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3188A - 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成型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3188A
CN111183188A CN201880063825.4A CN201880063825A CN111183188A CN 111183188 A CN111183188 A CN 111183188A CN 201880063825 A CN201880063825 A CN 201880063825A CN 111183188 A CN111183188 A CN 111183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ulose
thermoplastic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molded articl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38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宰庆
须山健一
中岛康雄
小泽英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83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31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04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 C08J5/045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with vegetable or animal fibrous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4Pe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2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2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specified groups, e.g. terminal or pendant functional groups
    • C08L101/025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specified groups, e.g. terminal or pendant functional group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6Polyethe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2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6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5/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 F21V15/01Housings, e.g. material or assembling of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品,其包括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可以容易地使纤维素均匀地分散在疏水性高的树脂中,而且可提高使用所获得的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成型材料的机械强度。该成型体包括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含有5~70质量份的纤维素,且含有有机过氧化物,依据JIS K7161测定的由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成型体的抗拉强度为40MPa以上。

Description

成型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具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连接器、带轮及棚室用膜等包括树脂部的成型品,尤其涉及包括以注射成型、T模成型等制作的树脂部的成型品。更详细来说,本发明涉及包括具有高机械强度,且由包含热塑性树脂与纤维素强化剂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的灯具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连接器、带轮及棚室用膜等成型品,并且,本发明还涉及包括如下树脂部的灯具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连接器、带轮及棚室用膜等成型品材料,所述树脂部由用于获得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实现汽车等车辆的低油耗,要求车辆的进一步轻量化。为了实现车辆的轻量化,不仅需要构成车辆的车身等大型构件的轻量化,而且也需要前照灯等灯具、车辆上安装的音响系统的组成部分即车载用扬声器组件、汽车用接线盒及连接器、驱动汽车的发动机辅助设备等的皮带的引导带轮等各种构件的轻量化。
车辆用灯具通常包括具有开口部的灯体、覆盖该开口部的前灯罩、延伸部分、反射镜(反射器)、光源及电气零件等。为了实现车辆用灯具的轻量化,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树脂材料来形成车辆用灯具的构成零件中相对于车辆用灯具的总重量具有较高比率的灯体。
车载用扬声器组件除了要求进一步的轻量化以外,还要求改善抗振强度特性及作为扬声器组件的音响特性。为了对应这种要求,例如,优选利用适当的混合材料形成扬声器组件的壳体(外壳或机壳)、框架等。
汽车用接线盒及连接器通常是使用分散有玻璃纤维作为强化材料的玻璃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制造。通过使用这种高强度树脂,可以使接线盒及连接器变薄、变轻。另一方面,当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接线盒及连接器等时,会出现浇注废料、漏胶产品。并且,使用玻璃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接线盒及连接器等有时也从废弃车回收。但是,对玻璃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而言,再循环导致强度降低幅度大。因此,在使用再循环的玻璃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从保持强度的观点考虑,接线盒及连接器等难以变薄、变轻。因此,需要一种即使再循环也不会损失变薄、变轻的效果,且再循环性优异的纤维强化材料。
车辆用带轮通常在滚动轴承的外周一体成型有树脂部,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该树脂部是使用含强化纤维的树脂等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但是,在注射成型的情况下,注射成型机必须有用于调节树脂材料流入速度的浇口。并且,从浇口流入模具内的树脂材料的合流部分会产生熔接线,强化纤维在周方向上不均匀,强度、尺寸精度有可能出现不均。因此,在通过注射成型制造带轮的情况下,对引导皮带的树脂部的外周部的尺寸精度以及承受皮带张力的强度特性等提出要求。灯体也同样要求优异的尺寸精度。
各种成型构件的轻量化、强度特性的提高,不限于汽车等车辆用构件,例如农用棚室等成型构件也有这样的要求。农用棚室广泛用于保护温室内的产品不受外界影响,并保持一定的环境。为了能够从外部一定程度上看到内部状况,农用棚室的膜主要使用以氯乙烯、聚乙烯、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为主原料的透明膜。并且,从提高生产率等观点考虑,近年来农用棚室的规模有所扩大。在大规模的农用棚室中,由于棚室用膜的重量增加,对支撑整个棚室的主体部分的影响变大。并且,与外部飞来物的接触面积也增加。因此,对棚室用膜要求轻量化、高弹性模量且高强度。并且,从近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观点考虑,有时要求材料的再循环性。
为了对应如上所述的要求,纤维素纤维有望被用作各种构件具备的树脂部的混合材料。纤维素纤维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线性热膨胀等优异的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作树脂等的增强材料。并且,纤维素是在地球上大量存在且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因此适合作为具有高再循环性的材料。而且,微型化的纤维素纤维比玻璃纤维、碳纤维具有更好的表面平滑性。但是,由于纤维素纤维的亲水性非常高,因此其与聚丙烯、聚乙烯等疏水性高的树脂之间缺乏亲和性,仅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等机械捏合并不能将其均匀混合。因此,所获得的复合材料的机械物性不足,并不能总是令人满意。通常,在制造含纤维素纤维的成型材料时,使用了聚乙烯、聚丙烯等高疏水性的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纤维素纤维的分散性差,很难获得更进一步的机械强度。
为了改善纤维素在树脂中的分散性,针对此类问题,已知有使用增溶剂的技术。并且,还尝试通过改性剂等对树脂或纤维进行改性処理,从而提高纤维素在树脂中的分散性(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4)。
例如,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提出:在包含纤维素系材料与聚烯烃的树脂组合物中,使用不饱和二羧酸及/或其酸酐作为增溶剂或界面增强剂。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对微纤化纤维素的一部分羟基使用多元酸酐作为疏水改性剂,并使用得到的疏水改性纤维素纤维作为树脂的增强材料。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通过使用聚乙烯来提高纤维素的分散性,所述聚乙烯通过特定方法接枝具有羧基的单体而获得,所述羧基对纤维素中存在的羟基具有亲和力。
无论使用所述哪种方法,通过纤维素的增强效果,成型体的机械强度都会提高,但是希望进一步提高机械强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昭62-396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14670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JP特开2012-214563号公报
专利文献4:JP专利第34796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品,其包括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不仅可以使纤维素容易地均匀分散在高疏水性的树脂中,而且可提高使用所获得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材料的机械强度。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成型品,其包括由使用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得到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树脂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经过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树脂组合物含有纤维素纤维、热塑性树脂及有机过氧化物,从而获得纤维素纤维的分散性得到提高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且通过将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捏合,并使含有成分进行反应,从而获得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结果是,可以大幅提高使用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材料的机械强度,由此,可获得包括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的成型品、以及包括由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的成型品。
本发明的主旨构成如以下所示。
[1]一种成型品,其包括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含有5~70质量份的纤维素,且含有有机过氧化物,
由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成型体的、依据JIS K7161测定的抗拉强度为40MPa以上。
[2]根据[1]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包含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
[3]根据[1]或[2]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为130~190℃。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有机过氧化物是选自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缩酮、二酰基过氧化物、烷基过氧化酯及单过氧碳酸酯的至少一种有机过氧化物。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热塑性树脂,所述有机过氧化物的含量为0.01~0.30质量份。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含有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该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为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树脂。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是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与未经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改性的聚烯烃树脂的混合树脂。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纤维素是源自植物的纤维状纤维素。
[9]一种成型品,其包括由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该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纤维素的羟基与具有羧基的交联结构的聚烯烃树脂的酯键复合树脂,
纤维素成分在所述酯键复合树脂中的含量为9.0~42质量%,
由所述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成型体的、依据JIS K7161测定的抗拉强度为40MPa以上。
[10]根据[9]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具有羧基的交联结构的聚烯烃树脂是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的主链碳原子与未经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改性的聚烯烃树脂的主链碳原子在两个以上的位置上键合而得到的交联结构的聚烯烃树脂。
[11]根据[10]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改性前的聚烯烃树脂与未经所述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改性的聚烯烃树脂是不同的聚烯烃树脂。
[12]根据[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纤维素是源自植物的纤维状纤维素。
[13]根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成型品是灯具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连接器、带轮或棚室用膜。
