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8203B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8203B
CN113728203B CN202080029113.8A CN202080029113A CN113728203B CN 113728203 B CN113728203 B CN 113728203B CN 202080029113 A CN202080029113 A CN 202080029113A CN 113728203 B CN113728203 B CN 113728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heat exchanger
unit
condition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91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8203A (zh
Inventor
田中脩一
野内义照
巽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728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8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8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8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0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in which the air treatment in the central station takes place by means of a heat-pump or by means of a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44Systems in which all treatment is given in the central station, i.e. all-ai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40Pressure, e.g. wind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在使用管道将调节空气供给至建筑物内的多个部位的空调系统中,应对管道中产生的空气逆流。热交换器单元(10)包括利用侧热交换器(11)。多个管道(20)与热交换器单元(10)连接。多个风机单元(30)通过多个管道(20)从热交换器单元(10)吸引调节空气并供给至多个吹出口(71)。检测装置即压力差传感器(121)在由多个管道(20)、多个风机单元(30)以及多个吹出口单元(70)的吹出口(71)构成的多个分配流路中检测从多个吹出口(71)中的至少一个吹出口(71)朝向热交换器单元(10)的空气逆流。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多个风机单元。
背景技术
在进行建筑物的内部的空气调节的现有空调系统之中,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32489号公报)记载的那样,存在一种空调系统,利用管道将在利用侧热交换器中进行了热交换的调节空气供给至建筑物内的多个部位。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系统中,例如,若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气流下降等,则可能产生室内空气流入管道内的空气逆流。
在上述这样的使用管道将调节空气供给至建筑物内的多个部位的空调系统中,存在如何应对在管道中产生的空气逆流这一技术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的空调系统包括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单元,通过利用侧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生成调节空气,将调节空气通过与热交换器单元连通的多个分配流路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各分配流路由管道以及风机单元构成,所述管道与热交换器单元连接,用于分配调节空气,所述风机单元与管道对应地设置,并且将调节空气从热交换器单元通过管道供给至吹出口管道以及风机单元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对从吹出口向热交换器单元的空气逆流进行检测。
在第一观点的空调系统中,由于构成为检测装置检测分配流路中的空气逆流,因此,空调系统能够通过检测空气逆流来进行应对空气逆流的运转。
在第一观点所述的系统的基础上,在第二观点的空调系统中,检测装置包括压力差传感器以及/或者风向传感器,所述压力差传感器检测多个分配流路中的压力差,所述风向传感器检测多个分配流路的风的流动方向。
在第二观点所述的空调系统中,由于包括压力差传感器以及/或者风向传感器,因此,能够在安装有压力差传感器以及/或者风向传感器的部位并且在多个分配流路中明确地检测空气逆流。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系统的基础上,在第三观点的空调系统中,检测装置使用多个分配流路中的空气的温度来检测空气逆流。
在第三观点所述的空调系统中,由于检测装置使用多个分配流路中的空气的温度来检测空气逆流,因此,能够利用例如热敏电阻等廉价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空气逆流,容易抑制用于检测空气逆流的成本的上升。
在第三观点所述的系统的基础上,在第四观点的空调系统中,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多个分配流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并且使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来检测空气逆流。
在第四观点所述的空调系统中,由于使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来检测空气逆流,因此,能够使用廉价的传感器并且通过较少的传感器个数来检测分配流路中的空气逆流,容易降低用于检测空气逆流的成本。
在第三观点所述的系统的基础上,在第五观点的空调系统中,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多个分配流路的不同流域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并且使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差来检测空气逆流。
在第五观点所述的空调系统中,由于使用安装于不同流域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差来检测空气逆流,因此,能够使用廉价的传感器高精度地检测分配流路中的空气逆流。
在第三观点所述的系统的基础上,在第六观点的空调系统中,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多个分配流路,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并且使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差来检测空气逆流。
在第六观点所述的空调系统中,由于使用安装于多个分配流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差来检测空气逆流,因此,能够使用廉价的传感器高精度地检测分配流路中的空气逆流。
在第一观点所述的系统的基础上,在第七观点的空调系统中,风机单元在内部具有风机转子和风机马达,所述风机马达使风机转子旋转,检测装置使用风机马达以及风机转子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来检测空气逆流。
在第七观点所述的空调系统中,能够使用廉价的检测装置高精度地检测分配流路中的空气逆流。
在第一观点至第七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系统的基础上,在第八观点的空调系统中,空调系统构成为仅在风机单元的空气吸引力的作用下产生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气流。
在第八观点所述的空调系统中,由于构成为仅在风机单元的空气吸引力的作用下产生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气流,因此,可不设置在热交换器单元中产生气流的动力源。由此,与设置用于使热交换器单元中产生气流的动力源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成本。
在第一观点至第八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系统的基础上,在第九观点的空调系统中,空调系统以下述方式构成: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空气逆流的情况下,通过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的风机单元进行将空气逆流抵消的运转,或者将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的空气流动阻断。
在第九观点所述的空调系统中,由于构成为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空气逆流的情况下,通过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的风机单元进行抵消空气逆流的运转,或者将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的空气流动阻断,因此,能够在抑制由于空气逆流产生的不良状况的同时使空调系统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空调系统的构成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热交换器单元、管道、风机单元以及吹出口单元的连接的一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是表示风机单元的送风风机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控制系统的一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风机单元的结构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1是向空调对象空间SA供给调节空气的系统。在空调对象空间SA存在建筑物BL之中的房间RA1、RA2等。此处,对空调对象空间SA是两个房间RA1、RA2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空调系统1能够与各种大小、各种形状以及各种个数的房间对应。空调系统1供给调节空气的空调对象空间SA优选如房间RA1、RA2那样周围(前后、上下、左右)被壁面围住。另外,空调对象空间SA不限于房间RA1、RA2,例如,也可以是走廊、楼梯以及入口。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1包括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热交换器单元10。在空调系统1中,通过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的热交换生成调节空气,通过与热交换器单元10连通的多个分配流路将调节空气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SA。各分配流路由管道20和风机单元30构成,其中,管道20与热交换器单元10连接,用于分配调节空气,风机单元30与管道20对应地设置,通过管道20将调节空气从热交换器单元10供给至吹出口71。在各分配流路的管道20以及风机单元3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对从吹出口71朝向热交换器单元10的空气逆流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例如是压力差传感器121。另外,在对多个管道20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如管道20a那样标注字母的后缀而表示。此处,作为管道20,示出了四个管道20a~20d。此外,作为风机单元30,示出了四台风机单元30a~30d。此外,作为吹出口单元70、遥控器60,分别示出了四个吹出口单元70a~70d、遥控器60a~60d。
