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0480B -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0480B
CN113830480B CN202111236211.1A CN202111236211A CN113830480B CN 113830480 B CN113830480 B CN 113830480B CN 202111236211 A CN202111236211 A CN 202111236211A CN 113830480 B CN113830480 B CN 113830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carrying
carrier
conveying platform
carry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62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0480A (zh
Inventor
王正
吴灵东
吴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830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0480A/zh
Priority to KR1020247009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KR20240052017A/ko
Priority to PCT/CN2022/126224 priority patent/WO202306630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0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0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属于物流运输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转运装置,由于该装置的每个载物板设有第一梳齿结构,输送平台设有与第一梳齿结构匹配的第二梳齿结构,当通过该装置转运物品时,多个载物板沿垂直于输送平台的方向运动,每个载物板的第一梳齿结构均穿过输送平台的第二梳齿结构,通过这种方式载物板将其上的物品转给输送平台或者接收输送平台转运的物品,实现与输送平台之间的物品交换。由此可见,该装置中多个载物板均沿输送平台上下运动,不会占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因此占用空间较小,节约了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越来越偏向于网上购物,用户下单后,物品通过物流运输的方式送到用户手中。物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一般会经过多个地方转运,物品每运输到一个转运地,一般先存储到货柜上,然后料箱机器人从货柜上取货,将取下的物品放到物品转运装置上,物品转运装置将物品传送给传送带,在传送带传送过程中将不同目的地的物品分拣出来,然后运输到目的地或者下一个转运地。
相关技术中的物品转运装置包括卸料机、升降机和输送机,卸料机包括多层储货层,但该多层储货层的位置固定,无法直接与传送带对接,因此,通过输送机与传送带对接。但卸料机与输送机的位置固定,无法移动,因此,通过可自由移动的升降机在卸料机与输送机之间转运物品,从而实现在料箱机器人与传送带之间进行物品转运。
但上述设备如输送机、升降机和卸料机,每个设备都会占用一定的空间,物品转运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导致空间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品转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机架、输送平台和多个载物板;
所述多个载物板通过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机腔内,且所述机腔的底部设有所述输送平台;
每个载物板设有由多个第一载物杆构成的第一梳齿结构,所述输送平台设有与所述第一梳齿结构匹配的由多个第二载物杆构成的第二梳齿结构;
当通过所述物品转运装置转运物品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多个载物板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运动,所述多个载物板的第一梳齿结构穿过所述输送平台的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以使得所述多个载物板与所述输送平台进行物品交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个第一载物杆,所述第一载物杆为可伸缩杆;
当每个载物板穿过所述输送平台所在平面,向所述输送平台转运物品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控制多个可伸缩杆收缩,且向下运动;
当所述每个载物板穿过所述输送平台所在平面,接收所述输送平台转运的物品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可伸缩杆伸长,且向上运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第一载物杆与所述多个第二载物杆错位设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个第一载物杆,所述第一载物杆为不可伸缩杆;
当每个载物板穿过所述输送平台所在平面,向所述输送平台转运物品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控制多个不可伸缩杆穿过所述多个第二载物杆向下运动;
当所述每个载物板穿过所述输送平台所在平面,接收所述输送平台转运的物品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多个不可伸缩杆向上运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品转运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内部;
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第二载物杆与所述多个载物板以及用于传送物品的传送装置进行物品交换。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个第二载物杆,所述第二载物杆为转动杆;
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转动杆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与所述传送装置进行物品交换。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个第二载物杆,所述第二载物杆为可伸缩杆;
当每个载物板穿过所述输送平台所在平面,与所述输送平台进行物品交换时,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可伸缩杆伸长或收缩;
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于控制所述可伸缩杆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与所述传送装置进行物品交换。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载物板包括第一载物板和第二载物板;所述第一载物板位于所述第二载物板下方;
所述第一载物板下落至所述输送平台下方预定位置后,支撑在地面或支撑件上后停止下落,所述第二载物板下落至所述输送平台下方预定位置后叠落在所述第一载物板上;或者,
所述第二载物板自下而上移动至预定位置后,所述第二载物板上的挂接部与所述第一载物板上的所述限位部相挂接,所述第二载物板继续向上移动,通过所述挂接部带动所述第一载物板向上移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载物板包括第一载物板和第二载物板;所述第一载物板包括载物板本体,在所述载物板本体上横向设有所述第一梳齿结构,竖向设有导向结构,在所述导向结构远离所述载物板本体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二载物板上设有挂接部,所述第一载物板位于所述第二载物板下方,并可通过所述限位部挂接在所述挂接部上;其中,所述挂接部位于所述导向结构内,并可沿所述导向结构上下滑动或上下滚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载物板本体上竖向设置的导向结构包括呈长型的导向件,在所述导向件上,沿所述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顶端具有所述限位部;所述挂接部设在所述导向槽中,并可沿所述导向槽上下滑动或上下滚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并行设置在所述载物板本体的两侧;沿所述第一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导向槽,沿所述第二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挂接部,包括第一挂接部和第二挂接部,所述第一挂接部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所述第二挂接部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槽中。