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3999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23999A CN112423999A CN201980044639.0A CN201980044639A CN112423999A CN 112423999 A CN112423999 A CN 112423999A CN 201980044639 A CN201980044639 A CN 201980044639A CN 112423999 A CN112423999 A CN 1124239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 tire
- side wall
- region
-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26 asph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9 reinforc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形成于侧壁部的外表面的显示物、装饰引起的均匀性的降低、行驶时的振动的充气轮胎。在充气轮胎的侧壁部2的各自的外表面的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设有:装饰区域10,通过相互平行的多根突条11的排列而形成,实施有锯齿加工;显示区域20,在轮胎周向上与装饰区域10邻接,显示区域20至少在一部分包括以不形成突条11的平滑面21连接装饰区域10的端部之间的方式沿轮胎周向延伸的部位,并且构成为设有通过将描绘文字、图形或记号的构成单元22a组合而构成的显示物22,在装饰区域10中相邻的突条11彼此之间形成的谷比平滑面21凹陷,使显示区域20在一侧的侧壁部2与另一侧的侧壁部2中的轮胎周向上的位置偏移地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侧壁部的外表面具备装饰、显示物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抑制由这些装饰、显示物引起的均匀性的降低、行驶时的振动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的侧壁部是将轮胎装接于车辆时朝向车辆外侧的部分,因此有时施加各种装饰。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轮胎中,在侧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用于显示制造商名、品牌名等的显示物。这样的显示物例如形成为从侧壁部的外表面的基面隆起的凸部、相对于基面凹陷的凹部,利用凸部的顶面、凹部的底面的形状来描绘文字、图形或记号,通过其组合来表现制造商名、品牌名等。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轮胎中,为了提高轮胎侧面的设计性,在侧壁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实施锯齿加工(设置相互平行地排列的许多微细的突条的加工)。
在这样的轮胎的情况下,在设有显示物的区域(以下,称为显示区域)和实施有锯齿加工的区域(以下,称为装饰区域)中,存在橡胶量产生差的倾向。即,在显示区域中根据显示物的形状使橡胶量相对于其他部位进行增大或减小,另一方面,在装饰区域中根据突条的大小使橡胶量相对于其他部位进行增大或减小,因此,这些区域各自的橡胶量的增大或减小的程度不同,结果在显示区域与装饰区域之间产生橡胶量的差。除此以外,显示区域和装饰区域通常分别设于一对侧壁部的两方,因此,当装饰区域彼此或显示区域彼此在一侧的侧壁部与另一侧的侧壁部在轮胎圆周上的位置重叠时,上述橡胶量的差进一步扩大。这样的橡胶量的差可能会对轮胎的均匀性、行驶时的振动造成影响。因此,要求优化显示区域和装饰区域的形状、配置,并要求用于抑制由这些区域引起的均匀性的降低、行驶时的振动的对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2101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形成于侧壁部的外表面的显示物、装饰引起的均匀性的降低、行驶时的振动的充气轮胎。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一对侧壁部,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配置于这些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侧壁部各自的外表面的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具有:装饰区域,通过相互平行的多根突条的排列而形成,实施有锯齿加工;以及显示区域,在轮胎周向上与所述装饰区域邻接,所述显示区域至少在一部分包括以不形成所述突条的平滑面连接所述装饰区域的端部间的方式沿轮胎周向延伸的部位,并且设有通过将描绘文字、图形或记号的构成单元组合而构成的显示物,在所述装饰区域中形成于相邻的突条彼此之间的谷比所述平滑面凹陷,设于一侧的侧壁部的所述显示区域与设于另一侧的侧壁部的所述显示区域被配置为在轮胎周向上的位置偏移。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显示区域彼此在一侧的侧壁部与另一侧的侧壁部之间偏移地配置,因此,对于装饰区域而言,也在一侧的侧壁部与另一侧的侧壁部之间偏移地配置。即,橡胶量的增大或减小的程度为相同程度的区域彼此在一侧的侧壁部与另一侧的侧壁部之间偏移地配置,橡胶量相对较大的区域与橡胶量相对较小的区域在一侧的侧壁部与另一侧的侧壁部之间相互交错地配置。因此,能在一对侧壁部的相互之间补充橡胶量的增大或减小,能使均匀性良好,抑制行驶时的振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至突条的顶点的橡胶厚度相对于平滑面中的橡胶厚度的比例为90%~110%。