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9068C - 显微镜用载物台 - Google Patents

显微镜用载物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9068C
CN1199068C CNB991235908A CN99123590A CN1199068C CN 1199068 C CN1199068 C CN 1199068C CN B991235908 A CNB991235908 A CN B991235908A CN 99123590 A CN99123590 A CN 99123590A CN 1199068 C CN1199068 C CN 11990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ive table
pulley
knob
microscope
object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1235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4098A (zh
Inventor
西田正明
山岸健一
长野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54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4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90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906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24Base structure
    • G02B21/26Stages; Adjusting mean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8Mechanical movements
    • Y10T74/18568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to or from alternating rotary
    • Y10T74/18832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to or from alternating rotary including flexible drive connector [e.g., belt, chain, strand, etc.]
    • Y10T74/18848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to or from alternating rotary including flexible drive connector [e.g., belt, chain, strand, etc.] with pulle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207Multiple controlling elements for single controlled element
    • Y10T74/20372Manual controlling elements
    • Y10T74/20378Planar surface with orthogonal movement or rot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微镜用载物台,包括:上载物台;旋钮轴,可旋转地支承于该上载物台;滑轮,在与该旋钮轴相异的位置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上载物台;下载物台,被所述上载物台直动式导向;传递部件,使所述旋钮轴、所述滑轮及所述下载物台连动。

Description

显微镜用载物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微镜用载物台。
背景技术
现有显微镜的载物台的概略结构由下载物台、上载物台和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构成,其中,下载物台固定于显微镜主体上,上载物台由滚珠导向、辊子导向、轴导向等机构相对于该下载物台直动式导向,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由同一机构向相对于该上载物台向垂直于所述直动式导向的方向导向。而且,通过将固定于所述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的标本保持器向两个方向导向,使保持于所述标本保持器的标本可在相对于下载物台的相对的平面上移动。
驱动系统中,操作旋钮配设于可旋转地设于上载物台上的同轴上的两个轴的一端侧,齿轮齿条副或钢丝和滑轮或皮带和皮带轮等传递机构设在另一端侧,当旋转操作旋钮时,由所述传递机构对上载物台及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直动式导向,使标本保持器相对于下载物台的平面内的相对移动成为可能。
在特开平8-304708号公报中公报了以用钢丝驱动上载物台的移动为特征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在该结构中,钢丝的一端安装于植设于下载物台的销上,另一端安装于拉簧的一端。拉簧的另一端安装于与植设于下载物台的销不同的另一销上。钢丝只绕于可旋转地安装于上载物台上的滑轮一圈。当由旋钮使滑轮旋转时,由拉簧的拉力使其和钢丝之间不产生滑动地旋转,同时使滑轮以卷绕有钢丝的状态向Y方向移动。由于滑轮安装于上载物台,所以随着滑轮的移动上载物台也向Y方向移动。
近年来,随着显微镜的操作性受到重视,相对于配置于载物台周围的显微镜的操作部位(如对焦旋钮等)和显微镜观察时使用频率高的标本移动操作旋钮(载物台操作旋钮)的位置的重要度也增加了。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钢丝驱动式载物台中,必须使与载物台操作旋钮同轴而设的滑轮连接于沿载物台移动方向跨设的钢丝滑轮而配置,所以限制了载物台操作旋钮的配置自由度。
近年来,客户对显微镜用载物台的要求是多样化的,尤其是对用户操作的载物台操作旋钮,期望可以以更轻、更小的力量旋转且其可变范围宽。另一方面,作为载物台的基本性能,要求在瞄准目标的位置停止的停止精度。即,操作者操作旋钮使标本对位,在手离开时位置不变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微镜用载物台,以使用廉价部件的简单结构可同时确保作为显微镜用载物台的高的对位精度或良好的移动追随性、操作感,和提高载物台操作旋钮的配置自由度。
本发明的一种显微镜用载物台,包括:下载物台;上载物台,可沿Y方向直线移动地被支承着;相对于所述上载物台能沿与所述Y方向直交的X方向直线移动地被支承的X导向部件,旋钮,该旋钮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上载物台上,并且有相对于相同的旋转轴可旋转的X滑轮部和Y滑轮部,可旋转地支承于从所述旋钮沿X方向离开的位置的Y滑轮,沿Y方向张开、在两处相对于所述下载物台不能动地固定,且卷绕于所述Y滑轮和所述旋钮的Y滑轮部的Y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上载物台上的从所述旋钮沿所述X方向离开的位置的X滑轮,卷绕于所述X滑轮和所述旋钮的X滑轮部之间、并固定于所述X导向部件上的X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
本发明的一种显微镜用载物台,包括:下载物台;上载物台,相对于所述下载物台可直线移动地被支承着;线状的第一驱动力传递部件,在所述下载物台上沿所述上载物台的移动方向跨设;滑轮,配置于该第一驱动力传递部件的、相对于沿所述上载物台的移动方向的部分外径相接的位置,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上载物台上;旋钮部,相对于该滑轮配置于离开所述第一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沿所述上载物台的移动方向的部分的位置,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上载物台上;第二驱动力传递部件,跨设于该旋钮部和所述滑轮之间,利用所述旋钮部的旋转操作使所述上载物台移动。
本发明的一种显微镜用载物台,包括:可沿Y方向直线移动地被支承的上载物台;旋钮轴,可旋转地支承于该上载物台;滑轮,该滑轮在从所述旋钮轴沿X方向离开的位置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上载物台;下载物台,直动式导向所述上载物台;传递部件,该传递部件在两处相对于所述下载物台不活动地被固定,使所述旋钮轴、所述滑轮及所述下载物台连动。
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包括:上载物台,可旋转地支承于该上载物台的旋钮轴,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上载物台上的与该旋钮轴不同位置的滑轮,被所述上载物台直动式导向的下载物台,和使所述旋钮轴、所述滑轮及所述下载物台连动的传递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结构的正面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旋钮机构部的正面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侧面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旋钮机构部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旋钮机构部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底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线状部件的传递机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弹性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正面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侧面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旋钮机构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底面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线状部件的传递机构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使用了线状部件的传递机构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传递机构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示的载物台操作旋钮的结构的变型例的剖面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钢丝驱动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仰视简略平面图。
图20是自斜下方看本发明实施例3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例子的简略立体图。