热交换器单元10具有通过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的热交换生成调节空气的功能。多个管道20的一端21与热交换器单元10连接。多个管道20是对热交换器单元10生成的调节空气进行运送的多个管,具有分配调节空气的功能。
多个风机单元30与多个管道20的另一端22连接。此处,例如,在与热交换器单元10连接的一个管道20a连接有对应的一个风机单元30a。同样地,风机单元30b~30d也分别与对应的管道20b~20d连接。此处,对各管道20具有一个一端21和一个另一端22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一个管道20也可以具有一个一端21和多个另一端22的方式进行分岔,如上所述那样分岔的多个另一端22也可分别连接有风机单元30。此外,风机单元30a~30d与吹出口单元70a~70d以及遥控器60a~60d连接。
空调系统1具有配置于空调对象空间SA的多个吹出口71。各风机单元30将调节空气供给至对应的各吹出口71。为了将调节空气供给至各吹出口71,各风机单元30通过各管道20从热交换器单元10吸引调节空气。为了吸引调节空气,各风机单元30在各风机单元30的各外壳31之中具有送风风机32。各送风风机32从各管道20的另一端22向各吹出口71送风。各风机单元30具有的送风风机32的台数可以是一台,也可以是多台。此处,在风机单元30a~30d的外壳31之中分别各设置有一台送风风机32a~32d。
各风机单元30构成为能够通过执行器改变向各吹出口71供给的调节空气各自的供给空气量。此处,能够改变转速的风机马达33是执行器。此处,构成为四台风机马达33a~33d能够独立地改变转速,通过分别独立地改变风机马达33a~33d的转速,风机单元30a~30d能够独立地改变供给空气量。
空调系统1从主控制器40向多个执行器发出与供给空气量的增减相关的指示。关于包含主控制器40的空调系统1的控制系统,将在后文进行描述。
除了上述结构,空调系统1包括热源单元50、遥控器60、吹出口单元70、吸入口单元80、各种传感器。关于空调系统1包括的传感器,将在后文进行描述
(2)详细结构
(2-1)热交换器单元10
热交换器单元10包括利用侧热交换器11、收容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中空的壳体12、主控制器40。壳体12具有与吸入口81连接的一个空气入口12a、与多个管道20连接的多个空气出口12b。此处,示出了空气入口12a是一个的情况,不过,空气入口12a也可设置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11例如是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在流过传热翅片之间的空气与在传热管之中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当从空气入口12a吸入的空气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时,在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生成调节空气。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生成的调节空气从空气出口12b被吸入各管道20a~20d。
在热交换器单元10未设置风机。热交换器单元10能够将空气从空气入口12a吸入的原因在于,由于多根管道20将空气从所有的多个空气出口12b吸入,因此,热交换器单元10之中形成负压。
(2-2)管道20
具有分配调节空气的功能的多个管道20将热交换器单元10的多个空气出口12b与多个风机单元30连接。此处,对各风机单元30与各吹出口单元70直接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在风机单元30与吹出口单元70之间也可配置管道20,风机单元30与吹出口单元70也可通过管道20连接。
对于管道20而言,可以采用金属制的形状固定的管,也可采用由自由弯曲的材料构成的管。通过将这样的管道20相连,能够进行热交换器10、多个风机单元30以及多个吹出口单元70的各种配置。
图2中概念性地示出了在天花板背侧室AT连接的热交换器单元10、四个风机单元30、四个吹出口单元70。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热交换器单元10、风机单元30以及吹出口单元70容易形成得较薄,因此,也可配置于房间RA1、RA2的地板下的空间。
(2-3)风机单元30
各风机单元30包括的送风风机32例如可以使用离心风机。作为离心风机32使用的离心风机例如是西洛克风机。在各风机单元30所包含的外壳31具有吸气口36和排出口37。在各外壳31的吸气口36连接有各管道20的另一端22。在各外壳31的排出口37连接有各送风风机32的吹出口,并且连接有对应的吹出口单元70。从送风风机32吹出的调节空气流过吹出口单元70之中,从吹出口71吹出。
在外壳31安装有风机控制器34。此处,所有的风机控制器34与主控制器40连接。
作为送风风机32的一例,在图3中示出了西洛克风机。使该送风风机32的风机转子35旋转的风机马达33能够改变转速。因此,送风风机32能够通过改变风机马达33的转速来改变供给空气量。风机控制器34与风机马达33连接,能够控制风机马达33的转速。
各风机单元30包括作为后述的风量检测部起作用的压力差传感器121,并构成为即使由于管道长度而导致直到各风机单元30的管道20中产生的空气阻力不同,各风机控制器34也能够自动地修正所需的风机马达33的转速以送出所需的供给空气量。不过,有时,在风机单元30中也可不装设上述这样的修正功能。
(2-4)热源单元50
热源单元50供给热交换器单元10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热交换所需的热能。在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1中,制冷剂在热源单元50与热交换器单元10之间循环,进行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热源单元50和热交换器单元10构成进行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冷冻循环装置。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热源单元50放置在建筑物BL之外,将外部空气作为热源,不过,热源单元50的配置部位不限于建筑物BL之外。
热源单元50包括压缩机51、热源侧热交换器52、膨胀阀53、四通阀54、热源侧风机55、热源控制器56、单元内制冷剂配管57、58。压缩机51的排出口与四通阀54的第一端口连接,压缩机51的吸入口与四通阀54的第三端口连接。压缩机51对从吸入口吸入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以下,也称为气体制冷剂)或者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从排出口排出。压缩机51内置有压缩机马达,该压缩机马达例如能够通过逆变器控制改变转速(或者运转频率)。压缩机51能够通过改变运转频率来改变排出的制冷剂的单位时间的排出量。
四通阀54在第二端口连接有热源侧热交换器52的一个出入口,在第四端口连接有单元内制冷剂配管58。在制冷运转时,四通阀54如实线所示的那样,供制冷剂从第一端口流动至第二端口而使从压缩机51排出的制冷剂被送至热源侧热交换器52,供制冷剂从第四端口流动至第三端口,从而使制冷剂从利用侧热交换器11通过单元内制冷剂配管132、制冷剂连通配管92以及单元内制冷剂配管58被送至压缩机51的吸入口。在制热运转时,四通阀54如虚线所示的那样,供制冷剂从第一端口流动至第四端口而使从压缩机5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单元内制冷剂配管58、制冷剂连通配管92以及单元内制冷剂配管132被送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1,供制冷剂从第二端口流动至第三端口而使制冷剂从热源侧热交换器52被送至压缩机51的吸入口。热源侧热交换器52例如是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在流过传热翅片之间的空气与在传热管之中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热源侧热交换器52的另一个出入口与膨胀阀53的一端连接,膨胀阀53的另一端通过单元内制冷剂配管57、制冷剂连通配管91以及单元内制冷剂配管131与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一个出入口连接。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另一个出入口与单元内制冷剂配管132连接。
通过连接这样的热源单元50与热交换器单元10,构成制冷剂回路200。在制冷剂回路200中,当进行制冷运转时,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51、四通阀54、热源侧热交换器52、膨胀阀53、利用侧热交换器11、四通阀54、压缩机51。此外,当进行制热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200中,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51、四通阀54、利用侧热交换器11、膨胀阀53、热源侧热交换器52、四通阀54、压缩机51。
(2-4-1)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当进行制冷运转时,在压缩机51中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流过四通阀54被送至热源侧热交换器52。该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52中向在热源侧风机55的作用下流动的空气放热,在膨胀阀53中膨胀而减压,流过单元内制冷剂配管57、制冷剂连通配管91以及单元内制冷剂配管131被送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1。从膨胀阀53送来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进行热交换而从由吸入口81送来的空气夺取热量。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完成了热交换的气体制冷剂或气液两相的制冷剂流过单元内制冷剂配管132、制冷剂连通配管92、单元内制冷剂配管58以及四通阀54被吸入压缩机51。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被夺取热量后的调节空气流过多个管道20、多个风机单元30以及多个吹出口71被吹出至房间RA1、RA2,由此,进行房间RA1、RA2的制冷。
在制冷运转下,以在压缩机51中不产生液体压缩的方式,例如,以使被吸入压缩机51的吸入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与过热度目标值一致的方式进行膨胀阀53的开度调节的控制。此外,进行上述这样的膨胀阀53的开度调节,并且以能够对制冷负荷进行处理的方式进行改变压缩机51的运转频率的控制。过热度例如通过从由利用侧热交换器11送出的气体制冷剂的温度减去利用侧热交换器之中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方式算出。
