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4176A -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4176A
CN112954176A CN202110255879.4A CN202110255879A CN112954176A CN 112954176 A CN112954176 A CN 112954176A CN 202110255879 A CN202110255879 A CN 202110255879A CN 112954176 A CN112954176 A CN 112954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image pickup
yoke
magnets
hol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58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4176B (zh
Inventor
本庄弘典
青野宏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558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4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4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4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4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4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4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controlling the image sensor readout, e.g. by controlling the integration tim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6Addressed sensors, e.g. MOS or CMOS sensors
    • H04N25/77Pixel circuitry, e.g. memories, A/D converters, pixel amplifiers, shared circuits or shared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38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the image plane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2Permanent magnets [PM]
    • H01F7/0205Magnetic circuits with PM in general
    • H01F7/021Construction of P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摄像元件,具备:具有固定面的轭;以及磁铁,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元件,并且沿着所述轭的边缘部而配置,通过粘接剂固定在所述轭的所述固定面,所述磁铁的背面的全区域经由所述粘接剂与所述轭的所述固定面接触。

Description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3月15日、申请号为201880003253.0、发明名称为“摄像元件驱动装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摄像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摄像元件驱动装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清晰的摄像图像的获得为目的,而校正拍摄时的光学像的抖动的机构(以下,称为“图像抖动校正机构”)被广泛地利用。
这样的图像抖动校正机构有,光学式的图像抖动校正机构、以及摄像元件驱动式的图像抖动校正机构。光学式的图像抖动校正机构,将光学透镜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与光轴垂直的面内或相对于光轴倾斜的方向校正驱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一方面,摄像元件驱动式的图像抖动校正机构,将摄像元件在与光轴垂直的面内校正驱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并且,将摄像元件在与光轴垂直的面内以最小像素单位驱动,从多张图像数据中能够获得高精细的图像的摄像装置为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进而,将摄像元件在与光轴垂直的面内以比最小像素单位短的间距驱动,从多张图像数据中能够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图像的摄像装置为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37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48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7303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2275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公开提供,能够稳定地驱动摄像元件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手段
本公开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摄像元件,具备:具有固定面的轭;以及磁铁,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元件,并且沿着所述轭的边缘部而配置,通过粘接剂固定在所述轭的所述固定面,所述磁铁的背面的全区域经由所述粘接剂与所述轭的所述固定面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等,能够稳定地驱动摄像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数字摄像机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数字摄像机的背面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正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动框的背面图。
图6是由图5的VI-VI线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动框的截面图。
图7A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前面固定保持部件的背面侧的斜视图。
图7B是由图7A的VII-VII线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前面固定保持部件的截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磁铁的向前面固定保持部件的粘接方法的斜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背面固定保持部件的正面图。
图10A是示出实施例涉及的传感器磁铁的磁化的图。
图10B是示出比较例1以及2涉及的传感器磁铁的磁化的图。
图11是示出实验1中的吸引板的对角位置与对吸引板起作用的光轴方向的吸引力的关系的图表。
图12是示出实验1中的吸引板的对角位置与对吸引板起作用的扭矩的关系的图表。
图13是示出实验1中的扭矩的测量条件的图。
图14是示出实验2中的吸引板的对角位置与对吸引板起作用的光轴方向的吸引力的关系的图表。
图15是示出实验2中的吸引板的对角位置与对吸引板起作用的扭矩的关系的图表。
图16是示出实验2中的扭矩的测量条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公开的基础的知识)
本发明人,关于“背景技术”的栏中所记载的技术,得知产生以下的问题。
具有摄像元件驱动式的图像抖动校正机构的摄像装置(例如,数字摄像机)具备,摄像元件、以及用于驱动摄像元件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具备,固定框、相对于固定框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能够以二维变位的可动框、以及用于使可动框相对于固定框变位的致动器。摄像元件,被安装在可动框,能够与可动框一起相对于固定框变位。摄像装置,根据设置在摄影装置主体的角速度传感器的输出,计算所述面内的摄像元件的变位方向以及变位量,根据计算出的变位方向以及变位量,校正成像于摄像元件的摄像透镜的被摄体图像的抖动。
在此,摄像元件的变位量是,摄像元件从与光轴正交的面内的基准位置(摄像元件没有变位的状态的位置)在该面内移动的量。
可动框,经由至少三个球部件所构成的滚动轴承,以能够变位的方式支撑在固定框。因此,需要经由球部件,将可动框向固定框转施加的力量(以下,称为“吸引力”)。作为发生该吸引力的方式有,拉伸弹片的方式、或磁力吸引的方式。
根据拉伸弹片的方式,按照摄像元件的变位量而弹力变大,不仅可动框朝向固定框的方向的吸引力,还朝向与摄像元件的变位方向相反方向的力量变大。进而,根据拉伸弹片的方式,在可动框与固定框之间不能避免静态接触,因此,基于可动框的变位的可动框与固定框之间的摩擦给致动器的控制带来坏影响。
另一方面,根据磁力吸引的方式,与拉伸弹片的方式相反,按照摄像元件的变位量而吸引力变小,在摄像元件的变位方向的相反方向发生与拉伸弹片同样的力量。因此,任意方式都具有,致动器的控制变得非常复杂的问题。
并且,致动器具有,轭、以及固定在轭的多个磁铁。以往,作为磁铁的固定方法,进行以下的两种方法。在第一方法中,预先在轭开孔,通过该孔向轭和与该轭接触的磁铁之间的间隙注入粘接剂。另一方面,在第二方法中,在将磁铁暂时放置到轭并相对于轭定位后,从磁铁的角落部向磁铁与轭之间的间隙注入粘接剂。
然而,在第一方法中,需要在轭开孔,因此,按照孔的量而轭的体积减少,存在向线圈的磁力降低的问题。并且,在第二方法中,需要在轭确保用于向磁铁的角落部注入粘接剂的空间,因此,存在致动器的大型化的问题。
本公开,基于这样的知识,本发明人认真探讨后,得到关于能够稳定地驱动摄像元件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摄像装置的构思。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但是,会有省略必要以上的详细说明的情况。例如,会有省略已经周知的内容的详细说明以及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的情况。这是,为了以下的说明中避免不必要的冗长,并且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而做的。
而且,本发明人,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本公开而提供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并不意图由它们限制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并且,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摄像装置”的一个例子,举出数字摄像机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前(Z轴的正方向)”、“后(Z轴的负方向)”、“上(Y轴的正方向)”、“下(Y轴的负方向)”、“右(X轴的负方向)”以及“左(X轴的正方向)”,是以与被摄体面对的水平拍摄姿势的摄像装置为基准的用语,将被摄体侧设为“前”,将被摄体的相反侧(即,摄影者侧)设为“后”。并且,将围绕Y轴(上下方向)的旋转方向设为“俯仰方向”,将围绕X轴(左右方向)的旋转方向设为“偏转方向”,将围绕Z轴的旋转方向设为“横滚方向”。
