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2341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2341B
CN111682341B CN202010009037.6A CN202010009037A CN111682341B CN 111682341 B CN111682341 B CN 111682341B CN 202010009037 A CN202010009037 A CN 202010009037A CN 111682341 B CN111682341 B CN 1116823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ce
terminal fitting
housing
connector
moun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90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2341A (zh
Inventor
北山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82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2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2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23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端子配件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在内部形成有被从后方插入端子配件的腔室的壳体和安装于壳体的安装构件。壳体具有矛形件,在端子配件的插入过程中,矛形件以向从端子配件分离的方向退避的方式弹性挠曲,当端子配件标准地插入于腔室时,矛形件弹性恢复而防止端子配件脱落。安装构件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与矛形件抵接而限制矛形件的向端子配件侧的挠曲。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壳体形成有矛形件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5等)。矛形件设置成在壳体的供端子配件插入的腔室内自由地弹性变形。当向腔室内插入端子配件时,矛形件由于被该端子配件按压而向插入路径外挠曲变形从而暂时退避。当端子配件被标准地插入时,矛形件弹性恢复而与端子配件卡定。由此,在电线被拉拽等而从壳体拉拔的方向的力作用于端子配件的情况下,端子配件通过矛形件卡定而保持为防脱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53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977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33075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7-7916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3117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当拉拔方向的力作用于端子配件时,在与该端子配件卡定的矛形件作用有使矛形件向与端子配件插入时的挠曲方向相反的挠曲的方向位移的力,即,反转方向的力。因此,在过度的拉拔力作用于端子配件的情况下,在矛形件产生过度的变形而难以将端子配件保持为防脱状态,端子配件的保持状态可能会变得不稳定。
本公开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端子配件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安装构件,所述壳体在内部形成有供端子配件从后方插入的腔室,所述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矛形件,在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过程中,该矛形件以向从所述端子配件分离的方向退避的方式弹性挠曲,当所述端子配件标准地(正常)插入于所述腔室时,该矛形件弹性恢复而防止所述端子配件脱落,
所述安装构件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与所述矛形件抵接而限制所述矛形件向所述端子配件侧的挠曲。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端子配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前保持器的主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1的前保持器的后视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图1的IX-IX线剖面中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标号说明
1 连接器
10 壳体
10A 腔室
10B 插入空间
10C 接纳孔
11 壳体主体
12 突出部
13 锁定臂
20 前保持器(安装构件)
21 前壁部
21A 窗孔
22 周壁部
23 限制部
24 第二限制部(限制部)
25 检测部
30 端子配件
31 主体部分
32 矛形件承受部
33 电线
40 矛形件
41 矛形件主体
42 卡定突起
43 伸出部
44 斜面(被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安装构件,所述壳体在内部形成有供端子配件从后方插入的腔室,所述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矛形件,在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过程中,该矛形件以向从所述端子配件分离的方向退避的方式弹性挠曲,当所述端子配件标准地插入于所述腔室时,该矛形件弹性恢复而防止所述端子配件脱落,
