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0167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20167A CN111620167A CN202010114436.9A CN202010114436A CN111620167A CN 111620167 A CN111620167 A CN 111620167A CN 202010114436 A CN202010114436 A CN 202010114436A CN 111620167 A CN111620167 A CN 1116201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 roller pair
- image forming
- pair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65H29/125—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between two sets of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65H29/14—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and introducing into a p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2—Stationary guides or smooth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85/00—Recirculating articles, i.e. feeding each article to, and delivering it from, the same machine work-station more than on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65H2301/3331—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 B65H2301/33312—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forward reverse rollers pai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Changing form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1—Bending, buckling, curling, bringing a curva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4—Details of surface
- B65H2405/142—Details of surface relating to particular friction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其中上游辊对和下游辊对布置在第一传送路径上,并且构造成对片材执行反向传送操作。所述上游辊对包括彼此抵靠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下游辊对构造成在其中多个第一旋转构件接触片材的第一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区域不与其中多个第二旋转构件接触片材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区域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第三辊和第四辊夹持并且传送片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一些成像设备具有双面打印功能,例如打印机、复印机和商用打印机,所述双面打印功能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反转片材以在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并且排出片材。执行双面打印的成像设备通常具有从片材的排出路径分支的再传送路径,并且将片材发送到再传送路径。具体地,成像设备使辊对将片材传送到预定位置,并且然后使辊对在反转方向上旋转以反转片材传送方向。通过这些操作,将片材发送到再传送路径。
在双面打印中反转和传送片材的辊对也可以用作排出辊对,其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排出到成像设备的外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6-118773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反转辊对沿片材排出方向布置在排出辊对的上游,并且排出辊对和反转辊对都夹住片材以反转和传送片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其中再传送路径从片材排出路径分支的分支部分布置在反转辊对的上游,因此可以减小其中片材被反转并且重新传送到成像部分的传送路径的长度。
然而,当两个辊对都夹住片材以用于反转和传送片材时,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6-118773中描述的排出辊对和反转辊对,片材的传送可能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稳定的片材传送的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第一传送路径,在其中已经由所述成像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排出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外部的情况下,所述片材通过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第二传送路径,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分支,并且在其中已经由所述成像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再次朝向所述成像部分传送的情况下,所述片材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游辊对,所述上游辊对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并且沿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中的片材排出方向位于其中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分支的位置的下游,所述上游辊对包括彼此抵接的第一辊和第二辊,并且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夹持并且传送片材;以及下游辊对,所述下游辊对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并且沿所述片材排出方向位于所述上游辊对的下游,所述下游辊对包括第三辊和第四辊,所述第三辊包括在与所述片材排出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对准的多个第一旋转构件,所述第四辊包括多个第二旋转构件,所述多个第二旋转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多个第一旋转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交替布置,所述多个第一旋转构件构造成当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多个第二旋转构件重叠,其中,所述下游辊对构造成在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旋转构件接触片材的第一表面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区域不与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旋转构件接触片材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区域重叠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三辊和所述第四辊夹持并且传送片材,以及其中,所述成像设备构造成执行反向传送操作,在所述反向传送操作中,已经由所述成像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通过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两者在所述片材排出方向上传送,并且然后由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两者在与所述片材排出方向相反的反转方向上传送到所述第二传送路径。
