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7285B - 钓鱼用卷线器 - Google Patents

钓鱼用卷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7285B
CN103857285B CN201380003251.9A CN201380003251A CN103857285B CN 103857285 B CN103857285 B CN 103857285B CN 201380003251 A CN201380003251 A CN 201380003251A CN 103857285 B CN103857285 B CN 103857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line
reel
guide way
fishing line
rele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2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7285A (zh
Inventor
金子京市
堤亘
梅沢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ride Inc
Original Assignee
Globerid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219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255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379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9075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ride Inc filed Critical Globerid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57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7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7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7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912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level win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其具有:卷筒(5A),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2)的侧板之间;及匀绕装置(50),具备在使从卷筒(5A)释放的钓线穿通的同时在左右侧板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向体(60)。具体而言,钓线导向体(60)在卷筒前方被支撑成可切换到钓线卷收状态与钓线放出状态,同时具有:左右方向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67),在钓线卷收状态下将钓线向卷筒进行导向;左右方向宽度宽的开口部(68),在钓线放出状态下降低钓线的放出阻力;及限制部(69),在钓线卷收状态下防止钓线从钓线导向部脱离。

Description

钓鱼用卷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其在卷筒前方的侧板之间具备将钓线平行卷绕导向于卷筒的钓线导向体。
背景技术
以往,将匀绕装置配设于两轴承型的钓鱼用卷线器,以便将钓线均等地卷绕于可旋转地支撑在左右侧板之间的卷筒。该匀绕装置具备联动于可旋转地配设在一个侧板上的手柄的卷收操作而在卷筒前方进行左右往复运动的钓线导向体,通过使钓线穿通所述钓线导向体,从而能够将钓线平行卷绕于卷筒。
但是,上述的钓线导向体存在如下问题,例如,在抛投钓钩组件时,钓线接触而产生阻力,降低钓钩组件的抛投距离。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将钓线导向体的上部做成左右方向的宽度长的形状而作为钓线放出时的钓线放出部,将钓线导向体的下部做成中央宽度窄的钓线导向用的槽部而作为钓线卷收时的钓线导向部。而且,在钓线导向体的后方配设有联动于离合的切换操作而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柱子(pillar),在钓线放出状态下,通过使柱子向上方移动而使钓线位于钓线放出部,降低钓线阻力,在钓线卷收状态下,通过使柱子向下方移动而将钓线向宽度窄的槽部进行导向,提高卷绕于卷筒的卷线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70683号公报
但是,由于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钓鱼用卷线器构成为通过使配设在左右侧板之间的柱子进行上下运动而进行线路控制,因此结构容易变得复杂,由于需要柱子构件,因此成本提高。另外,由于构成为在钓线导向体的后方配置柱子,因此卷线器本体的前后方向容易变得大型化。
另外,在较强地设定泄力的状况下钓线被引出时,卷绕于卷筒的钓线的放出位置与钓线导向体的位置有时会在左右方向上较大地偏离。通常,由于钓线导向体在钓线放出时为了降低卷筒的旋转阻力而不会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有时会处于因反复进行卷收/抛投而钓线导向体停止在左右方向的一个端部,而且,从卷筒放出的钓线位于另一个端部的状态(钓线导向体与卷绕于卷筒的钓线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偏离的状态)。在发生这样的偏离的位置关系下,当钓线被高负载所引出时,钓线在摩擦钓线导向体的内面(宽度窄的槽部的内面)的状态下被引出。即,钓线有时会一边被宽度窄的槽部的内面所导向一边向上方移动,而且像要提起所述柱子那样从宽度窄的槽部脱落。而且,当在这样的钓线从槽部脱落的状态(位于横向长的形状的钓线穿通部的状态)下对钓线进行卷收操作时,开始卷绕的钓线的状态不稳定,以一部分重叠的状态卷收于卷筒,卷线状态趋于恶化。
