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9579A -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19579A CN111319579A CN201911221384.9A CN201911221384A CN111319579A CN 111319579 A CN111319579 A CN 111319579A CN 201911221384 A CN201911221384 A CN 201911221384A CN 111319579 A CN111319579 A CN 1113195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support portion
- side airbag
- airbag
- actu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控制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具备:具有当安全气囊(30)膨胀展开时承接安全气囊(30)的展开力的反力面(40)且固定有充气器(32)的支撑部(36);以及将支撑部(36)安装到座椅框架(1f)上并能够改变反力面(40)相对座椅框架(1f)的角度的可变机构(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上,并具有安全气囊和向安全气囊供给膨胀展开用气体的充气器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背景
这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装载于车辆上,当车辆发生侧面撞击时用来保护落座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员,参照专利文献1~4。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为,将一部分安全气囊和充气器一起安装在座椅框架上,并内置于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部。并且,当发生侧面碰撞时,充气器供给的气体使安全气囊膨胀展开,由此使安全气囊露出到座椅靠背外,并使安全气囊配备于座椅上的乘员和侧门的侧面板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国际公开第2017/20919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5-16829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6-10772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国际公开第2012/1570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乘员保护性能,设计了安全气囊展开时的各种各样的性状,例如展开形状、展开动作、展开速度及展开方向等。但是,就乘车的人的视点,也不能说已经设计得很充分。例如,在乘员的体格较小的情况,和乘员的体格较大的情况之下,有时最好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不同,但传统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话,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则固定在一个方向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控制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安装在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上,并具有安全气囊和给安全气囊供给膨胀展开用气体的充气器,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有当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承接安全气囊的展开力的反力面并固定有充气器的支撑部,以及将支撑部安装到座椅框架上的同时可以改变反力面相对座椅框架的角度的可变机构。
根据该实施方式,不是直接将充气器安装在座椅框架上,而是将支撑部安装在座椅框架上,将充气器固定在支撑部上。并且,能够改变承接安全气囊的展开力的支撑部的反力面的角度。通过改变该反力面的角度,能够调整指引气囊的膨胀展开的方向即展开方向。由此,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安装在座椅框架上之后,不将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固定在一个方向上,而是能够适当地控制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适合控制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车辆座椅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座椅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
图3A是搭载在图1的座椅上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概略侧面图,示出了从车宽方向的外侧看到的安全气囊展开前的状态。
图3B是搭载在图1的座椅上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概略侧面图,示出了从车宽方向的外侧看到的安全气囊展开后的状态。
图4是图3A的A1-A1线的截面图,示出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展开前的状态,以及车辆座椅及侧面板。
图5是图3B的A2-A2线的放大截面图,示出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展开后的状态及车辆座椅。
图6A示出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支撑部处于第1转动位置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B示出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支撑部处于第2转动位置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A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变机构,示出了支撑部处于第1转动位置时的状态。
图7B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变机构,示出了支撑部处于第2转动位置时的状态。
图8A又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变机构,示出了支撑部处于第1转动位置时的状态。