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双面传送部分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双面传送部分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反转辊对和排出辊对之间的传送力的关系的图形。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用于驱动反转辊对和排出辊对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6A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排出操作的图。
图6B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反向传送操作的图。
图7A是用于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反向传送操作的图。
图7B是用于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反向传送操作的图。
图7C是用于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反向传送操作的图。
图8是用于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引导件的形状的图。
图9是用于示出第一变型例的引导件的形状的图。
图10是用于示出第二变型例的引导件的形状的图。
图11是用于示出第二变型例的引导件的形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打印机100的示意图。打印机100是包括电子照相成像处理部分10的彩色激光束打印机。打印机100主要包括成像处理部分、片材进给部分、次级转印部分、定影和排出部分以及双面传送部分。在下文中,将顺序描述这些部分的构造和操作。
成像处理部分
作为本实施例的成像部分的成像处理部分10具有串联型中间转印系统,所述串联型中间转印系统包括四个处理盒3Y、3M、3C和3K以及中间转印带12。每个处理盒包括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并且中间转印带12用作中间转印构件。成像处理部分10在每个处理盒的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或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并且经由中间转印带12将这些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可以是具有不同材料和尺寸的多种片材。例如,该片材可以是纸质片材(例如普通纸质片材或厚纸质片材)、用于高射投影仪的塑料薄膜、特殊形状的片材(例如信封或索引纸片材)、或布质片材。
处理盒3Y至3K中的每个处理盒包括显影单元4和清洁器单元5。显影单元4包括显影辊6,以及清洁器单元5包括感光鼓1、充电辊2和鼓清洁器8。当成像处理部分10形成图像时,充电辊2首先均匀地对旋转的感光鼓1的表面进行充电。扫描单元9沿竖向方向(即重力方向)布置在处理盒3Y至3K的下方,并且通过根据与待输出的图像相关的数据用激光束照射感光鼓1的表面来曝光该表面,从而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6承载显影剂,并且将显影剂提供给感光鼓1,以将静电潜像显影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由感光鼓1承载的调色剂图像由初级转印辊11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此时,在中间转印带12上,含有一种颜色的一种调色剂图像叠加在含有另一种颜色的另一种调色剂图像上,从而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通过鼓清洁器8去除粘附物质(例如未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并且残留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并且将其收集在收集容器27中。
中间转印带12被拉伸并且围绕驱动辊13和张紧辊14缠绕。张紧辊14朝着箭头T所示的方向向中间转印带12施加张力。驱动辊13根据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即,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使中间转印带12在图1中逆时针旋转。由中间转印带12承载的全色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12的旋转被朝向次级转印部分15传送,其中在次级转印部分15处驱动辊13和次级转印辊16彼此面对。通过带清洁器26去除粘附物质(例如在次级转印部分15中未被转印到片材上并且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并且将其收集在收集容器27中。
片材进给部分
片材进给部分包括用作存储片材(即记录介质)的片材存储部分的进给盒23,以及用作进给片材的进给构件的进给辊24。进给盒23可以插入打印机主体101和从打印机主体101抽出,所述打印机主体101是打印机100的设备主体。利用驱动单元(未示出)提供的驱动力,进给辊24进给堆叠在进给盒23上的片材S。在该进给操作中,通过分离构件(例如抵靠进给辊24的分离辊)将片材S与其他片材分离地逐张进给。
当由进给辊24进给的片材S抵靠在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17的夹持部时,片材S弯曲(或强制翘曲),并且片材S的歪斜被校正,使得片材的前边缘(即,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边缘)变得平行于夹持部。对准辊17重新开始片材S的传送,并且与由成像处理部分10执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处理同步地将片材S向次级转印部分15发送。
次级转印部分
次级转印部分15是次级转印辊16和中间转印带12之间的夹持部,次级转印辊16和中间转印带12是转印构件的示例。在次级转印部分15中,极性与带电调色剂的正常极性相反的偏置电压被施加到次级转印辊16,使得承载在中间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图像被次级转印到片材S上。
在下文中,穿过次级转印部分15的片材S的传送路径(即,用于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片材传送路径)被称为成像路径P1。
定影和排出部分
定影和排出部分包括定影设备18、输送引导构件30和排出辊对21。定影设备18对在次级转印部分15中已经转印到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执行定影处理。定影设备18包括定影膜19、加热器7和加压辊20。定影膜19用作定影构件。加热器7用作加热构件,所述加热构件经由定影构件加热形成在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加压辊20用作加压构件,所述加压构件在调色剂图像被加压辊20和定影膜19夹持的同时按压调色剂图像。当片材S进入定影膜19和加压辊20之间的定影夹持部时,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和加压,使得调色剂颗粒熔化并且调色剂颗粒的颜色彼此混合。此后,随着调色剂的温度下降,调色剂附着到片材S上,并且图像被定影到片材S上。
应注意,加热器7可以是陶瓷加热器。代替定影膜19和加压辊20,刚性定影辊和加压辊20可以用于夹持和按压片材S。
已经通过定影设备18的片材S通过传送辊对38在竖向方向上被向上传送,并且到达输送引导构件30。输送引导构件30将已经传送通过成像路径P1的片材S输送到下部排出路径P2或上部排出路径P3。
下部排出路径P2从其中下部排出路径P2通过输送引导构件30从成像路径P1分支的位置延伸通过排出辊对21并且延伸到打印机主体101的外部。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传送路径的上部排出路径P3从其中下部排出路径P2通过输送引导构件30从成像路径P1分支的位置延伸通过稍后描述的排出辊对33并且延伸到打印机主体101的外部。
当要将片材S排出到下部排出托盘22时,输送引导构件30将片材S引导到下部排出路径P2。排出辊对21接收已经被引导至下部排出路径P2的片材S,并且将片材S排出至布置在打印机主体101的上表面上的下部排出托盘22。当要将片材S排出到上部排出托盘25时,或者当要反转片材以进行双面打印时,输送引导构件30将片材S引导到上部排出路径P3。
双面传送部分
双面传送部分执行排出操作和反向传送操作。在排出操作中,双面传送部分将已经引导到上部排出路径P3的片材S排出到上部排出托盘25。在反向传送操作中,双面传送部分将已经引导到上部排出路径P3的片材S反向并且发送到再传送路径P4。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二传送路径的再传送路径P4从打印机主体101中的上部排出路径P3分支,并且在成像路径P1的在进给辊24和对准辊17之间的一部分中与成像路径P1汇合。
