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21C - 钓鱼用绕线器 - Google Patents

钓鱼用绕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21C
CN1165221C CNB991195477A CN99119547A CN1165221C CN 1165221 C CN1165221 C CN 1165221C CN B991195477 A CNB991195477 A CN B991195477A CN 99119547 A CN99119547 A CN 99119547A CN 1165221 C CN1165221 C CN 116522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afterburning
support unit
lifting lever
lev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1195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8399A (zh
Inventor
松田和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ride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wa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wa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wa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48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8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2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2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8Pick-up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操作杆由安装在轴上的叉形操作构件的杆构成,操作杆上有偏心配合部位,和由圆弧状长沟构成的移动导向部位,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构件的一端插入到移动导向部位中,另一端插入到穿透侧框的孔中。操作构件的中心和加力构件的一端的中心连线上有“死点”。卷取鱼线时,操作构件顺时针转动,加力部件的一端在移动导向部位中在顺时针方向的端部相配合;放出鱼线时,操作构件逆时针转动,加力部件的一端在移动导向部位中在逆时针方向的端部位移后配合。

Description

钓鱼用绕线器
本发明涉及改进的钓鱼用绕线器,其特征在于,由于“死点”作用使加力部件加力,在操作构件运转时有强的加力作用。
以往的钓鱼用两轴承型绕线器的卷线轴和驱动机构的连接是靠离合器操作机构的开/关(ON/OFF)来完成的。在钓鱼用固定绕线器上起落杆的反转机构在“死点”作用下与加力的加力部件组装在一起。
钓鱼用两轴承型绕线器的离合器操作机构,在绕线轴上设置有轴向自由移动小齿轮、止动离合器板、凸轮的滑动板,使滑动板、离合器杆作直线或旋转移动操作,用手柄的旋转使离合器机构进行开/关(ON/OFF)操作,在滑动板、离合器杆和机框间设有前述的加力部件。
离合器的操作机构中用凸轮运转离合器板的移动距离,因为该距离是被限定的,在以往的加力机构中要强化加力作用是很困难的,当投掷鱼具(casting)时,由于惯性力使手柄旋转,很容易带动离合器操作机构造成误复位。加大弹簧直径强化加力作用的话,则必须加大操作力,操作性也随之恶化。
钓鱼用固定绕线器的起落杆反转机构在手柄的旋转操作下,转动部件的支承臂会连动旋转,在其前部有一个鱼线导向部的起落杆支承部件,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能反转到鱼线放出状态和鱼线的卷取状态下,用前述的加力部件分开并保持加力,在向固定点放出鱼线时,在起落杆向放出位置反转后,鱼具与钓竿一起挥去,随着操作鱼线的放出,把鱼具抛向远方。
这样放出操作时的惯性或由转动部件不必要的旋转易造成误复位,为防止向鱼线卷取位置误复位,在鱼线放出状态下要加强起落杆反转时的保持力,防止放出操作鱼线时起落杆向鱼线卷取状态误复位,备有调节起落杆加力的调节部件的例子发表在实公昭55-2780号公报。所述外在转动部件支承臂内侧设有加力弹簧,在鱼线放出位置时,起落杆具有强的加力保持的例子发表在实公平4-423017号公报。
但是上述的前一个例子除了结构复杂外,同时由于调节部件装在转动部件支承臂上,使转动部件的旋转平衡恶化,另外由于转动部件支承臂突出在表面上,易被鱼线缠绕。
此外还有如下问题,由于加力部件整体的强化,在起落杆反转到鱼线放出状态时,增加了鱼具重量,存在操作性能差等。
上述的后一个例子中,把加力弹簧偏放在转动部件支承臂内的一侧上,这种结构在转动部件支承臂以及由于起落杆支承部件的形状、大小等关系,在鱼线放出位置上要保持强的加力受到制约,存在着鱼线放出状态时保持加力方面的问题。
本发明意在解决的问题是:在以往的防止误复位机构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同时转动部件旋转平衡恶化,由于突出地设置在转动部件支承臂表面,易被鱼线缠绕,操作性能低下等。
鉴于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增大操作力,而具有强的加力作用,并能够可靠防止误复位的钓鱼用绕线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权利要求1中,本发明在直线移动或者旋转运动的运转操作部件上,在超过“死点”后,利用加力的加力部件在该操作部件的开/关(ON/OFF)任一情况的运转下,具有强的加力作用,如前所述把能够使具有强加力作用的加力部件端部改变位置的移动导向部,设在操作部件和主体中的任一件上,这是本发明的要点之一。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中,由手柄连动旋转的转动部件的支承臂的前部,装有鱼线导向部的起落杆支承部件,能实现反转,用弹簧部件分别分配该起落杆支承部件的鱼线卷取状态和鱼线放出状态,并保持加力的钓鱼用绕线器。把前述起落杆支承部件从鱼线卷取状态反转到鱼线放出状态时,该起落杆支承部件具有加力强化作用。上述转动部件支承臂和上述的起落杆支承部件上支承着加力部件的端部。在上述转动部件支承臂和上述起落杆支承部件的任一件上设有一个可位移的移动导向部,这是本发明的要点之一。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中,由手柄连动旋转的转动部件支承臂的前部,有鱼线导向部的起落杆支承部件,能实现反转。用弹簧部件分别分配该起落支承部件的鱼线卷取状态和鱼线放出状态,并保持加力的钓鱼用绕线器。把上述起落支承部件从鱼线卷取状态反转到鱼线放出状态时,该起落杆支承部件具有强的加力作用。在上述起落杆支承部件和上述转动部件支承臂的任一件上设有旋转支轴,在上述转动部件支承臂和上述起落杆支承部件的任一件上,设有上述旋转支轴能够径向位移的导向部,这是本发明的要点之一。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中,转动自由地支承操作部件,把上述移动导向部的形状,作成一个圆弧状的沟,与此同时在上述圆弧状沟的两侧上,为限制上述加力部件在端部的移动而设有一个限制部,为本发明的要点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请求1,在操作部件上,由于设有圆弧状长沟形的移动导向部,在鱼线放出状态下,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的一端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结构简单,加力部件有强的加力作用,没有必要加大加力部件的线材直径,操作部件的操作力也不会增加,能可靠防止离合器操作机构的误复位。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请求2,一方面由于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部件上设有圆弧状长沟的移动导向部,在鱼线放出状态下,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的一端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结构简单,加力部具有强的加力作用。由投掷鱼具时的惯性力加到手柄上一个旋转力,也能可靠防止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误复位的问题。与此同时也能防止由惯性力引起起落杆被震落的情况。
由于加力部件线径不必加大,所以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也不会变大,因此不存在操作性恶化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请求3,一方面由于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部件上设有中心透孔和连接透孔形成的移动导向部,由于与旋转支轴组装,在鱼线放出状态下,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的一端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结构简单,加力部具有强的加力作用。由投掷鱼具时的惯性力加到手柄上一个旋转力,也能可靠防止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误复位的问题。与此同时也能防止由惯性力引起起落杆被震落的情况。
