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6149A - 蓋、 印表機 - Google Patents

蓋、 印表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6149A
TW201736149A TW106109037A TW106109037A TW201736149A TW 201736149 A TW201736149 A TW 201736149A TW 106109037 A TW106109037 A TW 106109037A TW 106109037 A TW106109037 A TW 106109037A TW 201736149 A TW201736149 A TW 2017361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over
injection port
printer
ink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9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denao Suzuki
Naomi Kimura
Shoma Kudo
Soshi Okawa
Koji Kawai
Purnomo Ekie
Gigih Agung Pratomo Muhamad
Auf Muhama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36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6149A/zh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於先前之蓋或印表機中,對於便利性仍有改善餘地。 本發明之蓋可對墨水匣裝卸,且在安裝於上述墨水匣之狀態下可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上述墨水匣具有可收納供給至列印頭之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且該蓋之特徵在於具有:被覆部,其可被覆上述墨水注入口;密封部,其可插入上述墨水注入口並自上述被覆部突出,且在插入上述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將上述墨水注入口封蓋;及裙擋部,其自上述密封部側觀察上述被覆部時位於上述密封部之外側,且於上述密封部自上述被覆部突出之方向,自上述被覆部突出;上述裙擋部較上述密封部更為突出。

Description

蓋、印表機
本發明係關於蓋、印表機等。
先前,作為印表機之一例,已知有噴墨印表機。於噴墨印表機中,藉由自列印頭對列印用紙等列印媒體噴出墨水,而可進行對列印媒體之列印。於此種噴墨式印表機中,先前已知有將墨水自墨水匣單元供給於噴射頭之構成(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5482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墨水匣單元具有:具有墨水注入口之墨水匣;封蓋墨水匣之墨水注入口之封蓋構件(蓋);及收納墨水匣之墨水匣盒。於封蓋構件設有嵌合於墨水注入口之環狀之嵌合部。藉由封蓋構件之嵌合部壓入於墨水注入口,而將墨水注入口封蓋。又,於該墨水匣單元中,用以支持自墨水注入口取下之封蓋構件之交叉部(支持部)設於墨水匣盒。藉由將嵌合部之內周壓入交叉部而將封蓋構件支持於交叉部。此處,會有墨水匣內之墨水或自墨水注入口注入墨水時附著於墨水注入口之墨水等會附著於封蓋構件之情況。認為因將封蓋構件自墨水注入口或交叉部抽出時之力道,而使附著於封蓋構件之墨水自封蓋構件向周圍飛散。如此,於先前之蓋或印表機中,對於便利性有改善之餘地。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至少可解決上述問題者,可作為以下形態或應用例而實現。 [應用例1]一種蓋,其可對墨水匣裝卸,且在安裝於上述墨水匣之狀態下可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上述墨水匣具有可收納供給至列印頭之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且該蓋之特徵在於具有:被覆部,其可被覆上述墨水注入口;密封部,其可插入於上述墨水注入口地自上述被覆部突出,且在插入上述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將上述墨水注入口封蓋;及裙擋部,其自上述密封部側觀察上述被覆部時位於上述密封部之外側,於上述密封部自上述被覆部突出之方向,自上述被覆部突出,上述裙擋部較上述密封部更為突出。 於該蓋中,於密封部之外側自被覆部突出之裙擋部較密封部更突出。因此,例如即使因將於密封部附著有墨水之蓋自墨水注入口抽出時之力道而使墨水自密封部飛散,亦易以裙擋部捕捉飛散之墨水。藉此可提高蓋之便利性。 [應用例2]一種印表機,其特徵在於具有:列印頭,其可噴射墨水;墨水匣,其具有可收納供給至上述列印頭之上述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框體,其覆蓋上述墨水匣之除上述墨水注入口以外的部分之至少一部分;及托盤,其可載置於該蓋安裝於上述墨水匣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可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蓋,上述托盤設於上述框體。 於該印表機中,將可封蓋墨水匣之墨水注入口之蓋自墨水注入口卸下之狀態下可載置於托盤。根據該構成,易避免將載置於托盤之蓋自托盤抬起時對蓋施加力道。可將蓋平穩地自托盤抬起。因此而不易使墨水飛散。 [應用例3]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上述托盤構成為可對上述框體裝卸。 於該印表機中,由於托盤可對框體裝卸,故例如藉由自框體卸下托盤而易清潔托盤。 [應用例4]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上述托盤具有:可載置上述蓋之載置面;及於上述托盤之使用姿勢下自上述載置面向上方突出,而區劃上述載置面之隔板;於上述使用姿勢下,上述載置面傾斜,於以上述載置面之傾斜之高低而將上述載置面區分成較高區域與較低區域之2個區域時,上述隔板至少設於上述較低區域。 於上述印表機中,由於區劃有托盤中隔板傾斜之載置面之至少最低位置,故可使沿著載置面之傾斜流下之墨水滯留於隔板。 [應用例5]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於上述托盤之上述載置面,設有自上述載置面向上方突出、可載置上述蓋之肋部。 於該印表機中,將蓋載置於托盤時,可藉由肋部使蓋之至少一部分自載置面浮起。藉此,易避免附著於載置面之墨水附著於蓋。 [應用例6]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上述肋部設於上述載置面之上述較低區域,將上述蓋載置於上述載置面時,上述蓋中可插入上述墨水匣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密封部,位於與上述肋部之間設有間隙之區域。 於該印表機中,將蓋載置於托盤之載置面時,由於蓋之密封部位於與托盤之肋部之間設有間隙之區域,因此易避免附著於密封部之墨水附著於托盤之肋部。 [應用例7]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印表機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上述印表機時,上述托盤與上述墨水注入口排列於沿著上述印表機之一邊之第1方向。 [應用例8]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具有可將設於上述蓋之繫留部繫留之連接部,於上述印表機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上述印表機時,上述連接部之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位置,位在上述托盤之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位置與上述墨水注入口之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位置之間。 於該印表機中,於印表機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印表機時,易使連接部至托盤之距離與連接部至墨水注入口之距離一致。 [應用例9]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印表機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上述印表機時,上述連接部之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位置,位在上述托盤之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中心位置與上述墨水注入口之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中心位置之間。 於該印表機中,於印表機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印表機時,易使連接部至托盤之距離與連接部至墨水注入口之距離更一致。 [應用例10]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印表機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上述印表機時,上述墨水注入口位於上述印表機之區域之內側,將與上述第1方向交叉且自上述一邊朝向上述墨水注入口之方向設為第2方向,上述框體具有位於較上述墨水注入口更為上述第2方向之側壁,上述側壁具有隨著自上方向下方下降而向上述第2方向傾斜之傾斜壁,上述連接部設於上述傾斜壁。 於該印表機中,由於連接部設於框體之傾斜壁,因此將蓋之繫留部繫留於連接部時,可減輕繫留部自側壁向第2方向之反方向突出。 [應用例11]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於注入墨水時,對上述墨水注入口插入有收納上述墨水且可經由上述墨水注入口對上述收納部注入上述墨水之墨水注入用容器之噴嘴,於設於上述噴嘴之定位部與上述墨水注入口之前端抵接而完成上述噴嘴向上述墨水注入口插入之定位時,上述墨水注入用容器與上述連接部之間空出間隙。 於該印表機中,於注入墨水時,對墨水注入口插入有收納墨水且可經由墨水注入口對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用容器之噴嘴,於設於噴嘴之定位部與墨水注入口之前端抵接,且定位噴嘴向墨水注入口之插入時,易避免墨水注入用容器與連接部接觸。 [應用例12]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具有複數個上述墨水注入口,於每個上述墨水注入口設有顯示墨水相關資訊之標識。 於該印表機中,由於對每個墨水注入口設有標識,因此易個別地識別複數個墨水注入口。 [應用例13]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上述標識係附於上述框體之標籤,上述標籤之形狀依每個上述墨水注入口而異,於上述框體設有貼附各個上述標籤之貼附區域,上述貼附區域之形狀係對應於上述標籤之形狀、依每個相對應之上述標籤而異。 於該印表機中,對應於對每個墨水注入口形狀不同之標籤,貼附區域之形狀不同。藉此,易避免對對應錯誤之墨水注入口錯誤地貼附對應於墨水注入口之標籤。 [應用例14]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具有設於上述複數個墨水注入口之每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上述托盤,上述標識設於上述托盤。 於該印表機中,由於對設於每個墨水注入口之托盤設有標識,因此易對每個注入口識別複數個托盤。 [應用例15]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上述墨水匣具有可經由上述框體辨識上述墨水匣之辨識部,於上述辨識部設有表示墨水相關資訊之標識,於上述印表機之使用姿勢下正面觀察上述辨識部時,通過上述托盤之中心之垂直線與通過上述辨識部之上述標識之中心之垂直線互相錯開。 於該印表機中,正面觀察辨識部時,由於托盤之中心與辨識部之標識之中心錯開,故易避免例如自托盤垂落之墨水撒於辨識部之標識。 [應用例16] 一種蓋,其可對墨水匣裝卸,且在安裝於上述墨水匣之狀態下可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上述墨水匣具有可收納供給至列印頭之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且該蓋之特徵在於具有:被覆部,其可被覆上述墨水注入口;及握持部,其於上述蓋以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方式安裝於上述墨水匣之狀態下,自上述被覆部向與上述墨水注入口側相反側突出;於上述握持部形成有隨著自上述被覆部側朝向上述握持部之與上述被覆部側相反側之端部而於朝向上述被覆部之區域之內側之方向傾斜之傾斜部。 於該蓋中,由於於握持部形成有傾斜部,故易使握持部小型化。因此易使蓋小型化。 [應用例17]上述蓋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墨水匣之使用姿勢下,上述墨水注入口相對於垂直方向傾斜,上述傾斜部對應於上述墨水注入口之傾斜而傾斜。 於該蓋中,由於傾斜部對應墨水注入口之傾斜而傾斜,故安裝於墨水注入口時易使傾斜部沿著垂直方向配置。 [應用例18]上述蓋之特徵在於:上述握持部具有:2個上述傾斜部,其等在與上述蓋之中心軸交叉之方向相對向;及2個平坦部,其連接上述2個傾斜部,且於該蓋安裝於上述墨水注入口時與上述墨水注入口之中心軸方向大致平行地相對向。 於該蓋中,與傾斜部未傾斜地向與蓋之中心軸平行之方向延伸之情形相比,可使蓋小型化。 [應用例19]一種印表機,其包含:列印頭,其可噴射墨水;墨水匣,其具有可收納供給至上述列印頭之上述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框體,其覆蓋上述墨水匣之除上述墨水注入口以外的部分之至少一部分;外蓋,其構成可對上述框體開閉,且於對上述框體打開之狀態下,可露出上述墨水匣之上述墨水注入口;及上述蓋;且該印表機之特徵在於:上述外蓋具有於將該外蓋閉合之狀態下沿著垂直方向延伸之內側面,上述蓋於以上述傾斜部與上述閉合狀態之外蓋之上述內側面對向之方式安裝於上述墨水注入口時,與上述內側面之間設有間隙。 於該印表機中,於將蓋安裝於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對框體閉合外蓋時,蓋與外蓋之間具有間隙,因此可避免蓋與外蓋抵接。藉此,將蓋安裝於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可確實對框體閉合外蓋。 [應用例20]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上述墨水注入口朝向上述閉合狀態之外蓋之上述內側面之方向傾斜,上述蓋係以上述傾斜部與上述內側面對向之方式安裝於上述墨水注入口,且將上述外蓋閉合之狀態下,上述傾斜部與上述外蓋之上述內側面大致平行。 於該印表機中,由於蓋安裝於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傾斜部與外蓋之內側面大致平行,故將蓋安裝於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對框體閉合外蓋時,可避免蓋與外蓋抵接且可將握持部之大小設為較大。 [應用例21]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上述蓋之上述傾斜部形成為該傾斜部之切線與上述蓋之中心軸之軸線所成之角度,等於或小於上述墨水注入口之前端之切線與水平線所成之角度。 於該印表機中,將蓋以傾斜部朝向外蓋之內側面側之方式安裝於墨水注入口,且閉合外蓋時,可避免蓋與外蓋抵接且可將握持部之大小設為較大。 [應用例22]一種印表機,其特徵在於具有:列印頭,其可噴射墨水;墨水匣,其具有可收納供給至上述列印頭之上述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框體,其覆蓋上述墨水匣之除上述墨水注入口以外的部分之至少一部分;及托盤,其具有可載置蓋的載置面,該蓋在安裝於上述墨水匣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可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且於上述托盤之使用姿勢下,上述載置面為傾斜,於上述使用姿勢下,上述蓋在安裝於上述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與上述托盤之上述載置面之傾斜相同地傾斜。 於該印表機中,安裝於墨水注入口之蓋與托盤之載置面成為相同之傾斜。因此,將蓋自墨水注入口取下並移設至托盤時,易保持蓋傾斜之狀態移動至托盤。其結果,可使將蓋自墨水注入口卸下並移設至托盤時之作業容易。藉此,可提高印表機之便利性。 [應用例23]一種印表機,其特徵在於包含:列印頭,其可噴射墨水;墨水匣,其具有可收納供給至上述列印頭之上述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蓋,其可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及框體,其覆蓋上述墨水匣之除上述墨水注入口以外的部分之至少一部分;於上述框體區劃形成有使上述墨水注入口露出之開口部,於上述蓋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於上述蓋與區劃上述開口部之邊緣之間具有間隙。 於該印表機中,墨水注入口自形成於覆蓋除墨水匣之出墨水注入口以外的部分之至少一部分之框體之開口部露出。於該印表機中,於蓋安裝於墨水匣之狀態下,於蓋與開口部之間具有間隙。根據該構成,由於蓋可通過開口部之內側,故例如將蓋安裝於墨水匣之狀態下,可自印表機卸下框體。 [應用例24]上述印表機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墨水匣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周圍,具備可吸收墨水之吸收材。 於該印表機中,例如可藉由吸收材吸收灑落於墨水匣之墨水注入口周圍之墨水。
針對實施形態,一面參照附圖進行說明。另,各圖式中,為了設各構成為可辨識程度之大小,而構成或構件之縮尺有差異。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具有液體噴射裝置之一例的列印單元3、並排設置於列印單元3之側部之墨水匣單元4、及掃描器單元5。列印單元3具有框體6。框體6構成列印單元3之外殼。於框體6之內部收納有列印單元3之機構單元(後述)。墨水匣單元4具有框體7與複數(2個或超過2個之個數)個墨水匣10。另,於本實施形態中,設有4個墨水匣10。框體6與框體7與掃描器單元5構成印表機1之外殼。另,作為印表機1,亦可採用省略掃描器單元5之構成。印表機1可利用墨水於列印用紙等列印媒體P上進行列印。列印媒體P為實施列印之媒體之一例。 此處,於圖1標註有相互正交之座標軸XYZ軸。對於此後所示之圖於必要時亦標註XYZ軸。該情況下,各圖之XYZ軸與圖1之XYZ軸對應。圖1係圖示於由X軸與Y軸規定之XY平面配置印表機1之狀態。於本實施形態中,於XY平面與水平之平面一致之狀態下將印表機1配置於XY平面時之狀態為印表機1之使用狀態。將在與水平面一致之XY平面配置印表機1時之印表機1之姿勢稱作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 以下,表示印表機1之構成零件或單元之圖或說明中記述為X軸、Y軸及Z軸之情形時,意指將其構成零件或單元組裝(搭載)於印表機1之狀態下之X軸、Y軸及Z軸。又,亦將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之各構成零件或單元之姿勢稱為該等構成零件或單元之使用姿勢。而且,以下,於印表機1或其構成零件、單元等之說明中,未特別說明時,係各個使用姿勢下之說明。 Z軸係與XY平面正交之軸。印表機1之使用狀態下,Z軸方向成為垂直上方向。而且,於印表機1之使用狀態下,於圖1中,-Z軸方向為垂直下方向。另,XYZ軸之各者中,箭頭之方向表示+(正)方向,與箭頭之方向相反之方向表示-(負)方向。另,上述4個墨水匣10沿著Y軸排列。因此,Y軸方向亦可定義為4個墨水匣10排列之方向。 於列印單元3設有排紙部21。於列印單元3中,自排紙部21排出列印媒體P。於列印單元3中,設有排紙部21之面作為正面22。列印單元3之正面22與掃描器單元5之正面22互相位於同一平面內。即,印表機1之正面22包含列印單元3之正面22與掃描器單元5之正面22。 於印表機1中,掃描器單元5之垂直朝上之面作為上表面23。墨水匣單元4設於與正面22及上表面23交叉之側部中面向X軸方向之側部。於框體7設有窗部25。窗部25於框體7中設於正面26與上表面27交叉之側面28。此處,墨水匣單元4之正面26朝向與印表機1之正面22相同之方向(本實施形態中為Y軸方向)。墨水匣單元4之正面26位於與印表機1之正面22相同之平面內。即,墨水匣單元4之正面26位於與列印單元3之正面22相同之平面內。藉此,於印表機1之外觀中,可減輕列印單元3與墨水匣單元4之間之凹凸,因此移送印表機1時等可不易碰撞周圍之環境。 於墨水匣單元4中,窗部25具有光透過性。並且,在與窗部25重疊之位置,設有上述4個墨水匣10。於墨水匣10設有收納部29。於墨水匣10中,墨水收納於收納部29。並且,窗部25設於墨水匣10中與收納部29重疊之位置。因此,使用印表機1之作業者可經由窗部25透過框體7辨識4個墨水匣10之收納部29。於本實施形態中,窗部25作為形成於框體7之開口設置。作業者可經由開口即窗部25辨識4個墨水匣10。另,窗部25不限於開口,亦可以例如具有光透過性之構件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與各墨水匣10之窗部25面對之收納部29之壁之至少一部分具有光透過性。自各收納部29之具有光透過性之部位可辨識收納部29內之墨水。因此,作業者藉由經由窗部25辨識4個墨水匣10,而可辨識各墨水匣10之收納部29之墨水之量。即,於墨水匣10中,可將面對窗部25之部位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可辨識墨水之量之辨識部活用。藉此,作業者可經由窗部25透過框體7辨識4個墨水匣10之辨識部。 於印表機1中,列印單元3與掃描器單元5互相重疊。於使用列印單元3之狀態下,掃描器單元5位於列印單元3之垂直上方。掃描器單元5為平台類型,如圖2所示,具有可開閉地旋動之原稿外蓋31,與打開原稿外蓋31之狀態下露出之原稿載置面32。另,於圖2中圖示將原稿外蓋31打開之狀態。掃描器單元5具有影像感應器等攝像元件(未圖示)。掃描器單元5可經由攝像元件,將載置於原稿載置面32之用紙等原稿上所描繪之圖像作為圖像資料讀取。因此,掃描器單元5作為圖像等之讀取裝置發揮功能。 如圖3所示,掃描器單元5構成為可對列印單元3旋動。掃描器單元5亦具有作為列印單元3之蓋之功能。作業者藉由將掃描器單元5向Z軸方向抬起,而可使掃描器單元5對列印單元3旋動。藉此,可使作為列印單元3之蓋發揮功能之掃描器單元5對列印單元3打開。於圖3中,圖示使掃描器單元5對列印單元3打開之狀態。 如圖3所示,列印單元3具有機構單元41。機構單元41具有列印部42。於列印單元3中,列印部42收納於框體6。列印部42以搬送裝置(未圖示)對向Y軸方向搬送之列印媒體P以墨水進行列印。另,未圖示之搬送裝置將列印媒體P向Y軸方向間歇性地搬送。列印部42構成為可藉由移動裝置(未圖示)而沿著X軸往返移動。墨水匣單元4對列印部42供給墨水。另,於印表機1中,墨水匣單元4之至少一部分向框體6之外側突出。另,列印部42收納於框體6。藉此,可以框體6保護列印部42。 此處,沿著X軸之方向不限於與X軸完全平行之方向,除與X軸正交之方向外,亦包含因誤差或公差等而傾斜之方向。同樣,沿著Y軸之方向不限於與Y軸完全平行之方向,除與Y軸正交之方向外,亦包含因誤差或公差等而傾斜之方向。沿著Z軸之方向不限於與Z軸完全平行之方向,除與Z軸正交之方向外,亦包含因誤差或公差等而傾斜之方向。即,沿著任意之軸或面之方向不限於與該等任意之軸或面完全平行之方向,除與該等任意之軸或面正交之方向外,亦包含因誤差或公差等而傾斜之方向。 墨水匣單元4具有墨水匣10。於本實施形態中,墨水匣單元4具有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為4個)墨水匣10。