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8210A - 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8210A
CN113228210A CN201980086062.XA CN201980086062A CN113228210A CN 113228210 A CN113228210 A CN 113228210A CN 201980086062 A CN201980086062 A CN 201980086062A CN 113228210 A CN113228210 A CN 113228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capacitor element
pair
metal foil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60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8210B (zh
Inventor
西村康一
岛崎幸博
竹冈宏树
奥户崇史
正冈律夫
尾崎浩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28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8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4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2/103Sealings, e.g. for lead-in wir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4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 or thermal overloa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05Electrodes
    • H01G4/015Special provisions for self-hea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32Terminals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a stacked or rolled capaci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48Terminals the terminals embracing or surrounding the capacitive element, e.g. ca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2Wou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36Terminals leading through the housing, i.e. lead-throug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电容器(10)包括:电容器元件(1);一对外部电极(2),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的相对端;以及一对金属帽(3)和/或金属箔(4),一对金属帽(3)各自覆盖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对应的外部电极,金属箔(4)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电容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电容器元件的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一种无源组件,被配置为储存和释放电荷,并且被采用为电子设备的元件。电容器可能会由于吸湿而变得有缺陷,从而,需要具有优异的耐湿性的电容器。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外壳模制电容器,其包括由树脂制成的壳体、容纳在壳体中的电容器、以及填充在壳体中的绝缘模制树脂。
专利文献1提供了一种具有一定程度的耐湿性的薄膜电容器,但没有考虑减轻重量。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8-251595 A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轻的重量和优异的耐湿性的电容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一对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相对端;以及一对金属帽和/或金属箔,所述一对金属帽各自覆盖所述一对外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外部电极,所述金属箔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的截面图;
图2A是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的透视图,其中该电容器设置有热缩管;
图2B是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的透视图,其中该电容器未设置有热缩管;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电容器的截面图;
图4A是第二实施例的电容器的透视图,其中该电容器设置有热缩管;
图4B是第二实施例的电容器的透视图,该电容器未设置有热缩管;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电容器的截面图;
图6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容器的透视图,其中该电容器具有热缩管;
图6B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容器的透视图,其中该电容器未设置热缩管;
图7A是示出了制造卷绕式电容器元件的方法的步骤的视图(透视图);
图7B是卷绕式电容器元件的透视图;
图8A是示出了制造堆叠式电容器元件的方法的步骤的视图(透视图);
图8B是示出了制造堆叠式电容器元件的方法的步骤的视图(截面图);
图8C是示出了图8B的堆叠式电容器元件的局部剖切透视图;以及
图8D是示出了堆叠式电容器元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例
(1)概要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包括电容器元件1、一对外部电极2和一对金属帽3。一对外部电极2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的相对端。一对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覆盖了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对应的一个外部电极。
电容器10既不包括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外壳,也不包括填充在外壳中的模制树脂。即,电容器10采用所谓的无壳结构。因此,电容器10的重量可以至少减少与常规的外壳的重量相对应的重量。
如上所述,电容器10包括覆盖外部电极2的金属帽3。与外部电极2相比,金属帽3更不易透过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气体。因此,用金属帽3覆盖外部电极2以避免外部电极2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这容易抑制外部电极2吸收水分。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包括金属帽3,因此可以具有优异的耐湿性。
(2)细节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2B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
图2A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的透视图。图1是沿图2A的线X-X的截面图。图2B是示出了未设置有热缩管6的电容器10的透视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采用所谓的无外壳结构,并且不包括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外壳。即,电容器10是无壳电容器。如图1所示,电容器10包括电容器元件1、一对外部电极2和一对金属帽3。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边缘密封构件23。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热缩管6。下面将描述每个组件。注意,在本说明书中,“A和/或B”是指“A”、“B”或“A和B”。
<电容器元件>
首先,将描述电容器元件1(电容器主体)。电容器元件1包括塑料膜作为电介质。电容器元件1的示例包括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参见图7B)和堆叠式电容器元件8(参见图8D)。下面将描述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和堆叠式电容器元件8。
《卷绕式电容器元件》
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首先,制备金属化膜。具体地,金属化膜包括第一金属化膜71和第二金属化膜72(参见图7A)。
金属化膜包括介电膜和导电层。
具体地,第一金属化膜71包括第一介电膜701和第一导电层711。第一介电膜701是细长膜。第一导电层711设置在第一介电膜701的除第一边界部分721之外的一个表面上。第一边界部分721是露出了第一介电膜701的部分。第一边界部分721沿第一介电膜701的长边具有带状形状,并且比第一导电层711窄。
第二金属化膜72具有与第一金属化膜71相同的配置。即,第二金属化膜72包括第二介电膜702和第二导电层712。第二介电膜702是具有与第一介电膜701相同宽度的细长膜。第二导电层712设置在第二介电膜702的除第二边界部分722之外的一个表面上。第二边界部分722是露出了第二介电膜702的部分。第二边界部分722沿第二介电膜702的长边具有带状形状,并且比第二导电层712窄。
第一介电膜701和第二介电膜702由例如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或聚苯乙烯制成。第一导电层711和第二导电层712通过诸如气相沉积或溅射之类的方法形成。第一导电层711和第二导电层712例如由铝、锌和镁制成。
然后,如图7A所示,第一金属化膜71和第二金属化膜72彼此堆叠,使得第一金属化膜71的两条长边与第二金属化膜72的两条长边对准。此时,第一介电膜701或第二介电膜702位于第一导电层711与第二导电层712之间。另外,设置有第一边界部分721的长边在设置有第二边界部分722的长边的相对侧。如上所述彼此堆叠的第一金属化膜71和第二金属化膜72被卷起,以获得圆柱的形状的卷绕体73。此后,卷绕体73从其两侧被挤压,以被加工成扁平卷绕体74(参见图7B)。扁平卷绕体74具有椭圆形横截面形状。如上所述的扁平化节省了空间。
