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5561B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5561B
CN112885561B CN202011340913.XA CN202011340913A CN112885561B CN 112885561 B CN112885561 B CN 112885561B CN 202011340913 A CN202011340913 A CN 202011340913A CN 112885561 B CN112885561 B CN 1128855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il
ferrite
glass
glas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09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5561A (zh
Inventor
松浦耕平
滨野守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85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5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5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5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3Insulation between winding turns, between wind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41Printed circuit coils
    • H01F41/043Printed circuit coils by thick film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2017/0066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a magnet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09Printed windings on stacked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上述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坯体,包括第一玻璃层、形成于上述第一玻璃层的第一主面的第一铁氧体层、以及形成于上述第一玻璃层的第二主面的第二铁氧体层;线圈,埋设于上述第一玻璃层内;以及外部电极,在上述坯体的侧面遍及第一铁氧体层、第一玻璃层以及第二铁氧体层而设置,在上述坯体的侧面,从与该侧面垂直的方向俯视观察时,外部电极在铁氧体层的区域中的宽度比外部电极在玻璃层的区域中的宽度大。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线圈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共模扼流线圈,该共模扼流线圈具备第一非磁性体部、形成于第一非磁性体部的下表面的第一磁性体部、形成于第一非磁性体部的上表面的第二磁性体部、埋设于第一非磁性体部内并由Ag构成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以及形成于上述第一磁性体部的下表面、第二磁性体部的上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二非磁性体部。在上述的共模扼流线圈中,外部电极通过在包含Ag的基底电极上,依次形成镀镍层、镀锡层或者焊锡镀覆层等而构成。在这样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基底电极所包含的Ag的迁移,有可能可靠性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1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本公开包括以下的方式。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坯体,包括第一玻璃层、形成于上述第一玻璃层的第一主面的第一铁氧体层、以及形成于上述第一玻璃层的第二主面的第二铁氧体层;
线圈,埋设于上述第一玻璃层内;以及
外部电极,在上述坯体的侧面遍及第一铁氧体层、第一玻璃层以及第二铁氧体层而设置,
在上述坯体的侧面,从与该侧面垂直的方向俯视观察时,外部电极在铁氧体层的区域中的宽度比外部电极在玻璃层的区域中的宽度大。
[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
外部电极在上述铁氧体层的区域中的宽度与外部电极在上述玻璃层的区域中的宽度之差为60μm以上160μm以下。
[3]根据上述[1]或[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
上述外部电极包括含有Ag的基底电极、和形成于该基底电极上的镀覆层,从与上述坯体的侧面垂直的方向俯视观察时,该镀覆层的宽度比上述基底电极的宽度大。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线圈部件,
上述玻璃层包含选自石英以及氧化铝中的至少1种填料。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线圈部件,
