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8426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8426B
CN113228426B CN201980085419.2A CN201980085419A CN113228426B CN 113228426 B CN113228426 B CN 113228426B CN 201980085419 A CN201980085419 A CN 201980085419A CN 113228426 B CN113228426 B CN 1132284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rotection
fitting
functional memb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54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8426A (zh
Inventor
宫村哲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28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8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7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re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使得能够将功能构件以适当的形态安装于壳体。连接器具备端子零件(24)和安装端子零件(24)的壳体(10),在壳体(10)形成有后端部成为解锁用的操作部(18)的锁臂(15),壳体(10)具有将操作部(18)覆盖的保护部(20),在保护部(20)形成有接纳部(23),在壳体(10)的后端部安装有止动体(30),在止动体(30)形成有嵌入部(38),嵌入部(38)在止动体(30)以适当的形态安装于壳体(10)时能够与接纳部(23)嵌合。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具备壳体、端子零件以及止动体的连接器。端子零件从壳体的后方插入到壳体内。止动体在插入端子零件后组装于壳体的后端部。在组装有止动体的状态下,通过止动体的防脱部相对于端子零件从后方碰触,从而端子零件保持为防脱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673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発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连接器的小型化进展,但是当端子零件和止动体的防脱部小型化时,防脱部相对于端子零件的位置只是稍微偏移,有可能止动体的防脱功能降低。这样的问题不限于用于使端子零件防脱的止动体,在将各种功能构件安装于壳体的结构中,也是同样产生的课题。
本公开的连接器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使得能够将功能构件以适当的形态安装于壳体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
具备端子零件和安装所述端子零件的壳体,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后端部成为解锁用的操作部的锁臂,
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操作部覆盖的保护部,
在所述保护部形成有接纳部,
在所述壳体的后端部安装有功能构件,
在所述功能构件形成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在所述功能构件以适当的形态安装于所述壳体时能够与所述接纳部嵌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将功能构件相对于壳体保持为适当的安装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实施例1的阴侧连接器与阳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是表示将阴侧连接器与阳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阴侧壳体的主视图。
图5是阴侧壳体的俯视图。
图6是止动体的主视图。
图7是止动体的俯视图。
图8是图6的B-B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实施例2的阴侧连接器与阳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相当于图9的C-C线剖视图。
图11是阴侧壳体的后视图。
图12是阴侧壳体的俯视图。
图13是止动体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将实施例3的阴侧连接器与阳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5是表示将阴侧连接器与阳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是相当于图14的D-D线剖视图。
图17是阴侧壳体的俯视图。
图18是阴侧壳体的侧视图。
图19是止动体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的E-E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端子零件和安装所述端子零件的壳体,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后端部成为解锁用的操作部的锁臂,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操作部覆盖的保护部,在所述保护部形成有接纳部,在所述壳体的后端部安装有功能构件,在所述功能构件形成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在所述功能构件以适当的形态安装于所述壳体时能够与所述接纳部嵌合。
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当功能构件适当安装于壳体时,通过嵌入部和接纳部嵌合,从而功能构件相对于壳体定位。由此,能够将功能构件相对于壳体保持为适当的安装状态。
(2)优选的是,在所述功能构件形成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将所述操作部中不被所述保护部覆盖的区域覆盖。根据该结构,操作部不仅被保护部,而且也被覆盖部覆盖,所以能够保护操作部使其避免异物的干涉。
(3)优选所述嵌入部与所述覆盖部一体形成。根据该结构,通过接纳部和嵌入部的嵌合,能够防止覆盖部相对于保护部的错位。
