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2334B - 层叠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层叠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2334B
CN111092334B CN201910973119.XA CN201910973119A CN111092334B CN 111092334 B CN111092334 B CN 111092334B CN 201910973119 A CN201910973119 A CN 201910973119A CN 111092334 B CN111092334 B CN 1110923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width direction
terminal fitting
connector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31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2334A (zh
Inventor
月芳圭一
原田雄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92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2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2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2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4Securing in base or cas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parts having at least one resilient insul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使端子零件的半插入检测的可靠性提高的层叠连接器。层叠连接器具备相互层叠的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分别在第1对置面(11A)及第2对置面(11B)具有与半插入状态的第2端子零件(60B)及第1端子零件(60A)干涉的第1检测部(17A)及第2检测部(17B)。第1壳体(10A)在与第1对置面(11A)相反的一侧的外侧面,以将沿着宽度方向的区域切口的形状凹陷设置有槽部(35),槽部(35)在进深方向延伸,且进深方向两端开放。

Description

层叠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相互层叠合体的一对连接器壳体。两连接器壳体分别在与层叠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连接器壳体锁定单元,连接器壳体锁定单元将两连接器壳体保持为合体状态。在两连接器壳体中的一方连接器壳体的两连接器壳体相互对置的对置面突出设置有卡止突起(以下称为检测部),检测部通过与收纳于另一方连接器壳体的连接用端子(以下称为端子零件)干涉,从而检测端子零件的半插入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45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当一方连接器壳体的检测部与半插入状态的端子零件干涉时,可限制检测部向另一方连接器壳体内进入,因此在半插入状态的端子零件和检测部的干涉位置上,在两连接器壳体的对置面之间产生间隙。
当在两连接器壳体的对置面之间产生间隙时,与两连接器壳体的对置面相反的一侧的外侧面之间的尺寸变得大于规定尺寸,因此通过确认外侧面之间的尺寸大于规定尺寸,能够知道半插入状态的端子零件和检测部干涉。
具体地,准备具备一对平行面的治具(虽然是实施例的附图,请参照图8及图9的附图标记80),其中一对平行面以与两连接器壳体的外侧面之间的尺寸对应的分离宽度平行地配置,根据连接器向治具内的插入被限制,能够确认两连接器壳体的外侧面之间的尺寸大于规定尺寸。
但是,在检测部与半插入状态的端子零件干涉时,有可能检测部从干涉对象的端子零件受到过大的反作用力而被压坏。假设当检测部被压坏时,有如下问题:两连接器壳体的对置面之间的间隙缩小,两连接器壳体的外侧面之间的尺寸落在规定尺寸内,造成连接器被允许向治具内插入,进而不能确实地检测端子零件的半插入状态。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供使端子零件的半插入检测的可靠性提高的连接器为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层叠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相互层叠的一对壳体,所述一对壳体中的至少一方壳体在对置面具有检测部,所述对置面与另一方壳体在层叠方向对置,所述检测部朝向另一方壳体的腔突出,与半插入到所述腔的端子零件干涉,所述一方壳体和所述另一方壳体的任一方在与所述对置面相反的一侧的外侧面,以将沿着与所述层叠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区域切口的形状凹陷设置有槽部,所述槽部在与所述层叠方向及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进深方向延伸,且进深方向两端开放。
当检测部与半插入状态的端子零件干涉时,任一壳体以将槽部作为起点向宽度方向弯曲的方式变形,使两壳体的外侧面之间的尺寸确实地变得比规定尺寸大。因此,可确实地限制层叠连接器向具有一对平行面的治具内插入,能够使端子零件的半插入检测的可靠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层叠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层叠连接器的侧剖视图。
图3是图2的X-X线剖视图。
图4是第1检测部与半插入状态的第2端子零件干涉时的侧剖视图。
图5是从下方观看第1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上方观看第1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下方观看第2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正规组装的层叠连接器被允许向治具内插入的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第1检测部与半插入状态的第2端子零件干涉、不正当组装的层叠连接器的向治具内的插入被限制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1)所述区域可以是在宽度方向延伸的肋,在肋的外侧面以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槽部。据此,壳体更容易变形,因此可更确实地限制层叠连接器向治具内的插入,能够使端子零件的半插入检测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9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1的层叠连接器具备相互层叠的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和分别收纳于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的多个第1端子零件60A及第2端子零件60B。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2及图4的左侧作为前侧,关于上下方向,以除图7之外的各图的上下方向为基准。
