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4693A - 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4693A
CN114454693A CN202210178270.6A CN202210178270A CN114454693A CN 114454693 A CN114454693 A CN 114454693A CN 202210178270 A CN202210178270 A CN 202210178270A CN 114454693 A CN114454693 A CN 114454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control
control module
window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82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伟伟
胡书勤
罗春宁
夏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82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46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4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4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8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 B60J1/1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adjustable
    • B60J1/16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adjustable slidable
    • B60J1/17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adjustable slidable vertically
    • B60K35/1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其中,该前排中央扶手包括:扶手部以及车窗控制模块,车窗控制模块设置在扶手部的表面,车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至少两个车窗的升降。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前排中央扶手。本发明提供的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驾驶员和其他驾乘人员可方便的控制靠近自身以及远离自身的多个车窗升降。

Description

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为提高车内人员驾乘的舒适度,常在各个车门上均设有可升降的车窗,通过车窗控制模块控制各车门上的车窗升降。
相关技术中,车窗控制模块包括主驾位置的车门上设置的主车窗升降开关以及在其他的各个车门上设置的单车窗升降开关,主车窗升降开关可以控制所有车门上的车窗升降,单车窗升降开关仅能控制其所在的车门上的车窗升降。
但是,这种车窗控制模块的布置,仅有驾驶员能对远离自身的车窗进行控制,当其他驾乘人员想要升起或者降下远离自身的车窗时,无法自行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有驾驶员能对远离自身的车窗进行控制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排中央扶手,该前排中央扶手包括:扶手部以及车窗控制模块,车窗控制模块设置在扶手部的表面,车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至少两个车窗的升降。
可选的,车窗控制模块包括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均设于扶手部的表面。
可选的,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为集成在触控面板上的触控键;或者,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为物理行程开关;或者,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集成在手势操作面板上。
可选的,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分别与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紧邻。
可选的,车窗控制模块为两组,两组车窗控制模块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在扶手部的表面。
可选的,位于扶手部前侧的车窗控制模块为主控制模块,位于扶手部后侧的车窗控制模块为辅助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的信号优先级高于辅助控制模块。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扶手部内的处理器,主控制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均与处理器通信连接,处理器用于处理主控制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
可选的,位于扶手部前侧的车窗控制模块设置在扶手部的顶面,位于扶手部后侧的车窗控制模块设置在扶手部的后侧面。
可选的,扶手部的表面还设有天窗控制模块、多媒体控制模块和中控锁中的至少一个。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前排中央扶手以及车窗,至少两个车窗与前排中央扶手的车窗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并受车窗控制模块控制,车窗控制模块与汽车车身上的电源模块电连接。
可选的,车窗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通过LIN总线与车窗通信连接,LIN总线的一端与处理器通信连接,LIN总线的另一端向下穿过前排中央扶手的扶手部后经过汽车车身且从汽车车身与对应的车门的铰接处穿入该车门,并与该车门上设置的车窗通信连接。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窗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切换前后排车窗升降的切换信号;
根据切换信号将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二车窗控制模式;
获取目标车窗的升降信号;
根据升降信号和当前的车窗控制模式控制目标车窗升降。
可选的,还包括:当未接收到控制信号超过预设时间后,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切换回第一车窗控制模式。
可选的,获取用于切换前后排车窗升降的切换信号,具体包括:
获取用于切换主控制前后排车窗升降的第一切换信号;和/或,获取用于切换辅助控制前后排车窗升降的第二切换信号;
根据切换信号将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切换信号将主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和/或,根据第二切换信号将辅助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车窗控制模式;
获取目标车窗的升降信号,具体包括:
获取主控制的目标车窗的第一手动升降信号以及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的第二手动升降信号;