双面传送部分包括传送辊对39、输送引导构件32、反转辊对31、排出辊对33和再传送辊对34、35、36和37。在下文中,当片材S传送通过上部排出路径P3并且排出到上部排出托盘25时片材S移动的方向被称为片材排出方向。与片材排出方向相反,片材S从排出辊对33通过反转辊对31朝向输送引导构件32移动的方向被称为反转方向。当不需要区分片材排出方向和反转方向时,它们统称为片材传送方向。在上部排出路径P3中,传送辊对39、输送引导构件32、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在片材排出方向上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照传送辊对39、输送引导构件32、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的顺序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反转辊对31用作上游辊对,排出辊对33用作下游辊对。
传送辊对39在竖向方向上向上传送已经被输送引导构件30引导到上部排出路径P3的片材S。在片材排出方向上相对于反转辊对31的上游侧处布置有引导件40a和40b(参见图2)。由传送辊对39传送的片材S穿过输送引导构件32和引导件40a之间的空间,并且被输送到反转辊对31。
反转辊对31从传送辊对39接收片材S,并且进一步在片材排出方向上将片材S朝向排出辊对33传送。当执行排出操作时,片材S通过排出辊对33被直接排出到上部排出托盘25。本实施例的上部排出托盘25位于下部排出托盘22上方,并且从打印机主体101突出。此外,当从竖向方向查看时,上部排出托盘25定位成使得与下部排出托盘22重叠。
在其中执行反向传送操作的情况下,在片材S的后边缘(即,片材在片材排出方向上的上游边缘)已经经过输送引导构件32的位置之后并且在片材S的后边缘经过反转辊对31的夹持部之前,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的旋转方向被反转。通过该操作,片材S开始朝向反转方向传送。此外,如图1所示,输送引导构件32切换到其中输送引导构件32将片材S引导至再传送路径P4的位置。通过该操作,已经被传送通过上部排出路径P3的片材S被折返,并且经由经过输送引导构件32和引导件40b之间的空间发送到再传送路径P4。
被传送到再传送路径P4的片材S通过再传送辊对34至37再次传送到对准辊17,并且通过对准辊17发送到次级转印部分15。此时,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的与当片材S第一次通过成像路径P1时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其上的表面(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第二表面)上。此后,片材S经受由定影设备18执行的定影操作,然后由输送引导构件30引导至下部排出路径P2或上部排出路径P3,然后由排出辊对21或33排出至排出托盘22或25。
双面传送部分的详细描述
接下来,将描述双面传送部分的详细构造和操作。图2是从片材的宽度方向观察的示意图,并且示出了双面传送部分的一部分。图3是双面传送部分的一部分的透视图。片材的宽度方向是与上部排出路径P3的片材排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当图1的视点定义为打印机100的前侧时,宽度方向等同于打印机100的前后方向。
如图2和图3所示,反转辊对31包括驱动辊31b和从动辊31a。通过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旋转驱动辊31b,并且从动辊31a随着驱动辊31b的旋转而旋转。驱动辊31b和从动辊31a布置成使得驱动辊31b和从动辊31a的轴向方向等同于片材的宽度方向。驱动辊31b和从动辊31a中的至少一个(尤其是向片材施加传送力的驱动辊31b)具有由例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圆周部分。
从动辊31a是当片材从成像路径P1引导到上部排出路径P3时抵靠片材的一表面(以下称为图像表面)的辊,其中调色剂图像在成像路径P1中转印到该表面上。驱动辊31b是抵靠片材的与图像表面相对的表面的辊。从动辊31a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一辊,驱动辊31b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二辊。应注意,在双面打印中,当片材在其中图像形成在片材的第二表面上的状态下传送通过上部排出路径P3时,片材的图像表面是上部排出路径P3中的第二表面,并且与图像表面相对的表面是其上已经形成图像的第一表面。
驱动辊31b和从动辊31a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圆柱形外圆周表面,并且驱动辊31b的外圆周表面和从动辊31a的外圆周表面彼此抵靠。反转辊对31的驱动辊31b和从动辊31a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基本恒定的外径,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超过成像区域。成像区域是其中成像部分可以沿宽度方向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最大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成像区域相当于其中扫描器单元9可以形成静电潜像的主扫描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因此,本实施例的反转辊对31的夹持部在包含整个成像区域的区域上沿宽度方向延伸。
排出辊对33包括下部排出辊33a和上部排出辊33b。下部排出辊33a抵靠已经从成像路径P1引导到上部排出路径P3的片材的图像表面。上部排出辊33b抵靠片材的与图像表面相对的表面。如下所述,本实施例的下部排出辊33a和上部排出辊33b都是连接到驱动源的驱动辊。
排出辊对33的下部排出辊33a在下部排出辊33a的轴上在沿宽度方向的多个位置处设置有传送辊d1至d5。类似地,上部排出辊33b在上部排出辊33b的轴上在沿宽度方向的多个位置处设置有传送辊g1至g6。下部排出辊33a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三辊,上部排出辊33b用作本实施例的第四辊。传送辊d1至d5是多个第一旋转构件的示例,并且传送辊g1至g6是至少一个第二旋转构件(多个第二旋转构件)的示例。
排出辊对33是所谓的梳齿辊对,其中下部排出辊33a的传送辊d1至d5和上部排出辊33b的传送辊g1至g6关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交替布置。也就是说,下部排出辊33a的每个传送辊d1至d5在下部排出辊33a和上部排出辊33b的轴向方向(即,在本实施例中的宽度方向)上布置在上部排出辊33b的传送辊g1至g6中的相邻传送辊之间,并且传送辊d1至d5的外圆周表面不与传送辊g1至g6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另外,下部排出辊33a的轴线和上部排出辊33b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传送辊d1至d5中的一个传送辊的半径(即,外径的一半)和传送辊g1至g6中的在宽度方向上与传送辊d1至d5中的所述一个传送辊相邻的一个传送辊的半径之和。换句话说,下部排出辊33a和上部排出辊33b具有如下位置关系,其中当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传送辊d1至d5的外圆周表面的一部分至少部分地与传送辊g1至g6重叠。
当从片材排出方向的下游侧观察时,由此种梳齿排出辊对33夹持的片材通过被保持在传送辊d1至d5和传送辊g1至g6之间而变成波形起伏形状。换句话说,在用作下游辊对的排出辊对33中,在其中多个第一旋转构件接触片材的第一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区域不与其中多个第二旋转构件接触片材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区域重叠的状态下,第三辊和第四辊夹持片材。也就是说,在其中第四辊在多个第一旋转构件与片材的第一表面接触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处不与片材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接触并且其中第三辊在多个第二旋转构件与片材的第二表面接触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处不与片材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状态下,第三辊和第四辊夹持片材。应注意,例如,即使当上部排出辊33b具有单个传送辊并且下部排出辊33a具有两个传送辊时,片材也可以是波形起伏的(也就是说,当从片材排出方向的下游侧观察时,片材弯曲成U形形状)。
如下所述,为了允许排出辊对33在片材上滑动,传送辊d1至d5和g1至g6适当地由比反转辊对31的材料更软的合成树脂制成。例如,如果反转辊对31的驱动辊31b的外圆周部分由例如硅橡胶的橡胶材料制成,则传送辊d1至d5和g1至g6由例如海绵的聚氨酯泡沫树脂制成。另外,合适的做法是选择传送辊d1至d5和g1至g6以及驱动辊31b的材料,使得传送辊d1至d5和g1至g6对普通纸的静摩擦系数小于反转辊对31的驱动辊31b对普通纸的静摩擦系数。