由此,能使由突条形成的装饰区域的凹凸的程度良好,有利于改善均匀性。需要说明的是,橡胶厚度是子午线剖面中的从胎体层的外表面至各部位的外表面(平滑面部的外表面、突条的顶点)的橡胶厚度。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一对侧壁部的每一个中各设有两个显示区域,这两个显示区域在各侧壁部中以连结各显示区域的轮胎周向中心与轮胎轴中心的直线彼此所成的角度为170°~190°的方式配置,在一侧的侧壁部与另一侧的侧壁部之间最接近的显示区域彼此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偏移角度为80°~100°。由此,各侧壁部中的显示区域的配置、一侧的侧壁部与另一侧的侧壁部之间的显示区域的偏移量变得良好,因此有利于改善均匀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从显示区域的轮胎周向的一端至另一端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角度为45°以上且100°以下。由此,各侧壁部中的各个显示区域的形状变得良好,因此有利于改善均匀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构成单元为利用底面的形状来描绘文字、图形或记号的凹部,显示物构成为组合有多个凹部的一系列的凹部群,凹部从所述平滑面的凹陷量为0.5mm~0.8mm。通过像这样将显示物的构成单元设为凹部,能相对于由于突条的谷比显示区域的基准面(平滑面)凹陷而使橡胶量具有减少倾向的装饰区域,也将显示区域的橡胶量设为具有减少倾向,能减小各侧壁部中的显示区域与装饰区域的橡胶量的差,有利于改善均匀性。
此时,也可以设为以下规格:在凹部的底面实施有锯齿加工。由此,能提高各凹部的视觉确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面和立体形状的说明图。
图2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装饰区域的剖面形状的说明图。
图4是对显示区域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是放大表示装饰区域与显示区域的边界附近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1;一对侧壁部2,配置于该胎面部1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3,配置于侧壁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描绘了主要部分,胎面部1、侧壁部2以及胎圈部3分别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由此构成充气轮胎的环状的基本结构。此外,各轮胎构成构件也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
在左右一对胎圈部3之间装架有胎体层4。该胎体层4包括在轮胎径向延伸的多条增强帘线,绕配置于各胎圈部3的胎圈芯5从车辆内侧向外侧折回。此外,在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有胎边芯6,该胎边芯6由胎体层4的主体部和折回部包住。另一方面,在胎面部1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埋设有多层(在图1中为两层)带束层7。各带束层7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增强帘线,并且在层间增强帘线以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在这些带束层7中,将增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例如设定在10°~40°的范围。而且,在带束层7的外周侧设有带束增强层8。带束增强层8包括在轮胎周向上取向的有机纤维帘线。在带束增强层8中,有机纤维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例如设定为0°~5°。
本发明适用于像这样的常规剖面构造的充气轮胎,但其基本构造不限于上述构造。
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在侧壁部2的外表面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设有后述的装饰区域10和显示区域20。在图2的例子中,装饰区域10和显示区域20分别各设有两个部位,这些区域在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因此,在各侧壁部2中,两个装饰区域10彼此成为对置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两个显示区域20彼此也成为对置的位置关系。
装饰区域10是通过相互平行的多根突条11的排列形成的实施有锯齿加工的区域。如图3放大所示,突条11是指例如具有剖面三角形状,各突条11的宽度w(相邻突条11的谷之间的距离)例如为0.5mm~1.5mm,从相邻的突条11彼此的谷至突条11的顶点的高度h例如为0.2mm~0.5mm。在装饰区域10中,在相邻的突条11彼此之间形成的谷比侧壁部2的基准面(后述的显示区域的平滑面21)凹陷,因此装饰区域10是成为橡胶量相对减少的倾向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装饰区域10是如图2所示的圆环状的区域,而且,侧壁部2的外表面如图1所示带有圆角,多根突条11不需要完全平行,允许±5°左右的倾斜。
