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8427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8427B
CN113228427B CN201980085713.3A CN201980085713A CN113228427B CN 113228427 B CN113228427 B CN 113228427B CN 201980085713 A CN201980085713 A CN 201980085713A CN 113228427 B CN113228427 B CN 113228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ocking position
stopper
connecto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57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8427A (zh
Inventor
宫村哲矢
春日井正邦
守安圣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28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8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7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re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3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by stamped-out resilient tongue snapping behind shoulder in base or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高止动体相对于壳体的保持力。阴侧连接器(F)具备阴侧壳体(10)、相对于阴侧壳体(10)从后方插入的阴端子零件(27)、以及安装于阴侧壳体(10)的止动体(36),止动体(36)能够在容许阴端子零件(27)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插入的临时卡止位置与防止插入到阴侧壳体(10)的阴端子零件(27)脱离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向与阴端子零件(27)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在阴侧壳体(10)形成有移位限制部(18),在止动体(36)形成有当止动体(36)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能够与移位限制部(18)从前方抵接的钩挂部(43)。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连接器,相对于壳体从后方插入接触件,并且相对于壳体的后端部从后方安装有止动器。止动器具有防止接触件脱离的功能。在壳体的外表面形成有突起状的卡止部,在止动器形成有能弹性变形的装卸卡止部。在将止动器安装于壳体的过程中,装卸卡止部一边弹性变形一边越过卡止部。当止动器变为正规的安装状态时,装卸卡止部与卡止部卡止,由此止动器保持为被限制向后方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673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止动器向壳体安装的过程中,装卸卡止部以弹性变形的状态与卡止部滑接,因此在装卸卡止部与卡止部之间产生摩擦阻力。该摩擦阻力成为在安装止动器时使作业性降低的原因。作为其对策,考虑到将卡止部的突出尺寸减小,但是当减小卡止部的突出尺寸时,装卸卡止部和卡止部的卡止力降低,因此产生将止动器保持为安装状态的功能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高止动体相对于壳体的保持力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
壳体;
端子零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后方插入;以及
止动体,安装于所述壳体,
所述止动体能够在容许所述端子零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插入的临时卡止位置与防止插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子零件脱离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移位限制部,
在所述止动体形成有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相对于所述移位限制部能从前方抵接的钩挂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止动体相对于壳体的保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阴侧连接器中、止动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止动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阴侧壳体组装有止动体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止动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止动体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止动体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图7是表示止动体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8是阴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止动体的立体图。
图10是阳侧壳体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在止动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使阴侧连接器与阳侧连接器开始嵌合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2是图11的X-X线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止动体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使阴侧连接器与阳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4是图13的Y-Y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壳体;端子零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后方插入;以及止动体,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止动体能够在容许所述端子零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插入的临时卡止位置与防止插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子零件脱离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移位限制部,在所述止动体形成有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相对于所述移位限制部能从前方抵接的钩挂部。