(2-4-2)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当进行制热运转时,在压缩机51中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流过四通阀54以及单元内制冷剂配管58、制冷剂连通配管92、单元内制冷剂配管132被送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1。该制冷剂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进行热交换而向从吸入口81送来的空气提供热量。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流过单元内制冷剂配管131、制冷剂连通配管91以及单元内制冷剂配管57被送至膨胀阀53。在膨胀阀53中膨胀而减压后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被送至热源侧热交换器52,并且在热源侧热交换器52中进行热交换,从在热源侧风机55的作用下流动的空气获取热量。在热源侧热交换器52中完成了热交换的气体制冷剂或气液两相的制冷剂流过四通阀54被吸入压缩机51。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被提供热量后的调节空气流过多个管道20、多个风机单元30以及多个吹出口71被吹出至房间RA1、RA2,由此,进行房间RA1、RA2的制热。
在制热运转下,例如,以使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出口(单元内制冷剂配管131)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与过热度目标值一致的方式进行调节膨胀阀53的开度的控制。此外,进行上述这样的膨胀阀53的开度调节,并且以能够对制热负荷进行处理的方式进行改变压缩机51的运转频率的控制。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过冷度例如通过从利用侧热交换器11之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减去从利用侧热交换器11流出的液体制冷剂的温度的方式算出。
吹出口单元70例如以使吹出口71朝向下方的方式安装于天花板CE。此处,以吹出口单元70安装于天花板CE的情况为例进行了示出,不过,例如,吹出口单元70也可安装于壁,吹出口单元70的安装部位不限于天花板CE。
(2-5)吹出口单元70
吹出口单元70在中空的外壳72之中包括空气过滤器73。吹出口单元70a~70d分别与风机单元30a~30d连接。从风机单元30送来的调节空气流过空气过滤器73并从吹出口71吹出。此处,对吹出口单元70包括空气过滤器73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吹出口单元70也可以是不包括空气过滤器73的结构。
此外,吹出口单元70在中空的外壳72之中包括风向板74。吹出口单元70包括用于驱动风向板74的风向板用马达75。此处,用于驱动风向板74的风向板用马达75是执行器。风向板74能够在风向板用马达75的作用下移动,能够调节风向。此外,风向板74还能够移动至将吹出口71关闭的位置。风向板用马达75例如与风机单元30的风机控制器34连接。因此,风机控制器34能够控制风向以及吹出口71的开闭。此处,对吹出口单元70包括风向板74以及风向板用马达75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吹出口单元70也可以是不包括风向板74以及风向板用马达75的结构。
吸入口单元80例如以使吸入口81朝向空调对象空间SA的方式安装于建筑物BL的天花板CE。此处,以吸入口单元80安装于天花板CE的情况为例进行了示出,不过,例如,吸入口单元80也可安装于建筑物BL的墙壁,吸入口单元80的安装部位不限于建筑物BL的天花板CE。
吸入口单元80在中空的外壳82之中包括空气过滤器83。被送至热交换器单元10的空气流过空气过滤器83从吸入口81被引入。此处,对吸入口单元80包括空气过滤器83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吸入口单元80也可以是不包括空气过滤器83的结构。
(2-6)控制系统
如图4所示,主控制器40与多个风机控制器34以及热源控制器56连接。热源控制器56例如通过设置在与热源单元50之中的各种设备连接的印刷配线基板上的各种电路构成,对压缩机51、膨胀阀53、四通阀54以及热源侧风机55等热源单元50之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控制。此外,主控制器40通过各风机控制器34与各遥控器60连接。遥控器60a~60d与吹出口单元70a~70d对应,与风机单元30a~30d连接。此处,对遥控器60通过风机控制器34与主控制器40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也可将遥控器60与主控制器40直接连接。此处,示出了主控制器40、多个风机控制器34、热源控制器56以及多个遥控器60通过有线的方式连接的情况,不过,这些中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
主控制器40、多个风机控制器34、热源控制器56以及多个遥控器60例如通过计算机实现。构成主控制器40、多个风机控制器34、热源控制器56以及多个遥控器60的计算机包括控制运算装置和存储装置。在控制运算装置中能够使用CPU或GPU这样的处理器。控制运算装置读取存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并按照该程序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或运算处理。此外,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并且能够按照程序读取存储于存储装置的信息。不过,主控制器40、多个风机控制器34、热源控制器56以及多个遥控器60也可构成为采用能够进行与利用CPU和存储器进行的控制相同的控制的集成电路(IC)。此处所说的IC包含LSI(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大规模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门阵列和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
热交换器单元10配置有吸入温度传感器101、气体侧温度传感器102、液体侧温度传感器103以及利用侧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04。另外,对于这些温度传感器或者后述的温度传感器而言,例如,能够采用热敏电阻。吸入温度传感器101、气体侧温度传感器102、液体侧温度传感器103以及利用侧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04与主控制器40连接,这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被发送至主控制器40。吸入温度传感器101对从空气入口12a吸入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气体侧温度传感器102对与单元内制冷剂配管58连接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一个出入口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液体侧温度传感器103对与单元内制冷剂配管57连接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另一个出入口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利用侧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04对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之中流动的气液两相状态的热交换器温度进行检测。
热源单元50配置有热源侧空气温度传感器111、排出管温度传感器112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13。热源侧空气温度传感器111、排出管温度传感器112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13与热源控制器56连接。热源侧空气温度传感器111、排出管温度传感器112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13的检测结果通过热源控制器56发送至主控制器40。热源侧空气温度传感器111对在热源侧风机55的作用下产生的流过热源侧热交换器52之前的气流的温度进行检测。排出管温度传感器112对从压缩机5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热源侧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13安装在热源侧热交换器52内的制冷剂流路的中途附近,对在热源侧热交换器52之中流动的气液两相状态的热交换器温度进行检测。
风机单元30配置有压力差传感器121以及吹出温度传感器122。在压力差传感器121中,例如,对风机单元30的设置部位的上风侧与下风侧的气流的压力差进行检测。压力差传感器121与风机控制器34连接,向风机控制器34发送检测出的压力差的数据。例如,供压力差传感器121安装的部位的流路的截面积预先确定,风机控制器34能够根据压力差传感器121的检测值算出供给空气量。此外,能够根据压力差传感器121的压力差检测风向。吹出温度传感器122例如设置在各风机单元30的外壳31之中,对从各风机单元30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此处,对吹出温度传感器122设置在风机单元30的外壳31之中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吹出温度传感器122的设置场所也可以是其他场所,例如,作为设置场所,也可以是吹出口单元70之中。
多个遥控器60分别内置有室内温度传感器61,并构成为能够输入空调系统1以及/或者风机单元30的运转的开启、关闭的指示、制冷制热的切换、设定温度以及设定风量。设定温度例如构成为能够以数值的方式输入,设定风量构成为能够从微风、弱风、中风、强风之中选择并输入。例如,用户使用遥控器60的输入按钮选择制冷运转,将设定温度设定为28℃,作为设定风量,选择中风。该遥控器60是第三温度传感器。
主控制器40根据由各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检测出的吹出温度和设定温度算出使各风机单元30吹出的所需的供给空气量,控制风机马达33的转速,进行使室内温度传感器61的检测值接近设定温度的控制。
例如,假定下述情况:在早期的时候,三台风机单元30与热交换器单元10连接,热交换器单元10的空气出口12b中的一个被堵住。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进一步追加一台风机单元30时,在原本被堵住的空气出口12b连接管道20,在该管道20连接追加的风机单元30,在追加的风机单元30连接吹出口单元70。若如上所述那样将追加的风机单元30的风机控制器34与主控制器40连接,那么,主控制器40与四个风机控制器34的网络完成,能够简单地构建传递主控制器40的指示的网络。
(3)空调系统1的动作
在空调系统1中,从多个遥控器60输入的设定风量达到确定多个风机单元30的供给空气量的基本供给空气量。然而,若不改变设定风量,那么,在达到设定温度后,在制冷运转下会小于设定温度,在制热运转下会大于设定温度。为此,为了使室内空气温度收敛于设定温度,通过来自主控制器40的指令,从设定风量开始改变各风机单元30的供给空气量。主控制器40根据室内空气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算出空调负荷,根据各风机单元30的空调负荷和送风温度确定所需的供给空气量。例如,在室内空气温度与设定温度一致而不存在温度差的情况下,由于空调负荷为0,因此,针对室内空气温度与设定温度一致的风机单元30,即使设定风量不为0,主控制器40也使送风停止。不过,为了不使空气从吹出口71向热交换器单元10逆流,即使是通过空调负荷判断的话要使之停止的风机单元30,为了抑制逆流,也可以不将供给空气量设为0的方式进行控制。
(3-1)启动时