(4)优选的是,所述保护部为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呈框状延出并将所述操作部包围的形态,所述接纳部为使所述保护部中与所述操作部对置的对置面凹陷的形态,所述嵌入部以从所述功能构件突出并钻入所述保护部的内侧的状态与所述接纳部嵌合。根据该结构,因为接纳部和嵌入部的嵌合部分位于保护部的内侧,所以异物不可能干涉接纳部和嵌入部的嵌合部分。
(5)优选的是,一对所述保护部以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悬臂状延出并从侧方夹着所述操作部的方式配置,一对所述保护部的延出端部作为所述接纳部执行功能,所述嵌入部嵌入到所述一对接纳部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目视确认接纳部和嵌入部的嵌合状态。
(6)优选的是,所述功能构件具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形态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缘部成为所述嵌入部,所述保护部为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呈框状延出并将所述操作部包围的形态,所述接纳部以从所述保护部悬臂状突出并收纳于所述开口部内的状态与所述嵌入部嵌合。根据该结构,因为接纳部和嵌入部的嵌合部分位于开口部的内侧,所以异物不可能干扰接纳部和嵌入部的嵌合部分。
(7)优选的是,所述端子零件从后方插入到所述壳体,所述功能构件是通过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后端部而将所述端子零件保持为防脱状态的止动体。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8说明将本公开的连接器具体化的实施例1。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2、3、5、7、8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3、4、6、8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本实施例1的阴侧连接器Fa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阴侧壳体10、一对阴端子零件24以及作为功能构件的合成树脂制的止动体30。
如图3~5所示,阴侧壳体10是将端子收纳部11、锁臂15、保护部20一体形成的单一构件。端子收纳部11在整体上呈块状,在端子收纳部11内沿左右排列形成有左右一对端子收纳室12。在端子收纳室12的下表面形成有能够向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矛状部(省略图示)。端子收纳室12的后端在端子收纳部11(阴侧壳体10)的后端面作为端子插入口而开口。如图4所示,在端子收纳部11的左右两外侧面形成有在端子收纳部11的后端面开放的左右一对导向凹部13。在一对导向凹部13形成有左右一对卡止突起14。
如图3所示,锁臂15以沿着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外表面)的方式配置。锁臂15构成为具备:臂主体部16,沿着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支承部17,从臂主体部16的前端部向下方延出并与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相连;以及解锁用的操作部18,形成于臂主体部16的后端部。
锁臂15能够以支承部17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弹性变形。在臂主体部16的上表面中比操作部18靠前方的位置形成有锁定突起19。操作部18为使臂主体部16的后端向后方延长的形态。当对操作部18作用向下的外力时,锁臂15向解锁方向移位。
保护部20是用于保护操作部18使其避免异物干涉的部位。如图3、4所示,保护部20通过左右一对侧面侧保护部21和上表面侧保护部22构成为框状。左右一对侧面侧保护部21从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中的后端部向上方(锁臂15侧)立起,以将操作部18的左右两侧面覆盖的方式配置。上表面侧保护部22为将左右一对侧面侧保护部21的上端部彼此连结的形态,以将操作部18的上表面覆盖的方式配置。保护部20仅防止异物从上方干扰操作部18和异物从左右两侧方干扰操作部18。在保护部20及阴侧壳体10没有形成将操作部18从后方覆盖的部位。
如图3、4所示,在保护部20一体形成有接纳部23。接纳部23配置于上表面侧保护部2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即在左右方向上与操作部18对应的区域。接纳部23为使上表面侧保护部22中与操作部18的上表面对置的区域的一部分凹陷的形态。详细地,接纳部23为使上表面侧保护部22的下表面中的前缘部和上表面侧保护部22的前表面中的下端缘部凹陷成槽形的形态。换句话讲,接纳部23为在上表面侧保护部22的下方及上表面侧保护部22的前方开放的形态。接纳部23相对于操作部18的上表面成为在上下方向对置的位置关系。
如图3所示,阴端子零件24在前端部具有方筒部25,在后端部具有开放筒状的压接部26。在方筒部25内收纳有弹性接触片(省略图示)。在方筒部25的下表面形成有突起状的一次卡止部(省略图示)。方筒部25的后部作为二次卡止部27执行功能。在压接部26能导通地压接有包覆电线28。
阴端子零件24从阴侧壳体10的后方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2内。正规插入的阴端子零件24虽然省略图示,但是通过将一次卡止部钩挂于矛状部的一次卡止结构保持为防脱状态。固装于阴端子零件24的包覆电线28向阴侧壳体10的后方导出。
如图6~8所示,止动体30是具有壁部31、左右一对防脱突起35以及左右一对弹性卡止片36的单一部件。壁部31呈使壁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与阴端子零件24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安装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大致平板状。在将止动体30安装于阴侧壳体10的状态下,将从与阴端子零件24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安装方向相同的方向观看定义为后视。
在后视时,壁部31具有将阴侧壳体10的后表面中至少保护部20的整体和操作部18的一部分覆盖的形状及大小。在壁部31形成有将在后视时与多个端子收纳室12对应的区域切除的形态的避让凹部32。避让凹部32在壁部31的下端缘开口。
壁部31的一部分具有作为覆盖部33的功能。即,壁部31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且在上下方向上比中央高度靠上方的部位构成覆盖部33。换句话讲,壁部31中在后视时与保护部20的整体对应的区域、和壁部31中在后视时与操作部18的左右两端部对应的区域作为覆盖部33执行功能。