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当止动体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时,钩挂部相对于移位限制部能从前方抵接,止动体保持为相对于壳体被限制向后方的相对移位的状态。当止动体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时,钩挂部不会越过移位限制部,所以能够确保钩挂部和移位限制部的抵接量较大。由此,能够提高止动体相对于壳体的保持力。
(2)优选的是,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和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中至少一方卡止位置时,所述钩挂部通过与所述壳体的保持部嵌合而限制所述止动体移动。根据该结构,因为钩挂部兼备将止动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正式卡止位置的功能,所以能够实现止动体的形状简化。
(3)优选的是,具备:端子收纳室,形成于所述壳体,收纳所述端子零件;缺口部,形成于所述壳体,为使所述端子收纳室的内壁部的一部分凹陷的形态;以及防脱部,形成于所述止动体,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时,所述防脱部收纳于所述缺口部,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时,所述防脱部相对于所述端子零件能从后方抵接地对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止动体的防脱部和端子零件的抵接位置设定于端子收纳室内的比后端靠前方的区域,所以能够防止异物干涉防脱部和端子零件的抵接部位。
(4)优选的是,在所述端子零件形成有向所述缺口部内突出的形态的二次卡止部,所述二次卡止部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时相对于所述防脱部能从前方抵接地对置。根据该结构,在止动体的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向上,能够将二次卡止部的突出尺寸扩大,能够确保二次卡止部和防脱部的抵接量较大。
(5)优选的是,具备以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方式配置的锁臂,所述锁臂在所述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过程中以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外表面接近的方式弹性移位,所述缺口部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中以与所述锁臂对置的方式开口,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时,所述防脱部配置于限制锁臂的弹性移位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当要在止动体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原样状态下使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锁臂的弹性移位被限制。由此,能够检测出止动体没有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
(6)优选的是,在所述止动体设置有检测部,在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检测部在使所述壳体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过程中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干涉,在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检测部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不干涉。根据该结构,在使壳体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能够检测出止动体位于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中的哪个卡止位置。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14说明将本公开的连接器具体化的实施例1。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3~5、7~9、12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2、4、5~14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本实施例1的阴侧连接器F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阴侧壳体10、一对阴端子零件27以及合成树脂制的止动体36。
如图4、7所示,阴侧壳体10是将整体上呈块状的端子收纳部11和锁臂22形成为一体的单一构件。在端子收纳部11内沿左右排列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端子收纳室12。在端子收纳室12的下表面形成有能够向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矛状部13。端子收纳室12的后端在阴侧壳体10的后端面作为端子插入口14而开口。
在端子收纳部11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缺口部15。一对缺口部15为使构成左右一对端子收纳室12的内壁部的上壁部中的后端侧区域单独凹陷的形态。一对缺口部15在端子收纳室12的外表面16(上表面)开口,并且在端子收纳室12的后端面开口。
如图1、2、5、6、8所示,在阴侧壳体10(端子收纳部11)的左右两外侧面形成有在阴侧壳体10的后端面开口的左右对称的一对凹部17。在左右两凹部17分别形成有上下一对移位限制部18、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共用保持部20以及临时卡止用限制部21作为用于将止动体36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的保持部。
上下一对移位限制部18为从凹部17的侧面中的后端部向宽度方向(与止动体36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呈肋状突出的形态。上下一对移位限制部18在前后方向(与止动体36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组装方向平行的方向)细长地延伸。一对移位限制部18呈相互平行,且在上下方向(与后述的止动体36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一对移位限制部18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以在相同位置对齐的方式配置。
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与移位限制部18同样,为从凹部17的侧面向宽度方向呈肋状突出的形态。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的突出尺寸是比移位限制部18的突出尺寸小的尺寸。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为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态,配置于比一对移位限制部18靠上方。前后方向上的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的形成区域是从比移位限制部18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到比移位限制部18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的范围。