显示区域20至少在一部分包括以不形成突条11的平滑面21连接装饰区域10的端部间的方式沿轮胎周向延伸的部位,并且设有通过将描绘文字、图形或记号的构成单元22a组合而构成的显示物22。在图示的例子中,设有两个显示区域20。在一方的显示区域20中,设有将描绘文字“B”的构成单元22a、描绘文字“c”的构成单元22a、描绘文字“d”的构成单元22a、描绘文字“E”的构成单元22a、描绘文字“f”的构成单元22a、描绘文字“g”的构成单元22a、描绘文字“h”的构成单元22a、描绘记号“-”的构成单元22a、描绘文字“V”的构成单元22a、描绘文字“w”的构成单元22a、描绘文字“x”的构成单元22a以及描绘椭圆形状的图形的构成单元22a组合,接着“BcdEfgh-Vwx”这样的一系列文字列罗列出椭圆形状的图形而构成的显示物22。在另一方的显示区域20中,设有将描绘三角形状的图形的构成单元22a、描绘文字“A”的构成单元22a、描绘文字“B”的构成单元22a、描绘文字“C”的构成单元22a以及描绘文字“D”的构成单元22a组合,接着三角形状的图形排列有“AABBCCDD”这样的文字列的一系列的显示物22。在任一显示区域20中,除了显示物22以外的整个面(文字列的背景)成为平滑面21。
而且,如图4所示,设于一侧的侧壁部2的显示区域20与设于另一侧的侧壁部2的显示区域20以轮胎周向的位置偏移的方式配置。由此,对于装饰区域10而言,至少装饰区域10的轮胎周向中心彼此在一侧的侧壁部2和另一侧的侧壁部2中在轮胎周向上偏移。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将一侧的侧壁部2与另一侧的侧壁部2重叠表示,并且省略了锯齿加工(突条11),以圆形标记大致示出设于显示区域20的构成单元22a,并且在一侧的侧壁部2的显示区域10附加阴影线,示出一对侧壁部2之间的装饰区域10和显示区域20的位置关系。
由于像这样设置显示区域20和装饰区域10,因此,橡胶量的增大或减小的程度为相同程度的区域彼此(显示区域20彼此、装饰区域10彼此)在一侧的侧壁部2与另一侧的侧壁部2之间偏移地配置,橡胶量相对较大的区域与橡胶量相对较小的区域在一侧的侧壁部2与另一侧的侧壁部2之间相互交错地配置。因此,能在一对侧壁部2的相互之间弥补橡胶量的增大或减小,能使均匀性良好,抑制行驶时的振动。
装饰区域10和显示区域20设于各侧壁部2各自的外表面的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但该区域从其他加强材(胎边芯6、带束层7等)分离,仅存在构成胎体层4和侧壁部2的橡胶层,而且,在轮胎内为橡胶厚度最小的部位,因此是因突条11、显示物22引起的橡胶量的变化的影响大的区域。因此,在该区域中,采用上述的构造对提高均匀性、抑制行驶时的振动是有效的。
在装饰区域10中,只要大半由锯齿加工装饰就被视为装饰区域10。例如,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装饰区域10的一部分(装饰区域10的轮胎径向中央部)包括未实施锯齿加工的部位,但只要未实施该锯齿加工的部位的面积占装饰区域10的整体的面积的比例为30%以下,则包括未实施锯齿加工的部位的整体都被视为装饰区域10。需要说明的是,装饰区域10的整体的面积是指,装饰区域10与显示区域20的边界彼此之间,并且穿过实施有锯齿加工的轮胎径向内侧端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圆弧与穿过实施有锯齿加工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圆弧之间的面积。
在装饰区域10中,突条11以上述的尺寸构成,但进一步优选的是,至突条11的顶点的橡胶厚度W1相对于显示区域20的平滑面21中的橡胶厚度W2的比例为90%~110%为好。由此,能使由突条11形成的装饰区域10的凹凸的程度良好,有利于改善均匀性。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橡胶厚度W1、W2均为子午线剖面中的从胎体层4的外表面至各部位的外表面(平滑面21的外表面、突条11的顶点)的橡胶厚度。当橡胶厚度W1相对于橡胶厚度W2的比例小于90%时,装饰区域10中的橡胶量大幅减少,因此无法充分得到改善均匀性的效果。当橡胶厚度W1相对于橡胶厚度W2的比例超过110%时,由突条11形成的凹凸变大,突条11本身的耐久性降低。
显示区域20是如上所述由平滑面21和显示物22构成的区域,但也可以在一部分包括除了平滑面21和显示物22以外(例如实施有锯齿加工的部位)的部位。不过,即使在包括除了平滑面21和显示物22以外的部位的情况下,除了平滑面21和显示物22以外的部位的面积相对于显示区域20的整体的面积也为20%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区域20的整体的面积是指,装饰区域10与显示区域20的边界彼此之间,并且穿过实施有锯齿加工的轮胎径向内侧端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圆弧的延长线与穿过实施有锯齿加工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圆弧的延长线之间的面积。优选的是,如图所示除了显示物22以外的整体(显示物22的背景)为平滑面21为好。
作为显示物22的构成单元22a,优选采用利用底面的形状来描绘文字、图形或记号的凹部。在该情况下,显示物22构成为组合了多个凹部的一系列的凹部群。在构成单元22a为凹部的情况下,凹部从平滑面21的凹陷量d为0.5mm~0.8mm为好。当凹部的凹陷量d小于0.5mm时,与平滑面21的差过小,因此视觉确认性降低。当凹部的凹陷量d超过0.8mm时,不易充分确保从凹部的底面至胎体层4的橡胶厚度,可能会对轮胎的耐久性产生影响。像这样在采用凹部作为显示物22的构成单元22a的情况下,能在其凹部的底面实施锯齿加工而谋求视觉确认性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显示物22的构成单元22a,也能采用根据顶面的形状来描绘文字、图形或记号的凸部。在该情况下,显示物22构成为组合了多个凸部的一系列的凸部群。不过,当显示物22的构成单元22a为凸部时,显示区域20的橡胶量增大了显示物22(凸部)的量,因此与突条11的谷比显示区域20的基准面(平滑面21)凹陷而橡胶量具有减少倾向的装饰区域20的橡胶量的差扩大。