图8B又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变机构,示出了支撑部处于第2转动位置时的状态。
图9A再次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变机构,示出了支撑部处于第1转动位置时的状态。
图9B再次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变机构,示出了支撑部处于第2转动位置时的状态。
图10A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支撑部处于第1转动位置时的状态及车辆座椅的侧截面图。
图10B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支撑部处于第2转动位置时的状态及车辆座椅的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本说明书中,上下、左右及前后的定义如下。当乘员以正规的姿势坐在座位(座椅)时,将乘员朝向的方向称为前方,将其相反的方向称为后方,在坐标轴表示时成为前后方向。并且,当乘员以正规的姿势坐在座位(座椅)时,将乘员右侧称为右方向,将乘员的左侧称为左方向,在坐标轴表示时成为左右方向。同样,当乘员以正规的姿势落座在座位(座椅)时,将乘员头部方向称为上方,将乘员的腰部方向称为下方,在坐标轴表示时成为上下方向。另外,图纸上表示的“内”是指车宽方向的内侧或指乘员侧,“外”是指车宽方向的外侧或门面板侧。
如图1所示,车辆座椅100具备支撑乘员背部的座椅靠背1、乘员落座的坐垫2、支撑乘员头部的头枕3。车辆座椅100,例如可以是驾驶座或副驾驶座,但也可以是后座椅。座椅靠背1具有在车宽方向侧部向前方膨出的,左右一对侧面支撑部12、12。在座椅靠背1和坐垫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形成座椅的骨骼的座椅框架1f和座位框架2f,参照图2。座椅框架1f和座位框架2f是将金属部件或硬质树脂加工而形成,并经由可调节(reclining)机构4而连接起来。在座椅框架1f及座位框架2f的表面及周围设有由聚氨酯发泡材料等构成的垫子16,垫子16的表面被皮革、织布等表皮14覆盖,表皮14及垫子16参照图4。
如图2所示,座椅框架1f具有左右分开设置的一对侧面框架10、10。一对侧面框架10、10,沿上下方向延伸,该上端部之间及下端部之间分别由上部框架及下部框架连接。如图4所示,侧面框架10具有L字形的截面形状,所涉及的L字形的截面形状的构成为,其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框架侧壁部10a,和从框架侧壁部10a的后端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框架后壁部10b。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固定在该框架侧壁部10a的内面,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安装在座椅框架1f上。
如图4所示,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具有安全气囊30、充气器32、覆盖安全气囊30及充气器32的罩盖34。罩盖34,例如是织布制的柔软物。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收纳在侧面支撑部12的内部,未配置垫子16的空间内。在侧面支撑部12中,表皮14的接缝18、22、24被织入内侧,通过缝制相互之间而连接。在这些接缝18、22、24中,前方的接缝18,在气囊30展开时会开裂,参照图5。
安全气囊30,例如通过在适当的位置缝合或粘合1张或多张基布等而形成为袋状,接受膨胀展开用气体的供给之后,从扁平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扁平状态下的安全气囊30,例如卷绕或折叠成卷状、手风琴状或将其组合后的形态。安全气囊30通过充气器32供给的气体而在车辆座椅100的侧方膨胀展开。例如,安全气囊30向侧面支撑部12的前方及上方膨胀展开,配备于正规落座状态下的乘员与门饰板25之间,约束乘员。例如,如图3A和3B所示,这样的安全气囊30可以具有两个膨胀部30a、30b。并且,如图5所示,也可以使膨胀部30a向侧面支撑部12的前方进行膨胀展开,使膨胀部30b在膨胀部30a的车宽方向内侧进行膨胀展开。
充气器32向安全气囊30供给膨胀展开用的气体。充气器32与车辆侧ECU电连接。例如,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充气器32从车辆侧ECU接收检测到的撞击信号之后进行工作,瞬间向安全气囊30供给气体。充气器32,可以利用填充了气体发生剂、压缩气体或者这两者的各种充气器等。举一个例子,充气器32在有底的圆筒体的开放端部具有点火装置。并且,通过该点火装置使得圆筒体内的气体发生剂点火,由此,产生气体,从圆筒体的周面上的多个喷出孔向安全气囊30内供给膨胀展开用的气体。
如图4所示,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具有固定有充气器32的支撑板36。支撑板36由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板状的板状构件组成,例如由金属部件或硬质树脂形成。支撑板3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侧面框架10的框架侧壁部10a的长度相同。支撑板3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面,与框架侧壁部10a的内面相对向。支撑板36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具有反力面40,该反力面40在气囊30膨胀展开时承接气囊30的展开力。反力面40,例如可以是支撑板36的车宽方向内侧面的全部区域。反力面40,因为承接安全气囊30的展开力,会指引安全气囊30的膨胀展开方向。即,反力面40控制气囊30的展开方向。
在支撑板36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固定有充气器32。参照图6A详细描述充气器32的固定方法,首先,充气器32收纳在气囊30的内部。例如,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体的充气器32,收纳在膨胀部30b的内部,在其圆筒体的外周部具有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到膨胀部30b外的上下一对的螺柱41。螺柱41贯穿支撑板36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从车宽方向外侧,通过螺母42连接固定在支撑板36上。在该连接固定的状态下,构成膨胀部30b的基布被充气器32按压到支撑板36的反力面40上。因此,充气器32和安全气囊30一起被螺柱41和螺母42紧固到支撑板36上,而不是侧面框架10上。