由于加力部件线径不必加大,所以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也不会变大,因此不存在操作性恶化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请求4,一方面在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部件上,设有由近似半圆的圆弧状沟形成的移动导向部,在鱼线放出状态下,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的一端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结构简单,加力部件具有很强的加力作用,由于投掷鱼具时的惯性力,即使加到手柄上一个旋转力,也可确实防止起落杆支承部件形成的操作构件的误复位问题,与此同时,也能防止由惯性力引起起落杆被震落的问题。
由于加力部件的线材直径不必加大,操作部件的操作力也不会变大,因此不存在操作性恶化的问题。
由于移动导向部的两侧限制部的存在,加力部件的一端,在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在进行设定量的转动后开始移动。所以能防止由于惯性力、冲击等引起的反转问题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A是第一实施例中,钓鱼用两轴承型绕线器的局部断面平面图;
图1B是第一实施例中,钓鱼用两轴承型绕线器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离合器处于开(ON)状态下,手柄侧的侧板内侧部分断面侧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离合器处于关(OFF)状态下,手柄侧的侧板内侧部分端面侧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离合器操作机构手柄侧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中,钓鱼用固定绕线器的局部断面侧视图;
图6A是第二实施例中,卷线轴和转动部件与由起落杆支承部件一端构成的操作构件的平面图;
图6B是第二实施例中,取掉螺钉的部分放大图;
图7是第三实施例中,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和支承臂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8A第四实施例中,卷线卷和转动部件和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平面图;
图8B是第四实施例中,取掉螺钉后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9A是第五实施例中,卷线轴和转动部件和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平面图;
图9B是第五实施例中,取掉螺钉后在鱼线卷取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0是第五实施例中,一端支承臂和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断面放大侧视图;
图11第五实施例中,是取掉螺钉后鱼线放出状态下,卷线轴和转动部件和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2A是第六实施例中,卷线轴和转动部件和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平面图;
图12B是第六实施例中,取掉螺钉后的鱼线卷取状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3是第六实施例中,支承臂和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断面放大的侧视图;
图14是第六实施例中,取掉螺钉后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卷线轴和转动部件及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5A是第七实施例中,卷线轴和转动部件和由起落杆支承部件形成的操作构件的平面图;
图15B是第七实施例中,取掉螺钉后鱼线卷取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6是第七实施例中,取掉螺钉后,鱼线放出状态下,卷线筒和转动部件和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部分放大的平面图;
图17是第八实施例中,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和支承臂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18是支承臂反转过程的平面图。
图1A、B-图4表示第一实施例。以钓鱼用两轴承型绕线器为例来叙述。图1A是钓鱼用两轴承型绕线器的局部断面平面图;图1B是局部放大平面图;图2是离合器ON状态时手柄一侧的侧板内侧的部分断面侧视图;图3是离合器OFF状态下手柄一侧的侧板内侧的部分断面侧视图;图4是离合器操作机构手柄一确侧的侧板内侧的局部放大侧面图。
钓鱼用两轴承型绕线器的绕线器主体A由侧框1和绕线器侧板10、2构成。侧框1和左右两侧框1a、1b是由多根支柱11和绕线器底座12的固定板1c构成,并保持平行的一体,左右两侧框1a、1b的外侧分别与侧板10、2安装在一起。
在两侧框1a、1b上安有轴承13、14,在绕线器侧板2上装有轴承15,支承着卷线轴心轴3。在卷线轴心轴3的大直径部3a上固定有卷线轴16,它可在左右两侧框1a、1b中进行回转运动。
鱼线卷在卷线轴16卷筒的外周上,卷线轴的心轴3左侧的一端顶在垫片18上,另一端与调整旋钮19内的垫片20接触。
在绕线器侧板2内的卷线轴心轴3的小直径部3b上嵌有一个自由滑动的小齿轮4,卷线轴的心轴3配合凸部3c和小齿轮4的离合器配合凹部4a和离合器板21、滑动板5、连接柄22、离合器柄23安装在轴部构成的操作构件6,即可配合又可分离。
上述的小齿轮4的齿4b上啮合驱动齿轮24,驱动齿轮24旋转止动地嵌合在手柄轴25上。用垫片26压入固定到手柄轴25上,在一方向上脱离止动。
在小齿轮4的外周上形成一个圆周形的沟4c,与离合器板21配合。
离合器机构是由小齿轮4的离合器配合凹部4a和卷线轴心轴3的凸部3c而构成。离合器的操作机构是由移动小齿轮4的移动的离合器板21、滑动板5、连接杆22、离合器杆23等安装在轴部构成操作构件6,以及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组成的。
上述的手柄轴25是由侧框16的轴承27和绕线器侧板的轴承28支承,在手柄轴25的外周上垫片26的右侧嵌有旋转止动的止动板29,摩擦板30、棘轮31、摩擦板32转动自由地嵌在驱动齿轮24的左侧。进而在驱动齿轮的右侧嵌有摩擦板32,与此同时制动板33和弹簧板34、34旋转止动地嵌合在一起。
制动调整旋钮35的筒部用螺钉拧在轴承28的右侧的手柄轴25的外周上,由制动调整旋钮35的转动通过轴承28在驱动齿轮24的侧面上,由于摩擦板32、棘轮31、摩擦板32、制动板33、弹簧板34、34的挤压作用,实现制动力调整。
手柄轴25的另一端上手柄轴36旋转止动嵌合,然后用螺母37固定。
在上述驱动齿轮24的侧面上由板弹簧组成的发声部件38的一端用小螺钉39固定,发声部件38的另一端接触与驱动齿轮24相对的棘轮31的侧面的发声凹凸部31a。
棘轮31的外侧由板弹簧40、40夹着的逆转止动棘爪41在轴42上自由转动,板弹簧40、40夹着棘轮3 1的两侧面上,逆转止动棘爪41的前端,在棘轮31的外周上形成的止动齿31b,自由地相临配合。
逆转止动棘爪41的外侧上装有限制逆转止动棘爪41转动到一定位置的销43。
棘轮31上固定有多个侧压销44。
上述离合器板21的两端侧框1b上嵌有固定支柱45、45,用图上未显示的发条在前述卷线轴心轴3的配合凸部3c和小齿轮4的离合器的配合凹部4a的配合方向上加予紧力。
离合器板21由滑动板5使其滑动,离合器板21右在滑动板5上横向长孔的配合部5a、离合器板21运转凸轮状的运转部5b、5c,和两叉的延长片5d、5e、曲屈配合部5f,以及另一方的延长片5d上的长孔5g、延长片5d一侧的曲屈部5h组成。在长孔5g上嵌在侧框1b上的固定销4b,在延长片5d上重叠着解除片8,在解除片8上的穿透长孔8a上嵌有销46。
在解除片8上形成一个切口部8b和挂弹簧的8c,在挂弹簧的8c上挂上弹簧47的一端,弹簧47的另一端与侧框1b的固定销48配合。
延长片5d和解除片8的另一侧侧框1b上,固定有止动销49。
由安装在轴部的上述离合器杆23构成的操作构件6,被支承在自由转动侧板2上,离合器杆23由小螺钉50安装在操作构件6上。
在操作构件6上设置有偏心配合部6a和由圆弧状长沟构成的移动导向部6b,与此同时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插入配合到移动导向部6b上,另一端7b插入配合到穿透侧框1b的孔1d中。