如图2所示,上部排出路径P3在上部排出路径P3的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一部分中是弯曲的。也就是说,当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反转辊对31的夹持线L1与排出辊对33的夹持线L2相交。当从宽度方向观察时,辊对的夹持线穿过辊对的夹持位置,并且在垂直于将辊对的两个辊的轴线连接的直线的方向上延伸。当辊的外圆周表面如反转辊对31中那样彼此接触时,辊对的夹持位置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接触区域中居中。此外,在类似于排出辊对33的梳齿辊对中,当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夹持位置位于其中穿过两个点p1和p2的直线与将辊的轴线连接的直线相交的点处。两个点p1和p2是其中辊的外圆周表面彼此交叉的点。
形成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用于引导片材的引导件41a和41b布置成允许片材弯曲。具体地,面对片材的与图像表面相对的表面的引导件41b具有引导表面41c。当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引导表面41c基本上与夹持线L1和L2相切,并且沿着以基本上恒定的曲率弯曲的曲线(交替的一长两短虚线)弯曲。面对片材的图像表面的引导件41a相对于曲线位于与曲率中心相同的侧上。换句话说,由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夹持的片材弯曲,使得片材的弯曲内表面成为图像表面,并且片材的弯曲外表面成为与图像表面相对的表面。引导件41a是本实施例的内引导件,其位于弯曲片材的内部;并且引导件41b是本实施例的外引导件,其位于弯曲片材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上部排出路径P3在上部排出路径P3的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一部分中相对急剧地弯曲。锐曲线定义为其中由反转辊对31的夹持线L1和排出辊对33的夹持线L2形成的角度为45度或更大的曲线。在图2所示的构造中,由夹持线L1和夹持线L2形成的角度为70度或更大。应注意,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距离设定为小于在可以经由上部排出路径P3排出或反转并且传送的片材中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长度最小的片材的长度。
由于此种弯曲的传送路径在打印机主体101中产生空间以布置其它部件,所以可以减小成像设备的尺寸。例如,当从图1的右侧水平观察时,图1所示的空间109与排出辊对33重叠,并且由于上部排出路径P3是弯曲的,所以空间109的尺寸增大。此外,在图1的示例中,再传送路径P4也具有弯曲部分47,并且从排出辊对33延伸到再传送辊对34的路径是S形的。因此,当从竖向方向观察时,空间109也与再传送路径P4重叠。作为示例,当从文档读取图像信息数据的图像读取设备安装在打印机主体101上时,承载图像读取设备的重量的框架可以布置在空间109中。此外,可以在空间109中布置用于输送空气的风扇,以用于冷却传送通过再传送路径P4的片材。
反向传送操作中的传送力
接下来,将描述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传送力(在反向传送操作中施加到片材的传送力)的差异。图4示出了当仅由反转辊对31夹持片材(左)、仅由排出辊对33夹持片材(中)、或者由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两者夹持片材(右)时,施加到片材的传送力。
传送力是在辊对不在片材上滑动的情况下辊对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可以施加到片材的力的上限。换句话说,通过计算在辊对和片材之间的接触区域中的法向力值和静摩擦系数的乘积,并且相对于整个接触区域积分该乘积,以得出传送力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排出辊对33是梳齿辊对(一个辊的外圆周表面不与另一个辊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因此排出辊对33的传送力小于反转辊对31的传送力(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几乎是一半)。换句话说,在下游辊对不在片材上滑动的情况下下游辊对可以施加到片材的传送力的上限小于在上游辊对不在片材上滑动的情况下上游辊对可以施加到片材的传送力的上限。图4示出了当使用克重为200g/m2的厚纸质片材作为片材时获得的测量结果。如果使用具有较小硬度的普通纸质片材或薄纸质片材,则排出辊对33和反转辊对31之间的传送力的差异将进一步增加。这是因为片材的较小硬度降低了排出辊对33的传送辊d1至d5和g1至g6与片材之间的接触压力,但是几乎不改变反转辊对31与片材之间的接触压力。
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传送力的差异也可以表示为用于拉出片材的与辊对相关的拉出载荷的差异。与辊对相关的拉出载荷是在辊对固定成使得不能够旋转的停止状态下沿片材传送方向拉出由辊对夹持的片材所需的载荷。图4所示的传送力表示在反转辊对31和/或排出辊对33不在片材上滑动的情况下反转辊对31和/或排出辊对33可以施加到片材的摩擦力。因此,用于拉出片材的与每个辊对相关的拉出载荷基本上与图4所示的传送力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从排出辊对33拉出片材的与排出辊对33相关的拉出载荷小于用于从反转辊对31拉出片材的与反转辊对31相关的拉出载荷。
可以使用传送辊d1至d5和g1至g6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以及传送辊d1至d5和g1至g6对片材的咬合量来控制排出辊对33的传送力。传送辊对片材的咬合量是(i)下部排出辊33a的半径和上部排出辊33b的半径之和与(ii)下部排出辊33a的轴线和上部排出辊33b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之差。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咬合量来改变传送辊对片材的按压力。
另一方面,驱动辊31b和从动辊31a中的至少一个经由弹簧构件(未示出)压靠在另一个辊上。因此,主要由弹簧构件的推动力产生反转辊对31对片材的按压力。
在反向传送操作中,通过反转辊对31施加的传送力和排出辊对33施加的传送力的合力(图4,右侧)来传送片材。因此,与仅由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中的一个辊对传送的片材相比,可以稳定地传送片材。特别地,如在本实施例中,在其中片材的传送路径在传送路径的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一部分中急剧弯曲的情况下,即使例如厚纸质片材的硬片材也可以抵抗传送阻力被稳定地传送。
双面传送部分的传动系统
图5示出了用于驱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共用作为驱动源的单个马达44,并且马达44的驱动力通过传动系统45分配给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也就是说,马达44的输出齿轮的旋转经由传动系统45的多个齿轮传递到反转辊对31的驱动辊31b。与该传动并行,马达44的输出齿轮的旋转也经由传动系统45的多个齿轮传递到排出辊对33的下部排出辊33a和上部排出辊33b。当执行反向传送操作时,马达44首先沿正向方向(第一方向)旋转,从而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沿使得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朝向片材排出方向传送片材的旋转方向旋转。然后,马达44沿反转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从而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沿使得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朝向反转方向传送片材的旋转方向旋转。因此,由于驱动源是共用的,所以可以降低功耗,并且可以减小装置的尺寸。
在其中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在反向传送操作期间传送片材的构造中,优选地,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片材传送速度没有太大的差异。片材传送速度是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中的每个辊(特别是被施加有驱动力的辊)的圆周速度。
然而,在其中单个马达44的驱动力经由传动系统45分配到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的构造中,难以独立地控制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的传送速度。此外,如果反转辊对31的辊的圆周长度和排出辊对33的辊的圆周长度由于辊的外径公差而变化,则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传送速度可能出现差异。