(发明效果)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成型品,其包含通过使用均匀地分散含有纤维素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将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捏合而得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提高机械强度的树脂部。并且,本发明的树脂部利用由热塑性树脂与纤维素强化剂形成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因此,可提供轻量化、高强度化的同时具备优异再循环性、表面平滑性的树脂部的灯具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连接器、带轮或棚室用膜等成型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型品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灯具的灯体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型品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扬声器组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型品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扬声器组件应用于车载扬声器装置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车载扬声器装置的A-A箭头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型品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接线盒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接线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型品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轮的一例的前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带轮的B-B剖视图。
图9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成型品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棚室用膜的农用棚室的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灯具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连接器、带轮、棚室用膜等成型品包括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含有5~70质量份的纤维素,且含有有机过氧化物,由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成型体的、依据JIS K7161测定的抗拉强度为40MPa以上。
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是将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捏合,并使含有成分进行反应而获得的。因此,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灯具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连接器、带轮、棚室用膜等成型品包括由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该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纤维素的羟基与具有羧基的交联结构的聚烯烃树脂反应得到的酯键复合树脂(复合物),纤维素成分在该酯键复合树脂中的含量为9.0~42质量%,由该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成型体的、依据JISK7161测定的抗拉强度为40MPa以上。
《抗拉强度》
由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成型体的抗拉强度是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所含的树脂的特性或物性。这种抗拉强度是通过将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基于JIS K7127的测试片类型2号加工成适合抗拉强度评价的形态的测试片(树脂成型体)而进行评价,所述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是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捏合,并使含有成分进行反应而获得的。另一方面,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由于所含成分已经反应,因此只要根据JIS K7127的测试片类型2号加工成适合用于抗拉强度评价的形态的测试片(树脂成型体)即可评价抗拉强度。
使用有机过氧化物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使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含有成分进行反应时,通常只要是将有机过氧化物热解且开始自由基反应的温度以上、具体来说是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以上(优选为比一分钟半衰期温度高20℃的温度)。利用普通的双螺杆挤出机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捏合,可以将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成粒料。
以下记载热捏合的条件,但这并不限定本发明使用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而是用于测定作为物性、特性的参数即抗拉强度的条件。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捏合温度大于等于组合物中存在的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温度,优选比使用的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高20℃。另外,关于搅拌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按螺杆直径15mm、L/D=45以100rpm的转速进行。该热捏合可以使用模型热捏合机,而不是用于制造的热捏合机。
在使用双螺杆挤出机〔例如,(株)Technobel制造的KZW15TW-45MG-NH〕进行热捏合的情况下,利用按时间分别控制各成分的供给质量的供料器,向螺杆直径15mm、L/D=45的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进行供料,捏合区的料筒温度设定为比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高20℃,并以100rpm的螺杆转速进行热捏合。
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捏合并使含有成分进行反应,得到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依据JIS K7127的测试片类型2号将该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成拉伸测试片,并依据JIS K7161测定该拉伸测试片,从而求出抗拉强度。
另外,在利用双螺杆挤出机热捏合的情况下,利用双螺杆挤出机热捏合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将该粒料以80℃干燥24小时,然后利用注射成型机〔例如FANUC(株)制造的Robot Shotα-30C〕制作成上述测试片。利用拉伸测试机〔例如Instron公司制造的Instron测试机5567型〕,以标距长度25mm、测试速度:50mm/min的条件测定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越高越好,在本发明中为40MPa以上,但更优选为45MPa以上,进而优选为50MPa以上,特别优选为55MPa以上。另外,抗拉强度的上限实际是100MPa。
可通过所述各树脂组合物、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中含有的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来调整抗拉强度,但是调整有机过氧化物的混合量特别有效。例如,通过将有机过氧化物与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以均衡的混合量使用,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调整。
以下,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开始依次进行说明。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用于形成本发明的成型品所包括的树脂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至少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素及有机过氧化物。热塑性树脂也可以含有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
<热塑性树脂>
在本发明中,热塑性树脂中的一种可以是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热塑性树脂也可以只使用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
〔基料树脂〕
基料树脂是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除了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以外含量最多的树脂成分,其含量可以大于等于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的质量。并且,热塑性树脂中不含纤维素。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基料树脂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是通常作为热塑性树脂使用的树脂则可以是任意树脂。作为基料树脂,例如可列举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苯醚树脂、酰化纤维素树脂、苯氧基树脂等。其中,本发明优选聚烯烃树脂。
聚烯烃树脂是通过聚合至少一种烯烃而获得的聚烯烃树脂,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作为这种烯烃,例如可列举乙烯、丙烯、异丁烯、包含异丁烯(1-丁烯)的碳原子数4~12的α-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胺、乙烯醇、乙酸乙烯酯、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等。
作为碳原子数4~12的α-烯烃,例如可列举1-丁烯、2-甲基-1-丙烯、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1-己烯、2-乙基-1-丁烯、2,3-二甲基-1-丁烯、2-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3,3-二甲基-1-丁烯、1-庚烯、甲基-1-己烯、二甲基-1-戊烯、乙基-1-戊烯、三甲基-1-丁烯、甲基乙基-1-丁烯、1-辛烯、甲基-1-戊烯、乙基-1-己烯、二甲基-1-己烯、丙基-1-庚烯、甲基乙基-1-庚烯、三甲基-1-戊烯、丙基-1-戊烯、二乙基-1-丁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等。
作为聚烯烃树脂,例如可列举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异丁烯树脂、聚异丁烯树脂、聚异戊二烯树脂、聚丁二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所谓的烯丙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乙烯基树脂、聚(甲基)丙烯酰胺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ABS树脂)、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
在这些树脂中,优选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ABS树脂),更优选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
作为聚乙烯树脂,可列举乙烯均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作为α-烯烃,优选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
作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例如可列举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戊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等。
另外,聚乙烯树脂按密度或形状分类时,聚乙烯可以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任一种。
作为乙烯基树脂,例如可列举氯乙烯树脂[氯乙烯单体的均聚物(聚氯乙烯树脂等)、氯乙烯单体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等]、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等均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共聚物等)、聚乙烯醇缩甲醛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等。这些乙烯基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构成用于形成本发明的成型品所包括的树脂部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热塑性树脂优选为交联性聚烯烃树脂。作为交联性聚烯烃树脂,例如可列举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线性超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树脂、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树脂等。
基料树脂的聚烯烃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另外,在使用多种聚烯烃树脂的情况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将其总量设为100质量份的聚烯烃树脂,来规定其它成分的混合量。
聚烯烃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MFR)通常为0.01~400g/10min,从提高机械强度、生产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400g/10min,更优选为0.1~50g/10min,进而优选为0.4~10g/10min。另外,在本发明中,是指包括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在内,依据JIS K7210、在190℃、2.16kg负荷下10分钟内流出的聚合物的质量(g/10min)。
〔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
基料树脂例如在典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中仅由碳原子与氢原子构成,疏水性极高。另一方面,纤维素纤维的表面是具有羟基的高极性的表面,并与高疏水性的热塑性树脂的相容性低,难以均匀地分散纤维素纤维。在本发明中,为了向疏水性高的热塑性树脂中,均匀地分散具有极性羟基且高亲水性的纤维素纤维,优选使用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
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中的羧基(-CO2H)、基于酸酐的-C(=O)-O-C(=O)-键通过与纤维素纤维表面的羟基(-OH)形成氢键、偶极相互作用等相互作用,从而与纤维素纤维表面的亲和力、相容性高。另一方面,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的聚烯烃部分与疏水性热塑性树脂同样,疏水性高、结构也相似,所以,相容性、亲和力高。因此,促使纤维素纤维均匀地分散在热塑性树脂中。
如上所述,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在分子中兼备与疏水性热塑性树脂和亲水性纤维素相互作用的部分结构,发挥连接疏水性热塑性树脂与亲水性纤维素的中介作用,因此被分类为偶联剂。
并且,如上所述,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中的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结构部分与纤维素纤维表面的羟基的距离非常接近。因此,容易且有效地发生与纤维素的羟基的酯化反应,从而形成纤维素与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化学键合的复合树脂。