图21是自斜下方看本发明实施例3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简略立体图。
图22是自斜下方看本发明实施例3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简略立体图。
图23是自斜下方看本发明实施例3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简略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仰视简略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7是上述实施例4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变型例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底面图,是显示线状部件的配置的图。
图29A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底面图。
图29B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侧剖面图。
图30A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底面图。
图30B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侧剖面图。
图31是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变型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及图2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结构的图,图1是立体图,图2是局部剖视图。图1及图2所示的下载物台1安装于未图示的显微镜主体上。下载物台1的左右侧面部为构成基于滚珠的导向机构(或基于滚子的导向机构)设有导槽部1a、1b。下载物台1上配置有上载物台2。上载物台2上设有导槽部2a,该导槽部2a与设于下载物台1的一侧导槽部1a相对。在该相对的导槽部1a和2a之间经由外壳3夹有滚珠间隔总是保持一定的多个未图示的滚珠4,使其在相对的导槽部1a和2a之间滚动。
导向部件5配设于上载物台2,该导向部件5上设有导槽部5a。该导槽部5a与设于下载物台1的另一导槽部1b相对。在该相对的导槽部1b和5a之间和前述一样,经由外壳3夹有滚珠间隔总是保持一定的多个滚珠4,使其在相对的导槽部1b和5a之间滚动。这样,上载物台2可相对于固定于显微镜主体的下载物台1相对地向导槽方向(Y方向)移动地支承着。
另一方面,在上载物台2上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上设有导槽部2b及2c。相对于该上载物台2的导槽部2b和2c配设有一体固定的导向部件6和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导向部件6上设有导槽部6a。该导槽部6a与导槽部2b相对。在该相对的导槽部2b和6a之间以跨越设于上载物台2的两槽部2b、2c的方式配置有U字形的外壳7。经由外壳7和前述一样夹有滚珠间隔总是保持一定的多个滚珠4,使其在相对的导槽部2b和6a之间滚动。
在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设有导槽部8a。该导槽部8a和上载物台2的导槽部2c相对。在该相对的导槽部2c和8a之间经由外壳7和前述一样夹有滚珠间隔总是保持一定的多个滚珠4,使其在相对的导槽部2c和8a之间滚动。这样,导向部件6和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形成一体被可相对于上载物台2向X方向相对移动地支承着。
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上固定有形成夹入标本的结构的标本保持器9。外壳7上为了降低上载物台2和导向部件6之间的接触阻力设有未图示的多个突起部,以减轻导向移动时的阻力。
图3是本显微镜用载物台的正面剖面图,图4是旋钮机构部的正面剖面图,图5是本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侧面剖面图。图6是旋钮机构部的局部剖面图。图7是图6所示的a部放大图。图1~图7中相同的部分赋予了相同的符号。
如图3~图7所示,上载物台2上固定有用于支承后述的2个旋钮轴的中空的固定轴10,固定轴10的同轴上的外周配设有Y旋钮轴11。在该Y旋钮轴11的一端设有卷绕后述的传递部件的滑轮部11a,另一端设有导向部11b,该导向部11b将固定有载物台操作用的Y旋钮12的滑动环13向Y旋钮轴11的推力方向导向。Y旋钮轴11的导向部11b的圆筒形状上具有开槽,以具有弹力的滑动环13的弹力夹住导向部11b使其保持摩擦。该滑动环13上固定有载物台操作用Y旋钮12。
Y旋钮轴11经由滚动轴承15、15支承于固定轴10上。利用设于固定轴10的一端的螺纹部10a拧入中空内部的下端侧形成有螺纹的固定导向件16,通过该固定导向件16的上端面推压轴承15的内环,Y旋钮轴11被支承于推力方向。
在固定导向件16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部16a,Y扭矩调节旋钮17和挡环18被拧入该螺纹部16a。通过使这些Y扭矩调节旋钮17和挡环18旋转,使Y扭矩调节旋钮17相对于固定导向件16及Y旋钮轴11可在上下方向(Y旋钮轴11的推力方向)移动。
在这些Y扭矩调节旋钮17和Y旋钮轴11之间,配置有传递环19,该传递环19可向弹簧常数较高的波纹弹簧等弹性部件20及Y旋钮轴11方向移动,并且,在传递环19的小径圆筒部19a的外周配置有弹簧常数较低的波纹弹簧等弹性部件14。该传递环19的小径圆筒部19a的长度比弹性部件14的自由高度小。
弹性部件14的载物台操作Y旋钮轴11侧配置有具有键等防旋转机构的环21,键等的突起部21a落入前述固定导向件16上设置的键槽。其结果是,环21可向Y旋钮轴11的推力方向移动,但旋转方向由突起部21a和键槽防止了旋转。在环21上固定有滑动性良好的滑动垫片22,经由润滑脂与设于Y旋钮轴11的下端部的滑动部相接。
下面叙述载物台操作用Y旋钮的旋转力偶调节。
当使拧入固定导向件16的Y扭矩调节旋钮17旋转时,通过设在固定导向件16的螺纹部16a使Y扭矩调节旋钮17向Y旋钮轴11方向移动。因此,Y旋钮轴11的滑动面和Y扭矩调节旋钮17的间隔变窄。此时,弹簧常数低的弹性部件14比弹簧常数高的弹性部件20先弯曲,其推压力经由环21作用于滑动垫片22,使其与Y旋钮轴11的摩擦阻力缓慢变化。在该状态下,调节Y扭矩旋钮17直至产生超过使由载物台导向部或传递机构部等产生的导向返回的力的推压力为止。
然后,旋转同样拧入固定导向件16的挡环18直至使其碰上Y扭矩调节旋钮17,在刚好碰上的位置由小螺钉等使挡环18相对于固定导向件16固定。以上作业在制造显微镜用载物台时在例如工厂进行。
另一方面,在固定轴10的同轴上的内侧配设有X旋钮轴23。在该X旋钮轴23的一端设有卷绕后述的传递部件的滑轮部23a,另一端固定有X旋钮安装部件60,在其外侧安装有载物台操作用的X旋钮31。X旋钮轴23经由滚动轴承支承于固定轴10上。
在设于X旋钮轴23的螺纹部23b拧入有推力环26,载物台操作用X旋钮31相对于固定轴10支承于推力方向。
在该推力环26的外周设有螺纹部26a,经由螺纹部26a相对于推力环26配置有可上下方向移动的调节环27。在该调节环27的上端和固定导向件16的下端之间配置有滑动性优良的两个滑动垫片28,在它们之间配置有弹簧常数低的波纹弹簧等弹性部件29。
这里,通过旋转调节环27,利用推力环26的螺纹部26a使调节环27上下方向移动,结果,使弹性部件29的推压力变化,固定导向件16的下端的滑动阻力变化,从而使载物台操作用X旋钮31的旋转力偶变化。
该调节环27的定位与Y方向的力量调节同样,通过旋转调节环27直至使之产生刚好超过使由载物台导向部或传递机构部等产生的导向返回的力的推压力而进行,用小螺钉等使调节环27相对于推力环26固定。
在固定导向件16的下侧外周面上设有螺纹部16b,经由该螺纹部16b配设有X扭矩调节用旋钮30。通过使该X扭矩调节用旋钮30旋转,使X扭矩调节用旋钮30相对于固定导向件16可上下方向(X旋钮轴23的推力方向)移动。该X扭矩调节用旋钮30和设于X扭矩安装部件60的滑动面31a之间配置有弹簧常数较高的波纹弹簧等弹性部件32和具有键槽等防旋转机构的环33,键等突起部33a和Y方向同样落入设于前述的固定导向件16的键槽等。
其结果是,环33可向X旋钮轴23的推力方向移动,但旋转却由键槽等防旋转机构防止、固定。并且,环33上固定有滑动性优良的滑动垫片34,该滑动垫片34介由润滑脂与设于X旋钮安装部件60的上端面的滑动面31a相接。
图8是本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底面图。下面参照图8及其他图说明前述的旋钮机构部和载物台的导向机构部、及传递两机构部的机构的结构。在上载物台2上在与前述3根同轴的旋钮轴10、11、23不同的位置配置有滑轮35,滑轮35的两端由轴承等滚动轴承36支承于轴37上,该轴37固定于上载物台2上。其结果是,滑轮35相对于上载物台2可旋转地安装着。
另一方面,在上载物台2上,在与旋钮轴10、11、23及滑轮35不同的部位具有以轴承等滚动轴承39支承于轴40的X滑轮38,该轴40经由拉力调节部件41固定于上载物台2上。该拉力调节部件41具有斜面部41a,是设于上载物台2的螺杆(タップ)及拧入螺杆的埋头螺钉42的斜面,形成拉力调节部件41被推压的结构,通过调节埋头螺钉42的拧入量使拉力调节部件41定位、固定于上载物台2。其结果,和前述Y滑轮35一样,滑轮38相对于上载物台2可旋转地安装着。
下面就2根旋钮轴11、23和下载物台1及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的传递进行叙述。
在X方向上,钢丝绳等线状部件43的一端绕在绕挂部6b上,该绕挂部6b设于安装在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的X导向部件6上,该线状部件43绕在X旋钮轴23的滑轮部23a上一圈,然后,绕在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载物台2上的X滑轮38上,再将线状部件43的另一端绕在设于导向部件6的绕挂部6c上。
前述的X滑轮38经由轴40和轴承等滚动轴承39可旋转地支承于拉力调节部件41上,该拉力调节部件41在与旋钮轴23的滑轮部23a的相反侧沿X方向被拉紧固定于上载物台2上。这样,X旋钮轴23的滑轮部23a总是由线状部件43系紧着。
另一方面,在Y方向上,相对于下载物台1安装有后述的可在Y方向移动固定的拉力调节部件44,拉力调节部件44具有可绕挂固定钢丝绳等线状部件45的绕挂部(销)44a。线状部件45的一端绕挂于拉力调节部件44上,另外,线状部件45利用可旋转地固定于上载物台2的Y滑轮35向Y旋钮轴11方向弯曲,卷绕于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a半圈,再利用Y滑轮35向Y方向弯曲,在下载物台1上设置的绕挂部1b折返,再利用Y滑轮35向Y旋钮轴11方向弯曲,卷绕于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a半圈,利用Y滑轮35向Y方向弯曲,使线状部件45的另一端绕挂固定于安装在拉力调节部件44的销46。这里,线状部件45在滑轮上的圈数或折返的次数也可以根据所需的载物台的性能而改变。
拉力调节部件44和X方向的拉力调节部件41同样具有斜面部44b,是设于下载物台1的螺杆及拧入所述螺杆的埋头螺钉47的斜面,形成将拉力调节部件44向Y方向推压的结构,通过调节埋头螺钉47的拧入量使拉力调节部件44定位、固定于下载物台1。其结果,使线状部件45的拉力可调节,利用具有拉力的线状部件45,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a总是系紧着。