上述线圈部件是在上述第一玻璃层内埋设有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的共模扼流线圈。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A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A的YZ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A的局部侧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A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A的外部电极的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B的YZ剖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B的局部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B…线圈部件;2…坯体;3a、3c…第一~第二线圈;3b、3d…引出部;4a、4b、4c、4d…第一~第四外部电极;21…第一玻璃层;21a~21e…玻璃陶瓷片;22…第一铁氧体层;22a、22b…铁氧体片;23…第二铁氧体层;23a、23b…铁氧体片;24…第二玻璃层;25…第三玻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公开的线圈部件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公开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以及各构成要素的形状以及配置等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以及所图示的结构。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A的立体图。
图2是线圈部件1A的YZ剖视图。图3是线圈部件1A的局部端面图。
图4是线圈部件1A的分解立体图(但是除了外部电极)。
如图1~4所示,线圈部件1A是所谓的共模扼流线圈,具备坯体2、设置于坯体2的内部的线圈(包括图2所示的第一线圈3a以及第二线圈3c)、设置于坯体2的表面的外部电极(包括外部电极4a、4b、4c以及4d)。坯体2包括第一玻璃层21、和形成于第一玻璃层21的第一主面的第一铁氧体层22及形成于第一玻璃层21的第二主面的第二铁氧体层23(此外,也将第一铁氧体层以及第二铁氧体层统称为“铁氧体层”)。上述第一线圈3a以及第二线圈3c设置于上述第一玻璃层21的内部。上述外部电极4a、4b、4c以及4d在坯体2的侧面上,从上端到下端,遍及第二铁氧体层23、第一玻璃层21以及第一铁氧体层22而设置。
如上所述,坯体2包括第一玻璃层21、形成于第一玻璃层21的第一主面的第一铁氧体层22以及形成于第一玻璃层21的第二主面的第二铁氧体层23。换言之,坯体2包括第一玻璃层21、从上下夹着第一玻璃层21的第一铁氧体层22以及第二铁氧体层23。
上述坯体2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坯体2的角部也可以带有弧度。将坯体2的层叠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沿着坯体2的长边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沿着坯体2的短边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X轴、Y轴、Z轴相互正交。将图中上侧设为Z轴方向的上方向,将图中下侧设为Z轴方向的下方向。
构成上述第一玻璃层21的玻璃材料例如能够是至少包含K、B以及Si的玻璃材料。玻璃材料除了K、B以及Si之外,也可以包含这些以外的元素,例如也可以包含Al、Bi、Li、Ca、Zn等。
在一个方式中,玻璃材料能够是包含将K换算成K2O而0.5质量%以上5质量%以下、将B换算成B2O3而10质量%以上25质量%以下、将Si换算成SiO2而70质量%以上85质量%以下、将Al换算成Al2O3而0质量%以上5质量%以下的SiO2-B2O3-K2O系玻璃或者SiO2-B2O3-K2O-Al2O3系玻璃。
上述第一玻璃层21除了玻璃材料之外,也可以包含填料。玻璃层中的填料的含量例如为0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优选为0.5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例如是10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上、或者34质量%以上,可以是40质量%以下或者38质量%以下。
作为上述填料,例如列举有石英(Si2O3)以及氧化铝(Al2O3)。
在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玻璃层21相对于玻璃层整体,可以包含玻璃材料为60质量%以上66质量%以下,包含Si2O3为34质量%以上37质量%以下,以及包含Al2O3为0.5质量%以上4质量%以下。
上述第一玻璃层21的厚度例如能够为20μm以上300μm以下,优选为30μm以上200μm以下。
构成上述第一铁氧体层22以及第二铁氧体层23的铁氧体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优选的方式中,构成上述第一铁氧体层22以及第二铁氧体层23的铁氧体材料相同。
上述铁氧体材料可以是包含Fe、Zn、Cu以及Ni作为主成分的铁氧体材料。铁氧体材料除了上述主成分之外,还可以包含微量的添加物(包含不可避免杂质)。
在上述铁氧体材料中,Fe含量换算成Fe2O3可以是40.0摩尔%以上49.5摩尔%以下(以主成分合计为基准,以下也同样),优选为45.0摩尔%以上48.0摩尔%以下。
在上述铁氧体材料中,Zn含量换算成ZnO可以是5.0摩尔%以上35.0摩尔%以下(以主成分合计为基准,以下也同样),优选为10.0摩尔%以上30.0摩尔%以下。
在上述铁氧体材料中,Cu含量换算成CuO可以是4.0摩尔%以上12.0摩尔%以下(以主成分合计为基准,以下也同样),优选为7.0摩尔%以上10.0摩尔%以下。
在上述铁氧体材料中,Ni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作为上述的其他的主成分的Fe、Zn以及Cu的剩余部分,例如可以为9.0摩尔%以上45.0摩尔%以下。
作为上述添加物,例如列举有Bi、Sn、Mn、Co、Si等,但并不限定于此。优选Bi、Sn、Mn、Co以及Si的含量(添加量)相对于主成分(Fe(换算成Fe2O3)、Zn(换算成ZnO)、Cu(换算成CuO)以及Ni(换算成NiO))的合计100质量份,分别换算成Bi2O3、SnO2、Mn3O4、Co3O4以及SiO2设为0.1质量份以上1质量份以下。
线圈部件1A具备线圈作为内部导体。图2所示的线圈部件1A具备第一线圈3a以及第二线圈3c这两个线圈。但是,本公开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并不限定于具备两个线圈的结构,也可以仅具备一个线圈,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线圈。