显示区域20的大小可以考虑在充气轮胎中作为显示物22而采用的显示物22(制造商名、品牌名、商品名等文字列)所含的构成单元22a的数量(文字数)、各显示物22的视觉确认性而适当确定。特别是,通常在市场流通的轮胎中,为了设置两种显示物22(产品品牌名和制造商名)而大多在两个部位设置显示区域20。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从显示区域20的轮胎周向的一端至另一端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角度θ为45°以上且100°以下为好。由此,各侧壁部中的各显示区域的形状变得良好,因此有利于改善均匀性。当角度θ小于45°时,显示区域20减小,因此视觉确认性降低。当角度θ超过100°时,显示区域20过大,显示区域20与装饰区域10的平衡降低,无法充分得到提高均匀性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以穿过最大的构成单元22a(在图示的例子中为文字“B”)的轮胎径向中心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圆弧与装饰区域10与显示区域20的边界的交点P为基准来测定角度θ。
在一侧的侧壁部2与另一侧的侧壁部2使显示区域20在轮胎周向上偏移地配置时,当将一侧的侧壁部2与另一侧的侧壁部2之间最接近的显示区域20彼此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角度(连结各显示区域20的轮胎周向中心与轮胎轴的直线所成角度)设为偏移角度α时,偏移角度α根据显示区域20的个数来确定适当的范围。例如,如图所示,优选的是,在一对侧壁部2的每一个各设置两个显示区域20,在这些两个显示区域20在各侧壁部2中以对置(连结各显示区域20的轮胎周向中心与轮胎轴中心的直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β为170°~190°)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偏移角度α为80°~100°。由此,各侧壁部2中的显示区域20的配置、一侧的侧壁部2与另一侧的侧壁部2之间的显示区域20的偏移量变得良好,因此有利于改善均匀性。当偏移角度α小于80°或超过100°时,无法适度确保显示区域20的偏移量,改善均匀性的效果有限。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显示区域20的大小,一侧的侧壁部2的显示区域20可能会与另一侧的侧壁部2的显示区域20的一部分重叠,但在显示区域20的个数为除了两个以外的情况下,在各侧壁部2中只要显示区域20以等间隔配置,则偏移角度α优选设定在相对于单侧的侧壁部2中的显示区域20的个数N为(180°/N)±20°的范围内。
在充气轮胎中,能够采用各种形态作为装饰区域10、显示区域20(显示物22),因此根据装饰区域10、显示区域20(显示物22)的形状,可以适当组合上述的各种设定来进行采用。在任意情况下均采用了上述的各种设定的轮胎中,能在一对侧壁部的相互之间弥补由于装饰区域10、显示区域20(显示物22)而产生的橡胶量的大小,能使均匀性良好,抑制行驶时的振动。
实施例
制作了以往例1、实施例1~20这21种充气轮胎,这些充气轮胎的轮胎尺寸为235/65R16C 115/113T,具有图1所例示的基本结构,分别如表1~2那样设定以下内容:在设于侧壁部的外表面的显示区域设置的显示物的种类、显示物为凹部的情况下凹部的底面的锯齿加工的有无、从显示区域的轮胎周向的一端至另一端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角度θ、显示物为凹部的情况下凹部的凹陷量d、一侧的侧壁部与另一侧的侧壁部之间最接近的显示区域彼此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角度(偏移角度α)、连结各显示区域的轮胎周向中心与轮胎轴中心的直线彼此所成角度(显示区域的间隔β)、至突条的顶点的橡胶厚度W1相对于显示区域的平滑面中的橡胶厚度W2的比例(W1/W1×100%)。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9是设置凸部作为显示物的构成单元的例子,因此表2的凹陷量d的栏为空栏。在该例子中,将凸部的从显示区域的平滑面的隆起高度设定为0.8mm。
关于这些充气轮胎,通过下述的评价方法来对振动性能和显示的视觉确认性进行评价,将其结果一并示于表1~2。
振动性能
将各试验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16×7J的车轮,将前轮气压设为350kPa,后轮气压设为435kPa并装接于试验车辆,由试驾员对在柏油路面直行时的振动进行了感官评价。在表1中,评价结果以将以往例1的值设为100的指数表示。该指数值越大,表示行驶时的振动越小,振动性能越优异。
视觉确认性
关于各试验轮胎的显示物的视觉确认性,通过10名参评者的目视,以以下的基准进行判定。评价结果求出基于以下的基准的评价值的总和,在表1中以将以往例1的值设为100的指数表示。该指数值越大意味着视觉确认性越优异。
[判定基准]
4:能明确地识别显示物的构成单元(文字)的每一个。
3:显示物的构成单元(文字)的一部分不清晰,但作为显示物整体(文字列整体)得到清晰的印象。
2:难以单独地判别显示物的构成单元(文字),但能识别显示物整体(文字列整体)。
1:得到显示物整体不清晰的印象。
从表1~表2可显而易见的是,与以往例1相比,实施例1~20均改善了振动性能,并且视觉确认性得到了良好地维持或提高。需要说明的是,直行时的振动性能对轮胎的均匀性的影响大,因此能判断为振动性能得到改善的实施例1~20的均匀性均良好。
附图标记说明
1 胎面部
2 侧壁部
3 胎圈部
4 胎体层
5 胎圈芯
6 胎边芯
7 带束层
8 带束增强层
10 装饰区域
11 突条
20 显示区域
21 平滑面
22 显示物