下面就线状部件的传递机构进行具体说明。
图9是线状部件的传递机构的示意图。图9中与图1~图8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如上所述,显微镜用载物台由上下方向重叠的上载物台2和下载物台1构成,上载物台2相对于下载物台1被直动式导向可移动。
在上载物台2上可旋转地安装有Y滑轮35,在和Y滑轮35不同的位置可旋转地安装有Y旋钮轴11。在下载物台1的侧面,细长的线状部件45的两端部分别绕挂于可调节拉力的拉力调节部件44的销44a、46而固定。线状部件45的一端绕挂于拉力调节部件44的销44a,线状部件45利用Y滑轮35而弯曲,卷绕于Y旋钮轴11的滑轮部半圈。线状部件45再利用Y滑轮35弯曲,在下载物台1上的和绕挂线状部件45的两端的位置不同的移动方向的位置所设置的绕挂部(销)1b折返。线状部件45再利用Y滑轮35弯曲,卷绕于Y旋钮轴11的滑轮部半圈。然后,线状部件45再利用Y滑轮35弯曲,使另一端部固定于拉力调节部件44的销46。滑轮35和Y旋钮轴11总是由线状部件45系紧着,通过使Y旋钮轴11旋转,可使上载物台2相对于下载物台1移动。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上载物台2的上侧配置有上述标本保持器9,该标本保持器9固定于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上。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相对于上载物台2经由导向机构直动导向。细长的线状部件43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设于X导向部件6的绕挂部6b、6c,利用X滑轮38和X旋钮轴23向直动导向方向拉紧而配设。在绕挂部6b绕挂线状部件43的一端部,该线状部件43卷绕于X旋钮轴23的滑轮部一圈,该X旋钮轴23的滑轮部和可旋转地安装于上载物台2的Y旋钮轴11同轴配设。然后,线状部件43卷绕于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载物台2的X滑轮38半圈,另一端部被绕挂于绕挂部6c。通过固定X滑轮38将线状部件43向自X旋钮轴23离开的方向拉,使线状部件43总是张紧,X旋钮轴23被系紧。这样,通过使X旋钮轴23旋转,可使X导向部件6、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及标本保持器9相对于上载物台2移动。
下面说明如上构成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动作。在想要使上载物台2相对于固定于显微镜主体的下载物台1向Y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操作者要用手操作旋转载物台操作用Y旋钮12。当使载物台操作用Y旋钮12旋转时,和载物台操作用Y旋钮12固定的滑动环13开始旋转。通过使滑动环13旋转,利用滑动环13的推压力、以及Y旋钮轴导向部11b和滑动环13的摩擦力使Y旋钮轴11旋转。
此时,由弹性部件14和弹性部件20产生的向Y旋钮轴11的推力方向的推压力介由滑动垫片22作用于Y旋钮轴11的滑动面,赋予旋转阻力。此时,由于有由设于环21和固定导向件16的键槽和键构成的防旋转机构,环21和滑动垫片22的旋转确实地被停止。当Y旋钮轴11旋转时,则设于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a旋转。
在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a卷绕有钢丝绳等线状部件45,所以,利用滑轮部11a的旋转连续地送出线状部件45,其结果,滑轮部11a一边以被线状部件45卷绕的状态旋转一边向Y滑轮35方向移动。连续送出的线状部件45由Y滑轮35折弯向Y方向方向转换而移动。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a经由轴37和轴承39固定于上载物台2上,所以,随着滑轮部11a的移动固定于上载物台2的Y导向部件5及设于上载物台2的导槽部2a被下载物台1和滚珠4直动式导向而移动,且上载物台2向Y方向移动。
线状部件45以由拉力调节部件44拉紧的状态固定于下载物台2上,总是系紧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a,所以,在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a和线状部件45之间会产生摩擦。因此,旋转时,在滑轮部11a和线状部件45之间不会产生滑动,可使上载物台2按照滑轮部11a的旋转量正确地移动。
上载物台2的移动根据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a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决定。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a的旋转力的大小由作用于滑轮部11a和线状部件45之间的摩擦力决定。因此,提高旋转力可通过对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a进行喷丸处理或涂刷橡胶等提高摩擦系数的处理或利用拉力调节部件44提高线状部件45的拉力等处理来实现。
另外,在想要相对于上载物台2使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向X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操作者要旋转载物台操作用X旋钮31。当使载物台操作用X旋钮31旋转时,和载物台操作用X旋钮31固定的X旋钮轴23及其滑轮部23a也一起旋转。
此时,由固定导向件16和环33夹持的弹性部件32的推压力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和由载物台操作用X旋钮31的滑动面31a与X扭矩调节用旋钮30所产生的弹性部件32的推压力产生的摩擦力介由滑动垫片28及34作用于滑动面,两摩擦阻力成为旋转阻力。
当使X旋钮轴23的滑轮部23a旋转时,卷绕于该滑轮部23a的钢丝绳等线状部件43根据滑轮部23a的旋转方向送出,其结果,X导向部件6被线状部件43拉紧而移动。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由于固定安装于X导向部件6,故通过使X导向部件6移动,设于上载物台2的导槽2a由下载物台1和滚珠4直动式导向而移动,且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及固定于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上的标本保持器9相对于上载物台2而向X方向移动。
线状部件43以经由拉力调节部件41由X滑轮38拉紧的状态固定于上载物台2上,总是系紧X旋钮轴23的滑轮部23a,所以,在滑轮部23a和线状部件43之间会产生摩擦,旋转时,在滑轮部23a和线状部件43之间不会产生滑动,可使X导向部件6按照滑轮部23a的旋转量正确地移动。X导向部件6的移动根据X旋钮轴23的滑轮部23a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决定。X旋钮轴23的滑轮部23a的旋转力的大小和前述Y方向一样。
下面就操作者(用户)自由进行的旋钮旋转力偶调节进行说明。旋钮的旋转力偶如前所述,X、Y方向均由弹簧常数较低的弹性部件14、29和弹簧常数较高的弹性部件20、32的推压力产生的摩擦阻力构成。其中,弹簧常数低的弹性部件14、29由出厂前的组装调节决定推压力,通常作为制动作用于旋钮旋转力量,维持载物台的停止精度。而弹簧常数高的弹性部件20、32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变更为任意的推压力,用于根据载物台的使用状况而设定。
以上述为基础,变更力偶时的作用当将载物台操作用的Y旋钮12向上拉时,则固定于载物台操作用Y旋钮12使Y旋钮轴11的导向部11b保持摩擦的滑动环13向上方移动。然后滑动环13的突出部13a可向上方移动直至碰上Y旋钮轴11。
当载物台操作用Y旋钮12被向上方拉时,拧入固定导向件16的各扭矩调节旋钮17、30的操作成为可能。即,变更Y方向操作时的力偶时使Y扭矩调节旋钮17旋转、移动,使其和Y旋钮轴11的滑动面的间隔变窄。这样,随着Y扭矩调节旋钮17的移动弹簧常数高的弹性部件20不弯曲地移动,传递环19向接近Y旋钮轴11的滑动面的方向移动。当传递环19移动时,则弹簧常数低的弹性部件14的弯曲增加,随着弯曲增加推压力增高,环21和滑动垫片22强力地推压Y旋钮轴11的滑动面,旋转力偶变高。
当使Y扭矩调节旋钮17旋转时,则弹性部件14进一步弯曲,传递环19的小径圆筒部19a的上端部碰触环21,弹性部件14不能再进一步弯曲。
然后,当为提高旋转力偶使Y扭矩调节旋钮17旋转操作时,弹性部件14由于不能由传递环19弯曲,故弹簧常数较高的弹性部件20弯曲、提高推压力。该推压力经由传递环19向环21及滑动垫片22传递,提高Y旋钮轴11的滑动面的摩擦力,使旋转力量可变。此时,通过在弹性部件14的弹性变形范围内按设计设定弹性部件14的最大弯曲量,可防止所谓的弹簧的疲劳钝化。进而,当使Y扭矩调节旋钮17旋转继续时,弹性部件20的弯曲量变大,在设于Y扭矩调节旋钮17的制动部和传递环19相碰处形成最大力偶,不能再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当使Y扭矩调节旋钮17反向旋转时,Y扭矩调节旋钮17和Y旋钮轴11的滑动面的间隔扩大,弹性部件20的弯曲变小,推压力减小。进而,当使Y扭矩调节旋钮17旋转时,Y扭矩调节旋钮17的一端与挡环18碰触,不能再进行旋转操作,载物台旋转操作的力偶成为最小。此时,弹簧常数低的弹性部件14的弯曲由于没有弹簧的疲劳钝化等,故维持初期的推压力。
即使弹簧常数高的弹性部件20疲劳钝化或弹性部件20的碰触变化,由于弹性部件14的弹簧常数低,故推压力也不会比初期状态有太大的变化,可形成稳定的制动力,维持停止精度。
在X方向上,通过使拧入固定导向件16的X扭矩调节用旋钮30旋转操作,使弹性部件32的推压力经由环33及滑动垫片34作用于载物台操作用X旋钮31的滑动面,使摩擦变化,力偶可变。此时,由于不赋予弹性部件29的变化,故维持初期调节的推压力,所以制动力稳定作用,与Y方向一样使停止精度稳定。
根据本实施例1,使决定旋钮的旋转力量的弹性部件相对于X、Y方向采用弹簧常数分别不同的2种弹簧,且采用具有限制弹簧常数低的弹簧的过剩弯曲的传递环的结构。
即,以弹簧常数低的弹簧取得大的弯曲量,吸收弹簧的碰触及尺寸变化,以其推压力获得超过使前述导向返回的力的制动力。高的弹簧常数的弹簧是在调节力偶时主要改变推压力的弹簧,发挥高的推压力,使旋钮旋转力量的可变幅度增大。
在Y方向上,在高的弹簧常数的弹簧和低的弹簧常数的弹簧之间配置有传递环,在改变力偶时,将高的弹簧常数的弹簧产生的推压力向滑动面传递,同时,利用推压力使弹簧常数低的弹簧控制为弹性变形范围内的弯曲,从而,实现防止过度弯曲的制动的作用。通过采用这样的旋钮结构,使现有配置于导向件的弹性部件取消,可实现获得总是具有稳定的停止精度和轻的操作感的旋钮旋转力量的载物良好的显微镜用载物台。
另外,在实施例1中,为得到X、Y方向各自的旋钮旋转力偶,采用由弹簧常数高的和低的弹性部件构成的两个弹性部件。也可以采用图10所示的将波形垫片的规定部分101切除之后的弹性部件100取代这两个弹性部件,以一个弹性部件得到多个弹簧常数。该结构只要将实施例1所示的弹性部件14、20替换为图10所示的弹性部件100,其他的结构、作用效果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正面剖面图(后述的图14的A-A剖面图),图12是本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侧面剖面图(后述的图14的B-B剖面图)。图13是图11、图12所示的旋钮机构部的放大剖面图。在图11、图12、图13及图1、图2中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
