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4729B - 打印机、墨水瓶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墨水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4729B
CN114734729B CN202210414683.XA CN202210414683A CN114734729B CN 114734729 B CN114734729 B CN 114734729B CN 202210414683 A CN202210414683 A CN 202210414683A CN 114734729 B CN114734729 B CN 114734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valve
bottle
state
ink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146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34729A (zh
Inventor
深泽教幸
石泽卓
水谷忠弘
木村尚己
工藤圣真
田中良一
渡边匡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4146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34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34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4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34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4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nfectioner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其具有:主体盖,其能够在覆盖箱体的开口的关闭状态与开放箱体的开口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罐,其具有能够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和能够注入墨水的墨水注入口;罐盖,其能够在覆盖墨水注入口的关闭状态与使墨水注入口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墨水瓶,其具有能够容纳墨水的容器部和能够将容器部内的墨水向墨水注入口导出的导出部。在将主体盖及罐盖设为打开状态、且使墨水瓶自立的状态下,能够从墨水瓶的导出部向墨水注入口导出墨水,当使墨水瓶自立时,在主体盖与墨水瓶之间具有间隙,并且当使主体盖转动时,墨水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主盖体绘制的轨迹内。

Description

打印机、墨水瓶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2月27日、申请号为201810161788.2、发明名称为“打印机、墨水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墨水瓶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墨水喷射装置的一例,已知有一种通过从打印头向印刷纸张等的印刷介质喷出墨水从而能够用墨水对印刷介质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有一种使用者能够向储存供给打印头的墨水的罐补充墨水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14-79909号公报)。
在记载在日本专利特开2014-79909号公报中的打印机中,打印机主体的箱体上配置有扫描仪。扫描仪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转动。操作者能够在将扫描仪相对于打印机主体打开的状态下,进一步打开覆盖罐的盖之后向罐的注入口注入墨水。此时,操作者勉强在扫描仪与打印机主体之间的狭小空间进行向墨水的注入口墨水墨水的操作。因此,存在难以稳定地向墨水的注入口注入墨水的技术问题。此外,在该打印机中,难以小型化。这是由于,如果小型化,则扫描仪与打印机主体之间的空间容易进一步变窄。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打印机的小型化,并且稳定且容易地向罐注入墨水的打印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实现。
[应用例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打印头,其能够喷射墨水;箱体,其容纳所述打印头;主体盖,其能够通过转动,从而在覆盖形成于所述箱体上的开口的关闭状态与开放所述开口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罐,其具有能够容纳向所述打印头供给的所述墨水的墨水容纳部、以及能够向所述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的墨水注入口;罐盖,其能够通过转动,从而在覆盖所述墨水注入口的关闭状态与使所述墨水注入口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墨水瓶,其具有能够容纳用于向所述墨水注入口注入的墨水的容器部、以及能够将所述容器部内的所述墨水向所述墨水注入口导出的导出部,在使用所述打印头时的使用姿势下,当俯视处于关闭状态的所述主体盖时,所述主体盖覆盖所述罐盖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墨水注入口的至少一部分,在将所述主体盖以及所述罐盖设置为打开状态、且使所述墨水瓶自立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墨水瓶的所述导出部向所述墨水注入口导出所述墨水,当使所述墨水瓶自立时,在所述主体盖与所述墨水瓶之间具有间隙,并且当使所述主体盖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转动时,所述墨水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所述主体盖绘制的轨迹内。
在该打印机中,由于能够在使墨水瓶自立的状态下从墨水瓶的导出部向墨水注入口导出墨水,所以容易消除当向罐注入墨水时用手在箱体与主体盖之间支撑墨水瓶的操作。因此,能够稳定且容易地向罐注入墨水。此外,在该打印机中,当使墨水瓶自立时,墨水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当使主体盖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转动时由主体盖绘制的轨迹内。由此,由于能够使墨水瓶自立于主体盖的转动所需的空间中,所以容易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其结果是,容易使打印机小型化。
[应用例2]一种能够向打印机的罐注入墨水的墨水瓶,所述打印机具有:打印头,其能够喷射墨水;箱体,其容纳所述打印头;主体盖,其能够通过转动,从而在覆盖形成于所述箱体上的开口的关闭状态与开放所述开口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罐,其具有能够容纳向所述打印头供给的所述墨水的墨水容纳部、以及能够向所述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的墨水注入口;以及罐盖,其能够通过转动,从而在覆盖所述墨水注入口的关闭状态与使所述墨水注入口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墨水瓶的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容纳用于向所述墨水注入口注入的墨水的容器部、以及能够将所述容器部内的所述墨水向所述墨水注入口导出的导出部,在使用所述打印头时的使用姿势下,当俯视处于关闭状态的所述主体盖时,所述主体盖覆盖所述罐盖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墨水注入口的至少一部分,在将所述主体盖以及所述罐盖设置为打开状态、且使所述墨水瓶自立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墨水瓶的所述导出部向所述墨水注入口导出所述墨水,当使所述墨水瓶自立时,在所述主体盖与所述墨水瓶之间具有间隙,并且当使所述主体盖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转动时,所述墨水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所述主体盖绘制的轨迹内。
在该墨水瓶中,由于能够在自立的状态下从墨水瓶的导出部向墨水注入口导出墨水,所以容易消除当向罐注入墨水时用手在箱体与主体盖之间支撑墨水瓶的操作。因此,能够稳定且容易地向罐注入墨水。此外,在该打印机中,当使墨水瓶自立时,墨水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当使主体盖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转动时由主体盖绘制的轨迹内。由此,由于能够使墨水瓶自立于主体盖的转动所需的空间中,所以容易提高打印机中的空间的利用效率。其结果是,容易使打印机小型化。
[应用例3]上述墨水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使用姿势下,在使所述墨水瓶自立的状态下俯视所述打印机时,所述主体盖与所述墨水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在该墨水瓶中,由于当在使用姿势下俯视打印机时,主体盖与自立的墨水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以容易减小打印机的投影面积。其结果是,容易使打印机小型化。
[应用例4]上述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盖被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罐盖支撑为打开状态。
在该墨水瓶中,由于主体盖被处于打开状态的罐盖支撑为打开状态,所以容易维持主体盖与墨水瓶之间的间隙。
[应用例5]上述墨水瓶,其特征在于,一端侧形成有开口的所述容器部与设置在所述容器部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导出部相互分体地构成,所述导出部具有:筒状的卡合部,其在覆盖所述容器部的所述开口的状态下与所述容器部卡合;流出口,其形成于所述卡合部的与所述容器部侧相反的一侧,且能够使所述容器部内的所述墨水流出到外部;第一螺纹,其形成于所述卡合部的内侧,且能够与所述容器部的螺纹卡合;以及第二螺纹,其形成于所述卡合部的外侧,且能够与能够覆盖所述流出口的盖部件的螺纹卡合,当将从所述容器部的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导出部的所述流出口的方向设定为第一方向时,所述第一螺纹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螺纹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形成区域重叠。
在该墨水瓶中,由于形成于卡合部的内侧的第一螺纹的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形成于卡合部的外侧的第二螺纹的形成区域重叠,所以能够在第一方向上高效地配置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墨水瓶小型化。
[应用例6]一种能够向打印机的罐注入墨水的墨水瓶,所述打印机具有:打印头,其能够喷射墨水;箱体,其容纳所述打印头;主体盖,其能够通过转动,从而在覆盖形成于所述箱体上的开口的关闭状态与开放所述开口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罐,其具有能够容纳向所述打印头供给的所述墨水的墨水容纳部、以及能够向所述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的墨水注入口;以及罐盖,其能够通过转动,从而在覆盖所述墨水注入口的关闭状态与使所述墨水注入口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墨水瓶的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容纳用于向所述墨水注入口注入的墨水的容器部、以及能够将所述容器部内的所述墨水向所述墨水注入口导出的导出部,在使用所述打印头时的使用姿势下,当俯视处于关闭状态的所述主体盖时,所述主体盖覆盖所述罐盖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墨水注入口的至少一部分,在将所述主体盖以及所述罐盖设置为打开状态、且使所述墨水瓶自立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墨水瓶的所述导出部向所述墨水注入口导出所述墨水,当使所述墨水瓶自立时,在以所述墨水注入口的轴心为中心的轴向上的、所述墨水瓶的与所述墨水注入口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位置处,从轴线至所述主体盖的距离比从所述轴线至所述墨水瓶的半径方向上的侧面的距离长。
在该墨水瓶中,在墨水注入口的至少一部分被主体盖覆盖的位置,墨水瓶能够自立。此外,在该墨水瓶中,由于当使墨水瓶自立时,在以墨水瓶的墨水注入口的轴心为中心的轴向上,从轴线至主体盖的距离比从轴线至墨水瓶的半径方向上的侧面的距离长,所以能够在主体盖与墨水瓶之间形成间隙。由此,能够实现主体的小型化,并且墨水瓶能够不与主体盖发生干涉地维持自立的姿势,从而能够稳定地注入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罐单元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罐单元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罐和转接器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罐单元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和墨水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和墨水瓶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和墨水瓶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和墨水瓶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组件的外观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组件的分解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组件的分解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部的外观图。