包括上述第一线圈3a以及第二线圈3c的线圈配置于坯体2的第一玻璃层21的内部。第一线圈3a以及第二线圈3c在坯体的层叠方向上按顺序设置,构成共模扼流线圈。包括第一线圈3a以及第二线圈3c的线圈例如由Ag、Cu等导电性材料构成。该导电性材料优选为Ag。
第一线圈3a以及第二线圈3c具有从上方观察沿同一方向缠绕成螺旋状的螺旋图案。包括第一线圈3a以及第二线圈3c的线圈在其两端具有被引出到坯体2的表面并与外部电极的任一个连接的引出部。具体而言,第一线圈3a的螺旋状的外周侧的一端具有被引出到坯体2的表面的引出部,第一线圈3a的螺旋状的中心的另一端具有焊盘部。第一线圈3a的焊盘部经由设置于第一玻璃层21的内部的通孔导体与另一方的引出部(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3b表示)电连接,引出部3b被引出到坯体2的表面。同样地,第二线圈3c的螺旋状的外周侧的一端具有被引出到坯体2的表面的引出部,第二线圈3c的螺旋状的中心的另一端具有焊盘部。第二线圈3c的焊盘部经由设置于第一玻璃层21的内部的通孔导体与另一方的引出部(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3d表示)电连接,引出部3d被引出到坯体2的表面。
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A具备第一外部电极4a、第二外部电极4b、第三外部电极4c以及第四外部电极4d。但是,外部电极的数量能够根据内部导体的数量变化,线圈部件可以仅具备两个(即一对)外部电极,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例如六个(三对)以上外部电极。
上述线圈在其两端被引出到坯体的表面与外部电极的任一个连接。在图2所示的线圈部件1A中,第一线圈3a的一端被引出到坯体2的表面与第一外部电极4a连接,并且另一端被引出到坯体2的表面与第二外部电极4b连接。同样地,第二线圈3c的一端被引出到坯体2的表面与第三外部电极4c连接,并且另一端被引出到坯体2的表面与第四外部电极4d连接。
上述外部电极分别在坯体2的表面遍及第一铁氧体层22、第一玻璃层21以及第二铁氧体层23而存在。在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A中,第一外部电极4a以及第三外部电极4c形成于与坯体2的XZ平面平行的一个侧面。第二外部电极4b以及第四外部电极4d形成于与形成有第一外部电极4a以及第三外部电极4c的侧面对置的侧面。第一~第四外部电极4a~4d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呈コ字型沿坯体2的上下延伸。
外部电极的至少一个在第一铁氧体层22以及第二铁氧体层23的领域中的宽度比在第一玻璃层21的区域中的宽度大。在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A中,第一外部电极4a、第二外部电极4b、第三外部电极4c以及第四外部电极4d在第一铁氧体层22以及第二铁氧体层23的区域中的宽度均比在第一玻璃层21的区域中的宽度大。这样,通过使至少一个外部电极的宽度、优选全部外部电极的宽度在铁氧体层上变大,从而能够提高线圈部件的可靠性。特别是,在基底电极使用Ag等容易引起迁移的金属的情况下,在铁氧体层上比在玻璃层上容易产生迁移,可靠性容易降低。通过镀覆而较大地覆盖容易产生该迁移的铁氧体层上的基底电极,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迁移。
故此,在本说明书中,外部电极的“宽度”是指相对于坯体2的层叠方向垂直,并且相对于设置有外部电极的坯体2的表面平行的方向(X方向)上的宽度。即,在图3中,外部电极在第一铁氧体层22以及第二铁氧体层23的区域中的宽度是T,外部电极在第一玻璃层21的区域中的宽度是t。此外,外部电极在各区域中的宽度是外部电极在该区域中的宽度的平均值。
外部电极在各铁氧体层的区域中的宽度T与外部电极在玻璃层的区域中的宽度t之差可以优选为60μm以上,更优选为80μm以上。通过使宽度T与宽度t之差为60μm以上,从而能够抑制由迁移引起的可靠性的降低。另外,外部电极在各铁氧体层的区域中的宽度T与外部电极在玻璃层的区域中的宽度t之差可以优选为180μm以下,更优选为160μm以下。通过使宽度T与宽度t之差为180μm以下,从而能够抑制外部电极端子间的绝缘可靠性的降低。在优选的方式中,外部电极在各铁氧体层的区域中的宽度T与外部电极在玻璃层的区域中的宽度t之差可以优选为60μm以上、18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上、160μm以下。
构成上述外部电极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包含Ag、Pd、Cu、Ni、Sn等金属或者这些的合金的导电性材料。构成外部电极的材料优选为Ag或者包含Ag的合金,更优选为包含Ag。
在一个方式中,外部电极包括基底电极和在其上形成的镀覆层。该镀覆层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两层以上。在优选的方式中,如图5所示,从与坯体2的侧面垂直的方向俯视观察时,至少在铁氧体层的区域中,上述镀覆层8设置为覆盖上述基底电极5。
从上述镀覆层8的端部到上述基底电极5的端部的距离W1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以上。通过使距离W1更大,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迁移引起的可靠性的降低。另外,从上述镀覆层的端部到上述基底电极的端部的距离W1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通过使距离W1更小,从而能够缩短外部电极的形成时间。在优选的方式中,从上述镀覆层的端部到上述基底电极的端部的距离W1优选为10μm以上4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上30μm以下。
在优选的方式中,上述基底电极5是包含Ag或者Cu的基底电极,优选为包含Ag的基底电极。在优选的方式中,上述镀覆层8可以是镀Ni层6以及镀Sn层7中的任一个或者双方,优选为双方。在更优选的方式中,外部电极包括含有Ag的基底电极5、在其上形成的镀Ni层6、进而在其上形成的镀Sn层7。另外,在一个方式中,镀Ni层6和镀Sn层7的边界也可以形成有Ni-Sn合金。镀Sn层7位于镀Ni层6上,从而能够提高后面的电子部件的焊接的作业效率。
在优选的方式中,从与上述坯体的侧面垂直的方向俯视观察时,该镀覆层在铁氧体层的区域中的宽度比上述基底电极的宽度大。特别是,从上述镀覆层的端部到上述基底电极的端部的距离W1优选为10μm以上4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上30μm以下。