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相对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形成所述机腔;在所述第一立柱上,沿所述第一立柱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导向槽;在所述第二立柱上,沿所述第二立柱的长度方向设有第四导向槽;所述第三导向槽和所述第四导向槽相对应;所述第一挂接部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外部,且处于所述第三导向槽中,并可沿所述第三导向槽上下滑动或滚动;所述第二挂接部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外部,且处于所述第四导向槽中,并可沿所述第四导向槽上下滑动或滚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载物板本体上竖向设置的导向结构包括呈长型的导向件,在所述导向件上,沿所述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的顶端设有所述限位部;所述挂接部与所述导向面相配合,并可沿所述导向面上下滑动或上下滚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三导向件和第四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和所述第四导向件并行设置在所述载物板本体的两侧,在所述第三导向件和所述第四导向件的顶端设有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第三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导向面,沿所述第四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挂接部,包括第三挂接部和第四挂接部,所述第三挂接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配合,并可沿所述第一导向面上下滑动或上下滚动;所述第四挂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相配合,并可沿所述第二导向面上下滑动或上下滚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相对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形成所述机腔;在所述第一立柱上,沿所述第一立柱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导向槽;在所述第二立柱上,沿所述第二立柱的长度方向设有第四导向槽;所述第三导向槽和所述第四导向槽相对应;在所述多个载物板中,至少一个载物板的第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第二侧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三导向槽中,并可沿所述第三导向槽上下滑动或滚动;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四导向槽中,并可沿所述第四导向槽上下滑动或滚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的牵引件,所述牵引件与所述多个载物板中的最上层载物板相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载物板中,处于所述输送平台上方的两个相邻载物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处于所述输送平台下方的两个相邻载物板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传送装置、物品存储机构以及上述所述的物品转运装置;
所述物品转运装置与所述传送装置连接;
所述物品转运装置,用于分别与所述物品存储机构和所述传送装置进行物品交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品存储机构为料箱机器人。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送装置为滚筒输送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转运装置,由于该装置的每个载物板设有第一梳齿结构,输送平台设有与第一梳齿结构匹配的第二梳齿结构,当通过该装置转运物品时,多个载物板沿垂直于输送平台的方向运动,每个载物板的第一梳齿结构均穿过输送平台的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通过这种方式载物板将其上的物品转给输送平台或者接收输送平台转运的物品,实现与输送平台之间的物品交换。由此可见,该装置中多个载物板均沿垂直于输送平台的方向上下运动,不会占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因此占用空间较小,节约了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品转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物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平台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物板与输送平台之间进行物品交换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物板在输送平台下方呈堆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料箱机器人、物品转运装置与滚筒输送线之间进行物品交换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载物板相互挂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第一载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载物板相互挂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第一载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多个载物板挂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多个载物板叠落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物品转运装置,2-传送装置,3-物品存储机构,11-机架,12-输送平台,
13-载物板,14-升降组件,15-控制机构,121-第二载物杆,131-第一载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转运装置1,参见图1,该装置包括:机架11、输送平台12和多个载物板13;
多个载物板13通过升降组件14设置于机架11的机腔内,且机腔的底部设有输送平台12;
每个载物板13设有由多个第一载物杆131构成的第一梳齿结构,输送平台12设有与第一梳齿结构匹配的由多个第二载物杆121构成的第二梳齿结构;
其中,多个载物板通过升降组件也可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外侧,输送平台也可设在机架的底部一侧。
当通过物品转运装置1转运物品时,升降组件14用于控制多个载物板13沿垂直于地面或输送平台的方向运动,多个载物板13的第一梳齿结构穿过输送平台12的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以使得多个载物板13与输送平台12进行物品交换。
第一梳齿结构和第二梳齿结构的介绍:每个载物板13均设有第一梳齿结构,该第一梳齿结构由多个第一载物杆131构成,该多个第一载物杆13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第一载物杆131的数量为5,参见图2。
第一载物杆131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第一载物杆131的长度30厘米或者50厘米。第一载物杆131的直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第一载物杆131的直径为2厘米或者5厘米。第一载物杆131的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第一载物杆131的材质为铸铁或合金,该合金可以为不锈钢。
输送平台12设有与第一梳齿结构匹配的第二梳齿结构,第二梳齿结构由多个第二载物杆121构成,参见图3。该多个第二载物杆121的数量、长度、直径和材质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多个第一载物杆131构成的第一梳齿结构在穿过输送平台12的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还可以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从而与输送平台12之间进行物品交换。并且,第一梳齿结构和第二梳齿结构的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成本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第一载物杆131之间以第一预设间隔排列,相邻两个第二载物杆121之间以第二预设间隔排列。
该实现方式中,第一预设间隔和第二预设间隔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若第一预设间隔和第二预设间隔相等,第一预设间隔和第二预设间隔可以为任一值,例如,第一预设间隔和第二预设间隔可以为10厘米或者20厘米。这种情况下,第一载物杆131从相邻两个第二载物杆121的中间位置穿过。