(实施方式)
[1.结构]
[1-1.数字摄像机的概略结构]
首先,对于实施方式1涉及的数字摄像机100(摄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结构,参照图1以及图2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数字摄像机100的斜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数字摄像机100的背面图。
如图1以及图2示出,数字摄像机100具备,摄像机主体101(摄像装置的一个例子)、以及透镜单元200(摄像装置的一个例子)。数字摄像机100是,例如交换透镜式的数字摄像机。
如图1以及图2示出,摄像机主体101具备,壳体10、机体安装部20、快门按钮30、闪光灯插座40、闪光发光部50、电子取景器60、以及显示装置70。
壳体10,收容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参照图3)等。壳体10具有,前表面S1、上表面S2、后表面S3、以及下表面S4。机体安装部20,被设置在壳体10的前表面S1。在机体安装部20,能够通过卡口连接等,安装透镜单元200。机体安装部20具有,以透镜单元200的光轴AX为中心的开口部20a。而且,光轴AX是,与Z轴平行的轴。来自透镜单元200的入射光,通过开口部20a,被引导到壳体10内。快门按钮30,被设置在壳体10的上表面S2。快门按钮30,接受由摄影者(用户)的快门的开闭操作。
闪光灯插座40,被设置在壳体10的上表面S2。在闪光灯插座40,能够安装通用的外置元件(例如,闪光发光装置等)。闪光发光部50,被设置在壳体10的上表面S2。闪光发光部50是,能够收纳在壳体10的内部的。而且,图1以及图2示出,闪光发光部50从壳体10拉出的状态。电子取景器60,被设置在壳体10的后表面S3。电子取景器60,显示摄像范围的图像。摄影者,能够观察显示在电子取景器60的图像。显示装置70,被设置在壳体10的后表面S3。显示装置70,显示摄像范围的图像以及操作菜单等。作为显示装置70,例如,能够利用液晶显示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或无机EL显示器等。
进而,摄像机主体101具备,快门单元(不图示)、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图3参照)、摄像元件12(参照图6)、电路板13(参照图5)、以及控制电路基板(不图示)等。它们,配置在壳体10的内部。摄像元件12,例如,由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以及CCD(Charge-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等构成。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数字摄像机100为交换透镜式的数字摄像机的情况,但是,不仅限于此。数字摄像机100,例如,也可以是透镜一体式的数字摄像机,也可以是单反的数字摄像机。
如图1示出,透镜单元200是,交换透镜单元。透镜单元200具有,安装在摄像机主体101的机体安装部20的透镜安装部201、作为用于驱动聚焦透镜的操作部的聚焦环202、以及作为用于驱动变焦透镜的操作部的变焦环203。进而,图中省略,但是,透镜单元200,在内部具备,透镜控制器、包括聚焦透镜以及变焦透镜的光学系统、聚焦透镜驱动部、变焦透镜驱动部、光圈、光圈驱动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以及闪存等。
来自被摄体的光,经由透镜单元200的内部的光学系统入射到摄像机主体101,由摄像元件12的受光面受光。由摄像元件12受光的光学像,被转换为电信号、即图像数据。图像数据,由电路板13执行规定的处理(例如,AD(Analog/Digital)转换)后,由控制电路基板显示在显示装置70。而且,在电路板13,装载有执行ROM(Read Only Memory)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所存储的规定的程序的控制器、以及控制工作以及图像处理工作时暂时存储的RAM等。控制器,例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MPU(Micro Processing Unit)、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等构成。
[1-2.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概略结构]
接着,参照图3至图7B,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的概略结构。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的正面图。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的分解斜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动框11的背面图。图6是由图5的VI-VI线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动框11的截面图。图7A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背面侧的斜视图。图7B是由图7A的VII-VII线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截面图。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是,用于驱动摄像元件12的驱动机构。如图3至图7A示出,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具备,可动框11、电路板13、球保持部110a、110b、110c、驱动线圈15、16、17、驱动磁铁25a、25b、25c、25d、26b、26d、27a、27b、27c、27d(磁铁的一个例子)、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变位检测部的一个例子)、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24a、24b(磁铁的一个例子)、吸引板19(磁性体的一个例子)、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固定框以及轭的一个例子)、以及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轭的一个例子)。
如图5示出,在可动框11,安装电路板13、球保持部110a、110b、110c、驱动线圈15、16、17、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以及吸引板19。如图4示出,在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驱动磁铁25a、25b、26b、27a、27b、以及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24a、24b由粘接剂安装。如图7A示出,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由粘接剂28(参照图7B)安装。
而且,如图7B示出,驱动磁铁27c、27d的各个背面的全区域,与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固定面(与可动框11相对的一侧的面)经由粘接剂28接触。并且,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其他的驱动磁铁25c、25d、26d的各个背面的的各个背面的全区域也同样,与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固定面经由粘接剂28接触。进而,图中没有示出,但是,驱动磁铁25a、25b、26b、27a、27b、以及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24a、24b的各个背面的全区域,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的固定面(与可动框11相对的一侧的面)经由粘接剂接触。
如图3至图6示出,可动框11,用于保持摄像元件12,被配置为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以及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每一个相对。在可动框11,摄像元件12由粘接剂等固定。可动框11,将摄像元件12保持为在与光轴AX正交的面内能够变位。电路板13,与摄像元件12电连接,将来自摄像元件12的电信号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球保持部110a、110b、110c,保持用于连结可动框11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的球部件31a、31b、31c(支撑部件的一个例子)(参照图4)。球部件31a、31b、31c,将可动框11支撑为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能够变位。对于球保持部110a、110b、110c,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而且,可动框11,由移动限制机构(后述)限制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的移动。
如图5示出,三个驱动线圈15、16、17,由粘接剂固定在可动框11。驱动线圈15、16、17的各个端子,经由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与电路板13电连接,由电路板13供电。驱动线圈15被配置为,与两对驱动磁铁25a、25c以及驱动磁铁25b、25d在光轴AX方向上相对。驱动线圈16被配置为,与两对驱动磁铁26b、26d以及驱动磁铁27a、27c在光轴AX方向上相对。驱动线圈17被配置为,与两对驱动磁铁27a、27c以及驱动磁铁27b、27d在光轴AX方向上相对。由这些驱动线圈15至17以及驱动磁铁25a至27d构成,驱动摄像元件12的致动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磁铁25a、25d、26d、27a、27d的每一个,在与驱动线圈15、16、17相对的一侧磁化为N极。并且,驱动磁铁25b、25c、26b、27b、27c的每一个,在与驱动线圈15、16、17相对的一侧磁化为S极。在此,一对驱动磁铁27a、27c,被配置(被兼用)为与驱动线圈16以及驱动线圈17的双方相对,但是,也可以代替一对驱动磁铁27a、27c而利用四个磁铁。也就是说,也可以将四个磁铁之中的两个磁铁配置为与驱动线圈16相对,将剩余的两个磁铁配置为与驱动线圈17相对。
如图5示出,三个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配置在电路板13。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的每一个,由例如霍尔元件构成。如后述的图9示出,在与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相对的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上,配置有与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在光轴AX方向上相对的传感器磁铁22a、22b,与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b在光轴AX方向上相对的传感器磁铁23a、23b、以及与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c在光轴AX方向上相对的传感器磁铁24a、24b。由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以及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24a、24b构成,检测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的摄像元件12(可动框11)的变位变位检测机构。对于变位检测机构,在后面进行说明。