根据升降信号和当前的车窗控制模式控制目标车窗升降,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手动升降信号和当前的主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确定主控制的目标车窗;
根据第二手动升降信号和当前的辅助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确定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
当主控制的目标车窗和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为同一车窗时,根据第一手动升降信号控制该目标车窗升降。
本发明提供的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可控制多个车窗的车窗控制模块设置于前排中央扶手的扶手部的表面。前排中央扶手上的车窗控制模块距离驾驶员和其他驾乘人员的距离均很近,驾驶员和其他驾乘人员可方便的通过操控前排中央扶手上的车窗控制模块控制靠近自身以及远离自身的多个车窗升降。另外,车窗控制模块设于汽车车身内,且为车窗控制模块供电的电源线无须穿过铰接的车门,不易发生因车窗控制模块或者电源线进水而造成车窗控制模块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前排中央扶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前排中央扶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前排中央扶手的实施例的通信连接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前排中央扶手的实施例在汽车上的布置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车窗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处于第一车窗控制模式时的升降信号通信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车窗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处于第二车窗控制模式时的升降信号通信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车窗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中主控制的目标车窗和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为同一车窗时的升降信号通信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前排中央扶手;110、扶手部;120、车窗控制模块;121、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2、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3、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30、多媒体控制模块;140、天窗控制模块;150、中控锁;160、处理器;210、主驾座椅;220、副驾座椅;230、后排座椅;300、车门;310、车窗;400、电源模块;500、LIN总线;600、汽车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背景技术中记载的,现有的汽车上,除驾驶员外,其他的驾乘人员均只能通过靠近自身的车门上设置的单车窗升降开关控制该车门上的车窗升降,无法控制远离自身的车窗,当其他的驾乘人员想要升起或者降下远离自身的车窗时,仅能求助于驾驶员进行操作,会对驾驶员的驾驶造成影响。以四车门左驾的乘用车为例,可控制四个车门上车窗升降的主车窗升降开关设于左前车门上,右前车门、左后车门和右后车门上各设置一个单车窗升降开关,位于副驾位置的乘客只能对右前车门上的单车窗升降开关进行操作,控制右前车门上的车窗升降,当副驾位置的乘客想要使驾驶员旁边的左前车门以及后排的左后车门或右后车门上的车窗升降时,只能求助于驾驶员进行操作。
另外,由于现有的单车窗升降开关和主车窗升降开关均设置于车门上,在开关门或者车窗开启时,易发生单车窗升降开关或者主车窗升降开关进水造成的单车窗升降开关或者主车窗升降开关失效。此外,因单车窗升降开关和主车窗升降开关均需要供电方能工作,各单车窗升降开关和主车窗升降开关连接的电源线需要从车门和汽车车身铰接处穿到汽车车身上与汽车车身上的电源模块电连接,汽车车身与车门铰接处的电源线也易发生进水,进而易造成单车窗升降开关或者主车窗升降开关失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方案发明人通过在前排中央扶手的扶手部的表面设置用于控制至少两个车窗的升降的车窗控制模块。前排中央扶手上的车窗控制模块距离驾驶员和其他驾乘人员的距离均很近,驾驶员和其他驾乘人员可方便的通过操控前排中央扶手上的车窗控制模块控制靠近自身以及远离自身的多个车窗升降。另外,车窗控制模块设于汽车车身内,且为车窗控制模块供电的电源线无须穿过铰接的车门,不易发生因车窗控制模块或者电源线进水而造成车窗控制模块失效的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提出的前排中央扶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之一,图2是提出的前排中央扶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之二,图3是提出的前排中央扶手的实施例的通信连接图,图4是提出的前排中央扶手的实施例在汽车上的布置图。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排中央扶手100,该前排中央扶手100包括:扶手部110以及车窗控制模块120,车窗控制模块120设置在扶手部110的表面,车窗控制模块120用于控制至少两个车窗310的升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排中央扶手100上的车窗控制模块120距离驾驶员和其他驾乘人员的距离均很近,驾驶员和其他驾乘人员可方便的通过操控前排中央扶手100上的车窗控制模块120控制靠近自身以及远离自身的多个车窗310升降。另外,车窗控制模块120设于汽车车身600内,且为车窗控制模块120供电的电源线无须穿过铰接的车门300,不易发生因车窗控制模块120或者电源线进水而造成车窗控制模块120失效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在两车门汽车中,车窗控制模块120可用于控制左右两侧的两个车门300上的车窗310的升降;在四车门汽车中,车窗控制模块120可用于控制前后两排的左右两侧的四个车门300上的车窗310的升降。
前排中央扶手100在汽车上安装于汽车前排的主驾座椅210和副驾座椅220之间,车窗控制模块120与汽车车身600上的电源模块400电连接,由该电源模块400供电。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车窗控制模块120包括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均设于扶手部110的表面。
如此设置,在具有前后排车窗310的汽车中,可减少车窗控制模块120设置的控制单元,更加便于车窗控制模块120的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用于控制汽车左侧的车窗310升降,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用于控制汽车右侧的车窗310升降,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用于切换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对前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
