,得到36升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提取液。
将上述滤液通过安装了排除分子量为10万的超滤膜的超滤器浓缩至2升,然后添加食盐至最终浓度为1.5M,再添加5%的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通过离心分离除去生成的沉淀。将得到的上清液通过超离心机浓缩至1升,添加4升的乙醇,通过离心分离收集生成的沉淀。在该沉淀中添加100ml的4M食盐水,充分搅拌后添加乙醇至80%,搅拌后离心分离得到沉淀。将该沉淀在80%的乙醇中混悬,离心分离,反复操作至上清液在260nm处吸光度消失。将该沉淀溶解在2M的食盐水2升中,离心分离除去不溶物后,添加50ml的DEAE-cellofineA-800(生化学工业公司制),搅拌后过滤除去添加的树脂。将滤液通过用2M的食盐水平衡化的DEAE-cellofine A-800柱,未吸附的成分用装备了可以排除分子量在10万以下成分的空心纤维的超滤装置进行超滤,完全除去着色性物质以及食盐,然后通过离心分离和过滤除去不溶物,冷冻干燥,调制成岩藻依聚糖-U。冷冻干燥的岩藻依聚糖-U的重量为15g。
在过剩量的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存在下,该岩藻依聚糖-U以及下述实施例5调制的岩藻依聚糖-F的各氯化钠的浓度与沉淀形成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的纵轴表示沉淀的形成率(%),横轴表示氯化钠浓度(M)。图1中,实线以及白色圆圈表示本发明岩藻依聚糖-U在各氯化钠浓度下的沉淀形成率,图1中,点线以及白色三角形表示岩藻依聚糖-F在各氯化钠浓度(M)下的沉淀形成率。
在溶液温度为37℃下通过下述操作测定沉淀形成率。
岩藻依聚糖-U以及岩藻依聚糖-F溶解在水以及4M的氯化钠中至浓度分别为2%,将这些溶液以不同比例混合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浓度不同的岩藻依聚糖-U以及岩藻依聚糖-F溶液各125μl。然后将浓度为2.5%的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溶解在水以及4M的氯化钠中,通过混合得到溶解在不同浓度氯化钠中的1.25%的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溶液。
需要3.2倍容积的1.25%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才能将溶解在水中的2%的岩藻依聚糖-U以及岩藻依聚糖-F完全沉淀。所以,针对溶解在各浓度氯化钠中的2%的岩藻依聚糖-U以及岩藻依聚糖-F各125μl,添加溶解在各浓度氯化钠中的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溶液400μl后,充分搅拌,放置30分钟后离心分离,通过苯酚-硫酸法〔分析化学(AnalyticalChemistry)、第28卷、第350页(1956)〕测定上清液中糖含量,可以算出各氯化钠浓度下各岩藻依聚糖的沉淀形成率。
将得到的岩藻依聚糖-U的分子量通过凝胶过滤法用Sephacryl S-500进行测定,表现出以约19万为中心的分子量分布。
下面分析岩藻依聚糖-U的成分。
首先,按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第175卷、第595页(1948)记载的方法对岩藻糖含量进行定量。
其次,将得到的岩藻依聚糖-U的干燥标准品溶解在1当量的浓度为0.5%的盐酸中,在110℃下处理2小时,加水降解成构成单糖。然后,将加水降解得到的单糖的还原性末端通过GlycoTAG以及GlycotagReagent Kit(均为宝酒造社制)进行吡啶基-(2)-氨基化(PA化),利用HPLC分析构成糖的组成比例。
然后,按分析生物化学(Analytical Biochemistry)、第4卷、第330页(1962)记载的方法对糖醛酸进行定量。
然后,再按照Biochemical Journal、第84卷、第106页(1962)记载的方法对硫酸含量进行定量。
根据以上的结果,发现岩藻依聚糖-U的构成糖为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木糖以及糖醛酸。实际上不含有其他的中性糖。另外,作为主要成分的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糖醛酸∶硫酸基的摩尔比约为10∶7∶4∶5∶20。
通过以下的方法判定岩藻依聚糖-U的结构。
通过具有降解岩藻依聚糖-U能力的分解酶,对岩藻依聚糖-U进行降解并精制降解物
通过下述的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对精制的岩藻依聚糖-U的降解物进行精制。
即,将1%的岩藻依聚糖-U溶液16ml与、50mM的磷酸缓冲液(pH8.0)12ml与、4M的氯化钠4ml与、32mU/ml的下述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溶液8ml混合,在25℃下反应48小时,发现在230nm的吸光度随反应进行不断增加,判定通过本反应酶可以降解岩藻依聚糖-U。
将该溶液通过Micro Acilyzer G3(旭化成公司制)进行脱盐后,利用DEAE-琼脂糖FF进行分离精制,得到3个级分(a)、(b)、(c)。
另外、上述桥接型的岩藻依聚糖分解酶通过下面方法进行配制。
作为生产该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使用的菌株,可以是具有或不具有该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生产能力的任意菌株,具体例如Flavobacterium sp.SA-0082株(FERM BP-5402)。
本菌株是研究者从青森县的海水中最新分离得到的,用Flavobacterium sp.SA-0082表示,于1995年3月29日以FERM P-14872保藏在国立生命科学和人体技术研究所(1-3,Higashi 1-chome,Tsukuba,Ibaragi,305 Japan),并以FERM BP-5402保藏在上述国立生命科学和人体技术研究所(国际保藏的转交请求日:1996年2月15日)。
在本菌株培养基中加入的营养源是任意的,只要可以被菌株利用生产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即可。作为碳源例如岩藻依聚糖、海藻粉末、藻酸、岩藻糖、葡萄糖、甘露糖醇、甘油、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等,作为氮源,例如酵母提取物、胨、酪蛋白氨基酸、玉米浆、肉汤、脱脂大豆、硫酸铵和氯化铵等。其他的例如加入钠盐、磷酸盐、钾盐、镁盐、锌盐等无机盐以及金属盐类也可。
在培养该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的生产菌株时,生产量根据培养条件的不同会加以变动,一般来说,在培养温度为15℃-30℃,培养基pH为5-9中,通气5-72小时搅拌下培养,该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的生产量达到最高。为使该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的生产量达到最高,培养条件应根据使用的菌株、培养基的组成不同而加以设定。
该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在菌体中以及培养物的上清液中存在。
将上述的Flavobacterium sp.SA-0082菌株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培养,收集菌体,使用通常的细胞破环手段,例如超声波处理等进行菌体破碎,得到无细胞提取液。
然后,将该提取液用通常的精制手段得到精制酶的标准品。例如通过盐析、离子交换色谱法、疏水结合柱色谱法、凝胶过滤等方法进行精制,可以得到纯化的不含其他岩藻依聚糖分解酶的该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
另外,在除去了菌体的上述培养液的上清液中还存在大量的这种酶(菌体外酶),可以按对菌体内酶相同的精制方法进行精制。
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的精制例如下所示。