如图4以及后述的图9示出,传感器磁铁22a、23a、24a的每一个,在与可动框11(后述的吸引板19)相对的一侧磁化为S极,在与吸引板19相反侧磁化为N极。并且,传感器磁铁22b、23b、24b的每一个,在与可动框11(吸引板19)相对的一侧磁化为N极,在与吸引板19相反侧磁化为S极。
在此,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分别是,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的一个例子。传感器磁铁22a的S极侧是S1磁化部的一个例子,N极侧是N1磁化部的一个例子。并且,传感器磁铁22b的N极侧是N2磁化部的一个例子,S极侧是S2磁化部的一个例子。并且,传感器磁铁23a的S极侧是S3磁化部的一个例子,N极侧是N3磁化部的一个例子。并且,传感器磁铁23b的N极侧是N4磁化部的一个例子,S极侧是S4磁化部的一个例子。
而且,若允许磁性的复杂性,则也可以在一个磁铁形成S1至S4磁化部以及N1至N4磁化部。或者,也可以在一个磁铁形成S1、S2磁化部以及N1、N2磁化部,在另一个磁铁形成S3、S4磁化部以及N3、N4磁化部。
吸引板19,由金属板等的磁性体构成。如图4至图6示出,吸引板19,以与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可动框11上。吸引板19,利用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磁力,将可动框11吸引到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侧。据此,能够使由后述的球保持部110a、110b、110c分别保持的球部件31a、31b、31c被施加向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侧的力量,来按压到可动框11。而且,由吸引板19以及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构成磁吸引机构。对于磁吸引机构,在后面进行说明。
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固定在摄像机主体101内的支撑框(不图示)。
[1-3.球保持部]
接着,参照图5以及图6,说明球保持部110a、110b、110c。
如图5示出,球保持部110a、110b、110c,以平面视形成为大致矩形状,配置在可动框11上的三个部位。如图5以及图6示出,球保持部110a、110b、110c分别具有,包围球部件31a、31b、31c的立壁110d、110e、110f。而且,立壁110d、110e、110f分别是,形成球保持部110a、110b、110c的面之中的、与光轴AX实质平行的面。
并且,球保持部110a、110b、110c各自,分别具有与球部件31a、31b、31c抵接且与光轴AX正交的面(以下,称为“球抵接面”)。如后述的图9示出,球保持部110a、110b、110c的各个球抵接面,分别由表面光滑的金属板111a、111b、111c构成。也就是说,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在与球部件31a、31b、31c相对的位置具有与光轴AX大致正交的面,其表面被形成为光滑。金属板111a、111b、111c,由粘接剂等固定在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
[1-4.致动器]
[1-4-1.致动器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4、图5以及图7A,说明致动器的结构。
致动器是,用于使可动框11(摄像元件12)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变位的驱动源。如图4、图5以及图7A示出,致动器,由驱动线圈15、16、17、以及三组六对驱动磁铁(也就是,一对驱动磁铁25a、25c和一对驱动磁铁25b、25d的组、一对驱动磁铁26b、26d和一对驱动磁铁27a、27c的组、一对驱动磁铁27a、27c和一对驱动磁铁27b、27d的组)构成。致动器,使可动框11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变位,从而能够校正基于摄像机主体101的运动的图像抖动。
如图4示出,驱动磁铁25a、25b、26b、27a、27b,在配置在摄像元件12的后表面侧(与被摄体相反侧)的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上,被配置为与驱动线圈15、16、17相对。如图7A示出,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在配置在摄像元件12的前表面侧(被摄体侧)的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上,被配置为与驱动线圈15、16、17相对。
驱动线圈15、16、17的每一个,按照来自电路板13的供电方向,相对于所述三组六对驱动磁铁之中的相对的组,从中间位置移动。设置有三个驱动线圈15、16、17,这是因为,用于在与光轴AX正交的面内,使可动框11(摄像元件12)围绕Z轴旋转驱动的缘故。具体而言,对驱动线圈15进行向图4示出的X轴的正方向驱动的供电,对驱动线圈16进行向X轴的负方向驱动的供电。此时,发生围绕Z轴的旋转,但是,旋转中心不定。因此,旋转中心是,能够按照向驱动线圈17的供电量以及供电方向决定的。并且,在不需要围绕Z轴的旋转驱动的情况下,能够对驱动线圈15以及驱动线圈16进行同方向的相位的供电,来进行向X轴方向的驱动,对驱动线圈17进行供电,来进行向Y轴方向的驱动。但是,难以使可动框11本身的重心位置与驱动力重心一致,因此,按照后述的变位检测部的输出,控制向驱动线圈15、16、17的每一个的供电量以及供电方向,执行可动框11的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横滚方向的驱动。
[1-4-2.驱动磁铁的粘接方法]
一般而言,磁铁的粘接对方是,称为轭的磁性体。因此,在以往的方法中,在想要将磁铁与轭粘时,磁铁由轭吸引,因此,高精度地将磁铁安装到轭是困难的。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示出,提出同时进行磁铁相对于轭的定位、和磁铁相对于轭的粘接的方法。
以下,参照图8,作为磁铁的向轭的粘接方法的一个例子,说明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向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粘接方法。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向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粘接方法的斜视图。
如图8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与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粘接时,利用吸引夹具500以及底座夹具600。
吸引夹具500是,用于将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磁性地吸引到底座夹具600的夹具。在吸引夹具500的突起部分,安装有吸引用磁铁525c、525d、526d、527c、528c。吸引用磁铁525c、525d、526d、527c、528c,分别与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对应而被配置。吸引用磁铁525c、527c,在与底座夹具600相对的一侧磁化为N极。吸引用磁铁525d、526d、527d,在与底座夹具600相对的一侧磁化为S极。
底座夹具600是,用于进行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相对于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定位的夹具。在底座夹具600,安装有定位部601、602、603、604。定位部601、602、603、604,用于进行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定位。并且,在底座夹具600的吸引夹具500侧的面,设置有安装在吸引夹具500的突起部分的吸引用磁铁525c、525d、526d、527c、528c能够插入的沟槽(不图示)。并且,在底座夹具600,设置有进行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相对于底座夹具600的定位的位置限制销605a、605b。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设置有用于将位置限制销605a、605b分别插通的位置限制孔701a、701b。
以下,具体说明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向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粘接方法。如图8示出,首先,将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载置在底座夹具600。此时,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由定位部601、602、603、604相对于底座夹具600定位。
然后,将吸引夹具500的吸引用磁铁525c、525d、526d、527c、528c插入到底座夹具600的沟槽,由吸引用磁铁525c、525d、526d、527c、528c磁性地吸引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每一个。
然后,在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各个背面(即,与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相对的面)涂布粘接剂。然后,将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设置在底座夹具600,从而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由粘接剂粘接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
据此,在作为轭的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不开孔,也能够将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固定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并且,不需要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确保用于向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各角落部注入粘接剂的多余的空间,因此,如图7B示出,能够沿着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边缘部配置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其结果为,能够一边进行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大型化来确保大的磁力,一边实现致动器的小型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设置在底座夹具600的与吸引夹具500相反侧的面,但是,也可以在吸引夹具500与底座夹具600之间夹住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并且,也可以代替吸引用磁铁525c、525d、526d、527c、528c,而在吸引夹具500配置线圈,向线圈流动电流来磁性地吸引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各背面涂布了粘接剂,但是,也可以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涂布粘接剂。
并且,所述粘接方法,不仅将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粘接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情况,也能够适用于将驱动磁铁25a、25b、26b、27a、27b粘接在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的情况,也能够适用于将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24a、24b粘接在传感器磁铁轭板29(参照后述的图9)的情况。