上述基底电极5的厚度可以优选为1μm以上20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上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50μm以下。通过使基底电极5的厚度为1μm以上,从而能够稳固与坯体2中的线圈的电连接。通过使基底电极5的厚度为200μm以下,从而也能够容易地组装于小型的电子部件。
在上述镀覆层是镀Ni层以及镀Sn层的情况下,镀Ni层6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优选为0.5μm以上6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4μm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3μm以上3.5μm以下。通过使镀Ni层6的厚度为0.5μm以上,从而能够适当地对外部电极赋予优异的耐腐蚀性等。通过使镀Ni层6的厚度为6μm以下,从而也能够容易地组装于小型的电子部件。
在上述镀覆层是镀Ni层以及镀Sn层的情况下,镀Sn层7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优选为1μm以上10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5μm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3μm以上4μm以下。通过使镀Sn层7的厚度为1μm以上,从而能够防止在后面的焊接中位于比镀Sn层7靠下方的镀覆层被侵蚀,并且适当地进行焊接变得容易。通过使镀Sn层7的厚度为10μm以下,从而能够形成适当的厚度作为外部电极整体,也能够容易地组装于小型的电子部件。
上述镀覆层的厚度(多层的情况,其合计的厚度)可以优选为1μm以上20μm以下,更优选为2μm以上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上10μm以下。通过使镀覆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从而能够适当地发挥耐迁移效果。通过使镀覆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下,从而也能够容易地组装于小型的电子部件。
在本公开的线圈部件中,也可以在坯体的一个表面,多个外部电极相互相邻而存在。在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A中,在坯体2的一个侧面第一外部电极4a以及第三外部电极4c相互相邻而存在。在与设置有该第一外部电极4a以及第三外部电极4c的侧面对置的坯体2的侧面,第二外部电极4b以及第四外部电极4d相互相邻而存在。如上述那样,外部电极在第一铁氧体层22以及第二铁氧体层23的区域中的宽度比外部电极在第一玻璃层21的区域中的宽度大,从而能够提高线圈部件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外部电极在第一玻璃层21的区域中的宽度比外部电极在第一铁氧体层22以及第二铁氧体层23的区域中的宽度小,因此在第一玻璃层21的区域中,能够增大相邻的外部电极间的距离。
接下来,对线圈部件1A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制作玻璃片。例如,首先,准备作为玻璃材料的原料的K2O、B2O3、SiO2以及Al2O3,将其熔融,通过快速冷却而得到玻璃材料。将所得到的玻璃材料粉碎形成粉末,与聚乙烯醇缩丁醛系等有机粘合剂、乙醇、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增塑剂等混合,通过刮刀法等,成形加工为规定的厚度、大小、形状的片材,从而得到玻璃片。
上述的玻璃材料的粉末的粒径(D50:对应于以体积基准计累积百分率50%的粒径)可以优选为0.5μm以上10μm以下,优选为1μm以上5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3μm以下。
上述玻璃片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为10μm以上40μm以下,优选为20μm以上30μm以下。
另外,制作铁氧体片。例如,作为铁氧体材料的原料,准备Fe2O3、NiO、ZnO以及CuO的粉末,以及根据需要准备其他的添加物,称量成为规定的组成。将称量物与PSZ介质、纯水、分散剂等一起放入球磨机,通过湿法混合以及粉碎之后,使其干燥,在例如700~800℃的温度下预烧,得到预烧粉末。在所得到的预烧粉末中,将聚乙烯醇缩丁醛系等有机粘合剂、乙醇、甲苯等有机溶剂与PSZ球一起放入罐磨机中,进行混合粉碎。将所得到的混合物通过刮刀法等成形加工为规定的厚度、大小、形状的片,从而得到铁氧体片。
上述铁氧体片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是20μm以上60μm以下,优选为35μm以上45μm以下。
接着,在玻璃片上形成线圈图案。准备导电性材料、例如以Ag为主成分的导电性糊剂。接着,在根据期望形成通孔的玻璃片上印刷上述的导电性糊剂,从而在通孔填充导电性糊剂并且形成引出电极、各线圈导体的图案。
按照图4的顺序堆叠上述的玻璃片,在其上下堆叠规定个数的铁氧体片。将堆叠了片材的层叠体在加温、加压下进行压接。例如,将层叠体在80℃、100MPa的条件下进行温等静压处理(Wip处理)并进行压接。
通过切割机等对由上述所得到的层叠体进行切断,从而分片化。接着,烧制分片化后的层叠体,得到坯体。根据期望,也可以将烧制后的坯体与介质一起放入旋转滚筒机,通过旋转从而修圆坯体的棱线、角部。
接着,在引出坯体的侧面的线圈的部位涂覆导电性糊剂,进行烧结,形成基底电极。在形成的基底电极上通过电镀依次形成镀Ni层、镀Sn层。
在坯体2的侧面,从与该侧面垂直的方向俯视观察时,为了使镀覆层在铁氧体层的领域中的宽度比镀覆层在玻璃层的区域中的宽度大,能够使用各种方法。例如,通过调整镀覆时间、调整电流值等调整镀覆条件,能够使铁氧体层上的镀覆层比玻璃层上增长,并增大宽度。一般地,铁氧体层比玻璃层电阻率小,因此进行长时间的镀覆,从而能够在铁氧体层上比在玻璃层上进一步使镀覆增长。
在一个方式中,在电镀处理中,能够向镀覆液中加入Ni离子,通过任意的方法也使镀覆液含有Sn离子,来进行电镀Ni处理(以下,也称为含有Sn离子的电镀Ni处理)。含有Sn离子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最外层被Sn涂层的市售的镀覆介质以及市售的电镀Ni液,从而能够含有Sn离子以及Ni离子,来进行电镀处理。在上述的方法的情况下,例如,在低电流、例如小于20A、优选小于5A中,优先析出Sn,在高电流、例如20A以上、优选25A以上中,优先析出Ni。