风机单元30a~30d的风机控制器34分别将各风机单元30a~30d根据四个遥控器60的设定风量供给的供给空气量发送至主控制器40。另外,当停止的风机单元30为了不使空气从吹出口71向热交换器单元10逆流而进行非常小的送风运转时,也可以使该微小供给空气量包含于总风量的方式构成空调系统1。或者,也可以使该微小供给空气量不包含于总风量的方式构成空调系统1。
主控制器40对从所有的风机单元30发送而来的供给空气量进行总和,算出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总风量。主控制器40根据热交换器单元10的吸入温度传感器101算出被吸入热交换器单元10的空气温度。接着,主控制器40向热源单元50的热源控制器56请求根据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空气的总风量和空气温度算出的所需的制冷剂循环量。热源单元50的热源控制器56根据来自主控制器40的请求改变压缩机51的运转频率而改变制冷剂循环量。
(3-2)常规运转时
在常规运转下,在总风量为下限值以上的情况和小于下限值的情况下,空调系统1改变控制。
(3-2-1)总风量为下限值以上时
当从启动时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而达到常规运转状态时,主控制器40对总风量是否达到下限值以上进行判断。关于下限值的设定,将在后文中进行描述。若总风量达到下限值以上,则主控制器40根据下述步骤进行空调系统1的控制。
构成为当从启动时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而达到常规运转状态时,各风机控制器34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各自的供给空气量进行再次计算。在上述再次计算中,例如,使用遥控器60检测到的室内空气温度,并根据各吹出口单元70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接近”“远离”设定温度等情况算出空调负荷,各风机控制器34对设定风量进行修正。接着,将各风机单元30修正后的修正供给空气量发送至主控制器40。另外,也可构成为通过主控制器40进行与设定风量的修正相关的计算。主控制器40对每一时间间隔从多个风机控制器34送来的供给空气量进行再次计算并算出总风量,若总风量为下限值以上,则向热源单元50的热源控制器56请求根据每一时间间隔的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空气的总风量和空气温度算出的所需的制冷剂循环量。热源单元50的热源控制器56根据来自主控制器40的请求改变压缩机51的运转频率而改变制冷剂循环量。
(3-2-2)总风量小于下限值时
当总风量小于下限值时,主控制器40对算出的总风量与下限值之差即不足的量进行计算。主控制器40根据预先确定的风量分配规则将不足的量分配给多个风机单元30。当向多个风机单元30分配不足的量时,由于只要总风量为下限值以上即可,因此,存在对与不足的量一致的供给空气量进行分配的情况以及对不足的量以上的供给空气量进行分配的情况。
例如,考虑下述情况:下限值是30m3/分,风机单元30a的风机控制器34向主控制器40发出的请求的是16m3/分,风机单元30b的风机控制器34向主控制器40发出的请求的是0m3/分,风机单元30c的风机控制器34向主控制器40发出的请求的是10m3/分,风机单元30d的风机控制器34向主控制器40发出的请求的是6m3/分。此时,主控制器40算出的总风量达到32m3/分>30m3/分,主控制器40判断为总风量大于下限值。
接着,当送风停止的指示从遥控器60输入风机单元30c的风机控制器34时,风机单元30c的风机控制器34的请求从10m3/分变更为0m3/分。这样一来,由于总风量从32m3/分降低至22m3/分,因此,主控制器40判断为存在总风量达到下限值以下的变更的指示。
作为一例,当判断为存在达到下限值以下的变更的指示时,主控制器40将不足的量例如向正在运转的风机单元30均匀地分配。在上述情况下,将8(=30-22)m3/分向风机单元30a分配4m3/分,向风机单元30d分配4m3/分,风机单元30a变更为20m3/分,风机单元30d变更为10m3/分。
作为另一例,当判断为存在达到下限值以下的变更的指示时,主控制器40将不足的量例如向所有的风机单元30均匀地分配。在上述情况下,针对8(=30-22)m3/分,向风机单元30a~30d各分配2m3/分,风机单元30a变更为18m3/分,风机单元30b变更为2m3/分,风机单元30c变更为2m3/分,风机单元30d变更为8m3/分。
(3-2-3)下限值的设定
主控制器40例如根据热交换器温度来判断空调系统1的总风量的下限值。例如,在制冷运转下,在热交换器温度高的情况下,判断为热源单元50的热能的供给能力不足,将总风量的下限值设定得较高。与这样的情况相比,在制冷运转下,在热交换器温度低的情况下,判断为热源单元50的热能的供给能力存在富裕,与前述情况相比,将总风量的下限值设定得较低。关于下限值的具体值,例如,通过空调系统1的实机试验以及/或者仿真的方式确定。
(3-2-4)空气逆流的检测
例如,在由管道20a、风机单元30a以及吹出口单元70a构成的分配流路中,从热交换器单元10向吹出口71的气流是正常的气流,相反地,从吹出口71向热交换器单元10的气流是异常的气流,即空气逆流。在由管道20b~20d、风机单元30b~30d以及吹出口单元70b~70d构成的分配流路中也同样如此,从吹出口71向热交换器单元10的气流是空气逆流。在风机单元30a~30d分别各设置一个的压力差传感器121将其检测结果通过风机控制器34发送至主控制器40。
当与风机单元30a~30d的吸气口36的空气压相比,排出口37的空气压较低或相同时,主控制器40判断为是正常的气流,相反地,当与风机单元30a~30d的吸气口36的空气压相比,排出口37的空气压较高时,主控制器40判断为正在发生空气逆流。
(3-2-5)发生了空气逆流时的动作
主控制器40通过风机单元30的连动消除空气逆流。具体而言,主控制器40对与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相连的风机单元30进行检测。从主控制器40向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的风机单元30的风机控制器34发送使风机马达33的转速增加的指令。例如,在风机马达33停止的情况下,发送以预先确定的转速开始驱动的指令。此外,例如,在风机马达33低速旋转的情况下,进一步发送提高风机马达33的转速的指令。
另外,当能够通过风向板74改变空气阻力时,也可使用风向板74消除空气逆流。例如,也可构成为在风机马达33停止的情况下,将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吹出口单元70的风向板74完全关闭。也可构成为在风机马达33低速旋转的情况下,进一步发送提高风机马达33的转速且使风向板74的空气阻力增加的指令。
此外,也可采用在分配流路之中设置仅通过空气逆流的气流力的作用完全关闭的逆流防止风门。在该情况下,即使没有来自主控制器40的指令,也能够防止逆流。
(4)变形例
(4-1)变形例1A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热交换器单元10直接连接管道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将管道20与热交换器单元10间接地连接。例如,也可构成为在管道20与热交换器单元10之间安装用于将管道20与热交换器单元10连接的具有多个空气出口的配件。通过准备能够连接的管道20的根数不同的多个种类的配件,能够改变可连接至相同机型的热交换器单元10的管道20的根数。
(4-2)变形例1B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一台风机单元30连接一个吹出口单元7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构成为在一台风机单元30连接多个吹出口单元70。也可在一台风机单元30设置多个吹出口71。在该情况下,也可在各吹出口单元70设置一个遥控器60等,也可在各风机单元30连接多个遥控器60。
(4-3)变形例1C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房间RA1、RA2之间的壁设置通风口79且仅设置一个吸入口8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设置吸入口81的个数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吸入口81例如也可在相同的房间RA1设置多个,也可在不同的房间RA1、RA2这两者设置。在将吸入口81设置于各房间RA1、RA2的情况下,也可不设置通风口79。
(4-4)变形例1D
也可在与一端21连接于热交换器单元10的管道20的另一端22连接的风机单元30进一步连接其他的管道20和其他的风机单元30。
例如,也可相对于一个分配流路串联地连接多个风机单元30。作为这样的连接形态的一例,从热交换器单元10开始按照管道20、风机单元30、管道20、风机单元30、吹出口单元70的顺序串联地连接两个管道20、两个风机单元30以及一个吹出口单元70。通过在一个分配流路设置多个动力源,与仅设置一个相同的动力源的情况相比,能够将从热交换器单元10到吹出口71的距离设定得较长。
(4-5)变形例1E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一台热源单元50连接一台热交换器单元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热源单元50与热交换器单元10的连接形态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例如,也可在一台热源单元50连接多台热交换器单元10。此外,也可构成为相对于多台热交换器10连接多个热源单元50。在这些连接形态中,也可在热交换器单元10设置对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的流量调整装置。作为这样的流量调整装置,有能够改变阀开度的流量调整阀。此外,也可以下述方式进行设定:在一个制冷剂回路200之中设置有多个热交换器单元10的情况下,当在制冷剂回路200之中形成有供制冷剂在多个热交换器单元10之中的特定的热交换器单元10中循环的制冷剂系统时,流过特定的热交换器单元10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风量的下限值根据会对在该制冷剂系统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状态或循环量产生影响的参数而变化。
(4-6)变形例1F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热源单元50的压缩机51是能够改变转速的类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作为压缩机51,热源单元50也可采用无法改变转速的类型的压缩机。
(4-7)变形例1G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空调系统1构成为能够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之间切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思想能够应用于制冷专用或制热专用的空调系统。
(4-8)变形例1H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热源单元50与热交换器单元10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流动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热源单元50并不限于与热交换器单元10连接而构成冷冻循环装置的情况。将热能供给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热源单元例如也可构成为供给温水以及/或者冷水等热介质。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为热介质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流动的情况下,也可在热交换器单元10设置用于对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1中流动的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节的流量调整装置。