在本发明中,通过有机过氧化物分解而获得的自由基使基料树脂与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之间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形成牢固的复合树脂。而且,在热塑性树脂包含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情况下,该有机过氧化物使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与基料树脂的自由基反应而形成交联结构。由此,纤维素、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及基料树脂均化学键合(共价键),形成更牢固的复合树脂。
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中接枝改性的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可以是链状化合物也可以是环状化合物,优选为环状化合物,更优选为环状不饱和羧酸酐。
关于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未改性的聚烯烃树脂,优选为0.1~25质量份的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更优选为0.1~10质量份,进而优选为0.1~4质量份。
作为不饱和羧酸,例如可列举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在不饱和羧酸酐中,作为环状酸酐例如可列举马来酸酐、柠康酸酐(甲基马来酸酐)、2,3-二甲基马来酸酐、2-(2-羧乙基)-3-甲基马来酸酐、2-环己烯-1,2-二羧酸酐、苯基马来酸酐、2,3-二苯基马来酸酐、5,6-二氢-1,4-二硫-2,3-二羧酸酐、2,3-双(2,4,5-三甲基-3-噻吩基)马来酸酐等马来酸骨架的酸酐、4-乙炔基邻苯二甲酸酐、4,4'-(乙炔-1,2-二基)二邻苯二甲酸酐、4-(1-丙炔基)邻苯二甲酸酐、4-苯基乙炔基邻苯二甲酸酐等邻苯二甲酸骨架的酸酐。
在不饱和羧酸酐中,作为链状酸酐例如可列举富马酸、衣康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的各酸酐、及这些不饱和羧酸与饱和脂族羧酸、芳族羧酸、杂环羧酸的混合酸酐。
不饱和羧酸酐优选为环状不饱和羧酸酐,更优选为马来酸骨架的酸酐,特别优选为马来酸酐。
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该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优选为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树脂。
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的聚烯烃只要与基料树脂的相容性良好则无特别限制。作为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优选为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马来酸酐改性聚苯乙烯,但更优选为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另外,也优选选自乙烯、丙烯及苯乙烯中的两种的共聚物的马来酸酐改性共聚物。
作为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可列举马来酸酐改性的乙烯-丙烯共聚物、马来酸酐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等)、具有含马来酸酐的基团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并且,作为接枝或共聚的极性基团,不仅可以包含马来酸酐,还可以包含极性基团〔亚烷基二醇类或(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成分〕。其中,特别优选的是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其共聚物)、马来酸酐改性的乙烯-丙烯共聚物、马来酸酐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等)、具有含马来酸酐的基团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
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树脂最优选为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特别是,优选190℃、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3~10g/10min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并且,优选为经红外吸收光谱测定的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为0.1~0.2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
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可通过如下方法求出:将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在150℃、200kgf/cm2下热压5分钟,制作厚度100μm的膜,然后测定该膜的红外吸收光谱。根据1791cm-1附近的吸收强度(源自马来酸酐的饱和5元环酸酐的C=O伸缩振动的吸收峰)/719cm-1附近的吸收强度(源自聚乙烯的亚甲基的横摆振动吸收峰)的比,求出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的相对强度比。
通过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为0.1~0.2,从而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与纤维素在其界面牢固粘合。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更优选为0.15~0.2。
优选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在改性前的聚烯烃树脂与未经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改性的聚烯烃基料树脂为不同的聚烯烃树脂。这里,不同之处在于树脂成分的种类、构成的单体成分的差异、如MFR等物性的差异。并且,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也可以是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与未经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改性的聚烯烃树脂的混合树脂。
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基料树脂,优选为0.5~20质量份,更优选为1~15质量份,进而优选为1~10质量份。当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的含量过少时,无法充分获得纤维素与树脂的界面粘合效果,从而无法充分获得树脂组合物的机械强度的提高效果。另一方面,当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的含量过多时,会对基料树脂的强度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树脂组合物整体强度降低。
<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是聚合引发剂,其通过自由基反应使基料树脂、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的聚合物分子之间交联。作为有机过氧化物,是至少具有碳原子与-O-O-键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过氧化酮、过氧缩酮、氢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酰基过氧化物、烷基过氧化酯、二酰基过氧化物、单过氧碳酸酯、过氧二碳酸酯。其中,本发明优选选自过氧缩酮、二烷基过氧化物、二酰基过氧化物、烷基过氧化酯及单过氧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有机过氧化物,特别优选为二烷基过氧化物。用通式表示有机过氧化物时,优选为下述通式(1)~(9)表示的有机过氧化物。
[化1]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121
式中,R1~R8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环烷基或芳基。在此,R1与R2、R3与R4可以彼此键合而形成环。n表示1~6的整数。
所述烷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碳数优选为1~20,更优选为1~12。所述环烷基的环元数优选为3~7,更优选为5或6。环烷基的碳数优选为3~20,更优选为3~12。作为环烷基,例如可列举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
所述的烷基及环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作为这样的取代基可列举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烷氧基、芳氧基、酰基、酰氧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卤素原子、羧基。
所述芳基的碳数优选为6~20,更优选为6~12。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这样的取代基可列举烷基、环烷基、芳基、烷氧基、芳氧基、卤素原子。芳基例如可列举苯基、萘基,优选为苯基。
R1与R2彼此键合形成的环优选为5或6元环的饱和碳环,优选为环戊烷环、环己烷环。R3与R4彼此键合形成的环优选为7~12元环,构成该环的键也可以包含-O-O-。
通式(2)表示的有机过氧化物优选R1与R2彼此键合而形成环的下述通式(2a)的二聚体。
[化2]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122
式中,R3及R4与通式(2)的R3及R4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L1表示二价连接基团,优选为-O-、-S-、-SO2-、-C(=O)-、亚烷基或亚芳基。
通式(4)表示的有机过氧化物,在R4为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的情况下,也优选如下述通式(4a)的二聚体。
[化3]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131
式中,R3与通式(4)的R3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R4a表示亚烷基、亚环烷基或亚芳基,L2表示二价连接基团,优选为-O-、-S-、-SO2-、-C(=O)-、亚烷基、亚乙烯基、亚乙炔基或亚芳基。
通式(1)~(9)表示的有机过氧化物中,优选为通式(2)、(4)、(6)~(8)表示的有机过氧化物,特别优选为通式(4)表示的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可列举以下具体例。
(1)过氧化酮化合物
过氧化环己酮、链状过氧化甲乙酮等
(2)过氧缩酮化合物
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2,2-双(过氧化叔丁基)辛烷、4,4-双(过氧化叔丁基)戊酸正丁酯、2,2-双(过氧化叔丁基)丁烷、环状甲乙酮过氧化物等
(3)氢过氧化物化合物
叔丁基过氧化物、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等
(4)二烷基过氧化物化合物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二枯基过氧化物、α,α'-双(过氧化叔丁基-间异丙基)苯、2,5-二甲基-2,5-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2,5-二甲基-2,5-二(过氧化叔丁基)己炔-3等
(5)酰基过氧化物化合物
过氧化乙酰、过氧化异丁酰、过氧化辛酰、过氧化癸酰、过氧化月桂酰、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物、过氧化琥珀酸、过氧化苯甲酰、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间甲苯甲酰过氧化物等
(6)烷基过氧化酯化合物
过氧乙酸叔丁酯、过氧异丁酸叔丁酯、过氧新戊酸叔丁酯、过氧新癸酸叔丁酯、过氧新癸酸枯基酯、过氧2-叔丁基己酸乙酯、过氧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过氧月桂酸叔丁酯、过氧苯甲酸叔丁酯、过氧间苯二甲酸二叔丁酯、2,5-二甲基-2,5-二(苯甲酰过氧化)己烷、过氧马来酸叔丁酯、叔丁基过氧异丙基碳酸酯、枯基过氧辛酸叔丁酯、叔己基过氧新癸酸酯、过氧新戊酸叔己酯、过氧新己酸叔丁酯、过氧新己酸叔己酯、枯基过氧新己酸酯等
(7)二酰基过氧化物化合物
过氧化二乙酰、过氧化二异丁酰、过氧化二辛酰、过氧化十二烷酰、过氧化二月桂酰、双(3,5,5-三甲基己酰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苯甲酰、双(2,4-二氯苯甲酰基)过氧化物、双(间甲苯甲酰)过氧化物等
(8)单过氧碳酸酯化合物
叔丁基过氧碳酸异丙酯、叔戊基过氧-2-乙基己基碳酸酯等
(9)过氧二碳酸酯化合物
过氧二碳酸二正丙酯、过氧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二碳酸二丁酯、过氧二碳酸双(4-叔丁基环己基)酯、过氧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等
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优选为130~190℃。在此,有机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是指有机过氧化物热解,其活性氧达到分解前的量的一半为止的时间。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如果过高,双螺杆挤出机中的温度设定变得困难,相反,若半衰期温度过低则有机过氧化物本身变得不稳定,储存过程中会分解。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处于所述范围时,可以用常规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热捏合,使纤维素均匀地分散在疏水性高的树脂中。
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是通过使用苯等相对惰性的溶剂,制备0.1mol/L浓度的有机过氧化物溶液,并测定热解时的有机过氧化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而求出(参考“交联剂手册(第一版)”大成公司发行、第162页)。
有机过氧化物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优选为0.01~0.30质量份,更优选为0.05~0.20质量份,进而优选为0.05~0.1质量份。当有机过氧化物的含量过少时,无法充分获得树脂组合物的机械强度的提高效果。另一方面,当有机过氧化物的含量过多时,树脂组合物的热流动性变低,成型加工变得困难。
通过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而得到的RO·(自由基)分别夺取基料树脂及纤维素的氢原子,进而生成它们的自由基。推测生成的基料树脂的自由基与纤维素的自由基进行键合反应,从而基料树脂与纤维素之间的界面粘合。以基料树脂是聚乙烯的情况为例,所述界面粘合反应如下所示。
[化4]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141
在此,PE-H是聚乙烯、Cellulose-H是纤维素,PE·、Cellulose·是生成的自由基。
<纤维素>
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优选源自植物的纤维状纤维素,特别优选源自植物的细纤维状纤维素。本发明的包括树脂部的成型品,例如灯具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连接器、带轮、棚室用膜等由于使用纤维素作为树脂部的混合材料,因此可实现轻量化、高强度化,并且可提高成型品的再循环性、表面平滑性。例如当成型品为膜的形态时,作为成型品的棚室用膜通过包含复合有上述纤维状纤维素的所述热塑性树脂的层,从而可提高表面平滑性,并由此可获得具有优异的透光性的棚室用膜。并且,由于纤维素是具有-OH基的极性分子,因此分子间的亲和力高。因此,棚室用膜的界面粘合力提高,而可获得粘合性能优异的棚室用膜。由此,例如当棚室用膜破损时,具有可以用胶带等简便地进行修补等优点。
纸浆也是纸的原材料,将从植物提取的管胞作为主要成分。从化学角度来看,纸浆的主成分是多糖类,其主成分是纤维素。源自植物的纤维状纤维素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木材、竹子、大麻、黄麻、洋麻、农作物残留物(例如麦秆、稻草等、玉米、棉花等的茎、甘蔗)、布、再生纸浆、废纸等源自植物的纤维素,但在本发明中,优选木材或源自木材的纤维素,特别优选为牛皮纸浆。另外,牛皮纸浆是通过苛性苏打等的化学处理,从木材或植物原料中除去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而提取出几乎纯净的纤维素的纸浆的总称。