[1-5.变位检测机构]
接着,参照图5以及图9,说明变位检测机构。图9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的正面图。
如图5以及图9示出,变位检测机构,由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以及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24a、24b构成。
如图5示出,在电路板13的摄像元件12的后表面侧,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配置在三个部位。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的每一个,至少检测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一方的摄像元件12的变位。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任一方,配置另一个磁变位检测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部位分别配置X轴方向的变位检测用的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在一个部位配置Y轴方向的变位检测用的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c。此时,将连接检测X轴方向的变位的两个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的线的中间点C设为,在形成后述的磁吸引机构上大致摄像元件12的中心位置。
如图9示出,在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在与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分别对应的位置,配置有一对传感器磁铁22a、22b、一对传感器磁铁23a、23b、以及一对传感器磁铁24a、24b。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24a、24b,由粘接剂等固定在固定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的传感器磁铁轭板29。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24a、24b,通过所述粘接方法由粘接剂固定在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的传感器磁铁轭板29。
通过所述变位检测机构,能够准确地检测至少X方向、Y方向以及横滚方向的摄像元件12的变位。
[1-6.磁吸引机构]
[1-6-1.磁吸引机构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4、图5、图6以及图9,说明磁吸引机构的结构。如图5以及图9示出,磁吸引机构,由吸引板19以及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构成。
如图4以及图5示出,在球保持部110a、110b、110c中,若不总是将摄像元件12向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按压,则导致球部件31a、31b、31c脱落,不能进行基于滚动的顺利的驱动。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由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24a、24b朝向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的一侧的磁力,在吸引板19与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之间赋予吸引力。据此,能够解决所述的以往的基于拉伸弹片的方式的问题,并且,不需要配置拉伸弹片的空间,能够实现小型且控制性能高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
具体而言,如图5以及图6示出,吸引板19,由粘接剂等固定到安装在可动框11的保持部件18。保持部件18,由例如铝等形成。吸引板19被配置为,在保持在摄像元件12的可动范围的中心位置的状态(即,吸引板19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没有变位的状态)下,吸引板19的中心在与光轴AX正交的面,与由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包围的间隙的中间点C一致。并且,吸引板19被配置为,吸引板19的相对的两个边19L1、19L3(参照后述的图10A)与X轴方向平行,并且,剩余的相对的两个边19L2、19L4(参照后述的图10A)与Y轴方向平行。
进而,如图6示出,摄像元件12、电路板13、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保持部件18以及吸引板19,沿着光轴AX方向按照该顺序配置,通过螺钉紧固等固定在可动框11。根据该结构,在摄像元件12的实质上的中央、即光轴AX附近,能够由吸引板19吸引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因此,在摄像元件12的变位时也能够维持稳定的吸引力。
[1-6-2.磁吸引机构的作用]
可动框11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变位,从而吸引板19相对于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磁吸引力发生变化。随着该磁吸引力的变化,对可动框11起作用的旋转扭矩也发生变化。旋转扭矩,在校正图像抖动时会成为致动器的负载,因此,优选的是,抑制旋转扭矩。
在此,为了检查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与磁吸引力(以下,称为“吸引力”)以及旋转扭矩(以下,称为“扭矩”)的关系,进行如下的实验1以及2。
[1-6-2-1.实验1]
以下,参照图10A至图13,说明实验1。实验1,对于使吸引板19移动时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吸引力以及扭矩,对实施例与比较例1进行比较。
图10A是示出实施例涉及的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磁化的图。图10B是示出比较例1以及2涉及的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磁化的图。图11是示出实验1中的吸引板19的对角位置与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光轴AX方向的吸引力的关系的图表。图12是示出实验1中的吸引板19的对角位置与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扭矩的关系的图表。图13是示出实验1中的扭矩的测量条件的图。
如图10A示出,在实施例中,与本实施方式同样,传感器磁铁22a、23a,在与吸引板19相对的一侧磁化为同极(S极),传感器磁铁22b、23b,在与吸引板19相对的一侧磁化为同极(N极)。
更详细而言,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c各自,在与吸引板19相对的一侧(Z轴的正方向侧)具有,作为传感器磁铁22a的S极的S1磁化部、配置在相对于S1磁化部在L1方向(X轴的负方向,即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上相邻的位置的作为N极的传感器磁铁22b的N2磁化部、配置在相对于N2磁化部在与L1方向交叉的L2方向(Y轴的负方向,即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上相邻的位置的作为S极的传感器磁铁23a的S3磁化部、以及配置在相对于S3磁化部在与L2方向交叉的L3方向(X轴的正方向,即第三方向的一个例子)上相邻、且与S1磁化部相邻的位置的作为N极的传感器磁铁23b的N4磁化部。并且,在从光轴AX方向(Z轴方向)看时,吸引板19,与S1磁化部、N2磁化部、S3磁化部以及N4磁化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并且,S1磁化部、N2磁化部、S3磁化部以及N4磁化部的与光轴AX方向相对的位置(Z轴的负方向侧)分别磁化为,作为N极的N1磁化部、作为S极的S2磁化部、作为N极的N3磁化部以及作为S极的S4磁化部。吸引板19与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间隔为,0.73mm。吸引板19的尺寸为,6.5mm×8.2mm。
而且,在实施例中,L1方向以及L2方向彼此垂直,L1方向以及L3方向彼此平行。但是,若允许位置检测的复杂性,并不需要L1方向以及L2方向彼此垂直,并不需要L1方向以及L3方向彼此平行。
另一方面,如图10B示出,在比较例1中,传感器磁铁22a、23b,在与吸引板19相对的一侧磁化为同极(S极),传感器磁铁22b、23a,在与吸引板19相对的一侧磁化为同极(N极)。吸引板19与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间隔为,0.73mm。吸引板19的尺寸为,6.5mm×8.2mm。
在实验1中,吸引板19的对角位置与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吸引力的关系是,如图11示出那样的。而且,吸引板19的对角位置意味着,以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中间点C(参照图9)为基准位置(对角位置0mm)的、图10A以及图10B示出的实线的箭头的方向的吸引板19的位置。而且,在图10A以及图10B中,点划线示出的大致矩形状的框线19a表示,移动后的吸引板19。如图11示出,在实施例中可见,与比较例1相比,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吸引力增大。这示出,在实施例中,与比较例1相比,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能够稳定地保持可动框11。
并且,在实验1中,吸引板19的对角位置与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扭矩的关系是,如图12示出那样的。而且,在实验1中,如图13的实线的箭头示出,将以吸引板19的中心P1为旋转轴的旋转力矩测量为扭矩。如图12示出,在实施例中可见,扭矩与比较例1相同,直到吸引板19的对角位置(变位量)为1mm左右为止。这示出,在比较例1中,在想要获得与实施例同等的吸引力时扭矩增大,对此,在实施例中,能够抑制为与比较例相比没有逊色的程度的扭矩。
根据以上的结果确认,在实施例中,能够试图同时实现扭矩的抑制以及吸引力的提高,减少致动器的负载,实现致动器的小型化。
[1-6-2-2.实验2]
以下,参照图14至图16,说明实验2。在实验2中,对于使吸引板19移动时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吸引力以及扭矩,对实施例与比较例1以及2进行比较。
图14是示出实验2中的吸引板19的对角位置与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光轴AX方向的吸引力的关系的图表。图15是示出实验2中的吸引板19的对角位置与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扭矩的关系的图表。图16是示出实验2中的扭矩的测量条件的图。
在实验2中,实施例以及比较例1的各个实验条件,与所述实验1相同。在比较例2中,与比较例1相比,吸引板19与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间隔窄0.07mm。比较例2的其他的实验条件,与比较例1相同。