此外,在将热交换器单元10与上述这样的对热介质进行供给的热源单元连接的情况下,也可构成为将多台热交换器单元10与一台热源单元连接。
(4-9)变形例1I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启动时主控制器40对根据算出的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空气的总风量和算出的被吸入热交换器单元10的空气温度计算得到的制冷剂回路200所需的制冷剂循环量进行请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主控制器40请求的所需的制冷剂循环量的确定方法不限于前述方法。
例如,也可以下述方式构成空调系统1。启动时,主控制器40对从所有的风机单元30发送而来的供给空气量进行总和,算出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总风量。主控制器40例如将表示总风量与所需的制冷剂循环量的关系的风量表格存储至内部的存储器。主控制器40从记载于风量表格的风量之中选择与算出的总风量最接近的风量。主控制器40向热源控制器56请求与从风量表格之中选择的总风量对应的制冷剂循环量。并且,也可如下所述地构成空调系统1:针对从风量表格之中选择的风量与总风量的差值,从主控制器40向风机控制器34发出指令,使多个风机单元30改变相当于差值的供给空气量。
此外,例如,也可以下述方式构成空调系统1。启动时,主控制器40通过风机控制器34接收遥控器60的设定温度。此外,主控制器40接收由遥控器60检测出的室内空气温度,接收根据吸入温度传感器101的检测值算出的室内空气温度,或者从能够向主控制器40发送室内空气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接收室内空气温度。主控制器40根据接收到的设定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算出空调系统1整体的空调负荷。主控制器40根据算出的空调负荷算出总风量和所需的制冷剂循环量。主控制器40根据总风量与各风机单元30的空调负荷的比率的乘积算出各风机单元30各自的供给空气量,并且向多个风机控制器34发出指令。也可如下所述地构成空调系统1:各风机控制34各自与从主控制器40指示的各个供给空气量对应地进行调整。
(4-10)变形例1J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中,对主控制器40主要确定总风量并进行使热源单元50的与制冷剂相关的条件遵循该总风量的控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如下所述地构成空调系统1:相反地,主要确定热源单元50的与制冷剂相关的条件,并以遵循该条件的方式确定总风量。
例如,空调系统1构成为热源控制器56进行压缩机51的运转频率以及/或者膨胀阀53的阀开度的控制。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空调系统1中,热源控制器56对与流过目前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空气的总风量相关的信息进行把握。热源控制器56根据与压缩机51的运转频率以及/或者膨胀阀53的开度相关的信息向主控制器40发送需要相对于目前的总风量使风量增减的信息。主控制器40接收来自热源控制器56的风量的增减的指示,对针对多个风机单元30以怎样的比例使各风机单元30的风量增减适于抑制系统整体的能量进行计算,并发出指示。
(4-11)变形例1K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中,通过改变压缩机51的运转频率,对制冷剂回路200的制冷剂循环量进行调节。不过,空调系统1中的制冷剂循环量的控制不限于压缩机51的运转频率的控制。例如,也可以通过调节压缩机51的运转频率并调节膨胀阀53的阀开度来调节制冷剂回路200的制冷剂循环量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调节膨胀阀53的阀开度来调节制冷剂回路200的制冷剂循环量的方式进行控制。
(4-12)变形例1L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热交换器温度来确定总风量的下限值,不过,也可采用冷凝温度(TC)、蒸发温度(TE)、过热度(SH)以及过冷度(SC)。过热度例如能够使用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或者使用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入口压力和出口温度算出。过冷度例如能够使用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或者使用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入口压力和出口温度算出。
总风量的下限值例如也可是预先确定的固定值,若下限值预先确定为8m3/分,则主控制器40以始终不小于该下限值8m3/分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也可以总风量的下限值例如在制冷运转下根据过热度、目前的总风量以及被吸入热交换器单元10的空气的吸入温度确定的方式构成空调系统1。此外,在制热运转下,也可以总风量的下限值根据过冷度、目前的总风量以及被吸入热交换器单元10的空气的吸入温度确定的方式构成空调系统1。此外,也可以总风量的下限值根据制冷剂循环量(例如,压缩机51的运转频率)、蒸发温度(TE)、被吸入热交换器单元10的吸入空气温度以及吸入风量确定的方式构成空调系统1。此外,也可以总风量的下限值根据通过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后的制冷剂的干度或湿度算出的过量风量或不足风量以及目前的风量确定的方式构成空调系统1。此外,也可以总风量的下限值根据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出口的制冷剂压力和制冷剂的温度确定的方式构成空调系统1。
(4-13)变形例1M
(4-13-1)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以能够改变从热交换器单元10通过多个管道20吸引并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SA的多个吹出口71的调节空气各自的供给空气量的方式构成的多个执行器,以能够改变转速的风扇马达33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执行器不限于风扇马达33,例如,作为多个执行器,也可采用图5所示的风门38的驱动马达39。图5所示的送风风机32的风扇马达33可以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能够改变转速的类型的马达,也可以是无法改变转速的类型的马达。当风扇马达33是无法改变转速的类型时,仅通过风门38改变从风机单元30向吹出口单元70的供给空气量(风量)。与之相对地,当风扇马达33是能够改变转速的类型时,不仅改变风门38的开度,还与改变风机马达33的转速对应地改变从风机单元30向吹出口单元70的供给空气量(风量)。
此外,作为用于改变向吹出口71供给的调节空气各自的供给空气量的单元,能够采用具有风门38但不具有风机的风门单元。换言之,例如,空调系统1也可构成为包括仅使风机以一定的速度旋转而不具备改变供给空气量的功能的风机单元、与该风机单元分体的风门单元。例如,也可以将能够通过风门38改变供给空气量的风门单元设置在管道20a~20d中的至少一个的中途的方式构成空调系统1。此外,空调系统1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将具有改变供给空气量的功能的风机单元30和具有改变供给空气量的功能的风门单元一起配置于管道20a~20d中的至少一者。
(4-13-2)发生了逆流时的动作
主控制器40通过风机单元30的连动消除空气逆流。为了消除空气逆流,首先,主控制器40对与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相连的风机单元30进行检测。在风机单元30具有仅通过风门38调整供给空气量的结构的情况下,从主控制器40向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的风机单元30的风机控制器34发送使风门38的开度改变的指令。例如,在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风机单元30未运转的情况下,发出将风门38完全关闭的指令。通常而言,当使风机马达33以一定的旋转进行送风并根据风门38的开度进行送风时,不会发生空气逆流,因此,当上述情况下发生了空气逆流时,主控制器40例如使用遥控器60向用户通知异常的发生。
在风机单元30具有能够通过风机马达33的转速和风门38的开度这两者调整供给空气量的结构的情况下,从主控制器40向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的风机单元30的风机控制器34发送使风机马达33的转速以及/或者风门38的开度改变的指令。例如,在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风机单元30未运转的情况下,发出将风门38完全关闭的指令。此外,例如,在风机马达33低速旋转的情况下,进一步发送提高转速的指令。或者,例如,也可构成为在风机马达33低速旋转的情况下,发送减小风门38的开度且提高风机马达33的转速的指令。
(4-14)变形例1N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对使用压力差传感器12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并不限于使用压力差传感器121。作为这样的检测装置,也可使用具有指向性的风速传感器。在使用具有指向性的风速传感器替代压力差传感器121的情况下,将风速传感器例如配置于风机单元30并与风机控制器34连接。在使用具有指向性的风速传感器的情况下,例如,主控制器40能够对下述情况进行检测:当表示正向方向的风速时,空气向正常的方向流动,当表示与之相反的负向方向的风速时,正在发生空气逆流。此外,也能够使用多个无指向性的风速传感器构成检测装置。若通过多个无指向性的风速传感器检测出风速的分布且风速的分布是逆流时产生的分布,则能够通过主控制器40判断为正在发生逆流。
(4-15)变形例1O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作为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采用压力差传感器12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通过使用了温度传感器的后述逆流检测机构来构成上述检测装置。
作为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也可采用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和吹出温度传感器122,其中,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检测刚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后的空气温度,吹出温度传感器122安装于风机单元30或吹出口单元70。此外,在制冷运转时,主控制器40也可构成为在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检测出的空气温度比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检测出的刚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后的空气温度+α1℃(其中,α1是正实数)大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发生逆流。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是第二温度传感器。