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的直径优选为1~30μm,更优选为1~20μm,进而优选为5~15μm。并且,其长度(纤维长)优选为10~100μm,更优选为20~50μm。
在本发明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素的混合量为5~70质量份,优选为10~60质量份,更优选为10~30质量份。当纤维素的混合量不足5质量份时,无法充分获得树脂增强效果,相反,当混合量超过70质量份时,树脂组合物的热流动性降低,成型加工性降低,有时机械强度还会降低。
<其它添加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可以添加无机类填充剂、例如滑石、碳酸钙、云母、玻璃纤维等、或者有机类填充剂、例如聚酯、聚酰胺纤维等、以及难燃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红外线吸收剂、增塑剂、润滑剂等各种添加剂、染料、颜料着色剂。
关于构成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成分,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含有5~70质量份的纤维素,除此以外可按一般范围量添加,但最优选的是所有成分都按优选范围量添加。但是,优选形态依然是特定成分以优选范围添加,且其它成分以一般范围量添加。
《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利用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造。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是将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捏合,使含有成分进行反应而获得。在所述反应中,通过作为自由基反应引发剂的有机过氧化物,基料树脂及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氢原子进行反应,从而在基料树脂与纤维素纤维之间进行交联反应。进而,当热塑性树脂包含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时,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与纤维素进行反应,从而形成纤维素的羟基与具有羧基的交联结构的聚烯烃树脂形成酯键。
因此,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在热塑性树脂与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之间具有交联结构,进而含有纤维素的羟基、与具有羧基的交联结构的聚烯烃树脂的酯键复合树脂(复合物)。在此,纤维素成分在该酯键复合树脂中的含量为9.0~42质量%,依据JIS K7161测定的由该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成型体的抗拉强度为40MPa以上。另外,纤维素成分在复合物中的含量如下算出:相对于作为构成复合物的成分的、用于获得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热塑性树脂成分与纤维素成分的合计含量的纤维素成分的比例。
除此之外,在由作为自由基反应引发剂的有机过氧化物而产生的交联反应中,还形成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的主链的碳原子与未经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改性的聚烯烃树脂的主链的碳原子在两个以上的位置上键合的交联结构。
因此,具有羧基的交联结构的聚烯烃树脂优选为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的主链的碳原子与未经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改性的聚烯烃树脂的主链的碳原子在两个以上位置上键合的交联结构的聚烯烃树脂。另外,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时,构成复合物的成分中包含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
此时,与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同样地,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改性前的聚烯烃树脂与未经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改性的聚烯烃树脂也可以是不同的聚烯烃树脂。
并且,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纤维素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的纤维素同样地,优选为源自植物的纤维状纤维素,特别优选为源自植物的细纤维状纤维素。
如上所述,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捏合,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作为用于热捏合的装置,只要是能以有机过氧化物的热解温度进行热捏合的装置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搅拌机、捏合机、混合辊、班伯里密炼机、单轴或双螺杆挤出机等。其中,优选为双螺杆挤出机。在双螺杆挤出机中,通过重量供料器将各成分直接供给到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部,并将双螺杆挤出机的捏合区的设定温度设为上述温度而进行捏合,通过在加热条件下使捏合物反应,从而可获得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通过另行调制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制造,例如优选为:在利用挤出机〔例如(株)Technobel制造的KZW15TW-45MG-NH等双螺杆挤出机〕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阶段,利用供料器按时间分别控制供给到该挤出机的各成分的质量,将各成分投入挤出机的料斗,然后将所获得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捏合而制造。在这种方法中,无需变更设备,可使用现有的装置、设备,调制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同时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如上所述,将各成分投入挤出机的料斗,例如将捏合区的料筒温度设定为有机过氧化物的热解温度并开始热捏合。捏合温度设定为高于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温度优选比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高5℃以上,更优选高10℃以上,进而优选高15℃以上,最优选高20℃以上。
在使用普通的有机过氧化物时,捏合温度优选为150~200℃。
热捏合例如以螺杆直径15mm、L/D=45、螺杆转速100rpm进行热捏合即可。捏合时间并无特别限制,可以设为使用通常的有机过氧化物时的常用反应时间即可。
当使用挤出机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时,也能将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成粒料,从而用于包括树脂部的灯具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连接器、带轮或棚室用膜等成型品的制造中。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添加了有机过氧化物,因此有时通过热捏合进行反应而残留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残渣,其结果,也可以包含在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
《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成型品的树脂部通过使用将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捏合得到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即,树脂部由利用含有纤维素的羟基与具有羧基的交联结构的聚烯烃树脂的酯键复合树脂(复合物)的纤维素强化树脂组合物形成,纤维素成分在该酯键复合树脂中的含量为9.0~42质量%,且依据JIS K7161测定的由该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成型体的抗拉强度为40MPa以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包括树脂部的成型体通过使用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改善了热塑性树脂与纤维素的界面粘合性。因此,得到的成型品的树脂部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例如优异的抗拉强度等。本发明的成型品例如是灯具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连接器、带轮或棚室用膜。当成型品是棚室用膜时,棚室用膜包含由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
<灯具的灯体>
图1是表示成型品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灯具的灯体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图1中,作为灯具100的一例,示出作为车辆用灯具的前照灯(头灯)的构成。灯具100包括灯体101、前灯罩102、光源103、反射镜(反射器)104、及插座部105。灯体101在前表面具有开口部111。前灯罩102以覆盖灯体101的开口部111的方式安装在灯体101上。由此,灯体101与前灯罩102形成密封空间110。
在空间110中,配置有光源103及反射镜104。光源103例如是LED灯泡或卤素灯泡。光源103与固定在灯体101上的通孔112的插座部105相连接,并通过从插座部105供给的电而发光。
反射镜104具有向前灯罩102凹入的凹面140。反射镜104的中央部形成有孔,光源103插入该孔而被固定。反射镜104利用凹面140反射从光源103发出的光,将其导向前灯罩102侧。
前灯罩102由透光(可见光)的树脂材料构成。前灯罩102还作为透镜发挥作用,将来自光源103的光聚集或扩散。
在此,灯体101包括由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由此,可实现灯体101的轻量化、高强度化,并且可提高再循环性、表面平滑性。
灯体101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但可向模具内注入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并通过注射成型来成型。由此,模具耐磨性提高,模具不易腐蚀。
在图1中,例示了灯体101整体由所述树脂部构成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灯体101也可以包含所述树脂部、及由树脂以外的材料形成的部分。并且,在图1中,例示了灯具100为前照灯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应用于刹车灯、雾灯、及倒车灯等车辆用灯具的灯体。并且,并不限定于车辆用灯具,可应用于各种灯具的灯体部分(壳体)。
<扬声器组件>
图2是表示成型品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扬声器组件的一例的立体图。扬声器组件210包括:大体密封状态的壳体(外壳)213,其由板状隔音板211、连接在该隔音板211背面的箱状储存部212构成;以及扬声器214,其以在隔音板211的表面露出声音释放面的方式被壳体213保持。另外,壳体(外壳)213通常也被称为扬声器箱或壳,根据应用装置等,有箱型、圆筒型、圆锥型等各种形状。扬声器214包括:激励器215,其作为磁路的振动源;及盆纸216,其将激励器215的振动产生的声波发射到壳体213外部。
图3是表示将扬声器组件应用于车载扬声器装置的车载扬声器装置200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车载扬声器装置200的A-A箭头剖视图。如图3及图4所示,用于车载扬声器装置200的扬声器组件210设置在构成汽车等车辆的车门的车辆外部的外板201、与车辆内部的内板202之间,以扬声器组件210从内板202的开口露出的状态安装。另外,在内板202上,覆盖其表面的内饰板220以露出扬声器组件210的状态安装。
在用于图2至图4所示的车载扬声器装置200的扬声器组件210中,壳体213的隔音板211、储存部212、盆纸216使用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由此,车载扬声器装置200可实现轻量化,并且可提高强度特性及音响特性。特别是,扬声器组件210因轻量化而有助于车辆的低油耗化,并且强度高,因此可抑制壳体213因车辆振动而引起的振动。其结果是,可减小因壳体213振动而引起的噪音,提高音响特性。并且,在扬声器组件210中使用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因此表现出优异的耐白化性。扬声器组件210具有由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壳体213,因此再循环性、表面平滑性优异。
作为扬声器组件的应用对象不限于汽车,例如可列举两轮车、铁路车辆、飞机、船舶等移动体、计算机装置、耳机、或者家用的任意扬声器装置。
<接线盒及连接器>
图5是表示成型品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接线盒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接线盒的分解立体图。接线盒300例如是设置在汽车内部的接线盒。该接线盒300包括外壳320,其包含第1外壳320a及第2外壳320b。
接线盒300内部的收纳空间内包括第1基板340a、第2基板340b、第3基板340c。第1基板340a与第2基板340b彼此平行配置,第3基板340c配置成与第1基板340a及第2基板340b的端部垂直连接。
在第1外壳320a的安装面321上,设置有未图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第1基板340a的ECU用连接器341配置成从安装面321突出,并可将第1基板340a的电路与ECU电连接。
与接线盒300的外壳320成为一体的继电器安装用连接器322从第2外壳320b的端部突出。在继电器安装用连接器322上可以安装继电器(未图示)。
在第1基板340a上配置车内侧连接器342a,在第2基板340b上配置车内侧连接器342b。所述车内侧连接器342a、342b通过线束(未图示)电连接汽车的车内侧的电路。在第2基板340b上配置继电器安装用连接器343。在图示的例子中,可在继电器安装用连接器343上安装3个继电器。在第3基板340c上配置发动机室侧连接器344。所述发动机室侧连接器344通过线束(未图示)电连接发动机室侧的电路。
如上所述,接线盒300的外壳320及连接器322、341~344通过使用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因此可实现轻量化、高强度化,并且可提高再循环性、表面平滑性。
接线盒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但可以通过向模具内注入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利用注射成型而成型。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本身、以及与接线盒外壳一体的部分等。
作为接线盒及连接器的用途,例如可列举汽车、两轮车、火车、飞机等的输送设备用材料、机械臂的结构构件、娱乐用机器人零件、家电材料、OA设备壳体、信息处理设备、便携式终端等。
<带轮>
图7是成型品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轮的前视图,图8表示图7的B-B剖视图。如图7及图8所示,带轮400由滚动轴承410、以及在滚动轴承410的周围一体成型的树脂部420构成。滚动轴承410包括内轮411、外轮412、以及设置在内外轮之间的滚动体413。树脂部420通过使用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树脂部420包括圆筒状凸台421、圆筒状边沿422、及连结凸台421与边沿422的圆环部423。边沿422的外周面424是皮带(未图示)的引导面()。
在图7中表示了使用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树脂部420的示例,但也可以是带轮整体使用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由此,可以有助于带轮400的轻量化、高强度化。带轮400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但可以在模具内配置滚动轴承410并向模具内注入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通过注射成型而成型。由此,可提高模具耐磨性及树脂部420的端面平滑性(锐边性)。并且,通过使用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注射成型,从而可成型轻量化、高强度化,并且再循环性、表面平滑性、以及尺寸精度优异的带轮400。
