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1038C - 织造织物时构成织边和褶边的方法和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造织物时构成织边和褶边的方法和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1038C
CN1201038C CNB988009722A CN98800972A CN1201038C CN 1201038 C CN1201038 C CN 1201038C CN B988009722 A CNB988009722 A CN B988009722A CN 98800972 A CN98800972 A CN 98800972A CN 1201038 C CN1201038 C CN 120103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ffle
rotary body
selvedge
rotary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8009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4841A (zh
Inventor
V·克鲁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dauer Dorni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Lindauer Dornie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82970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201038(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dauer Dornier GmbH filed Critical Lindauer Dornier GmbH
Publication of CN1234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4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10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103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7/00Leno or similar shedding mechanisms
    • D03C7/04Mechanisms having discs oscillating about a weftwise axis and having apertures for warp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40Forming selved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织造具有织边和暂时存在的褶边的织物所用的方法。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至少一根纬纱被引入一由经纱组成的织口内和一由绞经组成的织边梭口内以及引入一由褶边纱所组成的褶边梭口内,然后纬纱被打纬到织物的、织边的和褶边的打纬边,紧接着通过经纱、绞经和褶边纱予以扎结,然后借助至少一个剪纬刀把褶边从已经保持的纬纱上剪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织边(2)和褶边(3)各通过第一和第二旋转式绞边器(12,13)中用以引导绞经和褶边纱的旋转体(12a,13a)的旋转而构成全纱罗边。这里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

Description

织造织物时构成织边和褶边的方法 和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织机上用来织造在其两个侧边上具有织边和一暂时存在的褶边的织物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在织物的两边织造一种优质耐用和牢固的织边,纬纱的自由端借助所谓的绞经在应用为此而开发的纱罗织边装置下,通过一全纱罗组织予以扎结。
从德国专利DE 4405776 C1和DE 4405777 C1已知有一种纱罗织边装置,它能生产附合质量要求的织边,并能特别适用于高速运行的织机,也就是实现高引纬率的织机。
众所周知,由于每根引入的纬纱本身在引纬方向上的弹性,因此在织机上生产织物时,需要把引入和扎结的纬纱端部的所谓回弹对着引纬方向予以扎紧。
为此同织物的织造过程一起,在织口的引纬侧和纬纱到达侧或拉出侧的靠近织边处构成一所谓的褶边。
织边是借助于所谓的绞经来织制的,绞经通过已知的纱罗织边装置把纬纱扎结在织物的两边。
在高速运行的织机中采用了所谓的旋转式绞边器,其中引导绞经用的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是可逆的。这种旋转式绞边器可从DE 4405776C1和DE 4405777 C1中获知。
在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上,褶边至少通过8根褶边纱把所出现的纬纱端头扎住来构成。