例如,在触发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前,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用于控制前排左侧的车窗310,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用于控制前排右侧的车窗310,触发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后,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用于控制后排左侧的车窗310,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用于控制后排右侧的车窗310。
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扶手部110内的处理器160,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均与处理器160通信连接,处理器160用于处理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的控制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160用于:
获取用于切换前后排车窗310升降的切换信号;
根据切换信号将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二车窗控制模式;
获取目标车窗310的升降信号;
根据升降信号和当前的车窗控制模式控制目标车窗310升降;
其中,升降信号来自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和/或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切换信号来自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设定的控制某一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设定的控制另一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
举例来说,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前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或者,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前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升降信号包括用于控制左侧的车窗310升降的左车窗升降信号和用于控制右侧的车窗310升降的右车窗升降信号,其中,左车窗升降信号来自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右车窗升降信号来自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
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160还用于:
当未接收到控制信号超过预设时间后,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切换回第一车窗控制模式。
如此,可在未对车窗控制模块120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使车窗控制模式恢复到默认模式,利于用户在下一次操作车窗控制模块120时能准确的对目标车窗310进行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时间可根据需要设定,如3秒、5秒、10秒等。
在一些示例中,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包括左车窗自动升降挡位和左车窗手动升降挡位,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包括右车窗自动升降挡位和右车窗手动升降挡位。
如此,可实现对车窗310自动升降和手动升降的控制。
在一些示例中,获取目标车窗310的升降信号,具体包括获取目标车窗310的自动升降信号或者手动升降信号。
处理器160还用于:
在根据自动升降信号控制目标车窗310升降时,获取的该目标车窗310的新的升降信号打断对该目标车窗310的控制。
其中,自动升降信号来自左车窗自动升降挡位或者右车窗自动升降挡位,手动升降信号来自左车窗手动升降挡位或者右车窗手动升降挡位。
如此,可实现目标车窗310自动升降的打断。
举例来说,处理器160在根据来自右车窗自动升降挡位的自动升降信号控制某一排右侧的车窗310自动升降时,再次获取到的控制该车窗310的自动升降信号或者手动升降信号均打断该车窗310的自动升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为集成在触控面板上的触控键。
如此设置,利于在触控面板上集成更多的操控模块,实现对更多部件的控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为物理行程开关。
如此设置,用户操控的触感强,利于用户掌控操控的有效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集成在手势操作面板上。
如此设置,可使操控指令更加多样。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分别与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紧邻。
如此设置,利于用户准确的对左侧车窗310和右侧车窗310进行操控,且方便用户同时对左侧车窗310和右侧车窗310进行操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车窗控制模块120为两组,两组车窗控制模块120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在扶手部110的表面。
如此设置,在有位于汽车前排的主驾座椅210和副驾座椅220以及位于汽车后排的后排座椅230的汽车中,主驾座椅210和副驾座椅220上的驾乘人员可通过位于前侧的车窗控制模块120对各车窗310进行操控,后排座椅230上的驾乘人员可通过位于后侧的车窗控制模块120对各车窗310进行操控,便于前后两排座椅上的驾乘人员分别对各车窗310进行操控。
可以理解的是,两组车窗控制模块120均可包括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扶手部110前侧的车窗控制模块120为主控制模块,位于扶手部110后侧的车窗控制模块120为辅助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的信号优先级高于辅助控制模块。
如此设置,在主控制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对同一车窗310同时操控时,根据主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控制该车窗310,可避免对该车窗310的控制冲突,且主控制模块位于前侧,利于驾驶员和位于副驾座椅220上的驾乘人员掌握各个车窗310的升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控制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均与设置在扶手部110内的处理器160通信连接,处理器160用于处理主控制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