在2升锥形瓶中,将Flavobacterium sp.SA-0082(FERM BP-5402)接种在经120℃20分钟灭菌的600ml培养基中,在24℃下培养24小时得到种培养液。该培养基由pH7.5的含有0.25%葡萄糖、1.0%胨、0.05%酵母提取物的人工海水(Jamarin Laboratory生产)组成。将20升由pH7.5的含有0.25%葡萄糖、1.0%胨、0.05%酵母提取物以及0.01%消泡剂(信越化学工业制KM70)的人工海水(JamarinLaboratory生产)组成的培养基置于容积为30升的发酵罐中,在120℃下灭菌20分钟。冷却后接种600ml上述的种培养液,在每分钟10升的通气量和每分钟125转的搅拌速度下,在24℃下培养24小时。培养结束后,将培养液离心分离得到菌体。
将该菌体在含有200mM食盐的20mM乙酸-磷酸缓冲液(pH7.5)中混悬,超声波破碎后,离心分离得到菌体提取液。在测定该菌体提取液中本发明的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的活性时,可以检出1ml的培养基中的活性为5mU。
在该提取液中加入硫酸铵使最终浓度达到90%饱和,搅拌溶解后离心分离,将沉淀在与上述菌体提取液相同的缓冲液中混悬,用含有50mM食盐的20mM的乙酸-磷酸缓冲液(pH7.5)充分透析。将通过透析生成的沉淀通过离心分离除去,然后吸附在预先用含有50mM食盐的20mM乙酸-磷酸缓冲液(pH7.5)平衡化的DEAE-Sepharose FF柱上,将吸附物用相同的缓冲液充分洗涤后,用500mM到600mM的食盐按梯度洗脱,收集活性级分。然后加入食盐使该活性级分的最终浓度为4M,然后吸附在预先用含有4M食盐的20mM磷酸缓冲液(pH8.0)平衡化的苯基琼脂糖CL-4B柱上,将吸附物用相同的缓冲液充分洗涤后,用4M到1M的食盐按梯度洗脱,收集活性级分。然后该活性级分用超滤过滤器浓缩后,用预先用含有50mM食盐的10mM磷酸缓冲液平衡的Sephacryl S-300进行凝胶过滤,收集活性级分。从Sephacryl-300的保持时间求得该酶的分子量为约46万。然后用含有25mM食盐的10mM磷酸缓冲液(pH7)透析该活性级分。将该酶液吸附在预先用含有250mM食盐的10mM磷酸缓冲液(pH7)平衡化的单(Mono)Q HR5/5的柱上,将吸附物用相同的缓冲液充分洗涤后,用250mM到450mM的食盐按梯度洗脱,收集活性级分,得到精制酶。以上的精制工序如表3所示。
表3
    工序  蛋白质总量(mg)   总活性(mU)   比活性(mU/mg)   收率(%)
    菌体提取液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 FF苯基琼脂糖CL-4BSephacryl S-300Mono Q   6190033800219048.27.240.824   1010008860040400290001960015000     1.632.6218.4601271018200     10087.740.028.719.414.9
该酶的活性测定如下所示。
将50μl2.5%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由来的岩藻依聚糖溶液与、10μl的该酶与、60μl含有667mM氯化钠的pH7.5的83mM磷酸缓冲液混合,在37℃下反应3小时,然后取反应液105μl与水2ml混合搅拌,测定230nm下的吸光度(AT)。作为对照品,仅使用用来溶解该酶的上述缓冲液代替该酶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的物质,以及用水代替岩藻依聚糖溶液反应的物质,分别同样测定吸光度(AB1以及AB2)。
1个单位的酶是指在上述反应系统中,在1分钟内使1μmol的甘露糖和糖醛酸之间的糖苷键切断脱离所需要的酶的用量。被切断键的定量是将脱离反应时生成的不饱和糖醛酸的毫摩尔分子吸光系数作为5.5来计算得到的。另外,酶的活性通过下式求得。
(AT-AB1-AB2)×2.105×120/5.5×105×0.01×180=U/ml
2.105:测定吸光度的样品液量(ml)
120:酶反应液的液量(μl)
5.5:不饱和糖醛酸在230nm的毫摩尔分子吸光系数(/mM)
105:用于稀释的反应液液量(μl)
0.01:酶液量(ml)
180:反应时间(分)
蛋白质的定量通过测定酶液280nm的吸光度进行计算。此时将1mg/ml的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作为1.0计算。
另外,作为基质的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由来的岩藻依聚糖按如下调制。
将干燥的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通过自由粉碎机M-2型(萘良机械制作所生成)粉碎,70℃下在10倍量的85%甲醇中处理2小时后,过滤,将残渣在10倍量的甲醇中于70℃下处理2小时,过滤。在残渣中加入20倍量的水,在100℃下处理3小时后过滤,得到提取液。提取液的盐浓度与400mM的氯化钠溶液相同后,添加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离心分离。将沉淀用乙醇充分洗涤后,完全除去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通过超滤器(过滤膜的排除分子量为10万)(Amicon公司制)进行脱盐以及除去低分子,通过离心分离除去此时生成的沉淀。将上清液通过冷冻干燥得到精制的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岩藻依聚糖。
酶反应生成物的构造解析
上述的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是用于脱离复合多糖中D-甘露糖与D-葡糖醛酸之间的α1→4键的分解酶,当岩藻依聚糖与该酶作用时,可以生成具有上述式(I)、(II)以及(III)构造的低聚糖。
所以,分别将用DEAE-Sepharose FF分离精制得到的上述3个级分(a)、(b)、(c)中的还原性末端,通过GlycoTAG和GlycoTAG ReagentKits(均由宝酒造设生产)进行吡啶基-(2)-氨基化(PA化),分别得到PA化糖(PA-a)、(PA-b)以及(PA-c)。通过HPLC分析(PA-a)、(PA-b)以及(PA-c),考察与上述(I)、(II)以及(III)表示的3种低聚糖的PA化物的区别。
另外HPLC的条件如下所示。
(A)用分子量分级柱进行HPLC分析
装置:L-6200型(日立制作所制)
柱:SHODEX SB-803(4.6×250mm)(昭和电工社制)
洗脱液:0.2M氯化钠∶二甲基亚砜=9∶1
检出:荧光检出器F-1150(日立制作所制),激发波长为320nm,荧光波长400nm
流速:1ml/分
柱温:50℃
(B)用反相柱进行HPLC分析
装置:L-6200型(日立制作所制)
柱:L-柱(4.6×250mm)〔(财)化学药品检查协会〕
洗脱液:50mM乙酸-三乙胺(pH5.5)
检出:荧光检出器F-1150(日立制作所制),激发波长为320nm,荧光波长400nm
流速:1ml/分
柱温:40℃
上述两种HPLC分析结果表明,将岩藻依聚糖用上述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降解得到的3种低聚糖与上述式(I)、(II)以及(III)表示的3种低聚糖为相同物质。
所以,化合物(a)具有在还原末端残基D-甘露糖上结合了不饱和的D-葡糖醛酸和带有硫酸基的L-岩藻糖的结构,化合物(b)具有在结合了硫酸基的还原末端残基D-甘露糖上结合了不饱和D-葡糖醛酸和带有2个硫酸基的L-岩藻糖的结构,化合物(c)具有在还原末端残基D-甘露糖上结合了D-葡糖醛酸与带有硫酸基的L-岩藻糖,该糖醛酸结合在D-甘露糖上,并且该D-甘露糖上又结合了不饱和D-葡糖醛酸与带有硫酸基的L-岩藻糖的结构。
由此得知,得到的岩藻依聚糖-U具有D-葡糖醛酸与D-甘露糖交互结合的结构,L-岩藻糖至少结合在一个以上的D-甘露糖上。
另外,其中还有部分结构如下述通式(IV)表示(式中至少有一个醇性羟基被硫酸酯化,n表示1以上的整数)。
Figure A9719537100331
所以,当该岩藻依聚糖-U与上述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反应时,可以生成由上述式(I)、(II)以及(III)表示的低聚糖。
通过高速、高感光度旋光仪SEPA-300(掘场制作所制)测定该岩藻依聚糖-U的冷冻干燥物的比旋光度为-53.6度。
实施例5
(1)岩藻依聚糖标准品、岩藻依聚糖-F、岩藻依聚糖-U的调制