如图6A及图6B所示,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将支撑板36安装到侧面框架10的框架侧壁部10a上,同时具有可变机构50。可变机构50的构成为,可改变相对框架侧壁部10a的反力面40的角度。可变机构50设置在支撑板36与框架侧壁部10a之间。例如,可变机构50具有设置在车辆座椅100的后侧的转动保持部52、设置在车辆座椅100的前侧的致动器54。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转动保持部52与致动器54的配置前后颠倒。
转动保持部52中,使得支撑板36的后端部即第1端部可以转动的支撑在框架侧壁部10a上。转动保持部52构成支撑板36的前端部即第2端部向离开框架侧壁部10a的方向上转动时的支点。另外,转动保持部52构成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安装在座椅框架1f上时的安装点。这样的转动保持部52例如可以由铰链构成。但是,不限于此。
为了能使支撑板36以转动保持部52为中心转动,致动器54给支撑板36的前端部加力。具体而言,致动器54固定在框架侧壁部10a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上,从车宽方向外侧向车宽方向内侧给支撑板36的前端部加力。由此,支撑板36转动,可以改变相对框架侧壁部10a的反力面40的角度。致动器54和转动保持部52一样,构成相对座椅框架1f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的安装点。
根据其他实施方式,致动器54也可以向支撑板36的前端部以外的部分施加力。例如,也可以将致动器54的力施加到支撑板36的部分中的前端部和其相反侧的后端部之间的部分。这样,通过致动器54能够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支撑具有承接安全气囊30的展开力的反力面40的支撑板36的中心部。
致动器54可以由各种动力源和机械机构构成。例如,致动器54可以使用马达、螺线管、油压或气压的缸或压电元件。在马达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与各种机构元件组合,如滚珠丝杠、齿轮、轨道等。举一个例子,将作为致动器54的马达固定在框架侧壁部10a上,经由联轴器将滚珠丝杠连接到该马达的输出轴上,并将与该滚珠丝杠螺纹结合的滚珠螺母固定在支撑板3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面上。或者,将作为致动器54的缸固定在框架侧壁部10a上,将该缸的活塞杆固定在支撑板3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面上。
致动器54与ECU电连接。该ECU也可以与充气器32所连接的车辆侧ECU相同。致动器54基于从ECU接收的信号进行工作使支撑板36转动。例如,在车辆上设置了用于检测车辆座椅100上的乘员的体格的传感器的情况下,则ECU使致动器54根据由该传感器检测到的乘员的体格信息而工作,以使支撑板36位于规定的转动位置上。举一个例子,若乘员的体格小,则将支撑板36的转动位置设为图6A所示的位置,另一方面,若乘员的体格大,则将支撑板36的转动位置设为图6B所示的位置。并且,随着乘员的体格变大,支承板36的转动位置也可以从图6A所示的位置向着图6B所示的位置变大。上述传感器只要是能够检测体格的装置的话并无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内置于车辆座椅100中的体重传感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致动器54也可以根据乘员的体格以外的状况来动作。例如,ECU也可以使致动器54根据车辆上设置的传感器检测到的车速而工作,使得支撑板36位于规定的转动位置。举一个例子,若车速慢,则将支撑板36的转动位置设为图6A所示的位置,另一方面,若车速快,则将支撑板36的转动位置设为图6B所示的位置。并且,随着车速变快,支承板36的转动位置也可以从图6A所示的位置向着图6B所示的位置变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除了安全气囊30及充气器32之外,还具备支撑板36及可变机构50。并且,支承板36具有当安全气囊30膨胀展开时承接安全气囊30展开力的反力面40,并且固定着充气器32。另外,可变机构50在座椅框架1f上安装有支撑板36,同时,可以改变相对座椅框架1f的反力面40的角度。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可变机构50改变反力面40的角度,由此,能够调整指引安全气囊30的膨胀展开的方向即展开方向。由此,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安装在座椅框架1f上之后,安全气囊30的展开方向不会固定在一个方向上,而是可以适当地控制安全气囊30的展开方向。例如,可以对应车速、坐在车辆座椅100上的乘员的体格等各种各样的状况,改变适于各种状况的展开方向。
特别是,可变机构50具有转动保持部52和致动器54。转动保持部52用于将支撑板36的后端部可转动地支撑在座椅框架1f上,致动器54向支撑板36的前端部施加力使得支撑板36能够以转动保持部52为中心转动。这样,因为通过转动支撑板36来可以改变反力面40的角度,因此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调整安全气囊30的展开方向。并且,因为用于转动的施力地方是尽量离转动支点即支撑板36的后端部远的地方,即为在车辆座椅100的前后方向上该后端部的相反侧的支撑板36的前端部,所以易于用更小的力使之转动。
并且,致动器54固定在座椅框架1f上。由此,致动器54也可以构成相对座椅框架1f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的安装点。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解释的。各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要素及其配置、材料、条件、形状及尺寸等,不限于示例,而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具有反力面40的支撑部,代替支撑板36也可以使用盒状的外壳等。并且,作为可变机构50,也可以使用转动保持部52及致动器54的组合以外的机构。例如,也可以在滑动机构或凸轮机构中组合作为马达等动力源的致动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7A和7B所示,可变机构500具有致动器140,该致动器140使支撑板36(支撑部)相对座椅框架1f转动。致动器140包括动力源142和动力传递部144,动力传递部144将来自动力源142的动力传递到支撑板36上以使支撑板36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动力源142安装在座椅框架1f上,动力传递部144连接动力源142和支撑板36,由此,利用可变机构500将支撑板36安装到座椅框架1f上。
例如,动力传递部144包括:小齿轮150、一端连接到小齿轮150的轴心且另一端连接到支撑板36的后端部的轴151、与小齿轮150啮合的齿条152、连接到齿条152的一端上的活塞153、收纳活塞153并能使活塞153滑动的缸154。动力源142例如固定在缸154和座椅框架1f的框架侧壁部10a或框架后壁部10b上,由能够向缸154内供给高压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构成。动力源142与ECU电连接,基于从ECU接收的信号进行工作。例如,当将支撑板36的转动位置从图7A所示的位置改变为图7B所示的位置时,动力源142的缸154启动,并向缸154内供给高压气体。于是,这作用于活塞153上,齿条152沿箭头156的方向(前方)移动,从而使小齿轮150旋转。由此,轴151转动,使支撑板36转动。支撑板36的转动角度即,反力面40的角度可根据气体发生器供给的高压气体的量来改变,可变为多个级别。