所述安装构件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与所述矛形件抵接而限制所述矛形件向所述端子配件侧的挠曲。
当电线被拉拽等而拉拔方向的力作用于端子配件,矛形件要朝着向端子配件侧挠曲的方向即反转方向位移,此时,与在同方向配置的限制部抵接而被限制进一步的挠曲。这样,本公开的连接器能够抑制矛形件的向端子配件侧的挠曲变形,因此能够使矛形件稳定地留在适合于端子配件的防脱的位置。因此,本公开的连接器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端子配件。
本公开的连接器可以是,所述安装构件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从所述限制部的相反侧与所述矛形件抵接,限制所述矛形件向从所述端子配件分离的方向的挠曲。根据该结构,矛形件要朝着向端子配件侧的相反侧挠曲的方向位移时,与在同方向配置的检测部抵接而被限制进一步的挠曲。因此,能够与限制部产生的限制一起抑制矛形件的双方向的挠曲变形,因此能够将矛形件更稳定地留在适合于端子配件的防脱的位置。
本公开的连接器可以是,所述矛形件具有矛形件主体和从所述矛形件主体向侧方伸出形成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相对于所述端子配件向所述侧方错位,所述限制部以能够与所述突出部抵接的方式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以简易的结构限制矛形件的向端子配件侧的挠曲变形。
本公开的连接器可以是,在所述矛形件的前端设有面向所述端子配件侧的被抵接部,所述限制部以能够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的方式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来限制矛形件的向端子配件侧的挠曲变形。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子。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的例示,由请求保护的范围公开,并包含与请求保护的范围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1>
关于实施方式1,参照图1~图10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具备壳体10和前保持器20(例示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安装构件)而构成。壳体10在内部形成有供端子配件30从后方(在图2中为右方)插入的腔室10A。前保持器20从前方(在图2中为左方)安装于壳体10。前保持器20是通过安装于壳体10而兼具有防止端子配件30脱落的功能和检测端子配件30的插入状态的功能的构件。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为阴型连接器,从前方嵌合作为对方侧连接器的未图示的阳型连接器。端子配件30在前部具有与未图示的对方端子连接的筒状的主体部分31。端子配件30的主体部分31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矛形件承受部32。在端子配件30的后部连接有电线33。
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3~图5所示,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11和从壳体主体11向前方突出形成的突出部12。在壳体10中,腔室10A在壳体主体11的后端面开口并贯通至突出部12的前端面而形成。腔室10A沿壳体10的左右方向排列而形成多个。在壳体主体11的前部,在将突出部12的基端侧包围的筒状部分的内侧形成有供与连接器1嵌合的对方侧连接器(未图示)的护罩插入的插入空间10B。在壳体主体11的筒状部分的上部设有用于将对方侧连接器保持为嵌合状态的锁定臂13。
壳体10具有矛形件40。矛形件40对应于各腔室10A而设置多个。在对突出部12的下侧的壁部进行了切口的方式下,矛形件40从壳体主体11向前方呈悬臂状地延伸形成。如图4所示,矛形件40形成腔室10A的前端部侧的下壁。矛形件40在端子配件30的插入过程中以向端子配件30的插入路径外(从端子配件30分离的方向)退避的方式发生弹性挠曲,当端子配件30标准地插入于腔室10A时弹性恢复而防止端子配件30的脱落。矛形件40在卡定状态下,保持未产生挠曲的自然的姿势(参照图9)。而且,当被插入端子配件30并发生干涉等而向下的外力作用于矛形件40的前端侧时,矛形件40以后端部(基端部)为支点而能够向下方能弹性位移。
如图3~图5所示,矛形件40具有矛形件主体41和以从该矛形件主体41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卡定突起42。卡定突起42与标准地插入腔室10A的状态的端子配件30卡定。矛形件40具有伸出部43。伸出部43从矛形件主体41向侧方(在图3中为右方)伸出而形成。伸出部43沿矛形件40的延伸方向(也是端子配件30的插入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如图5所示,伸出部43的前端部在侧视观察下在上下表面具有锥状的倾斜。而且,伸出部43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与将相邻的腔室10A间分隔的隔壁部分重叠的位置。
另外,矛形件40具有在矛形件主体41的前端形成的斜面44(作为本发明的被抵接部而例示)。斜面44形成于矛形件主体41的前端中的比卡定突起42靠下方的部位的端面。斜面44以从下方面向端子配件30的方式朝向斜上前方地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卡定突起42的前端面与斜面44相反地朝向斜下前方地形成。