若第一预设间隔和第二预设间隔不相等,第一预设间隔可以大于或者小于第二预设间隔。例如,第一预设间隔小于第二预设间隔,第一预设间隔可以为10厘米,第二预设间隔可以为11厘米或者12厘米。例如,第一预设间隔大于第二预设间隔,第二预设间隔为10厘米,第一预设间隔可以为11厘米或者12厘米。这种情况下,第一载物杆131从相邻两个第二载物杆121的非中间位置穿过。
机架11的介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架11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机架11的高度为1.5米或者2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架11的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机架11的材质为铸铁或者合金。该合金可以为不锈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架1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锁止万向轮,通过锁止万向轮实现自由移动,并且在到达预设位置时,可以及时停止,然后进行物品交换。
其中,锁止万向轮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锁止万向轮的数量为1或者2。
载物板13的介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续参见图2,载物板13的两侧与升降组件14连接,升降组件14在升降过程中可以带动载物板13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下运动。
该实现方式中,载物板13的两侧与升降组件1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该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该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榫卯连接或者螺纹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载物板13的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载物板13的材质为木材、铸铁或合金。若载物板13的材质为木材,上述连接方式可以为榫卯连接,若载物板13的材质为铸铁或合金,上述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载物板13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载物板13的厚度为1厘米或者2厘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载物板1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载物板13的数量为6、7或者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载物板13的数量与料箱机器人储位的数量相同为例进行说明。若料箱机器人储位的数量为6,则载物板13的数量为6,若料箱机器人储位的数量为8,则载物板13的数量为8。如此设置,可以实现载物板13同时取走料箱机器人所有储位上的物品,或者,将载物板13上所有的物品同时放置到料箱机器人所有的储位上,减少占用料箱机器人的时间,从而提高物品交换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载物板中,相邻的两个载物板之间可通过挂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多个载物板可包括第一载物板和第二载物板;第一载物板包括载物板本体,在载物板本体上横向设有第一梳齿结构,竖向设有导向结构,在导向结构远离载物板本体的一端设有限位部;
第二载物板上设有挂接部,第一载物板位于第二载物板下方,并可通过所述限位部挂接在第二载物板上的挂接部上。其中,所述挂接部位于所述导向结构内,并可沿所述导向结构上下滑动或上下滚动。
在将物品从载物板交换至输送平台的过程中,第一载物板下落至输送平台下方预定位置后,支撑在地面或支撑件或第一载物板下方的另一载物板上后停止下落,所述第二载物板下落至所述输送平台下方预定位置后叠落在所述第一载物板上。
第一载物板可靠自重下落。当第一载物板停止下落后第二载物板继续下落,此时第二载物板上的挂接部,与第一载物板上的所述限位部相脱离,并沿第一载物板上的所述导向结构向下移动,直至第二载物板下落至输送平台下方预定位置后叠落(也可称为叠加)在第一载物板上。第二载物板下落后可以叠落在第一载物板上,使得第二载物板与第一载物板之间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可减少所占用立体空间。
第二载物板自下而上移动至预定位置后,第二载物板上的挂接部与第一载物板上的所述限位部相挂接,第二载物板继续向上移动,通过挂接部带动所述第一载物板向上移动。
在第二载物板叠落在第一载物板上之后,若将第二载物板向上提升(如依靠第二载物板上方的其它载物板的牵引提升),则在第二载物板向上提升的过程中,第二载物板上的挂接部沿第一载物板上的所述导向结构向上移动或滚动。当第二载物板自下而上移动至预定位置后,比如移动到输送平台上方的预定位置后,第二载物板上的挂接部与第一载物板上的所述限位部相挂接,第二载物板继续向上移动,通过所述挂接部带动第一载物板向上移动。
在第一载物板停止下落后,在第二载物板继续下落直至叠落在第一载物板上的过程中,第二载物板与第一载物板之间的上下距离由大变小,直至第二载物板叠落在第一载物板上。
在第二载物板由在第一载物板上的叠落位置,逐渐向上提升直至挂接住第一载物板并连同第一载物板一起上升的过程中,第二载物板与第一载物板之间的上下距离由小变大,直至达到二者之间的最大距离值。
第一载物板和第二载物板是相对而言的。在多个载物板中,上下相邻设置的任意两个载物板均可称为第一载物板和第二载物板,处于下方的一载物板称为第一载物板,处于上方的一载物板称为第二载物板。
多个载物板中相邻的两个载物板之间,均可采用上述的第一载物板和第二载物板之间挂接的连接方式,这样可实现各载物板在输送平台下方的堆叠,减少对空间的占用。
在多个载物板均采用上述的第一载物板和第二载物板之间挂接的连接方式时,处于最上层的一载物板可不用设置所述导向件,可直接与升降组件相连。
升降组件可包括驱动机构和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的牵引件,所述牵引件可与所述多个载物板中的最上层一载物板相连接。驱动机构可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连的减速器等。牵引件可以是与驱动机构相连的柔性绳索、链条或皮带等。在其它实施例中,各载物板也可分别挂在一柔性牵引件上。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载物板相互挂接的结构示意图,参看图7,多个载物板可包括第一载物板a1和第二载物板a2,第一载物板a1挂接在第二载物板a2的下方。
图8为图7中第一载物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看图8,第一载物板a1包括载物板本体a11,在载物板本体a11上横向设有第一梳齿结构311,竖向设有呈长型的导向件a12,在导向件a12上沿所述导向件a12的长度方向设有导向槽a13;导向槽a13的顶端具有限位部a14。
导向件a12为导向板,导向槽a13的顶端可为封闭端,以形成所述限位部a14。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a12也可为导向柱。
参看图7,第二载物板a2上设有挂接部a21,挂接部a21为柱销,可沿导向槽a13上下滑动。可在挂接柱上安装套筒,以便挂接部a21可沿导向槽a13上下滚动。在其它例子中,挂接部a21也可为可沿导向槽a13上下滑动的块状体,如矩形块等。
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载物板不是处于最下层的一载物板,则第一载物板上也设有挂接部,用于挂接第一载物板下方的另一载物板。
参看图8,为使第二载物板a2上下移动的过程相对平稳,所述导向件a12可包括第一导向件a121和第二导向件a122,第一导向件a121和第二导向件a122并行设置在第一载物板a1上的载物板本体a11的两侧;沿第一导向件a121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导向槽a131,沿第二导向件a122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导向槽a132;第二载物板a2上的所述挂接部a21,可包括第一挂接部a211和第二挂接部(图中未示出),第一挂接部a211和第二挂接部分别设在第二载物板a2的两侧。第一挂接部a211设在第一导向槽a131中,第二挂接部设在第二导向槽a132中。
在第一载物板a1停止下落后且在第二载物板a2继续下落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向槽a131和第二导向槽a132可为第二载物板a2的两侧提供导向,可减少第二载物板a2在下落的过程中发生倾斜或甚至倾翻的情况发生。
在第二载物板a2自在第一载物板a1上的叠落位置上升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向槽a131和第二导向槽a132可为第二载物板a2的两侧提供导向,防止第二载物板a2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倾斜或甚至倾翻;在第二载物板a2上升到预定位置后,其两侧的第一挂接部a211和第二挂接部分别与第一载物板a1两侧的所述限位部相挂接,从而可平稳地带动第一载物板a1一起上移,可减少第一载物板a1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倾斜甚至倾翻的情况发生。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载物板相互挂接的结构示意图,参看图9,多个载物板可包括第一载物板b1和第二载物板b2,第一载物板b1挂接在第二载物板b2的下方。