作为带轮的用途,例如可列举汽车、两轮车、火车、飞机等输送设备用材料、机械臂的结构构件、娱乐用机器人零件、家电材料、OA设备壳体、信息处理设备、便携式终端等。
<棚室用膜>
图9是表示应用成型品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棚室用膜的农用棚室的外观的一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如图9所示,农用棚室510包括铺在主体部分502上的膜501。
如图9所示,农用棚室510的整个表面被铺在主体部分502上的膜501覆盖。通过将膜501铺在主体部分上,农用棚室可形成与外部隔开的空间。
关于构成主体部分502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以往周知的用于塑料温室等的骨材(例如钢材、钢管等)。膜501是铺在主体部分502上的膜,应用的是上述棚室用膜。
农用棚室510例如也可以在温室的天花板或侧面设置换气扇等换气装置(未图示)。并且,农用棚室510优选设置出入口(例如对开门等)以便在内部作业的作业人员出入,且外部空气不会直接进入温室内的空间。
农用棚室510的膜501具有用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由此,在膜501中具备轻量化、高强度化的同时还具备再循环性,进而,相比以往的膜,可提高表面平滑性及粘合性能。
膜501(棚室用膜)只要包含由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即可,例如可使用膨胀成型法、T模成型法、层压法、压延法等周知方法制造。
膜501(棚室用膜)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由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的单层膜或多层膜,也可以是除了由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以外还层叠了由其它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层的层叠膜。作为可以形成能在由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上层叠的其它树脂层的树脂,例如可列举常用于棚室用膜的聚烯烃树脂等。
膜501(棚室用膜)中由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的厚度例如为50μm以上200μm以下,下限值优选为75μm以上,上限值优选为150μm以下。当棚室用膜是多层膜时,可根据不同用途适当地设定棚室用膜的厚度。
在图9中例示了农用棚室510的整个表面都应用膜501(棚室用膜)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农用棚室510的一部分表面使用棚室用膜。并且,农用棚室510可以通过以所需宽度、深度及高度构建框架,将使用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得到的膜501(棚室用膜)铺在主体部分502上而制作。由此,可获得轻量化、高强度化、并且再循环性等优异的农用棚室510。
作为棚室用膜的用途,并不限于例如种植蔬菜等植物的农用棚室,可列举园艺屋、生物育种屋、露台房、简易仓库等。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以下表示使用的材料。
<使用材料>
(1)热塑性树脂
(基料树脂)
·高密度聚乙烯(HDPE)
MFR(190℃/2.16kg)=5g/10min
密度=0.953g/cm3
(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
·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
MFR(190℃/2.16kg)=9.0g/10min
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0.15
·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B
MFR(190℃/2.16kg)=0.4g/10min
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0.14
·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C
MFR(190℃/2.16kg)=3.4g/10min
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0.10
·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D
MFR(190℃/2.16kg)=4.4g/10min
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0.16
·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E
MFR(190℃/2.16kg)=1.3g/10min
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0.17
·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FMFR(190℃/2.16kg)=1.2g/10min
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0.16
·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G
MFR(190℃/2.16kg)=1.1g/10min
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0.12
(2)纤维素
·纸浆〔日本制纸化学(株)制造的商品名KC Flock W-200、平均粒径约32μm的纤维素粉末〕
(3)有机过氧化物
·过氧缩酮〔日油(株)制造的商品名Perhexa C〕
·二烷基过氧化物A〔日油(株)制造的商品名Perhexa 25B〕
·二烷基过氧化物B〔日油(株)制造的商品名Park Mill D〕
·二烷基过氧化物C〔日油(株)制造的商品名Perbutyl D〕
·二酰基过氧化物〔日油(株)制造的商品名Nyper FF〕
·烷基过氧化酯〔日油(株)制造的商品名Perbutyl A〕
·单过氧碳酸酯〔日油(株)制造的商品名Perhexyl I〕
[化5]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231
首先,示出各实施例、比较例中进行的通用制造方法、成型方法及物性评价方法。
<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制作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述表1~表10所示的含量分别包含所述(1)热塑性树脂(基料树脂、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2)纤维素、(3)有机过氧化物。利用按时间控制供给质量的供料器将得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投入到螺杆直径15mm、L/D=45的双螺杆挤出机〔(株)Technobel制造的KZW15TW-45MG-NH〕的料斗。料筒温度设定为比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高20℃,以100rpm的螺杆转速热捏合而获得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另外,当热塑性树脂包含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时,在表1~表25中,为了方便起见将使用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表述为偶联剂。
<包括树脂部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及连接器、带轮的制造)
使用以上述方法制备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注射成型,并分别制作包括树脂部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及连接器、带轮。另外,注入条件是将这些成型品注射成型时通常使用的成型条件。
(制造棚室用膜)
使用T模流延膜制造装置将以上述方法制备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200℃的挤出温度进行膜成型,从而制作厚度100μm的单层膜,获得棚室用膜。
<抗拉强度评价用测试片的成型方法>
将所述得到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以80℃干燥24小时,利用注射成型机〔FANUC(株)制造的Robot Shotα-30C〕,依据JIS K7127的测试片类型2号,分别制作拉伸测试片。
(抗拉强度的评价方法)
依据JIS K7161,利用拉伸测试机〔Instron公司制造的Instron测试机5567型〕,以标距长度25mm、测试速度:50mm/min的条件测定所述制作的拉伸测试片的抗拉强度(MPa)。
<使用材料的物性测定>
以如下方法测定热塑性树脂的基料树脂与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G的MFR、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G的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以及使用的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
(MFR的测定方法)
依据JIS K7210,使用熔融指数仪〔(株)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在190℃、2.16kg负荷下求出每10分钟流出的聚合物的质量(g/10min)。
(红外吸收光谱的相对强度比的测定方法)
将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以150℃、200kgf/cm2的条件热压5分钟,制作厚度100μm的膜。测定该膜的红外吸收光谱,并根据1791cm-1附近的吸收强度/719cm-1附近的吸收强度的比而求出相对强度比。
(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测定方法)
有机过氧化物热解,其活性氧成为分解前的量的一半为止的时间即半衰期,通过制备0.1mol/L浓度的有机过氧化物的苯溶液,测定热解时的有机过氧化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而求出。
<灯体的测试片>
(实施例1)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1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10质量份的二烷基过氧化物A来形成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利用双螺杆挤出机〔(株)Technobel制造的KZW15TW-45MG-NH〕将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捏合,得到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的粒料。接下来,用注射成型机〔FANUC(株)制造的Robot Shotα-30C〕,将所述粒料制成抗拉强度评价用测试片。
(实施例2~5)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使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的混合量为下述表1所示,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这些粒料分别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6)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2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05质量份的二烷基过氧化物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用于评价抗拉强度的包含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7)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5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05质量份的二烷基过氧化物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8)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10质量份、0.05质量份的二烷基过氧化物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9)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5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01质量份的二烷基过氧化物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10)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5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03质量份的二烷基过氧化物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11)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5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12质量份的二烷基过氧化物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12)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43质量份的纤维素、5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10质量份的二烷基过氧化物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13)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73质量份的纤维素、5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10质量份的二烷基过氧化物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14)
在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不使用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15~20)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使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的种类为下述表3所示的种类,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21)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5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10质量份的过氧缩酮,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22)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5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17质量份的二烷基过氧化物B,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23)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5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30质量份的二酰基过氧化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24)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5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09质量份的二烷基过氧化物C,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25)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5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16质量份的烷基过氧化酯,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实施例26)
对实施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变更: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使用11质量份的纤维素、5质量份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0.14质量份的单过氧碳酸酯,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比较例1)