褶边纱是绕在褶边筒管上,如前所述它至少含有8~20根褶边纱。
以这样大量的褶边纱所产生的褶边是相当宽的,从而耗用很多的材料。
另外还知道褶边可利用一传统的多纱交叉绞转器来构成,例如一所谓的四纱交叉绞转器。
其缺点在于:绞经必须用能经得住在交叉绞转器中的机械负载(例如纱线的换向)的材料来构成。
这种绞经或多或少地由抗拉的材料,例如合成纤维材料组成。于是出现一缺点,即废料很难区分,也就是褶边由天然纤维的纬纱组成,而绞经则由合成纤维纱组成。
其他缺点还在于:所知的多纱绞转器不能保持在很高的织机速度的情况下运行,尤其是对于喷气织机,它将导致早期的磨损,从而提高备用和安装费用。
另外还有一缺点,即在以重新打开前面已闭合的织口为前提来进行自动断纬清除的情况下,往往不能把扎住故障纬纱的褶边织口打开。因此不能实现所需的有效的断纬清除。
其缺点还在于:传统的绞转装置必须面对织口的扎结点或织物的打纬边以褶边筒管的方向事先作好褶边的准备,而且特别是在织口的纬纱到达侧上。在此区域内,与纬纱引入侧相比纬纱的张力较小。
如从上述的德国专利可知,旋转式绞边器,不论其引导绞经的旋转体带或不带可逆控制,最好是装置在用以构成优质布边的高速运行的织机上。
待构成的褶边是通过一传统的绞转装置来产生的。
但传统的绞转装置由于其机构上的原因,在高速运行的织机上的使用已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显然,当旋转式绞边器同传统的褶边绞转器结合使用时,旋转式绞边器的优点是不能体现出来的。虽然在质量上能实现优质的布边,但织机的转速,从而其生产率由于褶边绞转器的机械动作而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在织机上生产织物时不仅能构成织边而且也能构成褶边的方法。根据此方法能在织物的两侧把纬纱牢固地扎紧并制成一优质和耐用的织边以及一暂时存在的褶边。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是提出一种实施此方法所用的装置,它另外还能使纬纱和褶边纱的废料减少,并可放弃生产传统褶边所用的措施。
本发明的其他任务还有:在织物织造中能有一相当清楚区分的褶边以保证褶边材料的重新利用的可能性。最后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在织机内部承载这种装置用的合适措施。
按照本发明,上述任务的一个技术解决方案在于一种在织机上用来织造一具有织边和至少一个暂时存在的褶边的织物的方法,根据本方法至少一根纬纱被引入一由经纱构成的织口内、一个由绞经所构成的织边梭口内、和一个由褶边纱所构成的褶边梭口内,于是纬纱被打纬到织物、织边和褶边的打纬边,紧接着通过经纱、绞经和褶边纱予以扎结,然后借助至少一个剪纬刀把褶边从已经保持的纬纱上剪除,其中织边的褶边各通过第一和第二旋转式绞边器中用以引导绞经和褶边纱的旋转体而构成全纱罗边,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体是与织机驱动独立地进行驱动和控制的,该施转体以转向递转进行驱动,并且每一旋转体的转向逆转是可自由编程的。
上述任务的另一个技术解决方案在于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其中,(a)一个具有引导绞经用的旋转体的第一旋转式绞边器,用来构成织边,(b)一个具有引导褶边纱用的旋转体的第二旋转式绞边器用来构成褶边,(c)织边和褶边是借助旋转体通过纬纱的全纱罗组织扎结而制成的,每一旋转体各设有一电动驱动装置,每一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可互相独立地进行逆转,该电动驱动装置是独立于织机驱动装置,这两个驱动装置可相互独立地加以控制。
本发明对于构成褶边的本质是:按照德国专利DE 4405776和DE4405777的全纱罗组织工艺,不论引导绞经的旋转体带或不带逆转都能用以构成褶边,通过引导绞经或褶边纱的旋转体的可逆或不可逆的旋转的第一和第二旋转式绞边器,织物上的织边和褶边各构成全纱罗织边。
本发明对于实施本方法的本质是:以引导绞经和褶边纱用的、带或不带逆转的旋转体的第一和第二旋转式绞边器来构成实施本方法的装置。
利用本发明可取得以下优点:
(a)通过带或不带逆转的绞转盘的旋转式绞边器来织制织边的全纱罗组织工艺的优点是可利用它来织制暂时存在的褶边。
(b)全纱罗组织工艺在织造褶边时能实现废料的清楚区分,也就是在生产棉织物时可使用棉的褶边纱,而在生产合成纤维的织物时则使用合成纤维的褶边纱。
(c)利用全纱罗组织工艺来生产褶边时可以放弃传统的褶边筒管,因此每一褶边能节省8~20根褶边纱。
(d)通过废料的分类单元,实际上可对所有的褶边提供更新和再利用,这对织造厂的节约成本是很重要的。
(e)借助全纱罗组织工艺和与一结构单元相结合的旋转式绞边器还有可能在剑杆织机上对每一根纬纱节省25mm的纬纱材料,这可通过使剑杆在拉出侧位于钢筘附近,而在投纬侧的穿筘装置和剪纬刀为了减少褶边的宽度起见,相应地设在靠近钢筘处。
附图说明
图1由两个旋转式绞边器组成的具有一共同外部传动装置的装置;
图2由两个旋转式绞边器组成的装置,其中各旋转式绞边器具有一单独的外部传动装置;
图3由两个旋转式绞边器组成的装置,其中各旋转式绞边器设有一单独的整体传动装置,并由一承载装置所接纳;
图4按照图3的旋转式绞边器中,制成环状的绞转盘具有转角位移的导纱作用;
图5由两个旋转式绞边器组成的装置,其中一个绞边器具有一外部传动装置,而另一绞边器具有一整体的传动装置;
图6按照图5的由两个旋转式绞边器组成的装置,其中绞边器的两个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逆转可互相独立地进行控制;
图7投纬侧的褶边;
