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6131B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46131B CN111746131B CN202010231338.3A CN202010231338A CN111746131B CN 111746131 B CN111746131 B CN 111746131B CN 202010231338 A CN202010231338 A CN 202010231338A CN 111746131 B CN111746131 B CN 1117461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carriage
- supply port
- ink storage
- pri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清理飞散的油墨的打印机。打印机具备:滑架(15),喷出油墨的喷出头(13)和储存向喷出头(13)供给的油墨的油墨储存部(14)搭载于该滑架;以及盖部件(16),设于滑架(15),盖部件(16)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使油墨储存部(14)所具有的供给口(27)露出,且第一部分(31)位于油墨储存部(14)的铅直上方,以限制油墨储存部(14)脱离滑架(15),第二部分(32)的下端(32b)位于比供给口(27)更靠铅直下方的位置,在盖部件(16)位于第二位置时,油墨储存部(14)能够脱离滑架(15),并且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位于比供给口(27)更靠铅直上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存在从喷出头喷出油墨来进行印刷的打印机。打印机将作为油墨储存部的一例的副罐搭载于能够往复移动的滑架,从副罐向喷出头供给油墨。
在副罐上设有作为供给口的一例的连接口。储存于主罐的油墨经由插入连接口的油墨注入部而被供给至副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68510号公报
在将油墨注入部插入连接口时以及从连接口拔出油墨注入部时,存在油墨可能飞散的忧虑。但是,例如在滑架上设置用于防止油墨飞散的壁,则不容易清理附着于连接口附近或壁上的油墨。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打印机具备:滑架,喷出头和油墨储存部搭载于所述滑架,所述喷出头喷出油墨,所述油墨储存部储存向所述喷出头供给的所述油墨,所述滑架沿引导轴移动;以及盖部件,设于所述滑架,所述油墨储存部相对于所述滑架能够拆装,所述盖部件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盖部件使所述油墨储存部所具有的供给口露出,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盖部件中,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油墨储存部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以限制所述油墨储存部脱离所述滑架,而第二部分的下端位于比所述供给口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在所述盖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油墨储存部能够脱离所述滑架,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比所述供给口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3-3线箭头观察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示出盖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示出被供给油墨的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示出盖部件位于第二位置的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打印机,12…壳体,13…喷出头,14…油墨储存部,14a…第一油墨储存部,14b…第二油墨储存部,14c…第三油墨储存部,14d…第四油墨储存部,15…滑架,16…盖部件,18…介质,19…排出口,21…开口部,23…打印机罩,24…后方罩,25…操作面板,27…供给口,27a…第一供给口,27b…第二供给口,27c…第三供给口,27d…第四供给口,29…栓,31…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32a…上端,32b…下端,33…第三部分,33a…上端,33b…下端,35…切口部,37…引导轴,39…盖帽,41…喷嘴面,42…喷嘴,43…废液罐,44…管,45…吸引泵,47…油墨流路,49…引导部件,50…输送部,51…支承台,52…输送辊对,53…排出辊对,55…控制部,57…收容体,CP…覆盖位置,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HP…起始位置,OP…开放位置,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R…卷筒体,RP…返回位置,SP…油墨供给位置,TA…输送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打印机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打印机是通过向纸张等介质喷出油墨来印刷字符、图像的喷墨式打印机。
在附图中,假设打印机11被放置在水平面上,以Z轴表示重力的方向,以X轴和Y轴表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X轴、Y轴以及Z轴彼此正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X轴的方向也称为第一方向D1以及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将沿着Y轴的方向也称为前方以及与前方相反的后方。Z轴为铅直方向,将沿着Z轴的方向也称为铅直方向上的下方以及与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相反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
如图1所示,打印机11具备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2。打印机11具备滑架15,喷出油墨的喷出头13以及储存向喷出头13供给的油墨的油墨储存部14搭载于滑架15。打印机11具备设于滑架15的盖部件16。油墨储存部14可拆装地搭载于滑架15。
在壳体12中的前方的侧面即前表面形成有排出印刷后的介质18的排出口19。排出口19是一面能够排出介质18、一面使来自外部的异物不易进入壳体12内那样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的排出口19是使铅直方向的间隙较小的狭缝状。
