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3050B - 补给容器和包括该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补给容器和包括该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3050B
CN105793050B CN201380078159.9A CN201380078159A CN105793050B CN 105793050 B CN105793050 B CN 105793050B CN 201380078159 A CN201380078159 A CN 201380078159A CN 105793050 B CN105793050 B CN 105793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ompensation tank
latch
black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81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3050A (zh
Inventor
松下雄彦
吉田直伦
宫尾明
原田信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93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3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3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3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18Arrangements of closures with protective outer cap-like covers or of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closures
    • B65D51/20Caps, lids, or covers co-operating with an inner closure arranged to be opened by piercing, cutting, or t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41J2002/1853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ink collectors for continuous Inkjet printers, e.g. gutters, mist suc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补给墨或溶剂时减少墨或溶剂产生的污染的补给容器和喷墨记录装置。补给容器包括:具有贮存墨或溶剂的贮存室且形成有开口部的贮存部件;将所述贮存部件的开口部封闭的栓部件;和覆盖所述栓部件的盖部件,所述补给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栓部件与所述盖部件之间设置有具有贯通孔的密封部件,所述盖部件具有与所述密封部件的贯通孔同心状开设的贯通孔,所述密封部件的贯通孔的部分或所有的内径比所述盖部件的贯通孔的内径小。

Description

补给容器和包括该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补给容器和包括该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56120号公报)。该公报中,记载了这样的内容,即,“在墨容器11的上部开口30中嵌入有卡合部件31。墨补给容器35的墨补给口36在外周部具有螺纹37,在开口中压入固定有弹簧栓。弹簧栓由主体38、栓41和弹簧42构成,在主体38的中央设置有墨流出口39,其周围形成有圆环状的凸起40。弹簧42在压缩状态下安装于主体38中,对栓41朝向凸起40施力。栓41上存在多个槽43,在栓被顶起时形成空气与墨的路径。卡合部件31在内周面形成有配合墨补给口36的螺纹37的螺纹槽32,底板部具有四个墨流入口34,在中央设置有被弹簧栓41顶着的顶接部33。”(参考说明书摘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5612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中,出于提供一种从墨补给容器对墨容器补给墨时墨不会飞溅或溢出的喷墨记录装置之目的,记载了上述结构。
然而,该结构中在补给墨时墨会附着在墨补给容器的弹簧栓上,而由于拆下墨补给容器时弹簧栓将露出到墨补给容器外部,所以存在残留在弹簧栓上的墨滴落而引起墨污染的可能。
本发明考虑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补给墨或溶剂时减少墨或溶剂产生的污染的补给容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采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方案。
本申请包括多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举其中一例如下,即,一种补给容器,包括:具有贮存墨或溶剂的贮存室且形成有开口部的贮存部件;将所述贮存部件的开口部封闭的栓部件;和覆盖所述栓部件的盖部件,所述补给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栓部件与所述盖部件之间设置有具有贯通孔的密封部件,所述盖部件具有与所述密封部件的贯通孔同心状开设的贯通孔,所述密封部件的贯通孔的部分或所有的内径比所述盖部件的贯通孔的内径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补给墨或溶剂时减少墨或溶剂产生的污染的补给容器和包括该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实施例1的墨补给容器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1(b)是表示实施例1的墨补给容器的容器连接部之详细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安装了实施例1的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之整体图。
图3是表示安装了实施例1的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之实际使用状态之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安装了实施例1的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之控制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安装了实施例1的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之墨循环系统的系统图。
图6是表示安装了实施例1的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墨副容器的液面控制流程之一例的图。
图7是安装了实施例1的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之墨循环区域的概况图。