如图1、3、6、8所示,在壁部31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壁部31的厚度方向)贯穿的形态的操作孔34。操作孔34是遍及在后视时仅与操作部18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对应的区域以方形开口的开口部。操作孔34的开口区域中的上端缘在锁臂15为没有弹性挠曲的自由状态时设定于比操作部18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且比上表面侧保护部22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操作孔34的开口区域中的下端缘位于与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大致相同高度。
左右一对防脱突起35为从壁部31的前表面(与阴侧壳体10的后表面对置的面)向前方悬臂状突出的形态。一对防脱突起35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后视)上配置于与阴端子零件24的二次卡止部27对应的位置。左右一对弹性卡止片36为从壁部31的左右两侧缘向前方悬臂状延出的形态。在弹性卡止片36形成有在左右方向贯穿的形态的卡止孔37。弹性卡止片36能够向左右方向弹性变形。
如图3、6~8所示,在止动体30一体形成有嵌入部38。嵌入部38为从壁部31的前表面向前方悬臂状延出的形态。嵌入部38的左右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是与接纳部23对应的区域,是止动体30(壁部3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嵌入部38的上下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是与接纳部23大致对应的区域。
嵌入部38由平板状的基部40和突起部41构成。基部40从壁部31的前表面中操作孔34的开口缘的上缘部39向前方悬臂状突出。突起部41从基部40的突出端缘向上方突出。将从与锁臂15的弹性移位方向及止动体30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安装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观看的形状定义为侧视形状。嵌入部38的侧视形状为折弯成大致L字形的形状。在将止动体30适当安装于阴侧壳体10的状态下,嵌入部38的突起部41与阴侧壳体10的接纳部23嵌合。
止动体30在将阴端子零件24插入到阴侧壳体10后组装于阴侧壳体10(端子收纳部11)的后端部。在组装时,针对包覆电线28中向阴侧壳体10的后方导出的区域使避让凹部32从上方嵌入。然后,一边使弹性卡止片36与导向凹部13嵌合一边使止动体30的壁部31从后方接近阴侧壳体10。伴随壁部31接近端子收纳部11的后端,防脱突起35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2内。
当止动体30达到正规的组装状态时,通过左右两弹性卡止片36的卡止孔37与一对卡止突起14卡止,从而止动体30相对于阴侧壳体10锁定为组装状态。另外,防脱突起35变为与阴端子零件24的二次卡止部27从后方抵接的状态或者从后方接近地对置的状态。阴端子零件24通过矛状部的一次卡止作用和止动体30的二次卡止作用可靠地保持为防脱状态。
如图3所示,当止动体30适当安装于阴侧壳体10时,嵌入部38的突起部41与阴侧壳体10的接纳部23嵌合。通过嵌入部38相对于接纳部23的嵌合,止动体30相对于阴侧壳体10向后方的相对移位和止动体30相对于阴侧壳体10向左右方向的相对移位被限制。由此,止动体30的壁部31相对于端子收纳部11保持成适当的位置关系。形成于壁部31的防脱突起35和收纳于端子收纳部11的阴端子零件24的二次卡止部27也保持成适当的位置关系。因此,利用止动体30使阴端子零件24防脱的功能的可靠性优良。
将从与止动体30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安装方向及左右一对弹性卡止片36的对置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观看的状态定义为俯视。在俯视时,在止动体30以倾斜姿势(即不当形态)安装于阴侧壳体10的情况下,变为左右一对弹性卡止片36中的一方弹性卡止片36的卡止孔37与阴侧壳体10的卡止突起14卡止、且另一方弹性卡止片36的卡止孔37不与卡止突起14卡止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嵌入部38的突起部41留在比接纳部23靠后方的位置,嵌入部38不能嵌合到接纳部23内。因此,止动体30变为相对于阴侧壳体10能够相对移位的状态,止动体30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位置不稳定。
另外,在将止动体30适当组装于阴侧壳体10的状态下,覆盖部33变为将锁臂15的操作部18从后方覆盖的状态。因此,即使异物从后方接近操作部18,该异物也不可能接触操作部18。另外,覆盖部33以与保护部20在前后接近地排列的方式配置。因此,异物不可能从覆盖部33的前表面与保护部20的后表面的间隙侵入。
如图3所示,阴侧连接器Fa能够与阳侧连接器M嵌合。阳侧连接器M具有作为安装于电路基板(省略图示)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功能。阳侧连接器M构成为具备阳侧壳体42和安装于阳侧壳体42的一对阳端子零件43。阳侧壳体42具有壁状的端子贯穿部44和从端子贯穿部44的外周缘向正面侧(阴侧连接器Fa侧)呈方筒状突出的罩部45。在构成罩部45的上表面部形成有锁孔46。阳端子零件43贯穿于端子贯穿部44。阳端子零件43的顶端的突片(省略图示)收纳于罩部45内。阳端子零件43的基板连接部47通过焊接而固装于电路基板(省略图示)。
在将阴侧连接器Fa与阳侧连接器M嵌合的过程中,通过锁定突起19与罩部45的上表面部干涉,从而锁臂15向下方弹性挠曲。当两连接器Fa、M达到正规的嵌合状态时,锁臂15弹性复原而使锁定突起19与锁孔46卡止。通过该锁定突起19和锁孔46的卡止,两连接器Fa、M锁定为嵌合状态。
假设在作业者用手指捏住操作部18的状态下进行两连接器Fa、M的嵌合作业,且在作业后使手指离开操作部18的情况下,锁臂15不会猛烈地弹性复原,所以臂主体部16不与罩部45的上表面部碰撞。因此,不发出撞击声,由碰撞引起的撞击(咔嗒感)也不会传递到捏住阴侧连接器Fa的作业者。因此,作业者不能判断两连接器Fa、M是否正规嵌合。
作为其对策,在本实施例1中,在止动体30形成有将操作部18从后方覆盖的覆盖部33。由此,在将阴侧连接器Fa向阳侧连接器M的罩部45压入时,即使从后方用手指按压止动体30的壁部31,该手指也不可能与操作部18接触。因此,在两连接器Fa、M达到正规嵌合时,锁臂15必然通过锁臂15的弹性复原力而向上方弹性复原,臂主体部16的上表面与罩部45的上表面部可靠地碰撞。通过该碰撞,发出碰撞声,并且由碰撞引起的撞击(咔嗒感)传递到捏住阴侧连接器Fa的作业者。通过该碰撞声和咔嗒感,作业者能够判断为两连接器Fa、M正规嵌合。
