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6079B - 温度检测装置和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温度检测装置和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6079B
CN111316079B CN201880071199.3A CN201880071199A CN111316079B CN 111316079 B CN111316079 B CN 111316079B CN 201880071199 A CN201880071199 A CN 201880071199A CN 111316079 B CN111316079 B CN 111316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or
coil
temperature
bracket
temperatur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11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6079A (zh
Inventor
吉原孝正
竹村满
桐原雅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baur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baur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baur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baura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16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6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6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heat from the object to the sensitive el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01K1/143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for measuring surface temper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 G01K7/2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non-linear resistance, e.g. thermis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5Devices for sensing temperature, or actuated thereb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检测装置,通过能够减少部件个数的简单构造实现容易地将温度传感器向线圈安装,并且能够提高热响应性。该温度检测装置具备温度传感器(10)和金属制的支架(20),该温度传感器(10)具有对搭载于车辆的旋转电机的线圈(8)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感温体(101),该金属制的支架(20)将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线圈(8)。支架(20)具有利用弹性力夹持线圈(8)的支架主体(200)和与温度传感器(10)接合的接合部(22)。支架主体(200)具有将线圈(8)夹持在内侧的夹持部(21)和向夹持部(21)的外侧突出并与温度传感器(10)热结合的集热部(23)。

Description

温度检测装置和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线圈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检测搭载于车辆等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所具有的线圈的温度,使用温度传感器(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温度传感器中设置有树脂制的支架。该支架由保持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器支架和保持温度传感器的引线的电线支架构成。
在专利文献1的传感器支架上固定有金属制的C字状的夹具的一侧。通过在传感器支架与安装于夹具的另一侧的树脂垫片之间夹入扁平状的线圈,能够容易地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线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0589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为了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线圈,除了夹具之外,还使用多个树脂制的部件(传感器支架、电线支架以及衬垫),因此部件件数多。
另外,在线圈以及温度传感器的周围配置有树脂制的部件,热量从线圈经由树脂制的部件向温度传感器传导,因此温度检测的响应性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检测装置,其通过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的简单的结构,实现温度传感器向线圈的容易安装,并且能够提高热响应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温度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温度传感器,具有对搭载于车辆的旋转电机的线圈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感温体;和金属制的支架,该支架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线圈,支架具有:支架主体,利用弹性力来夹持线圈;和接合部,与温度传感器接合,支架主体具有:夹持部,将线圈夹持于内部;和集热部,向夹持部的外侧突出,并与温度传感器热结合。
在本发明的第1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温度传感器隔着夹持部的一部分与线圈接触。
在本发明的第1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温度传感器被配置在,作为夹持部的一部分的壁与集热部中的与壁对置的对置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第1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的是,壁及对置部遍及温度传感器的至少包括感温体的感温区域延伸。
在本发明的第1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的是,集热部将线圈的热量传导至温度传感器的至少包括感温体的感温区域。
本发明的第2温度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温度传感器,具有对搭载于车辆的旋转电机的线圈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感温体;和金属制的支架,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线圈,支架具有:利用弹性力夹持线圈和温度传感器的支架主体;和与温度传感器接合的接合部。
在本发明的第2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在支架主体上设置有支承温度传感器的支承部。
在本发明的第1、第2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架主体具有紧固于线圈的被紧固部。
本发明的第3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温度传感器,具有对搭载于车辆的旋转电机的线圈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感温体,以及金属制的支架,该支架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线圈,支架具有:支架主体,遍及温度传感器的至少包括感温体的感温区域而配置,与温度传感器热结合;接合部,与温度传感器接合;和被紧固部,紧固于线圈。
以下,对第1~第3温度检测装置是共通的。
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接合部被接合于被接合部,该被接合部被设定于温度传感器中的与感温体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被接合部被设定在温度传感器中的与感温体以及设置于感温体的电线中的任一个都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温度传感器具备:感温元件,具有感温体和设置于感温体的电线;和绝缘性的保护部件,设置于感温元件中的至少感温体以及电线的一部分,被接合部被设定在保护部件。
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被接合部由树脂材料构成为实心。
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支架主体遍及温度传感器的至少包括感温体的感温区域而配置。
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的是,感温区域还包括设置于感温体的电线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的是,设置于感温体的电线具有:第1电线,与感温体连接;和第2电线,与第1电线连接,感温区域还包括第1电线整体。
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温度传感器沿设置于感温体的电线延伸的方向即长度方向延伸,温度传感器被支架主体绕沿着长度方向设定的轴线包围。
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支架是由金属制的板材一体形成的单一的部件。
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接合部具有铆接于温度传感器的一对突片。
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中,优选在支架主体上设有防止线圈脱离的挡件。
本发明的第1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具备:温度检测装置,组装于搭载于车辆的旋转电机的线圈;以及线圈要件,构成线圈的一部分,温度检测装置具有:温度传感器,具有检测线圈的温度的感温体;和金属制的支架,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线圈要件,支架具有:支架主体,利用弹性力来夹持线圈;和接合部,与温度传感器接合,支架主体具有:将线圈夹持于内侧的夹持部;和向夹持部的外侧突出并与传感器热结合的集热部。