图8(a)是表示实施例1的墨补给容器的栓部件的形状之一例的图。
图8(b)是表示实施例1的墨补给容器的栓部件的形状之另一例的图。
图9(a)是表示实施例1的墨补给容器的盖部件的形状之一例的图。
图9(b)是表示实施例1的墨补给容器的盖部件的形状之另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墨补给容器的密封部件的形状之示例的图。
图11(a)是表示实施例1的墨补给容器的吸收部件的形状之一例的图。
图11(b)是表示实施例1的墨补给容器的吸收部件的形状之另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安装了实施例1的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之墨副容器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3(a)是表示实施例1的墨补给容器与墨副容器之连接状态的整体外观的剖面图。
图13(b)是表示实施例1的墨补给容器与墨副容器的连接部分之细节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1的墨补给容器与墨副容器的连接途中的状态之一例的剖面图。
图15(a)是表示实施例2的墨补给容器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5(b)是表示实施例2的墨补给容器与墨副容器之连接状态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3的墨补给容器的口部之结构的剖面图。
图17(a)是表示实施例4的墨补给容器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7(b)是表示实施例4的墨补给容器与墨副容器之连接状态的剖面图。
图18(a)是表示实施例5的墨补给容器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8(b)是表示实施例5的墨补给容器与墨副容器之连接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示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2是表示涉及本实施例的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整体图。喷墨记录装置100包括外部具有操作显示部3的主体1和喷墨头2,主体1与喷墨头2通过导管4连接。此外,主体1具备状态显示灯5,能够通过亮灯来显示喷墨记录装置100的运转状态,例如电源通电状态、可打印状态、警报状态、异常状态等。喷墨记录装置100具备维护门6,用户能够打开维护门6进行墨的补给等维护。
图3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实际使用状态之一例的图。喷墨记录装置100例如安装在生产食品、饮料等的工厂内的生产线上,主体1设置于使用者能够操作的位置,喷墨头2设置于能够接近在带式输送机15等生产线上输送的打印对象物13的位置。
在带式输送机15等生产线上,为了无论输送速度如何都以相同的宽度进行打印,设置有对喷墨记录装置100输出与输送速度相应的信号的编码器16,和检测打印对象物13而对喷墨记录装置100输出用于指示打印的信号的打印传感器17,它们分别与主体1内未图示的控制部200连接。
控制部200根据来自编码器16和打印传感器17的信号而控制从喷嘴8喷出的墨颗粒10的带电量和带电时刻,在打印对象物13通过喷墨头2附近的期间,使带电、发生了偏转的墨颗粒10附着在打印对象物13上进行打印。
图4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00的控制结构。作为控制结构,具有运算功能、对喷墨记录装置整体进行控制的MPU101通过总线120连接有存储MPU工作所需的程序和数据的ROM102、暂时存储程序执行中需要的数据的RAM103、供输入打印内容和设定值等的输入装置104、显示用输入装置104输入的内容和状态等的显示装置105。
此外还连接有,用于产生对安装在喷墨头2内的喷嘴151上的激振元件152施加的激振电压的激振电压发生电路111,产生带电电压施加到用于对从喷嘴151喷出的墨颗粒161施加电荷的带电电极153上的带电电压发生电路112,产生偏转电压施加到用于使带电的墨颗粒161按照打印内容相应发生偏转的偏转电极154上的偏转电压发生电路113,对进行墨和溶剂的流动的开闭的电磁阀进行控制的电磁阀控制电路114,进行对墨加压的泵的控制的泵控制电路115,和检测墨容器201、墨副容器202、溶剂副容器203的液面的液面检测电路116。
对于墨容器、墨副容器、溶剂副容器在后文中进行说明。
图5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墨循环系统的系统图。主体1内包括:贮存对喷嘴151供给的墨、并且将供给到喷嘴的墨中未用于打印的墨回收而再次贮存的墨容器201,贮存用于补给墨容器201的墨的墨副容器202,贮存用于稀释墨和清洗路径的溶剂的溶剂副容器203,对墨或溶剂加压的泵211至214,使墨和溶剂的路径开闭的电磁阀221至228,捕获墨中的废物的过滤器231,降低由泵211提升的墨的压力将其调整为必要的压力的减压阀232,测定墨的压力的压力计233,和测定墨的粘度的粘度计234。喷墨头2包括喷嘴151,使IN侧的2个路径中的某一个关闭、另一个打开而与OUT侧的路径连通的三通电磁阀229,捕获从喷嘴喷出的墨中未用于打印的墨的墨槽241。
墨副容器202上连接有墨补给容器301,溶剂副容器203上连接有溶剂补给容器302。墨副容器202和溶剂副容器203的内部的墨分别由泵211、泵214抽吸、压送,经墨和溶剂的路径补给到墨容器201。虽然图中省略,但也能够使连接在墨容器201上的连通(连接)至泵212、泵213、粘度计234的路径连通至墨副容器202,废除从墨容器201连通至电磁阀222和主体1的外部的路径,使墨容器201与墨副容器202形成为一体。
图7中示出了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墨循环区域251的概况。墨循环区域251能够通过打开维护门6而接触到。墨循环区域251中包括由泵211至214和电磁阀221至228组件化而成的墨循环组件261,和墨副容器202、溶剂副容器203,它们通过螺钉等固定,不过省略了图示。
如上所述,墨副容器202上连接有墨补给容器301,溶剂副容器203上连接有溶剂补给容器302,该墨补给容器301、溶剂补给容器302能够由用户拆装、更换。
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墨补给容器301的结构。其中,墨补给容器和溶剂补给容器为相同的结构,以下仅针对墨补给容器进行说明,省略溶剂补给容器的说明。
图1(a)是整体结构的图,图1(b)是将墨补给容器301的前端部放大表示的图。如图1(a)所示,墨补给容器301包括贮存部件311、栓部件312、第一盖部件313、密封部件314、液体吸收部件315和第二盖部件316。
作为墨补给容器301的材质之示例,贮存部件311、第一盖部件313、第二盖部件316使用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PE)、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或聚丙烯树脂(PP),栓部件312使用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LDPE)。
此外,密封部件314使用作为弹性体的丁基橡胶或乙丙橡胶,液体吸收部件315使用开孔结构的聚烯烃类泡沫或聚烯烃无纺布。此外,上述材质是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材质,也可以使用其它材质。