图20是沿图18中的A-A线的截面图。
图21是沿图17中的B-B线的截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出口形成部、阀以及支架的分解截面图。
图23是将图20中的盖部件放大的图。
图24是沿图16中的C-C线的截面图。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出口形成部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罐单元的截面图。
图27是图26中的D部的放大图。
图2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出口形成部的截面图。
图2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组件的截面图。
图3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组件的外观图。
图31是图21中的E部的放大图。
图3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组件的截面图。
图3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组件的截面图。
图3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组件的截面图。
图3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组件的截面图。
图3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3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阀的俯视图。
图3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阀与突起的相对位置的俯视图。
图3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阀与突起的相对位置的俯视图。
图4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和墨水瓶的侧视图。
图4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组件的外观图。
图4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和墨水瓶的侧视图。
图4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和墨水瓶的截面图。
图44是图43中的F部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打印机;3:印刷单元;4:罐单元;5:扫描仪单元;6:箱体;7:箱体;10:罐;29:墨水容纳部;32:转动轴;33:开口;35:主体部;36:罐盖;37:转动轴;38:转接器;39:盖部件;52、52A、52B、52C:墨水注入口;54:插槽部;56:墨水注入部;57:长方形部;58:圆形部;59:第一凸部;61:瓶组件;62:墨水瓶;63:盖部件;64:墨水容纳部;65:墨水出口形成部;66:螺纹;67、67A、67B:容器主体部;92:筒部;93:导出流路;94:端面;95:墨水出口;101:阀;108:螺纹;109:端部;111:栓部;141:形成区域;142:形成区域;145:空间;147:外装膜;148:狭缝部;151:支撑部;152A、152B:位置;153:突起;155:空间;156:板状部件;157:狭缝;159:阀体;LC:轨迹;P:印刷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实施方式,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使各结构成为可辨识的程度的大小,结构或部件的比例尺会有所不同。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有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印刷单元3、罐单元4以及扫描仪单元5。印刷单元3具有箱体6。箱体6构成印刷单元3的外壳。在箱体6的内部,容纳有印刷单元3的机构单元(图中未示出)。罐单元4具有箱体7和多个(两个或超过两个的个数)罐10。多个罐10容纳在箱体7中。因此,多个罐10同时设置在印刷单元3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五个罐10。箱体6、箱体7以及扫描仪单元5构成打印机1的外壳。另外,作为打印机1,也可以采用省略扫描仪单元5的结构。打印机1能够通过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向印刷纸张等印刷介质P进行印刷。印刷介质P是被实施印刷的介质的一例。并且,罐10是液体容器的一例。箱体6包括面板8。在面板8上,配置有电源按钮、操作按钮以及显示装置等。另外,容纳在箱体6中的机构单元包括将印刷介质P在Y轴方向上输送的输送装置(图中未示出)、能够喷射墨水的打印头等。由此,箱体6相当于容纳打印头的箱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罐10的个数并不限于五个,可以是超过五个的个数、少于五个的个数,也可以是一个。
这里,在图1中,标注有作为相互正交的坐标轴的X轴、Y轴以及Z轴。关于在其以后表示的附图,也根据需要而标注有X轴、Y轴以及Z轴。在这种情况下,各附图中的X轴、Y轴以及Z轴对应于图1中的X轴、Y轴以及Z轴。在图1中,图示了在由X轴和Y轴规定的XY平面上配置了打印机1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XY平面与水平的平面一致的状态下,将打印机1配置在XY平面上时的状态是打印机1的使用状态。将在与水平面一致的XY平面上配置有打印机1时的打印机1的姿势称作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
以下,在表示打印机1的构成零件、单元的图或说明中标记有X轴、Y轴以及Z轴的情况下,是指将该构成零件或单元已组装(搭载)到打印机1中的状态下的X轴、Y轴及Z轴。此外,将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的各构成零件、单元的姿势称作这些构成零件、单元的使用姿势。并且,以下在打印机1及其构成零件、单元等的说明中,当无特别限定时,为各自的使用姿势下的说明。
另外,水平面只要是实质上水平的面即可。实质上的水平包括,例如打印机1被使用时所载置的面在容许的倾斜范围内倾斜。因此,实质上的水平面并不限定于例如高精度地形成的平面板等的面。实质上的水平面包括,例如当打印机1被使用时所载置的桌子、台、搁架、地板等的各种各样的面。此外,铅垂方向并不严格限定于沿着重力方向的方向,也包括相对于实质上的水平面的垂直方向。因此,当实质上的水平面例如是桌子、台、搁架、地板等的面时,铅垂方向是指相对于这些面的垂直方向。
Z轴是与XY平面正交的轴。在打印机1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为铅垂向上方向。并且,在打印机1的使用状态下,在图1中,-Z轴方向是铅垂向下方向。另外,在各X轴、Y轴以及Z轴中,箭头方向表示+(正)的方向,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表示-(负)的方向。另外,上述五个罐10沿着X轴排列。因此,X轴方向也可以定义为五个罐10排列的方向。此外,所谓铅垂向上方向或铅垂上方,是指沿着铅垂线的上方向或上方。同样,所谓铅垂向下方向或铅垂下方,是指沿着铅垂线的下方向或下方。没有作出铅垂的表述的上方向或上方并不限定于沿着铅垂线的上方向或上方,也包括除了水平方向以外的沿着与铅垂线交叉的方向的上方向或上方。此外,没有作出铅垂的表述的下方向或下方并不限定于沿着铅垂线的下方向或下方,也包括除了水平方向以外的沿着与铅垂线交叉的方向的下方向或下方。即,上方向或上方是与铅垂线交叉的方向中的包括铅垂向上方向的分量的方向。同样,下方向或下方是与铅垂线交叉的方向中的包括铅垂向下方向的分量的方向。
在印刷单元3上,设置有排纸部21。在印刷单元3中,从排纸部21排出印刷介质P。印刷介质P从排纸部21向+Y轴方向排出。因此,Y轴也可以定义为输送印刷介质P的方向。在印刷单元3中,设置有排纸部21的面被设定为正面22。另外,在打印机1中,面板8配置在正面22上。面板8朝向与正面22相同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Y轴方向)。印刷单元3的正面22与扫描仪单元5的正面22位于彼此相同的平面内。即,打印机1的正面22包括印刷单元3的正面22和扫描仪单元5的正面22。此外,面板8与印刷单元3的正面22位于彼此相同的平面内。
在打印机1中,扫描仪单元5的铅垂向上的面被设定为顶面23。罐单元4设置在印刷单元3的正面22。在箱体7上,设置有窗口部25。窗口部25在箱体7中设置在正面26上。这里,罐单元4的正面26朝向与印刷单元3的正面22相同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Y轴方向)。罐单元4比正面22更加向+Y轴方向突出。因此,罐单元4的箱体7比正面22更加向+Y轴方向突出。由此,罐单元4的正面26也比印刷单元3的正面22更加向+Y轴方向突出。
此外,罐单元4的顶面27位于比扫描仪单元5的顶面23更靠-Z轴方向的位置。当向-Z轴方向俯视打印机1时,扫描仪单元5与罐单元4的一部分重叠。扫描仪单元5位于罐单元4的顶面27的+Z轴方向。因此,罐单元4的顶面27的一部分被扫描仪单元5覆盖。
在罐单元4中,窗口部25具有透光性。并且,在与窗口部25重叠的位置,设置有上述的五个罐10。在罐10中,设置有墨水容纳部29。在罐10中,墨水容纳在墨水容纳部29中。并且,窗口部25设置在罐10中与墨水容纳部29重叠的位置。因此,使用打印机1的操作者能够经由窗口部25隔着箱体7目视确认五个罐10的墨水容纳部29。在本实施方式中,窗口部25作为形成于箱体7上的开口而设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罐10上设置有窗口部25。操作者能够经由作为开口的窗口部25目视确认五个罐10。另外,窗口部25并不限于开口,也可以例如由具有透光性的部件构成。并且,窗口部25的方式并不限于一个罐10对应一个窗口部的方式。作为窗口部25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多个罐10对应一个窗口部25的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各罐10的窗口部25相对的墨水容纳部29的壁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能够从各墨水容纳部29的具有透光性的部位目视确认墨水容纳部29内的墨水。因此,操作者能够通过经由窗口部25目视确认五个罐10,从而目视确认各罐10的墨水容纳部29中的墨水的量。即,在罐10中,能够将与窗口部25相对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活用为能够目视确认墨水的量的目视确认部。由此,操作者能够经由窗口部25隔着箱体7目视确认五个罐10的目视确认部。另外,也可以是墨水容纳部29的整个壁具有透光性。此外,在罐10中,也能够将与窗口部25相对的整个部位活用为能够目视确认墨水的量的目视确认部。
另外,墨水并不限定于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的任一方。此外,作为水性墨水,可以是具有将染料等溶质溶解在水性溶剂中的结构的水性墨水、具有将颜料等分散物质分散在水性分散剂中的结构的水性墨水的任一种。此外,作为油性墨水,可以是具有将染料等溶质溶解在油性溶剂中的结构的油性墨水、具有将颜料等分散物质分散在油性分散剂中的结构的油性墨水的任一种。
在打印机1中,印刷单元3与扫描仪单元5相互重叠。在使用印刷单元3的状态下,扫描仪单元5位于印刷单元3的铅垂上方。扫描仪单元5为平板型,具有可开闭地转动的原稿盖和在打开原稿盖的状态下露出的原稿载置面(图中未示出)。扫描仪单元5具有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图中未示出)。扫描仪单元5能够将载置于原稿载置面上的纸张等的原稿上描绘出的图像通过摄像元件作为图像数据而读取。因此,扫描仪单元5作为图像等的读取装置发挥功能。
如图2所示,扫描仪单元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印刷单元3转动。扫描仪单元5构成为能够以沿着X轴延伸的转动轴32为中心转动。在印刷单元3的箱体6上,形成有开口33。扫描仪单元5具有作为覆盖印刷单元3的箱体6的开口33的盖的功能。操作者通过将扫描仪单元5向+Z轴方向抬起,能够使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印刷单元3转动。由此,能够将作为印刷单元3的盖发挥功能的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印刷单元3打开。当将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印刷单元3打开时,箱体6的开口33开放。在图2中,图示有将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印刷单元3打开的状态,即箱体6的开口33开放的状态。
另外,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印刷单元3打开的状态,即箱体6的开口33开放的状态被表述为打开状态。此外,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印刷单元3关闭的状态,即箱体6的开口33被扫描仪单元5覆盖的状态被表述为关闭状态。由此,在打印机1中,扫描仪单元5为能够切换覆盖形成于箱体6上的开口33的关闭状态与开放开口33的打开状态的主体盖。并且,作为主体盖的一例的扫描仪单元5通过经转动而相对于箱体6变化姿势,从而从关闭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即,在打印机1中,能够通过转动而使作为主体盖的一例的扫描仪单元5从关闭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仪单元5与箱体6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铰链机构连接。通过该铰链机构,扫描仪单元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6转动。通过该铰链机构从而限定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箱体6的转动范围。如图3所示,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箱体6的转动范围通过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箱体6的转动的角度θ而被规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小于90度。即,将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箱体6关闭的状态(关闭状态)下的角度θ设定为0度,当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箱体6打开至转动范围的上限时的角度θ小于90度。将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箱体6打开至转动范围的上限时的角度θ设定为角度θ1。将角度θ1时的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箱体6的位置称为第一打开位置。在图3中,示出有扫描仪单元5处于第一打开位置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图2中,示出了当角度θ为角度θ2时的状态。角度θ2小于角度θ1。即,在图2中,示出了将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箱体6比第一打开位置更为关闭的状态。但是,在图2中,扫描仪单元5处于打开状态。即,角度θ2大于0度。将角度θ2时的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箱体6的位置称为第二打开位置。在图2中,示出了扫描仪单元5处于第二打开位置的状态。