在实验2中,吸引板19的对角位置与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吸引力的关系是,如图14示出那样的。如图14示出,在实施例中可见,与实验1同样,与比较例1以及2相比,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吸引力增大。并且,在比较例2中可见,与比较例1相比,吸引板19与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间隔窄0.07mm,据此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吸引力增加。
并且,在实验2中吸引板19的对角位置与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扭矩的关系是,如图15示出那样的。而且,在实验2中如图16的实线的箭头示出,将以吸引板19的初始位置P2(中间点C)为旋转轴的旋转力矩测量为扭矩。如图15示出,在实施例中可见,与实验1同样,在吸引板19的对角位置(变位量)为1.5mm以上时,与比较例1以及2相比,扭矩接近零。
根据以上的结果,在实施例中确认,能够试图同时实现扭矩的抑制以及吸引力的提高,减少致动器的负载,实现致动器的小型化。
而且,在比较例2中,为了增大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吸引力,而使吸引板19与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间隔变得过度狭窄,则有X方向以及Y方向的致动器的负载增大的倾向。对此,在实施例中,即使不使吸引板19与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间隔变得过度窄也能够增大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吸引力,因此,能够减少X方向以及Y方向的致动器的负载。
[1-7.移动限制机构]
接着,参照图4,说明移动限制机构的结构。如图4示出,移动限制机构,由安装在安装部件33的位置限制部件34a、34b、34c、以及分别安装在支柱35a、35b、35c的位置限制部件36a、36b、36c构成。
如上所述,摄像元件12变位,由此在球部件31a、31b、31c与矩形状球保持部110a、110b、110c的各个立壁110d、110e、110f抵接时,发生滚动负载以上的摩擦负载。该摩擦负载,成为向致动器的驱动力的变动要素,因此,难以进行准确的图像抖动校正控制。并且,在施加出乎预料的冲击等时,会有球部件31a、31b、31c分别越出立壁110d、110e、110f并脱落的可能性。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示出,为了在可动框11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移动,与安装部件33以及支柱35a、35b、35c抵接时不发生异音,而在安装部件33安装位置限制部件34a、34b、34c,并且,在支柱35a、35b、35c分别安装位置限制部件36a、36b、36c。可动框11,经由位置限制部件34a、34b、34c与安装部件33抵接,经由位置限制部件36a、36b、36c与支柱35a、35b、35c抵接。
并且,将光轴AX方向的可动框11的重心与位置限制部件34a、34b、34c、36a、36b、36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偏转方向以及俯仰方向的旋转力矩以及旋转,抑制可动框11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以及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接触。而且,位置限制部件34a、34b、34c、36a、36b、36c具有缓冲性,也具有吸收冲击的功能。
[2.工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的工作。在由数字摄像机100拍摄时,摄像机主体101变动而来自被摄体的光的光轴从摄像元件12的中心偏离的情况下,由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检测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偏转方向、俯仰方向以及横滚方向的摄像元件12的变位方向以及变位量。检测出的变位方向以及变位量由电路板13测量,由此电路板13的控制器,按照该测量结果对驱动线圈15、16、17进行供电。
此时,电路板13,按照测量出的变位量以及变位方向,对驱动线圈15、16、17的至少一个进行供电。根据该供电,相对于对应的驱动磁铁25a、25b、25c、25d、26b、26d、27a、27b、27c、27d的磁力发生变化、可动框11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变位。据此,固定在可动框11的摄像元件12,以补正图像抖动的变位方向以及变位量变位。
[3.效果]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是,用于驱动摄像元件12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具备: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可动框11,用于保持摄像元件12,在光轴AX方向上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相对,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在与光轴AX方向正交的面内能够变位;吸引板19,被设置在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以及可动框11的一方;以及至少一个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被设置在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以及可动框11的另一方,并且,在光轴AX方向上与吸引板19相对。至少一个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在与吸引板19相对的一侧具有:磁化为S极的S1磁化部;被配置在L1方向上与S1磁化部相邻的位置、且磁化为N极的N2磁化部;被配置在与L1方向交叉的L2方向上与N2磁化部相邻的位置、且磁化为S极的S3磁化部;以及被配置在与L2方向交叉的L3方向上与S3磁化部相邻的位置、且磁化为N极的N4磁化部。在从光轴AX方向看时,吸引板19,与S1磁化部、N2磁化部、S3磁化部以及N4磁化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据此,能够抑制对吸引板19起作用的旋转扭矩,并且,提高吸引板19与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之间的吸引力。其结果为,能够减少致动器的负载、在摄像元件12的变位时,也能够维持基于吸引板19的稳定的吸引力。因此,能够稳定地驱动摄像元件1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还具有:N1磁化部,磁化为N极,被配置在光轴AX方向上相对于S1磁化部相反侧;S2磁化部,磁化为S极,被配置在光轴AX方向上相对于N2磁化部相反侧;N3磁化部,磁化为N极,被配置在光轴AX方向上相对于S3磁化部相反侧;以及S4磁化部,磁化为S极,被配置在光轴AX方向上相对于N4磁化部相反侧。
据此,能够增大光轴AX方向的磁力,在摄像元件12的变位时,也能够更稳定地驱动摄像元件1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设置有多个,多个磁铁包括:传感器磁铁22a,形成有S1磁化部;传感器磁铁22b,形成有N2磁化部;传感器磁铁23a,形成有S3磁化部;以及传感器磁铁23b,形成有N4磁化部。
据此,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每一个能够由单向磁化(NS化)的磁铁构成。其结果为,能够以廉价构成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每一个。并且,能够调整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配置间隔,因此,与由一个磁铁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调整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的检测灵敏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还具备: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根据至少一个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的磁通量的变化检测可动框11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的变位,被设置在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以及可动框11的另一方,在光轴AX方向上与至少一个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相对。
据此,在摄像元件12的变位时,也能够稳定地驱动摄像元件12。其结果为,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摄像元件12变位的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还具备,使可动框11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变位的致动器。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检测可动框11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的变位量以及变位方向。致动器,根据检测出的可动框11的变位量以及变位方向,使可动框11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变位。
据此,能够校正基于摄像机主体101的运动的图像抖动。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光轴AX方向依次配置可动框11、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吸引板19、以及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
据此,在摄像元件12的变位时,也能够维持基于吸引板19的稳定的吸引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还具备,将可动框11支撑为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能够变位的支撑球部件31a、31b、31c。吸引板19由至少一个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吸引,从而球部件31a、31b、31c被按压到可动框11或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
据此,能够使由球部件31a、31b、31c被施加向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以及可动框11的一方侧的力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框11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没有变位的状态下,吸引板19被配置为,吸引板19的中心、与S1磁化部、N2磁化部、S3磁化部以及N4磁化部的中间点C沿着光轴AX方向排列。
据此,能够在光轴AX方向上稳定地吸引摄像元件12,因此,能够容易进行使摄像元件12变位时的致动器的控制。其结果为,能够更高精度地使摄像元件12向目标位置变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板19相对于光轴AX方向垂直的截面被形成为,圆形状或大致多边形状。
据此,能够在光轴AX方向上更稳定地吸引摄像元件12,因此,能够更容易进行摄像元件12移动时的致动器的控制。其结果为,能够更高精度地使摄像元件向目标位置变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还具备,限制可动框11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的移动的限制移动限制机构。