图8具有织物组织花纹排列的投纬侧的褶边。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图1,本装置由一个第一旋转式绞边器12和一个第二旋转式绞边器13组成,这两个绞边器的结构、安排和工作方式已在DE 4405777C1中有所说明,因此在这里就不予重复。
每一绞边器12,13具有一用来引导绞经7或褶边纱9的,其上具有这里看不见的导纱孔12b的旋转体12a,和其上具有一引导褶边纱的导纱孔13b的旋转体13a。
两个绞边器12,13与一旋转驱动装置14相连而能使之旋转,驱动装置14由一驱动控制装置15所控制。
通过旋转体12a,13a围绕着中间轴25每转半圈,旋转体12a以绞经7构成一织边梭口8,而旋转体13a由构成一褶边梭口10,它们几乎是与以经纱5所构成的织口6是同步发生的。
织口6的形成在这里不予说明,因为一般都已知道。在开启的梭口6,8,10中至少有一根纬纱4从织口6的投纬侧借气动或机械引纬装置引入至到达侧或拉出侧。
这里在梭口6,8,10中引入的纬纱4在打纬之前是通过织筘27保持在织物1或织边2的打纬边1a,2a上,并通过辅助织筘28保持在褶边3的打纬边3a上,而在扎结之前是通过开口机构由引纬机构26保持在织口6的拉出侧。
在纬纱4扎结以后,借助同步控制通过开口装置重新构成一织口,并通过旋转体12a,13a的各转半圈重新构成一织边梭口和褶边梭口,其中至少重新引入一根纬纱。由此而织成一具有织边2和与它隔开一距离的暂时存在的褶边3的织物1。
在织制织边和褶边时,本发明的本质在于:旋转体12a,13a通过多次彼此相继的半转,例如以某一旋转方向,和最好以相同次数彼此相继的以另一旋转方向的半转,不仅织边2而且褶边3能构成一固定的全纱罗边。
因而在两个旋转式绞边器由一共同的驱动装置14来驱动时,通过旋转体12a,13a的纬纱扎结最好与通过织机开口装置的纬纱扎结同步地进行。
这里所涉及的装置是表示安装在织机右侧的旋转式绞边器,在织机的左侧还装有一相同结构的另一装置,如图5和6所示。
为了把纬纱4的自由端引导到设在褶边中的,这里未表示的织物幅宽保持装置中,织物1的两侧至少设有一支持装置或拉伸装置29,30。
通过两个旋转式绞边器12,13的同轴安排,在织边2与褶边3之间形成一织物空隙,参看图5,其中设有一切断装置17,在给定的时间把褶边从织物1上切除。
在图2中,装置的每一旋转式绞边器12,13设有一自己的驱动装置14,从而能对每一旋转式绞边器进行个别控制,特别是考虑到旋转方向的逆转和扎结纬纱的时点在构成在拉出侧的褶边3的问题上。
褶边3所用的褶边纱9,如同织边2所用的绞经7一样,是从设置在支架19或18上的筒管21或20上拉出的。这里支架18,19的位置是固定的。
在旋转体12a,13a不设置逆转的情况下,筒管20,21是设置在一个未表示的被驱动的筒管支架上。这种旋转驱动的筒管支架是必需的,以免在旋转体12a,13a与筒管20,21之间使绞经7的互相缠绕和褶边纱9的互相缠绕。
在图3中,装置由-第一旋转式绞边器12和-第二旋转式绞边器13组成。
此两个绞边器的结构、安排和工作方式在DE 4405776 C1中已公开。
这里本发明的本质在于:两个旋转体12a,13a各是一电动机伺服驱动装置的转子。
这两个绞边器在这里也构成一个由承载装置22所支承的结构单元。
织边梭口和褶边梭口的形成与图2所示的装置的功能相同。
通过驱动控制装置15可对每一绞边器12,13进行个别控制和管理,使它与织口形成相一致。
承载装置22作为一整体是通过长孔22a,借助相应的安装元件同织机相连接,并按双箭头32的方向进行定位。
第一部件22a至少,同第二部件22b和第三部件22c相连接。第三部件22c可在一平面内单独按双箭头33的方向围绕着一垂直轴23而转动地设置。
与结构单元相结合的绞边器12,13在这里同第三部件22c是这样来连接的,即单元可沿着部件22c的中间轴24而移动,并能围绕着中间轴24而转动。
在过宽的整经轴的经纱上,这种可转动的结构单元是特别有利的。
绞经7和褶边纱9在这里也是同图2所示一样从筒管上拉出的。
图4表示两个围绕着中间轴25可旋转的旋转体12a,13a,其上设有导纱孔12b,13b。
旋转体是相应于图2或图3的装置而构成的。
考虑到纬纱在褶边3中的扎结时点,根据本发明的本质特点,褶边梭口10比织边梭口8提前一角度Δα把纬纱4扎结。换一句话说,即旋转体13b的旋转不仅在按箭头34的向前运行时,而且在按箭头35的向后运行时都超前于旋转体12b的旋转。超前旋转的量也就是Δα的值可在驱动控制装置15中自由编程。
图5表示设置在织口6的投纬侧的、采用不同驱动方式14的装置。当绞边器13以整体的驱动来构成织边2时,旋转体13a是一电动机伺服驱动装置的转子,而褶边3是借助一由外部驱动的旋转体12a构成的。
两个绞边器的驱动装置由一驱动控制装置15来控制。在织口6的投纬侧,如同织口的到达侧或拉出侧一样,扎结的纬纱4的端头在进入一图中未表示的幅宽保持装置之前由一保持装置30最好是借气动来拉伸。
图6表示在图5中所述的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每一织物段31中旋转体13的转向逆转的次数的比例并非为1,也就是说并不是在每一次引纬以后就发生旋转体12a,13a的一次转向逆转。
为了在用于服装工业的织物上产生一优质的织边2,如果转向的逆转发生在完成20个以上全纱罗组织扎结之后,而用来织造褶边3的旋转体12a的转向逆转发生在少于10个全纱罗组织扎结之后,则将是十分有利的。因此能获得外观优美的织边2和具有较高纬密的褶边3,像采用其他已知的纱罗系统所能获得的一样。
本发明的实质是,对于每一织物段31或纬面花纹可以任意改变由两个旋转式绞边器(12,13)组成的装置转向变换关系,以形成织物边2和褶边3,且可以自由编程。
图7表示褶边纱9通过旋转体12a以某一方向的旋转,借助全纱罗组织的扎结把纬纱4的端头构成一褶边3。