壳体12也可以具有开口部21。开口部21相对于处于油墨供给位置SP的滑架15位于铅直方向上的上方,且从铅直上方观察时,开口部21与处于油墨供给位置SP的滑架15重叠,油墨供给位置SP是用户能够向油墨储存部14供给油墨的位置。在滑架15位于油墨供给位置SP时,盖部件16能够转动至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P1和图1所示的第二位置P2。
盖部件16的轴在盖部件16位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位于盖部件16的前方的端部,且与X轴平行。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限制油墨储存部14脱离滑架15。位于第二位置P2的盖部件16容许油墨储存部14脱离滑架15。
在盖部件16位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搭载于滑架15的油墨储存部14通过被朝向铅直方向上的上方拔出而从滑架15卸下。通过从滑架15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位置朝向铅直方向上的下方推入油墨储存部14而将油墨储存部14搭载于滑架15。位于第二位置P2的盖部件16也可以与开口部21相干涉而限制滑架15的移动。
在壳体12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面即上表面也可以设有打印机罩23、位于比打印机罩23更靠后方的位置的后方罩24以及位于比打印机罩23更靠第一方向D1的位置的操作面板25。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罩23、后方罩24以及操作面板25分别具有与X轴平行的轴,且能够以该轴为中心转动。
打印机罩23能够转动至图4中用实线表示的覆盖位置CP和与覆盖位置CP不同的图1所示的开放位置OP。打印机罩23以在打印机罩23位于覆盖位置CP的状态下位于打印机罩23的后方的端部的轴为中心转动。位于覆盖位置CP的打印机罩23覆盖开口部21。位于开放位置OP的打印机罩23使开口部21露出。若打印机罩23位于开放位置OP,则能够经由开口部21向油墨储存部14供给油墨。即,用户在打印机罩23位于开放位置OP时,能够经由开口部21向油墨储存部14供给油墨。
后方罩24能够转动至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和未图示的打开位置。后方罩24以在后方罩24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位于后方罩24的后方的端部的轴为中心转动。用户能够向后方罩24位于打开位置时开放的空间填装介质18叠绕成圆筒状的图4所示的卷筒体R。
操作面板25在图1所示的立起位置和从立起位置向后方倒下的未图示的倒下位置之间转动。操作面板25的轴位于前方的端部。位于立起位置的操作面板25面向前方。
如图2所示,油墨储存部14具有供给口27。供给口27在油墨储存部14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面即上表面开口。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是将储存不同种类的油墨的多个油墨储存部14搭载于滑架15并喷出多种油墨来进行印刷的彩色打印机。滑架15搭载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多个油墨储存部14,并向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移动。
具体而言,在滑架15中,多个油墨储存部14中搭载于最靠第一方向D1侧的油墨储存部是储存油墨及作为第一油墨的一例的黑色油墨的第一油墨储存部14a。在滑架15上,从第一油墨储存部14a朝向第二方向D2依次搭载有储存作为第二油墨的一例的品红色油墨的第二油墨储存部14b、储存黄色油墨的第三油墨储存部14c以及储存青色油墨的第四油墨储存部14d。
第一油墨储存部14a具有作为供给口的一例的第一供给口27a。第二油墨储存部14b具有第二供给口27b。第三油墨储存部14c具有第三供给口27c。第四油墨储存部14d具有第四供给口27d。第一供给口27a~第四供给口27d位于铅直方向上相同的位置,且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
第一油墨储存部14a~第四油墨储存部14d只是所储存的油墨的种类不同,而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第一油墨储存部14a~第四油墨储存部14d中的一个油墨储存部14进行说明。
油墨储存部14也可以具备堵塞供给口27的栓29。栓29被设置成相对于供给口27是可拆装的。栓29也可以与油墨储存部14、盖部件16以及滑架15中的任一者连结。
盖部件16具有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盖部件16也可以具有第三部分33。第一部分31是在盖部件16位于第一位置P1时位于油墨储存部14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上壁。第二部分32和第三部分33是在盖部件16位于第一位置P1时与油墨储存部14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侧壁中与供给口27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部分。在附图中,用网点表示第二部分32和第三部分33。
在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中,第一部分31位于油墨储存部14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因此,在从铅直方向上的上方观察时,第一部分31与油墨储存部14重叠,第一部分31限制油墨储存部14向铅直方向上的方向移动。
盖部件16具有从位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的前端切开至比供给口27更靠后方的位置的切口部35。位于切口部35的后方的第一部分31位于比供给口27更靠后方的位置。因此,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使向油墨储存部14供给油墨的供给口27朝向铅直方向上的上方露出。
如图3所示,在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中,第二部分32的上端32a位于比第一供给口27a~第四供给口27d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位置,第二部分32的下端32b位于比第一供给口27a~第四供给口27d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在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中,第三部分33的上端33a位于比第一供给口27a~第四供给口27d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位置,第三部分33的下端33b位于比第一供给口27a~第四供给口27d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