如图11、图12、图13所示,上载物台2上垂直固定有用于支承后述的两个旋钮轴的中空圆筒状的固定轴110,固定轴110的外侧的同轴上配设有构成中空圆筒状其内径比固定轴110的外径大的Y旋钮轴11。在该Y旋钮轴11的一端(上载物台2侧)设有卷绕作为后述的驱动力传递部件的线状部件(例如钢丝绳)的滑轮部111a,另一端安装有用于使该旋钮轴11旋转操作的Y旋钮12。Y旋钮轴11经由轴承相对于固定轴110可旋转地支承着。该轴承上的滑轮部111a侧配设作为滚动轴承的轴承113。在Y旋钮12侧在旋钮轴11的内径部和固定轴110的外径部分别形成带台阶部设置嵌合Y旋钮轴11和固定轴110的Y嵌合部151,在该部分使用润滑脂等润滑剂构成滑动轴承。
在固定轴110外径部的所述带台阶部的下侧形成有螺纹部110a,在该螺纹部110a拧入中空圆筒状的固定导向件114。另外,以图13的滑轮部111a侧为上,以Y旋钮12侧为下。该固定导向件114的上侧端面与位于Y旋钮轴11内侧的Y嵌合部151的下侧的推力支承部115相对,此处插入滑动性优良的垫片116。通过将推力支承部115经由垫片116由固定导向件114支承,构成推力方向的轴承。固定导向件114可通过旋转调节轴向位置,调节位置使推力方向的晃动消除后,由固定小螺钉114c固定。
另一方面,在固定导向件114的外径部变大的部分的两处设置螺纹部114a、114b,其中在螺纹部114a拧入Y扭矩调节旋钮117。Y扭矩调节旋钮117的上侧端面与Y旋钮轴11的下侧端面相对,在该部分插入波纹弹簧等弹性部件118和滑动性良好的垫片119。当使Y扭矩调节旋钮117旋转时,则使由弹性部件118作用于Y旋钮轴11和垫片119的接触面的推压力变化,所以可以调节Y旋钮12的旋转力量。
当使Y扭矩调节旋钮117处于最下位置时,则Y旋钮轴11和垫片119分开,弹性部件118产生的推压力失去作用,故Y旋钮112的旋转力量仅为在所述轴承113、Y嵌合部151及推力支承部115的阻力。另外,力量调节后,使固定环153自下侧推抵Y扭矩调节旋钮117由固定环用固定小螺钉154固定,防止Y扭矩调节旋钮117的旋转。
另一方面,在固定轴110的内侧的同轴上配设有X旋钮轴120。在该X旋钮轴120的一端(上载物台2侧)设有后述的卷绕驱动力传递部件(例如钢丝绳等线状部件)的滑轮部120a,另一端安装有用于使该旋钮轴旋转操作的X旋钮31。X旋钮轴120经由轴承相对于固定轴110可旋转地支承着。
X方向的操作旋钮也与上述Y旋钮采用基本相同的结构,在轴承上的滑轮部120a侧配设作为滚动轴承的轴承122。在X旋钮31侧设置由在X旋钮轴120的外径部和固定轴110的内径部分别形成的带台阶部嵌合的X嵌合部152,在该部分使用润滑脂等润滑剂构成滑动轴承。
推力方向的轴承也与上述的Y旋钮同样,采用在拧入X旋钮轴120的推力环123和固定轴110的推力支承部124夹入支承滑动性优良的垫片125的结构。X旋钮的旋转力量调节机构也同样,在拧入固定导向件114的X扭矩调节旋钮126和X旋钮31之间插入波纹弹簧等弹性部件127和滑动性良好的垫片128,当使X扭矩调节旋钮126旋转时,可以调节X旋钮31的旋转力量。只要使X扭矩调节旋钮126处于最上位置,则X旋钮轴120和垫片128分开,弹性部件127产生的推压力失去作用,故X旋钮31的旋转力量仅为在所述轴承122、X嵌合部152及推力支承部124的阻力。
参照图13详细说明载物台操作用旋钮的结构。Y旋钮轴11及X旋钮轴120在固定于上载物台2的固定轴110的外侧和内侧的同轴上分别经由轴承可旋转地配置着。而且,Y旋钮轴11及X旋钮轴120的滑轮部侧采用轴承113等滚动轴承,抑制线状部件132及137的拉力所产生的影响。X旋钮31侧的轴承采用滑动轴承,在Y旋钮12及X旋钮31的嵌合部的固定轴110的周围夹入润滑脂等润滑剂。这样,对Y旋钮12及X旋钮31的旋转赋予粘性,使这些动作及旋转顺畅,同时,使Y旋钮12向上下方向的动作和滑动顺畅。
图14是上述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结构的底面图。图14中,与图11、图12、图13及图1、图2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下面就2根旋钮轴11、120和下载物台1及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的传递进行叙述。
如图14所示,在X方向上,在相对于载物台中央和操作旋钮轴大致相反侧的位置配设有具有X滑轮133的X拉力调节部件136。X拉力调节部件136由形成有固定用的长孔的平板部136a和可旋转地支承于该平板部136a上的X滑轮133构成,由固定小螺钉136b固定于上载物台2。其固定位置可在长孔的范围内在X方向上调节。在X方向可直线移动地导向的导向部件6的侧面2处设有固定钢丝绳等线状部件132的端部的绕挂部16b、16c。
线状部件132的两端部绕挂固定于设于导向部件6的绕挂部16b、16c形成环。线状部件132的一端绕挂于绕挂部16b,自绕挂部16b出来的线状部件132在X旋钮轴120的滑轮部120a绕一圈后绕挂于X拉力调节部件136的X滑轮133,另一端绕挂于绕挂部16c。通过将X拉力调节部件136相对于X旋钮轴120沿X方向拉紧固定于相反侧,将规定的拉力赋予线状部件132,X滑轮部120a形成由线状部件132拉紧的状态。
在Y方向上,在沿下载物台1的Y方向的侧面部的一端侧设有绕挂部1c、1d,另一端侧安装有Y拉力调节部件138。Y拉力调节部件138由形成有固定用的长孔的平板部138a和植设于该平板部138a上的销138b构成,由固定小螺钉138c固定于下载物台1。其固定位置可在长孔的范围内在Y方向上调节。
在上载物台2上的与前述3根同轴的旋钮轴110、11及120不同的位置,详细地说,在绕挂部1c、1d和小螺钉138b之间的拉紧线状部件时该线状部件和外径几乎相接的位置配设有滑轮129。滑轮129的Y方向的位置位于连接操作旋钮和X滑轮133的轴心的线上。该滑轮129相对于植设在上载物台2下面的轴131由轴承等滚动轴承130可旋转地支承着。Y轴驱动用的钢丝绳等线状部件137也在两端形成环,一端绕挂于绕挂部1c。
该线状部件137由滑轮129使其在Y旋钮轴11的方向弯曲,在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1a绕一圈,再由滑轮129使其在Y方向弯曲。进而线状部件137相对于下载物台1绕挂于可在Y方向调节位置的拉力调节部件138的小螺钉138b折返,在滑轮129绕一圈,另一端绕挂于设在下载物台1的绕挂部1d。通过将拉力调节部件138相对于滑轮129沿Y方向拉紧于相反侧,由小螺钉138c固定于下载物台1,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1a总是由线状部件137拉紧。
上述中,显示了线状部件132、137的绕挂方式之一例,但也可以使滑轮129及滑轮部111a、120a的绕挂圈数为多圈(多圈绕挂)或在滑轮129和滑轮部111a之间、绕挂部1c、1d和滑轮部129之间、滑轮部129和突起部138a之间多层绕挂(绕挂多次)。也可以采用没有线状部件132及137的两端部的环形圈线状部件。
下面就线状部件的传递机构进行具体说明。
图15是线状部件的传递机构的示意图。图15中与图11~图14及图1、图2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如上所述,本显微镜用载物台由上下方向重叠的上载物台2和下载物台1构成,上载物台2相对于下载物台1被直动式导向,可移动。
在上载物台2上可旋转地安装有滑轮129,在和滑轮129不同的位置可旋转地安装有Y旋钮轴11。在下载物台1的侧面细长的线状部件137的两端部分别被拉紧固定于绕挂部1c、1d。线状部件137的一端绕挂于绕挂部1d,进而,线状部件137由滑轮29使其弯曲,在Y旋钮轴11的滑轮部绕一圈。然后线状部件137再由滑轮129使其弯曲。进而线状部件137由在下载物台1的与拉紧两端的位置不同的移动方向的位置设置的可调节拉力的拉力调节部件138的销138b折返。进而线状部件137在滑轮129绕一圈,另一端固定于绕挂部1c。滑轮129和Y旋钮轴11总是由线状部件137拉紧,通过使Y旋钮轴11旋转可使上载物台2相对于下载物台1移动。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上载物台2的上侧配置有所述标本保持器9,该标本保持器9固定于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相对于上载物台2经由导向机构直动式导向。细长的线状部件132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设在X导向部件6的绕挂部16b、16c,由滑轮133和X旋钮轴120直动式导向地拉紧配设。在绕挂部16b绕挂有线状部件132的一端部,该线状部件132卷绕于可旋转地安装于上载物台2的Y旋钮轴11和同轴配设的X旋钮轴120的滑轮部一圈。进而,线状部件132卷绕于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载物台2的X滑轮133半圈,另一端部绕挂于绕挂部16c。通过将线状部件132向自X旋钮轴120离开的方向拉紧地固定滑轮133,使线状部件132总是拉紧,X旋钮轴120被系紧。这样,通过使X旋钮轴120旋转,可使X导向部件6、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及标本保持器9相对于上载物台2移动。
下面说明如上构成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动作。在想要使上载物台2相对于固定于显微镜主体的下载物台1向Y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操作者要用手操作旋转载物台操作用Y旋钮12。当使载物台操作用Y旋钮12旋转时,和Y旋钮12固定的Y旋钮轴11及其滑轮部111a也一起旋转。由于钢丝绳等线状部件137卷绕于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1a上,所以通过滑轮部111a的旋转,钢丝绳137被连续送出。
连续送出的钢丝绳137由滑轮129折弯向Y方向转换而移动。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1a经由固定轴110和轴承固定于上载物台2上,所以,随着滑轮部111a的移动固定于上载物台2的导向部件5及设于上载物台2的导槽部2a被下载物台1和滚珠4直动式导向而移动,从而使上载物台2向Y方向移动。
钢丝绳137由拉力调节部件138拉紧,系紧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1a,所以,在滑轮部111a和钢丝绳137之间会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因此,旋转时,在滑轮部111a和钢丝绳137之间不会产生滑动,可使上载物台2按照滑轮部111a的旋转量正确地移动。上载物台2的移动根据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1a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决定。
滑轮部111a的旋转力的大小由作用于滑轮部111a和钢丝绳137之间的摩擦力决定。为了维持高的旋转力通过对滑轮部111a进行喷丸处理或涂刷橡胶等提高摩擦系数的阻力处理或利用拉力调节部件138提高钢丝绳137的拉力等高张力化是有效的。在期望提高摩擦系数进行阻力处理、高张力化的场合,当提高张力时,会使Y旋钮轴11倾倒,对轴承施加径向的偏载荷,故会对旋转的顺畅度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为了通过使Y旋钮轴11旋转使载物台移动,某种程度的张力是必须的。
相对于固定于上载物台2的固定轴110,Y旋钮轴11在上载物台2侧有轴承113,在Y旋钮12侧嵌合且在该嵌合部151加入有润滑剂。这样,利用钢丝绳137的拉力使力作用于与Y旋钮轴11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的附近由轴承113支承着,所以可得到旋转顺畅的Y旋钮12。因此可顺畅地操作旋钮。虽然是以Y旋钮12进行说明的,但X旋钮也一样。