对墨补给容器30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贮存部件311具有长方体形状的贮存室321,从贮存室321的一端部起延伸而出的壁面的前端部322成圆筒形状,其端面开口。
此外,在前端部322的外周缘形成有螺纹,连结前端部322与贮存室301的壁面向贮存部件311内部倾斜。
而且,在该前端部322的开口部,以插入贮存部件311内部的方式安装有栓部件312。栓部件312包括圆筒部331、凸缘部332和底部333,凸缘部332形成在圆筒部331的端部,将该凸缘部332挂扣在贮存部件311的前端部322的开口端部上而安装栓部件312。
根据该结构,圆筒部331的外侧面与贮存部件的前端部322的内侧面沿着圆周连续地密合而确保密封性,并且凸缘部332与贮存部件的前端部322的端面沿着圆周连续地密合而确保密封性,通过采用双重密封结构,从而成为防止漏液的结构。
在栓部件312的底部333上,环状地设置有厚度比其周围小的薄壁部341。本实施例中,在使墨补给容器301与主体一侧的墨副容器202连接时,墨补给容器301的栓部件312的底部333的一部分被设置在墨副容器202上的连接部凸起所戳破,该薄壁部341使得在补给墨时使用较小的操作力即可戳破,优选薄壁部的厚度是0.2至0.5mm程度。图8中示出了栓部件312的形状的例子,图8(a)中环状地连续形成了薄壁部341,图8(b)中环状地断续形成了薄壁部341。
接着,如图1(b)所示,第一盖部件313具有圆筒部351和底部352,在圆筒部351的内侧面形成有螺纹,与贮存部件311的前端部322上形成的螺纹卡合固定。
第一盖部件的端面部352具有贯通孔353,盖部件的贯通孔353与栓部件312的环状薄壁部341同心状地配置。图9中示出了盖部件313的形状的例子,图9(a)中贯通孔353形成为圆形,图9(b)中贯通孔353由沿着圆354的部分355和在其周围呈凹状的部分356形成。
进而,在栓部件312的底面部333,沿着底面部333的周缘设置有密封部件314。密封部件314呈具有贯通孔361的圆筒状,密封部件314的贯通孔361的内侧面具有2个环状凸起362、363,环状凸起362、363与贯通孔361同心状地形成,并且与第一盖部件313的贯通孔353同心状地配置。
此处,密封部件314的内侧面的环状凸起的作用在于,例如在与环状凸起同心状地在轴方向上移动的圆筒状部件与该部分密合而在压缩密封部件314的同时移动时,利用环状凸起部处局部升高的密封部件314的表面压力来确保密封性,并且在环状凸起部以外不会不必要地产生高表面压力,具有减轻产生的摩擦力的效果。此外,环状凸起的数量不限定于2个,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即使不具有凸起,只要能够确保密封性即可。
在密封部件314的外侧面形成有2个环状凸起364、365,环状凸起364、365与栓部件的圆筒部331的内侧面沿着圆周连续地密合而确保密封性。
此处,外侧面的环状凸起的数量不限定于2个,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此外也可以不存在凸起而是密封部件的外侧面与栓部件的内侧面沿着圆周连续地密合的形式。此外,在墨补给容器301未与用于与墨补给容器301连接的接合器(adapter)连接时,密封部件的外侧面的环状凸起364、365与栓部件的圆筒部331的内侧面之间不需要密封性,该部分也可以不密合,可以采用在墨补给容器301与接合器连接时,密封部件314发生变形而密合的方式。
密封部件314的内侧面的环状凸起362、363的内径372、373比盖部件的贯通孔353的内径371小。由此,在外径比盖部件的贯通孔353的内径小但几乎为相同尺寸的、主体侧墨副容器的作为补给容器(cartridge,补给盒)连接部的圆筒状部件同轴状地从盖部件的贯通孔353插入时,密封部件314的内侧面的环状凸起362、363与上述圆筒状部件的外侧面在圆周上连续地密合,能够在该部分确保密封性。
上述圆筒状部件是用于与墨补给容器301连接的接合器所具备的形状,关于接合器在后文中进行说明。图10示出了密封部件314之一例,密封部件可以是环状,例如可以是O型环。
接着对于吸收部件315进行说明。关于吸收部件315的材质,例如如上所述地使用开孔结构的聚烯烃类泡沫或聚烯烃无纺布。这两种材质都从吸收部件315的外表面到内部连续地具有间隙,能够在该间隙部吸收液体。
此外,吸收部件315具有贯通孔381,吸收部件的贯通孔381与盖部件的贯通孔353同心状地配置。吸收部件315的固定方法例如是使吸收部件315与密封部件314通过双面胶带或粘接剂接合固定。
图11中示出了吸收部件315的形状的例子,图11(a)中贯通孔381形成为圆形,图11(b)中贯通孔381由沿着圆382的部分383和在其周围呈凹状的部分384形成。
接着对第二盖部件316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二盖部件316作为一例呈具有圆筒部391和底部392的形状,以将盖部件313的贯通孔353覆盖的方式配置,防止使用和保管墨补给容器301时误损伤栓部件312、密封部件314、吸收部件315,或者从外部进入而附着废物(灰尘)。
第二盖部件的圆筒部391的开口部周缘的内侧面具备环状凸起393,与盖部件313卡合固定。该卡合由用户通过人工操作将第二盖部件向松脱方向拉拽而解除,墨补给容器301与接合器的连接在拆下第二盖部件316后进行。
此外,第二盖部件316能够由用户通过人工操作而与盖部件313卡合,能够在已使用的墨补给容器上卡合第二盖部件316。
通过设置该第二盖部件316,抑制残留在已使用的墨补给容器内部的少量的墨因使用时的冲击等而向外部飞溅,或内部的墨的气味泄漏到外部。
作为第二盖部件的其它例子,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第二盖部件也可以是标签,以将盖部件313的贯通孔353覆盖的方式粘贴。另外,图1所示的结构和上文中关于图1说明的内容也能够应用于溶剂补给容器30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墨或溶剂补给容器,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补给墨或溶剂时等减少墨或溶剂产生的污染的补给容器。
接着使用图12表示连接了本实施例的墨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墨副容器202的结构。墨副容器的贮存部件501具有贮存部511、补给口512和传感器口513,补给口512上利用螺钉503固定有接合器502。补给口512与接合器502之间具备密封部件504,确保该部分的密封性。
在贮存部件501的传感器口513上,安装有液面传感器505、抽吸管506、大气开放管507的块体(block)508通过盖509的螺纹嵌合而固定。
液面传感器505由2根金属棒构成,在具有导电性的墨的液面接触2根金属棒的位置,2根金属棒导通,在墨液面不接触2根金属棒的位置,2根金属棒不导通,根据该原理能够检测液面是否达到了某一个检测水平521。
此处,在2根金属棒的上部,虽然在图中省略,但固定有嵌合了导线的端子等,导线连接至液面检测电路116。
图6中示出了喷墨记录装置100中墨副容器202的液面控制流程之一例。在步骤401中,确认墨副容器202中设置的液面传感器505是否在检测水平521处检测出液面。
未检测出液面的情况下,表示墨副容器内的墨变少,在步骤402中显示警报。此外,此时与墨副容器连接的墨补给容器已将其内部贮存的墨几乎全部排出到墨副容器内,为几乎全空的状态。
图12中省略了墨补给容器的图。关于墨补给容器与墨副容器的连接状态之一例将在后文进行说明。作为步骤402中的警报显示的示例,使状态显示灯5的警报灯点亮,在操作显示部3上显示警报标记和表示需要在规定时间T以内更换新的墨补给容器的消息。