如图6~图8所示,前保持器20具有前壁部21和从前壁部21的外周向后方突出的周壁部22。前保持器20在安装于壳体10的状态下,以前壁部21配置于突出部12的前端侧且周壁部22将突出部12的外周从前端至基端侧覆盖的方式配置。在前壁部21贯通形成有供突出部12的前端部插入的多个(在图6中为4个)窗孔21A。插入于该窗孔21A的状态的突出部12的前端面与前壁部21的前表面对齐(参照图2)。通过窗孔21A的下侧端缘和插入于窗孔21A的状态的突出部12的下表面端缘,开口形成用于接纳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的接纳孔10C(参照图1)。
如图7及图8所示,前保持器20具有限制部23。限制部23限制矛形件40向端子配件30侧的挠曲。限制部23在前保持器20标准地安装于壳体10的状态下,在矛形件40的挠曲方向中的端子配件30侧以与矛形件40相邻的方式配置。在实施方式1中,限制部23以从前壁部21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形成。限制部23与多个矛形件40单独对应地设置多个。各限制部23呈沿左右方向的板片状。限制部23在前保持器20标准地安装于壳体10的状态下,进入而配置于矛形件40的伸出部43的上表面侧(参照图10)。各限制部23在前保持器20标准地安装于壳体10的状态下,相对于伸出部43空出规定的间隔地相邻。即,实施方式1的限制部23稍微容许矛形件40的挠曲。各限制部23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相邻的窗孔21A之间的部分。
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前保持器20具有第二限制部24。第二限制部24与限制部23同样限制矛形件40向端子配件30侧的挠曲。第二限制部24与矛形件40的前端的斜面44相对地配置。具体而言,第二限制部24通过将下侧的周壁部22的上表面形成为阶梯状而成。第二限制部24的与斜面44相对的相对面以沿斜面44倾斜,即面向下方向的方式形成。详细而言,第二限制部24的与斜面44相对的相对面朝向斜下前方地形成。第二限制部24在前保持器20标准地安装于壳体10的状态下,相对于斜面44空出规定的间隔相对。即,第二限制部24稍微容许矛形件40的挠曲。
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前保持器20具有检测部25。检测部25在前保持器20标准地安装于壳体10的状态下,以在矛形件40的向端子配件30侧的相反侧挠曲的挠曲方向与矛形件40相邻的方式配置,即以在下方向与矛形件40相邻的方式配置。这样配置的检测部25限制矛形件40向下方向的挠曲。检测部25以填补矛形件40的下侧的空间的方式配置,从而阻止矛形件40的向下方的挠曲。如图7所示,在实施方式1中,检测部25由下侧的周壁部22构成。即,检测部25设为1个检测部25对应于多个矛形件40而沿宽度方向连续延伸的方式。
检测部25在第二限制部24的下端后方,成为沿前后方向配置的向上的平坦面。上述的各限制部23具有与检测部25的向上的平坦面平行相对的向下的平坦面。在前保持器20标准地安装于壳体10的状态下,以在检测部25的平坦面与各限制部23的平坦面之间沿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夹持伸出部43的方式配置。
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的作用。
在组装连接器1时,首先,从壳体10的后方向腔室10A插入端子配件30。在插入过程中,端子配件30的下表面与矛形件40的卡定突起42干涉,因此矛形件40以向端子配件30的插入路径外即下方退避的方式弹性挠曲。此时,如果是端子配件30未到达标准插入位置而矛形件40向下方发生了弹性位移的状态,则即使要在壳体10安装前保持器20,由于检测部25与矛形件40的干涉也不能标准地安装。另一方面,在端子配件30到达标准的插入位置的情况下,矛形件40向腔室10A侧弹性恢复而卡定突起42卡定于端子配件30。通过该卡定作用,端子配件30被保持为防脱状态。在该状态下,检测部25能够进入矛形件40的下侧空间,能够将前保持器20标准地安装于壳体10。
在全部的端子配件30的插入作业完成且对于壳体10组装了前保持器20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成为在矛形件40的下方配置有检测部25的状态。由此,成为保证了矛形件40防止端子配件30脱落的状态,并成为阻止了矛形件40向下方的弹性挠曲的状态。
另外,在对于壳体10组装了前保持器20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成为限制部23配置于矛形件40的伸出部43的上方的状态。由此,成为阻止了矛形件40的向上方的弹性挠曲的状态。因此,即使在与端子配件30连接的电线33被向后方拉拽等而拉拔力作用于端子配件30,或者在连接器嵌合时从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受到压入力等而使端子配件30向后方移动的方向的力起作用的情况下,通过限制部23也能防止矛形件40的向上方的翘起(反转方向的位移)。
另外,在对于壳体10组装了前保持器20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成为第二限制部24与矛形件40的前端的斜面44相对地配置的状态。由此,成为更可靠地阻止了矛形件40的向上方的弹性挠曲的状态。因此,即使在使端子配件30向后方移动的方向的力起作用的情况下,通过限制部23和第二限制部24也能够高可靠性地防止矛形件40向上方的翘起。
如以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具备壳体10及前保持器20。壳体10在内部形成有供端子配件30从后方插入的腔室10A。前保持器20安装于壳体10。壳体10具有矛形件40。矛形件40在端子配件30的插入过程中以向从端子配件30分离的方向退避的方式发生弹性挠曲,当端子配件30标准地插入于腔室10A时发生弹性恢复而防止端子配件30的脱落。前保持器20具有限制部23。限制部23与矛形件40抵接,限制矛形件40的向端子配件30侧的挠曲。