图8A和图8B示出致动器140的动力源142和动力传递部144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动力源142由马达构成,例如固定在座椅框架1f的框架后壁部10b上。动力传递部144具有连接到动力源142的马达输出轴142a上的初始齿轮160、与初始齿轮160啮合的最终齿轮162、与最终齿轮162的中心连接的轴163,轴163连接到支撑板36的后端部上。动力源142的马达与ECU电连接,基于从ECU接收的信号进行工作。例如,当支撑板36的转动位置从图8A所示的位置改变为图8B所示的位置时,动力源142的马达开始驱动。于是,马达的旋转从输出轴142a传到初始齿轮160及最终齿轮162上,轴163转动使支撑板36转动。支撑板36的转动角度即,反力面40的角度可根据动力源142的马达的旋转量来改变,可变为多个级别。
图9A和图9B示出致动器140的动力源142和动力传递部144的另外又一个实施方式。动力传递部144具有,包括钢丝等的连接构件171、连接到连接构件171的基端侧的活塞172、收纳可滑动的活塞172的缸173、架设连接构件171的前端侧的轴174,并且轴174连接到支撑板36的后端部上。动力源142例如固定在缸173和座椅框架1f的框架后壁部10b上,由能够向缸174内供给高压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构成。动力源142的气体发生器与ECU电连接,基于从ECU接收的信号进行工作。例如,当将支撑板36的转动位置从图9A所示的位置改变为图9B所示的位置时,动力源142的气体发生器工作,并向缸174内供给高压气体。于是,这作用于活塞172上,并且使连接部件171沿箭头176的方向(车辆外侧)移动。由此,轴174旋转使支撑板36转动。支撑板36的转动角度即,反力面40的角度可根据动力源142的气体发生器供给的高压气体的量来改变,可变为多个级别。
即使在上述图7A~9B中所示的具有致动器140的可变机构500中,也跟上述一样,因为可通过转动支撑板36来改变反力面40的角度,因此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调整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并且,在图7A~9B中,省略了安全气囊30、充气器32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的其他构成的图示,但这一点与图4等所示出的相同。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利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对应乘员的体格,使车辆的座椅靠背变形。这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0,例如,如图10A及10B所示,在覆盖安全气囊及充气器320的罩盖340上安装对座椅靠背1能够从其内侧进行按压的按压构件700。按压构件700具有形成为硬质的面,所述硬质面按压座椅靠背1。按压构件700的硬质面,例如由树脂、经3D压缩而形成的组件整体硬质面或者由混合罩盖即由压缩毛毡形成的一部分硬质面形成。按压构件700按压的座椅靠背1的部位可以是侧面支撑部12。罩盖340与支撑板360接触,随着支撑板360移动而罩盖340也移动。因此,可以利用可变机构50改变支撑板360的反力面400的角度,安装在罩盖340上的按压构件700也随之移动,通过该移动,被从座椅靠背1的内侧按压而变形。这样,根据具有按压构件700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0,具备了体格调整机构。即,因为对应乘员的体格和喜好,使座椅靠背1变形,可以提高车辆座椅对乘员的合身感。
其他的实施方式,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200不限于近侧安全气囊,也可以是远侧安全气囊,即设置在座椅之间,相对乘员,在与车辆的门相反侧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30,例如,也可以配置在车辆座椅100与车辆的中央座间储物箱之间的位置。中央座间储物箱,例如,配置在两个车辆座椅之间的位置上。
并且,也可以适用于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外的安全气囊装置。例如,可以适用于副驾驶座安全气囊、膝部安全气囊、驾驶员安全气囊及帘式安全气囊等。在应用时,可将相对车辆侧结构(车体)的可变机构50的支撑部(支撑板36)安装点设为座椅框架以外的部分。举一个例子,副驾驶座安全气囊的话,可以将仪表板加强件设为该安装点。该仪表板加强件为金属制,设置在仪表板的内侧,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长边方向。并且,如果是膝部安全气囊,除了仪表板加强件之外,还可以将中间支架、前车身柱,转向柱的护罩,手套箱等作为该安装点。
符号说明
1…座椅靠背、 1f…座椅框架、
2…坐垫、 2f…座位框架、
3…头枕、 4…可调节机构、
10…侧面框架、 10a…框架壁部、
10b…框架后壁部、 12…侧面支撑部、
14…表皮、 16…垫子
18、22、24…接缝、
20…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25…门饰板、 30…安全气囊、
30a…膨胀部、 30b…膨胀部、
32…充气器、 34…罩盖、
36…支撑板(支撑部)、 40…反力面、
41…螺柱、 42…螺母、
50…可变机构、 52…转动保持部、
54…致动器、 100…车辆座椅、
140…致动器、 142…动力源、
142a…输出轴、 144…动力传递部、
150…小齿轮、 151…轴、
152…齿条、 153…活塞、
154…缸、 160…初始齿轮、
162…最终齿轮、 163…轴、
171…连接构件、 172…活塞、
173…缸、 174…轴、
200…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320…充气器、
340…罩盖、 360…支撑板、
400…反力面、 500…可变机构、
700…按压构件
Claims (11)
1.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安装在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上,并具有安全气囊和给所述安全气囊供给膨胀展开用气体的充气器,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支撑部,其具有当所述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承接该安全气囊的展开力的反力面,并固定有所述充气器;以及