在图1A、1B简略表示了偏心配合部6a插入到滑动板5的横向长孔的配合部5a中。
图2-图4为在滑动板5和操作构件6之间设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在轴部51上转动自由地支承在侧框1b上,形成长孔22a和弯曲的配合部22b,前述的偏芯配合部6a插入到长孔22a中。
配合部22a插入到滑动板5的横向长孔的配合部5a中。
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由线材包卷在环状圈上,其一端为7a,另一端为7b,两端部是由直线段延长而形成的。
图2到图4上表示操作构件6的中心与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部7b的中心连线a上有“死点”,在图2的鱼线卷取状态下,操作部件顺时针方向转动后,加力部件7的一端7a在移动导向部6b中向顺时针方向端配合。
图3是鱼线放出状态下,操作部件逆时针方向转动后,加力部件7的一端7a在移动导向部件6b中,向逆时针方向端移位后配合。
图4是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实线所示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和另一端7b把各自与中心连接线作为b,在实线所示移动导向部件6b中顺时针方向端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以往的加力部件的一端部的位置)和另一端7b把各自的中心连线作为c。
设上述连接线a和连接线b的转动角为α,连接线a和连接线c的转动角为β,则α>β,由于在操作构件6上设有由圆弧状长沟构成的移动导向部6b,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加力部件7有强的加力作用。
上述钓鱼用两轴承型绕线器的运转是利用小齿轮4的离合器配合凹部4a和卷轴心轴3的配合凸部3c配合后,离合器呈ON状态,当转动手柄36在齿轮24上小齿轮4和卷轴心轴3被转动,鱼线被卷在卷轴16上。
这时通过齿轮24和摩擦板32,棘轮31在图2上顺时针方向旋转,由于棘轮31和弹簧板40、40的摩擦,逆转止动棘爪41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后,逆转止动棘爪41的前端从棘轮31的止动齿31b上脱离,棘轮31和驱动齿轮24一起旋转。
其次卷线轴16逆转放出鱼线17时,齿轮24和棘轮31逆时针方向旋转,弹簧板40、40和逆转止动棘爪41顺时针方向转动后,逆转止动棘爪41的前端在棘轮31的止动齿31b上止动。
由于这样的止动,棘轮呈停止状态,因只有驱动齿轮24旋转,一端固定在驱动齿轮上的发声部件38的另一端,由于棘轮31的发声凹凸部31a的存在从凸部落入凹部而发声。
其次离合器杆23如图3、图4所示,在下方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时,在操作构件6的偏心配合部6a上,连接杆22顺时针方向转动,在配合部22a和配合部5a上滑动板5向右下方向滑动。
在这样滑动下,离合器板21在运转部5b、5c上上升,小齿轮4的离合器配合凹部4a和卷轴心轴3的配合凸部3c脱离配合,离合器呈OFF状态,卷轴16变为自由转动状态。
如上所述,滑动板5滑动时由于延长片5d在图3上也向右下方滑动,在止动销49和弯曲部5h上,转动停止的解除片8由于弹簧47的作用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解除片8的切口部8b在推力销44上临近能对接的位置。
当手柄36在卷取方向上旋转时,驱动齿轮24和棘轮31在图3上顺时针方向旋转,止推销44与解除片8的切口部8b相连接,解除片8向左方向反压,解除片8的左端把滑动板5的弯曲配合部5f推开后滑动板5向后退去,运转部5b、5c和离合器板21的配合被解除,小齿轮4的离合器配合凹部4a和卷线轴心轴3的配合凸部3c配合后,离合器呈ON状态。
在离合器呈ON状态下,当转动手柄36时,小齿轮4和卷轴心轴3被带动,卷线轴16也被转动,鱼线被卷在卷线轴16上。
在离合器呈OFF状态的图3、图4中,离合器杆23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在操作构件6和连杆22上滑动板5向上方滑动,离合器呈ON状态。
如前所述,在操作构件6上有圆弧状长沟形的移动导向部6b,在鱼线放出状态下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加力部件7有强的加力作用,在远投鱼具时的惯性力即使在手柄上加上一个旋转力,也能防止滑动板5向上方移动。
由于加力部件7的线径没有必要加粗,操作构件6的操作力也不用加大,操作性也不会恶化。
如上所述,钓鱼用两轴承型绕线器的组成,由于在操作构件6上有圆弧状长沟形的移动导向部6b,在鱼线放出状态下,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结构简单,加力部件7能够有强的加力作用,加力部件的线径没有必要变粗,操作构件6的操作力没有必要增大,能可靠防止离合器操作机构的误返回。
在上述说明中,把加力部件7的一端7a设在操作构件6的圆弧形长沟形成的移动导向部6b上位移,在侧框1b上有穿透的长沟形的移动导向部,也可在移动导向部上与另一端7b配合。
在前述的说明中,在板状滑动板5上设置有凸轮状的运转部5b、5c,运转离合器21,滑动板5是在加力部件7加力后操作构件6的操作所构成的,在卷轴心轴3的外侧形成一个转动操作构件的筒状部,在筒状部上有一个凸轮状的运转部和圆弧状长沟形的移动导向部。同时也可把加力部件7设在筒状部的移动导向部和侧框1b之间。
在前述的说明中,把操作构件6作为钓鱼用两轴承型绕线器的离合器操作机构作直线运动或作旋转运动的运转部件进行了叙述。但是越过“死点”加力的加力部件以及被组装在绕线器的其他部件或开关等也可作为运转部件。
图5、图6A和图6B表示第二实施例,以钓鱼用绕线器用固定绕线轴来说明,图5是钓鱼用固定绕线轴的局部断面侧视图。图6A是卷线筒、转动部件和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平面图,图6B是取掉螺钉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钓鱼用固定绕线轴是在绕线轴主体A′的前面突出的旋转筒轴52上装有转动部件9,通过旋转筒轴52的中心,在转动部件9的前侧伸出卷线轴心轴3′上装上卷线轴16′。
转动部件9用旋转手柄36,并通过图上未显示的驱动机构来旋转,卷线轴16′是由转动手柄36,并通过图上未显示的摆动机构进行前后往复运动。
在转动部件9的筒部9a上安有旋转筒轴52,筒部9a、前壁9b、大直径的筒部9c和从大直径筒部9c的基部外周向着前方的一对支承臂9d、9e构成,在一对支承臂9d、9e上形成一个凹部9f、9g,同时形成在凹部9f、9g中阶梯旋转支轴9h、9I和在支承臂9d的凹部9f上限定一定位置的9j。
在旋转支轴9h、9i的中心处有螺钉部9k、9m。
转动部件9的一对支承臂9d、9e的前端外侧可自由反转,一端是由起落杆支承部件6形成的操作构件6′,另一端是由起落杆支承部件形成的操作构件6″的基部6c、6d,用螺钉53、54拧在轴上,图6的实线表示鱼线17的卷取状态和双点划线表示逆转放出状态。
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部件6′的前端上安装有由线轮组成的鱼线导向部55和起落杆装配部56。
起落杆装配部56和起落杆支承部件组成操作构件6″,操作构件6″的前端之间安装有起落杆装配部56和与之一体的起落杆57。
一对支承臂9d、9e的外侧各自用盖板58、59覆盖,用螺钉60、61来固定。
绕线器主体A′的绕线器脚部Aa上,一端是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装有一个突出的冲击部件62,在鱼线放出状态时接受冲击。
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部件6′的一端和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部件6″的另一端基部6c、6d形成一个圆板状,在其中心上有透孔6e、6f,透孔6e、6f嵌合在阶梯状旋转支轴9h、9i上,用螺钉53、54固定以防止脱落。
在基部6c的内侧还有圆弧状长沟形的移动导向部6g,还有一个限定位置的突起6h。
由“死点”弹簧形成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装配到移动导向部6g上,另一端7b装配到支承臂9d上透设的孔9n中。
在图6A上,一端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中心和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的中心连接线a上有“死点”。
在鱼线卷取状态下,用实线表示的操作构件6′上的用虚线表示的移动导向部6g,在基部6c的右侧的虚线位置处,虚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与移动导向部6g在逆时针方向端上配合。
图6B为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双点划线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和另一端7b各自中心连线d,在双点划线的移动导向部6g中逆时针方向端的一端部7a(以往的加力部件一端部的位置)和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的各自中心连线e。