本发明的第2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具备:温度检测装置,组装于搭载于车辆的旋转电机的线圈;和线圈要件,构成线圈的一部分,温度检测装置具有:温度传感器,具有检测线圈的温度的感温体;和金属制的支架,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线圈要件,支架具有:支架主体,利用弹性力夹持线圈和温度传感器;和接合部,与温度传感器接合。。
本发明的第3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具备:温度检测装置,组装于搭载于车辆的旋转电机的线圈;和线圈要件,构成线圈的一部分,温度检测装置具有:温度传感器,具有检测线圈的温度的感温体;和金属制的支架,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线圈要件,支架具有:支架主体,遍及温度传感器的至少包括感温体的感温区域而配置,与温度传感器热结合;接合部,与温度传感器接合;和被紧固部,紧固于线圈。
发明效果
具有线圈的夹持或对线圈的紧固、和由温度传感器的接合实现的保持中的任一种功能的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的支架,能够以支架主体及接合部连续的一个部件构成为简单的形式。若使用该简单方式的支架,则能够通过接合部保持温度传感器,在支架主体的内侧夹入线圈而容易地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线圈。
而且,金属制的支架,由于其高的热传导率,还具有将线圈的热收集到温度传感器的功能。基于该集热作用,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的热响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和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的线圈的立体图。
图2中,(a)是从图1的IIa箭头的方向表示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线圈的侧视图。温度传感器的感温体以及电线用虚线表示。(b)是从图1的IIb箭头的方向表示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线圈的俯视图。
图3中,(a)是从图1的IIIa箭头的方向表示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线圈的图。线圈断裂。(b)是图4(a)的IIIb-IIIb线的温度检测装置的截面图。
图4中,(a)是表示温度检测装置的侧视图。(b)从(a)的背面侧表示温度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中,(a)是表示基于支架的挡件的引导作用的图,(b)是表示挡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6中,(a)及(b)是表示与支架主体的集热部相关的第1变形例的图。
图7中,(a)及(b)是表示与支架的挡件相关的第2变形例的图。
图8中,(a)是表示与温度传感器的被接合部的位置相关的第3变形例的图。(b)也是表示与温度传感器的被接合部的位置相关的第4变形例的图。(c)是表示支架主体与温度传感器接合的第五变形例的图。
图9中,(a)及(b)是表示关于温度传感器与支架的接合的第六变形例的图。(b)是(a)的IXb-IXb线的截面图。
图10中,(a)是表示关于温度传感器与支架的接合的第7变形例的图。(b)是表示第八变形例的图。
图11是显示第2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和线圈的立体图。其中,(a)表示温度检测装置的外观。(b)此外,还示出了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传感器中的感温元件和电线。
图12中,(a)是从图11(a)的XIa箭头的方向表示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线圈的图。线圈断裂。(b)是(a)所示的温度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13中,(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线圈的侧视图。(b)图14是从图13的XIIIb箭头的方向表示温度检测装置及线圈的俯视图。
图14中,(b)是图13(b)的XIV-XIV线的温度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线圈的侧视图。
图16中,(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线圈的侧视图。(b)是从图15的XVIb箭头的方向表示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线圈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由线圈要件和温度检测装置构成的组装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例如为了测定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电动机等旋转电机所具有的线圈的温度而安装于线圈。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检测装置1进行说明。
图1表示安装于被施加交流电流的未图示的定子的线圈8的温度检测装置1。
在图1中示出了线圈8的一部分。图示的部分相当于与u、v、w相的未图示的中性点连接的汇流条。在该汇流条的沿一个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为延伸部8A)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1。
保持于支架20的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线圈8的延伸部8A。
延伸部8A在俯视时呈平缓的圆弧状延伸(图2的(b)),在侧视时呈直线状延伸(图2的(a))。如图3的(a)所示,线圈8的延伸部8A构成为平角形状,呈大致矩形状的横截面。
在此,延伸部8A也可以在俯视及侧视下呈直线状延伸(参照图13~图16)。
另外,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线圈8的表面典型地由绝缘性的未图示的覆膜包覆。该覆膜也可以在延伸部8A中在安装温度检测装置1的范围内被除去。
温度传感器10构成为细长的长方体状的外观形状。如图2的(a)所示,通过支架20安装于线圈8的温度传感器10沿着延伸部8A配置。另外,例示了本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10形成为长方体状的情况,但也可以构成为在俯视时也以沿着延伸部8A的方式弯曲成圆弧状。
在本说明书中,将由支架20夹持线圈8的延伸部8A的方向称为夹持方向D1。夹持方向D1相当于延伸部8A的厚度方向。
另外,将温度传感器10的长度方向称为前后方向D2,将与前后方向D2及夹持方向D1正交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D3。将温度传感器10中感温体101(图2(a))所处的一侧定义为“前”,将其相反侧定义为“后”。
在温度传感器10通过支架20安装于延伸部8A的状态下,夹持方向D1与前后方向D2正交。
以下,详细叙述温度检测装置1的结构。
温度检测装置(1)具有检测线圈(8)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和将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线圈(8)的金属制的支架(20)。
[温度传感器]
参照图2的(a)及图4的(a)对温度传感器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温度传感器10具有检测温度的感温元件11和设置于该感温元件11的绝缘性的保护部件12,在由支架20保持的状态下经由支架20与线圈8接触。
(感温元件)
感温元件11具有感温体101和一对电线110,该感温体101具有能够基于电阻相对于温度变化的变化来检测温度的感温部101A,该一对电线110与设置于感温部101A的未图示的电极电连接,并从感温体101向后方引出。
温度传感器10沿着从感温体101引出电线的方向(长度方向)构成为细长的形态。
感温体101由感温部101A和对感温部101A进行密封的包覆玻璃101B构成。作为感温部101A,能够广泛使用具有规定的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等电阻体。
一对电线110从感温体101的包覆玻璃101B向彼此相同的方向(向后方)引出。
各电线110具有从包覆玻璃101B引出的第1电线即杜美丝111(dumet wire)和与杜美丝111连接的第2电线即引线112。
杜美丝111是在与包覆玻璃101B的线膨胀系数接近的铁镍合金的芯线上轧制接合铜合金的覆膜而成的。对于第1电线,也可以使用由铂或铂合金形成的线材来代替杜美丝111,或者使用在铁镍合金的芯线上轧制接合铂的覆膜而成的铂包覆线。
引线112具有由捻线等构成的芯线112A和包覆芯线112A的绝缘包覆112B。芯线112A电连接于杜美丝111。在本实施方式中,杜美丝111的端部通过焊接等与连接于芯线112A的垫片112C接合,从而杜美丝111与芯线112A电连接。各引线112根据需要经由其它电线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连接。
(保护部件)
保护部件12遍及感温元件101、从感温体101引出的杜美丝111、和与杜美丝111连接的引线112的一部分区间包覆感温元件11。
保护部件12保护感温体101、杜美丝111及芯线112A不受冲击等外力的影响,有助于感温元件11与线圈8的绝缘。
保护构件12例如由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等氟系树脂形成。该保护部件12除了这些树脂材料以外,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也可以使用适当的树脂材料来构成。
若保护部件12由透明的树脂构成,则能够基于保护部件12的透视进行感温元件11的外观检查。
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12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的外形。如图3的(b)所示,在该保护部件12上经由支架20的一部分与线圈8接触的平坦的接触面(10A。参照图3的(b))和被接合部12A。
保护部件12例如能够通过在模具中配置感温元件11并通过注射成形来制造。
此外,保护部件12的厚度也可以不是恒定的。例如,配置有接合部22的保护部件12的前端12a侧也可以与未配置接合部22的部位相比略薄。
(被接合部)
如图4中的(a)所示,保护部件12从前端12a向后方设定为规定的长度。在被接合部12A,感温元件11的感温体101也不存在电线110。被接合部12A能够由树脂材料构成为实心。