在使嵌合状态的两连接器Fa、M脱离时,从止动体30的后方将治具(省略图示)插通于操作孔34,使治具的顶端抵住操作部18的上表面。当使治具的顶端部向下方移位时,锁臂15向解锁方向弹性挠曲,所以锁定突起19从锁孔46解脱,两连接器Fa、M的锁定状态解除。然后,只要在原样地保持解锁状态的情况下将阴侧连接器Fa从罩部45拔出即可。
本实施例1的阴侧连接器Fa构成为具备安装阴端子零件24的阴侧壳体10和安装于阴侧壳体10(端子收纳部11)的后端部的止动体30。在阴侧壳体10形成有后端部成为解锁用的操作部18的锁臂15。在阴侧壳体10形成有将操作部18覆盖的保护部20。在保护部20形成有接纳部23。在止动体30形成有嵌入部38,嵌入部38仅在止动体30以适当的形态安装于阴侧壳体10时与接纳部23嵌合。
根据该结构,当止动体30适当安装于阴侧壳体10时,嵌入部38与接纳部23嵌合,通过接纳部23和嵌入部38的嵌合,止动体30相对于阴侧壳体10定位。由此,能够将止动体30相对于阴侧壳体10保持成适当的安装状态。由此,止动体30能够适当发挥预期的功能(使阴端子零件24防脱的功能)。
另外,在止动体30形成有覆盖部33,覆盖部33将操作部18中不被保护部20覆盖的区域(操作部18的后表面)覆盖。由此,操作部18不仅被保护部20而且也被覆盖部33覆盖,所以能够保护操作部18使其避免异物的干涉。另外,因为嵌入部38与覆盖部33一体形成,所以通过接纳部23和嵌入部38的嵌合,能够防止覆盖部33相对于保护部20的错位。
另外,保护部20为从阴侧壳体10的外表面(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呈框状延出并将操作部18包围的形态,接纳部23为使保护部20中与操作部18对置的对置面凹陷的形态。嵌入部38为从止动体30向前方(与止动体30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组装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形态,以钻入保护部20的内侧的状态与接纳部23嵌合。根据该结构,因为接纳部23和嵌入部38的嵌合部分位于保护部20的内侧,所以异物不可能干涉接纳部23和嵌入部38的嵌合部分。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9~图13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2。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9、10、12、13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0、11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本实施例2的阴侧连接器Fb是将阴侧壳体50的保护部51及接纳部55和与作为功能构件的止动体56的嵌入部57设为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的阴侧连接器。关于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因此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符号,省略结构、作用及效果的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2的保护部51以从左右两侧夹着锁臂15的操作部18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各保护部51由侧面侧保护部52和突起状保护部53构成。侧面侧保护部52为从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中的后端部向上方(锁臂15侧)立起的形态。突起状保护部53为从侧面侧保护部52的上端部向左右任一方突出的形态。左侧的侧面侧保护部52的突起状保护部53向右方突出,右侧的侧面侧保护部52的突起状保护部53向左方突出。即,一对突起状保护部53为相互朝向对方侧的突起状保护部53突出的形态。
在左右两突起状保护部53的对置面(即保护部51的延出端部)彼此之间确保有嵌合空间54。嵌合空间54向上方、下方(操作部18侧)、前方以及后方开放。相互对置的左右一对突起状保护部53的对置面发挥作为接纳部55的功能。左右两接纳部55是相对于对置方向朝向倾斜方向的平面。俯视时的嵌合空间54(接纳部55)的形状呈左右两接纳部55的对置间隔朝向前方逐渐缩窄的等腰梯形。
如图9、10、13所示,在止动体56一体形成有嵌入部57。嵌入部57为从壁部31的前表面向前方悬臂状延出的形态。嵌入部57的左右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是与接纳部55(嵌合空间54)对应的区域,是止动体56(壁部3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嵌入部57的上下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是与接纳部55大致对应的区域。嵌入部57为从壁部31的前表面中操作孔34的开口缘的上缘部39向前方悬臂状突出的形态。嵌入部57的俯视形状与在一对接纳部55之间确保的嵌合空间54同样,呈等腰梯形。
当止动体56适当组装于阴侧壳体50时,如图9所示,止动体56的嵌入部57与阴侧壳体50的接纳部55(嵌合空间54)嵌合。一对接纳部55的对置间隔以朝向前方(与止动体56相对于阴侧壳体50的组装方向相同的方向)逐渐缩窄的方式变化,所以接纳部55发挥导向功能。通过接纳部55的导向功能,止动体56即使在组装过程中相对于阴侧壳体50向左右方向错位,也通过嵌入部57的左右任一侧面与接纳部55滑接,从而伴随组装进行可矫正错位。
当嵌入部57与接纳部55嵌合时,止动体56相对于阴侧壳体50向左右方向的相对移位被限制,所以止动体56的壁部31相对于端子收纳部11保持成适当的位置关系。由此,形成于壁部31的防脱突起35和收纳于端子收纳部11的阴端子零件24的二次卡止部27也保持成适当的位置关系。因此,利用止动体56使阴端子零件24防脱的功能的可靠性优良。
当俯视时,在止动体56以倾斜姿势(即不当形态)安装于阴侧壳体50的情况下,成为左右一对弹性卡止片36中的一方弹性卡止片36的卡止孔37与阴侧壳体50的卡止突起14卡止、且另一方弹性卡止片36的卡止孔37不与卡止突起14卡止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嵌入部57以倾斜姿势嵌入到接纳部55。嵌合空间54向上方(阴侧壳体50的外表面侧)开放,所以能够从阴侧壳体50的外部上方通过目视确认接纳部55和嵌入部57的嵌合状态。
本实施例2的阴侧连接器Fb构成为具备安装阴端子零件24的阴侧壳体50和安装于阴侧壳体50(端子收纳部11)的后端部的止动体56。在阴侧壳体50形成有后端部成为解锁用的操作部18的锁臂15。在阴侧壳体50形成有将操作部18覆盖的保护部51。在保护部51形成有接纳部55。在止动体56形成有嵌入部57,嵌入部57仅在止动体56以适当的形态安装于阴侧壳体50时与接纳部55嵌合。