如上述那样,能够得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共模扼流线圈)。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YZ剖视图。图7是线圈部件的局部端面图。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在于坯体2还包括第二玻璃层24以及第三玻璃层25。仅对该不同的结构在以下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B中,坯体2还可以包括层叠于第一铁氧体层22之下的第二玻璃层24和层叠于第二铁氧体层23之上的第三玻璃层25。该情况下,外部电极分别遍及第二玻璃层24、第一铁氧体层22、第一玻璃层21、第二铁氧体层23以及第三玻璃层25的表面而存在。优选第二玻璃层24以及第三玻璃层25包含玻璃以及/或者玻璃和铁氧体的复合材料。在外部电极包含玻璃,并且第二玻璃层24以及第三玻璃层25包含玻璃以及/或者玻璃和铁氧体的复合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外部电极所包含的玻璃成分和第二玻璃层24以及第三玻璃层25所包含的玻璃成分的相互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外部电极和层叠体的粘着力。
优选外部电极的至少一个在第二玻璃层24以及第三玻璃层25中的宽度比在第一铁氧体层22以及第二铁氧体层23中的宽度小。在第二玻璃层24以及第三玻璃层25中的宽度较小,从而外部电极间的距离变大,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电极间的绝缘性。
能够包含于第二玻璃层24以及第三玻璃层25的玻璃以及/或者玻璃和铁氧体的复合材料可以是与能够包含于第一玻璃层21的材料同样的材料。第二玻璃层24以及第三玻璃层25可以具有与第一玻璃层21同样的组成,也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组成。另外,第二玻璃层24和第三玻璃层25可以具有同样的组成,也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组成。
【实施例】
·线圈部件的制作
(玻璃片的制作)
作为玻璃材料的原料,准备K2O、B2O3、SiO2以及Al2O3,分别称量为2.0质量%、18.5质量%、79.0质量%以及0.5质量%的比率,放入白金坩埚中,在烧制炉中升温至1550℃的温度,进行熔融。通过对该熔融物进行快速冷却从而得到玻璃材料。将所得到的玻璃材料粉碎成D50(对应于以体积基准计累积百分率50%的粒径)为2μm左右从而得到玻璃粉末。
准备D50为1.3μm的氧化铝粉末和石英粉末,添加到由上述得到的玻璃粉末中,与PSZ介质一起放入球磨机中,进而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有机粘合剂、甲苯和乙醇-甲醇(EKINEN)的混合有机溶剂、以及增塑剂,进行混合。接下来,通过刮刀法等,成形加工成膜厚为25μm的片状。将其冲裁成225mm×225mm的矩形,得到玻璃片。
(铁氧体片的制作)
另外,作为铁氧体材料的原料,准备Fe2O3、NiO、ZnO以及CuO的粉末,称量成为45mol%、15mol%、30mol%以及10mol%的组成。将称量物与PSZ介质、纯水、分散剂一起放入球磨机,通过湿法进行混合以及粉碎之后,使其蒸发干燥,在750℃的温度下预烧,得到预烧粉末。
在该预烧粉末中,将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有机粘合剂、甲苯和乙醇-甲醇(EKINEN)的混合有机溶剂与PSZ球一起投入罐磨机,充分地进行混合粉碎。接下来,通过刮刀法等,成形加工成膜厚为40μm的片状。将其冲裁成225mm×225mm的矩形,得到铁氧体片。
(线圈图案的制作)
另外,准备导电性材料、例如以Ag为主成分的导电性糊剂。在玻璃片上进行激光照射,在规定部位形成通孔。通过对导电性糊剂进行丝网印刷,从而在通孔填充导电性糊剂,并且形成引出电极、各线圈导体的图案。
(坯体的制作)
按照图4的顺序堆叠上述的玻璃片,在其上下堆叠六个铁氧体片。对堆叠了片材的层叠体在温度为80℃、压力为100MPa的条件下进行Wip(温等静压)处理,得到层叠块。
通过切割机等对由上述得到的层叠块进行切断,从而分片化。接着,将分片化后的层叠块在烧制炉中以880℃、1.5小时进行烧制,得到坯体。将烧制后的坯体与介质一起放入旋转滚筒机,通过旋转从而修圆坯体的棱线、角部。
(外部电极的制作)
经过滚筒后,在坯体的侧面,在引出了线圈的部位、四处涂覆上述的Ag导电性糊剂。在810℃1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烧结,形成外部电极的基底电极。基底电极的厚度是5μm。
通过电镀,在上述的基底电极之上依次形成Ni被膜、Sn被膜。Ni被膜、Sn被膜的厚度分别是3μm、3μm。
如上述那样,得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共模扼流线圈)。
·评价
通过改变镀覆时间,制作外部电极在铁氧体层的区域中的宽度与外部电极在上述玻璃层的区域中的宽度之差分别成为60μm(实施例1)、160μm(实施例2)、以及0μm(比较例)的3种试料。在各实施例中制作30个试料,在环境温度60℃/相对湿度93%RH下,在端子间外加DC10V500小时。然后,通过数字显微镜进行试料的观察,评价以迁移的合计(两侧的电极的迁移的合计)成为100μm以上的试料的数量。用下述表1表示结果。
【表1】
迁移100μm以上的试料数量
实施例1 0/30
实施例2 0/30
比较例1 30/30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可靠性优异,因此能够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DVD播放器、数码相机、TV、手机、汽车电子等各种电子设备。

Claims (5)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坯体,包括第一玻璃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层的第一主面的第一铁氧体层、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层的第二主面的第二铁氧体层;
线圈,埋设于所述第一玻璃层内;以及
外部电极,在所述坯体的侧面遍及第一铁氧体层、第一玻璃层以及第二铁氧体层而设置,