另外,在想要相对于上载物台2使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向X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操作者要旋转载物台操作用X旋钮31。当使X旋钮31旋转时,和X旋钮31固定的X旋钮轴120及其滑轮部120a也一起旋转。当使滑轮部120a旋转时,卷绕于该滑轮部120a的钢丝绳等线状部件132根据滑轮部120a的旋转方向送出,其结果,导向部件6被线状部件132拉紧而移动。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由于固定安装于导向部件6,故导向部件6、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及固定于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上的标本保持器9相对于上载物台2而向X方向移动。
钢丝绳等线状部件132经由拉力调节部件136由X滑轮133拉紧,系紧X旋钮轴120的滑轮部120a,所以,在滑轮部120a和线状部件132之间会产生足够的摩擦,旋转时,在滑轮部120a和线状部件132之间不会产生滑动,可使导向部件6按照滑轮部120a的旋转量正确地移动。导向部件6的移动根据滑轮部120a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决定。滑轮部120a的旋转力的大小或传递机构的刚性和前述Y方向的情况一样。
在操作安装于上载物台2的旋钮时,无意识中会向Y方向推或拉上载物台2。通过操作该旋钮根据与上载物台的动作连动而施加的荷重的量传递机构的线状部件137会产生拉伸。当旋钮的操作结束手自旋钮离开时,向线状部件137施加的荷重释放,线状部件137恢复原来的长度。此时,上载物台2连动而移动,偏离瞄准目标的位置而停止。这样,作为有关停止精度的主要原因,包括传递机构、即连接上载物台2和下载物台1的线状部件137的拉伸(刚性)。
线状部件137(钢丝绳)将两端绕挂于下载物台1的绕挂部1c、1d带有偏移,且由拉力调节部件138在线状部件137(钢丝绳)的大致中间使其折返。该折返后的线状部件137(钢丝绳)由滑轮129完成卷绕或折返。这样,上载物台2和下载物台1实质上由2根线状部件(钢丝绳)连结,操作旋钮时附加的荷重分散到2根钢丝绳,从而每根钢丝绳的荷重减小了。因此,可减小钢丝绳的拉伸,可将拉伸产生的位置偏移减半,使停止精度提高。
向线状部件137(钢丝绳)施加拉力的拉力调节部件138由销138b使线状部件137(钢丝绳)折返,故对于折返的各线状部件137(钢丝绳)大致均匀地施加荷重。若将该例做成2重,则增加钢丝绳的折返,若将1根钢丝绳设为3重、4重,则可进一步减少每根的荷重。将使钢丝绳2重以上绕挂的称作多重绕挂。
在本例中,标本保持器9和上载物台2变为对Y方向的驱动机构的负荷,但在X方向的移动部件不是标本保持器9而是作为和上载物台2同样的载物台板构成的3重载物台中,由于驱动机构的负荷增加,所以3重、4重的多重绕挂是有效的。
为了减少钢丝绳的拉伸也有使用粗钢丝绳或固定多个钢丝绳的两端各自介入滑轮的方法。在使用多个钢丝绳时,只要使用使各钢丝绳的荷重或拉力匹配的调节机构即可。另外,在显微镜中,物镜的倍率为100倍时,匹配精度需要数μm(微米)的程度,所以上述的钢丝绳的拉伸会影响观察。如果物镜的倍率为约20倍以下,则钢丝绳的拉伸的影响少,不通过折返,1根钢丝绳也是可以实际使用的。
图16是使用了如上所述的线状部件的传递机构的示意图。如上所述,钢丝绳的线状部件137由滑轮129和Y旋钮轴11的滑轮部111a进行1次或多次卷绕,当使旋钮旋转时,线状部件137相对于滑轮129和滑轮部11a相对地上下方向(轴向)移动。这样,在将线状部件137多次绕于滑轮时,如果不仅考虑线状部件的卷绕宽度并且考虑线状部件在滑轮上的移动量而如图16所示对线状部件137设置偏移量ΔT,则在滑轮上线状部件137相互间就会摩擦,就不能进行顺畅的上下移动,就会对载物台的移动带来不良影响。此时的偏移量ΔT(线状部件的卷绕宽度和在滑轮上的移动量相加的量)由下式表示。
ΔT=t[n+L/{π(d+t)}]这里,t为钢丝绳等线状部件137的线径,n为线状部件137的卷绕次数、L为载物台的移动行程,d为滑轮直径。通过设置由此求得的偏移量ΔT以上的偏移而卷绕线状部件137可消除线状部件137相互之间的摩擦。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变型例中,通过将上述内容应用于将线状部件卷绕于滑轮上的部位,可消除线状部件的摩擦构成移动精度、停止精度高的载物台。
根据构成如上所述显微镜用载物台,通过将1根线状部件137做成折返的2根而支承可减小每根钢丝绳的荷重,所以即使不对作为下载物台1和上载物台2的传递部件的线状部件的钢丝绳施加高到使其不能顺畅地旋转的程度的拉力,也可以提高旋钮的刚性,同时,通过在操作旋钮轴上使用介由润滑剂的滑动轴承,可得到具有粘性的良好的旋转加载。
图17是不进行多层绕挂用1根钢丝绳传递驱动力的传递机构的例子的示意图。图17中,和图15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本显微镜用载物台如上所述由上下方向重叠的上载物台2和下载物台1构成,上载物台2相对于下载物台1被直动式导向可移动。
在上载物台2上可旋转地安装有滑轮129,在相对于下载物台1的侧边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可旋转地安装有Y旋钮轴11。在下载物台1上拉紧固定着钢丝绳等细长的线状部件137的两端部。线状部件137的一端绕挂于下载物台1的侧边,进而,由滑轮129使其弯曲,在Y旋钮轴11的滑轮部绕一圈,然后再由滑轮129使其弯曲,另一端绕挂于下载物台1的侧边。
在所述特开平8-304708号那样的现有技术中,在将载物台操作旋钮的位置配置于载物台外侧的情况下,下载物台和上载物台很大,会给载物台周边的操作性带来不良影响,这一问题可如图17所示,通过加入滑轮使钢丝绳等线状部件折弯而解决。而用于使标本在所希望的位置确实地停止的停止精度问题可通过提高钢丝绳的拉力或使用延伸小1弹簧常数低)的钢丝绳而解决。
但是,如果采用提高钢丝绳的拉力且加入滑轮使钢丝绳折弯的结构,则钢丝绳的拉力会将旋钮轴向滑轮侧拉倒,使旋钮轴的轴承受到径向的力,难于进行顺畅的旋转。其结果,在使标本对位的操作后,会发生震动或滑动等,有时难于进行标本对位。在需要解决这种问题时,通过图11~图15的结构可以解决。
图18为显示上述实施例2所示的载物台操作旋钮的结构的变型例的剖面图。图18中与图13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与上述实施例1在结构上的不同在于:由轴承等滚动轴承140、140保持Y旋钮轴11及X旋钮轴120的两端,并且在其间的Y旋钮12及X旋钮31的嵌合部的固定轴110的周围加入润滑脂等润滑剂,利用其粘性使两旋钮轴11、120的旋转加载良好。其他结构与图13所示的一样。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钢丝驱动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仰视概略图。图19中与图1、图2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
按照图19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载物台2的移动由钢丝驱动,为了使载物台的位置离开其他操作部位,提高操作性,使操作旋钮202的位置远离载物台的左右端附近而构成。即,使具有第一滑轮203的操作旋钮202设于自第二滑轮204的位置离开的适当位置,使钢丝205的一端固定于植设在下载物台1上的销207上。
由第二滑轮204使钢丝205向操作旋钮202的方向折弯,在第一滑轮203卷绕一圈后折返,再从第二滑轮204折返使其另一端固定于植设在下载物台1上的销208而构成。另外,图19的绕挂方式与图17的概略立体图一样。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必须考虑钢丝的拉力。在拉力弱的情况下,在使上载物台2停止时,基于钢丝的上载物台2的保持力变弱。因此,由于微小的振动或想要操作操作旋钮时手的轻微的动作会使上载物台2产生游动,发生标本的观察位置偏移或不能向想观察的位置调节的缺陷。另外在操作了操作旋钮202时钢丝会产生伸缩,发生上载物台2的追随性变坏的缺陷。
另一方面,在拉力强的情况下,操作旋钮202被拉向图19箭头C所示的方向,轴承部受到偏荷重。因此,在操作操作旋钮202时会产生不协调感(咯吱咯吱感或不光滑感),发生操作加载变坏的缺陷。
图20为自斜下方看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构成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例子的概略立体图。图20中,和图19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在图20中,钢丝采用分为第一钢丝211和第二钢丝212两根的结构。第一钢丝211被以强的拉力张紧,其一端固定于植设于下载物台1侧面的销207上。而且,第一钢丝211卷绕于第二滑轮204一圈,固定于植设于下载物台206的侧面的销208。
另一方面,第二钢丝212形成环状,以弱于第一钢丝211的张力拉紧,绕挂于第一滑轮203和第一滑轮204使第一滑轮203和第一滑轮204连动,同时,不接触第一钢丝211地卷绕于第一滑轮204一圈。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确保上载物台2停止时的保持力,同时,不会向操作旋钮202施加偏荷重,可实现操作加载良好的显微镜用载物台。
图21是自斜下方看作为上述实施例3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概略立体图。图21中,和图20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如图21所示,与第二滑轮204对应的第二滑轮204上的绕挂第一钢丝211和第二钢丝212的部分的直径不同,根据这一结构可将与操作旋钮202的旋转量相对的上载物台2的移动量设定为最佳状态。
图22是自斜下方看作为上述实施例3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概略立体图。图22中,和图20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在图22中,采用正时皮带231取代图20所示的第二钢丝212,绕挂于第一滑轮203和第二滑轮204。由此与绕挂第二钢丝212的情况相比可容易地组装显微镜用载物台。
或者,也可以将相互啮合的齿轮设于第一滑轮203和第二滑轮204。
图23是自斜下方看作为上述实施例3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概略立体图。图23中,和图20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如图23所示,通过将第二钢丝212在第一滑轮203和第二滑轮204之间交叉地交叉绕挂,可使与操作旋钮202的旋转方向相对的上载物台2的移动方向反转。由此,在正立像型的显微镜中,可使操作旋钮的旋转方向和观察像的移动方向一致。
图24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仰视概略图。图24中与图19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
图24中,采用将钢丝分为第一钢丝221和第二钢丝222的结构。第一钢丝221以不对操作旋钮202施加有害的偏荷重的程度的张力拉紧,其一端固定于植设于下载物台1的侧面的销207。然后第一钢丝221由第二滑轮204向操作旋钮202的方向弯折,卷绕于第一滑轮203一圈后折返,再由第二滑轮204折弯后其另一端固定于下载物台1的侧面植设的销208。