其结果,在接下来的钓线放出时,被偏向卷绕的部分成为放出阻力,产生抛投距离降低的问题。而且,如上所述,由于从宽度窄的槽部要向上方脱落的钓线承受来自柱子的较强的按压力而处于弯曲状态,因此对钓线的损伤变严重,使钓线寿命降低,同时也有可能使柱子附近的钓线导向体受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的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其具备如下钓线导向体,结构简单,能够降低钓线的放出阻力,能够使卷线器本体的前后方向长度紧凑化。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其具备如下钓线导向体,能够实现钓线卷收时的稳定化,同时能够减轻对钓线的损伤。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如下,其具有:卷筒,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的左右侧板之间;及匀绕装置,具备在使从所述卷筒释放的钓线穿通的同时在所述左右侧板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向体,所述钓线导向体在所述卷筒前方被支撑成可切换到钓线卷收状态与钓线放出状态,同时具有:左右方向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在钓线卷收状态下将钓线向卷筒进行导向;左右方向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在钓线放出状态下降低钓线的放出阻力,所述钓鱼用卷线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钓线导向体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在钓线卷收状态下防止钓线从所述钓线导向部脱离。
根据上述结构的钓鱼用卷线器,构成匀绕装置的钓线导向体具备:左右方向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左右方向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及在钓线卷收状态下防止钓线从钓线导向部脱离的限制部。所述钓线导向体在卷筒前方可切换到钓线卷收状态与钓线放出状态,当切换到钓线卷收状态时,钓线被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所导向,同时因限制部而不会从钓线导向部脱离,通过钓线导向部的导向而均等地卷绕于卷筒。另外,当钓线导向体切换到钓线放出状态时,所述限制部的限制被解除,钓线移动到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可降低放出钓线时的放出阻力。即,钓线导向体在卷筒前方能够被切换到钓线放出状态与钓线卷收状态,通过在钓线导向部设置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及在钓线卷收状态下防止钓线从钓线导向部脱离的限制部,从而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在左右侧板之间设置上下运动的柱子来进行线路控制,能够使结构简单化及减少部件数量。另外,由于也不需要在钓线导向体的后方配置柱子,因此能够使卷线器本体的前后方向紧凑化,而且,由于只通过钓线导向体的形状来进行线路控制,因此容易使钓线放出部的形状变大,能够进一步降低对钓线的放出阻力。
而且,在上述结构中,钓线导向体构成为如下即可,在钓线放出状态与钓线卷收状态之间,钓线导向体对于钓线的位置发生变化,能够以在钓线放出状态下使钓线位于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且在钓线卷收状态下使由限制部进行限制的钓线位于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的方式进行切换。因而,钓线导向体也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转动而被切换或者进行直线移动而被切换。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如下,其具有:卷筒,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的左右侧板之间;及匀绕装置,具备在使从所述卷筒释放的钓线穿通的同时在所述左右侧板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向体,所述钓线导向体具有:左右方向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在钓线卷收状态下将钓线向卷筒进行导向;左右方向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在钓线放出状态下降低钓线的放出阻力,所述钓鱼用卷线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钓鱼用卷线器具有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该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在钓线被释放时,限制钓线从所述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向所述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脱落。
根据上述结构的钓鱼用卷线器,在较强地设定泄力的状况下钓线被引出时,即使卷绕于卷筒的钓线的放出位置与钓线导向体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较大地偏离,通过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也能够防止钓线从钓线导向体的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槽部)向宽度宽的钓线穿通部移动(脱落)。即,由于即使钓线被高负载所引出,钓线也不会向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移动,因此在卷收钓线时,钓线介由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卷绕于卷筒,在开始卷绕时不会以偏离的状态被卷绕。另外,由于防止钓线向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脱离,因此钓线不会承受来自柱子等的较强的按压力,也不会对钓线产生损伤或者使钓线导向体受损。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其具备如下钓线导向体,结构简单,能够降低钓线的放出阻力,能够使卷线器本体的前后方向长度紧凑化。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钓线被引出时防止钓线从宽度窄的槽部(钓线导向部)脱落,因此能够实现钓线卷收时的稳定化,同时能够减轻对钓线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是使钓线导向体部分露出的俯视图。
图2是在图1所示的钓鱼用卷线器中表示离合机构的动力传递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离合接合状态)。
图3是在图1所示的钓鱼用卷线器中表示离合机构的动力传递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离合分离状态)。
图4是表示离合板与使钓线导向体进行转动的转动板的连结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1所示的钓鱼用卷线器的A-A线的剖视图,是表示钓线导向体处于钓线卷收状态(离合接合状态)时的图。
图6是沿着图1所示的钓鱼用卷线器的A-A线的剖视图,是表示钓线导向体处于钓线放出状态(离合分离状态)时的图。
图7是放大表示钓线导向体的立体图(离合接合状态)。
图8是图7所示的钓线导向体的主视图。
图9是放大表示钓线导向体的立体图(离合分离状态)。