通常,在解除警报之前的期间,始终显示上述警报灯和警报标记,但消息能够通过用户的操作而删除。即使显示警报,喷墨记录装置100也能够如通常一样执行打印和操作等。
在步骤401中检测出液面的情况下,墨副容器内残留有足够的墨,因此不显示警报。
在步骤403中确认从不再检测出液面起是否已经过规定时间T。在已经过规定时间T的情况下,假定墨副容器内的墨因使用环境和打印频度而几乎不再有残留,如果之后还继续打印,则墨路径中不会吸入墨而是吸入空气,可能发生打印紊乱,所以在步骤406中显示异常状态,使喷墨记录装置100的运转停止。
在还未经过规定时间T的情况下,在步骤404中确认是否仍未检测出液面。步骤404中也未检测出液面的情况下返回步骤403。
若更换为新的墨补给容器,则墨补给容器内的墨排出到墨副容器内,墨副容器内的液面上升,液面传感器在检测水平521处检测出液面,转移至步骤405。
在步骤405中解除步骤402中显示的警报。图6所示的液面控制流程对于溶剂副容器而言也是相同的,作为溶剂副容器的液面传感器未检测出液面的情况下的步骤402中的警报显示的示例,显示表示需要在规定时间T以内更换新的溶剂补给容器的消息。
检测水平521设置在抽吸管506的抽吸口522上方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由此,从喷墨记录装置100运转的期间中墨副容器202内的墨因打印等而减少、液面低于检测水平521而发出警报起,直到不能够抽吸为止拉开一定时间的间隔,能够设置用户认识到警报的发生并更换墨补给容器301前的延缓时间。
在抽吸管506的上部通过嵌合而连接有氟树脂管,被连接至墨循环单元261,其路径经由电磁阀221连通至泵211。在大气开放管507的上部通过嵌合而连接有氟树脂管,其路径连通至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外部的大气,在墨副容器内的墨从抽吸管506被抽吸时,空气从大气开放管流入墨副容器内。
溶剂副容器203由于内部贮存的溶剂通常不具有导电性,使用与墨副容器不同方式的液面传感器,但图6所示的液面控制流程是相同的,除液面传感器之外与图12示出的结构相同。作为溶剂副容器的液面传感器使用浮子传感器等。关于溶剂副容器的结构图省略图示。
接合器502用于与墨补给容器301连接,关于连接状态将在后文中说明。接合器502包括上部形成锐角形状532的圆筒部531和外壁部533。接合器502的材质使用聚丙烯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等。
图13是表示墨补给容器301与墨副容器202的连接状态之一例的图。图13(a)是整体图,图13(b)是连接部的详细图。墨补给容器301在贮存部件311的前端部322朝向下方的状态下插入墨副容器202而连接。
该连接通过墨补给容器301的密封部件314的贯通孔的内侧面的环状凸起362、363与墨副容器的接合器502的圆筒部531的外侧面的嵌合而实现,此外,连接时由于接合器的圆筒部的上部的锐角形状532的作用,栓部件312的薄壁部341以保留一部分连结部541的方式被环状地戳破。
此时,栓部件的薄壁部的内侧的被环状地戳破的部分542由接合器的圆筒部531中的比栓部件的底部333更向上方突出的部分顶起,维持不会堵塞作为流路的接合器的圆筒部531的内侧的状态。
连接操作是用户从墨补给容器301拆下第二盖部件316之后,将墨补给容器301的盖部件313的圆筒部351以容纳在墨副容器202的接合器的外壁部533中的方式插入后,对墨补给容器301向下方压入的操作。
此时,墨副容器202的接合器的外壁部533的内径尺寸比墨补给容器301的盖部件313的圆筒部351的外径大,但差为0.1~0.6mm左右,较为接近;此外,接合器的圆筒部531的外径尺寸比盖部件313的贯通孔353的内径小,但差为0.1~0.6mm左右,较为接近,它们分别起到将墨补给容器301插入接合器时的引导的作用。
将墨补给容器301压入时,由于墨副容器202的接合器的圆筒部531与墨补给容器301的密封部件314之间的摩擦力,并且由于接合器的圆筒部531的锐角部531戳破栓部件312所需要的力,需要一定程度的压入力,但是通过上述操作也能够压入。
接合器502的圆筒部531的外径比墨补给容器的盖部件313的贯通孔353的内径小,但几乎是相同的尺寸,此外,密封部件314的内侧面的环状凸起362、363的内径比盖部件的贯通孔353和接合器的圆筒部531的外径小,由此如上所述地确保了该部分的密封性。
此即表示,在将墨补给容器301与墨副容器202连接而补给墨时,墨在墨补给容器的内部的环状凸起362或363的部分被密封而止住,墨补给容器的外表面、例如特别是盖部件313的底部352的外表面545不会被墨污染,由此即使用户在处理已使用的墨补给容器时手触碰墨补给容器的任意的外表面,也能够不使手被墨污染地进行作业。
此处,接合器的圆筒部531的外侧面与栓部件312的被戳破而形成的孔处于嵌合状态,但不一定在圆周的整周上密合,并不能稳定地确保该部分的密封性。在连接时,接合器的圆筒部531的内侧成为流路,墨因其自重而从墨补给容器流到墨副容器,同时空气从墨副容器流到墨补给容器,补偿因墨补给容器内部的墨流出而减少的部分的体积。此时,若接合器的圆筒部531的内径太小,则存在墨因表面张力等的作用而不会流下的情况,优选接合器的内径为约8mm以上。
此外,本实施例中墨补给容器301的贮存部件311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墨补给容器301的容积几乎不发生变化,但作为其它例子,墨补给容器的贮存部件311的刚性也可以较小,在内部的墨要因自重而流出时产生的负压和对贮存部件311加压压缩的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容积减小。
墨补给容器301在与墨副容器202连接,其内部几乎全部的墨流出之后,被用户提起而更换为新的墨补给容器。在提起墨补给容器时,例如残留在栓部件312的上部空间544和密封部件314的环状凸起362的上部空间545中的少量墨可能会经过密封部件314的贯通孔的内表面流出到墨补给容器的外表面,但是对此通过在密封部件314与盖部件313之间配置吸收部件,抑制了残留墨的流出。
图14是表示墨补给容器301与墨副容器202的连接途中的状态之一例的图。接合器的圆筒部531的锐角形状532未与栓部件312的底部333抵接,接合器的圆筒部531的外侧面与密封部件314的环状凸起363沿着圆周连续地密合。由此即使在墨补给容器301与墨副容器202的连接途中也确保了该部分的密封性。
实施例2
图15表示实施例2的墨补给容器301的结构,图15(a)示出了墨补给容器301的口部的结构,图15(b)示出了墨补给容器301与墨副容器202的连接状态之一例。
墨补给容器301包括贮存部件311、栓部件312、盖部件313、密封部件551、吸收部件552和第二盖部件316。本实施例与关于图1在以上叙述的内容相同,此时,密封部件314对应于密封部件551,吸收部件315对应于吸收部件552。本实施例中,密封部件314和吸收部件315的形状存在部分变更,对于变更部分进行说明。
吸收部件552的贯通孔361的内径比盖部件313的贯通孔353的内径小,在因墨补给容器301与墨副容器202的连接使得接合器的圆筒部531被插入该部分时,接合器的圆筒部的外侧面与吸收部件的贯通孔的内侧面为密合的关系。
由此,在将墨补给容器301从墨副容器202提起的过程中,即使在密封部件551与接合器圆筒部之间的具有密封性的卡合被解除,如上所述的残留在墨补给容器内的少量墨要流出到墨补给容器外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吸收部件552可靠地捕获该墨,此外,吸收部件315在保持与接合器的圆筒部密合的状态下向圆筒部的上方移动,从而能够擦除接合器圆筒部上方的外侧面上附着的墨。密封部件551具有与其贯通孔361同心状的圆形凹部561,圆形凹部561与吸收部件552相对地配置。圆形凹部561的内径比盖部件313的贯通孔353的内径大,由此,在墨补给容器301与墨副容器202连接时,如上所述,接合器圆筒部与吸收部件的贯通孔的内表面密合,从而在吸收部件552上产生翻起部571,但翻起部571被容纳在密封部件的圆形凹部561中,防止了翻起部571被卷入接合器圆筒部与密封部件的密合部中。作为吸收部件552的固定方法,例如利用设置在密封部件551上的凸起部562将吸收部件552压入,形成楔状的嵌合而固定。此外,图15所示的结构和关于图15在以上叙述的内容也能够应用于溶剂补给容器302。