由于支架20的接合部22(后述)与该被接合部12A接合,因此感温体101也被设定在与电线110不同的位置,使得在铆接接合部22时不会破坏感温元件11等。本实施方式的被接合部12A相当于温度传感器10中从支架主体200向前方突出的部分。
另外,该被接合部12A被设定为用于与支架20的接合部22稳定地接合的充分的长度(温度传感器1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
温度传感器10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能够构成为适当的方式。例如,保护部件12的外观形状不限于长方体状,也可以是圆筒形状等,也可以代替保护部件12而利用使用了绝缘材料的管等保护部件覆盖感温元件11。在此,感温元件11的一个部位与其它部位也可以分别被不同的保护部件覆盖。
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避开感温体101以及电线110的位置而对温度传感器10赋予被接合部。
[支架]
接下来,参照图1~图3对金属制的支架20的结构进行说明。
支架20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单一部件构成,保持温度传感器10,且夹持线圈8。支架20具有通过弹性力夹持线圈8并向温度传感器10收集热的支架主体200、和与温度传感器10接合的接合部22。
支架20所使用的金属材料通常与树脂等其它材料相比导热率显著高,因此,支架20的温度变化迅速地追随线圈8的温度变化。通过该支架20,不仅从与线圈8对置的一面10A(图3(b))侧,还可以从温度传感器10中与支架20抵接的另一面(一面10A以外的面)传递热量。即,通过利用支架20将线圈8的热量集中于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在线圈8的温度变化方面无延迟地检测线圈8的温度变化,因此温度检测的响应性提高。
支架20能够由可通过弹性力夹持线圈8的适当的金属材料、例如铁系合金、不锈钢、磷青铜等构成。能够将所谓弹簧材料,例如JIS G4801等中规定的弹簧钢用于支架20。
(支架主体)
支架主体200具有夹持部21、集热部23、挡件24。
在第1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10配置于集热部23与夹持部21的一部分之间。
(夹持部)
参照图3的(a)及图3的(b)对夹持部21进行说明。在支架主体200中,以夹着线圈8的延伸部8A的方式弯曲成大致U字状的部分相当于夹持部21。在夹持部21的内侧的空间,通过开口210收容线圈8。
夹持部21具有第1壁211、第2壁212、连结这些第1壁211、第2壁212的连结部213。第1壁211和第2壁212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在厚度方向(夹持方向D1)上夹着延伸部8A。连结部213在与开口210相反的一侧连结第1壁211、第2壁212。
连结部213在夹持方向D1上的尺寸与延伸部8A的厚度对应。
另外,夹持部21也可以构成为从高度方向D3夹着延伸部8A。这相当于在图3(a)的纸面上使夹持部21相对于延伸部8A旋转90度的状态。
如图3的(b)所示,在夹持部21为无负荷的状态时,第2壁212相对于第1壁211倾斜。此时,第1壁211与第2壁212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在开口210侧比连结部213侧短。
当从开口210向夹持部21的第1壁212、第2壁212之间插入延伸部8A时,如图3的(a)所示,夹持部21的开口210侧向外侧扩展而弹性变形。通过该弹性变形后的夹持部21的弹性力,在第1壁211与第2壁212之间夹持延伸部8A。
此时,第1壁211与延伸部8A的外周侧的侧面接触,第2壁212与延伸部8A的内周侧的侧面接触,在大致平行的第1壁211与第2壁212之间,在高度方向D3上夹持延伸部8A。
连结部213与挡件24的端部241之间的高度方向D3的尺寸优选设定为,在将延伸部8A插入到夹持部21的内侧时,在连结部213与延伸部8A之间留有间隙S。于是,能够将延伸部8A整体可靠地插入夹持部21的内侧。
(挡件)
为了防止线圈8从夹持部21脱离,优选在支架20上设置挡件24。
挡件24与第2壁212相连,在开口210侧超过线圈8的位置,将第2壁212的一端朝向第1壁211折弯成V字状而形成。该挡件24的端部241位于开口210的附近,与线圈8相对,由此限制线圈8从夹持部21脱离。
如图5的(a)所示,若线圈8与挡件24中的V字的外侧的斜面242抵接,则通过第2壁212的位移以及变形(参照箭头)使开口210扩大。能够通过该开口210容易地将线圈8的延伸部8A插入到夹持部21的内侧。
即,本实施方式的挡件24还作为在夹持部21的内侧引导线圈8而使其顺畅地插入的引导件发挥功能。
另外,挡件24并不限定于如上述那样形成于第2壁212的一端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取代挡件24而使支架20具有图5的(b)所示的挡件25。挡件25从第2壁212朝向第1壁211向夹持方向D1突出并具有支承线圈8的线圈支承部251和从线圈支承部251的顶端朝向夹持方向D1的外侧倾斜的引导部252。
挡件25利用引导部252朝向夹持部21的内侧引导线圈8,并且利用线圈支承部251防止线圈8从夹持部21脱离。
支架20也能够防止线圈8的脱离,优选具有有助于线圈8的顺畅插入的其它结构的挡件。根据支架20的形态,限位器可以设置于第1壁211,也可以设置于第1壁211、第2壁212双方。
挡件24、25不限于将第1壁211、第2壁212的一端折弯而形成的情况。若能够防止支架从线圈脱落,则例如也可以将其它部件的弹性片安装于第1壁212、第2壁212的端部。
(集热部)
集热部23(图1和图3的(b))向内侧夹持线圈8的夹持部21的外侧突出,与温度传感器10热结合。通过热结合,能够从集热部23向温度传感器10传导热,使其集热于温度传感器10。该集热部23与夹持部21的第1壁211相连,在夹持部21的外侧支承温度传感器10。
如图3的(b)所示,集热部23从夹持部21的第1壁211的开口210侧的端部沿着温度传感器10的表面折弯。
在夹持部21的第1壁211与第2壁212之间夹着线圈8。另外,在第1壁211与集热部23之间夹着温度传感器10。更具体而言,温度传感器10配置于第1壁211和与第1壁211相对的集热部23的对置部23A(图3(b))之间。
由集热部23支承的温度传感器10经由第1壁211与线圈8接触。温度传感器10的侧方的一面10A配置于第1壁211。
由于金属制的支架20的热传导率高,不仅从与线圈8对置的一面10A侧,而且从集热部23侧也向温度传感器10传递线圈8的热。
本实施方式的夹持部21及集热部23通过将一定宽度的带状的板材折弯而形成。因此,第1壁211和集热部23均遍布于温度传感器10的相同区域10R而配置(图4的(a)),在第1壁211和集热部23之间夹着温度传感器10。
在温度传感器10中夹在第1壁211与集热部23之间的区域10R(以下称为感温区域)与上述的被接合部12A的后方邻接。
来自线圈8的热通过支架20集中于感温区域10R。感温体101检测集中于感温区域10R的热。
感温区域10R只要至少仅包括感温体101即可。
在温度传感器10的内部,主要通过杜美丝111向感温体101传导热。即,杜美丝111对感温体101的热输入的贡献度高。
因此,考虑杜美丝111的热传导,本实施方式的感温区域10R从比感温体101靠前方的位置到杜美丝111与引线112的芯线112A的接合部位13遍布前后方向D2延伸。该感温区域10R包括感温体101的整体和从感温体101延伸的杜美丝111。
另外,以线圈8为代表,为了防止转子、定子等的过热,向马达的内部供给用于冷却的冷却液,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集热部23覆盖温度传感器10,由此能够将线圈8的热集中于温度传感器10,并且避免冷却液的飞沫直接附着于温度传感器10。
如图3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集热部23沿着温度传感器10的除了一面10A之外的其它侧的三面而配置。因此,围绕沿着长度方向(D2)设定的轴线温度传感器10被支架主体200的集热部23和第1壁211包围。
于是,能够利用集热部23和第1壁211在温度传感器10的整周上高效地进行集热,因此能够利用温度传感器10提高相对于线圈8的温度变化的热响应性。
在从与图3的(b)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将温度传感器10插入集热部23的内侧之后,通过将集热部23向第1壁211按压的弯折加工,集热部23以若干变形量弯曲变形。于是,温度传感器10被保持为被按压在集热部23与第1壁211之间的状态。通过集热部23的弯折加工,温度传感器10被壁211按压,经由该壁211与线圈8接触。
由于存在该壁211,因此在将线圈8插入夹持部21的内侧时,具有保持于支架20的温度传感器10的位置不会偏移的优点。
根据在金属制的支架20的集热部23和壁211之间配置温度传感器10的结构,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使温度传感器10的外形的尺寸精度产生偏差,也能够基于集热部23和夹持部21的金属构件所要求的高尺寸精度,在集热部23与壁211之间以适当的压力按压温度传感器10,并集热于温度传感器10的感温区域10R。该结构特别适合于温度传感器10的保护部件12使用柔软的树脂材料、温度传感器10单体上尺寸容易产生偏差的情况。
在热传导的部件之间没有间隙能够更高效地将热从热源传导至温度传感器。这是因为能够不经由导热率较差的空气而传导热。
因此,优选使温度传感器10分别与壁211和集热部23无间隙地接触,同样地,使线圈8分别与夹持部21的壁211、212无间隙地接触。
在这些构件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可以在该间隙中填充导热率比空气高的树脂材料、例如树脂材料中导热率较高的环氧树脂。
接着,参照图3的(b)对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10向支架2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3(b)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插入温度传感器10之前的集热部23的形状。为了能够将温度传感器10容易地插入集热部23与第1壁211之间,集热部23的端缘231与第1壁211之间的弯折加工前的间隙C2设定得比集热部23的弯折加工后的集热部23与第1壁211之间的间隙C1(也参照图2的(b))大。在将温度传感器10插入集热部23与第1壁211之间之后,如果为了消除间隙C2而施加按压力并进行集热部23的弯折加工,则集热部23通过回弹而位移,由此,在端缘231与第1壁211之间形成间隙C1。
在集热部23的弯折加工的基础上,进行后述的接合部22的铆接,从而温度传感器10被可靠地保持于支架20,以使得即使在轴向上对温度传感器10施加力,温度传感器10也不会从集热部23脱落。
为了将来自线圈8的热高效地汇集于温度传感器10,对集热部23进行弯折加工,以在集热部23的端缘231与壁211之间不形成间隙C1。
另外,也可以将集热部23的端缘231与第1壁211之间的间隙C2确保为宽至温度传感器10的厚度以上,将温度传感器10从集热部23的端缘231与壁211之间向集热部23的内侧插入。在该情况下,只要以不妨碍温度传感器10插入的方式使接合部22的铆接片221、222以比图3的(a)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角度大的角度打开即可。
(接合部)
接合部22(图1、图3的(a))通过铆接而与温度传感器10接合。接合部22在因所施加的按压力塑性变形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温度传感器10。