複數個墨水匣10位於列印單元3之框體6之外側。複數個墨水匣10收納於框體7之內部。藉此,能以框體7保護墨水匣10。框體7位於框體6之外側。以螺絲將框體7對框體6固定。即,以螺絲將墨水匣單元4對列印單元3固定。 另,於本實施形態中,墨水匣單元4具有複數(4)個墨水匣10。但,墨水匣10之個數不限於4個,亦可採用3個或低於3個之個數、超過4個之個數。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墨水匣10互相獨立而構成。但,液體收納體之一例即墨水匣10之構成不限於此。作為液體收納體之構成,亦可採用將複數個墨水匣10形成一體而為1個液體收納體之構成。此時,於1個液體收納體設置複數個液體收納部。複數個液體收納部構成為互相個別地分開,可收納不同種類之液體。此情形時,例如可於複數個液體收納部個別地收納不同顏色之墨水。 如圖3所示,於各墨水匣10連接墨水供給管43。墨水匣10內之墨水自墨水匣單元4經由墨水供給管43供給至列印部42。於列印部42設有列印頭(未圖示)。於列印頭形成有朝向列印媒體P側之噴嘴開口(未圖示)。列印頭係所謂噴墨式列印頭。將自墨水匣單元4經由墨水供給管43供給至列印部42之墨水供給至列印頭。因此,供給至列印部42之墨水自列印頭之噴嘴開口向列印媒體P以墨滴噴出。 於上述之例中,例示列印單元3與墨水匣單元4作為互相個別之構成。即,上述之例中,框體7與框體6互為不同體。但,亦可採用框體7與框體6為一體之構成。即,亦可於列印單元3之構成中包含墨水匣單元4。框體7與框體6為一體之情形時,複數個墨水匣10可與列印部42及墨水供給管43一起收納於框體6之內部。 又,墨水匣10之配置部位不限於框體6之X軸方向之側部側。作為墨水匣10之配置部位,亦可採用例如框體6之Y軸方向之前面側。 於具有上述構成之印表機1中,一面將列印媒體P向Y軸方向搬送,且使列印部42沿著X軸往返移動,一面於特定位置以列印部42之列印頭噴出墨滴,藉此對列印媒體P進行列印。 墨水不限於水性墨水與油性墨水之任一者。又,作為水性墨水,可為具有於水性溶劑中溶解染料等溶質之構成者,或具有於水性分散介質中分散顏料等分散質之構成者之任一者。又,作為油性墨水,可為具有於油性溶劑中溶解染料等溶質之構成者,或具有於油性分散介質中分散顏料等分散質之構成者之任一者。 如圖4所示,於墨水匣單元4中,於墨水匣10附加標識44。又,墨水匣10具有注入部45、及上述辨識部之一例即辨識面46。於墨水匣10中,可經由注入部45自墨水匣10之外部對墨水匣10之內部注入墨水。注入部45通過墨水匣10之收納部29。注入部45包含筒部45A、及墨水注入口45B。筒部45A具有筒狀之構造,自墨水匣10向上方突出。墨水注入口45B係位於筒部45A之上端的開口。墨水注入口45B向上方開口。另,作業者藉由打開框體7之外蓋47,而可自框體7之外側接近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外蓋47構成為可經由鉸鏈對於本體52A旋動。 辨識面46與窗部25面對。作業者經由窗部25辨識墨水匣10之辨識面46,藉此可辨識各墨水匣10之收納部29內之墨水量。另,各墨水匣10中之墨水量係關於墨水之資訊之一者。標識44顯示關於墨水之資訊。於本實施形態中,標識44設於墨水匣10之辨識面46。 作為顯示關於墨水之資訊之標識44,可舉出例如上限標記48、或下限標記49等。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墨水匣10之辨識面46附加有上限標記48及下限標記49。作業者可將上限標記48及下限標記49作為標記,掌握墨水匣10之墨水量。另,上限標記48係表示自注入部45注入墨水時,不會自注入部45溢出般之墨水量之標準者。又,下限標記49係表示敦促墨水注入時之墨水量之標準者。亦可採用將上限標記48及下限標記49之至少一者設於墨水匣10之構成。 另,作為顯示關於墨水之資訊之標識44,亦可採用顯示各墨水匣10之墨水量之刻度等。亦可採用於上限標記48及下限標記49附加有刻度之構成,或省略上限標記48及下限標記49,僅附加刻度之構成等。又,作為表示關於墨水之資訊之標識44,亦可採用顯示收納於各墨水匣10之墨水之種類者。可舉出例如顯示墨水顏色作為墨水種類之標識44。作為顯示墨水顏色之標識44,可舉出例如表示黑色墨水之「Bk」、表示青藍色墨水之「C」、表示品紅色墨水之「M」、及表示黃色墨水之「Y」等文字或根據顏色之顯示等各種標識44。 如圖4所示,框體7包含第1框體51、及第2框體52。第1框體51較複數個墨水匣10更位於-Z軸方向。第2框體52較第1框體51更位於Z軸方向,自第1框體51之Z軸方向覆蓋複數個墨水匣10。複數個墨水匣10由第1框體51與第2框體52覆蓋。第2框體52包含本體52A與外蓋47。本體52A覆蓋墨水匣10之除注入部45以外的部分之至少一部分。本體52A係框體之一例。外蓋47位於第2框體52之X軸方向之端部。外蓋47構成面向X軸方向之側面28之一部分。如圖4所示,外蓋47構成為可對第2框體52之本體52A旋動。 若外蓋47對第2框體52之本體52A打開,則複數個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露出。藉此,作業者可自框體7之外側接近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另,墨水注入口45B以蓋53密封。對墨水匣10注入墨水時,將蓋53自注入部45卸下,開放墨水注入口45B後注入墨水。另,於印表機1中,於使用姿勢下,墨水注入口45B較水平方向更朝向上方。 另,對於每個墨水注入口45B設置蓋53。即,於本實施形態中,墨水注入口45B之個數與蓋53之個數為互相相同之個數(本實施形態中為4個)。以下,個別地識別4個蓋53之情形時,4個蓋53分別記為蓋53A、蓋53B、蓋53C及蓋53D。蓋53可對本體52A裝卸,於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中並非必須之構成。 又,於墨水匣單元4中,於本體52A設有托盤54。可於托盤54載置自注入部45卸下之蓋53。於本實施形態中,以將自注入部45卸下之蓋53載置於托盤54為目的而設置托盤54。對每個墨水注入口45B設置托盤54。即,於本實施形態中,墨水注入口45B之個數與托盤54之個數為互相相同之個數(本實施形態中為4個)。複數(本實施形態中為4個)墨水注入口45B沿著Y軸排列。又,複數(本實施形態中為4個)托盤54亦沿著Y軸排列。 以下,個別地識別4個托盤54之情形時,4個托盤54分別記為托盤54A、托盤54B、托盤54C、及托盤54D。又,以下,個別地識別4個墨水注入口45B之情形時,4個墨水注入口45B分別記為墨水注入口45B1、墨水注入口45B2、墨水注入口45B3、及墨水注入口45B4。4個墨水注入口45B中墨水注入口45B1位於最Y軸方向。即,4個墨水注入口45B自-Y軸方向向Y軸方向依序排列有墨水注入口45B4、墨水注入口45B3、墨水注入口45B2、及墨水注入口45B1。 托盤54A及蓋53A與墨水注入口45B1相對應。又,托盤54B及蓋53B與墨水注入口45B2相對應,托盤54C及蓋53C與墨水注入口45B3相對應,托盤54D及蓋53D與墨水注入口45B4相對應。 如圖4所示,第2框體52之本體52A具有被覆部71。被覆部71係於對本體52A閉合外蓋47之狀態下被外蓋47覆蓋之部分。被覆部71包含面對X軸方向之壁72、及面對與壁72交叉之方向之壁73。壁72較側面28更位於-X軸方向。壁73較上表面27(圖3)更位於-Z軸方向。於被覆部71形成有4個開口部74。4個開口部74分別與墨水匣10之配置對應而形成。開口部74跨及壁72與壁73之交叉部形成於架設於壁72與壁73之位置。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經由開口部74自本體52A露出。 又,於被覆部71設有凹部81。凹部81設於自壁72向-X軸方向凹陷之方向。對每個墨水注入口45B設置凹部81。以下,個別地識別4個凹部81之情形時,4個凹部81分別記為凹部81A、凹部81B、凹部81C、及凹部81D。此時,凹部81A與墨水注入口45B1相對應,凹部81B與墨水注入口45B2相對應,凹部81C與墨水注入口45B3相對應,凹部81D與墨水注入口45B4相對應。於正面觀察本體52A,亦即於-X軸方向觀察本體52A時,凹部81與墨水注入口45B及托盤54重疊。換言之,於正面觀察本體52A,互相對應之墨水注入口45B與托盤54位於與凹部81重疊之區域內。 又,於各凹部81設有傾斜壁82。因此,於具有4個凹部81之本體52A設有4個傾斜壁82。傾斜壁82對壁72傾斜。於本實施形態中,壁72沿著YZ平面延伸。因此,傾斜壁82對YZ平面傾斜。傾斜壁82隨著自上方向下方下降,亦即隨著自Z軸方向朝向-Z軸方向,而向-X軸方向傾斜。換言之,傾斜壁82隨著自上方向下方下降,而朝向框體7之內側,亦即隨著自上方向下方下降,而朝向列印單元3(圖3)側傾斜。 以下,個別地識別4個傾斜壁82之情形時,4個傾斜壁82分別記為傾斜壁82A、傾斜壁82B、傾斜壁82C、及傾斜壁82D。此時,傾斜壁82A與墨水注入口45B1相對應,傾斜壁82B與墨水注入口45B2相對應,傾斜壁82C與墨水注入口45B3相對應,傾斜壁82D與墨水注入口45B4相對應。另,本體52A之壁72與具有傾斜壁82之側壁對應。 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下,自Z軸方向觀察印表機1時,如圖5所示,托盤54與墨水注入口45B排列於沿著印表機1之一邊83之第1方向。於本實施形態中,沿著印表機1之一邊83之第1方向相當於Y軸方向。此處,如圖5所示,4個墨水注入口45B位於印表機1之區域內。即,4個墨水注入口45B較印表機1之一邊83更位於-X軸方向,即,較一邊83更位於列印單元3側。 而且,於圖5中觀察,將與沿著一邊83之第1方向交叉,且自一邊83朝向墨水注入口45B之方向設為第2方向,本體52A之壁72較一邊83更位於第2方向之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與沿著一邊83之第1方向交叉,且自一邊83朝向墨水注入口45B之第2方向相當於-X軸方向。又,較墨水注入口45B更位於第2方向之側壁相當於本體52A之壁72。 如圖6所示,於本體52A設有連接部84。對連接部84連接設於蓋53(圖4)之繫留部(後述)。對每個墨水注入口45B設置連接部84。即,於本實施形態中,設有4個連接部84。以下,個別地識別4個連接部84之情形時,4個連接部84分別記為連接部84A、連接部84B、連接部84C、及連接部84D。此時,連接部84A與墨水注入口45B1相對應,連接部84B與墨水注入口45B2相對應,連接部84C與墨水注入口45B3相對應,連接部84D與墨水注入口45B4相對應。 於本體52A中,連接部84設於凹部81內。連接部84具有自凹部81向X軸方向突出之突起之形態。於本實施形態中,連接部84之X軸方向之突出量納入凹部81之深度。因此,連接部84不會比凹部81之深度更突出。於凹部81內,連接部84設於傾斜壁82。即,於本實施形態中,連接部84自傾斜壁82向X軸方向突出。另,傾斜壁82不限於平坦面,亦可採用包含凹凸之面,或曲面。 此處,如圖7所示,於蓋53設有繫留部85。又,如圖7中之A-A線之剖面圖即圖8所示,蓋53包含被覆部86、密封部87、裙擋部88、及握持部89。蓋53以富有可撓性及彈性,液體或氣體不易通過之材料構成。作為構成蓋53之材料,可舉出例如橡膠或彈性體等。 被覆部86具有可自上方被覆墨水注入口45B之大小及形狀。於本實施形態中,被覆部86構成可自上方被覆墨水注入口45B之板狀部分。密封部87自被覆部86突出。於本實施形態中,密封部87自被覆部86筒狀地突出,內側中空地構成。密封部87可插入於墨水注入口45B,於插入於墨水注入口45B之狀態封蓋墨水注入口45B。密封部87與墨水注入口45B成為緊密嵌合之關係。即,藉由密封部87壓入於墨水注入口45B,而封蓋墨水注入口45B。藉此,以蓋53封蓋墨水注入口45B時,可提高墨水注入口45B與密封部87之間之氣密性。 另,以下有將藉由密封部87插入於墨水注入口45B而封蓋墨水注入口45B之狀態,表現為將蓋53安裝於注入部45之狀態。以下,未特別說明時,將蓋53安裝於注入部45之狀態是指藉由密封部87插入於墨水注入口45B而封蓋墨水注入口45B之狀態。若將墨水注入口45B以蓋53封蓋,則密封部87插入於墨水注入口45B,因此會有於密封部87附著墨水匣10內之墨水或附著有附著於筒部45A之墨水等之情況。 自密封部87側觀察被覆部86時,裙擋部88位於密封部87之外側,自被覆部86突出。裙擋部88自被覆部86突出之方向與密封部87自被覆部86突出之方向相同。裙擋部88自被覆部86突出之量大於密封部87自被覆部86突出之量。即,裙擋部88較密封部87更突出。