通过这样的结构,对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当拉拔方向的力作用于端子配件30而要使矛形件40向端子配件30侧挠曲的方向位移时,会与同方向配置的前保持器20的限制部23抵接而被限制进一步的挠曲。这样,连接器1能够抑制矛形件40的向端子配件30侧的挠曲变形,因此能够将矛形件40稳定地留在适合于端子配件30的防脱的位置。其结果是,矛形件40能够稳定地发挥端子配件30的防脱作用。因此,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端子配件30。
另外,连接器1的前保持器20具有检测部25。检测部25从限制部23的相反侧抵接于矛形件40,限制向从端子配件30分离的方向的挠曲。因此,当矛形件40要朝着向端子配件30侧的相反侧挠曲的方向位移时,与同方向配置的前保持器20的检测部25抵接而被限制进一步的挠曲。因此,与限制部23进行的限制一起,能够抑制矛形件40的双方向的挠曲变形。其结果是,能够将矛形件40更稳定地留在适合于端子配件30的防脱的位置。
另外,在连接器1中,矛形件40具有矛形件主体41和从该矛形件主体41向侧方伸出形成的伸出部43,以伸出部43相对于端子配件30向侧方发生错位且限制部23与伸出部43抵接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限制矛形件40的向端子配件30侧的挠曲变形。在矛形件主体41的上表面配置有端子配件30。因此,存在难以设置使限制部23抵接于矛形件主体41的上表面的构造的情形。关于这一点,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伸出部43设置在矛形件主体41的侧方,该伸出部43从端子配件30向侧方发生错位,因此能够简单地设置使限制部23与伸出部43抵接的构造。
另外,连接器1在矛形件40的前端形成有作为被抵接部的斜面44。斜面44以面向端子配件30侧的方式形成。并且,第二限制部24以与该斜面44抵接的方式配置。因此,例如,相比较于与矛形件主体41或卡定突起42相邻配置的情况,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来限制矛形件40的向端子配件30侧的挠曲变形。
另外,连接器1的矛形件40具有伸出部43。伸出部43的基端部一体化于矛形件主体41的基端部,并与壳体主体11相连设置。由此,与矛形件不具有突出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提高矛形件40的强度,能够更稳定地发挥矛形件40产生的端子配件30的防脱作用。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没有限定为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1,例如如下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例示了连接器为阴型连接器的方式,但也可以为阳型连接器。
(2)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安装构件而例示了前保持器,但是本发明的安装构件只要安装于壳体即可,其结构、功能等不受限定。例如,安装构件可以是以覆盖矛形件的前方的方式在壳体的前表面安装的前支架。
(3)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作为安装构件的前保持器从前方安装于壳体的方式,但是本发明的安装构件可以是从侧方、上方或后方安装于壳体的方式。
(4)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作为安装构件的前保持器具有检测部的方式,但是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安装构件可以不必具有检测部。
(5)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限制部,例示了以能够与设置于矛形件的突出部抵接的方式配置的方式的限制部和与在矛形件的前端形成的斜面相对地配置的方式的第二限制部这2个限制部,但是本发明的限制部的方式没有限定于此。即,本发明的限制部没有限定为实施方式1例示的限制部或第二限制部的结构。而且,限制部可以是仅设有实施方式1例示的限制部或第二限制部中的任一方的方式。这样,限制部的个数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仅为1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
(6)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限制部相对于矛形件空出规定的间隔地相邻的方式,但是限制部可以是与矛形件预先抵接的方式。例如,在限制部与突出部相邻的方式的情况下,可以是与突出部预先抵接的方式。
(7)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作为限制部的第二限制部相对于矛形件的前端的斜面空出规定的间隔地相邻的方式,但是在设置第二限制部的情况下,可以是在安装构件标准地安装于壳体的状态下与斜面预先抵接的方式。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安装构件,所述壳体在内部形成有供端子配件从后方插入的腔室,所述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矛形件,在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过程中,该矛形件以向从所述端子配件分离的方向退避的方式弹性挠曲,当所述端子配件标准地插入于所述腔室时,该矛形件弹性恢复而防止所述端子配件脱落,
所述安装构件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与所述矛形件抵接而限制所述矛形件向所述端子配件侧的挠曲,
所述矛形件具有矛形件主体和从所述矛形件主体向侧方伸出形成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相对于所述端子配件向所述侧方错位,
所述限制部以能够与所述伸出部抵接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安装构件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从所述限制部的相反侧与所述矛形件抵接,限制所述矛形件向从所述端子配件分离的方向的挠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矛形件的前端设有面向所述端子配件侧的被抵接部,