这里,将扫描仪单元5关闭状态时的角度θ、即当角度θ为0度时的角度θ设定为角度θ0。这时,角度θ0、角度θ1以及角度θ2通过下述(1)式表示。
角度θ0<角度θ2<角度θ1…(1)
另外,能够切换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的主体盖并不限定于扫描仪单元5。作为主体盖,只要是构成为能够切换覆盖形成于箱体6上的开口33的关闭状态与开放开口33的打开状态,则也可以采用只具有作为盖的功能的单纯的主体盖。即,即使是省略了扫描仪单元5的打印机1,也可以采用具备能够相对于形成有开口33的箱体切换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的主体盖的结构。
如图4所示,箱体7包括主体部35和罐盖36。罐盖36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部35转动,并且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部35开闭。罐盖36构成为能够以沿着X轴延伸的转动轴37为中心转动。在主体部35中,容纳有罐10。罐盖36具有作为覆盖主体部35的盖的功能。通过对罐盖36作用Z轴方向的力,罐盖36相对于主体部35转动。由此,作为主体部35的盖发挥功能的罐盖36相对于主体部35打开。罐盖36通过经转动而相对于主体部35变化姿势,从而从关闭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即,在打印机1中,能够通过转动而使罐盖36从关闭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
另外,如图1所示,在打印机1中,在罐盖36和扫描仪单元5为关闭状态时,扫描仪单元5与罐盖36的一部分重叠。即,在使用姿势下,当向-Z轴方向俯视处于关闭状态的扫描仪单元5时,扫描仪单元5覆盖罐盖36的一部分。因此,当扫描仪单元5为关闭状态时,罐盖36也为关闭状态。并且,如图4所示,当扫描仪单元5为打开状态时,能够将罐盖36设为打开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罐盖36相对于主体部35可转动的角度β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角度β为最大的位置打开罐盖36的状态下,能够用罐盖36支撑扫描仪单元5。即,扫描仪单元5被打开状态的罐盖36支撑为打开状态。在罐盖36支撑着扫描仪单元5的状态下,扫描仪单元5位于第二打开位置。即,在罐盖36支撑着扫描仪单元5的状态下,角度θ为角度θ2。因此,成为角度θ2的第二打开位置也可以被定义为扫描仪单元5被罐盖36支撑为打开状态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罐盖36具有作为将主体盖的一例即扫描仪单元5支撑为打开状态的支撑部的功能。
并且,如图6所示,罐单元4具有转接器38和多个盖部件39。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罐10的个数而设置盖部件39。转接器38配置在主体部35的+Z轴方向的端部,从+Z轴方向侧堵塞主体部35。多个罐10位于转接器38的-Z轴方向侧。盖部件39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转接器38转动。盖部件39构成为能够封闭贯通转接器38并露出的罐10的墨水供给口(后述)。
通过向盖部件39作用Z轴方向的力,盖部件39相对于转接器38转动。由此,盖部件39相对于转接器38打开。盖部件39通过经转动而相对于转接器38变化姿势,从而从关闭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即,在打印机1中,能够通过转动使盖部件39从关闭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罐10的个数设置有五个盖部件39。即,一个盖部件39对应一个罐10。在图6中,示出了五个盖部件39中的一个盖部件39处于打开状态,剩余的盖部件39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种,将多个罐10通过转接器38而集中在一起。在图7中,为了容易理解地表示结构,示出了将多个罐10中的一个罐10从转接器38取下的状态。多个罐10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和形状。但是,存在多个罐10包括能够容纳的墨水的容量不同的罐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罐10的各自中,也可以采用容纳互不相同的种类的墨水的结构、容纳彼此相同的种类的墨水的结构的任一种。作为墨水的种类,例如可以举例出墨水的颜色。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在多个罐10的各自中容纳互不相同颜色的墨水的结构、容纳彼此相同颜色的墨水的结构的任一种。作为墨水的颜色,例如可以举例出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等。
罐10的沿着Y轴的长度尺寸比其沿着X轴的宽度尺寸大。此外,罐10的沿着Z轴的高度尺寸比其沿着Y轴的长度尺寸小。但是,罐10的尺寸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尺寸。罐10具有第一壁41、第二壁42、第三壁43、第四壁44、第五壁45、第六壁46、第七壁47以及第八壁48。此外,罐10具有连接管49。第一壁41~第八壁48构成罐10的外壳。构成罐10的外壳的壁的数量并不限定于第一壁41~第八壁48的八个,也可以采用比八个少的数量、或超过八个的数量。
第一壁41朝向+Y轴方向,并沿着XZ平面延伸。第一壁41具有透光性,并构成为能够经由第一壁41目视确认罐10内的墨水。即,第一壁41设置为能够目视确认罐10内的墨水的量的目视确认壁。在第一壁41上,设置有上限标记51A、下限标记51B等。操作者能够将上限标记51A以及下限标记51B作为目标记号或基准来掌握罐10中的墨水的量。
另外,作为在罐10中提示墨水的量的标识,并不限定于上限标记51A、下限标记51B。也可以采用表示墨水的量的刻度等。也可以采用对上限标记51A以及下限标记51B附加了刻度的结构、将上限标记51A以及下限标记51B省略而仅附加了刻度的结构等。此外,作为附加在罐10上的标识,也可以采用表示在各罐10中容纳的墨水的种类的标识。例如,可以举例出表示作为墨水的种类的墨水的颜色的标识。作为表示墨水的颜色的标识,例如可以举例出表示黑色的墨水的“Bk”、表示青色的墨水的“C”、表示品红色的墨水的“M”以及表示黄色的墨水的“Y”等文字、或借助颜色的显示等各种各样的标识。
第二壁42与第一壁41对置,并朝向-Y轴方向。第二壁42沿着XZ平面延伸。第三壁43与第一壁41以及第二壁42交叉。另外,两个面交叉是表示两个面为相互不平行的位置关系。除了两个面相互直接接触的情况以外,在非直接接触而相互离开的位置关系中,在一个面的延长与另一个面的延长交叉的关系的情况下,也表述为交叉。交叉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可以是直角、钝角、锐角的任一种。
第三壁43与第一壁41以及第二壁42交叉。第三壁43位于第一壁41以及第二壁42的-Z轴方向,并朝向-Z轴方向。第三壁43沿着XY平面延伸。第三壁43在+Y轴方向的端部与第一壁41的-Z轴方向的端部相连。此外,第三壁43在-Y轴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42的-Z轴方向的端部相连。
第四壁44与第三壁43对置,并朝向+Z轴方向。第四壁44与第二壁42交叉,并沿着XY平面延伸。第四壁44位于第二壁42的+Z轴方向。第四壁44位于比第一壁41更靠-Y轴方向的位置。第四壁44在-Y轴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42的+Z轴方向的端部相连。
第五壁45与第一壁41、第二壁42、第三壁43以及第四壁44交叉。第五壁45位于第一壁41、第二壁42、第三壁43以及第四壁44的+X轴方向。第五壁45朝向+X轴方向,并沿着YZ平面延伸。第五壁45在+Y轴方向的端部与第一壁41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第五壁45在-Y轴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42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第五壁45在-Z轴方向的端部与第三壁43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第五壁45在+Z轴方向的端部与第四壁44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
第六壁46与第一壁41、第二壁42、第三壁43以及第四壁44交叉。第六壁46位于第一壁41、第二壁42、第三壁43及第四壁44的-X轴方向,并与第五壁45对置。第六壁46朝向-X轴方向,并沿着YZ平面延伸。第六壁46在+Y轴方向的端部与第一壁41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第六壁46在-Y轴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42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第六壁46在-Z轴方向的端部与第三壁43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第六壁46在+Z轴方向的端部与第四壁44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
第七壁47位于第一壁41的+Z轴方向,并与第一壁41交叉。第七壁47朝向+Z轴方向,并沿着XY平面延伸。第七壁47位于第三壁43与第四壁44之间。第七壁47在+Y轴方向的端部与第一壁41的+Z轴方向的端部相连。换言之,在罐10中,在第四壁44与第七壁47之间有台阶。第七壁47在+X轴方向的端部与第五壁45相连。第七壁47在-X轴方向的端部与第六壁46相连。
第八壁48位于第七壁47的-Y轴方向,并朝向+Y轴方向。此外,第八壁48位于第四壁44的+Y轴方向。第八壁48沿着XZ平面延伸。第八壁48在-Z轴方向的端部与第七壁47的-Y轴方向的端部相连,并且在+Z轴方向的端部与第四壁44的+Y轴方向的端部相连。换言之,在罐10中,第四壁44与第七壁47之间的台阶经由第八壁48相连。
在第七壁47的朝向+Z轴方向的面上,设置有作为连接部的一例的连接管49。连接管49从第七壁47朝向+Z轴方向突出。连接管49构成为中空的管状,并在Z轴方向上延伸。根据该结构,连接管49也可以被表述为烟囱状。在连接管49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上,开口有墨水注入口52。墨水注入口52为形成于连接管49上的开口。连接管49与罐10内连通。向罐10注入的墨水从墨水注入口52经由连接管49而注入罐10内。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当向-Z轴方向俯视处于关闭状态的扫描仪单元5时,扫描仪单元5覆盖罐盖36的至少一部分和墨水注入口52的至少一部分。此时,五个墨水注入口52中的两个墨水注入口52被扫描仪单元5覆盖。剩余的墨水注入口52中的两个墨水注入口52位于比扫描仪单元5的区域更靠外侧的位置。即,这两个墨水注入口52并不与扫描仪单元5重叠。此外,在另外剩余的一个墨水注入口52中,墨水注入口52的一部分被扫描仪单元5覆盖,墨水注入口52的剩余部分位于比扫描仪单元5的区域更靠外侧的位置。五个墨水注入口52中,至少一部分与扫描仪单元5重叠的墨水注入口52标记为墨水注入口52C。
在罐10中,如图9所示,连接管49的内部沿着Z轴被划分为两个流路53A以及流路53B。因此,墨水注入口52也被划分为墨水注入口52A和墨水注入口52B这两个。墨水注入口52A为流路53A的开口,墨水注入口52B为流路53B的开口。两个流路53A以及流路53B分别与罐10内连通。在图9中,为了容易理解地表示连接管49的内部,图示了将包括连接管49的罐10的一部分截断的状态。
如图7所示,转接器38具有跨越沿着X轴排列的多个罐10的尺寸。转接器38位于罐10的第七壁47的+Z轴方向。在转接器38上形成有多个插槽部54。在转接器38上,分别与沿着X轴排列的多个罐10对应地设置有插槽部54。另外,插槽部54的个数也可以多于沿着X轴排列的多个罐10的个数。
插槽部54以从转接器38的+Z轴方向的顶面朝向-Z轴方向凹陷的朝向形成。在插槽部54的底上形成有后述的通孔55。该通孔55沿着Z轴贯通转接器38。通孔55具有能够使罐10的连接管49插入的大小。转接器38安装在罐10的第四壁44与第七壁47之间的台阶部上。
此外,当转接器38被安装到罐10上时,在罐单元4中,罐10的连接管49经由转接器38的通孔55而插入到插槽部54中。由此,在转接器38安装在罐10上的状态下,罐10的连接管49经由转接器38的插槽部54而露出。另外,在转接器38已安装在罐10上的状态下,将转接器38的插槽部54以及插槽部54内的结构(包括连接管49)的总称设定为墨水注入部56。
如图10所示,插槽部54具有将沿着Y轴延伸的长方形状的长方形部57与位于长方形部57的Y轴上的中央的圆形状的圆形部58重叠的外观。在圆形部58的底上形成有通孔5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X轴相邻的两个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彼此相互相连。罐10的连接管49配置在与圆形部58的通孔55重叠的位置。
在长方形部57的内壁中的沿着YZ平面延伸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凸部59。在各插槽部54中,在隔着圆形部58相互对置的长方形部57的各自中设置有第一凸部59。在一个插槽部54中,第一凸部59相对于连接管49的中心点呈点对称地配置。根据上述结构,插槽部54具有相对于连接管49的中心点呈点对称的结构。在设置在转接器38上的多个插槽部54中,第一凸部59的结构互不相同。因此,设置在转接器38上的多个插槽部54具有互不相同的结构。