在褶边3中,如同在织边2中一样,转向逆转的时点在外观上并不容易识别,因此在前面的例子中没有对实行旋转体12a的转向逆转加以说明。
图8表示绞经7通过旋转体13a以某一方向旋转,借助全纱罗组织的扎结把纬纱4的端头构成一织边2。由于旋转式绞边器12,13可自由编程,所以可考虑纬纱4扎结的变化,例如所谓的花纹排列,这在布边2和3同样可以实现。
概括地可以这样确认:用已知的工艺来织制一全纱罗织边2时能无限制地附加织制一暂时存在的褶边3。另外还可确认:通过两个旋转式绞边器的结合而构成一结构单元并应用全纱罗组织工艺,除了能节省用来构成褶边的材料以外,还能节省每一根纬纱的材料,纬纱材料的节约能这样来实现,特别是在剑杆织机上,把穿综装置和纬纱剪刀放在靠近织筘27之处以减小传统织造的褶边宽度。另外还可能把引纬机构(送纬剑杆和接纬剑杆)设置在靠近织筘27之处。

Claims (16)

1.在织机上用来织造一具有织边和至少一个暂时存在的褶边的织物的方法,根据本方法至少一根纬纱被引入一由经纱构成的织口内、一个由绞经所构成的织边梭口内、和一个由褶边纱所构成的褶边梭口内,于是纬纱被打纬到织物、织边和褶边的打纬边,紧接着通过经纱、绞经和褶边纱予以扎结,然后借助至少一个剪纬刀把褶边从已经保持的纬纱上剪除,其中织边(2)的褶边(3)各通过第一和第二旋转式绞边器中用以引导绞经和褶边纱的旋转体(12a,13a)而构成全纱罗边,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体(12a,13a)是与织机驱动独立地进行驱动和控制的,该旋转体(12a,13a)以转向逆转进行驱动,并且每一旋转体(12a,13a)的转向逆转是可自由编程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织口特别是褶边梭口的纬纱拉出侧和到达侧,引导褶边纱的旋转体在织边梭口闭合前超前于引导绞经的旋转体的运行,此超前运行在转向逆转时也予保持,这里超前运行量是以转角Δα来表示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织边梭口和褶边梭口是同时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褶边梭口、织边梭口和织口是同时开启的。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褶边在纬纱扎结好以后被剪除。
6.用以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a)一个具有引导绞经(7)用的旋转体(12a)的第一旋转式绞边器(12),用来构成织边(2),
(b)一个具有引导褶边纱(9)用的旋转体(13a)的第二旋转式绞边器(13)用来构成褶边(3),
(c)织边和褶边(2,3)是借助旋转体(12a,13a)通过纬纱(4)的全纱罗组织扎结而制成的,每一旋转体(12a,13a)各设有一电动驱动装置(14),每一旋转体(12a,13a)的旋转方向可互相独立地进行逆转,该电动驱动装置(14)是独立于织机驱动装置,这两个驱动装置(14)可相互独立地加以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式绞边器(12)和旋转式绞边器(13)共同以标准系统的方式构成一结构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转体(12a,13a)有一导纱孔(12b,13b)。
9.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转体(12a,13a)是一个绞转盘。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绞转盘是制成圆环状。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转体(12a,13a)是一电动机伺服驱动装置的转子。
12.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式绞边器(13)的旋转体(13a)是一电动机伺服驱动装置的转子,而另一旋转式绞边器(12)的旋转体(12a)是与电动机驱动装置(14)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织物段或引纬顺序中,转向逆转的次数和时点以及每一旋转体(12a,13a)的转数是通过一驱动控制装置(15)来自由编程的。
14.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织物段或引纬顺序中每一旋转体(12a,13a)的转数是通过一驱动控制装置(15)来自由编程的。
15.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旋转体(12a,13a)的侧面隔开一距离而设置以使织边(2)与褶边(3)的全纱罗组织扎结之间具有一剪刀间隙(16)留给一切断装置(17)。
16.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织边(2)所需的绞经(7)和构成褶边(3)所需的褶边纱(9)是从装在支架(18,19)上的筒管(20,21)上拉出的,这里支架(18,19)的位置是固定设置的。