图10为图9中第一载物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看图10,在第一载物板b1上的载物板本体b11上竖向设置有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可包括呈长型的导向件b12,在导向件b12上沿导向件b12的长度方向设有导向面b13;导向面b13的顶端设有限位部b14。
参看图9,第二载物板b2上设有挂接部b21,挂接部b21为矩形块,挂接部b21与导向面b13相配合,并可沿导向面b13上下滑动。可在挂接部b21上设置滚珠等滚动体,以使挂接部b21可沿导向面b13上下滚动。
参看图10,第一载物板b1上的导向件b12可为导向柱。导向面b13可为导向柱的一竖向侧面。限位部b14可为导向面b13的顶端的限位块。在其它例子中,导向件b12也可为导向板,挂接部b21也可为其它形状的块状体。
参看图9及图10,为使第二载物板b2上下移动的过程相对平稳,导向件b12包括第三导向件b121和第四导向件b122,第三导向件b121和第四导向件b122并行设置在第一载物板b1上的载物板本体b11的两侧,在第三导向件b121和第四导向件b122的顶端设有限位部b14;其中,所述限位部b14由第三导向件b121和第四导向件b122的顶端连接的横梁所形成。
沿所述第三导向件b121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导向面b131,沿第四导向件b122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导向面(图中未示出);
第二载物板b2上的挂接部b21,包括第三挂接部b211和第四挂接部b212,第三挂接部b211和第四挂接部b212相对间隔设置在第二载物板b2上。第三挂接部b211与第一导向面b13相配合,并可沿第一导向面b13上下滑动;第四挂接部b212与第二导向面相配合,并可沿第二导向面上下滑动。
在第一载物板b1停止下落后且在第二载物板b2继续下落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可为第二载物板b2提供导向,可减少第二载物板b2在下落的过程中发生倾斜或甚至倾翻的情况发生。
在第二载物板b2自在第一载物板b1上的叠落位置上升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可为第二载物板b2的提供导向,防止第二载物板b2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倾斜或甚至倾翻;在第二载物板b2上升到预定位置后,其上间隔设置的第三挂接部b211和第四挂接部b212分别与第一载物板b1两侧的所述限位部b14相挂接,从而可平稳地带动第一载物板b1一起上移,可减少第一载物板b1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倾斜甚至倾翻的情况发生。
图11为本实施例中多个载物板挂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多个载物板叠落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载物板的运行更加平稳,机架可在载物板的下落或上升过程中对载物板的移动进行导向。具体地,所述机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平行设置,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形成所述机腔;在第一立柱上,沿第一立柱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导向槽;在第二立柱上,沿第二立柱的长度方向设有第四导向槽;第三导向槽和第四导向槽相对应;在第一载物板和/或第二载物板的第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在第一载物板和/或第二载物板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位于第三导向槽中,并可沿第三导向槽上下滑动或滚动;第二凸起部位于第四导向槽中,并可沿第四导向槽上下滑动或滚动。
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可为柱状体或块状体等。
在图7至图8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包括设在第二载物板两侧的第一挂接部a21和第二挂接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挂接部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a131的外部,且处于第三导向槽中,并可沿第三导向槽上下滑动或滚动;第二挂接部的端部,位于第二导向槽a132的外部,且处于第四导向槽中,并可沿第四导向槽上下滑动或滚动。这样,第一挂接部和第二挂接部,既可起到对第一载物板a1起到挂接作用的同时,也可通过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的导向槽中的上下滑动或滚动,使得第一载物板和第二载物板的上下移动更加平稳。
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也可包括设在第一载物板两侧的第一挂接部和第二挂接部。第一载物板两侧的第一挂接部和第二挂接部用于挂接第一载物板下方的另一载物板。
在图9至图1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包括设在第一载物板的载物板本体两侧的凸块b15,以及设在第二载物板的载物板本体两侧的凸块b25。
输送平台12的介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续参见图3,输送平台12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输送平台12的高度与传送装置2的高度一致。若传送装置2的高度为1米,则输送平台12的高度也为1米,若传送装置2的高度为1.2米,则输送平台12的高度也为1.2米。如此设置,可以便于输送平台12与传送装置2之间进行物品交换,也即输送平台12可以向传送装置2转运物品,传送装置2也可以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输送平台12与机腔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输送平台12与机腔之间的连接为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可以为焊接。或者,输送平台12卡在机腔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输送平台12的材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输送平台12的材质为铸铁或合金,该合金可以为不锈钢。
升降组件14的介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升降组件14设置于机架11的机腔内,可以与机架11固定连接,这样有利于保持机架11在物品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物品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其中,该升降组件14可以为升降梯,或者其他可实现升降功能的部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4,当该物品转运装置1将物品转运给传送装置2时,多个载物板13接收料箱机器人放置的物品,此时多个载物板13均位于输送平台12的上方,这时升降组件14控制载物板13向下运动,每个载物板13的第一梳齿结构穿过输送平台12的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第一梳齿结构在穿过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时,物品从多个第一载物杆131转移到输送平台12的多个第二载物杆121上,从而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输送平台12再将物品转给传送装置2。这种情况下,对于每个载物板13,该载物板13由输送平台12的上方运动到输送平台12的下方,升降组件14可以控制载物板13在穿过输送平台12所在平面,运动到机腔底端后,停止运动,多个载物板13在输送平台12的下方堆叠,从而减少空间尺寸,参见图5。然后升降组件14控制多个载物板13由输送平台12的下方向上方运动,在到达设定位置时,多个载物板13再次接收料箱机器人放置的物品,然后继续通过上述方式与输送平台12进行物品交换。
当该物品转运装置1接收传送装置2转运的物品时,多个载物板13均位于输送平台12的下方,输送平台12接收传送装置2传送的物品,升降组件14控制多个载物板13由输送平台12的下方依次向上方运动,在向上运动过程中,第一梳齿结构穿过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物品由多个第二载物杆121转移到多个第一载物杆131上,从而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并且,多个载物板13由堆叠状态逐渐散开,然后料箱机器人从每个载物板13上取走物品,然后升降组件14可以控制多个载物板13由输送平台12的上方向下方运动,多个载物板13再次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然后继续通过上述方式将物品交给料箱机器人。