在所述坯体的侧面,从与该侧面垂直的方向俯视观察时,外部电极在铁氧体层的区域中的宽度比外部电极在玻璃层的区域中的宽度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外部电极在所述铁氧体层的区域中的宽度与外部电极在所述玻璃层的区域中的宽度之差为60μm以上160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电极包括含有Ag的基底电极、和形成于该基底电极上的镀覆层,从与所述坯体的侧面垂直的方向俯视观察时,该镀覆层的宽度比所述基底电极的宽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层包含选自石英以及氧化铝中的至少1种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部件是在所述第一玻璃层内埋设有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的共模扼流线圈。
CN202011340913.XA 2019-11-29 2020-11-25 线圈部件 Active CN1128855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6837A JP7099434B2 (ja) 2019-11-29 2019-11-29 コイル部品
JP2019-216837 2019-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5561A CN112885561A (zh) 2021-06-01
CN112885561B true CN112885561B (zh) 2023-01-17

Family

ID=760430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64379.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099309U (zh) 2019-11-29 2020-11-25 线圈部件
CN202011340913.XA Active CN112885561B (zh) 2019-11-29 2020-11-25 线圈部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64379.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099309U (zh) 2019-11-29 2020-11-25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66854A1 (zh)
JP (1) JP7099434B2 (zh)
CN (2) CN21409930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9434B2 (ja) * 2019-11-29 2022-07-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2024051590A (ja) 2022-09-30 2024-04-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CN116936214B (zh) * 2023-09-15 2024-01-16 广东尚朋电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域软磁铁氧体磁性元件、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147A (ja) * 1991-07-24 1993-02-05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チツプトランス
JPH07106131A (ja) * 1993-09-30 1995-04-21 Taiyo Yuden Co Ltd 積層電子部品
CN101361146A (zh) * 2006-01-16 2009-02-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02347131A (zh) * 2010-07-21 2012-02-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陶瓷电子零件
CN102982965A (zh) * 2011-09-02 2013-03-2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共模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64592A (zh) * 2011-09-02 2014-04-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铁氧体陶瓷组合物、陶瓷电子部件及陶瓷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JP2017011103A (ja) * 2015-06-23 2017-01-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KR101803308B1 (ko) * 2016-11-24 2017-11-30 서영진 주파수5㎒대역 적용이 가능한 적층형 대전류 인덕터
CN108987036A (zh) * 2017-06-05 2018-12-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9243760A (zh) * 2017-07-10 2019-01-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9671558A (zh) * 2017-10-16 2019-04-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线圈部件以及层叠线圈部件的检查系统
CN110033930A (zh) * 2018-01-11 2019-07-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线圈部件
CN110364339A (zh) * 2018-04-09 2019-10-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214099309U (zh) * 2019-11-29 2021-08-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401436U1 (de) * 1994-01-28 1994-03-31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Metallhalogenidentladungslampe für Projektionszwecke