CNB988009722A 1997-05-16 1998-04-29 织造织物时构成织边和褶边的方法和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10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720634A DE19720634C1 (de) 1997-05-16 1997-05-16 Verfahren zum Bilden einer Gewebe- und Fangleiste bei der Herstellung eines Gewebes auf Webmaschin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DE19720634.4 1997-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4841A CN1234841A (zh) 1999-11-10
CN1201038C true CN1201038C (zh) 2005-05-11

Family

ID=7829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097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1038C (zh) 1997-05-16 1998-04-29 织造织物时构成织边和褶边的方法和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5996647A (zh)
EP (1) EP0878570B1 (zh)
JP (1) JP2933915B2 (zh)
KR (1) KR100316869B1 (zh)
CN (1) CN1201038C (zh)
AT (1) ATE363002T1 (zh)
BR (1) BR9804911A (zh)
CZ (1) CZ294030B6 (zh)
DE (2) DE19720634C1 (zh)
ID (1) ID21959A (zh)
TR (1) TR199802677T1 (zh)
WO (1) WO19980531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6349C1 (de) * 1997-04-18 1998-06-10 Kloecker Entwicklungs Gmbh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e Welle einer synchron zu den Schäften einer Webmaschine arbeitenden Vorrichtung zum Bilden einer Dreherkante
ITMI991221A1 (it) * 1999-05-31 1999-08-31 Somet Soc Mec Tessile Dispositivo e metodo per la formazione della cimosa in un telaio di te ssitura
KR20040053625A (ko) * 2002-12-17 2004-06-24 백경태 샷틀리스 직기용 캣치코드사 개구장치
DE10307489B3 (de) * 2003-02-21 2004-11-11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Gewebes in Leinwand- und Dreherbindungen sowie Webmaschine zur Verfahrensdurchführung
DE10313188A1 (de) * 2003-03-25 2004-10-07 Lindauer Dornier Gmbh Rotationskantendrehereinrichtung einer Webmaschine
DE10336006B4 (de) * 2003-08-01 2007-07-12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orrichtung an einer Webmaschine zum Bilden von Dreherkanten
DE102005022955A1 (de) * 2005-05-19 2006-11-23 Lindauer Dornier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alten eines nach einem Startvorgang einer Webmaschine, insbesondere Luftdüsenwebmaschine eingetragenen Schussfadens
DE102006025265A1 (de) * 2006-05-31 2007-12-06 Lindauer Dornier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ilden einer Gewebekante an einer Greiferwebmaschine
JP2010111980A (ja) * 2008-11-10 2010-05-20 Abedesignpro Co Ltd 織物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112684A1 (en) * 2012-01-24 2013-08-01 Nike International Ltd. Intermittent weaving splicer
WO2013112717A1 (en) 2012-01-24 2013-08-01 Nike International Ltd. Weaving using reactive materials
US8800606B2 (en) * 2012-01-24 2014-08-12 Nike, Inc. Weaving finishing device