另一方面,第二钢丝222由强于第一钢丝221的张力拉紧,其一端固定于在下载物台1的侧面植设的销223。然后第二钢丝222由第三滑轮224卷绕一圈,其另一端固定于在下载物台1的侧面植设的销225。
即使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可确保上载物台2停止时的保持力,同时,不对操作旋钮202施加偏荷重,可实现操作加载良好的显微镜用载物台。
在上述实施例3中,在未向操作旋钮202施加偏荷重的情况下,若操作旋钮202的旋转力量变得过轻,则会丧失旋转粘性,在操作时产生震动或滑移,使操作感恶化。但是,通过将图13所示的Y嵌合部151作为操作旋钮的轴承部,构成其周围涂敷了润滑剂的滑动轴承部,可确保旋转的粘性,可消除操作时的震动或滑移。
如图18所示,通过将作为操作旋钮的滑动轴承部的Y嵌合部151和轴承等滚动轴承140并用,可进一步提高操作旋钮的操作性。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例3,由于操作旋钮的位置自其他操作部位离开,故操作性良好,且可提供标本移动的追随性和操作感良好的基于钢丝驱动的显微镜用载物台。
图25、图26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结构的剖面图。图25、图26分别与图11、图12对应,图25、图26中与图11、图12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
在图25、图26中,下载物台1的拉力调节部件138上利用螺丝142安装有制动部件141。该制动部件141由长方形的平板411构成,其一端部形成突起部412,其另一端部由螺丝142固定于拉力调节部件138上。突起部412与上载物台2的背面设置的未图示的长方形保护部件接触。这样,在上载物台2向Y方向移动、停止时,制动部件141的突起部412与上载物台2的背面接触。
根据这种结构,上载物台2移动、停止了时,即使在线状部件137产生了与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的力(复原力)的情况下,利用突起部412和上载物台2的背面的保护部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也不会使上载物台2向反方向返回。从而可使上载物台2在Y方向的所希望的位置更精确地停止。同样,通过将制动部件141设于拉力调节部件136,可更精确地使上载物台2在X方向的所希望的位置停止。
图27是显示上述实施例4所示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变型例的结构的剖面图。图27中,和图25相同的部分赋予了相同的符号。如图27所示,也可使下载物台1的侧端部跨导向部件5地延伸,利用螺丝142将制动部件141安装于其上端部。该情况下,制动部件141安装成在上载物台2向Y方向移动、停止时,使突起部412与上载物台2的背面接触。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底面图。是显示线状部件的配置的图。图28中,与图1、图2、图8、图14及其他图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载物台的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1、2所示的没有变化,但为了方便,图28具有显示形状或配置与其他图不同的部分(例如具有滑轮部11a、滑轮部23a等的旋钮机构部的位置)。
在可安装于显微镜主体的下载物台1的两端部设有直动导向件501、501。上载物台2沿这些直动导向件501、501被直动式导向、可移动。在上载物台2上在与直动导向件501、501的直动式导向方向成90度的方向上设有直动导向件502、502。并且,在上载物台2上设有沿直动导向件502、502被直动式导向、可移动的X导向部件6。在该X导向部件6上经由上述的标本保持器保持部件8固定有保持标本的标本保持器9。
在上载物台2上安装有由上述的Y旋钮轴11、Y旋钮12、X旋钮31等构成的旋钮机构部503。在旋钮机构部503同轴而设的滑轮部11a、滑轮部23a和Y旋钮12、X旋钮31相对于上载物台2可旋转地设置着。
下面就作为线状部件的钢丝绳的配置进行叙述。
在Y方向上,钢丝绳504的两端部绕挂固定于分别设于一对直动导向件501、501之间的下载物台1上的销505、506上。钢丝绳504的一端部绕挂于销505,向和直动导向件501、501的导向方向平行的方向拉紧,由可旋转地设于上载物台2的滑轮507向X方向弯折。并且,钢丝绳504由和设于上载物台2的滑轮507同样的滑轮508绕回,在旋钮机构部503的滑轮部11a绕一圈。然后,钢丝绳504由和设于上载物台2的滑轮507同样的滑轮509绕回,由和设于上载物台2的滑轮507同样的滑轮510向X方向弯折。然后钢丝绳504由和设于上载物台2的滑轮507同样的滑轮511向Y方向弯折,将另一端部绕挂于下载物台1的销506。
另外滑轮507、511配设于上载物台2上的X方向的中央位置。销505、506配设于下载物台1上的X方向的中央位置。即,销505和滑轮507及滑轮511和销506配置成使在其间张拉的钢丝绳504相对于直动导向件501、501平行。
另一方面,在X方向上,和Y方向一样,钢丝绳512的两端部绕挂固定于分别设于一对直动导向件502、502之间的X导向部件6上的销6b、6c上。钢丝绳512的一端部绕挂于销6b,向和直动导向件502、502的导向方向平行的方向拉紧,由可旋转地设于上载物台2的滑轮513绕一圈并转换方向。然后,钢丝绳512在旋钮机构部503的滑轮部23a绕一圈。方向转换后,将另一端部绕挂于X导向部件6上的销6c上。此时,由滑轮部23a转换方向后的钢丝绳512相对于直动导向件502、502平行。
另外,关于钢丝绳504、512的绕回,在上述的例子以外,也可以介由数层的弯折用滑轮进行。在上述例子中,钢丝绳504、512相对于旋钮机构部503的滑轮部11a和滑轮部23a绕一圈,但也可以多重(多次)卷绕。
图29A是上述实施例5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底面图,图29B是其侧剖面图,是显示线状部件的配置的图。在图29A、图29B中,和图28相同的部分赋予了相同的符号。
在图29A、图29B中,显示将图28所示的Y方向驱动用钢丝绳504往复一次地绕挂的例子。即,在Y方向上,钢丝绳504的一端部绕挂于销506,向和直动导向件501、501的导向方向平行的方向拉紧,由滑轮511向X方向弯折。并且,钢丝绳504由滑轮510向Y方向弯折,由滑轮509绕回,在旋钮机构部503的滑轮部11a绕一圈。钢丝绳504在滑轮508处绕回,由滑轮507向Y方向弯折,在销507上绕半圈后折回。
然后,钢丝绳504再经由滑轮507、滑轮508,在滑轮部11a绕一圈,经由滑轮509、滑轮510、滑轮511,将所述另一端部绕挂于销506。另外,这种情况下,各滑轮使去路和回路的钢丝绳之间互不干扰地具有偏移地绕挂。
这样,在本变型例中,显示了如下的例子,即,使如图28所示绕挂的钢丝绳504再次经由相同的路径返回原下载物台1的钢丝绳固定位置地配置,在下载物台1的前后方向(Y方向)张拉的钢丝绳504均相对于直动导向件501、504平行配置。
图30A是上述实施例5的变型例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底面图,图30B是其侧剖面图,是显示线状部件的配置的图。在图30A、图30B中,和图28相同的部分赋予了相同的符号。
在图30A、图30B中,显示不将图28所示的Y方向驱动用钢丝绳504的连结位置拘泥于下载物台1的中央,而是设于自中央位置均等偏移的两个位置。如图5所示,两个滑轮514、515配设于自上载物台2的X方向的中央位置均等离开的位置,两个销516、517配设于自下载物台1的X方向的中央位置均等离开的位置。
钢丝绳504的一端部绕挂于销516,向和直动导向件501、501的导向方向平行的方向拉紧,经由滑轮514、滑轮510、滑轮509,在滑轮部11a绕一圈,然后,钢丝绳504经由滑轮508、滑轮509在销505绕半圈返回。
然后,钢丝绳504再经由滑轮507、滑轮508在滑轮部11a绕一圈,经由滑轮509、滑轮510、滑轮514由滑轮515使其向和直动导向件501、501的导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弯折,将另一端部绕挂于销517。各滑轮使钢丝绳504、504互不干扰地具有偏移地绕挂。
这样,在本变型例中,使钢丝绳的连结位置不拘泥于载物台的中央,而是配置于自中央位置均等偏移的两个位置。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两处连结位置关系保持均等,使钢丝绳产生的力同步消除了直动导向件501、501上产生的偏荷重或旋拧。上述为使用一根钢丝绳的例子,但使用多根钢丝绳只要使拉力同步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1~4所示的结构中,为了提高钢丝绳的传递力,需要提高旋钮部的滑轮和钢丝绳的摩擦力,需要提高钢丝绳的拉力。其结果,无论X、Y方向,当提高钢丝绳的拉力时,则形成钢丝绳直接拉由直动导向件支承的部件的形式。
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例5中,无论X、Y方向,均将导向移动部件(X导向件及下载物台)和钢丝绳的连结位置配置于一对直动导向件的中央附近或使张力平衡地配置。在Y方向上,将钢丝绳配置于和直动导向件平行的方向,且使张力的合力施加于下载物台的中央附近,然后,通过采用由滑轮等向旋钮机构连结的结构,可消除导向的偏荷重或钮拧的产生。
图31是上述各实施例显示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变型例的立体图。图31中,与图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如上所述,载物台的结构分为载物台导向机构部和旋钮机构部以及在所述旋钮机构部和所述载物台导向机构部进行传递的传递机构部。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载物台导向机构部和旋钮部使用滑轮和线状部件进行了说明。