共用保持部20与移位限制部18及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同样,为从凹部17的侧面向宽度方向呈肋状突出的形态。共用保持部20的突出尺寸是与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的突出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共用保持部20为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态。共用保持部20配置于比一对移位限制部18靠上方的位置、且比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靠下方的位置。前后方向上的共用保持部20的形成区域是从比移位限制部18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到与移位限制部18的前端大致相同的位置的范围。
临时卡止用限制部21与移位限制部18、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及共用保持部20同样,为从凹部17的侧面向宽度方向呈肋状突出的形态。临时卡止用限制部21的突出尺寸设定成比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及共用保持部20的突出尺寸小的尺寸。临时卡止用限制部21为在上下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态。临时卡止用限制部21的上端与共用保持部20的后端部相连。临时卡止用限制部21的下端与上侧的移位限制部18的前端部相连。
如图4、7所示,锁臂22具备臂主体部23和支承部24。臂主体部23为沿着端子收纳部11的外表面16(上表面)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态。支承部24从臂主体部23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与端子收纳部11的外表面16(上表面)相连。锁臂22能够以支承部24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弹性变形。
在锁臂22为不弹性变形的自由状态时,臂主体部23相对于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对置。臂主体部23的后端部作为解锁用的操作部25发挥作用。在臂主体部23的上表面形成有锁定突起26。臂主体部23的前后方向上的后端侧区域以与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中的一对缺口部15的开口部对置的方式配置。
如图4、7所示,阴端子零件27在前端部具有方筒部28,在后端部具有开放筒状的压接部29。在方筒部28内收纳有弹性接触片30。在方筒部28的下表面形成有突起状的一次卡止部31。构成方筒部28的下板部与压接部29的基板部相连。在压接部29能导通地压接有包覆电线32的前端部。
构成方筒部28的上板部33位于比压接部29靠上方。通过上板部33和压接部29的高低差,方筒部28的上板部33的后端部作为呈台阶状的二次卡止部34发挥作用。二次卡止部34具有从上板部33的后端向上方呈大致直角且呈悬臂状延伸的形态的抵靠部35。
阴端子零件27从阴侧壳体10的后方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2内。正规插入的阴端子零件27通过使一次卡止部31与矛状部13卡止,从而保持为防脱状态。固装于阴端子零件27的包覆电线32向阴侧壳体10的后方导出。在阴端子零件27插入到正规位置的状态下,方筒部28收纳于端子收纳部11中比缺口部15靠前方的区域(端子收纳室12的内方的区域)。上板部33位于与端子收纳室12的上壁部接近地对置的位置。二次卡止部34的抵靠部35收纳于缺口部15内,以沿着缺口部15的前表面的方式配置。压接部29收纳于端子收纳室12中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缺口部15的后端侧区域。
如图9所示,止动体36是具有后壁部37、左右对称的一对检测用突部41、左右对称的一对防脱部42以及左右对称的一对钩挂部43的单一构件。后壁部37呈使壁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大致平板状。后壁部37的后视形状为大致方形,具有将阴侧壳体10的后表面整体覆盖的大小。后壁部37中、在后视时与操作部25的左右两端部对应的区域作为覆盖部38发挥作用。
在后壁部37中、在后视时与操作部25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后壁部37的厚度方向)贯穿的形态的操作孔39。在后壁部37形成有将在后视时与端子收纳室12对应的区域切除的形态的退避部40。退避部40是在后壁部37的下端缘开口、用于避免包覆电线32和止动体36干涉的部位。一对检测用突部41配置于后壁部37的前表面中的左右两端部。检测用突部41为从后壁部37的前表面呈悬臂状突出的形态。
左右一对防脱部42为从后壁部37的前表面(与阴侧壳体10的后表面对置的面)向前方呈悬臂状突出的形态。防脱部42的突出方向与阴端子零件27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插入方向及止动体36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组装方向平行。防脱部42的突出方向是与止动体36的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一对防脱部4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比后壁部37的左右两端靠近中央的位置。
一对钩挂部43配置于后壁部37的前表面中从左右两侧夹着一对防脱部42的位置。各钩挂部43在整体上为从后壁部37的前表面呈悬臂状突出的形态。详细地,钩挂部43具有从后壁部37向前方突出的基部44、和从基部44的突出端部(前端部)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45。突起部45的突出方向是与止动体36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位时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钩挂部43的侧视形状为大致L字形。钩挂部43能够以其后端部(与后壁部37相连的部位)为支点向左右方向弹性移位。
在基部44的左右两侧面中与对方侧的突起部45对置的内侧面形成有共用嵌合槽46。共用嵌合槽46为在前后方向(与止动体36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组装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形态。共用嵌合槽46在基部44(钩挂部43)的前端面开口。在突起部45的左右两侧面中与对方侧的突起部45对置的内侧面形成有临时卡止用嵌合槽47。临时卡止用嵌合槽47为在与共用嵌合槽46平行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的形态。临时卡止用嵌合槽47配置于比共用嵌合槽46靠下方。临时卡止用嵌合槽47在突起部45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开口。
止动体36从阴侧壳体10的后方组装到端子收纳部11的后端部。在组装止动体36时,使一对钩挂部43沿着端子收纳部11的左右两外侧面,使共用嵌合槽46与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嵌合并滑接。通过共用嵌合槽46和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的嵌合,止动体36相对于阴侧壳体10在上下方向被定位,并且以被限制上下方向的姿势倾斜的状态被导向。
在止动体36的组装过程中,伴随突起部45的内侧面越过临时卡止用限制部21,一对钩挂部43以相互向左右方向离开的方式弹性变形。止动体36的组装工序在止动体36到达临时卡止位置(参照图1、2、4、11)的时间点完成。当止动体36到达临时卡止位置时,后壁部37抵接于端子收纳部11的后端面,并且突起部45在临时卡止用限制部21通过,一对钩挂部43向左右方向内侧弹性恢复。