根据该结构,当止动体56适当安装于阴侧壳体50时,嵌入部57与接纳部55嵌合,通过接纳部55和嵌入部57的嵌合,止动体56相对于阴侧壳体50定位。由此,能够将止动体56相对于阴侧壳体50保持成适当的安装状态。由此,止动体56能够适当发挥预期的功能(使阴端子零件24防脱的功能)。
本实施例2的阴侧连接器Fb的一对保护部51以从阴侧壳体50的外表面(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悬臂状延出并从侧方夹着操作部18的方式配置。并且,一对保护部51的延出端部在操作部18的上方作为接纳部55执行功能。嵌入部57嵌入到一对接纳部55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目视确认接纳部55和嵌入部57的嵌合状态。
<实施例3>
接着,参照图14~图20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3。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5~20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4、16、18、20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本实施例3的阴侧连接器Fc是将阴侧壳体60的保护部61及接纳部64和作为功能构件的止动体67的嵌入部68设为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的阴侧连接器。关于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相同,因此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符号,省略结构、作用及效果的说明。
如图16~18所示,本实施例3的保护部61与实施例1同样,通过左右一对侧面侧保护部62和上表面侧保护部63构成为框状。左右一对侧面侧保护部62从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中的后端部向上方(锁臂15侧)立起,以将操作部18的左右两侧面覆盖的方式配置。上表面侧保护部63为将左右一对侧面侧保护部62的上端部彼此连结的形态,以将操作部18的上表面覆盖的方式配置。保护部61仅防止异物从上方干扰操作部18和异物从左右两侧方干涉操作部18。在保护部61及阴侧壳体60没有形成将操作部18从后方覆盖的部位。
在保护部61一体形成有接纳部64。接纳部64配置于上表面侧保护部63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即在左右方向上与操作部18对应的区域。接纳部64为从上表面侧保护部63向前方悬臂状延出的形态。详细地讲,接纳部64由从上表面侧保护部63的后表面向后方悬臂状突出的平板状的基部65、和从基部65的突出端缘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66构成。将从与锁臂15的弹性移位方向及止动体67相对于阴侧壳体60的安装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观看的形状定义为侧视形状。接纳部64的侧视形状是折弯成大致L字形的形状。
如图19、20所示,在止动体67一体形成有嵌入部68。嵌入部68为使壁部31中构成操作孔34的开口缘的上缘部39的一部分凹陷的形态。详细地讲,嵌入部68为使操作孔34的上缘部39的下表面中的后缘部和操作孔34的上缘部39的后表面中的下端缘部凹陷成槽形的形态。换句话讲,嵌入部68为向操作孔34的上缘部39的下方及后方开放的形态。嵌入部68的左右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是与接纳部64对应的区域,是止动体67(壁部3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嵌入部68的上下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是与接纳部64的突起部66大致对应的区域。在将止动体67适当安装于阴侧壳体60的状态下,嵌入部68与接纳部64的突起部66嵌合。
如图16所示,当止动体67适当安装于阴侧壳体60时,嵌入部68与接纳部64的突起部66嵌合。通过嵌入部68相对于接纳部64的嵌合,止动体67相对于阴侧壳体60的向后方的相对移位、和止动体67相对于阴侧壳体60的向左右方向的相对移位被限制。由此,止动体67的壁部31相对于端子收纳部11保持成适当的位置关系。形成于壁部31的防脱突起和收纳于端子收纳部11的阴端子零件的二次卡止部也保持成适当的位置关系。因此,利用止动体67使阴端子零件防脱的功能的可靠性优良。
在俯视时,止动体67以倾斜姿势(即不当形态)安装于阴侧壳体60的情况下,成为左右一对弹性卡止片中的一方弹性卡止片的卡止孔与阴侧壳体60的卡止突起卡止、且另一方弹性卡止片的卡止孔不与卡止突起卡止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嵌入部68留在比接纳部64的突起部66靠后方的位置,嵌入部68不能与接纳部64的突起部66嵌合。因此,止动体67成为相对于阴侧壳体60能够相对移位的状态,止动体67相对于阴侧壳体60的位置不稳定。
本实施例3的阴侧连接器Fc构成为具备安装阴端子零件的阴侧壳体60、和安装于阴侧壳体60(端子收纳部11)的后端部的止动体67。在阴侧壳体60形成有锁臂15。锁臂15的后端部成为解锁用的操作部18。在阴侧壳体60形成有将操作部18覆盖的保护部61。在保护部61形成有接纳部64。在止动体67形成有嵌入部68,嵌入部68仅在止动体67以适当的形态安装于阴侧壳体60时与接纳部64嵌合。
当止动体67适当安装于阴侧壳体60时,嵌入部68与接纳部64嵌合,通过接纳部64和嵌入部68的嵌合,止动体67相对于阴侧壳体60定位。由此,能够将止动体67相对于阴侧壳体60保持成适当的安装状态。止动体67能够适当发挥预期的功能(使阴端子零件防脱的功能)。
另外,止动体67具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形态的操作孔34,操作孔34的开口缘部(上缘部)成为嵌入部68。保护部61为从阴侧壳体60的外表面(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呈框状延出并将操作部18包围的形态。接纳部64以从保护部61(上表面侧保护部63)悬臂状突出并收纳于操作孔34内的状态与嵌入部68嵌合。根据该结构,因为接纳部64和嵌入部68的嵌合部分位于操作孔34的内侧,所以异物不可能干涉接纳部64和嵌入部68的嵌合部分。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本发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权利要求书内的所有变更,意图也包括如下述的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例1~3中,在止动体(功能构件)形成有覆盖部,但是止动体(功能构件)也可以为不具有覆盖部的形态。
(2)在上述实施例1~3中,嵌入部与覆盖部一体形成,但是嵌入部也可以形成于与覆盖部不同的部位。