如果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传送速度不同的情况下执行反向传送操作,则在片材沿片材排出方向或反转方向传送期间,片材可能在片材的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部分中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片材可能强烈地摩擦抵接传送引导件(特别是图2所示的外引导件41b)并且被损坏,或者可能卡住传送路径。此外,在片材沿片材排出方向或反转方向传送期间,片材可能由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拉伸。在这种情况下,施加有张力的片材可能摩擦抵接传送引导件(特别是图2中所示的内引导件41a),并且片材上的图像可能被损坏,或者反转辊对31可能在片材上滑动,从而导致片材延迟。
然而,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使用辊对作为反转辊对31(其中外圆周表面彼此抵靠)并且使用梳齿辊对作为排出辊对33(其中外圆周表面彼此分离)来减少由传送速度的差异产生的影响。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反向传送操作中的双面传送部分的行为。
传送操作的详细描述
图6A示出了其中正在执行排出操作的状态(以及其中片材S的传送方向反转之前的反向传送操作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辊的外径和传动系统45的减速比设定成使得排出辊对33的圆周速度变得高于反转辊对31的圆周速度。具体地,排出辊对33的传送速度比反转辊对31的传送速度高出大于等于反转辊对31的传送速度的0.5%且小于等于反转辊对31的传送速度的2.0%的值。因此,当片材S由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两者夹持并且朝向片材排出方向传送时,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形成的片材S的弯曲逐渐减小。
如图6A所示,当片材S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拉伸而不弯曲时,片材S的张力被施加到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排出辊对33的传送力小于反转辊对31的传送力,所以排出辊对33在片材S上滑动。另一方面,片材S以反转辊对31的传送速度从反转辊对31的夹持部送出。
由于排出辊对33在片材S上滑动,因此可以防止任何大于排出辊对33的传送力的张紧力施加到片材S。因此,可以降低片材S的图像表面强烈摩擦抵接内引导件41a并且不利地损坏图像的可能性。
位于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内引导件41a布置成使得不接触线L3,线L3接触反转辊对31的从动辊31a和排出辊对33的下部排出辊33a。由于从动辊31a和下部排出辊33a相对于其中片材通过的位置位于与引导件41a同一侧上,所以线L3对应于片材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拉伸而不弯曲的位置。因此,由于引导件41a从线L3缩回,可以更可靠地降低片材S的图像表面摩擦抵接引导件41a的可能性。
此外,当执行排出操作时,由梳齿排出辊对33产生的片材S的波动起伏可以增加正被排出的片材S的刚性。随着刚性的增加,可以抑制正被排出的片材S向下弯曲并且接触堆叠在排出托盘25上的其它片材。因此,片材S可以更整齐地堆叠在排出托盘25上。
图6B示出了在开始沿反转方向传送片材S之后产生的反向传送操作中的状态。当在反转方向上执行片材S的传送时,排出辊对33的传送速度也比反转辊对31的传送速度高出大于等于反转辊对31的传送速度的0.5%且小于等于反转辊对31的传送速度的2.0%的值。因此,当片材S由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两者夹持并且朝向反转方向传送时,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形成的片材S的弯曲逐渐增加。
如图6B所示,当形成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片材S的弯曲增加时,弯曲片材S的外表面(即,与图像表面相对的表面)抵靠外引导件41b。即使排出辊对33试图在这种状态下进一步推动片材S,片材S也被引导件41b推回,并且片材S的弯曲不再增加。此时,因为排出辊对33的传送力小于反转辊对31的传送力,所以排出辊对33在片材S上滑动。另一方面,片材S以反转辊对31的传送速度从反转辊对31的夹持部送出。
由于排出辊对33在片材S上滑动,可以防止施加大于排出辊对33的传送力的任何推动力,并且防止此推动力将片材S推靠在引导件41b上。因此,可以降低片材S强烈摩擦抵接外引导件41b并且片材被损坏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排出辊对33是梳齿辊对;并且定位成比排出辊对33更靠近再传送路径P4的反转辊对31将片材S夹持在夹持部中,当从片材排出方向观察时,该夹持部在宽度方向上笔直延伸。因此,在反向传送操作中,可以防止由排出辊对33产生的片材S的波动起伏在反转方向上超过反转辊对31向片材S的下游部分传播。因此,可以防止当片材S穿过再传送路径P4的弯曲部分47(参见图1)时由片材S的波动起伏引起的传送阻力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再传送路径P4中的片材传送的稳定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反转辊对31的夹持部在包含整个成像区域的区域上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因此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片材S的波动在反转方向上向下游传播。
传送操作总结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使用辊对作为反转辊对31(其中外圆周表面彼此抵靠)并且使用梳齿辊对作为排出辊对33(其中外圆周表面彼此分离),使得排出辊对33比反转辊对31更容易在片材上滑动。换句话说,上游辊对包括其外圆周表面彼此抵靠的第一辊和第二辊,并且在片材排出方向上位于上游辊对下游的下游辊对包括形成为梳齿状的第三辊和第四辊。因此,即使上游辊对和下游辊对之间的传送速度存在差异,也可以降低片材传送的稳定性受到传送速度差异的影响的可能性。上游辊对和下游辊对之间的传送速度的差异可能是无意产生的(例如,由于辊的外径的公差),并且也可以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是有意产生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片材传送路径在片材传送路径的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一部分中是弯曲的。在此种构造中,即使片材由于传送速度的差异而弯曲或拉伸,本实施例也可以防止片材强烈地摩擦抵接内引导件41a或外引导件41b,并且降低损坏片材或片材上的图像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单个马达驱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因此,尽管难以独立地控制两个辊对的传送速度,但是可以降低片材传送的稳定性受到传送速度差异的影响的可能性。然而,应注意,本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其中提供两个驱动源以用于驱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的构造。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排出辊对33是梳齿辊对,所以排出辊对33的传送力小于反转辊对31的传送力。代替于此,排出辊对33也可以是其中辊的外圆周表面彼此抵靠的辊对,并且排出辊对33的抵靠压力可以小于反转辊对31的抵靠压力以产生传送力的差异。在另一种情况下,排出辊对33可以是其中辊的外圆周表面彼此抵靠的辊对,并且排出辊对33具有的结构可以使得排出辊对33比反转辊对31更容易在片材上滑动。简而言之,排出辊对33可以具有任何结构,只要该结构使得对于成像设备可以在其上执行双面打印的至少一些(优选所有)类型的片材而言,排出辊对33的传送力小于反转辊对31的传送力。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排出辊对33的传送速度略高于反转辊对31的传送速度。然而,可以改变传送速度。例如,排出辊对33的传送速度的目标值可以等于或略高于反转辊对31的传送速度。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双面传送部分。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布置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用于引导片材的引导件41b的形状的细节。