第二部分32和第三部分33在第一供给口27a~第四供给口27d排列的方向即第一方向D1上将第一供给口27a~第四供给口27d夹在之间。因此,从第一方向D1观察时,第一供给口27a~第四供给口27d被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中的第二部分32遮挡。从第二方向D2观察时,第一供给口27a~第四供给口27d被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中的第三部分33遮挡。
如图2、图3所示,打印机11具备支承滑架15的引导轴37。滑架15沿引导轴37移动至起始位置HP和返回位置RP,返回位置RP是比起始位置HP更靠第一方向D1侧的位置。滑架15被设置成能够在起始位置HP与返回位置RP之间往复移动。在第一方向D1上,在起始位置HP与返回位置RP之间设有输送被喷出油墨的介质18的输送区域TA和油墨供给位置SP。输送区域TA是指能够在打印机11中印刷的最大尺寸的介质18通过的区域。油墨供给位置SP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输送区域TA与起始位置HP之间。
打印机11具备设于起始位置HP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盖帽39。盖帽39在滑架15位于起始位置HP时盖住喷出头13。
在盖部件16位于第一位置P1时,第二部分32位于比第一油墨储存部14a~第四油墨储存部14d更靠第一方向D1的位置。当滑架15位于油墨供给位置SP且盖部件16位于第一位置P1时,在滑架15移动的第一方向D1上,第二部分32位于输送区域TA与供给口27之间。
在盖部件16位于第一位置P1时,第三部分33位于比第一油墨储存部14a~第四油墨储存部14d更靠第二方向D2的位置。在滑架15位于油墨供给位置SP且盖部件16位于第一位置P1时,第三部分33在滑架15移动的第一方向D1上,位于盖帽39与供给口27之间。
如图3所示,喷出头13具有在喷嘴面41开口的多个喷嘴42。打印机11也可以具备收容废液的废液罐43、连接盖帽39与废液罐43的管44以及经由管44将盖帽39内减压的吸引泵45。当对喷出头13进行吸引清洁的情况下,在使盖帽39与喷出头13接触的状态下驱动吸引泵45,使负压作用于喷嘴42。在吸引清洁中,能够排出喷出头13内增稠的油墨、气泡。从喷嘴42排出的油墨作为废液收容在废液罐43中。
滑架15也可以具备油墨流路47。滑架15也可以具备多个油墨流路47。油墨流路47位于比供给口27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将未供给至油墨储存部14而从油墨储存部14泄漏的油墨排出至滑架15外。打印机11也可以构成为,废液罐43设于油墨供给位置SP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且经由油墨流路47排出的油墨被收容在废液罐43中。
如图4所示,打印机11具备:引导从卷筒体R抽出的介质18的引导部件49、在输送区域TA中输送介质18的输送部50以及支承通过输送部50输送的介质18的支承台51。输送部50将从卷筒体R抽出的介质18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输送。需要指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方向是指沿着以引导部件49、支承台51为代表的、打印机11所具备的部件输送介质18的方向。输送部50具备在输送方向上设于引导部件49与支承台51之间的输送辊对52以及在输送方向上设于支承台51与排出口19之间的排出辊对53。输送辊对52及排出辊对53通过在夹入介质18的状态下旋转而输送介质18。
输送部50将从卷筒体R抽出的介质18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输送,并将介质18从排出口19向排出方向排出。排出口19位于比与滑架15一起移动的喷出头13对介质18进行印刷的印刷位置更靠前方的位置。输送部50将位于印刷位置的介质18朝向前方输送,并从排出口19朝向前方排出。即,印刷位置处的输送方向和排出方向与前方一致。
打印机11具备总体控制打印机11中的各机构的驱动的控制部55。控制部55例如由包括计算机及存储器的处理电路等构成。控制部55按照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控制在打印机11中执行的各种动作。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不执行印刷的待机状态时,滑架15位于起始位置HP。
如图2所示,在从供给口27向油墨储存部14供给油墨时,控制部55使滑架15移动至油墨供给位置SP。
如图5所示,当打印机罩23处于开放位置OP时,不管盖部件16的位置如何,均露出供给口27。即,能够保持使盖部件16位于第一位置P1地卸下栓29。用户能够在使盖部件16位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例如通过将收容油墨的收容体57插入供给口27而向油墨储存部14供给油墨。
在拆装栓29的情况、将收容体57插入供给口27的情况以及将收容体57从供给口27拔出的情况等下,附着于栓29、收容体57等的油墨有时会向供给口27的周围飞散。
飞散至比供给口27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位置的油墨由于重力而下降,并附着于油墨储存部14的上表面。飞散至比供给口27更靠第一方向D1的位置的油墨附着于第二部分32。飞散至比供给口27更靠第二方向D2的位置的油墨附着于第三部分33。
如图6所示,在清理飞散的油墨的情况下,使盖部件16位于第二位置P2。在位于第二位置P2的盖部件16中,以第二部分32与第三部分33相对的方式使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和第三部分33位于比第一供给口27a~第四供给口27d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清理附着于盖部件16及油墨储存部14的油墨。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盖部件16能够转动至限制油墨储存部14脱离滑架15的第一位置P1和容许油墨储存部14脱离滑架15的第二位置P2。在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中,第一部分31位于油墨储存部14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第二部分32的下端32b位于比供给口27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因此,从水平方向观察时,盖部件16覆盖供给口27,容易挡住飞散的油墨。在位于第二位置P2的盖部件16中,由于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位于比供给口27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清理附着于盖部件16的油墨。由此,能够容易地清理飞散的油墨。
(2)在壳体12设有覆盖开口部21的打印机罩23。因此,即便是不管盖部件16的位置如何均使供给口27露出,由于供给口27被位于覆盖位置CP的打印机罩23覆盖,所以能够降低异物附着于供给口27或异物经由供给口27混入油墨储存部14内的忧虑。
(3)在滑架15位于油墨供给位置SP时,盖部件16的第二部分32位于输送区域TA与供给口27之间。因此,能够降低输送区域TA被在供给口27处飞散的油墨污染的忧虑。
(4)第一供给口27a及第二供给口27b被夹在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的第二部分32与第三部分33之间。由此,从第一供给口27a或第二供给口27b向第一方向D1飞散的油墨能够被第二部分32挡住,而向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飞散的油墨能够被第三部分33挡住。