当钩挂部43弹性恢复时,如图3所示,突起部45的后表面相对于临时卡止用限制部21能从前方抵接地对置,止动体36被限制相对于阴侧壳体10向后方脱离。另外,通过钩挂部43的弹性恢复,临时卡止用嵌合槽47与共用保持部20嵌合。共用嵌合槽46保持与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嵌合的状态。如图2所示,通过临时卡止用嵌合槽47和共用保持部20的嵌合、及共用嵌合槽46和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的嵌合,止动体36成为被限制向上下方向移动的半锁定状态,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
在止动体36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如图2、4所示,一对防脱部42中的下侧部位单独地收纳于一对缺口部15,一对防脱部42中的上侧部位收纳于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外表面16)与锁臂22的下表面之间的空间。防脱部42的上表面位于相对于臂主体部23的下表面以与其接近的状态对置的位置。防脱部42向比阴端子零件27相对于端子收纳室12的插拔路径靠上方退避,所以能够进行阴端子零件27相对于端子收纳室12的插拔。因此,阴端子零件27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安装作业能够以将止动体36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进行。
当对临时卡止位置的止动体36赋予向下的操作力时,止动体36向下方平行移动。在此期间,后壁部37的前表面与端子收纳室12的后端面滑接,由此止动体36被导向。当止动体36的移动开始时,一对钩挂部43以相互扩开的方式弹性变形,共用嵌合槽46从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脱离,并且临时卡止用嵌合槽47从共用保持部20脱离。然后,钩挂部43的前端部跨上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和共用保持部20,与两保持部19、20的突出端部滑接。
移位限制部18的突出尺寸比两保持部19、20的突出尺寸大。在钩挂部43的前端部与两保持部19、20的突出端部滑接的期间,突起部45的后表面保持相对于上下两移位限制部18的前端面能从前方滑接地对置的位置关系。由此,止动体36被限制相对于阴侧壳体10向后方相对移动。
当止动体36到达正式卡止位置(参照图5~7、13)时,一对钩挂部43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弹性恢复,如图6所示,共用嵌合槽46与共用保持部20嵌合。通过该嵌合,止动体36以被限制相对于阴侧壳体10向上下方向相对移动的状态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
另外,如图3所示,突起部45的后表面相对于上下两移位限制部18的前表面以能从前方抵接的状态对置。由此,止动体36被限制相对于阴侧壳体10向后方相对移位(脱离)。另外,在将止动体36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覆盖部38成为将锁臂22的操作部25从后方覆盖的状态。因此,即使异物从后方接近操作部25,该异物也不可能与操作部25接触。
在止动体36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突起部45始终位于比移位限制部18靠前方,所以不会越过移位限制部18,在突起部45与移位限制部18之间不会产生由于钩挂部43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摩擦阻力。因此,即使将移位限制部18的突出尺寸设定得大,使止动体36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移动时的摩擦阻力也不会增大。
另外,在止动体36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向缺口部15内退避的防脱部42下降到与二次卡止部34的抵靠部35相同的高度。并且,防脱部42的后端部相对于抵靠部35以能从后方抵接的状态对置。因此,在止动体36位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包覆电线32被向后方拉伸,也因为抵靠部35(二次卡止部34)与防脱部42抵接,所以阴端子零件27被限制向后方相对移位。阴端子零件27通过一次卡止部31相对于矛状部13的卡止作用和二次卡止部34相对于止动体36的卡止作用而可靠地保持为防脱状态。
在将阴端子零件27从阴侧壳体10卸下时,使正式卡止位置的止动体36向临时卡止位置移动,将止动体36(防脱部42)的二次卡止状态解除。接着,使用治具(图示省略)使矛状部13弹性挠曲并从一次卡止部31解脱。然后,只有在原样地保持使矛状部13从一次卡止部31解脱的状态下将包覆电线32向后方拉伸即可。
阴侧连接器F能与阳侧连接器M嵌合。阳侧连接器M具有作为安装于电路基板(省略图示)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功能。阳侧连接器M构成为具备阳侧壳体50和安装于阳侧壳体50的一对阳端子零件54。阳侧壳体50具有壁状的端子贯穿部51和从端子贯穿部51的外周缘向正面侧(阴侧连接器F侧)呈方筒状突出的罩部52。
在构成罩部52的上表面部形成有锁孔(图示省略)。在构成罩部52的左右两侧面部的正面(在两连接器F、M嵌合时与阴侧连接器F对置的面)形成有凹陷形态的检测用接纳部53(参照图12、14)。阳端子零件54贯穿端子贯穿部51,阳端子零件54的顶端的突片收纳于罩部52内,阳端子零件54的基板连接部通过焊接而固装于电路基板。
在将阴侧连接器F与阳侧连接器M嵌合的过程中,通过锁定突起26与罩部52的上表面部干涉,从而锁臂22向与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外表面16)接近的方向(下方)弹性挠曲。此时,当止动体36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时,如图7所示,在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外表面16)与臂主体部23的下表面之间可确保充足的挠曲空间48,所以不会给锁臂22的弹性挠曲动作带来妨碍。另外,在止动体36位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4所示,止动体36的检测用突部41不会与阳侧壳体50干涉地嵌入到检测用接纳部53内,所以不会给两连接器F、M的嵌合动作带来妨碍。
当两连接器F、M达到正规的嵌合状态时,锁臂22弹性恢复,锁定突起26和锁孔成为卡止状态,两连接器F、M锁定为嵌合状态。另外,因为检测用突部41嵌入到检测用接纳部53,所以止动体36相对于两连接器F、M向上方(朝向临时卡止位置侧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止动体36的二次卡止功能的可靠性优良。
在止动体36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原样状态下开始两连接器F、M的嵌合的情况下,止动体36的防脱部42进入到比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外表面16)靠上方的挠曲空间48内,成为与臂主体部23接近地对置的状态。因此,在两连接器F、M的嵌合途中,锁臂22刚刚弹性挠曲之后,臂主体部23的下表面就与防脱部42干涉,从而锁臂22的进一步的弹性挠曲动作被限制。由此,两连接器F、M的嵌合动作也被限制。
另外,在止动体36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强制进行两连接器F、M的嵌合的情况下,通过锁臂22按压防脱部42,从而止动体36向正式卡止位置侧移动。但是,当锁臂22的弹性挠曲量达到最大时,止动体36不到达正式卡止位置。因此,在两连接器F、M的嵌合途中,检测用突部41不嵌入到检测用接纳部53,与阳侧壳体50(罩部52)的正面干涉。通过该干涉,两连接器F、M的进一步的嵌合动作被限制。由此,可检测出止动体36没有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