(3)在上述实施例1~3中,功能构件是发挥使端子零件防脱的功能的止动体,但是功能构件也可以是发挥与端子零件的防脱功能不同的功能(例如,作为使从壳体导出的电线折弯的电线罩的功能)的构件。
符号说明
10、50、60:阴侧壳体(壳体)
11:端子收纳部
12:端子收纳室
13:导向凹部
14:卡止突起
15:锁臂
16:臂主体部
17:支承部
18:操作部
19:锁定突起
20:保护部
21:侧面侧保护部
22:上表面侧保护部
23:接纳部
24:阴端子零件(端子零件)
25:方筒部
26:压接部
27:二次卡止部
28:包覆电线
30、56、67:止动体(功能构件)
31:壁部
32:避让凹部
33:覆盖部
34:操作孔(开口部)
35:防脱突起
36:弹性卡止片
37:卡止孔
38:嵌入部
39:上缘部
40:基部
41:突起部
42:阳侧壳体
43:阳端子零件
44:端子贯穿部
45:罩部
46:锁孔
47:基板连接部
51:保护部
52:侧面侧保护部
53:突起状保护部
54:嵌合空间
55:接纳部
57:嵌入部
61:保护部
62:侧面侧保护部
63:上表面侧保护部
64:接纳部
65:基部
66:突起部
68:嵌入部
Fa、Fb、Fc:阴侧连接器(连接器)
M:阳侧连接器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具备端子零件和安装所述端子零件的壳体,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后端部成为解锁用的操作部的锁臂,
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操作部覆盖的保护部,
在所述保护部形成有接纳部,
在所述壳体的后端部安装有功能构件,
在所述功能构件形成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在所述功能构件以适当的形态安装于所述壳体时能够与所述接纳部嵌合,
在所述保护部没有形成将所述操作部从后方覆盖的部位,
在所述功能构件形成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将所述操作部中不被所述保护部覆盖的区域覆盖,
在所述覆盖部的与所述操作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形态的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嵌入部与所述覆盖部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护部为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呈框状延出并将所述操作部包围的形态,
所述接纳部为使所述保护部中与所述操作部对置的对置面凹陷的形态,
所述嵌入部以从所述功能构件突出并钻入所述保护部的内侧的状态与所述接纳部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一对所述保护部以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悬臂状延出并从侧方夹着所述操作部的方式配置,
一对所述保护部的延出端部作为所述接纳部执行功能,
所述嵌入部嵌入到一对所述接纳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功能构件具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形态的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缘部成为所述嵌入部,
所述保护部为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呈框状延出并将所述操作部包围的形态,
所述接纳部以从所述保护部悬臂状突出并收纳于所述开口部内的状态与所述嵌入部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零件从后方插入到所述壳体,
所述功能构件是通过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后端部而将所述端子零件保持为防脱状态的止动体。
7.一种连接器,具备端子零件和安装所述端子零件的壳体,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后端部成为解锁用的操作部的锁臂,
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操作部覆盖的保护部,
在所述保护部形成有接纳部,
在所述壳体的后端部安装有功能构件,
在所述功能构件形成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在所述功能构件以适当的形态安装于所述壳体时能够与所述接纳部嵌合,
所述保护部为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呈框状延出并将所述操作部包围的形态,
所述接纳部为使所述保护部中与所述操作部对置的对置面凹陷的形态,
所述嵌入部以从所述功能构件突出并钻入所述保护部的内侧的状态与所述接纳部嵌合。
8.一种连接器,具备端子零件和安装所述端子零件的壳体,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后端部成为解锁用的操作部的锁臂,
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操作部覆盖的保护部,
在所述保护部形成有接纳部,
在所述壳体的后端部安装有功能构件,
在所述功能构件形成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在所述功能构件以适当的形态安装于所述壳体时能够与所述接纳部嵌合,
所述功能构件具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形态的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缘部成为所述嵌入部,
所述保护部为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呈框状延出并将所述操作部包围的形态,
所述接纳部以从所述保护部悬臂状突出并收纳于所述开口部内的状态与所述嵌入部嵌合。
CN201980085419.2A 2018-12-25 2019-12-06 连接器 Active CN1132284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0689 2018-12-25
JP2018240689A JP6996487B2 (ja) 2018-12-25 2018-12-25 コネクタ
PCT/JP2019/047871 WO2020137453A1 (ja) 2018-12-25 2019-12-06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8426A CN113228426A (zh) 2021-08-06
CN113228426B true CN113228426B (zh) 2024-02-27

Family