因此,例如即使因將於密封部87附著有墨水之蓋53自墨水注入口45B抽出時之力道而使墨水自密封部87飛散,亦易以裙擋部88捕捉飛散之墨水。藉此可提高蓋53之便利性。 於本實施形態中,自密封部87側觀察被覆部86時,裙擋部88遍及包圍密封部87之區域設置。但,裙擋部88不限於遍及包圍密封部87之區域全周而較密封部87突出之形態。亦可採用將裙擋部88部分地切除之構成。此種構成亦可獲得減輕墨水飛散之效果。 若將密封部87插入於墨水注入口45B,則筒部45A位於密封部87與裙擋部88之間。換言之,若將密封部87插入於墨水注入口45B,則筒部45A藉由密封部87與裙擋部88夾持。另,裙擋部88與筒部45A可為緊密嵌合之關係,亦可為間隙嵌合之關係。亦即,即使設定為將裙擋部88壓入筒部45A,亦可設定為將密封部87插入於墨水注入口45B之狀態下於裙擋部88與筒部45A之間空出間隙。 握持部89設於被覆部86之與密封部87之側相反側。握持部89自被覆部86向與密封部87側相反側突出。作業者可抓住握持部89對注入部45裝卸蓋53。 繫留部85自被覆部86棒狀延伸。繫留部85自被覆部86向與密封部87突出之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於繫留部85之與被覆部86側相反側之端部設有被連接部91。被連接部91自繫留部85筒狀地突出。於本實施形態中,被連接部91自繫留85部突出之方向與密封部87自被覆部86突出之方向相同。於筒狀地突出之被連接部91之內側形成有凹部92。 藉由對被連接部91之凹部92插入本體52A之連接部84(圖6),使繫留部85繫留於本體52A之連接部84。另,於本實施形態中,凹部92與連接部84成緊密嵌合之關係。即,藉由將連接部84壓入於凹部92,而使被連接部91連接於連接部84。藉此,可提高被連接部91對於連接部84之固定力,因此將繫留部85繫留於連接部84時,蓋53不易自本體52A脫落。 如前述,於本實施形態中,連接部84設於凹部81內之傾斜壁82。因此,將蓋53之繫留部85繫留於連接部84時,可減輕繫留部85自本體52A之壁72向X軸方向突出。 於本實施形態中,將繫留部85繫留於連接部84之狀態下,如圖4所示,可將蓋53安裝於注入部45。又。將繫留部85繫留於連接部84之狀態下,亦可將自注入部45卸下之蓋53載置於托盤54。即,於本實施形態中,繫留部85具有於將繫留部85繫留於連接部84之狀態下,可將蓋53安裝於注入部45之長度,且具有可將自注入部45卸下之蓋53載置於相對應之托盤54之長度。 將繫留部85繫留於連接部84之狀態下,如圖9所示,可將1個蓋53僅載置於4個托盤54中對應之托盤54。又,將繫留部85繫留於連接部84之狀態下,可將1個蓋53僅安裝於4個注入部45中對應之注入部45。即,將繫留部85繫留於連接部84之狀態下之蓋53的可動範圍,係對應之墨水注入口45B與對應之托盤54之間之範圍。可實現其之一個要件係於正面觀察本體52A,亦即於-X軸方向觀察本體52A時,連接部84之沿著Y軸方向之位置P1位在位置P2與位置P3之間。 此相當於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印表機1時,連接部84之沿著第1方向之位置P1位在托盤54之沿著第1方向之位置P2與墨水注入口45B之沿著第1方向之位置P3之間。位置P2係與連接部84相對應之托盤54之沿著Y軸方向之位置。又,位置P3係與連接部84相對應之墨水注入口45B之沿著Y軸方向之位置。此處,位置P2係托盤54之-Y軸方向之端部之位置。位置P3係墨水注入口45B之Y軸方向之端部之位置。藉此,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印表機1時,易使連接部84至托盤54之距離與連接部84至墨水注入口45B之距離一致。根據該要件,蓋53之可動範圍可設於對應之墨水注入口45B與對應之托盤54之間之範圍。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正面觀察本體52A,亦即於-X軸方向觀察本體52A時,連接部84之沿著Y軸方向之位置P1位在位置P4與位置P5之間。位置P4係與連接部84相對應之托盤54之中心之位置。位置P5係墨水注入口45B之中心之位置。此相當於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印表機1時,連接部84之沿著第1方向之位置位在托盤54之沿著第1方向之中心位置與墨水注入口45B之沿著第1方向之中心位置之間。藉此,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印表機1時,易使連接部84至托盤54之距離與連接部84至墨水注入口45B之距離更一致。根據該要件,可將蓋53之可動範圍維持在對應之墨水注入口45B與對應之托盤54之間之範圍,且縮短繫留部85之長度而構成。藉此,易減輕繫留部85之鬆弛。 如圖10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可將收納於墨水注入用容器94之墨水注入於墨水匣10。於墨水注入用容器94設有可排出墨水之噴嘴部95。噴嘴部95具有管狀之構造。墨水注入用容器94內之墨水經由噴嘴部53向墨水注入用容器94外排除。作業者於自注入部45卸下蓋53之狀態下,將墨水注入用容器94之噴嘴部95插入於墨水注入口45B後,將墨水注入用容器94內之墨水自注入部45注入於墨水匣10內。 此處,如圖11所示,於墨水注入用容器94設有定位部96。於本實施形態中,定位部96設於管狀之噴嘴部95之外側。於墨水注入口45B中插入噴嘴部95時,定位部96與墨水注入口45B之前端(外端)抵接,而定位噴嘴部95對墨水注入口45B之插入程度(亦稱作噴嘴插入)。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墨水注入口45B中插入噴嘴部95時,定位部96可與構成墨水注入口45B之筒部45A之前端(外端)抵接。藉此,易限制將墨水注入用容器94之噴嘴部95插入於墨水注入口45B時之墨水注入用容器94相對於墨水匣10之位置。 如此,定位部96與構成墨水注入口45B之筒部45A之前端抵接時,墨水注入用容器94與連接部84之間空出間隙。藉此,使墨水注入用容器94之定位部96與墨水注入口45B抵接時,易避免連接於連接部84之蓋53與被連接部91接觸。其結果,以墨水注入用容器94對墨水匣10注入墨水時,易避免被連接部91或連接部84成為障礙,因而易注入。 可載置自注入部45卸下之蓋53之托盤54設於壁73。於安裝於注入部45之蓋53,會附著有附著於注入部45之墨水之情況。於本實施形態中,可以托盤54接收附著於蓋53之墨水。藉此,易避免附著於蓋53之墨水擴散至其他部位。 如圖11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正面觀察本體52A,亦即於-X軸方向觀察本體52A時,通過附於墨水匣10之辨識面46之標識44之Y軸方向之中心之垂直線L1,與通過托盤54之位置P4之垂直線L2互相錯開。根據該構成,易避免例如自托盤54垂落之墨水撒於辨識面46之標識44。 又,如圖12所示,托盤54與本體52A獨立,可自本體52A卸下。於本實施形態中,托盤54構成為可對本體52A裝卸。由於托盤54可對本體52A裝卸,故例如藉由將托盤54自本體52A卸下而易清潔托盤54。 如圖13所示,托盤54包含基部101、隔板102、扣合爪103、及肋部104。基部101具有板狀之外觀,於托盤54之使用姿勢下具有朝向上方之載置面105。載置面105係可載置蓋53之面。隔板102、扣合爪103、肋部104分別設於基部101。隔板102與肋部104設於基部101中之載置面105。扣合爪103設於基部101中與載置面105側相反側。於本實施形態中,設有複數個肋部104與複數個扣合爪103。於圖13所示之例中,托盤54具有3個肋部104與2個扣合爪103。肋部104之個數不限於3個,亦可採用低於3個之個數、或超過3個之個數。又,扣合爪103之個數不限於2個,亦可採用1個、或超過2個之個數。 隔板102於托盤54之使用姿勢下自載置面105向上方突出。隔板102區劃載置面105。於本實施形態中,隔板102區劃載置面105之外緣周圍之一部分。作為托盤54,亦可採用以隔板102區劃載置面105之外緣全周之構成。即,作為托盤54,亦可採用隔板102包圍載置面105全周之構成,及隔板102包圍載置面105全周之一部分之構成之任一構成。於隔板102包圍載置面105全周之構成中,隔板102環狀連接。 如圖13所示,於隔板102包圍載置面105全周之一部分之構成中,隔板102未連接為環狀而部分開口。於本實施形態中,隔板102之端部106A與端部106B未連接為環狀而被分斷。另,基部101中,由端部106A與端部106B夾持之部分,亦即未與隔板102重疊之部分記為開口端107。 3個肋部104於托盤54之使用姿勢下自載置面105向上方突出。3個肋部104設於載置面105與隔板102交叉之部位。3個肋部104跨及載置面105與隔板102之交叉部,自載置面105連接至隔板102。3個肋部104沿著隔板102排列。3個肋部104設於載置面105與隔板102之交叉部中與基部101之開口端107對峙之部分。 於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下,如將托盤54與本體52A以圖9中之B-B線切斷時之剖面圖即圖14所示,托盤54傾斜。此係因為本體52A之壁73傾斜之故。壁73隨著朝向X軸方向而朝向-Z軸方向之方向傾斜。順應於壁73之傾斜,托盤54亦隨著朝向X軸方向而朝向-Z軸方向之方向傾斜。因此,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下,托盤54之載置面105傾斜。載置面105隨著朝向X軸方向而朝向-Z軸方向之方向傾斜。 托盤54隨著自基部101之開口端107朝向肋部104而向下傾斜。因此,載置面105亦隨著自基部101之開口端107朝向肋部104而向下傾斜。因此,將載置面105以傾斜之高低區分成較高區域108與較低區域109兩個區域時,隔板102至少設於較低區域109。藉此,於本實施形態中,隔板102區劃載置面105之傾斜之最低位置。因此,由於區劃托盤54中隔板102傾斜之載置面105之至少最低位置,故可以隔板102滯留沿著載置面105之傾斜流下之墨水。 另,於本實施形態中,隔板102自較低區域109跨及較高區域108。隔板102於較高區域108中之端部106A與端部106B之間之部分分斷。又,於本實施形態中,3個肋部104設於較高區域108與較低區域109兩個區域中之較低區域109。 如圖15所示,若於具有上述構成之托盤54載置蓋53,則蓋53之裙擋部88橫跨肋部104與載置面105而載置。即,蓋53可載置於肋部104與載置面105。藉此,可藉由肋部104使蓋53之至少一部分自載置面105浮起。藉此,易避免自蓋53之密封部87垂落至載置面105之墨水附著於蓋53。 又,於托盤54上載置蓋53時,蓋53之密封部87位於與肋部104之間設有間隙之區域。因此,易避免附著於密封部87之墨水附著於托盤54之肋部104。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不對載置於托盤54之蓋53作用對托盤54固定位置之固定力。作為使固定力作用於蓋53之方法,認為有例如對如先前之交叉部般之突起物壓入蓋53之方法。於本實施形態中,此種固定力不作用於蓋53。因此,將載置於托盤54之蓋53自托盤54拿起時,如墨水飛散般之力道不易作用於蓋53。即,可將蓋53自托盤54平穩地抬起。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不易使墨水飛散,故可更提高蓋53之便利性。 另,於本實施形態中,可採用將顯示關於墨水資訊之標識設於托盤54之構成。作為標識,係包含圖案、花紋、色彩、顏色、文字、記號等之概念。作為標識之形態,可採用單獨使用該等之形態,或將該等組合或結合而使用之形態之任一者。另,文字中包含數字。於托盤54設有標識之構成於具有複數個托盤54之印表機1中,易於針對每個墨水注入口45B識別複數個托盤54之方面尤為有效。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下自Z軸方向觀察印表機1時,互相對應之托盤54與墨水注入口45B排列於Y軸方向。因此,若對托盤54附上標識,則易個別地識別複數個墨水注入口45B。即,附於托盤54之標識可兼具對每個墨水注入口45B識別複數個托盤54之功能,與個別地識別複數個墨水注入口45B之功能。例如,每個墨水匣10中墨水顏色不同之情形時,若採用利用對應於墨水顏色之顏色之顯示作為附於托盤54之標識,則直觀上易識別。 依據將顯示墨水相關資訊之標識設於托盤54之構成,易避免對墨水注入口45B注入錯誤種類之墨水,或將蓋53載置於對應錯誤之托盤54等。藉此,易避免例如墨水匣10內混入錯誤種類之墨水。又,若將蓋54載置於錯誤對應之托盤54,則認為會導致經由托盤54而於1個蓋53附著複數種墨水。