本实施方式的接合部22具有与温度传感器10的被接合部12A接合的一对突片、即铆接片221、222。
铆接片221、222与夹持部21的第1壁211相连,通过从金属板一体地冲压夹持部21及集热部23而形成。
铆接片221、222在铆接前,例如如图3的(a)中双点划线所示,向前端彼此分离的方向打开。若向接合部22的基部220(也参照图4的(b))向夹持方向D1加压,则铆接片221、222塑性变形为图3(a)中实线所示的形状而将被接合部12A沿厚度方向压扁。
另外,用于铆接的按压力的方向并不限定于夹持方向D1,只要能够通过铆接片221、222向把持被接合部12A的位置弯折,则也可以以其它朝向对铆接片221、222进行加压。
本实施方式的铆接片221、222的各自的前端配置在从线圈8向外周侧离开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铆接片221、222的前端摩擦线圈8的表面而损伤。
如图4的(b)所示,铆接片221、222,在接合部22的基部220通过形成于与前后方向D2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的缺口29而被划分在壁211的前侧。铆接片221、222通过作为缺口29的剩余部分即连接部28而被以悬臂状支承在壁211上。由于铆接片221、222从夹持部21突出,因此不会被夹持部21妨碍,能够容易地进行将铆接片221、222铆接于被接合部12A的作业。
本实施方式的铆接片221、222以比被接合部12A的长度(前后方向D2的尺寸)窄的宽度从基部220延伸到温度传感器10的两侧。铆接片221、22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缘和前端部被按压于被接合部12A。
铆接片221、222通过被集热部23施加比按压感温区域10R时更大的按压力而与被接合部12A接合。在被接合部12A,由于不存在感温体101、电线110,因此在铆接铆接片221、222时,感温体101、电线110不会破损。即,基于铆接片221、222的接合不影响感温元件11的可靠性。
也可以在将温度传感器10插入集热部23的内侧后,先按压集热部23将温度传感器10临时固定后,将铆接片221、222铆接在被接合部12A,也可以先将铆接片221、222铆接在被接合部12A后,按压集热部23。当然,也能够同时进行铆接片221、222的铆接和集热部23的按压。
通过具有铆接片221、222的接合部22和集热部23,能够在全长范围内稳定地保持温度传感器10,对于车辆的剧烈的振动也能够可靠地固定。
典型地,在将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支架20的接合部22以及集热部23之后,将支架20安装于线圈8的延伸部8A的规定位置。
但是,在将支架20安装于线圈8之后,也容许将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接合部22以及集热部23。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以上说明的温度检测装置1的支架20通过使用了金属板材的冲裁以及弯折加工,作为夹持部21以及接合部22等各部分连续的一部件而构成为简单的形态。若使用该简单的形态的支架20,则能够通过接合部22保持温度传感器10,在夹持部21的内侧夹入线圈8而容易地将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线圈8。
由于支架20兼具线圈8的夹持以及温度传感器10的保持的功能,因此温度检测装置1除了具有温度传感器10以外,只要具有用于将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线圈8的支架20即可。因此,温度检测装置1完全不具备以往在线圈8、温度传感器10的周围配置的树脂制的部件等。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削减部件数量,抑制检测线圈8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1的制造成本。支架20能够通过冲压加工而容易地成形,通过对接合部22进行铆接,能够容易地将支架20组装于温度传感器10。由于接合部22被铆接于被设定在与感温体101及电线110不同的位置的被接合部12A,因此不会使感温元件11破损。因此,能够在确保温度传感器10的可靠性的同时容易地制造温度检测装置1。
而且,金属制的支架20,由于其高的热传导率,还具有将作为温度检测对象的线圈8的热集中到温度传感器10的功能。基于该集热功能,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10对温度检测的响应性。
除了主要有助于向温度传感器10的集热的支架主体200之外,还包括接合部22在内的支架20整体根据金属材料的热传导率迅速地追随线圈8的温度变化,因此有助于向温度传感器10的集热。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20,能够在不担心感温元件11破损的被接合部12A可靠地保持温度传感器10,并且能够在由支架主体200集热的感温区域10R中响应性良好地检测线圈8的温度。
本实施方式的支架20作为在温度传感器10的长度方向上离开的各自的部位具有将热集中于温度传感器10的支架主体200、和与温度传感器10接合的接合部22。因此,能够对各部位在集热和保持方面分别赋予最佳的方式。
根据发热时间常数τ的试验结果来表示温度检测装置1的响应性。发热时间常数τ是感温体101达到初期的温度差的63.2%所需的时间。
与本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比较例1在温度传感器10的周围不具有支架20等金属制的部件。比较例1的温度传感器10露出覆盖感温元件11的保护部件12。
将室温下放置的比较例1的温度传感器按压在模拟使用中的线圈并加热至100℃的金属板上,测量发热时间常数τ,结果发热时间常数τ为90秒。
另一方面,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1的支架20的第1壁211按压于被加热至100℃的金属板时测量出的发热时间常数τ为20秒。
在比较例1以及本实施方式的任一个中,感温元件11的尺寸均相同,感温体101的长度为均约4mm。
比较例2的感温体101的长度为约2mm,与比较例1相同,不具有金属部件。一般而言,感温体101设计得更小的话能够提高响应性。
对于该比较例2,也与比较例1同样,测量发热时间常数τ时,结果τ为23秒。
通过比较比较例1、2与本实施方式可知,基于支架20的集热作用对提高响应性的贡献大于比较例1与2的感温体的尺寸之差(约2mm)对提高响应性的贡献。
将比较例1、2和本实施方式的发热时间常数τ汇总于下述表。
[表1]
发热时间常数τ 感温体的尺寸
实施方式 20秒 约4mm
比较例1 90秒 约4mm
比较例2 23秒 约2mm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持部21以及集热部23双方沿着前后方向D2遍及感温区域10R配置,但并非必须双方都遍及感温区域10R配置。
但是,如上所述,将从与线圈8侧相反的一侧即集热部23侧也向温度传感器10传导热作为主要原因,温度传感器10的热响应性提高。因此,优选夹持部21和集热部23中的至少集热部23遍及感温区域10R配置。
夹持部21及集热部23的前后方向D2的尺寸可以考虑向温度传感器10的集热、温度传感器10的稳定的保持等而适当确定。
(第1变形例)
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如图6的(a)所示,也可以仅在温度传感器10的侧方两面10B、10C配置集热部26。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向夹持部21的外侧突出的集热部26与壁211之间配置感温区域10R,集热部26也与感温区域10R热结合。因此,来自线圈8的热量不仅从线圈8侧,还从集热部26侧集中到温度传感器10。
而且,如图6的(b)所示,通过仅在相对于温度传感器10的面10A正交的面10B配置集热部27,集热部27也可以与感温区域10R热结合。在该情况下也是,来自线圈8的热不仅从线圈8侧,还从集热部27侧集中到温度传感器10。
即,向温度传感器10收集热的集热部不一定需要绕轴线包围温度传感器10,或者在集热部的不同部位(23、211)之间夹着温度传感器10。只要如集热部23、26、27那样沿着与向夹持部21的外侧突出并与线圈8侧相对的温度传感器10的部分(10A)不同的部分(10B、10C等)配置并热结合,就能够有助于向温度传感器10的集热。即使温度传感器10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状、例如圆筒形状等,只要集热部向夹持部21的外侧突出并与温度传感器10热结合,就能够有助于向温度传感器10的集热。
集热部也可以不必保持温度传感器10。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温度传感器10粘接于第1壁211来将温度传感器10保持于支架主体200。
(第2变形例)
图7的(a)及(b)表示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挡件24不同的挡件24’。挡件24’通过将第2壁212的一端侧朝向第1壁211侧折弯,使弯曲部243的两侧重合而形成。图7的(b)用实线表示折弯前的第2壁212。在将线圈8插入夹持部21的内侧之后,如双点划线所示,将第2壁212弯折180°而形成挡件24’,能够使挡件24’的端部241与线圈8抵接。
通过该挡件24’,也能够利用与线圈8对置的端部241限制线圈8从夹持部21脱离。
(第3变形例)
图8的(a)表示在温度传感器10的保护部件12的后端部也设定有被接合部12B的例子。
在图8的(a)所示的例子中,在与前后方向D2正交的方向上从保护部件12引出引线112,因此在保护部件12的被接合部12B不存在引线112。在该被接合部12B接合有从集热部23向后方被悬臂状地支承的铆接片223、224。也可以仅通过这些铆接片223、224以及集热部23来保持温度传感器10。在该情况下,不需要铆接片221、222,不需要向感温体101的前方施加被接合部12A。
(第4变形例)
图8的(b)表示由于温度检测装置1的设置空间以及制造上的理由,无法在温度传感器10的前端侧给出用于接合的区域的情况。在该例子中,仅通过被赋予到温度传感器10的后端侧的被接合部12C和集热部23来保持温度传感器10。引线112位于被接合部12C。根据引线112的刚性,能够在不使引线112(特别是芯线112A)破损的情况下将铆接片223、224接合于被接合部12C,因此也容许如图8的(b)所示那样将支架20接合于电线110所处的被接合部12C。
对于感温体101,由于感温体101的刚性而不存在破损担忧的情况下,容许在感温体101的位置将支架20接合于保护部件12。
(第五变形例)
图8的(c)表示支架主体200与温度传感器10的被接合部12D、12D接合的例子。在该例中,引线112被支架主体200覆盖。支架主体200分别铆接于位于引线112的外侧的被接合部12D、12D。
(第6变形例)
图9中的(a)及(b)表示有关温度传感器10与支架20的接合的变形例的温度检测装置2。在图9的(a)和(b)所示的例子中,作为从集热部23向前侧延伸的接合部的接头32被铆接在温度传感器10的被接合部12A上。在接头32上形成有与铆接所使用的未图示的冲头对应的凹部32A。
(第7变形例)
图10的(a)表示有关温度传感器10与支架20的接合的其它变形例的温度检测装置3。如图10的(a)所示,从集热部23延伸的接头33也可以使用铆钉34铆接于被接合部12A。铆钉34贯穿接头33和被接合部12A。
(第8变形例)
图10的(b)也表示与温度传感器10和支架20的接合相关的其它变形例的温度检测装置4。在该例中,在形成于被接合部12A的高度方向D3的两侧的槽12E中,与集热部23连接的卡合突起35以在被接合部12A的高度方向D3上弹性变形的状态插入。这样,卡合突起35也可以与被接合部12A通过弹性力卡合,从而支架20与温度传感器10接合。