但是,如图31所示,在传递机构部设置齿条601等,取代旋钮轴的滑轮部使用使用了小齿轮的齿轮齿条副驱动方式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消除了驱动力传递部件在滑轮或旋钮部上的相互摩擦。如果驱动力传递部件的卷绕于滑轮和旋钮部的部分相互接触摩擦则会对载物台的移动精度带来恶劣影响。驱动力传递部件随着上载物台的移动在滑轮上轴向移动,通过设置规定的偏移而卷绕使其在移动行程的整个范围内不摩擦,可解除驱动力传递部件在整个行程的摩擦。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消除了驱动力传递部件在滑轮上的相互摩擦,使驱动力传递部件在滑轮上进行顺畅的轴向移动,使载物台的移动良好。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相对于线状的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沿上载物台的移动方向跨设的部分具有在外径大致相接的位置配置的滑轮。旋钮部相对于该滑轮可任意地配置于自驱动力传递部件离开的位置。因此,考虑载物台的操作性可将旋钮配置于易于操作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通过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并用,即使作用有驱动力传递部件的张力引起的偏荷重,也可使其顺畅地旋转,同时,利用滑动轴承部的润滑剂可对旋钮赋予具有粘性的良好的操作感。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通过利用多层绕挂将驱动力传递部件多次折返跨设,减小了施加于驱动力传递部件的负荷,所以使拉伸减少,传递机构的刚性提高,从而使载物台的停止精度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通过使用两个驱动力传递部件,可以对提高传递机构的刚性的目的和实现旋钮的良好的操作感的目的分为驱动力传递部件的作用,使基于传递机构的高的刚性的良好的停止精度和旋钮的良好的操作感两立。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通过加强第一驱动力传递部件的张力提高了传递机构的刚性,而通过减弱第二驱动力传递部件的张力使施加于旋钮部的偏荷重减小,确保了旋钮的顺畅的旋钮。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由于由制动机构对上载物台的直线移动施加阻力,故可以在使旋钮的操作停止的时刻确实地使上载物台停止,提高上载物台的停止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利用摩擦部件和载物台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对上载物台的直线移动施加阻力,故可以在使旋钮的操作停止的时刻确实地使上载物台停止。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通过对旋钮的旋转施加阻力对上载物台的直线移动施加阻力,故可以在使旋钮的操作停止的时刻确实地使上载物台停止。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的旋钮机构,消除了现有的配置于导向件上的弹性部件,故可以以少的部件得到总是稳定的停止精度和具有轻的操作感的均匀的旋钮旋转力量。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用载物台,由于对载物台进行导向的外壳由形成U字型形状的一个部件构成,故不会在长时间后在左右槽的外壳产生偏移,可防止移动行程的减少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显微镜用载物台,使用廉价的部件的简易结构可同时确保显微镜用载物台的高的对位精度或良好的移动追随性、操作感和提高载物台操作旋钮的配置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显微镜用载物台,可以轻的旋转力量进行旋钮操作,同时得到稳定的停止精度,并且,旋钮的旋转力量均匀。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显微镜用载物台,在提高了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情况下,可防止在导向机构产生偏荷重或钮拧等力,可顺畅地移动,具有高的停止精度和良好的加载,且通过提高张力而具有高的刚性。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在不变更要旨的范围内可适时地变型实施。

Claims (18)

1、一种显微镜用载物台,包括:
下载物台;
上载物台,可沿Y方向直线移动地被支承着;
相对于所述上载物台能沿与所述Y方向直交的X方向直线移动地被支承的X导向部件,
旋钮,该旋钮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上载物台上,并且有相对于相同的旋转轴可旋转的X滑轮部和Y滑轮部,
可旋转地支承于从所述旋钮沿X方向离开的位置的Y滑轮,
沿Y方向张开、在两处相对于所述下载物台不能动地固定,且卷绕于所述Y滑轮和所述旋钮的Y滑轮部的Y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
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上载物台上的从所述旋钮沿所述X方向离开的位置的X滑轮,
卷绕于所述X滑轮和所述旋钮的X滑轮部之间、并固定于所述X导向部件上的X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Y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以规定的偏移卷绕于所述Y滑轮和所述旋钮上,使其在所述上载物台的整个移动行程的范围内相互不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偏移在设所述Y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的线径为t、卷绕次数为n、所述上载物台的移动行程为L、所述Y滑轮的直径为d的情况下,设定为:比t[n+L/{π(d+t)}]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Y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沿所述上载物台的移动方向多层绕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钮具有调节旋转力偶的调节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相对于一个操作方向具有:弹簧常数相异的多个弹性部件,和设于该多个弹性部件之间可向旋钮轴方向移动并限制所述多个弹性部件的弯曲量的部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相对于一个操作方向具有:显示多个弹簧特性的一个弹性部件,和限制该弹性部件的弯曲量的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载物台具有直动式导向所述上载物台的一对导向机构,
在所述一对导向机构之间所述Y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和所述下载物台被连结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连结所述下载物台之后紧接着的所述Y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被配设在和所述一对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平行的方向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Y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和所述下载物台在相对于所述下载物台上的所述一对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中央位置连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Y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沿同一路径多层挂设。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Y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和所述下载物台在自相对于所述下载物台上的所述一对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中央位置均等偏移的两个位置连结。
13、一种显微镜用载物台,包括:
下载物台;
上载物台,相对于所述下载物台可直线移动地被支承着;
线状的第一驱动力传递部件,在所述下载物台上沿所述上载物台的移动方向跨设;
滑轮,配置于该第一驱动力传递部件的、相对于沿所述上载物台的移动方向的部分外径相接的位置,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上载物台上;
旋钮部,相对于该滑轮配置于离开所述第一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沿所述上载物台的移动方向的部分的位置,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上载物台上;
第二驱动力传递部件,跨设于该旋钮部和所述滑轮之间,
利用所述旋钮部的旋转操作使所述上载物台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力传递部件和第二驱动力传递部件由钢丝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的绕挂所述第一驱动力传递部件和第二驱动力传递部件的部分的直径相异。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力传递部件由钢丝构成,所述第二驱动力传递部件由皮带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微镜用载物台,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二驱动力传递部件在所述旋钮部和所述滑轮之间交叉跨设。
18、一种显微镜用载物台,包括:
可沿Y方向直线移动地被支承的上载物台;
旋钮轴,可旋转地支承于该上载物台;
滑轮,该滑轮在从所述旋钮轴沿X方向离开的位置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上载物台;
下载物台,直动式导向所述上载物台;
传递部件,该传递部件在两处相对于所述下载物台不活动地被固定,使所述旋钮轴、所述滑轮及所述下载物台连动。
CNB991235908A 1998-11-16 1999-11-16 显微镜用载物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90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531698 1998-11-16
JP325316/1998 1998-11-16
JP280617/1999 1999-09-30
JP28061799 1999-09-30
JP31911699A JP2001166216A (ja) 1998-11-16 1999-11-10 顕微鏡用ステージ
JP319116/1999 1999-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4098A CN1254098A (zh) 2000-05-24
CN1199068C true CN1199068C (zh) 2005-04-27

Family

ID=27336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2359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9068C (zh) 1998-11-16 1999-11-16 显微镜用载物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6369940B1 (zh)
JP (1) JP2001166216A (zh)
CN (1) CN1199068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00396A1 (zh) * 2012-06-24 2014-01-03 南通江中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显微镜工作台托架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46276B4 (de) * 2002-10-02 2007-03-01 Leica Microsystems Wetzlar Gmbh Objekttisch für ein Mikroskop
US7330306B2 (en) * 2003-11-25 2008-02-12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Interchangeable microscope stage drive assembly
