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630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6309A
CN112886309A CN202011247246.0A CN202011247246A CN112886309A CN 112886309 A CN112886309 A CN 112886309A CN 202011247246 A CN202011247246 A CN 202011247246A CN 112886309 A CN112886309 A CN 112886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ce
housing
terminal fitting
cavity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72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一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86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63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6Securing by a separate resilient retaining piece supported by base or case, e.g. collar or metal contact-retention cl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检测端子零件的半插入状态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第1端子零件(50)和收纳第1端子零件(50)的第1壳体(10A)。第1壳体10A具有:腔(12),在内侧配置有第1端子零件(50);和能挠曲的矛状部(20),突出到腔(12)内,将第1端子零件(50)卡止。矛状部(20)具有向与卡止部24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起部(25)。突起部(25)具有在矛状部(20)挠曲的状态下面对第1壳体(10A)的前表面侧的立面(26)。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具备多个端子收纳室、与各端子收纳室对应的多个检测用空间、以及多个矛状部。检测销在插入到检测用空间时,在端子收纳于正常位置时不被矛状部妨碍地到达预定的插入部位。另一方面,检测销在端子没有收纳于正常位置时,被矛状部妨碍而不到达预定的插入部位。专利文献2、3的连接器也同样,成为具备挠曲变形而防止端子零件脱落的矛状部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213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729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412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检测销成为与矛状部的顶端从前方碰触的结构。因为该矛状部的顶端成为突出形状,所以检测销以针尖(pinpoint)碰触。因此,有检测销与矛状部的顶端碰触的状态不稳定的问题。
本公开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供能良好地检测端子零件的半插入状态的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
具备端子零件和收纳所述端子零件的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
腔,在内侧配置有所述端子零件;和
能挠曲的矛状部,突出到所述腔内,将所述端子零件卡止,
所述矛状部具有向与所述腔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具有在所述矛状部挠曲的状态下面对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侧的立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良好地检测端子零件的半插入状态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壳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3是第1端子零件的立体图。
图4是第1端子零件以半插入状态放置于腔时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第1端子零件以半插入状态放置于腔时的主视图。
图6是第1端子零件以正规插入状态放置于腔时的侧视剖视图。
图7是将第1端子零件以正规插入状态放置于腔时的第1壳体的局部示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端子零件和收纳所述端子零件的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
腔,在内侧配置有所述端子零件;和
能挠曲的矛状部,突出到所述腔内,将所述端子零件卡止,
所述矛状部具有向与所述腔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具有在所述矛状部挠曲的状态下面对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侧的立面。
当端子零件以半插入状态放置于腔时,矛状部被端子零件按压而成为向与腔侧相反的一侧挠曲的状态,突起部的立面面对壳体的前表面侧。因此,通过检测用的治具(检测销)从前方与突起部的立面碰触,能够检测出端子零件处于半插入状态。特别是,突起部的立面因为是面对壳体的前表面侧的结构,所以能够容易碰触检测用的治具。因此,该连接器通过设置突起部的简单结构,能够良好地检测端子零件的半插入状态。
(2)优选的是,包括所述突起部在内的、所述矛状部的与所述腔侧相反的一侧的面露出于所述壳体的一面。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制造突起部。能够提高突起部的形成的自由度。
(3)优选的是,所述壳体是层积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一面对置地配置层积对方。
根据该结构,在壳体与层积对方处于层积状态时,层积对方能够保护突起部。
(4)优选的是,所述立面是向竖直上方立起的面或者向前倾斜的面。
根据该结构,检测用的治具能够与立面更加可靠性良好地碰触。
(5)优选的是,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立面的相反侧具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后表面位于比所述矛状部的根部靠前方。
根据该结构,通过突起部的存在,能够使得矛状部的挠曲强度不过度变大。
(6)优选的是,所述矛状部的根部具有局部增厚的形状的增厚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用增厚部来调整矛状部的挠曲强度。
(7)优选的是,所述矛状部在宽度方向一侧具有与所述端子零件干涉的滑接部,所述突起部设置于所述矛状部的宽度方向另一侧。