由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补给墨或溶剂时等减少墨或溶剂产生的污染的补给容器。
实施例3
图16表示实施例3的墨补给容器301的结构,特别示出了前端部的结构。本实施例与图1中示出的墨补给容器301除了栓部件312、密封部件314存在不同之外,结构、特征均相同,本实施例的墨补给容器301包括贮存部件311、弹性栓部件601、盖部件313、吸收部件315和第二盖部件316。此外,在图16中省略第二盖部件。
栓部件601包括圆筒部611、凸缘部612和底部613,圆筒部611的外侧面与贮存部件311的前端部322的内侧面沿着圆周连续地密合而确保密封性,此外,凸缘部612与贮存部件311的前端部322的端面沿着圆周连续地密合而确保密封性。
关于栓部件601的材质,例如使用丁基橡胶或乙丙橡胶等弹性体。底部613的形状可以是平坦形状,也可以是具有凹凸的形状。栓部件601的圆筒部611的内侧面具有2个环状凸起621、622,与圆筒部611同心状地形成。并且,环状凸起621、622与盖部件313的贯通孔353同心状地配置。
此处,内侧面的环状凸起的数量不限定于2个,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此外也可以不存在凸起。弹性栓部件的内侧面的环状凸起621、622各自的内径小于盖部件的贯通孔353的内径,其效果与关于密封部件314在以上叙述的内容相同。关于与墨副容器202的连接状态,与图13中示出的结构类似。此外,图16所示的结构和关于图16在以上叙述的内容也能够应用于溶剂补给容器302。
由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补给墨或溶剂时等减少墨或溶剂产生的污染的补给容器。
实施例4
图17表示实施例4的墨补给容器301的结构,图17(a)示出了墨补给容器301的前端部的结构,图17(b)示出了墨补给容器301与墨副容器202的连接状态之一例。
本实施例与图1中示出的墨补给容器301除了栓部件312、密封部件314存在不同之外,结构、特征均相同,本实施例的墨补给容器301包括贮存部件311、栓部件651、密封部件652、盖部件313、吸收部件315和第二盖部件316。图17中省略第二盖部件。
栓部件651例如为圆盘状,通过嵌合而固定在墨补给容器301的贮存部件311的前端部322。关于栓部件的材质,例如使用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等。
栓部件651的外侧面与墨补给容器301的贮存部件311的前端部322的内侧面沿着圆周连续地密合而确保密封性。此外,栓部件651通过在轴方向上施加对栓部件651的外力而能够解除与贮存部件311的嵌合。栓部件651与盖部件313之间具备密封部件652。
密封部件652呈具有贯通孔的圆筒形状,其内侧面具备环状凸起621、622,环状凸起621、622与密封部件的圆筒形状同心状地形成。此外,环状凸起621、622与盖部件313的贯通孔353同心状地配置。在密封部件的外侧面形成有环状凸起,环状凸起与贮存部件311的前端部322的内侧面沿着圆周连续地密合而确保密封性。
在图17(b)所示的墨补给容器301与墨副容器202的连接状态下,形成为栓部件651被墨副容器202的接合器671所具备的圆筒形状681顶起,栓部件651与墨补给容器的贮存部件311的嵌合解除,墨补给容器内部与墨副容器内部连通的状态。
此时,栓部件651没有被固定,不一定是图17(b)所示的位置。此处即使在栓部件651停留在图17(b)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接合器的圆筒形状681上设置了缝隙682,也成为不会因脱离的栓部件651堵塞流路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其它内容与关于图13在以上叙述的内容类似。此外,图17所示的结构和关于图17在以上叙述的内容也能够应用于溶剂补给容器302。
由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补给墨或溶剂时等减少墨或溶剂产生的污染的补给容器。
实施例5
图18表示实施例5的墨补给容器301的结构,图18(a)示出了墨补给容器301的前端部的结构,图18(b)示出了墨补给容器301与墨副容器202的连接状态之一例。
本实施例与图1中示出的墨补给容器301除了栓部件312、密封部件314存在不同之外,结构、特征均相同,本实施例的墨补给容器301包括贮存部件311、第一栓部件701、第二栓部件702、压缩螺旋弹簧703、密封部件704、盖部件313、吸收部件315和第二盖部件316。图18中省略第二盖部件。
作为第一栓部件701的材质,例如使用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第二栓部件702使用聚丙烯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压缩螺旋弹簧703使用不锈钢。
第一栓部件701包括圆筒部711、凸缘部712,与关于图1在以上叙述的内容同样地在其与贮存部件的前端部322之间确保密封性。此外,第一栓部件701包括引导部713、开口部714。
第二栓部件702包括轴部721和阀部722,轴部721在能够在轴方向上自由移动的状态下与栓部件701的引导部713接合(配合),阀部722承受压缩螺旋弹簧703的力,被按压在设置于栓部件701的圆筒部711的内侧的密封部件704上,该部分成为沿着圆周连续地密合的状态,确保了密封性。
在图18(b)所示的墨补给容器301与墨副容器202的连接状态下,形成为第二栓部件702被墨副容器202的接合器731顶起,第二栓部件702与密封部件704之间分开,墨补给容器内部与墨副容器内部连通的状态。
此时,第二栓部件702的阀部722与接合器的圆筒部681的端面密合,但是在接合器的圆筒形状681上设置有缝隙682,因此成为不会堵塞流路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内容与关于图13在以上叙述的内容类似故而省略。此外,图18所示的结构和关于图18在以上叙述的内容也能够应用于溶剂补给容器302。