将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充分干燥后,取2kg用自由粉碎机(萘良机械制作所制)充分粉碎,得到的干燥粉末在9升的80%乙醇中混悬,于80℃下处理2小时。处理后通过滤纸得到残渣。将该残渣重复上述乙醇洗涤、过滤操作3次,得到乙醇洗涤后的残渣。将该残渣在36升的0.2M乙酸钙溶液中混悬,于95℃下处理2小时,过滤。残渣用4升的0.2M乙酸钙溶液洗涤,得到36升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提取液。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5%的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至不再继续生成沉淀为止,离心分离收集沉淀。将该沉淀在3升的0.4M食盐水中混悬后离心分离,洗涤。该洗涤操作重复3次后在沉淀中加入1升的4M食盐水充分搅拌后,添加乙醇至浓度达到80%,搅拌后离心分离得到沉淀。将该沉淀在80%乙醇中混悬后离心分离,反复操作至上清液在260nm处吸光度消失。该沉淀溶解在3升的2M食盐水中,离心分离除去不溶物后,添加100ml的DEAE-Cellulofine A-800(生化学工业社制),搅拌后过滤除去加入的树脂。将滤液通过用2M食盐水平衡化的DEAE-Cellulofine A-800柱,将非吸附成分通过装备了排除分子量在10万以下的空心纤维的超滤装置进行超滤,完全除去着色物质和食盐,然后通过离心分离以及过滤除去不溶性物质,冷冻干燥得到岩藻依聚糖的标准物质。
该冷冻干燥岩藻依聚糖标准品的重量为90g。
称量该岩藻依聚糖标准品的冷冻干燥物7g,溶解在0.2M的氯化钙中。然后将4000ml的DEAE-Sepharose FF柱用0.2M氯化钙平衡。将溶解在0.2M氯化钙中的岩藻依聚糖标准品通过DEAE-Sepharose FF柱,用0.2M氯化钙充分洗涤,然后用0-4M的氯化钠梯度洗脱。收集所得洗脱级分中氯化钠浓度为0.05-0.8M的级分进行透析,脱盐后冷冻干燥,得到2.1g事实上与岩藻依聚糖-F分离的岩藻依聚糖-U。
另外,收集所得洗脱级分中氯化钠浓度为0.9-1.5M的级分进行透析,脱盐后冷冻干燥,得到4.7g事实上与岩藻依聚糖-U分离的岩藻依聚糖-F。
岩藻依聚糖-F的分子量可以通过Sephacryl S-500利用凝胶过滤法求得,分子量以约19万为中心分布。
岩藻依聚糖-F的成分按实施例4记载的方法进行分析。
岩藻依聚糖-F的构成糖为岩藻糖与半乳糖,其摩尔比约为10∶1。实际上不含有糖醛酸以及其他中性糖。另外岩藻糖与硫酸基的摩尔比约为1∶2。
将1%的岩藻依聚糖-F溶液16ml、50mM的磷酸缓冲液(pH8.0)12ml与4M氯化钠4ml与32mU/ml的上述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溶液8ml混合,在25℃下反应48小时。没有发现反应生成降解产物,也未发现岩藻依聚糖-F低分子化。
然后通过高速、高感光度旋光仪SEPA-300(掘场制作所制)测定该岩藻依聚糖-F的冷冻干燥物的比旋光度为-135度。
(2)用上述实施例1-(3)记载的岩藻依聚糖VI的冷冻干燥物作为岩藻依聚糖,按如下所示制备岩藻依聚糖的微生物降解物。
称量60g岩藻依聚糖VI的冷冻干燥物,溶解在20升人工海水(Jamarin Laboratory制)后加入100g胨和2g酵母提取物,置于30升发酵罐中灭菌后,接种Flavobacterium sp.SA-0082菌株(FERM BP-5402),在24℃培养温度、pH7、125rpm搅拌、10升/分通气的条件下培养26小时。将培养液离心分离除去菌体后,用装备了排除分子量为3万以下的空心纤维的超滤装置进行超滤,完全除去低分子性物质后,通过离心分离以及过滤除去不溶性物质,对通过排除分子量在3万以下的空心纤维不能排除的岩藻依聚糖微生物降解产物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岩藻依聚糖微生物降解产物的重量为32g。
(3)用实施例1-(3)记载的岩藻依聚糖VI的冷冻干燥物,按实施例5-(1)记载的方法调制岩藻依聚糖-U,岩藻依聚糖-U的岩藻依聚糖分解酶降解产物如下所述配置。
称量该岩藻依聚糖VI的冷冻干燥物7g,溶解在0.2M的氯化钙中。然后将4000ml的DEAE-Sepharose FF柱用0.2M氯化钙平衡。将上述岩藻依聚糖溶解物通过DEAE-Sepharose FF柱,用0.2M氯化钙充分洗涤,然后用0-4M的氯化钠梯度洗脱。收集所得洗脱级分中氯化钠浓度为0.05-0.8M的级分进行透析,脱盐后冷冻干燥,得到岩藻依聚糖-U。
将该调制的岩藻依聚糖5g与、100mM的三-盐酸缓冲液(pH8.0)250ml与、0.8M的氯化钠250ml与19U/ml的Flavobacteriumsp.SA-0082菌株(FERM BP-5402)生产的桥接型岩藻依聚糖分解酶溶液0.15ml混合,在25℃下反应80小时。
将反应液用装备了排除分子量为3000以下的空心纤维的超滤装置进行超滤,完全除去低分子量物质后,通过离心分离以及过滤除去不溶性物质,收集通过排除分子量在3000以下的空心纤维不能排除的岩藻依聚糖-U酶降解物。将该级分通过Microacilyzer G3进行脱盐后冷冻干燥,得到岩藻依聚糖-U的酶降解物的冷冻干燥物2g。
(4)岩藻依聚糖-U、岩藻依聚糖-F的细胞凋亡诱发作用
将于37℃下在含有10%的经56℃30分钟处理的胎牛血清(JRHBioscience公司制)的RPMI1640培养基(Gibco公司制)中培养的人前骨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ATCC CCL-240),在ASF104培养基(味之素公司制)中混悬,成为5×104个细胞/900μl的混悬液,分别取4.5ml注入FALCON公司生产的6孔盘中。分别取实施例5-(1)调制的岩藻依聚糖-F以及岩藻依聚糖-U溶解在含有120mM氯化钠的30mM HEPES缓冲液(pH7)中制成10mg/ml,然后在121℃下经高压釜处理20分钟。各取100μl的该溶液分别添加至上述已配制的混悬液中,然后在37℃、5%二氧化碳存在条件下培养。用仅添加同样量的上述缓冲液的溶液作为对照品进行同样培养。用“组织培养的技术”(第2版)(朝仓出版、日本组织培养学会编)记载的方法(第26-28页)测定培养开始16小时后与4小时后的活细胞数目。即在血球计数板上通过锥虫兰染色的方法进行计数。
得到的结果如图5所示。即图5表示在HL-60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岩藻依聚糖-U或岩藻依聚糖-F至1mg/ml时的培养时间与培养液中活细胞数目的关系,横轴表示培养时间(时间)、纵轴表示培养液中活细胞数目。图5中在培养基中添加的含硫酸岩藻糖的多糖种类,白色圆形表示岩藻依聚糖-U,黑色圆形表示岩藻依聚糖-F。另外作为对照品(不添加试样)的培养液中的活细胞数目在培养16小时后为7×104个/ml、40小时后为4×105个/ml。
结果发现,在HL-60细胞中,通过岩藻依聚糖-F以及岩藻依聚糖-U可以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速度。
分别将上述实施例5-(2)调制的岩藻依聚糖微生物降解物、实施例5-(3)调制的岩藻依聚糖-U的酶降解物溶解在含有120mM氯化钠的30mMHEPES缓冲液(pH7)中制成10mg/ml,在121℃下经高压釜处理20分钟,按上述方法测定细胞凋亡诱发作用,得到与图5所示的岩藻依聚糖-U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6
用绿茶10g、维生素C0.2g以及离子交换水1000ml,按常法调制成绿茶。本发明品1是用实施例1的岩藻依聚糖II,按每100ml制品添加30mg的岩藻依聚糖得到。作为本发明品2,是用实施例1的岩藻依聚糖II与通常的海藻热水提取物〔按常法,用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在95℃下热水提取1小时,得到的提取物用活性碳处理后,再进行冷冻干燥(岩藻依聚糖比例为50%)。在以后的实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物质〕的混合物,按每100ml制品添加相当于30mg量的岩藻依聚糖。对照品中不添加其他物质。通过20名参加者对舌头触感、味道平衡、味道新鲜感以及咽下感觉等分5级进行评价(5好、1差)结果的平均值如表4所示。
表4感官评价
本发明品1 本发明品2 本发明品3
舌头触感圆润感平滑感味道平衡味道新鲜感咽下感觉综合口感 4.54.74.24.04.54.4 3.22.92.72.53.12.9 2.12.02.02.02.32.1
通过表4发现,与对照品相比,本发明品1以及2的舌头触感较好,味道平衡与味道的新鲜感较好,具有茶香,味道平衡优良。
实施例7
按表5所示的比例通过常法调制营养饮料。
表5  配合表
    果糖葡萄糖液精制蜂蜜巴西可可浸膏朝鲜人参浸膏蜂王浆维生素C烟酰胺维生素B1盐酸盐维生素B6盐酸盐L-苯基丙氨酸L-异亮氨酸柠檬酸香料离子交换水     150g2g1g0.1g0.05g0.5g0.1g0.02g0.02g0.04g0.01g1.5g2g剩余