图10是图9所示的钓线导向体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在处于卷筒的钓线放出位置与钓线导向体偏离的关系时的钓线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卷筒的钓线放出位置与钓线导向体偏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沿着图13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的第2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钓鱼用卷线器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在处于卷筒的钓线放出位置与钓线导向体偏离的关系时的钓线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卷筒的钓线放出位置与钓线导向体偏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沿着图19的C-C线的剖视图。
图21(a)是表示钓线导向体的第1变形例的主视图,(b)是表示钓线导向体的第2变形例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卷线器本体;1A、1B-左右侧板;5-卷筒轴;5A-卷筒;20-离合机构;50-匀绕装置;55-管状体;60-钓线导向体;67-钓线导向部;68-钓线放出部;69-限制部;70、75-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进行说明。
图1至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图1是使钓线导向体部分露出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离合机构的动力传递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离合接合状态),另外,图3是表示离合机构的动力传递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离合分离状态)。而且,以下,以在图1及图2中所示的方向定义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具有卷线器本体1,其具备通过左右壳体3a、3b覆盖左右框架2a、2b的左右侧板1A、1B。所述卷线器本体位于左右侧板之间,一体形成有安装于未图示的钓竿的卷线器脚1C。另外,在所述左右框架2a、2b之间通过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有卷筒轴5,在卷筒轴5上呈一体地固定有钓线卷绕的卷筒5A。而且,在所述左右侧板之间,相对于卷筒5A在上方侧设置有可放置手指的拇指垫(ThumbRest)1D。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旋转驱动所述卷筒5A的手柄8设置于右侧板1B,在右框架2b与右壳体3b之间的空间内,配设有将手柄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卷筒轴5的公知的动力传递机构10。另外,在右框架2b与右壳体3b之间,配设有将卷筒轴5切换到动力传递状态与动力切断状态的公知的离合机构20。该离合机构20通过对配设在卷筒5A的后方侧的左右侧板之间的离合切换操作构件(以下,称为操作构件)21进行按压操作而从离合接合状态(动力传递状态即钓线卷收状态)切换到分离状态(动力切断状态即钓线放出状态)。而且,能够通过用后述的自动返回机构30对手柄8进行旋转操作来实现从离合分离状态到离合接合状态的返回。
另外,在左右侧板1A、1B之间,在卷筒5A的钓线释放方向侧配设有匀绕装置50。该匀绕装置50构成为通过对所述手柄8进行旋转操作而使钓线穿通的钓线导向体60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具有伴随钓线的卷收操作而将钓线均等地卷绕于卷筒5A的功能。
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10具备:驱动齿轮11,与泄力机构15关联而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有手柄8的手柄轴8a上;及小齿轮12,啮合于该驱动齿轮11。所述小齿轮12沿着卷筒轴5(也可以是配设在与卷筒轴5相同的轴上的呈分体的轴)可在轴向上移动。另外,在小齿轮12的外周上形成有圆周槽12a,后述的离合机构20的轭22配合于该圆周槽12a,以使小齿轮12在轴向上移动。即,通过小齿轮12在轴向上移动,从而在与卷筒轴5之间实现连接与脱离,实现动力传递状态(离合接合)/动力切断状态(离合分离)的切换。
如公知的那样,所述泄力机构15如下,将驱动齿轮11可旋转地安装于手柄轴8a,在此抵接摩擦构件(未图示),通过旋转安装在手柄轴8a上的操作构件15A来产生所希望的泄力。即,在钓线被释放时,对卷筒旋转施加所希望的制动力。
所述离合机构20被支撑为相对于右框架2b可转动,具备被分配弹簧23分配保持于图2所示的动力传递状态(离合接合状态)与图3所示的动力切断状态(离合分离状态)的离合板25。该离合板25如下,介由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于右框架2b的连结孔2d而与所述操作构件21连结,在形成于离合板25的长孔25a中插入设置成向右框架2b突出的销2e,以便对其转动驱动进行导向。
在所述离合板25的表面上形成有可与轭22配合的一对凸轮面26,轭22配合于所述小齿轮12的圆周槽12a。所述轭22的顶端侧被向右框架2b突出设置的支持销27所保持,轭22因配设于各支持销的弹簧构件(未图示)而始终处于向离合板25侧受力的状态。而且,图2表示轭22因弹簧构件而向离合板25侧受力的状态,此时,小齿轮12嵌合在形成于卷筒轴端部的配合部而处于离合接合状态。
所述离合板25如下,当像图2的箭头那样对操作构件21进行按压操作时,向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通过所述凸轮面26及轭22使小齿轮12从形成在卷筒轴端部的配合部脱离,如图3所示,切换到离合分离状态。而且,该状态被所述分配弹簧23所保持。
另外,在所述离合板25上设置有使离合从分离状态成为接合状态的自动返回机构30。该自动返回机构30具备:呈一体地设置在离合板上的反冲构件31;及止转固定于所述手柄轴8a的棘轮32,当所述反冲构件31从离合接合切换到离合分离时,如图3所示,配置、构成为侵入到棘轮32的旋转轨迹内。因而,在离合分离状态下,对所述手柄8进行卷收操作,则因棘轮32的旋转而反冲构件31发生反冲,自动将离合板25返回到离合接合状态的位置,被分配弹簧23的弹簧力所保持。而且,也可以通过对操作构件21进行提上操作而使离合返回。
在所述卷筒5A的前方侧的左右侧板之间配置有所述匀绕装置50。以下,一同参照图4至图10对匀绕装置50的结构进行说明。而且,在上述图中,图4是表示离合板与使钓线导向体进行转动的转动板的连结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1所示的钓鱼用卷线器的A-A线的剖视图,是表示钓线导向体处于钓线卷收状态(离合接合状态)时的图,图6是表示钓线导向体处于钓线放出状态(离合分离状态)时的图,图7是放大表示钓线导向体的立体图(离合接合状态),图8是图7所示的钓线导向体的主视图,图9是放大表示钓线导向体的立体图(离合分离状态),另外,图10是图9所示的钓线导向体的主视图。