由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补给墨或溶剂时等减少墨或溶剂产生的污染的补给容器。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2……喷墨头,3……操作显示部,4……导管,5……状态显示灯,6……维护门,13……打印对象物,15……带式输送机,16……编码器,17……打印传感器,100……喷墨记录装置,101……MPU,102……ROM,103……RAM,104……输入装置,105……显示装置,111……激振电压发生电路,112……带电电压发生电路,113……偏转电压发生电路,114……电磁阀控制电路,115……泵控制电路,116……液面控制电路,151……喷嘴,152……激振元件,153……带电电极,154……偏转电极,161……墨颗粒,201……墨容器,202……墨副容器,203……溶剂副容器,211、212、213、214……泵,221、222、223、224、225、226、227、228……电磁阀,229……三通电磁阀,231……过滤器,232……减压阀,233……压力计,234……粘度计,241……墨槽,251……墨循环区域,261……墨循环单元,301……墨补给容器,302……溶剂补给容器,311……贮存部件,312……栓部件,313……盖部件,314……密封部件,315……吸收部件,316……第二盖部件,321……贮存室,322……口,331……圆筒部,332……凸缘部,333……底部,341……薄壁部,351……圆筒部,352……底部,353……贯通孔,354……圆,355……沿着圆的部分,356……呈凹状的部分,361……贯通孔,362、363……环状凸起,364、365……环状凸起,371……贯通孔的内径,372、373……环状凸起的内径,381……贯通孔,382……圆,383……呈凹状的部分,391……圆筒部,392……底部,393……环状凸起,501……贮存部件,502……接合器,503……螺钉,504……密封部件,505……液面传感器,506……抽吸管,507……大气开放管,508……块体,509……盖,511……贮存部,512……补给口,513……传感器口,521……检测水平,522……抽吸口,531……圆筒部,532……锐角形状,533……外壁部,541……连结部,543……被戳破的部分,544……栓部件的上部空间,545……环状凸起的上部空间,551……密封部件,552……吸收部件,561……圆形凹部,571……翻起部,601……弹性栓部件,611……圆筒部,612……凸缘部,613……底部,621、622……环状凸起,651……栓部件,652……密封部件,671……接合器,681……圆筒形状,682……缝隙,701……栓部件,702……第二栓部件,703……压缩螺旋弹簧,704……密封部件,711……圆筒部,712……凸缘部,713……引导部,714……开口部,721……轴部,722……阀部。

Claims (9)

1.一种补给容器,包括:
具有贮存墨或溶剂的贮存室且形成有开口部的贮存部件;
将所述贮存部件的开口部封闭的栓部件;和
覆盖所述栓部件的盖部件,
所述补给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栓部件与所述盖部件之间设置有具有贯通孔的密封部件,
所述盖部件具有与所述密封部件的贯通孔同心状开设的贯通孔,所述密封部件的贯通孔的部分或所有的内径比所述盖部件的贯通孔的内径小,
所述补给容器在所述贮存部件的前端朝向下方的状态下插入墨或溶剂的副容器,利用自重而使墨或溶剂流入所述副容器,
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盖部件之间设置有吸收部件,
所述吸收部件具有与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和所述盖部件上的贯通孔同心状开设的贯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是弹性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部件的贯通孔的内径比所述盖部件的贯通孔的内径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给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吸收部件之间设置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给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密封部件的一端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吸收部件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给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栓部件与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一体的结构,该结构由弹性体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栓部件以能够向所述贮存部件的底面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给容器,其特征在于:
令所述栓部件为第一栓部件,在所述第一栓部件的中央部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中设置有T字形状的第二栓部件,在所述第一栓部件与所述第二栓部件之间设置有弹簧。
9.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安装了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容器。
CN201380078159.9A 2013-11-29 2013-11-29 补给容器和包括该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Active CN105793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82120 WO2015079547A1 (ja) 2013-11-29 2013-11-29 補給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3050A CN105793050A (zh) 2016-07-20
CN105793050B true CN105793050B (zh) 2018-06-05

Family

ID=53198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8159.9A Active CN105793050B (zh) 2013-11-29 2013-11-29 补给容器和包括该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738079B2 (zh)
EP (1) EP3075540B1 (zh)
JP (1) JP6158346B2 (zh)
CN (1) CN105793050B (zh)
WO (1) WO20150795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6920B2 (ja) * 2015-10-20 2020-04-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PL3442800T3 (pl) * 2016-04-12 2021-01-25 Ebs Ink Jet Systeme Gmbh Wkład z cieczą i sposób napełniania takiego wkładu cieczą
JP2017197197A (ja) * 2016-04-25 2017-11-02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補給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07291315U (zh) 2016-06-10 2018-05-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和墨水补充系统
JP6809121B2 (ja) * 2016-10-17 2021-0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ボトルセット
JP6919232B2 (ja) * 2017-03-01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CN111775566B (zh) 2016-06-10 2022-05-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和墨水补充系统