此外,作为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也可采用安装于风机单元30或吹出口单元70的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此外,在制冷运转时,主控制器40也可构成为在检测到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检测出的空气温度在一定时间内上升α2℃以上(其中,α2是正实数)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发生逆流。
此外,作为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也可采用安装于风机单元30或吹出口单元70的吹出温度传感器122和配置于空调对象空间SA的室内温度传感器61。此外,在制冷运转时,主控制器40也可构成为在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检测出的空气温度达到室内空气温度-α3℃以上(其中,α3是正实数)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发生逆流。
此外,作为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也可采用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和吹出温度传感器122,其中,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检测刚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后的空气温度,吹出温度传感器122安装于风机单元30或吹出口单元70。此外,在制热运转时,主控制器40也可构成为在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检测出的空气温度比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检测出的刚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后的空气温度-α4℃(其中,α4是正实数)小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发生逆流。
此外,作为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也可采用安装于风机单元30或吹出口单元70的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此外,在制热运转时,主控制器40也可构成为在检测到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检测出的空气温度在一定时间内下降α5℃以上(其中,α5是正实数)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发生逆流。
此外,也可采用安装于风机单元30或吹出口单元70的吹出温度传感器122和配置于空调对象空间SA的室内温度传感器61。此外,在制热运转时,主控制器40也可构成为在检测到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检测出的空气温度为室内空气温度+α6℃以下(其中,α6是正实数)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发生逆流。
上述温度α1~α6例如通过预先进行的实机的试验或仿真预先确定,并且例如存储于主控制器40。
(4-16)变形例1P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压力差传感器121检测空气逆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通过检测送风风机32的风机转子35的反向旋转来检测空气逆流。作为检测风机转子35的反向旋转的方法,例如有对风机转子35的反向旋转产生的电动势或电流进行检测的方法。此外,作为检测风机转子35的反向旋转的方法,也可采用当风机转子35反向旋转时开启的开关。
(4-17)变形例1Q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主控制器40设置于热交换器单元1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设置主控制器40的场所不限于热交换器单元10。例如,主控制器40也可设置于风机单元30。
(4-18)变形例1R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热交换器单元10连接有多个管道20a~20d且各管道20a~20d在中途未分岔的情况下从热交换器单元10延伸至各风机单元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对于空调系统1而言,也能够采用中途分岔的管道。例如,也可以在一个管道的分岔的各分支各连接一个风机单元30的方式构成空调系统1。
(5)特征
(5-1)
上述空调系统1构成为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即压力差传感器121、风速传感器、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或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配置于由多个管道20、多个风机单元30以及多个吹出口单元70的吹出口71构成的多个分配流路,对分配流路的空气逆流进行检测。通过上述方式检测各分配流路的空气逆流,空调系统1能够进行应对空气逆流的运转。
另外,在上述空调系统1中,对检测装置配置于全部多个分配流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检测装置也可不配置于全部多个分配流路。检测装置也可构成为配置于多个分配流路中的至少一个。在该情况下,空调系统在配置有检测装置的至少一个分配流路中检测空气逆流,从而能够进行应对空气逆流的运转。
(5-2)
在上述空调系统1中,特别地,由于构成为压力差传感器121、风速传感器、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或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在多个分配流路的每一个分配流路中检测空气逆流,因此,能够在多个分配流路的每一个分配流路中检测空气逆流。此外,能够进行应对空气流从产生了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流入其他分配流路的情况的控制,从而能够抑制热交换效率降低。
(5-3)
作为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空调系统1包括压力差传感器121、风向传感器、吹出温度传感器122以及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中的至少一者。风向传感器包括具有指向性的风速传感器。空调系统1能够在多个分配流路中的安装有压力差传感器121、风向传感器、吹出温度传感器122以及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中的至少一者的部位高精度地检测空气逆流。
(5-4)
在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构成为例如利用吹出温度传感器122以及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等并使用多个分配流路中的空气的温度来检测空气逆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例如热敏电阻等廉价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空气逆流,容易抑制用于检测空气逆流的成本上升。
(5-5)
在使用第一温度传感器即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检测出的温度变化来检测空气逆流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廉价的传感器且使用较少的传感器个数来检测分配流路中的空气逆流,容易降低用于检测空气逆流的成本。
(5-6)
在使用安装于不同的流域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即吹出温度传感器122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即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05的温度差来检测空气逆流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廉价的传感器来高精度地检测分配流路中的空气逆流。
(5-7)
在使用安装于多个分配流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即吹出温度传感器122与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即室内温度传感器61的温度差来检测空气逆流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廉价的传感器高精度地检测分配流路中的空气逆流。
(5-8)
多个风机单元30在各自的内部具有风机转子35以及使风机转子旋转的风机马达33。在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是使用风机马达33以及风机转子35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来检测空气逆流的装置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廉价的传感器高精度地检测分配流路中的空气逆流。
(5-9)
上述空调系统1构成为仅在多个风机单元30的空气吸引力的作用下产生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11的气流。其结果是,由于在热交换器单元10之中可不设置产生气流的动力源,因此,与在热交换器单元10之中设置用于产生气流的动力源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成本。此外,由于热交换器单元10不具备动力源,因此,容易使热交换器单元10变薄,能够扩大可设置空调系统1的范围。
(5-10)
由于构成为在通过检测空气逆流的检测装置检测到空气逆流的情况下,通过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的风机单元30进行抵消空气逆流的运转,或者使用风门38或风向板74来阻断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的空气流动,因此,能够在抑制由于空气逆流产生的不良状况的同时使空调系统1运转。
<第二实施方式>
(6)整体结构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中,主控制器40根据与多个风机单元30的供给空气量相关的多个指示控制多个执行器。这样的形态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的形态。主控制器40根据与多个风机单元30的供给空气量相关的多个指示控制多个执行器的空调系统1也可以第二实施方式的方式构成。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中,多个副控制器即多个风机控制器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多个指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中,多个风机控制器分别根据多个指示中的至少一个对多个执行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以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相同的图1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1通过风机马达33改变供给空气量且风门38以及风向板74与供给空气量的改变无关的情况进行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控制器40相同地,第二实施方式的主控制器40根据由各吹出温度传感器122检测出的吹出温度和设定温度算出从各风机单元30吹出的所需的供给空气量。具体而言,例如,主控制器40根据多个风机单元30a~30d各自调整的室内空气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以及送风温度,算出各风机单元30a~30d的供给空气量。主控制器40将算出的各风机单元30a~30d的供给空气量(目标供给空气量)确定为向各风机单元30a~30d提供的指示。