所述匀绕装置50具备卷绕于卷筒5A的钓线S穿通的钓线导向体60。该钓线导向体60通过轴承52(参照图4)可旋转地支撑在左右侧板之间,由螺纹轴(wormshaft)51进行左右往复驱动,由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10可旋转地驱动螺纹轴51。即,在所述螺纹轴51的右框架侧设置有输入齿轮53,其与安装于所述手柄轴8a的驱动齿轮11邻接配设,且啮合于与手柄轴8a呈一体地进行旋转的连结齿轮(未图示),所述螺纹轴51通过连结齿轮及输入齿轮53同步于手柄8的旋转驱动而被旋转驱动。
所述螺纹轴51处于收容在可转动地保持于左右侧板之间的管状体(筒体)55内的状态。在所述管状体55的外面,形成有轴向延伸的长孔55a,使形成在所述螺纹轴51的表面上的螺旋槽51a沿着轴向一部分露出。另外,所述钓线S穿通的钓线导向体60呈一体地具备钓线穿通部60A与保持部60B,所述保持部60B配置、形成为围绕所述管状体55。
所述保持部60B在其内部保持通过所述长孔55a与螺旋槽51a配合的滑动件61。该滑动件61通过盖形螺母62固定在所述保持部60B。另外,所述钓线导向体60因螺纹轴51的旋转、螺旋槽51a与滑动件61的配合关系而一边沿着轴向移动一边被止转成不会围绕管状体55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在所述管状体55的外周突出形成有沿着轴向延伸出的止转部55b,通过使保持部60B的配合部64配合于止转部55b,从而实现止转。具体而言,止转部55b在管状体55的外周作为在轴向上延伸出的突起(如图4、图5所示,以180°的间隔设置有一对)而构成,配合部64作为进入这样的突起的凹部而构成。
如上所述,通过在收容螺纹轴51的管状体55上一体形成止转部55b,从而不需要像以往那样配设对钓线导向体60进行止转的导向轴,能够使匀绕装置的结构简单化。
另外,当所述螺纹轴51被旋转驱动时,钓线导向体60通过滑动件61在左右侧板之间被往复驱动。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导向体60构成为,可联动于所述离合机构20的接合/分离而在钓线卷收状态与钓线放出状态之间转动且切换。此时,关于钓线导向体60的转动驱动,通过转动驱动所述管状体55来转动驱动钓线导向体60。
在此,对从离合机构20至管状体55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具体说明。
在所述离合板25上形成有朝着卷线器本体的前方侧突出的突出片25b,在其顶端一体形成有朝着右框架侧突出的配合突起25c。另一方面,在右框架2b上的支撑所述螺纹轴51的部分,保持有转动板59,在右框架2b的内面侧,对所述管状体55与转动板59进行止转固定。即,在转动板59上形成有朝着径向突出的凸部59a,通过在该凸部59a嵌合形成在管状体55端部的凹部55c,从而两者处于固定在右框架2b的内面侧的状态(可一体转动的状态)。
所述转动板59可转动地支撑在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螺纹轴51的轴承52的外轮与右框架2b之间。在转动板59上沿着右框架2b的外面侧形成有与所述离合板25的突出片25b配合的连结片59b。而且,在连结片59b上形成有长孔59c,通过在该长孔59c中可松动地插入所述离合板25的突出片25b的配合突起25c,从而如图2及图3所示,转动板59伴随离合板25的转动而以螺纹轴51的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因而,转动板59与离合板25一起被切换到2个位置,离合板25被分配弹簧23分配保持在钓线卷收状态与钓线放出状态之间。
由于通过转动板59转动驱动管状体55,因此所述钓线导向体60在卷筒的前方在前后方向上被转动驱动。在此,具体说明钓线导向体60的结构。
钓线导向体60具备来自卷筒5A的钓线穿通的钓线穿通部60A。钓线穿通部60A作为用SUS、钛等钓线阻力较小的材料形成的框架体60F而构成,如图7至图10所示,与所述保持部60B一起一体形成。具体而言钓线穿通部60A具备:左右方向宽度窄(细槽状)的钓线导向部67;及在该钓线导向部67上方侧以大致对称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68。此时,如图10所示,在处于钓线放出状态时的主视图(沿着被穿通的钓线S从前方观察的主视图)中,钓线放出部68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大致椭圆形状,其两侧壁成为朝着形成在钓线放出部68的大致中央下部的钓线导向部67倾斜而对钓线S进行导向的倾斜导向面68a。
具有所述钓线放出部68的框架体60F在钓线放出状态下从侧面观察时处于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朝着后方侧逐渐立起的形状),限制钓线放出部68的上壁68b在钓线放出状态下处于沿着前后方向的状态(参照图6及图9),可得到尽量扩宽的钓线放出部。所述上壁68b的后端缘69在从钓线放出状态转动到钓线卷收状态时,处于相对于穿通钓线放出部68内的钓线S可从上侧抵接的位置关系。由此,本实施方式的上壁68b的后端缘69具有限制钓线S的限制部的功能(以下,将后端缘称为限制部69)。
所述限制部69是作为框架体60F而一体形成的部分,在钓线导向体60联动于所述离合机构20而从钓线放出状态转动到钓线卷收状态的状态下从正面观察时(如图8所示,沿着钓线S从前方观察时),成为处于所述钓线导向部67的上下长度L的范围内的配置关系即可。即,如果成为这样的配置关系,则当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转动到钓线卷收状态时,位于钓线放出部68的任意部分的钓线S被限制部69所按压,可沿着倾斜导向面68a确实地导向至钓线导向部67。另外,如果成为这样的位置关系,则在钓线卷收状态下能够确实地防止钓线S从钓线导向部67脱离。
而且,关于限制部69,如本实施方式,如果对钓线导向体60进行转动驱动,则由于能够根据离转动轴心(螺纹轴51的中心)的距离或管状体55转动的角度而适当调整将钓线向下方移位的距离,因此也可以不通过呈平坦状的框架体60F的上壁68b的后端缘来形成。即,能够通过弯曲形成构成钓线穿通部60A的框架体60F的任意部分而形成限制部,关于其形状可适当地进行变形。
所述左右方向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67如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出,防止进入其中的钓线S在左右方向上抖动,具有稳定地将钓线平行卷绕于卷筒5A的功能(提高卷线状态的功能)。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5及图6所示,形成钓线导向部67的两壁67a优选以覆盖盖形螺母62的上方的方式延伸,盖形螺母62固定所述滑动件61。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进入钓线导向部67的钓线在所述盖形螺母62的部分缠绕。另外,在图5所示的钓线卷收状态下,优选钓线导向部67的底面67c成为朝着前方逐渐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通过做成这样的底面形状,能够降低与从卷筒以倾斜的状态释放的钓线之间的摩擦阻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导向体60上形成有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其在钓线S被释放时限制钓线从所述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67向所述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68脱落。在此,对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进行详细说明。