ID=71127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5419.2A Active CN113228426B (zh) 2018-12-25 2019-12-0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59962A1 (zh)
JP (1) JP6996487B2 (zh)
CN (1) CN113228426B (zh)
WO (1) WO2020137453A1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80471U (zh) * 1985-05-01 1986-11-11
US5219300A (en) * 1991-03-26 1993-06-1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locking member
JPH05258795A (ja) * 1992-03-10 1993-10-08 Yazaki Corp 端子係止具付コネクタ
JPH1167318A (ja) * 1997-08-25 1999-03-09 Nippon Tanshi Kk 多極コネクタ用リテイナ
US5980333A (en) * 1996-12-27 1999-11-0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members
JP2003272766A (ja) * 2002-03-13 2003-09-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612422A (zh) * 2003-10-29 2005-05-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一种分离式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JP2006244975A (ja) * 2005-02-04 2006-09-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075714A (zh) * 2006-05-15 2007-11-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JP2009135017A (ja) * 2007-11-30 2009-06-18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CN103811909A (zh) * 2012-11-05 2014-05-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891055A (zh) * 2011-11-09 2014-06-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合连接器
CN107123900A (zh) * 2016-02-25 2017-09-01 第精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66606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包括嵌合检测部件的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63323Y2 (ja) * 1990-10-22 1998-02-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5507666A (en) * 1993-12-28 1996-04-16 Yazaki Corporation Lock securing mechanism for connectors
US5628648A (en) * 1995-03-17 1997-05-13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system
US5643003A (en) * 1995-06-02 1997-07-0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Housing latch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US5947763A (en) * 1997-11-17 1999-09-0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staged CPA
JP3427782B2 (ja) * 1999-05-28 2003-07-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6261116B1 (en) * 1999-11-22 2001-07-17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element with lock protection feature
JP2001185290A (ja) * 1999-12-27 2001-07-0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1291557A (ja) * 2000-04-06 2001-10-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2164125A (ja) * 2000-11-27 2002-06-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6435895B1 (en) * 2001-04-27 2002-08-2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JP3991911B2 (ja) * 2002-07-17 2007-10-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997858B2 (ja) * 2002-07-24 2007-10-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TWI255592B (en) * 2002-08-23 2006-05-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05190807A (ja) * 2003-12-25 2005-07-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175254B2 (ja) * 2003-12-25 2008-11-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238041B2 (en) * 2004-04-28 2007-07-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JP2008140571A (ja) * 2006-11-30 