由此获得了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在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中,第一导电层711用作第一内部电极,并且第二导电层712用作第二内部电极。这一对内部电极隔着设置在其间的介电膜(第一介电膜701或第二介电膜702)彼此面向。
《堆叠式电容器元件》
相比之下,堆叠式电容器元件8可以通过例如以下方法制造。首先,制备金属化膜。具体地,金属化膜包括第一金属化膜81和第二金属化膜82(参见图8A)。
每个金属化膜包括介电膜和导电层。
具体地,每个第一金属化膜81包括第一介电膜801和第一导电层811。第一介电膜801是矩形膜。第一导电层811设置在第一介电膜801的除第一边界部分821之外的一个表面上。第一边界部分821是露出了第一介电膜801的部分。第一边界部分821沿第一介电膜801的一边具有带状形状,并且比第一导电层811窄。
每个第二金属化膜82具有与第一金属化膜81相同的配置。即,每个第二金属化膜82包括第二介电膜802和第二导电层812。第二介电膜802是具有与第一介电膜801相同的尺寸的矩形膜。第二导电层812设置在第二介电膜802的除第二边界部分822之外的表面上。第二边界部分822是露出了第二介电膜802的部分。第二边界部分822沿第二介电膜802的一边具有带状形状,并且比第二导电层812窄。
第一介电膜801和第二介电膜802由例如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或聚苯乙烯制成。第一导电层811和第二导电层812通过诸如气相沉积或溅射之类的方法形成。第一导电层811和第二导电层812例如由铝、锌和镁制成。
接下来,如图8A和图8B所示,第一金属化膜81和第二金属化膜82交替堆叠,其中它们的四条边彼此对准。此时,第一介电膜801或第二介电膜802介于每个第一导电层811与每个第二导电层812之间。另外,设置有第一边界部分821的一边在设置有第二边界部分822的一边的相对侧。在图8A中,第一边界部分821设置在后方(在X轴的负方向上),并且第二边界部分822设置在前方(在X轴的正方向上)。这样,多个第一金属化膜81和多个第二金属化膜82被堆叠,从而使它们被形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获得如图8B和图8C所示的层叠体83。另外,层叠体83除层叠体83的正面(朝向X轴的正方向的面)和背面(朝向X轴的负方向的面)以外被保护膜84覆盖。保护膜84是电绝缘膜。
由此获得了堆叠式电容器元件8。在堆叠式电容器元件8中,每个第一导电层811用作第一内部电极,并且每个第二导电层812用作第二内部电极。这一对内部电极隔着设置在其间的介电膜(第一介电膜801或第二介电膜802)彼此面向。
<外部电极>
接下来,将描述外部电极2。如图1所示,一对外部电极2是第一外部电极21和第二外部电极22。一对外部电极2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的相对端。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电连接到电容器元件1的一对内部电极中的对应的一个内部电极。外部电极2例如可以通过金属喷镀(热喷涂、金属喷涂)形成。外部电极2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材料的示例包括锌。外部电极2可以由锌组成,或者可以包括锌与诸如锡之类的其他金属的混合物。另外,外部电极2的材料优选具有低熔点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当外部电极2通过金属喷镀形成时,电容器元件1不太可能变得有缺陷。外部电极2的材料优选地具有例如700°或更低的熔点,或者更优选地具有450℃或更低的熔点。
在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的情况下,如图7B所示,外部电极2(第一外部电极21和第二外部电极22)通过金属喷镀在扁平卷绕体74的相对端面上形成。第一外部电极21电连接到第一导电层711(第一内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22电连接到第二导电层712(第二内部电极)。第一导电层711和第二导电层712构成一对内部电极。
在第一实施例中,没有汇流条9直接连接到外部电极2(参见图1),但是根据需要可以将汇流条9电连接到外部电极2。例如,如图7B所示,第一汇流条91电连接到第一外部电极21,并且第二汇流条92电连接到第二外部电极22。汇流条的连接方法的示例包括焊料焊接、电阻焊接和超声波焊接。第一汇流条91和第二汇流条92例如由铜或铜合金制成,并且具有板形状。
相比之下,在堆叠式电容器元件8的情况下,如图8D所示,外部电极2(第一外部电极21和第二外部电极22)通过金属喷镀在层叠体83的正面和背面上形成。第一外部电极21电连接到第一导电层811(第一内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22电连接到第二导电层812(第二内部电极)。第一导电层811和第二导电层812构成一对内部电极。
此后,汇流条9可以根据需要而电连接到外部电极2。例如,如图8D所示,第一汇流条91电连接到第一外部电极21,并且第二汇流条92电连接到第二外部电极22。汇流条的连接方法的示例包括焊料焊接、电阻焊接和超声波焊接。第一汇流条91和第二汇流条92例如由铜或铜合金制成,并且具有板形状。
如图1至图2B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采用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作为电容器元件1。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不包括连接到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的外部电极2的汇流条9。
<金属帽>
接下来,将描述金属帽3。金属帽3是由金属制成的且具有有底筒形的帽。金属帽3具有与电容器元件1的两端基本相同形状的开口。由于本实施例的电容器元件1是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因此每个金属帽3的开口具有椭圆形形状。在电容器元件1是堆叠式电容器元件8的情况下,每个金属帽3的开口具有矩形形状。
一对金属帽3是第一金属帽31和第二金属帽32。一对金属帽3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两端。因此,一对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覆盖了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对应的一个外部电极。即,第一金属帽31覆盖第一外部电极21,并且第二金属帽32覆盖第二外部电极22。每个金属帽3具有电连接到外部电极2中的对应的一个外部电极的内底面。每个金属帽3具有开口边缘,并且开口边缘位于电容器元件1的外周面。
金属帽3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金属帽3的材料至少是与外部电极2相比更不易透过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的材料。从这点来看,金属帽3的材料例如包括铜。
在本实施例中,当外部电极2通过金属喷镀形成时,外部电极2可能具有不均匀的厚度。另外,电容器元件1的两端面(形成外部电极2的表面)包括第一金属化膜71和第二金属化膜72的多个横截面,因此可能是不平坦的。因此,外部电极2的表面可能具有微小的间隙和外部电极2的层的薄部分。当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经由这样的部分进入时,电容器10可能会变得有缺陷,或者电容器10的使用寿命可能会缩短。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帽3覆盖外部电极2,从而使外部电极2不直接与外部空气接触,因此可以抑制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的进入,从而提高了电容器10的耐湿性。
金属帽3优选地覆盖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如上所述,外部电极2通过金属喷镀在电容器元件1的相对端面上形成。电容器元件1与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可能具有微小的间隙,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可能经由该微小的间隙进入电容器元件1。然而,当该界面被金属帽3覆盖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注意,在图1中,金属帽3经由将在稍后描述的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与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
金属帽3通过例如以下方法附接到电容器元件1。首先,制备金属帽3,其形状与电容器元件1的设置有外部电极2的端部的形状相似。注意,在图1中,电容器元件1被将在稍后描述的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然后附接金属帽3,从而,采用了具有与电容器元件1的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的端部的形状相适应的尺寸的金属帽3。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采用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的情况下,每个金属帽3均具有一个底面开口的椭圆柱形状。每个金属帽3的形状不限于椭圆柱形状,而是可以具有可附接到电容器元件1的端部以覆盖外部电极2中的对应的一个外部电极的形状。例如,在采用堆叠式电容器元件8的情况下,每个金属帽3可以是一个表面开口的长方体形状。
金属帽3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连接到电容器元件1的外部电极2。例如,将金属帽3放在热板上。此时,热板与金属帽3的底面接触。在金属帽3的内底面上设置焊球,然后将电容器元件1的设置有外部电极2的端部插入在金属帽3中。热板的热量使焊球熔化,从而经由熔化的焊球将外部电极2与金属帽3接合。由此可以获得包括金属帽3的电容器10。由于外部电极2与金属帽3接触,因此外部电极2也电连接到金属帽3。
<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
如图1所示,电容器10优选还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是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至少一部分以保护电容器元件1的该至少一部分的构件。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优选地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该侧面是电容器元件1的除两端面以外的表面。外部电极2位于相对的端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器10包括金属帽3,因此,可以抑制水分被外部电极2吸收。另外,使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从而使电容器元件1不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这容易抑制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如上所述,电容器10还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