可变机构,其将所述支撑部安装到所述座椅框架上,并能够改变所述反力面相对所述座椅框架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机构具有致动器,该致动器使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座椅框架转动,
所述致动器包括动力源和动力传递部,该动力源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上,该动力传递部将所述动力源和所述支撑部相连结,并将来自所述动力源的动力传递到所述支撑部上以使所述支撑部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机构具有转动保持部和致动器,该转动保持部将所述支撑部的第1端部可转动的支撑在所述座椅框架上,该致动器对所述支撑部的部分中与所述第1端部不同的部分施加力,使得所述支撑部以所述转动保持部为中心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的部分中与所述第1端部不同的部分为,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端部的相反侧的第2端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的部分中与所述第1端部不同的部分为,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端部的相反侧的所述第2端部和所述第1端部之间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固定在所述座椅框架上。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保持部设置在所述座椅后侧,并且所述致动器设置在所述座椅前侧。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根据所述车辆上设置的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的体格而工作,以使所述支撑部位于规定的转动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根据所述车辆上设置的传感器检测到的车速而工作,以使所述支撑部位于规定的转动位置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由沿着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构成,
所述充气器固定在所述支撑部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罩盖,其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上覆盖所述安全气囊;
按压构件,其安装在所述罩盖上,并且能够对内部具有所述座椅框架的座椅靠背从其内侧进行按压,
随着通过可变机构改变所述反力面的角度,所述按压构件随之移动使所述座椅靠背变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34421A JP6981955B2 (ja) | 2018-12-14 | 2018-12-14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18-234421 | 2018-12-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19579A true CN111319579A (zh) | 2020-06-23 |
CN111319579B CN111319579B (zh) | 2022-05-31 |
Family
ID=68917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21384.9A Active CN111319579B (zh) | 2018-12-14 | 2019-12-03 |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35728B2 (zh) |
EP (1) | EP3666604B1 (zh) |
JP (1) | JP6981955B2 (zh) |
CN (1) | CN111319579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2075A (zh) * | 2022-04-24 | 2022-07-29 | 盐城默成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安全气囊 |
US11603070B1 (en) * | 2021-10-15 | 2023-03-1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seat including movable airbag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09075B2 (ja) * | 2021-04-23 | 2024-07-02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装置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64629A1 (en) * | 2009-04-16 | 2010-10-21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Adjustable Airbag Systems for Vehicles |
CN102673511A (zh) * | 2011-03-17 | 2012-09-19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
CN102834303A (zh) * | 2010-11-17 | 2012-12-1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US20150108744A1 (en) * | 2013-10-17 | 2015-04-2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Llc | Integrated side impact and rear occupant front impact protection bolsters |
CN104981375A (zh) * | 2013-02-12 | 2015-10-1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用座椅 |
DE102015119957A1 (de) * | 2014-11-25 | 2016-05-25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Abgewandtseiten-Airbag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
JP2016107721A (ja) * | 2014-12-03 | 2016-06-2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CN106560353A (zh) * | 2015-09-30 | 2017-04-12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保护装置 |