JP6938959B2 (ja) * 2017-02-28 2021-09-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AU2017279290B2 (en) * 2016-06-10 2022-10-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refill container, ink refill system, and ink refill adapter
CN111845094B (zh) 2016-06-10 2022-0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
US10308029B2 (en) 2016-06-10 2019-06-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holding unit and liquid ejection device
JP6705361B2 (ja) * 2016-06-10 2020-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US10350901B2 (en) 2016-06-10 2019-07-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bottle
CN107487083B (zh) 2016-06-10 2020-09-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
WO2018070807A1 (ko) * 2016-10-12 2018-04-19 (주)잉크테크 잉크 카트리지 충전용 잉크 용기 캡
JP6907559B2 (ja) * 2017-01-26 2021-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ボトル
JP7327619B2 (ja) * 2017-02-28 2023-08-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JP2018144239A (ja) * 2017-03-01 2018-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インクボトル
JP6930135B2 (ja) * 2017-03-01 2021-09-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JP6992307B2 (ja) * 2017-07-31 2022-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JP7005992B2 (ja) * 2017-08-03 2022-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インク補給容器の製造方法
DE112018007185T5 (de) * 2018-02-28 2020-11-1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Arbeitsplan-Verwaltungssystem und Bauteilmontagesystem
CN111936313A (zh) * 2018-05-15 2020-11-1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流体容器的出口机构
WO2019221710A1 (en) * 2018-05-15 2019-11-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 seal removal structure
JP2020168823A (ja) * 2019-04-05 2020-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貯留タンクと液体補給容器のセット、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TWI684535B (zh) * 2019-04-18 2020-02-11 臺灣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袋之接頭結構
CN110293767B (zh) * 2019-07-31 2024-03-22 上海汉图科技有限公司 墨盒组件、墨盒部件及打印机
CN110293765B (zh) * 2019-07-31 2023-09-26 上海汉图科技有限公司 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JP7347009B2 (ja) * 2019-08-29 2023-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
JP2021160166A (ja) * 2020-03-31 2021-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補給容器及び液体補給構造
JP2022018851A (ja) * 2020-07-16 2022-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2022018869A (ja) * 2020-07-16 2022-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7131639B2 (ja) * 2021-01-12 2022-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及びインク補給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3411A (zh) * 2000-01-31 2005-02-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1326A (en) * 1976-03-04 1978-09-0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losure for air evacuated container
JP3199092B2 (ja) * 1993-11-05 2001-08-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用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5555673A (en) * 1994-11-14 1996-09-17 Smith; Wayne 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liquid
JPH09156120A (ja) * 1995-12-05 1997-06-1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010210A (en) * 1997-06-04 2000-01-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having a multiple function chassis
US6502930B1 (en) * 1999-08-04 2003-01-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ink jet recorder