其它构造(例如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的构造以及用于驱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因此,本实施例也可以减少片材传送的稳定性受到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传送速度差异影响的可能性。在下文中,由于被给予与第一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和效果相同的结构和效果,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图7A至图7C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反向传送操作。如图7A所示,从反转辊对31朝向片材排出方向传送的片材S的前边缘被引导至外引导件41b的引导表面41c,然后被引导至排出辊对33。如图7B所示,当排出辊对33夹持片材S时,片材S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被拉伸的同时朝向片材排出方向传送。当片材S的后边缘经过输送引导构件32时,输送引导构件32切换到另一位置,并且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沿反转方向旋转。如图7C所示,通过该操作,片材S朝反转方向传送并且被发送到再传送路径。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排出辊对33的传送速度略高于反转辊对31的传送速度。因此,如图7C所示,当片材S通过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朝向反转方向传送时,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形成的片材S的弯曲逐渐增加,并且片材S抵靠外引导件41b。其中片材S在片材传送方向上抵靠外引导件41b的抵靠位置大致位于排出辊对33和反转辊对31之间的中间处。
图8是示出外引导件41b的引导表面41c的形状的透视图。在图8中,省略了内引导件41a。本实施例的引导表面41c是当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沿着片材传送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平滑表面。优选地,引导表面41c在包含整个成像区域的区域上沿宽度方向延伸。此外,在成像区域中,没有构件(例如,参见引导件40b的肋r1)从引导表面41c突出。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引导件41b在片材外部的位置处引导片材,该片材在片材的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一部分中弯曲;并且引导件41b面向片材的整个表面是光滑的引导表面41c。因此,与其中在整个引导表面41c中形成肋的构造相比,本实施例的构造可以减少对片材的损坏和图像缺陷的发生,因为弯曲片材和引导件41b之间的抵接压力被分散。
应注意,引导件41b面向片材的整个表面可以不是光滑的引导表面41c。如以下作为示例的第一变型例和第二变型例中所描述的,引导件41b可以具有预定区域,该预定区域在片材排出方向上占据引导件41b的在反转辊对31和排出辊对33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成像区域中没有从引导表面41c突出的构件,该引导表面41c在宽度方向上延伸。
第一变型例
图9示出了引导件41b的另一种形状。在该变型例中,由平滑引导表面41c构成的预定区域42沿片材排出方向设置在引导件41b的面向片材的表面的一部分中。在引导件41b的沿片材排出方向与区域42相邻的区域中,多个肋r2从引导表面41c突出并且沿片材排出方向延伸。即使在此种结构中,由于弯曲片材和引导件41b之间的抵接压力至少在区域42中分散,所以可以减少片材的损坏和图像缺陷的发生。预定区域42可以没有肋,或者其肋r2’可以少于相邻区域的肋。
第二变型例
图10示出了引导件41b的又一种形状。在该变型例中,凹部46形成在光滑引导表面41c的一部分中。凹部46是凹入部分,所述凹入部分朝着远离片材经过的区域延伸的方向凹入。引导表面41c在宽度方向上被多个凹部46分成多个区域43。在该变型例中,由引导表面41c和凹部46构成其中没有形成突出部分的预定区域。
图11示出了在图10的剖视位置截取的横截面。凹部(阴影部分)46沿着片材传送方向形成。由于凹部46不从引导表面41c突出,并且具有比引导表面41c小的面积,所以保持了分散施加在片材和引导件41b之间的抵接压力的效果。此外,即使当片材弯曲更多并且更靠近引导表面41c时,凹部46也抑制引导件41b的温度升高。因此,可以降低引导件41b由于热量而导致变形的可能性,并且可以长时间保持片材传送中的高稳定性。
其它变型例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使用中间转印电子照相单元(成像处理部分10)作为成像部分,但是也可以使用另一种成像部分。例如,可以使用直接转印电子照相单元,其将形成在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此外,可以使用具有不同于电子照相系统的另一种系统(例如喷墨系统或胶印系统)的另一种图像形成单元。
其它实施例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此类变型以及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第一传送路径,在其中已经由所述成像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排出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外部的情况下,所述片材通过所述第一传送路径;
第二传送路径,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分支,并且在其中已经由所述成像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再次朝向所述成像部分传送的情况下,所述片材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路径;
上游辊对,所述上游辊对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并且沿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中的片材排出方向位于其中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分支的位置的下游,所述上游辊对包括彼此抵接的第一辊和第二辊,并且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夹持并且传送片材;以及
下游辊对,所述下游辊对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并且沿所述片材排出方向位于所述上游辊对的下游,所述下游辊对包括第三辊和第四辊,所述第三辊包括在与所述片材排出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对准的多个第一旋转构件,所述第四辊包括多个第二旋转构件,所述多个第二旋转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多个第一旋转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交替布置,所述多个第一旋转构件构造成当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多个第二旋转构件重叠,
其中,所述下游辊对构造成在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旋转构件接触片材的第一表面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区域不与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旋转构件接触片材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区域重叠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三辊和所述第四辊夹持并且传送片材,以及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构造成执行反向传送操作,在所述反向传送操作中,已经由所述成像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通过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两者在所述片材排出方向上传送,并且然后由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两者在与所述片材排出方向相反的反转方向上传送到所述第二传送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辊的外圆周表面和所述第二辊的外圆周表面构造成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包含所述成像部分能够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整个成像区域的区域上彼此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辊是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构造成通过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旋转,
