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8735A - 手干燥装置和手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手干燥装置和手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8735A
CN116528735A CN202180071545.XA CN202180071545A CN116528735A CN 116528735 A CN116528735 A CN 116528735A CN 202180071545 A CN202180071545 A CN 202180071545A CN 116528735 A CN116528735 A CN 116528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
light source
hand drying
drying apparatus
irradi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15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朝日洋平
清水映吾
髙野浩志郎
永田滋之
小林章树
泽部健司
深野学
柏原秀明
志贺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528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8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0/00Body-drying implements; Toilet paper; Holders therefor
    • A47K10/48Drying by means of hot 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000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pharmaceuticals, biologicals or living parts
    • A61L2/008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pharmaceuticals, biologicals or living parts using chemical substances
    • A61L2/0088Liquid subst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2/08Radiation
    • A61L2/10Ultraviolet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chemical substances
    • A61L2/22Phase substances, e.g. smokes, aerosols or sprayed or atomised subst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2/00Aspects relating to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 A61L2202/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2/11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biocidal substances, e.g. vaporisers, UV la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2/00Aspects relating to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 A61L2202/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2/14Means for controlling sterilisation processes, data processing, presentation and storage means, e.g. sensors, controllers, progra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 Control And Other Processes For Unpacking Of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手干燥装置(1)具备手插入部(3)、送风机(10)以及UV照射装置(23)。手插入部(3)形成手插入空间(5)。手插入部(3)具有向手插入空间(5)开口的通气孔(6)。送风机(10)与通气孔(6)流体连通。送风机(10)构成为从通气孔(6)向手插入空间(5)吹出空气,或者从手插入空间(5)向通气孔(6)吸入空气。UV照射装置(23)将由光源生成的紫外线照射到手插入空间(5)。

Description

手干燥装置和手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手干燥装置和手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广泛使用了通过对洗手后的湿润的手喷射气流而使手干燥的手干燥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527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通过气流将附着在手上的水去除时,包含细菌或病毒的水滴可能飞散到手干燥装置的壳体的内部或壳体的外部。此外,附着在壳体的内部的这些水滴在以后的人使用手干燥装置而被喷射了气流时,可能飞散到壳体的外部。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手干燥装置和手干燥系统的卫生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手干燥装置具备:手插入部,其形成手插入空间,具有向手插入空间开口的通气孔;送风机,其与通气孔流体连通,构成为从通气孔向手插入空间吹出空气,或者从手插入空间向通气孔吸入空气;以及UV照射装置,其具有光源,将由光源生成的紫外线照射到手插入空间。
此外,本公开的手干燥系统具备:上述手干燥装置,其配置在用户进入的区域即用户区域;以及存在与否检测单元,其检测在用户区域是否存在人。
此外,本公开的手干燥系统具备:上述手干燥装置;覆盖部,其能够覆盖上述手干燥装置的手插入空间的至少1个面;切换部,其能够切换为覆盖部覆盖手插入空间的至少1个面的关闭状态和能够向手插入空间插入手的打开状态;以及接近检测单元,其能够在关闭状态时检测手或人接近手插入部的情况,该手干燥系统构成为,在接近检测单元检测到手或人接近手插入部时,成为打开状态。
此外,本公开的手干燥系统具备:上述手干燥装置,其配置在用户进入的区域即用户区域;以及人数检测单元,其检测位于用户区域的人的人数,该手干燥系统构成为,在人数为0人时,UV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在人数为1人以上时,停止由UV照射装置进行的紫外线的照射。
此外,本公开的手干燥系统具备:上述手干燥装置;人识别单元,其识别同一用户;人存储单元,其对同一用户的利用次数进行计数;以及输出可变单元,其根据同一用户的1日的利用次数,变更UV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的输出。
此外,本公开的手干燥系统具备:上述手干燥装置;以及杀菌装置,其排出杀菌液,该杀菌液是具有杀菌作用的液体。
此外,本公开的手干燥系统具备多个上述手干燥装置,使多个上述手干燥装置协作。
此外,本公开的手干燥系统具备:上述手干燥装置;以及终端,其供管理上述手干燥装置的管理者使用,该手干燥系统向终端发送由上述手干燥装置检测到的数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手干燥装置和手干燥系统的卫生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用户正在使用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剖面侧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9是以从右侧朝向左侧的视点观察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上部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处理电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以从右侧朝向左侧的视点观察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手干燥装置的上部的图。
图13是对构成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手检测部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4是对构成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手检测部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5是对构成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手检测部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6是对构成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手检测部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具备的UV照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具备的UV照射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具备的UV照射装置的主视图。
图20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具备的UV照射装置的后视图。
图21是以图19中的B-B线将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具备的UV照射装置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22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具备的UV照射装置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具备的UV照射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具备的UV照射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具备的UV照射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具备的UV照射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具备的UV照射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8是反射部的剖视图。
图29是示出与反射部的其他方式相当的组装体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立体地组装图29所示的组装体之前的片材的展开图。
图31是示出组装片的另一例的展开图。
图32是示意性示出用于维持将组装片组装成组装体后的状态的构造的例子的图。
图33是示意性示出用于维持将组装片组装成组装体后的状态的构造的例子的图。
图34是示出图31所示的组装片的变形例的展开图。
图35是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6是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的上部的侧视图。
图37是实施方式4的手干燥装置的上部的侧视图。
图38是实施方式5的手干燥装置的上部的侧视图。
图39是实施方式6的手干燥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0是实施方式7的手干燥装置的侧视图。
图41是实施方式8的手干燥装置的立体图。
图42是实施方式8的手干燥装置的剖面侧视图。
图43是实施方式9的手干燥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44是实施方式10的手干燥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45是实施方式11的手干燥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6是示出实施方式11的手干燥系统所执行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47是实施方式12的手干燥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8是示出实施方式12的手干燥系统所执行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49是实施方式13的手干燥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50是示出实施方式13的手干燥系统所执行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51是示出实施方式13的手干燥系统所执行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52是实施方式14的手干燥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53是实施方式15的手干燥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54是实施方式16的手干燥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55是示出实施方式16的手干燥系统具备的氯化物保管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6是示出实施方式16的手干燥系统具备的氯化物保管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7是图56所示的氯化物保管部的俯视图。
图58是图56所示的氯化物保管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针对各图中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简化或省略说明。另外,在本公开中提及到角度的情况下,在存在和成为360度的优角和劣角时,原则上是指劣角的角度,在存在和成为180度的锐角和钝角的情况下,原则上是指锐角的角度。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一例,也能够与其他的公知技术进行组合,也能够将本公开所记载的多个技术思想组合。此外,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也能够省略或变更一部分结构。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手干燥装置1,原则上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那样确定“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前”对于与手干燥装置1正对的用户来说相当于近前的方向。“后”对于该用户来说相当于深处的方向。“左”对于该用户来说相当于成为左的方向。“右”对于该用户来说相当于成为右的方向。“上”相当于铅垂上方。“下”相当于铅垂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近前侧”、“正面侧”、“用户侧”、“接近用户的一侧”是指前侧。“背面侧”、“深处侧”、“壁侧”、“远离用户的一侧”是指后侧。此外,也有时将左侧和右侧一起表现为“侧面”。例如,手干燥装置1中的正面侧是图1中的近前侧。
此外,如以下那样定义以下的说明中的术语。主视是指从前侧朝向后方观察的视点。此外,主视是指从前侧以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视线观察的视点。此外,侧视是指从左侧朝向右侧观察的视点,或者从右侧朝向左侧观察的视点。此外,侧视是指从左侧或右侧以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视线观察的视点。此外,仰视是指从下侧朝向上侧观察的视点。此外,仰视是指从下侧以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均垂直的方向的视线观察的视点。此外,俯视是指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的视点。此外,俯视是指从上侧以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均垂直的方向的视线观察的视点。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主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侧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用户U使用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剖面侧视图,是沿着图2中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至图6所示的手干燥装置1具备形成外围的主体壳体2、以及收容于主体壳体2的收容部。手干燥装置1具备使湿润的手干燥的功能。主体壳体2形成手干燥装置1的外观。另外,主体壳体2的一部分也可以配置于主体壳体2的内侧,收容部的一部分也可以在外观上露出。
主体壳体2具备罩部、手插入部3、显示部4以及操作部。罩部是在外观上露出的外观部分。手插入部3形成手插入空间5。手插入空间5是供手插入的空间。本实施方式中的手插入空间5是1个空间。能够向作为1个空间的手插入空间5插入用户U的双手。手插入空间5例如从手插入部3的上端到下端为止。手插入空间5例如从手插入部3的前端到后端为止。手插入空间5例如从手插入部3的左端到右端为止。显示部4例如可以具有显示应报知的信息的显示器,也可以具有指示灯。操作部是由用户、清扫者或者管理者进行操作的部分。
手插入部3具有向手插入空间5开口的通气孔6。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从通气孔6向手插入空间5吹出空气的例子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从通气孔6吹出的气流,将附着在手上的水吹走,因此,能够使手在更短的时间内干燥。本公开的手干燥装置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也可以构成为从手插入空间5将空气吸入到通气孔6中。在该情况下,通过将空气吸入到通气孔6而在手插入空间5产生气流,能够通过该气流而使手干燥。
手插入部3配置在手干燥装置1的上部。手插入部3具备插入周围部和插入底部3a。插入周围部具备插入前部3b、插入后部3c以及插入侧部3d。插入周围部是除了插入底部3a之外的手插入部3。在手插入部3中,插入前部3b配置在前侧,插入后部3c配置在后侧,插入侧部3d配置在左侧和右侧,插入底部3a在下侧配置于手插入部3的前侧。
作为变形例,手插入部3也可以不具备插入侧部3d。此外,手插入部3也可以不具备插入前部3b。此外,手插入部3也可以具备配置在上侧的插入上部(省略图示)。此外,也可以是考虑这些而得到的组合。例如,也可以是不具有插入前部3b且具有插入上部的手插入部3。此外,在手插入部3中,也可以仅为插入底部3a,还可以仅为插入上部。即,插入通常是指向中间插入,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包含针对仅在一侧或一个面具有构造物的结构使用插入这样的词语。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大致能够清楚地区分插入底部3a和插入前部3b,但也可以无法清楚地区分手插入部3的各壁面。例如,手插入部3也可以形成为半球状。
本实施方式的手插入部3由插入底部3a、插入前部3b、插入后部3c以及插入侧部3d形成手插入空间5。能够在手插入空间5内配置手。手插入空间5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手插入空间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是能够配置手的程度的长度。
插入侧部3d的上端部配置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上端部及插入后部3c的上端部低的位置。在主体壳体2的上部或手插入部3的上部形成有手插入开口7。在主体壳体2的上部且手插入开口7的下方形成有手插入空间5。手插入空间5是覆盖从手插入开口7插入的用户的手的凹状空间。
手插入部3在图3的侧视或者沿着图2中的A-A线剖切的剖面中的侧视(图6)下,大体呈U字形状,由此形成凹状的手插入空间5。如图5所示,用户U能够将手H从上方朝向下方从手插入开口7插入到手插入空间5。
在图3的侧视下,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插入前部3b的表面随着从上部朝向下部而从前侧朝向后侧稍微倾斜。此外,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插入后部3c的表面随着从上部朝向下部而从前侧朝向后侧稍微倾斜。
如图5所示,用户U例如站立在手干燥装置1的前侧,将手H插入到手插入空间5。手插入部3设置在成人男女的腰部的高度程度的位置。通过设置有上述的插入前部3b和插入后部3c的倾斜,在用户U将手H从上方插入到手插入空间5时,容易插入手H。
另外,在手的插入方向不同的手干燥装置的情况下,有时将手干燥装置设置为与图5所示的例子不同的高度。例如,在从前方朝向后方插入手的类型的手干燥装置的情况下,手插入部3配置为成人男女的肘部附近的高度。
插入周围部具有对置的面。插入前部3b配置在与插入后部3c对置的位置。在插入底部3a的上方设置有手插入开口7。如图4所示,插入侧部3d具备插入左部3g和插入右部3h。插入左部3g在主视下配置在插入前部3b的左侧。插入右部3h在主视下配置在插入前部3b的右侧。插入左部3g配置在与插入右部3h对置的位置。
如图3所示,插入前部3b具备前方突出部3e。插入后部3c具备后方突出部3f。前方突出部3e是从正面侧即接近用户的一侧也就是从插入前部3b朝向后侧伸出的部位。后方突出部3f是从背面侧即远离用户的一侧也就是从插入后部3c朝向前侧伸出的部位。前方突出部3e设置在插入前部3b中的上侧。后方突出部3f设置在插入后部3c中的上侧。
插入前部3b及插入后部3c与设置于手插入部3的最下部的插入底部3a相连。这样,手插入部3在侧视或A-A剖面中的侧视下,形成为上部开口的有底的剖面U字状。插入底部3a也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插入前部3b和插入后部3c的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表面在侧视下也可以呈弯折的形状或弯曲的形状。
插入侧部3d的上端部配置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上端部及插入后部3c的上端部更接近插入底部3a的位置。插入侧部3d的上端部配置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上端部及插入后部3c的上端部更接近插入底部3a的最下部的位置。这样,由于插入侧部3d配置在较低的位置,因此,手插入部3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被敞开。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手插入部3,能够从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使用户的手相对于手插入空间5自由地插拔。
这里,对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如这些变形例所示,手插入部3也可以呈上表面开口的箱型的形状。如图7、图8所示,插入侧部3d的上端部也可以为配置在比插入底部3a的上端部或下端部更接近插入前部3b的上端部及插入后部3c的上端部的位置的构造。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水向左右方向飞散。此外,如图8所示,插入侧部3d的上端也可以配置在与插入前部3b的上端或插入侧部3d的上端等同的高度。此外,在插入前部3b的上端的高度与插入后部3c的上端的高度不同的情况下,插入侧部3d的上表面也可以倾斜。期望插入前部3b与插入侧部3d相连。期望插入侧部3d与插入后部3c相连。由此,不会从插入前部3b与插入侧部3d的间隙向外部泄漏水。在比插入前部3b、插入后部3c及插入侧部3d的上部低的位置处沿水平方向观察手干燥装置1的情况下,手插入空间5被手插入部3覆盖。因此,不能看到手插入空间5。在插入侧部3d的高度较高的情况下,例如,在插入侧部3d具有与插入前部3b或插入后部3c等同的高度的情况下,无论从水平方向的哪一个方向观察,都不能看到手插入空间5。
另外,插入前部3b的上端的高度也可以低于插入后部3c的上端的高度。在插入后部3c的上端的高度与插入前部3b的上端的高度为等同高度的情况下,手插入开口7在侧视下与水平面平行。另一方面,在如上述那样插入前部3b的上端的高度低于插入后部3c的上端的高度的情况下,在侧视下,手插入开口7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由此,手插入开口7朝向用户的方向。因此,用户能够更加容易地插入手。
此外,手干燥装置1也可以具备能够对插入侧部3d的上端的高度进行调整的插入侧部调整单元。例如,作为插入侧部调整单元,也可以设置能够使插入侧部3d移动的机构,使得插入侧部3d在铅垂方向上滑动。或者,作为插入侧部调整单元,也可以卸下插入侧部3d,并且能够在不同高度的位置重新安装插入侧部3d。能够卸下插入侧部3d并重新安装插入侧部3d的构造例如可以是使用了螺钉固定的构造,也可以是不使用螺钉而使用了卡扣的构造。也可以是,插入侧部调整单元能够阶段性地调整插入侧部3d的上端的高度。例如,也可以是,插入侧部调整单元能够以“高”、“中”、“低”这3个阶段来调整插入侧部3d的上端的高度。也可以是,“高”相当于图8那样的高度,“中”相当于图7那样的高度,“低”相当于图1那样的高度。或者也可以是,插入侧部调整单元能够无级地调整插入侧部3d的上端的高度。在降低插入侧部3d的上端的高度时,具有用户容易将手从手插入部3的侧方伸入手插入空间5这样的优点。在升高插入侧部3d的上端的高度时,具有从手吹走的水滴更加难以飞散到手插入部3的外部这样的优点。与季节或传染病的风险相应地通过插入侧部调整单元来改变插入侧部3d的上端的高度,由此,更加有利于兼顾安全性和便利性。
图9是通过从右侧朝向左侧的视点观察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上部的图。在图9中,为了容易理解手干燥装置1的结构,改变一部分比例尺而示出。使用远近法来表现图9。
如图9所示,在插入底部3a的一部分设置有排出插入底部3a的水的排水口8。排水口8例如设置在插入底部3a中的较低的位置。由此,水难以积存在插入底部3a,容易被排出。即,插入底部3a也可以朝向排水口8倾斜。例如也可以设置多个排水口8。在排水口8处安装有在主体壳体2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排水路的上端部。在排水路的下端部连接有配置于主体壳体2的底部的排水槽9。排水槽9积存通过排水路而排出的水。排水槽9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主体壳体2的底部。例如,能够通过向前方拉出主体壳体2的底部而从手干燥装置1卸下排水槽9。即,排水槽9的一部分在外观上露出。排水口8带有梯度,使得水流下,附着于插入底部3a的水在排水路中流动而被积存于排水槽9中。
手插入部3例如也可以使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成树脂(ABS树脂)或者聚丙烯等材料而构成。手插入部3的大部分例如也可以由ABS树脂或聚丙烯等材料构成。形成手插入部3的外观的部位例如也可以由ABS树脂或聚丙烯等材料构成。
如图1所示,主体壳体2的罩部具备前罩2a、后罩2b以及侧罩2c。前罩2a配置在前方。后罩2b配置在后方。侧罩2c配置在比前罩2a靠后侧且比后罩2b靠前侧的位置。前罩2a配置在比后罩2b靠前侧的位置。前罩2a配置在比插入前部3b靠前侧的位置。后罩2b配置在比插入后部3c靠后侧的位置。侧罩2c配置在侧方。侧罩2c配置在前罩2a和后罩2b的侧方。主体壳体2的罩部配置在比手插入部3靠外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部与手插入部3之间配置有收容部的至少一部分。
如图6所示,在主体壳体2的内部,在手插入部3的下方设置有生成高速空气流的送风机10。送风机10由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构成,该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具备利用电进行工作的马达11、以及通过马达11而旋转的涡轮风扇12。送风机10被配设为将吸气侧作为背面,将排气侧作为前表面。此外,送风机10也可以被配设为将吸气侧作为下表面,将排气侧作为上表面。马达11例如是无刷马达。通过使用无刷马达,容易进行输出的调整。
手干燥装置1具备吹出口部、吹出风路、吸气口16、以及吸气风路18。吹出口部例如从手插入部3的通气孔6吹出空气。吹出口部例如由多个喷嘴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吹出口部具备第一吹出口部19和第二吹出口部20。喷嘴呈中空的圆筒形状或中空的棱柱形状。喷嘴也可以弯曲。喷嘴的前端呈圆形或矩形形状。第一吹出口部19例如配置于插入前部3b。例如,来自第一吹出口部19的吹出风以如果不碰到手则到达插入后部3c的方式被吹出。第二吹出口部20例如配置于插入后部3c。例如,来自第二吹出口部20的吹出风以如果不碰到手则到达插入前部3b的方式被吹出。第一吹出口部19配置在比第二吹出口部20靠前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吹出口部如第一吹出口部19和第二吹出口部20那样设置有多个,但本公开的手干燥装置也可以仅具备1个吹出口部。例如,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吹出口部19,仅设置第二吹出口部20。此外,第一吹出口部19可以仅具有一个通气孔6,也可以包含多个通气孔6。此外,第二吹出口部20可以仅具有一个通气孔6,也可以包含多个通气孔6。此外,本公开的手干燥装置也可以具备3个以上的吹出口部,例如也可以具备第三吹出口部。
吹出风路13设置在送风机10的排气侧。吹出风路13是将从送风机10产生的空气流向吹出口部引导的风路。吹出口部和吹出风路13可以具备一个风路,也可以具备多个风路。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吹出风路13具备前侧吹出风路14和后侧吹出风路15。前侧吹出风路14配置在比后侧吹出风路15靠前侧的位置。吹出风路13中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沿着上下方向形成。例如,吹出风路13的大部分沿着上下方向形成。
吸气口16是用于将手干燥装置1的外部的空气取入到内部的开口。吸气口16例如形成为格子状或者狭缝状。吸气口16例如设置在主体壳体2的底部。也可以在吸气口16设置过滤器部17。过滤器部17例如配置在主体壳体2的内部且吸气口16的附近。由此,能够通过过滤器部17向吸气风路18取入外部气体,能够抑制异物的侵入。吸气风路18设置在送风机10的吸气侧。吸气风路18是将送风机10与吸气口16流体连接的风路。
吸气风路18在主体壳体2的内部被划分到背面侧且沿着上下方向形成。吸气风路18的上部与送风机10流体连通。吸气风路18的下部与吸气口16流体连通。吸气风路18的一部分配置在排水槽9的后侧。
送风机10的排气侧在主体壳体2的内部在上下方向上相连,与分支到前面侧和背面侧而划分的前侧吹出风路14及后侧吹出风路15的下方连接。由送风机10高压化的高压空气被排出到与送风机10连接而设置的前侧吹出风路14及后侧吹出风路15。也可以构成为,在前侧吹出风路14和后侧吹出风路15中,在分支到前面侧和背面侧的近前的位置组入加热器,使通过的高压空气升温。
在前侧吹出风路14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吹出口部19。在后侧吹出风路15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吹出口部20。第一吹出口部19设置于插入前部3b的上侧的前方突出部3e。第二吹出口部20设置于插入后部3c的上侧的后方突出部3f。第一吹出口部19和第二吹出口部20隔着手插入空间5相互对置。第一吹出口部19和第二吹出口部20也可以包含向斜下方稍微呈波状开口的多个通气孔6。各通气孔6也可以沿着手干燥装置1的左右方向水平地配设为一列。
第一吹出口部19和第二吹出口部20将由送风机10生成的高压空气转换成高速气流,将该高速气流从通气孔6朝向手插入空间5作为工作气流进行喷射。从第一吹出口部19和第二吹出口部20朝向手插入空间5的对面方向以比水平方向稍微向下倾斜的角度喷射工作气流。工作气流将附着在用户插入到手插入空间5的手腕、手掌或者手背上的水向手插入空间5的下方吹走。
如图6和图9所示,在插入前部3b和插入后部3c内置有手检测部21。手检测部21是手检测单元的例子。优选的是,手检测部21内置在比第一吹出口部19靠下的位置和比第二吹出口部20靠下的位置。当用户使湿润的手从手插入开口7朝向手插入空间5的深处伸入时,手检测部21检测被插入的手。这样,当手检测部21检测到用户的手插入到手插入空间5时,将表示检测到用户的手的手检测信号输出到后述的控制部22。之后详细叙述手检测部21。
如图6所示,在主体壳体2内的下方,设置有根据手检测部21对手的检测来控制送风机10的运转的控制部22。控制部22基于从手检测部21输出的手检测信号信息对送风机10的运转进行控制,从第一吹出口部19和第二吹出口部20向手插入空间5喷出气流。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功能框图。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处理电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控制部22的功能例如也可以由图11所示的硬件结构的处理电路实现。例如,图11所示的处理器1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于存储器102的程序来实现控制部22的功能。此外,多个处理器和多个存储器也可以协作地实现控制部22的功能。此外,也可以将控制部22的功能中的一部分安装为电子电路,使用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来实现其他部分。
图12是以从右侧朝向左侧的视点观察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手干燥装置1的上部的图。图12使用远近法来表现。以下,对图12所示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插入底部3a的左端附近和插入底部3a的右端附近分别设置有排水口8。手插入部3还具备山部3i。山部3i形成在插入底部3a与插入后部3c之间。山部3i的表面在左右方向的中央最高,以随着从中央朝向左方向而变低的方式倾斜,并且以随着从中央朝向右方向而变低的方式倾斜。由此,能够将从手滴下的水沿着山部3i的倾斜顺利地引导到左右的两侧的排水口8。
接着,对手检测部21进行说明。手检测部21使用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另外,本公开中的手检测部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的检测单元。静电电容传感器具有多个电极、以及与各电极连接而检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未图示的电路部。如图9所示,在插入前部3b内置有构成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电极21a和电极21b。电极21b配置在电极21a的下侧。在插入后部3c内置有构成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电极21c和电极21d。电极21d配置在电极21c的下侧。电极21a和电极21c对置配置。即,电极21a与电极21c以主面彼此隔着手插入空间5对置的状态配置。电极21b与电极21d对置配置。即,电极21b与电极21d以主面彼此隔着手插入空间5对置的状态配置。这里,“主面彼此对置的状态”是指各电极中的主面彼此对置的状态。这里,主面是各电极中的面中的面积比其他面大的主要的面。
电极21a与电极21b以主面彼此在平面上位于上下的位置关系的状态配置。电极21c与电极21d以主面彼此在平面上位于上下的位置关系的状态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1中,2组电极组以各电极组的第1电极与第2电极在主体壳体2的进深方向上隔着手插入空间5而对置的状态配置,在各电极组中,一方的电极以与另一电极组中的极性不同的电极在平面上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状态配置。
这里,“主面彼此配置在平面上”例如是指电极21c与电极21d各自的主面彼此平行且侧面彼此对置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1中,电极21a、电极21b、电极21c及电极21d具有相同形状和相同尺寸的长方体形状。但是,各电极的形状和尺寸能够适当变更。
图13是对构成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手检测部21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在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中,具备检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电路部,从电路部向发送电极施加电压,在与接收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当指尖接近时,电场的一部分向指尖侧移动,由接收电极检测的电场减少,静电电容也减少。通过利用电路部检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捕捉此时的静电电容的减少,检测指尖的接近。电路部存储有指尖未接近时的电极间的静电电容。