所述限制部以能够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的方式配置。
CN202010009037.6A 2019-03-11 2020-01-06 连接器 Active CN1116823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3277 2019-03-11
JP2019043277A JP2020149764A (ja) 2019-03-11 2019-03-1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2341A CN111682341A (zh) 2020-09-18
CN111682341B true CN111682341B (zh) 2021-10-08

Family

ID=72429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09037.6A Active CN111682341B (zh) 2019-03-11 2020-01-0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49764A (zh)
CN (1) CN11168234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4254B2 (ja) * 1996-02-23 2002-01-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JPH09330757A (ja) * 1996-06-10 1997-12-22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3367463B2 (ja) * 1999-04-26 2003-01-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02298969A (ja) * 2001-03-29 2002-10-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788592B2 (ja) * 2001-10-04 2006-06-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788593B2 (ja) * 2001-10-12 2006-06-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0097765A (ja) * 2008-10-15 2010-04-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KR20100107305A (ko) * 2009-03-25 2010-10-05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커넥터
JP2014203694A (ja) * 2013-04-05 2014-10-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5987795B2 (ja) * 2013-07-16 2016-09-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6219201A (ja) * 2015-05-19 2016-12-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7079167A (ja) * 2015-10-21 2017-04-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8018695A (ja) * 2016-07-28 2018-02-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8190625A (ja) * 2017-05-09 2018-11-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49764A (ja) 2020-09-17
CN111682341A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33600B1 (en) Connector fitting construction
CN110556668B (zh) 连接器
CN108376851B (zh) 带止动件的连接器
US7517247B2 (en) Connector
US7267569B2 (en) Connector with a shorting terminal
JP5629530B2 (ja) コネクタ
KR101594199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8879172B (zh) 带有止动体的连接器
JP2007012352A (ja) コネクタ
US11557856B2 (en) Connector lock structure
CN114759401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112531385B (zh) 连接器及端子零件
CN112886309A (zh) 连接器
CN111682341B (zh) 连接器
CN110581370B (zh) 端子和连接器
WO2020116112A1 (ja) コネクタ
CN111448719A (zh) 连接器
CN114846698A (zh) 连接器
JP7389405B2 (ja) コネクタ
JP7372067B2 (ja) コネクタ
CN111755879B (zh) 用于连接器的壳体
JP7389407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CN112563834B (zh) 连接器
WO2023021858A1 (ja) コネクタ
CN112563833B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