CN106660507A (zh) * | 2014-07-14 | 2017-05-10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侧边安全气囊装置 |
CN107199979A (zh) * | 2016-03-18 | 2017-09-26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安全气囊装置 |
JP2017185973A (ja) * | 2016-04-08 | 2017-10-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US20180015898A1 (en) * | 2016-07-18 | 2018-01-18 | Hyundai Dymos Incorporated | Side airbag guide and vehicle seat with side airbag using same |
EP3357764A1 (en) * | 2017-02-03 | 2018-08-08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seat with side airba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17600A (ja) | 1993-10-28 | 1995-05-09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後席エアバッグ装置 |
DE19548339C2 (de) * | 1995-12-22 | 1998-05-28 | Daimler Benz Ag |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JP2867131B2 (ja) | 1997-07-08 | 1999-03-08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体側部の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
JP2938835B2 (ja) * | 1997-07-08 | 1999-08-25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体側部の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
AU6210100A (en) * | 1999-12-14 | 2001-06-25 |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 Airbag deployment directional controller |
US6220624B1 (en) * | 2000-02-10 | 2001-04-24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Mounting bracket for seat mounted air bag |
DE10253472A1 (de) | 2002-11-16 | 2004-06-17 | Acts Gmbh & Co. Kg | Fahrzeugausstattungsanteil mit Airbagmodul |
KR20040095385A (ko) | 2003-04-28 | 2004-11-1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헤드레스트 장착 뒷좌석용 에어백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2157099A1 (ja) | 2011-05-18 | 2012-11-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シート構成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シート |
JP6278181B2 (ja) | 2014-03-05 | 2018-02-14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10857964B2 (en) | 2016-06-01 | 2020-12-08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
US10160417B2 (en) | 2017-04-20 | 2018-12-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Rotatably supported airbag |
US20190248322A1 (en) * | 2018-02-12 | 2019-08-15 | Autoliv Asp, Inc. | Airbag systems with tether pretensioning and load limiting |
US11351948B2 (en) * | 2018-04-05 | 2022-06-07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Side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same |
JP7056508B2 (ja) * | 2018-10-19 | 2022-04-19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
-
2018
- 2018-12-14 JP JP2018234421A patent/JP698195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2-03 CN CN201911221384.9A patent/CN111319579B/zh active Active
- 2019-12-13 US US16/713,129 patent/US11235728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2-13 EP EP19216320.2A patent/EP3666604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64629A1 (en) * | 2009-04-16 | 2010-10-21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Adjustable Airbag Systems for Vehicles |
CN102834303A (zh) * | 2010-11-17 | 2012-12-1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CN102673511A (zh) * | 2011-03-17 | 2012-09-19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
CN104981375A (zh) * | 2013-02-12 | 2015-10-1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用座椅 |