22a 构成单元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胎面部,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一对侧壁部,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配置于这些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侧壁部各自的外表面的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具有:装饰区域,通过相互平行的多根突条的排列而形成,实施有锯齿加工;以及显示区域,在轮胎周向上与所述装饰区域邻接,
所述显示区域至少在一部分包括以不形成所述突条的平滑面连接所述装饰区域的端部间的方式沿轮胎周向延伸的部位,并且设有通过将描绘文字、图形或记号的构成单元组合而构成的显示物,
在所述装饰区域中形成于相邻的突条彼此之间的谷比所述平滑面凹陷,
设于一侧的侧壁部的所述显示区域与设于另一侧的侧壁部的所述显示区域被配置为在轮胎周向上的位置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至所述突条的顶点的橡胶厚度相对于所述平滑面中的橡胶厚度的比例为90%~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侧壁部的每一个各设置两个所述显示区域,这两个显示区域在各侧壁部中以连结各显示区域的轮胎周向中心与轮胎轴中心的直线彼此所成角度为170°~190°的方式配置,在一侧的侧壁部与另一侧的侧壁部之间最接近的所述显示区域彼此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偏移角度为8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显示区域的轮胎周向的一端至另一端的以轮胎轴为中心的角度为45°以上且10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成单元为利用底面的形状来描绘文字、图形或记号的凹部,所述显示物构成为组合多个所述凹部的一系列的凹部群,所述凹部从所述平滑面的凹陷量为0.5mm~0.8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的底面实施有锯齿加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26074 | 2018-07-02 | ||
JP2018126074A JP6610718B1 (ja) | 2018-07-02 | 2018-07-02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PCT/JP2019/016516 WO2020008701A1 (ja) | 2018-07-02 | 2019-04-17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23999A true CN112423999A (zh) | 2021-02-26 |
CN112423999B CN112423999B (zh) | 2021-11-26 |
Family
ID=68691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44639.0A Active CN112423999B (zh) | 2018-07-02 | 2019-04-17 | 充气轮胎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52710B2 (zh) |
JP (1) | JP6610718B1 (zh) |
CN (1) | CN112423999B (zh) |
DE (1) | DE112019003343T5 (zh) |
RU (1) | RU2749555C1 (zh) |
WO (1) | WO20200087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83491B1 (ja) * | 2018-07-02 | 2019-10-02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D1001726S1 (en) * | 2021-04-19 | 2023-10-17 | Continental Reifen Deustschland Gmbh | Sidewall of a tire with graphic symbol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11668A1 (en) * | 1993-02-16 | 1994-08-24 | PIRELLI COORDINAMENTO PNEUMATICI S.p.A. | Tyre for motor-vehicle wheels exhibiting a surface-worked annular strap at the sidewalls thereof |
CN1286661A (zh) * | 1998-08-14 | 2001-03-07 | 米凯林技术研究公司 | 带有图样花纹的不透明物体 |
JP2001287512A (ja) * | 2000-04-05 | 2001-10-16 |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 装飾体を備えた自動車用タイヤ |
JP2002307914A (ja) * | 2001-04-12 | 2002-10-23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05125937A (ja) * | 2003-10-23 | 2005-05-19 | Bridgestone Corp | タイヤのサイドウォール装飾構造 |
WO2007146723A2 (en) * | 2006-06-09 | 2007-12-21 | Lunasee Llc | Visibility enhancing pattern for a light producing wheel structure |
US20080087362A1 (en) * | 2004-08-06 | 2008-04-17 |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 Motor Vehicle Pneumatic Tyre |