    合计     1000ml
本发明品3是用实施例4的岩藻依聚糖-U,按每100ml制品添加40mg岩藻依聚糖的量配制。本发明品4是用实施例4的岩藻依聚糖-U与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的比例为67%),按每100ml制品添加相当于40mg量的岩藻依聚糖。对照品中不添加其他物质。按实施例6进行同样的感官评价,其结果的平均值如表6所示。
表6感官评价
本发明品3 本发明品4 对照
舌头触感圆润感平滑感味道平衡味道新鲜感咽下感觉综合口感 3.03.53.63.83.73.4 2.52.43.23.03.42.9 1.81.53.02.83.02.4
表6表明,本发明品3和4与对照品相比,舌头触感、味道的平衡、味道新鲜感、咽下感觉等均有提高,是富有清凉感的饮料。
实施例8
按表7所示的配合比例,常法配制岩藻依聚糖浓厚型的饮料。
表7配合表
    麦芽糖糖液(kg)梅粉末(kg)1/5柠檬透明果汁(kg)果胶(kg)柠檬酸酐(kg)维生素C(kg)香料(kg)去离子水     30.000.502.003.000.190.201.20剩余量
    合计(升)     1000
本发明品5是用实施例1-(2)的记载的岩藻依聚糖V,按每100ml制品添加400mg岩藻依聚糖。本发明品6是用岩藻依聚糖V与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的比例为80%),按每100ml制品添加相当于400mg量的岩藻依聚糖。作为对照品,因为是浓厚型的饮料,需准备添加了400mg/100ml呫吨胶增粘剂的对照品1以及添加了400mg/100ml黄原胶增粘剂的对照品2,按实施例6进行同样的的感官评价,其结果的平均值如表8所示。
表8  感官评价
本发明品5 本发明品6 对照1 对照2
舌头触感圆润感平滑感味道平衡味道新鲜感咽下感觉综合口感 4.04.14.03.53.74.0 3.73.63.83.33.63.7 3.53.33.23.13.23.3 3.43.23.13.33.33.2
根据表8所示,本发明品5和本发明品6与对照品1、2相比,舌头触感、味道的平衡感优良,作为浓厚性的饮料是味道良好的制品。另外,用实施例1-(3)记载的岩藻依聚糖VI,按每100ml制品添加400mg岩藻依聚糖制成浓厚型饮料,得到同样的结果。另外,用实施例5-(2)、(3)分别调制的降解物,按每100ml制品添加400mg降解物制成浓厚型饮料,得到同样结果。
实施例9
按表9所示的比例,常法制成含有醇类的饮料。
表9配合表
    温州冷冻橘子浓缩果汁(Brix度45)颗粒糖柠檬酸柠檬酸钠橘子香精5V/V%醇水溶液     110g80g2g0.5g2g剩余量
    合计     1000ml
注:将配合饮料冷却至5℃,苏打虹吸制成含有碳酸的饮料。
本发明品7用实施例1的岩藻依聚糖II,按每100ml制品添加35mg岩藻依聚糖配制。本发明品8是用实施例1的岩藻依聚糖II与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的比例为55%),添加相当于35mg量的岩藻依聚糖。对照品中不添加其他物质。按实施例6进行同样的的感官评价,其结果的平均值如表10所示。
表10感官评价
本发明品7 本发明品8 对照
舌头触感圆润感平滑感味道平衡味道新鲜感咽下感觉综合口感 4.24.34.03.93.54.0 3.33.13.53.02.73.1 2.72.82.52.72.12.6
如表10所示,本发明品7和8与对照品相比,舌头触感、味道的平衡、味道新鲜感、咽下感觉等均有改善。特别是本发明品7是带有酸味的软饮料,具有完全成熟的橘子味道。
实施例10
按表11所示的配比,常法制备运动用饮料。
表11配合表
    葡萄糖果糖柠檬酸柠檬酸钠精制盐乳酸钙氯化镁维生素C维生素B1盐酸盐柠檬氧化钙香料去离子水     48g7.8g1.4g1.0g0.3g0.1g0.1g0.2g0.02g2g剩余量
    合计     1000g
本发明品9是用实施例4的岩藻依聚糖-U,按每100g制品添加30mg岩藻依聚糖配制。本发明品10是用实施例4的岩藻依聚糖-U与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的比例为75%),添加相当于30mg量的岩藻依聚糖。对照品中不添加岩藻依聚糖。按实施例6进行同样的感官评价,其结果的平均值如表12所示。
表12感官评价
本发明品9 本发明品10 对照
舌头触感圆润感平滑感味道平衡味道新鲜感咽下感觉综合口感 4.54.33.93.74.04.0 3.83.53.53.23.53.5 2.52.33.22.92.82.7
如表12所示,本发明品9和10与对照品相比,舌头触感、咽下感觉以及味道的平衡等均有改善,各成分之间的调和感优良,味道较适合。
实施例11
为制作加入果实的梅酒,在5升的带盖瓶容器中加入75w/w%果糖葡萄糖糖液1440g、95v/v%原料用乙醇670ml、水340ml混合后,加入1kg青梅。
本发明品11是用实施例2的岩藻依聚糖III,按每100ml制品添加40mg岩藻依聚糖配制。本发明品12是用实施例2的岩藻依聚糖III与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的比例为70%),每100ml制品添加相当于40mg量的岩藻依聚糖。对照品中不添加其他物质。
将各瓶盖上盖后,室温下放置,不时轻轻搅拌,青梅浸渍2个月。然后追加28v/v%乙醇水溶液1020ml,混合后再需要2个月时间得到熟化的梅酒。
对于已制成的各梅酒,按实施例6进行同样的感官评价,其结果的平均值如表13所示。
表13感官评价
本发明品11 本发明品12 对照
舌头触感圆润感平滑感味道平衡味道新鲜感咽下感觉综合口感 4.54.24.63.84.24.3 3.23.34.03.53.43.5 2.52.62.42.72.82.6
如表13所示,本发明品11和12与对照品相比,舌头触感、咽下感觉等均有改善,经过长期熟化后,味道新鲜感以及味道平衡效果均优良。
实施例12
用普通牛乳的均质牛乳(水分88.6w/v%、蛋白质2.8w/v%、脂肪3.5w/v%、乳糖4.5w/v%、灰分0.8w/v%),本发明品13是用实施例1的岩藻依聚糖I,按每100ml制品添加30mg岩藻依聚糖配制。本发明品14是用实施例1的岩藻依聚糖I与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的比例为80%),添加相当于30mg量的岩藻依聚糖。对照品中不添加其他物质。按实施例6进行同样的的感官评价,其结果的平均值如表14所示。
表14感官评价
本发明品13 本发明品14 对照
舌头触感圆润感平滑感味道平衡味道新鲜感咽下感觉综合口感 3.63.54.04.23.93.8 3.02.93.62.83.33.1 2.12.53.02.42.12.4
如表14所示,本发明品13和14与对照品相比,舌头触感、味道平衡感均有改善,牛乳经过长期熟化后,味道新鲜感以及味道平衡效果均优良。
实施例13
按常法用大豆制作豆乳,并用凝固剂凝固制作通常的豆腐。
本发明品15,是在豆乳中使用实施例2中的岩藻依聚糖IV,按每100g制品添加40mg岩藻依聚糖。作为本发明品16,使用实施例2的岩藻依聚糖IV和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比例60%),按每100g制品添加相当于40mg岩藻依聚糖的量。对照品中不添加岩藻依聚糖,按实施例6同样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如表15所示。
表15感官评价
本发明品15 本发明品16 对照
舌头触感圆润感平滑感质地综合口感 4.03.83.63.8 3.23.13.23.2 2.82.52.82.7
根据表15的结果,发现本发明品15和16与对照品相比,舌头触感改善,虽然是大豆豆腐,但舌头感觉像很细嫩的豆腐一样,综合食感显著提高。
实施例14
作为点心,尝试制作巧克力酱、糖果、橘子冻。
巧克力酱用2个蛋黄、125ml牛奶、10g小麦粉、30g砂糖,加热炼成。
糖果是用1.2kg砂糖与0.8kg糖浆于110℃下在溶解器中混合溶解后,用蒸煮器升温至120-130℃使水分含量低于2%,添加乳酸(50重量%溶液)16.3g、苹果酸10.1g、碳酸钙5.0g以及适量的香料调制而成。
橘子冻是将角叉胶9g与粒状糖180g混合,加入800ml水,混合加热溶解。再加入温州橙浓缩果汁10g、柠檬酸2g、柠檬酸钠1.5g、橘子香料2g、香料1g调制。
本发明品17(巧克力酱)、18(糖果)、19(橘子冻),分别使用实施例4中的岩藻依聚糖-U,每100g制品添加20mg岩藻依聚糖。作为本发明品20(巧克力酱)、21(糖果)、22(橘子冻),使用实施例4的岩藻依聚糖-U和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比例60%),按每100g制品添加相当于20mg岩藻依聚糖的量。对照品中不添加,按实施例6同样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如表16所示。