US7283295B2 (en) * 2003-11-25 2007-10-16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Releasable/interchangeable fine focus knob for a microscope
US7324275B2 (en) * 2003-11-25 2008-01-29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Microscope stage apparatus and movement means
US20050128575A1 (en) * 2003-12-11 2005-06-16 Leica Microsystems Inc. Microscope stage contrasting means
WO2006110536A1 (en) * 2005-04-08 2006-10-19 Applied Precision, Llc Microscope stage with flexural axis
CA2677824A1 (en) * 2006-02-08 2008-08-16 Gamelogic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te entry in frequent player programs
US8797644B2 (en) * 2006-08-11 2014-08-0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apillary-based cell and tissue acquisition system (CTAS)
KR100845979B1 (ko) * 2006-11-28 2008-07-11 미래산업 주식회사 핸들러의 테스트트레이 반송장치
DE102006061067A1 (de) * 2006-12-22 2008-06-26 Carl Zeiss Microimaging Gmbh Tischtrieb für Mikroskope
US20090310215A1 (en) * 2007-01-11 2009-12-17 Renishaw Plc Sample positioning apparatus
GB0700507D0 (en) * 2007-01-11 2007-02-21 Renishaw Plc A Movement Apparatus
DE102008000434B3 (de) * 2008-02-28 2009-11-26 Leica Microsystems (Schweiz) Ag Vor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der Zugmittelspannung in einem Zugmitteltrieb, Verwendung einer Vorrichtung in einem Mikroskop sowie Mikroskop mit einem Zugmitteltrieb
DE102010026030A1 (de) * 2010-07-03 2012-01-05 Carl Zeiss Microlmaging Gmbh Kreuztisch für Mikroskope
DE102010061166B3 (de) * 2010-12-10 2012-05-31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justierten Anbringung eines Mikroskoptisches an einem Mikroskopstativ
DE102010061167B3 (de) * 2010-12-10 2012-05-31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Mikroskoptisch
US20120152042A1 (en) * 2010-12-21 2012-06-21 Chung-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maments, Bureau,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Multi-Dimensional Micro Driver
JP5684020B2 (ja) * 2011-03-24 2015-03-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正立型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02707424A (zh) * 2012-06-24 2012-10-03 南通江中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微镜用上台面移动装置
EP2829334B1 (de) * 2013-07-25 2015-12-30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 Bewegungseinheit einer Werkzeugmaschine sowie 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r derartigen Antriebsvorrichtung
JP6391328B2 (ja) * 2014-07-03 2018-09-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システムおよび補正環操作装置
CN104503073B (zh) * 2014-12-19 2017-07-04 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微镜及其驱动装置
DE102016100659B3 (de) * 2016-01-15 2016-09-15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Kreuztische mit Anbringvorrichtung für Koaxialbedieneinheit und Mikroskop
CN110361858A (zh) * 2018-08-21 2019-10-22 上海北昂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扫描平台
US11372227B2 (en) 2019-02-20 2022-06-28 Raytheon Company Microsection sample stabilizer
GB2592898B (en) * 2020-01-20 2022-05-25 Iolight Ltd Compact microscope stage
CN115325885A (zh) * 2022-09-13 2022-11-11 武汉巴斯可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瞄准镜支架
CN117310964B (zh) * 2023-11-27 2024-03-19 上海隶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内置式调节装置的显微镜载物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6091C (zh) *
JPH01219814A (ja) 1988-02-29 1989-09-01 Mitaka Koki Kk Xyステージの駆動機構
JP3384578B2 (ja) 1993-01-28 2003-03-10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偶力調整装置
JP3579119B2 (ja) 1995-04-28 2004-10-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のステージの移動機構
JP3576291B2 (ja) * 1995-10-23 2004-10-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ステージ
JP3542716B2 (ja) * 1997-10-23 2004-07-14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Xyステージ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00396A1 (zh) * 2012-06-24 2014-01-03 南通江中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显微镜工作台托架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369940B1 (en) 2002-04-09
US20020080479A1 (en) 2002-06-27
CN1254098A (zh) 2000-05-24
US6788458B2 (en) 2004-09-07
JP2001166216A (ja) 2001-06-22
US20030169492A1 (en) 2003-09-11
US6563635B2 (en) 2003-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9068C (zh) 显微镜用载物台
CN1214413C (zh) 绕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526969A (zh) 分离系统
CN1317517C (zh) 一种用于张紧无端元件的皮带张紧器
CN1654270A (zh) 自行车用变速装置的链条定位装置
CN1370937A (zh) 简单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行星齿轮的支撑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715007A (zh) 移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真空处理装置
CN1676285A (zh) 移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真空处理装置
CN1934374A (zh) 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动力单元、装有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车辆和用于无级变速器的带轮
CN1880800A (zh) 带转矩限制器的行星齿轮式减速器
CN1492158A (zh) 等速万向节及其装配方法
CN1648699A (zh) 非线性分散偏移光纤
CN1637575A (zh) 快门装置
CN1688472A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689940A (zh) 物品输送设备
CN100334986C (zh) 读书机
CN1799959A (zh) 物品输送设备
CN1057245C (zh) 运动机构
CN101052816A (zh) 具有滚道转向点的相对滚道接头
CN1839272A (zh) 滚珠螺杆装置
CN1289058A (zh) 物镜切换装置
CN1252702A (zh) 表面加工设备
CN1851515A (zh) 光学设备
CN1721725A (zh) 用于衰减振动的减震器及装有该减震器的洗衣机
CN1690477A (zh) 蜗轮机构及搭载蜗轮机构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