本实施例1的阴侧连接器F具备阴侧壳体10、相对于阴侧壳体10从后方插入的阴端子零件27、以及安装于阴侧壳体10的止动体36。止动体36能够在容许阴端子零件27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插入的临时卡止位置与防止插入到阴侧壳体10的阴端子零件27脱离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向与阴端子零件27的插入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移动。
在阴侧壳体10形成有移位限制部18,在止动体36形成有当止动体36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相对于移位限制部18能从前方抵接的钩挂部43。当止动体36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时,钩挂部43相对于移位限制部18能从前方抵接,止动体36保持为相对于阴侧壳体10被限制向后方的相对移位的状态。当止动体36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时,钩挂部43不会越过移位限制部18,所以能够确保钩挂部43和移位限制部18的抵接量较大。由此,能够提高止动体36相对于阴侧壳体10的保持力。
钩挂部43当止动体36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通过与阴侧壳体10的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及共用保持部20嵌合,从而限制止动体36移动。另外,钩挂部43当止动体36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通过与阴侧壳体10的共用保持部20嵌合,从而限制止动体36移动。根据该结构,钩挂部43兼备将止动体36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及正式卡止位置的功能,所以与在与钩挂部43不同的部位形成与临时卡止用保持部19、共用保持部20嵌合的嵌合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止动体36的形状简化。
在阴侧壳体10形成有收纳阴端子零件27的端子收纳室12和使端子收纳室12的内壁部的一部分凹陷的形态的缺口部15。在止动体36形成有防脱部42。当止动体36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防脱部42收纳于缺口部15。当止动体36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防脱部42相对于阴端子零件27能从后方抵接地对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止动体36的防脱部42和阴端子零件27的抵接位置设定于端子收纳室12内的比后端靠前方的区域(端子收纳室12的里侧)。由此,能够防止异物干扰防脱部42和阴端子零件27的抵接部位。
在阴端子零件27形成有二次卡止部34(抵靠部35)。二次卡止部34为突出到缺口部15内的形态,在止动体36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相对于防脱部42能够从前方抵接地对置。根据该结构,在止动体36的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向上,将二次卡止部34的突出尺寸扩大,能够确保二次卡止部34和防脱部42的抵接量较大。
阴侧壳体10具有以沿着阴侧壳体10的外表面16(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的方式配置的锁臂22。锁臂22在与阳侧连接器M的嵌合过程中以接近阴侧壳体10的外表面16的方式弹性移位。缺口部15在阴侧壳体10的外表面16中以与锁臂22对置的方式开口。
在止动体36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防脱部42配置于限制锁臂22的弹性移位的位置(挠曲空间48内)。根据该结构,当要在止动体36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原样状态下使阴侧连接器F与阳侧连接器M嵌合时,锁臂22的弹性移位被限制。由此,能够检测出止动体36没有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
另外,在止动体36设置有检测用突部41。在止动体36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使阴侧壳体10与阳侧连接器M嵌合的过程中,检测用突部41与阳侧连接器M干涉。在止动体36位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检测用突部41与阳侧连接器M不干涉。根据该结构,在使阴侧壳体10与阳侧连接器M嵌合时,能够检测止动体36位于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中的哪个卡止位置。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本发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权利要求书内的所有变更,意图也包括如下述的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例1中,钩挂部兼备将止动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功能和将止动体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功能,但是钩挂部可以仅具备将止动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功能,也可以仅具备将止动体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功能,还可以为将止动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中的哪个卡止位置的功能都不具备的形态。
(2)在上述实施例1中,止动体在端子收纳室的内部使端子零件防脱,但是止动体也可以在端子收纳室的后端的开口部使端子零件防脱。
(3)在上述实施例1中,端子零件的二次卡止部突出到缺口部内,但是二次卡止部也可以为不突出到缺口部内的形态。
(4)在上述实施例1中,缺口部在壳体的外表面开口,但是缺口部也可以为不在壳体的外表面开口的形态。
(5)在上述实施例1中,止动体具备用于检测位于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中的哪个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但是止动体也可以为不具备检测部的形态。
符号说明
F:阴侧连接器(连接器)
M:阳侧连接器(对方侧连接器)
10:阴侧壳体(壳体)
11:端子收纳部
12:端子收纳室
13:矛状部
14:端子插入口
15:缺口部
16:端子收纳室的外表面
17:凹部
18:移位限制部
19:临时卡止用保持部(保持部)
20:共用保持部(保持部)
21:临时卡止用限制部
22:锁臂
23:臂主体部
24:支承部
25:操作部
26:锁定突起
27:阴端子零件(端子零件)
28:方筒部
29:压接部
30:弹性接触片
31:一次卡止部
32:包覆电线
33:上板部
34:二次卡止部
35:抵靠部
36:止动体
37:后壁部
38:覆盖部
39:操作孔
40:退避部
41:检测用突部(检测部)
42:防脱部
43:钩挂部
44:基部
45:突起部
46:共用嵌合槽
47:临时卡止用嵌合槽
48:挠曲空间
50:阳侧壳体
51:端子贯穿部
52:罩部
53:检测用接纳部
54:阳端子零件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
端子零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后方插入;