上述连接线a和连接线d的转动角γ,连接线a和连接线e的转动角δ,则γ>δ,操作构件6′上设有由圆弧状长沟形成的移动导向部6g,在鱼线放出状态下,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加力部件7有很强的加力作用。
在鱼线卷取状态下,前述的钓鱼用固定绕线器的运转使旋转手柄36、转动部件9被转动,鱼线17被卷回到卷线轴16′。
当起落杆57从鱼线卷取状态切换到鱼线放出状态时,用手搬动起落杆57。
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图上未表示出,为了投出鱼具,将绕线器用力挥出,鱼线17从绕线轴16′上放出。
当起落杆57从鱼线放出状态反转到鱼线卷取状态时,用手柄36、旋转转动部件9,一端由起落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由于冲击到冲击部件58上而反转。
如前所述,一方面在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基部6c的内侧面上,由于有圆弧长沟形的移动导向部6g,在鱼线放出状态下,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位移,能得到大的转动角,加力部件7的加力作用也大大强化,因此由于在投掷鱼具(casting)的惯性力,在手柄36上即使加上这个旋转力,起落杆57在从鱼线放出状态变到鱼线卷取状态时,也能防止其反转。
加力部件7的线径也没有必要增加,因此操作构件也没有加大的必要,不会恶化操作性。
投掷鱼具(casting)的惯性力也不会震落起落杆57。
如上所述,组成钓鱼用固定绕线器,一方面由起落杆支承部件的操作构件6′上有一个圆弧状长沟形的移动导向部6g,在鱼线放出状态,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位置变化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结构简单,加力部件7能够有很强的加力作用,鱼具投掷出去时的惯性力加在手柄36的旋转力,能可靠防止由起落杆的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6″的误复位,与此同时也能防止惯性力震落起落杆57。
加力部件7的线径也没有必要加大,因而操作件6的操作力不会加大,操作性也不会恶化。
图7是第三实施例,图7是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和支承臂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在第三实施例中,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基部6c内侧上,透设一个比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移动导向部6g宽度大的圆弧状长沟形的移动导向部6i,移动挡板块63移动,自由地插入到移动导向部中,加力部件7的一端7a插入配合到移动挡块63上透设的透孔63a中。
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
图8是第四实施例,图8A是卷线轴、转动部件和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平面图。图8B是取掉螺钉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在第四实施例中,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基部6c的内侧上透设有孔6j,加力部件7的一端7a插入配合,转动部件9的支承臂9d上透设有长沟形的移动导向部9o,与加力部件的另一端7b插入配合。
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
在第四实施例中,在鱼线卷取状态和鱼线放出状态下,在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在移动导向部9o内的配合位置不同。
在鱼线的卷取状态下,虚线的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与移动导向部9o内的左端相配合。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中心和虚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的中心连线是a。
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双点划线的加力部件的另一端7a与移动导向部9o内的右端配合,另外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中心和双点划线的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的中心连线是a′。
加力部件7的“死点”在连接线a和a′上移动。
在鱼线卷取状态下的虚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的中心和鱼线放出状态下的双点划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的中心连线f。
在鱼线放出状态的双点划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的中心和双点划线的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的中心连线g。
上述的连线a和连线f的转动角γ′,连线a′和连线g的转动角δ′,则γ′>δ′,在加力部件的另一端7b设有带长沟的移动导向部9o配合在支承臂9d上。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加力部件7具有很强的加力作用。
图9A、B到图11是第五实施例。图9A是卷线轴、转动部件和内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平面图。图9B是取掉螺钉后鱼线卷取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10是支承臂和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放大断面侧视图。图11是取掉螺钉后鱼线放出状态的卷线轴、转动部件和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在第五实施例中,由起落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基部6c形成一圆板状,中心透孔6e和由透孔形成的移动导向部6k相连接,在鱼线卷取状态下对着右前方形成一个椭圆形,在鱼线卷取状态下,中心透孔6e由加力部件7挤压加力到旋转支轴9h上。
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基部6c的内侧上,透设有孔6m,与加力部件7的一端7a插入配合,另一端7b插入配合到透设在支承臂9d的孔9n中。
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
在第五实施例中,鱼线卷取状态下,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部件6的中心透孔6e,由加力部件7挤压加力到旋转支轴9h上。当鱼线卷取状态反转至鱼线放出状态时,在反转的同时,如图11箭头h所示,沿着移动导向部6k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位移至左前方,由透孔形成的移动导向部6k,加力部件挤压到旋转支轴9h上。
在图9上,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中心与虚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的中心连接线a上有“死点”。
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在图11上虚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的中心和另一端7b的中心连接线j,虚线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的中心和双点划线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以往加力部件一端部的位置)的中心的连接线k。
上述连接线a和连接线j形成转动角γ″,连接线a和连接线k形成转动角δ″,则γ″>δ″,由起落杆部件构成的操作部件6′上,中心透孔6e和由透孔构成的移动导向部6k相连接。形成在椭圆形片上,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加力部件具有很强的加力作用。
钓鱼用固定绕线器的构成如第五实施例所述,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部件6′上,中心透孔6c和设有连接透孔形移动导向部6k,由于与旋转支轴9h组合,在鱼线放出状态下,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结构简单,加力部件7能具有很强的加力作用。由于投掷鱼具时的惯性力,而加在手柄36上的旋转力,也可可靠防止有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6″的误复位,与此同时也能防止由惯性力导致起落杆57被震落的情况。