通常,在抛投用的钓鱼用卷线器中,在钓线放出时为了降低卷筒5A的旋转阻力而防止钓线导向体60左右滑动。即,当钓线导向体60进行滑动时,由于对卷筒5A的旋转施加来自匀绕装置侧的旋转负载而降低旋转性,成为抛投距离降低的要因,因此在卷筒自由旋转时,钓线导向体60构成为不会同步进行左右往复运动。
因而,在不同情况下,如图11及图12所示,钓线导向体60有时会处于停止在左右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状态且来自卷筒5A的钓线的放出位置位于另一个端部。而且,在这样的位置关系中,在较强地设定所述泄力机构15的泄力的状况下,当钓线S承受高负载的引出力时,钓线S在与钓线导向体60的侧面即钓线进入的钓线导向部(宽度窄的槽部)67的两壁67a的相对的内面67d摩擦的状态下被引出。
此时,如图11的箭头所示,钓线S在被内面67d所导向的同时向上方移动,而且,较强地抵住所述限制部69(施加像要提起限制部69那样的较强的力)而将要从钓线导向部67脱落。而且,实际上,钓线移动到钓线放出部68,如果在此状态下进行钓线的卷收操作,则开始卷绕于卷筒5A的钓线的状态趋于不稳定,在一部分重叠的状态下卷绕于卷筒,卷线状态趋于恶化。其结果,在接下来的钓线放出时,偏离卷绕的部分成为放出阻力,降低抛投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位置关系下钓线S承受高负载的引出力,也通过在钓线导向体上设置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来防止钓线S简单地从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67脱落而移动到宽度宽的钓线穿通部68。
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70形成在钓线导向体60内的面向卷筒侧的端面上。具体而言,通过在所述倾斜导向面68a的下缘68a′的卷筒侧的后缘68a″部分形成阶梯部来构成。如图13及图14所示,该阶梯部将所述下缘68a′的卷筒侧的后缘68a″作为顶点而面向卷筒侧,通过将该阶梯部做成朝着前方下降倾斜的倾斜面(称为挂线面)71而形成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因而,即使钓线导向体60与卷筒5A的钓线放出位置成为如图11及图12所示的关系,因挂线面71而在使出泄力时钓线S也不会沿着倾斜导向面68a移动到钓线穿通部68。
而且,这样的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70(挂线面71)形成在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67的两壁67a上。
接下来,对如上构成的钓鱼用卷线器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图2及图5所示的离合接合状态下,当对位于卷筒5A后方侧的操作构件21进行按压操作时,构成所述离合机构20的离合板25逆时针方向转动,被分配弹簧23保持成图3所示的状态。此时,形成在离合板25的表面上的凸轮面26使轭22在轴向上移位,使小齿轮12从卷筒轴5脱离(离合分离状态)。另外,伴随该操作带来的离合板25的转动,所述转动板59以螺纹轴51的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被转动板59所止转的管状体55从图2(图5)所示的位置转动到图3(图6)所示的位置。
因而,由于钓线导向体60被管状体55所保持,因此从图5(图7、图8)所示的状态转动成如图6(图9、图10)所示。而且,如此转动的钓线导向体60处于卷筒5A可自由旋转的状态(钓线放出状态),进入所述钓线导向部67的钓线S所受的限制部69的限制被解除,从而移动到钓线放出部68。而且,通常,在钓线放出状态下,由于卷绕于卷筒5A的钓线的卷绕量很多,因此通过解除限制部69的限制,钓线能够立即移动到钓线放出部68。
在此状态下,卷筒5A处于可自由旋转的状态,通过抛投操作等而钓线S被放出。此时,由于钓线导向体60在卷筒5A的前方转动到图6及图9、图10所示的状态,钓线放出部68形成为左右方向的宽度宽的形状,因此从其内面承受的接触阻力变小,不会降低钓钩组件的抛投距离。即,在放出钓线时,能够降低来自钓线导向体60的放出阻力。
而且,当为了使离合机构20返回到接合而对手柄8进行卷收操作时,因所述自动返回机构30而离合板25自动返回到图2所示的位置。伴随该离合板25返回到接合状态,管状体55通过所述转动板59而转动到图2及图5所示的状态,钓线导向体60切换到图5及图7、图8所示的位置。此时,位于钓线放出部68的任意部分的钓线S被进行转动的限制部69所抵住并按压,沿着钓线放出部68的倾斜导向面68a确实地导向至位于中央的钓线导向部67。另外,如图8所示,在钓线卷收状态下,钓线S因限制部69而不会从钓线导向部67脱离。
之后,通过对手柄8进行卷收操作,从而上述的匀绕装置50的螺纹轴51通过设置在手柄轴8a上的连结齿轮及啮合于连结齿轮的输入齿轮53而被旋转驱动。通过旋转驱动所述螺纹轴51,从而钓线导向体60通过与形成在螺纹轴51外周面上的螺旋槽51a配合的滑动件61而沿着管状体55进行左右往复运动。此时,由于在管状体55的外周形成有沿着轴向沿延伸出的止转部55b,因此钓线导向体60不会围绕轴进行旋转,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驱动。由此,由于钓线S被左右方向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67稳定地平行卷绕于卷筒5A,而且,因限制部69的位置而也不会从钓线导向部67脱离,因此始终可确保稳定的平行卷绕状态。
而且,卷绕于卷筒5A的钓线S的卷绕量少时,例如在大量放出钓线的状态下,位于钓线导向部67的钓线S也可以不接触限制部69。
根据上述结构的钓鱼用卷线器,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在左右侧板之间设置上下运动的柱子而进行线路控制,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使结构简单化。另外,由于也不需要在钓线导向体60的后方配置柱子,因此能够使卷线器本体1的前后方向紧凑化。而且,由于只通过钓线导向体60的形状来进行线路控制,因此容易使钓线放出时钓线S所处在的钓线放出部68的形状变大,能够进一步降低对钓线的放出阻力。
另外,在抛投后离合接合时,有时会处于卷绕于卷筒的钓线的放出位置与钓线导向体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较大地偏离的状态,即使在这种状态下钓线被引出,因上述的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70而钓线S也不会移动到钓线放出部68。即,如图12所示,虽然钓线S从钓线导向部67的两壁67a的内面67d的后端位置开始弯曲,但是由于在该弯曲部分存在挂线面71(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70),因此难以移动到上方的钓线放出部68。因而,在卷收钓线S时,钓线通过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67而卷绕于卷筒5A,开始卷绕时不会以偏离的状态被卷绕,成为稳定的卷线状态。