根据该结构,矛状部能够使宽度方向一侧相对于具有突起部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相对地减薄。因此,矛状部的宽度方向一侧在与端子零件的稳定部等(与滑接部干涉的部分)干涉时容易挠曲变形。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7说明将本公开的连接器具体化的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4、图6、图7中的左方作为前方,将右方作为后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各图中表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5中表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左方、右方。
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是层积壳体,如图1所示相互层积;和多个第1端子零件50(参照图3、图6)及第2端子零件(参照图3),分别收纳于第1壳体10A及第2壳体10B。
第1壳体10A是位于下侧的下壳体,呈以左右方向为长边的扁平形状,在上表面具有与层积对方的第2壳体10B对置的第1对置面11A(一面)。第1壳体10A具有能将第1端子零件50插入的多个腔12。各腔12在左右方向排成一列地配置。
如图2所示,第1壳体10A在前壁部分具有与各腔12连通的多个插通口13。当连接器与未图示的对方连接器嵌合时,安装于对方连接器的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零件的突片通过各插通口13进入到对应的腔12内。
如图2所示,第1壳体10A在与各腔12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矛状部20,矛状部20从腔12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部分向前方呈悬臂状突出。各矛状部20的上表面整体露出于第1对置面11A。矛状部20突出到腔12内。矛状部20能够以向第1对置面11A侧突出的方式挠曲。矛状部20将插入到腔12的第1端子零件50弹性地卡止,从而防止第1端子零件50脱落。
如图2所示,矛状部20具有向前侧下方延伸的顶端部21。顶端部21具有第1顶端面22和第2顶端面23。第1顶端面22构成顶端部21中的宽度方向一侧(左侧)的面。第1顶端面22相对于第2顶端面23向后方凹陷。第1顶端面22是圆弧状的弯曲面。第2顶端面23构成顶端部21中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右侧)的面。第2顶端面23是折弯面。在矛状部20的顶端部21的宽度方向一侧(左侧),通过第1顶端面22和第2顶端面23的左侧部分构成卡止部24。卡止部24将在腔12内插入到正规插入位置的第1端子零件50卡止。
如图2所示,矛状部20具有突起部25。突起部25设置于矛状部20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右侧)。突起部25呈矩形块状,突起部25向矛状部20中与卡止部24侧相反的一侧(上方)突出。包括突起部25在内的、矛状部20中的与卡止部2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露出于第1壳体10A的第1对置面11A。突起部25具有主视为矩形的立面26和俯视为矩形的上表面27。立面26从第2顶端面23的右侧部分向上方立起。立面26是如图6所示在没有挠曲的状态下向前倾斜的面。立面26如图4所示在矛状部20向上方挠曲的状态下面对第1壳体10A的前表面侧。
如图4、图6所示,突起部25在与立面26相反的一侧(后侧)具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28。后表面28相对于上表面27在后侧与其相连。后表面28位于比矛状部20的根部31靠前方。根部31具有局部增厚的肋形状的增厚部32。增厚部32的上下方向的厚度比矛状部20中在左右方向相邻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大。
矛状部20具有在第1端子零件50插入到腔12时与第1端子零件50干涉的滑接部29(参照图4)。滑接部29构成顶端部21的下表面中的宽度方向一侧(左侧)。
如图2所示,第1壳体10A在前壁的上端具有在前表面开口的凹槽形状的开口部41。如图4~图7所示,开口部41位于矛状部20的前方。开口部41由于形成立面26时的脱模的原因而形成。开口部41的槽宽比后述的检测治具70的宽度宽。在公差(组装误差)的范围内,检测治具70能够进入到开口部41。立面26通过开口部41在第1壳体10A的前表面侧露出。
如图3所示,第1端子零件50是所谓的阴型的端子零件。第1端子零件50通过在将导电性的金属板冲裁为预定形状后进行弯曲加工等而一体成形。第1端子零件50在整体上形成为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形态,具有主体部51和位于主体部51的后方的筒部52。筒部52呈开放筒状,通过压接与电线60的芯线部61连接。
如图3所示,主体部51呈方筒状。如图4、图6所示,主体部51具有弹性接触片53和接纳部54。弹性接触片53为使从主体部51的上板突出的舌片部分向后方折回而成的形态,能够挠曲变形。上板通过将内外(上下)的板材重叠两片而构成。接纳部54在主体部51的底板设置于与弹性接触片53对置的位置。接纳部54为以向主体部51的上板侧凹陷的方式鼓出的形态。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零件的阳突片通过压入到弹性接触片53与接纳部54之间,从而与第1端子零件50电连接。
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51的上板、且比前端靠后侧的位置设置有稳定部55。稳定部55在主体部51的上板中设置于靠近左侧的位置。稳定部55为通过将主体部51的上板从内侧用冲压来敲打而向上方鼓出的形态。稳定部55在主视时为梯形,构成从上部到左右两侧呈曲线状相连的外形形状。
第2壳体10B是位于上侧的上壳体,如图1所示,呈以左右方向为长边的扁平形状,在下表面具有与层积对方的第1壳体10A对置的第2对置面(省略图示)。第2壳体10B在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呈悬臂状突出的能挠曲的锁臂11B。第2壳体10B在后端部具有以将锁臂11B的后端部覆盖的方式架设的覆盖壁12B。覆盖壁12B限制在锁臂11B作用不需要的解除操作力。
第2壳体10B具有与腔12同样的形态的腔、与插通口13同样的形态的插通口(省略图示)、与矛状部20同样的形态的矛状部(省略图示)。当第1壳体10A和第2壳体10B层积时,矛状部20和第2壳体10B的矛状部背对地配置。
接着,对在第1壳体10A组装第1端子零件50的工序进行说明。第1端子零件50从第1壳体10A的后方插入到腔12。在插入过程中,第1端子零件50的上表面(稳定部55)与矛状部20的滑接部29干涉,所以矛状部20向与腔12相反的一侧(上方)弹性移位。如图4所示,将第1端子零件50没有到达正规插入位置、矛状部20向第1对置面11A侧(第2壳体10B层积侧)弹性移位的状态定义为半插入状态。
如图6所示,当第1端子零件50到达正规的插入位置时,矛状部20向腔12侧弹性复原,卡止部24与第1端子零件50卡止。第1顶端面22能够进入到稳定部55的下侧。卡止部24(第1顶端面22和第2顶端面23的宽度方向一侧(左侧))能够同时与稳定部55的后端碰触。由此,第1端子零件50在第1壳体10A中保持为防脱状态。将第1端子零件50到达正规插入位置、通过矛状部20防脱的状态定义为正规插入状态。