加力部件7的线径也没有必要增加,操作构件6的操作力也不必须增大,操作性不会恶化。
图12A、B到图14是第六实施例,图12A是卷线轴、转动部件和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平面图。图12B是取掉螺钉后的鱼线卷取状态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图13是支承臂和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放大断面侧视图。图14是取掉螺钉的鱼线放出状态的卷线轴和转动部件和由起落杆支承部件形成的操作构件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在第六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承臂9d的旋转支轴9h位置上,中心透孔9p与由透孔形成的移动导向部9q相连接,向着在前方形成椭圆形。
在支承臂9d的转动部件中心方向的内侧上形成一个比中心透孔9p和透孔形成的移动导向部9q椭圆形还大的椭圆形凹部9r。
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基部6c形成圆板状,在中心上穿设透孔6e,插入螺钉53。
在中心透孔9p和透孔形成的移动导向部9q中,旋转支轴位移自由地插入。
旋转支轴的阶梯轴64a上,起落杆支承部件形成的操作部件6′的基部6c上嵌合着透孔6e。
在椭圆形的凹部9r中,插入旋转支轴64的圆形锷部,旋转支轴64的中心螺孔64b上用螺钉53紧固。
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五实施例大致相同。
在第六实施例的鱼线卷取状态下,用螺钉53将旋转支轴64安装在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上,用加力部件7挤压加力到中心透孔9p上。由鱼线卷取状态反转到鱼线放出状态,在反转的同时,如图14箭头h所示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沿移动导向部9q位移至左前方,旋转支轴64由加力部件7挤压到透孔形成的移动导向部9q上。
在图14上,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中心与虚线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的中心连接线a上具有“死点”。
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在图14上虚线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的中心与另一端7b的中心连接线j,虚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的中心和双点划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以往的加力部件的一端位置)的中心连接线k。
上述连接线a和连接线j形成转动角γ″,连接线a和连接线k形成转动角δ″,则γ″>δ″,在支承臂9d上连接着中心透孔9p和由透孔形成的移动导向部9q,向着左前方形成一椭圆形,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加力部件7的一端部7a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加力部件7具有强的加力作用。
图15A、15B、图16是第七实施例,图15A为卷线轴、转动部件和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部件的平面图。图15B是取掉螺钉后鱼线卷取状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16是取掉螺钉后鱼线放出状态卷线轴、转动部件和起落杆支承部件形成的操作构件局部放大平面图。
在第七实施例中,起落杆支承部件形成操作构件6′的基部6c形成圆板状,由一个偏心的大直径透孔形成移动导向部6n,在内周上两处形成凹部6o、6p。
支承臂9d的旋转支轴9h的外周上,形成一个突出部9s。
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五实施例大致相同。
在第七实施例中,在鱼线卷取状态下,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大直径透孔形成的移动导向部6n由加力部件7挤压到旋转支轴9h上。同时凹部6o被止动在突出部9s上。从鱼线卷取状态反转到鱼线放出状态,反转同时如图16箭头i所示,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向前方位移,大直径的透孔形成的移动导向部6n用加力部件挤压到旋转支轴9h上。同时凹部6p被止动在突出部9s上。
在图16上,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中心和虚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的中心连接线a上有“死点”。
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图16上虚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的中心和另一端7b的中心连接线j,虚线的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的中心和双点划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以往加力部件的一端位置)的中心连接线k。
上述连接线a和连接线j形成转动角γ″,连接线a和连接线k形成转动角δ″,则γ″>δ″,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大直径透孔形成的移动导向部6n。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加力部件7有强的加力作用。
在上述说明中,把移动导向部构成的长沟做成一个长孔也可以。
图17、18是第八实施例,图17是起落杆支承构件构成的操作构件和支承臂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图18是表示支承臂反转过程的平面图。
在第八实施例中,起落杆支承部件形成操作构件6′的基部6c的内侧上,向着前述操作构件6′的旋转轴心成凸状,向径向外侧打开的近似半圆的圆弧状沟形成一个穿设的移动导向部6o,在移动导向部两侧有突出在沟内的限制部6p、6q。在基部6c的内侧上,相应的有一个突出的突起6h。
“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插入配合到移动导向部6o上,另一端7b插入配合到支承臂9d上穿设的孔9n中。
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
在图17上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中心和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的中心连线a具有“死点”。
在鱼线卷取状态下,实线表示的操作构件6′和虚线表示的移动导向部6o位于基部6c右侧的虚线位置,虚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配合在移动导向部6o的逆时针方向端。
在鱼线放出状态下,双点划线表示的操作构件6′的移动导向部6o,位于基部6c左侧的双点划线位置上。
双点划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与移动导向部的顺时针方向端上位移后配合。
图17的鱼线放出状态下,双点划线表示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和另一端7b的各自中心连接线d,在双点划线移动导向部6o中,逆时针方向端的一端7a(以往加力部件一端的位置)和加力部件7的另一端7b各自的中心连线e。
上述连接线a和d构成转动角γ,连接线a和e构成转动角δ,则γ>δ,在操作构件上设有近于半圆的圆弧状沟,形成移动导向部6o,因此当鱼线放出状态下由“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一端7a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加力部件7能有很强的加力作用。
上述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运转从图18鱼线卷取状态(a)切换到鱼线放出状态(d)时,起落杆57用手提起后,一端7a经过(b)、(c)状态,切换到鱼线放出状态(d)。
另外当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操作构件6′当鱼线从放出状态(d)反转到鱼线卷取状态(a)时,用手柄36旋转转动部件9,由于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由于冲击力撞击冲击部件58而反转,一端7a经过(e)、(f)状态,从鱼线放出状态(d),反转到鱼线卷取状态(a)。