2008-06-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9272104A (ja) * 2008-05-02 2009-11-19 Jst Mfg Co Ltd リテーナ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US8747146B2 (en) * 2011-05-04 2014-06-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JP5751196B2 (ja) * 2012-03-09 2015-07-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281619B2 (en) * 2014-04-11 2016-03-0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ibration resistant connector system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JP6597287B2 (ja) * 2015-12-24 2019-10-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両のワイヤリングシステム
JP6402145B2 (ja) * 2016-07-13 2018-10-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404012B1 (en) * 2018-04-20 2019-09-03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element
JP6865725B2 (ja) * 2018-10-31 2021-04-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80471U (zh) * 1985-05-01 1986-11-11
US5219300A (en) * 1991-03-26 1993-06-1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locking member
JPH05258795A (ja) * 1992-03-10 1993-10-08 Yazaki Corp 端子係止具付コネクタ
US5980333A (en) * 1996-12-27 1999-11-0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members
JPH1167318A (ja) * 1997-08-25 1999-03-09 Nippon Tanshi Kk 多極コネクタ用リテイナ
JP2003272766A (ja) * 2002-03-13 2003-09-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612422A (zh) * 2003-10-29 2005-05-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一种分离式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JP2006244975A (ja) * 2005-02-04 2006-09-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075714A (zh) * 2006-05-15 2007-11-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JP2009135017A (ja) * 2007-11-30 2009-06-18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CN103891055A (zh) * 2011-11-09 2014-06-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合连接器
CN103811909A (zh) * 2012-11-05 2014-05-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123900A (zh) * 2016-02-25 2017-09-01 第精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66606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包括嵌合检测部件的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96487B2 (ja) 2022-01-17
JP2020102390A (ja) 2020-07-02
US20220059962A1 (en) 2022-02-24
WO2020137453A1 (ja) 2020-07-02
CN113228426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29863B (zh) 连接器
JP7348090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US105471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eparate releasing operation portion attached to the lock arm main body
US1038904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eparate releasing operation portion attached to the lock arm main body
JP4776492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CN112134087B (zh) 连接器、嵌合位置保证构件以及线束
CN113228427B (zh) 连接器
JP5180267B2 (ja) コネクタ
US20200212617A1 (en) Connector
TW202121771A (zh) 連接器組合件
CN113228426B (zh) 连接器
CN112886309A (zh) 连接器
CN112740487B (zh) 连接器
US20240106149A1 (en) Connector
WO2020071077A1 (ja) コネクタ
WO2022202447A1 (ja) 保護キャップ付端子
CN112563833B (zh) 连接器
CN111755906B (zh) 连接器
CN112563834B (zh) 连接器
WO2021111827A1 (ja) コネクタ
JP7435373B2 (ja) コネクタ
WO2021166586A1 (ja) コネクタ
CN108701924B (zh) 连接器
CN116171512A (zh) 连接器
CN117837027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