US20150108744A1 (en) * | 2013-10-17 | 2015-04-2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Llc | Integrated side impact and rear occupant front impact protection bolsters |
CN106660507A (zh) * | 2014-07-14 | 2017-05-10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侧边安全气囊装置 |
DE102015119957A1 (de) * | 2014-11-25 | 2016-05-25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Abgewandtseiten-Airbag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
JP2016107721A (ja) * | 2014-12-03 | 2016-06-2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CN106560353A (zh) * | 2015-09-30 | 2017-04-12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保护装置 |
CN107199979A (zh) * | 2016-03-18 | 2017-09-26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安全气囊装置 |
JP2017185973A (ja) * | 2016-04-08 | 2017-10-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US20180015898A1 (en) * | 2016-07-18 | 2018-01-18 | Hyundai Dymos Incorporated | Side airbag guide and vehicle seat with side airbag using same |
EP3357764A1 (en) * | 2017-02-03 | 2018-08-08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seat with side airbag device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田国红等: "汽车被动安全侧碰方面的研讨", 《汽车实用技术》 * |
陈引等: "汽车侧面安全气囊技术发展研究", 《装备维修技术》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603070B1 (en) * | 2021-10-15 | 2023-03-1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seat including movable airbag |
CN114802075A (zh) * | 2022-04-24 | 2022-07-29 | 盐城默成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安全气囊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66604B1 (en) | 2021-10-13 |
EP3666604A1 (en) | 2020-06-17 |
JP2020093736A (ja) | 2020-06-18 |
CN111319579B (zh) | 2022-05-31 |
US20200189515A1 (en) | 2020-06-18 |
JP6981955B2 (ja) | 2021-12-17 |
US11235728B2 (en) | 2022-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19579B (zh) |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
US11235724B2 (en) | Passenger protection apparatus | |
WO2017010169A1 (ja) | 乗員保護装置 | |
JP2019031220A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WO2014126116A1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7073534B2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4235223B2 (ja) | 車両用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6414157B2 (ja) |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 |
JP6940627B2 (ja) | 乗員保護装置 | |
CN113825678B (zh) | 侧安全气囊装置及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 |
US11214225B2 (en) | Passenger protection apparatus | |
CN107891834B (zh) | 具有侧气囊设备的车辆座椅 | |
JP2019098921A (ja) | 後席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CN115246370A (zh) | 车顶安装的乘客安全气囊 | |
JP2018030555A (ja) |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 |
JP6551330B2 (ja) |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 |
JP7217343B2 (ja) | 乗員保護装置 | |
JP6865723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20055371A (ja) | 乗員保護装置 | |
CN115397700B (zh) |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
WO2022209259A1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9137305A (ja) | 車両用フロントセンタ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 |
WO2021261159A1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WO2021181970A1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2024065915A (ja) |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