上述的切换以及反转时,一端7a移动导向部6o的两侧限制部6p、6q,分别有限制作用,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操作构件6′开始转动,同时并不移动,当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转到设定量后,才开始移动。
如前所述,由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的基部6c内侧上,设有一个近于半圆的圆弧状沟,形成移动导向部6o,在鱼线放出状态下,有“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加力部件具有很强的加力作用,投掷鱼具时(costing时)的惯性力变成加到手柄36上的旋转力,也能防止起落杆57从鱼线放出状态反转到鱼线卷取状态。
加力部件7的线径不要加大,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也不增加,操作性并不恶化。
投掷鱼具时(costing时)的惯性力,也可防止震落起落杆57的情况。
由于移动导向部6o的两侧的限制部6p、6g的存在,加力部件7的一端7a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进行设定量的转动后,开始移动,因此能防止由于惯性力、冲击等作用造成的反转情况。
如前述结构的钓鱼用固定绕线器,有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上设有一个近半圆的圆弧状沟形的移动导向部6o,在鱼线放出状态下,“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7的一端7a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结构简单,加力部件能有很强的加力作用。能可靠地防止因投掷鱼具时的惯性力,而变成加到手柄36上的转动力使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部件6′,6″误复位。同时也可防止因惯性力震落起落杆57的情况。
因为加力部件的线径不必加粗,操作构件6的操作力也不变大,操作性并不恶化。
由于有移动导向部6o的两侧的限制部6p、6q的存在,加力部件的一端7a、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6′进行设定量的转动后,开始转动,因此能防止由于惯性力冲击等作用造成的反转情况。
本发明具有如上所述的形式来实施,以下记述获得的效果。
如权利要求1,操作构件上设有圆弧状长沟形成的移动导向部,在鱼线放出状态下,“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的一端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结构简单,加力部件能有很强的加力作用,由于不必要加大操作构件、线径,能可靠防止离合器操作机构的误复位。
根据权利要求2,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上设有圆弧状长沟形成的导向部,所以在鱼线放出状态下,“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其一端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结构简单,加力部件能够具有强的加力作用,能够可靠防止投掷鱼具时由惯性力加在手柄上的旋转力造成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误复位。与此同时也可防止由惯性力震落起落杆的情况发生。
加力部件的线径没有必要增加,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也不会变大,操作性也不会恶化。
根据权利要求3,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上设有中心透孔和连接透孔形成的移动导向部,由于与旋转支轴组装,在鱼线放出状态下,“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的一端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结构简单,加力部件能够具有强的加力作用,能可靠防止投掷鱼具时由于惯性力加在手柄上的旋转力,造成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出现误复位。与此同时也可以防止由惯性力震落起落杆的情况发生。
加力部件的线径没有必要增加,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也不会变大,操作性也不会恶化。
根据权利要求4,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上设有近似半圆的圆弧状沟形成的移动导向部,所以在鱼线放出状态下,“死点”弹簧构成的加力部件其一端位移后,能得到大的转动角,。由于结构简单,加力部件能够具有强的加力作用,能可靠防止投掷鱼具时,由惯性力加在手柄上的旋转力使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的误复位,同时也可防止由惯性力震落起落竿57的情况发生。
加力部件的线径没有必要增加,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也不会变大,操作性能也不会恶化。
由于移动导向部的两侧的限制部的存在,加力部件的一端起落杆支承部件构成的操作构件进行设定量的转动后才开始移动,能防止由于惯性力、冲击等作用造成的反转情况。
[符号说明]
6、6′、6″     操作构件(6′、6″起落杆的支承部件);
6b、6g、6i、6k、6n、6o、9o、9g  移动导向部;
6p、6g、6r、6s  限制部;
7a              一端;
7b              另一端;
9               转动部件;
9d、9c          支承臂;
9h、9i、64      旋转支轴;
36              手柄;
55              鱼线导向部;
57              起落杆。

Claims (19)

1.一种钓鱼用绕线器,包括:
在非操作部件上实现直线移动或旋转运动的操作构件;
超过“死点”后在该操作部件上给予加力的加力部件;
所述操作构件和绕线器主体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移动导向部位,所述移动导向部位在所述操作构件处于开/关运转位置之一时,所述加力部件的加力有所增加,实现所述加力部件的端部的位移,所述加力部件直接连接到所述操作构件和所述绕线器主体上并设置在它们之间,其中所述加力部件的端部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移动导向部位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部件是弹簧。
3.一种钓鱼用绕线器,包括:
在非操作部件上实现直线移动或旋转运动的操作构件;
超过“死点”后在该操作部件上给予加力的加力部件;
所述操作构件和绕线器主体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移动导向部位,所述移动导向部位在所述操作构件处于开/关运转位置之一时,所述加力部件的加力有所增加,实现所述加力部件的端部的位移,所述加力部件直接连接到所述操作构件和所述绕线器主体上并设置在它们之间;
其中所述操作构件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移动导向部位为近似圆弧的沟,从而使得所述加力部件的所述端部能在其中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鱼用绕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形成为突出到所述圆弧状沟邻近相应的两侧中、限制所述加力部件端部移动的限制部件。
5.一种钓鱼用绕线器,包括:
具有鱼线导向部件的起落杆支承部件;
与手柄连动后能旋转的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有一个用其前部可把起落杆支承部件反转的支承臂;
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设计成能在鱼线卷取位置或鱼线放出位置的任一位置反转,而使该起落杆支承部件保持加力的加力部件;和
在所述转动部件的支承臂和该起落杆支承部件中至少有一个上设有移动导向部,该移动导向部在起落杆支承部件位于鱼线放出位置时,为了要向起落杆支承部件上增大加力,能使所述加力部件的端部产生位移,所述加力部件直接连接到所述转动部件的支承臂和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上并设置在它们之间,其中所述加力部件的端部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移动导向部位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鱼用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部件是弹簧。
7.一种钓鱼用绕线器,包括:
有鱼线导向部件的起落杆支承部件;
与手柄连动后能旋转的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有一个支承臂,用其前部能使支承起落杆的支承部件反转;