(5)滑架15具备油墨流路47。因此,即使在向例如第一油墨储存部14a供给的第一油墨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油墨流路47将第一油墨排出到滑架15外,能够降低第一油墨进入第二油墨储存部14b的忧虑。即,即使在多个油墨储存部14储存种类彼此不同的油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种类不同的油墨彼此之间混合的忧虑。
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下进行变更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打印机11也可以是将1个油墨贮存部14搭载于滑架15并喷出1种油墨来进行印刷的单色打印机。打印机11还可以是将2个油墨储存部14搭载于滑架15并喷出2种油墨来进行双色印刷的打印机。即,滑架15也可以搭载具有第一供给口27a且储存第一油墨的第一油墨储存部14a和具有第二供给口27b且储存第二油墨的第二油墨储存部14b。搭载于滑架15的油墨储存部14的数量既可以是3个,也可以是5个以上。
·油墨流路47不限于设于滑架15的底壁,也可以设于滑架15的侧壁。油墨流路47若设于比供给口27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则能够将从供给口27泄漏并向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移动的油墨排出到滑架15外。
·打印机11也可以具备设于滑架15内的吸收材料。吸收材料也可以设置成与多个油墨储存部14单独对应。也可以使吸收材料吸收泄漏的油墨。也可以将吸收材料的一部分配置在滑架15外,构成通过吸收材料将油墨向滑架15外排出的油墨流路。
·也可以是,在滑架15位于油墨供给位置SP时,油墨流路47位于盖帽39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盖帽39也可以容纳经由油墨流路47排出到滑架15外的油墨。
·在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中,第二部分32也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第一供给口27a与滑架15的侧壁之间。在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中,第三部分33也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第四供给口27d与滑架15的侧壁之间。
·在位于第一位置P1的盖部件16中,第二部分32也可以位于比第一供给口27a~第四供给口27d中的至少1个供给口27更靠第二方向D2的位置。例如,第二部分32也可以位于第一供给口27a与第二供给口27b之间、第二供给口27b与第三供给口27c之间、第三供给口27c与第四供给口27d之间中的任一方的位置。也可以使位于比第四供给口27d更靠第二方向D2的第三部分33作为第二部分发挥作用。
·第二部分32也可以设于供给口27的前方或后方。
·也可以在起始位置HP进行向油墨贮存部14供给油墨。在从供给口27向油墨储存部14供给油墨时,控制部55也可以使滑架15在起始位置HP待机。
以下,描述从上述实施方式及变更例掌握到的技术方案及其作用效果。
(A)打印机具备:滑架,搭载有喷出油墨的喷出头和储存向所述喷出头供给的所述油墨的油墨储存部,并沿引导轴移动;以及盖部件,设于所述滑架,所述油墨储存部相对于所述滑架能够拆装,所述盖部件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盖部件使所述油墨储存部所具有的供给口露出,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盖部件中,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油墨储存部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而限制所述油墨储存部脱离所述滑架,而第二部分的下端位于比所述供给口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盖部件容许所述油墨储存部脱离所述滑架,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盖部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比所述供给口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盖部件能够转动至限制油墨储存部脱离滑架的第一位置和容许油墨储存部脱离滑架的第二位置。在位于第一位置的盖部件中,第一部分位于油墨储存部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第二部分的下端位于比供给口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因此,从水平方向观察时,盖部件覆盖供给口,容易挡住飞散的油墨。在位于第二位置的盖部件中,由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位于比供给口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清理附着于盖部件的油墨。由此,能够容易地清理飞散的油墨。
(B)也可以是,打印机具备:控制部,在从所述供给口向所述油墨储存部供给所述油墨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滑架移动至油墨供给位置;壳体,具有位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开口部;以及打印机罩,设于所述壳体,并能够移动至覆盖所述开口部的覆盖位置和与所述覆盖位置不同的开放位置,在所述打印机罩处于所述开放位置时,所述供给口露出而不管所述盖部件的位置如何。
根据该结构,在壳体上设置覆盖开口部的打印机罩。因此,即便不管盖部件的位置如何均使供给口露出时,由于供给口被位于覆盖位置的打印机罩覆盖,从而也能够降低异物附着在供给口或异物经由供给口混入油墨储存部内的忧虑。
(C)也可以是,打印机具备输送被喷出所述油墨的介质的输送部,当所述滑架位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且所述盖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位于通过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介质的输送区域与所述供给口之间。
根据该结构,在滑架位于油墨供给位置时,盖部件的第二部分位于输送区域与供给口之间。因此,能够降低输送区域因在供给口处飞散的油墨而受到污染的忧虑。