而且,若將附著有複數種墨水之蓋53安裝於注入部45,則認為會經由該蓋53而於墨水匣10混入複數種墨水。依據將顯示關於墨水之資訊之標識設於托盤54之構成,易避免此種情況。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6所示,可採用將顯示墨水相關資訊之標識111或標識112設於本體52A之構成。所謂標識111或標識112,包含圖案、花紋、色彩、顏色、文字、記號等之概念。作為標識111或標識112之形態,可採用單獨使用該等之形態,或將該等組合或結合而使用之形態之任一者。另,文字包含數字。 對於每個墨水注入口45B設置標識111。於具有4個墨水注入口45B之本實施形態中,設有4個標識111。於本實施形態中,標識111具有貼附於本體52A之壁72上之標籤113之形態。於標籤113描繪有以圖案、花紋、色彩、顏色、文字、記號等表現之標記114。另,於圖16中,作為標記114,例示有表示黑色墨水之「Bk」、表示青藍色墨水之「C」、表示品紅色墨水之「M」、及表示黃色墨水之「Y」之英文字母文字。 於本體52A之壁72上,設有應貼附標籤113之區域115。區域115較壁72之壁面更向-X軸方向凹陷。即,區域115於壁72凹狀地設置。標籤113貼附於凹狀之區域115內。因此,可減輕標籤113自凹狀之區域115超過壁72之壁面而突出。因此,易避免標籤113與墨水注入用容器94(圖11)等接觸。藉此,易避免標籤113自本體52A剝離。另,若標識111採用由對應於墨水顏色之顏色顯示,則易於依每種墨水顏色直觀上識別墨水注入口45B或托盤54。 於每個墨水注入口45B設有標識112。於具有4個墨水注入口45B之本實施形態中,設有4個標識112。於本實施形態中,標識112具有貼附於本體52A之壁73上之標籤117之形態。於標籤117中描繪有以圖案、花紋、色彩、顏色、文字、記號等表現之標記118。另,於圖16中,作為標記118,例示有指示對應於標識112之墨水注入口45B之箭頭記號。又,於標識112亦採用對應於墨水之顏色而對每個墨水注入口45B以不同顏色加以顯示。於4個標識112中,標籤117之形狀或大小對每個墨水注入口45B不同。即,4個標籤117之形狀或大小互不相同。 於本體52A之壁73,對每個墨水注入口45B設有應貼附標籤117之貼附區域119。於具有4個墨水注入口45B之本實施形態中,設有4個貼附區域119。4個貼附區域119之形狀或大小於每個墨水注入口45B不同。即,4個貼附區域119之形狀或大小互相不同。於4個貼附區域119中,各貼附區域119之形狀或大小與相對應之標籤117之形狀或大小對應。即,於4個貼附區域119中,貼附區域119之形狀或大小,於每個對應之標籤117,對應於標籤117之形狀或大小而不同。 藉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對應於墨水注入口45B之標籤117易僅貼附於對應之貼附區域119。換言之,難以將1個標籤117貼附於與該標籤117之對應不同之貼附區域119。其結果,易避免將標籤117貼附於對應不同之錯誤貼附區域119。即,易避免將對應於墨水注入口45B之標籤117對於對應錯誤之墨水注入口45B錯誤地貼附。藉此,可正確實施墨水注入口45B與標籤117之對應。 另,各貼附區域119較本體52A之壁73之壁面更向下方凹陷。即,貼附區域119於壁73凹狀地設置。而且,標籤117貼附於凹狀之貼附區域119內。因此,可減輕標籤117自凹狀之貼附區域119超過壁73之壁面而突出。因此,易避免標籤117與墨水注入用容器94(圖11)等接觸。藉此,易避免標籤117自本體52A剝離。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7所示,蓋53之握持部89具有自被覆部86突出之板狀之形態。作業者藉由以手指夾持板狀之握持部89而可抓住握持部89。若以手指夾持構成握持部89之外殼之面中互相對向之最大面即夾持面131,則易抓住握持部89。個別地識別互相對向之夾持面131之情形時,如圖17中之C-C線之剖面圖即圖18所示,2個夾持面131分別記為夾持面131A及夾持面131B。 於夾持面131A設有突起部132A。於夾持面131B設有突起部132B。突起部132A自夾持面131A向與夾持面131B側相反側突出。突起部132B自夾持面131B向與夾持面131A側相反側突出。即,突起部132A及突起部132B分別向握持部89之外側突出。藉由突起部132A及突起部132B,夾持握持部89之手指不易滑動,因此易抓住握持部89。 如圖19所示,於蓋53中,於正面觀察夾持面131時,握持部89納入被覆部86之外殼之區域133內。區域133與使被覆部86向握持部89側平行移動時,由被覆部86描繪之軌跡相等。又,於自握持部89向被覆部86之方向俯視蓋53時,區域133亦為與被覆部86重疊之區域。即,於蓋53中,於自握持部89向被覆部86之方向俯視蓋53時,握持部89納入與被覆部86重疊之區域內。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握持部89形成傾斜部134。隨著自被覆部86側向握持部89之與被覆部86側相反側之端部傾斜,傾斜部134向區域133之內側之方向傾斜。由於設有傾斜部134,故可抑制握持部89自區域133伸出至外側。藉此,可易使蓋53小型化。另,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握持部89形成有2個傾斜部134,但傾斜部134之個數亦可為1個。又,於蓋53中,由於在握持部89有傾斜部134,故被覆部86側變寬,以手指抓住夾持面131而裝卸蓋53時,易握住被覆部86側,且裝拆操作容易。 換言之,如圖19所示,蓋53具有與蓋53之中心軸CL交差之方向相對向之2個傾斜部134。夾持面131連接2個傾斜部134。如圖18所示,將蓋53安裝於墨水注入口45B時,2個夾持面134與墨水注入口45B之中心軸CL1方向大致平行地相對向。即,蓋53具有於與蓋53之中心軸CL(圖19)交差之方向相對向之2個傾斜部134,及連接2個傾斜部134且於蓋53安裝於墨水注入口45B時與墨水注入口45B之中心軸CL1(圖18)方向大致平行之相對向之2個夾持面131。另,夾持面131相當於平坦部。根據該構成,與傾斜部134未傾斜地向與蓋53之中心軸CL平行之方向延伸之情形相比,可使蓋53小型化。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0所示,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之狀態下對本體52A閉合外蓋47時,蓋53沿著X軸位於本體52A與外蓋47之間。即,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印表機1時(以圖5觀察時),將與沿著一邊83之第1方向交叉,且自一邊83朝向墨水注入口45B之方向設為第2方向,如圖20所示,蓋53位於較一邊83更於第2方向之位置,即位於較一邊83更於-X軸方向之位置。另,於圖20中,為了易了解而顯示構成,故圖示有將本體52A之一部分與外蓋47之一部分截斷之狀態。 而且,本體52A位於蓋53之-X軸方向之位置,外蓋47位於蓋53之X軸方向之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之狀態下對本體52A閉合外蓋47時,可避免蓋53之被覆部86及握持部89與外蓋47及本體52A抵接。換言之,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之狀態下對本體52A閉合外蓋47時,於本體52A之被覆部71與外蓋47之內側面135之間之閉合空間收納蓋53。藉此,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之狀態下,可確實對本體52A閉合外蓋47。 此可藉由設於握持部89之傾斜部134予以實現。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時,夾持面131沿著XZ平面之狀態下,以於握持部89與外蓋47之間空出間隙之方式形成有傾斜部134。即,將2個傾斜部134中於X軸方向靠近外蓋47之傾斜部134設為傾斜部134A時,傾斜部134A與外蓋47之間空出間隙地設定。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時,夾持面131沿著XZ平面之狀態下,傾斜部134A沿著Z軸延伸。此時,外蓋47之內側面135亦沿著Z軸延伸。即,外蓋47之內側面135沿著垂直方向延伸。因此,圖20所示之狀態下,傾斜部134A與內側面135大致平行。即,以蓋53之傾斜部134A與內側面135對向之方式將蓋53安裝於注入部45,且將外蓋47閉合之狀態下,傾斜部134A與內側面135大致平行。藉此,可避免對本體52A閉合外蓋47時,蓋53與外蓋47抵接,且可將握持部89之大小設定為較大。即,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之狀態下,可確實對本體52A閉合外蓋47,且易抓住握持部89。 換言之,上述構成係蓋53位於本體52A之被覆部71中沿著Z軸延伸之壁137與沿著Z軸延伸之內側面135之間。蓋53相對於Z軸傾斜。蓋53隨著自-Z軸方向朝向Z軸方向而朝向X軸方向,即朝向外蓋47側傾斜。因此,被覆部86之外殼之區域133(圖19)與外蓋47之內側面135互相重疊。因此,若握持部89遍及區域133設置,則握持部89與外蓋47抵接。因此,若握持部89遍及區域133設置,則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之狀態下,可能產生無法對本體52A閉合上蓋47之情況。 但,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握持部89形成傾斜部134,故可避免此種情況。以蓋53之傾斜部134A與內側面135對向之方式將蓋53安裝於注入部45,且將上蓋47閉合之狀態下,於蓋53與內側面135之間設有間隙。即,藉由向與墨水注入口45B之中心軸CL1交叉之方向傾斜之傾斜部134,於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之狀態下可確實對本體52A閉合外蓋47。另,中心軸CL1與傾斜部134交叉之角度非90度。於本實施形態中,中心軸CL1與傾斜部134交叉之角度中較小一方之角度,與Z軸與中心軸CL1交叉之角度中較小一方之角度相等。換言之,傾斜部134相對於中心軸CL1之傾斜,與中心軸CL1相對於Z軸之傾斜相等。因此,可以說傾斜部134對應於墨水注入口45B之傾斜形成為傾斜。即,傾斜部134對應於墨水注入口45B之傾斜而傾斜。藉此,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之狀態下,易使傾斜部134沿著Z軸,亦即沿著垂直方向配置。 此處,於正面觀察蓋53中之夾持面131時,如圖19所示,將蓋53之中心軸CL與傾斜部134之切線V1所成之角中小於90度之角之角度設為A1。又,於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下,如圖20所示,將墨水注入口45B前端之切線V2與水平線H1所成之角度中小於90度之角之角度設為A2。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中,滿足角度A1≧角度A2之關係。藉此,以蓋53之傾斜部134A與內側面135對向之方式將蓋53安裝於注入部45,且將外蓋47閉合之狀態下,可避免蓋53與外蓋47抵接,且可將握持部89之大小設定為較大。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下,墨水匣10具有傾斜面136。注入部45設於傾斜面136。傾斜面136與上述托盤54(圖14)之載置面105同樣,隨著朝向X軸方向而向-Z軸方向之方向傾斜。即,載置面105與傾斜面136於印表機1之使用姿勢下,向與水平方向交叉之方向傾斜。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墨水匣10之傾斜面136與托盤54之載置面105具有相同之傾斜。即,墨水匣10之傾斜面136與托盤54之載置面105平行。另,平行不限於嚴格之平行狀態,除正交之狀態外,亦包含因誤差或公差而互相傾斜之狀態。 此處,注入部45順應於傾斜面136之傾斜而傾斜。因此,筒部45A亦順應於傾斜面136之傾斜而傾斜。筒部45A朝向外蓋47之內側面135傾斜。因此,墨水注入口45B亦順應於傾斜面136之傾斜而傾斜。藉此,注入部45之供蓋53安裝之前端面,即筒部45A之前端面與托盤54之載置面105之傾斜相同地傾斜。此時,可視為墨水注入口45B向外蓋47之內側面135開口。