此外,能够通过适当的方法将温度传感器10与支架20接合。
上述的第1~第8变形例也能够应用于以下说明的第2~第4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温度检测装置1也能够作为预先组装于包括延伸部8A’的线圈要件80的状态的组装体来提供。在该情况下,在提供处,只要在线圈8的其它部分组装组装体的线圈要件80即可。
第2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5、第3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6以及第4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7也同样。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和图12,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事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1中的(a)及(b)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5具有温度传感器10和将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线圈8的延伸部8A的支架40。
支架40具有利用弹性力夹持线圈8及温度传感器10的支架主体400、和与温度传感器10接合的接合部42。
线圈8和温度传感器10被支架主体400的弹性力向夹持方向D1按压。
如图12中的(a)所示,支架主体400具有第1壁411、第2壁212以及连结部213。
在第2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10配置在支架主体400的第1壁411与线圈8之间。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支架主体400的内侧同时配置有线圈8以及温度传感器10。如图12中的(a)及(b)所示,线圈8与温度传感器10不经由部件而直接接触。因此,热量从线圈8直接传导至温度传感器10,因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响应性。
另外,如该第2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壁211(图3的(a))形成孔或缺口,通过这些孔、缺口使温度传感器10的一面10A与线圈8直接接触。
支架主体400具有支承温度传感器10的支承部43。支承部43形成于壁411,沿着温度传感器10的侧方三个面弯折。如图12的(a)所示,支承部43呈与温度传感器10的外形对应的矩形状的横截面。在被划分在支承部43的内部的槽43A中,从支架主体400的内侧收纳有温度传感器10。从槽43A露出的温度传感器10的一面10A与从开口210插入到支架主体400的内侧的线圈8的侧面接触。
支架主体400只要能够支承温度传感器10,则支架主体400不一定需要具有支承部43。例如,即使支架主体400的壁411平坦地形成,也可以将温度传感器10粘接并支承在壁411上。
如图11中的(a)及图12中的(a)所示,接合部42与壁411相连,具有通过连接部48(图11的(a))而悬臂状地支承在壁411的前侧的一对接头,即铆接片421、422。接合部42的铆接片421、422铆接于温度传感器10的被接合部12A。
为了容易进行将铆接片421、422铆接的作业,并为了避免铆接片421、422各自的前端421A、422A(图12的(b))与线圈8接触,温度传感器10的被接合部12A形成得比第1实施方式(图3的(a))薄。这是为了在被接合部12A的线圈8侧形成空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温度传感器10也被夹持线圈8的支架主体400绕轴线包围,支架40与温度传感器10热结合,因此,通过经由支架40的热传导将线圈8的热量集中于温度传感器10。
根据本实施方式,配置于与收纳有线圈8的支架主体400的内侧相同的空间的温度传感器10与线圈8直接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有助于温度传感器10的响应性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考虑到对感温体101的热传导的贡献度,优选遍及包括感温体101以及杜美丝111而设定的感温区域10R(图11的(a))配置支架主体400。在由支架主体400覆盖温度传感器10的感温区域10R中,能够将线圈8的热集中于温度传感器10,并且避免冷却液的飞沫直接附着。
由支架主体400夹持的线圈8和温度传感器10不一定需要相互按压。例如,也允许在支架主体400的内侧,位于连结部213侧的温度传感器10和位于开口210侧的线圈8相邻配置。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3及图14,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事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3的(a)及(b)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6具有温度传感器10和将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线圈8的延伸部8A的金属制的支架50。
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作为紧固用部件的螺栓61以及螺母62将支架50紧固于线圈8的情况与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在第3实施方式中,线圈8未被支架50夹持。在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保持温度传感器10的支架50紧固于线圈8,温度传感器10被安装于线圈8。
[支架]
支架50遍及温度传感器10的感温区域10R配置,具有与温度传感器10热结合的支架主体500、与温度传感器10接合的接合部22以及紧固于线圈8的被紧固部53。
第3实施方式的支架50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支架20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支架40同样地,各构成要件、即支架主体500、接合部22以及被紧固部53由一个金属板材一体地构成。
(支架主体)
支架主体500具有将从线圈8发出的热传递至温度传感器10的导热部51和与导热部51相连并与温度传感器10的感温区域10R热结合的集热部52。
如图14所示,导热部51形成为介于温度传感器10的一面10A与线圈8的一面8B之间的矩形的板状。导热部51遍及温度传感器10的至少包括感温体101的感温区域10R而配置(图13的(a))。
在导热部51的一端侧连接有相对于导热部51弯曲且与线圈8的另一面8C(图14)对置的旋转限制片51A。
旋转限制片51A限制支架50及温度传感器10相对于线圈8绕螺栓61(图13的(a)及(b))轴旋转。旋转限制片51A也有助于从线圈8向温度传感器10的导热。另外,由于通过旋转限制片51A将支架50定位在线圈8上,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螺栓61的轴部611(图13的(b))穿过被紧固部53和线圈8。
在设置有限制线圈8与支架50的相对旋转的其它机构的情况下,支架主体500至少仅具有导热部51即可。例如,通过将钥匙以及卡定钥匙的钥匙槽施加于支架50以及线圈8,能够限制支架50与线圈8的相对旋转。此外,在后述的图15所示的方式中,不存在旋转限制片51A。
若将比导热部51靠线圈8侧定义为“内”,将比导热部51靠温度传感器10侧定义为“外”,则集热部52(图13的(a)及(b)、图14)向导热部51的外侧突出,与温度传感器10热结合。通过热结合,能够从集热部52向温度传感器10传导热,而集热于温度传感器10。该集热部52与导热部51相连,在导热部51的外侧支承温度传感器10。
如图14所示,集热部52的导热部51的另一端侧沿着温度传感器10的表面折弯。在导热部51与集热部52之间夹着温度传感器10。更具体而言,温度传感器10配置于导热部51和与导热部51对置的集热部52的对置部52A(图14)之间。
本实施方式的集热部52与第1实施方式的集热部23(图3(b))同样地构成。集热部52也可以与图6(a)所示的集热部26或图6(b)所示的集热部27同样地构成。
通过金属制的支架50的高热传导率,不仅从与线圈8对置的一面10A(图14)侧,还从温度传感器10中与支架50抵接的另一面(一面10A以外的面)通过支架50向温度传感器10传递热量。即,利用支架50将线圈8的热量集中于温度传感器10,由此,温度传感器10在线圈8的温度变化上无延迟地检测线圈8的温度,因此温度检测的响应性提高。
(接合部)
接合部22(图13的(a)和(b))在支架主体500的长度方向即前后方向D2的一侧,铆接而接合于温度传感器10。
接合部22的铆接片221、222通过从金属板与导热部51、集热部52以及被紧固部53一体地冲压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铆接片221、222朝向线圈8的外侧弯曲,铆接片221、222的各自的前端配置在从线圈8向外侧离开的位置,但也可以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铆接片421、422那样构成为朝向线圈8的内侧弯曲。
接合部22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温度传感器10中,与不存在感温体101、也不存在电线110的被接合部12A接合。被接合部12A从支架主体500向前方突出。
(被紧固部)
被紧固部53通过螺栓61和安装于螺栓61的螺母62(图13(b))紧固于线圈8。被紧固部53与接合部22的前方相连,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530。
本实施方式的被紧固部53位于将保持于支架50的温度传感器10沿前后方向D2延长的延长线上。
在第3实施方式中,从温度传感器10的前后方向D2的后方朝向前方依次配置有具有导热部51以及集热部52的支架主体500、接合部22以及被紧固部53。
螺栓61的轴部611(图13的(b))插入贯通孔530和贯通线圈8的孔8D,通过在轴部611的前端侧紧固螺母62,在螺栓61的头部612与螺母62之间紧固支架50和线圈8。
被紧固部53沿着本实施方式的直线状的延伸部8A的表面平坦地形成。被紧固部53与导热部51位于同一平面上。
被紧固部53在圆形的贯通孔530的周围形成为圆环状。但是,只要能够使用轴部611插入贯通孔530的螺栓61进行紧固,则被紧固部53不必一定是圆环状。
除了螺栓61以及螺母62之外,还能够使用铆钉来紧固支架50和线圈8。
〔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第3实施方式,支架50通过使用了金属板材的冲裁及弯折加工,将支架主体500、接合部22及被紧固部53等各部分作为连续的一部分材料而构成为简单的形态。通过使用该简单形态的支架50,能够通过接合部22保持温度传感器10,将被紧固部53紧固于线圈8而将温度传感器10容易地安装于线圈8。支架50能够通过冲压加工而容易地成形,通过对接合部22进行铆接,能够容易地将支架50组装于温度传感器10。由于接合部22铆接于在与感温体101及电线110不同的位置设定的被接合部12A,因此不会使感温元件11破损。因此,能够在确保温度传感器10的可靠性的同时,容易地制造温度检测装置6。