TW426972B (en) * 1999-09-28 2001-03-21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of forming the extending junction of source/drain by using Si-B layer in fabricat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JP2004259991A (ja) * 2003-02-26 2004-09-16 Kyocera Corp 積層セラミック部品
JP2004343084A (ja) * 2003-04-21 2004-12-02 Murata Mfg Co Ltd 電子部品
JP2005217268A (ja) * 2004-01-30 2005-08-11 Tdk Corp 電子部品
KR100671642B1 (ko) * 2006-01-26 2007-01-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4433204B2 (ja) * 2006-03-10 2010-03-17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JP4407836B2 (ja) * 2006-03-17 2010-02-03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JP5293379B2 (ja) * 2009-04-24 2013-09-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
JP4888525B2 (ja) * 2009-06-17 2012-02-29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WO2012137386A1 (ja) * 2011-04-06 2012-10-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インダクタ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597558B (zh) * 2011-06-15 2017-05-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线圈部件
JPWO2013058144A1 (ja) * 2011-10-18 2015-04-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複合電子部品
CN102592817A (zh) * 2012-03-14 2012-07-18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层线圈类器件的制造方法
KR101648322B1 (ko) * 2012-10-19 2016-08-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적층 코일 부품과 그 제조 방법
JP2015026816A (ja) * 2013-06-19 2015-02-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093098A1 (ja) * 2013-12-19 2015-06-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ガラスセラミック材料および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
JP2016025192A (ja) * 2014-07-18 2016-02-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65555B2 (ja) * 2015-09-30 2019-08-28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6508126B2 (ja) * 2016-05-26 2019-05-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WO2018056319A1 (ja) * 2016-09-23 2018-03-29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及び電子部品装置
JP7106817B2 (ja) * 2017-05-19 2022-07-27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JP6624479B2 (ja) * 2016-11-30 2019-12-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複合電子部品、及び該複合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DE112017005135T5 (de) * 2016-12-20 2019-07-1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Elektronikkomponent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dieselbe
JP6696483B2 (ja) * 2017-07-10 2020-05-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CN109887708B (zh) * 2017-11-29 2021-04-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
JP6763366B2 (ja) * 2017-12-28 2020-09-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753421B2 (ja) * 2018-01-11 2020-09-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コイル部品