DE102012009420A1 (de) 2012-05-11 2013-11-14 Gebrüder Klöcker GmbH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Gewebes
JP6071391B2 (ja) * 2012-06-13 2017-02-01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耳形成装置
JP5671102B2 (ja) * 2013-06-27 2015-02-18 アベデザインプロ株式会社 織物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03334209B (zh) * 2013-07-19 2015-10-28 安徽丹凤集团桐城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带有助纱装置的玻璃纤维喷气织机
WO2015041176A1 (ja) * 2013-09-17 2015-03-26 東レ株式会社 織機用耳部把持装置、織機および織物の製造方法
GB2571563B (en) * 2018-03-01 2023-01-04 Dewhurst James Ltd Woven textile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8330588A (zh) * 2018-03-05 2018-07-27 浙江理工大学 利用低熔点涤纶热熔丝加固织造废边的方法
CN109402829A (zh) * 2018-11-12 2019-03-01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电子绞边机构
IT201900014982A1 (it) * 2019-08-23 2021-02-23 Santex Rimar Group S R L Dispositivo per il risparmio della trama in macchine per tessere
CN111304822B (zh) * 2020-03-24 2024-04-19 江苏百宏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褶边夜光驱蚊弹性带及其制造方法
JP2022173636A (ja) * 2021-05-10 2022-11-22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耳糸開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36475C (de) * 1947-03-08 1952-04-15 Sulz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inden von Kanten an Geweben
BE757324A (fr) * 1969-10-09 1971-04-09 Interbrev Sa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ruban a lisiere a boucles saillantes, metier a aiguille mettant en oeuvre ce procede et ruban obtenu par ce procede, notamment ruban pour fermeture a glissiere
US3952778A (en) * 1975-04-28 1976-04-27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elvage forming device
CH621158A5 (zh) * 1977-05-13 1981-01-15 Rueti Ag Maschf
US4421141A (en) * 1979-08-06 1983-12-20 Leesona Corporation Fabric selvage forming
EP0024273B1 (de) * 1979-08-16 1983-04-13 GebràœDer Sulzer Aktiengesellschaft Dreherfaden-Liefereinrichtung für eine Webmaschine
JPS5771459A (en) * 1980-10-15 1982-05-04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Abnormality detecting apparatus of ear yarn in ear molding apparatus of loom
IT1255133B (it) * 1992-05-05 1995-10-20 Luciano Corain Perfezionamento in un telaio tessile senza navetta
US5392819A (en) * 1993-12-10 1995-02-28 Hunshin Enterprise Co., Ltd. Planetary gear type selvage forming and cord catching device for loom
EP0777003A2 (de) * 1994-02-23 1997-06-04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B.H Rotations-Kantenreher für Webmaschinen