当该物品转运装置1先将物品转运给传送装置2,再接收传送装置2转运的其他物品时,为了便于区分,将该物品称为第一物品,其他物品称为第二物品。升降组件14控制载物板13向下运动,第一梳齿结构穿过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物品从多个第一载物杆131转移到输送平台12的多个第二载物杆121上,从而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输送平台12再将第一物品转给传送装置2。这种情况下,升降组件14控制载物板13在穿过输送平台12所在平面,运动到机腔底端后,停止运动,多个载物板13在输送平台12的下方堆叠。在输送平台12接收传送装置2传送的第二物品时,升降组件14控制载物板13向上运动,第一梳齿结构穿过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物品由多个第二载物杆121转移到多个第一载物杆131上,从而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第二物品。
对于该物品转运装置1先接收传送装置2转运的第二物品,再将第一物品转运给传送装置2的情况,与上述情况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转运装置1,由于该装置的每个载物板13设有第一梳齿结构,输送平台12设有与第一梳齿结构匹配的第二梳齿结构,当通过该装置转运物品时,多个载物板13沿垂直于输送平台12的方向运动,每个载物板13的第一梳齿结构均穿过输送平台12的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通过这种方式载物板13将其上的物品转给输送平台12或者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实现与输送平台12之间的物品交换。由此可见,该装置中多个载物板13均沿垂直于输送平台12的方向上下运动,不会占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因此占用空间较小,节约了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物品可以为规则物品,也可以为不规则物品,可以为服装、日用品或者其他物品,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并且,物品可以直接放置在载物板13上,也可以通过载物箱放置在载物板13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载物杆131的介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个第一载物杆131,第一载物杆131为可伸缩杆;
当每个载物板13穿过输送平台12所在平面,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时,升降组件14,用于控制多个可伸缩杆收缩,且向下运动;
当每个载物板13穿过输送平台12所在平面,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时,升降组件14,用于控制多个可伸缩杆伸长,且向上运动。
该实现方式中,若多个载物板13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多个载物板13先接收料箱机器人放置的物品,此时多个载物板13均位于输送平台12的上方,且每个载物板13的多个可伸缩杆均处于伸长状态。对于每个载物板13,升降组件14可以控制该载物板13的多个可伸缩杆向下运动,在运动到与输送平台12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控制多个可伸缩杆收缩,这样多个可伸缩杆上的物品就会掉落到输送平台12上,从而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载物板13通过这种方式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后,升降组件14可以控制载物板13继续向下运动,运动到机腔底端后,停止运动,多个载物板13在输送平台12的下方堆叠,从而减少空间尺寸。当多个载物板13均向输送平台12转运完物品后,升降组件14可以控制多个载物板13由输送平台12的下方向上方运动,在到达设定位置后,升降组件14控制每个载物板13的多个可伸缩杆伸长,多个载物板13再次接收料箱机器人放置的物品,然后继续通过上述方式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
若多个载物板13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多个载物板13均位于输送平台12的下方,输送平台12接收传送装置2传送的物品,升降组件14控制多个载物板13由输送平台12的下方依次向上方运动,且控制每个可伸缩杆伸长。在向上运动过程中,每个载物板13的多个可伸缩杆均穿过输送平台12所在平面,物品由多个第二载物杆121转移到多个可伸缩杆上,从而载物板13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并且,多个载物板13由堆叠状态逐渐散开,在到达设定位置后,停止运动,料箱机器人取走每个载物板13上的物品,然后升降组件14控制每个载物板13的每个可伸缩杆收缩,且向下运动,然后继续通过上述方式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
若多个载物板13先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再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其他物品时,为了便于区分,将该物品称为第一物品,其他物品称为第二物品。升降组件14控制每个载物板13的多个可伸缩杆向下运动,在运动到与输送平台12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控制多个可伸缩杆收缩,这样多个可伸缩杆上的第一物品就会掉落到输送平台12上,实现向输送平台12转运第一物品。升降组件14控制载物板13继续向下运动,运动到机腔底端后,停止运动,多个载物板13在输送平台12的下方堆叠。输送平台12接收传送装置2传送的第二物品,升降组件14控制多个载物板13向上运动,且控制每个可伸缩杆伸长,在向上运动过程中,每个载物板13的多个可伸缩杆均穿过输送平台12所在平面,物品由多个第二载物杆121转移到多个可伸缩杆上,从而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第二物品。并且,多个载物板13由堆叠状态逐渐散开,在达到设定位置后,停止运动,料箱机器人取走每个载物板13上的第二物品,然后多个载物板13和输送平台12可以继续通过上述方式进行物品交换。
对于多个载物板13先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再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的情况,与上述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每个载物板13内可以设置传感器,升降组件14通过传感器感知该载物板13与输送平台12之间的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预设距离为1厘米或者2厘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升降组件14可以灵活控制第一载物杆131伸缩,在伸缩过程中实现载物板13与输送平台12之间进行物品交换,不仅可以占用空间,还可以提高物品交换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个第一载物杆131,继续参见图2,该第一载物杆131为不可伸缩杆;
当每个载物板13穿过输送平台12所在平面,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时,升降组件14,用于控制多个不可伸缩杆穿过多个第二载物杆121向下运动;
当每个载物板13穿过输送平台12所在平面,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时,升降组件14,用于控制多个不可伸缩杆向上运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载物杆131与多个第二载物杆121错位设置,当载物板13与输送平台12处于同一平面时,多个第一载物杆131和多个第二载物杆121错位,以使多个第一载物杆131顺利从多个第二载物杆121之间穿过,在穿过多个第二载物杆121的过程中实现与输送平台12之间的物品交换,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物品交换的效率高。
控制机构15的介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续参见图4,物品转运装置1还包括:控制机构15;
控制机构15设置于机架11的内部,或者设置于机架11的外侧;
控制机构15,用于控制多个第二载物杆121与多个载物板13用于传送物品的传送装置2进行物品交换。
该实现方式中,该控制机构15可以通过控制多个第二载物杆121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与传送装置2进行物品交换。其中,该控制机构15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该控制机构15为驱动电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机构15可以灵活控制输送平台12与传送装置2进行物品交换,提高物品交换效率。
第二载物杆121的介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个第二载物杆121,该第二载物杆121可以为转动杆;
控制机构15,用于控制转动杆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与传送装置2进行物品交换。