如此设置,在主控制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对同一车窗310同时操控时,设于扶手部110的处理器160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将控制指令发送至该车窗310,无须再在各个车窗310处对冲突的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可节约各个车窗310的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获取用于切换前后排车窗310升降的切换信号,具体包括:
获取用于切换主控制前后排车窗310升降的第一切换信号;和/或,获取用于切换辅助控制前后排车窗310升降的第二切换信号。
其中,第一切换信号来自于主控制模块,第二切换信号来自于辅助控制模块。
根据切换信号将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切换信号将主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和/或,根据第二切换信号将辅助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车窗控制模式。
获取目标车窗310的升降信号,具体包括:
获取主控制的目标车窗310的第一手动升降信号以及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310的第二手动升降信号。
其中,第一手动升降信号来自于主控制模块,第二手动升降信号来自于辅助控制模块。
根据升降信号和当前的车窗控制模式控制目标车窗310升降,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手动升降信号和当前的主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确定主控制的目标车窗310;
根据第二手动升降信号和当前的辅助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确定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310;
当主控制的目标车窗310和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310为同一车窗310时,根据第一手动升降信号控制该目标车窗310升降。
在一些示例中,主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的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前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辅助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的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块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前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
如此,驾乘人员在控制其自身所在排的车窗310时,无须切换车窗控制模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扶手部110前侧的车窗控制模块120设置在扶手部110的顶面,位于扶手部110后侧的车窗控制模块120设置在扶手部110的后侧面。
如此,位于汽车前排和后排的驾乘人员对车窗控制模块120均操控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两组车窗控制模块120的位置可根据需求设定。
在一些示例中,位于扶手部110前侧的车窗控制模块120设置在扶手部110前端的顶面,位于扶手部110后侧的车窗控制模块120设置在扶手部110的后侧面的顶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扶手部110的表面还设有天窗控制模块140、多媒体控制模块130和中控锁150中的至少一个。
如此设置,可通过前排中央扶手100上对应的模块,对天窗和/或多媒体进行操控,以及对中控面板进行锁定和解锁。
可以理解的是,前排中央扶手100的表面可设置中控面板,车窗控制模块120、天窗控制模块140、多媒体控制模块130和中控锁150均可集成于中控面板上,天窗控制模块140用于控制汽车的天窗,多媒体控制模块130用于控制汽车的车载多媒体,中控锁150用于锁定和解锁中控面板。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前排中央扶手100以及车窗310,至少两个车窗310与前排中央扶手100的车窗控制模块120通信连接、并受车窗控制模块120控制,车窗控制模块120与汽车车身600上的电源模块400电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排中央扶手100上的车窗控制模块120距离驾驶员和其他驾乘人员的距离均很近,驾驶员和其他驾乘人员可方便的通过操控前排中央扶手100上的车窗控制模块120控制靠近自身以及远离自身的多个车窗310升降。另外,车窗控制模块120设于汽车车身600内,且为车窗控制模块120供电的电源线无须穿过铰接的车门300,不易发生因车窗控制模块120或者电源线进水而造成车窗控制模块120失效的问题。同时,车门300上无须设置用于控制车窗310升降的部件后,可扩大车门300扶手的面积,节约车门300上的空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车窗控制模块120的处理器160通过LIN总线500与车窗310通信连接,LIN总线500的一端与处理器160通信连接,LIN总线500的另一端向下穿过前排中央扶手100的扶手部110后经过汽车车身600且从汽车车身600与对应的车门300的铰接处穿入该车门300,并与该车门300上设置的车窗310通信连接。
如此设置,走线方便,通信稳定。
图5为提出的车窗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处于第一车窗控制模式时的升降信号通信图,图6为提出的车窗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处于第二车窗控制模式时的升降信号通信图。
如图5、图6所示,并结合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窗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切换前后排车窗310升降的切换信号;
根据切换信号将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二车窗控制模式;
获取目标车窗310的升降信号;
根据升降信号和当前的车窗控制模式控制目标车窗310升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减少车窗控制模块设置的控制单元,更加便于车窗控制模块120的布置。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设定的控制某一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设定的控制另一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切换信号可通过触发车窗控制模块120的前后排控制切换单元122形成,升降信号可通过触发车窗控制模块120的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和/或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形成。
举例来说,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前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或者,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前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