主控制器40将算出的多个供给空气量作为目标供给空气量发送至多个风机控制器34。换言之,主控制器40向控制风机单元30a~30d的多个风机控制器34发送多个指示。主控制器40例如向安装于风机单元30a的风机控制器34发送风机单元30a的目标供给空气量。该风机单元30a的目标供给空气量是与风机单元30的供给空气量相关的指示。风机单元30a的风机控制器34以使供给空气量接近目标供给空气量的方式控制风机马达33a的转速。同样地,主控制器40向安装于风机单元30b~30d的风机控制器34发送风机单元30b~30d的目标供给空气量。风机单元30b~30d的风机控制器34以使供给空气量接近目标供给空气量的方式控制风机马达33b~33d。
更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作为检测流过单元内的风量的风量检测部,第二实施方式的风机单元30a~30d分别在配置有压力差传感器121的位置具有风速传感器以替代压力差传感器121。另外,风量检测部不限于风速传感器。例如,风量检测部也可以是压力差传感器121。例如,风机单元30a的风机控制器34对风机单元30a的风速与目标风量(目标供给空气量)进行比较。若流过风机单元30a之中的风量小于目标风量,则风机单元30a的风机控制器34使风机马达33a的转速增加,使风机单元30a的风量(供给空气量)增加而接近目标风量。相反地,若流过风机单元30a之中的风量大于目标风量,则使风机马达33a的转速减小,使风机单元30a的风量(供给空气量)减小而接近目标风量。
此处,对风机控制器34安装于风机单元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风机控制器34也可不安装于风机单元30。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态和细节的多种变更。
(符号说明)
1 空调系统
10 热交换器单元
11 利用侧热交换器
20、20a~20d 管道
30、30a~30d 风机单元
33 风机马达
35 风机转子
40 主控制器
60 遥控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的例子)
105 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例子)
121 压力差传感器(检测装置的例子)
122 吹出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32489号公报

Claims (8)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单元以及主控制器,通过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生成调节空气,将所述调节空气通过与所述热交换器单元连通的多个分配流路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分配流路由管道(20、20a~20d)以及风机单元(30、30a~30d)构成,所述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单元连接,用于分配所述调节空气,所述风机单元与所述管道对应地设置,并且将所述调节空气从所述热交换器单元通过所述管道供给至吹出口,
各所述风机单元具有风机控制器以及检测装置(121、122、105),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风机控制器连接,并且对从所述吹出口向所述热交换器单元的空气逆流进行检测,
各所述风机控制器将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进行使风量增减的控制,以使供给空气量接近从所述主控制器提供的目标供给空气量,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多个所述风机单元的连动来消除空气逆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压力差传感器(121)以及/或者风向传感器,所述压力差传感器检测多个所述分配流路中的压力差,所述风向传感器检测多个所述分配流路的风的流动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多个所述分配流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22),并且使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来检测空气逆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多个所述分配流路的不同流域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22)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105),并且使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差来检测空气逆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2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6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多个所述分配流路,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并且使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差来检测空气逆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单元在内部具有风机转子(35)和风机马达(33),所述风机马达使所述风机转子旋转,
所述检测装置使用所述风机马达以及所述风机转子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来检测空气逆流。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构成为仅在所述风机单元的空气吸引力的作用下产生流过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气流。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以下述方式构成:在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空气逆流的情况下,通过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的所述风机单元进行将空气逆流抵消的运转,或者将正在发生空气逆流的分配流路的空气流动阻断。
CN202080029113.8A 2019-04-15 2020-04-15 空调系统 Active CN1137282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7306 2019-04-15
JP2019-077306 2019-04-15
PCT/JP2020/016618 WO2020213655A1 (ja) 2019-04-15 2020-04-15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8203A CN113728203A (zh) 2021-11-30
CN113728203B true CN113728203B (zh) 2022-10-11

Family

ID=72837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9113.8A Active CN113728203B (zh) 2019-04-15 2020-04-15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14244B2 (zh)
EP (1) EP3957923A4 (zh)
JP (1) JP6856154B2 (zh)
CN (1) CN113728203B (zh)
AU (1) AU2020259880B2 (zh)
WO (1) WO2020213655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634A (ja) * 1990-05-29 1992-02-04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0108359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サーバ室用空調システム
CN104364590A (zh) * 2012-07-24 2015-0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4033U (ja) 1983-05-26 1984-1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換気扇
JPS6021653U (ja) 1983-07-22 1985-02-14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US4513574A (en) 1984-04-30 1985-04-30 Tempmaster Corporation Low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JPH0145001Y2 (zh) 1984-10-16 1989-12-26
JPH01300135A (ja) 1988-05-25 1989-12-0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換気・循環冷暖房設備
JPH0278849A (ja) * 1988-09-14 1990-03-19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US5230719A (en) * 1990-05-15 1993-07-27 Erling Berner Dehumidification apparatus
JP2504315B2 (ja) 1990-09-05 1996-06-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838941B2 (ja) 1991-11-01 1998-1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ダクト式空気調和機
JP3104344B2 (ja) 1991-12-10 2000-10-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H05223328A (ja) 1992-02-14 1993-08-31 Three K Kk 集中式空気調和設備における送風量制御方法
JPH0650597A (ja) 1992-07-30 1994-02-22 Toshiba Ave Corp 空気調和機
JP3181116B2 (ja) 1992-11-30 2001-07-03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0842909A (ja) 1994-07-29 1996-02-16 Showa Tekko Kk 空調システム
JPH08261545A (ja) 1995-03-24 1996-10-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US5701750A (en) * 1995-06-26 1997-12-30 Ray; Robert W. Zone demand controlled dual heat pump system and controller therefor
JP3194220B2 (ja) 1997-02-06 2001-07-30 株式会社山武 Vav制御システム