相对于此,在后述的墨水瓶62上,根据设置在转接器38上的多个插槽部54的种类,设置有与插槽部54的第一凸部59对应的且能够适合的凹部。由此,能够分别对设置在转接器38上的多个插槽部54规定能够适合的墨水瓶62的种类。即,可以表述成,设置在转接器38上的多个插槽部54作为具有互不相同的结构的销子孔发挥功能。并且,可以表述成,分别能够与设置在转接器38上的多个插槽部54适合的墨水瓶62作为与销子孔适合的销子发挥功能。即,能够从与销子孔适合的墨水瓶62经由连接管49向罐10内注入墨水。相反,对于与销子孔不适合的墨水瓶62,则不能向罐10内注入墨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当将墨水瓶62插入到适合的墨水注入部56时,墨水瓶62能够相对于使用姿势下的罐单元4自立。自立是指不经人的手而立起的状态。当将墨水瓶62插入到墨水注入部56时,墨水瓶62被墨水注入部56支撑。由此,墨水瓶62能够相对于使用姿势下的罐单元4自立。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当扫描仪单元5以及罐盖36处于打开状态时,在墨水瓶62自立的状态下,墨水瓶62内的墨水能够注入到罐10。即,当使墨水瓶62在墨水注入部56自立时,可以不经人的手而使墨水瓶62内的墨水注入到罐10。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将墨水瓶62插入到墨水注入部56,就能够向罐10注入墨水瓶62内的墨水。当向罐10注入墨水时,容易消除用手在箱体6与扫描仪单元5之间支撑墨水瓶62的操作。因此,能够稳定且容易地向罐10注入墨水。
此时,当使墨水瓶62相对于上述的墨水注入口52C自立时,在扫描仪单元5与墨水瓶62之间空出有间隙。即,当在扫描仪单元5及罐盖36为打开状态时使墨水瓶62自立时,扫描仪单元5与墨水瓶62不会相互干涉。这对于五个墨水注入口52的任意一个均相同。并且,此时,如图13所示,墨水瓶6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当使扫描仪单元5在关闭状态与在第一打开位置的打开状态之间转动时由扫描仪单元5绘制的轨迹LC内。另外,轨迹LC的内侧是指,由打开状态的扫描仪单元5和箱体6所夹持的区域。
并且,如图14所示,当使扫描仪单元5从第一打开位置转动到了第二打开位置时,扫描仪单元5与自立的墨水瓶62不会相互干涉。即,即使在扫描仪单元5被罐盖36支撑为打开状态的状态下,墨水瓶62也能够维持相对于罐单元4自立的状态。即使在这种状态下,在扫描仪单元5与墨水瓶62之间也会空出有间隙。由此,例如,在使墨水瓶62自立的状态下,即便使扫描仪单元5从第一打开位置向关闭的方向转动,也能够在扫描仪单元5撞击墨水瓶62之前,用罐盖36使扫描仪单元5的转动停止。由此,能够稳定且容易地向罐10注入墨水。
此时,如图15所示,当向-Z轴方向俯视打印机1时,扫描仪单元5与墨水瓶62的一部分重叠。根据该结构,由于扫描仪单元5与自立的墨水瓶62的一部分重叠,所以容易减小打印机1的投影面积。其结果是,容易使打印机1小型化。另外,作为打印机1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当向-Z轴方向俯视打印机1时扫描仪单元5与墨水瓶62的全部重叠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容易进一步小型化。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在使用姿势下,当在使墨水瓶62相对于罐单元4自立的状态下俯视打印机1时,作为主体盖的一例的扫描仪单元5与墨水瓶6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使打印机1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6所示的瓶组件61能够活用于墨水向罐10的注入。在瓶组件61中,容纳有用于向上述的罐10补给的墨水。瓶组件61包括前述的墨水瓶62和盖部件63。另外,在图16中,标注有相互正交的U轴、V轴以及W轴。在将瓶组件61、瓶组件61的构成零件与打印机1、打印机1的构成零件的使用姿势无关地进行图示的情况下,标注有U轴、V轴以及W轴。即,U轴、V轴以及W轴表示适用于瓶组件61、瓶组件61的构成零件的方向。W轴是沿着墨水瓶62和盖部件63排列的方向的轴。U轴是与W轴正交的轴,V轴是与W轴以及U轴正交的轴。在各个U轴、V轴以及W轴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正)方向,与箭头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表示-(负)方向。将从墨水瓶62朝向盖部件63的方向设定为W轴方向。
如图17所示,盖部件6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墨水瓶62装卸。墨水瓶62包括墨水容纳部64和作为导出部的一例的墨水出口形成部65。墨水容纳部64是能够容纳墨水的部分。墨水出口形成部65是能够使墨水容纳部64内的墨水向墨水瓶62外导出的部分。
盖部件63构成为能够在安装在墨水瓶62上的状态下覆盖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一部分。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形成有后述的墨水出口95。墨水容纳部64内的墨水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墨水出口95向墨水瓶62外流出。盖部件63构成为能够在安装在墨水瓶62上的状态下覆盖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墨水出口95。另外,在瓶组件61中,将墨水瓶62上安装有盖部件63的状态(图16)称作覆盖状态。覆盖状态是指,盖部件63安装在墨水瓶62上且墨水出口95被盖部件63覆盖的状态。
另外,如图17所示,盖部件63能够经由形成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的螺纹66而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卡合。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63构成为能够通过借助于螺纹66的卡合而安装到墨水瓶62上。另外,在盖部件63上,形成有能够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螺纹66卡合的螺纹(图中未示出)。通过盖部件63的螺纹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螺纹66卡合,能够将盖部件63安装到墨水瓶6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墨水瓶62包括作为容器部的一例的容器主体部67、密封部件68以及墨水出口形成部65。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瓶组件61的种类,具有墨水瓶62中能够容纳的墨水容量互不相同的两个种类。如图19所示,在这两个种类中,容器主体部67的大小互不相同。除此之外,两个种类的墨水瓶62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以下,在对两种容器主体部67分别进行识别的情况下,两种容器主体部67分别标记为容器主体部67A和容器主体部67B。容器主体部67B的容量比容器主体部67A的容量大。
容器主体部67A与容器主体部67B除了能够容纳的墨水容量不同以外,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以容器主体部67A为例对瓶组件61进行说明,关于容器主体部67B的结构,标注与容器主体部67A的结构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前面所述的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必要条件适合容器主体部67A和容器主体部67B的任一个。即,如图13所示,在使墨水瓶62自立于打印机1的状态下,在扫描仪单元5与墨水瓶62之间空出有间隙这一必要条件适合容纳主体部67A和容纳主体部67B的任一个。此外,如图14所示,在扫描仪单元5被罐盖36支撑为打开状态的状态下,墨水瓶62相对于罐单元4维持自立的状态这一必要条件适合容器主体部67A和容器主体部67B的任一个。此外,如图15所示,扫描仪单元5与墨水瓶62的一部分重叠这一必要条件适合容器主体部67A和容器主体部67B的任一个。
如图18所示,墨水出口形成部65设置在容器主体部67的端部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容器主体部67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组合成一个从而构成墨水瓶62的外壳。密封部件68介于容器主体部67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之间。容器主体部67和墨水出口形成部65通过借助于螺纹66的卡合从而夹着密封部件68被组合成一个墨水瓶62。另外,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形成有能够与容器主体部67的螺纹66卡合的螺纹(后述)。通过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螺纹与容器主体部67的螺纹66卡合,从而将容器主体部67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组合成一个墨水瓶62。
如作为沿图18中的A-A线的截面图的图20所示,容器主体部67构成为容器状,并构成为能够容纳墨水。容器主体部67和墨水出口形成部65相互分体地构成。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形成有螺纹81。容器主体部67和墨水出口形成部65构成为能够通过容器主体部67的螺纹66和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螺纹81而相互卡合。此外,容器主体部67和墨水出口形成部65构成为能够相互装卸。通过相对于容器主体部67相对地拧转(转动)墨水出口形成部65,能够将墨水出口形成部65从容器主体部67取下。
墨水容纳在容器主体部67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部67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容器主体部67具有筒状的躯体部82、筒状的卡合部83以及作为开口的一例的开口部84。作为容器主体部67的材料,可以采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的树脂材料、铁材料、铝等的金属材料等。躯体部82和卡合部83相互一体地形成。躯体部82位于卡合部83的与密封部件68侧相反的一侧。卡合部83位于躯体部82的密封部件68侧。卡合部83形成得比躯体部82细。在卡合部83的外侧的侧部83A上形成有螺纹66。螺纹66从侧部83A突出设置。开口部84通到容器主体部67内的墨水容纳部64,且形成在卡合部83的与躯体部82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83B。开口部84朝向密封部件68侧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容器主体部67形成为具有躯体部82和卡合部83的中空的容器状。在墨水瓶62中,能够容纳将躯体部82和卡合部83加在一起的容量的墨水。在墨水瓶62中,容器主体部67的躯体部82和卡合部83加在一起的内部空间构成墨水容纳部64。
在密封部件68上形成有开口部87。容器主体部67内的墨水能够穿过密封部件68的开口部87后流出到墨水出口形成部65。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容器主体部67的端部83B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之间夹持有密封部件68,所以能够将墨水从容器主体部67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之间泄漏的情况抑制得较低。另外,作为密封部件68的材料,可以采用例如聚乙烯的发泡材料、橡胶或合成橡胶等的弹性材料等各种各样的材料。
如图20所示,墨水出口形成部65包括结合部91和筒部92。结合部91和筒部92相互一体地形成。作为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材料,可以采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结合部91具有筒状的外观。在结合部91的内侧的侧面上设置有螺纹81。结合部91是通过螺纹81而与容器主体部67卡合的部位。结合部91的内径构成为大于容器主体部67的卡合部83的外径。在结合部91的内侧形成有螺纹81,在容器主体部67的卡合部83的外侧形成有螺纹66。并且,通过结合部91的内侧的螺纹81与卡合部83的外侧的螺纹66卡合,从而将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与容器主体部67卡合。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与容器主体部67卡合的状态下,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结合部91覆盖容器主体部67的卡合部83。另外,结合部91为在覆盖容器主体部67的开口部84的状态下与容器主体部67卡合的卡合部的一例。
如作为沿图17中的B-B线的截面图的图21所示,筒部92从结合部91向与容器主体部67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筒部92具有筒状(也称作管状)的形态。在筒部92的内侧形成有导出流路93。当从开口部84侧朝向筒部92侧俯视墨水出口形成部65时,导出流路93设置在与开口部84的区域重叠的区域中。在筒部92中,在俯视的情况下导出流路93为与开口部84的区域重叠的中空的区域。
在筒部92的与结合部9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面94上,形成有能够使墨水从容器主体部67流出的墨水出口95。墨水出口95为流出口的一例。端面94朝向与容器主体部67侧相反的一侧。墨水出口95朝向筒部92的与结合部91侧相反的一侧开口。墨水出口95在端面94上开口。因此,端面94将墨水出口95包围。墨水出口95位于导出流路93的末端。换言之,导出流路93将容器主体部67内的墨水向墨水出口95引导。另外,从容器主体部67的开口部84朝向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墨水出口95的方向为相当于第一方向的W轴方向。
容纳在容器主体部67中的墨水能够经过筒部92的导出流路93而从墨水出口95向外部流出。其结果是,容器主体部67内的墨水能够从开口部84经过导出流路93而从墨水出口95向容器主体部67外流出。当使用者将墨水瓶62内的墨水向罐10注入时,将墨水出口95插入罐10的墨水注入部56内。然后,使用者将容器主体部67内的墨水从墨水注入部56注入罐10内。另外,当使用者将墨水瓶62内的墨水向罐10注入时,使用者将盖部件63(图18)从墨水瓶62取下后实施注入操作。