当卷线状态稳定时,在接下来的抛投时,不会追加基于偏离的卷绕状态的放出阻力,放出变得顺畅,不会降低抛投距离。另外,由于由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70防止钓线S向钓线放出部68脱落,因此限制部69不会很强地按压钓线,也不会对钓线产生损伤,或者使钓线导向体60受损。而且,如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钓线导向体60的卷筒侧的端面上形成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70,从而为了放出钓线而使离合分离时,钓线良好地从钓线导向部67向钓线放出部68脱落。
形成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70的钓线导向体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外也可以呈未设置有按压钓线的限制部69的结构。下面,参照图15至图20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而且,在上述图中,图15是钓鱼用卷线器的俯视图,图16是钓鱼用卷线器的主视图,图17是表示在处于卷筒的钓线放出位置与钓线导向体偏离的关系时的钓线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图17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9是表示卷筒的钓线放出位置与钓线导向体偏离的状态的立体图,而且,图20是沿着图19的C-C线的剖视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侧板1A、1B之间的拇指垫1D下方配设有轴80,在离合从分离变成接合时,通过轴80按压钓线S,将钓线S从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68导向至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67。因而,轴80被支撑成相对于卷线器本体联动于离合机构而上下运动,在处于离合分离状态时向上方移动,使钓线能够向钓线放出部68移动,在处于离合接合状态时按压钓线而向钓线导向部67导向(省略轴80的详细的驱动机构)。
钓线导向体60构成为不会在前后方向上转动。因而,限制钓线放出部68的沿着前后方向的上壁68b的后端缘不具备作为限制部的功能。另外,如图20所示,在钓线导向体60的保持部60B形成有通孔74,通过在该部分穿通横架在卷线器本体的左右侧板之间的轴(未图示),从而对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驱动的钓线导向体60进行止转。
如图19及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75形成在钓线导向体60内的面向卷筒侧的端面上。具体而言,形成在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68两侧的倾斜导向面68a的下缘68a′的卷筒侧的后缘68a″部分的下侧。即,如图20所示,在对应于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67的两壁67a的内面67d的面向卷筒侧的端面上,通过凹部76形成有挂线面77,凹部76相对于通过卷筒侧的后缘68a″的上下方向的垂直面P向钓线放出侧以弯曲状凹下。
这样的挂线面77如下,即使钓线导向体与卷筒的钓线放出位置处于图17及图18所示的关系,因以弯曲状凹下的挂线面77而钓线S也不会沿着倾斜导向面68a向钓线放出部68移动。
这样,由于通过以弯曲状凹下的凹部76形成挂线面77,因此即使钓线承受较强的负载,对于钓线的接触阻力也会降低,能够减轻对钓线的损伤。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形。
关于上述的钓线导向体60,对其形状可适当地进行变形。例如,如图21(a)所示地将钓线放出部68做成大致三角形状或者如图21(b)所示地做成大致圆形状等而可适当地进行变形。另外,如第1实施方式,在构成为使钓线导向体60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时,对于形成于钓线导向体60的限制部69,由于能够根据离转动轴心(螺纹轴51的中心)的距离或管状体55的转动角度而适当地调整将钓线向下方移位的距离,因此也可以不通过呈平坦状的上壁68b的后端缘来形成。即,能够通过弯曲形成构成钓线穿通部60A的框架体60F的任意部分而形成限制部,关于其形状可适当地进行变形。
另外,钓线导向体60也可以在与钓线接触的部分安装有在具有耐磨性的同时滑动阻力较小的构件(钓线接触构件)。通过安装这样的钓线接触构件,从而即使在钓线放出时或钓线卷收时钓线接触,也能够防止断掉,而且能够进一步降低接触阻力。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将钓线导向体60构成为联动于离合机构20而转动,但是既可以不与离合机构联动,也可以呈进行上下运动等的不进行转动的结构。另外,在使钓线导向体60进行转动时,虽然通过在管状体55的外周设置在轴向上延伸出的突起来进行止转,但是也可以通过形成于管状体55的长孔55a的边缘55e来进行止转。而且,设置在上述的卷线器本体的左右侧板之间的拇指垫1D如下,既可以为了减轻钓线放出时的阻力而不存在,也可以构成为可开闭。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按压钓线的轴80虽然构成为相对于卷线器本体可上下运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被在卷线器本体的上面部开闭的托板(palmingplate)所支撑而上下运动。另外,能够对形成于钓线导向体60的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70、75的形状或配置部位适当地进行变形。例如,既可以通过凸部来构成,以便钓线挂住,也可以形成在钓线导向部67的两壁67a的内面67d部分。
而且,关于钓线导向体60,也可以分别分体形成钓线穿通部60A与保持部60B并对这些进行一体化。

Claims (11)

1.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其具有:卷筒,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的左右侧板之间;
及匀绕装置,具备在使从所述卷筒释放的钓线穿通的同时在所述左右侧板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向体,
所述钓线导向体在所述卷筒前方被支撑成可切换到钓线卷收状态与钓线放出状态,同时具有:左右方向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在钓线卷收状态下将钓线向卷筒进行导向;左右方向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在钓线放出状态下降低钓线的放出阻力,