在图13中,示出手未接近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时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状态,该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具有以主面彼此对置的状态配置的成对的2个电极21a和电极21b。图14是对构成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手检测部21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在图14中,示出手接近了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时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状态,该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具有以主面彼此对置的状态配置的成对的2个电极21a和电极21c。
如图13所示,向电极21a施加电压,在与电极21c之间形成电场,测定形成在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的静电电容。这样,通过将电极21a与电极21c配置为对置的状态,并测定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能够作为检测插入到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的手的传感器而使用。当在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产生电位差时,在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形成由电容耦合产生的电场。静电电容的大小与电极21a和电极21c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例,因此,这里,当插入金属这样的导体时,静电电容增加。此外,在插入了电介质或者介电常数比空气大的水这样的物质的情况下,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的静电电容也变大。
而且,如图14所示,当使手这样的作为人体的一部分的导体接近或插入到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时,电场的一部分被人体感应,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的静电电容减少。即,接近或插入到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的人体被视作接地,因此,成为静电屏蔽的状态,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的静电电容减少。因此,通过定期地测定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的静电电容而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能够对手进行检测。
图15是对构成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手检测部21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在图15中,示出手未接近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时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状态,该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具有主面彼此配置在平面上的成对的2个电极21a和电极21b。图16是对构成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手检测部21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在图16中,示出手接近了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时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状态,该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具有主面彼此配置在平面上的成对的2个电极21a和电极21b。这里,“主面彼此配置在平面上”是指电极21a与电极21b各自的主面彼此平行且侧面彼此对置的状态。
如图15所示,向电极21a施加电压,在与电极21b之间形成电场,测定形成在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这样,通过将电极21a和电极21b配置为面方向平行的状态并测定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能够作为检测接近了电极21a和电极21b的手的传感器而使用。当在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产生电位差时,在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形成由电容耦合产生的电场。静电电容的大小与电极21a和电极21b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例,因此,这里,当金属这样的导体接近时,静电电容增加。此外,在介电常数比空气大的水等电介质接近的情况下,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也增加。
这里,如图16所示,当手这样的作为人体的一部分的导体接近电极21a和电极21b时,电场的一部分被人体感应,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减少。即,接近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人体被视作接地,因此,成为静电屏蔽的状态,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减少。因此,通过定期地检测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来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能够对手进行检测。即,手检测部21在不同的位置具备多组由不同极性的2个电极构成的电极组,根据各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插入到手插入空间5的手。
如上所述,在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中,在电介质或者介电常数比空气大的水这样的物质附着于2个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情况下,静电电容增加。另一方面,在手等人体的一部分接近或插入到2个电极间的情况下,静电电容减少。由此,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能够区分地判断手接近或插入到电极间的状态与水等电介质附着于2个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状态的不同。即,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能够高精度地判别手接近或插入到电极间的情况与水等电介质附着于2个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情况。
利用了这样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手检测部21通过检测电极21a、电极21b、电极21c及电极21d中的2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来进行手的检测。即,手检测部21通过将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2个电极的组合依次变更地切换为4个模式,从而判定手插入空间5内的手的插入和插入位置。手检测部21通过模式1至模式4这4个检测模式来检测2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
在模式1中,手检测部21如图15和图16那样,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以在平面上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状态配置的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由此检测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检测有无向手插入空间5内的近前侧插入手,即有无向手插入空间5内的前方突出部3e侧插入手。
在模式2中,手检测部21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以在平面上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状态配置的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的静电电容,由此,检测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检测有无向手插入空间5内的深处侧插入手,即有无向手插入空间5内的后方突出部3f侧插入手。在该情况下,电极21c和电极21d与图15和图16中的电极21a和电极21b同样地发挥功能。
在模式3中,手检测部21如图13和图14那样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以隔着手插入空间5而对置的状态配置的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的静电电容,由此,检测电极21a与电极21c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检测有无向手插入空间5内的上侧插入手,即有无向手插入空间5内的手插入开口7侧插入手。
在模式4中,手检测部21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以隔着手插入空间5而对置的状态配置的电极21b与电极21d之间的静电电容,由此,检测电极21b与电极21d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检测有无向手插入空间5内的下侧插入手,即有无向手插入空间5内的插入底部3a侧插入手。在该情况下,电极21b和电极21d与图13和图14中的电极21a和电极21c同样地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模式1至模式4这4个检测模式中,将电极21a和电极21d用作正侧的电极,将电极21b和电极21c用作负侧的电极。而且,手检测部21在以上述的4个检测模式检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时,对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电极的组合进行切换。由此,在通过上述的4种电极的组合来检测各电极间的静电电容时,无需变更各电极的极性,即无需进行各电极的极性的向正侧的变更或者向负侧的变更,能够缩短手的检测时间。
如以上那样,通过在手插入空间5内的近前侧、深处侧、上侧、下侧这4个点检测有无手插入空间5内的手的插入,能够以进深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二维方向判定手插入空间5内的手的插入位置。由此,能够检测手插入空间5内的详细的手的插入位置。
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需要成对的电极,为了检测4个点的静电电容而需要4×2=8极的8个电极。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切换成对的电极的组合,因此,能够利用4个电极来检测4个点的静电电容,得到抑制电极数量的增加的效果。
此外,由于手检测部21使用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因此,在水等电介质附着于电极的表面的情况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增加,在手等人体的一部分插入到电极间的情况下静电电容减少。因此,手检测部21能够高精度地判别手接近或插入到电极间的情况与水等电介质附着于2个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情况。
控制部22基于从手检测部21输出的手检测信号信息来控制送风机10的运转。控制部22在手检测部21检测为手插入到手插入空间5的情况下,使送风机10运转。此外,控制部22在手检测部21检测为手插入空间5的下侧和上侧都没有插入手的情况下,使送风机10停止。
由送风机10生成的高压空气流被引导到设置于手插入部3的正面侧壁面的手干燥用喷嘴即第一吹出口部19和设置于手插入部3的背面侧壁面的手干燥用喷嘴即第二吹出口部20,成为高速空气流而从第一吹出口部19和第二吹出口部20被喷射到手插入空间5内。然后,喷射到手插入空间5内的高压空气流通过将附着在插入到手插入空间5的手上的水分吹走而使手干燥。被吹走的水附着于手插入部3。例如,附着于插入前部3b、插入后部3c、插入侧部3d的水滴落到插入底部3a。插入底部3a的水从排水口8流向排水槽9。
控制部22基于在手插入空间5内检测到手的2个电极的组合,来控制高压空气流向第一吹出口部19和第二吹出口部20的供给的分配。控制部22通过对从手检测部21输出的手检测信号信息进行处理来判别检测到手的2个电极的组合,判别手插入空间5内的手的插入位置。在送风机10的运转中检测到手向手插入空间5内的近前侧的插入的情况下,控制部22减弱流向第一吹出口部19的高压空气流,增强流向第二吹出口部20的高压空气流。反之,在送风机10的运转中检测到手向手插入空间5内的深处侧的插入的情况下,控制部22增强流向第一吹出口部19的高压空气流,减弱流向第二吹出口部20的高压空气流。根据手的插入位置来改变向第一吹出口部19和第二吹出口部20供给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的分配,由此,无论向手插入空间5内的进深方向的哪个位置插入了手,都能够均匀且高效地使手的背侧和表侧干燥。
减弱流向第一吹出口部19的高压空气流并增强流向第二吹出口部20的高压空气流的方法、或者增强流向第一吹出口部19的高压空气流并减弱流向第二吹出口部20的高压空气流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为了减弱流向第一吹出口部19的高压空气流并增强流向第二吹出口部20的高压空气流,减少向前侧吹出风路14供给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并增加向后侧吹出风路15供给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即可。反之,为了增强流向第一吹出口部19的高压空气流并减弱流向第二吹出口部20的高压空气流,增加向前侧吹出风路14供给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并减少向后侧吹出风路15供给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即可。
关于上述的控制,例如也可以设置引导由送风机10生成的高压空气流的可动式的引导板,控制部22对引导板的方向进行控制,来调节向前侧吹出风路14和后侧吹出风路15供给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此外,控制部22也可以进行将前侧吹出风路14的一部分或后侧吹出风路15的一部分封闭的控制,来调节向前侧吹出风路14和后侧吹出风路15供给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此外,也可以单独地设置前侧吹出风路14用的送风机10和后侧吹出风路15用的送风机10,控制部22控制各送风机10中的高压空气流的生成量。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在手插入部3的正面侧壁面上,在从正面侧观察时在上侧具备电极21a,在从正面侧观察时在下侧具备电极21b。此外,在手插入部3的背面侧壁面上,在从正面侧观察时在上侧具备电极21c,在从正面侧观察时在下侧具备电极21d。而且,手检测部21通过切换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2个电极的组合,在手插入空间5内的近前侧、深处侧、上侧、下侧这4个点检测手插入空间5内有无插入手。
即,手干燥装置1检测以主面彼此隔着手插入空间5而对置的状态配置的2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和以在平面上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状态配置的2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检测手插入空间5内有无插入手。由此,手干燥装置1能够以进深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二维方向判定手插入空间5内的手的插入位置。由此,能够检测手插入空间5内的详细的手的插入位置。
而且,控制部22能够与由手检测部21检测到的手插入空间5内的手的位置配合地控制送风机10的运转。即,控制部22根据手插入空间5内的手的插入位置,改变向第一吹出口部19和第二吹出口部20供给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的分配,由此,无论向手插入空间5内的进深方向的哪个位置插入了手,都能够均匀地使手的背侧和表侧干燥。
此外,手干燥装置1切换对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的成对的电极的组合,因此,能够利用4个电极来检测手插入空间5内的4个点的静电电容,得到抑制电极数量的增加的效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中,能够提供抑制电极数量的增加、避免装置的大型化和成本的增大、并且防止由水的附着引起的误动作、并且能够实现与手的插入位置匹配的最合适的运转的控制的使用便利性好的手干燥装置。
手干燥装置1还具备UV照射装置23。UV照射装置23例如配置于手插入部3。UV照射装置23具备生成光的光源24。UV照射装置23将由光源24生成的光照射到手插入空间5。即,UV照射装置23将由光源24生成的光照射到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从UV照射装置23辐射的光有时也可以照射到手。
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UV是UltraViolet的简称。即UV照射装置23是照射紫外线的装置。通常,紫外线是波长比可见光线短的光的总称,是具有大约1nm至400nm的波长的电磁波。此外,通常,100nm至280nm的波段被称为UVC,280nm至315nm的波段被称为UVB,315nm至400nm的波段被称为UVA。
在本公开中,“微生物”包含细菌和病毒中的至少一方。在微生物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紫外线作用于微生物。在本公开中,紫外线的杀菌被定义为,通过光能作用于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以下称为“DNA”)本身,从而使微生物成为不进一步增殖的失活的状态,或者减少微生物的数量。此外,在本公开中,有时表现为失活≒杀菌。通常认为,与UVA相比,UVB使微生物失活的能力更高,与UVB相比,UVC使微生物失活的能力更高。尤其是UVC的波长直接破坏DNA的能力高,由此使微生物失活的速度快。进而,在UVC区域中,尤其是200nm~285nm的波长的杀菌力高。更具体而言,可以说以222nm、260nm为中心的波长的杀菌力高。
UV照射装置23的主波长是紫外线。换言之,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光线中的输出即辐射强度最高的波长是紫外线。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从UV照射装置23向手插入部3的表面照射紫外线,能够对附着于手插入部3的表面的微生物进行杀菌。因此,即使在水滴或气溶胶通过干燥手时的气流而向手插入部3的外部飞散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微生物向周围扩散。因此,卫生性提高。
本实施方式中的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是发光二极管(LED)。换言之,光源24是生成紫外线的LED,以下称为UV-LED。UV-LED不含有水银。通常,水银具有毒性,此外,存在对环境不好的一面。由于UV-LED不含有水银,因此安全性高,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小。UV-LED例如仅单一波长的输出高。以下,将由光源24生成的光中的辐射强度最高的波长称为“主波长”。由光源24生成的光的主波长可以处于UVA、UVB、UVC中的任意频带。尤其是由光源24生成的光的主波长期望处于杀菌力高的UVC区域。
由光源24生成的光的主波长优选处于220nm至280nm之间。更优选的是,由光源24生成的光的主波长期望处于220nm至225nm的范围或者250nm至285n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的是,由光源24生成的光的主波长处于255nm至280nm的范围。如果为上述那样的波长的范围,则杀菌力特别高,因此能够以比较短的时间、或者比较低的输出、或者数量比较少的光源24高效地进行杀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优选的波长范围,对于后述的UV-灯也是同样的。
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也可以不是LED而是灯。另外,光源24可以具有水银,也可以是不具有水银的光源(无水银)。具有水银的光源由于效率、输出高,因此杀菌力高。另外,无水银灯的安全性高,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小。
通常,紫外线是眼睛看不到的波长。本实施方式的光源24生成的光的主波长是紫外线区域的波长,但由光源24生成的光也可以包含可见光区域的波长。例如,光源24也可以与紫外线一起生成蓝色或紫色的可见光。可见光是眼睛看得到的光。例如,在照射了来自光源24的光线时,用户能够识别所照射的光是何种颜色。例如,在观察到光源24时、或者在观察到光线时、或者在光线照射到物体时,用户能够识别所照射的光是何种颜色。用户例如能够识别所照射的光是红色、蓝色还是紫色。由此,能够判断光源24是点亮还是熄灭。例如,如果知道光源24原本应该点亮时没有点亮,则怀疑发生故障。即,能够尽早发现故障。另外,UV照射装置23根据规格而对人体有害,因此有时在手干燥中光源24点亮不是原本的规格。在这样的规格中,在手干燥中光源24点亮的情况下,能够做出中止使用的判断。通过使光源24点亮时的手插入部3的颜色或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光的颜色与光源24熄灭时的手插入部3的颜色或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光的颜色不同,能够实现上述的效果。
手干燥装置1具备1个以上的UV照射装置23。手干燥装置1也可以具备多个UV照射装置23。此外,1个UV照射装置23可以仅具备1个光源24,1个UV照射装置23也可以具备多个光源24。此外,多个UV照射装置23也可以具备多个光源24。在手干燥装置1具备多个光源24的情况下,各个光源24可以具有相同的主波长,各个光源24也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主波长。在使用主波长相同的多个光源24、例如相同规格的多个光源24的情况下,有可能能够降低单价。另外,在使用主波长不同的多个光源24的情况下,杀菌速度有可能变得更快。例如,在使用主波长分别为260nm、265nm、275nm的3个光源24的情况下,与使用3个主波长为265nm的光源24的情况相比,杀菌速度变快。由此,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杀菌。
在手干燥装置1具备多个UV照射装置23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手插入部3的相互对置的部位分别配置UV照射装置23。例如,也可以在插入前部3b以及与插入前部3b对置的插入后部3c分别配置UV照射装置23。另外,也可以在插入右部3h以及与插入右部3h对置的插入左部3g分别配置UV照射装置23。从1个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范围会受到限制。例如,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光的大部分朝向与UV照射装置23相对的面照射。例如,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与UV照射装置23相对的面照射。例如,在从插入前部3b朝向插入后部3c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了光的情况下,在插入后部3c的反射率较低时,插入前部3b的照度比插入后部3c的照度低。与此相对,如果在插入后部3c也具备UV照射装置23,则插入前部3b的照度变高。这样,通过在手插入部3的相互对置的部位分别配置UV照射装置23,能够提高手插入部3整体的照度。
UV照射装置23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手插入空间5露出。例如,光源24配置在手插入部3中的与形成手插入空间5的位置接近的位置。光源24配置在比前罩2a靠后方的位置。光源24配置在比前罩2a的四角靠内侧的位置。光源24配置于在主视下被前罩2a覆盖的位置。
在光源24的下方配置有排水槽9等各种收容部和插入底部3a。光源24也可以配置于在侧视下被插入侧部3d覆盖的位置。另外,也可以具有插入前部3b或插入后部3c的形状弯折的构造的外观或弯曲的构造的外观,使得在侧视下光源24被插入前部3b或插入后部3c覆盖。
插入前部3b也可以在比光源24靠上方的位置,一部分向后方突出。例如,在光源24配置于插入前部3b的情况下,前方突出部3e也可以比光源24向后方突出。
插入后部3c也可以在比光源24靠上方的位置,一部分向前方突出。例如,在光源24配置于插入后部3c的情况下,后方突出部3f也可以比光源24向前方突出。
插入侧部3d也可以在比光源24靠上方的位置,一部分向中心侧突出。例如,在光源24配置于插入侧部3d的情况下,插入侧部3d也可以在比光源24靠上方的位置,一部分向中心侧突出。
用于使包含从光源24照射紫外线的光线透射的构件被称为窗部26。之后详细叙述窗部26。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配置于在手干燥装置1的外观的主视下不能看到的位置。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配置于在手干燥装置1的外观的侧视下不能看到的位置。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配置于在手干燥装置1的外观的俯视下不能看到的位置。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配置于在手干燥装置1的外观的仰视下不能看到的位置。在本公开中,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无法看到是指,在被主体壳体2覆盖的位置配置有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手干燥装置1的外观中,在主视、后视、侧视、俯视和仰视中的任一视图中,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都被主体壳体2覆盖,从而不能看到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由此,能够减少用户直视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的可能性,另外,能够降低光线进入眼睛的风险,安全性高。
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也可以配置在从水平方向观察时不能看到的位置。此外,例如如图7或图8所示,在手插入部3呈现出手插入部3的上表面开口的箱型的形状的情况下,光源24及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也可以配置于从水平方向的0度至360度的哪个方向观察都不能看到的位置。即,在从与铅垂线垂直的任意的方向观察手干燥装置1时,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都可以被主体壳体2覆盖。由此,能够减少用户直视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的可能性,此外,能够降低光线进入眼睛的风险,安全性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1中,光源24和UV照射装置23被主体壳体2覆盖,使得从主体壳体2的外部通过三维空间内的所有方向的视线观察手干燥装置1时,都不能看到光源24和UV照射装置23。换言之,光源24和UV照射装置23被主体壳体2覆盖,使得在假定为从光源24或UV照射装置23向三维空间内的所有方向发出光线的情况下,不存在从光源24向主体壳体2的外部直接射出的光线。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降低来自光源24的光线进入眼睛的风险,安全性更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1中,光源24被主体壳体2覆盖,使得在从主体壳体2的外部通过三维空间内的所有方向的视线观察手干燥装置1时,都不能看到光源24。换言之,光源24被主体壳体2覆盖,使得在假定为从光源24向三维空间内的所有方向发出光线的情况下,不存在从光源24向主体壳体2的外部直接射出的光线。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降低来自光源24的光线进入眼睛的风险,安全性更高。
另外,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也可以不必配置于从上述的所有方向不能看到的位置。但是,期望尽可能地在难以视觉确认的位置配置光源24和窗部26双方或者光源24和窗部26中的任意一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24例如呈长方体形状。本公开中的光源2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圆柱形状,也可以为炮弹型的形状。炮弹型的形状例如是将半球形状与圆柱形状紧贴而成的形状。
手插入部3由ABS树脂或聚丙烯等材料构成。即,手插入部3有时由紫外线的透射率低的材料构成。在透射率低的情况下,光线主要被反射或吸收。光源24配置在手插入部3与罩部之间。例如,在光源24配置于插入前部3b侧的面的情况下,光源24配置于插入前部3b的前侧且前罩2a的后侧。即光源24配置在比手插入部3远离手插入空间5的位置。因此,在比光源24接近手插入空间5侧的位置存在由透射性低的材料构成的手插入部3的情况下,从光源24照射的光线的大部分被接近手插入空间5侧的手插入部3反射或吸收。具体而言,在光源24配置于插入前部3b侧的面的情况下,从光源24照射的光线的大部分被插入前部3b反射或吸收。在该情况下,例如,来自光源24的光线几乎不照射到与存在光源24的一侧对置的一侧。因此,对于配置光源24的一侧的手插入部3且被照射从光源24照射的光线的区域,期望不设置材料即设置开口,或者配置透光性尽可能高的构件。像这样用于使从光源24照射的包含紫外线的光线透射的构件被称为窗部2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手插入部3设置开口,将窗部26嵌入到开口,或者使窗部26接近开口而配置。
光源24以光轴为中心呈辐射状发出无数条光线。光轴例如是指在光源为长方体的情况下与长方体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在长方体由宽度方向、进深方向、厚度方向这3个方向构成的情况下,厚度方向是指尺寸最小的方向。光源24的光束角例如可以为30度~150度,也可以为360度。光源24的光束角优选为50度~140度。光束角为30度例如表示在从与光轴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从光轴向单侧各倾斜15度的方向。光束角例如是指,将向光轴方向的辐射强度设为100%时的辐射强度成为50%的角度。例如光束角为30度表示在从与光轴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从光轴向单侧倾斜了15度的位置处的辐射强度是向光轴方向的辐射强度的50%。如果光束角过小,则可能只能照射手插入部3的一部分。如果光束角过宽,则向手插入空间5外的照射量可能变多。因此,期望光束角既不过小也不过大。
光源24的光轴或者该光轴的假想延长线与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相交。由光源24生成的光线大多照射到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光源24的光轴的假想延长线通过与光源24相对的面。光源24也可以配置为其厚度方向或中心轴与水平方向平行。此外,光源24也可以配置为其厚度方向或中心轴不与水平方向平行。在该情况下,期望光源24以倾斜的姿势配置,使得光源24的上侧的部分位于比光源24的下侧的部分靠手插入空间5侧的位置。例如,在接近插入前部3b的面的位置配置有光源24的情况下,期望光源24倾斜的姿势,使得光源24的上侧的部分位于比光源24的下侧的部分靠后方侧的位置。如果为这样的姿势,则能够朝向手插入部3的稍微下侧照射紫外线,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光线向上方的泄漏。此外,能够向水滴的附着量多的插入底部3a照射紫外线,能够减少从插入底部3a飞散的水滴中包含的微生物的量,卫生性提高。
图17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具备的UV照射装置23的立体图。图18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具备的UV照射装置23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具备的UV照射装置23的主视图。图20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具备的UV照射装置23的后视图。图21是沿着图19中的B-B线切断了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具备的UV照射装置23而得到的剖视图。
如图18所示,UV照射装置23除了光源24之外,还具备外壳25、窗部26、基板27、散热器28、间隔件29、密封构件30、固定构件31以及布线32。另外,UV照射装置23的结构部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当省略、追加、代替。
外壳25是形成UV照射装置23的外观的部件。外壳25在安装有窗部26的位置具有开口。在基板27设置有光源24。通过从基板27向光源24供电而使光源24发光。窗部26保护光源24。窗部26从与基板27相反的一侧覆盖光源24。由光源24生成的光透射窗部26后,照射到手插入空间5和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
散热器28用于使通过发光而被加热的光源24和基板27的热散逸。图示例的散热器28具有用于扩大表面积的翅片。间隔件29用于保持窗部26与光源24之间的距离。在基板27与窗部26之间配置有间隔件29。
密封构件30例如是通过密封外壳25与窗部26的间隙来保持气密性和液密性的构件。固定构件31用于固定多个构件的位置或位置关系。固定构件31优选相对于UV照射装置23或手插入部3装卸自如。固定构件31也可以用于将UV照射装置23固定于手干燥装置1或手插入部3。固定构件31也可以用于向手干燥装置1或手插入部3固定外壳25、散热器28、基板27中的至少1个。固定构件31也可以用于通过将外壳25、基板27以及散热器28紧固而固定它们的位置。固定构件31也可以用于通过将外壳25与散热器28紧固而固定它们的位置。固定构件31例如也可以是图示例那样的螺钉。布线32用于将基板27与电源部相连。
UV照射装置23也可以代替散热器28或者在散热器28的基础上具备冷却部。冷却部例如是风扇等送风装置。
如图21所示,窗部26相对于光源24隔开间隙而配置。该间隙例如也可以是0.1mm~50mm左右的距离。通过窗部26来保护光源24。
图示例的窗部26呈圆盘状或圆形的板状。作为变形例,窗部26例如也可以呈长方体形状,还可以呈透镜状的形状。根据呈透镜状的形状的窗部26,能够会聚从光源24辐射的光,能够实现比较小的光束角。
窗部26的厚度构成得较薄。但是,优选窗部26具有在用户使用手干燥装置1时或者在进行手干燥装置1的清扫或维护时能够承受可能产生的冲击的厚度。通常,当窗部26的厚度增加时,其透射率趋向于下降。因此,窗部26的厚度例如为0.5mm~3mm左右。优选的是,窗部26的厚度为1mm~2mm左右。
窗部26具备入射面、出射面以及周面。入射面是供来自光源24的光线入射的面。出射面是与入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出射面是使从入射面入射的光朝向对置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或者朝向手插入空间5出射的面。周面是位于入射面的侧方的面。周面是位于出射面的侧方的面。入射面也可以与出射面平行。周面也可以与入射面及出射面垂直。从入射面到出射面的方向是厚度方向。厚度方向上的窗部26的尺寸例如优选处于上述的范围(0.5mm~3mm或1mm~2mm)。
在窗部26呈透镜状的形状的情况下,呈透镜状的曲面的面为入射面和出射面。此外,在窗部26为透镜状的形状的情况下,窗部26具有通过其凸部的中心轴。窗部26的中心轴或者中心轴的假想延长线与光源24交叉。即,透镜状的窗部26与光源24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窗部26的中心轴或者中心轴的假想延长线也可以通过其他窗部。即,透镜状的窗部26与其他窗部也可以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光源24的发光面期望与窗部26的入射面平行。在光源24的发光面与窗部26的入射面不平行的情况下,透射率可能下降,来自窗部26的出射面的光向手插入部3或手插入空间5照射的照度可能下降。如果光源24的发光面与窗部26的入射面平行,则能够可靠地抑制透射率的下降。