该实现方式中,若输送平台12向传送装置2转运物品,控制机构15可以控制转动杆向第一方向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向传送装置2转运物品。若传送装置2向输送平台12转运物品,控制机构15可以控制转动杆向第二方向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接收传送装置2转运的物品。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相反的方向,转动杆可以为滚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杆在转动过程中就可以与传送装置2进行物品交换,物品交换效率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个第二载物杆121,第二载物杆121可以为可伸缩杆;
当每个载物板13穿过输送平台12所在平面,与输送平台12进行物品交换时,控制机构15,用于控制可伸缩杆伸长或收缩;
控制机构15,还用于控制可伸缩杆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与传送装置2进行物品交换。
该实现方式中,控制机构15可以控制可伸缩杆的伸缩与转动。若载物板13与输送平台12之间进行物品交换,控制机构15可以控制可伸缩杆伸长,这样多个第一载物杆131在穿过可伸缩杆的时候,物品由多个第一载物杆131转移到多个第二载物杆121上或者由多个第二载物杆121转移到多个第一载物杆131上,实现载物板13与输送平台12进行物品交换。在物品交换完成后,控制机构15可以控制可伸缩杆收缩。并且,若输送平台12与传送装置2之间进行物品交换,控制机构15还可以控制伸缩杆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向传送装置2转运物品,或者接收传送装置2转运的物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物品交换时,可伸缩杆处于伸长状态,并且,在于传送装置2进行物品交换时,可伸缩杆还处于转动状态,在物品交换完成后或者不进行物品交换时,可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可伸缩杆的状态可以根据物品交换需要灵活转变,不仅提高了物品交换效率,还丰富了物品交换形式。
另外,第二载物杆121可以为转动杆,也可以为可伸缩杆,第二载物杆121的设置方式灵活多变,提高了物品转运装置1的外观表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输送平台12远离载物板13的一侧可以设置挡板,该挡板用于防止物品掉落,提高物品交换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载物板13的内部可以设置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载物板13上放置物品时,可以向升降组件14发送信号,升降组件14接收该信号,控制载物板13向上运动或者向下运动。
该实现方式中,在检测到载物板13上有物品时,升降组件14才控制载物板13运动,这样可以避免载物板13上未放置物品时一直处于空运状态,浪费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转运装置1,由于该装置的每个载物板13设有第一梳齿结构,输送平台12设有与第一梳齿结构匹配的第二梳齿结构,当通过该装置转运物品时,多个载物板13沿垂直于输送平台12的方向运动,每个载物板13的第一梳齿结构均穿过输送平台12的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通过这种方式载物板13将其上的物品转给输送平台12或者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实现与输送平台12之间的物品交换。由此可见,该装置中多个载物板13均沿垂直于输送平台12的方向上下运动,不会占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因此占用空间较小,节约了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并且,多个载物板13在输送平台12的上方时呈散开状态,这种情况下可以与料箱机器人对接,完成物品取放。多个载物板13在输送平台12的下方时呈堆叠状态,这种情况下输送平台12可以与传送装置2进行物品交换,通过传送装置2将物品运送到预设位置,或者对物品进行分拣。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多个载物板13、输送平台12和机架11集成为一个装置,通过该一个装置就可以完成物品在料箱机器人与传送装置2之间的转运,物品交换效率高。且该装置结构简单,物品转运的成本低。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该系统包括:传送装置2、物品存储机构3以及上述的物品转运装置1;
物品转运装置1与传送装置2连接;
物品转运装置1,用于分别与物品存储机构3和传送装置2进行物品交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物品存储机构3可以通过物品转运装置1向传送装置2转运物品,传送装置2也可以通过物品转运装置1向物品存储机构3转运物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仓储系统,在物品存储机构3与传送装置2之间设置物品转运装置1,通过该一个物品转运装置1就可以完成物品存储机构3与传送装置2之间的物品交换,由于该装置的每个载物板13设有第一梳齿结构,输送平台12设有与第一梳齿结构匹配的第二梳齿结构,当通过该装置转运物品时,多个载物板13沿垂直于输送平台12的方向运动,每个载物板13的第一梳齿结构均穿过输送平台12的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通过这种方式载物板13将其上的物品转给输送平台12或者接收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实现与输送平台12之间的物品交换。由此可见,该装置中多个载物板13均沿垂直于输送平台12的方向上下运动,不会占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因此占用空间较小,节约了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物品存储机构3的介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物品存储机构3可以为料箱机器人。
该料箱机器人上有多个储位,每个储位可以放置物品。其中料相机器人上储位的数量与物品转运装置1中载物板13的数量相同,这样料箱机器人可以同时将其所有储位上的物品放置到载物板13上,载物板13也可以同时将其上的物品放置到料箱机器人的储位上,减少占用料箱机器人的时间,从而提高物品交换效率。
传送装置2的介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送装置2可以为滚筒输送线。通过该滚筒输送线,可以将物品接收机构转运的物品传送给输送平台12或者将输送平台12转运的物品传送给物品接收机构,物品转运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物品存储机构3不仅限于料箱机器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由操作人员将物品依次放置到物品传送装置2的多个载物板13上,然后多个载物板13与输送平台12之间进行物品交换。并且,传送装置2不仅限于滚筒输送线,传送装置2还可以为传送带。传送带和滚筒输送线均可以将物品输送到预设位置,或者在通过传送带或滚筒输送线传送物品过程中,操作人员对物品进行分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物品存储机构3为料箱机器人,传送装置2为滚筒输送线,由料箱机器人通过该物品转运装置1向传送装置2转运物品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6,料箱机器人的多个储位上均放置有物品,料箱机器人可移动至物品转运装置1处,将其所有储位上的物品放置到物品转运装置1的多个载物板13上,然后升降组件14控制多个载物板13向下运动,每个载物板13的第一梳齿结构穿过输送平台12的第二梳齿结构,将物品转运给输送平台12,输送平台12再将物品传送给滚筒输送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仓储系统,包括物品转运装置1、传送装置2和料箱机器人,该物品转运装置1可以与料箱机器人和传送装置2配合完成物品转运,物品转换效率高。且该装置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另外,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物品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机架、输送平台和多个载物板;
所述多个载物板通过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机腔内或设置于所述机架外侧,且所述机腔的底部设有所述输送平台,或在所述机架的底部一侧设有所述输送平台;所述多个载物板包括第一载物板和第二载物板;所述第一载物板包括载物板本体,在所述载物板本体上横向设有第一梳齿结构,竖向设有导向结构,在所述导向结构远离所述载物板本体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二载物板上设有挂接部,所述第一载物板位于所述第二载物板下方,并可通过所述限位部挂接在所述挂接部上;其中,所述挂接部位于所述导向结构内,并可沿所述导向结构上下滑动或上下滚动;
每个载物板设有由多个第一载物杆构成的第一梳齿结构,所述输送平台设有与所述第一梳齿结构匹配的由多个第二载物杆构成的第二梳齿结构;