表16感官评价
         舌头触感          质地           综合口感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17     20  17   20  17     20
  巧克力酱   3.5    2.9   2.4  3.7  3.2   2.6  3.6    3.0   2.5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18     21  18   21  18     21
  糖果   3.8    3.1   2.3  3.6  3.2   2.4  3.7    3.1   2.3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19     22  19   22  19     22
  橘子冻   4.2    3.0   2.2  4.1  2.9   2.3  4.1    2.9   2.2
根据表16的结果,发现本发明品17、18、19以及20、21、22分别与对照品相比,舌头触感均有改善,食感柔软,综合食感显著提高。
实施例15
作为膏状制品,尝试用鱼肉制作鱼卷并用畜肉制作香肠。
鱼卷是在明太鱼肉(SA级)1kg中添加食盐20g,混合物降解/捏合15分钟,分别取40g装入乙烯袋中,在5℃下保存一夜后,常压下蒸15分钟,得到鱼卷。
香肠是用2kg猪肉、700g猪油用带有直径为5mm孔的板磨碎,与7g胡椒、3g鼠尾草、1g肉豆蔻混合后切碎,外面包上直径为2cm的猪肠,蒸煮15分钟制得。
在制鱼卷降解/捏合之前以及制香肠粉碎之前,用实施例1的岩藻依聚糖I,按每100g制品添加50mg岩藻依聚糖,制得本发明品23(鱼卷)以及本发明品24(香肠)。本发明品25(鱼卷)以及26(香肠),是使用实施例1的岩藻依聚糖I和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比例67%),按每100g制品添加相当于50mg岩藻依聚糖的量。对照品中不添加,按实施例6同样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如表17所示。
表17感官评价
       舌头触感            质地          综合口感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23   25   23   25   23   25
  鱼卷   3.8  3.4   2.7   3.7  3.0   2.6   3.7  3.2   2.6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24   26   24   26   24   26
  香肠   3.8  3.1   2.8   3.6  3.1   2.5   3.7  3.1   2.6
根据表17的结果,发现本发明品23、25(鱼卷)以及24、26(香肠)分别与对照品相比,舌头触感柔软,质地有弹性。
实施例16
尝试制作拉面等面类。即在4kg的拉面专用面粉(含某种碱盐的小麦粉)中添加乳酸钠25.4g(50w/w%溶液)、苹果酸钠9.4g、碳酸钙10g,再添加1.6升水,混合成团状。用家用制面机〔三洋电气(株)〕制面。
本发明品27,是用实施例1中的岩藻依聚糖II,按每100g制品添加40mg岩藻依聚糖。作为本发明品28,使用实施例1的岩藻依聚糖II和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比例60%),按每100g制品添加相当于40mg岩藻依聚糖的量。对照品中不添加。
分别用得到的拉面,按通常的方法进行调制。感官评价按实施例6同样进行,结果如表18所示。
表18感官评价
本发明品27 本发明品28 对照
舌头触感质地综合口感  3.83.53.6  3.23.03.1  2.52.82.6
根据表18的结果,发现本发明品27和28与对照品相比,舌头触感改善,质地的弹性提高,有咬头儿,综合食感显著提高。
实施例17
作为面包类,按常法制作食用面包和馒头。
食用面包和馒头皮的配比和调制条件,分别按表19和表20所示。
表19  面包配合比例以及调制条件
(发酵面团配比)小麦粉                     70重量份酵母                       2酵母食品                   0.1水                         40(捏合配比)小麦粉                     30重量份砂糖                       5食盐                       2油                         5酪蛋白                     0.5水                         25(调制时间)发酵时间                   4小时(温度27℃,湿度75%)醒发时间                   40分(温度38℃,湿度85%)烘烤时间                   35分(温度210  )表20馒头皮的配合比例以及调制条件(配合比例)小麦粉                     100重量份砂糖                       15食盐                    0.8烘烤粉末                1猪油                    5酵母                    3.5水                      43.5(调制条件)醒发时间                90分(温度45 ℃,湿度75%)蒸制时间                15分钟
本发明品29(食用面包)以及30(馒头皮),是用实施例2中的岩藻依聚糖IV,按每100g的食用面包和馒头皮添加35mg岩藻依聚糖。作为本发明品31(食用面包)以及32(馒头皮),是使用实施例2的岩藻依聚糖IV和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比例80%),添加相当于35mg岩藻依聚糖的量。对照品中不添加。
分别用得到的食用面包和馒头皮包在透明塑料包材中,5℃下放置24小时。放置后的食用面包和馒头皮的感官评价按实施例6同样进行,结果如表21所示。
表21感官评价
      舌头触感          质地           综合口感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29   31  29   31  29   31
面包 3.3  2.0   1.5  3.0  1.8   1.3  3.1  1.9   1.4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30   32  30   32  30   32
馒头皮 2.8  2.1   1.6  3.4  1.7   1.1  3.1  1.9   1.3
面包低温放置后,湿润感变差,食用时有干涩感觉,但如表21所示,本发明品29、31和30、32分别与对照品相比,放置后舌头触感以及质地口感均有改善,防止了舌头触感以及质地口感的劣化,确认了保持口感的效果。
实施例18
按常法制作清酒,本发明品33是用实施例4中的岩藻依聚糖U按每100ml制品添加25mg岩藻依聚糖。作为本发明品34,使用实施例4的岩藻依聚糖U和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比例70%),按每100g制品添加相当于25mg岩藻依聚糖的量。对照品中不添加。
感官评价按实施例6同样进行,评价项目追加味道、香味,结果如表22所示。
表22感官评价
本发明品33 本发明品34 对照
味道香味舌头触感圆润感平滑感味道平衡味道新鲜感咽下感觉综合口感  3.12.93.94.23.53.63.83.7  3.02.83.23.53.13.23.03.1  3.02.92.52.82.92.72.62.8
根据表22的结果,发现本发明品33和34与对照品相比,舌头触感,特别是平滑感优良,味道持久、咽下感觉提高,作为嗜好品的口感明显改善。
实施例19
按常法调制料酒和发酵调味品,本发明品35(料酒)以及37(发酵调味品),是用实施例2中的岩藻依聚糖III,按每100ml制品添加30mg岩藻依聚糖。作为本发明品36(料酒)以及38(发酵调味品),使用实施例2的岩藻依聚糖III和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比例67%),按每100ml制品添加相当于30mg岩藻依聚糖的量。对照品中不添加。