因此,安裝於注入部45之蓋53亦順應於傾斜面136之傾斜而傾斜。 藉此,安裝於注入部45之蓋53與托盤54之載置面105相同地傾斜。因此,將蓋53自注入部45卸下,移設至托盤54時,易保持蓋53之傾斜狀態移至托盤54。即,不使自注入部45卸下之蓋53之姿勢變化,而易將蓋53載置於托盤54。其結果,可使自注入部45卸下蓋53並移設至托盤54時之作業容易。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蓋53載置於托盤54之載置面105之狀態下對本體52A閉合外蓋47時,可避免蓋53之被覆部86及握持部89與外蓋47及本體52A抵接。換言之,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蓋53載置於托盤54之載置面105之狀態下對本體52A閉合外蓋47時,於本體52A之被覆部71與外蓋47之內側面135之間之閉合空間收納蓋53。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蓋53載置於托盤54之載置面105時,夾持面131沿著XZ平面之狀態下,以握持部89與外蓋47之間空出間隙之方式形成傾斜部134。即,設定為2個傾斜部134中於X軸方向靠近外蓋47之傾斜部134A與外蓋47之間空出間隙。藉此,將蓋53載置於托盤54之載置面105之狀態下,可確實對本體52A閉合外蓋47。 另,如圖21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自墨水注入用容器94對注入部45注入墨水時,墨水注入用容器94之定位部96與筒部45A之前端(外端)抵接。藉此,易限制墨水注入用容器94相對於注入部45之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墨水注入口45B順應於傾斜面136之傾斜而傾斜,因此使墨水注入用容器94之定位部96與筒部45A之前端抵接時,墨水注入用容器94亦順應於傾斜面136之傾斜而傾斜。藉此,即使於注入部45之周邊難以確保相對於墨水注入用容器94之充分空間之情形時,由於墨水注入用容器94傾斜,因此亦易對注入部45注入墨水。 另,如圖22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中,列印部42構成為可於待機位置311與折返位置312之間之可動區域往返移動。連接於墨水匣10與列印部42之墨水供給管43構成為可追隨列印部42之往返移動而可靈活地進退。另,於圖22中,為易了解而顯示構成,故省略掃描器單元5(圖3)或框體7之圖示。 又,於印表機1中,4個墨水匣10沿著Y軸排列。但,複數個墨水匣10排列之方向不限於沿著Y軸之方向。例如如圖23所示,亦可採用具有複數個墨水匣10沿著X軸排列之構成之印表機1000。針對印表機1000之形態進行說明。另,於印表機1000中,針對與印表機1相同之構成,附加與印表機1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 印表機1000具有列印單元3、墨水匣單元4、及掃描器單元5。於印表機1000中,墨水匣10收納於列印單元3之框體6。即,於印表機1000中,墨水匣單元4之框體7(圖1)一體包含於框體6中。於印表機1000中,如圖23所示,框體6具有外蓋401。外蓋401構成為可對框體6旋動。外蓋401以後述之旋動中心402為中心,可對框體6開閉地旋動。 如圖23所示,於印表機1000中,複數(該例中為4個)墨水匣10收納於框體6內。於印表機1000中,複數個墨水匣10位於印表機1000之正面22側,亦即印表機1000之Y軸方向側。於印表機1000中,複數個墨水匣10沿著X軸排列。因此,於印表機1000中,X軸方向為複數個墨水匣10排列之方向。 於外蓋401設有窗部25。窗部25於框體6中設於正面22。窗部25具有光透過性。而且,在與窗部25重疊之位置設有墨水匣10。因此,使用印表機1000之作業者可經由窗部25辨識墨水匣10。於本實施形態中,窗部25設為形成於外蓋401之開口。而且,作為開口設置之窗部25以具有光透過性之構件403封蓋。因此,作業者可經由開口即窗部25辨識墨水匣10之辨識壁404。另,亦可採用省略封蓋窗部25之構件403之構成。即使省略封蓋窗部25之構件403,作業者亦可經由開口即窗部25辨識墨水匣10之辨識壁404。 於本實施形態中,墨水匣10之辨識壁404之至少一部分具有光透過性。可自辨識壁404之具有光透過性之部位辨識墨水匣10內之墨水。亦即,可自辨識壁404之具有光透過性之部位,辨識墨水匣10內之液面。因此,作業者藉由經由窗部25辨識4個墨水匣10,而可辨識各墨水匣10之墨水量。亦即,於墨水匣10中,可將辨識壁404之具有光透過性之部位作為可辨識墨水量之辨識部活用。另,亦可採用辨識壁404全體具有光透過性之構成。 如圖24所示,於印表機1000之墨水匣10中,注入部45設於壁405。壁405於印表機1000之使用姿勢下傾斜。壁405隨著自-Z軸方向朝向Z軸方向而朝向-Y軸方向之方向傾斜。因此,壁405朝向與垂直方向交叉之方向。上述辨識壁404向與壁405交叉之方向延伸。 於印表機1000中,如顯示框體6與外蓋401之剖面圖即圖25所示,外蓋401以旋動中心402為中心,可對框體6可開閉地旋動。於印表機1000中,旋動中心402較墨水匣10之辨識面46更位於下方。另,於圖25中,示意性圖示將框體6與外蓋401以YZ平面切斷時之剖面圖。另,於印表機1000中,亦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安裝蓋53。 於圖25中,以實線圖示對框體6閉合外蓋401之閉合位置之外蓋401。另一方面,以二點鏈線圖示對框體6打開外蓋401之打開位置之外蓋401。於閉合位置,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由外蓋401覆蓋。另一方面,於打開位置,自注入部45卸下蓋53之狀態下,注入部45開放。另,於印表機1000中,旋動中心402沿著X軸延伸。 換言之,將蓋53自注入部45卸下之狀態下,若外蓋401在打開位置,則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露出。因此,作業者藉由使外蓋401在打開位置,而可自框體6之外側接近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而且,於外蓋401之打開位置上,作業者可將收納於瓶等之墨水自注入部45注入於墨水匣10內。此時,作業者可通過辨識壁404邊確認墨水匣10內之墨水量,邊將墨水注入於注入部45。 如圖25所示,於印表機1000中,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之狀態下對框體6閉合外蓋401時,蓋53沿著Y軸位於框體6與外蓋401之間。即,印表機1000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印表機1000時,將與沿著圖23所示之一邊407之第1方向交叉,且自一邊407朝向墨水注入口45B之方向設為第2方向,如圖25所示,蓋53較一邊407更位於第2方向之位置,即較一邊407更位於-Y軸方向之位置。另,於印表機1000中,沿著Y軸之方向與第1方向對應,沿著X軸之方向與第2方向對應。 因此,框體6位於蓋53之-Y軸方向之位置,外蓋401位於蓋53之Y軸方向之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之狀態下對框體6閉合外蓋401時,可避免蓋53之被覆部86及握持部89與外蓋401及框體6抵接。換言之,於印表機1000中,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之狀態下對框體6閉合外蓋401時,於框體6之被覆部71與外蓋401之內側面135之間之閉合空間收納蓋53。藉此,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之狀態下,可確實對框體6閉合外蓋401。 此可藉由設於握持部89之傾斜部134予以實現。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注入部45時,夾持面131沿著YZ平面之狀態下,以握持部89與外蓋401之間空出間隙之方式形成傾斜部134。即。設定為2個傾斜部134中於Y軸方向靠近外蓋401之傾斜部134A與外蓋401之間空出間隙。印表機1000亦可獲得與印表機1相同之效果。 於印表機1中,如圖4、圖9及圖20所示,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狀態下,於區劃框體7之本體52A(被覆部71)之開口部74之邊緣與蓋53之間有間隙。即,蓋53可通過本體52A之開口部74。即,於印表機1中,自覆蓋墨水匣10之除墨水注入口45B以外的部分之至少一部分之本體52A上形成之開口部74露出墨水注入口45B。於印表機1中,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墨水注入口45B,將墨水注入口45B封蓋之狀態下,蓋53與區劃開口部74之邊緣之間具有間隙。因此,於印表機1中,例如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狀態下,可將框體7之本體52A自印表機1卸下。換言之,保持將蓋53安裝於墨水匣10之狀態下,可將本體52A自印表機1卸下。藉此,易避免將本體52A自印表機1卸下時,髒污或塵埃等異物經由墨水注入口45B進入墨水匣10內。又,由於墨水注入口45B與區劃開口部74之邊緣之間有間隙,故亦可透過間隙將墨水注入口45B周圍之傾斜面136上之墨水拭去。 又,於印表機1中,亦可採用於墨水匣10之墨水注入口45B周圍之傾斜面136上包含可吸收墨水之吸收材之構成。根據包含吸收材之構成,例如可以吸收材吸收對墨水注入口45B注入墨水時等垂落於墨水注入口45B周圍之墨水。藉此,可將框體7內因墨水產生之污漬抑制為較低。於吸收材充滿墨水之情形時,藉由將本體52A自印表機1卸下,而可將吸收材更換成新吸收材。另,於包含吸收材之構成中,若採用於蓋53與劃定開口部774之邊緣之間有間隙之上述構成,則將吸收材更換成新吸收材時,可避免例如自吸收材或本體52A垂落之墨水混入墨水注入口45B內。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6所示,於墨水匣10之傾斜面136設有圍壁321。圍壁321環狀設於注入部45之外側,自外側包圍注入部45。圍壁321自傾斜面136向上方突出。圍壁321亦順應於傾斜面136之傾斜而傾斜。因此,圍壁321向與筒部45A自傾斜面136突出之方向相同之方向,自傾斜面136突出。於墨水匣10中,例如可藉由圍壁321止擋對墨水注入口45B注入墨水時等垂落至墨水注入口45B周圍之墨水。藉此,可將垂落至墨水注入口45B周圍之墨水朝廣範圍擴散抑制為較低。 另,亦可採用於具有圍壁321之墨水匣10設有上述吸收材之構成。該構成中,亦可採用於由圍壁321包圍之區域322內配置吸收材之構成。根據該構成,可將垂落至墨水注入口45B周圍之墨水擴散進而抑制為較低。於本實施形態中,設於墨水匣10之圍壁321由框體7之本體52A覆蓋。因此,墨水匣10收納於本體52A之狀態下,將無法辨識圍壁321。於由圍壁321包圍之區域322內配置吸收材之構成中,亦可採用蓋53與劃定開口部74之邊緣之間有間隙之上述構成。根據該構成,將吸收材更換成新吸收材時,可保持於墨水匣10安裝蓋53之狀態,將本體52A自印表機1卸下。藉此,將吸收材更換成新吸收材時,可避免例如自吸收材或本體52A垂落之墨水混入於墨水注入口45B內。另,設置圍壁321之區域可為傾斜面136之一部分區域,亦可為傾斜面136之所有區域。於傾斜面136之所有區域設置圍壁321之構成中,可增大可藉圍壁136止擋之墨水容量。又,於傾斜面136之所有區域設置圍壁321之構成中,亦可獲得可增大吸收材大小之效果。進行如上之維護時,於蓋53封蓋墨水注入口45B之狀態下,藉由將框體7之本體52A向上方抬起,而可實施吸收材更換等。但,如圖4所示之實施例,蓋53之繫留部85連接於連接部84之情形時,若自連接部84卸下繫留部85,則可更容易地卸下本體52A。 上述各實施形態、各實施例中,液體噴射裝置亦可為噴射、噴出、塗佈墨水以外之其他液體而消耗之液體噴射裝置。另,作為自液體噴射裝置噴出成微小量之液滴之液體之狀態,亦包含將尾部拉出成粒狀、淚狀、線狀者。又,此處所言之液體,只要為如可以液體噴射裝置消耗般之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為物質為液相時之狀態者即可,包含如黏性較高或較低之液狀體、溶膠、凝膠水、其他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金屬熔液)般之流狀體者。