使用检测治具(检测销)70对第1端子零件50是否为半插入状态进行检测。如图5所示,检测治具70从前侧以与开口部41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插入到第1壳体10A内。另外,即使检测治具70稍微向下方倾斜,也通过检测治具70的顶端进入到开口部41,从而能够避免与第1壳体10A的前壁干涉。当第1端子零件50为正规插入状态时,如图6所示,矛状部20的突起部25没有从开口部41向上方突出。因此,检测治具70不与突起部25的立面26碰触地在矛状部20的上方向后方通过。由此,可知第1端子零件50不是半插入状态、即第1端子零件50为正规插入状态。
与此相对,如图4所示,当第1端子零件50以半插入状态放置于腔12时,矛状部20被第1端子零件50按压而成为向与卡止部24侧相反的一侧(上方)挠曲的状态。由此,矛状部20的突起部25从开口部41向上方突出。并且,突起部25的立面26沿着上下方向(与第1端子零件50相对于第1壳体10A插入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更具体地讲,与插入方向及第1端子零件50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面对第1壳体10A的前表面侧。因此,从前侧经由开口部41的上侧部分插入到第1壳体10A内的检测治具70从前方与突起部25的立面26碰触。由此,能够检测出第1端子零件50处于半插入状态。此时,检测治具70的顶端面(检测面)71相对于立面26以面接触状态碰撞。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连接器中,当第1端子零件50以半插入状态放置于腔12时,矛状部20被第1端子零件50按压而成为向与腔12侧相反的一侧挠曲的状态,突起部25的立面26面对第1壳体10A的前表面侧。因此,通过检测治具(检测销)70从前方与突起部25的立面26碰触,能够检测出第1端子零件50处于半插入状态。特别是,突起部25的立面26因为是面对第1壳体10A的前表面侧的结构,所以容易碰触检测治具70。因此,该连接器能够以设置突起部25的简单结构良好地检测出第1端子零件50的半插入状态。
本公开的连接器中,包括突起部25在内的、矛状部20的与腔12侧相反的一侧的面露出于第1壳体10A的第1对置面11A。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突起部25。能够提高突起部25的形成的自由度。
本公开的连接器中,第1壳体10A是层积壳体,第2壳体10B与第1壳体10A的第1对置面11A对置地配置。由此,在第1壳体10A与层积对方处于层积状态时,层积对方能够保护突起部25。
本公开的连接器中,立面26是在矛状部20挠曲的状态下向竖直上方立起的面。由此,检测治具70能够与立面26进一步可靠性良好地碰触。
本公开的连接器中,突起部25在与立面26相反的一侧具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28。突起部25的后表面28位于比矛状部20的根部31靠前方。由此,通过突起部25的存在,能够使得矛状部20的挠曲强度不过度变大。
本公开的连接器中,矛状部20的根部31具有局部增厚的形状的增厚部32。据此,能够用增厚部32来调整矛状部20的挠曲强度。
本公开的连接器中,矛状部20在宽度方向一侧(左侧)具有与第1端子零件50干涉的滑接部29。突起部25设置于矛状部20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右侧)。据此,矛状部20能够使宽度方向一侧(左侧)相对于具有突起部25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右侧)相对地减薄。因此,矛状部20的宽度方向一侧(左侧)在与第1端子零件50的稳定部等(与滑接部29干涉的部分)干涉时容易挠曲变形。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1,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本发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权利要求书内的所有变更,意图也包括如下述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1中,立面26在挠曲状态(第1端子零件50的半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前后方向正交。但是,立面26也可以为在挠曲状态(第1端子零件50的半插入状态)下向前倾斜的形态(朝向前方成为上倾的形态)。另外,立面26也可以为在挠曲状态(第1端子零件50的半插入状态)下向后倾斜的形态(朝向前方成为下倾的形态)。
在上述实施例1中,第1壳体10A设置有一层在左右方向排成一列的腔12。但是,腔12也可以在上下方向设置多层。第2壳体10B也同样,腔12也可以在上下方向设置多层。
在上述实施例1中,第1壳体10A是层积有第2壳体10B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由盖构件覆盖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A:第1壳体
10B:第2壳体
11A:第1对置面(一面)
11B:锁臂
12B:覆盖壁
12:腔
13:插通口
20:矛状部
21:顶端部
22:第1顶端面
23:第2顶端面
24:卡止部
25:突起部
26:立面
27:上表面
28:后表面
29:滑接部
31:根部
32:增厚部
41:开口部
50:第1端子零件
51:主体部
52:筒部
53:弹性接触片
54:接纳部
55:稳定部
60:电线
61:芯线部
70:检测治具(检测销)
71:顶端面(检测面)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具备端子零件和收纳所述端子零件的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
腔,在内侧配置有所述端子零件;和
能挠曲的矛状部,突出到所述腔内,将所述端子零件卡止,
所述矛状部具有向与所述腔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具有在所述矛状部挠曲的状态下面对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侧的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包括所述突起部在内的、所述矛状部的与所述腔侧相反的一侧的面露出于所述壳体的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是层积壳体,
在所述壳体的一面对置地配置层积对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立面是向竖直上方立起的面或者向前倾斜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立面的相反侧具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后表面位于比所述矛状部的根部靠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矛状部的根部具有局部增厚的形状的增厚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矛状部在宽度方向一侧具有与所述端子零件干涉的滑接部,
所述突起部设置于所述矛状部的宽度方向另一侧。