而且,金属制的支架50由于其高的热传导率,还具有将作为温度检测对象的线圈8的热收集到温度传感器10的功能。基于该集热功能,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10对温度检测的响应性。
除了主要有助于向温度传感器10的集热的支架主体500之外,还包括接合部22以及被紧固部53在内的支架50整体根据金属材料的热传导率迅速地追随线圈8的温度变化,因此有助于向温度传感器10的集热。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50,能够在不担心感温元件11破损的被接合部12A可靠地保持温度传感器10,并且在由支架主体500集热的感温区域10R中响应性良好地检测线圈8的温度。
本实施方式的支架50作为在温度传感器10的长边方向上分离的各自的部位具有将热集中于温度传感器10的支架主体500、与温度传感器10接合的接合部22、和紧固于线圈8的被紧固部53。因此,能够对各部位分别赋予集热、保持及固定的最佳方式。
关于与温度传感器10接合的支架的接合部22,也能够将参照图8~图10说明的各种方式应用于第3实施方式。
例如,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8的(b)所示,在接合部22的铆接片221、222位于比支架主体500靠后方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在支架主体500的前端连接被紧固部53。
在第3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10也被支架主体500的导热部51和集热部52绕轴线包围,因此,通过经由支架50的热传导,线圈8的热被高效地集中于温度传感器10。
另外,在由支架主体500覆盖温度传感器10的感温区域10R中,能够将线圈8的热集中于温度传感器10,并且避免冷却液的飞沫直接附着。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被紧固部53的位置不限于在前后方向D2上延长温度传感器10的延长线上。
例如,图15所示的支架主体500’的被紧固部53’从支架主体500’的导热部51朝向与线圈8的延伸部8A延伸的方向(D2)正交的方向(高度方向D3)的一侧突出。
被紧固部53’通过具有贯通贯通孔530以及线圈8的孔的轴部的螺栓61和未图示的螺母而被紧固于线圈8。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6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4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7对第1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1的支架20(图2)施加了第3实施方式(图13、图14)的被紧固部53。
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事项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4实施方式的支架70具有利用弹性力夹持线圈8的支架主体700、与温度传感器10接合的接合部22以及紧固于线圈8的被紧固部53。
支架主体700具有将线圈8夹持在内侧的夹持部21、和向夹持部21的外侧突出并与温度传感器10热结合的集热部23、以及限制线圈8从夹持部21脱离的挡件24。
被紧固部53与夹持部21的第1壁211(图16的(b))位于同一平面上。
根据第4实施方式,除了由支架主体700的夹持部21进行的线圈8的夹持之外,还通过被紧固部53对线圈8的紧固,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更牢固地将温度传感器10固定于线圈8。
在第4实施方式中,能够在由支架主体700的夹持部21夹持了线圈8的状态下,利用螺栓61以及螺母62将被紧固部53紧固于线圈8。由于通过夹持部21将支架70定位在线圈8上,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螺栓61的轴部611穿过被紧固部53的贯通孔530以及线圈8的孔8D。
除了上述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就能够取舍选择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结构,或者适当变更为其它结构。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对第2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5的支架40(图11和图12)赋予第3实施方式的被紧固部53。
本发明中的支架不限于上述的方式,能够适当地构成。
温度传感器10不一定必须沿着线圈8的延伸部8A配置。也可以相对于延伸部8A倾斜或正交。
本发明中的支架只要由金属材料简单地构成作为具有支架主体和接合部的部件,也可以组装多个部件构成。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为了确保与周边的绝缘性,也可以用树脂等覆盖第1~第4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根据该结构,不仅能够确保绝缘性,而且能够防止冷却液的飞沫直接附着于温度传感器10,并且还能够提高集热性。
符号说明
1~5 温度检测装置
8 线圈
8A 延伸部
8B、8C 面
8D 孔
10 温度传感器
10A 一面
10B 面
10R 感温区域
11 感温元件
12 保护部件
12a 前端
12A、12B、12C、12D 被接合部
12E 槽
13 接合部位
20 支架
200 支架主体
21 夹持部
22 接合部
23 集热部
23A 对置部
24、24、25 挡件
26、27 集热部
28 连接部
29 缺口
32 接头(接合部)
32A 凹部
33 接头(接合部)
34 铆钉(接合部)
35 卡合突起(接合部)
40 支架
42 接合部
43 支承部
43A 槽
48 连接部
50 支架
51 导热部
51A 旋转限制片
52 集热部
53、53' 被紧固部
61 螺栓(紧固用部件)
62 螺母(紧固用部件)
70 支架
80 线圈要件
101 感温体
101A 感温部
101B 包覆玻璃
110 电线
111 杜美丝(第1电线)
112 引线(第2电线)
112A 芯线
112B 绝缘包覆
112C 衬垫
210 开口
211 第1壁
212 第2壁
213 连结部
215 弯曲部
220 基部
221、222、223、224 铆接片(突片)
231 端缘
241 端部
242 斜面
251 线圈支承部
252 引导部
411 壁
421、422 铆接片(突片)
500、500’ 支架主体
530 贯通孔
611 轴部
612 头部
700 支架主体
C1、C2 间隙
D1 夹持方向
D2 前后方向
D3 高度方向
S 间隙。

Claims (10)

1.一种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温度传感器,具有对搭载于车辆的旋转电机的线圈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感温体;和
金属制的支架,该支架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线圈,所述支架是由金属制的板材一体形成的单一的部件,
所述支架具有:支架主体,利用弹性力来夹持所述线圈;和接合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合,
所述接合部被接合于被接合部,该被接合部被设定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中的与所述感温体不同的位置,
所述支架的所述接合部由铆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所述被接合部的一对突片构成,
所述支架主体具有:夹持部,将所述线圈夹持于内侧;和集热部,向所述夹持部的外侧突出,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热结合,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被安装于所述线圈的安装状态下,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夹持部的第一壁以及第二壁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经由作为所述夹持部的一部分的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线圈接触,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壁的互相对置的两侧分别直接接触,所述温度传感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集热部中的与所述第一壁对置的对置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
感温元件,具有所述感温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感温体的电线;和
绝缘性的保护部件,设置于所述感温元件中的至少所述感温体以及所述电线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支架主体的集热部形成支承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支承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感温体的感温区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感温体的电线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设置于所述感温体的电线具有:第1电线,与所述感温体连接;和第2电线,与所述第1电线连接,
所述感温区域还包括所述第1电线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保护部件由用于保护所述感温体的树脂部件构成,
所述被接合部的厚度形成得比所述保护部件的其他部分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紧固于所述线圈的被紧固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防止所述线圈脱离的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被接合部被设定在所述温度传感器中的与设置于所述感温体的电线也不同的位置。
10.一种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
温度检测装置,该温度检测装置是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以及
线圈要件,构成所述线圈的一部分。
CN201880071199.3A 2018-08-02 2018-08-02 温度检测装置和组装体 Active CN1113160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8956 WO2020026394A1 (ja) 2018-08-02 2018-08-02 温度検知装置および組付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6079A CN111316079A (zh) 2020-06-19