据此,能够准确地使摄像元件12向目标位置变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限制机构具有,位置限制部件34a、34b、34c、36a、36b、36c。位置限制部件34a、34b、34c、36a、36b、36c被配置为,在可动框11与位置限制部件34a、34b、34c、36a、36b、36c接触时,与可动框11的光轴AX方向的重心接触。
据此,能够抑制在施加出乎预料的冲击等时,球部件31a、31b、31c越出立壁110d、110e、110f并脱落。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数字摄像机100具备,所述的任一个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以及将被摄体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12。可动框11,将摄像元件12保持为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能够变位。
据此,能够提供具有更高性能的图像抖动校正功能的数字摄像机100。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数字摄像机100具备,所述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以及对来自被摄体的光进行聚光的多个光学系统。可动框11,将多个光学系统的至少一个保持为相对于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能够变位。
据此,能够提供具有更高性能的图像抖动校正功能的数字摄像机100。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以及固定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的制造方法。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的制造方法包括:(a)将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载置在底座夹具600的工序;(b)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由吸引夹具500吸引到底座夹具600的工序;(c)在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以及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一方涂布粘接剂的工序;以及将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设置在底座夹具600,从而将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经由粘接剂固定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工序。
据此,在作为轭的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不开孔,也能够将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固定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并且,不需要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确保用于向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各角落部注入粘接剂的多余的空间,因此,能够沿着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边缘部配置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其结果为,能够一边进行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大型化来确保大的磁力,一边实现致动器的小型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夹具500具有,配置在与载置在底座夹具600的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对应的位置的吸引用磁铁525c、525d、526d、527c、527d。在所述(b)中,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由吸引夹具500的吸引用磁铁525c、525d、526d,、27c、527d的磁力吸引到底座夹具600。
据此,在将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设置在底座夹具600时,能够相对于底座夹具600保持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夹具600具有,用于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定位的定位部601、602、603、604。在所述(a)中,以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由定位部601、602、603、604d相对于底座夹具600定位的方式,将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载置在底座夹具600。
据此,能够容易使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相对于底座夹具600定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夹具600具有,位置限制销605a、605b。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具有,位置限制销605a、605b插通的位置限制孔701a、701b。在所述(d)中,以位置限制销605a、605b插通位置限制孔701a、701b的方式,将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设置在底座夹具600。
据此,能够容易使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相对于底座夹具600定位。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是,用于驱动摄像元件12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具备:具有固定面的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以及用于驱动摄像元件12的、由粘接剂固定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固定面的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各个背面的全区域,经由粘接剂与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固定面接触。
据此,在作为轭的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不开孔,也能够将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固定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并且,不需要在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确保用于向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各角落部注入粘接剂的多余的空间,因此,能够沿着前面固定保持部件32的边缘部配置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其结果为,能够一边进行驱动磁铁25c、25d、26d、27c、27d的大型化来确保大的磁力,一边实现致动器的小型化。
(变形例等)
如上所述,说明了实施方式,以作为本申请公开的技术的例子。然而,本公开的技术,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适当地变更、置换、补充、省略等的实施方式。并且,也可以组合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个构成要素,来成为新的实施方式。
于是,以下,示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1]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吸引板19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矩形状,但是,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吸引板19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大致多边形状。
[2]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中,在光轴AX方向上稳定地吸引摄像元件12的结构,但是,本公开的构思,不仅限于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例如,可以适用于特开2011-227578号公报所公开的,在比摄像元件的像素小的范围内驱动摄像元件,来获得比实际的摄像元件的像素数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或者,例如,也可以适用于特开2010-73035号公报所公开的,以像素单位驱动摄像元件,按每一个像素获得RGB各色的信息,从而获得高精细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
[3]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传感器磁铁22a、22b、23a、23b、24a、24b配置在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但是,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配置在可动框11。在此情况下,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以及吸引板19,被配置在背面固定保持部件21。
[4]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摄像装置的一个例子,举出了图1以及图2示出的数字摄像机100,但是,不仅限于此。摄像装置是,例如,能够装载基于传感器位移方式或透镜位移方式的某一个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照相机系统即可。
[5]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致动器由驱动线圈15、16、17以及三组六对驱动磁铁构成,但是,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由例如压电致动器构成。
[6]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磁变位检测传感器14a、14b、14c的每一个由霍尔元件构成,但是,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由例如利用角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等根据积分值检测变位的传感器构成。
如上所述,作为本公开的技术的例子,说明了实施方式。因此,提供了附图以及详细说明。
因此,在附图以及详细说明所记载的构成要素之中,除了包括为了解决问题而必须的构成要素以外,为了示出所述技术示的例子,还包括为了解决问题并不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不应该由于附图以及详细说明中记载这些并不必须的构成要素,就将这些并不必须的构成要素认定为必须。