(D)在打印机中,也可以是,所述油墨储存部是具有作为所述供给口的第一供给口的第一油墨储存部,所述滑架搭载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和具有第二供给口的第二油墨储存部,并向第一方向及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盖部件中,位于比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和所述第二油墨储存部更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下端位于比所述第一供给口和所述第二供给口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位于比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和所述第二油墨储存部更靠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部分的下端位于比所述第一供给口和所述第二供给口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第一供给口和第二供给口被夹在位于第一位置的盖部件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由此,从第一供给口或第二供给口向第一方向飞散的油墨能够被第二部分挡住,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飞散的油墨能够被第三部分挡住。
(E)在打印机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储存作为所述油墨的第一油墨,所述第二油墨储存部储存第二油墨,所述滑架具备油墨流路,所述油墨流路将从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泄漏的所述第一油墨或从所述第二油墨储存部泄漏的所述第二油墨排出到所述滑架外。
根据该结构,滑架具备油墨流路。因此,即便在向例如第一油墨储存部供给的第一油墨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油墨流路将第一油墨排出到滑架外,能够降低第一油墨进入第二油墨储存部的忧虑。即,即使在多个油墨储存部储存种类彼此不同的油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种类不同的油墨彼此之间混合的忧虑。
(F)在打印机中,也可以是,所述油墨储存部是储存作为所述油墨的第一油墨的第一油墨储存部,所述滑架搭载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和储存第二油墨的第二油墨储存部,并向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滑架具备油墨流路,所述油墨流路将从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泄漏的所述第一油墨或从所述第二油墨储存部泄漏的所述第二油墨排出到所述滑架外。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与上述打印机同样的效果。
Claims (6)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滑架,喷出头和油墨储存部搭载于所述滑架,所述喷出头喷出油墨,所述油墨储存部储存向所述喷出头供给的所述油墨,所述滑架沿引导轴移动;以及
盖部件,设于所述滑架,
所述油墨储存部相对于所述滑架能够拆装,
所述盖部件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盖部件使所述油墨储存部所具有的供给口露出,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盖部件中,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油墨储存部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以限制所述油墨储存部脱离所述滑架,而第二部分的下端位于比所述供给口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
在所述盖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油墨储存部能够脱离所述滑架,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比所述供给口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还具备:
控制部,在从所述供给口向所述油墨储存部供给所述油墨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滑架移动至油墨供给位置;
壳体,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位于处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的所述滑架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以及
打印机罩,设于所述壳体,并能够移动至覆盖所述开口部的覆盖位置和与所述覆盖位置不同的开放位置,
当所述打印机罩处于所述开放位置时,所述供给口露出而不管所述盖部件的位置如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备输送部,所述输送部输送被喷出所述油墨的介质,
当所述滑架位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且所述盖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位于通过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介质的输送区域与所述供给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储存部是第一油墨储存部,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具有作为所述供给口的第一供给口,
所述滑架搭载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和具有第二供给口的第二油墨储存部,并向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
在所述盖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
位于比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和所述第二油墨储存部更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下端位于比所述第一供给口和所述第二供给口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
位于比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和所述第二油墨储存部更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的第三部分的下端位于比所述第一供给口和所述第二供给口更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储存作为所述油墨的第一油墨,
所述第二油墨储存部储存第二油墨,
所述滑架具备油墨流路,所述油墨流路将从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泄漏的所述第一油墨及从所述第二油墨储存部泄漏的所述第二油墨中的至少一方排出到所述滑架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储存部是储存作为所述油墨的第一油墨的第一油墨储存部,