光源24的发光面设置在接近窗部26的入射面的位置。由于来自光源24的光线呈辐射状前进,因此,当光源24与窗部26的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变远时,不向窗部26入射的光线可能增加。其结果是,被照射的手插入部3或手插入空间5的照度可能下降。为了使来自光源24的光线全部入射到窗部26,光源24与窗部26之间的距离越远,则越需要增大窗部26的尺寸。如果光源24与窗部26之间的距离较近,则即便窗部26的尺寸小,也能够使来自光源24的光线的全部或大部分入射到窗部26,因此,能够提高手插入部3或手插入空间5的照度。
窗部26由使光源24生成的紫外线中的至少一部分波长的紫外线透射的材料制成。窗部26期望由紫外线的透射率高的材料制成。透射率是指特定波长的入射光通过窗部26的比例。未透射的入射光被反射或者被窗部26吸收。透射率、反射率以及吸收率之和成为100%。例如,窗部26相对于UVA或UVB的波长的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例如,窗部26相对于UVA和UVB的波长中的大部分的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此外,例如,窗部26相对于UVC中的200nm以上的波长的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此外,窗部26相对于UVC中的200nm以上的波长的大部分的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此外,窗部26相对于250nm~285nm的波长的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此外,窗部26相对于250nm~285nm的波长的大部分的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此外,窗部26相对于光源24的主波长的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
图22是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具备的UV照射装置23的剖视图。手干燥装置1或手插入部3或UV照射装置23具备螺钉33。螺钉33相当于用于将UV照射装置23固定于手插入部3的固定单元。UV照射装置23通过螺钉33等装卸自如的固定单元,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手插入部3。另外,只要是装卸自如的固定单元即可,也可以通过螺钉33以外的固定单元将UV照射装置23固定于手插入部3。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UV照射装置23被设置为,窗部26和相当于窗部26的窗框的部分的外壳25从形成于手插入部3的开口3j相对于手插入空间5露出。手插入部3具有从与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突出的凸起3k。通过螺钉33将外壳25紧固于凸起3k,从而UV照射装置23被固定于手插入部3。
1个UV照射装置23也可以具备多个窗部26。多个窗部26可以相互平行地配置,也可以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具备的UV照射装置23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23所示的UV照射装置23具备第一窗部26a和第二窗部26b。第一窗部26a和第二窗部26b相当于多个窗部26。第一窗部26a覆盖光源24。第二窗部26b覆盖第一窗部26a。
光源24、第一窗部26a以及第二窗部26b配置在一条直线上。优选的是,第二窗部26b相对于第一窗部26a平行地配置。优选的是,第一窗部26a的入射面相对于光源24的发光面平行地配置。例如,第一窗部26a和第二窗部26b配置在与光源24的光轴或光轴的假想延长线交叉的位置。1个UV照射装置23具备的多个窗部26中的至少1个也可以呈透镜状的形状。第一窗部26a配置在比第二窗部26b接近光源24的位置。第二窗部26b配置在比第一窗部26a远离光源24的位置。通过第二窗部26b与密封构件30协同配合,从而防止水或异物侵入到UV照射装置23的内部和主体壳体2的内部。此外,第二窗部26b具有防止人的手等接触到光源24的功能。第一窗部26a具有防止水、异物或者人的手等接触到光源24的功能。此外,第一窗部26a具有保护光源24的功能。
如果保持上述那样的密封性,则更优选1个UV照射装置23仅具备1个窗部26的结构。光线的一部分被窗部26反射或吸收。因此,窗部26的数量少时,能够更加高效地向手插入部3或手插入空间5照射紫外线。尤其是如果窗部26为1个,则能够进一步高效地向手插入部3或手插入空间5照射紫外线。
窗部26也可以具有不透射短波长的紫外线的性质。此外,窗部26也可以具有通过滤波器或带通而不透射短波长的紫外线的性质。窗部26例如也可以具有不透射180nm以下的波长的性质。此外,窗部26也可以具有不透射150nm以下的波长的性质。短波长的紫外线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通过使用不透射短波长的紫外线的性质的窗部26,安全性变得更高。
窗部26优选由UV透射性高的材料制成。窗部26例如也可以是石英玻璃制。窗部26例如也可以是合成石英玻璃。窗部26例如也可以是将一部分UV截止的UV截止玻璃制。窗部26例如也可以由UV透射性高的树脂材料制成。窗部26例如也可以是氟树脂制。氟树脂例如是PFA、FEP、ETFE、PCTFE等。
也可以在窗部26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中的至少1个面形成防反射膜。防反射膜是指防止从光源入射到入射面的光发生反射的膜,通常被称为AR涂层(Anti ReflectionCoating)。防反射膜是公知技术,因此,省略其结构的说明。未被反射的光透射或被吸收。例如,未被反射的光的大部分透射,一部被吸收。例如在石英玻璃相对于UVB区域的透射率为90%时,如果对单面实施基于防反射膜的处理,则透射率成为94%,如果对双面实施基于防反射膜的处理,则透射率成为98%左右。因此,通过将防反射膜设置于窗部26,能够更加高效地向手插入部3或手插入空间5照射紫外线。不限于石英玻璃,也可以对作为窗部26使用的材料实施基于防反射膜的处理。例如,也可以对虽然与一般材料相比透射率高但透射率比石英玻璃差的氟树脂实施基于防反射膜的处理。由此,也能够抑制成本并提高透射率。
窗部26例如由透明材料、半透明的材料、或者透明性高的材料制成。窗部26例如由UV透射率比手插入部3的大部分高的材料制成。窗部26例如由UV透射率比手插入部3中的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部分的大部分高的材料制成。
此外,窗部26也可以被实施降低特定波长的辐射强度的滤波处理。滤波器例如是带通滤波器。例如,为了降低对人体有害的波长,也可以对窗部26应用滤波处理。
窗部26配置在手插入部3中的接近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表面的位置。窗部26也可以通过与固定构件31或外壳25的协同配合来提高与手插入部3之间的气密性。窗部26也可以配置为其厚度方向或中心轴与水平方向平行。此外,窗部26也可以配置为其厚度方向或中心轴与水平方向不平行。在该情况下,期望窗部26以倾斜的姿势配置,使得窗部26的上侧位于比窗部26的下侧靠手插入空间5侧的位置。例如,在接近插入前部3b的面的位置配置了窗部26的情况下,期望以窗部26的上侧位于比窗部26的下侧靠后方侧的位置的方式倾斜的姿势。此外,在倾斜了窗部26时,期望窗部26的中心轴与光源24的光轴平行地配置。即,期望光源24的光轴也倾斜。在该情况下,光源24的光轴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因此,能够向手插入部3的稍微下侧照射紫外线,能够抑制光线向上方的泄漏。此外,能够向水滴的附着量多的插入底部3a照射紫外线,能够减少从插入底部3a飞散的水滴中包含的微生物的量,卫生性提高。
窗部26也可以以嵌入的方式固定于在手插入部3设置的开口。配置有窗部26的手插入部3的面与窗部26也可以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面上。窗部26也可以配置在比窗部26的周围的手插入部3接近罩部的位置,即远离手插入空间5的位置。即,窗部26也可以配置在比窗部26的周围的手插入部3凹陷的位置或者凹陷一级的位置。
例如,在插入前部3b的面上配置有窗部26的情况下,窗部26配置在比窗部26的周围的插入前部3b接近前罩2a的位置即前方。这样,通过将窗部26配置在比其周围的手插入部3远离手插入空间5的位置或者凹陷的位置,在插入手时手不易接触到窗部26,窗部26不易损伤。由此,容易防止窗部26的透射率由于窗部26的损伤等而下降。此外,窗部26的周围的手插入部3的开口的边缘也可以呈向手插入空间5侧突出一级的形状。由此,在插入手时手不易接触到窗部26,容易防止窗部26的损伤。
窗部26与配置窗部26的手插入部3为了提高紧贴性而将距离保持为固定。例如,窗部26与手插入部3分离了与密封构件30的厚度相应的距离。例如,在窗部26的厚度方向或中心轴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情况下,即,在窗部26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情况下,窗部26的周围的手插入部3也沿着铅垂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窗部26的上侧比窗部26的下侧更接近手插入空间5侧的情况下,在窗部26的周围的手插入部3中,接近窗部26的上侧的位置的手插入部3也配置在比接近窗部26的下侧的位置的手插入部3更接近手插入空间5的位置。即,手插入部3也可以呈部分地向手插入空间5侧突出的形状。由此,能够更高度地保持窗部26与配置窗部26的手插入部3的周围之间的紧贴性。期望手插入部3的突出的位置与突出的位置的周围之间平滑地形成。由此,水难以积存在突出的位置。
窗部26的周边且上方的手插入部3也可以具有向手插入空间5侧突出的突出部。由此,防止从光源24照射的光线直接向上方照射。由此,能够减轻光线向上方的泄漏量。
外壳25形成UV照射装置23的外观。在外壳25与散热器28之间配置有密封构件30、窗部26、光源24、间隔件29以及基板27。外壳25以与手插入部3接触的方式配置。外壳25也可以被固定为经由固定构件31而与手插入部3相接。外壳25也可以不经由固定构件31而固定于手插入部3。例如,也可以使用压入或卡扣的技术将外壳25固定于手插入部3。或者,也可以通过设置于外壳25的外周的外螺纹与设置于在手插入部3形成的开口的内周的内螺纹进行螺合而将外壳25固定于手插入部3。
UV照射装置23也可以不必具备外壳25。也可以将外壳25的以外的UV照射装置23的部件固定于手插入部3。外壳25配置于与手插入部3的表面等同的位置,或者配置于比手插入部3的表面更靠深处的位置。例如,外壳25与外壳25周边的手插入部3相比,配置在距手插入空间5等同距离的位置或者距手插入空间5的距离稍远的位置。由此,在用户将手伸入到手插入空间5时,手接触到外壳25的可能性小,是卫生的。外壳25在其中心附近具有开口。该开口用于使从光源24照射的光通过。外壳25也可以具有用于固定密封构件30的槽。通过将密封构件30嵌入到槽中,进行密封构件30的在周向上的定位。
UV照射装置23具有的固定构件31例如是螺钉。固定构件31也可以使用螺钉以外的其他构件。固定构件31例如用于将UV照射装置23固定于手插入部3。
在本公开中,也可以设置用于填埋手插入部3与UV照射装置23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构件。以下,将该密封构件和上述的密封构件30统称为“密封构件30”。密封构件30例如由比手插入部3柔软的材料构成。密封构件30例如由比手插入部3的大部分柔软的材料构成。密封构件30也可以是通常被称为垫片、O型环、衬垫等的部件。密封构件30例如是橡胶、硅、弹性体等软质材料。密封构件30也可以是相对于手插入部3嵌件成型的一体型的部件。UV照射装置23经由固定构件31等被固定于手插入部3。密封构件30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密封构件30例如夹设在手插入部3与外壳25之间,用于密封手插入部3与外壳25。密封构件30例如夹设在手插入部3与窗部26之间,用于密封手插入部3与窗部26。密封构件30例如夹设在外壳25与窗部26之间,用于密封外壳25与窗部26。在通过固定构件31固定了UV照射装置23时,密封构件30的剖面被稍微压扁。例如,密封构件30的剖面积例如通过压缩减少了10%-20%左右。通过像这样使密封构件30变形,能够提高密封性。在手插入部3附着有从湿润的手飞散的水。在没有密封构件30的情况下,水可能会从手插入部3与UV照射装置23之间的微小间隙浸入到主体壳体2的内侧或UV照射装置23的内部。在没有密封构件30的情况下,水可能会从外壳25与窗部26之间的微小间隙浸入到主体壳体2的内侧或UV照射装置23的内部。在水附着于UV照射装置23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故障。通过使用上述的密封构件30,能够抑制水的浸入。
散热器28用于通过使基板27和光源24的热散逸而将它们冷却,抑制它们的温度上升。散热器28相对于基板27安装在与光源24相反的一侧的面或者该面的附近。散热器28被固定为与基板27直接或间接地相接。基板27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散热器28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位于暴露在吹出风路或排气风路中的位置。由此,能够通过手干燥装置1的工作时的气流来冷却基板27或散热器28。其结果是,除了通常时的基于自然对流的散热器28的散热之外,能够在用户使用手干燥装置1时,通过强制对流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此外,在未插入手时,也可以通过使送风机10进行微风运转而将基板27或散热器28冷却。微风运转可以是带来与为了通过手干燥装置1向手输送干燥风使手干燥而设定的最低风量或最低风速等同的风量或风速的运转,也可以是带来比该最低风量或最低风速更低的风量或风速的运转。或者,微风运转可以是带来与为了通过手干燥装置1向手输送干燥风使手干燥而设定的运转中的运转音最安静的运转等同的运转音的运转,也可以是带来比该最安静的运转更安静的运转音的运转。根据微风运转,在未插入手时也能够将基板27或散热器28冷却。作为调整风量的单元,当送风机10的马达是无刷马达时,容易控制风量,因此是期望的。
基板27用于使光源24发光。基板27与光源24电连接。基板27与电源部电连接。基板27也可以呈板状的形状。例如,光源24的光轴与基板27垂直地配置。也可以在基板27上连接其他各种电子部件或者电气部件。基板27也可以具有在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例如在用单手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不变形的程度的硬度。或者,基板27也可以具有在用单手施加了力时发生变形的程度的刚性。此外,基板27也可以具有通过自重而弯曲的程度的刚性。例如,如果基板27的一部分为1mm以下的厚度,则该部分的刚性变低。例如,如果基板27的一部分为0.1mm以下的厚度,则该部分的刚性进一步变低。此外,如果基板27具有形成有切口的形状,则刚性变低。基板27的一部分也可以具有薄膜状的较薄的部分。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基板27能够容易地变形,并且能够维持弯曲的状态。
例如,在平板状的1个基板27上配置2个光源24的情况下,光源24的光轴平行地配置。但是,为了向手插入部3的整体照射紫外线,以2个光源24的光轴相互不平行的方式进行照射是高效的。在该情况下,通过在1个基板27上搭载1个光源24,将2个基板27配置为不同的角度,从而配置为2个光源24的光轴成为不平行状态。例如,在上述那样的基板27的刚性低的情况下,能够在使基板27弯曲的状态下作为UV照射装置23的一个部件来使用。由此,能够在1个基板27配置了多个光源24的基础上,将这多个光源24的光轴配置为不同的方向。由此,能够减少基板27的数量,实现省空间化。
间隔件29具有将基板27与窗部26之间的距离保持为固定的功能。间隔件29例如由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构成。间隔件29的形状可以为中空的圆筒形状,也可以为中空的方筒形状。间隔件29也可以具有与窗部26等同的外形。例如,如果窗部26的外形为圆形,则间隔件29的形状也可以为中空的圆筒形状。此外,如果窗部26的外形为长方体形状,则间隔件29的形状也可以为中空的方筒形状。基板27与间隔件29的一端侧相接。窗部26与间隔件29的另一端侧相接。
间隔件29具有厚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在间隔件29为中空的圆筒形状的情况下,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件29的长度与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件29的长度相等。厚度方向上的间隔件29的长度比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件29的长度短,并且比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件29的长度短。例如,相互正交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的3个轴中的长度最短的方向上的尺寸相当于间隔件29的厚度方向的尺寸。间隔件29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对置的面。厚度方向上的间隔件29的长度比厚度方向上的光源24的长度长。间隔件29具有沿着厚度方向的轴。间隔件29的轴期望与光源24的光轴平行。间隔件29的轴也可以是中心轴。此外,优选以光源24的光轴的假想延长线和间隔件29的厚度方向的轴的假想延长线通过插入底部3a或对置的面的方式配置光源24和间隔件29。也可以是,间隔件29具有中空形状,在间隔件29的内侧即间隔件29的中空部分配置有光源24。优选以间隔件29的厚度方向与光源24的厚度方向一致或者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光源24和间隔件29。间隔件29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面相当于接近手插入空间5的面,与该一侧的面对置的面相当于远离手插入空间5的面。间隔件29及光源24与基板27相接。间隔件29的厚度方向上的远离手插入空间5的面以及光源24的厚度方向上的远离手插入空间5的面与基板27相接。即,间隔件29的厚度方向上的远离手插入空间5的面与光源24的厚度方向上的远离手插入空间5的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或者配置在大致相同的平面上。通过将该情况与厚度方向上的间隔件29的长度比厚度方向上的光源24的长度长的情况的结合,间隔件29的厚度方向上的接近手插入空间5的面配置在比光源24的厚度方向上的接近手插入空间5的面更接近手插入空间5的位置。由此,从光源24照射的光线在比光源24的厚度方向上的接近手插入空间5的面靠前侧的位置碰到间隔件29而反射。
在基板27的表面上安装有光源24。光源24配置为被基板27、窗部26及间隔件29包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来自光源24的外部的冲击所导致的光源24的破损。间隔件29也可以由紫外线反射率高的材料构成。间隔件29也可以构成为反射由光源24生成的光中的至少主波长的光。例如,如间隔件29具有高吸收率的情况那样,在间隔件29的反射率较低的情况下,一部分光线被间隔件29吸收,到达手插入部3的光线的照度下降。此外,例如,如间隔件29具有高透射率的情况那样,在间隔件29的反射率较低的情况下,为了使从光源24宽范围地照射的光线照射到手插入部3,需要尺寸大窗部26。在窗部26较大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其强度,需要增加其厚度。如果窗部26的厚度增加,则透射率下降。通过使用针对由所使用的光源24生成的紫外线的波长的反射率高的间隔件29,能够反射以广角照射的光线,能够抑制窗部26的尺寸,实现薄壁化,能够抑制照度的下降。对于反射率高的材料,例如举出氟树脂作为树脂,举出铝、实施了氧化铝膜加工、蒸镀等表面处理的构件等作为金属。反射率高例如是指针对光源24的主波长的反射率为80%以上,优选为90%以上。或者,反射率高也可以是指与手插入部3所使用的其他材料相比时反射率相对高。
另外,间隔件29也可以不是中空的形状。期望光源24被间隔件29包围360度或整周,但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光源24也可以被多个间隔件29包围。例如,光源24也可以被隔开间隔而设置的多个间隔件29包围。例如,也可以以光源24的中心和光轴为中心,在180度以上的范围内使光源24被间隔件29包围,还可以在270度以上的范围内使光源24被间隔件29包围。间隔件29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圆形或方形,而是例如C字状、U字状或者拱形状那样的一部分缺失的柱形状。但是,间隔件29的形状优选为四周封闭的中空的圆形或中空的方形。这是因为,间隔件29与窗部26或密封构件30协同配合地成为使水或尘埃难以进入光源24的构造。基于相同的原因,在间隔件29具有一部分缺失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是该缺失的范围尽可能少的形状。此外,间隔件29的缺失部分的位置优选为铅垂方向的下侧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在比光源24的中心靠铅垂方向的下侧的范围内存在间隔件29的缺失的部分。例如,也可以是,关于铅垂方向的位置,在比光源24的下端靠下侧的范围内缺失间隔件29。例如,间隔件29的形状也可以是中空的棱柱的底边即下侧的部分缺失的C字状或U字状的形状。从在具有中空的圆筒形状或中空的棱柱形状的间隔件29的内侧即中空部分配置的光源24照射的光线的一部分碰到间隔件29而反射。仅碰到间隔件29一次而反射的光线进入手插入部3侧。此时,仅碰到间隔件29中的铅垂方向的下侧的部分一次而反射且之后未碰到间隔件29而进入手插入部3侧的光线向铅垂方向的上方前进。这样的光线不碰到手插入部3而照射到设置有手干燥装置1的空间。与此相对,如果是铅垂方向的下侧的部分缺失的间隔件29,则能够减少碰到间隔件29发生反射而照射到设置有手干燥装置1的空间的光线。由此,能够降低位于周边的人受到辐射的风险。
UV照射装置23的固定不限定于固定构件31。例如,固定构件31也可以是手干燥装置1的一部分,还可以是手插入部3的一部分。固定构件31也可以是外壳25的一部分,还可以是散热器28的一部分。此外,如果能够固定UV照射装置23,则也可以不具备固定构件31。
图24至图27分别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具备的UV照射装置23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图24至图27分别示出的UV照射装置23的变形例是不具有外壳25的例子。在图24至图27的各个变形例中,通过螺钉33将散热器28紧固于手插入部3的凸起3k而将UV照射装置23固定于手插入部3。
在图24所示的变形例和图25所示的变形例中,密封构件30将窗部26与手插入部3之间的间隙密封。
图25至图27分别示出的变形例是不具有间隔件29的例子。在这些变形例中,窗部26被手插入部3保持。
在图25所示的变形例中,通过从凸起3k向内周侧突出的突出部3m来支承窗部26。
图26和图27分别示出的变形例是不具有密封构件30的例子。
在图26所示的变形例中,使用衬套34将窗部26安装于手插入部3。衬套34的外周部与形成于手插入部3的开口的内周部嵌合。窗部26的外周部与衬套34的内周部嵌合。衬套34例如具有类似于电缆衬套的构造。衬套34也可以兼具将窗部26与手插入部3之间的间隙密封的功能。在该情况下,通过将窗部26从手插入空间5侧朝向光源24压入而安装窗部26。
手干燥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拆卸UV照射装置23。换言之,UV照射装置23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从手干燥装置1的手插入部3拆卸。此外,手干燥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手干燥装置1中的除了UV照射装置23之外的主体部分与UV照射装置23能够分离,能够从该主体部分拆卸UV照射装置23。手干燥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拆卸UV照射装置23并更换为新的UV照射装置23。通过这种方式,在光源24达到寿命而性能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更换为新的UV照射装置23,能够使性能恢复。此外,通过更换为新的UV照射装置23,也能够使窗部26或密封构件30等的性能恢复。此外,通过拆卸固定构件31,还能够在将外壳25或密封构件30安装于手干燥装置1的状态下更换光源24或窗部26。即,能够根据拆卸的部位或根据需要,容易地更换UV照射装置23的整体,或者选择性地更换UV照射装置23的一部分。此外,通过拆卸作为固定单元的螺钉33或固定构件31,能够拆卸包含光源24的光源部。即,通过多个方法或多个部位的拆卸,能够拆卸该光源部。如上所述,光源24或窗部26的上侧的部分优选位于比光源24或窗部26的下侧的部分靠手插入空间5侧的位置。即,作为UV照射装置23整体,上侧的部分也可以位于比下侧的部分靠手插入空间5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拆卸固定构件31而更换光源24或窗部26时,密封构件30难以落下,因此,装卸和更换的作业变得容易。
在图27所示的变形例中,使用双面粘接带35将窗部26安装于手插入部3。窗部26的周缘部通过双面粘接带35粘接于在手插入部3形成的开口的缘部。双面粘接带35将窗部26与手插入部3之间的间隙密封。
能够通过拆卸作为固定单元的螺钉33或者固定构件31而拆卸窗部26或UV照射装置23。这样,手干燥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窗部26能够拆卸。手干燥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拆卸窗部26而更换为新的窗部26。通过这种方式,在窗部26劣化而使透射率下降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更换为新的窗部26而使透射率恢复。另外,在窗部26与UV照射装置23分体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不拆卸UV照射装置23而拆卸窗部26。此外,在窗部26与UV照射装置23一体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每个UV照射装置23更换为新的UV照射装置而将窗部26更换为新的窗部。
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也可以呈白色。或者,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也可以呈黑色或黄色。此外,插入底部3a的表面也可以呈与插入周围部的表面不同的颜色。此外,也可以是,插入底部3a的表面呈黑色或黄色,插入周围部的表面呈与插入底部3a不同的颜色,例如白色。当通过来自UV照射装置23的紫外线照射而使手插入部3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时,手插入部3的颜色可能发生变化。尤其是当手插入部3为白色时,用户容易注意到颜色的变化,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好的印象。优选使紫外线重点地照射于插入底部3a。因此,尤其是插入底部3a的颜色优选为用户难以注意到由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颜色的变化的颜色或者难以发生变色的颜色。
手干燥装置1还可以具备输出变更单元,该输出变更单元构成为根据手检测部21的检测,使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存在当紫外线碰到人体时有害的情况。如果输出变更单元与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的情况相应地使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则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紫外线碰到人体。输出变更单元能够通过调整光源24的电流来调整光源24的输出。本实施方式中的输出变更单元例如可以由控制部22实现,也可以由与控制部22不同的控制部(省略图示)实现。
这里,手检测部21能够检测插入到手插入部3的手插入空间5内的手或者放置于手插入部3的手的有无。手干燥装置1的控制部22也可以构成为,在手检测部21检测到不存在手的情况下,使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通过在手插入部3不存在手时使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能够更加可靠地使安全性与卫生性两者并存。
如图10所示,手干燥装置1还可以具备人检测部39。人检测部39是对接近手干燥装置1的人体进行检测的人检测单元的例子。人检测部39例如也可以具有设置于主体壳体2的人感传感器。另外,本公开的手干燥装置也可以不具备人检测单元。例如,人检测部39检测相对于手干燥装置1位于比规定的距离近的位置的人体。例如,人检测部39检测相对于手干燥装置1位于比规定的距离近的位置的人体的移动。例如,人检测部39检测相对于手干燥装置1站立在规定的区域的人。例如,人检测部39检测人体的姿势。例如,人检测部39检测用户将手即将伸入手插入部3的手插入空间5之前的姿势。例如,人检测部39检测单手或单臂或者双手或双臂与人以通常的姿势直立时相比位于前方或上方的情况。例如,相比于在用户将手伸入手插入部3的手插入空间5时由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人检测部39更早地检测到用户的存在。例如,人检测部39也可以检测手。
手干燥装置1还可以具备输出变更单元,该输出变更单元构成为与人检测部39的检测相应地使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如果输出变更单元与人检测部39检测到人的情况相应地使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则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紫外线碰到人体。
紫外线照射量与照度和照射时间之积成比例。如果照度固定,则能够计算与充分地对手插入部3内进行杀菌所需的紫外线照射量对应的照射时间。
UV照射装置23在其总计的照射时间变长时,光源24接近寿命而劣化,或者由于窗部26的劣化而使透射率下降,输出和照度可能下降。此外,手插入部3的构成材料可能因受到紫外线照射而发生劣化。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些现象,可以说期望在UV照射装置23的1次的照射时间达到了充分地对手插入部3内进行杀菌所需的时间的情况下,使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以下,将充分地对手插入部3内进行杀菌所需的1次的照射时间称为“必要杀菌时间”。
输出变更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当手检测部21未检测到手的状态持续的时间或者人检测部39未检测到人的状态持续的时间超过基准时,使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当手检测部21未检测到手的状态持续的时间或者人检测部39未检测到人的状态持续的时间超过基准时,视为UV照射装置23的1次的照射时间达到必要杀菌时间。此时,通过使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能够防止照射时间不必要地变长。因此,有利于延长光源24的寿命,防止窗部26的透射率下降,并且防止手插入部3的构成材料的劣化。
在手干燥装置1具备手检测部21和人检测部39双方的情况下,输出变更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在手检测部21未检测到手且人检测部39未检测到人的状态持续的时间超过基准时,使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在手检测部21未检测到手且人检测部39未检测到人的状态持续的时间超过基准时,视为UV照射装置23的1次的照射时间达到必要杀菌时间。此时,通过使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能够防止照射时间不必要地变长。因此,有利于延长光源24的寿命,防止窗部26的透射率下降,并且防止手插入部3的构成材料的劣化。
输出变更单元或控制部22也可以构成为,当UV照射装置23持续照射紫外线的时间超过基准时,使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由此,能够防止1次的照射时间不必要地变长。因此,有利于延长光源24的寿命,防止窗部26的透射率下降,并且防止手插入部3的构成材料的劣化。
手干燥装置1还可以具备照射报知单元,该照射报知单元在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时,对该情况进行报知。例如,显示部4也可以被用作照射报知单元。例如,也可以在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时,控制部22通过显示部4向用户报知正在执行紫外线照射。由于紫外线无法被眼睛看到,因此如果没有照射报知单元,则用户可能无法感知UV照射装置23的紫外线照射是否在执行中。与此相对,根据照射报知单元,用户能够更加可靠地感知UV照射装置23的紫外线照射是否在执行中。
手干燥装置1还可以具备报知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的卫生状态报知单元。例如,显示部4也可以被用作卫生状态报知单元。控制部22也可以将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分类为多个阶段来进行评价。例如,也可以是,控制部22在上次的手的干燥结束后的UV照射装置23的照射时间达到必要杀菌时间的情况下,评价为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最好,在上次的手的干燥结束后的UV照射装置23的照射时间超过比必要杀菌时间短的第一基准时间且未达到必要杀菌时间的情况下,评价为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良好,在上次的手的干燥结束后的UV照射装置23的照射时间未达到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评价为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不好。控制部22例如也可以通过显示部4向用户报知像这样评价出的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在通过卫生状态报知单元报知了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为最好的情况下或者在通过卫生状态报知单元报知了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为良好的情况下,用户能够更加放心地使用手干燥装置1。另一方面,在通过卫生状态报知单元报知了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不好的情况下,用户例如能够通过采取不使用手干燥装置1等对策而避免风险。
图28是反射部36的剖视图。手干燥装置1还可以具备1个或多个反射部36。更具体而言,手插入部3还可以具备反射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紫外线的反射部36。反射部36配置为面向手插入空间5。反射部36是紫外线的反射率高的构件。在本公开中,“紫外线的反射率高”相当于针对特定的紫外线波长、向反射部36照射的波长、或者光源24的主波长的光线的反射率为50%以上,优选相当于为80%以上,更优选相当于为90%以上。例如,在10mW的光线入射到反射部36的情况下,反射部36反射5mW以上,优选反射8mW以上,更优选反射9mW以上。
反射部36的反射的性质也可以是镜面反射或扩散反射中的任意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如镜子那样反射,相对于反射面,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地反射。例如,在镜面反射中,在从正面观察反射部36时,面部如镜子那样清晰地映现,能够简单地确认为在观察反射部36时像清晰地映现的是镜面反射。与此相对,扩散反射是指入射的光在反射面向各种方向漫反射,是没有光泽或光亮的反射、表面粗糙的反射等。反射部36也可以是具有镜面反射和扩散反射双方的反射性质的构件。
例如,在使用镜面反射的反射部36的情况下,能够朝向特定的区域反射光。例如,在手插入部3仅配置有1个UV照射装置23的情况下,如果不使用反射,则配置有UV照射装置23的部分的手插入部3可能难以被照射到紫外线。与此相对,通过在与配置有UV照射装置23的部分的手插入部3相对的部分的手插入部3配置反射部36,能够使由反射部36反射的紫外线照射到配置有UV照射装置23的部分的手插入部3。例如,在插入前部3b配置有UV照射装置23且在插入后部3c配置有反射部36的情况下,由反射部36反射的紫外线照射到插入前部3b,由此能够提高插入前部3b的照度。扩散反射具有向各种方向漫反射的性质。因此,在使用扩散反射的反射部36的情况下,例如能够提高手插入部3整体的照度。如以上那样,通过设置反射部36,能够进一步提高杀菌力。另外,对镜面反射和扩散反射的使用方法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使用方法不限于此。
作为反射率高的材料,反射部36例如期望使用金属或氟树脂而制成。金属例如是铝。氟树脂例如是聚四氟乙烯(PTFE)。此外,作为提高反射率的处理,例如反射部36也可以被实施氧化铝膜处理、涂层表面处理、涂装、薄膜粘贴、蒸镀等处理,还可以被实施多个处理。此外,在实施上述那样的提高反射率的处理的情况下,反射部36的素坯或母材也可以是反射率低的材料。
反射部36例如也可以是板状的构件。反射部36也可以具备反射面36a、背面36b、以及反射侧壁部36c。反射面36a例如也可以是实质上长方形的形状。反射部36例如也可以是实质上长方体的形状。在本公开中,“实质上长方形”或者“实质上长方体”包括对角进行了倒角处理的形状以及使边带有圆度的形状。此外,为了向手插入部3固定,也可以在反射部36设置开口、切口、缺口、凹陷或者凹部。另外,反射部36的形状也可以是遍及手插入部3的多个面而配置的形状。
反射部36的厚度例如是0.2mm~5mm左右,优选为0.5mm~3mm左右。反射部36的厚度例如相当于相互正交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的3个轴中的长度最短的方向上的反射部36的尺寸。