JP2009067355A (ja) * | 2007-09-18 | 2009-04-02 | Bridgestone Corp | タイヤ |
EP2105325A1 (en) * | 2006-12-20 | 2009-09-30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Tire |
JP4413506B2 (ja) * | 2003-02-21 | 2010-02-10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3072435A (zh) * | 2011-09-28 | 2013-05-01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3167963A (zh) * | 2010-09-09 | 2013-06-19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US8602076B2 (en) * | 2011-09-27 | 2013-12-10 |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 Pneumatic tire |
CN104768777A (zh) * | 2012-11-09 | 2015-07-08 |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 用于减小气动阻力的轮胎胎边部标记 |
CN106061760A (zh) * | 2014-03-05 | 2016-10-26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70021A (ja) | 1983-09-26 | 1985-04-20 | 東亜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 搾乳装置 |
US5645661A (en) * | 1995-11-09 | 1997-07-08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Tire sidewall |
DE602006013802D1 (de) * | 2005-03-16 | 2010-06-02 | Bridgestone Corp | Reifen |
JP5244299B2 (ja) * | 2006-04-21 | 2013-07-2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タイヤ |
JP4925803B2 (ja) * | 2006-12-04 | 2012-05-0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タイヤ |
WO2009037952A1 (ja) | 2007-09-18 | 2009-03-26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タイヤ |
JP5675154B2 (ja) * | 2010-04-15 | 2015-02-25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WO2013125165A1 (ja) * | 2012-02-24 | 2013-08-2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210127B1 (ja) | 2016-05-26 | 2017-10-11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2018
- 2018-07-02 JP JP2018126074A patent/JP6610718B1/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17 RU RU2021102116A patent/RU2749555C1/ru active
- 2019-04-17 CN CN201980044639.0A patent/CN112423999B/zh active Active
- 2019-04-17 WO PCT/JP2019/016516 patent/WO202000870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4-17 US US17/257,521 patent/US1105271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4-17 DE DE112019003343.3T patent/DE112019003343T5/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11668A1 (en) * | 1993-02-16 | 1994-08-24 | PIRELLI COORDINAMENTO PNEUMATICI S.p.A. | Tyre for motor-vehicle wheels exhibiting a surface-worked annular strap at the sidewalls thereof |
CN1286661A (zh) * | 1998-08-14 | 2001-03-07 | 米凯林技术研究公司 | 带有图样花纹的不透明物体 |
EP1045767B1 (en) * | 1998-08-14 | 2004-03-24 |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 Opaque article, tyre with design pattern |
JP2001287512A (ja) * | 2000-04-05 | 2001-10-16 |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 装飾体を備えた自動車用タイヤ |