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设计成能在鱼线卷取位置或鱼线放出位置的任一位置反转,而使该起落杆支承部件保持加力的加力部件;
在所述转动部件的支承臂和该起落杆支承部件中至少有一个上设有移动导向部,该移动导向部在起落杆支承部件位于鱼线放出位置时,为了要向起落杆支承部件上增大加力,能使所述加力部件的端部产生位移,所述加力部件直接连接到所述转动部件的支承臂和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上并设置在它们之间;
其中所述移动导向部位为近似圆弧的沟,从而使得所述加力部件的所述端部能在其中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鱼用绕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形成为突出到所述圆弧状沟邻近相应的两侧中、限制所述加力部件端部移动的限制部件。
9.一种钓鱼用绕线器,包括:
有鱼线导向部件的起落杆支承部件;
与手柄连动后能旋转的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有一个支承臂,用其前部能使支承起落杆的支承部件反转;
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设计成能在鱼线卷取位置或鱼线放出位置的任一位置反转,而使该起落杆支承部件保持加力的加力部件;
在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或该转动部件的支承臂的任一件上设有旋转支轴,在该转动部件支承臂和该起落杆支承部件的另一件上设有移动导向部,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处于鱼线放出位置时,向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加力增大,该旋转支轴相对于径向移动,其中所述加力部件直接连接到所述转动部件的支承臂和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上并设置在它们之间,并且所述加力部件的端部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移动导向部位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钓鱼用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部件是弹簧。
11.一种钓鱼用绕线器,包括:
有鱼线导向部件的起落杆支承部件;
与手柄连动后能旋转的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有一个支承臂,用其前部能使支承起落杆的支承部件反转;
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设计成能在鱼线卷取位置或鱼线放出位置的任一位置反转,而使该起落杆支承部件保持加力的加力部件;
在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或该转动部件的支承臂的任一件上设有旋转支轴,在该转动部件支承臂和该起落杆支承部件的另一件上设有移动导向部,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处于鱼线放出位置时,向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加力增大,该旋转支轴相对于径向移动,其中所述加力部件直接连接到所述转动部件的支承臂和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上并设置在它们之间,并且所述移动导向部位为近似椭圆形的沟。
12.一种钓鱼用绕线器,包括:
轴;
该轴的周边是能够旋转的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能在开/关动作间进行切换;
该操作构件超过死点后,给予加力的加力部件;
设在操作构件和绕线器主体侧部至少一方中的移动导向部,收容加力部端部和所述轴中的一方,该移动导向部在开或关(ON或OFF)时,给该加力部件的端部以从该加力部件“死点”位置离开的位移,增大该加力部件的加力,所述加力部件直接连接到所述操作构件和所述绕线器主体侧部并设置在它们之间,其中所述加力部件的端部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移动导向部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钓鱼用绕线器,其特征在于,在两轴承型绕线器中,所述绕线器主体侧部是绕线器主体;所述操作构件操作离合器机构,能使绕线轴和小齿轮连接或脱离。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钓鱼用绕线器,其特征在于,在钓鱼用绕线器中,所述绕线器主体侧部是与手柄连动的转动部件的支承臂,所述操作构件是起落杆支承部件,它支承在转动部件的支承臂上,并能反转,以能在鱼线卷取状态和鱼线放出状态间切换。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钓鱼用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部件是弹簧。
16.一种钓鱼用绕线器,包括:
有鱼线导向部件的起落杆支承部件;
与手柄连动后能旋转的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有一个支承臂,用其前部能使支承起落杆的支承部件反转;
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设计成能在鱼线卷取位置或鱼线放出位置的任一位置反转,而使该起落杆支承部件保持加力的加力部件;
在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或该转动部件的支承臂的任一件上设有旋转支轴,在该转动部件支承臂和该起落杆支承部件的另一件上设有移动导向部,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处于鱼线放出位置时,向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加力增大,该旋转支轴相对于径向移动,
其中所述加力部件直接连接到所述转动部件的支承臂和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上并设置在它们之间,所述移动导向部位为近似圆弧的沟,从而使得所述端部和所述轴之一在其中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钓鱼用绕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形成为突出到所述圆弧状沟邻近相应的两侧中、限制所述加力部件端部移动的限制部件。
18.一种钓鱼用绕线器,包括:
轴;
该轴的周边是能够旋转的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能在开/关动作间进行切换;
该操作构件超过死点后,给予加力的加力部件;
设在操作构件和绕线器主体侧部至少一方中的移动导向部,收容加力部端部和所述轴中的一方,该移动导向部在开或关(ON或OFF)时,给该加力部件的端部以从该加力部件“死点”位置离开的位移,增大该加力部件的加力,其中在钓鱼用绕线器中,所述绕线器主体侧部是与手柄连动的转动部件的支承臂,所述操作构件是起落杆支承部件,它支承在转动部件的支承臂上,并能反转,以能在鱼线卷取状态和鱼线放出状态间切换,并且其中所述轴设置在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或转动部件支承臂中的任一件上,所述移动导向部设置在所述起落杆支承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的支承臂的另一件上,所述移动导向部配置在所述轴的周围,所述旋转支轴能相对径向位移。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钓鱼用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向部为一略长的圆形。
CNB991195477A 1998-09-02 1999-09-02 钓鱼用绕线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52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396998 1998-09-02
JP263969/1998 1998-09-02
JP33017198A JP3483784B2 (ja) 1998-09-02 1998-11-05 魚釣用リ−ル
JP330171/1998 1998-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8399A CN1248399A (zh) 2000-03-29
CN1165221C true CN1165221C (zh) 2004-09-08

Family

ID=26546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1954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5221C (zh) 1998-09-02 1999-09-02 钓鱼用绕线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247663B1 (zh)