所述钓鱼用卷线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钓线导向体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在钓线卷收状态下防止钓线从所述钓线导向部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钓线导向体在所述左右侧板之间被支撑成联动于离合机构的接合/分离而可在钓线卷收状态与钓线放出状态之间进行转动,
在使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限制部进行转动而可抵接钓线,将所述钓线向钓线导向部进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匀绕装置具有管状体,其将所述钓线导向体保持成可在左右方向上滑动,同时支撑成可在前后方向上转动,
在所述管状体上沿着轴向一体形成有止转部,以便在所述钓线导向体在左右方向上滑动时,对钓线导向体进行止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构成所述钓线导向部的壁部以覆盖保持滑动件的盖形螺母的方式延伸出,滑动件与收容在所述管状体内部的螺纹轴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钓线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左右方向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的下端中央,
在所述钓线放出部形成有朝着所述钓线导向部倾斜且对钓线进行导向的倾斜导向面。
6.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其具有:卷筒,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的左右侧板之间;
及匀绕装置,具备在使从所述卷筒释放的钓线穿通的同时在所述左右侧板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向体,
所述钓线导向体具有:左右方向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在钓线卷收状态下将钓线向卷筒进行导向;左右方向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在钓线放出状态下降低钓线的放出阻力,
所述钓鱼用卷线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钓鱼用卷线器具有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该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在钓线被释放时,限制钓线从所述左右方向宽度窄的钓线导向部向所述左右方向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脱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形成在所述钓线导向体的面向卷筒侧的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防止钓线脱落限制部由倾斜面所形成,倾斜面由阶梯部所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钓线导向体具有在钓线卷收状态下防止钓线从所述钓线导向部脱离的限制部,
所述钓线导向体在所述左右侧板之间被支撑成联动于离合机构的接合/分离而可在钓线卷收状态与钓线放出状态之间进行转动,在使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限制部进行转动而可抵接钓线,将所述钓线向钓线导向部进行导向。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钓线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左右方向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的下端中央,
在所述钓线放出部形成有朝着所述钓线导向部倾斜且对钓线进行导向的倾斜导向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钓线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左右方向宽度宽的钓线放出部的下端中央,
在所述钓线放出部形成有朝着所述钓线导向部倾斜且对钓线进行导向的倾斜导向面。
CN201380003251.9A 2012-05-29 2013-05-27 钓鱼用卷线器 Active CN103857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1952A JP5525568B2 (ja) 2012-05-29 2012-05-29 魚釣用リール
JP2012-121952 2012-05-29
JP2012-137999 2012-06-19
JP2012137999A JP5890753B2 (ja) 2012-06-19 2012-06-19 魚釣用リール
PCT/JP2013/064638 WO2013180061A1 (ja) 2012-05-29 2013-05-27 魚釣用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7285A CN103857285A (zh) 2014-06-11
CN103857285B true CN103857285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673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251.9A Active CN103857285B (zh) 2012-05-29 2013-05-27 钓鱼用卷线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47722B2 (zh)
EP (1) EP2756753B1 (zh)
KR (1) KR101998897B1 (zh)
CN (1) CN103857285B (zh)
BR (1) BR112014007732B1 (zh)
WO (1) WO2013180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6870B2 (ja) * 2012-11-29 2016-11-1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US9545088B2 (en) 2013-11-29 2017-01-17 Globeride, Inc. Fishing reel
JP2015109818A (ja) * 2013-12-06 2015-06-18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6298760B2 (ja) 2014-12-25 2018-03-20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スプールに巻回された釣糸を案内する釣糸案内体を備えた魚釣用リール