CN202011247246.0A 2019-11-29 2020-11-10 连接器 Pending CN1128863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6126A JP7281089B2 (ja) 2019-11-29 2019-11-29 コネクタ
JP2019-216126 2019-1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6309A true CN112886309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42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7246.0A Pending CN112886309A (zh) 2019-11-29 2020-11-1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67542A1 (zh)
JP (1) JP7281089B2 (zh)
CN (1) CN11288630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98589S (zh) * 2021-04-19 2021-11-01
JP1703927S (zh) * 2021-06-23 2022-01-04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6484A (en) * 1999-11-01 2000-10-03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olded latch stop
US6290521B1 (en) * 1999-04-13 2001-09-1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mbers
US6328614B1 (en) * 1999-07-28 2001-12-1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1645683A (zh) * 2004-01-05 2005-07-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0287464A (ja) * 2009-06-12 2010-12-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3392270A (zh) * 2011-02-15 2013-11-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合连接器
JP2017174580A (ja) * 2016-03-23 2017-09-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17112A (ja) * 2007-11-05 2009-05-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JP5107004B2 (ja) * 2007-11-26 2012-1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合体コネクタ
JP5161004B2 (ja) * 2008-08-27 2013-03-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
JP6344316B2 (ja) * 2015-06-09 2018-06-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0521B1 (en) * 1999-04-13 2001-09-1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mbers
US6328614B1 (en) * 1999-07-28 2001-12-1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US6126484A (en) * 1999-11-01 2000-10-03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olded latch stop
CN1645683A (zh) * 2004-01-05 2005-07-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0287464A (ja) * 2009-06-12 2010-12-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3392270A (zh) * 2011-02-15 2013-11-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合连接器
JP2017174580A (ja) * 2016-03-23 2017-09-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67542A1 (en) 2021-06-03
JP7281089B2 (ja) 2023-05-25
JP2021086774A (ja)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1097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180964B (zh) 层叠连接器
US8708739B2 (en) Connector
CN110416764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US9028277B2 (en) Terminal locking structure in connector housing
US7581969B2 (en) Connector with auxiliary housing having inverted insertion preventing portion
JP3702415B2 (ja)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CN112886309A (zh) 连接器
US1049808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having connection detection function
JP5912966B2 (ja) コネクタ
JP7476808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CN112909608B (zh) 端子零件
CN110581370B (zh) 端子和连接器
CN113169479A (zh) 连接器
US20190267740A1 (en) Connector
JP5737446B1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CN111682341B (zh) 连接器
US11728589B2 (en) Connector
JP7389407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WO2023145332A1 (ja) 積層コネクタ
JP7460474B2 (ja)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4089604B2 (ja) コネクタ
CN113228426B (zh) 连接器
CN113228425B (zh) 连接器
JP7389405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