反射部36的背面36b是反射面36a的相反侧的面。背面36b配置在比反射面36a接近手插入部3的位置。背面36b与手插入部3直接或间接地相接。间接地相接例如是指借助双面粘接带或粘接剂等粘接构件而相接。背面36b的大部分是平坦的面。背面36b是与反射面36a实质上平行的面。
反射侧壁部36c是反射部36的侧壁。反射侧壁部36c由多个侧壁构成。例如如果是长方体的反射部36,则除了反射面36a和背面36b之外的4个面是反射侧壁部36c。反射侧壁部36c是相对于反射面36a和背面36b的侧壁。反射侧壁部36c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反射面36a和背面36b垂直,也可以倾斜。
也可以在手插入部3的插入周围部的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表面中的占据一半以上面积的区域设置反射部36。反射部36的形状不限定于平板。例如,反射部36也可以形成为沿着手插入部3的至少一部分弯曲的形状。例如,反射部36也可以沿着手插入部3的至少一部分形状粘贴使用。在该情况下,反射部36例如是片状或薄膜状。如果是这样的反射部36,则能够容易地形成与手插入部3的形状配合的复杂形状的反射部36。由此,能够使反射部36成为任意的形状。
作为将反射部36固定于手插入部3的方法,例如举出利用粘接带或粘接剂等的粘接、利用螺钉等的紧固、嵌入、固定、嵌合等。
此外,代替将反射部36安装于手插入部3,手插入部3自身也可以由反射率高的材料制成。即,也可以使反射部36与手插入部3成为一体。换言之,手插入部3的不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背面侧也可以由反射率高的材料形成。例如,也可以由作为反射率高的材料的金属或氟树脂制成手插入部3。在使反射部36与手插入部3成为一体的情况下,具有如下优点:即便受到在使用时施加的外力或者经年劣化的影响,反射部36也不会从手插入部3剥离或脱落。
反射部36的反射面36a与反射部36的周边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的位置相比,可以位于突出的位置,也可以位于同一面上的位置,还可以位于凹陷的位置。反射部36的反射面36a优选与反射部36的周边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位于同一面上,更优选配置在相对于反射部36的周边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凹陷的位置。在反射部36或反射面36a配置在比其周边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突出的位置的情况下,在用户将手插入到手插入空间5时,手可能会与反射部36接触。在该情况下,可能用户会受伤,或者反射面36a被弄脏或受到损伤,或者反射部36容易从手插入部3剥离。另外,当反射面36a被弄脏时,反射率可能下降。与此相对,通过反射部36的反射面36a与反射部36的周边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位于同一面上或者配置在相对于反射部36的周边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凹陷的位置,手与反射部36接触的可能性变低,因此,安全性、反射率及杀菌性能提高。此外,能够更加可靠地保持反射部36相对于手插入部3的固定状态。例如,反射部36的剥离难度提高。
在插入底部3a配置有反射部36的情况下,由反射部36反射的光线可能朝向上方而向手插入部3的外侧射出,照射到人的面部等。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期望在插入底部3a不配置反射部36而在插入周围部配置反射部36。期望反射部36配置在与配置有UV照射装置23的部分的手插入部3相对的部分的手插入部3的面上。由此,能够使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光线更加高效地被反射部36反射。反射部36的位置的高度不受限定,但期望配置在比UV照射装置23靠下的位置。由此,能够向手插入部3中的下侧的部分更多地照射紫外线。手插入部3中的下侧由于水滴从上方滴落,因此水滴多。在吹出口部朝向斜下方向的情况下,风向也向斜下方向吹出,因此,容易在手插入部3中的下侧更多地附着水滴。在水滴量大的部位,由于高速气流,水滴容易成为气溶胶而分散到空气中。鉴于这些情况,通过在比UV照射装置23靠下的位置配置反射部36,能够向手插入部3中的下侧更多地照射紫外线,卫生性进一步提高。
在手插入部3配置反射部36的情况下,手插入部3也可以具有用于配置反射部36的配置部3n。配置部3n也可以形成于配置反射部36的部分的手插入部3。配置部3n例如是配置有反射部36的手插入部3的一部分。配置部3n例如与配置有反射部36的手插入部3一体成型。配置部3n例如是与配置有反射部36的手插入部3相同的构件。
配置部3n例如具备配置面3p和配置侧壁部3q。配置面3p例如是平坦的面。配置面3p例如接近反射部36的背面36b。配置面3p例如与背面36b直接或间接地相接。配置面3p例如是与背面36b平行的面。如果配置面3p是平坦的面,则容易固定反射部36。配置面3p在配置反射部36的手插入部3中配置在凹陷的位置。
配置侧壁部3q形成配置部3n的侧壁。在将实质上长方体形状的反射部36配置于配置部3n的情况下,配置侧壁部3q例如除了反射面36a之外形成为4个面。配置侧壁部3q具有彼此相对的面。配置侧壁部3q相对于配置面3p可以垂直,也可以倾斜,还可以稍微倾斜。配置侧壁部3q倾斜的方向是彼此相对的配置侧壁部3q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配置面3p而增加这样的方向。“稍微倾斜”例如是指,配置侧壁部3q相对于配置面3p的角度例如为90.2度~100度左右,更优选为90.5度~95度左右。如果为这样的角度,则容易用模具成型,并且即便在反射侧壁部36c是与反射面36a及背面36b垂直的面的情况下,在配置侧壁部3q与反射侧壁部36c之间也难以产生间隙。由于难以产生间隙,因此垃圾或水难以侵入,是清洁的,并且,能够更加可靠地维持反射部36相对于配置部3n的固定状态。此外,如果配置侧壁部3q与反射侧壁部36c平行,则垃圾或水难以浸入,是清洁的,并且,能够更加可靠地维持反射部36相对于配置部3n的固定状态。
配置侧壁部3q配置在比配置面3p接近配置反射部36的周边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的位置。在配置部3n配置有反射部36的情况下,配置侧壁部3q与反射侧壁部36c接近或接触。配置侧壁部3q的各面也可以相对于接近或接触的反射侧壁部36c的各面实质上平行地配置。
反射侧壁部36c中的反射部36的厚度、例如与反射面36a垂直的方向的厚度也可以比与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配置侧壁部3q的长度即深度短。在反射部36的背面36b与配置面3p之间设置有粘接构件的情况下,该粘接构件的厚度与反射部36的厚度之和也可以比配置侧壁部3q的上述深度短。此外,配置侧壁部3q的位于远离配置面3p的位置的端部也可以配置在比反射面36a接近手插入空间5的位置。这样,反射面36a也可以配置在比配置反射部36的附近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凹陷的位置。由此,手与反射部36接触的可能性变低,因此,安全性、反射率及杀菌性能提高。此外,能够更加可靠地保持反射部36相对于手插入部3的固定状态。例如,反射部36的剥离难度提高。
作为上述的反射部36的其他方式,手干燥装置1也可以具备通过立体地组装片材而形成的组装体37。图29是示出与反射部36的其他方式相当的组装体37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0是示出立体地组装图29所示的组装体37之前的片材的展开图。
组装体37能够设置于手插入部3。组装体37是示出反射部36的其他方式的一例。换言之,组装体37是反射率高的构件,主要是为了提高反射率而设置的。组装体37也可以是树脂构件,但期望由铝等金属构件构成。此外,为了提高反射率,组装体37也可以被实施上述那样的表面处理。组装体37能够安装于现有产品。例如,组装体37也能够设置于已经安装在卫生间空间内的手干燥装置1的手插入部3。组装体37可以使用双面粘接带、粘接剂、螺钉等固定构件安装于手插入部3,也可以不使用固定构件而安装于手插入部3。
组装体37适合于在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中的多个面设置反射部36时。例如,在手插入部3的前侧的面、后侧的面、左侧的面、右侧的面及底面中的2个以上的面设置反射部36时,组装体37是合适的。
组装体37例如由一个部件构成。即,组装体37为了配置于多个面而具有弯折或弯曲。此外,组装体37被实施了弯折或弯曲等的弯曲加工。
如图30所示,被实施弯曲加工前的组装体37是板状构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组装体37的被实施弯曲加工前的板状的状态称为组装片38。图31是示出组装片38的另一例的展开图。组装体37和组装片38也可以具备组装底部37a和组装周围部。组装底部37a例如在将组装体37设置于手插入部3时位于插入底部3a,或者与插入底部3a相对,或者与插入底部3a相接。组装周围部位于手插入部3的插入周围部,或者与插入周围部相对,或者与插入周围部相接。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位于”、“相对”、“相接”统一记作“位于”。
组装周围部包含位于插入前部3b的部位即组装前部37b、位于插入后部3c的部位即组装后部37c、以及位于插入侧部3d的部位即组装侧部中的至少一个。组装前部37b和组装后部37c配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组装侧部包含位于插入左部3g的部位即组装左部37g和位于插入右部3h的部位即组装右部37h中的至少一个。组装左部37g和组装右部37h配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
在组装体37中,组装前部37b与组装左部37g相邻。在组装体37中,组装前部37b和组装左部37g配置为相互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方向。在组装体37中,组装前部37b与组装右部37h相邻。在组装体37中,组装前部37b和组装右部37h配置为相互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方向。在组装体37中,组装后部37c与组装左部37g相邻。在组装体37中,组装后部37c和组装左部37g配置为相互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方向。在组装体37中,组装后部37c与组装右部37h相邻。在组装体37中,组装后部37c和组装右部37h配置为相互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方向。
在将组装体37设置于手插入部3时,组装底部37a配置为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方向。在将组装体37设置于手插入部3时,组装周围部配置为与铅垂线平行或者与铅垂线接近平行的方向。
形成组装体37的各个部位的大部分为平面。形成组装体37的各个部位与相邻的部位之间具有弯曲部。弯曲部也可以包含垂直弯折的情况。此外,弯曲部也可以是组装体37中的相邻的多个部位共有的部分。例如,位于组装前部37b与组装右部37h之间的弯曲部可以是组装前部37b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组装右部37h的一部分,还可以由组装前部37b的一部分和组装右部37h的一部分构成。
组装体37和组装片38具备组装周围部的多个部位中的至少1个。即,组装体37和组装片38具备组装前部37b、组装后部37c、组装左部37g以及组装右部37h中的至少1个。
组装体37适当地配置为不损害手插入部3的主要功能。例如,组装体37被配置或成形为不会覆盖吹出口部、配置于手插入部3的各种传感器及排水口8。例如,在将组装体37设置于手插入部3的状态下,组装体37的上部也可以配置在比吹出口部和各种传感器低的位置。此外,也可以是,在组装体37配置于手插入部3的状态下,组装体37的上部配置在比吹出口部或各种传感器靠上部的位置,并且在组装体37设置有开口或切口,使得不覆盖吹出口部或各种传感器。换言之,组装体37被配置或成形为,在设置于手插入部3的状态下能够视觉确认吹出口部和各种传感器。
图29所示的组装体37和图30所示的组装片38具备组装底部37a、组装后部37c以及组装左部37g。作为不同的例子,组装体37例如也可以不具备组装底部37a,而具备组装周围部的多个部位中的至少相邻的2个部位。
图31所示的组装片38具备组装底部37a、组装前部37b、组装后部37c、组装左部37g以及组装右部37h。这样,组装体37例如也可以具备组装周围部的多个部位中的至少3个部位和组装底部37a。
组装片38例如也可以是金属板构件。组装片38由1个部件构成。在组装体37和组装片38的一个部位和与该部位相邻的部位之间设置有弯曲部。组装片38由薄板状的片材构成,使得能够弯曲。
图32和图33是示意性示出用于维持将组装片38组装于组装体37的状态的构造的例子的图。组装片38具备图32所示的凸主体部38a和图33所示的凹主体部38c。例如,凸主体部38a和凹主体部38c分别也可以相当于组装底部37a、组装前部37b、组装后部37c、组装左部37g、组装右部37h中的任意一个。
如图32所示,凸形状部38b形成为从凸主体部38a的一部分突出。凸形状部38b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
如图33所示,凹形状部38d形成于凹主体部38c。凹形状部38d相当于凹主体部38c的一部分成为向与组装片38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的形状的切口。凹形状部38d的数量优选与凸形状部38b的数量相同。
组装片38的厚度例如也可以在组装片38的整体范围内均匀。凸主体部38a、凸形状部38b、凹主体部38c及凹形状部38d的厚度方向是与组装片38的厚度方向相同的方向。
组装片38通过弯曲部弯曲而成为立体形状。此时,在组装片38中,凸形状部38b和凹形状部38d配置在凸形状部38b与凹形状部38d啮合的位置。凸形状部38b的形状为钩型形状、带有倒钩的形状、防脱形状等。凹形状部38d呈与凸形状部38b啮合的形状。凸形状部38b与凹形状部38d如拼图那样相互嵌合。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32所示,将与凸主体部38a及凸形状部38b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该厚度方向及第一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凸形状部38b从凸主体部38a朝向第一方向突出。在与凸主体部38a之间的第一方向的距离为比较短的第一距离D1的第一位置处,凸形状部38b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成为L1。在与凸主体部38a之间的第一方向的距离为比第一距离D1长的第二距离D2的第二位置处,凸形状部38b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成为比L1大的L2。即,凸形状部38b呈接近其前端的第二位置的粗细度L2大于接近根部的第一位置的粗细度L1的形状。
例如,凹形状部38d从凹主体部38c的特定的边凹陷。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33所示,将从相当于凹主体部38c的中心或重心的位置38e到形成有凹形状部38d的特定的边为止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将与凹主体部38c及凹形状部38d的厚度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设为第四方向。在距位置38e的第三方向的距离为比较短的第三距离D3的第三位置处,凹形状部38d在第四方向上的长度成为L3。在距位置38e的第三方向的距离为比第三距离D3长的第四距离D4的第四位置处,凹形状部38d在第四方向上的长度成为比L3小的L4。即,凹形状部38d的接近开口部的第四位置处的凹形状部38d在第四方向上的宽度L4小于位于比第四位置靠凹形状部38d的深处的第三位置处的凹形状部38d在第四方向上的宽度L3。
在图30和图31所示的例子的组装片38上也设置有凸形状部38b和凹形状部38d。通过凸形状部38b与凹形状部38d啮合,实现作为防脱构造的功能。其结果是,如图29所示,能够更加稳定地维持组装体37的立体形状。
图34是示出图31所示的组装片38的变形例的展开图。在图34的变形例中,在组装底部37a设置有实质上长方形的开口37i。开口37i的面积大于除了开口37i之外的部分的组装底部37a的面积。通过设置这样的开口37i,插入底部3a的表面的大部分不被紫外线反射率高的材料覆盖,而是相对于手插入空间5露出。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朝向插入底部3a照射的紫外线朝向上方反射,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降低向手插入空间5的外部泄漏的紫外线。
组装体37期望具有与手插入部3的内部尺寸匹配的外部尺寸,使得在配置于手插入部3时不会与手插入部3产生间隙。另外,也可以以与图28同样的构造将组装体37配置于手插入部3。例如,在组装体37配置于手插入部3时,组装体37中的向手插入空间5露出的面的背面与配置面3p相接。例如,组装前部37b、组装后部37c、组装左部37g、组装右部37h中的至少1个的背面与配置面3p相接。此时,组装前部37b、组装后部37c、组装左部37g、组装右部37h中的至少1个的背面中的与配置面3p相接的部位的反射侧壁部也可以与配置侧壁部3q接近或接触。即,配置侧壁部3q也可以位于组装体37的正上方。即,相当于设置组装体37的位置的、手插入部3的插入周围部的表面也可以配置在相对于与组装体37相邻的位置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而凹陷一级的位置。由此,当配置组装体37时,组装体37与组装体37的周边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位于同一面上,或者配置在相对于组装体37的周边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而凹陷的位置。由此,手与组装体37的表面接触或者手与组装体37的边缘接触的可能性变低,因此,安全、反射率及杀菌性能提高。此外,假设即便组装体37与手插入部3的粘接变弱,组装体37也不会向上方移动。此外,也能够不通过粘接而将组装体37直接配置于手插入部3。在该情况下,组装体37也能够使用而不会从手插入部3脱落。此外,组装体37也可以作用有欲通过弹性而返回到组装片的状态即平面形状的状态的力。在该情况下,通过具有配置侧壁部3q,相对于手插入部3的位置也不会偏移。
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表面也可以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对于由光源24生成的光的主波长的光具有70%以上的反射率,该第二区域对于由光源24生成的光的主波长的光具有30%以下的反射率。由此,通过向其他的区域照射由第一区域反射的紫外线而能够实现向宽范围的照射,并且,通过在第二区域抑制紫外线的反射,能够更加可靠地降低向手插入空间5的外部泄漏的紫外线。例如,也可以在插入前部3b、插入后部3c、插入左部3g、插入右部3h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第一区域,在插入底部3a设置第二区域。也可以通过设置反射部36而形成第一区域,将未被反射部36覆盖的区域设为第二区域。
另外,手干燥装置1还可以具有被实施了光催化剂处理的部分。光催化剂是指通过照射光而产生催化剂作用的物质。例如,在产生催化剂作用时,细菌或病毒被分解而无害化。光催化剂例如由氧化钛构成。例如,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光线直接或反射后照射到手干燥装置1的至少一部分。将这样的被照射UV的光线的面称为被照射面。例如,也可以对被照射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光催化剂处理。也可以在被照射面的表面上实施光催化剂处理。此外,也可以在成型前的工序中,实施光催化剂材料与树脂材料的混炼,利用使该混炼后的材料成型而得到的部件形成被照射面。例如,在被照射面的材料是树脂材料的情况下,该材料也可以是混炼了光催化剂材料的材料。在为混炼了光催化剂材料的材料的情况下,即便由于擦拭扫除等而将表面刮掉,也容易持续光催化剂效果。当向被实施了光催化剂处理的被照射面照射UV的光线时,除了目前为止上述的基于UV的杀菌作用之外,还通过催化剂反应,将细菌或病毒分解。由此,细菌或病毒被杀菌、无害化的速度进一步变快。因此,感染风险进一步下降。
此外,UV照射装置23也可以对空气进行杀菌,还可以对手干燥装置1的内部进行杀菌。例如,UV照射装置23也可以对手干燥装置1的内部的风路进行杀菌,还可以朝向手干燥装置1内部的液体照射UV来进行杀菌。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卫生性。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35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图35是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40的示意性剖视图。该剖视图相当于利用与手干燥装置40的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切断手干燥装置40而得到的剖面主视图。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如下例子:送风机10从配置于手干燥装置1的底部的吸气口16抽吸气流,并且从吹出口部向手插入空间5吹出的气流碰到手,从而使手干燥。在这样的实施方式1中,微细的水滴可能从手插入部3的侧方或上方飞出。根据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40,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降低水滴的飞散。
以下记载特别重要的方面。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相同。具有通气孔6的吹出口部配置于手插入部3。例如,吹出口部配置于插入周围部。例如,吹出口部配置于插入前部3b或插入后部3c。在插入底部3a形成有排水口8。插入侧部3d的上部例如可以配置在与插入前部3b的上部等同的高度,也可以配置在与插入后部3c的上部等同的高度。当驱动送风机10时,从吹出口部的通气孔6吹出空气。
以下,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手干燥装置40具备向手插入空间5开口的抽吸口41。抽吸口41例如配置于手插入部3。抽吸口41也可以配置在与吹出口部相邻的手插入部3的部位。例如,如图35所示,在吹出口部配置于插入前部3b或插入后部3c的情况下,抽吸口41也可以配置于插入侧部3d。或者,抽吸口41也可以配置于插入底部3a。抽吸口41配置在向手插入空间5露出的位置。图示例的抽吸口41配置在比吹出口部低的位置。但是,抽吸口41也可以配置在比吹出口部高的位置。手干燥装置40可以仅具备1个抽吸口41,也可以具备多个抽吸口41。例如,也可以如图示例那样,手干燥装置40具备配置于插入左部3g的抽吸口41和配置于插入右部3h的抽吸口41。1个抽吸口41也可以通过多个小孔聚集而形成。由此,抽吸风速提高,并且能够降低用户错误地将手指等插入到抽吸口41的可能性,安全性提高。
手干燥装置40具备抽吸风路42。抽吸风路42与抽吸口41流体连通。即,从抽吸口41抽吸的空气通过抽吸风路42。抽吸风路42也可以具备多个。例如,也可以具备与配置于插入左部3g的抽吸口41流体连通的抽吸风路42、以及与配置于插入右部3h的抽吸口41流体连通的抽吸风路42。
抽吸风路42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配置在主体壳体2的罩部与手插入部3之间。抽吸风路42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配置在形成有罩部和手插入部3的区域。例如,抽吸风路42具有配置于形成有侧罩2c和插入侧部3d的区域的部分。例如,抽吸风路42具有配置于形成有左侧罩2c和插入左部3g的区域的部分。例如,抽吸风路42具有配置于形成有右侧罩2c和插入右部3h的区域的部分。换言之,罩部和手插入部3还用作形成抽吸风路42的构件。
抽吸风路42配置在与抽吸口41等同的高度的位置或者比抽吸口41低的位置。抽吸风路42与送风机10的吸气侧直接或间接地相连。即,当送风机10工作时,经由抽吸风路42产生从手插入空间5向抽吸口41抽吸空气的气流。抽吸风路42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吸气风路18流体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时,在对手进行干燥时,能够向抽吸口41吸入手插入空间5的空气。由此,能够抑制水滴向手插入空间5的外部飞出。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降低水滴的飞散。
抽吸风路42例如也可以由抽吸风路421、抽吸风路422以及抽吸风路423构成。抽吸风路421的一端与抽吸口41流体连接。抽吸风路421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抽吸风路421使从抽吸口41流入的空气向下方向移动。抽吸风路421的一端配置在比送风机10靠上方的位置。抽吸风路421的另一端配置在比送风机10靠下侧的位置。
抽吸风路422的一端与抽吸风路421的另一端流体连接。抽吸风路422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手干燥装置40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形成。抽吸风路422具备使通过了抽吸风路421的空气向手干燥装置40的俯视下的中心侧移动的风路。例如,在从上方观察手干燥装置40的内部的情况下,抽吸风路422的一端配置在手干燥装置40的接近左端、右端、前端、后端中的任一端的位置。即,在从上方观察手干燥装置40的内部的情况下,抽吸风路422的一端配置在与送风机10不重叠的位置。在从上方观察手干燥装置40的内部的情况下,抽吸风路422的另一端侧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被送风机10覆盖的位置。抽吸风路42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着水平方向形成,也可以沿着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方向形成。
抽吸风路423的一端与抽吸风路422的另一端流体连接。抽吸风路423例如配置在送风机10的下侧。抽吸风路423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抽吸风路423具备使通过了抽吸风路422的空气向上方移动的风路。抽吸风路423配置在比手干燥装置40的左端及右端接近中心侧的位置。抽吸风路423的另一端与送风机10的吸气侧流体连接。
抽吸风路422和抽吸风路423也可以呈成为一体的形状。例如,抽吸风路422和抽吸风路423也可以是如下的风路:在从上方观察手干燥装置40的内部的情况下,使从抽吸口41流入的空气向手干燥装置40的中心侧移动,并且,在从前侧观察手干燥装置40的内部的情况下,使空气从下方向上方移动。
在抽吸风路421的下方配置有排水槽9。也可以在抽吸风路422和抽吸风路423的下方配置排水槽9。
在将手配置于手插入部3时,送风机10工作,从抽吸口41吸入的气流通过抽吸风路42和送风机10从吹出口部向手插入空间5吹出。来自吹出口部的气流碰到手,将附着于手的水分吹走。通过送风机10的工作,在抽吸口41产生抽吸力,抽吸口41抽吸从吹出口部吹出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从一个方向碰到手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向与一个方向实质上垂直的方向移动,由此,接近抽吸口41而被抽吸。
此外,抽吸口41抽吸从手或手插入部3吹走的水滴、以及浮游在手插入空间5内的水滴。从抽吸口41抽吸的水滴通过后述的水滴去除单元等而从空气分离,蓄积在排水槽9中。
在从抽吸口41抽吸的空气中包含从吹出口部吹出的空气。从抽吸口41抽吸的空气通过送风机10从吹出口部再次被吹出。
因重力而落到插入底部3a的水滴以及顺着插入周围部的壁面流到插入底部3a的水滴通过形成于插入底部3a的倾斜面而聚集于排水口8,从排水口8被回收到排水槽9。除此之外,抽吸口41抽吸浮游在手插入空间5内的水滴和空气。由此,向手插入空间5的外部吹出的水滴和空气减少,卫生性提高。
水滴容易积存于插入底部3a。积存于插入底部3a的水滴可能飞散。通过从吹出口部向斜下方吹出的气流,水滴从手的指尖侧即下侧大量飞散。在抽吸口41位于比吹出口部低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立即向抽吸口41抽吸这些飞散的水滴。因此,卫生性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在抽吸口41位于比吹出口部高的位置的情况下,在从手插入部3飞散的水滴或从手飞散的水滴要向手插入空间5的外部移动时,容易向抽吸口41抽吸该水滴。因此,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卫生性。
手干燥装置40也可以具备至少1个水滴去除单元。水滴去除单元从通过抽吸风路42的气流中去除水滴。手干燥装置40例如具有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可以配置于抽吸风路422,也可以配置于抽吸风路423,还可以配置于抽吸风路422与抽吸风路423的边界部。
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主要去除微细的水滴。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例如去除5μm以下的颗粒或气溶胶。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例如具备空气过滤器。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优选具备HEPA过滤器。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从进气流的空气中去除并收集进气流中包含的微细的水滴或微粒。通过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去掉了微细的水滴和微粒后的清洁空气在通过送风机10之后从吹出口部被吹出。
手干燥装置40还可以具备改善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的卫生性的卫生性改善单元(省略图示)。卫生性改善单元例如对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发挥作用。卫生性改善单元例如配置在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的附近。卫生性改善单元例如是对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加热单元例如是加热器。当通过手干燥装置40的重复使用而使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的水分含有量变多时,杂菌繁殖,卫生状态可能发生恶化。对此,当通过加热单元对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进行加热时,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的温度变高。其结果是,抑制了杂菌的繁殖,杂菌的数量减少,卫生性提高。此外,通过来自加热单元的热使附着于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的水分蒸发,由此,能够成为杂菌难以繁殖的环境,卫生性提高。此外,对于通过加热单元蒸发的水分,也能够通过加热而减少杂菌的数量,卫生性提高。
此外,卫生性改善单元例如也可以是UV照射单元。UV照射单元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UV照射装置23相同。通过UV照射单元向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照射紫外线,能够使附着于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的微生物失活,因此,卫生性提高。UV照射单元例如也可以照射UVA波段的紫外线。UVA与UVB或UVC相比,杀菌能力低,但难以使树脂劣化,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低。因此,如果是UVA,则能够进行长时间照射或始终照射。
在存在多个抽吸风路42的情况下,例如在存在与插入左部3g的抽吸口41相连的抽吸风路42以及与插入右部3h的抽吸口41相连的抽吸风路42的情况下,也可以具备多个抽吸风路42合流为一个的合流部。合流部设置在比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靠上游侧的位置。即,也可以构成为,在来自多个抽吸风路42的气流合流之后,通过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将水滴去除。在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的上游侧配置合流部时,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为1个即可,因此,部件数量可以较少。或者,也可以在比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靠下游侧的位置设置合流部。来自多个抽吸风路42的气流也可以在通过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去除水滴之后通过合流部合流成一个。
手干燥装置40例如具有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例如可以配置于抽吸风路421,也可以配置于抽吸风路422,也可以配置于抽吸风路423,也可以配置于抽吸风路421与抽吸风路422的边界部,还可以配置于抽吸风路422与抽吸风路423的边界部。
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与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相比,用于去除粒径比较大的水滴。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配置在比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靠上游侧的位置。即,从抽吸口41抽吸并在抽吸风路42中移动的空气在通过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之后通过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之后,该空气通过送风机10,从吹出口部被吹出。
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例如由倾斜部构成。倾斜部例如包含1个或多个板状构件44a。各个倾斜部即板状构件44a构成为薄板状。多个板状构件44a例如实质上相互平行地配置。多个板状构件44a例如实质上等间隔地配置。基于多个板状构件44a的倾斜部例如呈百叶板形状。
板状构件44a相对于所配置的位置的抽吸风路42的轴向或者相对于该风路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倾斜地配置。例如,在抽吸风路422中配置有板状构件44a的情况下,板状构件44a相对于抽吸风路422的轴向或者相对于抽吸风路422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倾斜地配置。例如,在抽吸风路423中配置有板状构件44a的情况下,板状构件44a相对于抽吸风路423的轴向或者相对于抽吸风路423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倾斜地配置。
板状构件44a具有高端部和低端部。低端部配置在比高端部低的位置。包含高端部和低端部的倾斜面或者由高端部和低端部形成的倾斜面相对于铅垂面倾斜地配置。倾斜面例如配置在相比于水平面更接近铅垂面的方向上。例如,水平面与倾斜面所成的角度是45度至80度左右。优选为55度至75度左右。
如图35的例子那样在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配置于抽吸风路422的情况下,即,在沿着水平方向的抽吸风路42中配置有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的情况下,多个板状构件44a配置为沿上下方向排列。
手干燥装置40具有俯视下的中心。中心例如也可以是指重心位置。俯视下的手干燥装置40的中心也可以是手干燥装置40的左端与手干燥装置40的右端的中间且手干燥装置40的前端与手干燥装置40的后端的中间的位置。在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配置于抽吸风路422的情况下,板状构件44a的高端部配置在比板状构件44a的低端部接近俯视下的手干燥装置40的中心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抽吸风路422形成朝向中心侧且上方的抽吸风路。
在抽吸风路421中形成朝向下方的风路,在抽吸风路422中形成至少沿水平方向移动的风路。此外,抽吸风路422构成为通过倾斜部即板状构件44a的倾斜面而成为向上方向移动的风路。即,朝向下方的抽吸风路421的气流通过倾斜部即板状构件44a的倾斜面向斜上方急剧地改变方向。因此,在气流从抽吸风路421向抽吸风路422前进时,离心力发挥作用。通常,离心力与质量成比例。换言之,离心力与体积和密度之积成比例。由于水滴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与空气相比容易受到离心力的影响。因此,水滴与空气相比难以通过抽吸风路422。此外,上述倾斜面是朝向抽吸风路423向斜上方倾斜的面。因此,当附着于倾斜面的水滴聚集而使体积变大时,水滴由于重力而沿着倾斜面滴落。因此,附着于倾斜面的水滴难以去往抽吸风路423侧。因此,水难以进入送风机10,难以发生故障。此外,包含微生物的水滴也难以从吹出口部飞散。因此,卫生性进一步提高。
在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配置于抽吸风路423的情况下,即,在沿着上下方向的抽吸风路42中配置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的情况下,倾斜部的多个板状构件44a配置为沿水平方向排列。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离心力将水滴从空气中更加高效地分离,得到上述的效果。