JP2001071522A (ja) * 1999-09-03 2001-03-21 Canon Inc 液体容器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US7152965B2 (en) * 2000-01-21 2006-12-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2370384A (ja) * 2001-03-02 2002-12-24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該容器を用いる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US20030052074A1 (en) * 2001-09-17 2003-03-20 Chang Min Shuan Closure for container for holding biological samples
US7334889B2 (en) * 2003-11-25 2008-02-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7334888B2 (en) * 2003-11-25 2008-02-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JP2007038591A (ja) * 2005-08-04 2007-02-1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WO2007142263A1 (ja) * 2006-06-06 2007-12-13 S.T. Sangyo Co.,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
JP4858247B2 (ja) * 2007-03-14 2012-0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バルブ装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DE102008061203A1 (de) * 2008-12-09 2010-06-10 Rehau Ag + Co Verfahren zum Lackieren einer dreidimensionalen Oberfläche eines Bauteils
EP2415687B1 (en) * 2009-03-30 2015-09-02 Kinki University Container plug
JP5365466B2 (ja) * 2009-10-21 2013-12-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シール封鎖型注出口付き延伸ブロー成形容器
JP5769384B2 (ja) * 2010-04-20 2015-08-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29923B2 (ja) * 2010-05-21 2015-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071439A (ja) * 2010-09-28 2012-04-1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513695B1 (ja) * 2014-01-09 2014-06-04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着脱機構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3411A (zh) * 2000-01-31 2005-02-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89263B2 (en) 2019-01-29
US20170313089A1 (en) 2017-11-02
JPWO2015079547A1 (ja) 2017-03-16
EP3075540B1 (en) 2020-12-30
JP6158346B2 (ja) 2017-07-05
US9738079B2 (en) 2017-08-22
CN105793050A (zh) 2016-07-20
WO2015079547A1 (ja) 2015-06-04
EP3075540A1 (en) 2016-10-05
US20160200110A1 (en) 2016-07-14
EP3075540A4 (en) 201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3050B (zh) 补给容器和包括该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07303759B (zh) 补给容器以及具备该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05479947A (zh)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
CN103029432B (zh) 喷墨记录装置
US20120200622A1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CN104417074B (zh) 液体容器和具备它的喷墨记录装置
US20010022603A1 (en) Liquid pressure supply apparatus and liquid dischar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5377562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容纳体
US20110080457A1 (en) Inkjet printer and filter for an inkjet printer
CN104827776A (zh) 供液装置和液体盒
CN105939862A (zh) 盒式喷墨记录装置
CN106240162A (zh) 喷墨记录装置
EP1609603A1 (en) Method of filling ink cartridge with ink
US20200001610A1 (en) Ink jet printer and method of priming
CN105479946A (zh)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
CN207028521U (zh) 打印流体盒
JP6200484B2 (ja) 口栓システム、口栓および口栓付き容器
CN107405923A (zh) 用于存储和分配液体的容器
MY129388A (en) Ink catridge, ink cartridge unit and inkjet printing head
US9840084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950903B (zh)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01163593A (zh) 用于喷墨笔的设备及方法
CN209616642U (zh) 一种带有备用墨盒结构的喷码机小型喷头
CN210792089U (zh) 3d喷墨打印用材料储存容器及3d喷墨打印装置
CN107571631A (zh) 一种自动清洗喷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