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的材料至少是电绝缘材料。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的材料优选是与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相比更不易透过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
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优选地包括选自由绝缘膜、阻气膜和预浸料硬化材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抑制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
绝缘膜没有特别限制。绝缘膜至少是电绝缘膜。用于绝缘膜的材料的示例例如包括聚丙烯、聚乙烯和聚酰亚胺。
阻气膜没有特别限制。阻气膜至少是电绝缘性的且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气体更不易透过的膜。阻气膜可以是包括基材膜和形成在该基材膜上的阻气层的膜。基材膜没有特别限制。基材膜的示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熔点265℃,玻璃转变点80℃(TMA法))、聚苯硫醚(PPS)膜(熔点280℃、玻璃转变点100℃)、聚醚砜(PES)薄(玻璃转变点220℃)、聚醚酰亚胺(PEI)膜(玻璃转变点220℃)、聚醚醚酮(PEEK)膜(熔点340℃、玻璃转变点140℃)。这些膜还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因此,也可以提高电容器10的耐热性。注意,上述的熔点和玻璃转变点是基于DSC法(升温速率:10℃/min)的数据。阻气层没有特别限制。阻气层例如包括氧化硅或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阻气层可以通过例如气相沉积、溅射或等离子体CVD方法形成。
预浸料硬化材料是完全固化的预浸料的且处于C阶段的状态的物质。C阶段是指不溶不熔状态,并且是固化反应中的最后阶段。预浸料包括增强构件和热固性树脂组合物。
增强构件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增强构件的示例包括由有机纤维或无机纤维制成的纺布或无纺布。增强构件的示例包括玻璃布和由PET纤维制成的无纺布。
热固性树脂组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并且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的示例包括这样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在固化反应之前的常温(2℃)下呈液态的热固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热固性树脂的示例包括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在这些示例之中,优选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回弹性、电绝缘性、粘合性和其他特性。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温度优选是120℃或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使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固化时热对电容器元件1的影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可以包含无机填料。无机填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无机填料的示例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氮化硼、氧化镁、勃姆石、碳酸钙、氢氧化铝和滑石。此外,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而包含公知的固化剂、公知的催化剂等。
如图1所示,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优选地覆盖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即,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的端部优选地向外延伸超过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如上所述,一对外部电极2通过金属喷镀在电容器元件1的相对端部上形成。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可能具有微小的间隙,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可能经由该微小的间隙进入电容器元件1。然而,当界面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在图1中,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并且一对金属帽3经由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该界面。这可以进一步抑制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经由该界面处的间隙进入。
<边缘密封构件>
如图1所示,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边缘密封构件23。边缘密封构件23密封金属帽3的开口边缘。即,边缘密封构件23密封电容器元件1与金属帽3的开口边缘中的每个开口边缘之间的界面。边缘密封构件23包括第一边缘密封构件231和第二边缘密封构件232。第一边缘密封构件231密封第一金属帽31的开口边缘与电容器元件1之间的界面,并且第二边缘密封构件232密封第二金属帽32的开口边缘与电容器元件1之间的界面。
在电容器元件1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之后附接金属帽3的方面中,如图1所示,边缘密封构件23密封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金属帽3的开口边缘中的每个开口边缘之间的界面。即,在图1中,边缘密封构件23经由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密封电容器元件1与金属帽3的开口边缘中的每个开口边缘之间的界面。如上所述,在将金属帽3附接到电容器元件1之后使电容器元件1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的情况下,至少需要在附接了金属帽3并使电容器元件1与金属帽3的开口边缘中的每个开口边缘之间的界面被边缘密封构件23密封之后,使电容器元件1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这样,通过使金属帽3的开口边缘被边缘密封构件23密封,可以进一步抑制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经由形成在电容器元件1与金属帽3的开口边缘中的每个开口边缘之间的界面、或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金属帽3的开口边缘中的每个开口边缘之间的界面中的间隙进入。
边缘密封构件23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该材料的示例包括能够密封金属帽3的开口边缘的材料。边缘密封构件23的材质优选是更不易透过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的材质。边缘密封构件23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诸如环氧树脂之类的树脂;以及粘合剂。作为边缘密封构件23,可以使用变性烯烃基热熔粘合剂和设置有该粘合剂的胶带。当采用热固性树脂作为边缘密封构件23时,热固性树脂的熔点优选是110℃或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当形成边缘密封构件23时热对电容器元件1的影响。
<热缩管>
如图1和图2A所示,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热缩管6。热缩管6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至少一部分。热缩管6优选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热缩管6是具有管形形状的树脂部件,并且具有当加热时收缩的性质。例如,将热缩管6切割成与电容器10大致相同的长度,将如此切割的热缩管6装配于电容器10并加热,从而使热缩管6收缩,这使得热缩管6能够紧贴电容器10。热缩管6的材料、厚度和尺寸没有特别限制。作为热缩管6,可以根据电容器10的尺寸来使用任何管。电容器10还包括热缩管6,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进入电容器元件1,从而使电容器10具有更优异的耐湿性。注意,如图1所示,热缩管6优选地作为电容器10的最外层附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A所示,热缩管6被设置为电容器10的最外层。然而,如上所述,电容器10不必包括热缩管6。即,如图2B所示,电容器10不必包括热缩管6。在图2B中,电容器10包括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的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各自覆盖对应的一个外部电极2的一对金属帽3、以及覆盖并密封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一对金属帽3的开口边缘中的每个开口边缘之间的界面的边缘密封构件23。
2.第二实施例
(1)概要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组件相似的组件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可以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包括电容器元件1、一对外部电极2和金属箔4。一对外部电极2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的相对端。金属箔4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至少一部分。