第1壳体10A是位于下侧的下壳体,如图6所示,呈以与上下方向(层叠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为长边的扁平形状,在上表面具有与层叠对象的第2壳体10B对置的第1对置面11A。第1壳体10A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沿着前后方向的板片状的第1壳体锁定部12A。
第1壳体10A具有能将第1端子零件60A插入的多个第1腔13A。各第1腔13A以通过第1隔壁14A被分隔的状态在宽度方向排成一列地配置。
第1壳体10A在前壁部分具有与各第1腔13A连通的多个第1插通口15A。当层叠连接器与未图示的对方连接器嵌合时,安装于对方连接器的未图示的对方第1端子的突片通过各第1插通口15A而进入对应的第1腔13A内。
如图6所示,第1壳体10A在第1对置面11A具有第1架设部16A,第1架设部16A以在宽度方向横穿各第1腔13A的方式延伸,与各第1隔壁14A的上端连结。第1架设部16A呈带状板形状,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在第1壳体10A的第1对置面11A突出设置有与配置于前后大致中央部的第1架设部16A的前方连续设置的多个第1检测部17A,多个第1检测部17A与在宽度方向隔着一个第1隔壁14A而配置的各第1隔壁14A的上端连结。各第1检测部17A呈方块状,如图2所示,在上表面具有沿着前后方向的第1检测面18A,在前表面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第1防脱面19A。如后所述,第1检测部17A起到如下功能:对收纳于层叠对象的第2壳体10B中的第2端子零件60B的半插入状态进行检测,并且防止第2端子零件60B脱离。
如图3所示,第1隔壁14A中的未与第1检测部17A连结的其他的隔着一个第1隔壁14A而配置的第1隔壁14A,在与相邻的第1检测部17A之间的上端具有从前后的相邻部分降低一级而形成的第1凹部21A。后述的第2检测部17B能进入第1凹部21A。
第1壳体10A在与各第1腔13A对应的位置具有从各第1检测部17A的前端部分向前方呈悬臂状突出的第1矛状部24A。各第1矛状部24A的整体在第1对置面11A露出。如图2所示,第1矛状部24A将插入到第1腔13A的第1端子零件60A弹性地卡止,防止第1端子零件60A脱离。
如图5所示,在第1壳体10A的下表面的后端部突出设置有遍及宽度方向的全长延伸的肋31,进一步突出设置有从肋31的后端的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向后方延伸的交叉肋32。肋31及各交叉肋32均呈矩形截面,且相互正交。第1壳体10A的下表面中的除肋31及各交叉肋32之外的区域,沿着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形成为平坦的平坦面部33。肋31的下表面及各交叉肋32的下表面没有高低差地相连,与平坦面部33相同,沿着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形成为平坦的端面部34。这些平坦面部33及端面部34构成与第1对置面11A相反的一侧的外侧面。
如图5所示,在肋31的端面部34,在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凹陷设置有槽部35。各槽部35形成为截面呈大致矩形,分别呈相同形状。并且,各槽部35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肋31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开口,每两个成对地配置在沿宽度方向相邻的交叉肋32间。肋31的后表面也是第1壳体10A的后表面,各槽部35在第1壳体10A的后表面开口。肋31的端面部34侧的刚性由于各槽部35而降低。肋31进而第1壳体10A能够以将各槽部35作为起点向宽度方向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另外,假设在第1壳体10A没有设置肋31时,第1壳体10A难以确保预定的强度。
第1端子零件60A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成形,如图2所示,在前部具有方筒状的第1主体部61A,在比第1主体部61A靠后方具有与电线W1的端部电气及机械地连接的第1筒部62A。第1主体部61A在上表面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形态的第1卡止突出部63A。
第2壳体10B是位于上侧的上壳体,如图7所示,呈以宽度方向为长边的扁平形状,在下表面具有与层叠对象的第1壳体10A对置的第2对置面11B。
如图1所示,第2壳体10B在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呈悬臂状突出的能挠曲的锁臂28。如图7所示,第2壳体10B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在前后隔开间隔的多个第2壳体锁定部12B。通过各第2壳体锁定部12B与对应的第1壳体锁定部12A弹性地卡止,从而第1壳体10A与第2壳体10B保持为合体状态。另外,通过将处于合体状态的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与对方连接器嵌合,从而锁臂28将对方连接器弹性地卡止,保持为被限制从对方连接器脱离的状态。
如图1所示,第2壳体10B的上表面在夹着锁臂28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立设有一对保护壁36,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立设有将大型的腔37包围的筒状包围部38。而且,第2壳体10B具有架设在各筒状包围部38的上端后部之间,与各保护壁36的上端后部连结的覆盖壁39。覆盖壁39限制无用的解除操作力作用于锁臂28。如此,第2壳体10B的上表面侧通过锁臂28、各保护壁36、各筒状包围部38及覆盖壁39而被牢固地加强。因此,第2壳体10B与第1壳体10A不同,不成为以能够向宽度方向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的结构。