如图21所示,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设置有阀101和支架102。阀101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密封墨水出口95。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中,阀101设置在导出流路93内,并从导出流路93内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密封墨水出口95。换言之,阀101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堵塞导出流路93。阀101由橡胶或合成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并且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将墨水出口95密封。当将罐10的连接管49插入墨水出口95,并通过连接管49向阀101作用推压力时,阀101打开。并且,当将连接管49从墨水出口95拔出而解除作用在阀101上的外力时,阀101关闭。
如图22所示,阀101以及支架102构成为能够从墨水出口形成部65分离。即,墨水出口形成部65、阀101以及支架102相互分体地构成。阀101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结合部91侧插入导出流路93内。如图21所示,支架102是限制阀101的脱落的部件,且设置在阀101的结合部91侧。支架102也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结合部91侧插入导出流路93内。阀101被支架102和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凸缘部103夹持。由此,墨水出口形成部65、阀101以及支架102被组装为一体。另外,凸缘部103是从筒部92的内侧面向筒部92的内径方向延伸的壁。凸缘部103的与结合部91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相当于端面94。
如作为将图20中的盖部件63放大的图的图23所示,盖部件63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且可以划分为筒状的躯体部105和顶板部106。作为盖部件63的材料,可以采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63通过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而形成。
躯体部105和顶板部106相互一体地形成。如图20所示,在瓶组件61中,盖部件63的躯体部105位于墨水出口形成部65侧。如图23所示,顶板部106位于躯体部105的一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板部106位于躯体部105的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侧相反的一侧。筒状的躯体部105从顶板部106朝向墨水容纳部64(图20)侧突出。顶板部106将筒状的躯体部105的一端堵塞。即,顶板部106是将筒状的躯体部105的一端堵塞的部分。在顶板部106上也可以形成有开口。即使设置有开口,但是由于顶板部106在与筒状的躯体部105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以也表述为顶板部106将筒状的躯体部105的一端堵塞。
此外,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顶板部106构成为弯曲的板状。但是,作为顶板部106的结构,可以采用平板、包含凹凸的板、波纹板等各种各样的板。此外,顶板部106并不限定于板状,可以采用球状、圆柱状、锥状等各种各样的形状。不论是哪种形状,将筒状的躯体部105的一端堵塞的部分都相当于顶板部106。
在躯体部105的内侧的侧面上设置有螺纹108。躯体部105是通过螺纹108而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图21)卡合的部位。螺纹108设置在躯体部105中的比顶板部106更靠近端部109的位置。在躯体部105的内侧形成有螺纹108,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结合部91的外侧形成有螺纹69。并且,通过躯体部105的内侧的螺纹108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结合部91的外侧的螺纹69卡合,从而将盖部件63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卡合。在盖部件63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卡合的状态下,盖部件63覆盖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筒部92。即,盖部件63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卡合的状态是覆盖状态。
这里,如图23所示,在盖部件63的顶板部106上设置有栓部111。栓部111设置在顶板部106的墨水出口形成部65(图20)侧、即顶板部106的端部109侧。栓部111从顶板部106朝向端部109侧突出。栓部111设置在顶板部106的中央的区域中。当将盖部件63安装到墨水瓶62上时,栓部111设置在与筒部92的墨水出口95相对(对置)的位置。栓部111具有筒状的外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从躯体部105的端部109到栓部111的端部112的距离(深度)比从墨水出口形成部65(图20)的结合部91的端部113到筒部92的端面94的距离短(浅)。即,如作为沿图16中的C-C线的截面图的图24所示,当将盖部件63安装在墨水瓶62上时,栓部111从筒部92的外侧将端面94覆盖。这里,筒状的栓部111的内径比筒部92的端面94侧的端部的外径稍小。因此,当将盖部件63安装到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时,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墨水出口95被栓部111密封。即,在盖部件63安装到墨水瓶62上的状态下,通过栓部111与筒部92抵接从而密封墨水出口95。另外,此时盖部件63设定成不与墨水出口95的内径部分接触。同样,此时盖部件63设定成不与阀101接触。
由此,能够将墨水出口95密封。因此,在尚未将容器主体部67内的墨水完全注入到罐10中而在容器主体部67内尚有墨水剩余的情况下等,能够在用盖部件63堵塞墨水出口95的状态下将墨水保管在墨水瓶62内。由此,能够在将开封后的容器主体部67内的气密性提高的状态下保管墨水。其结果是,能够将墨水瓶62内的墨水的液体成分蒸发、墨水劣化的情况抑制得较低。
如图25所示,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定位部121。以下,在分别识别两个定位部121的情况下,将两个定位部121分别标记为定位部121A以及定位部121B。当向从筒部92朝向结合部91的方向俯视墨水出口形成部65时,定位部121A和定位部121B位于筒部92的外侧。
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定位部121A和定位部121B设置在结合部91上。当向从筒部92朝向结合部91的方向俯视墨水出口形成部65时,定位部121A和定位部121B设置在隔着筒部92相互对置的位置。定位部121A和定位部121B从结合部91朝向端面94侧突出。定位部121A和定位部121B分别经由结合部122而与筒部92结合。
在定位部121A以及定位部121B上分别设置有凹部123。凹部123与形成在罐单元4(图10)的转接器38中的插槽部54上的第一凸部59卡合。如果插槽部54的第一凸部59与定位部121的凹部123彼此适合,则能够将墨水出口形成部65插入插槽部54中。如前所述,在一个插槽部54中,第一凸部59相对于连接管49的中心点呈点对称地配置。由此,当向从筒部92朝向结合部91的方向俯视墨水出口形成部65时,定位部121A以及定位部121B相对于墨水出口95的中心轴线CL呈点对称地配置。定位部121A和定位部121B相对于墨水出口95的中心轴线CL以相位角180°的间隔等间隔地形成。另外,中心轴线CL是指,当向从筒部92朝向结合部91的方向俯视墨水出口形成部65时穿过由墨水出口95的周缘所包围的区域的中心并与该区域垂直的轴线。
此外,在筒部92的端面94上,在墨水出口95的外侧的部分上形成有凹部131。如图21所示,凹部131以朝向容器主体部67侧凹陷的朝向形成。因此,容易利用凹部131拦截从墨水出口95流到端面94上的墨水。由此,容易防止从墨水出口95流到端面94上的墨水向容器主体部67侧扩散。这样,在该墨水瓶62中,容易使便利性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盖部件63上形成有凹部132。如图24所示,凹部132以朝向与容器主体部67侧相反的一侧、即在W轴方向上凹陷的朝向形成。凹部132包围墨水出口95而形成环状。而且,凹部132形成于比凹部131更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容易先于凹部131而利用凹部131拦截从墨水出口95流到端面94上的墨水。由此,容易进一步防止从墨水出口95流到端面94上的墨水向容器主体部67侧扩散。这样,在该墨水瓶62中,容易使便利性提高。另外,凹部132并不限定于连成环状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局部地形成环状的结构。即使局部地形成凹部132,也能够获得拦截墨水的效果。
如图11所示,当图25所示的定位部121的凹部123适合于罐单元4(图10)的转接器38中的插槽部54的第一凸部59时,能够将墨水瓶62的墨水出口形成部65插入到墨水注入部56中。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中,筒部92的半径方向的大小比结合部91的半径方向的大小小(参照图25)。由此,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筒部92能够避开覆盖相邻的墨水注入部56的盖部件39,从而能够将墨水出口形成部65插入到墨水注入部56中。此时,如作为截面图的图26所示,罐10的连接管49插入到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导出流路93内。另外,在图26中示出了沿着YZ平面将图11所示的罐10、转接器38以及墨水瓶62切断时的截面。此时,如作为图26中的D部分的放大图的图27所示,阀101被连接管49打开。
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定位部121碰到了插槽部54的底的状态下,从插槽部54的底到端面94的距离L1与从插槽部54的底到连接管49的顶端部135的距离L2具有下述(2)式的关系。
L1<L2…(2)
根据上述(2)式的关系,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碰到了插槽部54的底的状态下,连接管49的顶端部132从墨水出口95进入导出流路93内。即,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碰到了插槽部54的底的状态下,连接管49与墨水出口95连接。由此,在罐10中,连接管49设置成能够与墨水出口95连接。
此时,从插槽部54的底到阀101的距离L3、距离L1以及距离L2具有下述(3)式的关系。
L1<L3<L2…(3)
根据上述(3)式的关系,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定位部121碰到了插槽部54的底的状态下,阀101被连接管49打开。通过上述关系,当成为墨水出口95与连接管49连接、且阀101打开了的状态时,定位部121规定阀101相对于罐10的位置。
由此,导出流路93和罐10的内部经由连接管49的流路53A以及流路53B而相互连通。因此,墨水瓶62内的墨水能够经由连接管49而注入罐10内。如前所述,连接管49的内部被划分为两个流路53A以及流路53B。由此,墨水瓶62内的墨水能够从流路53A以及流路53B的一方流入罐10内,并且罐10内的大气能够从流路53A以及流路53B的另一方流入墨水瓶62内。即,能够经由被划分为两个流路53A及流路53B的连接管49,迅速地促进墨水瓶62内的墨水与罐10内的大气的交换(称作气液交换)。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迅速地进行从墨水瓶62向罐10的墨水的注入,所以便利性提高。
此外,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中,螺纹81的沿着W轴的形成区域141的至少一部分与螺纹69的沿着W轴的形成区域142重叠。即,形成于结合部91的内侧的螺纹81的W轴方向上的形成区域141的至少一部分与形成于结合部91的外侧的螺纹69的W轴方向的形成区域142重叠。另外,螺纹69对应于第二螺纹,螺纹81对应于第一螺纹。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沿着W轴的方向上高效地配置螺纹69和螺纹81。由此,容易减小瓶组件61、墨水瓶62的沿着W轴的尺寸。由此,能够容易使瓶组件61、墨水瓶62小型化。
此外,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63的螺纹108并不连续,且并未连在一起。即,在盖部件63上,存在螺纹108断续地中断的部分。在其他观点中,也可以表述为盖部件63的螺纹108为局部具有缺口部的结构。在盖部件63上,断续地设置有螺纹108。根据该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螺纹108中断的部分,图24所示的空间145容易向大气开放。
在将盖部件63安装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的状态下,空间145是被盖部件63和墨水出口形成部65封闭的空间。空间145的气密性容易变高。当空间145的气密性高时,空间145的压力容易因环境温度、大气压等的变动而变动。当空间145的压力变动时,例如盖部件63容易变形。当盖部件63变形时,可想而知,盖部件63容易从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脱落、破损。此外,例如,栓部111和筒部92的气密性容易降低。
对于这种技术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盖部件63的螺纹108断续地设置,所以容易经由螺纹108中断的部分将空间145向大气开放。由此,容易缓和空间145的压力的变动。因此,能够将盖部件63发生变形的情形抑制得较低。其结果是,能够将墨水从墨水出口95漏出的情形抑制得较低。
此外,如图2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盖部件63向墨水出口形成部65安装时,盖部件63的螺纹108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螺纹69卡合后(咬合后),栓部111嵌合于筒部92。即,在栓部111嵌合于筒部92之前,盖部件63的螺纹108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螺纹69开始卡合。根据该结构,由于容易诱导栓部111与筒部92的嵌合,所以容易防止栓部111与筒部92的嵌合出错。此外,在该结构中,由于能够将螺纹108与螺纹69的卡合所产生的旋转的力(扭矩)变为沿着W轴的方向的力,所以即使以较弱的力也能够使沿着W轴的方向的力变强。因此,能够使操作者不易感受到作用在栓部111与筒部92的嵌合上的阻力(负荷)。