电容器10既不包括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外壳也不包括填充在外壳中的模制树脂。即,电容器10采用所谓的无壳结构。因此,电容器10的重量可以至少减少与常规的外壳的重量相对应的重量。
如上所述,电容器10包括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箔4。与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相比,金属箔4更不易透过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气体。因此,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金属箔4覆盖,从而使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不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由此容易抑制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包括金属箔4,因此可以具有优异的耐湿性。
(2)细节
下面将参照图3至图4B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图4A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的透视图。图3是沿图4A的线X-X的截面图。图4B是示出了未设置有热缩管6的电容器10的透视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采用所谓的无外壳结构,并且不包括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外壳。即,电容器10是无壳电容器。如图3所示,电容器10包括电容器元件1、一对外部电极2和金属箔4。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一对汇流条9。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电极密封构件24。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防水层。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热缩管6。下面将描述每个组件。
<电容器元件>
本实施例的电容器元件1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元件1基本相同。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器元件1可以是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参照图7B),也可以是堆叠式电容器元件8(参照图8D)。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条9连接到电容器元件1的各个外部电极2。如图3至图4B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采用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作为电容器元件1。
<外部电极>
本实施例的外部电极2与第一实施例的外部电极2基本相同。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还包括一对外部电极2。一对外部电极2是第一外部电极21和第二外部电极22。
<金属箔>
接下来,将描述金属箔4。金属箔4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至少一部分。金属箔4优选地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金属箔4可以与第一外部电极21或第二外部电极22中的任一外部电极接触。然而,如图3所示,金属箔4优选地既不与第一外部电极21接触也不与第二外部电极22接触。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金属箔4覆盖,从而,容易抑制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箔4经由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如图3所示。这使得金属箔4不与外部电极2接触,从而抑制短路。
金属箔4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金属箔4的材料至少是与电容器元件1的侧面相比更不易透过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的材料。例如,在采用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的情况下,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是由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聚苯乙烯等制成的介电膜。因此,金属箔4至少是与介电膜相比更不易透过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的箔。相比之下,在采用堆叠式电容器元件8的情况下,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涂覆有电绝缘保护膜。因此,金属箔4至少是与保护膜相比更不易透过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的箔。金属箔4的材料的示例包括铜、铝、铁、不锈钢、镁、银、金、镍和铂。作为金属箔4,可以采用树脂包覆的金属箔。树脂包覆的金属箔是包括金属箔4和设置在金属箔4的一个表面上的树脂层的构件。
<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
如图3所示,电容器10优选还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本实施例的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基本相同。除金属箔4之外还用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这容易抑制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
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优选地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与金属箔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与金属箔4之间,并且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和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的侧面。因此,通过将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与金属箔4之间,更容易地抑制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
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优选地使金属箔4与一对外部电极2电绝缘。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和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的侧面。因此,即使在设置从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上方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金属箔4时,金属箔4也通过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一对外部电极2电绝缘,这可以抑制短路。
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优选地覆盖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即,如图3所示,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的端部优选地延伸超过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之外,且优选地覆盖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可能具有间隙,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可能经由该间隙进入电容器元件1。然而,如图3所示,当该界面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
当电容器10还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并且金属箔4通过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电绝缘时,金属箔4优选地覆盖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即,如图3所示,金属箔4的端部优选地延伸超过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之外,且优选地经由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可能具有间隙,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可能经由该间隙进入电容器元件1。然而,如图3所示,当该界面经由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被金属箔4覆盖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
注意,当电容器10不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时,金属箔4被设置为不与外部电极2中的至少一个外部电极(优选两个外部电极)接触。这可以抑制短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仅电容器元件1的侧面的中央部分被金属箔4覆盖,使得金属箔4不与一对外部电极2接触。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箔4的宽度是比从第一外部电极21与电容器元件1之间的界面到第二外部电极22与电容器元件1之间的界面的距离更短的宽度。
当金属箔4直接覆盖电容器元件1时,第一外部电极21与电容器元件1之间的界面到金属箔4在第一外部电极21侧的端部的距离(连接电容器元件1的两端部的方向上的距离)优选地大于或等于3mm,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5mm。类似地,第二外部电极22与电容器元件1之间的界面到金属箔4在第二外部电极22侧的端部的距离优选地大于或等于3mm,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5mm。在这种情况下,一对外部电极2不大可能与金属箔4接触,这更容易抑制短路。