另外,手干燥装置40也可以从抽吸口41以外的部位抽吸空气。例如,也可以是,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在外部气体中,手干燥装置40从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的下方直接经由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抽吸空气。从通气孔6吹出的空气有时具有热。通过使该空气循环,空气的温度可能会过度上升。通过还一并抽吸不是从通气孔6吹出的空气的外部气体,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异常的温度上升。另外,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也可以设置在多个场所。抽吸口41例如设置在插入周围部。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也可以设置在抽吸口41的附近。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也可以设置为与抽吸口41成为一体。即,也可以构成为从抽吸口41抽吸的空气在抽吸风路42中向下方移动之前通过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例如,板状构件44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配置。例如,板状构件44a配置为随着从抽吸口41朝向抽吸风路42而朝向上方。例如,以使从抽吸口41吸入的空气向上方移动的方式将板状构件44a倾斜地配置。这样,通过将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设置于抽吸口41的附近或者设置为与抽吸口41成为一体,从而从手分离的水滴的一部分附着于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附着于板状构件44a的水滴落到插入底部3a而从排水口8排出。这样,通过配置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能够抑制向抽吸风路42流入的水滴。由此,附着于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3的水分变少,卫生性进一步提高。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36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图36是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45的上部的侧视图。如图36所示,手干燥装置45还具备遮蔽体46。手干燥装置45构成为能够切换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第二状态是遮蔽体46覆盖手插入开口7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手插入开口7为手向手插入空间5的入口。第一状态是手插入开口7中被遮蔽体46覆盖的比例比第二状态小或者成为零的状态。在第二状态下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时,遮蔽体46遮蔽通过手插入开口7而去往手插入空间5的外部的紫外线。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该紫外线碰到人体,因此,得到较高的安全性。
第一状态是能够将手从手插入开口7向手插入空间5插入的状态。第一状态是手插入开口7打开的状态。第一状态是遮蔽体46不遮蔽手插入开口7且手插入开口7保持打开的状态。第一状态是在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的情况下所照射的光线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向比手插入部3靠上方的位置照射的状态。
第二状态例如是不推荐向手插入空间5插入手的状态。第二状态例如是手向手插入空间5的插入在物理上困难或者不可能的状态。第二状态例如是遮蔽体46遮蔽了手插入开口7的状态。第二状态例如是与第一状态相比手插入开口7中的打开的区域在物理上变窄的状态。在假定为光源24以相等的输出点亮的情况下,第二状态时的向比手插入部3靠上方的位置照射的紫外线照射量少于第一状态时的向比手插入部3靠上方的位置照射的紫外线照射量。
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不具备遮蔽体46。因此,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光线的一部分可能从UV照射装置23向比手插入部3靠上方的位置直接照射,或者在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手插入部3的表面或反射部36反射之后向比手插入部3靠上方的位置照射。将像这样向比手插入部3靠上方的位置照射的光线的量或照度或照射量定义为“泄漏量”。泄漏量越少,则周围的人被辐射的紫外线的量越少,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遮蔽体46防止紫外线的透射,防止向手插入空间5的外部辐射紫外线。遮蔽体46反射或吸收特定的紫外线的波长的大部分,更优选吸收波长的大部分。更具体而言,遮蔽体46反射或吸收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紫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大部分。例如,遮蔽体46由针对UV照射装置23的主波长的光线具有20%以下的透射率的材料制成,优选由具有10%以下的透射率的材料制成。例如,遮蔽体46由将UV照射装置23的主波长的光线的透射率和反射率抑制为20%以下、优选为10%以下的材料构成。例如,遮蔽体46由将UV照射装置23的主波长的光线的透射率和吸收率抑制为20%以下、优选为10%以下的材料构成。遮蔽体46的大部分由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构成。
遮蔽体46也可以配置在手插入部3中的上部,还可以配置在比手插入部3靠上方的位置。遮蔽体46配置在比UV照射装置23靠上方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遮蔽体46以旋转轴46a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由此切换为第一状态即打开状态和第二状态即关闭状态。旋转轴46a与手干燥装置45的左右方向平行。遮蔽体46具备壁部46b和将壁部46b连接于旋转轴46a的支承部46c。在图示例中,壁部46b呈沿着以旋转轴46a为中心的圆筒面的曲面状。在第二状态下,壁部46b从上方覆盖手插入开口7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状态下,壁部46b向主体壳体2的前侧移动,手插入开口7开放。
用户也可以通过以手动的方式移动遮蔽体46来切换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
手干燥装置45也可以具备移动遮蔽体46的致动器(省略图示)。控制部22也可以根据手检测部21的检测或人检测部39的检测,对该致动器进行驱动而移动遮蔽体46,由此自动地切换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例如,控制部22也可以与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或者人检测部39检测到人的情况相应地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此外,控制部22也可以与手检测部21未检测到手或者人检测部39未检测到人的情况相应地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检测部21也可以配置在比遮蔽体46靠上方的位置。或者,手干燥装置45除了实施方式1的手检测部21之外也可以具备配置在比遮蔽体46靠上方的位置的手检测单元,根据该手检测单元所进行的手的检测来切换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
手干燥装置45还可以具备输出变更单元,该输出变更单元构成为在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时,使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即,也可以通过该输出变更单元控制为,在第二状态时实施基于UV照射装置23的紫外线照射,在第一状态时抑制基于UV照射装置23的紫外线照射。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来自UV照射装置23的紫外线碰到人体。该输出变更单元例如也可以由控制部22实现。
以下对手检测部21或人检测部39的检测状态、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的输出、以及遮蔽体46的移动之间的关系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从人检测部39检测到不存在人的状态刚刚变成人检测部39检测到存在人的状态之后,输出变更单元使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紧接着,手干燥装置45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此外,在从手检测部21检测到存在手的状态或者人检测部39检测到存在人的状态刚刚变成手检测部21检测到不存在手的状态或者人检测部39检测到不存在人的状态的时间点之后,或者从该时间点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手干燥装置45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紧接着,或者在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输出变更单元使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的输出增加,或者使光源24成为点亮状态。
在手干燥装置45中,遮蔽体46也可以被设置为装卸自如的附件。通过将遮蔽体46设置为装卸自如的附件,例如能够将遮蔽体46以后装的形式安装于不具备遮蔽体46的现有的手干燥装置。遮蔽体46例如可以相对于手插入部3能够装卸,也可以相对于主体壳体2能够装卸。
实施方式4
接着,参照图37对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3相比,遮蔽体的结构不同。
图37是实施方式4的干燥装置47的上部的侧视图。如图37所示,实施方式4的手干燥装置47代替实施方式3中的遮蔽体46而具备第一遮蔽体48和第二遮蔽体49。如该例那样,在本公开中,一个手干燥装置47也可以具备多个遮蔽体。第一遮蔽体48具备壁部48a、齿轮部48b、以及将壁部48a连接于齿轮部48b的支承部48c。第一遮蔽体48以齿轮部48b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在图示例中,壁部48a呈沿着以齿轮部48b为中心的圆筒面的曲面状。
第二遮蔽体49具备壁部49a、齿轮部49b、以及将壁部49a连接于齿轮部49b的支承部49c。第二遮蔽体49以齿轮部49b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在图示例中,壁部49a呈沿着以齿轮部49b为中心的圆筒面的曲面状。
齿轮部48b及齿轮部49b各自的旋转轴与手干燥装置47的左右方向平行。齿轮部48b与齿轮部49b啮合。因此,齿轮部48b向与齿轮部49b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第一遮蔽体48和第二遮蔽体49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
在第二状态即关闭状态下,壁部48a和壁部49a从上方覆盖手插入开口7的至少一部分。当壁部48a和壁部49a以相互分离的方式旋转时,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即打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壁部48a向主体壳体2的前侧移动,壁部49a向主体壳体2的后侧移动,由此,手插入开口7开放。当壁部48a和壁部49a以相互接近的方式旋转时,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手干燥装置47也可以具备使遮蔽体46移动的致动器(省略图示)。该致动器例如仅对齿轮部48b和齿轮部49b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旋转驱动即可。如果该致动器仅对齿轮部48b和齿轮部49b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旋转驱动,则其旋转力通过向齿轮部48b和齿轮部49b中的任意另一方传递而能够使第一遮蔽体48和第二遮蔽体49双方进行旋转移动。
实施方式5
接着,参照图38对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实施方式5与实施方式3相比,遮蔽体的结构不同。
图38是实施方式5的手干燥装置50的上部的侧视图。如图38所示,实施方式5的手干燥装置50代替实施方式3中的遮蔽体46而具备遮蔽体51。在图38中,处于第二状态的位置的遮蔽体51以实线描绘,处于第一状态的位置的遮蔽体51以虚线描绘。
遮蔽体51具备壁部51a、将壁部51a的基端部与主体壳体2的上部的后部连接的铰链部51b、以及从壁部51a的顶端部突出的突出部51c。遮蔽体51以铰链部51b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在图示例中,壁部51a呈平板状。铰链部51b的旋转轴与手干燥装置50的左右方向平行。
在第二状态即关闭状态下,壁部51a从上方覆盖手插入开口7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状态下,壁部51a成为水平或者接近水平。在第二状态下,突出部51c从壁部51a的顶端部向下突出。在第二状态下,突出部51c与主体壳体2的上部的前部相接。当壁部51a以其前端部的位置变高的方式进行旋转时,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即打开状态。
实施方式6
接着,参照图39对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实施方式6与实施方式3相比,遮蔽体的结构不同。
图39是实施方式6的手干燥装置52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39所示,实施方式6的手干燥装置52代替实施方式3中的遮蔽体46而具备多个遮蔽体53。多个遮蔽体53分别呈实质上长方形的板状。多个遮蔽体53分别能够以旋转轴53a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各个旋转轴53a也可以与铅垂线平行。遮蔽体53经由旋转轴53a而与主体壳体2的上部的后部连接。遮蔽体53的壁面也可以是水平的。旋转轴53a位于与遮蔽体53的长边方向的一端接近的位置。
在第二状态即关闭状态下,各个遮蔽体53的长边方向与手干燥装置52的前后方向平行。在第二状态下,多个遮蔽体53在与其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在第二状态下,多个遮蔽体53在手干燥装置52的左右方向上排列。在第二状态下,多个遮蔽体53从上方覆盖手插入开口7的至少一部分。
在各个遮蔽体53从第二状态例如旋转90度时,切换为第一状态即打开状态,手插入开口7开放。在第一状态下,各个遮蔽体53的长边方向与手干燥装置52的左右方向平行。在第一状态下,多个遮蔽体53在与其长边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排列。在第一状态下,在俯视下,各个遮蔽体53配置为与其他遮蔽体53部分地重叠。
实施方式7
接着,参照图40对实施方式7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实施方式7与实施方式3相比,遮蔽体的结构不同。
图40是实施方式7的手干燥装置54的侧视图。如图40所示,实施方式7的手干燥装置54代替实施方式3中的遮蔽体46而具备遮蔽体55。遮蔽体55具备壁部55a、以及将壁部55a的基端部与主体壳体2的上部的后部连接的铰链部55b。遮蔽体55以铰链部55b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在图示例中,壁部55a呈平板状。铰链部55b的旋转轴与手干燥装置54的左右方向平行。
在第二状态即关闭状态下,壁部55a从上方覆盖手插入开口7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状态下,壁部55a成为水平或接近水平。从壁部55a从第二状态起以其前端部的位置变高的方式进行旋转时,切换为第一状态即打开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54还具备踏板56和移动装置57。移动装置57以如下方式使遮蔽体55移动:在用户用脚踩踏踏板56时,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在用户将脚离开踏板56时,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根据本实施方式,用户不用手接触遮蔽体55就能够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因此,卫生性优异。
为了方便,在图40中,位于相当于第一状态的位置的遮蔽体55、踏板56及移动装置57以及位于相当于第二状态的位置的位置的遮蔽体55、踏板56及移动装置57均以实线描绘。
踏板56配置在与站在手干燥装置54的前方的用户的脚下相当的位置。移动装置57具备杠杆57a和推杆57b。杠杆57a能够以支点57c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支点57c的旋转轴与手干燥装置54的左右方向平行。在杠杆57a的前端部设置有踏板56。当杠杆57a进行旋转移动时,踏板56沿上下方向移动。推杆57b的下端部与杠杆57a的后端部相接。推杆57b的上端部在比铰链部55b靠前方的位置与遮蔽体55的壁部55a相接。
当用户从遮蔽体55关闭的第二状态起用脚踩踏踏板56时,杠杆57a的前端部下降,杠杆57a的后端部上升。推杆57b被杠杆57a的后端部推压而上升。通过上升后的推杆57b的上端部推起壁部55a而成为遮蔽体55打开的第一状态。当用户将脚离开踏板56时,遮蔽体55通过自重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由此,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用户的脚的力而使遮蔽体55移动,因此,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实施方式8
接着,参照图41和图42对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图41是实施方式8的手干燥装置58的立体图。图42是实施方式8的手干燥装置58的剖面侧视图。这些图所示的手干燥装置58的手插入部3构成为,用户从手干燥装置58的正面向手插入空间5插入手。手插入开口7朝向手干燥装置58的正面开口。手插入部3具有插入上部3r。插入上部3r形成手插入空间5的上部。插入上部3r与插入底部3a相对。面向手插入空间5的插入上部3r的表面朝向下方。
如图42所示,在主体壳体2的内部,在比手插入部3靠上方的位置配置有送风机10。构成吹出口部的通气孔6、手检测部21以及UV照射装置23配置于插入上部3r。吹出口部从通气孔6朝向下方向手插入空间5吹出气流。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紫外线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下方辐射。手干燥装置58也可以具备对在吹出风路13中通过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61。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手干燥装置58的外观中,在主视、后视、侧视、俯视以及仰视中的任意一个视图下,光源24都被主体壳体2覆盖,从而不能看到光源24。由此,能够减少用户直视光源24的可能性,此外,能够降低光线进入眼睛的风险,安全性高。
实施方式9
接着,参照图43对实施方式9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图43是实施方式9的手干燥装置59的功能框图。如图43所示,实施方式9的手干燥装置59具备人识别部60。人识别部60构成为识别多个用户。人识别部60例如可以使用拍摄用户的面部的摄像头并通过面部认证技术或面部识别技术来识别个人,也可以使用指纹读取器并通过指纹认证技术或指纹识别技术来识别个人。人识别部60例如也可以从用户所持有的员工证、会员证、IC卡、RFID标签等读取识别信息,将该读取的识别信与预先存储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从而识别个人。
针对由人识别部60识别出的用户的每一个人,控制部22对个人在该日使用了手干燥装置59的次数(以下称为“利用次数”)进行计数。在由人识别部60识别出的特定的用户使用手干燥装置59时,在该用户的当日的利用次数为基准次数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22从UV照射装置23向该用户的手照射紫外线。由此,能够通过紫外线对可能附着在该用户的手上的微生物进行杀菌,卫生性提高。
上述基准次数例如也可以是根据健康的成人在1日内利用卫生间的平均次数而决定的值。
通常,紫外线可能对人体有害,因此,规定了1日内可以被暴露于紫外线的照射量。优选使用下式的关系来设定UV照射装置23的照度和1次的照射时间,使得即便在特定的用户的1日的利用次数达到基准次数的情况下,在该日内照射到该用户的手的紫外线的总量也成为1日内的暴露的容许照射量以下。另外,作为1日或8小时内暴露的容许照射量,例如,可以使用基于由日本产业标准JIS Z8812决定的TLV(Threshold Limit Values:阈限值)的值,也可以使用比该值低的值。
1日内暴露的容许照射量[mW/cm2]
=被照射面(手)的照度[mJ/cm2]×1日的总照射时间上限[秒]
=被照射面(手)的照度[mJ/cm2]×1次的照射时间[秒]×基准次数
在由人识别部60识别出的特定的用户使用手干燥装置59时,控制部22构成为在该用户的当日的利用次数超过基准次数的情况下,与为基准次数以下的情况相比,使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照射到用户的手的紫外线的总量超过1日内暴露的容许照射量。
也可以是,在由人识别部60识别出的特定的用户的当日的利用次数超过基准次数的情况下,利用次数越多,则控制部22使光源24的输出越接近零。
本公开的手干燥装置还可以具备接收部,该接收部接收用于控制UV照射装置23的照射的接通/断开的信号。也可以是,当该接收部接收到设置于手干燥装置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时,控制部22控制UV照射装置23的照射的接通/断开。此外,也可以是,当该接收部接收到设置于手干燥装置的外部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时,控制部22控制UV照射装置23的照射的接通/断开。该接收部也可以接收来自远程的信号。例如,也可以是,当该接收部接收到来自进行手干燥装置的管理或维护的管理者所使用的终端103的信号时,控制部22控制UV照射装置23的照射的接通/断开。另外,之后叙述终端103。
实施方式10
接着,参照图44对实施方式10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图44是实施方式10的手干燥装置62的功能框图。如图44所示,实施方式10的手干燥装置62具备第二光源63。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相当于第一光源。第二光源63的主波长比光源24的主波长长。控制部22构成为在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时,不点亮光源24而点亮第二光源63。
由于第二光源63所照射的光的波长比光源24所照射的光的波长长,因此,安全性高。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手插入或配置到手插入部3时,通过从第二光源63向该手和手插入部3照射光,能够安全地对手进行杀菌。此外,用户容易识别是搭载有UV照射装置23的手干燥装置62且卫生性高,因此,能够向用户提供放心感。
在光源24的主波长是UVC的情况下,第二光源63的主波长也可以是UVB、UVA、可见光中的任意一种。在光源24的主波长是UVB的情况下,第二光源63的主波长也可以是UVA或可见光。在光源24的主波长是UVA的情况下,第二光源63的主波长也可以是可见光。另外,第二光源63也可以与UV照射装置23成为一体,还可以在与UV照射装置23不同的位置设置第二光源63。
实施方式11
接着,参照图45和图46对实施方式11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在本公开中,有时将与手干燥装置协作的其他设备和手干燥装置统称为手干燥系统。另外,该“其他设备”可以配置在与手干燥装置分离的位置,也可以与手干燥装置相邻地配置,还可以与手干燥装置一体地配置。本公开的手干燥系统具备的手干燥装置例如也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0中的任意的手干燥装置相同或类似。
图45是实施方式11的手干燥系统64的功能框图。本公开的手干燥装置配置在作为特定的区域的用户区域。用户区域是该手干燥装置的用户可能进入的区域。如图45所示,实施方式10的手干燥系统64具备检测在用户区域是否存在人的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
在本公开中,将包含大便器和小便器中的至少一方、手干燥装置、以及洗手场所的空间称为“卫生间空间”。卫生间空间也可以相当于用户区域。在卫生间空间的出入口可以具有门等分隔件,也可以不具有该分隔件。在商业设施等中,在进入卫生间空间之前存在弯折的通道,该弯折的空间有时兼具隔断的作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弯折的空间包含在内而视为卫生间空间,还可以将除了该弯折的空间之外的空间视为卫生间空间。此外,也可以将多用途卫生间视为卫生间空间。本公开中的用户区域不限定于卫生间空间。例如,本公开中的用户区域也可以是不配置便器而包含手干燥装置和洗手场所的空间。
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也可以根据任何原理来检测在用户区域是否存在人。以下,对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的例子进行记载。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也可以通过设置于用户区域的例如红外线传感器这样的人感传感器来检测人的有无。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也可以通过对拍摄用户区域的摄像头的图像进行处理来检测人的有无。
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也可以通过检测用户区域的明亮度和照亮用户区域的照明装置的接通/断开中的至少一方来检测人的有无。用户可以通过手动将上述照明装置接通/断开,也可以根据例如红外线传感器这样的人感传感器的信号,使上述照明装置自动地进行接通/断开。如果上述照明装置点亮,则用户区域变亮,能够判断为在用户区域存在人。与此相对,如果上述照明装置熄灭,则用户区域变暗,能够判断为在用户区域不存在人。
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也可以通过与上述照明装置电连接的电检测单元来检测对上述照明装置通电的电流值或电压,由此检测上述照明装置的接通/断开。
也可以是,在用户区域的明亮度比阈值高时,上述照明装置处于点亮状态,因此,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在用户区域存在人,在用户区域的明亮度比上述阈值低时,上述照明装置处于熄灭状态,因此,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在用户区域不存在人。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也可以检测用户区域的照度作为用户区域的明亮度。此外,手干燥系统64还可以具备能够调整上述阈值的阈值调整单元。上述照明装置熄灭时的用户区域的明亮度可能根据该用户区域的周围的条件而不同。例如,在上述照明装置熄灭时,由于从窗户进入的日光,用户区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变亮。于是,能够通过阈值调整单元来调整用于检测上述照明装置是点亮还是熄灭的上述阈值,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检测。阈值调整单元例如也可以根据从进行手干燥装置的管理或维护的管理者所使用的终端103接收到的信息来变更上述阈值。
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也可以通过检测从上述照明装置照射的特定的波长来检测用户区域的明亮度,根据基于该特定的波长的用户区域的明亮度,来检测人的有无。通过这种方式,不会被用户区域的明亮度因日光而变化的情况所影响,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上述照明装置是点亮还是熄灭。因此,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在用户区域是否存在人。
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也可以通过门锁定检测单元来检测人的有无,该门锁定检测单元检测用户区域的出入口的门或者设置在用户区域内的单间的门是否被锁定。例如,门锁定检测单元也可以检测设置有大便器的单间的门是否被锁定。例如,门锁定检测单元也可以检测多用途卫生间的出入口的门是否被锁定。如果门被锁定,则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能够判断为在其中存在人。如果门未被锁定,则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能够判断为在其中不存在人。
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也可以通过检测用户区域的声音来检测人的有无。例如,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也可以检测门开闭的声音、便器的水流动的声音、洗手场所的水流动的声音、人行走的声音、人的说话声音等,在检测到声音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人,在未检测到声音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存在人。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也可以预先存储上述那样的特定声音的声波的基准波形,将检测到的声音的声波的波形与基准波形进行比较,由此来检测特定的声音。
手干燥系统64的控制部22也可以构成为,在由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到在用户区域不存在人时,使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紫外线有时对人体有害。通过在用户区域不存在人的期间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进行杀菌,能够更加可靠地兼顾安全性和卫生性。
手干燥系统64的控制部22也可以构成为,在由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到在用户区域存在人时,使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在用户区域存在人时,通过使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紫外线碰到人,因此,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手干燥系统64的控制部22也可以构成为,在由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到在用户区域不存在人时,如果UV照射装置23持续照射紫外线的时间超过基准,则使光源24的输出下降或者使光源24的输出成为零。由此,能够防止1次的照射时间不必要地变长。因此,有利于延长光源24的寿命,防止窗部26的透射率下降,或者防止手插入部3的构成材料的劣化。
在本公开中,也将UV照射装置23不照射紫外线的状态称为“断开状态”。手干燥系统64的控制部22也可以从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最后检测到在用户区域存在人的时间点起直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由此,在用户区域存在人时,即便在由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一瞬间错误地检测为不存在人的情况下,也持续UV照射装置23的断开状态。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紫外线碰到人,因此,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手干燥系统64的控制部22也可以将以下两种情况组合来实施:在由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到在用户区域存在人的期间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以及从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最后检测到在用户区域存在人的时间点起直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由此,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图46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1的手干燥系统64执行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以下,基于图46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在本公开中,有时将在用户区域存在人的状态称为“有人环境”,将在用户区域不存在人的状态称为“无人环境”。
在图46的步骤S1中,当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有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2,控制部22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当UV照射装置23为断开状态时,作为步骤S3,当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无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4,控制部22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此外,在步骤S1中,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未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4,控制部22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此外,在步骤S3中,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未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2,控制部22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
在步骤S4之后,作为步骤S5,控制部22判断是否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到无人环境的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时间。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到无人环境的状态下还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到无人环境的状态下已经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6,控制部22通过使光源24的输出下降而使UV照射装置23的照射强度下降。
在步骤S6之后,在步骤S7中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有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8,控制部22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与此相对,在步骤S7中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未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6。
在步骤S8之后,在步骤S9中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无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10,控制部22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与此相对,在步骤S9中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未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8,控制部22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