其中,所述第二辊的外圆周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旋转构件的外圆周部分和所述多个第二旋转构件的外圆周部分由比所述弹性材料更软的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辊是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构造成通过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旋转,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辊对普通纸的静摩擦系数大于所述多个第一旋转构件和所述多个第二旋转构件对所述普通纸的静摩擦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构造成使得在所述下游辊对不在片材上滑动的情况下由所述下游辊对施加到片材的传送力的上限小于在所述上游辊对不在片材上滑动的情况下由所述上游辊对施加到片材的传送力的上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构造成使得从处于停止状态的所述下游辊对拉出片材的拉出载荷小于从处于停止状态的所述上游辊对拉出片材的拉出载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传送路径设置有内引导件和外引导件,所述内引导件和所述外引导件均在所述片材排出方向上位于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之间并且构造成引导片材,
其中,其上已经由所述成像部分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并且经受所述反向传送操作的片材在经过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在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之间的一部分时弯曲,使得所述第一表面变为弯曲的所述片材的内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表面变为弯曲的所述片材的外表面,以及
其中,所述内引导件和所述外引导件布置成分别面对经受所述反向传送操作的弯曲的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构造成驱动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的马达,
其中,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构造成使得所述下游辊对的圆周速度高于所述上游辊对的圆周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构造成使得所述下游辊对的所述圆周速度比所述上游辊对的所述圆周速度高出大于等于所述上游辊对的所述圆周速度的0.5%且小于等于所述上游辊对的所述圆周速度的2.0%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外引导件包括当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沿着所述片材排出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引导表面,
其中,所述外引导件设置有预定区域,所述预定区域占据在所述片材排出方向上所述外引导件的在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其中,在所述预定区域中在其中所述成像部分能够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整个成像区域上未设置有从所述引导表面突出的突出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外引导件包括凹入部分,所述凹入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成像区域内并且相对于所述引导表面凹入,以及
其中,所述预定区域由所述引导表面和所述凹入部分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外引导件包括从所述引导表面突出并且在所述片材排出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
其中,所述多个肋沿所述片材排出方向设置在所述外引导件的在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之间的一部分上,以及
其中,所述预定区域是其中未设置多个肋中的任何一个肋的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外引导件包括引导表面和多个肋,
其中,所述引导表面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沿着所述片材排出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包含其中所述成像部分能够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整个成像区域的区域上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多个肋从所述引导表面突出并且在所述片材排出方向上延伸,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肋中位于沿所述片材排出方向的所述引导表面的一部分上的肋的数量少于所述多个肋中位于沿所述片材排出方向的所述引导表面的另一部分上的肋的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成像设备构造成使得在所述反向传送操作中,在沿所述片材排出方向传送的片材的沿所述片材排出方向的后边缘已经经过其中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分支的位置之后并且在所述后边缘经过所述上游辊对之前,所述上游辊对和所述下游辊对开始沿所述反转方向传送片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36269A JP7267774B2 (ja) | 2019-02-28 | 2019-02-28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9-036269 | 2019-0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20167A true CN111620167A (zh) | 2020-09-04 |
CN111620167B CN111620167B (zh) | 2023-03-21 |
Family
ID=72236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14436.9A Active CN111620167B (zh) | 2019-02-28 | 2020-02-25 | 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61353B2 (zh) |
JP (1) | JP7267774B2 (zh) |
CN (1) | CN11162016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50246A (zh) * | 2020-12-30 | 2021-05-28 | 淮阴工学院 | 膜片输送自动矫正装置 |
CN113917808A (zh) * | 2020-07-10 | 2022-01-11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3001982A (ja) * | 2021-06-22 | 2023-01-1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5093A (zh) * | 1998-04-09 | 1999-11-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用于进纸机构的压纸元件 |
US8811849B2 (en) * | 2009-10-23 | 2014-08-1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60016743A1 (en) * | 2014-07-17 | 2016-01-21 | Konica Minolta, Inc. | Sheet-conveying device that conveys sheets,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heet-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system that uses the sheet-conveying device |