在电容器元件1如上所述被金属箔4覆盖之后,金属箔4可以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然而,为了抑制短路,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优选地如上所述将金属箔4与一对外部电极2电绝缘,并且金属箔4优选地经由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
如图3所示,金属箔4优选地不暴露在外面。将热缩管6设置为电容器10的最外层可以使金属箔4不暴露在外面。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器10还包括设置在金属箔4上的热缩管6,如图3所示,因此,金属箔4没有暴露在外面。由此,使金属箔4不暴露在外面,从而抑制金属箔4由于氧化等而劣化。另外,可以抑制由于金属箔4与一对外部电极2接触而引起的短路。
<汇流条>
如图3所示,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一对汇流条9。一对汇流条9是第一汇流条91和第二汇流条92。一对汇流条9一对一地接合到一对外部电极2,从而,一对汇流条9可以电连接到一对外部电极2。具体地,第一汇流条91接合到第一外部电极21,因此可以电连接到第一外部电极21。类似地,第二汇流条92接合到第二外部电极22,因此可以电连接到第二外部电极22。一对汇流条9没有特别限制,并且汇流条9的示例包括由铜、铜合金等制成的板。一对一地将一对汇流条接合到一对外部电极2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并且该方法的示例包括通过焊料焊接、电阻焊接、超声波焊接等的接合方法。注意,为了抑制短路,一对汇流条9不与金属箔4接触,并且一对汇流条9与金属箔4电绝缘。
<电极密封构件>
如图3所示,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电极密封构件24。电极密封构件24覆盖一对外部电极2。电极密封构件24包括第一电极密封构件241和第二电极密封构件242。第一电极密封构件241密封并覆盖第一外部电极21,并且第二电极密封构件242密封并覆盖第二外部电极22。如上所述,使一对外部电极2被电极密封构件24覆盖,以避免外部电极2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这容易抑制外部电极2吸收水分。
电极密封构件24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电极密封构件24的材料至少是比外部电极2更不易透过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的树脂材料。例如,可以采用诸如环氧树脂之类的热固性树脂作为电极密封构件24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将汇流条9接合到外部电极2,然后,涂覆树脂材料以覆盖整个外部电极2并使该树脂材料固化,从而形成电极密封构件24。汇流条9从电极密封构件24突出。汇流条9与外部电极2的连接部分被电极密封构件24覆盖。当采用热固性树脂作为电极密封构件24的材料时,热固性树脂的熔点优选低于或等于12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当热固性树脂固化时热对电容器元件1的影响。注意,用于电极密封构件24的材料可以是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包含公知的无机填料、公知的固化剂、公知的催化剂等。
<防水层>
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防水层(在图3中未示出)。防水层覆盖一对外部电极2和/或电极密封构件24。通过使外部电极2和其他构件被防水层覆盖,使外部电极2和其他构件更容易排斥水,从而更容易抑制外部电极2和其他构件吸收水分。
防水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防水层的材料至少是与外部电极2相比更不易透过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的材料。例如,防水层可以由氟基和硅基防水剂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将汇流条9接合到外部电极2,然后,涂覆防水剂以覆盖外部电极2并使该防水剂干燥,从而形成防水层。当外部电极2被电极密封构件24密封时,可以形成防水层以覆盖电极密封构件24。
<热缩管>
本实施例的热缩管6与第一实施例的热缩管6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A所示,热缩管6被设置为电容器10的最外层。图4B示出了未设置有热缩管6的电容器10。在电容器10中,金属箔4被设置为最外层,并且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设置在金属箔4与电容器元件1之间。因此,电容器10并非必须包括热缩管6。此外,电容器10不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并且热缩管6可以附接到金属箔4。
3.第三实施例
(1)概要
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似的组件用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可以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包括电容器元件1、一对外部电极2、一对金属帽3和金属箔4。一对外部电极2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的相对端。一对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覆盖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对应的一个外部电极。金属箔4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至少一部分。
电容器10既不包括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外壳,也不包括填充在外壳中的模制树脂。即,电容器10采用所谓的无壳结构。因此,电容器10的重量可以至少减少与常规的外壳的重量相对应的重量。
如上所述,电容器10包括一对金属帽3,该一对金属帽3一对一地覆盖一对外部电极2。与外部电极2相比,金属帽3更不易透过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气体。因此,通过使外部电极2被金属帽3覆盖,容易抑制外部电极2吸收水分。此外,电容器10包括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箔4。与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相比,金属箔4更不易透过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气体。因此,通过使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金属箔4覆盖,容易抑制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包括一对金属帽3和金属箔4两者,因此可以具有优异的耐湿性。
(2)细节
下面将参照图5至图6B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图6A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的透视图。图5是沿图6A的线X-X的截面图。图6B是示出了未设置有热缩管6的电容器10的透视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采用所谓的无外壳结构,并且不包括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外壳。即,电容器10是无壳电容器。如图5所示,电容器10包括电容器元件1、一对外部电极2、一对金属帽3和金属箔4。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金属箔保护构件52。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热缩管6。下面将描述每个组件。
<电容器元件>
本实施例的电容器元件1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元件1基本相同。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器元件1可以是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参照图7B),也可以是堆叠式电容器元件8(参照图8D)。如图5至图6B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采用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作为电容器元件1。
<外部电极>
本实施例的外部电极2与第一实施例的外部电极2基本相同。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还包括一对外部电极2。一对外部电极2是第一外部电极21和第二外部电极22。
<金属帽>
本实施例的金属帽3与第一实施例的金属帽3基本相同。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10还包括一对金属帽3。一对金属帽3是第一金属帽31和第二金属帽32。第一金属帽31覆盖第一外部电极21,并且第二金属帽32覆盖第二外部电极22。
如图5所示,一对金属帽3覆盖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如上所述,当该界面被覆盖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将金属帽3附接到电容器元件1的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相同。
<金属箔>
本实施例的金属箔4与第二实施例的金属箔4基本相同。金属箔4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至少一部分。金属箔4优选地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金属箔4可以与第一金属帽31或第二金属帽32中的任一金属帽接触,但是如图5所示,金属箔4优选地既不与第一金属帽31接触也不与第二金属帽接触32。这可以抑制短路。此外,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金属箔4覆盖,因此容易抑制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箔4经由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如图5所示。这使得金属箔4不与金属帽3接触。这可以抑制短路。