本公开的手干燥装置的控制部22也可以具备在手检测部21未检测到手时对送风机10进行驱动的未插入时驱动模式作为控制模式。未插入时驱动模式是带来与为了使手干燥而驱动送风机10时的最低风量或最低风速等同的风量或风速的运转,或者是带来比最低风量或最低风速低的风量或风速的运转。例如,在未插入时驱动模式时,控制部22对送风机10进行驱动,使得送风机10的旋转速度与使手干燥时的送风机10的旋转速度相等,或者比使手干燥时的送风机10的旋转速度低。
在未插入时驱动模式时,控制部22也可以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由此,向由送风机10生成的气流照射紫外线,因此,能够对用户区域的空气进行杀菌。
本公开的手干燥装置也可以具备对由送风机10生成的气流进行过滤的空气过滤器。该空气过滤器也可以是HEPA过滤器。在未插入时驱动模式时,通过利用空气过滤器对由送风机10生成的气流进行过滤,能够清洁用户区域的空气。
控制部22也可以在多个用户利用手干燥装置之后执行未插入时驱动模式。由此,能够对可能因多个用户的利用而变脏的用户区域的空气进行杀菌或清洁。控制部22例如能够根据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的次数来判定多个用户是否已利用。
在本公开中,控制部22也可以具有管理时刻的计时器功能。此外,控制部22也可以具有管理年月日和星期的日历功能。
控制部22也可以在一日内的规定的时间段执行未插入时驱动模式。例如,控制部22也可以在深夜或早晨的时间段执行未插入时驱动模式。由此,能够在利用手干燥装置的频度低的时间段执行未插入时驱动模式,对用户区域的空气进行杀菌或清洁。
在手干燥系统64中,控制部22也可以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在用户区域不存在人时,执行未插入时驱动模式。由此,能够在用户区域不存在人时,对用户区域的空气进行杀菌或清洁。
实施方式12
接着,参照图47和图48对实施方式12进行说明,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图47是实施方式12的手干燥系统66的功能框图。如图47所示,实施方式12的手干燥系统66具备第二光源67和在实施方式11中说明的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相当于第一光源。第二光源67的主波长比光源24的主波长长。在光源24的主波长为UVC的情况下,第二光源67的主波长也可以是UVB、UVA、可见光中的任意一种。在光源24的主波长是UVB的情况下,第二光源67的主波长也可以是UVA或可见光。在光源24的主波长是UVA的情况下,第二光源67的主波长也可以是可见光。
第二光源67也可以配置为向手插入部3或手插入空间5照射光。第二光源67也可以与UV照射装置23成为一体。例如,光源24的光轴与第二光源67的光轴也可以平行。第二光源67也可以与光源24相邻。或者,也可以在与UV照射装置23不同的位置设置第二光源67。
或者,第二光源67也可以配置为朝向手干燥装置的外部照射光。例如,也可以设置第二光源67作为手干燥装置的上表面的显示部4的一部分。
在手干燥系统66中,在由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到在用户区域不存在人时,如果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持续点亮的时间超过基准,则控制部22构成为将光源24熄灭而使第二光源67点亮。由于第二光源67照射的光的波长比光源24照射的光的波长长,因此,所照射的光对碰到的材料的影响小。在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持续点亮的时间超过基准的情况下,认为微生物减少,因此,进一步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的必要性低。于是,在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持续点亮的时间超过基准的情况下,将光源24熄灭并使第二光源67点亮,由此,能够在避免手插入部3或用户区域的壁等位于所照射的光可能碰到的位置的材料的劣化的同时,持续基于来自第二光源67的紫外线的杀菌。此外,在第二光源67是照射可见光的光源的情况下,杀菌作用低,但通过用户观察来自第二光源67的可见光,能够向用户通知杀菌完成。因此,能够给用户提供放心感。
图48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2的手干燥系统66执行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以下,基于图48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在图48的步骤S11中,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有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12,控制部22从第二光源67照射UVA,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在步骤S12之后,作为步骤S13,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无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14,控制部22停止来自第二光源67的UVA的照射,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UVB或UVC。与此相对,在步骤S13中,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未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2。此外,在步骤S11中,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未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14,控制部22停止来自第二光源67的UVA的照射,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UVB或UVC。
在步骤S14之后,作为步骤S15,控制部22判断是否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到无人环境的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时间。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到无人环境的状态下还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3。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到无人环境的状态下已经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16,控制部22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停止UVB或UVC的照射。
在步骤S16之后,作为步骤S17,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有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18,控制部22从第二光源67照射UVA。与此相对,在步骤S17中,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未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6。
在步骤S18之后,作为步骤S19,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无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20,控制部22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UVB或UVC。此时,控制部22也可以停止来自第二光源67的UVA的照射。另一方面,在步骤S19中,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未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8。
实施方式13
接着,参照图49至图51对实施方式13进行说明,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图49是实施方式13的手干燥系统68的功能框图。实施方式13的手干燥系统68具备能够覆盖手干燥装置的手插入空间5的至少1个面的覆盖部(省略图示)。覆盖部例如也可以具有与在实施方式3至实施方式7中的任意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遮蔽体相同或类似的结构。
如图49所示,手干燥系统68具备切换部69和接近检测单元70。切换部69具有使覆盖部移动的致动器。切换部69使覆盖部移动,使得能够切换为覆盖部覆盖手插入空间5的至少1个面的关闭状态与能够向手插入空间5插入手的打开状态。
接近检测单元70在覆盖部为关闭状态时,能够检测手或人接近手插入部3的情况。接近检测单元70也可以具有与上述的人检测部39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或者,接近检测单元70也可以具有与上述的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即,接近检测单元70也可以能够检测用户区域是有人环境还是无人环境。
本实施方式中的接近检测单元70与手检测部21分开设置。在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时,控制部22通过使送风机10工作而使手干燥。即,手检测部21对手的检测成为使送风机10工作的触发。与此相对,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人或手接近了手干燥装置的情况。当人或手接近手干燥装置时,在手检测部21之前,首先由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到人或手。之后,当手进一步接近手插入部3时,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
手检测部21被配置于在覆盖部为关闭状态时手检测部21不会检测到手这样的位置。例如,在由手插入部3和覆盖部形成的内侧的空间配置手检测部21。
覆盖部也可以覆盖手插入部3的上表面。覆盖部覆盖的位置根据手干燥装置的方式而不同。例如,如果是侧面开放的手插入部3,则覆盖部也可以覆盖手插入部3的侧面。此外,如果是正面开放的手插入部3,则覆盖部也可以覆盖手插入部3的正面。此外,也可以将它们组合。即,覆盖部也可以覆盖手插入部3的多个面。此外,也可以具备多个覆盖部。多个覆盖部也可以构成为分别覆盖手插入部3的多个面。
在手干燥系统68中,控制部22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到手或人接近手插入部3时,对切换部69进行驱动,使得覆盖部成为打开状态。由此,在手或人接近手插入部3时,覆盖部自动地成为打开状态,因此,用户能够顺利地向手插入空间5插入手。
在手干燥系统68中,控制部22也可以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到手或人未接近手插入部3的时间持续了规定时间时,对切换部69进行驱动,使得覆盖部成为关闭状态。此外,控制部22也可以在覆盖部为关闭状态时,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如果在覆盖部为关闭状态时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则紫外线被覆盖部遮挡,因此,能够防止紫外线向手插入空间5的外部辐射。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紫外线碰到人并且更加可靠地对手插入空间5进行杀菌。
图50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3的手干燥系统68执行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以下,基于图50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在本公开中,有时将上述的“覆盖部”或“遮蔽体”称为“盖”。
在图50的步骤S21中,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为是有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22,控制部22通过切换部69将盖设为关闭状态,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
在步骤S22之后,作为步骤S23,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为是无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24,控制部22通过切换部69将盖设为打开状态,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此外,在步骤S21中,在接近检测单元70未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24,控制部22也通过切换部69将盖设为打开状态,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无人环境时,将盖设为打开状态,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由此,能够在可靠地防止紫外线碰到人的同时还对用户区域的空气进行杀菌。
在步骤S23中,在接近检测单元70未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2。
在步骤S24之后,作为步骤S25,控制部22判断是否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到无人环境的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时间。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到无人环境的状态下还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3。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到无人环境的状态下已经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26,控制部22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此时,控制部22可以将盖设为打开状态,也可以将盖设为关闭状态。
在步骤S26之后,在步骤S27中,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为是有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28,控制部22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与此相对,在步骤S27中,在接近检测单元70未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6。
在步骤S28之后,在步骤S29中,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为是无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30,控制部22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与此相对,在步骤S29中,在接近检测单元70未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8。
图51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3的手干燥系统68执行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以下,基于图51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在步骤S31中,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为是有人环境时,作为步骤S32,控制部22通过切换部69将盖设为关闭状态,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与此相对,在步骤S31中,在接近检测单元70未检测为是有人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为是无人环境的情况下,控制部22通过切换部69将盖设为打开状态,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无人环境时,将盖设为打开状态并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由此,能够在可靠地防止紫外线碰到人的同时还对用户区域的空气进行杀菌。
在步骤S32或步骤S33之后,在步骤S34中,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到人或手或者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时,控制部22通过切换部69将盖设为打开状态,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
在步骤S35之后,在步骤S36中用户结束手干燥装置的使用时,作为步骤S37,控制部22通过切换部69将盖设为关闭状态,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
在步骤S37之后,在步骤S38中,控制部22判断接近检测单元70是否检测为是无人环境。之后,在接近检测单元70检测到无人环境的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部22也可以将UV照射装置23设为断开状态。此外,在步骤S34中,在接近检测单元70既未检测到人也未检测到手、并且手检测部21未检测到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8。
实施方式14
接着,参照图52对实施方式14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图52是实施方式14的手干燥系统71的功能框图。如图52所示,实施方式14的手干燥系统71具备识别同一用户的人识别单元72、对同一用户的利用次数进行计数的人存储单元、以及根据同一用户的1日的利用次数来变更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的输出的输出可变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2相当于人存储单元和输出可变单元。
在手干燥系统71中,从UV照射装置23向用户的手照射紫外线。由此,能够利用紫外线对可能附着在用户的手上的微生物进行杀菌,卫生性提高。此外,如果是手干燥系统71,则能够限制同一用户在1日内暴露于UV照射装置23的紫外线的量,因此,安全性提高。
人识别单元72例如也可以从用户所持有的员工证、会员证、IC卡、RFID标签等读取识别信息,将该读取的识别信息与预先存储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由此来识别同一用户。人识别单元72例如可以使用拍摄用户的面部的摄像头并通过面部认证技术或面部识别技术来识别同一用户,也可以使用指纹读取器并通过指纹认证技术或指纹识别技术来识别同一用户。人识别单元72也可以与上述的人识别部60相同或类似。在人识别单元72识别为是同一人物的情况下,人存储单元对利用次数进行计数。
作为第一例,输出变更单元也可以在同一用户的1日的利用次数每次增加时,使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紫外线的强度或照度下降。
作为第二例,输出变更单元也可以在同一用户的1日的利用次数超过规定的次数时,使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紫外线的强度或照度下降。
作为第三例,输出变更单元也可以在同一用户的1日的利用次数超过规定的次数时,将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的输出设为0。
手干燥系统71也可以组合地执行上述第一例至第三例中的任意两个控制或者全部的三个控制。在其他用户使用手干燥装置的情况下,当然不执行这些控制。
在手干燥系统71中,也可以将上述规定的次数和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紫外线的强度或照度决定为,针对同一用户从UV照射装置23照射的紫外线的量成为上述的1日或8小时内暴露的容许照射量以下。
实施方式15
接着,参照图53对实施方式15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图53是实施方式15的手干燥系统73的功能框图。如图53所示,实施方式15的手干燥系统73具备对位于用户区域的人的人数进行检测的人数检测单元74。控制部22控制为在位于用户区域的人的人数为0人时,使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另外,控制部22在位于用户区域的人的人数为1人以上时,停止UV照射装置23的紫外线的照射。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从UV照射装置23向人照射紫外线,因此,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人数检测单元74也可以根据任何原理来检测位于用户区域的人的人数。例如,作为人数检测单元74,通过在用户区域的出入口配置拍摄动态图像的摄像头或热成像仪,对由该摄像头或热成像仪拍摄到的动态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从而检测通过用户区域的出入口的人的有无和该人的移动方向,由此,能够检测位于用户区域的人和从用户区域出来的人。人数检测单元74在人通过出入口而进入用户区域的情况下,将计数的人数增加1。人数检测单元74在人通过出入口从用户区域出来的情况下,将计数的人数减去1。
在一个用户区域存在多个出入口的情况下,人数检测单元74针对各个出入口来检测进入的人和出来的人,并对这些人数进行合计,由此来检测位于用户区域的人的人数。
人数检测单元74的设置场所不限定于用户区域的出入口。例如,也可以在用户区域的顶棚等配置摄像头或热成像仪作为人数检测单元74,对由该摄像头或热成像仪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由此来检测位于用户区域的人的人数。
实施方式16
接着,参照图54至图58对实施方式16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化或省略共同的说明。此外,针对与上述的要素共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未记载的事项,能够适当应用公知技术。
图54是实施方式16的手干燥系统75的功能框图。如图54所示,实施方式16的手干燥系统75还具备杀菌装置76。杀菌装置76也可以配置在手干燥装置的附近。即,杀菌装置76也可以配置在与手干燥装置稍微分离的位置。杀菌装置76也可以与手干燥装置一体地配置。例如,杀菌装置76也可以配置于手插入部3。
杀菌装置76是使用作为具有杀菌作用的液体的杀菌液进行杀菌的装置。在本公开中,“杀菌液”这一术语能够改成“消毒液”或“清洗液”。杀菌液例如也可以使用酒精、离子、次氯酸、次氯酸水、臭氧或电解水等。杀菌液例如也可以是对盐水、食盐水或者氯化钠水溶液进行电解而得到的液体。杀菌装置76也可以使用多种杀菌液。
杀菌装置76具备排出单元77。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排出单元77也可以使杀菌液成为微细颗粒而排出。排出单元77也可以使杀菌液成为雾化的颗粒而排出。排出单元77也可以将杀菌液以雾状排出。在使用多种杀菌液的杀菌装置76中,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切换从排出单元77排出哪种杀菌液。
排出单元77可以配置在手干燥装置的附近,也可以与手干燥装置一体地配置,还可以配置在手插入部3中。排出单元77也可以朝向手插入部3排出杀菌液。排出单元77也可以朝向手插入部3所形成的手插入空间5排出杀菌液。排出单元77也可以朝向设置有手干燥装置的用户区域的空间排出杀菌液。排出单元77也可以朝向用户的手排出杀菌液。排出单元77也可以朝向它们中的2个以上的对象排出杀菌液。
杀菌装置76可以仅具备1个排出单元77,也可以具备多个排出单元77。排出单元77排出水分。具体而言,排出单元77通过散布、喷洒、喷雾、喷射、滴下、喷出、释放、扩散、输送、送风中的至少1个手段排出水分。设置有多个的排出单元77分别也可以通过互不相同的方法来排出水分或杀菌液。
例如,排出单元77也可以以杀菌液滴落到设置有排出单元77的手插入部3的面上的方式滴下杀菌液。例如,排出单元77也可以设置于插入前部3b,从排出单元77滴下的液体向插入前部3b的下方移动。此外,排出单元77也可以朝向手插入部3的任意面或者手插入部3的多个面喷出杀菌液。此外,排出单元77也可以朝向放置于手插入部3或手插入空间5的手喷出杀菌液。此外,排出单元77也可以朝向放置于手插入部3或手插入空间5的手以雾状喷出杀菌液。此外,排出单元77也可以向配置有手插入部3的空间释放雾化的杀菌液。
例如,也可以在手插入部3配置多个排出单元77。也可以在插入前部3b配置多个排出单元77。也可以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中心靠左侧的位置配置排出单元77,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中心靠右侧的位置配置与此不同的排出单元77。也可以在插入前部3b中的左侧一半的部分的中心位置配置排出单元77,在插入前部3b中的右侧一半的部分的中心位置配置与此不同的排出单元77。也可以是,在用户将双手伸入手插入空间5时,在主视下在与左手的手掌的中心相对的位置配置排出单元77,在与右手的手掌的中心相对的位置配置与此不同的排出单元77。通过如上述那样配置排出单元77,在用户将手伸入手插入部3的手插入空间5时,从排出单元77排出的杀菌液容易附着在手上。配置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中心靠左侧的位置的排出单元77与配置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中心靠右侧的位置的排出单元77期望相对于插入前部3b的中心成为左右对称。
排出单元77也可以形成有多个微细口作为排出口。由此,排出单元77能够向喷雾那样喷出微细的颗粒。例如,排出单元77也可以在与设置有排出单元77的手插入部3的面相对的面的宽范围内进行喷雾。例如,也可以在插入前部3b设置排出单元77,从排出单元77喷雾的微细水分附着于插入后部3c。
排出单元77喷雾的方向不限定于从设置有排出单元77的面朝向与该面相对的面的方向。例如,排出单元77喷雾的方向也可以是从设置有排出单元77的手插入部3的面朝向位于其侧方的面的方向。排出单元77喷雾的方向也可以是从设置有排出单元77的手插入部3的面朝向位于其下方的面的方向。
也可以在彼此相对的面中的一个面配置排出单元77,在另一个面配置与此不同的排出单元77。例如,也可以在插入前部3b配置排出单元77,在插入后部3c配置与此不同的排出单元77。通过如上述那样配置排出单元77,能够构成为从配置于插入前部3b的排出单元77排出的杀菌液附着于插入后部3c,从配置于插入后部3c的排出单元77排出的杀菌液附着于插入前部3b。即,能够使杀菌液附着在手插入部3的宽范围内。
排出单元77也可以排出比喷雾更为微细的雾。排出单元77也可以排出如从加湿器或雾化器放出的雾那样在空气中漂浮的极微细的颗粒。例如,排出单元77也可以朝向手插入空间5排出杀菌液的雾或颗粒。排出单元77也可以朝向配置有手干燥装置的空间排出杀菌液的雾或颗粒。
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由控制部22控制为,将从排出单元77排出的雾化后的杀菌液与由风扇等生成的气流一起进行输送。例如也可以是,在排出单元77将杀菌液雾化并排出时,控制部22使送风机10工作,由此与生成的气流一起输送该雾化后的杀菌液。由此,能够使杀菌液到达更宽的范围。
手干燥装置也可以具有雾输送风路,该雾输送风路用于利用由送风机10生成的气流进行送风,从而对从排出单元77排出的雾化后的杀菌液进行输送。雾输送风路也可以具备雾输送切换部,该雾输送切换部在送风机10进行了驱动的情况下,切换向雾输送风路送风或者不向雾输送风路送风。作为雾输送切换部,例如也可以使用电磁阀。雾输送切换部在送风机10进行了工作的情况下,切换空气流向雾输送风路的打开状态与空气不流向雾输送风路的关闭状态。例如,在使手干燥的情况下,控制部22将雾输送切换部设为关闭状态。在输送从排出单元77排出的雾化后的杀菌液的情况下,控制部22将雾输送切换部设为打开状态。由此,能够避免在使手干燥时来自通气孔6的风速下降。
接着,对杀菌装置76杀菌的时机进行说明。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与手检测部21的检测协作地通过杀菌装置76进行杀菌。即,控制部22也可以控制为,在手插入到手插入空间5且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时,通过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将从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使得从排出单元77排出的杀菌液附着于手的工序称为杀菌工序。通过杀菌工序,将排出的杀菌液附着于手,由此,对手进行杀菌。另外,在本公开中,在不对手进行杀菌的情况下,有时将对手插入部3的周边或手干燥装置的周边进行杀菌的情况称为杀菌工序。即,也有时将通过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的情况称为杀菌工序。
在将手插入到手插入空间5且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时,控制部22使送风机10运转。即,在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的情况下,送风机10开始运转。有时将该工序称为干燥工序。通过干燥工序,对插入到手插入空间5的手进行干燥。
作为第一例,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依次进行杀菌工序和干燥工序。即,手干燥系统75在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送风机10开始运转之前,通过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此外,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杀菌工序开始之后且在杀菌工序结束之前开始干燥工序。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杀菌工序结束之后开始干燥工序。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杀菌工序结束之后,在经过规定的时间后进行干燥工序。
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排出单元77刚刚排出杀菌液之后使送风机10开始运转。更期望手干燥系统75在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的时间与送风机10开始运转的时间之间设置规定的时间、时间差。例如,期望手干燥系统75在从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之后经过几秒钟后使送风机10开始运转。由此,得到以下的效果。如果在用户将手伸入手插入空间5时从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则杀菌液附着于用户的手。用户通过将双手相互摩擦而使杀菌液渗入到手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可靠地对手的整体进行杀菌。在手被杀菌的状态下将送风机10接通而吹出干燥风时,从手飞散的水滴中包含的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因此,即便在水滴飞散到手插入部3或者水滴飞散到设置有手干燥装置的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感染风险下降。因此,卫生性提高。另外,在水分附着于手的状态下,杀菌液的杀菌效果可能下降。因此,也可以使用预先提高了浓度的杀菌液。
作为第二例,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依次进行干燥工序和杀菌工序。例如,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干燥工序开始之后且在干燥工序结束之前,开始杀菌工序。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干燥工序结束之后开始杀菌工序。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通过送风机10的运转进行了手的干燥之后,将从排出单元77排出的杀菌液喷到手上。例如,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干燥工序刚刚结束后、或者在干燥工序将要结束前、或者在干燥工序的过程中,从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在水分附着于手的状态下,杀菌液的杀菌效果可能下降。因此,通过先向手吹出干燥风而使手干燥之后再排出杀菌液,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杀菌效果的下降。
作为第三例,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依次进行第1次杀菌工序、干燥工序、以及第2次杀菌工序。如上所述,在使由于洗手等而湿润的手干燥时,在洗手不完全的情况下,附着于手的微生物可能与水滴一起飞散到手干燥装置,或者飞散到设置有手干燥装置的空间。因此,期望在使手干燥之前进行杀菌。另一方面,在向湿润的手排出杀菌液时,杀菌液变稀,杀菌效果可能下降。于是,也可以在第1次杀菌工序中利用杀菌液对手进行了杀菌之后,在干燥工序中通过送风机10使手干燥,在第2次杀菌工序中利用杀菌液对手进一步杀菌。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加可靠地减少微生物与水滴一起飞散到手干燥装置的量或者飞散到设置有手干燥装置的空间的量,卫生性提高。此外,通过在干燥工序中使手干燥之后在第2次杀菌工序中再次向手排出杀菌液,能够更加可靠对手进行杀菌。因此,卫生性进一步提高。此外,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第1次杀菌工序中刚刚排出杀菌液之后使送风机10开始运转,但更加期望在第1次杀菌工序中排出杀菌液的时间与在干燥工序中使送风机10开始运转的时间之间设置规定的时间、时间差。例如,期望手干燥系统75在第1次杀菌工序中从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并在经过了几秒钟之后使送风机10开始运转。
作为第四例,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依次进行第1次杀菌工序、第1次干燥工序、第2次杀菌工序、以及第2次干燥工序。通过在第2次杀菌工序之后进行第2次干燥工序,能够使用户的手干燥。即,手不会保持被杀菌液润湿的状态,因此,用户的舒适性提高。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第2次杀菌工序开始之后在第2次杀菌工序结束之前,开始第2次干燥工序。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第2次杀菌工序结束之后,开始第2次干燥工序。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第2次杀菌工序结束之后经过规定的时间后,开始第2次干燥工序。通过如上述那样,在第1次杀菌工序中对手进行了杀菌的状态下通过第1次干燥工序对手进行干燥,进一步在第2次杀菌工序中对手进行杀菌,由此,附着于手的微生物进一步减少,通过第2次干燥工序进一步对手进行干燥。其结果是,手干燥装置的卫生性以及设置有手干燥装置的空间的卫生性进一步提高,并且,手成为卫生且干燥的状态。
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备报知是杀菌工序中的杀菌报知部。例如,显示部4也可以相当于杀菌报知部。通过杀菌报知部报知是杀菌工序中,用户知晓正在利用杀菌液进行杀菌,获得放心感。
此外,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备报知是干燥工序中的干燥报知部。例如,显示部4也可以相当于干燥报知部。
此外,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备工序报知部。例如,显示部4相当于工序报知部。工序报知部不仅报知是杀菌工序中或者报知是干燥工序中,还针对全部工序进行报知,并且报知当前的工序对应于其中的哪个工序。例如,在通过第1次杀菌工序、此后的干燥工序、以及第2次杀菌工序这3个工序进行杀菌和干燥的情况下,工序报知部针对3个工序,也可以通过显示文字或插图来进行报知,并且,通过灯等的光等表示当前的工序对应于其中的哪个工序。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备配置于手干燥装置的监视器或显示器、或者在配置有手干燥装置的空间中配置的监视器或显示器作为工序报知部,在该监视器或显示器中显示上述的文字或插图。通过设置工序报知部,用户能够容易地理解杀菌和干燥的工序,能够更加放心地使用手干燥装置。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任意工序中,在手检测部21检测到手未配置于手插入部3时,手干燥系统75将上述的工序强制结束。手干燥系统75在要强制结束的情况下,无论是干燥工序还是杀菌工序都结束工序,也不进行下一个工序以后的工序。由此,能够避免无用的运转。
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备人检测单元。手干燥系统75的人检测单元也可以是与上述的人检测部39、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5或者接近检测单元70相同或类似的结构。