感官评价按实施例6同样进行,评价项目追加味道、香味,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3感官评价
 料酒 发酵调味品
  本发明品 对照  本发明品 对照
 35     37  36     38
味道香味舌头触感圆润感平滑感味道平衡味道新鲜感综合口感  2.9    2.82.7    2.43.9    3.04.1    3.23.4    3.23.5    3.13.4    3.0  2.82.72.52.73.13.02.8  2.7    2.62.4    2.13.7    2.83.8    2.92.9    2.53.2    2.83.1    2.6  2.72.42.62.42.42.32.6
根据表23的结果,发现本发明品料酒35、37和发酵调味品36、38与对照品相比,舌头触感,特别是平滑感、圆滑感、味道平衡感优良,作为调味品对于调理的食品材料的口感明显改善。
实施例20
撒在饭上的粉状食品,用4.7kg鱼粉、0.8kg海苔、2.5kg芝麻、1.0kg食盐、0.5kg谷氨酸钠混合,按常法制粒调制而成。
本发明品39是用实施例4中的岩藻依聚糖-U,按每100g制品添加1000mg岩藻依聚糖。作为本发明品40使用实施例4的岩藻依聚糖-U和海藻热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岩藻依聚糖比例60%),按每100g制品添加相当于1000mg岩藻依聚糖的量。对照品中不添加。将得到的物质撒在米饭上,按实施例6进行同样的感官评价。
根据结果,发现本发明品39和40与对照品相比,含在口中时,与米饭很好溶和,舌头触感好,没有涩感,综合品质提高。
本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食品或饮料中含有大量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岩藻依聚糖及/或其降解产物,通过摄取岩藻依聚糖,利用其具有的细胞凋亡诱发作用,具有预防癌症、抑制癌症的效果,特别是这些食品或饮料中含有功能性海洋纤维,对保持胃肠健康非常有效。
本发明的岩藻依聚糖,特别是海藻由来的岩藻依聚糖,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材料,它可以以食用海藻植物,即食用物质作为原料低廉并大量的供给,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另外,通过本发明可以提供藻酸含量低或除去藻酸的岩藻依聚糖,该岩藻依聚糖不损害食品本来具有的物性,可以改善舌头触感、味道新鲜感、味道适应性以及质地等,具有保持食用时的良好物性的效果,对制造饮食品极为有用。

Claims (24)

1、食品或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中得到的岩藻依聚糖。
2、食品或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中得到的藻酸含量低或除去藻酸的岩藻依聚糖。
3、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食品或饮料,其中的岩藻依聚糖是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提取物。
4、权利要求3记载的食品或饮料,其中的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提取物是在钙盐存在下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中提取得到的。
5、权利要求4记载的食品或饮料,其中的钙盐是氯化钙。
6、权利要求3记载的食品或饮料,其中的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提取物是通过在碱性溶液中提取岩藻依聚糖含有物,并在提取液中添加钙盐后得到的可溶性物质。
7、权利要求6记载的食品或饮料,其中的碱性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8、权利要求6记载的食品或饮料,其中的钙盐是氯化钙。
9、权利要求3记载的食品或饮料,其中的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提取物是通过在碱性溶液中提取岩藻依聚糖含有物,将提取物调成酸性后得到的可溶性物质。
10、权利要求9记载的食品或饮料,其中的碱性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11、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或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量的具有细胞凋亡诱发作用的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得到的岩藻依聚糖。
12、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或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量的具有细胞凋亡诱发作用的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中得到的藻酸含量低或除去藻酸的岩藻依聚糖。
13、权利要求11或12记载的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和饮料,其中的岩藻依聚糖是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提取物。
14、权利要求13记载的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和饮料,其中的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提取物是在钙盐存在下从岩藻依聚糖含有物中提取得到的。
15、权利要求14记载的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和饮料,其中的钙盐是氯化钙。
16、权利要求13记载的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或饮料中的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提取物是通过在碱性溶液中提取岩藻依聚糖含有物,并在提取液中添加钙盐后得到的可溶性物质。
17、权利要求16记载的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或饮料,其中的碱性物质是碳酸钠溶液。
18、权利要求16记载的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或饮料,其中的钙盐是氯化钙。
19、权利要求13记载的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或饮料,其中的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提取物是通过在碱性溶液中提取岩藻依聚糖含有物,将提取物调成酸性后得到的可溶性物质。
20、权利要求19记载的细胞凋亡诱发性食品或饮料,其中的碱性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21、权利要求1-20记载的食品或饮料,其中的岩藻依聚糖是海藻的岩藻依聚糖。
22、权利要求1-21中任1项记载的食品或饮料,其中的岩藻依聚糖是指具有下面物化性质的岩藻依聚糖-U及/或岩藻依聚糖-F:
岩藻依聚糖-U的物化性质为
(1)构成糖:含有糖醛酸;
(2)由Flavobacterium sp.SA-0082(FERM BP-5402)生产的岩藻依聚糖分解酶进行低分子化,生成由下述式(I)、(II)、(III)表示的化合物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化合物, 岩藻依聚糖-F的物化性质为
(1)构成糖:实际上不含有糖醛酸;
(2)由Flavobacterium sp.SA-0082(FERM BP-5402)生产的岩藻依聚糖分解酶不能进行实际上的低分子化。
23、权利要求1、2、11、12项中任一项记载的食品或饮料,其中的岩藻依聚糖为岩藻依聚糖降解物。
24、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记载的食品或饮料,其中岩藻依聚糖含量换算成岩藻糖重量在0.001w/w%以上。