当通过所述物品转运装置转运物品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多个载物板沿垂直于地面或输送平台的方向运动,所述多个载物板的第一梳齿结构穿过所述输送平台的第二梳齿结构所在平面,以使得所述多个载物板与所述输送平台进行物品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第一载物杆,所述第一载物杆为可伸缩杆;
当每个载物板穿过所述输送平台所在平面,向所述输送平台转运物品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控制多个可伸缩杆收缩,且向下运动;
当所述每个载物板穿过所述输送平台所在平面,接收所述输送平台转运的物品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可伸缩杆伸长,且向上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载物杆与所述多个第二载物杆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第一载物杆,所述第一载物杆为不可伸缩杆;
当每个载物板穿过所述输送平台所在平面,向所述输送平台转运物品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控制多个不可伸缩杆穿过所述多个第二载物杆向下运动;
当所述每个载物板穿过所述输送平台所在平面,接收所述输送平台转运的物品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多个不可伸缩杆向上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转运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内部,或者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外侧;
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第二载物杆与所述多个载物板以及用于传送物品的传送装置进行物品交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第二载物杆,所述第二载物杆为转动杆;
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转动杆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与所述传送装置进行物品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第二载物杆,所述第二载物杆为可伸缩杆;
当每个载物板穿过所述输送平台所在平面,与所述输送平台进行物品交换时,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可伸缩杆伸长或收缩;
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于控制所述可伸缩杆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与所述传送装置进行物品交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载物板包括第一载物板和第二载物板;所述第一载物板位于所述第二载物板下方;
所述第一载物板下落至所述输送平台下方预定位置后,支撑在地面或支撑件上后停止下落,所述第二载物板下落至所述输送平台下方预定位置后叠落在所述第一载物板上;或者,
所述第二载物板自下而上移动至预定位置后,所述第二载物板上的挂接部与所述第一载物板上的所述限位部相挂接,所述第二载物板继续向上移动,通过所述挂接部带动所述第一载物板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板本体上竖向设置的导向结构包括呈长型的导向件,在所述导向件上,沿所述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顶端具有所述限位部;
所述挂接部设在所述导向槽中,并可沿所述导向槽上下滑动或上下滚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并行设置在所述载物板本体的两侧;沿所述第一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导向槽,沿所述第二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导向槽;
所述挂接部,包括第一挂接部和第二挂接部,所述第一挂接部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所述第二挂接部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相对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形成所述机腔;
在所述第一立柱上,沿所述第一立柱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导向槽;在所述第二立柱上,沿所述第二立柱的长度方向设有第四导向槽;所述第三导向槽和所述第四导向槽相对应;
所述第一挂接部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外部,且处于所述第三导向槽中,并可沿所述第三导向槽上下滑动或滚动;
所述第二挂接部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外部,且处于所述第四导向槽中,并可沿所述第四导向槽上下滑动或滚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物板本体上竖向设置的导向结构包括呈长型的导向件,在所述导向件上,沿所述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的顶端设有所述限位部;
所述挂接部与所述导向面相配合,并可沿所述导向面上下滑动或上下滚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三导向件和第四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和所述第四导向件并行设置在所述载物板本体的两侧,在所述第三导向件和所述第四导向件的顶端设有所述限位部;
沿所述第三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导向面,沿所述第四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导向面;
所述挂接部,包括第三挂接部和第四挂接部,所述第三挂接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配合,并可沿所述第一导向面上下滑动或上下滚动;所述第四挂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相配合,并可沿所述第二导向面上下滑动或上下滚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相对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形成所述机腔;
在所述第一立柱上,沿所述第一立柱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导向槽;在所述第二立柱上,沿所述第二立柱的长度方向设有第四导向槽;所述第三导向槽和所述第四导向槽相对应;
在所述多个载物板中,至少一个载物板的第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第二侧设有第二凸起部;
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三导向槽中,并可沿所述第三导向槽上下滑动或滚动;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四导向槽中,并可沿所述第四导向槽上下滑动或滚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的牵引件,所述牵引件与所述多个载物板中的最上层载物板相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载物板中,处于所述输送平台上方的两个相邻载物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处于所述输送平台下方的两个相邻载物板之间的距离。
17.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传送装置、物品存储机构以及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物品转运装置;
所述物品转运装置与所述传送装置连接;
所述物品转运装置,用于分别与所述物品存储机构和所述传送装置进行物品交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存储机构为料箱机器人。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为滚筒输送线。
CN202111236211.1A 2021-06-11 2021-10-22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Active CN113830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47009961A KR20240052017A (ko) 2021-06-11 2022-10-19 물품 이송 장치 및 적재창고 시스템
PCT/CN2022/126224 WO2023066305A1 (zh) 2021-06-11 2022-10-19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32806 2021-06-11