此外,如图3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在墨水瓶62外安装有外装膜147的瓶组件61的结构。外装膜147包裹在容器主体部67(图20)的躯体部8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部67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由此,能够隔着容器主体部67目视确认容纳在容器主体部67中的墨水。
相对于此,图30所示的外装膜147具有容易遮挡外部光线的遮光功能。因此,无法隔着外装膜147目视确认墨水瓶62内的墨水。此外,能够通过外装膜147容易地避免光照射到墨水瓶62内的墨水。此外,在外装膜147上,记载有例如表示与墨水有关的信息等的标识。作为与墨水有关的信息,可举例出例如墨水的种类、使用相关说明书、注意事项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装膜147上设置有狭缝部148。狭缝部148的内侧的区域具有透光性。因此,能够经由狭缝部148目视确认墨水瓶62内的墨水。由此,能够通过目视确认残存在墨水瓶62内的墨水的量。在其他的观点中,也可以表述为狭缝部148是目视确认残存在墨水瓶62内的墨水量的窗口(亦称为窗口部)。另外,狭缝部148的个数既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此外,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设置有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密封墨水出口95的阀101。因此,在将盖部63从墨水瓶62上卸下的状态下,例如,即使将墨水出口95朝下而使墨水瓶62倾倒,也会利用阀101而容易地抑制容器主体部67内的墨水从墨水出口95漏出。此外,在将盖部件63从墨水瓶62卸下的状态下,例如,在搬运墨水瓶62时,即使墨水瓶62摇动,也会利用阀101而容易地抑制容器主体部67内的墨水从墨水出口95漏出。
这样,阀101作为阻止流体的从墨水出口95向与导出流路93侧相反的一侧的外侧漏出的流动的单向阀发挥作用。因此,也可以表述为阀101是设置在导出流路93上的单向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水瓶62中,当墨水容纳部64内的压力变为低于大气压的减压状态时,作为单向阀发挥作用的阀101打开。由此,墨水容纳部64内的压力接近大气压。另一方面,即使墨水容纳部64内的压力变为高于大气压的加压状态(亦称为蓄压状态),作为单向阀发挥作用的阀101也难以打开。因此,墨水容纳部64内的加压状态不易被解除。
而且,如作为图21中的E部的放大图的图31所示,当加压状态的程度增加时,有时会出现阀101的支撑部151向W轴方向变形、阀101位移到比本来的位置152A更加向W轴方向突出的位置152B的情形。将阀101向W轴方向突出的情形表述为阀101反转。在图31中,图示有阀101向W轴方向突出的状态、即阀101反转的状态。阀101反转的状态是阀101承受墨水容纳部64内的压力且阀101关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例如,当将墨水出口95朝下而使墨水瓶62倾倒时,墨水的水位压力也作用于阀101。此时,如果阀101不能承受压力,则墨水容纳部64内的墨水从墨水出口95喷出。
如图32所示,当在阀101反转的状态下将盖部件63安装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时,在栓部111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筒部92接触之前,盖部件63的突起153与阀101接触。另外,突起153设置在由栓部111包围的区域内。在盖部件63中,突起153从由栓部111包围的区域朝向墨水出口形成部65侧、即朝向-W轴方向突出。
突起153设置在与墨水出口95对置的部分上,且具有容纳到墨水出口95的区域中的大小。因此,当在阀101反转的状态下将盖部件63安装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时,突起153能够与阀101接触。由此,阀101被突起153打开,墨水容纳部64内向大气开放。由此,阀101从位置152B恢复到位置152A。根据上述结构,当在阀101反转的状态下将盖部件63安装在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时,反转的阀101恢复到本来的位置152A。
这里,如图33所示,当完成盖部件63向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安装时,在栓部111与筒部92之间,形成有被栓部111包围的区域、筒部92以及阀101包围的空间155。将已完成盖部件63向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安装的状态称为安装状态。在安装状态下,由于栓部111与筒部92嵌合,所以空间155被密闭。在安装状态下,空间155与墨水容纳部64被阀101隔开。
在安装状态下,例如,当瓶组件61放置在高温环境、低压环境中时,墨水容纳部64内和空间155内变为加压状态。此时,由于墨水容纳部64内和空间155内同为加压状态,所以使阀101位移的力不起作用。然而,如图34所示,在该状态下,当将盖部件63从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取下时,由于空间155的容积膨胀,所以空间155内的压力低于墨水容纳部64内的压力。因此,此时,如图35所示,阀101容易反转。
然而,在阀101反转之前、即阀101位移至位置152B(图32)之前,阀101与突起153接触。并且,在阀101与突起153接触的状态下,栓部111与筒部92脱离嵌合。由此,在阀101打开的状态下,空间155以及墨水容纳部64向大气开放。因此,即使在安装状态下墨水容纳部64内和空间155内变为加压状态,也能够通过取下盖部件63而抑制阀101反转。
此外,有时墨水容纳部64的蓄压状态会因反复装卸盖部件63而发生。如图34所示,当将盖部件63向墨水出口形成部65安装时,栓部111与筒部92开始嵌合后,在变为图33所示的安装状态的过程中空间155的容积被压缩。因此,空间155内被加压。当空间155内被加压时,空间155内的大气经由阀101被送入到墨水容纳部64内。相反,当将盖部件63从墨水出口形成部65上取下时,由于空间155的容积膨胀,所以空间155内的压力低于墨水容纳部64内的压力。然而,此时,墨水容纳部64内的大气向空间155侧的移动因阀101而被阻碍。
由此,由于将盖部件63相对于墨水出口形成部65反复进行装卸,墨水容纳部64内容易变成蓄压状态。因此,如图35所示,由于反复装卸盖部件63,阀101容易反转。然而,如前所述,在阀101反转之前、即阀101位移至位置152B(图32)之前,阀101与突起153接触。而且,在阀101与突起153接触的状态下,栓部111与筒部92脱离嵌合。由此,在阀101打开的状态下空间155以及墨水容纳部64向大气开放。因此,即使在安装状态下墨水容纳部64内和空间155内变为加压状态,也能够通过取下盖部件63而抑制阀101反转。
据上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瓶组件61,能够使墨水容纳部64内的蓄压状态容易向大气开放。由此,在用墨水瓶62向罐10注入墨水时等,能够容易避免墨水瓶62内的墨水漏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即使在通过盖部件63而使蓄压状态向大气开放时墨水从墨水出口95飞散,也能够用盖部件63接收飞散的墨水,所以容易避免墨水飞散到瓶组件61之外。
如图3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153分散设置在环状的区域。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153不连成环状。从其他的观点,也可以表述为多个突起153排列成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突起153排列成环状。此外,从再另外的观点,也可以表述为突起153具有将连成环状的筒状的壁局部地切除的形态。
如图37所示,与突起153相对的阀101具有在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156上形成有狭缝157的结构。狭缝157相对于板状部件156呈放射状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件156被狭缝157划分为六个区域。将被狭缝157划分的六个区域分别称为阀体159。通过外力作用于阀体159,从而使狭缝157打开。由此,阀101变为打开的状态。
如图3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六个阀体159,四个突起153相对。当阀体159被突起153推压时,阀体159变形,狭缝157打开。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六个阀体159,四个突起153相对。即,突起153的个数比阀体159的个数少。根据该结构,在多个突起153中,能够产生与狭缝157抵接的突起153,以及脱离狭缝157的突起153。由此,能够可靠地使狭缝157容易打开。
这里,如前所述,设置有突起153的盖部件63构成为能够通过螺纹108而相对于墨水出口形成部65卡合。因此,如图39所示,当将盖部件63向墨水出口形成部65装卸时,盖部件63和阀101相对逆向旋转。因此,在盖部件62相对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安装、卸下的过程中,突起153抵接的狭缝157在旋转方向上交替变化。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部件62相对于墨水出口形成部65的安装、卸下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与突起153抵接的阀体159,以及脱离突起153的抵接的阀体159。由此,通过与突起153抵接的阀体159与脱离突起153的抵接的阀体159的相对变形的差异,能够可靠地使狭缝157容易打开。
另外,如果从别的观点表述本实施方式,则能够如下进行表述。图14所示的必要条件是,即使在扫描仪单元5被罐盖36支撑为打开状态的状态下,墨水瓶62也能够相对于罐单元4维持自立的状态。如图40所示,该必要条件能够表述为,从中心轴线CL至扫描仪单元5的沿着Y轴的距离L5比从中心轴线CL至墨水瓶62的半径方向上的侧面的沿着Y轴的距离L6长。
即,如果从别的观点表述本实施方式,则如下进行表述。当使墨水瓶62自立时,以罐10的连接管49(图7)的轴心为中心的轴向上的、在墨水容纳部64的与连接管49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位置,从轴线至作为主体盖的一例的扫描仪单元5的距离L5比从轴线至墨水容纳部64的半径方向上的侧面的距离L6长。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扫描仪单元5与墨水瓶62之间形成间隙。由此,能够实现打印机1的小型化,并且墨水瓶62能够不与扫描仪单元5发生干涉地维持自立的状态,从而能够稳定地注入墨水。另外,在图40所示的墨水瓶62中,墨水容纳部64的与连接管49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是+Z轴方向的端部,其在图17所示的墨水瓶62中相当于-W轴方向的端部。
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瓶组件61,示出各种尺寸的实施例。在图41所示的瓶组件61中,尺寸L7、直径D1以及直径D2分别如下设定。
L7=138mm
D1=37.8mm
D2=53.7mm
并且,在打印机1中,图42所示的尺寸L8、L9以及L10分别如下设定。在图42中,作为墨水瓶62的容器主体部67,示出了容器主体部67B。
L8=121.6mm
L9=239.2mm
L10=244.8mm
另外,在自立的墨水瓶62中,尺寸L8是从转接器38至+Z轴方向的端部的尺寸。在自立的墨水瓶62中,尺寸L9是从打印机1的底面至+Z轴方向的端部的尺寸。在扫描仪单元5被罐盖36支撑为打开状态的状态下,尺寸L10是从打印机1的底面至扫描仪单元5的+Y轴方向的端部的尺寸。
此外,在打印机1中,图43所示的尺寸L11、L12以及L13分别如下设定。在图43中,示出了将打印机1的一部分和墨水瓶62以YZ平面切断时的截面。此外,在图43中,作为墨水瓶62的容器主体部67,示出了容器主体部67B。
L11=4.9mm
L12=26.9mm
L13=36.2mm
另外,尺寸L11是从自立的墨水瓶62的+Z轴方向的端部至扫描仪单元5的+Y轴方向的端部的沿着Z轴的尺寸。在自立的墨水瓶62中,尺寸L12是从连接管49(图7)的轴心至墨水瓶62的-Y轴方向的端部的尺寸。在自立的墨水瓶62中,尺寸L13是从连接管49(图7)的轴心至扫描仪单元5的沿着Y轴的尺寸。
此外,作为图43中的F部的放大图的图44所示的尺寸L14~L18以及直径D3分别如下设定。
L14=12.6mm
L15=11.4mm
L16=5.8mm
L17=1.8mm
L18=9.7mm
D3=6mm