在一些示例中,升降信号包括用于控制左侧的车窗310升降的左车窗升降信号和用于控制右侧的车窗310升降的右车窗升降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左车窗升降信号通过触发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形成,右车窗升降信号通过触发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形成。
以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前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为例,在未触发车窗控制模块120的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时,无切换信号到达处理器160,此时触发车窗控制模块120的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处理器160根据获取的控制左侧的车窗120的升降信号和第一车窗控制模式控制前排的左侧的车窗310的升降。在触发车窗控制模块120的前后排控制切换单元122后,处理器获取到切换前后排车窗310的切换信号,并根据该切换信号将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到第二车窗控制模式,此时再触发车窗控制模块120的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处理器根据获取的控制左侧的车窗120的升降信号和第二车窗控制模块控制后排的左侧的车窗310的升降。
在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前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时,用户想要控制前排的左侧的车窗310升降,直接触发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即可,想要控制前排的右侧的车窗310升降,直接触发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即可,想要控制后排左侧的车窗310升降,需要先触发前后排控制切换单元122,然后再触发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在触发触发前后排控制切换单元122后,想要控制后排右侧的车窗310升降,再触发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即可。若想要控制后排右侧的车窗310的升降,而之前又未触发前后排控制切换单元122,需要先触发前后排控制切换单元122,再触发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当未接收到控制信号超过预设时间后,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切换回第一车窗控制模式。
如此,可在未对车窗控制模块120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使车窗控制模式恢复到默认模式,利于用户在下一次对车窗控制模块进行操作时能准确的对目标车窗310进行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时间可根据需要设定,如3秒、5秒、10秒等。
以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前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为例,通过触发车窗控制模块120的前后排控制切换单元122,对后排的车窗310进行控制后,经过一段时间不操作车窗控制模块120,车窗控制模式自动切换会第一车窗控制模式,此时再触发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1或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123时,对前排的车窗310进行控制。
图7是提出的车窗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中主控制的目标车窗和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为同一车窗时的升降信号通信图。
如图7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用于切换前后排车窗310升降的切换信号,具体包括:
获取用于切换主控制前后排车窗310升降的第一切换信号;和/或,获取用于切换辅助控制前后排车窗310升降的第二切换信号;
根据切换信号将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切换信号将主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和/或,根据第二切换信号将辅助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车窗控制模式;
获取目标车窗310的升降信号,具体包括:
获取主控制的目标车窗310的第一手动升降信号以及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310的第二手动升降信号;
根据升降信号和当前的车窗控制模式控制目标车窗310升降,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手动升降信号和当前的主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确定主控制的目标车窗310;
根据第二手动升降信号和当前的辅助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确定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310;
当主控制的目标车窗310和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310为同一车窗310时,根据第一手动升降信号控制该目标车窗310升降。
如此设置,在两个升降信号对同一车窗310同时操控时,可避免对该车窗310的控制冲突。
在一些示例中,当主控制的目标车窗310和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310为不同车窗310时,根据第一手动升降信号控制主控制的目标车窗310升降,并根据第二手动升降信号控制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310升降。
以主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的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前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辅助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的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前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为例:
在用户通过辅助控制模块想控制前排左侧的车窗310时,需要先触发辅助控制模块的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122,将辅助控制车窗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再触发辅助控制模块的左车窗手动升降挡位,处理器160根据获取到的控制左侧的车窗310的第二手动升降信号和当前处于第二车窗控制模式的辅助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确定辅助控制模块的目标车窗310为前排左侧的车窗310。此时,若另一位用户通过主控制模块也想控制前排左侧的车窗310,则其需要触发主控制模块的左车窗手动升降挡位,处理器160根据获取到的控制左侧的车窗310的第一手动升降信号和当前处于第一车窗控制模式的主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确定主控制模块的目标车窗310为前排左侧的车窗310,由于主控制模块的目标车窗310和辅助控制模块的目标车窗310相同,处理器160会根据第一手动升降信号控制前排左侧的车窗310升降;若另一位用户通过主控制模块想控制前排右侧的车窗310,则其需要触发主控制模块的右车窗手动升降挡位,处理器160根据获取到的控制右侧的车窗310的第一手动升降信号和当前处于第一车窗控制模式的主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确定主控制模块的目标车窗310为前排右侧的车窗310,由于主控制模块的目标车窗310和辅助控制模块的目标车窗310不同,处理器160会根据第一手动升降信号控制前排右侧的车窗310升降,并根据第二手动升降信号控制前排左侧的车窗310升降。
在一些示例中,获取目标车窗310的升降信号,具体包括获取目标车窗310的自动升降信号或者手动升降信号;
该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自动升降信号控制目标车窗310升降时,获取的该目标车窗310的新的升降信号打断对该目标车窗310的控制。
如此,可实现目标车窗310自动升降的打断。
以第一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前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第二车窗控制模式为控制后排的车窗310的控制模式为例,在车窗控制模式处于第一车窗控制模式时,处理器160在根据触发右车窗自动升降挡位产生的对前排右侧的车窗310进行自动控制时,再次获取到对前排右侧的车窗310进行控制的手动升降信号或者自动升降信号,均打断对前排右侧的车窗310的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前排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部以及车窗控制模块,车窗控制模块设置在扶手部的表面,车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至少两个车窗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排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车窗控制模块包括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均设于扶手部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排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前后排车窗控制切换单元分别与左车窗升降控制单元和右车窗升降控制单元紧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排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车窗控制模块为两组,两组车窗控制模块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在扶手部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排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位于扶手部前侧的车窗控制模块为主控制模块,位于扶手部后侧的车窗控制模块为辅助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的信号优先级高于辅助控制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排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扶手部内的处理器,主控制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均与处理器通信连接,处理器用于处理主控制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排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位于扶手部前侧的车窗控制模块设置在扶手部的顶面,位于扶手部后侧的车窗控制模块设置在扶手部的后侧面。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的前排中央扶手以及车窗,至少两个车窗与前排中央扶手的车窗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并受车窗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车窗控制模块与汽车车身上的电源模块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通过LIN总线与所述车窗通信连接,所述LIN总线的一端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LIN总线的另一端向下穿过所述前排中央扶手的扶手部后经过汽车车身且从汽车车身与对应的车门的铰接处穿入该车门,并与该车门上设置的所述车窗通信连接。
10.一种车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于切换前后排车窗升降的切换信号;
根据所述切换信号将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二车窗控制模式;
获取目标车窗的升降信号;
根据所述升降信号和当前的车窗控制模式控制目标车窗升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未接收到控制信号超过预设时间后,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切换回第一车窗控制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用于切换前后排车窗升降的切换信号,具体包括:
获取用于切换主控制前后排车窗升降的第一切换信号;和/或,获取用于切换辅助控制前后排车窗升降的第二切换信号;
根据所述切换信号将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切换信号将主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车窗控制模式;和/或,根据所述第二切换信号将辅助控制的车窗控制模式由第一车窗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车窗控制模式;
获取目标车窗的升降信号,具体包括:
获取主控制的目标车窗的第一手动升降信号以及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的第二手动升降信号;
根据所述升降信号和当前的车窗控制模式控制目标车窗升降,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手动升降信号和当前的主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确定主控制的目标车窗;
根据所述第二手动升降信号和当前的辅助控制车窗控制模式,确定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
当主控制的目标车窗和辅助控制的目标车窗为同一车窗时,根据所述第一手动升降信号控制该目标车窗升降。