CN97195371A 1996-06-12 1997-05-15 食品或饮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9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1666/96 1996-06-12
JP17166696 1996-06-12
JP31859896 1996-11-15
JP318598/96 1996-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1320A true CN1221320A (zh) 1999-06-30
CN1081903C CN1081903C (zh) 2002-04-03

Family

ID=26494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5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903C (zh) 1996-06-12 1997-05-15 食品或饮料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0916269B1 (zh)
JP (1) JP3505185B2 (zh)
CN (1) CN1081903C (zh)
AT (1) ATE329499T1 (zh)
CA (1) CA2253573C (zh)
DE (1) DE69736110T2 (zh)
EA (1) EA002021B1 (zh)
TW (1) TW536391B (zh)
WO (1) WO199704720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9016A (zh) * 2013-11-18 2014-02-05 北京三力源食品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调理“三高”人群健康的配方奶粉
CN103859514A (zh) * 2014-03-24 2014-06-18 浙江宇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藻多糖饮品
CN109430412A (zh) * 2018-12-25 2019-03-08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岩藻多糖的功能型液态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52501A (zh) * 2018-10-24 2019-03-12 大连海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含褐藻糖胶的纯天然复合饮料及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55845B1 (ko) * 1996-01-26 2006-11-23 다카라 홀딩스 인크. 항암제
JPH11228602A (ja) * 1998-02-09 1999-08-24 Yakult Honsha Co Ltd 免疫力強化剤及び免疫力強化食品
CN1637146A (zh) 1998-04-23 2005-07-13 宝生物工程株式会社 Dna的合成方法
JP3982916B2 (ja) * 1998-07-31 2007-09-26 タカラバイオ株式会社 抗ヘリコバクター・ピロリ剤
WO2001013925A1 (fr) * 1999-08-20 2001-03-01 Takara Shuzo Co., Ltd. Medicaments
EP1234568B1 (en) * 1999-11-30 2008-07-23 Takara Bio Inc. Use of fucoidan as effective hair restoring ingredient
EP1327448A4 (en) * 2000-09-13 2005-06-15 Takara Bio Inc AGENTS MAINTAINING HOMEOSTASE
DE10145246A1 (de) * 2001-09-13 2003-04-10 Pm Internat Ag Luxemburg Luxem Mischung enthaltend eine koffeinhaltige Substanz, insbesondere Guarana
JP2006143817A (ja) * 2004-11-17 2006-06-08 South Product:Kk 脱色フコイダンの製造方法
JP2006143816A (ja) * 2004-11-17 2006-06-08 South Product:Kk 脱色フコイダンの製造方法
US7749545B2 (en) * 2005-03-18 2010-07-06 Sakura Properties, Llc Fucoida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dietary and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DK1965809T3 (da) 2005-11-21 2010-01-04 Bioatlantis Ltd Præparater til forbedring af sundhedstilstanden i dyrs tarmsystem og dyrs ydeevne omfattende Beta-glucanerne og Alfa-fucaner
JP5374804B2 (ja) * 2006-02-23 2013-12-25 基市 塚原 健康機能性食品
WO2007097423A1 (ja) * 2006-02-27 2007-08-30 Sapporo Breweries Limited 製造方法決定支援システム
CA2689445A1 (en) * 2006-06-01 2007-12-06 Sakura Properties, Llc Fucoida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JP5201499B2 (ja) * 2007-09-12 2013-06-05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ガン細胞表面の糖鎖構造の変化を誘導するためのキット
JP5410152B2 (ja) * 2009-05-12 2014-02-05 理研ビタミン株式会社 貧血予防用組成物
KR101191887B1 (ko) 2010-04-22 2012-10-16 한국원자력연구원 우주환경에서 취식이 가능한 동결건조 미역국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889593B2 (ja) * 2010-10-15 2016-03-22 株式会社海産物のきむらや アルコール飲料の風味改善剤
KR101900970B1 (ko) * 2010-11-23 2018-09-20 에프엠씨 코포레이션 수확된 생 해조류로부터 후코이단 및 라미나린을 단리하는 방법
JP6012963B2 (ja) * 2011-12-28 2016-10-25 焼津水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ィック包装ゼリー食品
JP6936721B2 (ja) * 2017-12-13 2021-09-22 株式会社ニップン 減塩手延べ干しめ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6174A (en) * 1979-08-13 1981-03-13 Kimitsu Kagaku Kenkyusho:Kk Molding of meat
JPS5685269A (en) * 1979-12-11 1981-07-11 Kimitsu Kagaku Kenkyusho:Kk Production of tangle bearing spawn on the surface
IL85145A (en) * 1987-01-23 1994-08-26 Univ Australian Anti-metastatic pharmacological or veterinary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odified herpin with reduced anticoagulant activity
EP0293826A3 (en) * 1987-06-02 1989-05-10 Stichting REGA V.Z.W. Therapeutic and prophylactic application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against aids