第2壳体10B具有与第1腔13A相同形态的第2腔13B、与第1隔壁14A相同形态的第2隔壁14B、与第1插通口15A相同形态的第2插通口15B、与第1架设部16A相同形态的第2架设部16B、与第1检测部17A相同形态的第2检测部17B、与第1凹部21A相同形态的第2凹部21B、以及与第1矛状部24A相同形态的第2矛状部24B。如图2所示,第2检测部17B具有与第1防脱面19A相同形态的第2防脱面19B及与第1检测面18A相同形态的第2检测面18B。
关于配置,第2壳体10B的所述部分的上下朝向与第1壳体10A的相当部分的上下朝向相反。当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处于合体状态时,第2架设部16B以嵌合状态配置于第1架设部16A的前方或者后方(参照图2),使第2检测部17B进入第1凹部21A,使第1检测部17A进入第2凹部21B(参照图3)。通过第1架设部16A及第2架设部16B在前后方向啮合,第1检测部17A及第2检测部17B在宽度方向啮合,从而可限制处于合体状态的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沿着第1对置面11A及第2对置面11B错位。另外,在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位于合体状态时,各第1矛状部24A及各第2矛状部24B在宽度方向以相同间距排列,相互背对地配置。
第2端子零件60B为与第1端子零件60A相同的形状,如图2所示,与电线W2的端部连接,以与第1端子零件60A上下反向的姿势插入到第2腔13B,与第2矛状部24B卡止。第2端子零件60B具有与第1主体部61A相同形态的第2主体部61B、与第1筒部62A相同形态的第2筒部62B、以及与第1卡止突出部63A相同形态的第2卡止突出部63B。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1的层叠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及作用。
在组装时,第1端子零件60A从后方插入到第1壳体10A的第1腔13A。当第1端子零件60A正规插入到第1腔13A时,第1矛状部24A能与第1卡止突出部63A的后端抵接地配置,一次性卡止为防止第1端子零件60A脱离第1腔13A的状态。同样地,第2端子零件60B插入到第2壳体10B的第2腔13B,利用第2矛状部24B而一次性卡止为防脱的状态。
接着,第1对置面11A及第2对置面11B在上下方向相面对,在该状态下,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接近并相互合体。在此,当第2端子零件60B正规插入到第2腔13B时,第1检测部17A进入对应的第2凹部21B,第1检测部17A与插入到夹着该第2凹部21B相邻的第2腔13B中的两个第2端子零件60B对位,第1检测部17A的第1防脱面19A从后方抵接于两个第2端子零件60B的第2主体部61B并能与其卡止地配置(参照图2及图3)。同样地,当第1端子零件60A正规插入到第1腔13A时,第2检测部17B进入对应的第1凹部21A,第2检测部17B与插入到夹着该第1凹部21A相邻的第1腔13A中的两个第1端子零件60A对位,第2检测部17B的第2防脱面19B从后方抵接于两个第1端子零件60A的第1主体部61A并能与其卡止地配置。由此,第1端子零件60A及第2端子零件60B成为可确实地二次性防止脱离第1腔13A及第2腔13B的状态。并且,当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正规合体时,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第1壳体锁定部12A及第2壳体锁定部12B成为相互卡止的状态(参照图1)。
另一方面,当第1端子零件60A未正规插入到第1腔13A而以半插入状态停留时,第2检测部17B的第2检测面18B抵接于第1主体部61A的上表面,在第1对置面11A与第2对置面11B之间形成间隙,限制第2检测部17B向第1凹部21A进入。同样地,如图4所示,当第2端子零件60B未正规插入到第2腔13B而以半插入状态停留时,第1检测部17A的第1检测面18A抵接于第2主体部61B的下表面,在第1对置面11A与第2对置面11B之间形成间隙,从而限制第1检测部17A向第2凹部21B进入。
当第1检测部17A的第1检测面18A抵接于第2主体部61B的下表面、或者第2检测部17B的第2检测面18B抵接于第1主体部61A的上表面时,在该抵接位置上,在第1对置面11A与第2对置面11B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但是随着从抵接位置离开,间隙变小,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可实现第1壳体锁定部12A及第2壳体锁定部12B的卡止状态。因此,如图9所示,第1壳体10A成为以相对于第2壳体10B在上述抵接位置上最大地鼓出的方式遍及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第1壳体锁定部12A及第2壳体锁定部12B的卡止部位)之间的整体弯曲成在主视时为弓形的形态。在此,通过在肋31的端面部34凹陷设置的各槽部35扩大其槽宽,从而能够使第1壳体10A弯曲变形。
如图3所示,在第2检测部17B进入第1凹部21A、而且第1检测部17A进入第2凹部21B的状态下,第1对置面11A和第2对置面11B没有间隙地对置,构成肋31及各交叉肋32的下表面的第1基准面70A(端面部34、第1壳体10A的下侧的外侧面)除了各槽部35之外沿着宽度方向水平配置,构成覆盖壁39的上表面的第2基准面70B(第1壳体10A的上侧的外侧面)遍及宽度方向的全长水平配置。因此,第1基准面70A与第2基准面70B之间的上下距离沿着宽度方向保持为固定的预定值。第1基准面70A与第2基准面70B之间的距离保持为预定值的情况能够用图8及图9所示的治具80确认。
治具80具有以与上述预定值相当的分离尺寸平行配置的一对平面部81和将两个平面部81的一端之间连接的进深面部82,由两个平面部81和进深面部82形成为截面呈凹状。
如图8所示,在第1基准面70A和第2基准面70B相互平行、第1基准面70A与第2基准面70B之间的距离为预定值的情况下,当层叠连接器(处于合体状态的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沿着图8的箭头方向插入到治具80内时,第1基准面70A及第2基准面70B成为分别能与对应的平面部81面对面地抵接的状态。因此,能够将层叠连接器以正规深度插入到治具80内,据此,能够检测出第1基准面70A及第2基准面70B之间的距离保持为预定值,进而能够检测出第1端子零件60A及第2端子零件60B分别正规插入到第1腔13A及第2腔13B。
另一方面,在第2检测部17B抵接于半插入状态的第1端子零件60A的上表面、或者第1检测部17A抵接于半插入状态的第2端子零件60B的下表面的状态下,在第1对置面11A与第2对置面11B之间形成间隙,如上所述,通过第1壳体10A相对于第2壳体10B弯曲成弓形,从而第1基准面70A(第1壳体10A的下侧的外侧面)伴随各槽部35的变形而向离开第2基准面70B的方向鼓出。第2基准面70B可维持遍及宽度方向的全长水平配置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如图9所示,第1基准面70A与第2基准面70B之间的距离在第1基准面70A的鼓出区域超出预定值,因此不能将层叠连接器插入到距离与预定值对应的一对平面部81之间。因此,通过层叠连接器向治具80内的插入被限制,能够检测出第1基准面70A及第2基准面70B之间的距离超出预定值,进而能够检测出第1端子零件60A及第2端子零件60B包括半插入状态的端子零件。