并且,所述实施方式,用于示出本公开的技术的例子,因此,在实施方案或其均等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置换、补充、省略等。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具备基于摄像元件的驱动的图像抖动校正功能以及像素移位拍摄功能,能够广泛地适用于能够拍摄被摄体图像的电子装置(例如数字摄像机以及摄影机等的摄像装置、摄影机机身、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
符号说明
1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
10 壳体
11 可动框
12 摄像元件
13 电路板
14a、14b、14c 磁变位检测传感器
15 驱动线圈
16 驱动线圈
17 驱动线圈
18 保持部件
19、19a 吸引板
20 机体安装部
20a 开口部
21 背面固定保持部件
22a、22b、23a、23b、24a、24b 传感器磁铁
25a、25b、25c、25d、26b、26d、27a、27b、27c、27d 驱动磁铁
28 粘接剂
29 传感器磁铁轭板
30 快门按钮
31a、31b、31c 球部件
32 前面固定保持部件
33 安装部件
34a、34b、34c、36a、36b、36c 位置限制部件
35a、35b、35c 支柱
40 闪光灯插座
50 闪光发光部
60 电子取景器
70 显示装置
100 数字摄像机
101 摄像机主体
110a、110b、110c 球保持部
110d、110e、110f 立壁
111a、111b、111c 金属板
200 透镜单元
201 透镜安装部
202 聚焦环
203 变焦环
500 吸引夹具
525c、525d、526d、527c、527d 吸引用磁铁
600 底座夹具
601、602、603、604 定位部
605a、605b 位置限制销
701a、701b 位置限制孔
AX 光轴
S1 前表面
S2 上表面
S3 后表面
S4 下表面

Claims (10)

1.一种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摄像元件,具备:
具有固定面的轭;以及
磁铁,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元件,并且沿着所述轭的边缘部而配置,通过粘接剂固定在所述轭的所述固定面,
所述磁铁的背面的全区域经由所述粘接剂与所述轭的所述固定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
所述磁铁的相对于所述固定面大致垂直的侧面沿着所述轭的所述边缘部露出在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
所述磁铁的相对于所述固定面大致垂直的侧面配置在与所述轭的所述边缘部的侧面相同的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
设置有多个所述磁铁,
多个所述磁铁被配置为,在所述轭的所述固定面上彼此邻接,
多个所述磁铁各自的相对于所述固定面大致垂直的侧面,除了与邻接于该磁铁的其他的所述磁铁相对的侧面以外,沿着所述轭的所述边缘部露出在外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
所述轭以及所述磁铁分别被设置一对,
一对所述磁铁分别固定在一对所述轭各自的所述固定面,
一对所述轭各自的所述固定面被配置为彼此相对,
在平面视中一对所述磁铁重叠。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
所述轭的平面视的面积比所述磁铁的平面视的面积大。
7.一种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所述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具备轭、以及固定在所述轭的磁铁,
所述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a)将所述磁铁载置在底座夹具的工序;
(b)通过吸引夹具将所述磁铁朝向所述底座夹具吸引的工序;
(c)在所述磁铁以及所述轭的一方涂布粘接剂的工序;以及
(d)将所述轭设置在所述底座夹具,从而将所述磁铁经由所述粘接剂固定在所述轭的工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所述吸引夹具具有吸引用磁铁,该吸引用磁铁被配置在与载置在所述底座夹具的所述磁铁对应的位置,
在所述(b)中,通过所述吸引夹具的所述吸引用磁铁的磁力将所述磁铁朝向所述底座夹具吸引。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所述底座夹具具有用于将所述磁铁定位的定位部,
在所述(a)中,以所述磁铁由所述定位部相对于所述底座夹具定位的方式将所述磁铁载置在所述底座夹具。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所述底座夹具具有位置限制销,
所述轭具有供所述位置限制销插通的位置限制孔,
在所述(d)中,以所述位置限制销插通所述位置限制孔的方式将所述轭设置在所述底座夹具。
CN202110255879.4A 2017-03-22 2018-03-15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954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5879.4A CN112954176B (zh) 2017-03-22 2018-03-15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5247 2017-03-22
JP2017055247 2017-03-22
CN202110255879.4A CN112954176B (zh) 2017-03-22 2018-03-15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PCT/JP2018/010131 WO2018173903A1 (ja) 2017-03-22 2018-03-15 撮像素子駆動装置、撮像素子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CN201880003253.0A CN109661613B (zh) 2017-03-22 2018-03-15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3253.0A Division CN109661613B (zh) 2017-03-22 2018-03-15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4176A true CN112954176A (zh) 2021-06-11
CN112954176B CN112954176B (zh) 2023-04-18

Family

ID=635844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3253.0A Active CN109661613B (zh) 2017-03-22 2018-03-15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CN202110255879.4A Active CN112954176B (zh) 2017-03-22 2018-03-15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3253.0A Active CN109661613B (zh) 2017-03-22 2018-03-15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2721B2 (zh)
EP (2) EP3926396A3 (zh)
JP (4) JP6697697B2 (zh)
CN (2) CN109661613B (zh)
WO (1) WO20181739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8135B2 (ja) * 2018-09-28 2023-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112532860A (zh) * 2019-09-18 2021-03-19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致动器、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
CN113678058A (zh) * 2019-12-02 2021-11-1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抖动补偿装置、光学装置和相机
JP7237914B2 (ja) * 2020-12-21 2023-03-13 ジョウシュウシ レイテック オプ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装置用防振機構、光学系、カメラ及び電子機器
JP7137610B2 (ja) * 2020-12-21 2022-09-14 ジョウシュウシ レイテック オプ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装置用防振機構、光学系、カメラ及び電子機器
CN115694089A (zh) * 2021-07-27 2023-0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致动器、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0588A (zh) * 2010-11-26 2012-05-3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摄像机模块
US20140293073A1 (en) * 2011-09-29 2014-10-02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shake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4106002A (zh) * 2012-11-16 2014-10-1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相机驱动装置
CN104204934A (zh) * 2012-02-14 2014-12-1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机
US20170062126A1 (en) * 2015-09-02 2017-03-0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permanent magnet magnetic circu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8723A (ja) 2005-12-28 2007-07-1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及び撮影レンズの位置決め方法
JP4783671B2 (ja) * 2006-05-24 2011-09-28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4495699B2 (ja) * 2006-07-13 2010-07-07 Hoya株式会社 取付位置調整方法、及び位置検出装置
WO2008023815A1 (en) * 2006-08-23 2008-02-2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blur correction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JP4943191B2 (ja) * 2007-03-14 2012-05-30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2009175050A (ja) 2008-01-25 2009-08-06 Panasonic Corp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16709B (zh) * 2008-04-30 2014-04-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摄影用光学装置
JP2010015107A (ja) 2008-07-07 2010-01-21 Olympus Imaging Corp ブレを補正する撮像装置