另外,尺寸L14是从罐10的+Z轴方向的端部至连接管49的+Z轴方向的端部的尺寸。在自立的墨水瓶62中,尺寸L15是从阀101的+Z轴方向的端部至罐10的+Z轴方向的端部的尺寸。在自立的墨水瓶62中,尺寸L16是从阀101的-Z轴方向的端部至罐10的+Z轴方向的端部的尺寸。在自立的墨水瓶62中,尺寸L17是从端面94至插槽部54(图7)的底的沿着Z轴的尺寸。在自立的墨水瓶62中,尺寸L18是从定位部121(图25)的-Z轴方向的端部至转接器38的沿着Z轴的尺寸。直径D3是连接管49的外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各实施例中,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将除了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喷射、喷出或涂敷而消耗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作为微小量的液滴而被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滴状、以线状拖尾的形状。此外,这里所述的液体,只要是能够由液体喷射装置消耗那样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是液相时的状态即可,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体。此外,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到溶剂中的液体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除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墨水以外,还可以举出液晶等。这里,作为墨水,包含通常的水性墨水及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组成物。并且,作为墨水,能够使用升华转印墨水。升华转印墨水是例如包含升华性染料那样的升华性的颜色材料的墨水。印刷方法利用液体喷射装置将那样的升华转印墨水向转印介质喷射,并且使该转印介质与被印刷物接触并加热,从而使颜色材料升华并转印到被印刷物上。被印刷物是T恤、智能手机等。这样,若是包括升华性的颜色材料的墨水,则能够在多种多样的被印刷物(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有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在液晶显示器,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也可以是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而喷射作为样品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micro dispenser)等。进而,也可以是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的精密机械定位(pinpoint)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向基板上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也可以是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各样的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适当对与发明内容栏中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组合。此外,如果该技术特征未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必须的技术特征而说明,则能够适当删除。

Claims (9)

1.一种瓶组件,其具备:墨水瓶和盖部件,
所述墨水瓶具备:墨水出口形成部,其具有墨水出口;以及容器主体部,其与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结合,且具有能够容纳所述墨水的墨水容纳部;
所述盖部件通过螺纹卡合而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墨水瓶,其中,
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具备配置于所述墨水出口的阀,所述阀在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上形成有狭缝,且具有被所述狭缝划分的阀体,
所述盖部件具有在安装于所述墨水瓶的安装状态下与所述墨水出口对置的顶板部,在所述顶板部设置有在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顶板部向所述墨水出口突出的突起,
所述阀是能够取得作为通常状态的第一状态和位置变化成在所述墨水瓶的轴方向上与所述通常状态相比更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侧的那一侧的第二状态的结构,所述第二状态是所述阀承受所述墨水容纳部内的压力而关闭阀的状态,
在所述阀的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突起不与所述阀接触,
在所述阀的所述第二状态下,或者在从所述阀的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转移的中途,所述突起构成为与所述阀接触而将所述阀打开且恢复到所述第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的所述第二状态下,且在所述盖部件向所述墨水瓶安装时,所述突起与所述阀接触而将所述阀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阀的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转移的中途,并且在所述盖部件从所述安装状态卸下的中途,所述突起与所述阀接触而将所述阀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从所述阀的中心朝向周围而形成为放射状,所述突起和所述阀位于所述中心与所述周围之间的部分能够接触地配置为环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由配置为环状的多个突起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个数比所述阀体的个数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具有台阶部,该台阶部的高度比所述突起低,且设置在与所述突起相比更靠半径方向外侧,且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墨水出口对置。
8.一种瓶组件,其具备:
墨水瓶;以及
盖部件,其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墨水瓶,其中,
所述墨水瓶具有墨水出口,
所述盖部件具有:
突起,其设置于在安装于所述墨水瓶的安装状态下与所述墨水出口对置的顶板部;以及
台阶部,其高度比所述突起低,且设置在与所述突起相比更靠半径方向外侧,且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墨水出口对置,
在所述顶板部,所述盖部件在与所述突起相比更靠半径方向外侧具有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水瓶具备设置于所述墨水出口内的阀,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台阶部与所述阀之间在所述安装状态下形成有间隙。
CN202210414683.XA 2017-03-01 2018-02-27 打印机、墨水瓶 Active CN114734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4683.XA CN114734729B (zh) 2017-03-01 2018-02-27 打印机、墨水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8003 2017-03-01
JP2017038003A JP2018144239A (ja) 2017-03-01 2017-03-01 プリンター、インクボトル
CN202210414683.XA CN114734729B (zh) 2017-03-01 2018-02-27 打印机、墨水瓶
CN201810161788.2A CN108528045A (zh) 2017-03-01 2018-02-27 打印机、墨水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1788.2A Division CN108528045A (zh) 2017-03-01 2018-02-27 打印机、墨水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4729A CN114734729A (zh) 2022-07-12
CN114734729B true CN114734729B (zh) 2024-01-09

Family

ID=6335756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4683.XA Active CN114734729B (zh) 2017-03-01 2018-02-27 打印机、墨水瓶
CN202011429946.1A Active CN112549778B (zh) 2017-03-01 2018-02-27 瓶组件
CN201810161788.2A Pending CN108528045A (zh) 2017-03-01 2018-02-27 打印机、墨水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9946.1A Active CN112549778B (zh) 2017-03-01 2018-02-27 瓶组件
CN201810161788.2A Pending CN108528045A (zh) 2017-03-01 2018-02-27 打印机、墨水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8292B2 (zh)
JP (1) JP2018144239A (zh)
CN (3) CN114734729B (zh)
TW (2) TWI780115B (zh)
WO (1) WO20181594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91315U (zh) 2016-06-10 2018-05-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和墨水补充系统
CN107487084B (zh) 2016-06-10 2020-08-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
TWI774588B (zh) 2016-06-10 2022-08-1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補給容器
US10350901B2 (en) 2016-06-10 2019-07-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bottle
JP6907559B2 (ja) * 2017-01-26 2021-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ボトル
USD849532S1 (en) * 2018-02-26 2019-05-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ackaging container
JP7110725B2 (ja) * 2018-05-23 2022-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プリンター
JP7287049B2 (ja) * 2019-03-27 2023-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JP7282574B2 (ja) * 2019-04-05 2023-05-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D925647S1 (en) 2019-04-05 2021-07-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bottle for refilling printer cartridges
CN110014742B (zh) * 2019-04-12 2020-12-08 浙江昌新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平行转向原理的可重复填充分体式墨盒
JP7419680B2 (ja) 2019-06-28 2024-01-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2021028123A (ja) * 2019-08-09 2021-02-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収容装置
JP7347009B2 (ja) * 2019-08-29 2023-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
JP7374718B2 (ja) * 2019-10-31 2023-1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タンク
JP2022018869A (ja) * 2020-07-16 2022-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2022018851A (ja) * 2020-07-16 2022-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2022018712A (ja) 2020-07-16 2022-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US11607887B2 (en) 2020-07-30 2023-03-21 Keyence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JP2022069089A (ja) 2020-10-23 2022-05-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JP2023043905A (ja) * 2021-09-17 2023-03-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CN114030295B (zh) * 2021-10-30 2023-01-03 浙江隆生数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喷墨印花机用供墨系统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89458A1 (en) * 1992-02-14 1993-08-15 Nadi Bilani System comprising a container having a slit valve as a venting valve and a liquid contained in said container
JPH09309554A (ja) * 1996-05-21 1997-12-02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注出栓
TW465564U (en) * 2000-08-05 2001-11-21 Bau-Wu Tian Leakage proof and easy to suck bottle cap structure
CN2754906Y (zh) * 2004-09-01 2006-02-01 张宏阳 防洒墨水瓶
CN2875813Y (zh) * 2006-03-15 2007-03-07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及其压差调节阀
CN201806130U (zh) * 2010-04-30 2011-04-27 乐敦制药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用盖体
CN102333705A (zh) * 2009-01-30 2012-01-25 毕森父子有限公司 容器封盖组件
KR20120015251A (ko) * 2010-08-11 2012-02-21 박정욱 막걸리 병마개
CN202965514U (zh) * 2011-06-15 2013-06-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液体容器复合体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203186779U (zh) * 2013-03-19 2013-09-11 佑崧企业有限公司 具有内盖安全挡止的胶水瓶