如上,根据本实施例1,在第1壳体10A的第1基准面70A设置有多个槽部35,在第1端子零件60A和第2端子零件60B的任一方处于半插入状态时,第1壳体10A能够通过各槽部35而向宽度方向弯曲变形,因此可限制层叠连接器向治具80内的插入。其结果是,能够明确地检测出第1端子零件60A和第2端子零件60B的任一方处于半插入状态,能够提高半插入检测的可靠性。
另外,因为各槽部35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于肋31的端面部34,所以第1壳体10A更容易变形。其结果是,在半插入状态的第1端子零件60A及第2端子零件60B包含于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的宽度方向的任一部位的情况下,可确实地限制层叠连接器向治具80内的插入,能够更确实地检测出包括半插入状态的第1端子零件60A及第2端子零件60B的情况。
<其他实施例>
以下,简单说明其他实施例。
(1)层叠连接器也可以是包括一对壳体(第1壳体及第2壳体)、将三个以上壳体层叠而构成的连接器。
(2)槽部也可以是除了第1壳体之外也设置于第2壳体的外侧面(上表面)、使第1壳体和第2壳体均能弹性变形的槽部。
(3)槽部也可以是不设置于第1壳体、仅设置于第2壳体的外侧面(上表面)、且仅使第2壳体能弹性变形的槽部。
(4)槽部也可以是仅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至少一方的外侧面的一个部位凹陷设置的槽部。
(5)槽部也可以不是凹陷设置于局部地突出设置在外侧面的肋,而是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至少一方的外侧面遍及进深方向的全长凹陷设置的槽部。
(6)第1壳体及第2壳体的至少一方只要具有对第1端子零件及第2端子零件的至少另一方的半插入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即可,也可以将第1检测部及第2检测部的任一方省略。
附图标记说明
10A:第1壳体
10B:第2壳体
11A:第1对置面
11B:第2对置面
13A:第1腔
13B:第2腔
17A:第1检测部
17B:第2检测部
31:肋
35:槽部
70A:第1基准面
70B:第2基准面

Claims (2)

1.一种层叠连接器,具备相互层叠的一对壳体,
所述一对壳体中的至少一方壳体在对置面具有检测部,所述对置面与另一方壳体在层叠方向对置,所述检测部朝向另一方壳体的腔突出,与半插入到所述腔的端子零件干涉,
所述一方壳体和所述另一方壳体的任一方在与所述对置面相反的一侧的外侧面,以将沿着与所述层叠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区域切口的形状凹陷设置有槽部,所述槽部在与所述层叠方向及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进深方向延伸,且进深方向两端开放,
凹陷设置有所述槽部的壳体能够通过所述槽部而弯曲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连接器,其中,所述区域是在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肋,在所述肋的外侧面以在所述宽度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槽部。
CN201910973119.XA 2018-10-24 2019-10-14 层叠连接器 Active CN111092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9640 2018-10-24
JP2018199640A JP7042420B2 (ja) 2018-10-24 2018-10-24 積層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2334A CN111092334A (zh) 2020-05-01
CN111092334B true CN111092334B (zh) 2021-07-16

Family

ID=70325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3119.XA Active CN111092334B (zh) 2018-10-24 2019-10-14 层叠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9060B2 (zh)
JP (1) JP7042420B2 (zh)
CN (1) CN1110923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2420B2 (ja) * 2018-10-24 2022-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積層コネクタ
USD911964S1 (en) * 2019-03-28 2021-03-02 Molex, Llc Connector
JP7380485B2 (ja) * 2020-08-27 2023-11-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474412B2 (ja) 2020-08-27 2024-04-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1688985B2 (en) * 2021-05-07 2023-06-27 Cummins Inc.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system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76A (zh) * 1996-05-30 1998-01-21 惠特克公司 电气连接器组合体及其所用插塞、插座连接器
CN101364685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接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2655299A (zh) * 2011-03-04 2012-09-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4441607U (zh) * 2015-01-06 2015-07-01 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及插座电连接器