JP6560903B2 (ja) * 2015-05-27 2019-08-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649801B2 (ja) * 2016-02-26 2020-02-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886254B2 (ja) * 2016-08-10 2021-06-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082868B2 (ja) * 2017-11-07 2022-06-09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476123B2 (ja) * 2021-02-12 2024-04-30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1287A (en) * 1960-04-04 1963-11-19 Robert C Baenziger Fishing reel
US3171609A (en) 1961-11-13 1965-03-02 Robert C Baenziger Reel for fishing
JPS5868878U (ja) 1981-10-31 1983-05-10 オリムピツク釣具株式会社 両受軸リ−ル
SE450617B (sv) * 1986-03-13 1987-07-13 Abu Garcia Produktion Ab Fiskerulle med integrerad frikopplingsbar linspridningsmekanism pa en axel
US5996919A (en) * 1994-08-23 1999-12-07 Daiwa Seiko, Inc. Fishing reel of double bearing type having improved balance and ergonomic properties
JPH09140302A (ja) * 1995-11-20 1997-06-03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US6053444A (en) * 1997-03-18 2000-04-25 Diawa Seiko, Inc. Fishline guide device for double bearing type reel
JPH1189487A (ja) 1997-09-25 1999-04-06 Daiwa Seiko Inc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3483784B2 (ja) 1998-09-02 2004-01-06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ル
JP3819198B2 (ja) * 1999-11-19 2006-09-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04222611A (ja) * 2003-01-23 2004-08-12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レベルワインド機構
US7568650B2 (en) * 2005-04-20 2009-08-04 Kore Gear, Inc. Level wind mechanism
JP2009284777A (ja) * 2008-05-27 2009-12-10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リール
US7798439B2 (en) * 2008-04-08 2010-09-21 Daiwa Seiko, Inc. Fishing reel
JP5530325B2 (ja) * 2010-09-29 2014-06-2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4981958B2 (ja) * 2010-09-29 2012-07-2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5323797B2 (ja) * 2010-10-29 2013-10-23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83292A1 (en) 2014-07-03
BR112014007732A2 (pt) 2017-04-04
KR20150022738A (ko) 2015-03-04
WO2013180061A1 (ja) 2013-12-05
EP2756753B1 (en) 2019-04-10
KR101998897B1 (ko) 2019-07-10
US9247722B2 (en) 2016-02-02
EP2756753A1 (en) 2014-07-23
BR112014007732B1 (pt) 2019-10-22
EP2756753A4 (en) 2015-10-14
CN103857285A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7285B (zh) 钓鱼用卷线器
CN102405889B (zh) 双轴承绕线轮
CN104663604A (zh) 钓鱼用卷线器
JP5525568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CN104717882B (zh) 钓鱼用卷线器
JPH09224534A (ja)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ル
US3233845A (en) Spinning type fishing reel
EP2918168B1 (en) Bail support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JP5855954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US7104484B2 (en) Drag mechanism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JP2013153659A5 (zh)
JP2009284777A (ja) 魚釣用リール
CN204599066U (zh) 双轴承绕线架
JP6376756B2 (ja) 釣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CN104684384B (zh) 钓鱼用卷线器
JP2014023476A (ja) 魚釣用リール
US10834910B2 (en) Dual-bearing reel
JP5890753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2016202133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5956907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4928503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2015128403A5 (zh)
JP5931831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5797170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5797166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