US20170066609A1 (en) * | 2015-09-08 | 2017-03-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6829654A (zh) * | 2013-10-09 | 2017-06-13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CN108298360A (zh) * | 2018-03-14 | 2018-07-20 | 安徽工业大学 | 一种试卷录分储存系统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21384A (ja) * | 1993-05-17 | 1994-11-22 | Canon Inc | ローラによるシート材搬送装置 |
JP3829823B2 (ja) | 2003-05-26 | 2006-10-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069848B2 (ja) | 2003-11-07 | 2008-04-02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089184A (ja) | 2004-09-22 | 2006-04-06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993671B2 (ja) | 2006-07-06 | 2012-08-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30892A (ja) | 2006-07-28 | 2008-02-14 | Canon Inc | シート排出装置 |
JP5409104B2 (ja) | 2009-04-30 | 2014-02-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328195B2 (en) * | 2010-10-07 | 2012-12-11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Exit path assembly for an imaging device |
JP6228477B2 (ja) | 2014-02-10 | 2017-11-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050991A (ja) | 2014-08-29 | 2016-04-1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494497B2 (ja) | 2014-12-19 | 2019-04-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500561B2 (ja) | 2015-03-31 | 2019-04-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9
- 2019-02-28 JP JP2019036269A patent/JP7267774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13 US US16/789,805 patent/US1106135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2-25 CN CN202010114436.9A patent/CN1116201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5093A (zh) * | 1998-04-09 | 1999-11-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用于进纸机构的压纸元件 |
US8811849B2 (en) * | 2009-10-23 | 2014-08-1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6829654A (zh) * | 2013-10-09 | 2017-06-13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US20160016743A1 (en) * | 2014-07-17 | 2016-01-21 | Konica Minolta, Inc. | Sheet-conveying device that conveys sheets,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heet-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system that uses the sheet-conveying device |
US20170066609A1 (en) * | 2015-09-08 | 2017-03-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8298360A (zh) * | 2018-03-14 | 2018-07-20 | 安徽工业大学 | 一种试卷录分储存系统及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17808A (zh) * | 2020-07-10 | 2022-01-11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2850246A (zh) * | 2020-12-30 | 2021-05-28 | 淮阴工学院 | 膜片输送自动矫正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20167B (zh) | 2023-03-21 |
US11061353B2 (en) | 2021-07-13 |
JP7267774B2 (ja) | 2023-05-02 |
JP2020140108A (ja) | 2020-09-03 |
US20200278634A1 (en) | 2020-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20167B (zh) | 成像设备 | |
JP5527499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42322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216619A (ja) |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KR100561473B1 (ko) |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정착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
JP2004354422A (ja) |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063318B2 (en) | Sheet deskew system and method | |
JP2020190684A (ja)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9748132B (zh) | 薄片体排出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6724595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3485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589859B2 (ja) | 帯電デバイス | |
JP200421275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2112556A (ja) |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202556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117365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1155203A (ja) |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13993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1338188A (zh) | 成像设备 | |
JP2013238839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36855B2 (ja) |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9563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3241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185456A (ja) |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249270A (ja) | 用紙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