DE4405777C2 (de) * 1994-02-23 2002-03-07 Dornier Gmbh Lindauer Rotations-Kantendreher einer Webmaschine
DE4405776C1 (de) * 1994-02-23 1995-08-17 Dornier Gmbh Lindauer Rotations-Kantendreher einer Web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8053129A1 (de) 1998-11-26
CZ294030B6 (cs) 2004-09-15
US5996647A (en) 1999-12-07
TR199802677T1 (xx) 1999-07-21
ATE363002T1 (de) 2007-06-15
KR100316869B1 (ko) 2001-12-24
DE59814010D1 (de) 2007-07-05
BR9804911A (pt) 2000-01-25
EP0878570A1 (de) 1998-11-18
DE19720634C1 (de) 1998-10-01
JPH10325045A (ja) 1998-12-08
CN1234841A (zh) 1999-11-10
KR20000023847A (ko) 2000-04-25
ID21959A (id) 1999-08-19
CZ12299A3 (cs) 1999-06-16
EP0878570B1 (de) 2007-05-23
JP2933915B2 (ja) 199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1038C (zh) 织造织物时构成织边和褶边的方法和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CN106367877B (zh) 编织织物的方法,该方法编织的网形的织物和编织机
WO2006069562A1 (de) Drehergewebe sowie verfahren und webmaschine zu dessen herstellung
Gandhi The fundamentals of weaving technology
JP2008506854A (ja) 一体の柄を有するからみ織の製織のための織機、特に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
CN106978665A (zh) 一种立体织机可选剑杆引纬机构
AU2016280859A1 (en) Two-dimensional fabric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US5787938A (en) Fabric draw-off device in a circular loom
CN87108047A (zh) 双层剑杆织机和双层织造技术
CN107419408B (zh) 一种纱罗组织及其织造方法
US7231943B2 (en) Device for a weaving machine
US8893750B2 (en)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fabric, and fabric
EP0379387B1 (en) Gripper-Jacquard axminster carpet loom
US6336476B1 (en) Method for a tuck-in selvedge setting in a tuck-in device of a shuttleless loom for towels
RU2181153C1 (ru)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JP2672832B2 (ja) 四軸織機
US4658862A (en) Driving arrangement for a circular loom
CN87103174A (zh) 双梭口双投梭织机和双幅织造
EP2037018A2 (en) Weaving loom for production of combined structures of the ground and gauze weave
CN2654639Y (zh) 普及型剑杆织机折入边装置
CN211471726U (zh) 可局部加密的圆织机
CN109371525B (zh) 云锦拽手电子化织机
EP0442024A1 (en) New system of entry and inclusion of the weft thread in a weaving machine and its interlacing by the formation of sheds of variable plane
RU2172798C2 (ru) Способ выполнения кромки ткани и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ой кромки, образованной с помощью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й нити, при изготовлении ткани на ткацких станках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пособа
SU1270183A1 (ru) Ленто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