JPH0611763B2 (ja) * 1987-09-29 1994-02-16 喜郎 板谷 フコイダンの製造法
JPH01313433A (ja) * 1988-06-13 1989-12-18 Nippon Koutai Kenkyusho:Kk 抗hiv剤
JP2502006B2 (ja) 1992-04-28 1996-05-29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バイオフィ―ドバックシステム
JPH0759564A (ja) * 1993-08-23 1995-03-07 Tousa Kogaku Kenkyusho:Kk フコイダン分解酵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03496B2 (ja) * 1993-09-24 2003-05-06 株式会社ヤクルト本社 抗潰瘍剤およびヘリコバクター・ピロリの定着阻害剤
JP3714426B2 (ja) * 1994-02-01 2005-11-09 株式会社糖鎖工学研究所 フコイダンオリゴ糖組成物含有癌転移抑制剤
JPH08196234A (ja) * 1995-01-21 1996-08-06 Kakouzuru Kk 栄養補助食品
JP2959996B2 (ja) * 1995-07-28 1999-10-06 株式会社バイオックス ダイエット組成物
JPH1087601A (ja) * 1996-09-13 1998-04-07 Nagase Kasei Kogyo Kk 3−スルホプロピルベタイン類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9016A (zh) * 2013-11-18 2014-02-05 北京三力源食品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调理“三高”人群健康的配方奶粉
CN103859514A (zh) * 2014-03-24 2014-06-18 浙江宇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藻多糖饮品
CN109452501A (zh) * 2018-10-24 2019-03-12 大连海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含褐藻糖胶的纯天然复合饮料及制备方法
CN109430412A (zh) * 2018-12-25 2019-03-08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岩藻多糖的功能型液态乳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253573A1 (en) 1997-12-18
WO1997047208A1 (fr) 1997-12-18
EP0916269B1 (en) 2006-06-14
CN1081903C (zh) 2002-04-03
EA199900017A1 (ru) 1999-06-24
EP0916269A4 (en) 1999-08-11
EA002021B1 (ru) 2001-12-24
JP3505185B2 (ja) 2004-03-08
AU711896B2 (en) 1999-10-21
DE69736110T2 (de) 2007-01-18
TW536391B (en) 2003-06-11
DE69736110D1 (de) 2006-07-27
EP0916269A1 (en) 1999-05-19
CA2253573C (en) 2005-12-06
AU2789897A (en) 1998-01-07
ATE329499T1 (de) 2006-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03C (zh) 食品或饮料
CN1209188C (zh) 脱水剂和使用该脱水剂的含水物的脱水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脱水物品
CN1281744C (zh) 麦芽糖/海藻糖转化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662655A (zh) 含有β-葡聚糖的油脂组合物以及生产β-葡聚糖的新型微生物
CN1313031C (zh) 含琼脂二糖的组合物
CN1592626A (zh) 内环境稳定维持剂
KR101855125B1 (ko) 바실러스 코아귤란스 균주를 접종한 액체 종균용 배양액을 이용한 발효효율이 증대된 곡물발효효소 분말의 제조방법
CN1117057C (zh) 环戊烯酮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324038C (zh) 缩合的帕拉金糖及其生产方法
CN101044244A (zh) 异环麦芽寡糖和异环麦芽寡糖合酶以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U201120074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Koji
CN1433295A (zh) 化妆品
CN1969032A (zh) 抑制挥发性醛类的产生和/或脂肪酸类的分解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8065328A (zh) 一种食品番茄酱的加工方法
CN1462310A (zh) 异麦芽糖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TW565611B (en) Trehalose phosphorylase, its preparation and uses
CN110218663B (zh) 高产α-糖苷酶抑制剂的解淀粉芽孢杆菌Q4菌株及功能性黄酒和制备方法
CN1151253C (zh) 海藻糖基水解酶及其制备和用途
US20220104523A1 (en) Food and beverage products comprising ascomycetes
CN105524901A (zh) 一种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86500B (zh) 混菌发酵法制备紫苏酱的方法
CN1692158A (zh) 乳杆菌制备食用组合物和药物组合物中的外多糖的用途
JP5478692B1 (ja) 新規発酵風味液及び該発酵風味液を含有する食品
CN108464457A (zh) 一种即食鲫鱼汤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845931A (zh) 环状麦芽糖基麦芽糖以及环状麦芽糖基麦芽糖合成酶和它们的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AKARA BIO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OALIZ PRODUCT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409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BOALIZ PRODUCT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TAKARA SHUZO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Treasure Wine Products Corp.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ARA SHUZO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40903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TAKARA BIO Inc.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reasure Wine Products Corp.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403

Termination date: 201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