不使用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A及有机过氧化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比较例2)
不使用有机过氧化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接下来,使用该粒料,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灯体测试片。
<扬声器组件的测试片>
(实施例27)
使用以实施例1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通过注射成型机〔FANUC(株)制造的Robot Shotα-30C〕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扬声器组件的测试片。
(实施例28~52)
分别使用以实施例2~26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27同样的方法分别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扬声器组件的测试片。
(比较例3)
使用以比较例1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27同样的方法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扬声器组件的测试片。
(比较例4)
使用以比较例2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27同样的方法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扬声器组件的测试片。
<接线盒及连接器的测试片>
(实施例53)
使用以实施例1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通过注射成型机〔FANUC(株)制造的Robot Shotα-30C〕,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接线盒及连接器的测试片。
(实施例54~78)
分别使用以实施例2~26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53同样的方法,分别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接线盒及连接器的测试片。
(比较例5)
使用以比较例1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53同样的方法,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接线盒及连接器的测试片。
(比较例6)
使用以比较例2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53同样的方法,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接线盒及连接器的测试片。
<带轮的测试片>
(实施例79)
使用以实施例1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通过注射成型机〔FANUC(株)制造的Robot Shotα-30C〕,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带轮的测试片。
(实施例80~104)
分别使用以实施例2~26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79同样的方法,分别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带轮的测试片。
(比较例7)
使用以比较例1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79同样的方法,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带轮的测试片。
(比较例8)
使用以比较例2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79同样的方法,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带轮的测试片。
<棚室用膜的测试片>
(实施例105)
使用以实施例1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粒料,通过注射成型机〔FANUC(株)制造的Robot Shotα-30C〕,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棚室用膜的测试片。
(实施例106~130)
分别使用以实施例2~26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105同样的方法,分别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棚室用膜的测试片。
(比较例9)
使用以比较例1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105同样的方法,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棚室用膜的测试片。
(比较例10)
使用以比较例2制造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105同样的方法,制作包括抗拉强度评价用树脂部的棚室用膜的测试片。
将所获得的结果汇总在下述表1~25中。另外,表中的各材料成分为空白时,表示未使用、或者未评价。
[表1]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01
[表2]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02
[表3]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03
[表4]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11
[表5]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12
[表6]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13
[表7]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21
[表8]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22
[表9]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23
[表10]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31
[表11]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32
[表12]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33
[表13]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41
[表14]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42
[表15]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51
[表16]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52
[表17]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53
[表18]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61
[表19]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62
[表20]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71
[表21]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72
[表22]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73
[表23]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81
[表24]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82
[表25]
Figure BDA0002431840350000391
如所述表1~25所示,包括由加热捏合本发明的实施例1~130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及连接器、带轮、棚室用膜的测试片,依据JIS K7161测定的抗拉强度均达到40MPa以上,另一方面,抗拉强度均高于包括比较例1~10的树脂部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及连接器、带轮、棚室用膜的测试片。据此,可知均匀地分散有纤维素的实施例1~130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得到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具有可提高成型材料的机械强度的作用。并且,在实施例1~130中,由于使用了具有这种作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因此可制作具有机械强度得到提高的树脂部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及连接器、带轮、棚室用膜。
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130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由于抗拉强度提高,且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的强化效率高,因此,可知对于包括作为纤维素强化树脂的树脂部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及连接器、带轮、棚室用膜是有用的。并且,从实施例1~130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获得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因此,可判断包括由该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的树脂部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及连接器、带轮、棚室用膜被轻量化、高强度化的同时再循环性、表面平滑性优异。
符号的说明
100:灯具;101:灯体;102:前灯罩;103:光源;104:反射镜(反射器);105:插座部;110:空间;111:开口部;112:通孔;140:凹面;200:车载扬声器装置;201:外板;202:内板;210:扬声器组件;211:隔音板;212:储存部;213:壳体;214:扬声器;215:激励器;216:盆纸;220:内饰板;300:接线盒;320:外壳;320a:第1外壳;320b:第2外壳;321:安装面;322:继电器安装用连接器;340a:第1基板;340b:第2基板;340c:第3基板;341:ECU用连接器;342a:车内侧连接器;342b:车内侧连接器;343:继电器安装用连接器;344:发动机室侧连接器;400:带轮;410:滚动轴承;411:内轮;412:外轮;413:滚动体;420:树脂部;421:凸台;422:边沿;423:圆环部;424:外周面;501:膜;502:主体部分;510:农用棚室。

Claims (13)

1.一种成型品,其包括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含有5~70质量份的纤维素,并且含有有机过氧化物,
由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成型体的、依据JIS K7161测定的抗拉强度为40MPa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包含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有机过氧化物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为130℃~19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有机过氧化物是选自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缩酮、二酰基过氧化物、烷基过氧化酯及单过氧碳酸酯的至少一种有机过氧化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热塑性树脂,所述有机过氧化物的含量为0.01~0.30质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包含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该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是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是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与未经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改性的聚烯烃树脂的混合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纤维素是源自植物的纤维状纤维素。
9.一种成型品,其包括由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部,该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纤维素的羟基与具有羧基的交联结构的聚烯烃树脂的酯键复合树脂,
纤维素成分在所述酯键复合树脂中的含量为9.0~42质量%,并且,
由所述纤维素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成型体的、依据JIS K7161测定的抗拉强度为40MPa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具有羧基的交联结构的聚烯烃树脂是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的主链碳原子与未经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改性的聚烯烃树脂的主链碳原子在2个以上的位置进行键合而得到的交联结构的聚烯烃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的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改性前的聚烯烃树脂与未经所述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改性的聚烯烃树脂是不同的聚烯烃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纤维素是源自植物的纤维状纤维素。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成型品是灯具的灯体、扬声器组件、接线盒、连接器、带轮或棚室用膜。
CN201880063825.4A 2017-09-29 2018-09-28 成型品 Pending CN1111831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0826 2017-09-29
JP2017190826 2017-09-29
JP2017190830 2017-09-29
JP2017190829 2017-09-29
JP2017-190827 2017-09-29
JP2017-190830 2017-09-29
JP2017-190829 2017-09-29
JP2017190827 2017-09-29
JP2017-210342 2017-10-31
JP2017210342 2017-10-31
JP2018098149 2018-05-22
JP2018-098149 2018-05-22
PCT/JP2018/036584 WO2019066071A1 (ja) 2017-09-29 2018-09-28 成形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3188A true CN111183188A (zh) 2020-05-19

Family

ID=65903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3825.4A Pending CN111183188A (zh) 2017-09-29 2018-09-28 成型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46215B2 (zh)
EP (1) EP3689973A4 (zh)
JP (1) JP7203743B2 (zh)
CN (1) CN111183188A (zh)