CN202110653280.6A CN113291684A (zh) 2021-06-11 2021-06-11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0480A CN113830480A (zh) 2021-12-24
CN113830480B true CN113830480B (zh) 2023-05-16

Family

ID=7732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3280.6A Pending CN113291684A (zh) 2021-06-11 2021-06-11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CN202111236211.1A Active CN113830480B (zh) 2021-06-11 2021-10-22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3280.6A Pending CN113291684A (zh) 2021-06-11 2021-06-11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052017A (zh)
CN (2) CN113291684A (zh)
WO (2) WO20222580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1684A (zh) * 2021-06-11 2021-08-24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CN114140941A (zh) * 2021-11-18 2022-03-04 北京同研思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梳齿移载式小件物资自助收发装置
CN114572619B (zh) * 2022-03-29 2024-02-13 浙江金马逊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集箱长管弯管接头的全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
CN116833119A (zh) * 2023-06-30 2023-10-03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楼宇的物品输送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3029A (ja) * 2008-04-22 2009-11-12 Nisca Corp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KR20200017987A (ko) * 2018-08-10 2020-02-19 권현근 워크피스 스택 시스템
CN210943580U (zh) * 2019-10-30 2020-07-07 宁波普锐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重载型模具转运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0002A (ja) * 2000-02-08 2001-08-14 Hitachi Ltd 自動搬送システム
US9850079B2 (en) * 2015-01-23 2017-12-26 Symbotic, LLC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transport vehicle
CN105501873B (zh) * 2015-04-11 2017-03-29 李江瑶 一种智能餐饮系统
CN104828510B (zh) * 2015-05-13 2017-01-11 黄山鼎奇链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化输送装置
CN106944996A (zh) * 2017-05-09 2017-07-14 十堰鹏良中联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新结构的工位器具
CN107032035B (zh) * 2017-05-18 2019-11-0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出入库装置
CN207827133U (zh) * 2017-12-21 2018-09-07 武汉欧格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提升机构
CN108222608A (zh) * 2018-02-01 2018-06-29 广东伟创五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梳齿式进出口机构
CN108438918B (zh) * 2018-02-06 2020-09-04 宝悦自动化装备(上海)有限公司 爬料卸货装置
CN109989608B (zh) * 2019-04-09 2024-02-20 深圳怡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停车转运机构及应用其的自动停车系统
CN210339167U (zh) * 2019-04-30 2020-04-17 福建路成达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仓库置物架
CN110921556B (zh) * 2019-12-05 2022-07-19 广州迅宏物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输送装卸用搬运装置
CN212892838U (zh) * 2020-07-04 2021-04-06 山东伟豪思智能仓储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装卸车生产线的提升机
CN113291684A (zh) * 2021-06-11 2021-08-24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3029A (ja) * 2008-04-22 2009-11-12 Nisca Corp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KR20200017987A (ko) * 2018-08-10 2020-02-19 권현근 워크피스 스택 시스템
CN210943580U (zh) * 2019-10-30 2020-07-07 宁波普锐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重载型模具转运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6305A1 (zh) 2023-04-27
WO2022258004A1 (zh) 2022-12-15
CN113291684A (zh) 2021-08-24
KR20240052017A (ko) 2024-04-22
CN113830480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30480B (zh)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US4764074A (en) Pallet loading apparatus
KR101769117B1 (ko) 자동 팔레타이저
AU2017283014B2 (en) High-bay warehouse with storage-and-retrieval units provided therein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US3883013A (en) Apparatus of applying skids of grating structure and removing the same
CN212862670U (zh) 立库及立体式仓储系统
WO2020178625A1 (es) Sistema automatizado para el manejo de contenedores con carga de producto
CN114408507A (zh) 一种货物物流仓储用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
CN211768039U (zh) 仓储系统
CN116216341B (zh) 一种捻线机产线自动落筒码垛系统
CN111453293A (zh) 一种自动拆垛机
KR960004056B1 (ko) 타이어용 자동 적재장치
CN210038867U (zh) 一种高效仓储物流设备
CN210762532U (zh) 一种自动化智能立体仓库
CN209905643U (zh) 一种自动化仓储系统
KR910007522B1 (ko) 자동 화물상차 시스템
CN112897079B (zh) 一种移动式多工位玻璃缓存系统
CN216735885U (zh) 一种卷布存取智能立库系统
CN213833707U (zh) 用于产品箱叠层和拆箱的叠箱拆箱机
JPH043724A (ja) 米菓製造用網パレット積載装置
KR102298857B1 (ko) 벽돌 이송 장치의 컨베이어 리프터 수평 이동 장치
KR20030013926A (ko) 스태커 크레인용 파렛트 피킹장치
JP2543437Y2 (ja) 物品移送積上げ装置
JPH11130214A (ja) 自動倉庫設備におけるパレットおよびケースの搬送装置
SU835892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накоплени и выдачи штуч-НыХ гРуз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Hikvision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