CN10366059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供应装置以及墨水容纳容器
CN104053609A (zh) * 2012-01-06 2014-09-17 国际密封系统公司 无衬垫盖
CN105008136A (zh) * 2013-03-01 2015-10-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匣单元、喷墨打印机、墨水匣
TWM516015U (zh) * 2015-10-02 2016-01-21 zhi-chao Xu 瓶蓋改良
CN105416812A (zh) * 2016-01-19 2016-03-23 刘清凤 一种标准品储液瓶瓶盖
CN205470589U (zh) * 2016-01-19 2016-08-17 广州雅塑包装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多重密封瓶盖
JP2016193616A (ja) * 2016-07-22 2016-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
CN205819754U (zh) * 2016-06-22 2016-12-21 苏州宝柏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透气容器结构
CN106427220A (zh) * 2015-08-10 2017-02-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9108A (en) 1986-12-19 1988-06-0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Bimodal storage and dispensing package including self-sealing dispensing valve to provide automatic shut-off and leak-resistant inverted storage
JP3782138B2 (ja) * 1995-09-29 2006-06-0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内容物押出容器
JP3343876B2 (ja) * 1996-03-07 2002-1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弁体、弁、これらを備えた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該インクタンク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
JP3523021B2 (ja) 1997-06-20 2004-04-2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容 器
US6079823A (en) * 1997-07-23 2000-06-27 Marconi Data Systems Inc. Ink bottle with puncturable diaphragm closure
US6935730B2 (en) * 2000-04-03 2005-08-30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f Zhuhai One-way valve, valve unit assembly, and ink cartridge using the same
FR2831855B1 (fr) * 2001-11-06 2004-04-02 Gemplus Card Int Agencement d'alimentation en fluide d'une machin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detrompage
KR100619063B1 (ko) * 2004-12-07 2006-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TWM271716U (en) * 2005-02-23 2005-08-01 Yi-Tzung Yan Subtle pressure balancing device between cartridge and ink bottle
JP2006264133A (ja) * 2005-03-24 2006-10-05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76064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Yong Wang Cap assembly for an ink bottle
JP5109536B2 (ja) * 2007-08-31 2012-12-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の製造方法
BRPI0817556A2 (pt) * 2007-10-10 2015-06-23 Deltona Innovations Ag Fecho de plástico
CN201604360U (zh) * 2010-01-25 2010-10-13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填充墨水瓶
JP5769384B2 (ja) * 2010-04-20 2015-08-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60399B2 (ja) * 2010-11-16 2015-08-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補充容器
FR2972429B1 (fr) * 2011-03-09 2013-04-05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Dispositif de bouchage d'un col de recipient
MY166230A (en) * 2012-08-10 2018-06-22 Seiko Epson Corp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liquid supply system and liquid container unit
JP6083187B2 (ja) 2012-10-15 2017-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9421781B2 (en) 2012-10-15 2016-08-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083186B2 (ja) * 2012-10-15 2017-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111748B2 (ja) * 2013-03-07 2017-04-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収容容器、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5793050B (zh) * 2013-11-29 2018-06-05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补给容器和包括该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JP6196546B2 (ja) * 2013-12-13 2017-09-1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GB2524843B (en) * 2014-04-04 2018-12-19 Pet Eng & Services S R L Pressurised container with pressure relief valve
JP6331623B2 (ja) * 2014-04-11 2018-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US9630829B2 (en) * 2014-07-23 2017-04-25 Ronald Sokol Bottle valve insert
JP2016087848A (ja) * 2014-10-31 2016-05-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システム
JP6536125B2 (ja) * 2015-03-30 2019-07-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16203991A (ja) * 2015-04-16 2016-1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205130636U (zh) * 2015-11-20 2016-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水瓶
JP6794783B2 (ja) * 2016-11-04 2020-1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89458A1 (en) * 1992-02-14 1993-08-15 Nadi Bilani System comprising a container having a slit valve as a venting valve and a liquid contained in said container
JPH09309554A (ja) * 1996-05-21 1997-12-02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注出栓
TW465564U (en) * 2000-08-05 2001-11-21 Bau-Wu Tian Leakage proof and easy to suck bottle cap structure
CN2754906Y (zh) * 2004-09-01 2006-02-01 张宏阳 防洒墨水瓶
CN2875813Y (zh) * 2006-03-15 2007-03-07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及其压差调节阀
CN102333705A (zh) * 2009-01-30 2012-01-25 毕森父子有限公司 容器封盖组件
CN201806130U (zh) * 2010-04-30 2011-04-27 乐敦制药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用盖体
KR20120015251A (ko) * 2010-08-11 2012-02-21 박정욱 막걸리 병마개
CN202965514U (zh) * 2011-06-15 2013-06-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液体容器复合体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4053609A (zh) * 2012-01-06 2014-09-17 国际密封系统公司 无衬垫盖
CN10366059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供应装置以及墨水容纳容器
CN105008136A (zh) * 2013-03-01 2015-10-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匣单元、喷墨打印机、墨水匣
CN203186779U (zh) * 2013-03-19 2013-09-11 佑崧企业有限公司 具有内盖安全挡止的胶水瓶
CN106427220A (zh) * 2015-08-10 2017-02-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TWM516015U (zh) * 2015-10-02 2016-01-21 zhi-chao Xu 瓶蓋改良
CN105416812A (zh) * 2016-01-19 2016-03-23 刘清凤 一种标准品储液瓶瓶盖
CN205470589U (zh) * 2016-01-19 2016-08-17 广州雅塑包装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多重密封瓶盖
CN205819754U (zh) * 2016-06-22 2016-12-21 苏州宝柏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透气容器结构
JP2016193616A (ja) * 2016-07-22 2016-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0115B (zh) 2022-10-11
CN114734729A (zh) 2022-07-12
TW202304722A (zh) 2023-02-01
TW201836863A (zh) 2018-10-16
US10618292B2 (en) 2020-04-14
CN112549778B (zh) 2022-11-08
JP2018144239A (ja) 2018-09-20
US20180250943A1 (en) 2018-09-06
CN108528045A (zh) 2018-09-14
CN112549778A (zh) 2021-03-26
TWI808894B (zh) 2023-07-11
WO2018159415A1 (ja)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34729B (zh) 打印机、墨水瓶
CN107487088B (zh) 墨水瓶
US20230173814A1 (en) Ink bottle and bottle set
CN109383131B (zh) 墨水补充容器、墨水补充容器的制造方法
TW201544351A (zh) 液體收容容器
CN109328140B (zh) 液体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JP6953906B2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
JP6809121B2 (ja) ボトルセット
US11318748B2 (en) Liquid supply system and liquid container
CN107264046B (zh) 盖子和打印机
JP6992339B2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インク補給容器の再生方法
JP7306149B2 (ja) 液体収容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001528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001444A (ja) 液体容器、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