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手检测部21未检测到手的期间,通过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人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人的期间,通过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例如,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用户使用手干燥装置之后,通过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由此,能够对使用后的手插入部3进行杀菌,或者对配置有手干燥装置的空间进行杀菌。此外,如果人通过呼吸而吸入在空气中漂浮的粒径小的杀菌液,则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关于这一点,通过在手检测部21未检测到手的期间由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或者在人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人的期间由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从而对人体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构成为,在管理者清扫手干燥装置或用户区域时能够手动地操作杀菌装置76的排出单元77的排出的接通/断开。例如,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备切换手检测部21的感测功能的接通/断开的检测切换单元和切换人检测单元的感测功能的接通/断开的检测切换单元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的检测切换单元。在由检测切换单元将手检测部21的感测功能设为断开时,即便将手伸入手插入部3的手插入空间5,手检测部21也不会作出反应。在由检测切换单元将人检测单元的感测功能设为断开时,即便人接近手干燥装置,人检测单元也不会作出反应。由此,在管理者清扫手干燥装置或用户区域时,不会意外地开始干燥工序或杀菌工序的工作,因此,能够避免无用的运转。
此外,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备杀菌装置76的排出单元77的连续运转切换部。也可以将手干燥系统75构成为,在将连续运转切换部设为接通的情况下使排出单元77连续运转,在将连续运转切换部设为断开的情况下不从排出单元77排出杀菌液。在执行排出单元77的连续运转时,从排出单元77持续排出杀菌液。除了管理者清扫手干燥装置或用户区域时以外,期望将连续运转切换部预先设为断开。在管理者清扫手干燥装置或用户区域时,将连续运转切换部设为接通,由此,能够根据需要将从排出单元77排出的杀菌液用于清扫。即,在清扫中想要使用杀菌液时,暂时接通连续运转切换部即可。由此,能够减轻清洁工另外准备杀菌液的负担,并且,能够使用从排出单元77排出的杀菌液容易地进行清扫。另外,具备连续运转切换部的手干燥系统75不一定必须具备上述的检测切换单元。在该情况下,也通过预先将连续运转切换部设为接通,从而与手检测部21或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无关地从排出单元77持续排出杀菌液,因此,能够将该杀菌液用于清扫。
杀菌装置76也可以具备贮存氯化物的水溶液的贮存部。杀菌装置76也可以具备对贮存于贮存部的水溶液进行电解而生成电解水的电解水生成单元92、以及将由电解水生成单元92生成的电解水向杀菌装置76的外侧排出的第一排出部。第一排出部是排出单元77的一例。另外,电解水相当于杀菌液。在本公开中,在还包含电解水以外的具有杀菌作用的液体的情况下,有时表述为“杀菌液”。
电解水生成单元92例如也可以对氯化物的水溶液进行电解而生成溶解有次氯酸的电解水。次氯酸也被称为“Hypochlorous Acid”。次氯酸的组成式例如是“HClO”。电解水生成单元92具备包含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电极设置在贮存部内。
电解水生成单元92的电极期望由难以溶出到水中的材料制成。作为这样的材料,例如举出钛、铂。为了促进电解,可以在电极上担载铱、铂、钌等铂族金属或其氧化物。电解水中也可以生成过氧化氢、活性氧、OH自由基等化学物种。
电解水生成单元92可以是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没有分隔的1室型,也可以是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具有分隔的2室型、3室型或多室型。1室型的电解水生成单元92将在正极侧生成的酸性离子水与在负极侧生成的碱性离子水中和而生成包含适当浓度的次氯酸的电解水。多室型的电解水生成单元92在收容正极的室中生成酸性离子水,在收容负极的室中生成碱性离子水。
在多室型的电解水生成单元92中,酸性离子水的使用量与碱性离子水的使用量可能变得不均衡。在该情况下,可能必须对任意残留的一方的离子水进行处理。与此相对,1室型的电解水生成单元92无需对残留的一方的离子水进行处理,因此,便利性提高。
贮存部是能够收容水和氯化物的容器。收容于贮存部的水也可以是净水或自来水。收容于贮存部的氯化物例如是氯化钠(NaCl)、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中的至少一种。氯化物也可以以粉末、颗粒、片剂、料片等固体或固形的状态被供给到贮存部。氯化物也可以是液状、凝胶状。为了提高向贮存部供水的便利性和向贮存部供给氯化物的便利性,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从从杀菌装置76拆卸贮存部。贮存部也可以具备能够开闭的罩。当打开贮存部的罩或者将罩拆卸时,能够容易地将水或氯化物放入贮存部内。在贮存部不具有罩的情况下,能够将水或氯化物从贮存部的开口放入贮存部内。也可以在贮存部具有的罩上设置开口,将水或氯化物从开口放入。如果是具有罩的贮存部,则在搬运时水难以溢出。也可以在贮存部设置检测贮存部内的液体的量的液量检测单元93、检测溶解于贮存部内的水溶液的氯化物的浓度的浓度检测单元94、以及检测贮存部内的水溶液的pH的pH检测单元95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单元。
液量检测单元93可以是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接触式的液量检测单元93,例如举出浮子式、静电电容式。浮子式的液量检测单元93基于设置于贮存部内的浮子即浮动件的铅垂方向上的位置来检测液位。静电电容式的液量检测单元93通过检测一对电极间的静电电容来检测液位。作为非接触式的液量检测单元93,例如举出使用电波、超声波或光波来检测液位。
也可以将电解水生成单元92的电极兼用作液量检测单元93。关于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电极,根据贮存部内的液位即电解水的液位的变化,没入在液体中的部分与暴露于贮存部内的气体的部分的比例发生变化。当该比例变化时,在电极的正极与负极之间流动的电流值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检测在电极的正极与负极之间流动的电流值的变化,能够检测贮存于贮存部的液体的量。此外,液量检测单元93例如也可以根据贮存部的重量来检测贮存部内的液体的量。例如,液量检测单元93也可以根据相对于空的贮存部的重量增加了多少质量来检测贮存部内的液体的量。
浓度检测单元94例如可以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来测定水溶液中的氯化物的浓度的折射计,也可以是根据水溶液中的氯化物的浓度与水溶液的导电率之间的关系来测定水溶液中的氯化物的浓度的电导率计。此外,浓度检测单元94例如也可以使用吸光光度法来测定氯浓度。此外,浓度检测单元94也可以根据浊度等其他信息来估计氯浓度。
pH检测单元95例如也可以使用玻璃电极。pH检测单元95例如也可以使用玻璃电极法。根据pH检测单元95,能够检测贮存部内的水溶液的pH在0~14或者比其窄的范围内是多少。
电解水生成单元92也可以设置在贮存部内。电解水生成单元92也可以设置在贮存部的外部。例如,也可以在与第一排出部相连的液体通路中设置电解水生成单元92。电解水生成单元92在贮存于贮存部的水溶液向杀菌装置76的外部排出之前生成电解水即可。在本公开中,“通路”原则上相当于供固体或液体通过的通道。
如果杀菌装置76所利用的液体是无需进行电解的液体,则杀菌装置76也可以不具备电解水生成单元92。无需进行电解的液体例如是酒精。此外,管理者也可以直接向贮存部直接放入杀菌液。
也可以构成为从上水道向杀菌装置76供给水。即,手干燥装置也可以与上水道连结。例如,贮存部也可以经由自动开闭阀而与上水道相连。由此,能够从上水道向贮存部自动地补充水。在液量检测单元93检测到贮存部内的液位的下降时,也可以从上水道向贮存部自动地供水,使得恢复到规定的液位。在浓度检测单元94检测到贮存部内的水溶液的浓度的上升时,也可以从上水道向贮存部自动地供水,使得浓度下降至规定的浓度。
排出单元77也可以具备第一排出部、第二排出部以及第三排出部中的至少1个排出部。第一排出部、第二排出部、第三排出部分别也可以具备用于排出杀菌液的机构部。第一排出部从贮存部向手插入部3的表面或形成手插入空间5的壁面排出杀菌液。第二排出部从贮存部向用户的手排出杀菌液。第三排出部从贮存部向设置有手干燥装置的空间排出杀菌液。
从排出单元77排出的杀菌液也可以在手干燥装置的外观上露出。从排出单元77排出的杀菌液也可以与外部气体接触。从排出单元77排出的杀菌液也可以在可能与人接触的位置露出。
第一排出部也可以具备向手插入空间5排出杀菌液的第一排出口、第一开闭阀、以及向第一排出口引导杀菌液的第一液体通路。当第一开闭阀打开时,向第一排出口排出杀菌液。当第一开闭阀关闭时,停止向第一排出口排出杀菌液。
第一排出部也可以具备多个第一排出口。例如,多个第一排出口也可以沿着手插入部3的左右方向即宽度方向成列地排列。根据像这样排列的多个第一排出口,能够利用杀菌液使手插入部3的宽范围润湿。此外,第一排出口也可以是沿着手插入部3的左右方向即宽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开口。此外,第一排出口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将多个微细口接近地配置而使整体上看起来呈圆形。
第一开闭阀典型地由电磁阀构成。第一排出部也可以通过打开第一开闭阀,利用贮存部内的杀菌液的液位与第一排出口的高低差即水位差来排出杀菌液。第一排出部也可以代替第一开闭阀而具备汲取贮存部内的杀菌液的泵。优选将第一排出口构成为从第一排出口排出的液体的颗粒群包含粒径为直径300μm以下的微粒。此外,第一排出部也可以是仅使贮存部内的杀菌液流出的流路。例如,第一排出部也可以是单纯的细管或节流孔。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每单位时间的杀菌液的排出量能够成为所需的值的方式设定第一排出口的细管的内径或节流孔径即可。
第二排出部担负向用户的手排出杀菌液的功能。第二排出部也可以具备向用户的手排出杀菌液的第二排出口、进行向第二排出口的杀菌液的排出和排出的切断的第二开闭阀、以及向第二排出口引导杀菌液的第二液体通路。
第二排出口例如也可以是能够以雾状喷出杀菌液的喷嘴。第二排出部也可以具备多个第二排出口。例如,也可以将多个第二排出口配置于插入前部3b。也可以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中心靠左侧的位置配置第二排出口,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中心靠右侧的位置配置与此不同的第二排出口。也可以在插入前部3b中的左侧一半的部分的中心的位置配置第二排出口,在插入前部3b中的右侧一半的部分的中心的位置配置与此不同的第二排出口。也可以是,在用户将双手伸入手插入空间5时,在主视下在与左手的手掌的中心相对的位置配置第二排出口,在与右手的手掌的中心相对的位置配置与此不同的第二排出口。通过如上述那样配置第二排出口,在用户将手伸入手插入部3的手插入空间5时,从第二排出口排出的杀菌液容易附着于手。
第二开闭阀典型地由电磁阀构成。第二排出部也可以通过打开第二开闭阀,利用贮存部内的杀菌液的液位与第二排出口的高低差即水位差来排出杀菌液。第二排出部也可以代替第二开闭阀而具备汲取贮存部内的杀菌液的泵。此外,第二排出部也可以仅是使贮存部内的杀菌液流出的流路。例如,第二排出部也可以是单纯的细管或节流孔。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每单位时间的杀菌液的排出量能够成为所需的值的方式设定第二排出口的细管的内径或节流孔径即可。
排出单元77也可以不具备第二排出部,而具备兼具第二排出部的功能的第一排出部。即,也可以是,第一排出部能够向手插入部3排出杀菌液,并且,第一排出部也能够向用户的手排出杀菌液。例如,第一排出部也可以具有多个微细的第一排出口接近地设置的构造。设置于手插入部3的面的第一排出部也可以至少能够向与该面相对的面排出杀菌液。也可以将第一排出部构成为从第一排出部呈辐射状排出杀菌液。
多个第一排出部也可以配置于插入前部3b。也可以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中心靠左侧的位置配置第一排出部,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中心靠右侧的位置配置与此不同的第一排出部。也可以在插入前部3b中的左侧一半的部分的中心位置配置第一排出部,在插入前部3b中的右侧一半的部分的中心位置配置与此不同的第一排出部。期望配置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中心靠左侧的位置的第一排出部与配置在比插入前部3b的中心靠右侧的位置的第一排出部相对于插入前部3b的中心成为左右对称。
在从插入前部3b的面观察时,在比与插入前部3b相对的插入后部3c的面更近的位置放置用户的手。因此,从第一排出部刚刚辐射的颗粒在完全扩散之前碰到手。因此,能够使辐射的大部分杀菌液碰到手。与此相对,在从第一排出部辐射的杀菌液碰到插入后部3c的面时,由于比手的位置远,因此杀菌液已经扩散。因此,杀菌液附着在插入后部3c的宽范围内。根据这样的第一排出部,既能够向用户的手排出杀菌液,也能够向手插入部3排出杀菌液。因此,能够以容易的结构使卫生性更好。
第三排出部担负向手插入空间5和配置有手干燥装置的空间中的至少一方的空间散布杀菌液的功能。第三排出部也可以具备使杀菌液呈雾状向空间排出的雾化装置、以及向雾化装置引导杀菌液的第三液体通路。
雾化装置向空间扩散或散布雾化后的杀菌液。雾化装置可以是对杀菌液进行加热而使其雾化的加热式,也可以是利用超声波使杀菌液振动而使其雾化的超声波式,还可以是使用文丘里效应的喷雾器,还可以是利用喷雾使杀菌液雾化的方式,还可以是利用电晕放电使杀菌液雾化的静电雾化方式,还可以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螺旋桨等使杀菌液扩散而使液滴破碎的破碎式。无论在哪种雾化方式中,雾化装置均优选以生成包含直径100μm以下的微粒的颗粒群的方式将杀菌液雾化,更优选以生成包含直径10μm以下的微粒的颗粒群的方式将杀菌液雾化。
在排出单元77向手排出杀菌液的情况下,期望排出即便人接触危害也小的能够安全使用的浓度的杀菌液。在排出单元77向空间以雾状喷出雾化后的杀菌液的情况下,期望以雾状喷出即便人吸入危害也小的能够安全使用的浓度的杀菌液。
当人吸入从第二排出部或第三排出部排出的微细的颗粒时,稍微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手干燥系统75中,将上述的遮蔽体、覆盖部或盖设置于手插入部3,在遮蔽体、覆盖部或盖为关闭状态(第二状态)时,从第二排出部或第三排出部排出杀菌液即可。由此,虽然限定在手插入部3内,但能够进行杀菌。之后,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在排出杀菌液之后经过规定的时间后,使遮蔽体、覆盖部或盖自动地返回到打开状态(第一状态)。
第一液体通路、第二液体通路及第三液体通路分别例如由配管构成。第一液体通路、第二液体通路及第三液体通路可以从其他的液体通路分支,也可以分别单独地与贮存部相连。
贮存部能够接受水和氯化物。贮存部贮存氯化物的水溶液。杀菌装置76也可以具备用于接受水或其他液体的第一接受口和用于接受氯化物的第二接受口中的至少一方的接受口。第一接受口和第二接受口也可以相同。即,第一接受口和第二接受口也可以兼用。第一接受口和第二接受口也可以不是开口。
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备用于将从第一接受口接受的液体送到贮存部的液体通路。该液体通路与贮存部相连。液体通路的开口也可以是第一接受口。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不具备该液体通路。在该情况下,第一接受口设置于贮存部。
在杀菌装置76具有上部开放的贮存部且构成为从其上部向贮存部放入液体的情况下,可以将贮存部的上部解释为第一接受口,也可以解释为不存在第一接受口而从上方向贮存部放入液体。这样,第一接受口不一定被严格地定义。杀菌装置76也可以不必具备第一接受口。
第一接受口也可以是用于接受生成电解水用的水例如自来水的开口。杀菌装置76也可以从第一接受口接受水以外的液体。杀菌装置76也可以从第一接受口接受杀菌作用少的液体或者没有杀菌作用的液体。杀菌装置76也可以从第一接受口接受杀菌作用少的液体或者没有杀菌作用的液体,通过电解水生成单元92而生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液体。杀菌装置76也可以从第一接受口接受食盐水或氯化钠水溶液等作为盐水的液体。杀菌装置76在从第一接受口接受盐水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盐水进行电解而生成次氯酸水。在该情况下,杀菌装置76无需从氯化物的第二接受口接受任何物质。杀菌装置76也可以代替第一接受口而从氯化物的第二接受口接受盐水。在该情况下,杀菌装置76无需从第一接受口接受任何物质。
第一接受口优选配置在与贮存部的顶面相同的高度的位置,或者配置在比贮存部的顶面靠上方的位置。由此,从第一接受口接受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贮存部。此外,第一接受口也可以配置于贮存部的顶面。
也可以在贮存部设置有将用于向贮存部放入氯化物的第二接受口。第二接受口优选配置在与贮存部的顶面相同的高度的位置,或者配置在比贮存部的顶面靠上方的位置。除了接受氯化物之外,第二接受口也可以兼用作用于接受生成电解水用的水例如自来水的开口。管理者也可以从第一接受口向贮存部放入水,从第二接受口向贮存部放入氯化物。管理者也可以从第一接受口或第二接受口向贮存部放入将氯化物溶解于水而得到的水溶液。
在贮存部为多室型的情况下,第一接受口和第二接受口优选与不同的室相连。
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有用于暂时储存水的水槽。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将从第一接受口接受的水储存于水槽。也可以在水槽设置第一接受口。例如,也可以在水槽的顶面设置第一接受口。期望水槽配置在比贮存部靠上方的位置。
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备将第一接受口与水槽连接的取水通路。取水通路例如由配管形成。从第一接受口流入的水通过取水通路而储存于水槽。在手干燥系统75具备水槽的情况下,液体通路将水槽与贮存部相连。从第一接受口流入的水依次经由取水通路、水槽以及液体通路而流入贮存部。液体通路也可以设置在水槽的下侧。液体通路也可以设置于水槽的下表面。
手干燥系统75还可以具备用于检测水槽中的水量的水量检测单元96和用于调整水槽中的水量的水量调整单元97。水量检测单元96例如也可以设置于水槽。水量检测单元96也可以通过针对上述的液量检测单元93而说明的任意检测方法来检测水量。水量调整单元97也可以是切换从水槽向贮存部排出水以及停止从水槽向贮存部排出水的单元。水量调整单元97例如也可以设置于水槽和液体通路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水量调整单元97例如也可以使用电磁阀或泵。作为该电磁阀或泵,能够应用基于公知技术或者上述结构的电磁阀或泵。
手干燥系统75通过组合地使用浓度检测单元94、水量检测单元96以及水量调整单元97中的至少两个,能够使所希望的量的水向贮存部移动。例如,手干燥系统75一边通过水量检测单元96检测水量一边通过水量调整单元97使水向贮存部移动,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所移动的水量。此外,手干燥系统75一边通过浓度检测单元94检测贮存部内的水溶液的浓度一边通过水量调整单元97使水向贮存部移动,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调整贮存部内的水溶液的浓度。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使用浓度检测单元94、水量检测单元96以及水量调整单元97的全部而使水槽的水向贮存部移动。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使水移动。这样,通过高精度地使水槽的水向贮存部移动,能够更加适当地管理贮存部内的水溶液的浓度或pH
杀菌装置76也可以具备氯化物供给部78。氯化物供给部78用于向贮存部供给氯化物。氯化物供给部78也可以被设置为贮存部的一部分。氯化物供给部78也可以具备第二接受口、第一供给路径、第二供给路径以及氯化物保管部79。氯化物供给部78也可以仅具备第二接受口。第一供给路径是用于使氯化物从第二接受口向氯化物保管部79移动的通道。第二供给路径是用于使氯化物从氯化物保管部79向贮存部移动的通道。氯化物保管部79用于暂时地保管从第二接受口接受的氯化物。氯化物保管部79与贮存部相连。例如,放入第二接受口的氯化物依次经由第一供给路径、氯化物保管部79以及第二供给路径而被供给到贮存部。
另外,在氯化物保管部79中设置有第二接受口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具备第一供给路径。在氯化物供给部78具有上部开放的氯化物保管部79且构成为从其上部向氯化物保管部79放入氯化物的情况下,可以将氯化物保管部79的上部解释为第二接受口,也可以解释为不存在第二接受口而从上方向氯化物保管部79放入氯化物。这样,第二接受口不一定被严格地定义。杀菌装置76也可以不必具备第二接受口。
在第二接受口被设置于手干燥系统75的状态下,也可以通过手干燥系统75的任意的部位来覆盖第二接受口。由此,异物难以侵入到第二接受口,因此,有利于防止异物向贮存部的侵入。
氯化物供给部78也可以不具备氯化物保管部79。在该情况下,放入第二接受口的氯化物通过第二供给路径被供给到贮存部。此外,在贮存部设置有第二接受口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具备第二供给路径。
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有相对于杀菌装置76能够抽出或者能够取出第二接受口的构造。或者,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有相对于杀菌装置76能够抽出或者能够取出包含第二接受口的氯化物供给部78的至少一部分的构造。根据这样的构造,在向第二接受口放入氯化物时,通过抽出或取出第二接受口或者包含第二接受口的氯化物供给部78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作业。
氯化物保管部79能够保管一定数目或一定量的氯化物。氯化物保管部79也可以具有自动地排出氯化物的机构。杀菌装置76也可以具备对氯化物保管部79内的氯化物的量进行调整的氯化物调整单元99。氯化物调整单元99也可以将氯化物保管部79所保管的一定量的氯化物输送到贮存部。氯化物调整单元99例如在贮存部内的杀菌液的量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氯化物保管部79将一定量的氯化物输送到贮存部。氯化物调整单元99例如在贮存部内的杀菌液的浓度比规定的值低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氯化物保管部79将一定量的氯化物输送到贮存部。氯化物调整单元99例如在贮存部内的杀菌液的pH比规定的值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氯化物保管部79将一定量的氯化物输送到贮存部。
氯化物保管部79也可以保管粒状的氯化物。以下,记载氯化物的颗粒较小的情况下的氯化物调整单元99的例子。氯化物的颗粒较小的情况例如是指粒径成为最大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5mm的情况,更优选为3mm以下的情况,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下的情况。在这样的小粒的情况下,氯化物调整单元99将氯化物的多个颗粒统一供给到贮存部。氯化物调整单元99例如也可以具备开闭阀和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0。开闭阀典型地由电磁阀构成。当打开开闭阀时,通过高低差,将氯化物从氯化物保管部79输送到贮存部。
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0也可以检测氯化物保管部79中的氯化物的量。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0也可以检测从氯化物保管部79输送到贮存部的氯化物的量。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0例如也可以根据包含氯化物的氯化物保管部79的重量的变化来检测从氯化物保管部79输送到贮存部的氯化物的量。手干燥系统75基于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0的检测结果来调整开闭阀的开闭动作。另外,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代替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0,根据设置于贮存部的浓度检测单元94的检测结果来调整开闭阀。
以下,记载氯化物的颗粒较大的情况下的氯化物调整单元99的例子。氯化物的颗粒较大的情况例如是指粒径成为最大的方向上的长度为5mm以上的情况。在这样的大粒的情况下,氯化物调整单元99优选将氯化物的颗粒一粒一粒地供给到贮存部。另外,在本公开中,即便在粒径成为最大的方向上的长度为5mm以上的情况下,氯化物调整单元99也可以将氯化物的多个颗粒统一供给到贮存部。
图55和图56是示出实施方式16的手干燥系统75具备的氯化物保管部79的一例的立体图。图57是图56所示的氯化物保管部79的俯视图。图58是图56所示的氯化物保管部79的侧视图。
以下,对图55至图58所示的氯化物保管部79进行说明。图示的氯化物保管部79具有适合于将大粒的氯化物一粒一粒地输送到贮存部的氯化物调整单元99。氯化物保管部79的氯化物调整单元99例如具备旋转部80、电动机、封闭部81、排出口82、以及壁83。图56至图58示出去除了壁83的状态。
电动机用于使旋转部80旋转。在图55至图58中,省略了电动机的图示。电动机使旋转部80旋转规定的旋转量。电动机也可以具备齿轮。电动机例如也可以是步进电机。例如,也可以在封闭部81的内部或封闭部81的下方设置电动机。
封闭部81相当于氯化物保管部79中的位于较低的位置的部分。排出口82是设置于氯化物保管部79的下部的孔。排出口82的内径比氯化物的颗粒的外径大。排出口82与第二供给路径或贮存部相连。从排出口82输送的氯化物向贮存部流入。排出口82相当于设置于氯化物保管部79的下部的开口或者设置于封闭部81的开口。壁83用于避免氯化物向氯化物调整单元99的外侧泄漏。
旋转部80具备外框84、轴部85、齿轮86、分隔部87、以及间隙88。轴部85相当于位于旋转部80的旋转中心的轴。旋转部80的齿轮86的中心轴与轴部85的中心轴一致。旋转部80的齿轮86与电动机的齿轮啮合。电动机的齿轮的旋转通过齿轮86传递到旋转部80,旋转部80进行旋转。
外框84位于在旋转部80的半径方向上与轴部85分离的位置。分隔部87对外框84与轴部85之间进行连接。从与轴部85平行的方向观察时,外框84的形状例如是圆形。在图示例中,多个分隔部87被设置为以轴部85为中心的辐射状。通过外框84、轴部85以及分隔部87而形成多个间隙88。多个分隔部87优选关于旋转部80的周向的位置等间隔地配置。由此,能够形成彼此相等的形状的多个间隙88。
分隔部87的个数和间隙88的个数例如也可以为2个至8个左右,更优选可以为4个至6个左右。一个间隙88具有供1粒氯化物进入的空间。可以根据氯化物的颗粒的尺寸适当设定分隔部87的数量。期望氯化物的颗粒在某种程度上外形的偏差少。
外框84的下部与封闭部81的上表面相对。在与外框84的内侧且外框84的下侧且轴部85的外侧相当的位置设置有排出口82。在图示例中,在从与轴部85平行的方向观察时,排出口82的形状为圆形。期望在从与轴部85平行的方向观察时,排出口82的面积比间隙88的面积小。在从与轴部85平行的方向观察时,间隙88与排出口82重叠的情况下,排出口82也可以具有排出口82被间隙88完全包围的尺寸。
在从第二接受口向氯化物保管部79供给粒状的氯化物时,粒状的氯化物自由落下,向各个间隙88各配置1粒氯化物。在氯化物的颗粒的数量比间隙88的数量多的情况下,氯化物的颗粒堆积在分隔部87上,或者堆积在配置于间隙88的氯化物的颗粒上。
当旋转部80通过电动机的驱动而旋转时,任意的间隙88重叠在排出口82上。间隙88的内部尺寸和排出口82的内部尺寸比氯化物的颗粒的外部尺寸大。因此,在重叠在排出口82上的间隙88中配置的氯化物的颗粒通过排出口82而被输送到贮存部。这样,通过调整旋转部80的基于电动机的旋转量,能够调整向贮存部输送的氯化物的输送量。
在某个特定的间隙88位于排出口82的上方且该特定的间隙88内的氯化物从排出口82排出之后,旋转部80旋转1圈,在直至该特定的间隙88再次到达排出口82的上方为止的期间内,配置于其他的间隙88的氯化物从排出口82排出。因此,在旋转部80旋转1圈的期间,向该特定的间隙88再次放入氯化物即可。因此,在间隙88内不存在氯化物的可能性极低。
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根据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0的检测结果来调整由电动机产生的旋转量,由此,自动地调整向贮存部供给的氯化物的供给量。或者,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代替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0而根据设置于贮存部的浓度检测单元94的检测结果来调整由电动机产生的旋转量,由此,自动地调整向贮存部供给的氯化物的供给量。
如图55所示,壁83设置于外框84的外侧。壁83的一部分与旋转部80的外周面相邻。壁83的上端位于比外框84的上端高的位置。由于设置有这样的壁83,因此,即便在氯化物通过旋转部80的旋转而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氯化物也不会散落到外框84的外部。
旋转部80还可以具备整顿部89。整顿部89配置在外框84的上方或分隔部87的上方或间隙88的上方。整顿部89与旋转部80成为一体而旋转。整顿部89例如从轴部85朝向外周方向突出。整顿部89例如具有棒状或板状的形状。多个整顿部89也可以设置于旋转部80。整顿部89的数量也可以比分隔部87的数量少。通过设置整顿部89,容易更加可靠地使氯化物一粒一粒地进入间隙88。在向氯化物保管部79大量供给氯化物时,存在氯化物不进入间隙88且氯化物堵塞在间隙88的上方的可能性。当整顿部89与旋转部80一起进行旋转时,氯化物保管部79内的氯化物被整顿部89搅拌。其结果是,顺利地将氯化物收纳到间隙88。整顿部89的形状、尺寸、个数等规格可以适当进行调整,使得氯化物适当地进入间隙88。由此,氯化物进入间隙88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氯化物调整单元99还可以具备侵入防止部90和侵入防止支承部91。也可以设置多个侵入防止部90。侵入防止部90配置在排出口82的上方。侵入防止部90设置为在俯视下覆盖排出口82的至少一部分。侵入防止部90用于防止多个氯化物的颗粒一次侵入到排出口82。侵入防止部90用于防止氯化物从侵入防止部90的上方侵入到排出口82。
侵入防止部90位于分隔部87的上方。侵入防止部90位于间隙88的上方。侵入防止部90被设置为与旋转部80不同的构件。即,即便旋转部80旋转,侵入防止部90也不旋转。
侵入防止部90设置在比整顿部89靠下方的位置。期望在旋转部80进行了旋转时,侵入防止部90不与外框84、轴部85、间隙88、分隔部87及整顿部89接触。侵入防止部90可以是棒状的构件,也可以是板状的构件,还可以是弹簧这样的弹性体。
侵入防止部90也可以阻碍位于间隙88的上方的氯化物、即以在配置于间隙88的氯化物上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氯化物向排出口82的上方的位置进行旋转移动。侵入防止部90也可以具有使位于间隙88的上方的氯化物、即以在配置于间隙88的氯化物上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氯化物向侵入防止部90的上方移动的形状。
通过设置侵入防止部90,将位于排出口82的上方且侵入防止部90的下方的氯化物的颗粒数量最大限制为1个。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一次性从排出口82排出2个以上的氯化物的颗粒。
如果在适当量的氯化物被氯化物保管部79保管的状态下适当调整尺寸等使得氯化物可靠地位于间隙88,则氯化物被排出的量与电动机的齿轮的旋转量成比例。因此,杀菌装置76即便不具备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0和液量检测单元93,也能够高精度地调整来自氯化物保管部79的氯化物的排出量。
侵入防止部90的形状优选为氯化物不会稳定地搭载在侵入防止部90上的形状。如果氯化物能够稳定地搭载在侵入防止部90上,则即便在存在氯化物进入间隙88的空间的情况下,氯化物也可能不进入间隙88。因此,向氯化物保管部79供给氯化物的频度可能增加。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侵入防止部90的形状优选为圆筒形状、或者侵入防止部90的上表面倾斜的形状。由此,氯化物不会稳定地搭载在侵入防止部90上。在侵入防止部90是弹簧等弹性体的情况下,在氯化物要搭载在侵入防止部90上时,在侵入防止部90产生挠曲或摆动等。因此,氯化物难以稳定地搭载在侵入防止部90上,因此是优选的。此外,在侵入防止部90是螺旋弹簧这样的弹性体的情况下,由于侵入防止部90呈螺旋形状,因此,氯化物难以搭载在侵入防止部90上,是优选的。
在侵入防止部90是弹性体的情况下,例如,期望侵入防止部90具有以下程度的刚性:在氯化物从上方与侵入防止部90接触时,侵入防止部90稍微变形,但侵入防止部90不会变形到氯化物进入排出口82的程度。
或者,在侵入防止部90是弹性体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将侵入防止部90的刚性和位置关系设定为,在氯化物从上方与侵入防止部90接触时,侵入防止部90发生变形,但侵入防止部90被配置于下方的分隔部87支承而抑制侵入防止部90的变形,由此,氯化物不会进入排出口82。
此外,如果侵入防止部90是弹性体,则在配置于间隙88的氯化物堆积时,如果氯化物的中心位于弹性体的下侧,则弹性体对氯化物向下侧施力,如果氯化物的中心位于弹性体的上侧,则弹性体对氯化物向上侧施力。即,也可以成为以下构造:正确配置于间隙88的氯化物被排出到排出口82,堆积在正确配置于间隙88的氯化物上的氯化物不被排出到排出口82,直至正确配置于间隙88为止。
侵入防止支承部91用于支承侵入防止部90。如图55所示,侵入防止部90例如设置于壁83的外侧。在该情况下,侵入防止部90被设置于形成于壁83的孔,或者侵入防止部90进入形成于壁83的孔,或者侵入防止部90被插入到形成于壁83的孔。或者,侵入防止部90与壁83也可以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适当调整整顿部89的形状和侵入防止部90的形状,使得整顿部89使搭载在侵入防止部90上的氯化物掉落。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杀菌装置76也可以从被供给的水和与该水分开供给的氯化物生成氯化物水溶液,通过对该氯化物水溶液进行电解而生成成为杀菌液的电解水。这样,杀菌装置76能够生成杀菌液,因此,具有管理者无需准备杀菌液这样的优点。
在本公开中,有时将积存在排水槽9中的液体称为“排泄水”。排泄水是附着在手上的水滴或杀菌液通过排水口8流入到排水槽9中的水。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备对积存在排水槽9中的排泄水进行检测的排泄水检测单元98。
排泄水检测单元98也可以检测排水槽9内的排泄水的量是否达到规定的阈值或者是否超过该阈值。排泄水检测单元98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检测在排水槽9中是否积存有规定量的排泄水。“直接地检测”例如是指排泄水检测单元98检测积存在排水槽9中的排泄水的量,即,排泄水的体积。“间接地检测”例如是指排泄水检测单元98检测排水槽9的重量或积存在排水槽9中的排泄水的重量是否成为规定的重量以上。“间接地检测”例如是指检测到与液体接触的传感器在规定的时间以上的时间内检测到与液体的接触。为了防止由摆动引起的误检测,该规定的时间例如优选为1秒钟以上的时间。这样,排泄水检测单元98也可以检测积存在排水槽9中的液体的量、液体的液位、液体的重量等。此外,排泄水检测单元98也可以检测重量、距离、信号的有无、信号的接收的有无等。
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备报知排泄水检测单元98的检测结果的排泄水报知部。例如,显示部4也可以相当于排泄水报知部,后述的终端103也可以相当于排泄水报知部。如果是通常的手干燥装置,则作为定期的手干燥装置的维护,例如,如果进行1日1次或每周1次等与使用频度对应的清扫,则排泄水不会从排水槽9溢出。但是,在具备杀菌装置76的手干燥系统75中,除了从手去除的水之外,从杀菌装置76排出的杀菌液的一部分也可能从排水口8向排水槽9流入。由此,有可能比通常的手干燥装置更早地在排水槽9中积存排泄水。其结果是,排水槽9可能存满。通过排泄水检测单元98对排泄水进行检测并通过排泄水报知部向管理者报知,从而能够防止排泄水过度积存于排水槽9并防止排泄水溢出。由此,管理者能够适当地管理手干燥系统75。
另外,也可以代替将手干燥装置的排水口8与排水槽9连接,而构成为排水口8与下水的流路相连。由此,从杀菌装置76排出的杀菌液以及从手去除的水从排水口8直接流向下水。因此,能够在设置手干燥装置的场所使用大量的杀菌液。例如,即便是安全性高但杀菌力低的杀菌液,也能够通过大量使用而提高卫生性。
液量检测单元93、水量检测单元96、排泄水检测单元98及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0分别直接或间接地检测对象物的量是否达到规定的阈值或者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这些检测单元不限定于检测对象物的量本身。这些检测单元也可以根据任何原理来检测对象物的量。“间接地检测”例如相当于不直接检测量,而是根据与量不同的指标或值,进行换算、试算、估计或概算从而对量进行检测。这些检测单元也可以检测特定对象的重量、距离、变化量、信号的有无、信号的接收的有无等任何指标来检测对象物。这些检测单元例如也可以通过测力传感器或弹簧的位移进行检测。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0也可以称为氯化物检测部,液量检测单元93也可以称为液体检测部,水量检测单元96也可以称为水检测部。