JP2002307914A (ja) * | 2001-04-12 | 2002-10-23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413506B2 (ja) * | 2003-02-21 | 2010-02-10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05125937A (ja) * | 2003-10-23 | 2005-05-19 | Bridgestone Corp | タイヤのサイドウォール装飾構造 |
US20080087362A1 (en) * | 2004-08-06 | 2008-04-17 |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 Motor Vehicle Pneumatic Tyre |
WO2007146723A2 (en) * | 2006-06-09 | 2007-12-21 | Lunasee Llc | Visibility enhancing pattern for a light producing wheel structure |
EP2105325A1 (en) * | 2006-12-20 | 2009-09-30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Tire |
JP2009067355A (ja) * | 2007-09-18 | 2009-04-02 | Bridgestone Corp | タイヤ |
CN103167963A (zh) * | 2010-09-09 | 2013-06-19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US8602076B2 (en) * | 2011-09-27 | 2013-12-10 |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 Pneumatic tire |
CN103072435A (zh) * | 2011-09-28 | 2013-05-01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4768777A (zh) * | 2012-11-09 | 2015-07-08 |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 用于减小气动阻力的轮胎胎边部标记 |
CN106061760A (zh) * | 2014-03-05 | 2016-10-26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9003343T5 (de) | 2021-03-18 |
JP2020001666A (ja) | 2020-01-09 |
RU2749555C1 (ru) | 2021-06-15 |
CN112423999B (zh) | 2021-11-26 |
WO2020008701A1 (ja) | 2020-01-09 |
JP6610718B1 (ja) | 2019-11-27 |
US11052710B2 (en) | 2021-07-06 |
US20210129598A1 (en) | 2021-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16765B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10029518B2 (en) | Pneumatic tire | |
JP5621611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149607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617560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11051084B (zh) | 充气轮胎 | |
CN112423999B (zh) | 充气轮胎 | |
JP4725464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874824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9078589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12384381B (zh) | 充气轮胎 | |
JP6658789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439416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20210197626A1 (en) | Pneumatic tire | |
WO2018150650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624231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17047865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11372794A (zh) | 重载轮胎 | |
JP2019073234A (ja) | タイヤ | |
JP7363152B2 (ja)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24110628A (ja) | タイヤ | |
JP2024093566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24093571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13060131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