所述滑架搭载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和储存第二油墨的第二油墨储存部,并具备油墨流路,所述油墨流路将从所述第一油墨储存部泄漏的所述第一油墨及从所述第二油墨储存部泄漏的所述第二油墨中的至少一方排出到所述滑架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62578A JP7268443B2 (ja) | 2019-03-28 | 2019-03-28 | プリンター |
JP2019-062578 | 2019-03-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46131A CN111746131A (zh) | 2020-10-09 |
CN111746131B true CN111746131B (zh) | 2023-01-03 |
Family
ID=72604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31338.3A Active CN111746131B (zh) | 2019-03-28 | 2020-03-27 | 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79954B2 (zh) |
JP (1) | JP7268443B2 (zh) |
CN (1) | CN111746131B (zh)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17503A (ja) * | 1997-02-05 | 1998-08-18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H10286976A (ja) * | 1997-04-17 | 1998-10-27 | Minolta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H1120182A (ja) * | 1997-07-04 | 1999-01-26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CN1215661A (zh) * | 1997-03-03 | 1999-05-05 | 惠普公司 | 具有油墨相关部件的可更换装置的喷墨打印系统 |
JP2002001986A (ja) * | 2000-06-23 | 2002-01-08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170576A (ja) * | 2001-12-04 | 2003-06-17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ならびに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励振用治具 |
JP2003191480A (ja) * | 2001-12-26 | 2003-07-08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2006035867A (ja) * | 1999-07-14 | 2006-02-09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2007118314A (ja) * | 2005-10-26 | 2007-05-17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CN101132920A (zh) * | 2005-09-29 | 2008-02-2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墨盒和喷墨记录设备 |
CN101612837A (zh) * | 2008-06-26 | 2009-12-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202573289U (zh) * | 2012-04-11 | 2012-12-05 |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及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
CN103241002A (zh) * | 2012-02-13 | 2013-08-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液体收纳体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
CN104647904A (zh) * | 2013-11-15 | 2015-05-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TW201736149A (zh) * | 2016-03-30 | 2017-10-16 | Seiko Epson Corp | 蓋、 印表機 |
CN107264052A (zh) * | 2016-03-31 | 2017-10-2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罐 |
CN207359886U (zh) * | 2017-09-29 | 2018-05-1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309806A (ja) * | 1997-05-13 | 1998-11-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インク供給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
JPH10329338A (ja) * | 1997-06-04 | 1998-12-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インク吐出装置 |
JP4458227B2 (ja) | 2003-07-25 | 2010-04-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浮き上がり防止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
JP2006007734A (ja) | 2004-06-29 | 2006-01-12 | Seiko Epson Corp | キャリッジ、該キャリッジを備える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US9421781B2 (en) * | 2012-10-15 | 2016-08-2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
JP2016068510A (ja) | 2014-10-01 | 2016-05-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 |
JP2018192655A (ja) | 2017-05-15 | 2018-12-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
2019