JP6753422B2 (ja) * 2018-01-11 2020-09-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コイル部品
JP6743836B2 (ja) * 2018-02-07 2020-08-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US11145455B2 (en) * 2018-07-17 2021-10-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ansformer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147A (ja) * 1991-07-24 1993-02-05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チツプトランス
JPH07106131A (ja) * 1993-09-30 1995-04-21 Taiyo Yuden Co Ltd 積層電子部品
CN101361146A (zh) * 2006-01-16 2009-02-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02347131A (zh) * 2010-07-21 2012-02-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陶瓷电子零件
CN102982965A (zh) * 2011-09-02 2013-03-2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共模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64592A (zh) * 2011-09-02 2014-04-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铁氧体陶瓷组合物、陶瓷电子部件及陶瓷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JP2017011103A (ja) * 2015-06-23 2017-01-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KR101803308B1 (ko) * 2016-11-24 2017-11-30 서영진 주파수5㎒대역 적용이 가능한 적층형 대전류 인덕터
CN108987036A (zh) * 2017-06-05 2018-12-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9243760A (zh) * 2017-07-10 2019-01-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9671558A (zh) * 2017-10-16 2019-04-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线圈部件以及层叠线圈部件的检查系统
CN110033930A (zh) * 2018-01-11 2019-07-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线圈部件
CN110364339A (zh) * 2018-04-09 2019-10-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214099309U (zh) * 2019-11-29 2021-08-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多层片式陶瓷元件用镍复合粉体及其电极研究;王文化;《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50101;1-6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5561A (zh) 2021-06-01
JP7099434B2 (ja) 2022-07-12
CN214099309U (zh) 2021-08-31
JP2021086981A (ja) 2021-06-03
US20210166854A1 (en)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85561B (zh) 线圈部件
CN110033922B (zh) 层叠线圈部件
JP5626834B2 (ja) 開磁路型積層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CN209962815U (zh) 层叠线圈部件
US11152148B2 (en) Coil component
CN111524692B (zh) 层叠线圈部件以及制造方法
US9296659B2 (en) Ferrite ceramic composition,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20194810A (ja) 積層型コイル部品
CN111354549B (zh) 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20194807A (ja) 積層型コイル部品
CN111986878B (zh) 层叠型线圈部件
JP7255510B2 (ja) 積層コイル部品
JP6084836B2 (ja) コイル内蔵配線基板
JP2020194811A (ja) 積層型コイル部品
CN113053620B (zh) 层叠线圈部件
CN113053621B (zh) 层叠线圈部件以及设计方法
US11955264B2 (en) Coil component
JP2022064955A (ja) 積層型コイル部品及びバイアスティー回路
WO2016072427A1 (ja) 積層コイル部品
WO2011148787A1 (ja) 積層型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028071A (ja) 複合電子部品
JP2019156664A (ja) 複合磁性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
JP2004339016A (ja) 非磁性フェライ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電子部品
CN218826448U (zh) 线圈部件
JP7444146B2 (ja) コイル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