本公开的手干燥系统也可以构成为包含多台手干燥装置,这多台手干燥装置进行协作。例如,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根据各个手干燥装置中的UV照射装置23的照射时间或者杀菌装置76以雾状喷出杀菌液的时间等,来分别判断各个手干燥装置的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也可以构成为多台手干燥装置分别具备控制部22,各个手干燥装置的控制部22相互进行通信。或者,也可以构成为一个控制部22控制多台手干燥装置的动作。
多台手干燥装置的控制部22也可以共享与各个手干燥装置的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相关的信息。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将与各个手干燥装置的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相关的信息汇集到后述的终端103。在该情况下,终端103也可以将与分析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而得到的结果相关的信息发送到各个手干燥装置。通过如上述那样,能够判别多台手干燥装置中的当前的卫生状态最好的手干燥装置,或者判别当前的卫生状态良好的多台手干燥装置。
也可以通过上述的卫生状态报知单元来报知哪个手干燥装置相当于当前的卫生状态良好的1个或多个手干燥装置。此外,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将在配置有手干燥装置的空间配置的监视器或显示器用作卫生状态报知单元,来报知当前的卫生状态良好的手干燥装置是哪个。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掌握当前的卫生状态良好的手干燥装置是哪个,因此,能够选择使用当前的卫生状态良好的手干燥装置。因此,卫生性提高。
使多台手干燥装置协作的手干燥系统也可以控制各手干燥装置的UV照射装置23的动作时机,使得所有的手干燥装置的UV照射装置23不会同时照射紫外线。例如,使多台手干燥装置协作的手干燥系统也可以控制为,在多台手干燥装置中存在从UV照射装置23正在照射紫外线的手干燥装置的情况下,不从其他的至少1台手干燥装置的UV照射装置23照射紫外线。由此,能够防止发生无法同时使用所有的手干燥装置的现象,因此,对用户来说便利性提高。
在本公开中,有时将对手干燥装置、手干燥系统或杀菌装置76进行管理或维护的人、同业者、公司等仅表述为“管理者”。在本公开中,手干燥系统75或手干燥装置也可以通过与管理者所使用的终端103进行通信而与终端103协作。终端103也可以具有用于显示数据或信息的显示器。终端103也可以具有能够供相当于管理者的人进行操作的操作部。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相当于管理者的人对终端103进行操作而对手干燥装置或杀菌装置76从外部输入信息,由此,能够进行手干燥装置或杀菌装置76的操作或控制。
终端103例如可以由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便携型终端构成,也可以构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终端103也可以设置为相对于手干燥装置拆卸自如。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0、液量检测单元93、水量检测单元96、排泄水检测单元98、pH检测单元95、浓度检测单元94或者其他的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其他的测定部的测定结果、与手插入部3的卫生状态关联的信息、杀菌工序或干燥工序中的强制结束的时机的数据、与UV照射装置23关联的信息、与手干燥装置关联的信息、与杀菌装置76关联的信息统称为“各种数据”。终端103也可以将与各种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相当的数据或信息显示于显示器。
杀菌工序或干燥工序中的强制结束的时机的数据是关于在哪个时机从手插入部3抽出手的数据。与UV照射装置23关联的信息例如也可以包含光源24的总计点亮时间、每小时的光源24的点亮时间、每日的光源24的点亮时间、每月的光源24的点亮时间、每年的光源24的点亮时间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终端103也可以经由通信接口装置取得各种数据并显示于显示器。终端103也可以定期地取得各种数据。该“定期地”可以包含1秒以内的间隔等极短的间隔。
例如,手干燥装置或杀菌装置76能够经由通信接口装置向外部的终端103发送各种数据,使各种数据显示于终端103的显示器。由此,例如,管理手干燥装置或杀菌装置76的管理者等第三方从包含手干燥装置的房间等空间的外部也能够确认与手干燥装置或杀菌装置76相关的各种数据。
终端103能够取得或确认关于多台手干燥装置或多台杀菌装置76的各种数据。此外,也可以设置多台终端103,该多台终端103能够取得或确认关于多台手干燥装置或多台杀菌装置76的各种数据。通过如上述那样,容易管理和利用各种数据。
在上述例子中,管理者能够根据需要,通过主体地确认终端103的显示器来掌握各种数据。不限于这样的例子,手干燥系统75也可以具有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用于通过终端103,向管理者更加可靠地通知与各种数据相关的信息。通知单元也可以在各种数据中的任意值达到规定的阈值或超过规定的阈值或低于规定的阈值时通知给管理者。通知单元也可以通过使用由终端103产生的声音、振动、显示、光等中的1种或者复合地使用2种以上而向管理者进行通知。
例如,在UV照射装置23的光源24的总计点亮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终端103也可以通过通知单元通知给管理者。也可以从手干燥装置或杀菌装置76发送通知信息,终端103接收该通知信息,由通知单元进行通知。或者,也可以是,终端103从手干燥装置或杀菌装置76接收各种数据,根据终端103从该接收到的各种数据中判断的结果,由通知单元进行通知。
手干燥装置或杀菌装置76也可以具备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接收部。接收部具备受理外部输入的外部输入受理部。接收部例如通过现有技术来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例如,接收该输入的方法也可以使用无线、红外线、传感器等。例如,手干燥装置或者杀菌装置76也可以通过由接收部的外部输入受理部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来进行电解水生成单元92的开关的接通/断开的切换、连续运转切换部的接通/断开、检测切换单元的接通/断开即手检测部21或人检测单元的感测功能的接通/断开、从氯化物保管部79向贮存部的氯化物的供给和供给停止的切换、送风机10的运转的切换、以及上述的各种检测部的检测。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外部输入来控制手干燥装置或杀菌装置76的各种动作。
此外,终端103也能够对多个手干燥装置或多个杀菌装置76进行外部输入,多个手干燥装置或多个杀菌装置76的外部输入受理部也能够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由此,容易进行多个手干燥装置或多个杀菌装置76的处理。
此外,也可以是,基于终端103所取得的各种数据,自动地对手干燥装置或杀菌装置76实施外部输入,手干燥装置或杀菌装置76的外部输入受理部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
此外,也可以是,基于终端103所取得的多个手干燥装置或多个杀菌装置76的各种数据,自动地对多个手干燥装置或多个杀菌装置76实施外部输入,多个手干燥装置或多个杀菌装置76的外部输入受理部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
通过如上述那样,例如,在存在配置有多个手干燥装置的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UV照射装置23或杀菌装置76的驱动,向卫生性更高的手干燥装置引导用户。例如,也可以向从最后使用手干燥装置开始经过的时间长且卫生性高的方的手干燥装置引导用户。作为引导用户的方法,也可以向卫生性高的手干燥装置的显示部4输出能够使用户理解卫生性高的显示。此外,也可以在设置于具有多个手干燥装置的空间的显示器或监视器等显示使用哪个手干燥装置为好。显示器或监视器等具备接收部。显示器或监视器等能够根据从终端103自动输送的信息而显示上述的显示内容。
手干燥装置或杀菌装置76的各功能也可以由处理电路实现。例如,也可以具备用于进行使由各检测单元取得的数据显示于终端103的控制的处理电路。处理电路可以是专用的硬件,也可以是执行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
另外,也可以组合地实施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的能够组合的两个以上的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手干燥装置,2主体壳体,2a前罩,2b后罩,2c侧罩,3手插入部,3a插入底部,3b插入前部,3c插入后部,3d插入侧部,3e前方突出部,3f后方突出部,3g插入左部,3h插入右部,3i山部,3j开口,3k凸起,3m突出部,3n配置部,3p配置面,3q配置侧壁部,3r插入上部,4显示部,5手插入空间,6通气孔,7手插入开口,8排水口,9排水槽,10送风机,11马达,12涡轮风扇,13吹出风路,14前侧吹出风路,15后侧吹出风路,16吸气口,17过滤器部,18吸气风路,19第一吹出口部,20第二吹出口部,21手检测部,21a电极,21b电极,21c电极,21d电极,22控制部,23UV照射装置,24光源,25外壳,26窗部,26a第一窗部,26b第二窗部,27基板,28散热器,29间隔件,30密封构件,31固定构件,32布线,33螺钉,34衬套,35双面粘接带,36反射部,36a反射面,36b背面,36c反射侧壁部,37组装体,37a组装底部,37b组装前部,37c组装后部,37g组装左部,37h组装右部,37i开口,38组装片,38a凸主体部,38b凸形状部,38c凹主体部,38d凹形状部,38e位置,39人检测部,40手干燥装置,41抽吸口,42抽吸风路,43第一水滴去除单元,44第二水滴去除单元,44a板状构件,45手干燥装置,46遮蔽体,46a旋转轴,46b壁部,46c支承部,47手干燥装置,48第一遮蔽体,48a壁部,48b齿轮部,48c支承部,49第二遮蔽体,49a壁部,49b齿轮部,49c支承部,50手干燥装置,51遮蔽体,51a壁部,51b铰链部,51c突出部,52手干燥装置,53遮蔽体,53a旋转轴,54手干燥装置,55遮蔽体,55a壁部,55b铰链部,56踏板,57移动装置,57a杠杆,57b推杆,57c支点,58手干燥装置,59手干燥装置,60人识别部,61加热器,62手干燥装置,63第二光源,64手干燥系统,65存在与否检测单元,66手干燥系统,67第二光源,68手干燥系统,69切换部,70接近检测单元,71手干燥系统,72人识别单元,73手干燥系统,74人数检测单元,75手干燥系统,76杀菌装置,77排出单元,78氯化物供给部,79氯化物保管部,80旋转部,81封闭部,82排出口,83壁,84外框,85轴部,86齿轮,87分隔部,88间隙,89整顿部,90侵入防止部,91侵入防止支承部,92电解水生成单元,93液量检测单元,94浓度检测单元,95pH检测单元,96水量检测单元,97水量调整单元,98排泄水检测单元,99氯化物调整单元,100氯化物量检测单元,101处理器,102存储器,103终端,421抽吸风路,422抽吸风路,423抽吸风路。

Claims (53)

1.一种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具备:
手插入部,其形成手插入空间,具有向所述手插入空间开口的通气孔;
送风机,其与所述通气孔流体连通,构成为从所述通气孔向所述手插入空间吹出空气,或者从所述手插入空间向所述通气孔吸入空气;以及
UV照射装置,其具有光源,将由所述光源生成的紫外线照射到所述手插入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送风机构成为从所述通气孔向所述手插入空间吹出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向所述手插入空间开口的抽吸口,
所述送风机构成为从所述手插入空间向所述抽吸口吸入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
手检测单元和人检测单元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该手检测单元检测插入到所述手插入部的手或者放置于所述手插入部的手,该人检测单元检测接近所述手干燥装置的人体;以及
输出变更单元,其构成为根据所述手检测单元的检测或者所述人检测单元的检测,使所述光源的输出下降或者使所述光源的输出成为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输出变更单元构成为,在所述手检测单元未检测到手的状态所持续的时间或者所述人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人的状态所持续的时间超过基准时,使所述光源的输出下降或者使所述光源的输出成为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具备所述手检测单元和所述人检测单元的双方,
所述输出变更单元构成为,在所述手检测单元未检测到手并且所述人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人的状态所持续的时间超过基准时,使所述光源的输出下降或者使所述光源的输出成为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构成为,在所述UV照射装置持续照射所述紫外线的时间超过基准时,使所述光源的输出下降或者使所述光源的输出成为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照射报知单元,该照射报知单元在所述UV照射装置照射所述紫外线时,对所述UV照射装置照射所述紫外线的情况进行报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报知所述手插入部的卫生状态的卫生状态报知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是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能够生成位于UVC区域的波长的紫外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是发光二极管,
由所述光源生成的光中的辐射强度最高的波长位于220nm至280n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防止手与所述光源接触的窗部,
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紫外线透射所述窗部而照射到所述手插入空间,
所述窗部能够拆卸。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UV照射装置还具备防止手与所述光源接触的窗部,
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紫外线透射所述窗部而照射到所述手插入空间,
所述UV照射装置能够拆卸。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UV照射装置还具备:设置有所述光源的基板;窗部,其从所述基板的相反侧覆盖所述光源,并使所述紫外线透射;以及间隔件,其配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窗部之间,
所述间隔件构成为,反射由所述光源生成的光中的至少辐射强度最高的波长的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
覆盖所述光源的第一窗部;以及
覆盖所述第一窗部的第二窗部,
所述光源、所述第一窗部以及所述第二窗部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生成所述紫外线和可见光,
所述光源点亮时的所述手插入部的颜色或从所述UV照射装置照射的光的颜色与所述光源熄灭时的所述手插入部的颜色或从所述UV照射装置照射的光的颜色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形成所述手干燥装置的外观的主体壳体,
在所述外观中,在主视、后视、侧视、俯视以及仰视中的任意视图中,所述光源都被所述主体壳体覆盖。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形成所述手干燥装置的外观的主体壳体,
在从与铅垂线垂直的任意方向观察所述手干燥装置时,所述光源都被所述主体壳体覆盖。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面向所述手插入空间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针对所述光源生成的光中的辐射强度最高的波长的光的反射率为70%以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面向所述手插入空间的表面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针对所述光源生成的光中的辐射强度最高的波长的光具有70%以上的反射率,
所述第二区域针对所述光源生成的光中的辐射强度最高的波长的光具有30%以下的反射率。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被设置为面向所述手插入空间的反射部,
所述反射部是由氟树脂或金属制成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被设置为面向所述手插入空间的反射部,
所述反射部的反射面与所述反射部的周边的所述手插入部的表面位于同一面上,或者相对于所述反射部的周边的所述手插入部的所述表面凹陷。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被设置为面向所述手插入空间的反射部,
所述手干燥装置具备通过立体地组装片材而形成的组装体作为所述反射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遮蔽体,
所述手干燥装置构成为能够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是所述遮蔽体覆盖手插入开口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该手插入开口为手进入所述手插入空间的入口,
所述第一状态是所述手插入开口中被所述遮蔽体覆盖的比例比所述第二状态小或者成为零的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输出变更单元,该输出变更单元构成为,在从所述第二状态向所述第一状态切换时,使所述光源的输出下降或者使所述光源的输出成为零。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还具备:
踏板;以及
移动装置,其以如下方式移动所述遮蔽体:在用脚踩踏所述踏板时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在使脚离开所述踏板时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遮蔽体被设置为装卸自如的附件。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具备形成所述手干燥装置的外观的主体壳体,
所述光源和所述UV照射装置被所述主体壳体覆盖,使得在从所述主体壳体的外部通过三维空间内的所有方向的视线观察所述手干燥装置时,都不能看到所述光源和所述UV照射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具备形成所述手干燥装置的外观的主体壳体,
所述光源和所述UV照射装置被所述主体壳体覆盖,使得在假定为从所述光源或所述UV照射装置向三维空间内的所有方向发出了光线的情况下,不存在从所述光源向所述主体壳体的外部直接射出的光线。
30.根据权利要求1至2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具备手检测单元,该手检测单元检测插入到所述手插入部的手或者放置于所述手插入部的手的有无,
所述手干燥装置构成为,在检测到不存在所述手的情况下,所述UV照射装置照射所述紫外线。
31.根据权利要求1至3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具备接收部,该接收部接收用于控制所述UV照射装置的照射/不照射的信号。
32.根据权利要求1至3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是第一光源,
所述手干燥装置具备:
第二光源,其具有比所述第一光源的主波长更长的主波长;以及
手检测单元,其检测插入到所述手插入部的手或者放置于所述手插入部的手,
所述手干燥装置构成为,在所述手检测单元检测到手时,不点亮所述第一光源而点亮所述第二光源。
33.根据权利要求1至3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干燥装置具备:
手检测单元,其检测插入到所述手插入部的手或者放置于所述手插入部的手;以及
在所述手检测单元未检测到手时对所述送风机进行驱动的未插入时驱动模式,
所述未插入时驱动模式是带来与为了使手干燥而驱动所述送风机时的最低风量或最低风速等同的风量或风速的运转,或者是带来比所述最低风量或所述最低风速低的风量或风速的运转。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手插入部具备插入侧部,
所述手干燥装置具备能够对所述插入侧部的上端的高度进行调整的插入侧部调整单元。
35.一种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至3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配置在用户进入的区域即用户区域;以及
存在与否检测单元,其检测在所述用户区域是否存在人。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构成为,当检测到在所述用户区域不存在人时,所述UV照射装置照射所述紫外线。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构成为,当检测到在所述用户区域存在人时,使所述UV照射装置的所述光源的输出下降或者使所述光源的输出成为零。
38.根据权利要求35至3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构成为,当检测到在所述用户区域不存在人时,如果所述UV照射装置持续照射所述紫外线的时间超过基准,则使所述光源的输出下降或者使所述光源的输出成为零。
39.根据权利要求35至3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光源是第一光源,
所述手干燥装置具备第二光源,该第二光源具有比所述第一光源的主波长更长的主波长,
当检测到在所述用户区域不存在人时,如果所述第一光源的点亮持续的时间超过基准,则将所述第一光源熄灭,使所述第二光源点亮。
40.根据权利要求35至3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存在与否检测单元通过检测所述用户区域的明亮度和照亮所述用户区域的照明装置的接通/断开中的至少一方,来检测在所述用户区域是否存在人。
41.根据权利要求35至3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存在与否检测单元在所述用户区域的明亮度高于阈值时检测为在所述用户区域存在人,在所述明亮度低于所述阈值时检测为在所述用户区域不存在人,
所述手干燥系统具备能够调整所述阈值的阈值调整单元。
42.一种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至2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
覆盖部,其能够覆盖所述手干燥装置的所述手插入空间的至少1个面;
切换部,其能够切换为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手插入空间的所述至少1个面的关闭状态和能够向所述手插入空间插入手的打开状态;以及
接近检测单元,其能够在所述关闭状态时检测手或人接近所述手插入部的情况,
所述手干燥系统构成为,在所述接近检测单元检测到手或人接近所述手插入部时,成为所述打开状态。
43.一种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至3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配置在用户进入的区域即用户区域;以及
人数检测单元,其检测位于所述用户区域的人的人数,
所述手干燥系统构成为,
在所述人数为0人时,所述UV照射装置照射所述紫外线,
在所述人数为1人以上时,停止由所述UV照射装置进行的所述紫外线的照射。
44.一种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至3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
人识别单元,其识别同一用户;
人存储单元,其对同一用户的利用次数进行计数;以及
输出可变单元,其根据同一用户的1日的利用次数,变更所述UV照射装置照射所述紫外线的输出。
45.一种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至3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以及
杀菌装置,其排出杀菌液,该杀菌液是具有杀菌作用的液体。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依次进行干燥工序和杀菌工序,
在该干燥工序中,通过驱动所述送风机而使手干燥,
在该杀菌工序中,从所述杀菌装置排出所述杀菌液,使得所述杀菌液附着于该手。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能够实施干燥工序和杀菌工序,在该干燥工序中,通过驱动所述送风机而使手干燥,在该杀菌工序中,从所述杀菌装置排出所述杀菌液,使得所述杀菌液附着于该手,
所述手干燥系统依次进行第1次所述杀菌工序、第1次所述干燥工序、第2次所述杀菌工序、以及第2次所述干燥工序。
48.根据权利要求45至4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杀菌装置由供给的水和与该水分开供给的氯化物生成氯化物水溶液,并对所述氯化物水溶液进行电解,从而生成所述杀菌液。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杀菌装置具备能够贮存水的贮存部、以及能够向所述贮存部自动地供给所述氯化物的氯化物供给部。
50.根据权利要求45至4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杀菌装置能够将所述杀菌液雾化而排出,
所述手干燥系统能够以通过所述送风机生成的气流来输送雾化而排出的所述杀菌液的方式进行工作。
51.根据权利要求45至5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具备:
排水槽,其贮存从手去除的水和从所述杀菌装置排出的所述杀菌液;以及
排泄水检测单元,其检测贮存在所述排水槽中的液体即排泄水。
52.一种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具备多个权利要求1至3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
所述手干燥系统使所述多个所述手干燥装置协作。
53.一种手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手干燥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至3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干燥装置;以及
终端,其供管理所述手干燥装置的管理者使用,所述手干燥装置向所述终端发送所检测到的数据。
CN202180071545.XA 2020-10-28 2021-05-31 手干燥装置和手干燥系统 Pending CN1165287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40489 WO2022091263A1 (ja) 2020-10-28 2020-10-28 手乾燥装置
JPPCT/JP2020/040489 2020-10-28
PCT/JP2021/020698 WO2022091470A1 (ja) 2020-10-28 2021-05-31 手乾燥装置及び手乾燥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8735A true CN116528735A (zh) 2023-08-01

Family

ID=81383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1545.XA Pending CN116528735A (zh) 2020-10-28 2021-05-31 手干燥装置和手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0542A1 (zh)
EP (1) EP4238466A4 (zh)
JP (2) JP7384297B2 (zh)
CN (1) CN116528735A (zh)
TW (2) TW202337374A (zh)
WO (2) WO202209126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7177A (ja) 1983-08-26 1985-03-14 株式会社熊平製作所 シリンダ−錠
JP3866371B2 (ja) * 1997-05-28 2007-01-10 九州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温風乾燥機
JPH1176099A (ja) * 1997-09-05 1999-03-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手乾燥装置
JP2000316747A (ja) 1999-05-10 2000-1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乾燥装置
JP2001137150A (ja) 1999-11-10 2001-05-22 Asahi Glass Engineering Co Ltd 手洗浄乾燥装置
JP3994618B2 (ja) * 2000-03-30 2007-10-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およびその殺菌方法
JP2004097741A (ja) * 2002-09-09 2004-04-02 Figla Co Ltd 手指乾燥装置
JP2005342496A (ja) * 2004-03-08 2005-12-15 Susumu Urisawa 手指乾燥装置
JP2006187396A (ja) * 2005-01-05 2006-07-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手乾燥装置
JP2006274641A (ja) * 2005-03-29 2006-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人体洗浄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衛生洗浄装置
JP4810945B2 (ja) * 2005-09-26 2011-11-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JP3976074B2 (ja) * 2006-10-19 2007-09-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JP5625236B2 (ja) 2008-11-28 2014-11-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JP2010264158A (ja) 2009-05-18 2010-11-25 Panasonic Corp 手乾燥装置
JP2011078519A (ja) * 2009-10-06 2011-04-21 Panasonic Corp 手乾燥装置
KR20110042990A (ko) * 2009-10-20 2011-04-27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손 건조기 및 손 건조기의 출구 트레이 살균 방법
JP2013146389A (ja) 2012-01-19 2013-08-01 Panasonic Corp 手乾燥装置
JP2013244248A (ja) * 2012-05-28 2013-12-09 Pulstec Industrial Co Ltd ハンドドライヤー装置
WO2013187004A1 (ja) * 2012-06-12 2013-12-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KR102061319B1 (ko) * 2013-10-31 2019-12-31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손 건조 장치
JP6070510B2 (ja) 2013-10-31 2017-0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WO2017057597A1 (ja) * 2015-09-30 2017-04-06 株式会社 Air Labo 手乾燥装置
WO2018037557A1 (ja) * 2016-08-26 2018-03-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US10455992B2 (en) * 2016-09-20 2019-10-29 The Boeing Company Hand dryer having managed air flow
JP6848400B2 (ja) * 2016-12-02 2021-03-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JP7084574B2 (ja) 2017-09-22 2022-06-15 株式会社アクアバンク Uv殺菌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飲料水供給設備
WO2019186793A1 (ja) * 2018-03-28 2019-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及び手乾燥装置の異常検知方法
JP7119534B2 (ja) * 2018-04-24 2022-08-17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乾燥殺菌装置および乾燥殺菌方法
JP6827640B2 (ja) * 2018-11-13 2021-02-10 株式会社 浜松ベジタブル 送風装置
JP2020127627A (ja) 2019-02-08 2020-08-27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
JP7321518B2 (ja) 2019-09-19 2023-08-07 ▲高▼橋金属株式会社 業務用手洗い装置
JP3228079U (ja) * 2020-06-25 2020-10-08 株式会社エニックス 紫外線照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7374A (zh) 2023-10-01
TWI808505B (zh) 2023-07-11
WO2022091263A1 (ja) 2022-05-05
WO2022091470A1 (ja) 2022-05-05
EP4238466A4 (en) 2024-04-10
US20230320542A1 (en) 2023-10-12
JP7384297B2 (ja) 2023-11-21
TW202231235A (zh) 2022-08-16
JPWO2022091470A1 (zh) 2022-05-05
JP2024014912A (ja) 2024-02-01
EP4238466A1 (en) 2023-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7435B2 (en) Humidifier disinfection using ultraviolet light
KR101515153B1 (ko) 투명창을 가지고 살균력이 증가된 살균수 에어워셔
JP2011158142A (ja) 空気清浄装置、及び加湿機
CN109898269B (zh) 用于洗衣机的杀菌模块
CN110915708A (zh) 存储装置
KR102241673B1 (ko) 실내공기 소독장치
JP5893581B2 (ja) 除毛器用の乾燥装置および除毛器用の除菌乾燥装置
JP7384297B2 (ja) 手乾燥装置及び手乾燥システム
US11161728B2 (en) Sterilization control method of water purifier
WO2007007575A1 (ja) 加湿装置
KR101080174B1 (ko) 살균기능을 가지는 핸드 드라이어
WO202119512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terilizing spaces or surfaces from stand-off distances
CN112023074A (zh) 一种电梯按键消毒器及其消毒方法
JPH11267564A (ja) 動作確認機構、空気清浄装置、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加湿器
CN103520751A (zh) 口腔义齿、印模、石膏模型的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KR20150105012A (ko) 투명창을 가지고 살균력이 증가된 살균수 정수기
CN213099587U (zh) 一种移动杀菌装置
KR102421998B1 (ko) 자동 살균건조 수전
KR20110048761A (ko) 복합 살균 공기정화기
KR101853579B1 (ko) 스마트 가습기
CN217409356U (zh) Atm自助存取款机及其键盘消杀装置
US20220268461A1 (en) Floating ultrasonic humidifier capable of generating ultraviolet rays
CN203525033U (zh) 口腔义齿、印模、石膏模型的消毒装置
JP2023062499A (ja) 掃除具及び掃除システム
WO2022137575A1 (ja) 手乾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