止动体,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止动体能够在容许所述端子零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插入的临时卡止位置与防止插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子零件脱离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移位限制部,形成于所述壳体;以及
钩挂部,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时,该钩挂部相对于所述移位限制部能从前方抵接,
所述止动体从后方组装于所述壳体,一边被形成于所述壳体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保持部引导一边到达所述临时卡止位置,
所述止动体通过从所述保持部脱离而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向所述正式卡止位置移动。
2.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
端子零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后方插入;
止动体,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止动体能够在容许所述端子零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插入的临时卡止位置与防止插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子零件脱离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移位限制部,形成于所述壳体;以及
钩挂部,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时,该钩挂部相对于所述移位限制部能从前方抵接,
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和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时,所述钩挂部通过与所述壳体的保持部嵌合而限制所述止动体移动。
3.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
端子零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后方插入;
止动体,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止动体能够在容许所述端子零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插入的临时卡止位置与防止插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子零件脱离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移位限制部,形成于所述壳体;
钩挂部,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时,该钩挂部相对于所述移位限制部能从前方抵接;
端子收纳室,形成于所述壳体,收纳所述端子零件;
缺口部,形成于所述壳体,为使所述端子收纳室的内壁部的一部分凹陷的形态;以及
防脱部,形成于所述止动体,
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时,所述防脱部收纳于所述缺口部,
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时,所述防脱部相对于所述端子零件能从后方抵接地对置,
所述连接器具备以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方式配置的锁臂,
所述锁臂在所述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过程中以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外表面接近的方式弹性移位,
所述缺口部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中以与所述锁臂对置的方式开口,
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时,所述防脱部配置于限制锁臂的弹性移位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端子零件形成有向所述缺口部内突出的形态的二次卡止部,
所述二次卡止部当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时相对于所述防脱部能从前方抵接地对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止动体设置有检测部,
在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检测部在使所述壳体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过程中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干涉,
在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检测部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不干涉。
CN201980085713.3A 2018-12-27 2019-12-06 连接器 Active CN113228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4569 2018-12-27
JP2018244569A JP7042402B2 (ja) 2018-12-27 2018-12-27 コネクタ
PCT/JP2019/047872 WO2020137454A1 (ja) 2018-12-27 2019-12-06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8427A CN113228427A (zh) 2021-08-06
CN113228427B true CN113228427B (zh) 2023-08-22

Family

ID=71127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5713.3A Active CN113228427B (zh) 2018-12-27 2019-12-0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1584B2 (zh)
JP (1) JP7042402B2 (zh)
CN (1) CN113228427B (zh)
WO (1) WO20201374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35373B2 (ja) * 2020-09-07 2024-02-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2023069706A (ja) * 2021-11-08 2023-05-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2024058177A (ja) * 2022-10-14 2024-04-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7873A (ja) * 1998-02-02 1998-06-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5209400A (ja) * 2004-01-20 2005-08-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ブロックコネクタ