CN205376849U (zh) * 2016-01-21 2016-07-06 广州市友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WO2018163382A1 (ja) * 2017-03-09 2018-09-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積層コネ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5445B2 (ja) * 1994-08-31 1998-11-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163307A1 (de) * 2000-12-25 2003-05-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Anschlußpaßstück und Verbinder
JP4336333B2 (ja) 2005-03-16 2009-09-3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保持構造
JP2007095360A (ja) * 2005-09-27 2007-04-12 Yazaki Corp 合体コネクタ
JP5414836B2 (ja) 2012-04-27 2014-02-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68802B2 (ja) * 2012-11-14 2015-08-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68602B2 (ja) * 2014-09-05 2018-01-3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222574B2 (ja) * 2014-11-28 2017-11-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788794B2 (ja) * 2016-11-22 2020-11-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788795B2 (ja) * 2016-11-28 2020-11-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874625B2 (ja) * 2017-09-29 2021-05-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89842B2 (ja) * 2018-02-26 2021-06-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919598B2 (ja) * 2018-03-05 2021-08-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042419B2 (ja) * 2018-10-24 2022-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積層コネクタ
JP7042420B2 (ja) * 2018-10-24 2022-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積層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76A (zh) * 1996-05-30 1998-01-21 惠特克公司 电气连接器组合体及其所用插塞、插座连接器
CN101364685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接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2655299A (zh) * 2011-03-04 2012-09-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4441607U (zh) * 2015-01-06 2015-07-01 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及插座电连接器
CN205376849U (zh) * 2016-01-21 2016-07-06 广州市友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WO2018163382A1 (ja) * 2017-03-09 2018-09-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積層コネ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36300A1 (en) 2020-04-30
US10819060B2 (en) 2020-10-27
JP7042420B2 (ja) 2022-03-28
CN111092334A (zh) 2020-05-01
JP2020068099A (ja) 2020-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2334B (zh) 层叠连接器
CN111180964B (zh) 层叠连接器
EP261097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978788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0634453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365392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10534951B (zh) 连接器
US20180183171A1 (en) Joint connector
JP5098875B2 (ja) コネクタ
JP6669008B2 (ja) ツイストペア線用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6372428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472550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金具
CN112886309A (zh) 连接器
CN110581370B (zh) 端子和连接器
US9337557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terminal
JP5183315B2 (ja) コネクタ
JP5730842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5107004B2 (ja) 合体コネクタ
US11728589B2 (en) Connector
WO2016208365A1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11509516B (zh) 接头连接器及汇流条
CN117441270A (zh) 连接器
CN114122795A (zh) 连接器
JP6799412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4158909B2 (ja) 積層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