CN202210178270.6A 2022-02-24 2022-02-24 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4546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8270.6A CN114454693A (zh) 2022-02-24 2022-02-24 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8270.6A CN114454693A (zh) 2022-02-24 2022-02-24 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4693A true CN114454693A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15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8270.6A Pending CN114454693A (zh) 2022-02-24 2022-02-24 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4693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34317A1 (de) * 1983-04-22 1984-10-25 Toyota Jidosha K.K., Toyota, Aichi Motorbetriebene fensterverstelleinrichtung fuer kraftfahrzeuge
KR19990031754U (ko) * 1997-12-31 1999-07-26 양재신 자동차 주차레버의 구조
JP2000272442A (ja) * 1999-03-25 2000-10-03 T S Tec Kk 車両のリヤパワーウインドウスイッチ装置
JP2000276977A (ja) * 1999-03-25 2000-10-06 T S Tec Kk スイッチの操作ノブ構造と車両のリヤパワーウインドウスイッチ装置
US20010004044A1 (en) * 1999-12-21 2001-06-21 Niles Part Co., Ltd. Multiple switch device
JP2005146766A (ja) * 2003-11-19 2005-06-0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車載操作装置
KR20110045830A (ko) * 2009-10-28 2011-05-04 대성전기공업 주식회사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칭 시스템
CN106064592A (zh) * 2015-04-20 2016-11-02 沃尔沃汽车公司 用于操作车窗的设备和方法
CN107499255A (zh) * 2016-06-14 2017-12-22 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车窗控制系统
CN112081489A (zh) * 2020-09-04 2020-12-15 上海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34317A1 (de) * 1983-04-22 1984-10-25 Toyota Jidosha K.K., Toyota, Aichi Motorbetriebene fensterverstelleinrichtung fuer kraftfahrzeuge
KR19990031754U (ko) * 1997-12-31 1999-07-26 양재신 자동차 주차레버의 구조
JP2000272442A (ja) * 1999-03-25 2000-10-03 T S Tec Kk 車両のリヤパワーウインドウスイッチ装置
JP2000276977A (ja) * 1999-03-25 2000-10-06 T S Tec Kk スイッチの操作ノブ構造と車両のリヤパワーウインドウスイッチ装置
US20010004044A1 (en) * 1999-12-21 2001-06-21 Niles Part Co., Ltd. Multiple switch device
JP2005146766A (ja) * 2003-11-19 2005-06-0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車載操作装置
KR20110045830A (ko) * 2009-10-28 2011-05-04 대성전기공업 주식회사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칭 시스템
CN106064592A (zh) * 2015-04-20 2016-11-02 沃尔沃汽车公司 用于操作车窗的设备和方法
CN107499255A (zh) * 2016-06-14 2017-12-22 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车窗控制系统
CN112081489A (zh) * 2020-09-04 2020-12-15 上海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2685B2 (en) Vehicle with reconfigurable seat and foot rest
JP554805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制御装置
JP665818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退避動作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DE102006052087B4 (de) Fahrzeug, insbesondere zwei- oder dreitüriges Fahrzeug,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r Erleichterung eines Einstiegs/Ausstiegs
US20110062737A1 (en) Motor vehicle rear seat
EP2558313A2 (de) Kraftfahrzeug mit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zum öffnen der seittentür
CN112810419B (zh) 乘降控制装置
US11230170B2 (en) Motor vehicle having an interior accessible via a door opening
CN112776682B (zh) 具有电动易进入功能的中排座椅骨架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54693A (zh) 前排中央扶手、汽车及车窗控制方法
CN113494228B (zh) 车辆用门开闭控制系统和记录介质
EP2634036A1 (en) Vehicle seat device
CN209955807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装置及汽车
CN214083981U (zh) 一种扶手可升降的座椅结构
KR100291054B1 (ko) 자동차용 승하차발판 자동승강장치
CN218536363U (zh) 一种车门扶手按键面板、车门扶手和汽车
CN219904539U (zh) 驾驶室组件及作业机械
CN212796627U (zh) 车门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184000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轨道车辆的司机座椅机构
KR200424766Y1 (ko) 자동차용 시트
KR101261043B1 (ko) 자동차 파워윈도우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JP4413654B2 (ja) 車両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CN108909544B (zh) 一种行动不便者使用的汽车全自动后座装置
JP2981936B2 (ja) シート昇降装置
JPH02212221A (ja) 車両用摺動屋根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