WO (1) WO20190660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8798A (zh) * 2017-09-29 2020-05-12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成型品
JP7252128B2 (ja) 2017-09-29 2023-04-0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品
CN111295419B (zh) 2017-10-31 2023-03-10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成型品
JP2021172705A (ja) * 2020-04-21 2021-11-0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摺動部材用樹脂組成物及び摺動部材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2157A (en) * 1973-08-31 1976-06-08 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modified with porous filler and a radical generating agent
JPS55131031A (en) * 1979-03-31 1980-10-11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JPH09316248A (ja) * 1996-05-27 1997-12-09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複合材および製造方法
JPH101575A (ja) * 1996-06-18 1998-01-06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複合材および製造方法
JPH11217468A (ja) * 1997-11-27 1999-08-10 Okura Ind Co Ltd 樹脂組成物の成形方法
US20070208110A1 (en) * 2006-03-03 2007-09-06 Sigworth William D Coupling agents for natural fiber-filled polyolefins
WO2008069121A1 (ja) * 2006-12-04 2008-06-12 Nichimen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複合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96551A (zh) * 2007-12-20 2010-11-24 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而得的成型体
JP2014129509A (ja) * 2012-11-29 2014-07-10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50052A (ja) * 2013-09-02 2015-03-16 興国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シール組成物
WO2017170747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セルロース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セルロース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強化樹脂成形品およびセルロース強化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4952A (en) * 1967-01-23 1969-09-02 Grace W R & Co Polyethylene stabilized by treatment with sulfur di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free radicals
US3645939A (en) 1968-02-01 1972-02-29 Us Plywood Champ Papers Inc Compatibilization of hydroxyl containing materials and thermoplastic polymers
US3856724A (en) 1971-01-29 1974-12-24 Texaco Inc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s
FR2433031A1 (fr) 1978-08-11 1980-03-07 Solvay Procede pour la fabrication d'objets a partir de compositions comprenant des polyolefines modifiees et des fibres cellulosiques
JPS58139593A (ja) 1982-02-13 1983-08-18 Onkyo Corp 音響機器用キヤビネツト
JPS6239642A (ja) 1985-08-13 1987-02-20 Nobuo Shiraishi 複合樹脂組成物
JPS6333448A (ja) 1986-07-25 1988-02-13 Nippon Denso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イン組成物
JPH05269736A (ja) 1992-03-30 1993-10-19 Calp Corp 樹脂配合用繊維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
JP3566348B2 (ja) 1994-09-20 2004-09-15 アイン・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廃棄樹脂成形品の回収・造粒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前記回収樹脂材料を用いた木質合成板の製造方法。
JPH08267597A (ja) 1995-03-28 1996-10-15 Nippon Zeon Co Ltd 木板様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80345A (ja) 1996-02-15 1997-10-28 Bridgestone Corp プーリ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80021B2 (ja) 1996-04-08 2001-06-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端子係止構造
DE69638136D1 (de) * 1996-07-31 2010-04-15 Johnson Control S P 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stärkten Polyolefinen und Zusammensetzungen aus verstärkten Polyolefinen
US6124384A (en) 1997-08-19 2000-09-26 Mitsui Chemicals, Inc. Composite resin composition
JP3419340B2 (ja) 1999-03-18 2003-06-23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3479661B2 (ja) 2000-09-07 2003-12-15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高結晶性セルロース−ポリエチレン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5005864B2 (ja) 2001-09-28 2012-08-22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繊維成形体
JP4781582B2 (ja) 2001-09-28 2011-09-28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強化繊維成形体
US6824599B2 (en) 2001-10-03 2004-11-30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Dissolution and processing of cellulose using ionic liquids
JP2004293569A (ja) 2003-03-25 2004-10-21 Nsk Ltd 樹脂製プーリ
WO2004092279A1 (en) 2003-04-14 2004-10-28 Crompton Corporation Coupling agents for natural fiber-filled polyolefins
JP4179037B2 (ja) 2003-04-21 2008-11-12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成形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取付部材、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
JP4013870B2 (ja) 2003-07-08 2007-11-28 関西ティー・エル・オー株式会社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US20080146701A1 (en) 2003-10-22 2008-06-19 Sain Mohini M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cellulose nanofibers from renewable feed stocks
JP2005187524A (ja) 2003-12-24 2005-07-14 Idemitsu Kosan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ィン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US7888412B2 (en) 2004-03-26 2011-02-15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olymer dissolution and blend formation in ionic liquids
US7348371B2 (en) 2005-12-20 2008-03-25 Equistar Chemicals, Lp Cellulosic-reinforced composites having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water absorption
JP4858156B2 (ja) 2006-12-22 2012-01-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用フレー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電子機器ならびに移動装置
WO2008098037A2 (en) 2007-02-06 2008-08-14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Polymer derivatives and composites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lignocellulosics in ionic liquids
JP5030667B2 (ja) 2007-05-29 2012-09-19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ミクロフィブリル化セルロース複合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33949B2 (ja) 2008-01-11 2014-03-0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繊維含有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
ES2402442T3 (es) 2008-03-27 2013-05-03 Cordenka Gmbh & Co. Kg Cuerpos celulósicos conformados
JP5395496B2 (ja) 2008-09-12 2014-01-22 ダイセル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繊維含有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US8067488B2 (en) 2009-04-15 2011-11-29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Cellulose solutions comprising tetraalkylammonium alkylphosphate and products produced therefrom
KR101063227B1 (ko) 2009-10-12 2011-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나일론-4 복합재료 조성물
CA2778560C (en) 2009-10-23 2015-02-03 Kyoto University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icrofibrillated plant fibers
JP2011093990A (ja) 2009-10-28 2011-05-12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セルロース含有熱可塑性樹脂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含有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2011116838A (ja) 2009-12-02 2011-06-16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セルロース含有熱可塑性樹脂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含有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4594445B1 (ja) 2010-04-02 2010-12-08 株式会社環境経営総合研究所 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19571A (ja) 2010-04-07 2011-11-04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セルロース含有熱可塑性樹脂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含有熱可塑性樹脂及びその成形体
JP2012102324A (ja) 2010-10-14 2012-05-31 Riken Technos Corp 樹脂組成物
JP2012087199A (ja) 2010-10-19 2012-05-10 Hayashi Telempu Co Ltd 複合フィラ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複合フィラーを配合した樹脂組成物
BRPI1101225A2 (pt) 2011-03-04 2013-06-04 Madeplast Ind E Com De Madeira Plastica Ltda Me composiÇço de material compàsito termoplÁstico, produto compàsito termoplÁstico e mÉtodo para sua produÇço
JP2012207063A (ja) 2011-03-29 2012-10-25 Fuji Xerox Co Ltd 複合高分子組成物、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体
JP5757765B2 (ja) 2011-03-31 2015-07-29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変性ミクロフィブリル化植物繊維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JP2012236906A (ja) 2011-05-11 2012-12-06 Nissan Motor Co Ltd 樹脂組成物
JP2013043984A (ja) 2011-08-26 2013-03-04 Olympus Corp セルロースナノファイバーとその製造方法、複合樹脂組成物、成形体
JP5462227B2 (ja) 2011-09-07 2014-04-02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セルロースナノファイバー入り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セルロースナノファイバー入り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延伸フィルム及び非水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WO2013037041A1 (en) 2011-09-13 2013-03-21 Celluforce Inc. Ncc-based supramolecular materials for thermoplastic and thermoset polymer composites