- 2019-03-28 JP JP2019062578A patent/JP7268443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25 US US16/830,165 patent/US11179954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3-27 CN CN202010231338.3A patent/CN1117461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17503A (ja) * | 1997-02-05 | 1998-08-18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CN1215661A (zh) * | 1997-03-03 | 1999-05-05 | 惠普公司 | 具有油墨相关部件的可更换装置的喷墨打印系统 |
JPH10286976A (ja) * | 1997-04-17 | 1998-10-27 | Minolta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H1120182A (ja) * | 1997-07-04 | 1999-01-26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6035867A (ja) * | 1999-07-14 | 2006-02-09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2002001986A (ja) * | 2000-06-23 | 2002-01-08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170576A (ja) * | 2001-12-04 | 2003-06-17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ならびに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励振用治具 |
JP2003191480A (ja) * | 2001-12-26 | 2003-07-08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CN101132920A (zh) * | 2005-09-29 | 2008-02-2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墨盒和喷墨记录设备 |
JP2007118314A (ja) * | 2005-10-26 | 2007-05-17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CN101612837A (zh) * | 2008-06-26 | 2009-12-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3241002A (zh) * | 2012-02-13 | 2013-08-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液体收纳体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
CN202573289U (zh) * | 2012-04-11 | 2012-12-05 |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及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
CN104647904A (zh) * | 2013-11-15 | 2015-05-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TW201736149A (zh) * | 2016-03-30 | 2017-10-16 | Seiko Epson Corp | 蓋、 印表機 |
CN107264052A (zh) * | 2016-03-31 | 2017-10-2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罐 |
CN207359886U (zh) * | 2017-09-29 | 2018-05-1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268443B2 (ja) | 2023-05-08 |
JP2020157731A (ja) | 2020-10-01 |
US11179954B2 (en) | 2021-11-23 |
US20200307287A1 (en) | 2020-10-01 |
CN111746131A (zh) | 2020-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79770B (zh) | 罐 | |
US10245838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EP4098450B1 (en) |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tank | |
CN116238252A (zh) | 喷墨记录设备和在将墨注入墨罐时防止墨滴落的墨罐 | |
JP2020032695A (ja) |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2206041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7124937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18140608A (ja) |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CN107323094B (zh) | 罐 | |
JP6988174B2 (ja) | タンク | |
CN111746131B (zh) | 打印机 | |
US20020057317A1 (en) | Ink container configured for use with printer | |
CN111703209B (zh) | 罐 | |
JP2005225198A (ja) | 液体吐出性能維持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19025821A (ja) | 液体消費装置 | |
CN111746132B (zh) | 打印机以及墨水供给单元 | |
US20200230965A1 (en) | System | |
JP2018171765A (ja) | 液体消費装置 | |
JP7135602B2 (ja) | タンク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 |
JP6296377B2 (ja)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 |
CN112895714A (zh) | 液体喷出装置 | |
JP2018171766A (ja) | タンク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 |
JP2020032698A (ja) |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05225197A (ja) | 液体吐出性能維持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