又,不限於作為物質之一種狀態之液體,亦包含將含有顏料或金屬粒子等固形物之功能材料之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於溶劑中者。作為液體之代表例,除如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墨水以外,可舉出液晶等。此處,所謂墨水,係包含一般之水性墨水及油性墨水以及凝膠墨水、熱熔墨水等各種液體組成物者。再者,作為墨水,可使用昇華轉印墨水。昇華轉印墨水係例如包含如昇華性染料般之昇華性有色材料之墨水。列印方法係利用液體噴射裝置將此種昇華轉印墨水噴射於轉印媒體,使該轉印媒體與被列印物接觸而加熱,使顏色材料昇華而轉印於被列印物。被列印物為T恤或智慧型手機等。如此,若為包含昇華性有色材料之墨水,則可對多種被列印物(列印媒體)進行列印。作為液體噴射裝置之具體例,例如亦可為將液晶顯示器、EL(電致發光)顯示器、面發光顯示器、彩色濾光片之製造等所使用之電極材料或有色材料等材料以分散或溶解之形態所包含之液體進行噴射之液體噴射裝置。又,亦可為噴射生物晶片製造所使用之生體有機物之液體噴射裝置、作為精密移液管使用之噴射成為試料之液體之液體噴射裝置、捺染裝置或微塗佈機等。再者,亦可為對鐘錶或相機等精密機械針點狀噴射潤滑油之液體噴射裝置、用以形成光通信元件等所使用之微小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將紫外線硬化樹脂等透明樹脂液噴射於基板上之液體噴射裝置等。又,亦可為用以蝕刻基板等而噴射酸或鹼等蝕刻液之液體噴射裝置。 另,本發明不限於上述之實施形態或實施例,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可以各種構成實現。例如,為解決上述問題之一部分或全部,或為達成上述效果之一部分或全部,與發明內容一欄所記載之各形態中之技術特徵對應之實施形態、實施例中之技術特徵可適當進行交換或組合。又,該技術特徵若於本說明書中不作為必須者說明,則可適當地削除。
1、1000‧‧‧印表機
3‧‧‧列印單元
4‧‧‧墨水匣單元
5‧‧‧掃描器單元
6‧‧‧框體
7‧‧‧框體
10‧‧‧墨水匣
21‧‧‧排紙部
22‧‧‧正面
23‧‧‧上表面
25‧‧‧窗部
26‧‧‧正面
27‧‧‧上表面
28‧‧‧側面
29‧‧‧收納部
31‧‧‧原稿外蓋
32‧‧‧原稿載置面
41‧‧‧機構單元
42‧‧‧列印部
43‧‧‧墨水供給管
44‧‧‧標識
45‧‧‧注入部
45A‧‧‧筒部
45B、45B1、45B2、45B3、45B4‧‧‧墨水注入口
46‧‧‧辨識面
47‧‧‧外蓋
48‧‧‧上限標記
49‧‧‧下限標記
51‧‧‧第1框體
52‧‧‧第2框體
52A‧‧‧本體
53、53A、53B、53C、53D‧‧‧蓋
54、54A、54B、54C、54D‧‧‧托盤
71‧‧‧被覆部
72‧‧‧壁
73‧‧‧壁
74‧‧‧開口部
81、81A、81B、81C、81D‧‧‧凹部
82、82A、82B、82C、82D‧‧‧傾斜壁
83‧‧‧一邊
84、84A、84B、84C、84D‧‧‧連接部
85‧‧‧繫留部
86‧‧‧被覆部
87‧‧‧密封部
88‧‧‧裙擋部
89‧‧‧握持部
91‧‧‧被連接部
92‧‧‧凹部
94‧‧‧墨水注入用容器
95‧‧‧噴嘴部
96‧‧‧定位部
101‧‧‧基部
102‧‧‧隔板
103‧‧‧扣合爪
104‧‧‧肋部
105‧‧‧載置面
106A、106B‧‧‧端部
107‧‧‧開口端
108‧‧‧較高區域
109‧‧‧較低區域
111‧‧‧標識
112‧‧‧標識
113‧‧‧標籤
114‧‧‧標記
115‧‧‧區域
117‧‧‧標籤
118‧‧‧標記
119‧‧‧貼附區域
131、131A、131B‧‧‧夾持面
132A、132B‧‧‧突起部
133‧‧‧區域
134‧‧‧傾斜部
135‧‧‧內側面
136‧‧‧傾斜面
137‧‧‧壁
311‧‧‧待機位置
312‧‧‧折返位置
321‧‧‧圍壁
322‧‧‧區域
401‧‧‧外蓋
402‧‧‧旋動中心
403‧‧‧構件
404‧‧‧辨識壁
405‧‧‧壁
407‧‧‧一邊
A-A‧‧‧線
B-B‧‧‧線
C-C‧‧‧線
CL1‧‧‧中心軸
H1 ‧‧‧水平線
L1、L2‧‧‧垂直線
P‧‧‧列印媒體
P1~P5‧‧‧位置
V1、V2‧‧‧切線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主要構成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主要構成之立體圖。 圖3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主要構成之立體圖。 圖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墨水匣單元之立體圖。 圖5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主要構成之俯視圖。 圖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墨水匣單元之一部分之立體圖。 圖7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蓋之立體圖。 圖8係圖7中之A-A線之剖面圖。 圖9係於X軸方向觀察本實施形態之墨水匣單元之一部分時之圖。 圖10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墨水匣單元之一部分與墨水注入用容器之立體圖。 圖11係於X軸方向觀察本實施形態之墨水匣單元之一部分與墨水注入用容器時之圖。 圖1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墨水匣單元之一部分之分解立體圖。 圖13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托盤之立體圖。 圖14係將本實施形態之托盤與本體以圖9中之B-B線切斷時之剖面圖。 圖15係將本實施形態之托盤與蓋與本體以圖9中之B-B線切斷時之剖面圖。 圖1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墨水匣單元之一部分之立體圖。 圖17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蓋之立體圖。 圖18係圖17中之C-C線之剖面圖。 圖19係於正面觀察本實施形態之蓋之夾持面時之蓋之圖。 圖20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墨水匣單元之前視圖。 圖2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墨水匣與墨水注入用容器之前視圖。 圖2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主要構成之俯視圖。 圖23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其他例之外觀圖。 圖2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墨水匣之其他例之立體圖。 圖25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其他例之剖面圖。 體2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墨水匣之立體圖。
45A‧‧‧筒部
45B‧‧‧墨水注入口
53‧‧‧蓋
85‧‧‧繫留部
86‧‧‧被覆部
87‧‧‧密封部
88‧‧‧裙擋部
89‧‧‧握持部
91‧‧‧被連接部
92‧‧‧凹部

Claims (24)

  1. 一種蓋,其可對墨水匣裝卸,且在安裝於上述墨水匣之狀態下可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上述墨水匣具有可收納供給至列印頭之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且該蓋之特徵在於具有: 被覆部,其可被覆上述墨水注入口; 密封部,其可插入上述墨水注入口並自上述被覆部突出,且在插入上述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將上述墨水注入口封蓋;及 裙擋部,其自上述密封部側觀察上述被覆部時位於上述密封部之外側,且於上述密封部自上述被覆部突出之方向,自上述被覆部突出, 上述裙擋部較上述密封部更為突出。
  2. 一種印表機,其特徵在於具有: 列印頭,其可噴射墨水; 墨水匣,其具有可收納供給至上述列印頭之上述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 框體,其覆蓋上述墨水匣之除上述墨水注入口以外的部分之至少一部分;及 托盤,其可載置在安裝於上述墨水匣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可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蓋, 上述托盤設於上述框體。
  3. 如請求項2之印表機,其中 上述托盤構成為可對上述框體裝卸。
  4. 如請求項2或3之印表機,其中 上述托盤具有: 載置面,其可載置上述蓋;及 隔板,其於上述托盤之使用姿勢下自上述載置面向上方突出,而區劃上述載置面, 於上述使用姿勢下, 上述載置面傾斜, 以上述載置面之傾斜之高低而將上述載置面區分成較高區域與較低區域2個區域時,上述隔板至少設於上述較低區域。
  5. 如請求項4之印表機,其中 於上述托盤之上述載置面設有肋部,該肋部自上述載置面向上方突出,可載置上述蓋。
  6. 如請求項5之印表機,其中 上述肋部設於上述載置面之上述較低區域, 將上述蓋載置於上述載置面時,上述蓋中可插入上述墨水匣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密封部,位於與上述肋部之間設有間隙之區域。
  7.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印表機,其中 於上述印表機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上述印表機時, 上述托盤與上述墨水注入口排列於沿著上述印表機之一邊之第1方向。
  8. 如請求項7之印表機,其中 具有可將設於上述蓋之繫留部繫留之連接部, 於上述印表機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上述印表機時,上述連接部之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位置,位在上述托盤之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位置與上述墨水注入口之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位置之間。
  9. 如請求項8之印表機,其中 於上述印表機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上述印表機時,上述連接部之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位置,位在上述托盤之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中心位置與上述墨水注入口之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中心位置之間。
  10. 如請求項8或9之印表機,其中 於上述印表機之使用姿勢下自垂直上方觀察上述印表機時, 上述墨水注入口位於上述印表機之區域之內側, 將與上述第1方向交叉且自上述一邊朝向上述墨水注入口之方向設為第2方向,上述框體具有位於較上述墨水注入口更為上述第2方向之側壁, 上述側壁具有隨著自上方向下方下降而向上述第2方向傾斜之傾斜壁, 上述連接部設於上述傾斜壁。
  11. 如請求項10之印表機,其中 於注入墨水時,對上述墨水注入口插入收納上述墨水且可經由上述墨水注入口對上述收納部注入上述墨水之墨水注入用容器之噴嘴,於設於上述噴嘴之定位部與上述墨水注入口之前端抵接而完成上述噴嘴向上述墨水注入口插入之定位時,上述墨水注入用容器與上述連接部之間空出間隙。
  12. 如請求項2至11中任一項之印表機,其中 具有複數個上述墨水注入口, 於每個上述墨水注入口設有顯示墨水相關資訊之標識。