JP2013107987A (ja) 2011-11-21 2013-06-06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セルロース複合熱可塑性樹脂及びその成形体
PL2799489T3 (pl) * 2011-12-28 2019-11-29 Toyo Boseki Kompozycja żywicy
CN104334615B (zh) 2012-03-09 2016-10-26 Dic株式会社 包含改性微纤化植物纤维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该树脂组合物
JP5935414B2 (ja) 2012-03-14 2016-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体
JP5851336B2 (ja) 2012-05-09 2016-02-0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複合ゴム材料、成形体、複合ゴム材料の製造方法
JP6150569B2 (ja) 2012-05-25 2017-06-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修飾セルロースナノファイバーとその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成形体
JP6086662B2 (ja) 2012-06-01 2017-03-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15512A (ja) 2012-07-06 2014-01-30 Japan Polyethylene Corp セルロース繊維含有樹脂組成物
EP2878881A4 (en) 2012-07-24 2016-02-24 Lion Idemitsu Composites Co Ltd VEHICLE LAMP
US20140121307A1 (en) * 2012-10-30 2014-05-01 Cyclewood Solutions, Inc. Blending lignin with thermoplastics and a coupling agent or compatibilizer
JP6234037B2 (ja) 2013-02-26 2017-11-22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セルロース及び分散剤を含む組成物
BR112015024274A2 (pt) 2013-03-21 2017-07-18 Adeka Corp agente antiestático, composição de agente antiestático, composição de resina antiestática e artigo moldado
JP2014193959A (ja) 2013-03-28 2014-10-09 Oji Holdings Corp 植物繊維含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173513A1 (de) 2013-04-22 2014-10-30 Denso-Holding Gmbh & Co. Masse zum befüllen von fugen und/oder rissen
US9809702B2 (en) 2013-09-17 2017-11-07 University Of Guelph Hybrid sustainable composit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reof
WO2015053226A1 (ja) 2013-10-07 2015-04-16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高強度かつ高弾性セルロース長繊維
JP6198005B2 (ja) 2014-03-26 2017-09-20 荒川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繊維/樹脂複合組成物の製造方法、該複合組成物、成形用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成形物
WO2015152189A1 (ja) 2014-03-31 2015-10-08 大日精化工業株式会社 易分散性セルロース組成物の製造方法、易分散性セルロース組成物、セルロース分散樹脂組成物及びセルロース用の水系の分散処理剤の製造方法
JP2015203093A (ja) 2014-04-16 2015-11-16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架橋アクリル樹脂、艶消し樹脂組成物、フッ素樹脂成形体、フィルム、積層フィルム及び積層成形品
JP6215127B2 (ja) 2014-04-23 2017-10-18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繊維含有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6233214B2 (ja) 2014-07-04 2017-11-22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繊維含有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4292412B (zh) 2014-10-10 2017-07-14 铁科腾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素基聚氨酯预聚体及使用其的密封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815867B2 (ja) 2014-10-21 2021-01-2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組成物、成形品および車両用外板
JP6570103B2 (ja) 2014-11-13 2019-09-04 中越パルプ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樹脂組成物及び複合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6787137B2 (ja) 2016-01-14 2020-11-18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微細セルロース繊維含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44983B2 (ja) 2016-01-25 2023-03-23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微細セルロース繊維含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779256B (zh) 2016-02-18 2021-12-14 日本星光工业株式会社 纳米纤维分散体及其粉体以及3d打印机用造型材料
JP2017171698A (ja) 2016-03-18 2017-09-28 スターライト工業株式会社 摺動性樹脂組成物
US20200199330A1 (en) 2016-03-31 2020-06-25 West Fraser Mills Ltd. Cellulosic Composites Comprising Cellulose Filaments
JP6943842B2 (ja) 2016-03-31 2021-10-0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強化樹脂成形品およびセルロース強化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8779310A (zh) 2016-03-31 2018-11-0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纤维素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纤维素增强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JP6210582B2 (ja) 2017-01-13 2017-10-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繊維分散ポリエチレン樹脂複合材、それを用いた成形体及びペレット、並びに、セルロース繊維付着ポリエチレン薄膜片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JP6210583B2 (ja) 2017-01-13 2017-10-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繊維分散ポリエチレン樹脂複合材、それを用いた成形体及びペレット、並びに、セルロース繊維分散ポリエチレン樹脂複合材の製造方法
CN110248993B (zh) 2017-03-29 2022-12-30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聚烯烃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JP6284672B2 (ja) 2017-06-14 2018-02-2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繊維分散ポリエチレン樹脂複合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セルロース繊維付着ポリエチレン薄膜片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JP7252128B2 (ja) 2017-09-29 2023-04-0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品
CN111148798A (zh) 2017-09-29 2020-05-12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成型品
CN111295419B (zh) 2017-10-31 2023-03-10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成型品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2157A (en) * 1973-08-31 1976-06-08 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modified with porous filler and a radical generating agent
JPS55131031A (en) * 1979-03-31 1980-10-11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JPH09316248A (ja) * 1996-05-27 1997-12-09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複合材および製造方法
JPH101575A (ja) * 1996-06-18 1998-01-06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複合材および製造方法
JPH11217468A (ja) * 1997-11-27 1999-08-10 Okura Ind Co Ltd 樹脂組成物の成形方法
US20070208110A1 (en) * 2006-03-03 2007-09-06 Sigworth William D Coupling agents for natural fiber-filled polyolefins
WO2008069121A1 (ja) * 2006-12-04 2008-06-12 Nichimen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複合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96551A (zh) * 2007-12-20 2010-11-24 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而得的成型体
JP2014129509A (ja) * 2012-11-29 2014-07-10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50052A (ja) * 2013-09-02 2015-03-16 興国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シール組成物
WO2017170747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セルロース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セルロース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強化樹脂成形品およびセルロース強化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8834420A (zh) * 2016-03-31 2018-11-16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纤维素增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纤维素增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纤维素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纤维素增强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 STATAS等: "《涂料涂装工艺应用手册》", 31 January 2003, 中国石化出版社 *
SUZUKI K ET AL.: "Development of continuous process enabling nanofibrillation of pulp and melt compounding", 《CELLULOS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89973A4 (en) 2021-06-09
EP3689973A1 (en) 2020-08-05
JP7203743B2 (ja) 2023-01-13
JPWO2019066071A1 (ja) 2020-09-10
US11746215B2 (en) 2023-09-05
US20200224009A1 (en) 2020-07-16
WO2019066071A1 (ja)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95948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セルロース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セルロース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強化樹脂成形品およびセルロース強化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7203743B2 (ja) 成形品
US11891498B2 (en) Molded article provided with a resin part
JP7252128B2 (ja) 成形品
KR101491443B1 (ko) 폴리알킬렌 카보네이트 및 폴리올레핀 기반의 성형체
KR20110134987A (ko) 천연 분말을 이용한 사출형 복합재료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한 천연 분말을 이용한 사출형 복합재료
JP7203742B2 (ja) 成形品
JP2020111690A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合成木材
US20230159714A1 (en) Cellulose fiber reinforced resin formed bod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5104132B2 (ja) 多層積層体
JP2019065139A (ja) 車両用外装部品
JP2019065141A (ja) バンパー
JP2002225011A (ja) 成形用木質系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8092920A1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材料用組成物、ガラス繊維強化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複合体
JP7269259B2 (ja) 樹脂成形体及び樹脂組成物
JP4820474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変性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変性物
TW202402919A (zh) 纖維素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纖維素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之製造方法、及纖維素纖維強化樹脂成形體
JP2014024969A (ja) 繊維強化複合材料
JP2019151782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成形体、自動車部品及び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01122931A (ja) 変性エチレン系樹脂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