<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
如图5所示,电容器10优选还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本实施例的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基本相同。除金属箔4之外还用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这容易抑制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
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优选地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与金属箔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与金属箔4之间,并且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和每个金属帽3的一部分(开口边缘)。因此,通过将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与金属箔4之间,更容易抑制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
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优选地使金属箔4与一对金属帽3电绝缘。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和每个金属帽3的一部分。因此,即使在设置从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上方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金属箔4时,金属箔4也通过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一对金属帽3电绝缘,这可以抑制短路。
当电容器10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并且金属箔4通过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一对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电绝缘时,金属箔4优选地覆盖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之间的界面。即,如图5所示,金属箔4的端部优选地延伸超过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之间的界面之外,且优选地经由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之间的界面。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之间的界面可能包括间隙,诸如水蒸气之类的水分和气体可能经由该间隙进入电容器元件1。然而,如图5所示,当该界面经由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被金属箔4覆盖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
注意,当电容器10不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时,金属箔4被设置为不与金属帽3中的至少一个金属帽(优选两个金属帽)接触。这可以抑制短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仅电容器元件1的侧面的中央部分被金属箔4覆盖,使得金属箔4不与一对金属帽3接触。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箔4的宽度是比第一金属帽31与电容器元件1之间的界面到第二金属帽32与电容器元件1之间的界面的距离更短的宽度。
当金属箔4直接覆盖电容器元件1时,第一金属帽31与电容器元件1之间的界面到金属箔4在第一金属帽31侧的端部的距离(连接电容器元件1的两端部的方向上的距离)优选地大于或等于3mm,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5mm。类似地,第二金属帽32与电容器元件1之间的界面到金属箔4在第二金属帽32侧的端部的距离优选地大于或等于3mm,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5mm。在这种情况下,一对金属帽3不大可能与金属箔4接触,这样更容易抑制短路。
<金属箔保护构件>
电容器10优选地还包括金属箔保护构件52。金属箔保护构件52覆盖金属箔4的至少一部分。如图5所示,金属箔保护构件52优选地覆盖整个金属箔4。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特别地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
金属箔保护构件52的材料可以采用任何能够作为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的材料使用的材料。当电容器10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和金属箔保护构件52两者时,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和金属箔保护构件5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或者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类似于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金属箔保护构件52优选地包括选自由绝缘膜、阻气膜和预浸料硬化材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抑制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
金属箔4优选地不暴露在外面。即,如图5所示,金属箔4优选地设置在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金属箔保护构件52之间,使得金属箔4不露在外面。因此,使金属箔4不暴露在外面,从而抑制金属箔4由于氧化等而劣化。此外,可以防止金属箔4与一对金属帽3接触,以便不形成短路。
<热缩管>
本实施例的热缩管6与第一实施例的热缩管6基本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A所示,热缩管6被设置为电容器10的最外层。图6B示出了未设置有热缩管6的电容器10。在该电容器10中,金属箔保护构件52被设置为最外层。因此,电容器10并非必须包括热缩管6。此外,电容器10并非必须包括金属箔保护构件52。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箔4被设置为最外层。此外,电容器10不包括金属箔保护构件52,并且热缩管6可以附接在金属箔4上。
在本实施例中,一对金属帽3一对一地附接到电容器元件1的一对外部电极2,然后,电容器元件1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但是这不应被解释为限制。例如,电容器元件1也可以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然后可以附接一对金属帽3。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具有与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的电容器元件1的端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尺寸的金属帽3。此外,当电容器元件1首先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时,金属箔4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从而不与一对金属帽3接触。
4.变型例
在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采用卷绕式电容器元件7作为电容器元件1,但是可以采用堆叠式电容器元件8。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然后附接了金属帽3,但是这不应被解释为限制。例如,在附接了一对金属帽3以在电容器元件1的各端一对一地覆盖一对外部电极2之后,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可以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各自具有与电容器元件1的设置有外部电极2的端部的形状相似的形状的金属帽3。
如上所述,即使当一对金属帽3首先被附接到电容器元件1,然后使电容器元件1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时,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也优选地覆盖电容器元件1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界面。同样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附接金属帽3以覆盖该界面,然后优选地设置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以经由金属帽3进一步覆盖该界面。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B所示,电容器10不包括汇流条9,但是电容器10还可以包括汇流条9。一对汇流条9可以一对一地接合到一对金属帽3,从而一对一地将一对外部电极2电连接到一对汇流条9。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图2B中,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并且附接了一对金属帽3,然后,边缘密封构件23密封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之间的界面,但是这不应被解释为限制。附接一对金属帽3,并且首先用边缘密封构件23密封电容器元件1与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之间的界面,然后,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可以被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图3中,一个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和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的侧面。然而,这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可以采用两个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即,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中的第一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可以覆盖第一外部电极21的侧面和电容器元件1的第一外部电极21侧的侧面的一部分,并且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中的第二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可以覆盖第二外部电极22的侧面和电容器元件1的第二外部电极22侧的侧面的一部分。同样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箔4与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电绝缘,从而能够抑制短路。然而,为了简化电容器10的制造工艺并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优选地,一个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和一对外部电极2中的每个外部电极的侧面,如图3所示。