JP5335612B2 (ja) * 2008-08-21 2013-11-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磁性部材の取付構造、ならびに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5042954B2 (ja) 2008-09-19 2012-10-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生成装置、画像生成方法、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10118098A (ja) * 2008-11-11 2010-05-27 Kenwood Corp 取付固定治具、マグネット組付装置及びマグネット組付方法
JP5295735B2 (ja) 2008-11-28 2013-09-18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ユニット
JP5463583B2 (ja) * 2009-07-14 2014-04-09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5504801B2 (ja) * 2009-09-30 2014-05-2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ブレ補正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5341010B2 (ja) 2010-04-15 2013-11-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807214B2 (ja) 2010-07-26 2015-11-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US9035502B2 (en) * 2011-02-07 2015-05-19 Lg Innotek Co., Ltd. Multifunctional voice coil motor
US8593743B2 (en) * 2011-07-19 2013-11-26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agnetic structure for compact imaging device
JP5821418B2 (ja) * 2011-08-30 2015-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と電子機器
JP5788280B2 (ja) 2011-09-29 2015-09-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821120B2 (ja) * 2011-10-07 2015-11-24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5979878B2 (ja) * 2012-01-06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JP5722265B2 (ja) * 2012-03-28 2015-05-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可動部材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13205550A (ja) * 2012-03-28 2013-10-07 Olympus Corp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制御装置
JP5427264B2 (ja) * 2012-03-28 2014-02-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可動部材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259851B1 (ja) * 2012-03-28 2013-08-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位置制御装置
JP6099405B2 (ja) 2013-01-15 2017-03-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ぶれ補正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US9235061B2 (en) 2013-09-12 2016-01-12 Olympus Corporation Retention mechanism, driving apparatus, and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JP6284321B2 (ja) * 2013-09-12 2018-02-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ブレ補正装置
JP6186268B2 (ja) * 2013-12-20 2017-08-23 株式会社シグマ 光学補正ユニット、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US9360653B2 (en) * 2014-05-09 2016-06-0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JP6511750B2 (ja) * 2014-09-09 2019-05-15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ステージ装置及び像振補正装置
JP6235450B2 (ja) 2014-12-08 2017-11-22 株式会社シグマ 手振れ補正ユニット
KR102504846B1 (ko) * 2015-01-22 2023-03-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JP6460809B2 (ja) * 2015-01-26 2019-01-3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KR102399590B1 (ko) * 2015-02-04 2022-05-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모듈
JP2017021101A (ja) 2015-07-08 2017-0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10432862B2 (en) * 2015-11-30 2019-10-01 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 Imaging apparatus, image projector apparatus, and stage apparatus
US10038848B2 (en) 2016-02-23 2018-07-3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e blur correction device and imaging device
WO2017145205A1 (ja) * 2016-02-23 2017-08-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0588A (zh) * 2010-11-26 2012-05-3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摄像机模块
US20140293073A1 (en) * 2011-09-29 2014-10-02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shake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4204934A (zh) * 2012-02-14 2014-12-1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机
CN104106002A (zh) * 2012-11-16 2014-10-1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相机驱动装置
US20170062126A1 (en) * 2015-09-02 2017-03-0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permanent magnet magnetic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05219B1 (en) 2021-09-15
EP3926396A2 (en) 2021-12-22
CN109661613A (zh) 2019-04-19
US10812721B2 (en) 2020-10-20
CN112954176B (zh) 2023-04-18
JPWO2018173903A1 (ja) 2019-03-28
JP2024015023A (ja) 2024-02-01
JP2020150546A (ja) 2020-09-17
EP3605219A4 (en) 2020-04-01
EP3605219A1 (en) 2020-02-05
WO2018173903A1 (ja) 2018-09-27
JP6697697B2 (ja) 2020-05-27
CN109661613B (zh) 2021-03-30
EP3926396A3 (en) 2022-03-16
JP2022126745A (ja) 2022-08-30
JP7117570B2 (ja) 2022-08-15
US20190174044A1 (en) 2019-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1613B (zh)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TWI457693B (zh) 光學影像防震裝置
US7619838B2 (en) Image stabilizer, lens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8369698B2 (en) Image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camera
US8184167B2 (en)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magnet member
US8269841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device, optical element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5266091B2 (ja) 光学補正ユニット、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874720B2 (ja) 保持機構
JP5295836B2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ユニット
KR20140027418A (ko) 촬상 장치
WO2017145205A1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2032526A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カメラ
US10038848B2 (en) Image blur correction device and imaging device
JP2007148023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2014191073A (ja) 位置検出装置
US11962904B2 (en) Image blur correction device, imaging device, and lens device
JP2008224723A (ja) 手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2009175050A (ja)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38553B (zh) 防震相機
JP2006098501A (ja) 像ぶれ補正機構
JP2015179146A (ja) 像振れ補正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