  13. 如請求項12之印表機,其中 上述標識係附於上述框體之標籤, 上述標籤之形狀依每個上述墨水注入口而異, 於上述框體設有貼附各個上述標籤之貼附區域, 上述貼附區域之形狀係對應於上述標籤之形狀、依每個相對應之上述標籤而異。
  14. 如請求項12或13之印表機,其中 具有設於上述複數個墨水注入口之每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上述托盤, 上述標識設於上述托盤。
  15. 如請求項2至14中任一項之印表機,其中 上述墨水匣具有可經由上述框體辨識上述墨水匣之辨識部, 於上述辨識部設有顯示墨水相關資訊之標識, 於上述印表機之使用姿勢下正面觀察上述辨識部時,通過上述托盤中心之垂直線與通過上述辨識部之上述標識中心之垂直線互相錯開。
  16. 一種蓋,其可對墨水匣裝卸,且在安裝於上述墨水匣之狀態下可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上述墨水匣具有可收納供給至列印頭之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且該蓋之特徵在於具有: 被覆部,其可被覆上述墨水注入口;及 握持部,其在該蓋以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方式安裝於上述墨水匣之狀態下,自上述被覆部向與上述墨水注入口側相反側突出; 於上述握持部形成有隨著自上述被覆部側朝向上述握持部之與上述被覆部側相反側之端部而於朝向上述被覆部之區域內側之方向傾斜之傾斜部。
  17. 如請求項16之蓋,其中 於上述墨水匣之使用姿勢下,上述墨水注入口相對於垂直方向傾斜, 上述傾斜部對應上述墨水注入口之傾斜而傾斜。
  18. 如請求項16或17之蓋,其中 上述握持部具有: 2個前述傾斜部,其於與上述蓋之中心軸交叉之方向相對向;及 2個平坦部,其連接上述2個傾斜部,且於該蓋安裝於上述墨水注入口時與上述墨水注入口之中心軸方向大致平行地相對向。
  19. 一種印表機,其包含: 列印頭,其可噴射墨水; 墨水匣,其具有可收納供給至上述列印頭之上述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 框體,其覆蓋上述墨水匣之除上述墨水注入口以外的部分之至少一部分; 外蓋,其構成為可對上述框體開閉,且於對上述框體打開之狀態下,可露出上述墨水匣之上述墨水注入口;及 請求項16至18中任一項之蓋;且該印表機之特徵在於: 上述外蓋具有於將該外蓋閉合之狀態下沿著垂直方向延伸之內側面, 上述蓋於以上述傾斜部與上述閉合狀態之外蓋之上述內側面對向之方式安裝於上述墨水注入口時,與上述內側面之間設有間隙。
  20. 如請求項19之印表機,其中 上述墨水注入口朝向上述閉合狀態之外蓋之上述內側面之方向傾斜, 上述蓋係以上述傾斜部與上述內側面對向之方式安裝於上述墨水注入口,且於上述外蓋閉合之狀態下,上述傾斜部與上述外蓋之上述內側面大致平行。
  21. 如請求項19或20之印表機,其中 上述蓋之上述傾斜部係形成為該傾斜部之切線與上述蓋之中心軸之軸線所成之角度,等於或小於上述墨水注入口之前端之切線與水平線所成之角度。
  22. 一種印表機,其特徵在於具有: 列印頭,其可噴射墨水; 墨水匣,其具有可收納供給至上述列印頭之上述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 框體,其覆蓋上述墨水匣之除上述墨水注入口以外的部分之至少一部分;及 托盤,其具有可載置蓋的載置面,該蓋在安裝於上述墨水匣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可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且 於上述托盤之使用姿勢下,上述載置面為傾斜, 於上述使用姿勢下,上述蓋於安裝於上述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與上述托盤之上述載置面之傾斜相同地傾斜。
  23. 一種印表機,其特徵在於包含: 列印頭,其可噴射墨水; 墨水匣,其具有可收納供給至上述列印頭之上述墨水之收納部、及可對上述收納部注入墨水之墨水注入口; 蓋,其可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及 框體,其覆蓋上述墨水匣之除上述墨水注入口以外的部分之至少一部分;且 於上述框體區劃形成有使上述墨水注入口露出之開口部, 於上述蓋封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狀態下,於上述蓋與區劃上述開口部之邊緣之間具有間隙。
  24. 如請求項23之印表機,其中 於上述墨水匣之上述墨水注入口之周圍,具備可吸收墨水之吸收材。
TW106109037A 2016-03-30 2017-03-17 蓋、 印表機 TW2017361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7516 2016-03-30
JP2016129806 2016-06-30
JP2016138250A JP2018008412A (ja) 2016-03-30 2016-07-13 キャップ、プリンタ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6149A true TW201736149A (zh) 2017-10-16

Family

ID=60994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9037A TW201736149A (zh) 2016-03-30 2017-03-17 蓋、 印表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08412A (zh)
PH (1) PH12017000065A1 (zh)
TW (1) TW2017361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6131A (zh) * 2019-03-28 2020-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1279B2 (ja) * 2018-07-12 2022-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10216B2 (ja) * 2019-03-28 2023-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0788A (ja) * 1994-09-27 1996-04-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510019B2 (ja) * 1995-09-04 2004-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136943A (ja) * 2002-10-18 2004-05-13 Toyoda Gosei Co Ltd キャップ装置
US20090301990A1 (en) * 2008-06-06 2009-12-10 Jeff Cresswell Stainless steel container and plastic cap with finger loop and stainless steel plug
JP5958292B2 (ja) * 2012-08-10 2016-07-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6115080B2 (ja) * 2012-08-10 2017-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
CN203186762U (zh) * 2013-04-19 2013-09-11 福建华仁油脂有限公司 具有密封瓶盖的食用油瓶
JP6168285B2 (ja) * 2013-05-16 2017-07-26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および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JP6503685B2 (ja) * 2014-01-28 2019-04-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6460303B2 (ja) * 2014-06-12 2019-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6131A (zh) * 2019-03-28 2020-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11746131B (zh) * 2019-03-28 2023-01-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08412A (ja) 2018-01-18
PH12017000065A1 (en) 201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7088B (zh) 墨水瓶
CN112549778B (zh) 瓶组件
JP6503801B2 (ja) 液体収容体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収容体
US9950535B2 (en)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container unit, liquid ejection system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10569556B2 (en) Ink replenishment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k replenishment container
EP2682270B1 (en)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and cartridge
TW201406559A (zh) 卡匣及密封構件
WO2018003473A1 (ja)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TW201736149A (zh) 蓋、 印表機
JP2018034877A (ja) ボトルセット、ボトル
JP2017071095A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通気ユニット、液体供給装置
CN107264046B (zh) 盖子和打印机
JP5958601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プリンター、および、複合機
JP5533560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JP2018065251A (ja) インクボトル
WO2014132635A1 (ja)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140548A (ja) プリンター
JP2016037018A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US10137694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and liquid consumption system
JP2018001528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001444A (ja) 液体容器、液体噴射装置
JP6287234B2 (ja)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噴射装置
JP7306149B2 (ja) 液体収容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047452B2 (ja) インク接続針、インク充填用治具、カートリッジ
JP6303653B2 (ja)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消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