CN111316079B true CN111316079B (zh) 2024-01-30

Family

ID=69231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199.3A Active CN111316079B (zh) 2018-08-02 2018-08-02 温度检测装置和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2358B2 (zh)
EP (1) EP3715806B1 (zh)
JP (1) JP6674070B1 (zh)
CN (1) CN111316079B (zh)
WO (1) WO20200263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9756B2 (ja) * 2016-06-23 2018-11-07 株式会社芝浦電子 温度検出装置
EP3537579B1 (en) * 2018-03-07 2022-05-11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Isolation ring for isolating end windings of a stator generator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US11237062B2 (en) * 2018-03-30 2022-02-01 Shibaura Electronics Co., Ltd. Temperature detection device and assembly thereof
WO2020026394A1 (ja) * 2018-08-02 2020-02-06 株式会社芝浦電子 温度検知装置および組付体
US11530829B2 (en) 2018-11-14 2022-12-20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Overflow sensor assembly i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US11754426B2 (en) * 2019-01-04 2023-09-12 Westinghouse Air Brak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Transducer sensor system
DE102020107862A1 (de) * 2020-03-23 2021-09-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orrichtung zur Anbringung eines Temperatursensors an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Vorrichtung zur Temperaturmessung
DE102020107863A1 (de) * 2020-03-23 2021-09-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orrichtung zur Temperaturerfassung bei elektrischen Maschinen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Temperaturerfassung
DE102020118224A1 (de) 2020-06-30 2021-12-3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tator
DE102020126632B4 (de) * 2020-10-12 2022-11-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nbindung eines Temperatursensors an einen Verschaltungsri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JP7468320B2 (ja) 2020-12-02 2024-04-16 Tdk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装置
US11915858B2 (en) * 2020-12-08 2024-02-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ductor temperature sensor
CN113237572B (zh) * 2021-05-14 2023-06-2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测温装置
CN113803918A (zh) * 2021-09-08 2021-12-17 中山市爱美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泳池机
CN113883705B (zh) * 2021-09-29 2022-09-23 安徽扬子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温管固定组件及固定方法
CN116249881A (zh) * 2022-03-03 2023-06-09 株式会社芝浦电子 温度传感器、组装体、旋转电机及温度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JP1729419S (ja) * 2022-03-18 2022-11-09 温度センサ
WO2023188600A1 (ja) * 2022-03-29 2023-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ホルダおよび温度センサ取付方法
WO2024004167A1 (ja) * 2022-06-30 2024-01-04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DE102022210104A1 (de) * 2022-09-26 2024-03-28 Vitesco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Sensorhalterung, System aus Sensorhalterung und Temperatursensor,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Befestigung des Systems
WO2024101399A1 (ja) * 2022-11-10 2024-05-16 立山科学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固定具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9904A (ja) * 1995-02-20 1996-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サーミスタ式表面温度センサ
JPH09324969A (ja) * 1996-06-06 1997-12-1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凍または冷蔵装置の温度検知器の取付装置
CN2814197Y (zh) * 2005-07-07 2006-09-06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感温头卡夹
CN201438138U (zh) * 2009-06-23 2010-04-1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感温头固定装置
CN201955168U (zh) * 2010-11-08 2011-08-31 池春伟 一种外置式温度传感器
JP2011223827A (ja) * 2010-04-14 2011-11-04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CN102435331A (zh) * 2011-09-02 2012-05-02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感温头固定装置和空调器
CN202757702U (zh) * 2012-08-10 2013-02-2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温度检测装置
CN205138653U (zh) * 2015-10-23 2016-04-06 深圳市敏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夹紧表面测温温度传感器与金属管的夹子
JP2016161434A (ja) * 2015-03-03 2016-09-05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
CN205593659U (zh) * 2016-02-24 2016-09-21 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温型c形线夹
CN107209062A (zh) * 2015-01-29 2017-09-26 株式会社芝浦电子 温度传感器
CN107209063A (zh) * 2015-02-26 2017-09-26 株式会社芝浦电子 温度传感器
CN206804173U (zh) * 2017-05-22 2017-12-2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式温度传感器的固定装置
WO2017221464A1 (ja) * 2016-06-23 2017-12-28 株式会社芝浦電子 温度検出装置
CN108352761A (zh) * 2015-11-25 2018-07-3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以及旋转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893B2 (ja) 1976-04-09 1985-02-14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軸受の異常監視装置
US4164433A (en) * 1978-05-05 1979-08-14 Pneumo Corporation Tube skin thermocouple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5172979A (en) * 1991-11-29 1992-12-22 Texaco Inc. Heater tube skin thermocouple
US5454641A (en) * 1994-01-13 1995-10-03 Ranco Incorporated Of Delaware Temperature transducer assembly
JP2921752B2 (ja) * 1996-09-18 1999-07-19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巻線温度検出素子の取付け方法および取付け具