JP2009043464A (ja) * 2007-08-07 2009-02-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404366A (zh) * 2007-10-04 2009-04-0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408783A (zh) * 2015-02-06 2017-11-2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8346891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7979A (ja) * 1988-01-31 1989-08-09 Amp Inc タブルロックを有するコネクター
US5299958A (en) * 1991-04-30 1994-04-0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JP2541164Y2 (ja) * 1991-05-13 1997-07-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594373Y2 (ja) * 1993-01-14 1999-04-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581476Y2 (ja) * 1993-04-13 1998-09-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000876B2 (ja) * 1995-01-19 2000-01-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のがた止め構造
JP3093948B2 (ja) * 1995-02-22 2000-10-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125846B2 (ja) * 1995-06-09 2001-01-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係止具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3311228B2 (ja) * 1996-03-07 2002-08-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係止具付きコネクタ
JP3120725B2 (ja) * 1996-03-13 2000-12-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リテーナ付きコネクタ
JPH10112345A (ja) * 1996-10-08 1998-04-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JP3301329B2 (ja) 1996-12-27 2002-07-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100927B2 (ja) 1997-08-25 2000-10-23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用リテイナ
JP2008186739A (ja) * 2007-01-31 2008-08-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8198554A (ja) * 2007-02-15 2008-08-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DE202015103923U1 (de) * 2015-07-27 2015-09-24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US10109955B2 (en) * 2016-01-14 2018-10-23 J.S.T.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aratus having a male housing and a female housing with ribs
JP6645384B2 (ja) * 2016-08-26 2020-02-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分割コネクタ
JP6991575B2 (ja) * 2018-02-19 2022-01-1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7873A (ja) * 1998-02-02 1998-06-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5209400A (ja) * 2004-01-20 2005-08-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ブロックコネクタ
JP2009043464A (ja) * 2007-08-07 2009-02-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404366A (zh) * 2007-10-04 2009-04-0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408783A (zh) * 2015-02-06 2017-11-2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8346891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29339A1 (en) 2022-01-27
JP7042402B2 (ja) 2022-03-28
WO2020137454A1 (ja) 2020-07-02
CN113228427A (zh) 2021-08-06
US11791584B2 (en) 2023-10-17
JP2020107470A (ja) 2020-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28427B (zh) 连接器
US7591668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A2419335C (en)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and latch
CN107039824B (zh) 连接器
CN111653900B (zh) 连接器
US1049808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having connection detection function
CN114175416B (zh) 连接器
CN111193142B (zh) 连接器
US10903604B2 (en)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that restricts excessive deflection of the lock arm
EP1168522A1 (en) Connector with cam holder
CN114175405B (zh) 连接器
CN113939960B (zh) 阴连接器及连接器
CN117296213A (zh) 连接器
US11417990B2 (en) Connector that includes assembly detecting portion
JP718115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435373B2 (ja) コネクタ
US20230268690A1 (en) Connector
CN113228426B (zh) 连接器
US20190372272A1 (en) Connector
US11217946B2 (en) Connector
CN112740487B (zh) 连接器
CN115039291A (zh) 连接器
CN116848733A (zh) 连接器
CN116191095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