JPH10253132A (ja) 1997-03-14 1998-09-25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H11132489A (ja) 1997-10-29 1999-05-21 Kenchiku Setsubi Sekkei Kenkyusho:Kk 空調システム
JP3449548B2 (ja) 2000-04-24 2003-09-22 木村工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02162067A (ja) 2000-11-21 2002-06-07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2372277A (ja) 2001-06-18 2002-12-26 Toshiba Kyaria Kk 換気ユニット
JP4418885B2 (ja) 2004-05-17 2010-02-24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天井隠蔽型空調機を用いたダクトレス方式による躯体蓄熱空調システム
ES2639539T3 (es) * 2005-03-10 2017-10-27 Aircuity Incorporated Sistema de muestreo de aire de múltiples puntos que tiene sensores comunes para proporcionar información de parámetros de calidad de aire mezclada para monitoreo y control de construcción
JP4979308B2 (ja) 2006-08-28 2012-07-18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US20080242218A1 (en) 2007-03-27 2008-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Ventilation system
US8814639B1 (en) 2008-10-29 2014-08-26 Climatecraft Technologies, Inc. Fan system comprising fan array with surge control
JP5312055B2 (ja) 2009-01-07 2013-10-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10181046A (ja) 2009-02-03 2010-08-19 Daikin Ind Ltd クリーンルーム空調システム
JP5239959B2 (ja) 2009-03-12 2013-07-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CN102422095B (zh) 2009-05-13 2015-04-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US20100323604A1 (en) * 2009-06-19 2010-12-23 Michael Duffe Portable air distribution device
JP2011027319A (ja) * 2009-07-24 2011-02-10 Chofu Seisakusho Co Ltd 空気温調機
JP5050020B2 (ja) 2009-09-02 2012-10-17 株式会社東芝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JP5426322B2 (ja) 2009-10-30 2014-02-26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空調方法
KR101128574B1 (ko) 2009-11-30 2012-03-23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실내환기장치
JP5702571B2 (ja) 2010-09-30 2015-04-15 三建設備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方法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JP5195899B2 (ja) 2010-12-28 2013-05-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ーンルーム用空調システム
JP2012154596A (ja) 2011-01-28 2012-08-16 Azbil Corp 空調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DK2707656T3 (da) * 2011-05-13 2019-06-03 Inventilate Holding Aps Ventilationssystem med en roterbar luftstrøms-generator og et eller flere bevægelige spjæld samt fremgangsmåde til opnåelse af ventilation gennem ventilationssystemet
JP5427833B2 (ja) 2011-05-18 2014-02-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クリーンルームの逆流防止装置
EP2781846A4 (en) 2011-11-16 2015-07-29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AIR AND EXHAUST
US9188355B1 (en) 2012-01-03 2015-11-17 Digital Control Systems, Inc. Fan array control system
US20130281000A1 (en) * 2012-04-23 2013-10-24 Douglas A. Newcomer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onfigur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s
JP5323234B2 (ja) 2012-07-12 2013-10-23 株式会社東芝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利用する空調制御装置
JP5533973B2 (ja) 2012-10-10 2014-06-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換気装置
JP6122281B2 (ja) 2012-11-12 2017-04-26 ローヤル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及びその熱交換ユニット
JP6420565B2 (ja) 2014-04-18 2018-11-07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空調システム
US10234159B2 (en) * 2014-12-11 2019-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uct typ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102095757B1 (ko) 2015-02-18 2020-04-01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조 시스템
WO2016157384A1 (ja) 2015-03-30 2016-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システム
WO2017159208A1 (ja) 2016-03-17 2017-09-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換気制御装置及び換気システム
CA3025770A1 (en) * 2016-05-27 2017-11-30 Twin City Fan Companies, Ltd. Tunnel fan and method
JP6745906B2 (ja) 2016-11-30 2020-08-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用室内機
JP6906302B2 (ja) 2016-12-20 2021-07-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6832760B2 (ja) 2017-03-17 2021-0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建物
US20180363933A1 (en) 2017-06-14 2018-12-20 Joseph A. Ross Zoning System f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Equipment
JP6959773B2 (ja) 2017-06-29 2021-11-05 ダイダン株式会社 室圧制御システム
JP6976779B2 (ja) 2017-09-11 2021-12-08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空調システム
DE202018000922U1 (de) 2018-02-17 2018-04-09 Seventilation Gmbh Druckabhängige Steuerung für dezentrale Lüftungssysteme mit und ohne Wärmerückgewinnung
TWM566801U (zh) 2018-06-01 2018-09-11 千里實業有限公司 Full heat exchanger structure
CN109163386B (zh) 2018-08-23 2020-12-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风阀装置和室外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634A (ja) * 1990-05-29 1992-02-04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0108359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サーバ室用空調システム
CN104364590A (zh) * 2012-07-24 2015-0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57923A4 (en) 2022-06-08
CN113728203A (zh) 2021-11-30
JP6856154B2 (ja) 2021-04-07
WO2020213655A1 (ja) 2020-10-22
EP3957923A1 (en) 2022-02-23
AU2020259880B2 (en) 2022-03-24
US11614244B2 (en) 2023-03-28
US20220146124A1 (en) 2022-05-12
JP2020176825A (ja) 2020-10-29
AU2020259880A1 (en)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28202B (zh) 风机单元、风机单元系统以及空气处理系统
CN113710964B (zh) 空调系统
CN113728203B (zh) 空调系统
CN113692515B (zh) 空调系统
US11976837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O2023148854A1 (ja)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JP2020183832A (ja) 空調システム
KR20100122162A (ko)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