当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容器10如图3所示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时,电容器10还可以包括第三实施例的金属箔保护构件52。即,金属箔4可以设置在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金属箔保护构件5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特别地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此外,金属箔4可以设置在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与金属箔保护构件52之间,以便不暴露在外面,从而抑制金属箔4由于氧化等而劣化。
在第三实施例中,在图5中,一个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和一对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的侧面。然而,这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可以采用两个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即,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中的第一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可以覆盖第一金属帽31的侧面和电容器元件1在第一金属帽31侧的侧面的一部分,并且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中的第二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可以覆盖第二金属帽32的侧面和电容器元件1在第二金属帽32侧的侧面的一部分。同样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箔4与一对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均电绝缘,从而可以抑制短路。然而,为了简化电容器10的制造工艺并提高电容器10的耐湿性,优选地,一个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覆盖电容器元件1的整个侧面和一对金属帽3中的每个金属帽的侧面,如图5所示。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6B所示,电容器10不包括汇流条9,但电容器10还可以包括汇流条9。一对汇流条9可以一对一地接合到一对金属帽3,从而一对一地将一对外部电极2电连接到一对汇流条9。
5.方面
从上述的实施例和变型例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包括以下方面。在以下描述中,仅仅为了阐明与实施例的对应关系,添加了括号中的附图标记。
第一方面的电容器(10)包括:电容器元件(1);一对外部电极(2;21,22);以及一对金属帽(3;31,32)和/或金属箔(4)。所述一对外部电极(2;21,22)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元件(1)的相对端。所述一对金属帽(3;31,32)各自覆盖所述一对外部电极(2;21,22)中的对应的外部电极。所述金属箔(4)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1)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第一方面,电容器(10)的重量减轻,并且具有优异的耐湿性。
参照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的电容器(10)还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所述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是电绝缘的并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1)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第二方面,容易抑制经由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
在参照第二方面的第三方面的电容器(10)中,所述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包括选自由绝缘膜、阻气膜和预浸料硬化材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第三方面,更容易抑制经由所述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
参照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四方面的电容器(10)还包括所述金属箔(4)。所述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51)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元件(1)与所述金属箔(4)之间。
根据第四方面,更容易抑制经由所述电容器元件(1)的表面吸收水分,并且容易抑制短路。
参照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五方面的电容器(10)还包括所述一对金属帽(3;31,32)。所述电容器(10)还包括边缘密封构件(23),所述边缘密封构件(23)密封所述一对金属帽(3;31,32)的开口边缘。
根据第五方面,容易抑制经由所述一对金属帽(3;31,32)的开口边缘吸收水分。
参照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六方面的电容器(10)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覆盖所述一对外部电极(2;21,22)。
根据第六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电容器(10)的耐湿性。
参照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七方面的电容器(10)还包括电极密封构件(8;81,82),所述电极密封构件(8;81,82)覆盖所述一对外部电极(2;21,22)。
根据第七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电容器(10)的耐湿性。
参照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八方面的电容器(10)包括所述金属箔(4)。电容器(10)还包括金属箔保护构件(52),所述金属箔保护构件(52)覆盖所述金属箔(4)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第八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电容器(10)的耐湿性。
在参照第八方面的第九方面的电容器(10)中,所述金属箔保护构件(52)包括选自由绝缘膜、阻气膜和预浸料硬化材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第九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电容器(10)的耐湿性。
参照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十方面的电容器(10)还包括热缩管(6),所述热缩管(6)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1)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第十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电容器(10)的耐湿性。
附图标记列表
1 电容器元件
10 电容器
2 外部电极
23 边缘密封构件
24 电极密封构件
3 金属帽
4 金属箔
51 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
52 金属箔保护构件
6 热缩管。

Claims (10)

1.一种电容器,包括:
电容器元件;
一对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相对端;以及
一对金属帽和/或金属箔,所述一对金属帽各自覆盖所述一对外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外部电极,所述金属箔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还包括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所述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是电绝缘的并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包括选自由绝缘膜、阻气膜和预浸料硬化材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电容器包括所述金属箔,以及
所述电容器元件保护构件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元件与所述金属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电容器包括所述一对金属帽,以及
所述电容器还包括边缘密封构件,所述边缘密封构件密封所述一对金属帽的开口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覆盖所述一对外部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还包括电极密封构件,所述电极密封构件覆盖所述一对外部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电容器包括所述金属箔,以及