CA2250454C (en) * 1997-10-15 2008-06-17 Gay Engineering & Sales Company, Inc. Heat shield with moldable insulation
JP4473985B2 (ja) * 1999-09-02 2010-06-02 石塚電子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
US6550962B1 (en) * 2000-09-28 2003-04-22 Therm-O-Disc, Incorporate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assembly having a thermostatic control with mounting clip
US20020191673A1 (en) * 2001-06-15 2002-12-19 Chih-Hsiung Lee Temperature display equipped container clamp
US6814486B2 (en) * 2002-08-09 2004-11-09 Advanced Thermal Products, Inc. Return bend temperature sensor
US6779919B1 (en) * 2003-06-25 2004-08-24 Cooper Instrument Corporation Pipe probe
US7465088B2 (en) * 2006-06-22 2008-12-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Thermal sensing system
US20080008227A1 (en) * 2006-07-10 2008-0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mperature sensor fixing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JP5113691B2 (ja) * 2008-09-17 2013-01-0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温度センサの取付装置
JP5455454B2 (ja) * 2009-06-08 2014-03-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簡便固定機能付き温度センサとそれの搭載された電池パック送風用エアダクト
DE202011004481U1 (de) * 2011-03-28 2011-05-26 Türk & Hillinger GmbH, 78532 Temperatursensor mit Halteplatte
JP5741327B2 (ja) * 2011-08-31 2015-07-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DE102011086600B4 (de) * 2011-11-17 2018-01-18 Micro-Epsilon Messtechnik Gmbh & Co. Kg Temperatursensor
JP2013172478A (ja) * 2012-02-17 2013-09-02 Nifco Inc 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ステータ
GB2533936B (en) * 2015-01-07 2017-10-25 Homeserve Plc Flow detection device
JP6779433B2 (ja) * 2015-07-22 2020-11-04 地方独立行政法人神奈川県立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検出装置及び検出方法
JP6440589B2 (ja) * 2015-07-24 2018-12-19 株式会社芝浦電子 温度検出装置
JP6297765B1 (ja) * 2017-03-16 2018-03-20 株式会社芝浦電子 温度センサ
CN109041578B (zh) * 2017-04-11 2019-11-26 株式会社芝浦电子 温度传感器
JP6894767B2 (ja) * 2017-06-05 2021-06-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中継端子モジュール
US11237062B2 (en) * 2018-03-30 2022-02-01 Shibaura Electronics Co., Ltd. Temperature detection device and assembly thereof
WO2020026394A1 (ja) * 2018-08-02 2020-02-06 株式会社芝浦電子 温度検知装置および組付体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9904A (ja) * 1995-02-20 1996-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サーミスタ式表面温度センサ
JPH09324969A (ja) * 1996-06-06 1997-12-1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凍または冷蔵装置の温度検知器の取付装置
CN2814197Y (zh) * 2005-07-07 2006-09-06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感温头卡夹
CN201438138U (zh) * 2009-06-23 2010-04-1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感温头固定装置
JP2011223827A (ja) * 2010-04-14 2011-11-04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CN201955168U (zh) * 2010-11-08 2011-08-31 池春伟 一种外置式温度传感器
CN102435331A (zh) * 2011-09-02 2012-05-02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感温头固定装置和空调器
CN202757702U (zh) * 2012-08-10 2013-02-2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温度检测装置
CN107209062A (zh) * 2015-01-29 2017-09-26 株式会社芝浦电子 温度传感器
CN107209063A (zh) * 2015-02-26 2017-09-26 株式会社芝浦电子 温度传感器
JP2016161434A (ja) * 2015-03-03 2016-09-05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
CN205138653U (zh) * 2015-10-23 2016-04-06 深圳市敏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夹紧表面测温温度传感器与金属管的夹子
CN108352761A (zh) * 2015-11-25 2018-07-3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以及旋转电机
CN205593659U (zh) * 2016-02-24 2016-09-21 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温型c形线夹
WO2017221464A1 (ja) * 2016-06-23 2017-12-28 株式会社芝浦電子 温度検出装置
CN206804173U (zh) * 2017-05-22 2017-12-2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式温度传感器的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74070B1 (ja) 2020-04-01
EP3715806A4 (en) 2021-07-07
WO2020026394A1 (ja) 2020-02-06
JPWO2020026394A1 (ja) 2020-08-06
CN111316079A (zh) 2020-06-19
EP3715806B1 (en) 2022-04-20
EP3715806A1 (en) 2020-09-30
US11892358B2 (en) 2024-02-06
US20200393306A1 (en) 2020-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6079B (zh) 温度检测装置和组装体
US10436648B2 (en) Temperature sensor
RU2653161C2 (ru) Пружинное клеммн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и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клемма для провода
CN111279593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
JP5588804B2 (ja) 車載用圧力センサ
US20240162788A1 (en) Temperature sensor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06085945A (ja) 電流センサの取付け構造
JP3845370B2 (ja) 蓄電素子モジュール
EP3185364A1 (en) Press-fit terminal
US20210211022A1 (en) Stator of an electrical machine, comprising a temperature sensor, and electrical machine comprising such a stator
JP5099068B2 (ja) ガス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510393B2 (en) Apparatus for heating surfaces in the internal space of a motor vehicle
CN113950616A (zh) 温度传感器和电动机
JPH10239170A (ja) 温度センサ
JP2013243053A (ja) 電子部品の接続構造
JP5363300B2 (ja) ソケット
JP6186204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リードフレーム
JP4239261B2 (ja) 感温素子の取付構造
JP7318151B1 (ja) 温度センサ
JP2001074563A (ja) 温度センサ
JP2016206092A (ja) トルク検出装置
JP6254544B2 (ja) トルク検出装置
CN117957755A (zh) 温度传感器及旋转电机
WO2022249573A1 (ja) センサユニットおよびセンサユニット付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01024299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