JP (1) JP3483784B2 (zh)
KR (1) KR100522647B1 (zh)
CN (1) CN116522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6974B2 (en) * 2002-11-18 2004-07-27 Liang-Jen Chang Clicking reel shell for spinning reel
US6843439B1 (en) * 2003-07-07 2005-01-18 Pure Fishing, Inc. Anti-reverse bail control
US20050103911A1 (en) * 2003-11-13 2005-05-19 Li Chi S. Spinning reel with clicking bail arm
US7922112B2 (en) * 2009-04-20 2011-04-12 Zeebaas, Llc Bail for spinning reel
CN103857285B (zh) 2012-05-29 2016-01-20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
CN102986606B (zh) * 2012-11-23 2014-03-12 燕山大学 一种垂钓手竿的泄力与收放线装置
KR101492200B1 (ko) * 2013-06-05 2015-02-12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낚싯바늘 걸이수단을 구비한 낚시릴
CN104798742A (zh) * 2015-04-22 2015-07-29 徐卫国 智能钓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98257A (en) * 1937-04-26 1940-04-23 Bronson Reel Company Fishing reel
US4202508A (en) * 1977-04-19 1980-05-13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Spinning type fishing reel
FR2419021A1 (fr) * 1978-03-06 1979-10-05 Mitchell Sa Moulinet de peche
JPS552780A (en) 1978-06-23 1980-01-10 Nippon Jiryoku Senko Kk Dephosphorizing method for slag
DE3013680A1 (de) * 1979-04-09 1980-10-16 Ryobi Ltd Angelspule mit verschwenkbarem buegelarm
US4513926A (en) * 1981-05-05 1985-04-30 Ryobi Ltd. Bail arm control device for a spinning reel
JPS5933256Y2 (ja) * 1981-07-28 1984-09-17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のベ−ルア−ム反転装置
JP2547399B2 (ja) * 1985-01-21 1996-10-23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ルのクラツチ機構
US4899952A (en) * 1987-08-03 1990-02-13 Ryobi Ltd. Double bearing type fishing reel
KR920009008Y1 (ko) * 1988-02-05 1992-12-26 다이와 세이꼬오 가부시끼가이샤 낚시용 스피닝리일의 베일반전장치
US4923140A (en) * 1988-02-05 1990-05-08 Daiwa Seiko, Inc. Bail reversing apparatus for fishing spinning reels
US4941626A (en) * 1989-10-27 1990-07-17 Abu Garcia Produktion Ab Bail mechanism in an open-face fishing reel of the fixed-spool type
JPH043017A (ja) 1990-04-20 1992-01-08 Fujitsu General Ltd Plzt光シャッタアレーの電極形成方法
US5342003A (en) * 1990-10-09 1994-08-30 Shimano Inc. Spinning reel
JPH04127174U (ja) * 1991-05-09 1992-11-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
JPH04129767U (ja) * 1991-05-23 1992-11-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ベールアームの反転装置
FR2676887B1 (fr) * 1991-05-31 1995-07-07 Mitchell Sports Moulinet de peche a recuperateur muni d'un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et de rappel perfectionne.
JP2552460Y2 (ja) * 1991-08-01 1997-10-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DE69324973T2 (de) * 1992-09-04 1999-09-30 Daiwa Seiko Inc Angelwinde
JP2800087B2 (ja) * 1993-09-10 1998-09-21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のクラッチ機構
US5850979A (en) * 1994-08-23 1998-12-22 Daiwa Seiko, Inc. Fishing reel of double bearing type having improved balance and ergonomic properties
JPH08298902A (ja) * 1995-05-09 1996-11-19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ベール姿勢切り換え装置
DE69606497T2 (de) * 1995-11-14 2000-07-06 Daiwa Seiko Inc Angelwinde
US5820052A (en) * 1996-01-10 1998-10-13 Daiwa Seiko, Inc. Spinning reel for fishing having a support arm with a support member mounting portion
CN1198300A (zh) * 1997-05-05 1998-11-11 查理斯·C·沃斯公司 钓鱼卷线器及收缩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247663B1 (en) 2001-06-19
KR20000022823A (ko) 2000-04-25
KR100522647B1 (ko) 2005-10-19
JP3483784B2 (ja) 2004-01-06
CN1248399A (zh) 2000-03-29
JP2000139287A (ja) 2000-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3250C (zh) 直接驱动的洗衣机
CN1165221C (zh) 钓鱼用绕线器
CN1431121A (zh)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CN1199068C (zh) 显微镜用载物台
CN2802652Y (zh) 盘片播放装置
CN1120258C (zh) 洗衣机
CN1637575A (zh) 快门装置
CN1093042C (zh) 打印机
CN1193455A (zh) 两轴承型卷线机的钓线导引装置
CN1837634A (zh) 电磁制动装置以及电梯用卷扬机的电磁制动装置
CN1180041A (zh) 电梯的安全装置
CN101052849A (zh) 门开闭机构
CN100345510C (zh) 便器座或便器盖的开闭装置及开闭装置的传达单元
CN1143160A (zh) 带有防止小齿轮回退结构的启动器
CN1541920A (zh) 进纸装置
CN1577564A (zh) 碟片装置
CN1651257A (zh) 供纸器及装有供纸器的记录设备
CN1236934A (zh) 漏斗式硬币装置
CN1135064C (zh) 钓鱼用的旋转线轴
CN1831231A (zh) 缝纫机
CN1926617A (zh) 装卡装置
CN1149860A (zh) 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
CN1460460A (zh) 按摩机
CN101063255A (zh) 缝纫机
CN1542807A (zh) 槽式记录再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