所述电容器还包括金属箔保护构件,所述金属箔保护构件是电绝缘的并覆盖所述金属箔的至少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金属箔保护构件包括选自由绝缘膜、阻气膜和预浸料硬化材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还包括热缩管,所述热缩管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CN201980086062.XA 2018-12-26 2019-09-18 电容器 Active CN1132282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3207 2018-12-26
JP2018-243205 2018-12-26
JP2018243206 2018-12-26
JP2018-243206 2018-12-26
JP2018-243207 2018-12-26
JP2018243205 2018-12-26
PCT/JP2019/036586 WO2020137033A1 (ja) 2018-12-26 2019-09-18 コンデ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8210A true CN113228210A (zh) 2021-08-06
CN113228210B CN113228210B (zh) 2023-04-28

Family

ID=71129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6062.XA Active CN113228210B (zh) 2018-12-26 2019-09-18 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5697B2 (zh)
JP (1) JP7442143B2 (zh)
CN (1) CN113228210B (zh)
WO (1) WO2020137033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810345A (nl) * 1977-11-19 1979-05-22 Taiyo Kaken Company Ltd Buisvormige condensator en werkwijze ter vervaardiging daarvan.
JPS5897829U (ja) * 1981-12-25 1983-07-02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チツプ型フイルムコンデンサ
JPH04259205A (ja) * 1991-02-13 1992-09-14 Marcon Electron Co Ltd チップ形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JPH05182862A (ja) * 1991-12-27 1993-07-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ップ型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とその外装方法
JP2006093532A (ja) * 2004-09-27 2006-04-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
JP2007019235A (ja) * 2005-07-07 2007-01-25 Shizuki Electric Co Inc 乾式コンデン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44Y2 (zh) * 1974-04-08 1979-01-24
CA1112729A (en) * 1977-11-19 1981-11-17 Tomiji Kobayashi Tubular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S58142931U (ja) * 1982-03-19 1983-09-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チツプ型フイルムコンデンサ
JP2649565B2 (ja) * 1988-12-08 1997-09-03 日通工株式会社 低背形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ES2055816T3 (es) * 1989-03-20 1994-09-01 Siemens Ag Condensador de arrollamiento electrico axial.
DE10039436C2 (de) * 2000-08-11 2003-01-16 Epcos Ag Elekrochemischer Doppelschichtkondensator
JP4747560B2 (ja) * 2004-11-17 2011-08-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10681A (ja) * 2005-01-28 2006-08-10 Nissin Electric Co Ltd 金属蒸着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5012140B2 (ja) 2007-03-29 2012-08-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JP4931755B2 (ja) * 2007-10-04 2012-05-16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乾式金属蒸着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5439954B2 (ja) * 2009-06-01 2014-03-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92788A (ja) 2010-03-15 2011-09-29 Nippon Chemicon Corp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装置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810345A (nl) * 1977-11-19 1979-05-22 Taiyo Kaken Company Ltd Buisvormige condensator en werkwijze ter vervaardiging daarvan.
JPS5897829U (ja) * 1981-12-25 1983-07-02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チツプ型フイルムコンデンサ
JPH04259205A (ja) * 1991-02-13 1992-09-14 Marcon Electron Co Ltd チップ形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JPH05182862A (ja) * 1991-12-27 1993-07-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ップ型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とその外装方法
JP2006093532A (ja) * 2004-09-27 2006-04-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
JP2007019235A (ja) * 2005-07-07 2007-01-25 Shizuki Electric Co Inc 乾式コンデ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8210B (zh) 2023-04-28
JP7442143B2 (ja) 2024-03-04
WO2020137033A1 (ja) 2020-07-02
US20210313112A1 (en) 2021-10-07
JPWO2020137033A1 (ja) 2021-11-04
US11935697B2 (en)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24950B1 (ko) 방열층이 형성된 전지 외장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폴리머전지
JP4946618B2 (ja)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US20100003594A1 (en) Pouch-type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JP2023053310A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491314B2 (en) Connecting tab an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WO2020044778A1 (ja) 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71179A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4733566B2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KR101085885B1 (ko) 전기이중층축전지
JP2024012698A (ja) コンデンサ
JP6393026B2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113228210B (zh) 电容器
KR100369070B1 (ko) 전지의 외장재
JP7300637B2 (ja) ケースレス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2018160498A (ja) ケースレス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2013038298A (ja)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7390559B2 (ja) コンデンサ
JP2016207554A (ja) 絶縁リード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CN111630677B (zh) 袋型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3791457B2 (ja) コンデンサ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132166A (ja) コンデンサ
KR20010086992A (ko) 전지 외장재
CN109690858B (zh) 可再充电电池
JP2021132165A (ja) コンデンサ
US20190140304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